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4376A - 线性振动马达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动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4376A
CN107534376A CN201680022182.XA CN201680022182A CN107534376A CN 107534376 A CN107534376 A CN 107534376A CN 201680022182 A CN201680022182 A CN 201680022182A CN 107534376 A CN107534376 A CN 107534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iece
framework
vibration motor
linear vibration
leading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21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4376B (zh
Inventor
小田岛慎
片田好纪
生川昇
石井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854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7812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909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795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327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01787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34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4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3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alternate energisation of two coi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将可动件设为扁平形状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可动件绕振动轴旋转而产生异常音。线性振动马达(1)包括:可动件(10),其包括磁极部(2)和加重部(3);框体(4),其将可动件(10)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线圈(5),其相对于框体(4)固定,并对磁极部(2)施加驱动力;引导轴(6),其将可动件(10)的振动限制在一轴方向上;以及弹性构件(8),其通过可动件(10)的往复振动而弹性变形,扁平形状的可动件(10)在从引导轴(6)朝可动件(10)的宽度方向离开的位置设置有可动件(10)与框体(4)部分接触的接触部(20),在接触部(20)处,可动件(10)被磁极部(2)的磁力朝框体(4)一侧施力。

Description

线性振动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该线性振动马达通过输入信号而产生往复振动。
背景技术
振动马达(或振动致动器)作为内置于移动电子设备并通过振动向携带者传达信号接收或警告等信号的产生的装置而广泛普及,在携带者随身携带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中是不可或缺的装置。此外,振动马达作为实现触摸面板等人机界面中的触觉技术(皮肤感觉反馈)的装置,近年受到关注。
振动马达的各种形态在开发中,已知有能通过可动件的直线往复振动而产生比较大的振动的线性振动马达。现有的线性振动马达在可动件一侧设置加重块和磁体,通过向设置在固定件一侧的线圈通电而作用于磁体的洛伦兹力变成驱动力,从而使被沿着振动方向弹性支承的可动件往复振动(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977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伴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对装备于上述移动电子设备的振动马达提出了更加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特别是在智能手机等具有平板显示部的电子设备中,与显示面正交的厚度方向的设备内空间有限,因此对配置于上述空间的振动马达有薄型化的较高要求。
在实现线性振动马达的薄型化时,若要充分地确保磁体体积以获得期望的驱动力,并且充分地确保加重块的质量以获得期望的惯性力,则要使包括磁体和加重块的可动件呈扁平形状,在确保磁体的体积和加重块的质量的同时,使厚度变薄。在该情况下,假如可动件绕直线的振动轴旋转,则由于扁平形状的可动件呈侧部容易因旋转而与周围的框体碰撞的形状,因此会出现以下问题:产生因碰撞导致的异常音而形成工作声音,且因旋转导致的晃动而无法获得稳定的动作。
因此,现有技术设置两根固定轴来抑制可动件绕振动轴的旋转,从而实现了稳定的直线振动。然而,若设置两根固定轴,则由于在磁体的两侧配置了两根固定轴,因此会产生线性振动马达的宽度变大的问题。作为在近年来的小型化的电子设备中装备的线性振动马达,不仅是厚度方向,宽度方向也追求更紧凑化。另外,由于需要确保两根引导轴平行,且组装时要求高精度,因此存在生产率的提高变得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技术问题的一例。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线性振动马达的薄型化,即使在将可动件设为扁平形状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可动件绕振动轴旋转而产生异常音,不使用高精度的零件就能获得稳定的振动,获得无晃动的稳定的振动,实现厚度和宽度的紧凑化,以及获得高生产率等。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线性振动马达具有以下结构。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可动件,该可动件包括磁极部和加重部;框体,该框体将上述可动件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线圈,该线圈相对于上述框体固定,并对上述磁极部施加驱动力;引导轴,该引导轴将上述可动件的振动限制在一轴方向上;以及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设置在上述框体与上述可动件之间,并通过上述可动件的往复振动而弹性变形,上述可动件呈与上述引导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为与上述引导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厚度以上的方形,在从上述引导轴朝上述可动件的宽度方向离开的位置设置有上述可动件与上述框体部分接触的接触部,在上述接触部处,上述可动件被上述磁极部的磁力朝上述框体一侧施力。