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7234B - 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87234B
CN107487234B CN201611208201.6A CN201611208201A CN107487234B CN 107487234 B CN107487234 B CN 107487234B CN 201611208201 A CN201611208201 A CN 201611208201A CN 107487234 B CN107487234 B CN 107487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vehicle
longitudinal beam
bracket
tub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82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87234A (zh
Inventor
张良城
徐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082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87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87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7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87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7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和车辆,所述座椅总成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前侧面上设有卷收器,所述座椅本体的左下侧与所述车辆的左纵梁相连,所述座椅本体的右下侧与所述车辆的右纵梁相连,所述座椅本体的中下侧与所述车辆的座椅横梁相连;管梁,所述管梁的左端与所述左纵梁相连,所述管梁的右端与所述右纵梁相连,所述管梁的中部还与所述座椅本体的中部相连。根据本发明的座椅总成,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降低乘客拉动卷收器作用在座椅横梁上的力,使得座椅向前的位移量得到减少,乘客的生存空间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后排座椅一般会有三个座位,其中间位置的卷收器位于座椅骨架上。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中间座椅位置的人因惯性力作用会拉动座椅靠背上的卷收器并向前运动,导致座椅靠背向前倾斜。
座椅支架安装在车身后地板上且与后排座椅相连,后地板下方的横梁、延伸板以及纵梁是座椅的主要承力部件,由于空间布置原因,横梁及延伸板的结构尺寸受到了限制,其刚度比较弱,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中间座椅向前的位移量大,压缩了乘客的生存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该座椅总成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降低乘客拉动卷收器作用在座椅横梁上的力,使得座椅向前的位移量得到减少,乘客的生存空间得到提高。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座椅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前侧面上设有卷收器,所述座椅本体的左下侧与所述车辆的左纵梁相连,所述座椅本体的右下侧与所述车辆的右纵梁相连,所述座椅本体的中下侧与所述车辆的座椅横梁相连;管梁,所述管梁的左端与所述左纵梁相连,所述管梁的右端与所述右纵梁相连,所述管梁的中部还与所述座椅本体的中部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通过在座椅本体上设置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直接相连的管梁,使得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原本应全部由座椅横梁承受的乘客拉动卷收器的力的一部分分散至左纵梁和右纵梁,降低了座椅横梁承受的力,座椅向前的位移量得到了减少,乘客的生存空间得到了提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本体的左下侧和右下侧均通过座椅侧部支架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所述座椅侧部支架与所述座椅本体焊接固定,所述座椅侧部支架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通过紧固件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本体的中下侧通过座椅中部支架与所述座椅横梁相连,所述座椅中部支架与所述座椅本体焊接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管梁的左端和右端均通过管梁安装支架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管梁安装支架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管梁的两端均设置在所述管梁安装支架的上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管梁的中部与所述座椅中部支架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中部支架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管梁上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为L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块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贴合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焊接固定在所述座椅中部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管梁安装支架焊接固定在所述管梁上。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总成。
本发明的车辆具有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座椅总成相对于对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总成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总成在乘客前倾时的受力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管梁与管梁安装支架配合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总成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总成与左纵梁、右纵梁和座椅横梁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座椅总成100,
座椅本体110,卷收器111,
管梁120,第二连接件121,
座椅侧部支架130,
座椅中部支架140,第一连接件141,
管梁安装支架150,
左纵梁210,右纵梁220,座椅横梁2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车辆的后排座椅一般会有三个座位,其中间位置的卷收器位于座椅骨架上。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中间座椅位置的人因惯性力作用会拉动座椅靠背上的卷收器并向前运动,导致座椅靠背向前倾斜。
座椅支架安装在车身后地板上且与后排座椅相连,后地板下方的横梁、延伸板以及纵梁是座椅的主要承力部件,由于空间布置原因,横梁及延伸板的结构尺寸受到了限制,其刚度比较弱。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乘客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并拉动中间座椅,由于与中间座椅相连的横梁和延伸板为主要成立部件且刚度较弱,因此导致中间座椅向前的位移量大,大大压缩了乘客的生存空间,乘客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
