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1819A - 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1819A
CN107541819A CN201710463014.0A CN201710463014A CN107541819A CN 107541819 A CN107541819 A CN 107541819A CN 201710463014 A CN201710463014 A CN 201710463014A CN 107541819 A CN107541819 A CN 107541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wing rollers
scraper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face
bottom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630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41819B (zh
Inventor
森田晃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41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1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41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1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60Arrangements maintaining drafting elements free of fibre accumulations
    • D01H5/62Non-rotary cleaning pads or plates; Scrapers
    • D01H5/625Non-rotary cleaning pads or plates; Scrapers in cooperation with suction or blow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沿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的刮刀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刮刀在牵伸罗拉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有刮刀边缘部,该刮刀边缘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在沿牵伸罗拉的轴线方向观察时,通过牵伸罗拉中的与刮刀边缘部相切的切点的切线中的从切点向牵伸罗拉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延伸的切线上游部与刮刀边缘部的外表面中的朝向牵伸罗拉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面亦即上游侧外表面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Description

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具备对纤维束进行牵伸的牵伸罗拉的牵伸装置。有时会在这样的牵伸装置的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附着有纤维束的纤维。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5-101797号公报)记载了一种去除附着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的清洁装置。
在上述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的领域中,追求更切实地去除附着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切实地去除附着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
本公开的一形态是具备沿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的刮刀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刮刀在牵伸罗拉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有刮刀边缘部,该刮刀边缘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在沿牵伸罗拉的轴线方向观察时,通过牵伸罗拉的与刮刀边缘部相切的切点的切线中的从切点向牵伸罗拉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延伸的切线上游部与刮刀边缘部的外表面中的朝向牵伸罗拉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面亦即上游侧外表面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在该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中,切线上游部与上游侧外表面所成的角度为钝角,因而,刮刀边缘部处于削掉附着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刮刀边缘部向牵伸罗拉的旋转方向下游侧逃离,能够更切实地去除附着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
在本公开的一形态中,可以构成为在沿牵伸罗拉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切线上游部与上游侧外表面所成的角度大于90°且在135°以下。例如,若增大切线上游部与上游侧外表面所成的角度,则需要减薄刮刀边缘部。因此,在切线上游部与上游侧外表面所成的角度大于90°且在135°以下的情况下,既能够确保刮刀边缘部的壁厚来保证强度,又能够更切实地去除附着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
在本公开的一形态中,可以构成为刮刀还具备刮刀主体部和凸部,所述刮刀主体部设置有刮刀边缘部,并且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对置,所述凸部设置于刮刀主体部中与牵伸罗拉对置的面。在刮刀主体部设置了凸部的情况下,刮刀边缘部和凸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因而能够抑制刮刀主体部出现磨损。由此,能够抑制刮刀主体部磨损且刮刀大幅度变形等情况出现,能够延长刮刀的可使用期限。
在本公开的一形态中,可以构成为清洁装置还具备朝向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按压刮刀主体部的按压部,凸部设置于受到按压部按压刮刀主体部的按压区域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夹着的部位。受到按压部按压的部位容易促进磨损。然而,在被按压区域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夹着的部位设置有凸部,则能够进一步抑制刮刀主体部出现磨损。
在本公开的一形态中,也可以构成为在刮刀主体部中的在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任一端部设置有朝向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突出的限位部,限位部的前端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小于刮刀主体部中的受到按压部按压的面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在该情况下,在刮刀边缘部等磨损而导致刮刀的整体接近了牵伸罗拉的外周面侧时,限位部的前端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限位部设置于刮刀主体部的端部,因而,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限位部。因此,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目视确认限位部的前端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间隔来容易地掌握刮刀的磨损状态。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掌握刮刀的更换时期。另外,限位部的前端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小于刮刀主体部中的受到按压部按压的面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因此,在限位部的前端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最初形成了抵接的时刻,在刮刀主体部残留有厚度。即,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对限位部是否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上的情况进行确认来在刮刀主体部磨损而开有孔洞等之前掌握刮刀的更换时期。
