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0873B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0873B
CN107430873B CN201680015873.7A CN201680015873A CN107430873B CN 107430873 B CN107430873 B CN 107430873B CN 201680015873 A CN201680015873 A CN 201680015873A CN 107430873 B CN107430873 B CN 107430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rding
data recording
groov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58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0873A (zh
Inventor
寺尾元宏
永友孝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30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0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18Groove and land recording, i.e. user data recorded both in the grooves and on the la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G11B20/1889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with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了在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执行数据记录处理时防止记录错误的配置。本发明具有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在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执行数据记录处理控制。当数据被记录在岸台或凹槽上时,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以下处理:检测位置,与作为数据记录目标的岸台或凹槽相邻的凹槽或岸台两者的数据记录状态一致;或使数据记录状态一致的处理。当执行与作为数据记录目标的岸台或凹槽相邻的凹槽或岸台两者的数据记录状态一致的处理时,数据处理单元例如执行虚拟数据记录处理、跳过处理等。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能够实现高密度记录以实现大容量数据记录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作为记录各种数据的记录介质,常常使用诸如数字通用盘(DVD)或蓝光(注册商标)盘(BD)的光盘。
一般情况下,光盘由岸台(脊部)和凹槽(谷部)形成。利用岸台和凹槽配置,可以即使在数据未记录状态下执行指定轨道位置的跟踪处理。
在过去的通用盘中,仅在凹槽上执行数据记录处理,但不在凹槽的任一侧上的岸台上执行数据记录。
在例如专利文献1(JP 2005-1998A)中公开了具有岸台和凹槽的光盘的构造和数据记录处理的示例。
近年来,作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记录密度以增加数据记录容量的方案,已有人提出了不仅在凹槽上而且在岸台上记录数据的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
通过以此方式在岸台和凹槽两者上执行数据记录,能够记录在一个盘上的数据量几乎可以翻倍。
然而,当应用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时,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数据记录错误。
具体地,例如,当在某些凹槽上尝试数据记录时,数据记录没有在凹槽上正确执行,并且当凹槽的任一侧上的岸台中的一者为完成数据记录的岸台以及另一岸台为数据未记录的岸台时,会发生记录错误。
此些记录错误的一个原因被认为是从数据记录区域的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的反射光中发生微小差异,并且未精确执行跟踪。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5-1998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考虑到上述问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防止记录错误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从而在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应用记录数据的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的数据记录处理中实现可靠的数据记录。
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成控制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的数据记录处理。当数据被记录在岸台或凹槽上时,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以下处理:检测位置的处理,在位置处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或将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的处理。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信息记录介质,能够在岸台和凹槽两者上记录数据,信息记录介质被配置成记录:缺陷区域信息(缺陷列表(DFL)),其中在缺陷区域信息中记录了缺陷区域的标识符;以及每个簇中的最后数据记录位置信息,以作为数据记录状态的管理信息。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控制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光盘上的数据记录的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的数据记录处理的数据处理单元。当数据被记录在岸台或凹槽上时,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以下处理:检测位置的处理,在位置处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或将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的处理。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使信息处理装置控制光盘上的数据记录的程序。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的数据记录处理的数据处理单元。当数据被记录在岸台或凹槽上时,程序促使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以下处理:检测位置的处理,在位置处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或将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的处理。