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可动件;框体,该框体将上述可动件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驱动构件,该驱动构件相对于上述框体固定,并驱动上述可动件;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设置在上述框体与上述可动件之间,并通过上述可动件的往复振动而弹性变形;以及施压构件,该施压构件朝与上述可动件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对上述可动件施加压力。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可动件,该可动件包括磁体部和加重部;框体,该框体将上述可动件支承为沿着一轴方向滑动自如;线圈,该线圈固定于上述框体,并沿着上述一轴方向驱动上述磁体部;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对上述可动件施加反抗施加于上述磁体部的驱动力的弹力;以及引导轴,该引导轴与上述可动件的重心轴同轴地配置,并对上述可动件的振动进行引导,上述框体包括:磁力吸引部,该磁力吸引部绕所述引导轴朝一方向对上述可动件进行磁力吸引;以及滑动支承部,该滑动支承部对上述可动件的一部分进行滑动支承。
发明效果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的线性振动马达中,虽然可动件沿着引导轴振动,但此时可动件在被磁力朝框体一侧施力而始终在接触部处与框体一侧接触的状态下振动。藉此,能抑制可动件绕振动轴旋转,能获得沿着引导轴和接触部的稳定振动。
在上述线性振动马达中,即使在将可动件设为方形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可动件与框体碰撞而产生异常音,且无需使用两根引导轴,因此,不使用高精度的零件就能获得稳定的振动。此外,由于不需要高精度的组装,因此能获得高生产率。
此外,本发明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朝与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对可动件施加压力的施压构件,因此,即使在为了应对薄型化而将可动件设为扁平形状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可动件绕振动轴旋转而产生异常音。此外,由于无需通过两根轴来支承可动件,因此不使用高精度的零件就能获得稳定的振动,能获得高生产率。
此外,本发明的线性振动马达通过可动件的形状来实现薄型化,即使在设为扁平的截面形状的可动件的情况下,由于可动件的一部分在滑动支承部一边滑动一边振动,因此也能抑制可动件绕振动轴旋转而产生工作声音(异常音),能获得无晃动的稳定的振动。此时,因是一根引导轴而无需进行轴的平行调节,因此能排除高组装精度,能实现生产率的提高。此外,通过设为一根引导轴,能实现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A-A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设置有一个滚动体的例子)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去除了盖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设置有多个滚动体的例子)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去除了盖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A-A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去除了盖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A-A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去除了盖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A-A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去除了盖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组装状态图((a)是俯视图,(b)是(a)中的A-A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施压构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施压构件的一例的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说明图(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说明图(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说明图(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另一形态例的说明图(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表示装备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移动电子设备(移动信息终端)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X方向表示可动件的振动方向,Y方向表示与X方向垂直的可动件的宽度方向,Z方向表示与X方向垂直的可动件的厚度方向。在各图中的共同部位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1。作为如下所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共同部位,线性振动马达1包括:可动件10,该可动件10包括磁极部2和加重部3;框体4,该框体4将可动件10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线圈5,该线圈5相对于框体4固定,并对磁极部2施加驱动力;引导轴6,该引导轴6将可动件10的振动限制在一轴方向上;以及弹性构件8,该弹性构件8设置在框体4与可动件10之间,并通过可动件10的往复振动而弹性变形。
可动件10包括兼用作加重部3的可动框11,在该可动框11中固定有一对磁体2A、2B。可动件10呈图示Y方向的宽度为图示X方向的厚度以上的方形。具体而言,呈图示Y方向的宽度比图示Z方向的厚度大的扁平形状。磁极部2包括一对磁体2A、2B和背面轭2S,一对磁体2A、2B沿着Z方向(可动件10的厚度方向)彼此反向地被磁化,该一对磁体2A、2B通过其背面与背面轭2S连接。
