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5213B - 送风角度控制方法、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送风角度控制方法、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25213B CN107525213B CN201710597814.1A CN201710597814A CN107525213B CN 107525213 B CN107525213 B CN 107525213B CN 201710597814 A CN201710597814 A CN 201710597814A CN 107525213 B CN107525213 B CN 1075252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supply
- temperature difference
- air
- angle
- pre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角度控制方法、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和空调器,其中,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包括: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结合温差绝对值和风速控制定点送风,提高了送风角度调节的精确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送风角度控制方法、一种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送风角度控制通常有扫风、用户自定义、默认角度等方式,至少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在送风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和/或送风风速较大时,如对用户位置直吹送风,用户的吹风感明显,进而导致用户体验度差;
(2)在送风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小和/或送风风速较小时,如送风方向偏离用户位置,则用户感觉变温速度慢,同样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角度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角度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送风角度控制方法,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包括: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结合温差绝对值和风速控制定点送风,提高了送风角度调节的精确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设定的目标温度由用户自定义输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送风夹角为空调器的导风板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送风夹角正对的空间区域为目标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送风夹角为空调器的导风板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便于判断送风夹角的大小,送风夹角正对的空间区域为目标区域,提供了目标区域范围。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具体包括: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后,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根据一个预设风速档位调节送风角度,其中,风速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后,通过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根据一个预设风速档位调节送风角度,提供了一种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的方式,其中,预设风速档位可以包括高档位风速(风速n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n1)、中档位风速(风速n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n2,且小于风速n1)、低档位风速(风速n小于预设风速n2),具体取值根据实际产品设定。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风速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即风速越大此时送风角度越小,但是,风速调节的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要参考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尤其是针对加热模式而言,如空调器的挡风板设于右侧,考虑到制热模式送风时热空气易上浮积聚于天花板顶部,侧吹送风角度取值不宜过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具体包括:在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后,判断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在判定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时,计算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之间的偏移量;根据偏移量调节送风角度,其中,温差绝对值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后,判断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考虑到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的比较对送风角度的影响,需要预设温差值,通过计算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之间的偏移量,根据偏移量调节送风角度,完成了送风角度的调节过程,提升了送风角度调节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温差绝对值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温差绝对值越大,即与预设温差值的偏移量越大,此时送风角度越小,以避免空调器直吹用户,进而减小用户的吹风感。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送风角度控制方法还包括:采集空调器所属空间的图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确定空间的送风对象对应的区域,并记作第一区域,空间除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记作第二区域,其中,图像信息包括红外图像信息、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图像信息确定空间的送风对象(通常是人)对应的区域,并记作第一区域,空间除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记作第二区域,其实质为了确定送风对象的位置信息,进而实现定点送风。
另外,图像信息包括红外图像信息、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红外图像信息是获取物体红外辐射而成的图像(基于动态成像原理或静态成像原理),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均是获取物体可见光的强度而成的图像,红外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格式相同,均为单通道图像,且相较于彩色图像信息数据格式简单,易于分析处理,但彩色图像信息携带的像素信息更丰富。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具体包括: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和/或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二区域为止;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差值且风速小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一区域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和/或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二区域为止,减少了送风角度直吹工作区域,减少了用户的吹风感,通过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差值且风速小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一区域为止,加快了工作区的降温速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送风角度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送风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时,通过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送风角度,考虑到了制热模式送风时热空气易上浮积聚于天花板顶部,送风角度取值不宜过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前侧面,送风角度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送风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前侧面,通过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送风角度,考虑到了送风角度过小影响温度升高效率,所以送风角度取值不宜过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还提出了一种送风角度控制装置,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结合温差绝对值和风速控制定点送风,提高了送风角度调节的精确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设定的目标温度由用户自定义输入。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送风夹角为空调器的导风板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送风夹角正对的空间区域为目标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送风夹角为空调器的导风板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便于判断送风夹角的大小,送风夹角正对的空间区域为目标区域,提供了目标区域范围。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后,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调节单元还用于根据一个预设风速档位调节送风角度,其中,风速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后,通过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根据一个预设风速档位调节送风角度,提供了一种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的方式,其中,预设风速档位可以包括高档位风速(风速n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n1)、中档位风速(风速n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n2,且小于风速n1)、低档位风速(风速n小于预设风速n2),具体取值根据实际产品设定。