在本公开的一形态中,也可以构成为在牵伸罗拉的外周面设置有牵伸面和平滑面,所述牵伸面设置有多个沿与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槽,所述平滑面具有比牵伸面平滑的表面,牵伸面和平滑面在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并且在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周向的整个区域延伸,刮刀边缘部与牵伸面抵接,限位部朝向平滑面突出。这样,由于限位部与平滑面抵接,因而,与限位部与牵伸面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限位部的磨损。另外,限位部与平滑面抵接,从而能够抑制刮刀进一步接近牵伸面。由此,能够抑制刮刀主体部磨损而开有孔洞等情况出现,从而能够抑制按压部与牵伸面直接抵接。
在本公开的一形态中,也可以构成为凸部在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避开供卷绕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通过的区域的位置。此时,附着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不会受到凸部按压,因此能够防止凸部妨碍用刮刀边缘部去除纤维这个动作。
在本公开的一形态中,也可以构成为清洁装置还具备朝向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按压刮刀的按压部,按压部以刮刀中的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被以互不相同的强度按压的方式按压刮刀。例如,有时因设置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槽的朝向和各部分的制造精度的偏差等不同,导致刮刀的磨损产生不均匀。即便在产生这样的磨损的不均匀的情况下,通过形成为上述按压部的结构也能够抑制刮刀的磨损的不均匀,能够延长刮刀的可使用期限。
在本公开的一形态中,也可以构成为牵伸罗拉是上下排列配置的上罗拉和下罗拉中的下罗拉,在沿牵伸罗拉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刮刀边缘部在比通过牵伸罗拉的轴线的水平线靠下侧的位置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此时,能够使已从牵伸罗拉去除的纤维向刮刀的外侧(下侧)高效地掉落。另外,在切线上游部与上游侧外表面间的角度为钝角的情况下,刮刀边缘部等的位置比刮刀边缘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形成抵接的部位靠牵伸罗拉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因此,通过使刮刀边缘部在上述位置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既能够确保刮刀等部件的配置空间而不妨碍上罗拉等的配置,又能够以切线上游部与上游侧外表面之间为钝角的方式使刮刀边缘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
在本公开的一形态中,也可以构成为刮刀在牵伸罗拉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有定位用爪部,该定位用爪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来进行刮刀的定位,定位用爪部在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避开供卷绕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通过的区域的位置。此时,附着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不会被定位用爪部按压,因此能够防止定位用爪部妨碍用刮刀边缘部去除纤维这个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能够更切实地去除附着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纱机械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纺纱单元的牵伸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纺纱单元的牵伸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从纱条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观察图2的设置于后下罗拉的清洁装置的图。
图5是图2的清洁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刮刀的主视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刮刀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6的刮刀的立体图。
图9是第一变形例中的刮刀的主视图。
图10是沿着图9中的刮刀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刮刀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二变形例中的刮刀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刮刀与后下罗拉抵接后的状态下的限位部周围的图。
图14是图12的刮刀与后下罗拉抵接的状态下的限位器和后下罗拉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对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纺纱机械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头台车3、落纱台车(图示省略)、第一端框架4以及第二端框架5。多个纺纱单元2排列成一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纱线Y并将其卷取成卷装P。在某纺纱单元2,出现了纱线Y切断或因什么理由而导致纱线Y断裂的情况下,接头台车3在该纺纱单元2处进行接头动作。在某纺纱单元2,在卷装P满卷的情况下,落纱台车对卷装P进行落纱,将新的筒管B供给至该纺纱单元2。
在第一端框架4收纳有回收装置等,他们对在纺纱单元2产生的废纤维和回丝等进行回收。在第二端框架5收纳有驱动马达等,它们用于向空气供给部与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所述空气供给部对向纺纱机械1供给的压缩空气(空气)的气压进行调整并向纺纱机械1的各部分供给空气。在第二端框架5设置有机台控制装置51、显示画面52以及输入键53。
机台控制装置51集中管理和控制纺纱机械1的各部分。显示画面52能够显示包含纺纱单元2的与设定内容和状态相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的信息等。操作人员能够通过使用输入键53进行适当的操作来进行纺纱单元2的设定作业。
各纺纱单元2在纱线Y的移动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气流纺纱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纱线储存装置11、上蜡装置12以及卷取装置13。单元控制器10针对每规定量的纺纱单元2做设置,对纺纱单元2的动作进行控制。
牵伸装置6对纱条(纤维束)S进行牵伸。气流纺纱装置7利用旋转气流对被牵伸装置6牵伸的纤维束F进行加捻来生成纱线Y。纱线储存装置11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卷取装置13之间消除纱线Y的松弛。上蜡装置12在纱线储存装置11与卷取装置13之间对纱线Y实施上蜡。卷取装置13将纱线Y卷取于筒管B而形成卷装P。
纱线监视装置8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储存装置11之间对移动的纱线Y的信息进行监视,根据监视到的信息对纱线有无缺陷进行检测。纱线监视装置8在检测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张力传感器9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储存装置11之间对移动的纱线Y的张力进行测定,并将张力测定信号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在单元控制器10根据纱线监视装置8和张力传感器9中至少一者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纱单元2中切断纱线Y。
对上述牵伸装置6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牵伸装置6在纱条S的移动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后罗拉对14、第三罗拉对15、中间罗拉对16以及前罗拉对17。
后罗拉对14作为牵伸纱条S的牵伸罗拉,具有隔着供纱条S移动的移动路径R对置的后下罗拉(下罗拉)14a与后上罗拉14b。第三罗拉对15作为牵伸纱条S的牵伸罗拉,具有隔着移动路径R对置的第三下罗拉(下罗拉)15a与第三上罗拉15b。