框体4包括:壳体框40,该壳体框40收容有可动件10;以及盖框41,该盖框41覆盖壳体框40。在壳体框40内支承有一根引导轴6的两端,可动件10具有供引导轴6插通的插通部10A和轴承13,在壳体框40内,该可动件10被支承为沿着引导轴6滑动自如。
在框体4的盖框41上,在朝向壳体框40的面上隔着柔性基板50固定有线圈5。线圈5沿着盖框41的支承面4A(由引导轴6的轴向和可动件10的宽度方向限定的面)卷绕,并固定于沿着支承面4A的磁性体构成的盖框41。
线性振动马达1在从引导轴6朝可动件10的宽度方向(图示Y方向)离开的位置设置有可动件10与框体4部分接触的接触部20,在接触部20处,可动件10被磁极部2的磁力朝磁性体即盖框41(框体4)一侧施力。优选接触部20的部分接触是接触阻力较小的点接触。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接触部20由盖框41的支承面4A和滚动自如地保持于可动件10的滚动体7构成。在该例中,将支承面4A设置于盖框41(框体4)一侧,在可动件10一侧保持滚动体7,但也可以将支承面4A设置于可动件10一侧,在盖框41(框体4)一侧保持滚动体7。在以下的说明中,举出了设置滚动体7作为接触部20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作为接触部20,并不限定于此,能通过设置于可动件10一侧或框体4一侧的凸部等来形成。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可动件10包括滚动体保持部12。滚动体保持部12包括沿着引导轴6的(与引导轴6平行的)槽12A,在该槽12A中保持有滚动体(轴承)7。滚动体7滚动自如地保持于可动件10一侧的滚动体保持部12,并配置在框体4(盖框41)的支承面4A与可动件10之间。在滚动体保持部12内,根据需要配备有供滚动体7在上面滑动的滑动板(金属板)12B。
配置在可动件10与框体4之间的弹性构件8在图1至图3的例子中为螺旋弹簧,一对螺旋弹簧8A、8B与引导轴6同轴地配备,一对螺旋弹簧8C、8D配置在可动框11与框体4(壳体框40)之间。
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通过向线圈5供给由可动件10的重量和弹性构件8的弹簧常数决定的共振频率的驱动电流,可动件10在沿着引导轴6和槽12A的一轴方向上往复振动。此时,可动件10被作用在磁极部2(磁体2A、2B)与磁性体即盖框41之间的磁力(磁吸附力)朝支承面4A一侧施力,因此,虽然引导轴6为一根,但可动件10始终沿着盖框41上的支承面4A振动。藉此,能避免可动件10与框体4或线圈5等碰撞而产生异常音的不良情况。此外,设置于沿着引导轴6滑动自如地振动的可动件10的磁极部2与线圈5的间隔通过滚动体7而被保持一定,因此能获得稳定的往复振动。
在图1至图3所示的线性振动马达1中,引导轴6配置在从可动件10的重心朝一侧偏移的位置,接触部20配置在从重心朝另一侧偏移的位置。藉此,可动件10绕重心的旋转被引导轴6和接触部20抑制,能实现稳定的平面往复振动。
图2所示的例子将接触部20中的滚动体7设为一个,但如图3所示,滚动体7也可以配置多个。在配置多个滚动体7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优选将多个滚动体保持部12设置于可动件10,并以直线排列的方式配备该滚动体保持部12的槽12A。
图4和图5所示的线性振动马达1A是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的变形例。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A将框体4设为X方向(振动方向)细长的形状,且将可动件10设为Y方向的宽度相对于Z方向的厚度大的扁平形状。
此外,在线性振动马达1A中,引导轴6配置成在可动件10的端部上固定有一端侧,并从可动件10的两端部彼此反向地突出。并且,在框体4内设置有轴承13,该轴承13将引导轴6支承为滑动自如,与引导轴6同轴地配置的螺旋弹簧8A、8B配置在可动框11与轴承13之间。根据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A,引导轴6也可以不贯通可动件10,因此能在可动件10的整个宽度方向(Y方向)上配备磁体2A、2B,即使是在设为宽度狭窄的可动件10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充分的驱动力。
图6和图7所示的线性振动马达1B是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的另一变形例。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B的磁极部2包括:一对磁体2C、2D,该一对磁体2C、2D沿着引导轴6彼此反向地被磁化;以及间隔轭2P,该间隔轭2P配置在上述一对磁体2C、2D之间。此外,线圈5卷绕在间隔轭2P的周围,并固定于其周围的框体4。此外,在盖框41上,在与可动件10的磁极部2相向的位置设置有相向轭43。上述相向轭43配置在引导轴6与滚动体7之间,但配置在靠近滚动体7处。
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B的可动件10被作用在磁极部2(磁体2C、2D)与相向轭43之间的磁力(磁吸附力)朝支承面4A一侧施力,因此,虽然引导轴6为一根,但可动件10始终沿着盖框41上的支承面4A振动,能避免可动件10与框体4或线圈5等碰撞而产生异常音的不良情况。此时,通过适当设定引导轴6端部的支承位置和滚动体7的大小,线圈5内的磁极部2可以不与线圈5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式振动。
图8和图9所示的线性振动马达1C是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B的变形例。在该例中,将框体4设为X方向(振动方向)细长的形状,在磁极部2的左右设置两个滚动体7。
以上说明的线性振动马达1至1C的可动件10被支承为沿着一轴的引导轴6滑动自如,因此具有绕引导轴6旋转的自由度,但可动件10被其所包括的磁极部2的磁力朝框体4的支承面4A一侧施力,因此能抑制可动件10绕引导轴6旋转,并使可动件10沿着一轴方向往复振动。此时,可动件10在与引导轴6分离的位置经由滚动体7被朝支承面4A一侧施力,因此通过利用滚动体7的滚动摩擦的低摩擦而在支承面4A上稳定振动。
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至1C的组装无需如现有技术那样高精度地对两根轴的平行度进行调节,因此能实现比较简单的组装。因此,不使用高精度的零件,也能实现机械杂音较少的高效的扁平型线性振动马达。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1D包括可动件102、框体103、驱动构件104、弹性构件105以及施压构件106。在图中,X方向表示可动件102的振动方向,Y方向表示与可动件102的振动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Z方向表示与可动件102的振动方向交叉的厚度方向。
可动件102包括磁极构件120和加重块121,上述磁极构件120包括磁体且根据需要包括轭。可动件102沿着图示X方向往复振动自如地支承于框体103。在图示的例子中,可动件102配置有在X方向的中央沿X方向延伸设置的截面呈方形的磁极构件120,在其X方向两端分别连接有截面呈方形的加重块121。
