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5001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5001A
CN107535001A CN201680020690.4A CN201680020690A CN107535001A CN 107535001 A CN107535001 A CN 107535001A CN 201680020690 A CN201680020690 A CN 201680020690A CN 107535001 A CN107535001 A CN 107535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ach
repetition
user terminal
domain
s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06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5001B (zh
Inventor
武田和晃
清岛耕平
安川真平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535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5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5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5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04J13/0044OVSF [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0Negotiating band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的通信中,即使在扩展覆盖范围的情况下,也实现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最佳化。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设为下述结构,即,具备:接收单元,接收与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的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以及发送单元,基于与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用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来重复发送PRACH。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已被规范化(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及高速化为目的,还正在研讨LTE的后继系统(例如也称为LTE Advanced(以下表示为“LTE-A”)、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另外,近年来,伴随着通信装置的低成本化,积极开展与网络相连的装置不经人手相互通信而自动地进行控制的机器间通信(M2M:Machine-to-Machine)的技术开发。特别地,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在M2M之中也作为机器间通信用的蜂窝系统而推进与MT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的最佳化有关的标准化(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例如,考虑MTC终端向电表、燃气表、自动售货机、车辆、其他工业机器等广阔领域的利用。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888“Study on provision of low-cost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TC)User Equipments(UEs)based on LTE(Release 1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从成本的降低及蜂窝系统中的覆盖范围区域的改善的角度出发,在MTC终端之中,能够以简易的硬件结构实现的低成本MTC终端(low-cost MTC UE)的需求也提高。低成本MTC终端是通过将上行链路(UL)及下行链路(DL)的使用带域限制于系统带域(例如1分量载波)的一部分而实现的。
由于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例如1.4MHz的频率带宽),接收特性变差。进一步,在MTC终端中,正在研讨将覆盖范围扩展(Coverage enhancement)。作为MTC终端中的接收特性的改善及扩展覆盖范围的方法,考虑应用通过在下行链路(DL)和/或上行链路(UL)中遍及多个子帧重复发送相同的信号而提高接收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的重复发送法(重复(repetition))的应用。
考虑将这样的重复(repetition)应用于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但是,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的通信环境下,尚未建立相对于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的重复(repetition)的应用方法。要求将对于这样的使用带域被限制的用户终端的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最佳化。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的通信中,即使在扩展覆盖范围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最佳化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是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接收单元,接收与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的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以及发送单元,基于与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用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来重复发送PRACH。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的通信中,即使在扩展覆盖范围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最佳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相对于下行链路的系统带域的窄带域的配置例的图。
图2是表示相对于下行链路的系统带域的窄带域的其他配置例的图。
图3是现有的LTE系统中的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说明图。
图4是随机接入设定表的说明图。
图5是从MTC终端发送的PRACH的说明图。
图6是从MTC终端应用CDM而发送的PRACH的说明图。
图7是从MTC终端应用跳频而发送的PRACH的说明图。
图8是从MTC终端应用跳频而发送的PRACH的说明图。
图9是规定了新追加的随机接入设定的随机接入设定表的说明图。
图10是置换随机接入设定的内容的一部分而规定的随机接入设定表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MTC终端的低成本化,正在研讨由于峰值速率的减少、资源块的限制、接收RF限制而抑制终端的处理能力的情况。例如,在使用了下行数据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单播发送中最大传输块尺寸被限制为1000比特,在使用了下行数据信道的BCCH发送中最大传输块尺寸被限制为1000比特以下。此外,下行数据信道的带宽被限制为6资源块(也称为RB(Resource Block)、PRB(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进一步,MTC终端中的接收RF被限制为1。
此外,与现有的用户终端相比,低成本MTC终端(low-cost MTC UE)的传输块尺寸、资源块更受限制,所以不能连接到LTE的Rel.8-11小区。因此,低成本MTC终端仅连接到被广播信号通知了接入许可的小区。进一步,考虑下述情况:不仅是下行数据信号,关于用下行链路发送的各种控制信号(系统信息、下行控制信息)、用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信号或各种控制信号也被限制于规定的窄带域(例如1.4MHz)。
需要使这样带域被限制的MTC终端考虑到与现有的用户终端的关系而在LTE的系统带域中操作。例如,在系统带域中,在带域被限制的MTC终端和带域未被限制的现有的用户终端之间支持频率复用。此外,带域被限制的用户终端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仅支持规定的窄带域的RF。这里,MTC终端是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终端,现有的用户终端是将系统带域设为使用带域的终端。