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风速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即风速越大此时送风角度越小,但是,风速调节的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要参考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尤其是针对加热模式而言,如空调器的挡风板设于右侧,考虑到制热模式送风时热空气易上浮积聚于天花板顶部,侧吹送风角度取值不宜过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送风角度控制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在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后,判断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计算单元,用于在判定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时,计算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之间的偏移量;调节单元还用于:根据偏移量调节送风角度,其中,温差绝对值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后,判断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考虑到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的比较对送风角度的影响,需要预设温差值,通过计算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之间的偏移量,根据偏移量调节送风角度,完成了送风角度的调节过程,提升了送风角度调节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温差绝对值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温差绝对值越大,即与预设温差值的偏移量越大,此时送风角度越小,以避免空调器直吹用户,进而减小用户的吹风感。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送风角度控制装置还包括: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空调器所属空间的图像信息;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图像信息确定空间的送风对象对应的区域,并记作第一区域,空间除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记作第二区域,其中,图像信息包括红外图像信息、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图像信息确定空间的送风对象(通常是人)对应的区域,并记作第一区域,空间除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记作第二区域,其实质为了确定送风对象的位置信息,进而实现定点送风。
另外,图像信息包括红外图像信息、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红外图像信息是获取物体红外辐射而成的图像(基于动态成像原理或静态成像原理),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均是获取物体可见光的强度而成的图像,红外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格式相同,均为单通道图像,且相较于彩色图像信息数据格式简单,易于分析处理,但彩色图像信息携带的像素信息更丰富。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调节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和/或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二区域为止;调节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差值且风速小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一区域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和/或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二区域为止,减少了送风角度直吹工作区域,减少了用户的吹风感,通过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差值且风速小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一区域为止,加快了工作区的降温速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送风角度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预设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送风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时,通过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送风角度,考虑到了制热模式送风时热空气易上浮积聚于天花板顶部,送风角度取值不宜过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前侧面,送风角度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预设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送风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前侧面,通过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送风角度,考虑到了送风角度过小影响温度升高效率,所以送风角度取值不宜过小。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如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任一项送风角度控制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包括如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任一项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因此具有如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任一项送风角度控制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2,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步骤S104,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结合温差绝对值和风速控制定点送风,提高了送风角度调节的精确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设定的目标温度由用户自定义输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送风夹角为空调器的导风板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送风夹角正对的空间区域为目标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送风夹角为空调器的导风板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便于判断送风夹角的大小,送风夹角正对的空间区域为目标区域,提供了目标区域范围。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具体包括: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后,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根据一个预设风速档位调节送风角度,其中,风速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后,通过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根据一个预设风速档位调节送风角度,提供了一种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的方式,其中,预设风速档位可以包括高档位风速(风速n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n1)、中档位风速(风速n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n2,且小于风速n1)、低档位风速(风速n小于预设风速n2),具体取值根据实际产品设定。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风速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即风速越大此时送风角度越小,但是,风速调节的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要参考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尤其是针对加热模式而言,如空调器的挡风板设于右侧,考虑到制热模式送风时热空气易上浮积聚于天花板顶部,侧吹送风角度取值不宜过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具体包括:在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后,判断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在判定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时,计算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之间的偏移量;根据偏移量调节送风角度,其中,温差绝对值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后,判断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考虑到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的比较对送风角度的影响,需要预设温差值,通过计算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之间的偏移量,根据偏移量调节送风角度,完成了送风角度的调节过程,提升了送风角度调节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温差绝对值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温差绝对值越大,即与预设温差值的偏移量越大,此时送风角度越小,以避免空调器直吹用户,进而减小用户的吹风感。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送风角度控制方法还包括:采集空调器所属空间的图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确定空间的送风对象对应的区域,并记作第一区域,空间除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记作第二区域,其中,图像信息包括红外图像信息、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图像信息确定空间的送风对象(通常是人)对应的区域,并记作第一区域,空间除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记作第二区域,其实质为了确定送风对象的位置信息,进而实现定点送风。