需注意,根据本公开的程序为例如以计算机可读格式提供给能够执行各种程序代码的信息处理装置或计算机系统的程序,该程序由存储介质或通信介质提供。通过以计算机可读格式提供此程序,在信息处理装置或计算机系统上实现与程序相对应的处理。
通过基于下文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的更详细的描述来阐明本公开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需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系统”是指多个装置的逻辑聚合配置,并且该配置的各个装置不限于在相同的外壳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配置,实现了在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执行数据记录处理时防止记录错误的配置。
具体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其被配置成在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控制数据记录处理。在数据被记录在岸台或凹槽上时,数据处理单元执行检测或匹配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的位置的处理。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例如虚拟数据记录处理或跳过处理,以作为匹配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的处理。
在该配置中,实现了在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执行数据记录处理时防止记录错误的配置。
需注意,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有益效果仅仅是为了示例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可存在另外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描述光盘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2为用于描述光盘上的数据记录方案的图。
图3为用于描述光盘中的记录错误的图。
图4为用于描述光盘的数据记录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5为用于描述通过虚拟数据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和SRR边界中的处理示例的图。
图6为用于描述通过虚拟数据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和SRR边界中的处理示例的图。
图7为用于描述通过虚拟数据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和SRR边界中的处理示例的图。
图8为用于描述通过虚拟数据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和在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的图。
图9为用于描述通过虚拟数据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和在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的图。
图10为用于描述通过虚拟数据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和在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的图。
图11为用于描述在备用区域中配置缓存区域的示例的图。
图12为用于描述通过虚拟数据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和在备用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的图。
图13为用于描述通过虚拟数据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和在备用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的图。
图14为用于描述通过虚拟数据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和在备用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的图。
图15为用于描述通过虚拟数据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和执行缺陷簇区域跳过时的处理示例的图。
图16为用于描述通过虚拟数据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和执行缺陷簇区域跳过时的处理示例的图。
图17为用于描述通过虚拟数据记录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和执行缺陷簇区域跳过时的处理示例的图。
图18为用于描述跳过缺陷簇区域的实施例的图。
图19为用于描述跳过缺陷簇区域的实施例的图。
图20为用于描述跳过缺陷簇区域的实施例的图。
图21为用于描述区域分条的图。
图22为用于说明当执行区域分条时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的图。
图23为用于说明当执行区域分条时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的图。
图24为用于说明当执行区域分条时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的图。
图25为用于说明当执行区域分条时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的图。
图26为用于描述管理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27为用于描述管理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28是用于描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硬件配置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将根据以下条款进行说明。
1.光盘的配置以及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
2.用于防止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中的记录错误的配置
2-1.(实施例1)通过虚拟数据记录来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
2-1-1.(处理示例1)SRR边界中的处理示例
2-1-2.(处理示例2)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
2-1-3.(处理示例3)备用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
2-1-4.(处理示例4)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的处理示例
2-2.(实施例2)通过记录缺陷簇的相邻簇的跳过从而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
