CN107573407A -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3407A
CN107573407A CN201710972321.1A CN201710972321A CN107573407A CN 107573407 A CN107573407 A CN 107573407A CN 201710972321 A CN201710972321 A CN 201710972321A CN 107573407 A CN107573407 A CN 107573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eptide
hgf
bacterium
cell
hg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23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毅敏
陈丽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109723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34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3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34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其生产方法及应用。所述多肽包含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的多肽能够特异地靶向与肿瘤细胞迁移相关的信号通路组分‑人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该多肽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的作用,在抗肿瘤转移药物的制备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1310585640.9,申请日为2013年11月19日,发明名称为《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特别涉及一种靶向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多肽、其生产方法以及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特别涉及一种靶向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多肽、其生产方法以及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预计,2030年癌症病例将达2140万例,死亡将超过1320万人。癌症的治疗与控制已成为现代医学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癌症治疗的常用手段主要有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这些常规疗法常会带来多种副作用,如手术切除难以对浸润性肿瘤做到完全切除且易复发;放化疗对患者的健康组织会造成损伤,也容易产生抗药性。
鉴于常规治疗手段的缺陷与副作用,在抗癌药物研发领域,研究者们一直在致力于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制。根据肿瘤发病机制以及涉及到的信号通路研制出的靶向治疗药物能精确且特异地靶向病灶,从而能够有效治疗肿瘤且大大降低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
常见的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多是某影响肿瘤生长的细胞信号通路组分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目前已有多种靶向治疗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也有药物通过FDA批准进入市场。如VEGF的单克隆抗体巴伐单抗,商品名Avastin,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的目的;HER2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Herceptin,能靶向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目前,单抗药物的研发已成为了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但抗体药物研制的费用极高,生产成本也高,因此,目前常用的单抗药物价格也是极为昂贵的。另外,抗体的分子量大,对于结构紧密的实体瘤难以渗透到内部,这会影响其疗效的发挥。因此,寻找新的靶向药物分子是靶向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多肽筛选成本较低,筛选周期也较短,改造方便,因此在靶向药物研制中备受关注。多肽分子量小,有较低的抗原性;且易于渗透进入细胞间隙,便于发挥作用;另外能通过多个靶点的靶向多肽组合形成多靶向药物,应用前景良好。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 血管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称肿瘤转移。肿瘤转移给肿瘤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抑制或减缓肿瘤的转移是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人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所激活的受体c-Met介导的信号通路是介导肿瘤细胞发生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有多项研究证明c-Met通路的调节紊乱与受体或者配体的高表达有关,目前,已经有研究者筛选到了c-Met的单克隆抗体或者多肽,而HGF的抗体也已经获得。
