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1781U - 一种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1781U
CN208871781U CN201820991293.8U CN201820991293U CN208871781U CN 208871781 U CN208871781 U CN 208871781U CN 201820991293 U CN201820991293 U CN 201820991293U CN 208871781 U CN208871781 U CN 208871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cavity body
body structure
ventilation
outle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912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jia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andai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andai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andai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912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1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1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1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应用于墙体,其中,包括:腔体结构,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至少一个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分别设置于内侧壁中,与腔体结构连通;至少一个第二进出气口结构,分别设置于外侧壁中,与腔体结构连通;开关结构,分别设置于每个第一进出气口结构以及第二进出气口结构内,用于关闭或者打开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和第二进出气口结构,或者调节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和第二进出气口结构的开口大小;阻隔网,设置于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内,用以在腔体结构与墙体的外侧之间形成阻隔。其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可在实现通风,隔热和保温的功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墙体上开设开口放置通风设备造成墙体不美观,且功能单一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要使室内与室外具备良好的通风效果,现有的做法是在墙体上开设贯穿墙体的开口,然后在开口上配置通风机,通过通风机加速室内与室外的空气流动,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需要在墙体上开设的开口上额外装配通风机其成本较高,其次在墙体的上开设的开口始终是将室内与室外连通,无法实现开口的闭合,且通风机也仅是起到通风的效果。因此如何使室内与室外实现通风效果,且无需增加额外通风设备的装置,是当下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对墙体的通风时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无需在墙体上开设开口放置通风设备,在实现室内与室外通风的同时,还可起到保温隔热效果的通风装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风装置,应用于墙体,其中,所述墙体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以及设置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的容置空间,所述通风装置包括:
腔体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至少一个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内侧壁中,与所述腔体结构连通;
至少一个第二进出气口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外侧壁中,与所述腔体结构连通;
开关结构,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结构以及所述第二进出气口结构内,用于关闭或者打开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和所述第二进出气口结构,或者调节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和所述第二进出气口结构的开口大小;
阻隔网,设置于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内,用以在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墙体的外侧之间形成阻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包括:
第一连通壳体,嵌设于所述内侧壁中;
所述连第一通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与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的第二通风口:
所述第一通风口靠近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腔体结构连通;
所述第二通风口远离所述腔体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开关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壳体内,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
所述开关结构包括;
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壳体内;
旋转轴,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盖板,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盖板与第一连通壳体的大小相匹配;
驱动单元,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用以通过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以控制所述盖板关闭或者打开所述第一通风口,或者调节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开口大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下部于朝向所述开关结构的一面设置有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以限制所述盖板的活动行程。
优选的,所述第二进出气口结构包括:
第二连通壳体,嵌设于所述腔体结构的内侧壁中;
所述第二连通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通风口和与所述第三通风口连通的第四通风口:
所述第三通风口靠近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腔体结构连通;
所述第四通风口相对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且所述第四通风口的开口小于所述第三通风口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开关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壳体内,且设置于所述第四通风口处;
所述开关结构包括;
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壳体内;
旋转轴,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盖板,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盖板与第二连通壳体的大小相匹配;
驱动单元,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用以通过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以控制所述盖板关闭或者打开所述第四通风口,或者调节所述第四通风口的开口大小。
优选的,所述第四通风口的下部于朝向所述开关结构的一面设置有一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用以限制所述盖板的活动行程。
优选的,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外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腔体结构的顶部以及底部与所述容置空间之间设置有一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发泡水泥或者聚苯乙烯泡沫。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通风装置通过设置在墙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该通风装置还提供开关结构,可选择墙体与室内室外的连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墙体上开设开口放置通风设备不仅影响墙体的整洁美观,而且开口的存在始终使室内外与室外连通,这样容易使得蚊虫进入室内;
另一方面,腔体结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当处于夏季时需要隔热时第二进出气口结构处于打开状态,在腔体结构内由于腔体结构内部上下存在的热差,使得腔体结构内部的空气形成循环流动进而起到隔热的作用;