即,MTC终端的使用带域的上限被限制于窄带域,现有的用户终端的使用带域的上限被设定为系统带域。MTC终端是将窄带域作为基准而设计的,因此将硬件结构简化,与现有的用户终端相比,处理能力被进一步抑制。另外,MTC终端也可以称为MTC UE。现有的用户终端也可以称为普通UE或非MTC UE。
这里,参照图1及图2,说明相对于下行链路的系统带域的窄带域的配置。如图1A所示,MTC终端的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窄带域(例如1.4MHz)。若窄带域被固定于系统带域的规定的频率位置,则得不到频率分集效果,所以存在频率利用效率下降的顾虑。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若成为使用带域的窄带域的频率位置按每个子帧发生变化,则能够得到频率分集效果,所以频率利用效率的下降被抑制。
例如,如图2所示,在使窄带域的频率位置按每个子帧发生变化而发送广播信息的情况下,在不同的频率位置上发送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信号火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等系统信息、和SIB-2以后的系统信息。考虑面向空闲模式的用户终端,用系统带域的中心频率位置的窄带域发送PBCH等系统信息。此时,若在PBCH信号或SIB-1等广播信息中载入表示后续的SIB的频率位置的信息,则还能够改变后续的SIB的频率位置。
另外,正在研讨在与MTC终端的无线通信中扩展覆盖范围的情况(Coverageenhancement)。例如,就MTC终端而言,正在研讨与现有的用户终端相比最大为15dB的覆盖范围扩展。作为MTC终端的无线通信中的覆盖范围扩展方法,正在研讨应用在下行链路(DL)和/或上行链路(UL)上重复发送同一信号的重复(repetition)。
考虑将这样的重复(repetition)应用于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但是,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的通信环境下,尚未建立相对于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的重复(repetition)的应用方法。要求考虑到与现有的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规范的兼容性、或频率利用效率,将对于这样的使用带域被限制的用户终端的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最佳化。
这里,参照图3简单说明现有的LTE系统中的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图3表示随机接入中的所谓冲突型随机接入(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BRA:Contention-Based RandomAccess))的概要。
如图3所示,在现有的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中,从无线基站eNB向用户终端UE用下行链路发送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Information Block))(步骤(以下称为“ST”)1)。通过MIB将SIB的接收所需的信息广播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UE基于MIB接收后续的SIB。
此时,在后续的SIB中包含与确定了随机接入设定的表(随机接入设定表)相应的PRACH设定索引。图4是随机接入设定表的说明图。在图4中示出随机接入设定表中的一部分随机接入设定。
如图4所示,在随机接入设定表中规定了#0~#63这64个PRACH设定索引。前导码格式、系统帧号以及子帧号与各PRACH设定索引相关联。用户终端UE通过检测SIB中包含的PRACH设定索引,从而掌握能够发送PRACH的系统帧及子帧。
例如,若接收PRACH设定索引#2,则用户终端UE掌握能够用第偶数(Even)个系统帧中的第7个子帧发送PRACH这一情况。另一方面,若接收PRACH设定索引#41,则用户终端UE掌握能够用全部(Any)系统帧中的第1个、第4个、第7个中的任一个子帧发送PRACH这一情况。
掌握了能够发送PRACH的系统帧号及子帧号的用户终端UE用最近的能够发送PRACH的子帧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PRACH)(ST2:消息1)。无线基站eNB若检测到随机接入前导码,则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作为其应答(ST3:消息2)。
用户终端UE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在规定的区间的期间尝试消息2的接收。在消息2的接收失败了的情况下,提高PRACH的发送功率,再次发送(重发)消息1。另外,将在重发信号时增加发送功率的情况称为功率提升(power ramping)。
接收了随机接入响应的用户终端UE用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的上行许可所指定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来发送数据信号(ST4:消息3)。接收了消息3的无线基站eNB将冲突解决(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消息发送到用户终端UE(ST5:消息4)。用户终端UE通过这些消息1~4确保同步,若识别出无线基站eNB,则完成随机接入处理,建立连接。
如上述,在随机接入设定表中,能够发送PRACH的子帧按每个系统帧被限定为1个。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的通信环境下,在应用这样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下,重复次数不足,可能发生不能充分地改善接收特性、或不能充分地将覆盖范围扩展的状况。
因此,本发明人等发现了下述方案: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的通信环境下,从无线基站通知与系统帧内和/或系统帧间的PRACH的重复发送(重复(repetition))有关的信息(例如是否需要重复(repetition)、重复(repetition)的次数及资源等),遵循它们从用户终端(MTC终端)重复发送PRACH,从而能够充分地改善接收特性、或者充分地扩展覆盖范围。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的窄带域的用户终端(MTC终端)进行的上行链路的频率同步中,在用下行链路弥补了同步后通知广播信息及系统信息。此外,在下行控制信道(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的公共搜索空间中检测SI-RNTI(系统信息无线临时标识(System Information Radio Temporary Identifier))。然后,基于SI-RNTI,解调MTC用(窄带域用)的SIB,作为对数据信道(PDSCH)上分配的窄带域用的系统信息。此时,也可以不使用EPDCCH而基于预先确定的发送模式、或通过其他MTC用的SIB通知的发送模式,解调MTC用(窄带域用)的SIB,作为对数据信道(PDSCH)上分配的窄带域用的系统信息。此外,此时,由于带宽被规定为一定(1.4MHz),所以也可以不用MTC用的SIB来通知带宽。
在MTC用的SIB中包含上行载波频率的频率值作为上行载波频率的指示信息(UL-CarrierFreq)。通过该频率值,确定成为窄带域的基准的频率位置(基准频率位置),该基准频率位置的上行链路的窄带域被设定为PRACH用的窄带域。然后,用PRACH用的窄带域从MTC终端将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到无线基站,开始随机接入过程。另外,作为窄带域用的系统信息的SIB也可以称为MTC用的SIB。
例如,无线基站也可以在这样的MTC用的SIB中包含与系统帧内和/或系统帧间的PRACH的重复发送(重复(repetition))有关的信息(以下称为“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而予以通知。在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中包含是否需要重复(repetition)、重复(repetition)的次数以及资源等,但不限定于这些。通过接收这样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在MTC终端中能够掌握是否需要系统帧内和/或系统帧间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等,能够以适合通信环境等的频度将PRACH重复发送到无线基站。其结果,能够根据通信环境等充分地改善接收特性,或者充分地扩展覆盖范围。
此外,在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中还能够包含能够发送PRACH的系统帧。例如,能够从10个系统帧中指定能够发送PRACH的特定的2个或4个系统帧予以通知。此外,也可以指定能够发送PRACH的系统帧的周期予以通知。作为该周期,例如能够指定40ms、80ms、160ms、320ms、640ms、1.28s予以通知。通过进行这样的通知,能够降低PRACH的发送所需的资源,能够避免开销。
图5是基于这样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从MTC终端发送到无线基站的PRACH的说明图。另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2个系统帧。此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遵循现有的LTE系统中的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而发送PRACH的用户终端UE#1。
