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1733B -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平台确定方法、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终端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平台确定方法、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1733B
CN107431733B CN201680013697.3A CN201680013697A CN107431733B CN 107431733 B CN107431733 B CN 107431733B CN 201680013697 A CN201680013697 A CN 201680013697A CN 107431733 B CN107431733 B CN 1074317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terminals
platform
communication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36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1733A (zh
Inventor
本间毅史
永瀬达也
松野阳一郎
浅井贵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31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1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1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17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89In-session procedures by adding media; by removing med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22Conducting the conference, e.g. admission, detection, selection or grouping of participants, correlating users to one or more conference sessions, prioritis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27Network arrangements for conference optimisation or adap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1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H04L65/4015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where at least one of the additional parallel sessions is real time or time sensitive, e.g. white board sharing, collaboration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2Multipoint control uni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3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27Quality of service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互连支持多个通信平台的多个传输终端。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状态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关于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和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终端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的通信状态;读取单元,被配置为从存储单元读取将多个通信平台与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以及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在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使用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由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平台确定方法、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通信平台确定方法、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终端。
背景技术
电话会议系统是用于经由诸如互联网的通信网络在多个传输终端之间举行电话会议的传输系统的示例。在这样的电话会议系统中,在电话会议期间收集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被从一个传输终端传输至另一传输终端。例如,另一传输终端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在显示器上显示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并且从扬声器输出接收到的音频数据。以这种方式,可以在通信终端之间举行电话会议。
近期,存在用于在多个传输终端之间传输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通信平台(用于建立通信的基础设施系统或者机制)的增长的多样化。因此,即使当在相同网络之内的传输终端之间举行电话会议时,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也可能使用多个通信平台中的任何一个通信平台。
例如,这些通信平台可能在通信稳定性、延迟的减小、可用频带、成本和/或它们可以容纳的站点的数量的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以及用户可以根据通信的目的和将被交换的数据的类型选择期望的通信平台。然而,选择合适的通信平台对于用户来说并不总是容易的。
用于从多个通信平台中选择合适的通信平台的技术是已知的。例如,美国专利号8838699公开一种用于在多个由系统支持的平台中自动地选择将被使用的平台以便最小化安全性风险的技术。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号8838699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在美国专利号8838699公开的技术,不能够在电话会议已经开始之后选择合适的通信平台。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电话会议系统中,在电话会议的开始时已经被选择的通信平台必须继续地使用,并且不能在电话会议已经开始之后改变通信系统的选择。
鉴于以上,本发明的一方面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通信已经开始之后切换通信平台至合适的通信平台的信息处理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互连多个传输终端以支持多个通信平台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状态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关于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和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终端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的通信状态;读取单元,被配置为从存储单元读取将多个通信平台与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以及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在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使用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由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通信状态相关联的平台确定信息中。
发明的有益效果
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在通信已经开始之后将通信平台切换至合适通信平台的信息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1A】图1A是示出切换通信平台的示例的示图;
【附图1B】图1B是示出切换通信平台的示例的另一示图;
【附图2】图2是示出示例性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3】图3是示出传输终端的示例性硬件配置的框图;
【附图4】图4是示出传输管理系统的示例性硬件配置的框图;
【附图5】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输终端和传输管理系统的示例性功能性配置的框图;
【附图6】图6是示出由传输终端实施的用于建立会话的处理的序列图表;
【附图7】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用于切换通信平台的处理的序列图表;
【附图8】图8是示出示例性通信平台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附图9】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输终端和传输管理系统的示例性功能性配置的框图;
【附图10】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由平台切换确定单元实施的用于基于平台确定表格切换通信平台的处理的流程图;
【附图11】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输终端和传输管理系统的示例性功能性配置的框图;
【附图12】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切换通信平台的过程的序列图表;
【附图13】图13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由平台切换确定单元实施的用于基于平台确定表格切换通信平台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
【附图14】图14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传输终端和传输管理系统的示例性功能性配置的框图;
【附图15】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由平台切换确定单元实施的用于基于平台确定表格切换通信平台的过程的流程图;
【附图16】图16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传输终端和传输管理系统的示例性功能性配置的框图;以及
【附图17】图17是示出用于确定传输管理系统是否应切换通信平台的示例性过程的序列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示例1
图1A和图1B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切换通信平台的示例。在图1A中,传输终端10aa和10ab以及传输管理系统50被连接到通信网络2。传输管理系统50传输终端10aa和10ab中的每一个向通知(发信号)另一个的存在,并且开始传输终端10aa和10ab之间的通信。例如,传输终端10aa和10ab可以通过一对一(点对点)的通信使用被称为WebRTC(网络实时通信,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的API(应用接口,Application Interface)来通信。注意在传输终端10aa和10ab之间的内容数据CD(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发送/接收中并不涉及传输管理系统50。
然后,如图1B中所示,在本示例中,传输终端10ac作为另一通信对象(counterpart)被添加至传输终端10aa和10ab之间的通信。当传输终端10ac被添加时,参与一个电话会议的终端的数量变成了三个,并且因而,传输管理系统50确定通信平台(在下文中,称为“通信PF”)应被切换至用于使用通信标准H.323来建立通信的通信PF。也就是说,传输管理系统50将正在被使用的通信PF切换至使用中继设备30的通信PF,并且通过让中继设备30中继内容数据CD至传输终端10aa、10ab和10ac来建立传输终端10aa、10ab和10ac之间的通信。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中,即使在通信已经开始之后,正在被使用的通信PF也可以响应于环境的改变被切换至合适的通信PF。注意一对一的通信通常不太昂贵,但是当一对一的通信被用于在多个站点之间建立多点通信时,可以妥协(compromise)通信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当参与通信的终端的数量达到预定阈值(例如3)时,正在被使用的通信PF被切换至使用中继设备30的通信PF。以这种方式,考虑到成本和稳定性这两者可以动态地优化正在被使用的通信PF。
<通信PF>
以下,描述在本实施例中被使用的通信PF。通信PF是指基础指定呼叫控制方法、通信路径、和用于压缩视频和/或音频的压缩方法中的至少一个的用于通信的设施系统或者机制。例如,在图1A中,用于使用WebRTC来控制呼叫的通信PF被用来建立传输终端10aa和10ab之间的通信。在图1B中,用于使用通信标准H.323(包括呼叫控制)经由中继设备30来互连传输终端10aa、10ab和10ac的通信PF被用来建立传输终端10aa、10ab和10ac之间的通信。因此,在以上示例,呼叫控制方法和通信路径被切换。
