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6266B - 加热器以及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以及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6266B
CN107526266B CN201710440518.0A CN201710440518A CN107526266B CN 107526266 B CN107526266 B CN 107526266B CN 201710440518 A CN201710440518 A CN 201710440518A CN 107526266 B CN107526266 B CN 1075262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generating
insulator substrate
insulator
heater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405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6266A (zh
Inventor
高木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598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9426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26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6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6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62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03G15/2057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relat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t element and layer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6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the conductor being mounted on an insulating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1Plurality of separate fixing and/or cooling areas or units, two step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加热器以及定影装置。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具有:绝缘体基板;发热部,在所述绝缘体基板的第一面,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分割区域;电极,在所述发热部的两端部,与多个所述分割区域对应形成;以及导电体,连接于所述电极的至少一个,跨越所述绝缘体基板的与所述第一面不同的面形成。

Description

加热器以及定影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以日本申请特愿2016-121437(申请日2016年6月20日)和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059887(申请日2017年3月24日)为基础,并要求这些申请的优先权权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这些申请,包含这些申请内容的全部。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加热器以及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所搭载的定影装置中,由于记录介质不通过的部分的温度上升到很高,从节能的观点出发,加热记录介质不通过的部分并不优选。因此,已知有仅集中加热记录介质的通过区域或者记录介质中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技术(日本特开2015-28531号公开公报)。
但是,为了将并设的各个发热部分组且通过AC供电,需要与分组的部分对应在同一基板上设置电流容量较大的单独供电路。
例如,若该组有五个,则需要五个供电路,需要同时在设置发热部的基板上设置这些单独供电路。
而且,这些供电路需要流动相当程度的电流因而需要分开与其相当的距离设置,在与记录介质相对的基板面上,除了原来为了加热记录介质所必需的发热部的区域之外,还必须确保布线用的区域。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无关于发热体的分割区域、发热体的输出而能够减小与记录介质相对的基板面的加热器以及定影装置。
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包括:绝缘体基板;发热部,在所述绝缘体基板的第一面,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分割区域;电极,在所述发热部的两端部,与多个所述分割区域对应形成;以及导电体,连接于所述电极的至少一个,跨越所述绝缘体基板的与所述第一面不同的面形成。
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旋转体;加热器,包括:绝缘体基板;发热部,在所述绝缘体基板的第一面,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分割区域;电极,在所述发热部的两端部,与多个所述分割区域对应形成;以及导电体,与所述电极的至少一个连接,跨越所述绝缘体基板的与所述第一面不同的面形成,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环状的旋转体的内侧;以及加压体,夹着所述环状的旋转体与所述加热器相对,与所述环状的旋转体一起形成按压记录介质的夹持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扩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的构成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MFP的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热部的配置和供电结构的表面图。