可动件102的磁极构件120和加重块121这两者的形状呈与图示X方向交叉的方向(图示Y方向)的宽度为与图示X方向交叉的方向(图示Z方向)的厚度以上的方形,具体而言,呈Y方向的宽度比Z方向的厚度大的扁平形状,通过呈上述形状,实现了线性振动马达1D的薄型化。
作为磁极构件120,能通过例如将沿着X方向磁化的磁体彼此以相同磁极相向的方式排列多个并在该磁体排列之间设置轭的构件等来构成。
框体103只要能将可动件102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即可,但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框体103构成为宽度方向(Y方向)为厚度方向(Z)方向以上的方形,并且包括:壳体框130,该壳体框130包括底面130A、一对侧壁130B及一对正面壁130C;以及盖框131,该盖框131覆盖壳体框130。在盖框131上设置有输入端子部131A,该输入端子部131A用于对后述的驱动构件104(线圈140)进行通电。
在沿着X方向的可动件102与框体103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105。弹性构件105通过可动件102的沿着X方向的往复振动而弹性变形,在图示的例子中,具有沿着X方向的轴的压缩螺旋弹簧150以每侧有两个的方式配备有共计四个。压缩螺旋弹簧150的一端保持于弹簧保持部133,另一端保持于可动件102中的加重块121的端部,上述弹簧保持部133设置于框体103的正面壁130C的内侧。
作为将可动件102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的结构,能采用各种结构,但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可动件102上安装有一对沿着X方向延伸的引导轴107,将上述引导轴107支承为滑动自如的轴承132安装于框体103(壳体框130)的底面130A。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通过框体103的正面壁130C来支承引导轴的两端并使可动件102沿着该引导轴滑动的结构,或者是不设置引导轴而使可动件沿着框体103的滑动面滑动的结构等。
驱动构件104是与可动件102所包括的被驱动构件(磁极构件120)配合而产生使可动件102沿着图示X方向往复振动的驱动力的构件,在图示的例子中,该驱动构件104由卷绕在可动件102中的磁极构件120的周围并相对于框体103固定的线圈140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磁极构件120中的轭周围配备有固定于框体103的线圈140。通过将由加重块121的重量和弹性构件105的弹性系数决定的共振频率的交流驱动信号向线圈140通电,能使可动件102往复振动。固定于框体103的驱动构件104和装备于可动件102的被驱动构件能选择适当的结构,以使用线圈和磁体来使可动件102沿X方向往复振动。
施压构件106是对在框体103中被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的可动件103沿与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施加压力的构件。施压构件106能由配置在可动件102的沿着宽度的面与框体103之间的板簧160构成。施压构件106并不限定于此,也能由扭转螺旋弹簧等构成。
如图12和图13所示,施压构件106的一形态即板簧160是沿着框体103的底面130A配置的板状构件,该板簧160包括:设置部161,该设置部161呈平板状;以及施压部162,该施压部162从设置部161折曲,并以悬臂状倾斜立起。在图示的例子中,施压部162沿着可动件102的振动方向(X方向)设置有一对,在除了施压部162以外的部分设置有设置部161。
施压部162是从形成板簧的高弹性的板状构件部分地切出并经折曲加工而成的部分,该施压部162包括:臂部分162A,该臂部分162A沿与图示X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连接部分162B,该连接部分162B连接一对臂部分162A的前端,该施压部162折曲加工成臂部分162A相对于沿着框体103的底面130A设置的设置部161以规定角度倾斜。
如图10和图11(b)所示,构成施压构件106的板簧160配置在框体103(壳体框130)的底面130A与可动件102之间,施压部162对可动件102的加重块121进行弹性保持。藉此,通过施压部162中的连接部分(前端部分)162B与可动件102的加重块121的宽度方向端部抵接,可动件102通过施压部162的倾斜而以绕引导轴107旋转规定角度的状态被弹性地保持,从而变成被朝与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施加压力的状态。
可动件102在配重块12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包括构成滑动部121A的凸部。滑动部121A以较小的接触面积与施压构件106上的被滑动部160A接触,以使接触阻力变小。被滑动部160A是沿着图示X方向形成的平坦部分,通过在上述被滑动部160A上滑动,可动件102能以较小的接触阻力进行振动。在图示的例子中,将滑动部121A设置在加重块12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滑动部121A设置在加重块121的厚度方向两端部。在该情况下,与之对应地设置被滑动部即可。
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D的可动件102在被朝与可动件102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为绕沿着引导轴107的一轴)施加压力的状态下沿着引导轴107往复振动。藉此,可动件102通过被施加的压力而能够在抑制了绕引导轴107的旋转的状态下进行振动,即使在振动动作中向可动件102施加了引起旋转的力,可动件102也能通过施压构件106所施加的压力而维持稳定的振动状态,能抑制可动件102旋转而产生异常音或由可动件102的晃动而产生不稳定的振动。
图14至图16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整体结构。各图中的X方向表示振动方向(一轴方向),Y方向表示宽度方向,Z方向表示厚度(高度)方向。
线性振动马达1E包括:可动件210,该可动件210包括磁体部204和加重部207;框体202,该框体202将可动件210支承为沿着一轴方向滑动自如;线圈203,该线圈203固定于框体202,并沿着一轴方向驱动磁体部204;以及弹性构件206,该弹性构件206对可动件210施加反抗磁体部204所受的驱动力的弹力。
框体202只要具有能收容各部分的框结构即可,但在图示的例子中,框体202包括在矩形的底面202A的周边立设的侧壁202B、202C、202D、202E。此外,框体202包括盖板202Q,该盖板202Q覆盖框体202内的收容物。盖板202Q形成为安装于侧壁202B-202E的上端面的矩形板状。框体202能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工(冲压加工等)而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框体202呈厚度方向(图示Z方向)的尺寸相对于宽度方向(图示Y方向)的尺寸要小、振动方向(图示X方向)的尺寸相对于宽度方向(图示Y方向)的尺寸要大的厚度薄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箱形形状)。
