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2049B - 群管理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群管理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2049B
CN107522049B CN201710260272.9A CN201710260272A CN107522049B CN 107522049 B CN107522049 B CN 107522049B CN 201710260272 A CN201710260272 A CN 201710260272A CN 107522049 B CN107522049 B CN 107522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tination floor
input unit
condition
brightness
act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602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2049A (zh
Inventor
高桥舞
星野孝道
前原知明
羽鸟贵大
檀上容康
岩瀬茂树
大泽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22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2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2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2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66B3/002Indicators
    • B66B3/004Mechanical devices that can be illumin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1/52Floor se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2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historical, statistical or predicted traffic data, e.g. by lear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3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real-time traffic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目的地楼层登记功能,而且能够不降低对电梯使用者的服务地减少电力消耗的群管理电梯系统。群管理电梯系统包括:设置于电梯门厅的、供电梯使用者输入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00);和从多个电梯中选择分配给目的地楼层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100),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具有显示规定的信息的显示部,显示部具有:以第一亮度显示规定的信息的第一动作模式;和以比第一亮度低的第二亮度显示规定的信息的第二动作模式,根据群管理控制系统判断出的交通状况,设定成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中的任一者。

Description

群管理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设置于电梯门厅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群管理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已知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在该现有技术中,当层站呼梯按钮被操作时,将设置于层站呼梯按钮被操作的楼层的层站、具有目的地楼层登记功能的触控面板显示器的休眠模式解除,当对层站呼梯分配的电梯的轿厢到达而打开门时,使触控面板显示器转移至休眠模式。由此能够不损害便利性地抑制电力消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483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层站呼梯按钮被操作之前,面板显示器因为是休眠模式而熄灭,因此担心使用者会犹豫是否要登记层站呼梯且进行目的地楼层登记。特别是,多个使用者登记目的地楼层时,目的地楼层登记需要时间。因此,虽然能够减少电力消耗,但是对使用者的服务性下降。
于是,本发明提供具有目的地楼层登记功能,而且能够不使得对于使用者的服务性下降地减少电力消耗的群管理电梯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群管理电梯系统包括:设置于电梯门厅的、供电梯使用者输入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和从多个电梯中选择分配给目的地楼层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具有显示规定的信息的显示部,显示部具有:以第一亮度显示规定的信息的第一动作模式;和以比第一亮度低的第二亮度显示规定的信息的第二动作模式,根据群管理控制系统判断出的交通状况,设定成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中的任一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具有根据交通状况设定的以低亮度显示的动作模式,由此能够确保对使用者通知规定的信息,并且减少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电力消耗,提高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寿命。
上述内容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根据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更为明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群管理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2是群管理控制系统的学习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3是对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控制处理的基本流程图。
图4表示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节能模式下的显示例。
