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9164A - 制热座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热座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9164A
CN107569164A CN201710533723.1A CN201710533723A CN107569164A CN 107569164 A CN107569164 A CN 107569164A CN 201710533723 A CN201710533723 A CN 201710533723A CN 107569164 A CN107569164 A CN 107569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rea
seat
heater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337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并洋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69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9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在制热座便装置中抑制加热器的消耗电力而提高节能性。制热座便装置(1)的控制装置(60)具有温度控制部(61),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从第二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二断开信号的情况下,该温度控制部(61)根据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温度对加热器(22b)进行控制,以将落座面(S)中的至少与使用者最大程度感到冷热感的第一部位接触的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调节为比给使用者舒适感的舒适温度Thk低的温度且不会使使用者感到冷的第一温度Th1,并且将落座面(S)中的作为第一区域(Sa1)以外的区域的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调节为比第一温度Th1低的第二温度Th2。

Description

制热座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热座便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制热座便装置的一个形式,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内容。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制热座便装置具有:座便200;对座便200的落座面进行加热的加热器210;对座便200的落座面的温度进行检查的温度检查传感器220;对使用者落座于座便200的情况进行检查的落座检查传感器420;对使用者的人体进行检查的人体检查传感器430;以及控制向加热器210的通电量的控制部410。落座面是座便200的外表面中的、在使用者落座的情况下与使用者的人体接触的面。
在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的情况下,控制部410控制向加热器210的通电量,以使落座面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并且,在使用者未落座于落座面的情况下,控制向加热器210的通电量,以使落座面的温度为比设定温度低的温度。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91974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制热座便装置中,无论使用者落座还是未落座,加热器210(加热器)都对整个落座面进行加热。然而,在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的情况下与使用者接触的落座面的区域是落座面的一部分的区域。即,加热器还对落座面中的不与使用者接触的区域进行加热。另一方面,在制热座便装置中,从节能的观点来看,存在希望进一步降低消耗电力这样的请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制热座便装置中,抑制加热器的消耗电力而提高节能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技术方案1的制热座便装置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供使用者从上方落座的落座面;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主体部的落座面的下方,加热落座面;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主体部,检测落座面的温度;落座检测装置和人体检测装置中的至少一方,该落座检测装置在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接通信号,在使用者未落座于落座面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断开信号,该人体检测装置在使用者进入卫生间的情况下输出第二接通信号,在使用者未进入卫生间的情况下输出第二断开信号;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加热器,落座面具有第一区域和作为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至少与第一部位接触,该第一部位是与落座面接触的使用者的人体部位中的、使用者最大程度感到冷热感的部位,温度传感器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至少第一区域的温度进行检测,控制装置具有温度控制部,在落座检测装置的输出是第一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人体检测装置的输出是第二接通信号的情况下,该温度控制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加热器进行控制,以将第一区域的温度和第二区域的温度调节为给使用者舒适感的舒适温度,在落座检测装置的输出从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人体检测装置的输出从第二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二断开信号的情况下,该温度控制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加热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第一区域的温度调节为比舒适温度低的温度且不会使使用者感到冷的第一温度,并且将第二区域的温度调节为比第一温度低的第二温度。
构成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主体部的壁厚形成为比构成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主体部的壁厚薄。
发明效果
由此,在从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的状态变成使用者未落座于落座面的状的情况下、或者在使用者从卫生间内移动到卫生间外的情况下,控制装置的温度控制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加热器进行控制,以将第一区域的温度调节为比舒适温度低的温度且不会使使用者感到冷的第一温度,并且将第二区域的温度调节为比第一温度低的第二温度。由此,与像以往技术那样无论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还是未落座都对整个落座面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加热器的消耗电力。因此,在制热座便装置中能够提高节能性。
即使在加热器分别施加给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同热量的情况下,第一区域的上升温度容易比第二区域的上升温度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热座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制热座便装置的座便部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III-III线的制热座便装置的座便部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制热座便装置的框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制热座便装置的落座面的温度变化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制热座便装置的座便部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制热座便装置的座便部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热座便装置的座便部的俯视图。
