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3336A - 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3336A
CN107543336A CN201610485182.5A CN201610485182A CN107543336A CN 107543336 A CN107543336 A CN 107543336A CN 201610485182 A CN201610485182 A CN 201610485182A CN 107543336 A CN107543336 A CN 107543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refrigerant
flat tube
baffle plate
rest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851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艳红
王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Home Applianc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Home Applianc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Home Applianc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851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433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43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33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所述集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具有制冷剂腔,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扁管槽,所述制冷剂腔在相邻扁管槽之间具有节流部,所述节流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制冷剂腔的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可以使流入至各个扁管内的制冷剂趋于均匀,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平行流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耐压能力强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包括具有微通道的扁管、翅片和集流管。扁管的两端插入集流管,用于分配和汇集制冷剂。在相邻的扁管之间设有翅片,用以强化换热器与空气侧的换热效率。
在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对于包括多根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存在入口制冷剂分配不均的问题,从而导致换热器的运行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流管,该集流管可以使流入至各个扁管内的制冷剂趋于均匀,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还需要提出一种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具有制冷剂腔,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扁管槽,所述制冷剂腔在相邻扁管槽之间具有节流部,所述节流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制冷剂腔的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通过在制冷剂腔的相邻扁管槽之间设置节流部,相邻的两个扁管槽之间设置节流部,可以对流入至制冷剂腔内的制冷剂起到一定的止挡作用,这样可以改变原有的制冷剂的流动轨迹,使制冷剂在节流部处被节流,减少制冷剂在管体端部的汇集,从而可以使流入至各个扁管内的制冷剂趋于均匀,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管壁上在相邻扁管槽之间设有朝向所述管体的中心凹入的凹部以形成所述节流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部为沿所述管体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凹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部在所述管体的纵向截面上的形状为V形。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部通过从两侧朝向所述管体的中心压扁所述管体的管壁形成。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腔内设有挡板以形成所述节流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插槽,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插槽内且伸入到所述制冷剂腔内。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板沿远离所述管体的中心的方向从所述插槽内伸出。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构成所述节流部;和/或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制冷剂腔内的部分与所述管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节流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为根据本发明上述的集流管;多个扁管,每个扁管的第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扁管槽内以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每个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多个扁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节流部位于相邻的扁管之间。