鉴于靶向多肽在作为靶向药物中的优势,筛选一种能够靶向HGF的多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肽,其具有SEQ ID No. 1或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能特异性靶向结合与肿瘤细胞迁移相关的信号通路组分—肝细胞生长因子,从而可以抑制HGF/c-Met信号通路相关的细胞迁移过程,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该多肽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的作用, 在抗肿瘤转移药物研发与制备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用以编码前述多肽的、分离的多核苷酸。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包含用以编码前述多肽的多核苷酸的表达载体。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包含前述多核苷酸或前述载体的宿主细胞。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前述多肽在制备肿瘤细胞检测或诊断试剂盒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前述多肽在制备肝细胞生长因子靶向制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肿瘤细胞检测或诊断试剂盒,其包含前述的多肽。
本发明的目的之六在于提供前述多肽在制备抗肿瘤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七在于提供一种抗肿瘤转移药物组合物,其包含可药用载体及前述的多肽。
关于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将在下文结合附图及相应实施例做详细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和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前7轮筛选的PE荧光强度随着富集的次数增加不断加强的流式细胞仪记录的等高线图 (PE指代藻红蛋白受激发所发出的荧光, SSC指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的颗粒的侧向散射光数据; eCPX为筛选中使用的细菌展示多肽库原库的自命名, M1代表完成了一次磁珠分选,缩小了库容的细菌展示多肽库子库, 而F1-F6分别指代进行了1至6次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分选得到的库容更小的子库)。
图2示出了在经过较为严格的洗涤条件下,单克隆菌clone 1以及clone 2所带PE荧光的强度变化,间接地示出了两个细菌单克隆与HGF结合的比例变化情况。
图3示出了在孵育过程中使用不同的细胞因子干扰单克隆菌clone 1和clone 2分别与HGF孵育后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合率汇总直方图(BSA指代牛血清白蛋白, VEGF指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FGF指代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EGF指代表皮生长因子; 另,图中*表示该数据与HGF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
图4示出了使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ontrol peptide,HGP-1和HGP-2多肽在独立使用时对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表示该组数据与HGF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
图5示出了使用细胞划痕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ontrol peptide,HGP-1和HGP-2多肽在独立使用时对人类黑色素瘤细胞系MDA-MB-435s迁移的抑制作用(**表示该组数据与HGF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
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SEQ ID No. 1或SEQ ID No. 2所具有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是通过细菌表面展示多肽库和磁珠分选以及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筛选得到,得到的多肽可以与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特异性地结合,因此可望能够运用于靶向治疗肿瘤迁移的靶向药物研发中。
下面示例性实施例中未注明条件的实验方法可以按本领域内的常规的实验方法进行,例如,可以参照Sambrook等人的《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New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89)。
1. 构建细菌表面展示随机肽库
本发明所使用的细菌表面展示随机肽库是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化学工程系的Patrick S. Daugherty实验室获得。本实施例中选择大肠杆菌MC1061[F-araD139 D(ara-leu)7696 galE15 galK16 D(lac)X74 rpsL (StrR) hsdR2 (rK-mKþ) mcrA mcrB1](Casadaban and Cohen, 1980)菌株进行细菌展示多肽库的构建,所用质粒为pBAD33。该细菌展示多肽库的构建过程如下。首先,对外膜蛋白(OmpX,outer membrane protein X)进行改造,用氨基酸序列GSKSRR把OmpX的C端和N端连上,并在OmpX第2个环(loop)的s53和s54残基之间打开,形成游离于胞外的COOH端和NH2端,成为CPX(circularly permuted outermembrane protein OmpX)骨架(请参见Rice et al. (2006) protein Sci. 15,825-836)。而把CPX骨架蛋白的165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166位的甘氨酸突变为丝氨酸,成为eCPX(enhance CPX)。(请参见Jeffrey J. Rice et al. Protein Engineering, Design &Selection. 2008,21(7): 435–442.)将包含有15个随机氨基酸的序列X15连接到CPX骨架的N端。把经过改造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MC1061[F-araD139 D(ara-leu)7696 galE15galK16 D(lac)X74 rpsL (StrR) hsdR2 (rK-mKþ) mcrA mcrB1]菌株中,从而完成细菌表面展示随机肽库的构建。该细菌展示肽库包含大约5×108种随机序列的多肽。
2. 使用磁珠分选降低细菌库库容
使用的生物素标记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从北京义翘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得,HGF蛋白的货号为10463-HNAS。