图5表示闲时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推移的一例。
图6表示闲时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推移的一例。
图7是表示对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显示部的亮度设定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对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提高了安全性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图中,附图标记相同的部分表示相同的构成部件或具有类似的功能的构成部件。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群管理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电梯系统包括单独控制多台电梯的电梯控制系统210、220、2n0和以使得电梯整体的运行效率最佳的方式控制各电梯的运行的群管理控制系统100。此外,在建筑物的入口楼层(出发基准楼层或移动开始楼层)的电梯门厅或其附近,设置门厅用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以下称为“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00、510。这些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00、510分别具有数字键(十数字键)方式的目的地楼层输入部501、511和显示目的地楼层输入信息、分配电梯的显示部502、512。进而,在强化安全性时,即允许特定的电梯使用者(以下称为“使用者”)使用电梯而提高安全效果时(500S、510S),具有读取使用者所携带的设备中存储的个人识别信息、目的地楼层信息等而承担目的地楼层登记的功能的识别部503、513。
作为使用者携带的设备,如果是卡等的标签,则能够应用非接触IC卡、搭载有以来自识别部513(例如读卡器)的电波作为能量源而动作的被动型RFID的IC标签(例如ID卡)。此外,也能够应用便携电话、智能电话(多功能便携电话)、平板终端等信息终端装置。作为这些设备的通信部,优选具有应用于与IC标签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接口、能够进行更多的信息量的通信的Bluetooth(注册商标,蓝牙)或Wi-Fi(注册商标)、3G(3rd Generation)线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等无线通信协议。
在各楼层的电梯门厅附近设置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20、5n0。这些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20、5n0分别具有数字键方式的输入装置521、5n1和显示目的地楼层输入信息、分配电梯的显示部522、5n2,进而,在提高安全效果时(520S、5n0S)具有识别部523、5n3。
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00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连接,控制群管理控制系统100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之间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在ID卡中存储有个人识别信息时,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00具有预先登记了允许使用电梯的使用者的个人识别信息的个人认证用的数据库,对由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识别部读取的个人识别信息和数据库进行对照,判断是否是允许使用电梯的使用者。此时,在数据库中如果与个人识别信息对应地登记了目的地楼层信息,则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00判断为是允许使用电梯的人时,将与个人识别信息对应的目的地楼层信息发送给群管理控制系统100。由此,能够确保安全并且对每个人自动登记目的地楼层。或者,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00在判断为是允许使用电梯的使用者时,允许利用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数字键进行目的地楼层信息的输入。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输入的目的地楼层信息从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00发送至群管理控制系统100并登记。此时,与自动登记目的地楼层相比,能够减小个人认证用的数据库的规模。
另外,在ID卡中存储有表示是赋予允许使用电梯的人的合法的卡的信息时,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00基于由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识别部读取的卡信息,判断是否为合法的卡,如果判断为合法的卡,则允许利用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数字键进行目的地楼层信息的输入。然后,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输入的目的地楼层信息从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00送至群管理控制系统并登记。由此能够确保安全。此时,ID卡作为所谓的动作许可卡(入馆许可证等)起作用。因此,能够减少个人认证处理中的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00的负担,并且不需要大规模的个人认证用数据库,因此能够简化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00的结构。
在图1中同时记载电梯控制系统210的详细的结构图。另外,本结构图中,在图1为了方便而与电梯控制系统和电梯间的控制线B1、B2重叠地记载。但是控制线B1、B2虽然以中断的方式图示,但与控制线B3同样是连续的。
电梯控制系统210、220、2n0在群管理控制系统100内的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01的控制下,利用配合自动运转、手动运转等电梯的运转方式进行运转的运转控制系统212和主要进行用于使轿厢310C、320C、3n0C升降的电机控制的速度控制系统213,单独控制各电梯的运行。此外,电梯控制系统按每个电梯将轿厢内负载、门的开闭等各事项的信息发送至群管理控制系统100的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01。群管理运转中,电梯控制系统内的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1不动作。此外,电梯控制系统在搭乘电梯前由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输入并登记了目的地楼层信息时,如果是通常运转中,则使轿厢内的操作盘311、321、3n1所具有的目的地楼层按钮的输入无效。