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设置该集流管,从而该换热器的各个扁管内的制冷剂分配均匀,换热效率高且效果好。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流管为根据本发明上述的集流管。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扁管为蛇形,且每个扁管的彼此相对的扁管段之间设有翅片。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每个所述扁管内具有沿该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微通道。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集流管的横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集流管的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集流管的横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集流管的横截面图;
图9是图7所示的集流管中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集流管的横截面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集流管中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换热器 100;
第一集流管 1;
第二集流管 2;
扁管 3,扁管段 31;弯管 32;
翅片 4;
集流管 10;
管体 11;制冷剂腔 111;节流部 112;凹部 113;凸起结构 114;
挡板 12;凸缘 121;通孔 1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首先参考图1和图2描述现有技术中的集流管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的集流管10’,集流管10’上设有多个沿其轴线方向间隔开的扁管3’,制冷剂由集流管10’的一端流入,并在多个扁管3’之间分配。但是,制冷剂在集流管10’的近入口端或远离入口端的尾端集中,从而导致流入各扁管3’的制冷剂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而可能导致换热器的实际运行性能远低于其理想状态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流管10,该集流管10的结构简单,而且通过利用该集流管10可以促使各个扁管的制冷剂分配更加均匀,具有该集流管10的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
下面参考图3-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10。如图3-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10,包括管体11,管体11内具有制冷剂腔111,管体11的管壁上设有沿管体11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扁管槽,制冷剂腔111在相邻扁管槽之间具有节流部112,节流部112的横截面积小于制冷剂腔111的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
本实施例中,管体11的横截面(垂直于管体11轴向)的形状不受限制,例如可以是圆形、多边形、椭圆形等形状,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管体11可以是圆管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管、椭圆形管等。为了描述方便,下面将以管体11为圆管形状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下述的描述不仅适用于圆管形状的管体11,还适用于多边形形状的管体11和椭圆形形状的管体11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管体11可以是细而长的中空结构,其中,管体11的长度方向即为轴向方向,管体11的横截面是指管体11的垂直于管体11轴向方向的截面。
管体11内具有制冷剂腔111,也就是说,管体11内部具有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可以适于容纳各类制冷剂流体。其中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可以形成在管体11的任意位置处,例如制冷剂的入口形成在管体11的长度的一端,制冷剂的出口形成在管体11的长度的另一端;或者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还可以形成在管体11的周壁上,并且入口和出口的位置不受限制,例如入口和出口可以形成在管体11的中部的周壁上或者邻近管体11的端部的周壁上均可以。其中,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制冷剂腔111连通。
管体11的管壁上设有沿管体11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扁管槽,扁管槽适于安装扁管3,具体地,扁管槽可以是长槽形结构,其与扁管3形状适配,扁管3插入到扁管槽内且伸入到制冷剂腔111内部。其中扁管槽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管体11的轴向方向平行,或者扁管槽的长度方向还可以与管体11的轴向方向垂直,再或者扁管槽还可以与管体11的轴向方向具有0-90度范围内的任意夹角,即扁管槽可以在管体11上倾斜设置。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10上,制冷剂腔111在相邻扁管槽之间具有节流部112,节流部112的横截面积小于制冷剂腔111的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其中节流部112的横截面积是指节流部112的在垂直于管体11轴向方向的截面面积,制冷剂腔111的其他部分的横截面积是指制冷剂腔111的除去节流部112的部分的其他部分的垂直于管体11轴向方向的截面面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10,通过在制冷剂腔111的相邻扁管槽之间设置节流部112,相邻的两个扁管槽之间设置节流部112,可以对流入至制冷剂腔111内的制冷剂起到一定的止挡作用,这样可以改变原有的制冷剂的流动轨迹,使制冷剂在节流部112处被节流,减少制冷剂在管体11端部的汇集,从而可以使流入至各个扁管3内的制冷剂趋于均匀,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下面将参考图3-图12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10的不同实施方式。其中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3和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集流管10包括管体11,管体11内具有制冷剂腔111,管体11的管壁上设有沿管体11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扁管槽,图3所示的示例中,在管体11的轴向方向上间隔设有三个扁管槽,每个扁管槽内设置一个扁管3,每个扁管3由外向内插入到管体11内,且插入到制冷剂腔111内的扁管3部分大致占据了制冷剂腔111的直径的一半,扁管3通过扁管槽伸入到管体11内后可以与管体11焊接连接以保证密封性。