从上述的细菌多肽展示库中取出10倍于原库容大小的细菌量,在本实验中,从10倍于库容量的菌库冻存液中取出100 μL菌液接种于含有终浓度为34 μg/mL氯霉素以及终浓度为0.2 %的葡萄糖的100 mL的LB培养基中,在37 ℃、200转/分钟的条件下过夜培养。次日,测定过夜培养的菌液的OD,并按照1OD相当于1×109个细菌的公式估算出菌液中细菌的密度,从过夜培养的菌液中取出相当于10倍库容量的细菌量的菌液,接入含有终浓度为34μg/mL氯霉素的120 mL的LB培养基中,在37 ℃、200转/分钟的条件下培养2-2.5小时至OD值达到0.6以上,加入阿拉伯糖至其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2 %,在25 ℃、200转/分钟的条件下诱导1小时,并测定OD值,根据OD值计算出10倍于菌库容量的细菌量所需要菌液体积。
菌液取出之后使用3000×g离心力离心5分钟,用2mL的PBS洗涤并用同样的离心力离心处理两次,并用1mL的PBS重悬。
按照细菌数目与生物素化的HGF蛋白的分子数目比例为1:50进行混合,并在4 ℃下在静音混合器中孵育45分钟。孵育结束后孵育物在3000×g条件下常温离心5分钟,去除上清后用1 mL的PBS溶液对沉淀进行重悬并多次吹打洗涤细菌菌体,再次用3000×g常温离心5分钟,重复以上离心洗涤操作2次,用1 mL的PBS溶液重悬沉淀的菌体。
下一步需要用亲和素偶联的1μm的磁珠进行磁珠分选。磁珠购自Invitrogen公司,商品名为Dynabeads® MyOneTM Strepavidin C1,货号为650.01。按照细菌数目与亲和素数目的比例为1:100进行混合,在4℃的条件下在静音混合器中孵育45分钟。孵育结束后,把装有孵育物的离心管放入磁力架中(Invitrogen,DynaMag™- Spin Magnet)。4℃下放置1-5分钟,弃上清。用1mL的PBS溶液重悬沉淀,在4 ℃下放置5分钟,再次弃去上清。重复以上操作4次。沉淀最后用1mL的PBS溶液重悬,均匀混合后取出其中的10 μL,稀释100倍,均匀涂布在含有终浓度34 μg/mL的氯霉素的LB平板上。剩余的重悬菌液接种入20 mL的含有终浓度34 μg/mL的氯霉素以及终浓度为0.2 %的葡萄糖的LB培养基中,37 ℃、200转/分钟过夜培养。菌液涂布的LB平板放于37 ℃下过夜培养。次日可根据平板上菌落的数量来估算经过磁珠分选后的菌库库容量。
3. 使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FACS)进行进一步的HGF靶向多肽表达菌的富集与分选
把经过磁珠分选的菌库命名为M1,根据M1的菌库库容,取出10倍于M1库容的菌量的菌液,接入5mL的含有终浓度为34 μg/mL的氯霉素以及终浓度为0.2 %的葡萄糖的LB培养基中,37 ℃、200转/分钟过夜培养。
次日测定过夜培养物的OD值并据此判断菌液浓度,取出10倍于M1菌库的库容的菌量,接入5mL的含有终浓度34 μg/mL的氯霉素的LB培养基中,在37 ℃、200转/分钟的条件下培养约2小时至OD为0.5-0.6之间。菌液中加入阿拉伯糖至终浓度为0.02 %,在25 ℃、200转/分钟的条件下诱导1小时,并测定OD值,根据OD值计算出10倍于菌库容量所需要菌液体积。
菌液取出之后使用3000×g离心力常温离心3-5分钟,弃去上清,用2 mL的PBS洗涤沉淀的菌体并用同样的条件离心处理两次,最后用0.1 mL的PBS重悬沉淀。
按照细菌与生物素化的HGF蛋白的分子数目比例为1:50把细菌与HGF蛋白进行混合,并在4 ℃下在静音混合器中孵育45分钟。孵育结束后孵育物在3000×g条件下常温离心3-5分钟,弃去上清,用0.2 mL的PBS溶液对沉淀进行重悬并多次吹打洗涤,再次在3000×g下常温离心3-5分钟,重复以上离心洗涤操作2次后,用0.1 mL的PBS溶液重悬。
在菌液的PBS重悬液中加入SAPE(Invitrogen)至终浓度为10 nM,把装有菌体与SAPE的混合物的离心管在冰上放置30分钟。随后,在3000×g条件下常温离心3-5分钟,去除上清,用0.2 mL的PBS溶液重悬沉淀,并吹打多次,重复以上离心洗涤操作1次。用0.2 mL的PBS溶液重悬,准备流式细胞仪的检测。
用未与HGF蛋白孵育而与终浓度为10 nM的SAPE溶液在冰上孵育了30分钟的菌液作为阴性对照,使用488nm的蓝光激发,藻红蛋白(PE)的检测通道进行激发光的检测。检测时,取出前向滤光片,设置检测的阈值(Threshold)为FSC大于400,通过调节前向散射光(FSC)与侧向散射光(SSC)的电压,使信号出现在以FSC和SSC为横、纵坐标的散点图的中央。同时设置一个以相对荧光强度(PE)构成的直方图,让阴性对照的荧光强度最小。将阴性细菌上样,记录10000个事件(events) 的散射光与荧光强度的数值。
将与HGF以及SAPE孵育后用PBS溶液重悬后的细菌液上样。当细菌表面表达的多肽能与HGF结合,HGF上带有的生物素能高亲和性地与SAPE结合,因此在488 nm蓝光激发下,能够发射出570 nm的红光,并被流式细胞仪检测到。设置一个以SSC为纵坐标,PE值为横坐标的等高线图,并设置一个矩形的门(gate),使阴性对照组样本进入门的信号点尽可能少而实验组样本检测后进入门的信号点尽可能的多。随后,通过仪器分别发射光的强弱,在检测到570 nm发射光强度高的液滴上加电压从而分选出检测信号点处在设置的门内的细菌,即能够与HGF结合的细菌。把分选出来的细菌加入5mL含有终浓度为34 μg/mL的氯霉素以及终浓度为0.2 %的葡萄糖的LB培养基中,37 ℃,200转/分钟过夜培养。期间,细菌繁殖,而蛋白降解,表面表达的多肽能与HGF结合的细菌得到富集。经过富集的细菌库再次进入流式分选程序。
经过了7轮筛选之后,菌库中能与HGF结合的细菌得到明显的富集。把前6轮的筛选结果峰图进行合并汇总,可以明显看到细菌库经过与HGF以及SAPE孵育后的PE荧光强度有显著增强(图1)。为了筛选出于HGF结合能力更强的细菌,把HGF蛋白孵育量减半,SAPE的用量同样也减半;继续筛选到第10轮后,再次升高细菌与HGF的分子数目至1:13,SAPE的用量也同样再次减半。菌库筛选到第13轮后,细菌与HGF结合的比例达到51.6 %。取出流式筛选的菌液涂布在含有终浓度为34 μg/mL的氯霉素的LB平板上,37℃过夜培养。次日挑取平板上的52个细菌克隆,按照挑去的顺序,分别编号为clone 1-52,在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得到测序结果后进行多肽序列的提取和分析。
4. 细菌表面的多肽与HGF结合强度检测
取出现频率排在第一位的clone 1以及出现频率排在第三位的clone2表达菌单克隆,进行多肽在细菌表面与HGF结合强度的初步检测。单克隆菌表面表达的多肽对应的序列编号分别为SEQ ID No. 1和SEQ ID No. 2。取细菌克隆与HGF以及SAPE的孵育,按照细菌数目与HGF的分子数比例为1:13进行孵育。本次检测实验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使用筛选时的洗涤方式:在完成SAPE孵育后, 3000×g常温离心3-5分钟,弃去上清,用0.2 mL的PBS溶液重悬细菌,并吹打数次,重复以上离心洗涤操作两次。而实验组则在3000×g常温离心5分钟后,弃去上清使用1 mL的PBS溶液重悬细菌,吹打数次后置于4 ℃下静音混合器中旋转洗涤10分钟后再在3000×g下常温离心3-5分钟,重复以上离心旋转洗涤操作3次。