以下是可能组成通信PF的元素的非限制性示例。注意,然而,通信PF不限于这些示例。
·呼叫控制:(1)H.323(以上)、(2)WebRTC(以上)、(3)SIP(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4)SIP的扩展协议、(5)即时消息协议、(6)使用SIP发消息(SIPMESSAGE)方法的协议、(7)互联网中继聊天(IRC,Internet Relay Chat)、(8)即时消息协议(instant messenger protocol)的扩展协议等等。
·通信路径:中继设备30的存在/缺席、中继设备30的切换、在相同中继设备30内的功能(接口)的切换等等。
·视频压缩方法:H.264、H.264/AVC、H.264/SVC、H.265/HEVC、MPEG4等等。
·音频压缩方法:G.711/G.722、Speex、Opus、iSAC/iLBC、等等。
注意可以独立地切换视频压缩方法和音频压缩方法,或者图像压缩方法和音频压缩方法也可以作为一个集合一起被切换。例如,在其中切换呼叫控制方法或者通信路径涉及视频压缩方法和音频压缩方法的情况下,视频压缩方法和音频压缩方法也可以一起作为一个集合被切换。在其中切换呼叫控制方法或者通信路径不涉及切换视频压缩方法和音频压缩方法的情况下,不是必需切换视频压缩方法和音频压缩方法,但是都可以按照期望切换视频压缩方法和音频压缩方法中的一个或两者。并且,不管是切换呼叫控制方法还是切换通信路径,都可以独立地切换视频压缩方法或者音频压缩方法。
注意,诸如SIP的呼叫控制协议可以被分类为应用层的通信协议。并且,可以根据每一个呼叫控制方法使用诸如RI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HTTP、HTTPs、TCP/IP、或者UDP/IP的合适的通信协议。
也就是说,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协议可以与呼叫控制方法一起被切换。在其它实施例中,当呼叫控制方法被切换时,可以继续使用相同的通信协议。
<传输系统配置>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的示例配置的图式示图。传输系统1是用于经由传输管理系统50在多个传输终端之间传送(communicate)信息、表情等等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1的特定示例包括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电话系统、音频会议系统、音频电话系统、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屏幕分享系统、文本聊天系统等等。并且,传输系统1包括用于经由传输管理系统50以从一个传输终端至另一传输终端的一个方向传输内容数据的数据提供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传输系统1是能够举行视频会议的通信系统。
注意,然而,本发明的传输系统不应受限于本实施例。
在图2中,传输系统1包括多个传输终端(10aa、10ab、...)、多个移动终端(20aa、20ab、...)、用于单个传输终端(10aa、10ab、...)显示器、多个中继设备(30a、30b、...)、传输管理系统50、多个路由器(70a、70b...)、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
多个传输终端10发送和接收包括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内容数据。也就是说,多个传输终端10对应于能够使用视频会议服务的视频会议终端。在本实施例中,假定传输终端10是用于视频会议的专用终端。
另一方面,多个传输终端20发送和接收包括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内容数据。移动终端20也可以能够交换文本数据。也就是说,例如,多个移动终端20可以能够使用文本聊天服务以及视频会议服务。在本实施例中,除非另外指示,移动终端20可以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工业设备,例如,诸如平板终端、移动电话、智能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可穿戴PC、游戏机器、通用PC终端、汽车导航终端、电子白板、投影仪、或者监控摄像机的工业设备。工业设备也可以包括诸如MFP(多功能外围/打印机/产品)的办公室设备、诸如内窥镜的医学设备、以及诸如耕作机的农业设备。可穿戴PC可以包括手表、头戴式显示器等等。例如,注意移动终端20可以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者WIFI(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无线地连接到通信网络2。
注意传输终端10和移动终端20是根据本发明的传输终端的示例。
传输终端10和移动终端20由传输管理系统50管理,传输管理系统50管理传输系统1的呼叫控制。传输管理系统50是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
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多个传输终端(10aa、10ab、...)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被称为“传输终端10”,并且多个移动终端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被称为“移动终端20”。多个显示器(120aa、120ab、...)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被称为“显示器120”。多个中继设备(30a、30b、...)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被称为“中继设备30”,并且多个路由器(70a、70b、...)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被称为“路由器70”。
进一步,发出开始视频会议的请求的传输终端10或者移动终端20被称为“请求终端”,并且接收请求(请求目的地)的传输终端10或者移动终端20被称为“对象终端”。
并且,在传输系统1,在请求终端和对象终端之间建立管理信息会话,用于经由管理系统50交换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进一步,为了交换内容数据在请求终端和对象终端建立会话。用于交换内容数据的会话可以涉及经由中继设备至/从请求终端和对象终端发送/接收内容数据。注意,然而,用于交换内容数据的会话并不一定必需经由中继设备30实现。在其他示例中,内容数据可以经由传输管理系统50交换,或者可以在请求终端和对象终端之间直接交换。
如上所述,中继设备30中继内容数据,以在多个传输终端10和/或移动终端20之间交换内容数据。
传输管理系统50执行管理操作,例如,管理操作诸如传输终端10和移动终端20的登录认证、通信状态管理、对象列表管理、和通过内容数据的传输目的地的通知或者指示中继设备30管理通信状态信息而进行的中继设备30的管理。
传输管理系统50可以是诸如监视相机、可穿戴PC等等的具有通信功能的工业设备。例如工业设备可以包括办公室设备,办公室设备诸如MFP、诸如内窥镜的医疗设备、和诸如耕作机的农业设备。例如,可穿戴PC可以包括手表、头戴式显示器等等。
程序提供系统90将终端程序存储在HD(硬盘,hard disk)204(下面描述),用于使得传输终端10或者移动终端20能够实现各种功能,并且程序提供系统90能够将终端程序传输至传输终端10和移动终端20。并且,程序提供系统90将传输管理程序存储在HD304(下面描述),用于使得传输管理系统50能够实现各种功能,并且程序提供系统90能够将传输管理程序传输至传输管理系统50。
注意在图2中,传输终端(10aa、10ab、10ac...)、中继设备30a、以及路由器70a通过LAN2a可通信地互连。传输终端(10ba、10bb、10bc...)、移动终端(20aa、20ab、...)、中继终端30b和路由器70d通过LAN2d可通信地互连。并且,LAN 2a和LAN 2b通过包括路由器70ab的专用线2ab可通信地互连,并且LAN2a和LAN2b被配置为在特定区域A中。例如,区域A可以是日本,LAN2a可以被配置为在位于东京的办公室中,LAN2b可以被配置为在位于大阪的办公室中。在区域A使用移动终端(20aa、20ab、...)。
同时,传输终端(10ca、10cb、10cc...)、中继设备30c、以及路由器70c通过LAN2c可通信地互连。传输终端(10da、10db、10dc...)、移动终端(20ac、20ad、...)、中继终端30b和路由器70d通过LAN2d可通信地互连。并且,LAN2c和LAN2d通过包括路由器70cd的专用线2cd可通信地互连,并且LAN2c和LAN2d被配置为在特定区域B中。例如,区域B可以是美国,LAN2c可以配置为在位于纽约的办公室中,并且LAN2d可以配置为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办公室中。并且,在区域B中使用移动终端(20ac、20ad、...)。
传输管理系统50和程序提供系统90通过互联网2i可通信地连接到传输终端10、移动终端20、和传输设备30。注意可以在区域A或区域B中提供传输管理系统50或者程序提供系统90,或者可以在除上述区域之外的区域中被提供。
并且,注意图2中的每个传输终端10、每个移动终端20、每个中继设备30、传输管理系统50、每个路由器7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的底部指示的四位数字用缩写形式表示通用的IPv4地址。
<硬件配置>
<<传输终端>>
以下,将参考图3描述传输终端10的硬件配置。图3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的示范性硬件配置。在图3,传输终端10包括用于控制传输终端10的整体控制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01。传输终端10还包括存储诸如驱动CPU 101的IPL(Initial Program Loader,初始程序加载器)的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2和可以用作CPU 101的工作区域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3。传输终端10还包括用于存储终端程序130和诸如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各种数据的快闪存储器104。传输终端10还包括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105,其用于在CPU 101的控制下控制向快闪存储器104的各种数据的读取/写入。例如,传输终端10还包括用于控制诸如快闪存储器的记录介质106上的数据的读取/写入(存储)的介质驱动107,以及当选择传输终端10的目的地时操作的操作按钮108。并且,传输终端10包括用于切换开启/关闭传输终端10的电源的电源开关109、以及用于使用通信网络2传输数据的网络I/F(接口)111。
此外,传输终端10包括用于根据由CPU 101的控制捕获对象的图像和CPU 101获取捕获后的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内置相机112、控制相机112的驱动操作的成像元件I/F(接口)113、以及用于输入音频的内置麦克风114。并且,传输终端10包括用于输出音频的内置的扬声器115、用于在CPU 101的控制下处理音频信号向/从麦克风114和扬声器115的输入/输出的音频输入/输出I/F 116。传输终端10还包括用于在CPU 101的控制下将图像数据传输到外部显示器120的显示器I/F 117、和用于连接各种外部设备的外部设备连接I/F 118。并且,传输终端10包括认证接受I/F 119、以及用于电连接图3所示的上述元件的诸如地址总线或者数据总线的总线110。
例如,显示器120是包括显示物体的图像和操作图标的液晶显示器或有机发光(organic EL)显示器的显示单元。显示器120通过电缆120c被连接至显示器I/F 117。注意虽然在图3的例子中传输终端10的显示器120通过电缆120c被连接至显示器I/F 117,但是显示器的配置不限于此。例如,显示器120可以被构建在传输终端10内部。
诸如外部相机、外部麦克风、和外部扬声器的外部设备可以通过USB(Universal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电缆等等连接至外部设备连接I/F 118。
认证接受I/F 119是用于从用户接受认证信息的输入的接口。认证接受I/F119的特定示例包括IC卡阅读器、SD卡阅读器、和SIM卡阅读器(例如,使用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
例如,终端程序130可以被存储在诸如记录介质106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作为可安装/可运行格式的文件,并且以这样的状态分发。并且,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程序130可以被配置为在ROM102中而不是快闪存储器104中被存储。
注意移动终端20可以具有基本上与传输终端10的硬件配置相似的硬件配置,并且即使当二者存在差异时,假定移动终端20和传输终端10可以互换地使用而不影响传输系统1的实现。
<<传输管理系统、中继设备、程序提供系统>>
以下,参考图4描述传输管理系统50、中继设备30、和程序提供系统90的硬件配置。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管理系统50、中继设备3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的示例性硬件配置。
注意在图4中示出的硬件元件不一定必须容纳在一个外壳内。也就是说,图4仅仅示出了优选地在传输管理系统50、中继设备30、程序提供系统90等等中包括的示例性硬件元件。另外,注意图4中示出的某些硬件元件可以由云计算实现。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管理系统50等等的物理硬件配置不必是固定的,并且硬件资源可以根据负载等等被动态地连接/断开。以下,传输管理系统50的硬件结构被描述为示例。
传输管理系统50包括控制传输管理系统的整体操作的CPU 301、存储诸如用于驱动CPU 301的IPL的程序的ROM 302、用作CPU 301的工作区域的RAM 303。此外,传输管理系统50包括用于存储诸如例如传输管理程序320的各种数据的HD 304、以及在CPU 301的控制下控制在HD 304上的各种类型的数据的读取/写入的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305。进一步,传输管理系统50包括控制在诸如快闪存储器的记录介质306上的读取/写入(存储)数据的介质驱动307、和用于显示各种类型的信息的显示器308,例如各种类型的信息诸如光标、菜单、窗口、字母、或者图像。并且,例如,传输管理系统50包括用于使用通信网络2来传输数据的网络I/F 309、包括用于输入例如字符、数字、以及各种指令的多个按键的键盘311、用于选择/执行各种指令、选择将被处理的项目、或者移动光标的鼠标312。并且,作为可移除记录介质的示例,传输管理系统50包括CD-ROM驱动314,其控制在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313上的各种数据的读取/写入。进一步的,传输管理系统50包括用于电连接在图4示出的上述部件的诸如地址总线和/或数据总线的总线线路310。