中间罗拉对16具有隔着移动路径R对置的中间下罗拉16a与中间上罗拉16b。在中间下罗拉16a架设有龙带18a。在中间上罗拉16b架设有龙带18b。前罗拉对17作为牵伸纱条S的牵伸罗拉,具有隔着移动路径R对置的前下罗拉17a与前上罗拉17b。后下罗拉14a、第三下罗拉15a、中间下罗拉16a以及前下罗拉17a被设置于第二端框架5的驱动马达或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的驱动马达旋转驱动。
多个罗拉对14、15、16、17边牵伸从条筒(图示省略)供给的纱条S边使之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将纤维束F向气流纺纱装置7供给。以下,将沿着移动路径R的方向称为“牵伸方向”。将牵伸方向上的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将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
后下罗拉14a由后罗拉外壳61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三下罗拉15a由第三罗拉外壳62支承为能够旋转。中间下罗拉16a由中间罗拉外壳63支承为能够旋转。前下罗拉17a由前罗拉外壳64支承为能够旋转。各罗拉外壳61、62、63、64安装于机台框架20。各下罗拉14a、15a、16a、17a按照彼此不同的旋转速度旋转,越靠下游侧速度越快。
各上罗拉14b、15b、16b、17b由牵伸摇架65支承为能够旋转。各上罗拉14b、15b、16b、17b与各下罗拉14a、15a、16a、17a按照规定压力接触,从而从动旋转。
牵伸摇架65设置为能够以支轴67为中心在各上罗拉14b、15b、16b、17b以规定压力与各下罗拉14a、15a、16a、17a形成接触的位置和各上罗拉14b、15b、16b、17b远离各下罗拉14a、15a、16a、17a的位置间转动。牵伸摇架65将相邻的一对纺纱单元2各自具备的牵伸装置6的各上罗拉14b、15b、16b、17b支承为能够旋转。
牵伸装置6配置为在铅垂方向上后罗拉对14位于上侧且前罗拉对17位于下侧的状态下,向各下罗拉14a、15a、16a、17a相对于各上罗拉14b、15b、16b、17b位于下侧的方向倾斜。
在后罗拉对14的上游侧配置有引导部件71(在图1中省略)。在引导部件71设置有供纱条S通过的贯通孔71a。引导部件71将从条筒(图示省略)供给的纱条S引导至移动路径R上。
在第三罗拉对15与中间罗拉对16之间配置有限制部件72(在图1中省略)。在限制部件72设置有供纱条S通过的贯通孔72a。限制部件72将纱条S的宽度限制为贯通孔72a的宽度。
在后下罗拉14a设置有清洁装置100(在图1中省略)。清洁装置100去除附着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纤维。与后下罗拉14a相同,在第三下罗拉15a也设置有清洁装置100,该清洁装置100去除附着于第三下罗拉15a的外周面的纤维。
在各上罗拉14b、15b、16b的与各下罗拉14a、15a、16a相反的一侧配置有纤维回收装置80(在图1中省略)。如图3所示,纤维回收装置80具备主体部81。在主体部81配置有吸引路82。另外,在主体部81设置有吸引口83。此外,在图3中,为了图示出吸引口83,剖切主体部81的一部分而示出。对于牵伸装置6,仅设置有一个吸引口83,吸引口83与从下游侧起第三对罗拉对亦即第三罗拉对15的第三下罗拉15a对置。
在吸引路82中的与吸引口83相反一侧连接有吸引管90。吸引管90与产生吸引气流的鼓风机(图示省略)连接。由此,在牵伸装置6产生的纤维片被从吸引口83吸引,通过吸引路82和吸引管90,到达设置于鼓风机附近的纤维排出装置(图示省略)。
接下来,对清洁装置10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以下,以设置于后下罗拉14a的清洁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设置于第三下罗拉15a的清洁装置100具有与设置于后下罗拉14a的清洁装置100相同的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清洁装置100具备磁铁壳体110、内侧磁轭120、外侧磁轭130、一对磁铁(按压部)140以及刮刀150。清洁装置100借助磁铁140的磁力安装于后下罗拉14a。
磁铁壳体110由树脂构成,是收纳磁铁140的壳体。磁铁壳体110形成为与后下罗拉14a对置的一侧敞开的箱状。磁铁壳体110具备基座板111、一对臂112(参照图4)、一对把持部113、一对卡合部114以及螺钉115。
基座板111构成箱状的磁铁壳体110的底部。在基座板111形成有能够供螺钉115插通的孔。如图4所示,一对臂112从基座板111中的在后下罗拉14a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朝向外侧延伸。此外,后下罗拉14a的轴线方向是指罗拉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这里,如图2和图4所示,在后罗拉外壳61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器66。限位器66具有折返部66a,该折返部66a从后罗拉外壳61的上表面朝向下侧折回。使限位器66的位置比臂112靠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由此臂112与折返部66a的前端部抵接,从而能够防止清洁装置100的欲与后下罗拉14a一体旋转这样的旋转。
一对把持部113是在取下安装于后下罗拉14a的清洁装置100时被操作人员把持的部位。一对把持部113分别设置于基座板111中的在后下罗拉14a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另外,把持部113从基座板111朝向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延伸。
一对卡合部114分别与设置于刮刀150的卡合孔154a(参照图8等)卡合,由此将刮刀150通过卡扣配合固定于磁铁壳体110。将刮刀150通过卡扣配合固定于磁铁壳体110,从而能够容易地更换刮刀150。
内侧磁轭120和外侧磁轭130改变磁铁140的磁力起作用的方向,以使磁铁140的磁力朝向后下罗拉14a侧作用。内侧磁轭120是截面具有大致U字形状的部件。内侧磁轭120设置为大致U字形状的敞开侧朝向后下罗拉14a,配置于基座板111的靠后下罗拉14a侧的面。外侧磁轭130是板状部件,夹着基座板111地配置于与后下罗拉14a相反的一侧的面。
在外侧磁轭130形成有能够供螺钉115插通的孔。在内侧磁轭120形成有能够固定螺钉115的螺孔。夹着基座板111,从外侧磁轭130侧朝向内侧磁轭120插入螺钉115,从而,使内侧磁轭120和外侧磁轭130固定于磁铁壳体110。此外,内侧磁轭120和外侧磁轭130也可以通过螺钉115以外的安装件固定于磁铁壳体110。
一对磁铁140因磁铁140被磁力向后下罗拉14a吸引的作用而将刮刀150朝向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按压。如图2和图5所示,一对磁铁140设置为避开后下罗拉14a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配置为沿后下罗拉14a的轴线方向排列。即,一对磁铁140配置为避开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中纱条S所抵接的部位。磁铁140通过粘接剂或粘性胶带等固定于内侧磁轭120。
刮刀150沿后下罗拉14a的宽度方向延伸,被磁铁140的磁力按压于旋转的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此外,后下罗拉14a的宽度方向是指后下罗拉14a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刮刀150通过按压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来对去除附着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纤维。刮刀150是树脂制的。刮刀150因与后下罗拉14a抵接而形成磨损。在刮刀150出现了磨损的情况下,从清洁装置100的磁铁壳体110取下刮刀150而进行更换。
如图5~图8所示,刮刀150具备刮刀主体部151、刮刀边缘部152、一对定位用爪部153、一对卡合片154以及凸部155。
刮刀主体部151是与设置于14a的外周面对置的板状部件,沿后下罗拉14a的宽度方向延伸。另外,刮刀主体部151弯曲为在沿后下罗拉14a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沿着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在刮刀主体部151中的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有缺口部151a。
缺口部151a设置于包含后下罗拉14a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在内的位置。进一步详细地说,缺口部151a在后下罗拉14a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包括后罗拉对14牵伸纱条S时供卷绕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纤维通过的区域的位置。
刮刀边缘部152设置于刮刀主体部151中靠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刮刀边缘部152设置为从刮刀主体部151朝向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刮刀边缘部152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沿后下罗拉14a的宽度方向形成线接触。例如,刮刀边缘部152的前端部可以形成为在截面中具有较小的半径的圆弧状,以便能够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线接触。
