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70877A - 一种翻身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身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70877A
CN107470877A CN201710641843.3A CN201710641843A CN107470877A CN 107470877 A CN107470877 A CN 107470877A CN 201710641843 A CN201710641843 A CN 201710641843A CN 107470877 A CN107470877 A CN 107470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work top
chain
turning tool
fixed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418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雪萍
胡超
孙春凤
戴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iant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ian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iant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ian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418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708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70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08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65G47/248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turning over or inverting th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翻身工装,包括输送机构和翻转机构,输送机构包括支架及第一工作台面,翻转机构包括圆盘机构、第二工作台面及第三工作台面、用于驱动圆盘机构180度转动的驱动机构、底座,底座设置在圆盘机构的下方,其上焊接设置有固定架,第二工作台面设置在第三工作台面的下方。本发明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翻转机构,自动化程度高,从而解决人工翻身重物的难题,解决操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翻身工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身工装。
背景技术
电梯上使用的曳引机制动轮安装目前的装配工艺是先用压机将曳引轮压在制动轮的外面,安装后人工用行车吊起来,然后放到一个工作台上,操作人员要将200斤左右的铁疙瘩翻身,然后再将其放到压机上,把主轴压入制动轮里面。也就是说曳引轮与主轴分别安装在制动轮的正面与反面。所以就涉及到翻身的工艺问题了。原始的翻身方法,就是用行车吊装,即费力又不安全,同时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身工装。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输送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支架及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一工作台面,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圆盘机构、与圆盘机构固定连接的第二工作台面及第三工作台面、用于驱动圆盘机构180度转动的驱动机构、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圆盘机构的下方,其上焊接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第二工作台面设置在第三工作台面的下方。
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C型钢焊接而成,C型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上升气缸、进入光电开关及移出光电开关,其中一个气缸上固定设置有气缸上升到位光电感应开关和气缸下降到位光电感应开关,所述C型钢上固定设置有按钮盒,所述第一工作台面内并排设置有若干根第一滚筒。
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机构包括左圆盘、中间圆盘及右圆盘,所述左圆盘、中间圆盘及右圆盘通过槽钢焊接成一个整体,在左圆盘、中间圆盘及右圆盘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方形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二工作台面及第三工作台面,所述中间圆盘的圆周壁上一体式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架设置有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左圆盘和右圆盘的下方,且固定架上设置有弧形内凹,每个弧形内凹的两端均设置有滚柱,所述滚柱与相应的左圆盘或者右圆盘的外边缘触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箱、固定设置在齿轮箱上的旋转电机、第一链条、链轮,所述第一链条连接在链轮上,所述链轮安装在齿轮箱上,所述固定架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
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链条与凹槽固定连接,第一链条的上部通过上部连接件与凹槽固定,第一链条的下部通过下部连接件与凹槽固定,所述上部连接件包括上部固定块,所述上部固定块与第一链条固定连接,上部固定块用外六角螺丝对穿中间圆盘后再用锁紧螺母将链条固定在凹槽内;所述下部连接件包括下部固定块、调节螺丝、所述下部固定块通过外六角螺丝与中间圆盘固定,所述调节螺丝穿过下部固定块后与链条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丝与下部固定块之间还安装设置有弹垫。