注意传输管理程序320可以作为以可安装/可执行格式的文件而被存储在诸如记录介质306或者CD-ROM 313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并且以这样的状态分发。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传输管理程序320可以存储在ROM 302中而不是HD 304中。
此外,注意中继设备30和程序提供系统90可以具有与上述传输管理系统50基本相似的硬件配置,因而,省略其上的描述。
<功能配置>
以下,参照图5描述传输终端10和传输管理系统50的功能配置。图5是示出传输终端10和传输管理系统50的示例性功能性配置的框图。注意因为程序提供系统90没有直接与本实施例的功能特征的实现相关,在图5中省略其上例示。此外,注意移动终端20的功能配置可以基本上与传输终端10的功能配置相似,并且即使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也假定传输终端10和移动终端20可以互换地使用而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现。
<<传输终端的功能性配置>>
传输终端1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11、显示控制单元12、成像单元13、音频输入单元14a、音频输出单元14b、对象列表生成单元15、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6、登录请求单元17、和读取/写入处理单元19。
注意图5所示的传输终端10的功能元件可以由图3示出的硬件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硬件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从快闪存储器104加载进入RAM103的终端程序130执行由来自CPU 101的指令触发的操作。
传输终端10还包括可由图3示出的快闪存储器104实现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
传输终端10的发送/接收单元11由网络I/F 111和来自图3的CPU 101的指令实现。发送/接收单元11经由通信网络2向/从另一个传输终端10、传输管理系统50、传输设备30等等发送/接收各种类型的数据。
α功能单元11a和β功能单元11b被连接到发送/接收单元11。α功能单元11a执行用于实现通信PFα必需的处理,并且β功能单元11b执行用于实现通信PFβ必需的处理。例如,α功能单元11a可以执行用于通知对象终端将在WebRTC中被使用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的处理,并且β功能单元11b可以执行用于通知对象终端将被使用的中继设备30的IP地址(其可以是中继设备30的私有IP地址或者全球IP地址)的处理。注意当由通信PFα和通信PFβ使用的通信协议不同时,α功能单元11a根据由通信PFα使用的通信协议建立通信,并且β功能单元11b根据由通信PFβ使用的通信协议建立通信。进一步,当由通信PFα和通信PFβ使用的视频/音频压缩方法不同时,α功能单元11a压缩/解压缩已经根据由通信PFα使用的压缩方法压缩的视频/音频数据,并且β功能单元11b压缩/解压缩已经根据由通信PFβ使用的压缩方法压缩的视频/音频数据。
显示控制单元12由显示器I/F 117和来自图3的CPU 101的指令实现。显示控制单元12执行对传输(输出)图像数据至外部显示器的控制。
成像单元13由相机112、图像元件I/F 113、和来自图3的CPU 101的指令实现。成像单元13捕获对象的图像并且输出被捕获的图像的图像数据。
音频输入单元14a由音频输入/输出I/F 116和来自图3的CPU 101的指令来实现。在用户的声音由麦克风114转换成音频信号之后,音频输入单元14a输入与音频信号有关的音频数据。
音频输出单元14b由音频输入/输出I/F 116和来自图3的CPU 101的指令来实现。音频输出单元14b输出与音频数据有关的音频信号至扬声器115使得音频从扬声器115中输出。
对象列表生成单元15由来自图3的CPU 101的指令实现。对象列表生成单元15基于从传输管理系统50接收的对象状态信息(对象候选终端和对应于对象候选终端的传输终端10和传输终端20的操作状态)生成并且更新对象列表。
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6由操作按钮108、电源开关109、和来自图3的CPU101的指令实现。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6从用户接收各种输入。例如,当用户打开图3示出的电源开关109时,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6接受由用户输入的开机操作并且打开传输终端10的电源。
登录请求单元17由来自图3的CPU 101的指令实现。登录请求单元17的操作由用户的开机操作的接受(或用户的认证操作)来触发。也就是说,响应于这样的用户操作,登录请求单元17经由通信网络2自动地从发送/接收单元11传输指示登录请求的登录请求信息和请求终端的当前IP地址至传输管理系统50。
读取/写入处理单元19由SSD 105和来自图3的CPU 101的指令实现。例如,读取/写入处理单元19将各种数据写入(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中,并且读取(检索)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中的各种数据。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将存储各种数据,例如,诸如用于标识对应于通信对象的用户或者传输终端10的通信ID(identification,标识)、类型标识信息(在传输终端10和移动终端20之间区分的信息)、以及密码。注意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ID和密码可以不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中,并且,例如在用户每次向传输管理系统50进行登录请求时,用户可以被要求输入通信ID和密码。
注意在本示例中的通信ID对应于标识信息,标识信息包括语言、字母、符号、和/或其他用于唯一地标识终端或者使用终端的用户的标记。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ID和中继设备ID可以是标识信息,例如,标识信息包括语言、字母、符号、和用于唯一标识终端/中继设备的其他标记中的至少两个的组合。
<<传输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
传输管理系统50包括传输/接收单元51、PF切换确定单元52、认证单元53、会话管理单元54、通信状态检测单元55、和读取/写入处理单元59。这些功能元件可以由图4所示硬件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例如硬件元件根据从HD 304加载到RAM 303中的传输管理程序320来执行由CPU 301的指令触发的操作。传输管理系统50也包括存储着各种数据(或者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并且即使当传输管理系统50的电源被关断时能够维持被存储的数据。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可以由图4的HD 304来实现。
[表格1]
<会话管理表格>
Figure BDA0001398062670000131
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包括存储如上表格1所示的会话管理表格的会话管理DB(数据库)5001。会话管理表格针对为了执行用于选择中继设备30的会话的每个会话ID,彼此相关联地存储和管理将被用来中继数据的中继设备30的中继设备ID、请求终端的通信ID、对象终端的通信ID、和会议ID。注意在不使用中继设备30的情况下,不为与对应会话ID相关联的中继ID注册信息。
[表格2]
<对象列表管理表格>
通信ID 对象候选通信ID
01aa 01ab、01ac、02ab、02ac、02ad
01ab 01aa、01ac、02ab、02ac、02ad
01ac 01aa、01ab、02ab、02ac、02ad
02ab 01aa、01ab、01ac、02ac、02ad
02ac 01aa、01ab、01ac、02ab、02ad
02ad 01aa、01ab、01ac、02ab、02ac
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也包括存储如上表格2所示的对象列表管理表格的对象列表管理DB 5002。对象列表管理表格与对应于对象候选终端的传输终端10和/或移动终端20的通信ID相关联地存储和管理请求终端的每个通信ID,请求终端进行请求来开始在视频会议中连接(呼叫)视频会议。注意对象候选终端的通信ID标识利用其请求终端能够与其开始通信的传输终端10和/或移动终端20标识。
[表格3]
<终端管理表格>
通信ID 操作状态 名称 IP地址
01aa 在线 总部 1.2.1.3
01ab 在线 东京办公室 1.2.1.4
01ac 离线 大阪办公室 1.2.1.5
02ab 在线 YAMADA Taro 1.4.1.2
02ac 在线 SATO Jiro 1.5.1.1
02ad 离线 Ito Saburo 1.5.1.2
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也包括存储如上表格3所示的会话管理表格的会话管理DB5003。终端管理表格,针对终端(传输终端10或移动终端20)的每个通信ID,彼此相关联地存储和管理终端的操作状态、当终端的通信ID对应于对象终端ID时将被使用的名字、以及终端的IP地址。
[表格4]
<认证管理表格>
通信ID 密码
01aa aaaa
01ab abab
01ac acac
02ab ABAB
02ac ACAC
02ad ADAD
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也包括存储如上表格4所示的认证管理表格的认证管理DB5004。认证管理表格与用户或者终端的对应的密码相关联地保存和管理用户或者终端的每个通信ID。
[表格5]
<PF确定表格>
站点的数量 通信平台
2 α(WebRTC)
3或者更多 β(经由中继设备)
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也包括存储如上表格5所示的PF确定表格的PF确定DB5003。在PF确定管理表格中根据站点的数量存储和管理对应的通信平台。在本示例中,通信PFα是指使用WebRTC的通信,并且通信PFβ是指经由中继设备30的通信(根据H.323实现呼叫控制的通信)。注意PF确定表格是通信平台确定信息的一个示例。
<<传输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
以下,详细地描述传输管理系统50的功能配置。发送/接收单元51由网络I/F 309和来自图4的CPU 101的指令实现。发送/接收单元51经由网络2向/从传输终端10和中继设备30发送/接收各种数据(或者信息)。
认证单元53由来自图4的CPU 301的指令实现。认证单元53基于包括在登录请求信息中的通信ID和密码的组合是否被注册在认证管理DB 5004中来认证传输终端10或者用户,其中经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该登录请求信息。注意由认证单元53使用的认证方法不限于此,并且在其他的示例中,可以使用客户端证书(使用公用秘钥和私有密钥的认证方法)。
会话管理单元54由来自图4的CPU 301的指令实现。当从已经由认证单元53认证的传输终端10接收建立与对象终端连接的请求时(即,当获取开始请求信息时),会话管理单元54在会话管理DB中彼此相关联地存储信息项目,信息项目包括通信PF、将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设备30(如果使用中继设备)的中继设备ID、会话ID、请求终端的通信ID、以及对象终端的通信ID、以及会议ID。并且,会话管理单元54为每个通信PF建立适当的会话,下面描述其细节。
通信状态检测单元55由来自图4的CPU 301的指令实现。通信状态检测单元55检测传输管理系统50和传输终端10之间的通信以及传输终端10之间的通信的状态。注意站点的数量是本实施例的通信状态的示例。
PF切换确定单元52由来自图4的CPU 301的指令实现。PF切换确定单元52根据通信状态(例如,站点的数量)参考PF确定表格(例如,表格5)来选择(确定)适当的通信PF。注意下面详细地描述通信PF的确定和切换。如果确定通信PF必须被切换,PF切换确定单元52通知会话管理单元54将在切换之后使用的通信PF,并请求会话管理单元54建立会话。
读取/写入处理单元59由HDD 305和来自图4的CPU 301的指令实现。读取/写入处理单元59将各种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并且读取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中的各种数据。
<<根据通信PF建立会话>>
以下,简要地描述建立由通信PFα使用的WebRTC会话的处理。在WebRTC中,例如,浏览器(或者具有等效功能的应用程序)在没有服务器介入的情况下彼此通信。然而,用于识别通信对象(信令)的处理必须被实施。在这个方面,传输管理系统50可以用来使得一个用户将另一个用户标识为通信对象(例如,用户可以经由下面描述的对象列表屏幕将另一用户标识为通信对象),传输管理系统50在终端管理表格(例如,表格3)中管理传输终端10的操作状态。一旦将要彼此通信的两个传输终端10可以被标识,会话管理单元54充当STUN(用于网络地址转换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的会话遍历工具(SessionTraversal Utilities))服务器,并且向传输终端10aa和10ab中的每一个通知如下全球IP地址和端口号,该全球IP地址和端口号在其中布置了对应于对象的传输终端10的合作网络或者家庭网络的NAT(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设备之外。以这种方式,传输终端10aa和10ab可以被告知另一终端的全球IP地址和端口号,例如,使得可以在传输终端10aa和10ab之间建立NAT设备之外的一对一通信。
以下,简要地描述建立在通信PFβ中使用的会话的处理。如以上描述的会话中的那样,在终端管理表格中存储和管理登录了传输管理系统50的传输终端10的操作状态。此后,例如,当传输终端10aa的用户通知传输管理系统50该传输终端10ab将作为通信对象时,会话管理单元54选择合适的中继设备30。尽管用于选择中继设备30的各种手段是可想到的,在当前实施例中,考虑从中继设备30至传输终端10的数据传输的传输延迟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这样的选择方法被称为“缺省选择方法”。