示出用户终端UE#1通过SIB被通知了PRACH设定索引#7的情况(参照图4)。在图5中示出用户终端UE#1从子帧号#2、#7中选择子帧号#2将PRACH发送到无线基站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不从用户终端UE#1进行重复(repetition),与现有的LTE同样地发送PRACH。
示出MTC终端UE#2通过MTC用的SIB被通知了需要重复(repetition)、其次数在系统帧内是2次、系统帧间不需要之意(即、重复次数为2次的意思)作为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的情况。此外,示出MTC终端UE#2被通知了与用户终端UE#1同一频率中的子帧#4、#9作为重复(repetition)的资源的情况。基于该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MTC终端UE#2用系统帧#1及#2中的子帧#4、#9重复发送PRACH到无线基站。
示出MTC终端UE#3通过MTC用的SIB被通知了需要重复(repetition)、其次数在系统帧内为2次、在系统帧间为2次之意(即、重复次数为4次的意思)作为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的情况。此外,示出MTC终端UE#3被通知了与MTC终端UE#2不同频率中的子帧#4、#9作为重复(repetition)的资源的情况。基于该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MTC终端UE#3用系统帧#1及#2中的子帧#4、#9重复发送PRACH到无线基站。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中,系统帧内和/或系统帧间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从无线基站被通知给MTC终端。MTC终端遵循该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重复发送PRACH。由此,能够从MTC终端以与通信环境等相对应的频度重复发送PRACH,能够充分地改善接收特性,或者充分地扩展覆盖范围。
另外,在这样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的通知中,例如能够利用(再利用)PRACH设定索引。如图4所示,在随机接入设定表中包含关联了多个子帧号的PRACH设定索引。例如,PRACH设定索引#41被关联了子帧号#1、#4、#7。无线基站通过指示用这多个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子帧来发送PRACH,能够通知系统帧内的PRACH的重复次数及资源(子帧)。
在该情况下,无线基站需要将与随机接入设定表中的子帧号的使用有关的信息通知给MTC终端。更具体而言,无线基站需要将随机接入设定表中的子帧号的解释与现有的LTE系统的不同点通知给MTC终端。但是,由于能够利用现有的LTE系统所利用的随机接入设定表的内容,所以不需要对现有的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进行大幅度的变更,就能够将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通知给MTC终端。
另外,与随机接入设定表中的子帧号的使用有关的信息,例如能够利用MTC用的SIB、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MAC信令)、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中的任一方通知给MTC终端。
可是,在对每个MTC终端分配不同的窄带域(1.4MHz)的情况下,设想可分配窄带域的资源不足的状况。因此,为了实现容量增大,正在研讨对被重复发送的信号应用CD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具体而言,正在研讨将各MTC终端发送和/或接收的信号遍及多个子帧而复用到同一资源(时间/频率资源)的情况。对这些信号应用与各MTC终端相对应的不同的扩频码(乘法运算)。发送侧(例如MTC终端)以子帧单位对重复发送的信号乘以扩频码的元素而发送。
接收侧(例如无线基站)基于各MTC终端的扩频码,进行接收信号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例如,无线基站对接收到的多个子帧的信号,使用与各MTC终端的扩频码相对应的解扩频码进行解扩频,对来自各MTC终端的发送信号进行解码。另外,在CDM中,例如利用OVSF(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码作为扩频码。
在对从MTC终端重复发送的PRACH应用CDM的情况下,能够在上述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中包含与扩频码有关的信息(例如OVSF码)予以通知。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基于被通知的OVSF码,对从不同的MTC终端重复发送的PRACH应用CDM,从而能够将不同的重复次数的PRACH复用于同一资源(时间/频率资源)。
图6示出将来自图5所示的MTC终端UE#2、#3的PRACH通过CDM而复用于同一资源的情况。如图6所示,重复次数为2次(例如扩频率(Spreading factor)为2)的MTC终端UE#2的PRACH、和重复次数为4次(例如扩频率为4)的MTC终端UE#3的PRACH被复用于同一资源(相同频率中的子帧#4、#9)。通过这样对从不同的MTC终端UE#2、#3重复发送的PRACH应用CDM,能够提高系统帧的时间/频率利用效率。
另外,如图6所示的MTC终端UE#3那样,在遍及多个系统帧(这里是系统帧#1、#2)应用CDM的情况下,为了保持MTC终端间的正交性而区分从各UE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需要预先固定PRACH被复用的起始的资源(子帧)。
例如,能够将复用PRACH的起始的资源预先固定于系统帧中的第偶数个或者第奇数个子帧。此外,在OVSF码等扩频码的扩频率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通过以下的数学式运算的子帧确定为复用PRACH的起始的资源。另外,“R”表示复用PRACH的起始的资源,“N”表示扩频率。
R=子帧号mod N
此外,在与MTC终端的无线通信中,为了实现接收特性的改善,正在研讨对被重复发送的信号应用跳频的情况。在对从MTC终端发送的PRACH应用跳频的情况下,能够在上述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中包含与跳频有关的信息予以通知。在与跳频有关的信息中例如包含是否需要跳频、以及跳频目的地的资源等,但不限定于这些。通过接收包含这样的与跳频有关的信息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在MTC终端中,除能够掌握是否需要PRACH的重复(repetition)等以外,还能够掌握是否需要跳频等,能够一边确保频率分集增益,一边以适合通信环境等的频度将PRACH重复发送到无线基站。
图7及图8是从MTC终端应用跳频予以发送的PRACH的说明图。图7中示出在系统帧间对PRACH应用跳频的情况。图8中示出在系统帧内对PRACH应用跳频的情况。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图7及图8中仅示出2个系统帧。此外,在图7中,假设MTC终端UE#2收到与图5及图6所示情况同样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的通知。
在图7中示出下述情况:MTC终端UE#4通过MTC用的SIB被通知需要重复(repetition)、其次数在系统帧内为2次、在系统帧间不需要之意,作为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此外,示出MTC终端UE#4被通知与用户终端UE#2不同频率中的子帧#3、#8作为重复(repetition)的资源的情况。基于该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MTC终端UE#4用系统帧#2中的子帧#3、#8将PRACH重复发送到无线基站。
示出下述情况:MTC终端UE#3通过MTC用的SIB被通知需要重复(repetition)、其次数在系统帧内为2次、在系统帧间为2次之意,作为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此外,示出MTC终端UE#3被通知与MTC终端UE#2同一频率中的子帧#4、#9作为系统帧#1中的重复(repetition)的资源,并且被通知与MTC终端UE#4同一频率中的子帧#3、#8作为系统帧#2中的重复(repetition)的资源的情况。通过在系统帧#1、#2中被通知不同的重复(repetition)的资源,PRACH的跳频得以实现。此外,通过在系统帧#1、#2中分别被通知与MTC终端UE#2、UE#4相同的重复(repetition)的资源,不同MTC终端(UE#2、UE#4)之间的PRACH的CDM得以实现。
还能够在包含这样的与跳频有关的信息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的通知中利用PRACH设定索引。例如,能够通过对进行跳频的MTC终端分配2个上述的PRACH设定索引,来通知包含与跳频有关的信息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