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台面内侧并排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由第二滚筒电机驱动,该第二滚筒电机固定设置在左圆盘或右圆盘上,第二滚筒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滚筒之间通过第二链条及齿轮连接。
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工作台面内侧并排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滚筒,所述第三滚筒由第三滚筒电机驱动,该第三滚筒电机固定设置在左圆盘或右圆盘上,第三滚筒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滚筒之间通过第三链条及齿轮连接。
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上还设置有到位光电开关、压紧气缸,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所述压紧气缸设置有四个,分设在方形安装孔四个角对应的槽钢上,压紧气缸上固定设置有压块。
本发明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翻转机构,自动化程度高,从而解决人工翻身重物的难题,解决操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工作台面的连接关系图;
图5为第三工作台面的连接关系图;
图中,1-输送机构,2-翻转机构,3-支架,4-第一工作台面,5-圆盘机构,51-左圆盘,52-中间圆盘,53-右圆盘,6-第二工作台面,7-第三工作台面,8-底座,9-固定架,10-上升气缸,11-移入光电开关,12-移出光电开关,13-气缸上升到位光电感应开关,14-气缸下降到位光电感应开关,15-按钮盒,16-第一滚筒,17-滚柱,18-齿轮箱,19-旋转电机,20-第一链条,21-第一行程开关,22-第二行程开关,23-第二滚筒,24-第二滚筒电机,25-第二链条,26-第三滚筒,27-第三滚筒电机,28-第三链条,29-到位光电开关,30-压紧气缸,31-第一接近开关,32-第二接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发明一种翻身工装,包括依次设置的输送机构1和翻转机构2,输送机构包括支架3及设置在支架3上的第一工作台面4,翻转机构2包括圆盘机构5、与圆盘机构5固定连接的第二工作台面6及第三工作台面7、用于驱动圆盘机构5180度转动的驱动机构、底座8,底座8设置在圆盘机构5的下方,其上焊接设置有固定架9,第二工作台面6设置在第三工作台面7的下方。
其中,支架3由C型钢焊接而成,C型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上升气缸10、移入光电开关11、移出光电开关12及按钮盒15,其中一个气缸上固定设置有气缸上升到位光电感应开关13和气缸下降到位光电感应开关14,第一工作台面4内设置并排设置有若干根第一滚筒16。具体为两个上升气缸10用螺丝固定在C型钢上,使用时,工件放置时,操作人员按按钮盒15上的绿色启动按钮,气缸下降到位光电感应开关14亮,上升气缸上升,气缸上升到位光电感应开关13变亮,此时操作人员将工件放置到第一工作台面4上,推动工件直到移入光电开关11亮时,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工件移出时,移出光电开关12变亮,上升气缸10下降,操作者就可以移出工件。
圆盘机构5包括左圆盘51、中间圆盘52及右圆盘53,左圆盘51、中间圆盘52及右圆盘53通过槽钢焊接成一个整体,在左圆盘51、中间圆盘52及右圆盘53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方形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二工作台面6及第三工作台面7,中间圆盘52的圆周壁上一体式设置有凹槽,固定架9设置有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左圆盘51和右圆盘53的下方,且固定架9上设置有弧形内凹,每个弧形内凹的两端均设置有滚柱17,共设置有四个滚柱17,滚柱17与相应的左圆盘51或者右圆盘53的外边缘触接,用于支撑及固定左圆盘51及右圆盘53的滚动;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箱18、固定设置在齿轮箱18上的旋转电机19、第一链条20、链轮,第一链条20连接在链轮上,链轮安装在齿轮箱18上。第一链条20与凹槽固定连接,第一链条20的上部通过上部连接件与凹槽固定,第一链条20的下部通过下部连接件与凹槽固定,上部连接件包括上部固定块,上部固定块与第一链条固定连接,上部固定块用外六角螺丝对穿中间圆盘后再用锁紧螺母将链条固定在凹槽内;下部连接件包括下部固定块、调节螺丝,下部固定块通过外六角螺丝与中间圆盘固定,调节螺丝穿过下部固定块后与链条固定连接,调节螺丝与下部固定块之间还安装设置有弹垫。旋转电机19工作时带动第一链条20,第一链条20固定在左中间圆盘52上,实现圆盘的滚动,从而实现工件的翻转,第一行程开关21和第二行程开关22分别安装在固定架9的前后两端,停在原位时第一行程21开关有信号输出,翻转180度后,第二行程开关22有信号输出,分别控制旋转电机19的启动与停止。
第二工作台面6内侧并排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滚筒23,第二滚筒23由第二滚筒电机24驱动,该第二滚筒电机24固定设置在左圆盘51或右圆盘53上,第二滚筒电机24的输出轴与第二滚筒23之间通过第二链条25及齿轮连接。第三工作台面7内侧并排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滚筒26,所述第三滚筒26由第三滚筒电机27驱动,该第三滚筒电机27固定设置在左圆盘51或右圆盘53上,第三滚筒电机27的输出轴与第三滚筒26之间通过第三链条28及齿轮连接。槽钢上还设置有到位光电开关29、压紧气缸30,第一接近开关31和第二接近开关32,压紧气缸30设置有四个,分设在方形安装孔四个角对应的槽钢上,压紧气缸30上固定设置有压块。第二滚筒电机24启动时,带动第二链条25运行,第二滚筒23就开始滚动,一直运行到工件到达到位光电开关29的时候第二滚筒电机24停止运行。压工件的压块压住工件时,第一接近开关31亮,压紧气缸30不工作时,第二接近开关32亮,工件翻转后,压紧气缸30缩回,也就是第一接近开关31亮,第三滚筒电机27工作,带动第三链条28,从而带动第三滚筒26运行,将翻转好的工件移出此工装。
本发明运行原理:先将电源及压缩空气开关打开,按钮盒15上的绿色指示灯在频繁地闪烁,表示电源已经接通,等待工作状态。此时操作人员将需要翻身的工件放在第一滚筒16上,按按钮盒15上的启动按钮,频繁闪烁的绿色指示灯就变为绿色,表示此工装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上升气缸10动作,气缸上升到位光电感应开关13亮了后,第二滚筒电机24运行,工件随着第二滚筒23的运行进入第二工作台面6里,工件到位光电开关29亮了后,四个压工件气缸同时工作,将工件紧紧地压住。同时压工件到位光电开关29亮,等待20S后,圆形机构5转动,也就是旋转电机19启动,旋转180度后,旋转电机19停止,此时,第三工作台面7在原来第二工作台面6的位置,第二工作台面6在第三工作台面7的位置,也就是实现了工件的翻身功能。到位后,第三滚筒电机27启动,将工件送出到第一工作台面4,直到工件使移出光电开关12变亮时,圆盘机构5再次转动,将第二工作台面6与第三工作台面7的位置互换,同时,第一工作台面4的气缸下降。操作人员就可以将工件取出再安装其他的零件,这样周而复始就不断地实现着工件的翻身功能。