一旦会话管理单元54选择(确定)将被使用的中继设备30,会话管理单元54通知被选择的中继设备30该传输终端10aa和10ab的通信ID,传输终端10aa和10ab将在一个视频会议中彼此通信。会话管理单元54或者中继设备30将会话ID与通信ID相关联,并且分配会议ID以指示在相同会议中的参与。此外,会话管理单元54通知传输终端10aa和10ab中继设备30的IP地址。当传输终端10aa和10ab利用他们的通信IDs建立与传输设备30的连接时,中继设备30中继内容数据至传输终端10aa和10ab,传输终端10aa和10ab基于通信ID参与相同的视频会议。
<传输终端10的通信处理>
以下,参考图6描述由传输终端10aa和10ab实现的建立会话的过程。图6是示出由传输终端10aa和10ab实现的用于建立会话的示例处理步骤的序列图表。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传输终端10开始视频会议时,假定通信PFα被使用。然而,为了启用传输系统1以适应其中预期三个或者更多个用户参加视频会议的情况,例如,可以使用由用户指定的通信PF来开始视频会议。例如,用户可以在传输至传输管理系统50的请求中指定通信PFβ,来利用通信PFβ开始视频会议。以下,描述图6的处理步骤。
步骤S1:当用户打开电源开关109时,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6接受由用户输入的开机操作,并且打开传输终端10的电源。
步骤S2:响应于上述开机操作,登录请求单元17经由通信网络2从传输/接收单元11向传输管理系统50自动传输指示登录请求的登录请求信息。注意登录请求的传输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由开机操作触发,而是可以响应于相关用户操作在任意时间被触发。登录请求信息包括标识对应于请求传送方的传输终端10aa的通信ID以及密码。注意在其登录请求信息从传输终端10aa传输至传输管理系统50的情况下,接收登录请求的传输管理系统50能够获得传输终端10aa的IP地址(全球IP地址)。
步骤S3:传输管理系统的认证单元53通过确定如下通信ID和密码的组合是否在认证管理表格中被存储和管理来执行终端认证,该通信ID和密码的组合匹配在经由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登录请求中包括的通信ID和密码。
步骤S4:如果传输终端10aa由认证单元53认证,会话管理单元54从对象列表管理表格中读取与传输终端10aa能够与其建立会话的对象候选终端对应的终端的通信ID。并且,会话管理单元54从终端管理表格中读取对象候选终端的操作状态。注意在本示例中,假定对应于对象终端的传输终端10ab的操作状态是“在线”。
步骤S5:接下来,发送/接收单元51将包括对应于对象候选的终端的通信ID和操作状态的对象状态信息经由通信网络2传输至传输终端10aa。对象状态信息还包括在终端管理表格中注册的终端的名字。以这种方式,传输终端10aa可以变得知晓被包括在传输终端10aa能够与其建立会话的对象候选的列表中的传输终端10ab的当前操作状态。
步骤S6:注意传输/接收单元51向在其对象表格被注册为对象候选的终端传输已经做出了登录请求的传输终端10aa的通信ID和操作状态。在本示例中,发送/接收单元51将传输终端10aa的通信ID和操作状态传输至传输终端10ab。以这种方式,可以向在他们的各个对象列表中的彼此被注册为对象候选的传输终端10每个通知另一个的操作状态。
步骤S7:在接收到对象状态信息时,传输终端10aa的对象列表生成单元15生成对象列表,且在显示器120上显示生成的对象列表。以这种方式,传输终端10aa的用户可以能够从对象列表屏幕中选择将在通信开始请求中被指定为对象终端的通信ID。在本示例中,假定传输终端10ab可以被选择为对象终端。
步骤S8:当用户选择对象终端并且做出开始与被选择的对象终端的通信的请求时,传输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将开始请求信息传输至传输管理系统50。开始请求信息包括请求终端的通信ID(请求终端ID)和对象终端的通信ID(对象终端ID)。并且,注意通过这样的处理,传输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可以变得知晓请求终端10aa的IP地址。
步骤S9:传输管理系统50的会话管理单元54执行为了建立会话的处理。也就是说,会话管理单元54在会话管理表格中注册会话ID、通信PF、请求终端ID、对象终端ID、以及会议ID。并且,会话管理单元54在终端管理表格中设置传输终端10aa和10ab的操作状态为“通信”。
步骤S10和S11:传输管理系统50的会话管理单元54向传输终端10aa和10ab中的每一个通知另一个的全球IP地址和端口号以使得能够在如上所述的NAT设备以外(beyondthe NAT)而通信。
步骤S12:以这种方式,可以开始使用通信PFα的在传输终端10aa和10ab之间的通信。
<<通信PF切换>>
以下,参照图7描述切换通信PF的处理。图7是示出用于切换通信PF的示例性处理步骤的序列图表。
步骤S21:传输终端10ac以类似于由传输终端10aa和10ab实现的登录处理的方式登录传输管理系统50,并且生成/显示对象列表。以这种方式,传输终端10ac可以能够向传输管理系统50传输将传输终端10aa指定为对象终端的开始请求信息。注意在某些实施例中,传输终端10aa可以通过通知传输终端10ac该对应的会话ID来邀请传输终端10ac到视频会议。
步骤S22:传输终端10ac的发送/接收单元11传输开始请求信息至传输管理系统50。开始请求信息包括请求终端ID和对象终端ID。注意,通过实现这个处理,传输管理系统50的传输/接收单元51可以变得知晓请求终端10ac的IP地址。
步骤S23:传输管理系统50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基于由通信状态检测单元55检测到的通信状态确定是否切换通信PF。注意参照图8详细描述上述确定处理。在本示例中,假定PF确定单元52已经决定切换通信PF。
步骤S24:接下来,会话管理单元54更新会话管理表格。下面展示出的表格6示出已经更新的会话管理表格的示例。
[表格6]
<会话管理表格>
Figure BDA0001398062670000191
根据表格6,通信PF从α切换至β,并且通信PFβ所需的中继设备30的中继设备ID被确定和被注册。并且,传输终端10aa和10ac之间的会话的会话ID、通信PF、中继设备ID、请求终端ID、对象终端ID、和会议ID被注册。注意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为传输终端10aa和10ab之间的会话创建新会话ID,而不是继续使用如表格6中所示的先前的会话ID。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准备适用于各种通信PF的各种格式的会话管理表格,并且在切换通信PF之后,根据在通信PF切换后的新通信PF,可以在合适的会话管理表格中注册会话ID和其他相关信息。
步骤S25:会话管理单元54向中继设备30传输请求以开始中继内容数据以及传输终端10aa、10ab、和10ac的通信ID。以这种方式,例如,中继设备30可以确定传输终端10aa、10ab、和10ac正在参加单一视频会议,并且能够将从传输终端10aa传输的内容数据传输至传输终端10ab、和10ac。
步骤S26和S27:传输管理系统50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将通信平台切换命令传输至传输终端10aa和10ab。以这种方式,可以向传输终端10aa和10ab通知在切换通信PF之后的新通信PF。
步骤S28和S29:传输管理系统50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通知传输终端10aa和10ab该中继设备30的IP地址。以这种方式,传输终端10aa和10ab可以能够将内容数据传输至中继设备30。
步骤S30和S31:传输终端10aa切换通信PF,以及传输终端10ab切换通信PF。也就是说,传输终端10aa和10ab从使用传输/接收单元11和α功能单元11a的通信切换至使用传输/接收单元11和β功能单元11b的通信。
步骤S32:传输管理系统50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通知传输终端10ac该通信PF和中继设备30的IP地址。以这种方式,传输终端10ac可以能够使用传输/接收单元11和β功能单元11b将内容数据传输至中继设备30。
步骤S33:以这种方式,经由通过通信PFβ建立的会话可以在传输终端10aa、10ab和10ac之间举行视频会议。
注意尽管在传输终端10ac使用图7的示例中的通信PFα建立通信之前切换通信PF,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在传输终端10ac使用通信PFα加入视频会议之后切换通信PF。
图8是更详细地解释步骤S23的通信PF确定处理的流程图。在图8中,首先,传输管理系统50的通信状态检测单元55检查站点的当前数量(步骤S23-1)。可以从开始请求信息确定传输终端10aa和传输10ac正在参加相同的视频会议。此外,通信状态检测单元55基于在会话管理表格中注册的会议ID计数已经与传输终端10aa一起举行视频会议的传输终端10ab。因此,通信状态检测单元55确定站点的数量已经增加至三个站点。
然后,传输管理系统50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从PF确定表格中读取阈值(即,3),以及确定站点的被检测到数量是3或者更多(步骤S23-2)。
如果在步骤23-2中做出了肯定确定(YES),PF切换确定单元52决定切换通信PF至β(步骤S23-3)。在本示例中,当前通信PF是α,并且因而PF切换确定单元52必须将通信PF从α切换至β。
如果在步骤23-2中做出了肯定否定确定(NO),PF切换确定单元52决定切换通信PF至α(步骤S23-4)。在本示例中,当前通信PF是α,并且因而PF切换确定单元52将不需要做任何事。
如上所述,当在视频会议处于会话的同时发生通信状态改变时,本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基于提前被设定好的设定将通信PF切换至被确定是最优的另一通信PF。通过将通信PF切换至另一通信PF并且使用另一通信PF来继续视频会议,可以改善例如视频会议的稳定性、质量、和成本-效率。
注意在上述示例中,其站点的数量被增加的情况已经被描述为例示性示例。然而,当站点的数量减小时通信PF也可以被切换。例如,当会话管理单元54检测传输终端10的操作状态从“在线”到“离线”的改变使得站点的数量从3或更多降低到2或更少时,PF切换确定单元52可以将通信PF从β切换至α。在这种情况下,会话管理单元54可以使用通信PFα建立会话,并且两个传输终端10可以使用通信PFα继续视频会议。
并且,注意在上述示例中,响应于通信状态的改变切换通信PF;然而,在其他示例中,可以响应于用户请求切换通信PF。
并且,在某些实施例中,传输终端10可以包括PF确定表格和PF切换确定单元52,并且传输终端10可以确定是否切换通信PF。在这种情况下,传输终端10可以自己监视站点的数量的增加/减少,或者传输管理系统50可以向传输终端10提供确定因素用于确定是否切换通信PF。例如,在没有涉及经由传输设备30的数据传输的通信PF中,传输管理系统50不需要知晓通信PF正在被使用。因此,通过使得传输终端10独立地确定是否切换通信PF,可以仅通过传输终端10之间的通信做出PF切换确定。
示例2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传输系统1使用与在第一实施例使用的PF确定表格不同的另一PF确定表格切换通信PF。
图9是示出传输终端10和传输管理系统50的示例性功能性配置的框图。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基本上相同的组件和特征被给定相同参考标号,并且可以省略其上重复的描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管理系统50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包括中继设备管理DB5006。
[表格7]
<中继设备管理表格>
Figure BDA0001398062670000211
如以上图7中所示的中继设备管理表格被存储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中继设备管理DB 5006。中继管理表格针对每个中继设备的每个中继设备ID,彼此相关联地存储和管理中继设备30的操作状态、当在传输管理系统50中已经接收了指示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时的接收日期/时间、中继设备30的IP地址、中继设备30的帧率、以及分辨率。例如,根据表格7中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格,针对具有中继设备ID“111a”的中继设备30a,中继设备30a的操作状态是“在线”,当已经由传输管理系统50以上状态信息接收时的接收日期/时间是“2013.02.10.13.42”(2013年2月10日在13:42时),中继设备30a的IP地址是“1.2.1.2”,中继设备30的帧率是“30fps”,并且分辨率是“1280×1024”。
在某些实施例中,除了以上信息项目之外,由中继设备30支持的压缩方法可以被注册在中继设备管理表格中。例如,利用H.264/AVC,中继设备30必须根据通信带宽、分辨率、传输终端10的帧率,压缩用于每个单个传输终端10的视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中继设备30可以将最优视频数据中继至每个传输终端10,当传输终端10的数量增加时,中继终端30的负载可以增加。另一方面,利用H.264/SVC,中继设备30可以仅需中继单一类型的内容数据,并且在接收侧的传输终端10根据通信带宽、分辨率和传输终端10的帧率以合适的分辨率和帧率再现内容数据。因此,通过在中继设备管理表格中注册由中继设备30支持的压缩方法,例如,PF切换确定单元52可以能够根据站点的数量和通信带宽选择支持H.264/AVC的中继设备30或者支持H.264/SVC的中继设备。以这种方式,可以使能数据的高效中继。
[表格8]
<PF确定表格>
网络 通信平台
内部网之内的所有站点 γ(经由室内中继设备)
其他 δ(高质量通信)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PF确定管理DB 5005存储如以上表格8中所示的PF确定表格。根据本实施例的PF确定表格与关于参与站点(传输终端10)是否都连接至内部网的通信状态相关联地存储和管理通信PF。在本实施例中,通信PFγ是指在内部网中(组织之内)使用中继设备30的通信,并且通信PFδ是指高质量通信。注意当所有的站点都连接至内部网时,可能存在相对小的传输延迟,并且因而,WebRCT可以被用作通信PFγ。
以下,参考图10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的确定处理步骤。图10是示出示例性的由PF切换确定单元52实现的用于基于PF确定表格来切换通信PF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例如,可以在视频会议开始之后或者当站点被添加或者移除时立即运行图10的处理。注意传输管理系统50被连接到如图2中所示的外部网络。