另外,图像信息包括红外图像信息、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红外图像信息是获取物体红外辐射而成的图像(基于动态成像原理或静态成像原理),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均是获取物体可见光的强度而成的图像,红外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格式相同,均为单通道图像,且相较于彩色图像信息数据格式简单,易于分析处理,但彩色图像信息携带的像素信息更丰富。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具体包括: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和/或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二区域为止;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差值且风速小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一区域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和/或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二区域为止,减少了送风角度直吹工作区域,减少了用户的吹风感,通过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差值且风速小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一区域为止,加快了工作区的降温速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送风角度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送风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时,通过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送风角度,考虑到了制热模式送风时热空气易上浮积聚于天花板顶部,送风角度取值不宜过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前侧面,送风角度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送风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前侧面,通过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送风角度,考虑到了送风角度过小影响温度升高效率,所以送风角度取值不宜过小。
如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200,包括:确定单元202,用于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调节单元204,用于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结合温差绝对值和风速控制定点送风,提高了送风角度调节的精确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设定的目标温度由用户自定义输入。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送风夹角为空调器的导风板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送风夹角正对的空间区域为目标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送风夹角为空调器的导风板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便于判断送风夹角的大小,送风夹角正对的空间区域为目标区域,提供了目标区域范围。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确定单元202还用于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后,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调节单元204还用于根据一个预设风速档位调节送风角度,其中,风速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后,通过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根据一个预设风速档位调节送风角度,提供了一种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的方式,其中,预设风速档位可以包括高档位风速(风速n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n1)、中档位风速(风速n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n2,且小于风速n1)、低档位风速(风速n小于预设风速n2),具体取值根据实际产品设定。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风速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即风速越大此时送风角度越小,但是,风速调节的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要参考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尤其是针对加热模式而言,如空调器的挡风板设于右侧,考虑到制热模式送风时热空气易上浮积聚于天花板顶部,侧吹送风角度取值不宜过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送风角度控制装置200还包括:判断单元206,用于在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后,判断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计算单元208,用于在判定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时,计算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之间的偏移量;调节单元204还用于根据偏移量调节送风角度,其中,温差绝对值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后,判断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考虑到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的比较对送风角度的影响,需要预设温差值,通过计算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之间的偏移量,根据偏移量调节送风角度,完成了送风角度的调节过程,提升了送风角度调节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温差绝对值与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温差绝对值越大,即与预设温差值的偏移量越大,此时送风角度越小,以避免空调器直吹用户,进而减小用户的吹风感。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送风角度控制装置200还包括:采集单元210,用于采集空调器所属空间的图像信息;确定单元202还用于根据图像信息确定空间的送风对象对应的区域,并记作第一区域,空间除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记作第二区域,其中,图像信息包括红外图像信息、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图像信息确定空间的送风对象(通常是人)对应的区域,并记作第一区域,空间除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记作第二区域,其实质为了确定送风对象的位置信息,进而实现定点送风。
另外,图像信息包括红外图像信息、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红外图像信息是获取物体红外辐射而成的图像(基于动态成像原理或静态成像原理),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均是获取物体可见光的强度而成的图像,红外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格式相同,均为单通道图像,且相较于彩色图像信息数据格式简单,易于分析处理,但彩色图像信息携带的像素信息更丰富。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调节单元204还用于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和/或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二区域为止;调节单元204还用于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差值且风速小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一区域为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和/或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二区域为止,减少了送风角度直吹工作区域,减少了用户的吹风感,通过在检测到温差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差值且风速小于预设风速时,调节送风角度至目标区域为第一区域为止,加快了工作区的降温速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送风角度控制装置200还包括:第一预设单元212,用于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送风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时,通过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送风角度,考虑到了制热模式送风时热空气易上浮积聚于天花板顶部,送风角度取值不宜过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前侧面,送风角度控制装置200还包括:第二预设单元214,用于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送风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风板设于空调器的前侧面,通过在检测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送风夹角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送风角度,考虑到了送风角度过小影响温度升高效率,所以送风角度取值不宜过小。
如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300,空调器300包括如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任一项送风角度控制装置200。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300包括如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任一项送风角度控制装置200,因此具有如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任一项送风角度控制装置2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如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402,空调器运行,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步骤S404,室内机的百叶是否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其中,百叶为导风板的一种实施例;步骤S406,确定风速所属预设风速档位;步骤S408,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步骤S410,计算温差绝对值与预设温差值之间的偏移量;步骤S412,调节送风角度。
如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空调器预设有三个预设风速档位,风速n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n1为高档位风速,风速n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n2,且小于风速n1为中档位风速,风速n小于预设风速n2为低档位风速,T1为室内环境温度,T2为预设的目标温度,预设Δt为预设温差值(如10~20℃),则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502,空调器运行,且室内机的百叶处于自动控制状态;步骤S504判断风速n≥n1;步骤S506,判断风速n≥n2;步骤S508,|T1-T2|≥Δt;步骤S510,|T1-T2|≥Δt;步骤512A,确定送风角度为a1;步骤512B,确定送风角度为a5;步骤512C,确定送风角度为a3;步骤512D,确定送风角度为a4;步骤512E,确定送风角度为a5,其中,n1>n2,90°≥a1≥a2≥a3≥a4≥a5>0°。