这里,如图5所示,将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中,刮刀边缘部152的前端部所抵接的部位设为切点T。另外,将沿后下罗拉14a的轴线方向观察时通过后下罗拉14a中的切点T的切线中从切点T向后下罗拉14a的上游侧延伸的部分设为切线上游部L。另外,将刮刀边缘部152的外表面中朝向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面设为上游侧外表面152a。将沿后下罗拉14a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切线上游部L与上游侧外表面152a所成的角度设为角度α。
刮刀边缘部152形成为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抵接时、角度α成为钝角。此外,刮刀边缘部152也可以形成为角度α大于90°且在135°以下。另外,刮刀边缘部152也可以形成为角度α为100°以上、120°以下。而且,刮刀边缘部152也可以形成为角度α为100°以上、110°以下。
此外,上游侧外表面152a不包含为了使刮刀边缘部152线接触设置于刮刀边缘部152的前端部的圆弧状的部位。另外,在沿后下罗拉14a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刮刀边缘部152在比通过后下罗拉14a的轴线的水平线靠下侧的位置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形成抵接。
一对定位用爪部153设置于刮刀主体部151中的靠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中未设置缺口部151a的部位。即,一对定位用爪部153在刮刀主体部151中的靠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隔着缺口部151a相互邻接。定位用爪部153设置为从刮刀主体部151朝向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位用爪部153的前端部设置有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面部153a。定位用爪部153通过抵接面部153a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抵接来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面接触。
这里,缺口部151a设置于包含供卷绕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纤维通过的区域在内的位置。即,一对定位用爪部153设置于避开供卷绕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纤维通过的区域的位置。
一对卡合片154设置于刮刀主体部151中相对于与后下罗拉14a对置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面(磁铁140所对置一侧的面)。一对卡合片154设置为在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一对卡合片154的间隔小于刮刀主体部151在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上的长度。一对卡合片154设置于刮刀主体部151中的在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上的大致中程。即,刮刀主体部151延伸到比一对卡合片154靠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且延伸到比一对卡合片154靠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
这样,通过构成为刮刀主体部151延伸到比一对卡合片154靠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能够确保刮刀边缘部152与定位用爪部153的间隔较大。由此,在使刮刀150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抵接时,能够实现清洁装置100的定位。
在一对卡合片154分别设置有卡合孔154a。磁铁壳体110的卡合部114卡合于一对卡合片154的卡合孔154a。
凸部155设置在刮刀主体部151中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对置的面,从刮刀主体部151的外表面朝向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突出。凸部155沿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延伸。凸部155从刮刀主体部151中的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附近延伸至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定位用爪部153)。即,凸部155设置在比刮刀边缘部152靠下游侧且比定位用爪部153靠上游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55设置有4条。凸部155设置为通过被磁铁140按压刮刀主体部151的按压区域Q(参照图6)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夹着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2条凸部155设置为通过被由一对磁铁140中的一个磁铁140形成的按压区域Q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夹着的部位,剩余2条凸部155设置为通过被由一对磁铁140中的另一个磁铁140形成的按压区域Q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夹着的部位。
凸部155中的靠后下罗拉14a侧的面以沿着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凸部155设置为在刮刀边缘部152和定位用爪部153抵接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状态下,在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之间稍微具有间隙。由此,刮刀150能够使刮刀边缘部152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切实地抵接。
此外,凸部155在刮刀边缘部152和定位用爪部153抵接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状态下,可以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抵接。在该情况下,凸部155在清洁装置100设置于后下罗拉14a之后,即能够抑制刮刀边缘部152等的磨损。
另外,凸部155设置于避开供卷绕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纤维通过的区域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55设置于避开后下罗拉14a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位置。
这里,刮刀150在后下罗拉14a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有时磨损量有所不同。例如,在设置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槽相对于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具有直角以外的角度倾斜的情况下,因槽的倾斜而导致在刮刀150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有时磨损量有所不同。具体而言,设置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槽倾斜,从而例如与另一个端部相比,刮刀150的一个端部有时被强烈地向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侧吸引。在该情况下,刮刀150在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抵接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抵接方式有所不同。由此,在刮刀150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有时磨损量有所不同。在后下罗拉14a的槽向右上倾斜的情况下,刮刀150被向右方按压,存在右侧部分快速磨损的趋势。在后下罗拉14a的槽向右下倾斜的情况下,刮刀150被向左方按压,存在左侧部分快速磨损的趋势。
另外,有时例如因各部分的制造精度的偏差等导致刮刀150在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相对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抵接方式有所不同。由此,在刮刀150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有时磨损量有所不同。