根据图10,首先,在步骤S41,传输管理系统50的通信状态检测单元55从终端管理表格中读取参与视频会议的每个传输终端10的IP地址,并且PF切换确定单元52比较传输终端10的IP地址。注意IP地址是全球IP地址。从在组织之内到外部侧的通信涉及穿过proxy服务器或者防火墙,并且连接至相同内部网的传输终端10具有相同的全球IP地址。因此,PF切换确定单元52可以比较传输终端10的IP地址以确定它们是否相同。可替换地,假设一个组织可以具有多个全球IP地址,例如,PF切换确定单元52可以查询DNS服务器以确定IP地址是否具有相同的域名称。
在步骤S42,PF切换确定单元52基于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所有的站点都连接至相同的内部网。
然后,如果在步骤S42中做出了肯定确定(YES),PF切换确定单元52基于PF确定表格在步骤S43中决定切换通信PF至γ。
如果在步骤S42中做出了否定确定(NO),PF切换确定单元52在步骤S44中决定切换通信PF至δ。
在将通信PF切换至γ的情况下,会话管理单元54从传输设备管理表格中选择在站点(传输终端10)被连接到的内部网之内的中继终端30。例如,会话管理单元54可以选择具有相同IP地址的中继设备30作为传输终端10。注意遵循上述处理的处理可以与如上所述的用于将通信PF切换至β的处理相似。也就是说,会话管理单元54将通信PF切换命令和所选择的中继设备30的IP地址传输至每个传输终端10。反过来传输终端10使用γ功能单元11c和发送/接收单元11建立与中继设备30的通信。以这种方式,例如,可以防止外部泄露视频会议的内容以提高视频会议的安全性。
在将通信PF切换至δ的情况下,会话管理区54参考传输装置管理表格以检查中继设备30的帧率和分辨率,并且选择可以以最高质量水平传输内容数据的中继设备30。然后,会话管理单元54将通信PF切换命令和所选择的中继设备30的IP地址传输至每个传输终端10。反过来,传输终端10使用δ功能单元11d和发送/接收单元11建立与中继设备30的通信。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当仅在连接至相同网络的传输终端之间举行视频会议时,可以选择通信PFγ(在本实施例中的在组织之内使用中继设备30的通信),并且以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选择通信PFδ,例如,可提高视频和音频的质量,并且可以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
示例3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中,传输终端10被配置为通知传输管理系统50该通信状态的改变。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和传输管理系统50的示例性功能性配置的框图。注意在图11中,与图9示出的那些基本上相同的组件和特征被给定相同参考标号并且可以省略其上重复的描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包括状态改变通知单元18。发送/接收单元18由网络I/F 111和来自图3的CPU 101的指令实现。状态改变通知单元18被配置为向传输管理系统50通知诸如通信带宽的改变的通信状态中的改变。
并且,例如,根据本实施例的PF确定管理DB 5005存储如下所示的PF确定表格。
[表格9]
<PF确定表格>
Figure BDA0001398062670000241
根据本实施例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的PF确定管理DB 5005存储如以上表格9中所示出的PF确定表格。根据本实施例的PF确定表格与如下通信状态相关联地存储和管理通信PF,该通信状态关于是否包括了具有少于或者等于预定值(例如,1Mbps)的通信带宽的至少一个传输终端。在本实施例中,通信PFβ是指使用由缺省选择方法选择的中继设备30的通信,并且通信PFδ是指高质量通信。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方面,可以基于传输终端10的通信质量动态地切换通信PF。
以下,参照图12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切换通信PF的处理。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切换通信PF的示例性处理步骤的序列图表。在本实施例中,假定传输终端10aa和10ab使用通信PFδ彼此通信。
步骤S51:当通信状态改变发生时传输终端10aa的状态改变通知单元18将状态改变通知传送给传输管理系统50。反过来,传输管理系统50的通信状态检测单元55获取状态改变通知。在本实施例中,假定检测到在通信带宽中的改变,并且状态改变通知包括通信状态改变之后的通信带宽。
步骤S52:当获取状态改变通知时,传输管理系统50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确定是否切换通信PF。也就是说,PF切换确定单元52参考PF确定表格并且基于传输终端10aa的通信带宽确定要使用通信PF。在本示例中,假定传输终端10aa的通信带宽已经降低至1Mbps或者更低,并且因此,PF切换确定单元52确定通信PF必须被切换至β。
步骤S53:如果中继设备30根据缺省选择方法被改变,会话管理单元54更新会话管理表格。也就是说,会话管理单元54根据缺省选择方法选择中继设备30,并且更新被注册在会话管理表格中的通信PF和中继设备ID。注意在本示例中,对在会话管理表格中的请求终端ID、对象终端ID和会议ID没有做出改变。并且,会话ID可以或者可以不被改变。
步骤S54:会话管理单元54将中继开始请求与传输终端10aa和10ab的通信ID一起传送至被选择的中继设备。以这种方式,中继设备30可以能够将内容数据中继至参加一个视频会议的传输终端10aa和10ab。
步骤S55和S56:传输管理系统50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将通信PF切换命令传送至传输终端10aa和10ab。
步骤S57和S58:传输管理系统50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通知传输终端10aa和10ab该中继设备30的IP地址。以这种方式,传输终端10aa和10ab可以能够将内容数据传输至在通信状态改变之后已经新选择的中继设备30。
步骤S59和S60:传输终端10aa切换通信PF,且传输终端10ab切换通信PF。也就是说,传输终端10aa和10ab从使用δ功能单元11d和发送/接收单元11的通信切换至使用β功能单元11b和发送/接收单元11的通信。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传输管理系统50可以能够响应于从传输终端10接收到状态改变通知而切换通信PF。
注意可以由传输终端通知的通信状态改变的另一示例包括声音水平的降低、视频的延迟、等等。
示例4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中,通信PFs被与多个条件相关联地注册。在下面的描述中,假定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具有与图11示出的相同的功能配置。
[表格10]
<PF确定表格>
Figure BDA0001398062670000261
根据本实施例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具有被存储在PF确定管理DB5005中的如以上表格10中所示的PF确定表格。在PF确定表格中与六个条件相关联地存储和管理通信PF。
条件1包括限制站点数量为小数量的条件,并且与对应于使用WebRTC的高速率通信的通信PFα相关联。条件2包括要求相对大的可用带宽的条件,并且与对应于高速率和高分辨率通信的通信PFδ相关联。条件3包括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的条件,并且与对应于低质量通信的通信PFε相关联,使得可以容易地响应于通信带宽的变化做出适应。条件4包括如下条件:包括了没有被包括在另一传输终端的对象列表中的传输终端。这样的条件与对应于使用WebRTC的低速率通信的通信PFζ相关联。条件5包括所有传输终端10由电缆被连接(有线连接)的条件,并且与对应于高速率和低/中-分辨率通信的通信PFη相关联。
以下,进一步描述以上条件。针对条件1,在其中所有参与站点被连接至相同内部网的情况下,延迟可以可推测地被最小化,并且如果站点的数量相对小,即使使用WebRTC也可以实现低压力的通信。针对条件2,当所有的传输终端10满足以上条件时可用带宽为大的条件被满足。注意可以由传输终端10确定传输终端10的可用带宽并且通知传输管理系统50,或者传输管理系统50可以被配置为确定可用带宽。
针对条件3,传输终端10或者移动终端20可以被配置为确定和通知传输管理系统50关于它是否被连接至移动通信网络。例如,传输终端10或移动终端20可以能够基于传输终端10的类型标识信息或者移动终端20的OS做出这样的确定。
针对条件4,本实施例的传输管理系统50可以不能够向相关传输终端10通知没有被列在对象列表中的传输终端10的状态信息(如图6的步骤S5和S6所示出)。例如,下面假定传输终端10aa和10ab每个都被注册在彼此的对象列表里,并且传输终端10ab和10ac每个都被注册在彼此的对象列表里。在这种情况下,传输终端10ab和传输终端10aa可以彼此通信,并且传输终端10ab和传输终端10ac可以彼此通信。然而,传输终端10aa和10ac不能彼此通信,因为传输终端10aa和10ac没有被注册在彼此的对象列表中。在这方面,条件4对应于用于鉴于传输终端10ab与传输终端10aa和10ac通信的能力、通过使能传输终端10aa和10ac之间的使用WebRTC的通信来使能传输终端10aa、10ab和10ac之间的视频会议的条件。如果在两个视频会议中存在公共传输终端10,传输管理系统50确定条件4被满足。如果条件4被满足,传输管理系统50可以询问传输终端10ab关于是否切换通信PF,或者传输终端10ab的用户可以请求通信PF的切换。当切换通信PF时,会话管理单元54可以将其他两个站点的全球IP地址和端口号传输至传输终端10aa、10ab、和10ac中的每一个。
针对与所有终端是否由电缆连接(有线连接)有关的条件5,传输管理系统10或者移动终端20优选地被配置为向传输管理系统50通知它的连接状态。注意当移动终端20被连接至传输管理系统50时,可以确定连接不是有线连接。
以下,参照图13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的确定处理。图13是示出示例性的由PF切换确定单元52实现的用于基于PF确定表格来切换通信PF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可以在视频会议的开始时或者当通信状态检测单元55检测如下通信状态改变时执行图13的处理,该通信状态的改变可以影响是否切换通信PF的确定(例如,站点的添加/移除、或者通信带宽的改变)。根据图13的处理,选择与最早被确定为被满足的条件相关联的通信PF。
首先,在步骤S71,传输管理系统50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确定是否满足条件1。
如果在步骤S71中做出了肯定确定(YES),PF切换确定单元52在步骤S720中决定切换通信PF至α。
如果在步骤S71中做出了否定确定(NO),PF切换单元52在步骤S73中确定是否满足条件2。
如果在步骤S73中做出了肯定确定(YES),PF切换确定单元52在步骤S74中决定切换通信PF至δ。
如果在步骤S73中做出了否定确定(NO),PF切换单元52在步骤S75中确定是否满足条件3。
如果在步骤S75中做出了肯定确定(YES),PF切换确定单元52在步骤S76中决定切换通信PF至ε。
如果在步骤S75中做出了否定确定(NO),PF切换单元52在步骤S77中确定是否满足条件4。
如果在步骤S77中做出了肯定确定(YES),PF切换确定单元52在步骤S78中决定切换通信PF至ζ。
如果在步骤S77中做出了否定确定(NO),PF切换单元52在步骤S79中确定是否满足条件5。
如果在步骤S79中做出了肯定确定(YES),PF切换确定单元52在步骤S80中决定切换通信PF至η。
如果在步骤S79中做出了否定确定(NO),PF切换确定单元52在步骤S81中决定切换通信PF至β。
正如从以上可以理解,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中,即使当三个或更多个条件被注册在PF确定表格中时,也可以通过以预指定的顺序执行确定处理来确定适当的通信PF。
示例5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中,可以如下所述限制通信PF的切换。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和传输管理系统50的示例性功能性配置的框图。在图14,与图11中示出的那些基本上相同的特征和组件被给定相同参考标号并且可以省略其上重复的描述。
[表格11]
<切换限制条件表格>
限制类型 限制
1 平台改变模式 δ→α不允许
2 次数 每场会议最多3次
3 从最后的改变起过去的时间 最少60秒
根据本实施例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5000包括存储了如以上表格11所示出的切换限制条件表格的切换限制条件管理DB 5007。切换限制条件表格注册了即使当在PF确定表格中描述的用于切换通信PF的条件被满足时也将禁用通信PF的切换的限制条件。
注意当用户正举行视频会议的同时切换通信PF从长远来看可以使能更有效的通信。然而,在短期内,例如,可能出现诸如需要更新屏幕的布局以及在通信中的短中断的不便之处。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方面,可以施加某些限制来防止频繁的通信PF的切换(例如,以上切换限制条件表格的限制2和3)和/或当从切换中不期待实质的影响时防止通信PF的切换(例如,以上切换限制条件表格的限制1)。
以下,参照图15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基于切换限制条件表格的切换限制确定处理。图1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由PF切换确定单元52实现的示例处理步骤的流程图,示例处理步骤用于基于PF确定表格和切换限制条件表格来切换通信PF。例如,注意可以结合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PF确定处理来执行图15的处理。
在步骤S91,PF切换确定单元52确定PF确定表格的PF切换条件是否被满足。如果在步骤S91中做出了否定确定(NO),在不参考切换限制条件表格的情况下终止处理。
如果在步骤S91中做出了肯定确定(YES),PF切换确定单元52在步骤S92中确定切换限制条件表格的限制条件是否没有被满足。
如果在步骤S92中做出了肯定确定(YES),这意味着允许切换通信PF,并且PF切换确定单元52可以在步骤S93中决定切换通信PF。
如果在步骤S92中做出了否定确定(NO),这意味着不允许切换通信PF,并且因而PF切换确定单元52可以在步骤S94中决定不切换通信PF。
正如可从以上被理解的,根据本实施例的方面,例如,只有切换通信PF可以具有足够的有益效果,才可以切换通信PF。
<<适应多个通信PF>>