线性振动马达1E由固定于框体202的线圈203和可动件210的一部分即磁体部204构成驱动部。通过将振动发生电流从设置于框体202的信号输入部202A1输入至固定于框体202的线圈203,从而在磁体部204中作用有沿着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的洛伦兹力(驱动力)。
磁体部204是将扁平矩形的磁体片204A、204B、204C以彼此同极相向的方式配置多个并在中间夹着间隔轭204D、204E而将磁体片204A、204B、204C结合而成的,上述磁体片204A、204B、204C具有沿着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的极性。在磁体部204的侧面根据需要固接了加强板205,藉此提高磁体部204的刚性。
线圈203沿着Y、Z方向绕磁极的方向朝向X方向的磁体部204卷绕电线,在该线圈20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一侧或两侧,进一步根据需要将侧面固定于框体202的内表面。线圈203向框体202的固定既可以是直接固定于框体202,也可以是将线圈203卷绕于绕线管后将绕线管固定于框体202。
在图示的例子中,可动件210的加重部207与磁体部204的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两端部连接。加重部207能由比重较高的金属材料(例如钨)等制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加重部7呈矩形截面形状,该矩形截面形状具有比磁体部204的厚度大的Z方向的高度且具有比磁体部204的宽度大的Y方向的宽度。加重部207经由连接构件211与磁体部204连接。
在框体202内枢轴支承有一对引导轴208。一对引导轴208沿着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分割配置,其一端侧固定于加重部207,另一端侧彼此反向地突出而形成自由端。上述引导轴208与可动件210的重心轴同轴地配置,并沿着一轴方向对可动件210的振动进行引导。在此,对引导轴208分割配置,但也可以将引导轴208以贯通磁体部204的方式固定,或将引导轴208以贯通磁体部204的方式支承为滑动自如。
加重部207包括引导轴支承部207B,该引导轴支承部207B用于对引导轴208进行支承。引导轴支承部207B是从加重部207的端部207A沿着一轴方向凹陷的部分,一端侧支承于上述引导轴支承部207B的引导轴208被轴承209支承为沿着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滑动自如,上述轴承209经由支承部202S安装于框体202的底面202A。此时,加重部207的引导轴支承部207B具有与收容轴承209相应的大小的宽度,通过使轴承209进入上述引导轴支承部207B内,确保了可动件210较大的振幅。
框体202包括:磁力吸引部(磁性板212),该磁力吸引部绕引导轴208朝一方向对可动件210进行磁力吸引;以及滑动支承部(非磁性滑动板213),该滑动支承部对可动件210的一部分进行滑动支承。即,框体202自身由非磁性体形成,通过在盖板202Q的内表面上的图示Y方向一端配置沿图示X方向延伸的磁性板212而形成磁力吸引部,通过在框体202的底面(内表面)202A上配置非磁性滑动板213而形成滑动支承部。
磁性板212由铁板等形成,并安装于从可动件210的重心轴G离开的位置。此外,非磁性滑动板213能使用在钛、铜等非磁性且高强度的母材上施加了铬镀层等高硬度且高滑动(低摩擦)的表面覆层的板材等。
在图示的例子中,由磁性板212形成磁力吸引部,由非磁性滑动板213形成滑动支承部,但并不限定于此,既可以在盖板202Q的内表面上部分地覆盖磁性体膜或磁性体薄膜而形成磁力吸引部,也可以在底板202A的一部分上施加低摩擦且高强度的覆层来形成滑动支承部。
如图16所示,可动件210的与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交叉的截面形状具有长边。具体而言,可动件210具有长方形的截面,该长方形具有长边和短边。并且,框体202包括沿着其长边面对面的一对内表面(盖板202Q的内表面和底面202A),在该内表面中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盖板202Q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对磁体部204吸引的磁力吸引部(磁性板212),在内表面中的另一侧(底面202A一侧)设置有滑动支承部(非磁性滑动板213)。
连接磁体部204和加重部207的连接构件211呈相对于磁体部204和加重部207朝底面202A一侧突出的形状。藉此,若可动件210绕与重心轴G同轴的引导轴208旋转,则连接构件211的一部分与底面202A上的滑动支承部(非磁性滑动板213)抵接。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磁体部204和加重部207的与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交叉的截面形状具有长边(和短边),连接构件211在该连接构件211的一部分(抵接部211A)与滑动支承部(非磁性滑动板213)抵接的状态下,以磁体部204和加重部207的长边与框体202的内表面(盖板202Q的内表面和底面202A)大致平行的方式,对磁体部204与加重部207进行连接。
弹性构件206与沿着一轴方向的一对引导轴208不同轴地配置,并对可动件210施加反抗由线圈203和磁体部204产生的驱动力的弹力。在图示的例子中,使用沿着一轴向(X方向)伸缩的螺旋弹簧作为弹性构件206,并将一侧有两个的弹性构件206夹在加重部207与框体202的侧壁202B、202C之间。在图示的例子中,弹性构件206配置成与一对引导轴208平行。并且,弹性构件206的一端卡定于支承突起202P,上述支承突起202P设置于框体202的侧壁202B、202C;弹性构件206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加重部207的端部207A的支承突起卡定。
对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E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不驱动时,可动件210在弹性构件206的弹力平衡的振动中心位置静止。然后,当将由可动件210的质量和弹性构件206的弹性系数决定的共振频率的振动发生电流输入线圈203时,在磁体部204中作用有X方向的驱动力,通过上述驱动力和弹性构件206的弹性斥力,可动件210沿着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往复振动。
此时,通过配置在从可动件210的重心轴G离开的位置上的磁性板212和磁体部204的磁力吸引,在可动件210中施加有绕与重心轴G同轴的引导轴208朝向一方向的旋转力,可动件210的截面形状中的长边的端部被朝盖板202Q一侧拉近。例如,可动件210的与引导轴208正交的截面形状呈方形。