因此,一对磁铁140以刮刀150中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被以互不相同的强度按压的方式按压刮刀150,以使刮刀150的磨损量恒定。具体而言,对刮刀150施力的一对磁铁140,在一对磁铁140彼此间磁力互不相同,使刮刀150的磨损量恒定。例如,配置于刮刀150的磨损量较多侧的磁铁140的磁力小于另一个磁铁140的磁力。
本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构成,在该清洁装置100中,刮刀150抵接的下罗拉14a、15a的切线上游部L与刮刀边缘部152的上游侧外表面152a所成的角度α为钝角。因此,刮刀边缘部152处于削掉附着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的纤维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刮刀边缘部152部跑到下罗拉14a、15a的旋转方向下游侧,能够更切实地去除附着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的纤维。
另外,切线上游部L与上游侧外表面152a所成的角度α为钝角,从而能够使刮刀边缘部152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抵接,无论牵伸的纱条S的种类如何,均能够切实地去除纤维。
例如,若增大下罗拉14a、15a的切线上游部L与刮刀边缘部152的上游侧外表面152a所成的角度α,则需要减薄刮刀边缘部。因此,在切线上游部L与上游侧外表面152a所成的角度α大于90°且在135°以下的情况下,既能够确保刮刀边缘部152的壁厚来保证强度,又能够更切实地去除附着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的纤维。
此外,以角度α为100°以上120°以下的方式形成刮刀边缘部152,从而既能够确保刮刀边缘部152的壁厚来保证强度,又能够进一步切实地去除附着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的纤维。另外,以角度α为100°以上110°以下的方式形成刮刀边缘部152,从而既能够确保刮刀边缘部152的壁厚来保证强度,又能够进一步切实地去除附着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的纤维。
在刮刀150的刮刀主体部151设置有朝向下罗拉14a、15a侧突出的凸部155。这样,在设置了凸部155的情况下,凸部155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抵接,因而能够抑制刮刀主体部151磨损。由此,能够抑制刮刀主体部151磨损且刮刀150大幅度变形等,能够延长刮刀150的可使用期限。
凸部155设置于被磁铁140按压刮刀主体部151的按压区域Q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夹着的部位。被磁铁140按压的部位容易促进磨损。然而,在被按压区域Q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夹着的部位设置有凸部155,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刮刀主体部151磨损。
凸部155设置于避开供卷绕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的纤维通过的区域的位置。此时,附着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的纤维不会被凸部155按压,因此能够防止凸部155妨碍用刮刀边缘部152去除纤维这个动作。
一对磁铁140以刮刀150中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被以互不相同的强度按压的方式按压刮刀150,以使刮刀150的磨损量恒定。例如,因设置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的槽(图13所示的槽m)的朝向和各部分的制造精度的偏差等上有所不同,有时刮刀150的磨损产生不均匀。即便在产生了这样的磨损的不均匀的情况下,通过形成为上述磁铁140的结构也能够抑制刮刀150的磨损的不均匀,能够延长刮刀150的可使用期限。这样,在上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相对于该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旋转轴向)以直角以外的角度倾斜的形状的槽,上述按压部能够根据上述槽的倾斜来在上述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变更按压力。
在沿下罗拉14a、15a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刮刀边缘部152在比通过下罗拉14a、15a的轴线的水平线靠下侧的位置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抵接。此时,能够使已从下罗拉14a、15a去除的纤维向刮刀150的外侧(下侧)高效地掉落。在下罗拉14a、15a的下方侧配置有纤维回收装置80,因此能够利用纤维回收装置80高效地回收已被清洁装置100去除的纤维。
这里,在下罗拉14a、15a的切线上游部L与刮刀边缘部152的上游侧外表面152a的角度α为钝角的情况下,刮刀150等位于比刮刀边缘部152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抵接的切点T靠下罗拉14a、15a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因此,通过使刮刀边缘部152在上述位置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抵接,既能够确保刮刀150等部件的配置空间而不妨碍上罗拉14b和15b等的配置,又能够以切线上游部L与上游侧外表面152a的角度为钝角的方式使刮刀边缘部152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抵接。
刮刀150具备一对定位用爪部153。另外,一对定位用爪部153设置于避开供卷绕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的纤维通过的区域的位置。此时,附着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的纤维不会被定位用爪部153按压,因此能够防止定位用爪部153妨碍用刮刀边缘部152去除纤维这个动作。
接下来,对刮刀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如图9~图11所示,第一变形例中的刮刀150A具备凸部155A和凸部155B。在变形例的刮刀150A中,对于凸部155A、155B以外的结构而言,是与实施方式中的刮刀15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此外,与实施方式中的刮刀150相同,第一变形例中的刮刀150A设置于清洁装置100。
凸部155A是与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刮刀150的凸部155相同的结构。凸部155B以从后下罗拉14a侧观察刮刀主体部151时覆盖被磁铁140按压的按压区域Q整体的方式设置有2个。凸部155B从刮刀主体部151的外表面朝向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突出。即,凸部155B设置于被磁铁140的按压区域Q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夹着的部位。凸部155B中的靠后下罗拉14a侧的面以沿着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凸部155A中的靠后下罗拉14a侧的面与凸部155B中的靠后下罗拉14a侧的面齐平,不产生台阶部等。
与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凸部155相同,凸部155B设置为在刮刀边缘部152和定位用爪部153抵接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状态下,在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之间稍微具有间隙。或者,也可以形成为凸部155B在刮刀边缘部152和定位用爪部153抵接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状态下,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抵接。
这样,刮刀150A除具备凸部155A之外,还具备设置为覆盖被磁铁140按压的按压区域Q整体的凸部155B,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刮刀主体部151磨损。由此,能够进一步延长刮刀150A的可使用期限。
接下来,对刮刀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第二变形例中的刮刀150B相对于第一变形例中的刮刀150A追加了限位部160。刮刀150B中的限位部160以外的结构是与刮刀150A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此外,与实施方式中的刮刀150相同,第二变形例中的刮刀150B设置于清洁装置100。