当需要起到保温效果时,可使第一、第二进出气口结构全部处于关闭状态,当墙体受到外部辐射时腔体结构内可充分的锁住热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通风设备功能单一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风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风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风装置的实施例中,关于第一进出气口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风装置的实施例中,关于第二进出气口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风装置的实施例中,关于开关结构的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风装置的实施例中,关于设置有保温层7的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
1、墙体;2、腔体结构;3、第一进出气口结构;4、第二进出气口结构;5、开关结构;6、阻隔网;7、保温层;
31、第一连通壳体;32、第一通风口;33、第二通风口;321、第一缺口;
41、第二连通壳体;42、第三通风口;43、第四通风口;421、第二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通风装置的实施例,应用于墙体1,其中,墙体1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以及设置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的容置空间,保温隔热装置包括:
腔体结构2,设置于容置空间内;
至少一个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分别设置于内侧壁中,与腔体结构2连通;
至少一个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分别设置于外侧壁中,与腔体结构2连通;
开关结构5,分别设置于每个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以及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内,用于关闭或者打开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和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或者调节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和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的开口大小;
阻隔网6,设置于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内,用以在所述腔体结构2与所述墙体1的外侧之间形成阻隔。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通风装置,存在的功能单一,且设置在墙体上需要额外开设开口,在影响墙体美观的同时,开口使得室内与室外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存在的不便,如蚊虫容易从开口由室外进入到室内,无法实现开口的闭合。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腔体结构2设置于墙体1内,腔体结构2分别与设置于墙体1上的第一、第二进出气口结构连通;
如图2所示,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进出气结构3可设置为一对,分别位于腔体结构2的上部以及下部,第二进出气结构4可设置为一对,分别位于腔体结构2的上部以及下部;
当处于夏季时需要隔热时,通过分别操作开关结构3使一对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处于打开状态,在腔体结构2内由于腔体结构2内部上下存在热差(腔体结构的底部温度较低,腔体的顶部温度较高因此形成了热差),使得腔体结构2内部的空气形成循环流动进而起到隔热的作用;
当需要通风时,可使一对第一、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全部处于打开状态如此便可实现腔体结构2与墙体1内外实现连通,起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开关结构4还可控制第一、第二进出气口结构的开口大小进而控制通风的程度,当无需通风时,可通过开关结构4滚逼第一、第二进出口结构,使墙体1的内外处于不连通状态。
当需要起到保温效果时,可使一对第一、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全部处于关闭状态,当墙体1受到外部热辐射时腔体结构2内可充分的锁住热量;
设置在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内的阻隔网,在实现通风的同时可以避免墙体1外侧即室外的蚊虫由第一进出口结构3进入到腔体结构2内,起到了避免蚊虫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效果;
进一步的,阻隔网6还可设置于每个所述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内,用以在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以及在腔体结构与墙体1的内侧形成阻隔,阻隔网6可起到阻墙体内外部的蚊虫进入腔体结构2内。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包括:
第一连通壳体31,嵌设于内侧壁中;
第一连通壳体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口32和与第一通风口32连通的第二通风口33:
第一通风口32靠近腔体结构2,与腔体结构2连通;
第二通风口33远离腔体结构2,位于第一通风口32的下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的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还可以避免墙体外侧的雨水打入腔体结构2内。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开关结构5设置于第一连通壳体31内,且位于第一通风口32处;
开关结构5包括;
固定板(未于图中示出),设置于第一连通壳体31内;
旋转轴(未于图中示出),设置于固定板上;
盖板(未于图中示出),与旋转轴连接,盖板与第一连通壳体31的大小相匹配;
驱动单元(未于图中示出),与旋转轴连接,用以通过驱动旋转轴旋转以控制盖板关闭或者打开第一通风口32,或者调节第一通风口32的开口大小。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口32的下部于朝向开关结构5的一面设置有一第一缺口321,第一缺口321用以限制盖板的活动行程。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包括:
第二连通壳体41,嵌设于腔体结构的内侧壁中;
第二连通壳体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通风口42和与第三通风口42连通的第四通风口43:
第三通风口42靠近腔体结构2,与腔体结构2连通;
第四通风口43相对第三通风口42设置,且第四通风口43的开口小于第三通风口42的开口。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开关结构5设置于第二连通壳体41内,且设置于第四通风口43处;
开关结构5包括;
固定板(未于图中示出),设置于第二连通壳体41内;
旋转轴(未于图中示出),设置于固定板上;
盖板,与旋转轴连接,盖板与第二连通壳体41的大小相匹配;
驱动单元(未于图中示出),与旋转轴连接,用以通过驱动旋转轴旋转以控制盖板关闭或者打开第四通风口43,或者调节第四通风口43的开口大小。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第四通风口43的下部于朝向开关结构5的一面设置有一第二缺口421,第二缺口421用以限制盖板的活动行程。
上述技术方案中,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如图腔体结构2与外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保温层7。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腔体结构2的顶部以及底部与容置空间之间设置有一保温层7。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保温层7为发泡水泥或者聚苯乙烯泡沫。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墙体1内部中,即腔体结构2与墙体1外侧壁之间设置有保温层7,而腔体与墙体1的内侧壁之间未设置保温层7,可以保证腔体结构22内充分吸收热量之后,减少热量传递至墙体1的外侧壁,而更多的热量是朝向墙体1的内侧壁传导;
进一步的,在墙体1内位于腔体结构2的顶部以及底部可设置一层保温层7,及保温层7设置于墙体1内部与墙体1结构之间,可减少热量传递至位于腔体结构2顶部以及底部的墙体1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单元可为可选择电动马达等常用的驱动单元实现。
以下以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和第二进出气结构可优选为一对,分别设置于腔体结构2的上下部;
当需要通风时,如图5所示,可通过控制设置于第一进出口结构中的开关结构5,使开关结构5中的驱动单元驱动旋转轴带动盖板由第一缺口321位置的初始状态,活动至完全打开状态,此时第一通风口32与第二通风口33以及腔体结构2之间处于连通结构,然后通过控制设置于第二进出口结构中的开关结构5,使开关结构5中的驱动单元驱动旋转轴带动盖板由第二缺口421位置的初始状态,活动至完全打开状态,此时第四通风口43与第三通风口42以及腔体结构2之间处于连通结构,此时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和腔体结构2以及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之间形成连通,实现墙体1内外的空气流通,进一步的为了实现不同的通风程度,可调节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和第二进出气结构的盖板的盖合大小;
当需要进行隔热时,可通过控制设置于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中的开关结构5,使开关结构5中驱动单元驱动旋转轴转动带动盖板活动之第二缺口421位置处,使盖板完全关闭第四通风口43,然后通过控制设置于第一进出口结构中的开关结构5,使开关结构5中的驱动单元驱动旋转轴带动盖板由第一缺口321位置的初始状态,活动至完全打开状态,此时第一通风口32与第二通风口33以及腔体结构2之间处于连通结构,腔体结构2内由于腔体结构2内部上下存在热差(腔体结构2的底部温度较低,腔体结构2的顶部温度较高因此形成了热差),使得腔体结构2内部的空气与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之间形成循环流动进而起到隔热的作用;