更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分配图4所示的PRACH设定索引#41作为第奇数个系统帧的第1频率所使用的第1PRACH设定索引,另一方面,例如,能够分配图4所示的PRACH设定索引#42作为第偶数个系统帧的第2频率所使用的第2PRACH设定索引。在该情况下,MTC终端能够用第奇数个系统帧的第1频率下的子帧号#1、#4、#7的子帧来重复发送PRACH,能够用第偶数个系统帧的第2频率下的子帧号#2、#5、#8的子帧来重复发送PRACH。
在该情况下,除与随机接入设定表中的子帧号的使用有关的信息以外,无线基站还需要将与系统帧号的使用有关的信息通知给MTC终端。更具体而言,无线基站需要将随机接入设定表中的系统帧号的解释与现有的LTE系统的不同点通知给MTC终端。但是,由于能够利用现有的LTE系统所利用的随机接入设定表的内容,所以不需要对现有的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进行大幅度的变更,就能够将包含与跳频有关的信息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通知给MTC终端。
另外,与随机接入设定表中的系统帧号的使用有关的信息例如能够利用MTC用的SIB、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MAC信令)、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的任一方通知给MTC终端。
另外,也可以通过对进行跳频的MTC终端仅分配1个上述的PRACH设定索引,来通知包含与跳频有关的信息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
更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分配图4所示的PRACH设定索引#41,作为第奇数个系统帧的第1窄带域所使用的PRACH设定索引、以及第偶数个系统帧的第2窄带域所使用的PRACH设定索引。在该情况下,MTC终端能够用第奇数个系统帧的第1窄带域中的子帧号#1、#4、#7的子帧来重复发送PRACH,能够用第偶数个系统帧的第2窄带域中的子帧号#1、#4、#7的子帧来重复发送PRACH。
另一方面,图8中示出下述情况:MTC终端UE#5通过MTC用的SIB被通知需要重复(repetition)、其次数在系统帧内为4次、在系统帧间不需要之意,作为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此外,示出MTC终端UE#5被通知系统帧#1的第1频率下的子帧#1、#3、和系统帧#1的第2频率下的子帧#7、#9作为重复(repetition)的资源的情况。
另一方面,示出下述情况:MTC终端UE#6通过MTC用的SIB被通知需要重复(repetition)、其次数在系统帧内为4次、在系统帧间不需要之意,作为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此外,示出下述情况:MTC终端UE#6与MTC终端UE#5同样被通知系统帧#1的第1频率下的子帧#1、#3、和系统帧#1的第2频率下的子帧#7、#9,作为重复(repetition)的资源。
基于该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MTC终端UE#5、#6利用系统帧#1的第1频率下的子帧#1、#3、和第2频率下的子帧#7、#9将PRACH重复发送到无线基站。通过在系统帧#1内的子帧间被通知不同的重复(repetition)的资源,PRACH的跳频得以实现。此外,通过用系统帧#1内的子帧#1、#3、和子帧#7、#9通知在MTC终端UE#5、UE#6间相同的重复(repetition)的资源,MTC终端UE#5、UE#6间的PRACH的CDM得以实现。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再利用现有的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设定表的内容来通知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的情况。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所利用的随机接入设定表不限定于此,可适当变更。
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对现有的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设定表的内容新规定随机接入设定。图9是规定了新追加的随机接入设定的随机接入设定表的说明图。
在图9所示的随机接入设定表中,示出新追加的PRACH设定索引的一例(#64~#67)。优选在新追加的随机接入设定中规定考虑了MTC用的PRACH或CDM的子帧号。图9中示出假定在4个子帧中重复发送PRACH的PRACH设定,但不限定于此。
此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置换现有的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设定表的内容的一部分来规定随机接入设定。图10是置换现有的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设定表的内容的一部分而规定了随机接入设定的随机接入设定表的说明图。
在图10所示的随机接入设定表中示出置换了PRACH设定索引#41~#43的情况。与图9所示的情况同样,优选在被置换的随机接入设定中规定考虑了MTC用的PRACH或CDM的子帧号。图10中示出假定了在4个子帧中重复发送PRACH的PRACH设定,但不限定于此。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既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这里,作为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窄带域的用户终端而例示MTC终端,但不限定于MTC终端。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1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是在机器通信系统的网络域中采用了LTE系统的一例。在该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为1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此外,假定LTE系统的下行链路及上行链路均被设定为最大20MHz的系统带域,但不限于该结构。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称为超3G(SUPER 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无线通信系统1包含无线基站10、和与无线基站10无线连接的多个用户终端20A、20B及20C而构成。无线基站10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经由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另外,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定于这些。
多个用户终端20A、20B及20C能够在小区50中与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例如,用户终端20A是支持LTE(至Rel-10为止)或者LTE-Advanced(还包含Rel-10以后)的用户终端(以下、LTE终端),其他用户终端20B、20C是成为机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的MTC终端。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地予以区分的情况下,用户终端20A、20B及20C简称为用户终端20。
另外,MTC终端20B、20C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限于电表、燃气表、自动售货机等固定通信终端,也可以是车辆等移动通信终端。此外,用户终端20既可以直接与其他用户终端通信,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0与其他用户终端通信。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子载波)且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通过将系统带宽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1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使用彼此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它们的组合。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规定的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等。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含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传输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对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用于DCI等的传输。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各用户终端20所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送达确认信号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前导码)。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包括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和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到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被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等发送处理,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并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在比系统带宽(例如、1分量载波)受限制的窄带宽(例如1.4MHz)中发送接收各种信号。
