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4239A - 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4239A
CN107454239A CN201710260398.6A CN201710260398A CN107454239A CN 107454239 A CN107454239 A CN 107454239A CN 201710260398 A CN201710260398 A CN 201710260398A CN 107454239 A CN107454239 A CN 107454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ing capacity
signal
down link
mobile terminal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603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54239B (zh
Inventor
珍部凉太
音成伸俊
河野成
河野一成
波多野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rits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rits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ritsu Corp filed Critical Anrits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54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4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54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4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4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8Through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以简易且廉价的系统结构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测定。通过信号合成部(24)对由收发部(21)输出的多个下行链路信号与由信号发生器(22)输出且通过滤波器(23)的CW的干扰波进行合成并施加至移动终端(1),统一测定对于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的每个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在统一测定的吞吐量中判定为未达到规定值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上叠加滤波器(23)的信号抑制带来进行对该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的再测定和再判定。在某一干扰波频率下统一测定的吞吐量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及再测定的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该干扰波频率下的带外阻塞性能满足基准,将干扰波频率切换成下一个频率,进行吞吐量统一测定。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测试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以简易的系统有效地进行对于由基站以多个不同的载波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的移动终端的接收性能中,因干扰波的影响导致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能力降低的阻塞性能的测定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评价移动终端的接收性能的一个项目,有因带外干扰波的影响导致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能力降低的带外阻塞性能。
带外阻塞性能的测定中,基本上对施加至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信号合成预定电平的CW(未调制连续波)的干扰波并发送至移动终端,除了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以下称为下行链路频带)以外,将干扰波的频率从初始值(例如1MHz)至最终值(例如12750MHz)以预定步进(例如1MHz步进)进行变更,并且根据规定一边变更其电平一边进行对该下行链路信号测定移动终端的吞吐量的动作,若在除了下行链路频带以外的所有干扰波频率下吞吐量为规定值以上,则该移动终端为合格,在任意频率下吞吐量不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该移动终端为不合格。
在此,作为产生CW的干扰波的机构,如上所述,需要以确定的频率步进和信号电平依次产生如1MHz至12750MHz的非常宽的频带范围的宽带信号发生器。但是,这种宽带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中除了用作干扰波的基本波成分以外,由于内部的放大元件的非线性等,包含谐波或互调波等的杂散成分。该杂散成分的电平通常低于基本波成分,但若该杂散成分进入下行链路频带内,则会影响移动终端的接收性能。
为了解决该课题,以往,使用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抑制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成分的滤波器,将通过该滤波器抑制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成分的信号作为干扰波合成到下行链路信号,并施加至测试对象的移动终端。
然而,近年来,采用通过同时使用频带不同的多个下行链路信号,能够进行高速信息传输的载波聚合(以下记为CA)方式,在针对对应该CA方式的移动终端测定上述带外阻塞性能的情况下,需要准备分别与多个下行链路频带对应的滤波器。
现状下,用于CA方式的下行链路频带存在使用分配到大概800MHz带至3.5GHz带的范围的任意带的可能性,因此,如上所述,存在多个下行链路频带的情况下,在800MHz~3.5GHz的范围内,不得不按下行链路频带的数量准备能够任意改变信号抑制带的频率可变型滤波器,存在结构复杂化,成本提高的问题。