具体地,如图1所示,来自卷收器上的拉力将座椅靠背向前拉动时,力通过座椅靠背上的卷收器安装点传递到座椅安装横梁上,座椅安装横梁需要承受很大的力和弯矩。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该座椅总成可以将中间座椅传递至座椅横梁的部分力分散至纵梁上,从而降低了座椅安装横梁承受的力和弯矩,减小中间座椅向前的位移量,提高乘客的生存空间。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100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100可以包括座椅本体110和管梁120。其中,座椅本体110可以为后排座椅但不限于此。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座椅本体110的前侧面设置有卷收器111,座椅本体110的左下侧与车辆的左纵梁210相连,座椅本体110的右下侧与车辆的右纵梁220相连,座椅本体110的中下侧与车辆的座椅横梁230相邻。
进而,使得座椅本体110牢固地安装在左纵梁210、座椅横梁230和右纵梁220上,左纵梁210、座椅横梁230和右纵梁220为座椅本体110的主要承力部件,可以理解的是,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的承力能力要大于座椅横梁230的承力能力。
座椅横梁230设置在地板下方,且座椅横梁23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上,座椅横梁230包括座椅横梁本体和延伸板,其中延伸板焊接固定在横梁本体上。
管梁120的左端与左纵梁210相连,管梁120的右端与右纵梁220相连,管梁120的中部还与座椅本体110的中部相连。
由此,如图2所示,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乘客通过卷收器111拉动座椅的力可以分为两部分传递到车身,一部分力经过卷收器111和座椅本体110后到达座椅横梁230,另一部分力经过卷收器111、座椅本体110和管梁120后到达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进而将传统由座椅横梁230承受的力的一部分分散至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由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承受,使得座椅横梁230上承受的力有所降低,从而提高了座椅总成100的强度,降低了座椅向前的位移量,提高了乘客的生存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100,通过在座椅本体110上设置与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直接相连的管梁120,使得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原本应全部由座椅横梁230承受的乘客拉动卷收器111的力的一部分分散至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降低了座椅横梁230承受的力,座椅向前的位移量得到了减少,乘客的生存空间得到了提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5所示,座椅本体110的左下侧和右下侧均通过座椅侧部支架130分别与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相连。座椅侧部支架130可以分别与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座椅侧部支架130可以分别与座椅本体110的左下侧和右下侧焊接固定。当然,座椅侧部支架130也可以分别与左纵梁210和座椅本体110的左下侧、右纵梁220和座椅本体110的右下侧焊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座椅侧部支架130与左纵梁210和座椅本体110的左下侧、右纵梁220和座椅本体110的右下侧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在一起,本发明不对固定方式做出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座椅本体110的中下侧通过座椅中部支架140与座椅横梁230相连,座椅中部支架140可以与座椅横梁230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座椅中部支架140与座椅本体110焊接固定。或者,座椅中部支架140也可以分别与座椅本体110的中下侧和座椅横梁230焊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5所示,管梁120的左端和右端均通过管梁安装支架150分别与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相连。管梁安装支架150可以与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管梁安装支架150可以与管梁120焊接固定。
管梁安装支架150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逐渐减小,管梁120的两端均设置在管梁安装支架150的上端。也就是说,管梁安装支架150为下大上小的结构。由此,管梁安装支架150与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的接触面积更大,管梁安装支架150与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的连接强度更高,能够传递更大的力,且座椅总成100的强度页得到了提高。
同时由于管梁安装支架150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因此管梁安装支架150整体的重量不会太大,节省管梁安装支架150的制造成本,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的油耗。
优选地,管梁安装支架150的前后两个侧壁在从下到上的方向逐渐靠近彼此,且管梁安装支架150的前后两个侧壁为弧形面。由此,避免了管梁安装支架150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提高了管梁安装支架150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管梁120的中部与座椅中部支架140相连。
具体地,如图4-5所示,座椅中部支架14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41,管梁1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21,第一连接件141与第二连接件12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例如,第一连接件141和第二连接件121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一起。
第一连接件141可以为L形板状结构,第二连接件121可以为块状结构,第一连接件141和第二连接件121贴合在一起,第二连接件121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紧固件可以穿设第一连接件141并与螺纹孔配合。
第二连接件121和管梁安装支架150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固定在管梁120上。
当然,第二连接件121和管梁安装支架150也可以与管梁120一体成型,由此管梁120的结构简单、强度更高,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梁120的生产效率。此外,可以确保生产出的管梁120保持整体一致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管梁120和管梁安装支架的连接方式只是本发明的具体示例,并不是对本发明的管梁120和管梁安装支架150的连接方式做出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141可以焊接固定在座椅中部支架140上。由此,第一连接件141可以更加牢固地安装在座椅中部支架140上,便于力的传递。
下面简单描述上述座椅总成100的安装方式。
首先将管梁120通过管梁安装支架150固定在左纵梁210和右纵梁220上,然后将座椅本体110通过座椅侧部支架130和座椅中部支架140分别安装在左纵梁210、右纵梁220和座椅横梁230上,最后将座椅中部支架140上第一连接件141与管梁120上的第二连接件121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座椅总成1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本体(110),所述座椅本体(110)的前侧面上设有卷收器(111),所述座椅本体(110)的左下侧与所述车辆的左纵梁(210)相连,所述座椅本体(110)的右下侧与所述车辆的右纵梁(220)相连,所述座椅本体(110)的中下侧与所述车辆的座椅横梁(230)相连,所述座椅横梁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