在群管理控制系统100中,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01将时刻变化的从电梯控制系统发送来的电梯信息、目的地楼层信息等运行数据向学习系统102发送。基于发送来的运行数据,学习系统102学习交通状况,并且基于已学习的交通状况和当前的运行数据,判断在该时刻适于使用哪种运转程序。智能系统103基于学习系统102的学习结果,新生成后述的特征模式,并且进行电梯运行模拟,自动生成对应各特征模式的最佳的运转程序。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01使用该运转程序,执行按不同的登记的目的地楼层决定分配哪个电梯的分配控制,进而向电梯控制系统按不同的目的地楼层送出分配指令。
另外,在解除群管理控制而进行单独运转时,由电梯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1控制电梯的运行。此时,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00控制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1与门厅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之间的数据的输入输出。
图2是群管理控制系统100的学习系统102的功能框图。学习系统102根据各楼层的交通需要,学习、判断电梯的交通量的闲时状态、夜间人的乘降较少的时间带等。
如图2所示,轿厢内乘降人数检测部202基于设置于轿厢板下的负载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检测出乘降人数。此处,轿厢内乘降人数检测部202根据轿厢到达后出发前的轿厢内的负载变化检测乘降人数。交通状况(交通信息)收集部201收集由轿厢内乘降人数检测部202检测出的乘降人数,作为在框内例示的每单位时间的各楼层、各方向(上行,下行)的交通信息。此时,交通状况(交通信息)收集部201适当使用在群管理控制系统中登记的目的地楼层信息203,按不同的楼层进行交通信息的收集。
另外,轿厢内乘降人数检测部202可以基于门厅呼梯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操作次数)和轿厢呼梯数(目的地楼层登记次数)检测乘降人数,或基于轿厢内的乘客的图像信息检测乘降人数。
建筑物内的人流会根据楼层和方向而变化,一般具有复杂的分布。于是,特征模式识别部204识别由交通状况(交通信息)收集部201收集的每单位时间的各楼层的交通信息属于表示建筑物内的电梯需求状况的多个特征模式中的哪一个。此外,特征模式识别部204以一日为单位,按各特征模式运算收集的交通信息的平均值,基于该运算结果和前日的运算结果,更新在群管理控制系统中存储的表示各特征模式的作为基准的交通信息数据。交通信息模式学习部205将由特征模式识别部204更新了的交通信息数据,作为每个特征模式(M1,M2,M3,……)的交通信息模式进行学习并积累。
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征模式(M1~M6)根据上行方向的轿厢的乘降人数和下行方向的轿厢的乘降人数的范围来识别。这样的特征模式识别用数据存储于特征模式生成部206。上述特征模式识别部204将由交通状况(交通信息)收集部201收集的每单位时间的交通信息与存储于特征模式生成部206的特征模式识别用数据进行对照,由此识别交通信息所属的特征模式。
图2中,在特征模式生成部206的框内表示特征模式识别用数据的一例。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模式M1~M6相当于在令纵轴和横轴分别为上行的乘降人数和下行的乘降人数的坐标上,交通需要的状况不同的六个区域。特征模式M1、M2、M3、M6分别是上行下行的乘降人数均小的“闲时”、与M1相比乘降人数较大的“平常”、上行的乘降人数大的“上升高峰”、下行的乘降人数大的“下降高峰”。另外,上行下行的乘降人数比高峰少但均比较多的交通需要状况中,上行较多的特征模式为M4,下行较多的特征模式为M5。
另外,电梯的交通需要状况由于迁入建筑物内租户的更替等而发生变化。于是,特征模式生成部206具有基于积累于交通信息模式学习部205的交通信息模式数据,学习与特征模式M1~M6对应的交通需要状况的变化的倾向,基于学习结果修正特征模式识别用数据的功能。此外,特征模式生成部具有提取交通需要状况的新特征,生成特征模式(Mn)并登记的功能。
接着,说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动作。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在上述特征模式为M1即为“闲时”的情况下,使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以节能点亮模式动作。由此,能够不降低对使用者的服务地减少群管理电梯系统的电力消耗。
图3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控制处理的基本流程图。
在从群管理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210、220、2n0经由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00对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发送运转信息、一般信息前,群管理控制系统100的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01参考积累于学习系统102的交通信息模式学习部105(图2)的作为基准的不同特征模式的交通信息数据,判断节能模式的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301)。该条件是交通需要状况的特征模式为M1即“闲时”的时间带。
在判断条件不成立时(S301,否(NO)),即不是闲时状态时,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01对设置于各楼层的全部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经由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00发送通常的点亮显示模式的显示指令(步骤S302)。此外,在判断条件成立时(S301,是(YES)),即是闲时状态时,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01对各楼层的全部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同样发送节能点亮模式(例如使亮度下降一级)的显示指令(步骤S303)。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各楼层执行图3所示的控制。另外,作为建筑物整体设定了特征模式时,对设置于全部楼层的全部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发送相同的显示指令。此外,可以为了顾客的使用方便性等,仅是入口楼层作为非控制对象,而总是为通常模式。