如图3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管体11的管壁上在相邻扁管槽之间设有朝向管体11的中心凹入的凹部113以形成节流部112。三个扁管3中每相邻两个之间均设有一个凹部113,即该示例中,集流管10上设有两个节流部112。
具体而言,管体11的外周壁上设有向管体11轴线方向凹入的凹部113,凹部113在管体11外周壁处形成为凹槽结构,凹部113在制冷剂腔111内部形成为向管体11轴线方向凸出的凸起结构114,从而凸起结构114与制冷剂腔111内壁之间的横截面积缩小,以此构成节流部112,也就是说,管体11的外周壁上的凹部113形成了上述节流部112。
可选地,凹部113可以为沿管体1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凹部113,即凹部113可以环绕管体11的一周设置,由此,制冷剂腔111内部具有环形的凸起结构114,如图4所示。由此可以使凹部113的成型更加方便,成型的控制更加简单。可选地,该凹部113可以通过利用外力在管体11的周壁上压制形成。当然该凹部113还可以在管体11的成型过程中通过模具在管体11的成型过程中同时形成该凹部113。
如图3所示,凹部113在管体11的纵向截面(平行于管体11轴向方向的截面)上的形状为V形。即,制冷剂腔111内部的凸起结构114为尖头结构,由此可以使节流部112在制冷剂腔111内所占的轴向尺寸小,由此不仅可以对制冷剂起到集流作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集流部对制冷剂腔111的占据,减少对制冷剂流动的过度扰动,流体阻力小,从而可以保证集流管10内制冷剂的流动速度。
图3中的箭头示出了制冷剂在集流管10内的流动方向,即制冷剂从管体11的左端流入至制冷剂腔111内,制冷剂在制冷剂腔111内向右流动,被左侧的节流部112止挡后,一部分制冷剂回流,一部分制冷剂继续向右流动,向右流动的制冷剂流至右侧的节流部112后被止挡,一部分制冷剂回流一部分制冷剂继续向右流动直至制冷剂腔111的最右端。由此,由于节流部112对制冷剂的止挡作用,流入到左侧的两个扁管3处的制冷剂的量会更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制冷剂集流到管体11的最尾端处,由此造成制冷剂流向最尾端处的扁管3内的流量最大,而流入到位于制冷剂的上游处的扁管3内的制冷剂少的状态,即由此通过设置节流部112,可以对流向各个扁管3内的制冷剂进行分配。
其中,为了对进入到各个扁管3内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控,可以通过控制各个节流部112的横截面积来实现。例如,若使扁管3内的制冷剂流量增大,可以减小邻近该扁管3且位于该扁管3下游侧的节流部112的横截面积,由此可以使更多的制冷剂被止挡在该扁管3处。相反地,若使扁管3内的制冷剂流量变小,可以增大邻近该扁管3且位于该扁管3下游侧的节流部112的横截面积,由此可以使少量的制冷剂被止挡在该扁管3处。
下面参考图5和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的示例与图4所示示例不同的地方是,凹部113通过从两侧朝向管体11的中心压扁管3体的管壁形成。具体地,在管体11的外周壁上对应的两侧向管体11的中心施压,以便在管体11的周壁上形成凹入结构,该凹入结构在制冷剂腔111内部形成为凸出部,两个相对的凸出部之间的部分构成了节流部112。
可选地,对管体11进行压扁后,在管体11的周壁上形成的凹入结构的纵向截面也可以是V形。
下面参考图7-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如图所示,与图4所示的示例不同的是,制冷剂腔111内设有挡板12以形成节流部112。
可选地,挡板12可以形成在制冷剂腔111的内部,且挡板12沿管体11的径向方向延伸,通过设置挡板12可以减小制冷剂腔111的位于挡板12处的过流面积,进而可以对制冷剂起到节流作用,一部分制冷剂被挡板12止挡,由此可以增大流入到相应扁管3内的制冷剂的流量。
其中,对于挡板12在管体11上的安装本实施例是这样的,即管体11的管壁上设有插槽,挡板12安装在插槽内且伸入到制冷剂腔111内,由此可以方便地将挡板12安装在管体11上。可选地,为了满足密封性的要求,挡板12与管体11的管壁可以是焊接连接。
如图7、图8、图10和图11所示,挡板12沿远离管体11的中心的方向从插槽内伸出。也就是说,挡板12的一部分伸入到制冷剂腔111内,另一部分可以位于管体11的管壁的外部,这样在将挡板12焊接到管体11的管壁上时操作更加方便,焊接的密封性更好。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于挡板12的形状没有限制,只要其设在在制冷剂腔111内对制冷剂可以起到节流、止挡的作用即可。下面为了详细说明挡板12与管体11之间的配合方式,将参照图7-图12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挡板12。
如图7-图9所示的示例中,挡板12上设有通孔122,通孔122构成节流部112。如图所示,通孔122贯穿挡板12的厚度,挡板12安装到制冷剂腔111内后,通孔122位于制冷剂腔111内,当制冷剂由管体11的左端向右流动时,制冷剂遇到挡板12后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被挡板12止挡从而发生回流,另一部分制冷剂会通过通孔122继续向右流动,直至制冷剂再次遇到下游侧的挡板12后,制冷剂的一部分再次被挡板12止挡发生回流,另一部分制冷剂通过通孔122继续向右流动,以此类推,由此可以避免制冷剂在管体11的端部产生积聚,而影响其他扁管3内的制冷剂的流量。
其中,通孔122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圆形孔、多边形孔、椭圆形孔或者不规则形状的通孔122均可以。
挡板12的外缘形状可以与制冷剂腔111的横截面的形状适配,例如图9所示,挡板12的外缘形状可以大致为圆形,当挡板12安装到制冷剂腔111内部后,挡板12的外缘可以贴合在制冷剂腔111的内壁上,这样可以保证挡板12在制冷剂腔111内的安装稳定性。如图9所示,挡板12的下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凸缘121,该凸缘121可以伸出到管体11的外部,例如图8所示,该凸缘121与管体11的管壁接触的位置可以焊接连接。
可选地,为了挡板12的安装更加方便,挡板12的相对两侧可以具有与管壁上的插槽匹配的切边,例如图9所示的示例中,挡板12的左侧和右侧的外缘具有大致竖直延伸的直线,这样当挡板12由下向上插入到管体11的插槽内时,挡板12可以更顺利地插入到制冷剂腔111内,安装方便。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挡板12位于制冷剂腔111内的部分与管体11的内壁之间形成节流部112。换言之,挡板12位于制冷剂腔111内的部分与制冷剂腔11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形成节流部112。如图10-图12所示的示例中,该挡板12的形状为大致半圆形,当挡板12伸入到制冷剂腔111内后,挡板12遮挡了制冷剂腔111的一部分,例如图11所示,挡板12遮挡了制冷剂腔111的横截面的上半部分,制冷剂由管体11的左端向右流动,当遇到挡板12后,制冷剂的一部分被挡板12遮挡发生回流,另一部分的制冷剂通过挡板12的下边缘与管体11内壁之间的间隙继续向右流动。由此可以避免制冷剂积聚在管体11的右端,各个扁管3内的制冷剂的分配更加均匀。