当需要起到保温效果时,仅需要第一需要将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和第二进出气口对应的开关结构5保持初始状态即可,即开关结构5的盖板分别位于第一缺口321和第二缺口421处;当第一进出气口结构3和第二进出气口结构4非初始状态时,通过控制开关结构5的驱动单元使开关结构5的盖板分别位于第一缺口321和第二缺口421处。
需要说明的时,上述的腔体结构2可由金属材质制成,如不锈钢以及铝材质制成,连通管道由不锈钢以及铝材质制成,且连通管道可与腔体结构2一体形成或者焊接于腔体结构2上与腔体结构2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通风装置,应用于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以及设置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的容置空间,所述通风装置包括:
腔体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至少一个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内侧壁中,与所述腔体结构连通;
至少一个第二进出气口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外侧壁中,与所述腔体结构连通;
开关结构,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结构以及所述第二进出气口结构内,用于关闭或者打开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和所述第二进出气口结构,或者调节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和所述第二进出气口结构的开口大小;
阻隔网,设置于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内,用以在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墙体的外侧之间形成阻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出气口结构包括:
第一连通壳体,嵌设于所述内侧壁中;
所述第一连通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与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的第二通风口:
所述第一通风口靠近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腔体结构连通;
所述第二通风口远离所述腔体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壳体内,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
所述开关结构包括;
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壳体内;
旋转轴,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盖板,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连通壳体的大小相匹配;
驱动单元,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用以通过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以控制所述盖板关闭或者打开所述第一通风口,或者调节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开口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下部于朝向所述开关结构的一面设置有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以限制所述盖板的活动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出气口结构包括:
第二连通壳体,嵌设于所述腔体结构的内侧壁中;
所述第二连通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通风口和与所述第三通风口连通的第四通风口:
所述第三通风口靠近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腔体结构连通;
所述第四通风口相对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且所述第四通风口的开口小于所述第三通风口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壳体内,且设置于所述第四通风口处;
所述开关结构包括;
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壳体内;
旋转轴,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盖板,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连通壳体的大小相匹配;
驱动单元,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用以通过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以控制所述盖板关闭或者打开所述第四通风口,或者调节所述第四通风口的开口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风口的下部于朝向所述开关结构的一面设置有一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用以限制所述盖板的活动行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外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结构的顶部以及底部与所述容置空间之间设置有一保温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发泡水泥或者聚苯乙烯泡沫。
CN201820991293.8U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通风装置 Active CN208871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1293.8U CN208871781U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通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1293.8U CN208871781U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通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1781U true CN208871781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62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91293.8U Active CN208871781U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1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28857U (zh) 上下出风落地式空调器
CN104697051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1915765U (zh) 一种玻璃窗
CN110409975B (zh) 一种温控型遮光楼宇透气窗
CN203719057U (zh) 空调器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20402684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4697056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97061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455502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697060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455502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871781U (zh) 一种通风装置
CN207262561U (zh) 一种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
CN20455502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455502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287975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6073402U (zh) 圆形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455502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763218U (zh) 一种保温隔热装置
CN208967949U (zh) 空调柜机
CN203718992U (zh) 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隔热罩
CN109914980A (zh) 一种带有智能开关的门窗
CN106152455A (zh) 圆形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635455U (zh) 空调器
KR101122584B1 (ko) 환기기능을 구비하는 창호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040 floors 6-9, South Building, No. 258, Shimen 2nd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ajia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41 6-9 floor, South Tower 258, two Shimen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Xian Dai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 Consult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