图6是示出图5的供电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图5的供电结构的立体透视图。
图8是与图5的供电结构对应的电路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MFP的控制动作的具体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对发热部的供电结构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边界面A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对发热部的供电结构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对发热部的供电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3的供电结构的立体透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对发热部的供电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图15的供电结构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18是从侧面观察图6的供电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图。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是例如作为复合机的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s:多功能外设)、打印机、复印机等。在以下的说明中,以MFP10为例说明。
在MFP10的主体11的上部有透明玻璃的原稿台12,在原稿台12上开闭自如地设置有自动原稿输送部(ADF)13。另外,在主体11的上部设置有操作面板14。操作面板14具有各种键和触摸面板式的显示部。
在主体11内的ADF13的下部设置有作为读取装置的扫描部15。扫描部15读取由ADF13输送的原稿或者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并生成图像数据,扫描部15包括紧贴型的图像传感器16。图像传感器16配置在主扫描方向(与由ADF13输送的原稿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1中为纵深方向)上。
图像传感器16在读取载置于原稿台12的原稿的图像时,沿原稿台12移动,并逐行读取原稿图像。每次原稿尺寸整体执行上述时,进行一页的原稿读取。另外,在读取由ADF13输送的原稿图像的情况下,图像传感器16在固定的位置(图示的位置。)
并且,在主体11内的中央部具有打印机部17,在主体11的下部具有容纳各种尺寸的纸张P(记录介质)的多个供纸盒18。打印机部17具有感光鼓、以及包括LED作为曝光装置的扫描头19,打印机部17通过来自扫描头19的光线扫描感光鼓,生成图像。
打印机部17处理由扫描部15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或者个人计算机等制作的图像数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打印机部17是例如串联方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包括黄(Y)、品红(M)、青(C)、黑(K)的各色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在中间转印带21的下侧,沿上游至下游侧并列配置。另外,扫描头19也具有与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对应的多个扫描头19Y、19M、19C、19K。
图2是扩大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中的图像形成部20K的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为相同的构成,以图像形成部20K为例说明。
图像形成部20K具有作为像担持体的感光鼓22K。在感光鼓22K的周围沿旋转方向t配置带电器23K、显像器24K、一次转印辊(转印器)25K、清洁器26K、刮板27K等。从扫描头19K向感光鼓22K的曝光位置照射光,在感光鼓22K上形成静电潜影。
图像形成部20K的带电器23K使感光鼓22K的表面同样带电。显像器24K通过施加显像偏压的显像辊24a,向感光鼓22K供给包含黑色的色调剂以及载体的双成分显像剂,进行静电潜影的显像。清洁器26K使用刮板27K除去感光鼓22K表面的残留色调剂。
另外,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上部设置有向显像器24Y、24M、24C、24K供给色调剂的色调剂盒28。色调剂盒28包括黄(Y)、品红(M)、青(C)、黑(K)的各色的色调剂盒28Y、28M、28C、28K。
中间转印带21循环地移动。中间转印带21被驱动辊31以及从动辊32架设。另外,中间转印带21与感光鼓22Y、22M、22C、22K对向接触。在中间转印带21的与感光鼓22K相对的位置,通过一次转印辊25K施加一次转印电压,在中间转印带21一次转印感光鼓22K上的色调剂图像。
在架设中间转印带21的驱动辊31相对配置二次转印辊33。当纸张P通过驱动辊31和二次转印辊33之间时,通过二次转印辊33向纸张P施加二次转印电压。并且,在纸张P上二次转印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21的从动辊32附近设置带清洁器34。
另外,如图1所示,在供纸盒18到二次转印辊33之间设置有输送从供纸盒18内抽出的纸张P的供纸辊35。并且,在二次转印辊33的下游设置有定影装置36。另外,在定影装置36的下游设置有输送辊37。输送辊37向排纸部38排出纸张P。并且,在定影装置36的下游设置有翻转输送路39。翻转输送路39在翻转纸张P并将其导向二次转印辊33的方向,进行双面印刷时使用。
图1、图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并不限定于定影装置36之外的图像形成装置部分的结构,能够使用已知的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MFP10的控制系统50的构成例的框图。控制系统50例如包括控制MFP10整体的CPU100、只读存储器(ROM)120、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21、接口(I/F)122、输入输出控制电路123、供纸/输送控制电路130、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定影控制电路150。