洗涤完成后,用0.2 mL的PBS溶液进行重悬,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细菌clone 1对HGF的亲和力较高,在经过严苛的PBS溶液洗涤后单克隆菌与按照筛选程序洗涤的单克隆细菌的PE荧光值相近,而细菌clone 2与HGF的结合强度稍低,经过严苛的洗涤后PE荧光值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图2)。
5. 细菌单克隆与HGF结合的表观特异性检测
取SEQ No. 1表达菌单克隆clone 1以及SEQ ID No. 2表达菌单克隆clone 2,与HGF以及SAPE的孵育用量与第10轮后的菌库筛选时相同。在与HGF孵育的同时,在孵育体系中加入与HGF分子数目相同的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为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孵育体系中含有HGF,以及以上三种生长因子中的任意一种。在孵育完成后,洗涤方式按照正常的菌库筛选流程。完成洗涤后用0.2 mL的PBS溶液重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经过多次的实验,结果表明,两条序列的多肽对HGF的结合都有较好的特异性。细菌单克隆clone 1在EGF的干扰下与HGF的结合率有显著的下降,而在别的细胞因子干扰下其与HGF的结合能力并未见明显下降;细菌单克隆clone 2的结合情况与表达细菌单克隆clone 1相类似(图3)。
通过以上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序列为HRGLKWEIVPWSGCG以及TLYEVDLREWCAGIVG的多肽在细菌表面展示多肽库的筛选中得到的能够靶向结合于HGF蛋白的最优靶向多肽序列。
6. MTT法检测游离多肽抑制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增殖效果
由上海波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游离多肽,在得到的靶向多肽的序列两端分别加上一定长度的连接序列。合成的序列分别为:
GG-HRGLKWEIVPWSGCG-GGSGGSK,命名为HGP-1;
GG-TLYEVDLREWCAGIVG-GGSGGSK,命名为HGP-2 ;
以及GSSGSSGSSGSSGSS,命名为control peptide,以下简称CP。
把A549细胞接种在96孔板中,在第二天待全部细胞贴壁之后,把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换为无血清的DMEM,进行2天的饥饿处理。在细胞接种后的第三天,开始使用HGF和多肽HGP-1或HGP-2或多肽CP的混合溶液进行处理。实验分组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对照多肽组合实验多肽组四组。阴性对照组仍然使用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阳性对照组使用含有50 ng/mL的HGF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对照多肽组培养液成分按照对照多肽的浓度梯度不同分为三种,为含有50 ng/mL的HGF以及三种不同的对照多肽浓度,分别是61.5 nM、0.615 μM和3.075 μM;实验多肽组也根据实验多肽的浓度不同分为三个浓度梯度,培养液成分为HGF浓度和HGP-1或HGP-2多肽三个浓度梯度,浓度梯度与对照多肽的浓度梯度相同。每种处理六个复孔,加入多肽和HGF处理后,96孔板放置在37 ℃,5 % CO2培养箱处理4天。
加入多肽处理4天后,向96孔板中的每一个培养孔中加入5 mg/mL的MTT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溶液20 μL,37 ℃,5 % CO2下继续培养4小时。培养结束后,取出96孔板,快速翻转去除孔中的培养基,并倒扣于吸水纸上吸干剩余的培养液,向每一个培养孔中加入150 μL的DMSO(Sigma)溶液,在常温下90转/分钟震荡15分钟,使用酶标仪(Perkin)检测每孔的溶液在OD 490下的吸光度,按照吸光度越大细胞数目越多的原理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实验重复三次,实验数据可以用业界悉知的工具,例如Excel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在50 ng/mL的HGF处理下,相同浓度下,多肽HGP-1或HGP-2单独使用时能抑制A549细胞系的增殖,而且抑制作用是多肽的浓度依赖性的,当培养基中的HGP-1或HGP-2多肽的浓度升高至3.075 μM时,对A549细胞的抑制比多肽在低浓度时有更加明显的抑制作用(图4)。
7. 细胞划痕法检测游离多肽对人类黑色素瘤细胞系MDA-MB-435s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把MDA-MB-435s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按照适当的浓度接种,使其在接种的第二天贴壁的细胞密度达到约为60-70 %。接种的第二天把含有10 %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换为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对细胞进行1天的血清饥饿处理。在细胞接种后的第三天,使用白色的吸液体积为20 μL小枪头在接种了细胞的24孔板的每个孔中垂直划出两道相互平行的细胞划痕,并在每个培养孔底部用记号笔划出5条间隔距离相等的平行线,每条平行线都能与培养孔的细胞划痕形成一个交叉点,作为实验拍照测量点。用PBS洗去漂浮的细胞,并对培养孔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对照多肽组和实验多肽组,按照不同分组对培养孔中加入含有不同成分的培养液。阴性对照组仍然使用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处理;阳性对照组使用含有50 ng/mL的HGF的DMEM培养基进行处理;对照多肽组培养液成分为含有50 ng/mL的HGF以及CP多肽浓度分别为61.5 nM和0.615 μM的DMEM培养基;实验多肽组培养液成分为含有50ng/mL的HGF以及与对照多肽浓度梯度相同的HGP-1或HGP-2多肽的DMEM培养基,在Nikon显微镜下观察,以每条记号笔平行线之间的区域作为一个记录视野在10倍物镜下拍照,每个处理拍照八张,用图片处理工具,例如Adobe Photoshop软件进行宽度的测量。24孔板在37 ℃,5 % CO2条件下处理2天。
