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6011A - 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6011A
CN107436011A CN201611101622.9A CN201611101622A CN107436011A CN 107436011 A CN107436011 A CN 107436011A CN 201611101622 A CN201611101622 A CN 201611101622A CN 107436011 A CN107436011 A CN 107436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adeur train
shape memory
spring
main body
movab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016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6011B (zh
Inventor
佐藤竜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HARA Corp
Sahara KK
Original Assignee
SAHA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HARA Corp filed Critical SAHA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36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6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6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6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2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slid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604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integrated in or forming part of furni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2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solids
    • F16F2224/0258Shape-memory metals, e.g. Ni-Ti allo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2007/005Cyclic ventilation, e.g. alternating air supply volume or reversing flow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装置。在低温和高温下自动关闭并在常温下自动打开的通风装置包括:细长装置主体(10),包括主壁(12),该主壁具有形成在其中的通风口(12a);细长致动板(22),沿装置主体(10)延伸并由装置主体(10)可滑动地支撑;以及感温致动器(A),根据温度自动控制致动板(22),以打开和关闭通风口(12a)。感温致动器(A)包括布置在装置主体(10)中的支撑结构(30)、可相对于支撑结构(30)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移动的第一滑架(40)、及可相对于第一滑架(40)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移动的第二滑架(50)。第二滑架(50)连接至致动板(22)。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迫使第一滑架(40)朝关闭方向移动。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迫使第二滑架(50)朝打开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利用其中的感温致动器实现自动通风。
背景技术
通风装置一般包括具有通风口的装置主体、用于打开/关闭通风口的致动板、以及用于操作致动板以打开/关闭通风口的手动操作机构。致动板由装置主体可转动地或可滑动地支撑。
当如上所述手动操作致动板时,可能不适当地控制致动板来打开/关闭通风口。例如,在冬季对房间供暖时,若使通风口保持打开状态,则室外的冷空气可能进入房间,而房间内的暖空气可能流出房间。这可能降低热效率,并导致能量消耗。在夏季中对房间冷却时,若使通风口保持打开状态,则室外的热空气可能进入房间,而房间内的冷空气可能流出房间。这可能降冷却效率,并导致能量消耗。为了应对这种问题,开发了根据温度自动控制打开和关闭的通风装置。
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申请公开WO2013/118291)公开了一种包括感温致动器的通风装置。在此通风装置中,通过相对于细长装置主体沿纵向滑动致动板来打开/关闭通风口。在致动板的一端和装置主体之间布置有形状记忆弹簧(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弹簧)。在致动板的另一端和装置主体之间布置有偏压弹簧。根据这两个弹簧的张力控制致动板的位置,以打开/关闭通风口。在低温时,形状记忆弹簧的弹力减弱,因此,致动板被偏置弹簧力移动至关闭位置。在高温时,形状记忆弹簧的弹力增强,从而战胜偏压弹簧力,将致动板移动至打开位置。
在专利文献1的通风装置中,在低温时,由于通风口关闭,因此能提高供暖效率。但是,在高温时,由于通风口保持打开状态,因此不能提高冷却效率。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S63-185044)公开了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包括设计为在低温和在高温时关闭通风口的感温致动器。
在专利文献2的附图1至3中所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和两个偏压弹簧连接至由装置主体可滑动地支撑的致动板。其中一个形状记忆弹簧和其中一个偏压弹簧迫使致动板朝打开方向移动(在下文中,这些弹簧称为打开侧形状记忆弹簧和打开侧偏压弹簧)。另一个形状记忆弹簧和另一个偏压弹簧迫使致动板朝关闭方向移动(在下文中,这些弹簧称为关闭侧形状记忆弹簧和关闭侧偏压弹簧)。关闭侧形状记忆弹簧的转变温度高于打开侧形状记忆弹簧的转变温度。