管梁(120),所述管梁(120)的左端与所述左纵梁(210)相连,所述管梁(120)的右端与所述右纵梁(220)相连,所述管梁(120)的中部还与所述座椅本体(110)的中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10)的左下侧和右下侧均通过座椅侧部支架(130)分别与所述左纵梁(210)和所述右纵梁(220)相连,所述座椅侧部支架(130)与所述座椅本体(110)焊接固定,所述座椅侧部支架(130)分别与所述左纵梁(210)和所述右纵梁(220)通过紧固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10)的中下侧通过座椅中部支架(140)与所述座椅横梁(230)相连,所述座椅中部支架(140)与所述座椅本体(110)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120)的左端和右端均通过管梁安装支架(150)分别与所述左纵梁(210)和所述右纵梁(22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安装支架(150)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管梁(120)的两端均设置在所述管梁安装支架(150)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120)的中部与所述座椅中部支架(140)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中部支架(140)上设有第一连接件(141),所述管梁(120)上设有第二连接件(121),所述第一连接件(14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41)为L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121)为块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141)贴合在所述第二连接件(12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41)焊接固定在所述座椅中部支架(140)上,所述第二连接件(121)和所述管梁安装支架(150)焊接固定在所述管梁(120)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总成(100)。
CN201611208201.6A 2016-12-23 2016-12-23 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107487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8201.6A CN107487234B (zh) 2016-12-23 2016-12-23 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8201.6A CN107487234B (zh) 2016-12-23 2016-12-23 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7234A CN107487234A (zh) 2017-12-19
CN107487234B true CN107487234B (zh) 2020-08-18

Family

ID=60642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8201.6A Active CN107487234B (zh) 2016-12-23 2016-12-23 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872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6685A (zh) * 2022-06-16 2022-09-1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座椅固定装置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13242B2 (en) * 2003-09-03 2008-08-19 Specialty Vehicle Acquisition Corp. Structural seat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201881923U (zh) * 2010-11-16 2011-06-2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的固定结构
CN103182958A (zh) * 2011-12-30 2013-07-03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
CN104842824B (zh) * 2015-05-26 2017-08-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第三排座椅安装固定结构
CN205523643U (zh) * 2016-04-28 2016-08-3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电池包安装结构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7234A (zh) 201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6515B2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US8333425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US781087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170182873A1 (en) Structural underbody support in a vehicle
US20120160592A1 (en) Utility Vehicle
US7735870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JP4200505B2 (ja) キャブの下部構造
JP2006088740A (ja)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CN108001540B (zh) 下车体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0775162B (zh) 车辆的下部结构
US20100270822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that includes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JP5064291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US8038201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7487234B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总成和车辆
JP6787372B2 (ja) 車両の下部構造
CN203592917U (zh) 一种汽车三人座座椅骨架
CN216101388U (zh) 一种后托钩结构及车辆
CN218536893U (zh) 车身后地板面板结构及车身后地板总成
CN112429096B (zh) 一种前地板上横梁组件及电动汽车
CN218986265U (zh) 拖车装置和车辆
US20120292947A1 (en) Vehicle collision load transmission structure
CN210554348U (zh) 后排座椅骨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728325U (zh) 车身中部结构与车辆
CN211995880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骨架结构
CN115257487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eat assembly and vehicle for vehic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

Pledge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Pledgor: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116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2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

Pledge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116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