如图12~图14所示,在刮刀150B中的刮刀主体部151的两端部(后下罗拉14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限位部160。限位部160从刮刀主体部151朝向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部160靠近刮刀主体部151中的在后下罗拉14a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外端部。另外,限位部160设置于刮刀主体部151中的在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上的中央附近。
这里,如图13所示,在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设置有牵伸面H1和平滑面H2。在牵伸面H1设置有多个沿与后下罗拉14a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槽m。通过设置槽m,在利用后下罗拉14a牵伸纱条S时,能够抑制纱条S相对于后下罗拉14a形成滑动。牵伸面H1在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周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
与牵伸面H1不同,在平滑面H2未设置槽m。平滑面H2具有比牵伸面H1平滑的表面。平滑面H2在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周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后下罗拉14a中的设置有平滑面H2的部位的直径小于后下罗拉14a中的设置有牵伸面H1的部位直径。
牵伸面H1与平滑面H2在后下罗拉14a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滑面H2在后下罗拉14a的宽度方向上以夹着牵伸面H1的方式在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上设有2处。
如图13所示,在刮刀150B抵接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的状态下,定位用爪部153和刮刀边缘部152与牵伸面H1形成抵接。另外,限位部160朝向平滑面H2突出。
这里,将限位部160的前端部与平滑面H2的间隔设为K1(参照图13)。另外,如图14所示,将刮刀主体部151中的被磁铁140按压的面(以下称为“按压面151b”)与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牵伸面H1)的间隔设为K2。间隔K1比间隔K2小。即,以满足该间隔K1和间隔K2的条件的方式设定限位部160的突出高度和刮刀主体部151的厚度。
这样,对于刮刀150B而言,在刮刀边缘部152等出现磨损而导致刮刀150整体接近后下罗拉14a的外周面侧时,限位部160的前端与平滑面H2抵接。限位部160设置于刮刀主体部151的两端部,因而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限位部160。因此,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目视确认限位部160的前端部与平滑面H2的间隔来容易地掌握刮刀150B的磨损状态。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掌握刮刀150B的更换时期。
另外,间隔K1比间隔K2小。因此,在限位部160的前端部与平滑面H2最初抵接的时刻,刮刀主体部151残留有厚度。即,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对限位部160是否与平滑面H2抵接上的情况进行确认,来在刮刀主体部151磨损而开有孔洞等之前掌握刮刀150B的更换时期。
限位部160朝向后下罗拉14a的平滑面H2延伸。在刮刀边缘部152等出现了磨损的情况下,限位部160与平滑面H2形成抵接。因此,与限位部160与具有槽m的牵伸面H1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限位部160的磨损。另外,限位部160与平滑面H2抵接,从而能够抑制刮刀150B进一步接近牵伸面H1。由此,能够抑制刮刀主体部151磨损而开有孔洞等,从而能够抑制磁铁140与牵伸面H1直接抵接。
此外,限位部160的前端部的颜色可以与限位部160的基端部的颜色不同。例如,可以在限位部160的前端部形成有与限位部160的基端部不同的颜色。在该情况下,在限位部160的前端部平滑面H2形成了抵接而出现磨损的情况下,前端部的着色部分消失。因此,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限位部160已与平滑面H2抵接。
另外,限位部160并不限定于设置在刮刀主体部151的两端部,也可以仅设置在刮刀主体部151的两端部中的任一个端部。
以上,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清洁装置100也可以设置于牵伸装置6所具备的各种牵伸罗拉中的后下罗拉14a和第三下罗拉15a以外的牵伸罗拉。另外,例如,在牵伸装置6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而不存在第三罗拉对15,是具有3组牵伸罗拉对的三线式的情况下,清洁装置100仅设置(安装)于后下罗拉14a较好。但是,清洁装置100也可以设置于后下罗拉14a以外的牵伸罗拉。只要安装有清洁装置100的牵伸罗拉(例如下罗拉14a、15a)的切线上游部L与刮刀边缘部152的上游侧外表面152a所成的角度α为钝角即可,并不是必须大于90°且在135°以下。另外,并不是必须在刮刀150、150A、150B设置凸部155、155A、155B。另外,在凸部155等设置于刮刀主体部151的情况下,并不是必须设置于被磁铁140按压刮刀主体部151的按压区域Q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夹着的部位。凸部155、155A、155B并不是必须在下罗拉14a、15a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避开供卷绕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的纤维通过的区域的位置。也可以将第二变形例中的刮刀150B的限位部160设置于实施方式中的刮刀150。
磁铁140也可以以刮刀150的两端部被以彼此相同的强度按压于下罗拉14a、15a的方式按压刮刀150。刮刀边缘部152可以是,在沿着下罗拉14a、15a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在比通过下罗拉14a、15a的轴线的水平线靠下侧的位置,没有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形成抵接。定位用爪部153可以不设置于避开供卷绕于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的纤维通过的区域的位置。
刮刀150被磁铁140朝向下罗拉14a、15a的外周面按压,但也可以被磁铁140以外的按压部按压。
另外,作为其他变形例,清洁装置也可以不具有上述清洁装置100中的凸部155、155A、155B,还不具有下罗拉14a、15a的切线上游部L与刮刀边缘部152的上游侧外表面152a所成的角度α为钝角的结构。该变形例中的清洁装置具备上述一对磁铁140。而且,在该变形例的清洁装置中,磁铁140刮刀中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被以互不相同的强度按压的方式按压刮刀,使刮刀的磨损量恒定。该变形例中的清洁装置具有上述磁铁140的结构,从而能够抑制刮刀的磨损的不均匀,能够延长刮刀的可使用期限。即,该变形例中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具备沿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的刮刀,具备朝向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按压刮刀的按压部,按压部以刮刀中的在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被以互不相同的强度按压的方式按压刮刀。
在具备气流纺纱装置7的纺纱单元2的牵伸装置6设置清洁装置100,从而能够利用清洁装置100去除附着于下罗拉14a、15a的纤维,进行纱条S的牵伸。其中,清洁装置100也可以设置于对由气流纺纱装置7以外的纺纱装置纺纱的纱条等进行牵伸的牵伸装置。
在纺纱单元2中,在机台高度方向上,各装置配置为在上侧供给的纱线Y、在下侧卷取纱线Y,但各装置也可以配置为在下侧供给的纱线Y、在上侧卷取纱线Y。在图1中,以纺纱机械1卷取平行形状的卷装P的方式进行了图示,但也能够卷取锥形状的卷装P。
在纺纱单元2中,纱线储存装置11具有从气流纺纱装置7引出纱线Y的功能,但也可以利用输送罗拉与夹持罗拉从气流纺纱装置7引出纱线Y。在利用输送罗拉与夹持罗拉从气流纺纱装置7引出纱线Y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纱线储存装置11,而设置利用吸引气流来吸收纱线Y的松弛的松弛管(slack tube)或机械式补偿器等。
在纱线Y的移动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可以配置于纱线监视装置8的上游侧。单元控制器10可以针对每个纺纱单元2做设置。在纺纱单元2中,可以省略上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9以及纱线监视装置8。
可以将以上记载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至少一部分任意组合。