在专利文献2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低温时,关闭侧偏压弹簧力战胜打开侧形状记忆弹簧力和打开侧偏压弹簧力,从而使致动板朝关闭方向移动。在高于打开侧形状记忆弹簧的转变温度的常温时,打开侧形状记忆弹簧力和打开侧偏压弹簧力战胜关闭侧形状记忆弹簧力和关闭侧偏压弹簧力,从而使致动板朝打开方向移动。在高于关闭侧形状记忆弹簧的转变温度的高温时,关闭侧形状记忆弹簧力和关闭侧偏压弹簧力战胜打开侧形状记忆弹簧力和打开侧偏压弹簧力,从而使致动板朝关闭方向移动。
在图4中所示的专利文献2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致动板由装置主体可滑动地支撑,使得致动板彼此交叠。第一形状记忆弹簧沿打开方向作用在第一致动板上,第一偏压弹簧沿关闭方向作用在第一致动板上。第二形状记忆弹簧沿关闭方向作用在第二致动板上,第二偏压弹簧沿打开方向作用在第二致动板上。第二形状记忆弹簧的转变温度高于第一形状记忆弹簧的转变温度。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在低温时,虽然第二致动板处于打开位置,但是由于第一偏压弹簧力战胜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力,因此第一致动板处于关闭位置。因此,通风口关闭。在常温时,由于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力战胜第一偏压弹簧力,因此第一致动板也处于打开位置。因此,通风口打开。在高温时,虽然第一致动板处于打开位置,但是由于第二形状记忆弹簧力战胜第二偏压弹簧力,因此第二致动板处于关闭位置。因此,通风口关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通风装置中,四个弹簧在一个致动板上施加作用。因此,难以调节弹簧,并且难以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在专利文献2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通风装置中,采用两个彼此交叠的致动板。因此,难以在实际应用中使用。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包括:细长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包括主壁,该主壁具有形成在其中的通风口;细长致动板,该致动板沿装置主体延伸并由装置主体可移动地支撑,随着该致动板的移动,该致动板打开和关闭通风口;感温致动器,该感温致动器根据温度自动控制致动板,以打开和关闭通风口,其中,该感温致动器包括:(a)布置在装置主体中的支撑结构;(b)可相对于支撑结构沿装置主体的纵向移动的第一可移动体;(c)可相对于第一可移动体沿装置主体的纵向移动的第二可移动体;(d)布置在支撑结构和第一可移动体之间的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一偏压弹簧,该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一偏压弹簧为第一可移动体提供沿装置主体的纵向的方向相反的力;(e)布置在第一可移动体和第二可移动体之间的第二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该第二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为第二可移动体提供沿装置主体的纵向的方向相反的力;(f)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将第二可移动体连接至致动板,从而当第二可移动体沿装置主体的纵向朝第一方向移动时,致动板可进行关闭运动,当第二可移动体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时,致动板可进行打开运动;(g)第一限位装置,该第一限位装置可限制第一可移动体相对于支撑结构朝第二方向的移动;和(h)第二限位装置,该第二限位装置可限制第二可移动体相对于第一可移动体朝第二方向的移动,其中: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形状记忆弹簧之中的一个迫使第一可移动体和第二可移动体之中与之对应的一个朝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形状记忆弹簧之中的另一个迫使第一可移动体和第二可移动体之中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朝第二方向移动;并且,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形状记忆弹簧之中的一个的转变温度高于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形状记忆弹簧之中的另一个的转变温度。
根据上述特征,使用具有不同的转变温度的两种形状记忆弹簧和分别对抗这些形状记忆弹簧的偏压弹簧。通过这种布置形式,在低温区域和高温区域中,致动板可按关闭运动方式移动,在常温区域中,致动板可按打开运动方式移动。因此,能够同时确保高供暖效率和高冷却效率。
而且,由于第一和第二可移动体沿第二方向(以打开运动方式移动致动板的方向)的移动是受限的,因此在由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一偏压弹簧组成的弹簧系统与由第二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组成的弹簧系统之间没有干涉和对抗,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关闭运动。
所述通风装置优选进一步包括可限制第一可移动体相对于支撑结构沿第一方向的移动的第三限位装置,以及可限制第二可移动体相对于第一可移动体沿第一方向的移动的第四限位装置。
根据上述特征,第一和第二可移动体沿第一方向(使致动板按关闭运动方式移动的方向)的移动也是受限的。因此,第一和第二可移动体的移动行程可被限制。
第一形状记忆弹簧、第二形状记忆弹簧、第一偏压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优选是沿装置主体的纵向延伸的拉伸盘簧。
根据上述特征,这四个弹簧可沿装置主体的细长形状布置。
支撑结构优选包括沿装置主体的纵向延伸的细长底部;第一可移动体是沿装置主体的纵向延伸的细长的第一滑架;第一滑架短于所述底部,并由所述底部可滑动地支撑;并且第二可移动体是由第一滑架可滑动地支撑的第二滑架。
根据上述特征,第一和第二可移动体可沿装置主体的细长形状布置。
支撑结构优选包括一对用于第一滑架的止挡部,该止挡部用于停止第一滑架的相对端部;并且用于第一滑架的一对止挡部分别作为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
根据上述特征,可简化第一和第三限位装置的结构。
第二形状记忆弹簧优选钩挂在第一滑架的一个端部和第二滑架之间;第二偏压弹簧钩挂在第一滑架的另一个端部和第二滑架之间;并且第二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沿滑动方向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第二滑架优选包括:由第一滑架支撑的可滑动部和从该可滑动部沿垂直于滑动方向的方向突出的接合突起;在第一滑架的中部形成有用于第二滑架的一对止挡部,用于第二滑架的止挡部沿滑动方向彼此分隔,并且可停止第二滑架的接合突起;并且,用于第二滑架的一对止挡部分别作为第二限位装置和第四限位装置。