并且,也能想到仅使用一个上述的频率可变型滤波器,来重复进行在将频率可变型滤波器的频率叠加于多个下行链路频带中的一个的状态下,对该下行链路频带测定每个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之后,将滤波器的频率叠加于下一个下行链路频带,测定吞吐量的处理。
在图5的流程图中,对该处理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准备阶段,在与移动终端之间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进行链接确立处理,设定测试装置与移动终端的发送电力(S1)。
接着,将指定干扰波频率的变量i初始设定为1,设定干扰波频率Fif(i),将指定多个下行链路信号中的一个的变量j初始设定为1,在第j个下行链路信号DLj的频带上叠加滤波器的信号抑制带(S2~S5)。
然后,在该状态下,对第j个下行链路信号DLj测定吞吐量,该测定结束之后,使指定下行链路信号的变量j增加1,重复上述处理S5、S6,对所有下行链路信号测定吞吐量(S7、S8)。
接着,判定通过该测定依次获取的下行链路信号DL1~DLN的所有吞吐量是否为由标准规定的规定值R以上,若所有吞吐量为规定值R以上,则进行该干扰波频率下的带外阻塞性能满足基准的合格判定,在所测定的吞吐量的任意吞吐量不满足规定值R的情况下,进行该干扰波频率下的带外阻塞性能不满足基准的不合格判定(S9~S11)。
这样,对一个干扰波频率获得合格与否判定之后,将干扰波频率切换成下一个频率,重复进行执行所述处理S3~S11的处理,在获得对最终干扰波频率的合格与否判定的阶段,显示该判定结果等并结束测定(S12~S14)。
另外,如上所述,使用一个滤波器,重复进行在将滤波器的频率叠加于多个下行链路频带中的一个的状态下,对该下行链路信号测定吞吐量之后,将滤波器的频率叠加于下一个下行链路频带来测定吞吐量的处理的方法记载于例如非专利文献1中。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521-1V13.0.1(2016-01)TEST CASE 7.6.2A.5
然而,如上所述,使用一个滤波器,对多个下行链路信号依次测定吞吐量的方法中,需要(每1频率干扰波所需的吞吐量测定时间)×(需要吞吐量测定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数N)×(干扰波频率的步进数M)量的测定时间,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该课题,提供能够以简易且廉价的系统结构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测定的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具备收发部21、信号发生器22、频率可变型滤波器23及信号合成部24,
所述收发部21同时并行输出用于施加至对应载波聚合方式的测试对象的移动终端的频带不同的多个下行链路信号,并且接收由所述移动终端输出的上行链路信号,
所述信号发生器22能够在预定频率范围以预定频率步进切换并输出带外阻塞性能测定所需的CW(continuous wave)的干扰波,
所述频率可变型滤波器23接收由所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所述干扰波,从除了该干扰波的基本波成分以外的频率成分中,能够抑制并输出有可能由所述收发部输出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中与指定的频带重叠的频率成分,
所述信号合成部24对由所述滤波器输出的干扰波与由所述收发部输出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合成,并将该合成信号施加至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测试装置测定对于接收所述合成信号的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的每个干涉波频率的吞吐量,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测试装置还具备:
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31,对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统一测定对于接收所述合成信号的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的每个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
吞吐量判定机构32,判定通过所述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测定的每个所述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是否为规定值以上;
吞吐量再测定机构33,在存在通过所述吞吐量判定机构判定为未达到所述规定值的下行链路信号时,指定成在该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上重叠所述滤波器的信号抑制带,并对该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吞吐量的再测定,
吞吐量再判定机构34,判定通过所述吞吐量再测定机构再测定的吞吐量是否为所述规定值以上;以及
干扰波频率切换机构35,通过所述吞吐量判定机构判定为在某一干扰波频率下通过所述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测定的吞吐量为所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或者通过所述吞吐量再判定机构判定为通过所述吞吐量再测定机构再测定的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为所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该干扰波频率下的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的带外阻塞性能满足基准,将由所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所述干扰波的频率切换成下一个干扰波频率来进行基于所述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的吞吐量测定。
并且,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测试装置中,所述吐出量统一测定机构对通过所述收发部接收解调的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所含的接收确认消息进行监控,按每个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计数,由此测定吐出量。