CPU100通过执行存储在ROM120或者RAM121的程序,实现用于图像形成的处理功能。ROM120存储支配图像形成处理的基本动作的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数据等。RAM121是工作存储器。ROM120(或者RAM121)例如存储图像形成部20、定影装置36等的控制程序和控制程序使用的各种控制数据。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数据的具体例,举出纸张内的印字区域的大小(在主扫描方向的宽度)和作为供电对象的发热部的对应关系等。
定影装置36的定影温度控制程序包括:判断逻辑(logic),判断形成色调剂图像的纸张中图像形成区域的大小;以及加热控制逻辑,在向定影装置36的内部输送纸张前,选择与图像形成区域通过的位置对应的发热部的开关元件并供电,控制加热单元中的加热。
I/F122与用户终端或传真等各种装置进行通信。输入输出控制电路123控制操作面板123a、显示器123b。供纸/输送控制电路130控制驱动供纸辊35或输送路的输送辊37等的电机群130a等。
供纸/输送控制电路130基于来自CPU100的控制信号,参考供纸盒18附近或者输送路上的各种传感器130b的检测结果,控制电机群130a等。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基于来自CPU100的控制信号,分别控制感光鼓22、带电器23、扫描头19、显像器24、转印器25。
定影控制电路150基于来自CPU100的控制信号,分别控制定影装置36的驱动电机360、加热部件361、热敏电阻等的温度检测部36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MFP10的存储装置内存储定影装置36的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数据并通过CPU100执行的构成,但也可以构成为单独设置运算处理装置和存储装置作为定影装置36专用。
图4是示出定影装置36的构成例的图。在此,定影装置36包括:板状的加热部件361;形成弹性层,悬挂于多个辊的环状的旋转体,例如无端带363;驱动该无端带363的带输送辊364;对无端带363供给张力的张力辊365;以及在表面形成弹性层的按压辊366。
加热部件361配置成由作为多个分割区域的发热体361a、发热体361b、发热体361c形成的发热部361A接触无端带363的内侧,通过被按压向按压辊366的方向,从而在与按压辊366之间形成规定宽度的定影夹持。在该构成中,加热部件361是形成夹持区域并加热的构成,所以供电时的应答性高于通过卤素灯的加热方式的情况。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成发热部361A接触无端带363的内侧,但不是必须使两者接触,也可以在发热部361A和无端带363之间配置一些部件。
无端带363例如在厚度50μm的SUS基体或者70μm的作为耐热树脂的聚酰亚胺上的外侧形成厚度200μm的硅橡胶层,最外周被PFA等的带保护层覆盖。按压辊366例如在
Figure BDA0001319193360000061
的铁棍表面形成厚度5mm的硅海绵层,最外周被PFA等的带保护层覆盖。
另外,在加热部件361,例如陶瓷基板等的绝缘体上层叠发热电阻层或釉层(グレーズ層)以及发热电阻层。也可以没有釉层。发热电阻层例如由TaN、TaSiO2等的已知原料形成,在主扫描方向上被分割为规定的长度和个数。关于分割的详细情况将于后述。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发热部的配置和供电结构的表面图。在此,加热部件361的发热区域为了与明信片尺寸(100×148mm)、CD唱片套尺寸(121×121mm)、B5R尺寸(182×257mm)、A4R尺寸(210×297mm)对应被分割成三种长度的发热部。考虑到被输送的纸张的输送精度、变形、向非加热部分的导热,各发热部形成为在加热区域具有5%左右的富余。
在图5的例子中,为了与最小尺寸(第一介质尺寸)的明信片尺寸的宽度100mm对应,在主扫描方向(长度方向)的最左侧设置发热体361a,将其宽度设为105mm。然后,为了与较大的尺寸(第二介质尺寸)121mm和148mm对应,在发热体361a的右侧设置宽度50mm的发热体361b,涵盖148mm+5%的到155mm的宽度。
进一步,为了与大的尺寸(第三介质尺寸)182mm和210mm对应,在发热体361b的更右侧设置各发热部的宽度65mm的发热体361c,涵盖210mm+5%的到220mm的宽度。
另外,如图5所示,发热体361a、发热体361b、发热体361c的一端部均连接于共通电极361d,另一端部分别连接电极361e~361g。被分割成三份的发热体361a~361c和电极361d~361g通过上述方法固定于绝缘体基板361h的表面(第一面)。另外,被分割的电极361e~361g为了防止泄露,各相邻的电极彼此分开规定的宽度ΔG1以上。
另外,在发热体361a~361c之间,共通电极361d连接于导电体361p。同样地,电极361e~361g分别连接于导电体361q~361s。导电体361p~361s均连接于供电装置。关于各导电体361q~361s的详细,在后文叙述。
此外,图5中的发热区域的分割数和各自的宽度是作为一例举出的,并不限定于此。MFP10例如对应5个介质尺寸的情况下,可以配合各介质尺寸将发热区域5分割。
即,基于对应的介质尺寸自由地选择分割数、分割宽度,能够使进一步细分后的发热部群发热均匀。同样地,能够构成为代替介质尺寸而基于印刷尺寸(图像形成区域)的大小,选择供电对象的发热体361a~361c。
此外,各发热部也能够不连续地构成,而是由多个长方形状的发热元件构成。即,也可以设为在图5上,上下方向上,在与共通电极相对的各个电极间并联连接分开的长方形状的发热元件。
另外,在图5的例子中,将共通电极361d以及电极361e、361f、361g设置在绝缘体基板361h的短边方向(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两端部,但不限定于此。也就是说,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在绝缘体基板361h的长边方向(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任一端部或两端部设置共通电极或单独电极。
另外,在图5的例子中示出将纸张左对齐的例子,即以左侧为中心配置发热部的非对称构成的例子。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无关于纸张的宽度,以纸张的中心常时位于中央的方式对称配置发热部。当为该构成的情况下,纸张通过主扫描方向(图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区域时,可以适当变更发热部的分割数、大小、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纸区域配置线传感器(省略图示),能够实时判断通过的纸张的尺寸和位置。也可以构成为印刷动作开始时由图像数据或者在MFP10内存储介质(纸张)的供纸盒18的信息判断介质尺寸。