根据上述特征,可简化第二和第四限位装置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第一滑架包括由所述底部可滑动地支撑的可滑动部和从该可滑动部的中部沿垂直于滑动方向的方向突出的弹簧钩部;第一形状记忆弹簧钩挂在弹簧钩部和支撑结构的一个端部之间;第一偏压弹簧钩挂在弹簧钩部和支撑结构的另一个端部之间;并且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一偏压弹簧布置在一条平行于第二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的直线上。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四个弹簧布置为两排,因此可减小感温致动器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第一偏压弹簧钩挂在支撑结构的一个端部和第一滑架的一个端部之间;第一形状记忆弹簧钩挂在支撑结构的另一个端部和第一滑架的另一个端部之间;第一形状记忆弹簧、第二形状记忆弹簧、第一偏压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沿所述底部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支撑结构包括用于第一滑架的一对止挡部,这对止挡部在所述底部中处于朝向中心分别与所述底部的相对端间隔开的位置。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四个弹簧布置为一排,因此可减小感温致动器的宽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低温和高温时致动板可按关闭运动方式移动,因此可提高供暖效率和冷却效率。而且,弹簧易于调节,并且本发明可投入实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包括滑动型致动板的通风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A是在通风装置中所用的感温致动器在低温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2B是感温致动器在低温状态时的后视图,其中略去了四个弹簧;
图2C是表明在低温状态时装置主体的主壁的通风口与致动板的控制口之间的关系的后视图;
图3A是与图2A对应的在常温状态时的视图;
图3B是与图2B对应的在常温状态时的视图;
图3C是与图2C对应的在常温状态时的视图;
图4A是与图2A对应的在高温状态时的视图;
图4B是与图2B对应的在高温状态时的视图;
图4C是与图2C对应的在高温状态时的视图;
图5是感温致动器的支撑结构的底板的透视图;
图6是感温致动器的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的透视图;
图7是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在感温致动器中使用的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形状记忆弹簧的温度特性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包括旋转型致动板的通风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0A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通风装置中所用的感温致动器的平面图;
图10B是图10A的感温致动器的凸轮件和第二滑架在分解状态时的平面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通风装置中所用的感温致动器在附接有四个弹簧时的后视图;
图11B是图11A的感温致动器的后视图,其中略去了四个弹簧;
图12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感温致动器的底板、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在分解状态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通风装置。如图1所示,通风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10,该装置主体10形成为沿垂直于图纸平面的方向延伸的细长构造。装置主体10是通过将位于室内侧的内框架11与位于室外侧的外框架15彼此连接而形成的。
内框架11包括直立并面向房间内部的主壁12、分别从主壁12的上缘和下缘延续的一对水平壁13、以及分别从水平壁13的室内侧边缘沿竖直方向向上和向下延伸的一对凸缘部14。
外框架15包括直立并面向房间外部的辅助壁16和分别从辅助壁16的上缘和下缘沿水平方向朝房间的内部延伸的一对水平壁17。
内框架11的上下水平壁13的端部分别连接至外框架15的上下水平壁17的端部。
一体地包括下文所述的部件的装置主体10插入在建筑的墙壁2的开口2a中。通过将凸缘部14固定至墙壁2的室内侧表面上而将装置主体10水平地附接至墙壁2。
在主壁12上形成有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细长构造的多个通风口12a。通风口12a沿主壁12的纵向按恒定间距布置。在辅助壁16上也形成有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细长构造的多个通风口16a。通风口16a沿辅助壁16的纵向按恒定间距布置。
装置主体10包括由其内部空间形成的通风通道19和通风口12a、16a。
具有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延伸的细长构造的手动致动板21和自动致动板22收纳在装置主体10中,从而致动板21、22沿竖直方向直立。致动板21、22以及内框架11和外框架15由挤制材料(例如铝材)制成。
手动致动板21与辅助壁16的室内侧表面接触,并由装置主体10支撑,从而可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滑动。手动致动板21包括多个控制口21a,这些控制口具有与通风口16a相同的构造,并且按与通风口16a相同的间距布置。当控制口21a和通风口16a彼此完全重合时,通风口16a完全打开,当控制口21a和通风口16a彼此完全不重叠时,通风口16a完全关闭。
手动致动板21连接至由内框架11可滑动地支撑的操作凸耳(未示出),并且通过该操作凸耳的操作打开或关闭。
自动致动板22与主壁12的室外侧表面接触,并由装置主体10支撑,从而可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滑动。自动致动板22包括多个控制口22a,这些控制口具有与通风口12a相同的构造,并且按与通风口12a相同的间距布置。当控制口22a和通风口12a彼此完全重合时,通风口12a完全打开,当控制口22a和通风口12a彼此完全不重叠时,通风口12a完全关闭。