图9是沿着图8所示的IX-IX线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制热座便装置的座便部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制热座便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制热座便装置的落座面的温度变化的图。
符号说明
1 制热座便装置
20 座便部
21 主体部
21a 上侧壁
22b 加热器
22c 第一加热器
22d 第二加热器
23 温度传感器
23a 第一温度传感器
23b 第二温度传感器
40 落座检测装置
50 人体检测装置
60 控制装置
61 温度控制部
S 落座面
Sa1 第一区域
Sa2 第二区域
Th1 第一温度
Th2 第二温度
Thk 舒适温度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制热座便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说明,将图1中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为制热座便装置1的上方和下方,同样将右下侧和左上侧分别设为制热座便装置1的前方和后方,同样将左下侧和右上侧分别设为制热座便装置1的左方和右方而进行说明。
制热座便装置1是能够通过电热对使用者落座的落座面进行制热的座便。如图1所示,制热座便装置1安装于设置在卫生间2中的坐便器3。制热座便装置1具有:安装部10、座便部20、覆盖座便部20的便盖部30、落座检测装置40、人体检测装置50以及控制装置60。
安装部10形成为中空的箱状。安装部10安装于坐便器3。安装部10将座便部20和便盖部30保持为能够转动。在安装部10收纳有落座检测装置40、人体检测装置50以及控制装置60。
座便部20是供使用者落座的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座便部20具有主体部21、加热器部22以及温度传感器23。
在座便部20的俯视观察时,主体部21形成为环状(参照图2)。主体部21形成为壁厚大致恒定的中空状(参照图3)。壁厚是形成主体部21的侧壁的厚度。主体部21由热可塑性树脂形成。
并且,主体部21具有落座面S。落座面S是主体部21的外表面中的、供使用者从上方落座的部位。落座面S是主体部21的外表面中的上侧的部位。落座面S设定在使用者从上方落座的情况下能够与使用者的人体接触的范围。落座面S具有第一区域Sa1和第二区域Sa2。
第一区域Sa1是至少与第一部位接触的落座面S的区域,该第一部位是接触于落座面S的使用者的人体部位中的、使用者最大程度感到冷热感的部位。第一部位是使用者的大腿部。第一区域Sa1具有前第一区域Sa1a和后第一区域Sa1b。
前第一区域Sa1a分别设置于落座面S的前侧且左右方向两侧。前第一区域Sa1a是当使用者以合拢双脚的状态落座于落座面S的情况下与第一部位接触的区域。并且,当使用者以合拢双脚的状态落座的情况下,使用者的人体中的第一部位首先与落座面S中的前第一区域Sa1a接触。
后第一区域Sa1b分别设置于落座面S中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且左右方向两侧。后第一区域Sa1b是与使用者是张开双脚的状态还是合拢双脚的状态无关而在落座于落座面S的情况下都至少与第一部位接触的区域。并且,当使用者以张开脚的状态落座的情况下,使用者的人体中的第一部位首先与落座面S中的后第一区域Sa1b接触。
另外,在使用者合拢双脚的状态下,与使用者的落座位置相对于落座面S靠前侧(浅)的情况下,与相对于落座面S靠后侧(深)的情况相比,在后第一区域Sa1b中,使用者的第一部位的接触范围变少,且使用者的臀部的接触范围变多。另一方面,在使用者张开双脚的状态下,无论使用者的落座位置是落座面S的靠前的情况还是落座面S的靠后的情况,使用者的第一部位都与后第一区域Sa1b接触,且使用者的第一部位与前第一区域Sa1a不接触。
第二区域Sa2是落座面S中的第一区域Sa1以外的区域。第二区域Sa2的后侧主要与使用者的臀部接触。落座面S、第一区域Sa1(前第一区域Sa1a、后第一区域Sa1b)以及第二区域Sa2通过实验等进行实测而设定。
加热器部22对落座面S进行加热。如图3所示,加热器部22配置于主体部21的上侧壁21a的内表面。加热器部22通过对主体部21的上侧壁21a进行加热,从而对落座面S进行加热。加热器部22具有热扩散部22a和加热器22b。
热扩散部22a使来自加热器22b的热在上侧壁21a的内表面上扩散,经由上侧壁21a而传热到落座面S。热扩散部22a是例如铝箔。热扩散部22a配置为一个面(上表面)与上侧壁21a的内表面中的隔着上侧壁21a与落座面S相对的部位接触。热扩散部22a的一个面与上侧壁21a的内表面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
加热器22b设置于主体部21中的落座面S的下方,对落座面S进行加热。加热器22b是由帘线状的发热体构成的帘线加热器。加热器22b因被通电而发热。
具体而言,加热器22b具有发热部22b1和绝缘被覆22b2。发热部22b1例如是在由玻璃纤维构成的线芯(未图示)螺旋状地卷绕了电热用合金线(未图示)而得到的。聚氯乙烯树脂等绝缘被覆22b2具有绝缘性,覆盖发热体的外周。
加热器22b配置在热扩散部22a的另一面(下表面)。加热器22b配置为从落座面S向下方分开了大致上侧壁21a的壁厚。加热器22b的绝缘被覆22b2被焊接固定于热扩散部22a。由热扩散部22a和加热器22b构成的加热器部22是面状发热体。
加热器22b具有第一加热器22c和第二加热器22d。各加热器22c、22d设定为只有长度彼此不同。即,各加热器22c、22d的每单位长度的消耗电力相同。各加热器22c、22d的消耗电力设定为比较低的消耗电力。各加热器22c、22d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例如为30~100瓦。在各加热器22c、22d各自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22c1、22d1,该连接部22c1、22d1分别与供给电力的电线(未图示)连接(参照图2)。
第一加热器22c对第一区域Sa1进行加热。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区域Sa2相比,第一加热器22c主要加热第一区域Sa1。第一加热器22c按照图2的长虚线所示那样配置。具体而言,在图2的落座面S的俯视观察时,第一加热器22c配置成从落座面S的右上侧的位置起顺时针绕落座面S一周。
并且,第一加热器22c以在第一区域Sa1蜿蜒的方式配置。即,关于第一加热器22c,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长度比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长度长。由此,第一加热器22c施加给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每单位时间的热量)比施加给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多。
第二加热器22d对第二区域Sa2进行加热。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区域Sa1相比,第二加热器22d主要加热第二区域Sa2。第二加热器22d按照图2的短虚线所示那样配置。在图2的落座面S的俯视观察时,第二加热器22d配置成从落座面S的右上侧的位置起顺时针绕落座面S一周。
并且,第二加热器22d以在第二区域Sa2蜿蜒的方式配置。即,关于第二加热器22d,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长度比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长度长。由此,第二加热器22d施加给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比施加给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多。
此外,第二加热器22d以在第二区域Sa2中以比第一加热器22c小的曲率蜿蜒的方式配置。即,设定为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加热器22c的长度比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加热器22d的长度长。由此,第一加热器22c施加给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比第二加热器22d施加给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多。
温度传感器23设置于主体部21,检测落座面S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3配置在热扩散部22a的另一面。温度传感器23通过对上侧壁21a的内表面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间接地检测落座面S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3具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3a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3b。