图6是示出图5的供电结构的侧视图,图7是立体透视图。如在这些图中所示,加热部件361具有以层叠状态配置且在最上层固定多个发热部的多个绝缘体基板361h~361j。这些绝缘体基板361h~361j基于发热部的个数设置。在此,由于以三分割构成发热区域而成为三层结构,但并不限定于同一数量。
基板的层叠数设为用于相对于所分割的发热区域确保供电图案的形成区域所必需的数量。若电流容量足够,基板也可以为一层。此时,例如导电体形成为跨过该绝缘层的第一面的背面(相反的面)。
由于电流容量的关系,若绝缘层为一层不够,则可以在多层使用一个图案的导电体。
此外,加热部件361不限定于陶瓷制的绝缘体基板361h~361j。例如,通过印刷方法将以玻璃为主成分的釉层等、具有耐热以及绝缘功能的材料涂敷多层。此时,在图6中,首先通过釉等印刷形成相当于绝缘体基板361j的部分,在其上形成电极361e,在其上同样地通过釉等印刷形成相当于361i的部分,在其上形成电极361f,以同样的顺序形成361h、361g。
此外,形成加热部件361时,可以混合陶瓷制的绝缘层(绝缘体基板)和以釉等为原材料的印刷方式的绝缘层。
导电体361q跨过第一层的绝缘体基板361h和第二层的绝缘体基板361i的侧面、以及绝缘体基板361i和第三层的绝缘体基板361j的边界面B连接形成。同样地,导电体361r跨过绝缘体基板361h的侧面以及绝缘体基板361h和绝缘体基板361i的边界面A连续形成。
如图7所示,导电体361q以及导电体361r在基板的侧面或边界面B以及边界面A中形成板状的良导体层。良导体层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0μm左右。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缘体基板的侧面设置导电体361q、导电体361r,但也可以不使用侧面作为供电路径,而通过在绝缘体内部形成的通孔使各电极部分的各导电体导通。
另外,在图6以及图7的例子中,由于能够在第一层的绝缘体基板361h的上表面确保导电体361s的配置空间,因此导电体361s没有形成在绝缘体基板间的边界面上。但是,在设计上,在与发热面相同的面上难以确保导电体的配置空间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绝缘体基板的层叠数,与其他同样地跨过基板的侧面和边界面连续形成。关于在发热部之间配置于共通电极361d侧的导电体361p,这一点也相同。
导电体361p~361r在多个电极361d~361g和供电装置之间构成并列的供电路径,以分开规定的宽度ΔG以上的方式配置相邻的供电路径。
作为良导体层的导电体361p~361r的形成可以与绝缘体基板361h~361j的形成时同时进行,也可以后续贴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在最下层(第三层)的底面侧设置良导体层,优选配置温度检测部362。
发热电阻层的形成方法与已知的方法,例如与热位差的制作方法相同,在发热电阻层上通过遮蔽形成铝层(电极层)。以使相邻的发热区域间绝缘,且发热部(电阻发热体)在纸张输送方向露出的图案形成铝层。向发热部的供电通过导电体(布线)从两端的铝层(电极)连接,分别连接于开关驱动器的开关元件等。
并且,以覆盖电阻发热体、铝层、布线等的全部的方式在最上部形成表面保护层(图18的表面保护层43)。作为发热体361a~361c的切换部的驱动IC的具体例,举出开关元件、FET、三同轴、开关IC等。在各图中,驱动IC作为开关151a、151b、151c示出。
表面保护层43例如通过SiN类或Si-O-N类等形成。在对这种发热部组供给交流或直流的情况下,向通过双向可控硅或FET发热的部分零交叉供电,也考虑到闪光。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对发热部组的供电结构的电路图。在此,示出各发热体361a~361c通过对应的开关151a~151c单独控制通电的并联供电结构。共通电极361d连接导电体361p,交流电源45的一端连接导电体361p。交流电源45的另一端共通连接于开关151a、151b、151c的一端,这些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于各个导电体361q、361r、361s。
导电体361q、361r、361s连接于各个电极361e、361f、361g。这些电极361e、361f、361g连接于各发热体361a、361b、361c的一端。这些发热体361a、361b、361c的另一端连接于共通电极361d。
在图6示出的结构体的连接中示出图8示出的电路连接关系,则成为图6的右端所示。即,导电体361q连接开关151a,导电体361r连接开关151b,导电体361s连接开关151c。这些开关151a、151b、151c共通连接于交流电源45。
图18示出从箭头C的方向的侧面观察图6的结构体的构成。即,层叠绝缘体基板361j、361i、361h,在绝缘体基板361j的上表面设置导电体361q,在绝缘体基板361i的上表面设置导电体361r。此外,在图18中图示出将交流电源45、开关151a、151b、开关151c配置在绝缘体基板361h、361i、361j的短边方向,但实际上配置在长边方向上。
交流电源45将其一端连接于共通电极361d,另一端连接于开关151a、151b、151c。开关151c的另一端连接于导电体361s。开关151a的另一端连接于设置在绝缘体基板361i的侧面以及该基板的底面的导电体361q。开关151b的另一端连接于设置在绝缘体基板361h的侧面以及该基板的底面的导电体361r。
在发热体361c以及图18中未示出的发热体361a、361b的上表面设置有前文所述的表面保护层43。
如上所述,在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将从导电体361q、361r、361s连接于开关151a、151b、151c的构成集中于绝缘体基板361j、361i、361h的长边方向。因此,能够实现简化布线的处理的效果。
(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时的动作说明)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如上述构成的MFP10在印刷时的动作。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MFP10的控制的具体例的流程图。
首先,若扫描部15读入图像数据(动作101),则并列执行图像形成部20的图像形成控制程序和定影装置36的定影温度控制程序。
若开始图像形成处理,则处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动作102),在感光鼓22的表面写入静电潜影(动作103),通过显像器24使静电潜像显像后(动作104),进入动作114。