并且,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测试方法,
对频带不同的多个下行链路信号与带外阻塞性能的测定所需且在预定频率范围能够以预定频率步进改变频率的CW(continuous wave)的干扰波进行合成,将该合成信号施加至对应载波聚合方式的测试对象的移动终端,并且对对于接收所述合成信号的移动终端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的每个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进行测定,所述移动终端测试方法包括:
吞吐量统一测定阶段,对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统一测定对于接收所述合成信号的移动终端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的每个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
吞吐量判定阶段,判定在所述吞吐量统一测定阶段测定的每个所述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是否为规定值以上;
吞吐量再测定阶段,存在在所述吞吐量判定阶段判定为未达到所述规定值的下行链路信号时,在所述干扰波的频率成分中,通过滤波器抑制与该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重叠的频率成分的状态下,对该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吞吐量的再测定;
吞吐量再判定阶段,判定在所述吞吐量再测定阶段再测定的吞吐量是否为所述规定值以上;以及
干扰波频率切换阶段,通过所述吞吐量判定阶段判定为在某一干扰波频率下统一测定的吞吐量为所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或者通过所述吞吐量再判定阶段判定为在所述吞吐量再测定阶段再测定的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为所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该干扰波频率下的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的带外阻塞性能满足基准,将所述干扰波的频率切换成下一个干扰波频率,并过渡到所述吞吐量统一测定阶段。
并且,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测试方式中,所述吐出量统一测定阶段对由所述移动终端输出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接收解调的信号所含的接收确认消息进行监控,按每个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计数,由此测定吐出量。
发明效果
这样,本发明中,对某一干扰波频率统一进行对于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测定,若此时的吞吐量为规定值以上,则与有无干扰波所含的杂散无关,判断为移动终端的带外阻塞性能针对该干扰波频率满足基准,切换到下一个干扰波频率并过渡到吞吐量的统一测定。因此,假设作为最短的例子,若将在所有干扰波频率下对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统一测定的吞吐量设为规定值以上,且将每1频率干扰波的吞吐量统一测定时间设为Ta,将频率步进数设为M,则能够通过简单计算以Ta×M结束测定。
该测定时间可通过将分别与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对应的多个滤波器插入到干扰波的输出线路来实现,但如上所述,系统的结构为大规模,且较昂贵。
相对于此,本发明中,通过滤波器进行的杂散抑制仅对吞吐量未达到规定值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因此能够通过一个滤波器来实现,因此结构简单且以低成本实现。
并且,本发明中,统一测定的吞吐量存在不满足规定值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滤波器从干扰波的频率成分中抑制与该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重叠的频率成分的状态下,对该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吞吐量的再测定及再判定,若再测定的吞吐量为规定值以上,则判断为最初的吞吐量判定结果缘于干扰波所含的杂散成分,且移动终端自身的带外阻塞性能满足基准,若再测定的关于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为规定值以上,则过渡到下一个干扰波频率下的统一测定。
因此,假设移动终端自身的带外阻塞性能针对所有干扰波频率满足基准,在干扰波频率的所有步进数M中,若将例如干扰波所含的杂散成分进入3个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而使吞吐量低于规定值的频度(次数)分别设为α、β、γ,将关于1个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测定时间(再测定时间)设为Tb,则能够通过Ta×M+Tb×(α+β+γ)结束测定。
该情况下,在对所有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统一测定所需时间Ta×M上加上吞吐量再测定时间Tb×(α+β+γ),但使用1个滤波器时,与重复进行将该滤波器的信号抑制带叠加于1个下行链路信号来测定吞吐量之后,将滤波器的信号抑制带叠加于下一个下行链路信号来测定吞吐量的动作的以往方式相比,能够在特别短的时间内完成测定。
即,以往方式中,若将下行链路信号数设为N,则需要Tb×M×N
的测定时间。假设,若将吞吐量统一测定所需的时间Ta与1个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测定时间Tb设为大致相等,设为(α+β+γ)=M/10、N=3,则本发明的测定时间为Ta×M+Tb×(α+β+γ)=Tb×M(1+1/10),与以往方式的测定时间Tb×M×3相比,在特别短的时间内实现。
假设,即使每次都有因杂散引起的再测定次数(α+β+γ),也为α+β+γ=M,测定时间缩小至Tb×M×2,与以往方式的测定时间Tb×M×3相比,以2/3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以往方式的测定步骤的流程图。