同理,为了使挡板12可以顺利地从插槽内插入到制冷剂腔111内,挡板12上可以设有切边,例如图12所示,挡板12左右两侧的边缘分别为直线形状。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两种情况,挡板12还可以是多个,多个挡板12分别围绕管体11的周向插入到制冷剂腔111内,多个挡板12之间可以限定出间隙以构成节流部112。例如在相邻两个扁管槽之间可以设有两个挡板12,两个挡板12可以分别从管体11的相对的两侧伸入到制冷剂腔111内部,这样在制冷剂腔111内,相对的两个挡板12之间具有间隙,制冷剂可以从两个挡板12之间的间隙流过。
此外,对于节流部112的构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例如挡板12上可以设有通孔122,同时挡板12位于制冷剂腔111内的部分与管体1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节流部112既包括通孔122也包括挡板12与管体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再例如,例如挡板12上可以设有通孔122,同时挡板12可以是多个,多个挡板12分别围绕管体11的周向插入到制冷剂腔111内,多个挡板12之间可以限定出间隙,从而节流部12既包括通孔122,也包括多个挡板12之间的间隙。
再例如,挡板12可以是多个,挡板12位于制冷剂腔111内的部分与管体1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且多个挡板12之间可以限定出间隙,从而节流部112既包括挡板12与管体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还包括多个挡板12之间的间隙。
也就是说,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10而言,节流部112的构成可以是多样的,由此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对于制冷剂流量的要求,也就是说,设计者可以根据制冷剂的流量要求,自由设置节流部112的结构形式和数量。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10,通过在制冷剂腔111的相邻扁管槽之间设置节流部112,相邻的两个扁管槽之间设置节流部112,可以对流入至制冷剂腔111内的制冷剂起到一定的止挡作用,这样可以改变原有的制冷剂的流动轨迹,使制冷剂在节流部112处被节流,减少制冷剂在管体11端部的汇集,从而可以使流入至各个扁管3内的制冷剂趋于均匀,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下面参考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10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和多个扁管3。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沿同一方向延伸,其中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可以彼此并排设置,也可以彼此远离设置。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集流管10。
每个扁管3的第一端插入到第一集流管1的扁管槽内以与第一集流管1相连,每个扁管3的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2相连,多个扁管3沿第一集流管1的轴向间隔布置,且第一集流管1的节流部112位于相邻的扁管3之间。
由于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10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即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10,通过在制冷剂腔111的相邻扁管槽之间设置节流部112,相邻的两个扁管槽之间设置节流部112,可以对流入至制冷剂腔111内的制冷剂起到一定的止挡作用,这样可以改变原有的制冷剂的流动轨迹,使制冷剂在节流部112处被节流,减少制冷剂在管体11端部的汇集,从而可以使流入至各个扁管3内的制冷剂趋于均匀,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通过设置该集流管10,从而该换热器100的各个扁管3内的制冷剂分配均匀,换热效率高,且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整体换热均匀,换热效果好,进而通过利用该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好、利用该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热泵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好。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100中的第二集流管2也为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10,进而,当换热器100应用到热泵制冷系统中时,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均可以用作制冷剂的进口管,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都可以起到对扁管3内制冷剂的分配的作用,即当热泵系统进行制冷循环时,假设此时第一集流管1作为制冷剂的进口管时,那么第二集流管2即作为制冷剂的出口管,由于第一集流管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10,则经该第一集流管1进入到换热器100的制冷剂可以经第一集流管1进行更加均匀方分配;当热泵系统进行制热循环时,假设此时第二集流管2作为制冷剂的进口管时,那么第一集流管1即作为制冷剂的出口管,由于第二集流管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10,则经该第二集流管2进入到换热器100的制冷剂可以经第二集流管2进行更加均匀方分配。换言之,当换热器100的两个集流管均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10时,换热器100应用到热泵系统中时,不论热泵系统是进行制冷循环,还是进行制热循环,制冷剂在换热器100内的都可以进行均匀的分配,换热器100的使用范围更广,使用效果更好。
如图12所示,可选地,每个扁管3为蛇形,且每个扁管3的彼此相对的扁管段31之间设有翅片4。通过设置翅片4可以增大换热器100的换热速度。具体地,蛇形扁管3包括彼此相对的扁管段31,相邻两个扁管3之间通过弧形弯管32相连,由此使每个扁管3构成依次弯折的蛇形。