另一方面,若开始定影温度控制处理,则例如根据线传感器(省略图示)的检测信号、操作面板14的纸张选择信息、或者图像数据的分析结果等,分别判断纸张尺寸和图像数据的印字范围的大小(动作105),选择配置在纸张P的印字范围通过的位置的发热部组作为发热对象(动作106)。
接着,若打开(ON)对所选择的发热部组的温度控制开始信号(动作107),则对所选择的发热部组进行供电,温度上升。
接着,若通过配置在无端带363的内侧或者外侧的温度检测部362,检测发热部组的表面温度(动作108),判断发热部组的表面温度是否为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动作109)。在此,当判断发热部组的表面温度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动作109:是),进入动作110。
对此,当判断发热部组的表面温度不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动作109:否),进入动作111。
在动作111中,判断发热部组的表面温度是否超过规定的温度上限值。在此,当判断发热部组的表面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上限值的情况下(动作111:是),对在动作106中所选择的发热部组切断(OFF)供电(动作112),返回动作108。
对此,当判断发热部组的表面温度没有超过规定的温度上限值的情况下(动作111:否),则根据动作109的判断结果是表面温度低于规定的温度下限值的状态,维持对发热部组供电的导通状态、或者再次导通(动作113),返回动作108。
接着,在发热部组的表面温度为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状态下,若将纸张P输送到转印部(动作110),在纸张P转印色调剂图像后(动作114),将纸张P输送到定影装置36内。
接着,在定影装置36内使色调剂图像定影于纸张P(动作115),则判断是否结束图像数据的印字处理(动作116)。在此,当判断结束印字处理的情况下(动作116:是),切断向全部的发热部组的供电(动作117),结束处理。
对此,当判断尚未结束图像数据的印字处理的情况下(动作116:否),即残留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返回动作101,重复同样的处理直至结束。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绝缘体基板361h~361j作为层叠结构,并且使所分割的导电体361q跨过绝缘体基板361h以及第二层的绝缘体基板361i的侧面到基板间的边界面B,跨越绝缘体基板361h的侧面以及基板间的边界面B连续地形成导电体361q,在第一层的绝缘体基板361h的表面形成导电体361s。
这样,不仅作为发热面的第一层的绝缘体基板361h的上表面,通过利用绝缘体基板的侧面和边界面形成良导体层,能够减少形成在与发热体361a~361c的同一面上的供电路径(供电图案)的个数。
因此,将加热部件361的发热区域分割为多个,即便在独立控制各发热区域的情况下,能够使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加热器宽度小型化(例如10mm以下),能够搭载于带直径20mm~30mm的小型定影装置3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关于相当于图像尺寸的部分的发热,对加热器进行细分,仅加热有图像的位置,或者校正并加热由于什么原因而存在局部性温度差的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对发热部的供电结构的侧视图。另外,图11是图10示出的边界面A的截面图。此外,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赋予的符号共通的符号示出相同的对象。另外,发热部组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被三分割。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体基板由三层结构成为两层结构,将发热部组的个数抑制在更少的层数。此外,如图11所示,为了减少绝缘体基板的层数,导电体361q以及导电体361r分开规定的宽度ΔG2形成在边界面A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缘体基板的侧面设置导电体361q、361r,但也可以不在供电路径中使用侧面,而通过在绝缘体内部形成的通孔使各电极部分的各导电体导通。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三个导电体361q~361s中的两个共用同一边界面构成供电路径,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抑制绝缘体基板的层叠数,能够使加热部件361整体的厚度变薄。进一步增加发热部组的分割数的情况也相同,在随着分割数的增加也必须增加绝缘体基板的层数的情况下,能够对于一个边界面构筑多个导电体的供电路径,因而是有效的。另外,由于绝缘体基板的层叠数较少,有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第三实施方式>
图1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对发热部组的供电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在导电体361q不仅形成在基板间的边界面,还形成在最下层的绝缘体基板361i的底面的点上,与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不同。通过在绝缘体基板361i的底面形成供电路径,不再能够将接触式的温度检测部配置在底面,取而代之优选使用非接触的温度检测部进行温度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缘体基板的侧面设置导电体361q、361r,但也可以不在供电路径中使用侧面,而通过形成在绝缘体内部的通孔使各电极部分的各导电体导通(参照后述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图16的通孔361th)。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抑制绝缘体基板的层叠数,能够使加热部件361整体的厚度变薄。另外,由于绝缘体基板的层叠数较少,有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第四实施方式>
图13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对发热部组的供电结构的侧视图。另外,图14是示出图13的供电结构的立体透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还包括绝缘体基板401,绝缘体基板401层叠在多个绝缘体基板361h~361j的最上层(绝缘体基板361h)的表面侧,覆盖多个发热体361a~361c的表面和电极361e~361g的表面。