Claims (7)

1.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输送机构(1)和翻转机构(2),所述输送机构(1)包括支架(3)及设置在支架(3)上的第一工作台面(4),所述翻转机构(2)包括圆盘机构(5)、与圆盘机构(5)固定连接的第二工作台面(6)及第三工作台面(7)、用于驱动圆盘机构(5)180度转动的驱动机构、底座(8),所述底座(8)设置在圆盘机构(5)的下方,其上焊接设置有固定架(9),所述第二工作台面(6)设置在第三工作台面(7)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由C型钢焊接而成,C型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上升气缸(10)、进入光电开关(11)及移出光电开关(12),其中一个气缸上固定设置有气缸上升到位光电感应开关(13)和气缸下降到位光电感应开关(14),所述C型钢上固定设置有按钮盒(15),所述第一工作台面(4)内并排设置有若干根第一滚筒(1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机构(5)包括左圆盘(51)、中间圆盘(52)及右圆盘(53),所述左圆盘(51)、中间圆盘(52)及右圆盘(53)通过槽钢焊接成一个整体,在左圆盘(51)、中间圆盘(52)及右圆盘(53)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方形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二工作台面(6)及第三工作台面(7),所述中间圆盘(52)的圆周壁上一体式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架(9)设置有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左圆盘(51)和右圆盘(53)的下方,且固定架(9)上设置有弧形内凹,每个弧形内凹的两端均设置有滚柱(17,所述滚柱(17)与相应的左圆盘(51)或者右圆盘(53)的外边缘触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箱(18)、固定设置在齿轮箱(18)上的旋转电机(19)、第一链条(20)、链轮,所述第一链条(20)连接在链轮上,所述链轮安装在齿轮箱(18)上,所述固定架(9)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第一行程开关(21)和第二行程开关(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链条(20)与凹槽固定连接,第一链条(20)的上部通过上部连接件与凹槽固定,第一链条(20)的下部通过下部连接件与凹槽固定,所述上部连接件包括上部固定块,所述上部固定块与第一链条固定连接,上部固定块用外六角螺丝对穿中间圆盘后再用锁紧螺母将链条固定在凹槽内;所述下部连接件包括下部固定块、调节螺丝、所述下部固定块通过外六角螺丝与中间圆盘固定,所述调节螺丝穿过下部固定块后与链条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丝与下部固定块之间还安装设置有弹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台面(6)内侧并排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滚筒(23),所述第二滚筒(23)由第二滚筒电机(24)驱动,该第二滚筒电机(24)固定设置在左圆盘(51)或右圆盘(53)上,第二滚筒电机(24)的输出轴与第二滚筒(23)之间通过第二链条(25)及齿轮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工作台面(7)内侧并排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滚筒(26),所述第三滚筒(26)由第三滚筒电机(27)驱动,该第三滚筒电机(27)固定设置在左圆盘(51)或右圆盘(53)上,第三滚筒电机(27)的输出轴与第三滚筒(26)之间通过第三链条(28)及齿轮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上还设置有到位光电开关(29)、压紧气缸(30),第一接近开关(31)和第二接近开关(32),所述压紧气缸(30)设置有四个,分设在方形安装孔四个角对应的槽钢上,压紧气缸(30)上固定设置有压块。
CN201710641843.3A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翻身工装 Pending CN1074708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1843.3A CN107470877A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翻身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1843.3A CN107470877A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翻身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0877A true CN107470877A (zh) 2017-12-15

Family

ID=60598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1843.3A Pending CN107470877A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翻身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70877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405721A1 (zh) * 1971-12-06 1973-11-05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о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 проект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силикатного бетона автоклавного твердени