第一温度传感器23a检测第一区域Sa1的温度。具体而言,第一温度传感器23a检测右方的后第一区域Sa1b的大致中央部的温度。具体而言,第二温度传感器23b检测第二区域Sa2的温度。具体而言,第二温度传感器23b检测第二区域Sa2的左后端部的温度。各温度传感器23a、23b所检测出的温度被发送给控制装置60。
落座检测装置40检测使用者是否落座于落座面S。落座检测装置40在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S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接通信号,在使用者未落座于落座面S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断开信号。落座检测装置40是检测与对象物的距离的红外线方式的距离传感器。落座检测装置40配置在安装部10的内侧的上部(参照图1)。
在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S的情况下,使用者与落座检测装置40的距离比较短。由此,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检测结果在第一规定距离以下时,落座检测装置40将第一接通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60。另一方面,在由于使用者未落座于座便部20而使落座检测装置40的检测结果比第一规定距离长时,落座检测装置40将第一断开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60。第一规定距离是通过实验等进行实测而预先被导出的。
人体检测装置50检测使用者是否进入卫生间2。人体检测装置50检测使用者是否位于制热座便装置1的周围。人体检测装置50是检测与对象物的距离的红外线方式的距离传感器。人体检测装置50配置在安装部10的内侧的上端部的左侧部(参照图1)。
在使用者进入到卫生间2的情况下,使用者与人体检测装置50的距离比较短。由此,在人体检测装置50的检测结果在第二规定距离以下时,人体检测装置50将第二接通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60。另一方面,在由于使用者未进入卫生间2而使人体检测装置50的检测结果比第二规定距离长时,人体检测装置50将第二断开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60。第二规定距离设定为比第一规定距离长。第二规定距离是通过实验等进行实测而预先被导出的。
控制装置60综合控制制热座便装置1。控制装置60控制各加热器22c、22d。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60具有温度控制部61。具体而言,温度控制部61根据各温度传感器23a、23b的检测温度来对各加热器22c、22d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以将各区域Sa1、Sa2的温度调节成目标温度。
具体而言,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61将各区域Sa1、Sa2的目标温度设定为舒适温度Thk。舒适温度Thk是使落座于落座面S的使用者感到舒适的温度。舒适温度Thk为大致37~42℃。由此,在该情况下,温度控制部61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23a的检测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3b的检测温度而分别对第一加热器22c和第二加热器22d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的温度和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调节成舒适温度Thk。
换言之,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61分别对第一加热器22c和第二加热器22d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以使得第一温度传感器23a的检测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3b的检测温度成为相当舒适温度。相当舒适温度是在各区域Sa1、Sa2的温度为舒适温度Thk的情况下的设置有各温度传感器23a、23b的部位的温度。
并且,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61将第一区域Sa1的目标温度设定为第一温度Th1且将第二区域Sa2的目标温度设定为第二温度Th2。第一温度Th1是比舒适温度Thk低的温度且不使使用者感到冷的温度。具体而言,第一温度Th1为大致26~30℃。第二温度Th2是比第一温度Th1低的温度。第二温度Th2设定为大致15~22℃。由此,在该情况下,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23a的检测温度对第一加热器22c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以使得将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调节为第一温度Th1,并且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23b的检测温度对第二加热器22d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以使得将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调节为第二温度Th2。
换言之,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61对第一加热器22c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以使得第一温度传感器23a的检测温度成为相当第一温度,并且对第二加热器22d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以使得第二温度传感器23b的检测温度成为相当第二温度。相当第一温度是在第一区域Sa1的温度为第一温度Th1的情况下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3a的部位的温度。相当第二温度是在第二区域Sa2的温度为第二温度Th2的情况下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3b的部位的温度。
另外,由于各加热器22c、22d像上述那样设定成比较低的消耗电力,因此各加热器22c、22d在从断开(非通电状态)切换到接通(通电状态)时的落座面S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比较小。由此,例如在落座面S的温度为第一温度Th1以下的情况下,即使在使用者进入到卫生间2时各加热器22c、22d连续地接通的情况下,直到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S时也无法使落座面S的温度成为舒适温度Thk。
与此相对,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无论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如何,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将使用者在落座于落座面S的情况下与第一部位接触的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过渡到第一温度Th1,并且将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过渡到第二温度Th2。由此,像上述那样设定各区域Sa1、Sa2的目标温度和各区域Sa1、Sa2的范围,以抑制使用者未落座的情况下的落座面S(主要为第二区域Sa2)的温度,并且使用者在落座于落座面S的情况下不会感到冷。
接着,关于上述的温度控制部61执行接通断开控制的情况下的制热座便装置1的动作,使用图5进行说明。另外,在使用者位于卫生间2外且卫生间2内的温度比第二温度Th2低的状态下进行说明。
在使用者位于卫生间2外的情况下,由于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断开信号且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是第二断开信号,因此第一区域Sa1的目标温度设定为第一温度Th1,并且第二区域Sa2的目标温度设定为第二温度Th2。由此,根据温度控制部61的接通断开控制,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过渡到第一温度Th1,并且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过渡到第二温度Th2。
并且,在使用者进入到卫生间2时(时刻t1),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从第二断开信号切换到第二接通信号。接着,在使用者落座到落座面S时(时刻t2),由于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断开信号切换到第一接通信号,因此通过温度控制部61,第一区域Sa1的目标温度和第二区域Sa2的目标温度分别成为舒适温度Thk。