本公开的一形态所涉及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具备沿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的刮刀,具备朝向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按压刮的按压部,刮刀具有刮刀主体部,该刮刀主体部设置有刮刀边缘部和限位部,并且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对置,刮刀主体部被按压部朝向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按压,刮刀边缘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限位部设置于刮刀主体部中的在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任一端部,并且朝向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突出,限位部的前端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小于刮刀主体部中的受到按压部按压的面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
在该情况下,对于刮刀而言,在刮刀边缘部等出现磨损而导致刮刀整体接近牵伸罗拉的外周面侧时,限位部的前端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限位部设置于刮刀主体部的两端部,因而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限位部。因此,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目视确认限位部的前端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来容易地掌握刮刀的磨损状态。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掌握刮刀的更换时期。另外,限位部的前端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小于刮刀主体部中的受到按压部按压的面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因此,在限位部的前端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最初抵接的时刻,在刮刀主体部残留有厚度。即,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对限位部是否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上的情况进行确认来在刮刀主体部磨损而开有孔洞等之前掌握刮刀的更换时期。
本公开的一形态所涉及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具备沿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的刮刀,具备朝向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按压刮刀的按压部,在牵伸罗拉的外周面设置有牵伸面和平滑面,所述牵伸面设置有多个沿与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槽,所述平滑面具有比牵伸面平滑的表面,牵伸面和平滑面在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互不相同的部位,并且分别在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周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刮刀具有刮刀主体部,该刮刀主体部设置有刮刀边缘部和限位部,并且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对置,刮刀主体部被按压部朝向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按压,刮刀边缘部与牵伸罗拉的牵伸面抵接,限位部朝向牵伸罗拉的平滑面突出,限位部的前端部与牵伸罗拉的平滑面间的间隔小于刮刀主体部中的受到按压部按压的面与牵伸罗拉的牵伸面间的间隔。
在该情况下,对于刮刀而言,在刮刀边缘部等出现磨损而导致刮刀整体接近牵伸罗拉的外周面侧时,限位部的前端与牵伸罗拉的平滑面抵接。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目视确认限位部的前端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来掌握刮刀的磨损状态。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掌握刮刀的更换时期。另外,限位部的前端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小于刮刀主体部中的受到按压部按压的面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因此,在限位部的前端部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最初抵接的时刻,在刮刀主体部残留有厚度。即,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对限位部是否与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上的情况进行确认来在刮刀主体部磨损而开有孔洞等之前掌握刮刀的更换时期。另外,限位部朝向牵伸罗拉的平滑面延伸。在刮刀边缘部等出现了磨损的情况下,限位部与平滑面抵接。因此,与限位部与具有槽的牵伸面抵接的情况相比,这样能够抑制限位部的磨损。另外,限位部与平滑面抵接,从而能够抑制刮刀进一步接近牵伸面。由此,能够抑制刮刀主体部磨损而开有孔洞等,从而能够抑制按压部与牵伸面直接抵接。

Claims (10)

1.一种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其具备沿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的刮刀,
所述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刮刀在所述牵伸罗拉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有刮刀边缘部,该刮刀边缘部与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
在沿所述牵伸罗拉的轴线方向观察时,通过所述牵伸罗拉的与所述刮刀边缘部相切的切点的切线中的从所述切点向所述牵伸罗拉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延伸的切线上游部与所述刮刀边缘部的外表面中的朝向所述牵伸罗拉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面亦即上游侧外表面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牵伸罗拉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切线上游部与所述上游侧外表面所成的角度大于90°且在13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刀还具备刮刀主体部和凸部,所述刮刀主体部设置有所述刮刀边缘部,并且与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对置,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刮刀主体部中与所述牵伸罗拉对置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朝向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按压所述刮刀主体部的按压部,
所述凸部设置于被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刮刀主体部的按压区域与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夹着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刮刀主体部中的在所述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任一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突出的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的前端部与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小于所述刮刀主体部中的受到所述按压部按压的面与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间的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设置有牵伸面和平滑面,所述牵伸面设置有多个沿与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槽,所述平滑面具有比所述牵伸面平滑的表面,
所述牵伸面和所述平滑面在所述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并且在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周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