图中:20-移动终端测试装置,21-收发部,22-信号发生器,23-滤波器,24-信号合成部,30-测试控制部,31-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32-吞吐量判定机构,33-吞吐量再测定机构,34-吞吐量再判定机构,35-干扰波频率切换机构,40-操作部,41-显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测试装置(以下,简单记为测试装置)20的结构。
该测试装置20具有收发部21、信号发生器22、滤波器23、信号合成部24、测试控制部30、操作部40以及显示部41。
收发部21在与测试对象的移动终端1之间进行模拟基站的通信,在此处,同时并行输出用于施加至对应载波聚合方式的移动终端1的频带不同的多个N的下行链路信号DL1~DLN,并且接收由移动终端1输出的上行链路信号UL。另外,在此处,由收发部21输出频带不同的多个N的下行链路信号DL1~DLN模擬且空间合成而成的下行链路合成信号DLsum。
信号发生器22产生针对移动终端1测定带外阻塞性能所需的CW的干扰波Wif,在预定频率范围(例如1~12750MHz)能够以预定频率步进(例如1MHz步进)输出该干扰波Wif的频率Fif(基本波频率)。另外,实际的带外阻塞性能的测定中,不仅对上述频率,对干扰波的输出电平也进行标准化,根据所输出的干扰波的频率,该输出电平也依次改变。
如上所述,生成1MHz~12GHz这种较宽的频率范围的信号的情况下,通常大多以其上限频率以上的固定频率(例如15GHz)的本地信号与上限频率以上且具有与输出频率的可变范围相等的可变范围(例如15GHz~27GHz)的频率可变的本地信号的混合(差的外差)来获得。因此,输出信号的基本波成分以外,含有因放大元件的非线性引起的谐波或混合时产生的互调波等杂散成分,若这些杂散成分进入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则有可能对带外阻塞性能的测定产生不良影响。
滤波器23是接收由信号发生器22输出的干扰波Wif,从除了该干扰波Wif的基本波成分以外的频率成分中,能够抑制并输出有可能由收发部21输出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中与指定的频带重叠的频率成分的频率可变型滤波器,且信号抑制带通过测试控制部30的控制而可变。在此,作为滤波器23,使用能够对应载波聚合方式中所使用的下行链路信号的任意频带(800MHz带~3.5GHz带)的宽带型滤波器,其为任意结构。
信号合成部24对由滤波器23输出的干扰波Wif′与由收发部21输出的下行链路合成信号DLsum(=DL1~DLN)进行合成,并将通过该合成获得的合成信号Dw施加至移动终端1。
另一方面,由移动终端1输出的上行链路信号UL输入到收发部21来进行接收解调。
测试控制部30由计算机构成,通过操作部40等的操作,设定针对移动终端1进行的测试项目和其所需的参数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对收发部21、信号发生器22、滤波器23等进行控制,将由此获得的测试结果等显示于显示部41。
测试控制部30的处理根据多个测试项目遍及多方面,但在这里,对用于执行带外阻塞性能的测试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
为了进行带外阻塞性能的测试,测试控制部30中设置有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31、吞吐量判定机构32、吞吐量再测定机构33、吞吐量再判定机构34以及干扰波频率切换机构35。
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31对对于接收合成信号Dw的移动终端1的多个N的下行链路信号DL1~DLN的每个干扰波频率Fif(i)的吞吐量TP1(i)~TPN(i)进行统一测定。
另外,在这里,将成为吞吐量测定对象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数设为与由收发部21输出的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的数N相等来进行说明,但对与上行链路信号UL成对而主要用于控制信息等的交换的下行链路信号,有时预先进行吞吐量测定,仅限于在该测定中没有问题的情况,对剩余的多个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吞吐量测定。
关于吞吐量的测定方法可考虑多种,但在这里,利用将用于向发送对象传输移动终端1已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内容的接收确认消息包含在上行链路信号UL来回信。即,对由收发部21接收解调的上行链路信号UL所含的接收确认消息进行监控,对其进行计数,从而求出对于下行链路信号DL1~DLN的每个干扰波频率Fif(i)的吞吐量TP1(i)~TPN(i)。吞吐量的测定除了根据由收发部21接收解调的上行链路信号UL求出的方法以外,还能够采用监控移动终端1的内部的信号来求出的方法。
吞吐量判定机构32判定通过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31测定的每个干扰波频率Fif(i)的吞吐量TP1(i)~TPN(i)是否为由标准规定的规定值R以上。
吞吐量再测定机构33在存在通过吞吐量判定机构32判定为未达到规定值R的下行链路信号DLx时,指定成在该下行链路信号DLx的频带上重叠滤波器23的信号抑制带,并对该下行链路信号DLx进行吞吐量的再测定。
并且,吞吐量再判定机构34判定通过吞吐量再测定机构33再测定的吞吐量TPx是否为规定值R以上。
干扰波频率切换机构35在通过吞吐量判定机构32判定为在某一干扰波频率Fif(i)下通过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31统一测定的所有吞吐量TP1(i)~TPN(i)为规定值R以上的情况下以及通过吞吐量再判定机构34判定为通过吞吐量再测定机构33再测定的下行链路信号DLx1、DLx2、……的所有吞吐量TPx1、TPx2、……为规定值R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该干扰波频率Fif(i)下的所有下行链路信号DL1(i)~DLN(i)的带外阻塞性能满足基准,将由信号发生器22输出的干扰波Wif的频率切换成下一个干扰波频率Fif(i+1)来进行吞吐量统一测定。
图2是表示该测试控制部30的处理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以下,根据该流程图,对本发明的测试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
开始测试前,由测试者预先设定用于载波聚合方式的通信的频带等信息。
首先,作为测试的准备处理,利用由测试者指定的任意频带,在与移动终端1之间确立链接,进行用于通信的电力等的设定(S21)。并且,在该准备阶段,滤波器23只要为干扰波的基本波成分能够通过的状态,则可以是任意特性,也可以为直通状态。