图4表示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各动作模式(通常模式,节能模式)的显示例。本显示例中,通过变更由带背光源的液晶触控面板显示器构成的显示部的亮度(或光度),减少电力消耗。另外,作为显示部,可以使用能够控制亮度的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
如图4所示,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10S在通常模式(a)时即接收到时通常的点亮显示模式的显示指令时,通过控制背光源,将显示部512的亮度设定为标准的亮度例如400坎德拉(国际单位系统(SI))程度。由此,能够对多个使用者鲜明地显示所期望的信息。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确认信息,于是迅速进行目的地楼层输入。因此,多个使用者能够高效地登记目的地楼层。此外,在显示运行信息以外的一般信息(例如租户信息、气象信息等)时,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进行确认,因此能够对多个使用者通知信息。
此外,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10S在节能模式1(b)时,即接收到节能点亮模式的显示指令时,通过控制背光源,将显示部512的亮度设定成比通常模式(a)低,例如为通常模式的400坎德拉的约50%的200坎德拉程度。由此,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10S的电力消耗比通常模式少。
进而,在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规定动作时,例如节能模式1(b)持续规定时间时,即电梯需要的闲时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时,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10S像图4中的节能模式(c)那样,将显示部512的亮度设定为比节能模式1低,例如通常模式的400坎德拉的约25%的100坎德拉程度。由此,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10S的电力消耗与节能模式1相比进一步减少。
另外,节能模式1、2的显示部512的亮度的值设定为在登记目的地楼层的使用者操作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时,能够充分确认显示的信息的值。
根据这样的节能点亮模式的显示,对于登记目的地楼层的少数的使用者,能够可靠地通知关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操作的信息,例如图4所示的“请将卡靠近画面下方”的信息、电梯的运行信息,并且能够减少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电力消耗。由此提高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寿命。另外,节能点亮模式如果设定为电力消耗比额定电力消耗低的亮度,则能够更有效地使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长寿命化。
图5表示闲时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推移的一例。图中,动作状态按(a)、(b)、(c)、(d)、(e)、(f)的顺序推移。另外,如图3中说明的那样,从群管理控制系统对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发送节能点亮模式的显示指令。由此,图5表示目的地楼层输入操作进行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动作,设置在相同的楼层但没有被进行输入操作的其它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维持节能点亮模式的待机状态(图5中(a))。
在动作状态(a)中,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10S为待机状态,显示部的光度(亮度)设定为通常模式、节能模式1和节能模式2(图4)中亮度最低的节能模式2。
在动作状态(b)中,使用者依据动作状态(a)的显示部512中显示的信息使ID卡靠近识别部513时,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10S暂时将显示部512的亮度设定为通常模式。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操作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10S。此时,当从识别部513向ID卡发射电波时,由于该电波对ID卡供给电力。利用该电力,ID卡所具有的IC标签动作,存储于IC标签的卡信息加载于来自ID卡的反射波。
基于加载于由识别部513接收的反射波的卡信息,判断使用者是否是允许使用电梯的合法的使用者,或者ID卡是否是赋予允许使用电梯的人的合法的ID卡。然后,当判断是合法的使用者或合法的卡时,转移至动作状态(c),能够进行目的地楼层输入操作。
在动作状态(c)中,为了对使用者显示能够进行目的地楼层输入操作并且促使其进行目的地楼层登记操作,显示部512的显示替换为“请输入目的地楼层”的消息。依据消息,使用者按下数字键以输入目的地楼层,此处输入“5”时,转移至动作状态(d)。
在动作状态(d)中,使用者输入的目的地楼层(此处是“5”)显示于显示部。由此,使用者能够确认输入的正确与否。数字键输入中断一定时间时,判断为目的地楼层输入完成,输入的目的地楼层信息被传送至群管理控制系统100并被登记。群管理控制系统100对登记的目的地楼层分配最佳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100对于分配的电梯的电梯控制系统,发送向设置有目的地楼层被输入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楼层分配轿厢的指令。
在动作状态(e)中,由群管理控制系统分配的电梯的号机编号或号机名称(此处是“电梯1”)显示于显示部512。由此,使用者能够确认乘坐的电梯。规定时间后转移至动作状态(f)。
动作状态(f)与动作状态(b)相同。由此,显示部512的亮度设定为通常模式。由此,在其它使用者继续登记目的地楼层时,能够容易地确认显示部的内容。
另外,在动作状态(f)中,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10S在规定时间没有被操作,而且闲时状态持续时,即此前是处于闲时状态的时间带,从群管理控制系统没有发送通常模式的显示指令时,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10S的动作状态可以恢复成动作状态(a)。即,显示部512的亮度可以恢复至节能模式2(图3)。由此能够减少电力消耗。