在其中传输系统1支持许多类型的通信PF的情况下、大数量的限制(例,表格11的限制类型1)可能需要如被注册在表格11中所示的切换限制条件表格中。也就是说,当存在许多类型的通信PF的时,关于这些通信PF之间的切换的限制的数量相应地增加。并且,当在切换限制条件表格中存在矛盾或者错误使得在切换之后将被使用通信PF不可用时,例如,可能需要添加附加限制到切换限制条件表格。
鉴于以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可能使用如下面表格12中所示的PF确定表格。
[表格12]
<PF确定表格>
当前平台 切换条件 切换之后的平台
α 3或者更多站点 β
α 从移动通信网络的参与 ε
γ 从外部网络的参与 δ
γ 从外国的参与 θ
以上表格12示出PF确定表格的另一示例。在如图12中所示的PF确定表格中,与当前通信PF相关联地注册切换条件和在切换之后的通信PF。也就是说,PF切换确定单元52使用当前通信PF作为密钥,并且当确定相应切换条件被满足时决定将通信PF切换至相应通信PF。PF切换确定单元52可以从上扫描PF切换确定表格以找到当前通信PF以及相应的切换条件。PF切换确定单元52可以因此仅当对于当前通信PF相应的切换条件被满足时决定切换通信PF。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切换限制条件表格的扩大。注意切换限制条件表格是限制信息的示例。
示例6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第六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中,每个用户使用不同的PF确定表格来执行用于切换通信PF的切换确定处理,如下描述的。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传输管理系统50管理PF确定表格。然而,某些用户可能希望应用不同的PF切换条件。为了适应用户的这样的个人偏好,每个传输终端10可以管理它自己的PF确定表格,或者传输管理系统50可以与每个传输终端10的通信ID相关联地存储和管理PF确定表格(例如,传输终端10可以在登录时刻从传输管理系统50中获取它的对应PF确定表格)。例如,通过让每个传输终端10使用它自己的PF确定表格确定是否切换通信PF,每个用户可以能够应用不同的切换条件。
然而,在以上情况中,出现了与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10可能并不总是决定切换至相同的通信PF。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由大多数决定方法确定是否切换通信PF至特定的通信PF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和传输管理系统50的示例性功能性配置的框图。在图16中,与图14中示出的那些基本上相同的特征和组件被给定相同参考标号,并且可以省略其上重复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终端10包括PF切换确定单元52。注意根据本实施例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基本上与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那些相同。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00包括存储PF确定表格的PF确定管理DB 5005。注意根据本实施例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的内容可以基本上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那些相同。
进一步,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管理系统50包括大多数决定单元56。大多数决定单元56由来自图4的CPU 301的指令实现。当传输管理系统50从一个或多个传输终端10中接收用于切换通信PF的请求(切换请求)时大多数决定单元56由大多数决定确定是否切换通信PF。
图17是示出由传输管理系统50实现的用于确定是否切换通信PF的示例性处理步骤的序列图表。注意在本示例中假设传输终端10aa、10ab、和10ac当前正在使用通信PFα举行视频会议。
步骤S101:传输终端10aa的状态改变通知单元18检测在通信状态中的某种类型的改变。例如,状态改变通知单元18可以检测通信带宽的改变或者站点数量的改变。
步骤S102:传输终端10aa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参考它自己的PF切换确定表格,并且决定切换通信PF至β。因此,发送/接收单元11将切换请求传输至传输管理系统50,用于切换通信PF至β。
步骤S103:传输管理系统50的大多数决定单元56确定是否切换通信PF。在此时,传输终端10ab和10ac没有做出切换请求来改变通信PF,并且因而,大多数决定单元56决定不切换通信PF。
步骤S104:然后,传输终端10ab的状态改变通知单元18检测在通信状态中的某种类型的改变。例如,状态改变通知单元18可以检测通信带宽中改变或者站点数量的改变。
步骤S105:传输终端10ab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参考它自己的PF切换确定表格并且决定切换通信PF至γ。因此,发送/接收单元11将切换请求传输至传输管理系统50用于切换通信PF至γ。
步骤S106:传输管理系统50的大多数决定单元56确定是否切换通信PF。在此时,已经接收用于切换通信PF至γ的仅仅一个切换请求,并且因而,大多数决定单元56决定不切换通信PF。
步骤S107:然后,传输终端10ac的状态改变通知单元18检测在通信状态中的某种类型的改变。例如,状态改变通知单元18可以检测通信带宽的改变或者站点数量的改变。
步骤S108:传输终端10ac的PF切换确定单元52参考它自己的PF切换确定表格,并且决定切换通信PF至β。因此,发送/接收单元11将切换请求传输至传输管理系统50用于切换通信PF至β。
步骤S109:传输管理系统50的大多数决定单元56确定已经从两个终端中接收用于切换通信PF至β的两个切换请求,该两个终端构成举行视频会议的终端的总数量的大多数,并且因而,大多数决定单元56决定切换通信PF至β。
步骤S110-S112:传输管理系统50的大多数决定单元56将用于切换通信PF至β的切换命令传输至传输终端10aa、10ab和10ac。
以这种方式,传输终端10aa、10ab和10ac将能够切换通信PF至β并且继续视频会议。
正如可从以上被理解,根据本实施例的方面,每个用户(传输终端10)可以能够使用不同的PF确定表格做出用于切换通信PF至期望的通信PF的切换请求,并且通信PF可以被切换至由用户(传输终端10)中的大多数发出的切换请求中的大多数中指定的通信PF。
注意在某些实施例中,取代使用如上所述大多数决定方法,例如,可以优化来自视频会议的主机/组织者的切换请求。在其它实施例中,例如,优先级的顺序可以被分配给通信PF,并且通信PF可以被切换至在来自用户的切换请求中指定的通信PF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通信PF。
虽然已经针对某些例示性实施例如上描述了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许多变化和修改。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5年3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048223的优先权的益处,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参考标记列表
1:传输系统
2:通信网络
10:传输终端
18:状态改变通知单元
30:中继设备
50:传输管理系统
52:PF切换确定单元
55:通信状态检测单元

Claims (16)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互连支持多个通信平台的多个传输终端,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状态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关于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和所述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终端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的通信状态;
读取单元,被配置为从存储单元读取将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与所述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以及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在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使用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所述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由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单元从所述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多个通信平台切换请求;并且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包括补充确定单元,其决定切换至已经从所述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的至少大多数通信平台切换请求中指定的大多数通信平台之一,所述大多数超过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的总数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状态检测单元从所述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获取所述通信状态;并且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使用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所述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从所述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中获取的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读取单元从所述存储单元中读取用于限制通信平台切换的限制信息;并且
即使当所述确定单元基于所述通信平台确定信息确定将使用的通信平台应被切换时,在确定由所述限制信息限制通信平台切换时,所述确定单元制止切换将被使用的通信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平台确定信息将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与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的数量相关联;并且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使用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对应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所述对应的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由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的数量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平台确定信息将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与彼此通信的所有的传输终端是否被连接至内部网相关联;并且
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有的传输终端被连接至内部网时,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使用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对应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所述对应的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其中彼此通信的所有的通信终端连接至内部网的情况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平台确定信息将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与通信带宽相关联;并且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使用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对应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所述对应的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由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通信带宽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平台确定信息将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与至少三个通信状态相关联;并且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已经由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通信状态是否以预定顺序被注册在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并且将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第一通信平台识别为在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被使用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第一通信平台与所述通信状态中的被首先确定为对应于已经由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第一通信状态相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平台确定信息将当前通信平台与切换条件通信状态和后-切换通信平台相关联;并且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使用所述后-切换通信平台,所述后-切换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当前通信平台和对应于已经由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通信状态的切换条件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注册的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至少一个用于建立在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一对一通信,并且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至少另一个用于建立经由中继设备在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