如图6和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600,包括机壳602、出风口604,侧吹百叶606A,下吹百叶606B,其中,a为送风夹角即为空调器600的百叶606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
其中,目标区域分为区域1(人所在区域)和区域2,当前状态为空调器运行状态,风速较高或温差绝对值较大,正侧的下吹百叶606B送风直吹区域2。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送风角度控制方法、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和空调器,通过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根据温差绝对值和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结合温差绝对值和风速控制定点送风,提高了送风角度调节的精确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方法中的步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装置中的单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送风角度控制方法,适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
根据温差绝对值和所述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
所述根据温差绝对值和所述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具体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后,确定所述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
根据所述一个预设风速档位调节所述送风角度;
其中,所述风速与所述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
所述送风夹角为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所述送风夹角正对的空间区域为所述目标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集所述空调器所属空间的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空间的送风对象对应的区域,并记作第一区域,所述空间除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记作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图像信息包括红外图像信息、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温差绝对值和所述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具体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和/或所述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时,调节所述送风角度至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为止;
在检测到所述温差绝对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差值且所述风速小于所述预设风速时,调节所述送风角度至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所述送风角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所述送风夹角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送风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前侧面,所述送风角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所述送风夹角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送风角度。
6.一种送风角度控制方法,适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
根据温差绝对值和所述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
所述根据温差绝对值和所述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具体包括:
在确定所述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后,判断所述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
在判定所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差值时,计算所述温差绝对值与所述预设温差值之间的偏移量;
根据所述偏移量调节所述送风角度;
其中,所述温差绝对值与所述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
所述送风夹角为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所述送风夹角正对的空间区域为所述目标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集所述空调器所属空间的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空间的送风对象对应的区域,并记作第一区域,所述空间除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记作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图像信息包括红外图像信息、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温差绝对值和所述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具体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和/或所述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时,调节所述送风角度至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为止;
在检测到所述温差绝对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差值且所述风速小于所述预设风速时,调节所述送风角度至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为止。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所述送风角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所述送风夹角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送风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前侧面,所述送风角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所述送风夹角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送风角度。
11.一种送风角度控制装置,适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温差绝对值和所述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后,确定所述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
所述调节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一个预设风速档位调节所述送风角度;
其中,所述风速与所述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
所述送风夹角为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所述送风夹角正对的空间区域为所述目标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空调器所属空间的图像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空间的送风对象对应的区域,并记作第一区域,所述空间除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记作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图像信息包括红外图像信息、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和/或所述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时,调节所述送风角度至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为止;
所述调节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温差绝对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差值且所述风速小于所述预设风速时,调节所述送风角度至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为止。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所述送风角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一预设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所述送风夹角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送风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前侧面,所述送风角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二预设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所述送风夹角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送风角度。
16.一种送风角度控制装置,适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设定的目标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以及送风过程的风速;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温差绝对值和所述风速对送风夹角进行调节,以控制对目标区域进行送风;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风速所属的一个预设风速档位后,判断所述温差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
计算单元,用于在判定所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差值时,计算所述温差绝对值与所述预设温差值之间的偏移量;
所述调节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偏移量调节所述送风角度;
其中,所述温差绝对值与所述送风角度之间是负相关的;