此外,连接可动件210的磁体部204与加重部207的连接构件211包括朝下方突出的抵接部211A,因此,通过绕引导轴208旋转的旋转力,抵接部211A抵接在设置在底面202A上的非磁性滑动板213上,从而以低摩擦在非磁性滑动板213上接触,并在该非磁性滑动板213上滑动。此时,可动件210的上方变为不与盖板202Q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
藉此,可动件210在沿着引导轴208往复振动时,被磁性板212和磁体部204的磁力吸引施力而绕引导轴208朝一方向旋转,并且该可动件210在可动件210的一部分即抵接部211A始终抵接在非磁性滑动板213上的状态下滑动。藉此,可动件210能无晃动地进行稳定的动作,能获得振动时的动作声音(异常音)降低的线性振动马达1E。
根据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E,供抵接部211A在上面滑动的非磁性滑动板213实现了滑动磨损的降低,因此能实现线性振动马达1E的高寿命化。此外,在可动件210绕引导轴208旋转时,抵接部211A一定会抵靠在非磁性滑动板213上,从而能避免可动件210与框体202的其他部分接触,因此能抑制冲击时的变形,能获得具有耐冲击结构的线性振动马达1E。此外,非磁性滑动板213在强度比框体202高的母材上施加了高硬度的表面覆层(表面处理),因此不会被框体202的材质影响而能提高耐冲击结构。
此外,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E的一对引导轴208被分割且没有贯通磁体部204,因此,通过与一对引导轴208的直径没有关系的Y方向较宽而Z方向较薄的磁体部204,能确保可获得充分的驱动力的磁体体积。藉此,能得到可获得充分的驱动力的薄型的线性振动马达1E。
另外,与在磁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沿着振动方向的一对固定轴的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利用配置在同轴上的一对引导轴208对可动件210进行枢轴支承的线性振动马达1E在磁体部204的左右不需要配置轴的空间,因此能使左右的宽度紧凑化。
另外,由于将弹性构件206配置成相对于一对引导轴208不同轴,因此能与一对引导轴208的直径无关地减小弹性构件206的直径。在减小弹性构件206的直径的情况下,弹力的设定能通过弹性构件206的材料选择或使多个弹性构件206并排等来适当设定。藉此,也能使对可动件210枢轴支承的线性振动马达1E薄型化。
图17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1E的另一形态例。该例的一对引导轴208的一端侧固定于框体202,另一端侧滑动自如地枢轴支承于可动件210一侧,其他结构与上述例子相同。
在图示的例子中,一对引导轴208的一端侧被框体202两点支承。具体而言,引导轴208的端部固定于框体202的侧壁202B、202C,并且在从引导轴208的端部离开的部位被支承部202S支承。
在可动件210上沿一轴方向(图示X方向)设置有孔207C,该孔207C供引导轴208的自由端侧(另一端侧)插入。在孔207C内设置有轴承209,该轴承209使引导轴208沿X方向滑动自如,藉此,引导轴208的另一端侧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可动件210的轴承209。设置于可动件210的孔207C设置于可动件210的加重部207,在可动件210的磁体部204上没有设置孔。
由于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E的加重部207能形成为长方体形状,且只要在该加重部207的内部形成与通过的引导轴208相应大小的孔207B即可,因此能充分地增大加重部207的体积。藉此,能充分地确保构成振动的惯性力的可动件210的质量。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1E通过使可动件210的厚度尺寸比宽度尺寸小,能实现线性振动马达的薄型化,即使在如此将可动件210设为扁平形状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可动件210绕引导轴208过度旋转而产生工作音(异常音)。藉此,能获得无晃动的稳定的振动,与设置两根平行固定轴的情况相比,能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此外,通过由一对引导轴208对可动件210枢轴支承而使该可动件210振动,能与设置固定轴的情况同样地获得稳定的振动,并且能获得掉落冲击时的耐损伤性。并且,在上述线性振动马达1E中,能在抑制磁体部204或加重部207的体积减少的基础上实现薄型化和宽度方向的紧凑化。
图18示出移动信息终端100作为装备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马达1(1A至1E)的电子设备的一例。包括获得稳定的振动且能实现薄型化和宽度方向的紧凑化的线性振动马达1(1A至1E)的移动信息终端100能通过不易产生异常音的稳定的振动来向使用者传达通信功能中的信号接收或警告功能等的动作开始、结束时间。此外,通过线性振动马达1(1A至1E)的薄型化、宽度方向的紧凑化,能获得追求高便携性或者设计性的移动信息终端100。另外,由于线性振动马达1(1A至1E)是将各部分收容于抑制了厚度的长方体状的框体4内的紧凑形状,因此能在薄型化的移动信息终端100的内部以较好的空间效率进行装备。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了设计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上述说明中的线圈和磁体的个数和排列只要是能线性往复振动的形态,则能选择适当的形态。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只要在其目的及结构等上没有特别的矛盾及问题,能沿用各自的技术并进行组合。
(符号说明)
1、1A、1B、1C、1D、1E:线性振动马达,
2:磁极部,2A、2B、2C、2D:磁体,
2S:背部轭,2P:间隔轭,
3:加重部,4:框体,40:壳体框,41:盖框,43:相向轭,
4A:支承面,5:线圈,50:柔性基板,
6:引导轴,7:滚动体,
8:弹性构件,8A、8B、8C、8D:螺旋弹簧,
10:可动件,10A:插通部,
11:可动框,12:滚动体保持部,12A:槽,12B:滑动板(金属板),
13:轴承,20:接触部,
100:移动电子设备(移动信息终端),
102:可动件,120:磁极构件(磁体和轭),
121:加重块,121A:滑动部,
103:框体,130:壳体框,
130A:底面,130B:侧壁,130C:正面壁,
131:盖框,131A:输入端子部,132:轴承,133:弹簧保持部,
104:驱动构件,140:线圈,
105:弹性构件,150:压缩螺旋弹簧,
106:施压构件,160:板簧,160A:被滑动部,
161:设置部,162:施压部,
162A:臂部分,162B:连接部分,
107:引导轴,
202:框体,202A:底面,202A1:信号输入部,
202B、202C、202D、202E:侧壁,202S:支承部,
202P:支承突起,202Q:盖板,
203:线圈,204:磁体部,
204A、204B、204C:磁体片,
204D、204E:间隔轭,
205:加强板,206:弹性构件,
207:加重部,207A:端部,207B:引导轴支承部,
207C:孔,
208:引导轴,209:轴承,210:可动件,
211:连接构件,211A:抵接部,212:磁性板,
213:非磁性滑动部。

Claims (18)