自动致动板22由感温致动器A根据温度自动控制打开或关闭。
感温致动器A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接收在装置主体10的内部空间的一个端部中,从而沿室内-室外方向与自动致动板22交叠。如图1和图2所示,致动器A形成为一个单元,该单元包括由装置主体10支撑从而不能沿纵向移动的支撑结构30、可相对于支撑结构30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移动的第一滑架40(第一可移动体)、可相对于第一滑架40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移动的第二滑架50(第二可移动体)、四个拉伸盘簧61、62、63、64(参见图2)、以及从室外侧遮盖这些部件的护盖70。护盖70具有U形截面构造,并包括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通风口71。
如图2和图5所示,支撑结构30包括具有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延伸的细长构造的底板31(底部)和固定至底板31的相反端的弹簧座32、33。弹簧座32、33由树脂制成。如图1和图5所示,底板31由金属板制成,具有U形截面构造。底板31包括竖直延伸的主板部、由左右部分组成的上凸缘部31a、和由左右部分组成的下凸缘部31b。底板31的主板部包括位于其中部的中央凸缘部31c和多个通风口。底板31的主板部布置为正对自动致动板22,在它们之间具有很小的缝隙。凸缘部31a、31b、31c水平地朝室外突出。
如图2所示,弹簧座32、33包括位于其上端和下端中的突起32a、33a。突起32a、33a可与形成在装置主体10中的内框架11的水平壁13的室外侧端部中的槽口(未示出)接合,从而支撑结构30可被装置主体10支撑,不能相对于装置主体10沿纵向移动。
如图2所示,弹簧座32的上部作为止挡部32x(第三限位装置),弹簧座32的下部作为弹簧钩部32y(第一弹簧钩部)。类似地,弹簧座33的上部作为止挡部33x(第一限位装置),弹簧座33的下部作为弹簧钩部33y(第一弹簧钩部)。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滑架40由金属板制成。第一滑架40包括具有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延长的L形截面构造的可滑动部40a。可滑动部40a由竖直板部41和从竖直板部41的下缘朝室外突出的水平板部42。可滑动部40a短于底板31,并且布置在底板31的上部中。第一滑架40的竖直板部41与底板31接触。水平板部42与底板31的中央凸缘部31c接触。第一滑架40被装置主体10支撑,从而可在底板31的上凸缘部31a和中央凸缘部31c的导向作用下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滑动。
第一滑架40的相对端部在装置主体10的纵向上正对弹簧座32、33的止挡部32x、33x,装置主体10的纵向是第一滑架40的滑动方向。
如图2、6和7所示,在第一滑架40的水平板部42的中部中形成有槽口43。在槽口43的纵向的一个端部中形成有弹簧钩部44(中间弹簧钩部)。弹簧钩部44竖直向下弯曲。与弹簧钩部44隔开的槽口43的侧缘43x作为下文所述的止挡部(第二限位装置)。弹簧钩部44的一个侧缘44x也作为下文中所述的止挡部(第四限位装置)。
而且,在第一滑架40的水平板部42的相对端部中形成有弹簧钩部45、46(第二弹簧钩部)。弹簧钩部45、46是切割形成的,并竖直向上耸起。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滑架50可相对于第一滑架40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滑动。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滑架50例如由树脂制成,并包括可滑动部51和接合突起52。可滑动部51具有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延伸的细长构造。接合突起52从可滑动部51的一端向下突出。可滑动部51短于第一滑架40。
在可滑动部51和接合突起52之间形成有凹槽53。如图1所示,第一滑架40的水平板部42和底板31的中央凸缘部31c收纳在凹槽53中。可滑动部51的上表面与底板31的上凸缘部31a接触,接合突起52的下表面与底板31的下凸缘部31b接触。第二滑架50由底板31可滑动地支撑,并由第一滑架40以这种方式支撑。
第二滑架50的接合突起52布置在第一滑架40的槽口43中。接合突起52在滑动方向上的相反端面沿滑动方向与槽口43的侧缘43x和弹簧钩部44的侧缘44x相对。
如图1、2和7所示,第二滑架50包括从可滑动部51向上突出的连接爪51x和从接合突起52向下突出的连接爪52x。连接爪51x、52x(连接装置)可配装到形成在自动致动板22的上下水平凸缘22b中的槽口22x中。从而,第二滑架50可连接至自动致动板22,并且第二滑架50和自动致动板22可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一起移动。
第一滑架40和第二滑架50的导致自动致动板22沿关闭方向移动的移动方向在下文中称为关闭方向(第一方向),并在图2A至4A中以标号Dc表示。第一滑架40和第二滑架50的导致自动致动板22沿打开方向移动的移动方向称为打开方向(第二方向),并在图2A至4A中以标号Do表示。
如图2所示,第一滑架40接收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的力和第一偏压弹簧62的力,这些力的作用方向彼此相反。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朝关闭方向Dc施力,而第一偏压弹簧62朝打开方向Do施力。
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和第一偏压弹簧62在第一滑架40的可滑动部40a之下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延伸,并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的一端钩挂在弹簧座32的弹簧钩部32y中。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的另一端钩挂在第一滑架40的弹簧钩部44中。第一偏压弹簧62的一端钩挂在布置在弹簧座33的弹簧钩部33y中的销中。第一偏压弹簧62的另一端钩挂在第一滑架40的弹簧钩部44中。
在第二滑架50的接合突起52中形成有凹部52a,第一偏压弹簧62从该凹部52a中穿过(参见图7)。
第二滑架50接收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的力和第二偏压弹簧64的力,这些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相对于第二滑架50朝打开方向Do施力,而第二偏压弹簧64朝关闭方向Dc施力。