绝缘体基板401可以通过与绝缘体基板361h~361j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具有耐热性/绝缘性的其他材料形成。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还以覆盖多个发热体361a~361c的表面的方式层叠具有耐热性的绝缘体基板401,确保多个发热体361a~361c之间的绝缘性,能够防止温度不均的发生。
<第五实施方式>
图15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对发热部组的供电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16是示出图15的供电结构的截面图。如这些图所示,经由通孔361th从发热面侧贯通背面侧形成,通孔361th在发热面侧形成多个发热体361a~361c的一端侧的共通电极361d,另一端侧的电极361g形成在绝缘体基板361h的厚度方向。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电极分别形成在发热部的表面侧和背面侧,不增大加热部件361的尺寸,而能够与供电插口(省略图示)的位置对应形成电极。
<第六实施方式>
在如上述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的构成例中,加热部件361的发热部侧设置成与无端带363的内侧相接,通过向相对的按压辊366方向按压,能够在夹着无端带363和按压辊366移动的纸张P加热定影色调剂。此时的无端带363的驱动通过连接驱动电机的带输送辊364进行。
但是,也可以从按压辊侧驱动来转移纸张P。
图17示出这种例子的定影装置的构成例。在图17示出的定影装置中,从按压辊侧驱动。与按压辊51相对设置截面圆弧状的膜引导件52,在其外侧可旋转地安装定影膜53。在膜引导件52的内侧层叠设置有陶瓷加热器54a、多个发热部54b、表面保护层54c。该层叠部经由上述定影膜被按压辊按压形成夹持部。
如上所述,并列连接发热部,连接于温度控制电路55。温度控制电路55对未图示的开关元件开闭控制,控制温度。
在该定影装置的动作中,旋转驱动连接于驱动电机的按压辊51,使接触的定影膜从动旋转。此时,通过发热部54b加热从左方进入定影膜53和按压辊51之间的纸张P,使色调剂图像定影,向右方排出。
这样,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可以作为从按压辊侧供给驱动力的结构。
本发明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提示,目的不在于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多种多样的方式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为与发明包含的范围、要旨相同,为包含专利申请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厚度方向上层叠形成的多个绝缘体基板,所述多个绝缘体基板包括位于最上层的第一绝缘体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基板下方的第二绝缘体基板;
发热部,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基板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分割区域;
电极,在所述发热部的两端部,与多个所述分割区域对应形成;以及
导电体,连接于所述电极的至少一个,跨越所述第二绝缘体基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
其中,与不同的分割区域对应连接的所述导电体中,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体跨越所述第一绝缘体基板的同一侧面形成,跨越所述第一绝缘体基板的同一侧面形成的导电体分隔规定的宽度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体跨越所述第二绝缘体基板的上表面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不同的分割区域对应连接的所述导电体中,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体分别跨越不同的绝缘体基板的侧面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导电体向所述第一绝缘体基板的长边方向中一方侧集中。
5.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状的旋转体;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环状的旋转体的内侧;以及
加压体,夹着所述环状的旋转体与所述加热器相对,与所述环状的旋转体一起形成按压记录介质的夹持部。
CN201710440518.0A 2016-06-20 2017-06-12 加热器以及定影装置 Active CN1075262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1437 2016-06-20
JP2016-121437 2016-06-20
JP2017059887A JP6894269B2 (ja) 2016-06-20 2017-03-24 ヒータおよび定着装置
JP2017-059887 2017-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6266A CN107526266A (zh) 2017-12-29
CN107526266B true CN107526266B (zh) 2021-08-20

Family

ID=59077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0518.0A Active CN107526266B (zh) 2016-06-20 2017-06-12 加热器以及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4) US20170364004A1 (zh)
EP (1) EP3260924B1 (zh)
CN (1) CN1075262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6266B (zh) * 2016-06-20 2021-08-20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定影装置