其中扁管段31的数量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偶数,当扁管段31的数量为偶数时,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位于扁管3的同一侧,例如图13所示的示例,当扁管段31的数量为奇数时,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分别位于扁管3的两侧。
换热器100为微通道换热器100,每个扁管3内具有沿该扁管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扁管3的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微通道。与常规换热器100相比,微通道换热器100不仅体积小换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可满足更高的能效标准,而且具有优良的耐压性能,可以CO2为工质制冷,符合环保要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集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具有制冷剂腔,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扁管槽,所述制冷剂腔在相邻扁管槽之间具有节流部,所述节流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制冷剂腔的其它部分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管壁上在相邻扁管槽之间设有朝向所述管体的中心凹入的凹部以形成所述节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沿所述管体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在所述管体的纵向截面上的形状为V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通过从两侧朝向所述管体的中心压扁所述管体的管壁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腔内设有挡板以形成所述节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插槽,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插槽内且伸入到所述制冷剂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沿远离所述管体的中心的方向从所述插槽内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构成所述节流部;和/或
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制冷剂腔内的部分与所述管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节流部。
10.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管;
多个扁管,每个扁管的第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扁管槽内以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每个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多个扁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节流部位于相邻的扁管之间。
CN201610485182.5A 2016-06-23 2016-06-23 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Pending CN1075433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5182.5A CN107543336A (zh) 2016-06-23 2016-06-23 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5182.5A CN107543336A (zh) 2016-06-23 2016-06-23 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3336A true CN107543336A (zh) 2018-01-05

Family

ID=60962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85182.5A Pending CN107543336A (zh) 2016-06-23 2016-06-23 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433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7621A (zh) * 2020-01-09 2020-07-28 安徽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系统、家用电器和车辆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8226A (ja) * 1998-07-10 2000-01-28 Calsonic Corp 炭酸ガス冷凍サイクル用熱交換器
JP2001304719A (ja) * 2000-04-17 2001-10-31 Korea Mach Res Inst モジュール形多重流路扁平管蒸発器
EP1065453B1 (en) * 1999-07-02 2004-05-06 Denso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with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WO2008005392A3 (en) * 2006-06-30 2008-12-04 Cooligy Inc Reservoir for liquid cooling systems used to provide make-up fluid and trap gas bubbles
CN101498565A (zh) * 2009-01-22 2009-08-05 南京协众汽车空调集团有限公司 平行流蒸发器
CN101788243A (zh) * 2009-04-03 2010-07-28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用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和热交换器
CN102778085A (zh) * 2012-08-13 2012-11-14 天津市亚星散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流道平行流蒸发器