如图5所示,在闲时状态中,通过使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动作状态推移,能够确保对于少数使用者的便利性,并且减少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电力消耗。此外,亮度高的通常模式的显示时间缩短,因此显示部的寿命提高。
另外,在卡信息中包括目的地楼层信息,目的地楼层自动登记时,不经过图5的动作状态(c)(数字键的手动目的地楼层输入)地按照(a)、(b)、(d)、(e)、(f)的顺序推移动作状态。此外可以是,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10S接收到来自ID卡的反射波后,或者认证了卡或使用者后,判断为在设置有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10S的楼层中闲时状态解除,将显示部512的光度(亮度)设定为通常模式,之后使亮度维持通常模式。
图6表示闲时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推移的一例。说明与图5的例子不同的点。
在图6的例子中,在动作状态(b)之后,显示部512的亮度与图5的例子不同而设定为节能模式1(图4)。根据本例,在闲时状态中,也能够确保对于少数使用者的便利性,并且减少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电力消耗。此外,亮度高的通常模式的显示时间缩短,因此显示部的寿命提高。
在图5和图6的例子中,在闲时状态,对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进行了用于目的地楼层登记的操作时,显示部的亮度以变得比待机状态高的方式变更,但也可以基于上述不同楼层的交通需要数据、对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规定的操作、轿厢地板下的负载检出装置的输出信号等,按楼层判断为暂时的闲时状态得以缓和或解除后,变更显示部的亮度。此外,可以按楼层选择图5和图6的例子中的任一个。
接着,说明对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详细的控制处理。
图7是表示对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显示部的亮度设定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701,为了对全部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依次执行亮度设定处理,执行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500~5n0和500S~5n0S的台数n即建筑物的楼层数n的设定、关于对各楼层是否应用节能模式的设定等的初始化处理。
接着,在步骤S702,对于最初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判断该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是否设置在应用使显示的亮度下降的模式即节能模式的楼层。在判断为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不是设置于应用使显示的亮度下降的模式的楼层时(S702,否(NO)),执行步骤S706。在该步骤S706中,对显示部发出进行亮度最高的通常模式的显示的指令。此外,判断为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是设置于应用使显示的亮度下降的模式的楼层时(S702,是(YES)),执行步骤S703。
在步骤S703中,判断使亮度下降的条件是否成立。这样的条件例如是处于上述交通需要的特征模式为M1、M2的时间带,即处于拥挤状态以外的交通需要状况的时间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条件,也包括电梯门厅从外部受到日照,处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周围明亮的时间带。在判断为使亮度下降的条件不成立时(S703,否),执行步骤S704。
在步骤S704中,判断设置有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楼层地面是否为不停止楼层。在判断为是不停止楼层时(S704,是),执行步骤S705。在该步骤S705,设定为显示部的亮度最低的节能模式2(图4),并且显示扶梯、台阶等其它升降方式的使用帮助。此外,在判断为不是不停止楼层时(S704,否),执行上述步骤S706。
在步骤S703中,判断为使亮度下降的条件成立时(S703,是),接着执行步骤S707。
在步骤S707中,判断设置有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楼层是否为不停止楼层。在判断为是不停止楼层时(S707,是),执行步骤S708。在该步骤S708中,判断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是否被操作。在判断为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被操作时(S708,是),执行上述步骤S705。此外,在判断为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没有被操作时(S708,否),执行步骤S709。进而,在步骤S707中,在判断为不是不停止楼层时(S707,否)也执行步骤S709。
在步骤S709中,判断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没有被操作的状态是否持续规定时间以上,例如1分钟以上。在判断为没有持续时(S709,否),执行步骤S710。
在步骤S710中,判断使亮度下降的模式的条件是否为处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周围明亮的时间带。在判断为处于周围明亮的时间带时(S710,是),执行步骤S711。在步骤S711中,对显示部发出进行亮度最低的节能模式2(图4)的显示的指令。此外,在判断为不处于周围明亮的时间带时(S710,否),执行步骤S712。在步骤S712中,对显示部发出进行亮度比通常模式低一级的节能模式1(图4)的显示的指令。
在步骤S709中,在判断为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没有被操作的状态持续1分钟以上时(S709,是),步执行骤S713。
在步骤S713中,与由于是闲时状态而电梯不运行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的状况相对应,对显示部发出进行亮度最低的节能模式2(图4)的显示的指令。
当执行了设定亮度的步骤S705、S706、S711、S712和S713的任一个时,接着执行步骤S714。在步骤S714中,对全部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判断上述亮度设定处理是否结束。在判断为没有结束时(S714,否),回到步骤S702,重复执行步骤S702之后的处理。
由此,对于设置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各个楼层,在该楼层的电梯没有使用者或使用者较少时,能够进行节能模式的显示。此外,能够根据楼层的状况(拥挤状况、亮度、不停止楼层),设定显示部的亮度。由此,能够不使对于使用者的服务性下降地减少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电力消耗。