在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S时,作为最大程度感到冷热感的部位的第一部位首先与第一区域Sa1接触。此时,第一区域Sa1过渡到第一温度Th1,因此在第一区域Sa1中,使用者不会感到冷。接着,使用者的人体与第二区域Sa2接触。此时,第二区域Sa2的温度是比第一温度Th1低的第二温度Th2,但由于使用者首先与落座面S接触的第一部位未感到冷,因此使用者不会产生不愉快。
并且,由于从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S的该时刻(时刻t2)开始变更各区域Sa1、Sa2的目标温度,因此通过温度控制部61的接通断开控制,各加热器22c、22d连续地接通。由此,第一区域Sa1的温度从第一温度Th1朝向舒适温度Thk上升,并且第二区域Sa2的温度从第二温度Th2朝向舒适温度Thk上升。此时,如上所述,第一加热器22c施加给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比第二加热器22d施加给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多,因此第一区域Sa1的温度的上升速度比第二区域Sa2的温度的上升速度大。
由于使用者持续地落座于落座面S,因而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达到舒适温度Thk(时刻t3),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达到舒适温度Thk(时刻t4)。之后,在使用者从落座面S起来时(时刻t5),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一断开信号。由此,通过温度控制部61将第一区域Sa1的目标温度变更为第一温度Th1,并且将第二区域Sa2的目标温度变更为第二温度Th2。
并且,在该使用者从落座面S起来的时刻开始变更各区域Sa1、Sa2的目标温度,因此通过温度控制部61的接通断开控制使各加热器22c、22d连续地断开。由此,第一区域Sa1的温度从舒适温度Thk朝向第一温度Th1下降,并且第二区域Sa2的温度从舒适温度Thk朝向第二温度Th2下降。此时,由于落座面S的放热量相同,因此各区域Sa1、Sa2的温度下降的速度大致相同。
并且,通过温度控制部61的接通断开控制,从第一区域Sa1的温度成为第一温度Th1时(时刻t6)开始,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过渡到第一温度Th1,并且从第二区域Sa2的温度成为第二温度Th2时(时刻t7)开始,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过渡到第二温度Th2。
另外,当卫生间2内的温度(以下,设为室内温度)比第二温度Th2高且比第一温度Th1低的情况下,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断开信号时,通过温度控制部61的接通断开控制,第二加热器22d持续地处于断开状态。由此,此时,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过渡到大致室内温度。
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制热座便装置1具有:主体部21,该主体部21具有供使用者从上方落座的落座面S;加热器22b,该加热器22b设置于主体部21中的落座面S的下方,加热落座面S;温度传感器23,该温度传感器23设置于主体部21,检测落座面S的温度;落座检测装置40和人体检测装置50双方,该落座检测装置40在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S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接通信号,在使用者未落座于落座面S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断开信号,该人体检测装置50在使用者进入卫生间2的情况下输出第二接通信号,在使用者未进入卫生间2的情况下输出第二断开信号;以及控制装置60,该控制装置60控制加热器22b。落座面S具有第一区域Sa1和作为第一区域Sa1以外的区域的第二区域Sa2,该第一区域Sa1至少与接触于落座面S的使用者的人体部位中的、使用者最大程度感到冷热的第一部位接触。
加热器22b具有对第一区域Sa1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器22c和对第二区域Sa2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器22d。温度传感器23具有对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3a和对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3b。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61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23a的检测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3b的检测温度,分别对第一加热器22c和第二加热器22d进行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的温度和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调节为舒适温度Thk,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23a的检测温度对第一加热器22c进行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调节为第一温度Th1,并且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23b的检测温度对第二加热器22d进行控制,以将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调节为第二温度Th2。
由此,在从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S的状态变成使用者未落座于落座面S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0的温度控制部61根据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温度将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调节为比舒适温度Thk低的温度且不使使用者感到冷的第一温度Th1,并且对加热器22b进行控制,使得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调节为比第一温度Th1低的第二温度Th2。由此,与以往技术那样无论使用者是落座于落座面S还是未落座都对整个落座面S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加热器22b的消耗电力。因此,在制热座便装置1中,能够提高节能性。
并且,由于控制装置60通过第一加热器22c来调节第一区域Sa1的温度并且通过第二加热器22d来调节第二区域Sa2的温度,因此能够可靠地调节各区域Sa1、Sa2的温度。由此,在从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S的状态变成使用者未落座于落座面S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降低第一加热器22c和第二加热器22d的消耗电力。
并且,第一加热器22c和第二加热器22d由帘线状的发热体构成。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加热器22c的长度设定为比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加热器22d的长度长。
由此,第一加热器22c和第二加热器22d均由帘线状的发热体设置。此外,各加热器22c、22d的消耗电力设定为较低的消耗电力。由此,能够实现各加热器22c、22d的低成本化。并且,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加热器22c的长度设定为比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加热器22d的长度长,因此与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加热器22c的长度设定为与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加热器22d的长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低的消耗电力来进行第一区域Sa1的温度的调节。因此,能够同时实现制热座便装置1的低成本化和节能性提高。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制热座便装置,主要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分别具有两个加热器22b和温度传感器23,但在该第一变形例中,如图6所示,加热器122b和温度传感器123分别由一个构成。