CN104296425A (zh) * 2013-07-16 2015-01-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4406332A (zh) * 2014-11-04 2015-03-1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4565541A (zh) * 2013-10-22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管路安装支架及其组件和微通道换热器安装系统
CN105318605A (zh) * 2014-07-17 2016-02-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和具有该平行流换热器的空调器
CN105571214A (zh) * 2016-02-25 2016-05-1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平行流热交换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8226A (ja) * 1998-07-10 2000-01-28 Calsonic Corp 炭酸ガス冷凍サイクル用熱交換器
EP1065453B1 (en) * 1999-07-02 2004-05-06 Denso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with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JP2001304719A (ja) * 2000-04-17 2001-10-31 Korea Mach Res Inst モジュール形多重流路扁平管蒸発器
WO2008005392A3 (en) * 2006-06-30 2008-12-04 Cooligy Inc Reservoir for liquid cooling systems used to provide make-up fluid and trap gas bubbles
CN101498565A (zh) * 2009-01-22 2009-08-05 南京协众汽车空调集团有限公司 平行流蒸发器
CN101788243A (zh) * 2009-04-03 2010-07-28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用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和热交换器
CN102778085A (zh) * 2012-08-13 2012-11-14 天津市亚星散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流道平行流蒸发器
CN104296425A (zh) * 2013-07-16 2015-01-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4565541A (zh) * 2013-10-22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管路安装支架及其组件和微通道换热器安装系统
CN105318605A (zh) * 2014-07-17 2016-02-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和具有该平行流换热器的空调器
CN104406332A (zh) * 2014-11-04 2015-03-1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5571214A (zh) * 2016-02-25 2016-05-1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平行流热交换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7621A (zh) * 2020-01-09 2020-07-28 安徽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系统、家用电器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1044B (zh) 间接热交换器
JP4211998B2 (ja) 熱交換器用プレート
CN205843415U (zh) 换热装置和具有它的制冷设备
CN106574808B (zh) 低制冷剂充灌量微通道热交换器
CN103983126A (zh) 换热器
KR20110110722A (ko) 입구 분배기 및 출구 수집기를 구비한 향상된 열교환기
CN104596153A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104374138B (zh) 风冷冰箱
CN115507681A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105135753A (zh) 热泵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KR20120044848A (ko) 열교환기 및 그 마이크로채널튜브
CN107702382A (zh) 微通道蒸发器
CN107543336A (zh) 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CN107709915A (zh) 微型管热交换器
CN205066240U (zh) 热泵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KR101656176B1 (ko) 대향유동 형식의 열교환기 코어 및 그 열교환기 코어를 갖는 수랭식 열교환기 및 열교환방법
JPS633153A (ja) 冷媒蒸発器
CN106871701A (zh) 换热器
CN205048791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6131539U (zh) 高效螺旋式微通道换热器
CN206131793U (zh) 高效微通道换热器
CN204757463U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
CN211503806U (zh)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8723478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上的分配结构
CN203980987U (zh) 微通道型扁管换热器及其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8

Address after: 310018, No. 289-1, No. 12, Poplar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Sanhua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Inc.

Address before: 310026 No. 12, No. 289-2, Hang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SANHUAJIA ELECTRO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