处理2天后,在Nikon显微镜下拍照,以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区域作为一个记录视野在10倍物镜下拍照,每个处理拍照八张,用图片处理工具,例如Adobe Photoshop软件进行宽度的测量,用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如Excel进行数据统计,把处理前与处理后测量的划痕宽度相减,再与处理前划痕宽度相除,得出划痕愈合的百分比。实验重复三次。
实验结果表明,在50 ng/mL的HGF处理下,多肽HGP-1或HGP-2单独使用时即能抑制细胞划痕的愈合,而且在多肽浓度为61.5 nM时就开始有效果。多肽的浓度越高,抑制细胞划痕愈合的效果越好(图5)。说明多肽HGP-1或HGP-2对MDA-MB-435s细胞系的迁移有较明显的抑制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或多种,凡是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术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权范围。
序列表
<110>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120>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160> 2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1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人工序列)
<400> 1
His Arg Gly Leu Lys Trp Glu Ile Val Pro Trp Ser Gly Cys Gly
1 5 10 15
<210> 2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人工序列)
<400> 2
Thr Leu Tyr Glu Val Asp Leu Arg Glu Trp Cys Ala Gly Ile Val Gly
1 5 10 15

Claims (9)

1.一种多肽,其特征在于,它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2.用于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的、分离的多核苷酸。
3.包含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的多核苷酸的表达载体。
4.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多核苷酸或权利要求3所述载体的宿主细胞。
5.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在制备肝细胞生长因子靶向制剂的应用。
6.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在制备肿瘤细胞检测或诊断试剂盒的应用。
7.一种肿瘤细胞检测或诊断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
8.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在制备抗肿瘤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9.一种抗肿瘤转移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可药用载体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
CN201710972321.1A 2013-11-19 2013-11-19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Pending CN1075734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2321.1A CN107573407A (zh) 2013-11-19 2013-11-19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85640.9A CN104650187B (zh) 2013-11-19 2013-11-19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CN201710972321.1A CN107573407A (zh) 2013-11-19 2013-11-19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85640.9A Division CN104650187B (zh) 2013-11-19 2013-11-19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3407A true CN107573407A (zh) 2018-01-12

Family

ID=532418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85640.9A Active CN104650187B (zh) 2013-11-19 2013-11-19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CN201710972321.1A Pending CN107573407A (zh) 2013-11-19 2013-11-19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85640.9A Active CN104650187B (zh) 2013-11-19 2013-11-19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46501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2685A (zh) * 2019-03-13 2019-06-28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应用细菌展示文库筛选特异结合ddx24解旋酶的多肽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9503B (zh) * 2022-10-25 2024-01-26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具有降血压功能的大球盖菇咸味活性肽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1962A (zh) * 2005-10-18 2007-04-2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用于制备抗肿瘤抗体的多肽及其应用