所述送风夹角为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与铅垂线之间的锐角,所述送风夹角正对的空间区域为所述目标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空调器所属空间的图像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空间的送风对象对应的区域,并记作第一区域,所述空间除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记作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图像信息包括红外图像信息、彩色图像信息和灰度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温差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和/或所述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时,调节所述送风角度至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为止;
所述调节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温差绝对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差值且所述风速小于所述预设风速时,调节所述送风角度至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为止。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所述送风角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一预设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所述送风夹角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送风角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前侧面,所述送风角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二预设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预设所述送风夹角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送风角度。
2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或如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角度控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97814.1A CN107525213B (zh) | 2017-07-20 | 2017-07-20 | 送风角度控制方法、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97814.1A CN107525213B (zh) | 2017-07-20 | 2017-07-20 | 送风角度控制方法、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25213A CN107525213A (zh) | 2017-12-29 |
CN107525213B true CN107525213B (zh) | 2020-06-30 |
Family
ID=60749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97814.1A Active CN107525213B (zh) | 2017-07-20 | 2017-07-20 | 送风角度控制方法、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252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95046A (zh) * | 2017-12-31 | 2018-06-22 | 佛山潮伊汇服装有限公司 | 睡眠精确送热方法及制热装置 |
CN108195022A (zh) * | 2017-12-31 | 2018-06-22 | 佛山潮伊汇服装有限公司 | 睡眠精确送热自启动方法及制热装置 |
CN108592337B (zh) * | 2018-03-09 | 2020-10-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826594B (zh) * | 2018-05-11 | 2020-05-05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风机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08917088B (zh) * | 2018-08-03 | 2019-08-27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体感风量调节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11750427B (zh) * | 2019-03-26 | 2022-12-0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173859A (zh) * | 2019-05-30 | 2019-08-27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摆风角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160235B (zh) * | 2019-06-10 | 2021-11-26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503582A (zh) * | 2021-06-04 | 2021-10-15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
CN114719424A (zh) * | 2022-04-07 | 2022-07-0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调节送风角度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
CN115371227B (zh) * | 2022-08-22 | 2024-07-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板角度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上下出风分体机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813773A1 (en) * | 2013-06-12 | 2014-12-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5003999A (zh) * | 2014-04-24 | 2015-10-28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导风机构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N106322520A (zh) * | 2016-08-23 | 2017-01-11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CN106500240A (zh) * | 2016-09-30 | 2017-03-1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送风控制方法、送风控制装置以及空调 |
CN106610094A (zh) * | 2016-12-30 | 2017-05-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导风板控制方法和装置 |
-
2017
- 2017-07-20 CN CN201710597814.1A patent/CN1075252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813773A1 (en) * | 2013-06-12 | 2014-12-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5003999A (zh) * | 2014-04-24 | 2015-10-28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导风机构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N106322520A (zh) * | 2016-08-23 | 2017-01-11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CN106500240A (zh) * | 2016-09-30 | 2017-03-1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送风控制方法、送风控制装置以及空调 |
CN106610094A (zh) * | 2016-12-30 | 2017-05-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导风板控制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25213A (zh) | 2017-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25213B (zh) | 送风角度控制方法、送风角度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
US8929592B2 (en) | Camera-based 3D climate control | |
CN101740005B (zh) | 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 |
US10654422B2 (en) | View friendly monitor systems | |
CN105674495A (zh) | 空调器运行状态的调节方法与装置 | |
CN104949281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CN105258291A (zh) |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 |
US9456146B2 (en) | Exposure control device, imaging devic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exposure control method | |
CN108917120A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3968507A (zh) | 空调器和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5546766A (zh) | 人体舒适温度的确定方法与装置 | |
CN105489192A (zh) | 具有影像自动最佳化功能的显示器及其影像调整方法 | |
CN110386059A (zh) | 车内灯亮度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 | |
CN105571066A (zh) |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9855259A (zh) | 空调器的自动风速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10864402B (zh) | 空调器、基于冷热感检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
CN100527831C (zh) | 车辆用图像生成设备和图像生成方法 | |
JP2012521726A (ja) | 熱画像から明るい画像を適応的に抽出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6125670A (zh) | 一种arhud自动亮度控制方法与装置 | |
CN115484444A (zh) | 光源控制设备、包括其的车辆和灯 | |
CN113623815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系统、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CN103900712A (zh) | 热像选择装置和热像选择方法 | |
US10514756B2 (en) | Adjusting an electronic display based on gaze tracking | |
KR20090050434A (ko) | 열화상 이미지를 생성하는 공기조화기 및 열화상 이미지생성방법 | |
CN111121247A (zh) | 一种空调器导风板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