图8是表示对于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提高了安全性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801中,由群管理控制系统判断被操作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是否为设置于出发基准楼层(例如,入口楼层、大堂楼层等)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由此,能够判断有无进入建筑物的入馆(进入)者。在判断为被操作的目的地楼层装置是出发基准楼层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时(S801,是),执行步骤S802。
在步骤S802中,使出发基准楼层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操作有效,并且使记录于群管理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01(图1)的入馆人数的值增加一人。在执行步骤S802后,处理结束。
在判断为被操作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不是出发基准楼层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时(S801,否),执行步骤S803。此时,被操作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设置于出发基准楼层以外的一般楼层,操作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使用者是从一般楼层的离开者。
在步骤S803中,判断操作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使用者是否为从一般楼层的最后离开者。这样的判定利用群管理控制系统例如以下述方式进行。首先,对不同的各个楼层,对出发基准楼层处进行的目的地楼层登记次数进行计数,计测各楼层的进入者数,而且对一般楼层处进行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操作次数进行计数,由此计测从各楼层的离开者数。如果离开者数与进入者数相等,则判断是最后离开者。由此,最后离开者不仅指工作时间后的最后下班者,也包括相同楼层的剩余者为0时的离开者。
另外,也能够基于记录于ID卡等、由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识别部读取的个人识别信息,对各使用者记录关于进入和离开的历史,从而进行最后离开者的判定。另外,这样的历史可以由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系统制作,也可以由其它一般的个人认证系统制作。
在步骤S803中,判断是最后离开者时(S803,是),执行步骤S804。
在步骤S804中,在使用者进入轿厢并且关门后,使被操作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显示部的亮度从操作中的亮度(通常模式或节能模式1(图4))变更为亮度最低的节能模式2(图4),并且使之后的操作无效。另外,此时,认为最后离开者进行的操作后进行的操作,不是合法的使用者的操作。在执行步骤S804后,处理结束。
在步骤S803中,判断为不是最后离开者时(S803,否),执行步骤S805。此处,不是最后离开者,包括虽然不是最后离开者但是为离开者的情况(离开者数<进入者数),和在最后离开者之后一般楼层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被操作的情况(离开者数>进入者数),图8中是后者的情况。具体地说,对应于一般楼层中为了进行建筑物内的保卫、检查而管理人、保安人员等从紧急通道进入一般楼层的情况、在设置于出发基准楼层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维护中进入等的情况。
此时,已经执行了步骤S803和步骤S804,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输入操作无效。于是,在步骤S805中,对一般楼层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判断是否进行了规定的密码操作。此处,规定的密码操作例如有同时按下触控面板中的数字键的不同的二个按钮、触控面板中的不同的二个符号按钮(例如,“*”和“-”)的连续输入、以及这些操作和智能手机等的信息发送机的操作的组合等。
在步骤S805中,判断为没有进行规定的密码操作时(S805,否),不解除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操作无效状态地结束处理。此外,在判断为进行了规定的密码操作时(S805,是),执行步骤S806。
在步骤S806中,在使用者进入轿厢且门关闭之前,暂时解除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无效状态,并且将显示部的亮度从节能模式2变更为节能模式1。
通过图8所示的处理动作,能够确保安全并且减少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电力消耗。
在图8的处理动作中,使最后离开者离开以后的一般楼层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操作无效,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了确保安全而使规定的操作无效。例如,在为上班日且为上班时间的2小时前等的有入馆者但没有离开者的规定时刻,要以使出发基准楼层以外的一般楼层中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操作无效。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不限定于必须包括所说明的全部结构。此外,能够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添加、删除、置换其它结构。
例如,在设置有多个出发基准楼层(入口楼层)时,也能够应用上述实施方式。
此外,可以对特征模式M1、M2分别设定节能模式2、1。进而,在从特征模式M2转移至特征模式M1时,可以从节能模式1变更为节能模式2。
此外,可以首先设定节能模式1,之后,在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被操作时,变更为节能模式2。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群管理控制系统
101 运行管理控制系统
102 学习系统
103 智能系统
210、220、2n0 电梯控制系统
211 运行管理控制系统
212 运转控制系统
213 速度控制系统
310C、320C、3n0C 轿厢
311、321、3n1 操作盘
400 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
500、510、520、5n0 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