10.一种将计算机程序记录其上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由信息处理装置运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互连支持多个通信平台的多个传输终端,当被执行时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进行如下步骤:
状态检测步骤,检测关于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和所述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终端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的通信状态;
读取步骤,从存储单元读取将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与所述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以及
确定步骤,确定在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使用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所述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由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步骤从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多个通信平台切换请求;并且
其中,所述确定步骤包括补充确定步骤,其决定切换至已经从所述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的至少大多数通信平台切换请求中指定的大多数通信平台之一,所述大多数超过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的总数的一半。
11.一种由信息处理装置实现的通信平台确定方法,所述通信平台确定方法用于确定在支持多个通信平台的多个传输终端之间将被使用的通信平台,所述通信平台确定方法包括:
状态检测步骤,检测关于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和所述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终端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的通信状态;
读取步骤,从存储单元读取将多个通信平台与所述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以及
确定步骤,将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确定为在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被使用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所述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在所述状态检测步骤中检测的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步骤包括从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多个通信平台切换请求;并且
其中所述确定步骤包括补充确定步骤,其决定切换至已经从所述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的至少大多数通信平台切换请求中指定的大多数通信平台之一,所述大多数超过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的总数的一半。
12.一种传输系统,包括支持多个通信平台的多个传输终端、和将所述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互连至所述传输终端中的另一个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状态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关于彼此通信的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两个之间的通信和所述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终端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的通信状态;
读取单元,被配置为从存储单元读取将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与所述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以及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在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使用多个通信平台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所述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由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单元从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多个通信平台切换请求;并且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包括补充确定单元,其决定切换至已经从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的至少大多数通信平台切换请求中指定的大多数通信平台之一,所述大多数超过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的总数的一半。
13.一种由传输系统实现的通信平台确定方法,所述传输系统包括互连支持多个通信平台的多个传输终端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传输系统通过所述传输终端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实现所述通信平台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状态检测步骤,检测关于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和所述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终端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的通信状态;
读取步骤,从存储单元读取将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与所述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以及
确定步骤,将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确定为在所述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被使用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所述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在所述状态检测步骤中检测的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步骤从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多个通信平台切换请求;并且
确定步骤包括补充确定步骤,其决定切换至已经从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的至少大多数通信平台切换请求中指定的大多数通信平台之一,所述大多数超过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的总数的一半。
14.一种与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的传输终端,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状态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关于彼此通信的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两个之间的通信和所述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终端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的通信状态;
读取单元,被配置为从存储单元读取将多个通信平台与所述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以及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在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使用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由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单元从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多个通信平台切换请求;并且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包括补充确定单元,其决定切换至已经从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的至少大多数通信平台切换请求中指定的大多数通信平台之一,所述大多数超过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的总数的一半;
所述传输终端包括:
多个通信单元,对应于多个通信平台;
其中响应于从所述确定单元获取通信平台切换命令以切换至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指定通信平台,所述传输终端使用所述通信单元中的对应于所述指定通信平台的通信单元建立通信。
15.一种将计算机程序记录其上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由与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的传输终端运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互连支持多个通信平台的多个传输终端,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状态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关于彼此通信的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两个之间的通信和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终端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的通信状态;
读取单元,被配置为从存储单元读取将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与所述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以及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在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使用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所述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由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单元从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多个通信平台切换请求;并且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包括补充确定单元,其决定切换至已经从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的至少大多数通信平台切换请求中指定的大多数通信平台之一,所述大多数超过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的总数的一半;
当被运行时,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传输终端执行以下步骤:
在从所述确定单元获取通信平台切换命令以切换至指定通信平台时,使用通信单元中的对应于在通信平台切换命令中指定的指定通信平台的通信单元建立通信,其中多个通信单元对应于多个通信平台。