1.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件,该可动件包括磁极部和加重部;
框体,该框体将所述可动件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
线圈,该线圈相对于所述框体固定,并对所述磁极部施加驱动力;
引导轴,该引导轴将所述可动件的振动限制在一轴方向上;以及
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框体与所述可动件之间,并通过所述可动件的往复振动而弹性变形,
所述可动件呈与所述引导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为与所述引导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厚度以上的方形,
在从所述引导轴朝所述可动件的宽度方向离开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可动件与所述框体部分接触的接触部,
在所述接触部处,所述可动件被所述磁极部的磁力朝所述框体一侧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包括:支承面,该支承面设置于所述框体和所述可动件中的一侧;以及滚动体,该滚动体滚动自如地保持于所述框体和所述可动件中的另一侧,所述滚动体与所述支承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轴配置在从所述可动件的重心朝一侧偏移的位置,所述接触部配置在从所述重心朝另一侧偏移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极部包括一对磁体,该一对磁体沿着所述可动件的厚度方向彼此反向地被磁化,
所述线圈沿着由所述引导轴的轴向和所述可动件的宽度方向限定的面卷绕,并且所述线圈固定于磁性体的所述框体。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极部包括磁体,该磁体沿着所述引导轴被磁化,
所述线圈卷绕在所述磁极部的周围。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轴的两端支承于所述框体,
所述可动件被支承为沿着所述引导轴滑动自如。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轴配置成一端侧固定于所述可动件的端部,并从所述可动件的两端部彼此反向地突出,
在所述框体内设置有轴承,该轴承将所述引导轴支承为滑动自如。
8.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件;
框体,该框体将所述可动件支承为往复振动自如;
驱动构件,该驱动构件相对于所述框体固定,并驱动所述可动件;
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框体与所述可动件之间,并通过所述可动件的往复振动而弹性变形;以及
施压构件,该施压构件朝与所述可动件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对所述可动件施加压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件呈与所述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为与所述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厚度以上的方形,
所述施压构件是配置在所述可动件的沿着宽度的面与所述框体之间的板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滑动部,该滑动部在所述板簧上滑动,在所述板簧上设置有平面状的被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在该被滑动部上滑动。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包括:平板状的设置部,该设置部设置于所述框体的底面;以及施压部,该施压部从所述设置部折曲,并对所述可动件进行弹性保持。
12.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件,该可动件包括磁体部和加重部;
框体,该框体将所述可动件支承为沿着一轴方向滑动自如;
线圈,该线圈固定于所述框体,并沿着所述一轴方向驱动所述磁体部;
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对所述可动件施加反抗施加于所述磁体部的驱动力的弹力;以及
引导轴,该引导轴与所述可动件的重心轴同轴地配置,并对所述可动件的振动进行引导,
所述框体包括:磁力吸引部,该磁力吸引部绕所述引导轴朝一方向对所述可动件进行磁力吸引;以及滑动支承部,该滑动支承部对所述可动件的一部分进行滑动支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件的与所述一轴方向交叉的截面形状具有长边,
所述框体包括一对内表面,该一对内表面沿着所述长边面对面,
在所述内表面中的一侧设置有对所述磁体部进行吸引的所述磁力吸引部,在所述内表面中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滑动支承部。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是非磁性体,
所述磁力吸引部是安装在从所述重心轴离开的位置的磁性板。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支承部配备有非磁性滑动板,该非磁性滑动板施加有低摩擦覆层。
1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十二项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部与上述加重部经由连接构件连接,所述连接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滑动支承部抵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部和所述加重部的与所述一轴方向交叉的截面形状具有长边,
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滑动支承部抵接的状态下,所述长边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大致平行。
18.一种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
CN201680022182.XA 2015-04-17 2016-04-13 线性振动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343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5460A JP6378127B2 (ja) 2015-04-17 2015-04-17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JP2015-085460 2015-04-17
JP2015-090929 2015-04-28