500S、510S、520S、5n0S 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
501、511、521、5n1 目的地楼层输入部
502、512、522、5n2 显示部
503、513、523、5n3 识别部。

Claims (10)

1.一种群管理电梯系统,其包括:设置于电梯门厅的、供电梯使用者输入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和从多个电梯中选择分配给所述目的地楼层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具有显示规定的信息的显示部,所述群管理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
具有以第一亮度显示规定的信息的第一动作模式;以比所述第一亮度低的第二亮度显示所述规定的信息的第二动作模式;以比所述第二亮度低的第三亮度显示所述规定的信息的第三动作模式;和以最低亮度显示所述规定的信息的第四动作模式,
根据所述群管理控制系统判断出的交通状况,设定成所述第一动作模式、所述第二动作模式和所述第三动作模式中的任一者,
在满足以下第一条件至第五条件的情况下,设定成所述第四动作模式,其中,
所述第一条件是,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是设置在应用使显示的亮度下降的节能模式的楼层,
所述第二条件是,使显示的亮度下降的条件成立,
所述第三条件是,设置有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楼层为不停止楼层,
所述第四条件是,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没有被操作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
所述第五条件是,处于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周围明亮的时间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管理控制系统判断为所述交通状况处于闲时状态时,设定成所述第二动作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群管理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被操作时,从所述第二动作模式变更为所述第一动作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操作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电梯使用者为设置有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楼层的最后离开者时,在操作结束后设定成所述第二动作模式,
使所述操作结束后的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操作无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设置场所受到日照的时间段,设定成所述第二动作模式。
6.一种群管理电梯系统,其包括:设置于多个楼层的、供电梯使用者输入目的地楼层的多个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和从多个电梯中选择分配给所述目的地楼层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所述多个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各自具有显示规定的信息的显示部,所述群管理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
具有以第一亮度显示规定的信息的第一动作模式;以比所述第一亮度低的第二亮度显示所述规定的信息的第二动作模式;以比所述第二亮度低的第三亮度显示所述规定的信息的第三动作模式;和以最低亮度显示所述规定的信息的第四动作模式,
根据所述群管理控制系统判断出的设置有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楼层的交通状况,设定成所述第一动作模式、所述第二动作模式和所述第三动作模式中的任一者,
在满足以下第一条件至第五条件的情况下,设定成所述第四动作模式,其中,
所述第一条件是,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是设置在应用使显示的亮度下降的节能模式的楼层,
所述第二条件是,使显示的亮度下降的条件成立,
所述第三条件是,设置有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楼层为不停止楼层,
所述第四条件是,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没有被操作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
所述第五条件是,处于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的周围明亮的时间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群管理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管理控制系统判断所述交通状况为第一交通状况和乘降人数比所述第一交通状况少的第二交通状况中的哪一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群管理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判断为所述交通状况是所述第一交通状况时,设定成所述第一动作模式,
判断为所述交通状况是所述第二交通状况时,设定成所述第二动作模式或所述第三动作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群管理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判断为所述交通状况是所述第二交通状况,而且所述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被操作时,设定成所述第三动作模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群管理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包括设置于不停止楼层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
对于设置于所述不停止楼层的目的地楼层输入装置,设定成所述第三动作模式。
CN201710260272.9A 2016-06-15 2017-04-20 群管理电梯系统 Active CN107522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9007A JP6640033B2 (ja) 2016-06-15 2016-06-15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2016-119007 2016-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2049A CN107522049A (zh) 2017-12-29