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接收从用户终端20(MTC终端20B、20C)重复发送的PRACH。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将与PRACH的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20(MTC终端20B、20C)。在该情况下,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使用MTC用的SIB、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MA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将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分别通知给各用户终端20(MTC终端20B、20C)。例如,发送接收单元103通知PRACH设定索引作为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
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另一方面,对于上行信号,由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被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立叶反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与相邻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信号(回程信令)。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图13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假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3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包括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和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控制用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用PDCCH和/或EPDCCH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此外,还进行系统信息、同步信号、C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等下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的控制。此外,控制上行参考信号、用PUSCH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用PUCCH和/或PUSCH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用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等的调度。
控制单元301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及映射单元303,使得将各种信号分配到窄带域而对用户终端20发送。例如,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使得将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MIB、SIB)、或EPDCCH分配到窄带宽。
此外,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使得用规定的窄带域将PDSCH发送到用户终端20。另外,在无线基站10被应用了覆盖范围扩展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设定是否需要(有无)来自规定的用户终端20的UL信号(PRACH、PUCCH、PUSCH等)的重复发送、重复数以及资源(子帧),能够进行控制使得将包含它们的信息(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通过MTC用的SIB、高层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等进行通知。
例如,控制单元301能够通知PRACH设定索引、和关于与PRACH设定索引关联的子帧的使用的信息,作为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再利用现有的LTE系统所利用的随机接入设定表的内容,所以不需要对现有的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进行大幅度的变更,就能够将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20(MTC终端20B、20C)。
此外,也可以设定对规定的用户终端20的DL信号的重复数,按照该重复数重复发送DL信号。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用EPDCCH的控制信号(DCI)、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广播信息)等对用户终端20通知该重复数。
控制单元3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DL信号,输出到映射单元3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通知下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以及通知上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此外,对下行数据信号,按照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等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在被设定有DL信号的重复发送(例如,PDSCH的重复发送)的情况下,遍及多个子帧生成相同DL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规定的窄带域的无线资源(例如最大6资源块),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
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用PUSCH发送的数据信号、用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处理结果被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也可以使用接收到的信号来测量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信道状态等。测量结果也可以被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但也可以操作为通常的LTE终端作为MTC终端而行动。用户终端2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此外,用户终端20也可以包括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等。