JP2015090929A JP6479557B2 (ja) 2015-04-28 2015-04-28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JP2015-132762 2015-07-01
JP2015132762A JP2017017875A (ja) 2015-07-01 2015-07-01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PCT/JP2016/061947 WO2016167299A1 (ja) 2015-04-17 2016-04-13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4376A true CN107534376A (zh) 2018-01-02
CN107534376B CN107534376B (zh) 2020-03-10

Family

ID=57126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218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34376B (zh) 2015-04-17 2016-04-13 线性振动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34376B (zh)
WO (1) WO20161672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03722B2 (ja) * 2016-10-31 2020-12-2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FR3068840B1 (fr) 2017-07-07 2023-03-31 Actronika Sas Actionneur vibrotactile
US11936269B2 (en) * 2021-09-22 2024-03-19 Apple Inc. Haptic engine based on angular resonant actuator with pivot axis and mass center that diff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32013A (ko) * 1995-12-15 1998-07-25 모리시타요오이찌 진동 발생장치
JP3748637B2 (ja) * 1996-10-14 2006-02-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用振動発生装置
JP2011030370A (ja) * 2009-07-27 2011-02-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振動モータ
JP2011078150A (ja) * 2009-09-29 2011-04-14 Nidec Sankyo Corp 直線駆動装置および光学素子駆動装置
JP4875133B2 (ja) * 2009-10-29 2012-02-1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US9590463B2 (en) * 2011-09-22 2017-03-07 Minebea Co., Ltd. Vibration generator moving vibrator by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coil and holder used in vibration-generator
US20130099600A1 (en) * 2011-10-24 2013-04-25 Lg Innotek Co., Ltd. Linear vibrator
CN204068635U (zh) * 2014-07-18 2014-12-3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CN204271871U (zh) * 2014-07-22 2015-04-1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4376B (zh) 2020-03-10
WO2016167299A1 (ja) 2016-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32663B2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ウェアラブル端末及び着信通知機能デバイス
CN107534375A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8028590A (zh) 线性振动马达
US8013480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06575912A (zh) 线性振动马达
JP7188851B2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07847975A (zh) 线性振动马达以及包括该线性振动马达的移动电子设备
JP7071614B2 (ja) 振動装置、ウェアラブル端末及び着信通知機能デバイス
CN102386744A (zh) 水平振动电机
CN106537742A (zh) 线性振动马达
WO2017060940A1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ウェアラブル端末及び着信通知機能デバイス
CN106660073A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7710572A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7107112A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7534376A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8025332A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207746087U (zh) 振动致动器和便携式信息终端
CN107847976B (zh) 线性振动马达以及包括该线性振动马达的移动电子设备
CN108028591A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7107110A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7112877A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7710571A (zh) 线性振动马达
JP6378127B2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WO2017057193A1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JP2019055364A (ja) 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