在图6的落座面S的俯视观察时,加热器122b配置为从落座面S的右上的位置起顺时针绕落座面S一周。并且,加热器122b配置为第二区域Sa2以比第一区域Sa1小的曲率蜿蜒。即,加热器122b配置为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长度比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长度长。由此,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施加给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比施加给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多。
温度传感器123检测第一区域Sa1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23配置在右方的后第一区域Sa1b的大致前后方向中央部。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61根据温度传感器123的检测温度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调节为舒适温度Thk。另一方面,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61根据温度传感器123的检测温度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调节为第一温度Th1。
设定加热器122b的配置,使得在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过渡到舒适温度Thk的情况下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过渡到舒适温度Thk,并且在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过渡到第一温度Th1的情况下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过渡到第二温度Th2。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制热座便装置,主要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变形例中,取代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各区域Sa1、Sa2和加热器22b,而具有第一区域Sa11、第二区域Sa12以及加热器222b。
在图7所示的落座面S的俯视观察时,第一区域Sa11形成为环状。在落座面S的俯视观察时,第二区域Sa12被分成落座面S中的第一区域Sa11的内侧的部位和外侧的部位。由此,在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S的情况下,无论使用者在落座面S上落座的位置和双脚张开程度如何,使用者的第一部位都与第一区域Sa11接触。
加热器222b具有第一加热器222c和第二加热器222d。在落座面S的俯视观察时,第一加热器222c以从落座面S的右上侧的位置起顺时针绕落座面S一周的方式且以蜿蜒的方式仅配置于第一区域Sa11。在该第二变形例中,第一加热器222c仅对第一区域Sa11进行加热。
在落座面S的俯视观察时,第二加热器222d以从落座面S的右上侧的位置起逆时针绕第一区域Sa11的内侧的部位一周之后顺时针绕第一区域Sa11的外侧的部位一周的方式且在第一区域Sa11的内侧和外侧以不蜿蜒的方式配置于第二区域Sa12。由此,第一加热器222c施加给第一区域Sa1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比第二加热器222d施加给第二区域Sa1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多。
另外,关于温度传感器223,第一温度传感器223a配置于第一区域Sa11的右侧且前后方向中央部,第二温度传感器223b配置于第二区域Sa12的左后端部。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各变形例,温度传感器23、123、223对第一区域Sa1、Sa11和第二区域Sa2、Sa12的至少第一区域Sa1、Sa11的温度进行检测。控制装置60具有温度控制部61,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接通信号的情况下,该温度控制部61根据温度传感器23、123、223的检测温度对加热器22b、122b、222b进行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Sa11的温度和第二区域Sa2、Sa12的温度调节为给使用者舒适感的舒适温度Thk,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该温度控制部61根据温度传感器23、123、223的检测温度对加热器22b、122b、222b进行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Sa11的温度调节为比舒适温度Thk低的温度且不会使使用者感到冷的第一温度Th1且将第二区域Sa2、Sa12的温度调节为比第一温度Th1低的第二温度Th2。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热座便装置,使用图8和图9主要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取代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22b和温度传感器23,而具有一个加热器322b和一个温度传感器323。
在图8的落座面S的俯视观察时,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器322b配置为从落座面S的右上侧的位置起顺时针绕落座面S一周。并且,加热器322b蜿蜒地配置为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长度与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长度相等。由此,施加给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与施加给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相等。
并且,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部321设定为使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比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小。由于加热器322b通过加热主体部321(上侧壁321a)来加热落座面S,因此各区域Sa1、Sa2的热容量由主体部321的材料、壁厚确定。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主体部321设置为使第一区域Sa1与加热器322b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区域Sa2与加热器322b之间的距离短。即,如图9所示,在主体部321中形成为在第一区域Sa1中配置的上侧壁321a的壁厚比在第二区域Sa2中配置的上侧壁321a的壁厚薄。由此,在加热器322b对第一区域Sa1和第二区域Sa2分别施加相等的热量的情况下,也使第一区域Sa1的上升温度比第二区域Sa2的上升温度大。
温度传感器323检测第一区域Sa1的温度。温度传感器323配置在右方的后第一区域Sa1b的大致前后方向中央部。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61根据温度传感器323的检测温度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调节为舒适温度Thk。另一方面,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61根据温度传感器323的检测温度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调节为第一温度Th1。
设定主体部321的壁厚和加热器322b的配置,使得在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过渡到舒适温度Thk的情况下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过渡到舒适温度Thk,并且在第一区域Sa1的温度过渡到第一温度Th1的情况下第二区域Sa2的温度过渡到第二温度Th2。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主体部321设置为使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比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小。