接着,将表示干扰波频率的步进数的变量i初始设定为1,将干扰波频率设定为Fif(i)(还包括输出电平的设定)(S22、S23)。
由此,在由收发部21输出的多个N的下行链路信号上合成设定为频率Fif(i)的干扰波Wif,该合成信号Dw输入到移动终端1。接收该合成信号Dw的移动终端1接收合成信号Dw所含的下行链路信号DL1~DLN,发送包含对此的接收确认消息的上行链路信号UL。
根据该上行链路信号UL所含的接收确认消息,统一测定对于干扰波频率Fif(i)下的各下行链路信号DL1(i)~DLN(i)的吞吐量TP1(i)~TPN(i)(S24)。
然后,判定这些所测定的吞吐量TP1(i)~TPN(i)是否为规定值R以上(S25),若所有吞吐量TP1(i)~TPN(i)为规定值R以上,则将表示针对干扰波频率Fif(i)的带外阻塞性能进入合格范围的内容的合格判定结果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中(S26)。
在此,例如,如图3的(a)那样,在成为吞吐量的测定对象的3个下行链路信号DL1~DL3的频带设定为如B1~B3的状态下,若为如图3的(b)那样,与下行链路信号的电平相比,基本波成分Wr的干扰波Wif的杂散成分Wsp1、Wsp2、……的电平充分低且不进入频带B1~B3的状态,或者为,如图3的(c)那样,干扰波Wif的杂散成分Wsp1、Wsp2、……中,即使有进入频带B1~B3的成分,其电平与下行链路信号的电平相比充分低的状态,则因这些杂散成分引起的对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的影响较小,若针对该干扰波频率Fif(i)的移动终端1自身的带外阻塞性能满足基准,则所测定的吞吐量成为规定值R以上的可能性增加。即,在这种未进行基于滤波器23的杂散成分抑制的较差条件下,若所有吞吐量为规定值R以上,则能够判断为该干扰波频率下的移动终端1的带外阻塞性能满足基准。
并且,例如,相对于图4的(a)的3个下行链路信号DL1~DL3的频带B1~B3,如图4的(b)那样,若干扰波Wif的杂散成分Wsp1、Wsp2、……的任意成分(在这里为Wsp1、Wsp3)以较大的电平进入频带B1~B3的任意频带(在这里为B1、B3),则有可能相对于使用该频带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未达到规定值R。
这样,判定为统一测定的吞吐量TP1(i)~TPN(i)的任意吐出量未达到规定值R的情况下,例如,如图4的(c)那样,以与未达到规定值R的吞吐量TPx对应的下行链路信号DLx(在这里为DL1、DL3)的频带(在这里为B1、B3)的一个(在这里为B1)上重叠滤波器23的信号抑制带的方式控制滤波器23,如图4的(d)那样,在将进入下行链路信号DLx(在这里为DL1)的频带(在这里为B1)的杂散成分(在这里为Wsp1)抑制成充分低的电平的状态下,对下行链路信号DLx进行吞吐量的再测定(S27、S28)。
并且,除此之外,还存在未达到规定值R的吞吐量TPx的情况下,如图4的(e)那样,对其他的频带(在这里为B3)进行同样的滤波器控制,如图4的(f)那样,在将进入下行链路信号DLx(在这里为DL3)的频带(在这里为B3)的杂散成分(在这里为Wsp3)抑制成充分低的电平的状态下,重复进行吞吐量再测定的处理,完成对未达到规定值R的所有吞吐量TPx1、TPx2、……的再测定后,进行这些再测定的吞吐量TPx1′、TPx2′、……是否为规定值R以上的再判定(S29、S30)。
然后,在再判定处理(S30)中,判定为所有吞吐量TPx1′、TPx2′、……为规定值R以上的情况下,视为最初的吞吐量判定结果缘于干扰波所含的杂散成分,过渡到处理S26,存储表示针对干扰波频率Fif(i)的带外阻塞性能进入合格范围的合格判定结果。
并且,在再判定处理(S30)中,判定为吞吐量TPx1′、TPx2′、……的任意吐出量未达到规定值R的情况下,将表示针对干扰波频率Fif(i)的带外阻塞性能为不合格的不合格判定结果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中(S31)。
这样,若存储针对干扰波频率Fif(i)的带外阻塞性能的合格与否判定结果,则变量i增加1,返回到处理S23,干扰波的频率变更为下一个频率Fif(i),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若获得关于i=M的最终干扰波频率Fif(i)的合格与否判定结果,则显示关于所有干扰波频率的合格与否判定结果等,测定结束(S32~S34)。
如上述,实施方式的测试装置20中,仅对吞吐量未达到规定值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对于干扰波所含的有害杂散成分的抑制处理,因此能够由一个频率可变型滤波器23来实现,结构简单且以低成本实现。
并且,在统一测定的吞吐量中存在不满足规定值R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滤波器23,从干扰波的频率成分中抑制与该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重叠的频率成分的状态下,对该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吞吐量的再测定及再判定,若再测定的吞吐量为规定值R以上,则判断为最初的吞吐量判定结果缘于干扰波所含的杂散成分,且移动终端自身的带外阻塞性能满足基准,若再测定的关于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为规定值以上,则过渡到下一个干扰波频率下的统一测定。
因此,假设移动终端1自身的带外阻塞性能针对所有干扰波频率满足基准,在干扰波频率的所有步进数M中,若将例如干扰波所含的杂散成分进入3个下行链路信号(N=3)的频带而使吞吐量低于规定值R的频度(次数)分别设为α、β、γ,将关于1个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测定时间(再测定时间)设为Tb,则能够通过Ta×M+Tb×(α+β+γ)结束测定。其中,忽视干扰波频率的切换所需的时间和滤波器23的信号抑制带的切换所需的时间。
相对于此,使用1个滤波器的情况下,并重复进行在将该滤波器的信号抑制带叠加于1个下行链路信号的状态下测定吞吐量之后,将滤波器的信号抑制带叠加于下一个下行链路信号来测定吞吐量的动作,对所有干扰波频率测定吞吐量的以往方式中,若将下行链路信号的数设为N,则需要Tb×M×N的测定时间。假设,若将吞吐量统一测定所需的时间Ta与1个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测定时间Tb设为大致相等,设为(α+β+γ)=M/10、N=3,则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测试装置20进行的测定时间为Ta×M+Tb×(α+β+γ)=Tb×M(1+1/10),与以往方式的测定时间Tb×M×3相比,在特别短的时间内实现。