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从无线基站10接收与PRACH的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例如,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从无线基站10接收PRACH设定索引,作为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基于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用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重复发送PRACH。例如,发送接收单元203按照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中包含的是否需要重复发送、系统帧内和/或系统帧间的重复次数以及子帧中的至少一个而重复发送PRACH。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基于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中包含的与跳频有关的信息,对PRACH应用跳频而重复发送。例如,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基于与跳频有关的信息,在系统帧内和/或系统帧间对PRACH应用跳频而重复发送。进一步,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从无线基站10接收PRACH设定索引,用与该PRACH设定索引相关联的子帧对PRACH应用跳频而重复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从应用单元2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立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并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5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假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5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包括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和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用PDCCH/EPDCCH发送的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用PDSCH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或判定是否需要对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结果等,控制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进行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及映射单元403的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401实施规定的子帧中的PUCCH资源的决定、或发送PUCCH的定时(子帧)的控制。
此外,在从无线基站10被通知了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使得基于该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而进行PRACH的重复发送。例如,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使得按照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中包含的是否需要重复发送、系统帧内和/或系统帧间的重复次数以及子帧中的至少一个而重复发送PRACH。
进一步,在接收到PRACH设定索引以及关于与PRACH设定索引相关联的子帧的使用的信息作为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用与所述PRACH设定索引相关联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子帧来重复发送PRACH。
进一步,在用户终端20被设定有UL信号(例如PUCCH和/或PUSCH)的重复数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基于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与重复数有关的信息,将PUCCH和/或PUSCH的重复发送数进行增减。
进一步,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中包含的与扩频码有关的信息(例如OVSF码),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使得对用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发送的PRACH应用规定的扩频码。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基于被通知的OVSF码,对从不同的用户终端20重复发送的PRACH应用CDM,从而能够将不同的重复次数的PRACH复用于同一资源(时间/频率资源)。
进一步,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基于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中包含的与跳频有关的信息,对用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发送的PRACH应用跳频而重复发送。在该情况下,能够一边确保频率分集增益,一边以适合通信环境等的频度将PRACH重复发送到无线基站,能够提高无线基站10中的接收特性。
例如,在接收了PRACH设定索引作为与跳频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使得用与该PRACH设定索引相关联的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对PRACH应用跳频而重复发送。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现有的LTE系统所利用的随机接入设定表的内容,所以不需要对现有的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进行大幅度的变更,就能够接收包含与跳频有关的信息的PRACH的重复(repetition)关联信息。
控制单元4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UL信号,输出到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号。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从控制单元401被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此外,在被设定有PRACH的重复发送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遍及多个子帧而生成同一形式的PRACH,输出到映射单元403。关于有无PRACH的重复发送、系统帧内和/或系统帧间的重复次数,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决定。
进一步,在被设定有UL信号的重复发送(例如PUCCH和/或PUSCH的重复发送)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遍及多个子帧而生成相同的UL信号,输出到映射单元403。关于重复次数,也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进行增减。
进一步,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在控制单元401的指示下,基于与扩频码有关的信息(例如OVSF码),对被重复发送的PRACH应用规定的扩频码。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最大6资源块),向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出。
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DL信号(例如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用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也可以使用接收到的信号来测量接收功率(RSRP)、接收质量(RSRQ)或信道状态等。另外,测量结果也可以被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由硬件及软件的任意的组合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不特别地限定。即,各功能块既可以由物理地结合的1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分离的2个以上装置有线或无线连接,由这多个装置实现。
例如,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使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硬件实现。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由包含处理器(CPU)、网络连接用的通信接口、存储器、和保存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计算机装置实现。
这里,处理器、存储器等被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连接。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例如是软盘、光磁盘、ROM、EPROM、CD-ROM、RAM、硬盘等存储介质。此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气通信线路从网络发送。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包含输入键等输入装置、显示器等输出装置。