CN101820910A (zh) * 2007-05-03 2010-09-01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结合细胞内prl-1多肽或prl-3多肽的抗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2175B (zh) * 2011-11-02 2013-05-0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肺癌细胞特异靶向多肽及其应用
CN102775474B (zh) * 2012-07-31 2014-03-12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多肽及其应用
CN102757482B (zh) * 2012-07-31 2013-12-18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多肽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1962A (zh) * 2005-10-18 2007-04-2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用于制备抗肿瘤抗体的多肽及其应用
CN101820910A (zh) * 2007-05-03 2010-09-01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结合细胞内prl-1多肽或prl-3多肽的抗体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田平阁等: "靶向肿瘤干细胞标记CD133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董斌等: "癌症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2685A (zh) * 2019-03-13 2019-06-28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应用细菌展示文库筛选特异结合ddx24解旋酶的多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50187B (zh) 2017-11-24
CN104650187A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39333B (zh) 肝癌靶向肽及其应用
Chen et al. Inhibitory effect of neuropilin-1 monoclonal antibody (NRP-1 MAb) on glioma tumor in mice
CN107952078B (zh) 一种载药体系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CN104211765B (zh) 与trb3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其筛选方法、鉴定和用途
US11324831B2 (en) Method for introducing exogenous substance into cell, and material used in said method
CN112195156B (zh) 一种细胞内质网来源的生物纳米粒子、多维多靶点复合纳米粒子及制备与应用
CN107715117B (zh) 一种四面体结构的载药体系及制药用途
CN111253472A (zh) 一种靶向多种肿瘤细胞的新型多肽及其用途
CN104650187B (zh) 多肽、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CN102775474B (zh) 一种多肽及其应用
EP3173420A1 (en) Polypeptide and polypeptide complex for suppressing tumor metastasis and treating leukemia as well as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2757482B (zh) 一种多肽及其应用
US9789213B2 (en) EGFL7 targeting and/or binding polypeptides and methods for inhibiting angiogenesis
Hua et al. Cell transplantation into ischemic myocardium us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fected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N107236046A (zh) 一种重组人内皮抑素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12212A (zh) 一种与cd105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及其应用
CN109453392A (zh) 纹蛋白互作蛋白抑制剂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CN104840947A (zh) Afp抗体修饰plga荷载dcn的纳米粒靶向抗肿瘤药物
CN109337903A (zh) 一种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6585及其抗体与应用
CN106282194B (zh) 人乳腺癌细胞株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及其在制备检测、诊断和治疗人乳腺癌制剂中的应用
Liu et al. Construction of high sensitive CD133 immune PLGA magnetic spheres platform for lung cancer stem cells isolation and its property evaluation
CN110791514A (zh) 基因重组海参肽rAj-Tspin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Xin et al. Using a novel CD133+ immune magnetic particle to separate gastric adenocarcinoma stem cells from peripheral blood and the pluripotency study about the separated cells
CN116286831B (zh) 靶向egfr t790m突变体的核酸适配体及其在制备治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13527431B (zh) 特异靶向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多肽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