所述刮刀边缘部与所述牵伸面抵接,
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平滑面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在所述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避开供卷绕于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通过的区域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朝向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按压所述刮刀的按压部,
所述按压部以所述刮刀中的在所述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被以互不相同的强度按压的方式按压所述刮刀。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伸罗拉是上下排列配置的上罗拉和下罗拉中的所述下罗拉,
在沿所述牵伸罗拉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刮刀边缘部在比通过所述牵伸罗拉的轴线的水平线靠下侧的位置与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刀在所述牵伸罗拉的靠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有定位用爪部,该定位用爪部与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抵接来进行所述刮刀的定位,
所述定位用爪部在所述牵伸罗拉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避开供卷绕于所述牵伸罗拉的外周面的纤维通过的区域的位置。
CN201710463014.0A 2016-06-24 2017-06-19 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和牵伸装置 Active CN107541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5537A JP2017226940A (ja) 2016-06-24 2016-06-24 ドラフトローラ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16-125537 2016-06-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1819A true CN107541819A (zh) 2018-01-05
CN107541819B CN107541819B (zh) 2022-03-01

Family

ID=59091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63014.0A Active CN107541819B (zh) 2016-06-24 2017-06-19 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和牵伸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260585B1 (zh)
JP (1) JP2017226940A (zh)
CN (1) CN10754181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89348A (fr) * 1964-04-16 1965-02-12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Dispositif de nettoyage pour cylindres d'étirage
GB1584938A (en) * 1977-05-16 1981-02-18 Rieter Ag Maschf Cleaning blade for rotatable smooth rollers on spinning machines
CN202492639U (zh) * 2012-01-09 2012-10-17 杭州商辂丝绸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亚麻粗纱机木罗拉的罗拉清洁器
CN203602803U (zh) * 2013-11-07 2014-05-21 昆山市申力毛纺有限公司 清洁低耗的并条机压辊组
CN104651990A (zh) * 2013-11-21 2015-05-2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牵伸装置及纺纱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1504A (en) * 1959-09-12 1963-08-27 Luwa Ag Cleaning device for yarn carrying rotary cylinders of textile machines
JP4379599B2 (ja) * 2004-07-09 2009-12-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ドラフトローラ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89348A (fr) * 1964-04-16 1965-02-12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Dispositif de nettoyage pour cylindres d'étirage
GB1584938A (en) * 1977-05-16 1981-02-18 Rieter Ag Maschf Cleaning blade for rotatable smooth rollers on spinning machines
CN202492639U (zh) * 2012-01-09 2012-10-17 杭州商辂丝绸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亚麻粗纱机木罗拉的罗拉清洁器
CN203602803U (zh) * 2013-11-07 2014-05-21 昆山市申力毛纺有限公司 清洁低耗的并条机压辊组
CN104651990A (zh) * 2013-11-21 2015-05-2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牵伸装置及纺纱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1819B (zh) 2022-03-01
EP3260585B1 (en) 2019-08-21
JP2017226940A (ja) 2017-12-28
EP3260585A1 (en) 201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0848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1994174B (zh) 纺纱机械
CN104775295B (zh) 纱线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
EP2837717A1 (en) Cleaner for fiber bundle feeder in fore-spinning frame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2330163A (zh) 纺丝卷绕装置
ITMI20102330A1 (it) Sistema di pulizia individuale per unita' di roccatura
JP2013049932A (ja) 紡績機
CN110468474A (zh) 纱线卷绕机和纱线卷绕方法
CN103373635A (zh)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具备该纱线监视装置的纱线卷绕机
JP2013160678A (ja) 繊維条体モニタ装置、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JP2011032618A (ja) ドラフトローラ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繊維機械
CN103898639A (zh) 纱线存积装置及纺纱单元
CN107541819A (zh) 牵伸罗拉的清洁装置
CN205474168U (zh) 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5177787B (zh) 芯纱供给单元及纺纱机
CN105648591B (zh) 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
JP2014009052A (ja) 繊維機械
US8931250B2 (en) Draft roller, spinning unit, and spinning machine
CN105274664B (zh) 芯纱供给单元、芯纱供给装置、纺纱机及芯纱供给方法
CN105734741B (zh) 纤维机械
CN105819269B (zh) 纱线卷绕机
CN209669433U (zh) 用于芯纱环锭纺纱机的粗纱停止设备及连续芯纱纺纱机
JP2009155781A (ja) 紡績機
CN207031634U (zh) 清洁带、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