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既可以由上述硬件实现,也可以由被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现,还可以由二者的组合实现。处理器使操作系统操作而控制用户终端整体。此外,处理器从存储介质将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读出到存储器中,遵循它们执行各种处理。这里,该程序只要是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操作的程序即可。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由被储存在存储器中且在处理器上操作的控制程序实现,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本发明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及变更方式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本申请基于2015年4月9日申请的特愿2015-080402。在此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其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窄带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备:
接收单元,接收与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的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以及发送单元,基于与所述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用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来重复发送PRAC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按照与所述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中包含的是否需要重复发送、系统帧内和/或系统帧间的重复次数以及子帧中的至少一个,重复发送PRAC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PRACH设定索引作为与所述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所述发送单元用与所述PRACH设定索引相关联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子帧来重复发送PRAC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生成上行信号的生成单元,
所述生成单元基于与所述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中包含的与扩频码有关的信息,对用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所发送的PRACH应用规定的扩频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基于与所述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中包含的与跳频有关的信息,对用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所发送的PRACH应用跳频而重复发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基于与所述跳频有关的信息,在系统帧内和/或系统帧间对PRACH应用跳频而重复发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PRACH设定索引,所述发送单元用与所述PRACH设定索引相关联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子帧对PRACH应用跳频而重复发送。
8.一种无线基站,其与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发送单元,对用户终端发送下行信号;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从用户终端重复发送的PRACH,
所述发送单元将与PRACH的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通知PRACH设定索引作为与所述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使用带域被限制于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无线基站将与PRACH的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的步骤;以及
用户终端接收与所述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基于与所述重复发送有关的信息,用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将PRACH重复发送给无线基站的步骤。
CN201680020690.4A 2015-04-09 2016-04-08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7535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0402 2015-04-09
JP2015-080402 2015-04-09
PCT/JP2016/061505 WO2016163508A1 (ja) 2015-04-09 2016-04-08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5001A true CN107535001A (zh) 2018-01-02
CN107535001B CN107535001B (zh) 2021-09-14

Family

ID=57073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0690.4A Active CN107535001B (zh) 2015-04-09 2016-04-08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09971A1 (zh)
EP (1) EP3282802A4 (zh)
JP (1) JP6507230B2 (zh)
CN (1) CN107535001B (zh)
WO (1) WO20161635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83150B2 (en) * 2016-05-11 2019-08-13 Ofinno, Llc Random access process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eless network
WO2017059720A2 (en) * 2016-07-20 2017-04-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random access, network node and terminal device
JP6809538B2 (ja) * 2017-01-05 2021-01-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方法
US10420063B2 (en) * 2017-02-02 2019-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n-demand user equipment positioning
EP3585021A4 (en) 2017-02-20 2020-11-25 LG Electronics Inc. -1- PROCESS FOR SENDING OR RECEIVING A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US10893551B2 (en) * 2017-03-11 2021-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Numerology dependent communication timing
WO2019036846A1 (en) * 2017-08-21 2019-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NPRACH HAVING IMPROVED RELIABILITY PERFORMANCE
CN111373813B (zh) 2017-11-17 2023-06-06 苹果公司 带宽部分激活
CN109451585B (zh) 2018-04-04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007420A1 (en) * 2020-07-01 2022-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reading aspects of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US11516066B2 (en) * 2021-01-15 202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bundling for uplink channel repetition