JPS5719217A (en) * 1980-07-04 1982-02-0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Transport material inverting device
JPH0524104U (ja) * 1991-09-09 1993-03-3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ローラテーブル走行型スラブ反転機
JPH06144550A (ja) * 1992-11-09 1994-05-24 Daiwa House Ind Co Ltd ベルトコンベア反転装置
CN2749855Y (zh) * 2004-12-09 2006-01-04 叶藩 辊子翻转机
DE102008017420A1 (de) * 2008-04-03 2009-10-15 Wemhöner Surface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Arbeits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enden und Winkeltransport von losen Werkstückstapeln
CN203033415U (zh) * 2012-12-25 2013-07-03 北京奇朔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翻转装置
CN104210832A (zh) * 2014-09-12 2014-12-17 湖州汉和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翻转装置
CN204777471U (zh) * 2015-05-14 2015-11-18 徐州徐工履带底盘有限公司 履带板翻转输送机构
CN105173650A (zh) * 2015-10-15 2015-12-23 广运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升降机构的轮式自动翻转设备
CN207358479U (zh) * 2017-07-31 2018-05-15 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翻身工装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405721A1 (zh) * 1971-12-06 1973-11-05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о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 проект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силикатного бетона автоклавного твердени
JPS5719217A (en) * 1980-07-04 1982-02-0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Transport material inverting device
JPH0524104U (ja) * 1991-09-09 1993-03-3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ローラテーブル走行型スラブ反転機
JPH06144550A (ja) * 1992-11-09 1994-05-24 Daiwa House Ind Co Ltd ベルトコンベア反転装置
CN2749855Y (zh) * 2004-12-09 2006-01-04 叶藩 辊子翻转机
DE102008017420A1 (de) * 2008-04-03 2009-10-15 Wemhöner Surface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Arbeits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enden und Winkeltransport von losen Werkstückstapeln
CN203033415U (zh) * 2012-12-25 2013-07-03 北京奇朔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翻转装置
CN104210832A (zh) * 2014-09-12 2014-12-17 湖州汉和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翻转装置
CN204777471U (zh) * 2015-05-14 2015-11-18 徐州徐工履带底盘有限公司 履带板翻转输送机构
CN105173650A (zh) * 2015-10-15 2015-12-23 广运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升降机构的轮式自动翻转设备
CN207358479U (zh) * 2017-07-31 2018-05-15 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翻身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32315B (zh) 一种卡钳矩型密封圈装配装置
CN206277382U (zh) 一种多工位旋转换模台车
CN106739874B (zh) 车载轮胎拆装机
KR101190787B1 (ko) 타이어 마운터
CN110422806A (zh) 一种风机维修安装用提升辅助架
CN210756251U (zh) 智能化全自动轴承压装机
CN209793184U (zh) 环保型汽车弧形钣金件密封夹持机构
CN109990824B (zh) 一种汽车用便于拆装翼子板的检具
CN207358479U (zh) 一种翻身工装
CN107470877A (zh) 一种翻身工装
CN106240257A (zh) 携行式的简便电动轮胎拆装工具
CN206749756U (zh) 汽车维修系统车
CN206394371U (zh) 车载轮胎拆装机
CN109179284B (zh) 一种依托于车辆的自动换井盖装置
CN208914000U (zh) 用于轨道车辆车钩拆装的辅助小车
CN208664833U (zh) 一种自动压胎装置
CN105539033A (zh) 一种免充气轮胎装卸工具
CN207859862U (zh) 弹性车轮自动压装装置
CN214166464U (zh) 一种钢卷翻转用翻卷机
CN201350570Y (zh) 多功能机械式翻模翻料机
CN211890098U (zh) 一种制动摩擦片就车磨削机
CN210307034U (zh) 一种安全高效磨床
CN208800572U (zh)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铝板钢卷开卷机
CN105931883A (zh) 行程开关配件自动装配机的铆钉安装装置
CN111644847A (zh) 活塞连杆压缩机装配线及装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