由此,由于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比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小,因此相比于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与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相同的情况,能够以较低的消耗电力来进行第一区域Sa1的温度的调节。
并且,主体部321设置为由热可塑性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使第一区域Sa1与加热器322b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区域Sa2与加热器322b之间的距离短。
由此,能够比较简便地形成使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比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小的主体部321的形状。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接着,对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主体部321全部由热可塑性树脂制成,并且主体部321设置为使第一区域Sa1与加热器322b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区域Sa2与加热器322b之间的距离短。
与此相对,在该第一变形例中,在主体部421中设置为第一区域Sa1与加热器322b之间的材料和第二区域Sa2之加热器322b之间的材料不同,使得第一区域Sa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比第二区域Sa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小。具体而言,在主体部421中,如图10所示,在第一区域Sa1中配置的小热容量部位421a的材料为铝,小热容量部位421a以外的部位(在第二区域Sa2中配置的部位)的材料为每单位体积的热容量比铝大的热可塑性树脂。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接着,对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变形例中,如图11所示,相对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各区域Sa1、Sa2的范围不同。该第二变形例的各区域Sa21、Sa22的范围设定为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各区域Sa11、Sa12的范围相同。
并且,各区域Sa21、Sa22的范围设定为使第一区域Sa21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322b的长度与第二区域Sa22的每单位面积的加热器322b的长度相等。由此,施加给第一区域Sa2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与施加给第二区域Sa2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量相等。
并且,主体部521设置为使第一区域Sa2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比第二区域Sa2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小。在该第二变形例中,主体部521由热可塑性树脂材料制成,并且设置为使第一区域Sa21与加热器322b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区域Sa22与加热器322b之间的距离短。
<其他的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制热座便装置的一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制热座便装置1也可以在安装部10的内部具有进行人体的局部清洗的清洗装置。在该情况下,制热座便装置1作为清洗人体的局部的温水清洗座便装置发挥功能。
并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制热座便装置1具有落座检测装置40和人体检测装置50双方,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仅具有落座检测装置40和人体检测装置50中的落座检测装置40。
并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制热座便装置1具有落座检测装置40和人体检测装置50双方,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仅具有落座检测装置40和人体检测装置50中的人体检测装置50。在该情况下,取代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温度控制部61根据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来设定各区域Sa1、Sa11、Sa21、Sa2、Sa12、Sa22的目标温度。
即,在该情况下,在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是第二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0的温度控制部61根据温度传感器23、123、223、323的检测温度对加热器22b、122b、222b、322b进行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Sa11、Sa21的温度和第二区域Sa2、Sa12、Sa22的温度调节为给使用者舒适感的舒适温度Thk,在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从第二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二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温度传感器23、123、223、323的检测温度对加热器22b、122b、222b、322b进行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Sa11、Sa21的温度调节为比舒适温度Thk低的温度且不会使使用者感到冷的第一温度Th1,并且将第二区域Sa2、Sa12、Sa22的温度调节为比第一温度Th1低的第二温度Th2。
并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加热器22b、122b、222b、322b设置为使消耗电力比较低,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将加热器22b、122b、222b、322b的消耗电力设置的比较高。并且,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及其第二变形例中,也可以设定为使第一加热器22c、222c的消耗电力与第二加热器22d、222d的消耗电力不同。
并且,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区域Sa2相比,第一加热器22c主要加热第一区域Sa1,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以仅加热第一区域Sa1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一加热器22c。并且,与第一区域Sa1相比,第二加热器22d主要加热第二区域Sa2,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以仅加热第二区域Sa2配置多个第二加热器22d。
并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在由于使用者落座于落座面S而使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断开信号切换到第一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61将第二区域Sa2、Sa12、Sa22的目标温度变更为舒适温度Thk,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将第二区域Sa2、Sa12、Sa22的目标温度变更为第一温度Th1。
并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当使用者进入到卫生间2之后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断开信号切换到第一接通信号时,温度控制部61变更各区域Sa1、Sa11、Sa21、Sa2、Sa12、Sa22的目标温度。与此相对,也可以是,当使用者进入到卫生间2之后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从第二断开信号切换到第二接通信号时,温度控制部61变更第一区域Sa1、Sa11、Sa21的目标温度和第二区域Sa2、Sa12、Sa22的目标温度的一方或者双方。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从第二断开信号切换到第二接通信号时(时刻t11)将第二区域Sa2的目标温度变更为舒适温度Thk。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第二区域Sa2的温度提前成为舒适温度Thk。