WO2023135757A1 (ja) * 2022-01-14 2023-07-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0486A (zh) * 2010-05-02 2013-01-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WO2014069944A1 (ko) * 2012-11-01 2014-05-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349458A (zh) * 2013-08-08 2015-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传输处理方法、通信节点及终端
WO2015042866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ndom acce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10994A1 (en) * 2008-10-30 2010-05-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an o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23026A1 (zh) * 2012-08-10 2014-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基站及终端
EP3809759A3 (en) * 2012-10-05 2021-05-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CN104254135B (zh) * 2013-06-27 2020-03-31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和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US9451639B2 (en) * 2013-07-10 2016-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a random access process
US9499995B2 (en) * 2013-08-08 2016-11-22 Intel IP Corporation Coverage extension level for coverage limited device
US9258747B2 (en) * 2013-09-17 2016-02-09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fast handover failure recovery in 3GPP LTE network
CN105637969B (zh) * 2013-10-14 2020-03-03 株式会社Kt 用于发送和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其设备
EP3079431B1 (en) * 2013-12-05 2019-06-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mtc device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WO2015102281A1 (ko) * 2013-12-30 2015-07-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파라미터 조합에 따른 랜덤 액세스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mtc 기기
CA2938389C (en) * 2014-01-30 2021-02-16 Nec Corporation Machine-to-machine (m2m) terminal, base st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WO2016119237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and random access response detection for user equipment
US10772123B2 (en) * 2015-04-08 2020-09-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andom access response message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0486A (zh) * 2010-05-02 2013-01-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WO2014069944A1 (ko) * 2012-11-01 2014-05-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349458A (zh) * 2013-08-08 2015-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传输处理方法、通信节点及终端
WO2015042866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ndom acces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CATEL-LUCENT,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R1-135155-PRACH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MTC UE",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7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82802A4 (en) 2018-05-02
JPWO2016163508A1 (ja) 2018-03-01
JP6507230B2 (ja) 2019-04-24
CN107535001B (zh) 2021-09-14
US20180109971A1 (en) 2018-04-19
WO2016163508A1 (ja) 2016-10-13
EP3282802A1 (en) 201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01963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53500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07943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07944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20200145212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183491A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671709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53496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14187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3150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777627B2 (ja)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164859B2 (ja)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60533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7026513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7210778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11413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597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1141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10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53496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3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7026514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6121776A1 (ja) ユーザ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211396B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6163501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