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和第二偏压弹簧64沿第一滑架40的可滑动部40a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平行于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和第一偏压弹簧62。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的一端钩挂在第一滑架40的弹簧钩部45中。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的另一端钩挂在第二滑架50的可滑动部51的弹簧钩部中。第二偏压弹簧64的一端钩挂在第一滑架40的弹簧钩部46中。第二偏压弹簧64的另一端钩挂在布置在可滑动部51的弹簧钩部中的销中。
如图8所示,在相似的曲线中绘出了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和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的温度-弹簧常数特性。但是,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的转变温度变化至高于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的转变温度。下面将详细说明上述内容。
下面将参照图8说明具有上述特征的通风装置1的动作。在6℃或以下的低温时(低温区域),形状记忆弹簧61、63的弹簧常数很小。因此,如图2A和2B所示,第一偏压弹簧62战胜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并且第一滑架40朝打开方向Do移动,此时,第一滑架40朝打开方向Do的移动是受限的,因为第一滑架40的左端部抵靠弹簧座33的止挡部33x。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偏压弹簧64战胜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因此第二滑架50朝关闭方向Dc移动。此时,第二滑架50朝关闭方向Dc的移动是受限的,因为第二滑架50的接合突起52的右端面抵靠第一滑架40的弹簧钩部44的侧缘44x。
因此,如图2C所示,第二滑架50可处于装置主体10的通风口12a被致动板22收窄(2/3关闭)的状态。在此状态中,限制室外的冷空气进入房间,并限制室内的暖空气流出房间,因此可保持很高的供暖效率。在采用无燃烧的供暖方式时,由于不需要排出废气,因此可完全关闭通风口12a。
如上所述,由于在低温时第一滑架40朝打开方向Do的移动是受限的,因此第二偏压弹簧64的力不会被第一偏压弹簧62的力干涉或抵消。因此,关闭运动能够可靠地进行。
在温度达到6℃时,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的弹力增大到与第二偏压弹簧64的弹力相等。在温度继续升高时,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的弹力以大致直线性的方式增大,并使第二滑架50朝打开方向Do移动一段距离,该距离与温度升高值对应。因此,致动板22朝打开方向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将通风口12a的打开程度控制为与6℃至16℃温度范围(中温区域)内的温度对应。随着温度升高,打开程度加大。
在通过第二滑架50控制打开程度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滑架40的端部保持在抵靠弹簧座33的止挡部33x的位置,因此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和第一偏压弹簧62不会影响打开程度的控制。
在温度进一步升高并达到16℃时,第二滑架50抵靠第一滑架40的槽口43的侧缘43x(如图3A和3B所示),并使致动板22完全打开通风口12a,如图3C所示。当温度在16℃和26℃之间时(常温区域),通风口12a保持全开状态。
在温度达到26℃时,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的弹力增大到与第一偏压弹簧62的弹力相等。在温度继续升高时,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的弹力以大致直线性的方式增大,并使第一滑架40朝关闭方向Dc移动一段距离,该距离与温度升高值对应。因此,第二滑架50朝相同的方向移动,并使致动板22关闭通风口12a。通过这种方式,可控制致动板22,使通风口12a的打开程度与26℃至36℃温度范围(中等温度区域)内的温度对应。随着温度升高,打开程度减小。
在通过随着第一滑架40一起移动的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控制打开程度的过程中,第二滑架50保持在其突起52抵靠第一滑架40的槽口43的侧缘43x的状态,不会影响打开程度的控制。换言之,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的力不会被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的力干涉或抵消。
在温度到达36℃时,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完全战胜第一偏压弹簧62(如图4A和4B所示),使致动板22完全关闭通风口12a,如图4C所示。因此,会限制室外热空气进入房间,并限制室内冷空气流出房间,从而可保持很高的冷却效率。此时,第一滑架40的端部抵靠弹簧座32的止挡部32x。第二滑架50保持在其接合突起52抵靠第一滑架40的槽口43的侧缘43x的状态。
在起火时,感温致动器A可按与在高温下类似的方式工作,以关闭通风口12a。相应地,可限制向室内的氧气供应,因而可抑制火势蔓延。为了实现此功能,优选至少加强弹簧座32的阻燃性。可将底板31的端部抬高,以形成弹簧钩部,从而钩挂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的一端,以代替弹簧座3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和第一偏压弹簧62可互换位置,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和第二偏压弹簧64可互换位置。在此情况中,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迫使第一滑架40朝打开方向移动,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迫使第二滑架60朝关闭方向移动。在此情况中,应设计为使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的转变温度高于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的转变温度。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标号用于指代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对应的部件,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图9和图10中示出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通风装置1'。通风装置1'结合到窗扇中,作为上轨道。通风装置1'的装置主体10'形成为沿垂直于图9的平面的方向的细长构造。装置主体10'包括竖直延伸的主壁12。在主壁12上形成有多个通风口12a。通风口12a沿纵向彼此间隔布置。