即,在该情况下,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是第二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0的温度控制部61根据温度传感器23、123、223、323的检测温度对加热器22b、122b、222b、322b进行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Sa11、Sa21的温度和第二区域Sa2、Sa12、Sa22的温度调节为给使用者舒适感的舒适温度Thk,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或者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从第二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二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温度传感器23、123、223、323的检测温度对加热器22b、122b、222b、322b进行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Sa11、Sa21的温度调节为比舒适温度Thk低的温度且不使使用者感到冷的第一温度Th1并且将第二区域Sa2、Sa12、Sa22的温度调节为比第一温度Th1低的第二温度Th2。
并且,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实施方式及其第二变形例中,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是第一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是第二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温度控制部61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23a、223a的检测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3b、223b的检测温度分别对第一加热器22c、222c和第二加热器22d、222d进行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Sa11的温度和第二区域Sa2、Sa12的温度调节为舒适温度Thk,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从第二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二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23a、223a的检测温度对第一加热器22c、222c进行控制,以将第一区域Sa1、Sa11的温度调节为第一温度Th1,并且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23b、223d的检测温度对第二加热器22d、222d进行控制,以将第二区域Sa2、Sa12的温度调节为第二温度Th2。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在由于使用者离开落座面S而使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一断开信号时,温度控制部61变更各区域Sa1、Sa11、Sa21、Sa2、Sa12、Sa22的目标温度。与此相对,也可以在使用者离开落座面S之后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一断开信号时、或者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从第二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二断开信号时,温度控制部61变更第一区域Sa1、Sa11、Sa21的目标温度和第二区域Sa2、Sa12、Sa22的目标温度的一方或者双方。此外,也可以在落座检测装置40的输出从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一断开信号、或者人体检测装置50的输出从第二接通信号切换到第二断开信号时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例如1分钟)时,温度控制部61变更第一区域Sa1、Sa11、Sa21的目标温度和第二区域Sa2、Sa12、Sa22的目标温度的一方或者双方。
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各变形例中,由于主体部21设置为壁厚大致恒定,因此第一区域Sa1、Sa1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与第二区域Sa2、Sa1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大致相同。与此相对,也可以像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各变形例那样,在主体部21中使第一区域Sa1、Sa11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比第二区域Sa2、Sa12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小。
并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人体检测装置50是红外线方式的距离传感器,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检测使用者的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的热电传感器、或者使用了微波的多普勒传感器。
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也可以变更主体部21、321、421、521的材料和形状、各区域Sa1、Sa11、Sa21、Sa2、Sa12、Sa22的个数和范围、加热器22b、122b、222b、322b的配置、以及舒适温度Thk、第一温度Th1和第二温度Th2的温度范围。

Claims (6)

1.一种制热座便装置,其中,具有:
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供使用者从上方落座的落座面;
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落座面的下方,加热所述落座面;
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检测所述落座面的温度;
落座检测装置和人体检测装置中的至少一方,该落座检测装置在所述使用者落座于所述落座面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接通信号,在所述使用者未落座于所述落座面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断开信号,该人体检测装置在所述使用者进入卫生间的情况下输出第二接通信号,在所述使用者未进入所述卫生间的情况下输出第二断开信号;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加热器,
所述落座面具有第一区域和作为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至少与第一部位接触,该第一部位是与所述落座面接触的所述使用者的人体部位中的、所述使用者最大程度感到冷热感的部位,
所述温度传感器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至少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温度控制部,
在所述落座检测装置的输出是所述第一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人体检测装置的输出是所述第二接通信号的情况下,该温度控制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所述加热器进行控制,以将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度调节为给所述使用者带来舒适感的舒适温度,