假设,即使每次都有因杂散引起的再测定次数(α+β+γ),也为α+β+γ=M,测定时间缩小至Tb×M×2,与以往方式的测定时间Tb×M×3相比,以2/3实现。
另外,上述说明中,在某一干扰波频率中,对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的再测定结果的任意结果不满足规定值R的情况下,存储不合格判定结果,过渡到下一个干扰波频率的测定,但吞吐量的再测定结果的任意结果不满足规定值R的情况下,也可执行结束测定的方法或其他处理(例如降低干扰波电平来进行再度测定的处理)。

Claims (4)

1.一种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其具备收发部(21)、信号发生器(22)、频率可变型滤波器(23)及信号合成部(24),
所述收发部(21)同时并行输出用于施加至对应载波聚合方式的测试对象的移动终端的频带不同的多个下行链路信号,并且接收由所述移动终端输出的上行链路信号,
所述信号发生器(22)能够在预定频率范围以预定频率步进切换并输出带外阻塞性能测定所需的CW的干扰波,
所述频率可变型滤波器(23)接收由所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所述干扰波,从除了该干扰波的基本波成分以外的频率成分中,能够抑制并输出有可能由所述收发部输出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中与指定的频带重叠的频率成分,
所述信号合成部(24)对由所述滤波器输出的干扰波与由所述收发部输出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合成,并将该合成信号施加至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测试装置测定对于接收所述合成信号的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的每个干涉波频率的吞吐量,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测试装置还具备:
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31),对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统一测定对于接收所述合成信号的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的每个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
吞吐量判定机构(32),判定通过所述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测定的每个所述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是否为规定值以上;
吞吐量再测定机构(33),在存在通过所述吞吐量判定机构判定为未达到所述规定值的下行链路信号时,指定成该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上重叠所述滤波器的信号抑制带,并对该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吞吐量的再测定,
吞吐量再判定机构(34),判定通过所述吞吐量再测定机构再测定的吞吐量是否为所述规定值以上;以及
干扰波频率切换机构(35),通过所述吞吐量判定机构判定为在某一干扰波频率下通过所述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测定的吞吐量为所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或者通过所述吞吐量再判定机构判定为通过所述吞吐量再测定机构再测定的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为所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该干扰波频率下的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的带外阻塞性能满足基准,将由所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所述干扰波的频率切换成下一个干扰波频率来进行基于所述吞吐量统一测定机构的吞吐量测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吐出量统一测定机构对通过所述收发部接收解调的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所含的接收确认消息进行监控,按每个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计数,由此测定吐出量。
3.一种移动终端测试方法,对频带不同的多个下行链路信号与带外阻塞性能的测定所需且在预定频率范围能够以预定频率步进改变频率的CW的干扰波进行合成,将该合成信号施加至对应载波聚合方式的测试对象的移动终端,并且对对于接收所述合成信号的移动终端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的每个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进行测定,所述移动终端测试方法包括:
吞吐量统一测定阶段,对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统一测定对于接收所述合成信号的移动终端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信号的每个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
吞吐量判定阶段,判定在所述吞吐量统一测定阶段测定的每个所述干扰波频率的吞吐量是否为规定值以上;
吞吐量再测定阶段,存在在所述吞吐量判定阶段判定为未达到所述规定值的下行链路信号时,在所述干扰波的频率成分中,通过滤波器抑制与该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重叠的频率成分的状态下,对该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吞吐量的再测定;
吞吐量再判定阶段,判定在所述吞吐量再测定阶段再测定的吞吐量是否为所述规定值以上;以及