在主壁12的上缘部分中形成有轴支撑部18。致动板25的上缘部分由轴支撑部18可转动地支撑。当致动板25靠近主壁12时,通风口12a关闭,当致动板25远离主壁12时,通风口12a打开。
感温致动器A包括按两排布置在水平面上的四个弹簧61、62、63、64。如图10所示,致动器A包括凸轮件80,该凸轮件80作为将第二滑架50连接至致动板25的连接装置。凸轮件80包括相对于主壁12倾斜的凸轮沟槽81。形成在致动板25的下缘中的突起25a(仅在图9中示出)收纳在凸轮沟槽81中。
第二滑架50包括连接部59,该连接部59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爪51x、52x。连接部59穿过主壁12的下部,从而可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滑动,并接合在凸轮件80的接合开口(未示出)中。通过这种布置形式,凸轮件80可随第二滑架50一起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移动。
下面简要说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通风装置1'的动作。图10示出了致动器A在正常温度时的情况。在正常温度时,第一滑架40在第一偏压弹簧62的力的作用下朝开口方向Do移动。第一滑架40的端部抵靠止挡部33x。第二滑架50在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的力的作用下朝打开方向Do移动。第二滑架50的接合突起52抵靠槽口43的侧缘43x。从而,凸轮件80朝打开方向Do移动。致动板25在凸轮沟槽81的凸轮作用下朝远离主壁12的方向移动,从而打开通风口12a。
在低温时,第二滑架50在第二偏压弹簧64的力的作用下朝关闭方向Dc移动。第二滑架50的接合突起52抵靠弹簧钩部44的侧缘44x。从而,凸轮件80朝关闭方向Dc移动。致动板25在凸轮沟槽81的凸轮作用下旋转靠近主壁12,从而关闭通风口12a。
在高温时,第一滑架40在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的力的作用下朝关闭方向Dc移动。第一滑架40的端部抵靠止挡部32x。从而,凸轮件80朝关闭方向Dc移动。致动板25在凸轮沟槽81的凸轮作用下旋转靠近主壁12,从而关闭通风口12a。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凸轮件80可固定至装置主体10',并且致动板25可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滑动。在凸轮沟槽81的凸轮作用下,致动板25可滑动靠近或远离主壁12。在此情况中,第二滑架50连接至致动板25,从而致动板25可转动,并可随第二滑架50一起沿装置主体10'的纵向滑动。
在图11和12中所示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感温致动器A'中,四个弹簧61、62、63、64沿着在装置主体的纵向延伸的直线布置成一排。支撑结构30'包括底板31'(底部)和固定在底板31'的相对端部中的弹簧座32'、33'。底板31'比第一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底板31长并且窄。
第一滑架40'的可滑动部40a'短于底板31'。第一滑架40'包括位于可滑动部40a'的相对端部的弹簧钩部48、49(第二弹簧钩部)。第一形状记忆弹簧61钩挂在弹簧座32'的弹簧钩部32y与弹簧钩部48之间。第一偏压弹簧62钩挂在弹簧座33'的弹簧钩部33y与弹簧钩部49之间。
第二偏压弹簧64钩挂在第二滑架50'的可滑动部51'与弹簧钩部48之间。第二形状记忆弹簧63钩挂在可滑动部51'与弹簧钩部49之间。
止挡部31x、31y(用于第一滑架的止挡部)是切割形成的,并从底板31'向上耸起。止挡部31x、31y布置为比弹簧座32'、33'更靠近底板31'的中心。第一滑架40'布置在止挡部31x、31y之间。第一滑架40'朝打开方向Do的移动受第一滑架40'的一个端部抵靠止挡部31x(第一限位装置)的作用的限制,第一滑架40'朝关闭方向Dc的移动受第一滑架40'的另一个端部抵靠止挡部31y(第三限位装置)的作用的限制。
第二滑架50'包括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爪类似的连接爪51x、51x。连接爪51x、51x起着连接至致动板22的连接装置的作用(参见图1)。位于下侧的两个连接爪51x也起着下文所述的接合突起的作用。
在第一滑架40'的水平板部42中形成有槽口43。槽口43的相对侧缘43x、43y起着用于第二滑架50'的止挡部的作用。第二滑架50'的下侧的连接爪51x布置在槽口43中。第二滑架50'朝打开方向Do的移动受左侧的连接爪51x抵靠槽口43左侧的侧缘43x(第二限位装置)的作用的限制,第二滑架50'朝关闭方向Dc的移动受右侧的连接爪51x抵靠槽口43右侧的侧缘43y(第四限位装置)的作用的限制。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能够做出各种修改。例如,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通风装置可用作窗扇的上轨道。在此情况中,装置主体需要具有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构造相似的构造。
支撑结构可与装置主体一体地形成。
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感温致动器的温度特性。
第一和第二形状记忆弹簧以及第一和第二偏压弹簧可以是压缩弹簧。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根据温度自动控制打开和关闭的通风装置。

Claims (9)

1.一种通风装置,包括:
细长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包括主壁,该主壁具有形成在其中的通风口;
细长致动板,该致动板沿装置主体延伸,并由装置主体可移动地支撑,随着该致动板的移动,该致动板打开和关闭通风口;以及
感温致动器,该感温致动器根据温度自动控制致动板,以打开和关闭通风口,其中,该感温致动器包括:
(a)布置在装置主体中的支撑结构;
(b)可相对于支撑结构沿装置主体的纵向移动的第一可移动体;
(c)可相对于第一可移动体沿装置主体的纵向移动的第二可移动体;