JP6767415B2 (ja) * 2018-03-20 2020-10-14 株式会社東芝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501890B (zh) * 2018-05-18 2022-09-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29980B2 (ja) 1989-10-30 1997-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5171969A (en) 1989-10-30 1992-1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vable film fixing device with heater control responsive to selected sheet size
JP2002214951A (ja) * 2001-01-19 2002-07-31 Takao Kawamura 定着用発熱抵抗体シ−トおよび定着装置
JP2004090574A (ja) * 2002-09-03 2004-03-25 Canon Inc 電気熱変換素子基板、電気熱変換素子基板を備え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が用いられ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242333A (ja) * 2004-01-30 2005-09-08 Canon Inc 可撓性スリーブを有する像加熱装置
JP4796177B2 (ja) * 2009-08-28 2011-10-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05117B1 (ko) * 2009-10-20 2017-02-22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저항 발열층을 채용한 가열롤러 및 이를 채용한 정착장치
US10025244B2 (en) * 2010-12-17 2018-07-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 hybrid heater with dual function heating capability
JP2014224998A (ja) * 2013-04-19 2014-1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71899B2 (ja) 2013-07-30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4123389B1 (en) * 2014-03-19 2024-06-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heater for use therein
JP6486121B2 (ja) 2014-03-19 2019-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像加熱装置に用いるヒータ
KR102050131B1 (ko) 2014-03-19 2020-01-08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화상 가열 장치 및 화상 가열 장치에서 사용하기 위한 히터
CN107526266B (zh) * 2016-06-20 2021-08-20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定影装置
US10191422B2 (en) * 2016-08-29 2019-01-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Hea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5951569A (zh) * 2017-05-17 2023-04-1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7109976B2 (ja) * 2017-05-17 2022-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39994A (ja) * 2021-03-12 2022-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ヒータ及び像加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0924A1 (en) 2017-12-27
US11137706B2 (en) 2021-10-05
US11803146B2 (en) 2023-10-31
US20210397118A1 (en) 2021-12-23
US20200249607A1 (en) 2020-08-06
US20170364004A1 (en) 2017-12-21
EP3260924B1 (en) 2021-07-21
CN107526266A (zh) 2017-12-29
US20240019801A1 (en) 2024-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7985B2 (en) Fixing device and fixing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of fixing device
CN108196435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P3001254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513456B2 (en) Heater and heating apparatus
US11803146B2 (en) Heater and fixing apparatus
US10901355B2 (en) Hea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884367B2 (en) Heater and fixing device
JP6978856B2 (ja) ヒータおよび定着装置
JP6894269B2 (ja) ヒータおよび定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Tiger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Tiger Co.,Ltd.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HOKUTO ELECTRONICS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