CN107522049B true CN107522049B (zh) 2019-05-17

Family

ID=60686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0272.9A Active CN107522049B (zh) 2016-06-15 2017-04-20 群管理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40033B2 (zh)
CN (1) CN1075220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5488B1 (ja) * 2018-01-10 2019-04-0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CN110759187A (zh) * 2018-07-27 2020-02-07 奥的斯电梯公司 呼梯请求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EP3841050A1 (en) * 2018-08-23 2021-06-30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signalization device with adaptible visibility
AU2022327604A1 (en) * 2021-08-12 2024-02-22 Inventio Ag Elevator operating unit with traffic-dependent functionality
KR102418600B1 (ko) * 2021-11-25 2022-07-08 주식회사 동양엘리베이터 비접촉식 홀로그램 엘리베이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6382A (ja) * 2004-07-22 2006-02-0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表示制御装置
CN102085985A (zh) * 2009-12-07 2011-06-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节电系统以及节电方法
CN202643012U (zh) * 2011-10-27 2013-01-02 郑坤丰 电梯省电节能控制系统
CN103145008A (zh) * 2012-10-26 2013-06-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
CN103253566A (zh) * 2012-02-17 2013-08-21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层站召唤与显示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6382A (ja) * 2004-07-22 2006-02-0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表示制御装置
CN102085985A (zh) * 2009-12-07 2011-06-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节电系统以及节电方法
CN202643012U (zh) * 2011-10-27 2013-01-02 郑坤丰 电梯省电节能控制系统
CN103253566A (zh) * 2012-02-17 2013-08-21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层站召唤与显示系统及方法
CN103145008A (zh) * 2012-10-26 2013-06-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2049A (zh) 2017-12-29
JP6640033B2 (ja) 2020-02-05
JP2017222470A (ja) 2017-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2049B (zh) 群管理电梯系统
CN109292579B (zh) 电梯系统、图像识别方法和运行控制方法
CN105692366B (zh) 电梯系统及电梯系统的管理方法
AU2016277453B2 (en) Lift system with predictive call production
CN104136352B (zh) 电梯控制系统
JP654050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20110127114A1 (en) Elevator group supervision controlling apparatus
EP2644555A1 (en) Elevator system and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vator
CN106660737B (zh) 用于控制电梯装置的方法
CN106315316A (zh) 一种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32772B (zh) 控制电梯的运行的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4084219A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N106809708A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CN105314475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08694224A (zh) 用于建筑物社区发帖的系统
JP684463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2607539A (zh) 电梯系统
CN106564791B (zh) 电梯控制系统以及电梯控制装置
CN111931128A (zh) 基于伯努利模型的电梯配置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265208A (zh) 一种多功能电梯预约系统
CN109928278A (zh) 乘梯处操作板以及控制方法
CN106256743B (zh) 电梯装置及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2086922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EP3498645A1 (en) Elevator operation panel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call
CN110520374A (zh) 电梯使用者移动预测方法和电梯使用者移动预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