(d)布置在支撑结构和第一可移动体之间的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一偏压弹簧,该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一偏压弹簧为第一可移动体提供沿装置主体的纵向的方向相反的力;
(e)布置在第一可移动体和第二可移动体之间的第二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该第二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为第二可移动体提供沿装置主体的纵向的方向相反的力;
(f)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将第二可移动体连接至致动板,从而当第二可移动体沿装置主体的纵向朝第一方向移动时,致动板可进行关闭运动,当第二可移动体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时,致动板可进行打开运动;
(g)第一限位装置,该第一限位装置可限制第一可移动体相对于支撑结构朝第二方向的移动;和
(h)第二限位装置,该第二限位装置可限制第二可移动体相对于第一可移动体朝第二方向的移动,其中:
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形状记忆弹簧之中的一个迫使第一可移动体和第二可移动体之中与之对应的一个朝第一方向移动;
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形状记忆弹簧之中的另一个迫使第一可移动体和第二可移动体之中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朝第二方向移动;和
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形状记忆弹簧之中的一个的转变温度高于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形状记忆弹簧之中的另一个的转变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还包括:
第三限位装置,该第三限位装置可限制第一可移动体相对于支撑结构朝第一方向的移动;和
第四限位装置,该第四限位装置可限制第二可移动体相对于第一可移动体朝第一方向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第一形状记忆弹簧、第二形状记忆弹簧、第一偏压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是沿装置主体的纵向延伸的拉伸盘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
支撑结构包括沿装置主体的纵向延伸的细长底部;
第一可移动体是沿装置主体的纵向延伸的细长的第一滑架;
第一滑架短于所述底部并由所述底部可滑动地支撑;和
第二可移动体是由第一滑架可滑动地支撑的第二滑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
支撑结构包括一对用于第一滑架的止挡部,该止挡部用于停止第一滑架的相对端部;和
用于第一滑架的一对止挡部分别作为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
第二形状记忆弹簧钩挂在第一滑架的一个端部和第二滑架之间;
第二偏压弹簧钩挂在第一滑架的另一个端部和第二滑架之间;和
第二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沿滑动方向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
第二滑架包括由第一滑架可滑动地支撑的可滑动部和从该可滑动部沿垂直于滑动方向的方向突出的接合突起;
在第一滑架的中部形成有用于第二滑架的一对止挡部,用于第二滑架的止挡部沿滑动方向彼此分隔,并且可停止第二滑架的接合突起;和
用于第二滑架的一对止挡部分别作为第二限位装置和第四限位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
第一滑架包括由所述底部可滑动地支撑的可滑动部和从该可滑动部的中部沿垂直于滑动方向的方向突出的弹簧钩部;
第一形状记忆弹簧钩挂在弹簧钩部和支撑结构的一个端部之间;
第一偏压弹簧钩挂在弹簧钩部和支撑结构的另一个端部之间;和
第一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一偏压弹簧布置在一条平行于第二形状记忆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的直线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
第一偏压弹簧钩挂在支撑结构的一个端部和第一滑架的一个端部之间;
第一形状记忆弹簧钩挂在支撑结构的另一个端部和第一滑架的另一个端部之间;
第一形状记忆弹簧、第二形状记忆弹簧、第一偏压弹簧和第二偏压弹簧沿所述底部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和
支撑结构包括用于第一滑架的一对止挡部,这对止挡部在所述底部中处于朝向中心分别与所述底部的相对端间隔开的位置。
CN201611101622.9A 2016-05-26 2016-12-05 通风装置 Active CN107436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5107A JP6682356B2 (ja) 2016-05-26 2016-05-26 換気装置
JP2016-105107 2016-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6011A true CN107436011A (zh) 2017-12-05
CN107436011B CN107436011B (zh) 2019-10-25

Family

ID=60458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01622.9A Active CN107436011B (zh) 2016-05-26 2016-12-05 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82356B2 (zh)
KR (1) KR101846098B1 (zh)
CN (1) CN107436011B (zh)
AU (1) AU2016266047B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4909A (zh) * 2020-05-20 2020-11-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记忆合金的风扇鸟撞后小不平衡自动配平组件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7790B2 (ja) * 2018-07-05 2022-05-16 株式会社佐原 換気装置