干扰波频率切换阶段,通过所述吞吐量判定阶段判定为在某一干扰波频率下统一测定的吞吐量为所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或者通过所述吞吐量再判定阶段判定为在所述吞吐量再测定阶段再测定的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的吞吐量为所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该干扰波频率下的所有下行链路信号的带外阻塞性能满足基准,将所述干扰波的频率切换成下一个干扰波频率,并过渡到所述吞吐量统一测定阶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吐出量统一测定阶段对由所述移动终端输出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接收解调的信号所含的接收确认消息进行监控,按每个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计数,由此测定吐出量。
CN201710260398.6A 2016-04-27 2017-04-20 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Active CN107454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9825A JP6383380B2 (ja) 2016-04-27 2016-04-27 移動体端末試験装置および試験方法
JP2016-089825 2016-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4239A true CN107454239A (zh) 2017-12-08
CN107454239B CN107454239B (zh) 2020-03-03

Family

ID=60157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0398.6A Active CN107454239B (zh) 2016-04-27 2017-04-20 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7492B2 (zh)
JP (1) JP6383380B2 (zh)
CN (1) CN10745423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5274A (zh) * 2020-07-01 2022-01-21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试验装置及移动终端试验方法
CN113965274B (zh) * 2020-07-01 2024-06-04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试验装置及移动终端试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55745B2 (en) 2017-11-09 2019-07-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Guided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CN111277339B (zh) * 2018-11-19 2022-04-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一体化综合路测仪表
JP6956755B2 (ja) * 2019-02-25 2021-11-02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試験装置とそのサポート組合せ取得方法
CN112118059B (zh) * 2019-12-30 2021-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杂散干扰方法、通讯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JP7208184B2 (ja) * 2020-03-04 2023-01-18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試験装置、移動端末試験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試験装置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4644A (zh) * 2009-04-03 2010-10-0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射频测试装置及方法
US20110053622A1 (en) * 2009-08-26 2011-03-03 Anritsu Corporation Filter uni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st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st method
WO2015135807A1 (en) * 2014-03-11 2015-09-17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Technique for testing lte-adv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characteristics
US20160013874A1 (en) * 2012-08-06 2016-0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ectivity test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2390B2 (ja) * 2004-10-27 2010-03-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試験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試験方法
JP2007208349A (ja) * 2006-01-31 2007-08-16 Yokogawa Electric Corp 無線機用テストシステム
JP2009058485A (ja) * 2007-09-03 2009-03-19 Sony Corp 妨害波試験装置並びに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US8008988B1 (en) * 2008-02-20 2011-08-30 Triquint Semiconductor, Inc. Radio frequency switch with improved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through use of feed forward capacitor