在所述落座检测装置的输出从所述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人体检测装置的输出从所述第二接通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二断开信号的情况下,该温度控制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所述加热器进行控制,以将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调节为比所述舒适温度低的温度且不会使所述使用者感到冷的第一温度,并且将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度调节为比所述第一温度低的第二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座便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器具有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器和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对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对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在所述落座检测装置的输出是所述第一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人体检测装置的输出是所述第二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温度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分别对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进行控制,以将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度调节为所述舒适温度,
在所述落座检测装置的输出从所述第一接通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一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人体检测装置的输出从所述第二接通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二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温度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所述第一加热器进行控制,以将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调节为所述第一温度,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所述第二加热器进行控制,以将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度调节为所述第二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热座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由帘线状的发热体构成,
所述第一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所述第一加热器的长度设定为比所述第二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所述第二加热器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座便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部设置为使所述第一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比所述第二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热座便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部是热可塑性树脂材料,并且设置为使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距离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热座便装置,其中,
构成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主体部的壁厚形成为比构成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主体部的壁厚薄。
CN201710533723.1A 2016-07-04 2017-07-03 制热座便装置 Pending CN1075691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2237A JP2018000596A (ja) 2016-07-04 2016-07-04 暖房便座装置
JP2016-132237 2016-07-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9164A true CN107569164A (zh) 2018-01-12

Family

ID=60945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33723.1A Pending CN107569164A (zh) 2016-07-04 2017-07-03 制热座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00596A (zh)
CN (1) CN10756916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5457A (ja) * 1998-04-03 1999-10-19 Toto Ltd 便座装置
JPH11290245A (ja) * 1998-04-10 1999-10-26 Toto Ltd 暖房便座
JP2003164393A (ja) * 2001-12-04 2003-06-10 Toto Ltd 暖房便座装置
CN102176852A (zh) * 2008-10-08 2011-09-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便座装置
CN102656052A (zh) * 2009-12-14 2012-09-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座椅用加热器
CN203458321U (zh) * 2012-09-07 2014-03-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加热马桶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5457A (ja) * 1998-04-03 1999-10-19 Toto Ltd 便座装置
JPH11290245A (ja) * 1998-04-10 1999-10-26 Toto Ltd 暖房便座
JP2003164393A (ja) * 2001-12-04 2003-06-10 Toto Ltd 暖房便座装置
CN102176852A (zh) * 2008-10-08 2011-09-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便座装置
CN102656052A (zh) * 2009-12-14 2012-09-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座椅用加热器
CN203458321U (zh) * 2012-09-07 2014-03-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加热马桶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00596A (ja) 2018-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15998A1 (en) Heating system for bathing vessels and related structures
KR20150098315A (ko) 차량용 시트 가열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569164A (zh) 制热座便装置
JP2005110838A (ja) 暖房便座
JP4835552B2 (ja) 便座装置
JP4967805B2 (ja) 暖房便座
JP2009050436A5 (zh)
JP2005192896A (ja) 暖房便座
JP2005192896A5 (zh)
JP2008062016A (ja) 暖房便座とそれを搭載したトイレ装置
US7017475B2 (en) Soy milk coagulating device
JP2014068667A (ja) 暖房便座
CN208259521U (zh) 养生壶
JP2005009078A (ja) 局部洗浄装置
CN211240099U (zh) 一种家用电器
JP2008043724A (ja) 暖房便座
JP2008179206A (ja) 把持部材温度制御装置
JP7104889B2 (ja) 暖房便座装置
CN108634781A (zh) 一种智能热水壶
JP2007252942A (ja) 暖房便座
JP7104888B2 (ja) 暖房便座装置
JP4513300B2 (ja) 暖房便座
JP4067015B2 (ja) 暖房便座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衛生洗浄装置
JP2906786B2 (ja) 風呂の自動保温方法
CN106805765A (zh) 电烹饪器的烹饪控制方法和电烹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