16.一种由与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的传输终端实现的通信平台切换方法,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状态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关于彼此通信的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两个之间的通信和传输终端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终端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的通信状态;
读取单元,被配置为从存储单元读取将多个通信平台与所述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以及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在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中将使用多个通信平台中的通信平台,所述多个通信平台中的所述通信平台被注册在与已经由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通信状态相关联的通信平台确定信息中;
其中所述状态检测单元从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多个通信平台切换请求;并且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包括补充确定单元,其决定切换至已经从多个传输终端中获取的至少大多数通信平台切换请求中指定的大多数通信平台之一,所述大多数超过彼此通信的传输终端的总数的一半;
其中,所述通信平台切换方法包括:
当从所述确定单元中获取通信平台切换命令时使用对应于在所述通信平台切换命令中指定的指定通信平台的通信方法建立通信的步骤。
CN201680013697.3A 2015-03-11 2016-02-12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平台确定方法、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31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8223A JP6634686B2 (ja) 2015-03-11 2015-03-11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通信プラットフォーム決定方法、伝送システム
JP2015-048223 2015-03-11
PCT/JP2016/000728 WO2016143260A1 (en) 2015-03-11 2016-02-12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platform determining method,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termin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1733A CN107431733A (zh) 2017-12-01
CN107431733B true CN107431733B (zh) 2020-05-19

Family

ID=56880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369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31733B (zh) 2015-03-11 2016-02-12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平台确定方法、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0736B2 (zh)
EP (1) EP3269131A4 (zh)
JP (1) JP6634686B2 (zh)
CN (1) CN107431733B (zh)
WO (1) WO20161432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54442A (ja) * 2010-05-06 2011-12-15 Ricoh Co Ltd 遠隔通信端末、遠隔通信方法、及び遠隔通信用プログラム
JP2017028347A (ja) 2015-07-15 2017-0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6761207B2 (ja) * 2016-09-30 2020-09-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共有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60720A (ja) 2017-03-22 2018-10-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7059773B2 (ja) * 2018-04-23 2022-04-2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11061641B2 (en) 2019-02-28 2021-07-13 Ricoh Company, Ltd. Screen shar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4627571B (zh) * 2022-03-18 2024-05-24 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上传方法、装置、交通工具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46956A (ja) * 1991-01-31 1992-09-02 Fujitsu Ltd 複数通信端末装置の通信モード決定方式
CN1094881A (zh) * 1992-12-17 1994-11-09 莫托罗拉公司 在多个通信路径中进行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EP1468579A1 (de) * 2002-01-24 2004-10-2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arameterwahlverfahren - abstimmungsverfahren zur parameter-auswahl in protokollen (z.b. tandemfreeoperation tfo)
US20040209580A1 (en) * 2002-11-15 2004-10-21 Vanu Bos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838699B2 (en) 2004-02-27 2014-09-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licy based provisioning of Web conferences
JP4283186B2 (ja) * 2004-08-24 2009-06-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双方向映像通信品質制御システム、利用者端末、品質管理サーバ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242449B (zh) * 2007-02-06 2011-07-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用户状态呈现业务系统和方法
KR100884384B1 (ko) * 2007-07-03 2009-02-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전송 방식 변경 방법, 패킷 재전송 요구 방법 및 패킷재전송 방법
JP5541092B2 (ja) 2010-03-03 2014-07-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端末、伝送方法、及び伝送端末用プログラム
EP2640052B1 (en) 2010-11-10 2019-07-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and coding mode selection method
US8924585B2 (en) * 2011-06-03 2014-12-30 Apple Inc. Method for optimizing transport channels of devices
JP6136174B2 (ja) 2012-10-05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2014233068A (ja) 2013-04-30 2014-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231840B2 (en) * 2014-01-15 2016-01-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mizing the quality of audio within a teleconferencing session via an adaptive codec switching
US10305945B2 (en) * 2014-11-10 2019-05-28 The Mitre Corporation Providing survivable calling and conferenc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34686B2 (ja) 2020-01-22
EP3269131A4 (en) 2018-03-14
US20180027030A1 (en) 2018-01-25
US10630736B2 (en) 2020-04-21
EP3269131A1 (en) 2018-01-17
CN107431733A (zh) 2017-12-01
WO2016143260A1 (en) 2016-09-15
JP2016171374A (ja) 2016-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1733B (zh)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平台确定方法、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终端
JP605178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263843B2 (ja)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5004658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anagement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986456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431781B (zh) 信息处理设备、屏幕切换方法、非瞬时记录介质和传输系统
JP6330354B2 (ja)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57976B2 (ja) 伝送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伝送方法、プログラム
US995511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6347115B2 (ja)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961298B2 (en) Management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ession
US1017834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4260729B2 (en)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method
JP6813078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269327A1 (en) Statu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st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6531391B2 (ja)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中継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82935B2 (ja)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9050572A (ja)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JP731846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方法、通信端末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US10305939B2 (e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EP2950527B1 (en) Transmiss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system, relay device selecting method, and carrier means
JP5907304B2 (ja)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07019B2 (ja)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ログ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8101978A (ja)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71553A (ja) 状態情報管理装置、状態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伝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