ATE482408T1 (de) * 2008-05-26 2010-10-15 Ublox Ag Verfahren zur bearbeitung eines von einem analogen eingangssignal eines gnss-empfängers abgeleiteten digitalen signals, basisbandschaltung eines gnss-empfängers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nd gnss-empfänger
EP2337247A1 (en) * 2009-12-21 2011-06-2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signal interference in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N102857309B (zh) * 2012-07-27 2016-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天线系统射频指标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4644A (zh) * 2009-04-03 2010-10-0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射频测试装置及方法
US20110053622A1 (en) * 2009-08-26 2011-03-03 Anritsu Corporation Filter uni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st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st method
US20160013874A1 (en) * 2012-08-06 2016-0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ectivity test
WO2015135807A1 (en) * 2014-03-11 2015-09-17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Technique for testing lte-adv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characteristic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5274A (zh) * 2020-07-01 2022-01-21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试验装置及移动终端试验方法
CN113965274B (zh) * 2020-07-01 2024-06-04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试验装置及移动终端试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77492B2 (en) 2019-04-30
JP6383380B2 (ja) 2018-08-29
JP2017200067A (ja) 2017-11-02
US20170317907A1 (en) 2017-11-02
CN107454239B (zh)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4239A (zh) 移动终端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US8811194B2 (en) Method for testing wireless devices using predefined test segments initiated by over-the-air signal characteristics
KR102245944B1 (ko) 데이터 패킷 신호 송수신기의 감도 검사 방법
CN113346967B (zh) 一种卫星数传误码率指标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3532646B (zh) 一种适用于lte系统的基站射频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
KR20150048724A (ko) 복수의 무선 액세스 기술을 이용한 통신이 가능한 무선주파수 피시험장치를 테스트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1817795A (zh) 一种北斗射频基带产品测试装置
CN113791433B (zh) 卫星遥测误码率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6301607A (zh) 一种调制信号无源互调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7438963A (zh) 用于测试无线数据包信号收发器的系统和方法
KR20160051854A (ko) 인터리빙 장치 설정 및 테스트를 이용한 다중 무선 액세스 기술로 데이터 패킷 신호 트랜시버를 테스트하는 방법
CN107359944B (zh) 蓝牙设备射频测试系统
CN106817179B (zh) 自适应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1072075A (zh) 测试无线通信系统间射频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CN103929257A (zh) 一种雷达动态频率选择测试系统
CN114879014A (zh) 射频芯片测试方法、装置、测试设备、介质及测试系统
CN103248437B (zh) 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CN114374408A (zh) 抗干扰测试系统
CN103401734B (zh) 高速数据总线的信号质量调试的方法和装置
Angrisani et al. A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s for testing GSM equipment
CN106130674B (zh) 一种直放站带内载波泄漏抑制测试方法与装置
CN106162681A (zh) 一种gsm900二次谐波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515910B (zh) 一种群时延测量方法和设备
CN107294600A (zh) 一种dpd环路检测方法及设备
JP4442390B2 (ja) 無線基地局試験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試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