CN111486581B (zh) * 2020-03-30 2021-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阀组件、空气调节设备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5044U (zh) * 1987-05-22 1988-11-28
JPH07233980A (ja) * 1994-02-25 1995-09-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風調節装置
CN101514946A (zh) * 2009-03-27 2009-08-26 同济大学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时间特性测试系统
CN101707163A (zh) * 2009-11-06 2010-05-12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大区间温控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WO2013118291A1 (ja) * 2012-02-10 2013-08-15 株式会社佐原 換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5532A (en) * 1986-07-16 1987-12-29 Paul M. Sarazen Adjustably resettable, temperature-responsive automatic ventilator
JPH0794919B2 (ja) * 1987-05-11 1995-10-11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風路ダンパ−の開度調整装置
JP2813910B2 (ja) * 1990-02-16 1998-10-22 株式会社日建設計 自然開閉換気口装置
JP3673258B2 (ja) 2002-12-26 2005-07-20 株式会社ウッドビルド 通気制御用建築モジュール用品および通気制御装置
JP4699241B2 (ja) 2006-02-28 2011-06-08 株式会社佐原 換気装置
JP5751930B2 (ja) 2011-05-26 2015-07-22 株式会社佐原 換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5044U (zh) * 1987-05-22 1988-11-28
JPH07233980A (ja) * 1994-02-25 1995-09-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風調節装置
CN101514946A (zh) * 2009-03-27 2009-08-26 同济大学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时间特性测试系统
CN101707163A (zh) * 2009-11-06 2010-05-12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大区间温控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WO2013118291A1 (ja) * 2012-02-10 2013-08-15 株式会社佐原 換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4909A (zh) * 2020-05-20 2020-11-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记忆合金的风扇鸟撞后小不平衡自动配平组件及控制方法
CN111894909B (zh) * 2020-05-20 2021-10-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记忆合金的风扇鸟撞后小不平衡自动配平组件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134171A (ko) 2017-12-06
KR101846098B1 (ko) 2018-04-05
JP2017211145A (ja) 2017-11-30
JP6682356B2 (ja) 2020-04-15
CN107436011B (zh) 2019-10-25
AU2016266047B2 (en) 2017-12-21
AU2016266047A1 (en) 2017-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6011A (zh) 通风装置
AU2019200090B2 (en) Greenhouse and forced greenhouse climat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00538227C (zh) 湿度控制盖
ES2378551T3 (es) Dispositivo de ventilación
IL193844A (en) Greenhouse Climat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ES2730625T3 (es) Un sistema de ventana de techo que comprende una ventana de techo y un conjunto de ventilación, y un método para operar el conjunto de ventilación en la ventana de techo
CN107345692A (zh) 空调器
CN207422381U (zh) 空调器
CN103398462A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及其中升降门的防凝露机构
EP2995879B1 (en) Ventilation grille
KR101615373B1 (ko) 가변 가이드를 갖는 냉장고 멀티 덕트
CN207146598U (zh) 空调器
CN208134593U (zh) 安装滑动风帽的船用通风头
JPS6033494Y2 (ja) 冷温切換式自動販売機の空気循環制御機構
JPH0629644Y2 (ja) 保冷コンテナ
GB2196032A (en) Broiler house with closable ventilation holes in roof ridge
JPS6117325Y2 (zh)
KR200263929Y1 (ko) 저온 보관용 한약장
JP4699241B2 (ja) 換気装置
CN211173260U (zh) 一种通风效果好的岗亭
CN208490373U (zh) 一种便于调节通风的大棚
US352872A (en) Sylvania
CN207369751U (zh) 一种适用于温室大棚的垂直开窗系统
CN107806666A (zh) 天花机
CN208871781U (zh) 一种通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