2-3.(实施例3)当执行区域分条(area division striping)时,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
3.管理信息
4.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示例
5.根据本公开的配置的概述
【1.光盘的配置以及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
首先,将描述光盘的配置以及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
图1为示出诸如蓝光(注册商标)盘(BD)等光盘的横截面构型的图。
如图1所示,在光盘10上形成作为脊部的岸台11和作为谷部的凹槽12。
在过去的通用盘中,仅在凹槽12上执行数据记录处理,但不在凹槽12之间的岸台11上执行数据记录。该记录方案被称为凹槽记录方案。
近年来,作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记录密度以增加数据记录容量的方案,已有人提出了不仅在凹槽上而且在岸台上记录数据的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
图2为用于描述以下两种数据记录方案的图:
(1)凹槽记录方案;以及
(2)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
如图所示,(1)凹槽记录方案为仅在凹槽12上记录数据而不在岸台11上记录数据的方案。
另一方面,(2)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为不仅在凹槽12上而且在岸台11上记录数据的方案。
通过以此方式在岸台和凹槽两者上执行数据记录,能够记录在一张盘上的数据量几乎可以翻倍。
然而,当执行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时,在数据记录时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记录错误。
例如,当在某个区域的凹槽上尝试数据记录时,数据记录没有在凹槽上正确地执行,并且当凹槽的任一侧上的岸台中的一个岸台处于完成数据记录的状态以及另一岸台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时可能会发生记录错误。
此些记录错误的一个原因被认为是在数据记录区域的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的反射光中发生微小差异,并且未精确执行跟踪。
将参考图3描述具体示例。
当应用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并且执行数据记录时,例如,在岸台(L)上执行数据记录并随后在凹槽(G)上执行数据记录。或者,在凹槽(G)上执行数据记录之后,在岸台(L)上执行数据记录。执行任一处理。
另外,在下面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将描述当首先在岸台(L)上执行数据记录和随后在凹槽(G)上执行数据记录时发生的问题。当岸台(L)和凹槽(G)的记录顺序相反时,会发生同样的问题。
在任一种情况下,通过应用本公开的处理,可以解决记录错误的问题。
图3示出了当首先在岸台上执行数据记录时的数据记录错误的发生示例。图3示出了按照时间顺序执行以下两个步骤(S1)和(S2)时的记录错误的发生示例:
(S1)在岸台上进行数据记录;以及
(S2)在凹槽上进行数据记录。
(S1)在岸台上进行数据记录;
在图3的上部示出的步骤S1的图示出了从未记录状态的盘的特定岸台(L)的特定位置(岸台数据记录开始位置21)执行数据记录的状态。
另外,从盘的内周到外周执行数据记录。
在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指示从岸台(L2)的岸台数据记录开始位置21开始数据记录并且在外周的岸台(L3)上进一步执行数据记录的状态。
如图中右侧所示,下侧对应于盘的内周,以及上侧对应于盘的外周。
(S2)在凹槽上进行数据记录
在步骤S1中在岸台上执行数据记录之后,在步骤S2中在凹槽上执行数据记录。
凹槽上的数据记录从盘的内周向外周执行。
在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指示从凹槽(G1)的凹槽数据记录开始位置22开始数据记录并且在外周的凹槽(G2)上进一步执行数据记录的状态。
如图所示,凹槽(G1)上的所有记录数据均发生记录错误,在前半区域(图中左侧)的凹槽(G2)中的记录数据中发生记录错误,只有后半部分为正常记录区域。
在凹槽上的记录错误区域中,数据记录在凹槽的任一侧上的一个岸台上完成,而另一岸台为数据未记录状态中的区域:
(a)在凹槽(G1)上的记录数据;以及
(b)在凹槽(G2)的前半区域(图中左侧)中的记录数据。
在凹槽区域中的数据记录时,凹槽的任一侧上的一个岸台处于完成数据记录的状态,而另一岸台为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的区域。
在此区域中,发生记录错误。
另一方面,凹槽(G2)的后半区域(图中的右侧)为正常记录区域并且数据记录被正确地执行。
当执行数据记录时,该区域处于在凹槽的任一侧上的两个岸台上均完成数据记录的状态。
在此区域中,不会发生记录错误,并且执行正常的数据记录。
以此方式,当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与凹槽上的数据记录状态相同时,即当状态为以下情况之一时,可以进行正常的数据记录:
两侧上的岸台处于完成数据记录的状态;以及
两侧上的岸台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
然而,当两侧上的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不同时,即当任一侧上的一个岸台处于完成数据记录的状态并且另一岸台处于数据未记录的状态时,正常的数据记录没有执行并且发生记录错误。
这些记录错误的一个原因被认为是在数据记录区域的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的反射光中发生微小差异,并且未精确执行跟踪。
另外,该错误也发生在岸台上的数据记录处理中。
也就是说,当在岸台的两侧上的凹槽的数据记录状态与岸台上的数据记录的状态相同时,即当两侧上的凹槽处于完成数据记录的状态或两侧上的凹槽处于数据未记录的状态时,可以进行正常数据记录。
然而,当两侧上的凹槽的数据记录状态不同时,即当任一侧上的一个凹槽处于完成数据记录的状态并且另一凹槽处于数据未记录的状态时,正常的数据记录没有执行并发生记录错误。
【2.用于防止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中的记录错误的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防止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中的记录错误的配置。
首先,将参考图4描述盘的数据记录配置的示例。
图4为用于描述光盘10的数据记录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4的(a)示出了设置在光盘的内周至外周的每个数据区域。
在内周端的内部区域或外周端的外部区域为诸如盘的管理信息的记录区域。例如,内部区域或外部区域为盘管理区(DMA)的记录区域。
另外,盘管理区(DMA)为盘管理信息,该盘管理信息在完成盘的数据记录时所执行的完成处理之后以及在确认在数据记录之后未执行附言(postscript)处理之后生成。
在执行完成处理之前,即当可以在盘上进行另外的数据记录时,生成、更新和记录作为临时管理信息的临时DMA(TDMA)。
DMA或TDMA被记录在内周端的内部区域或外周端的外部区域中。
备用区域被设置在与内周端的内部区域相邻的部分以及与外周端的外部区域相邻的部分中。
备用区域用作用户数据区域中的数据记录错误区域的替换区域。例如,备用区域用作以下数据区域的替代区域:在该数据区域中可能会不能够在用户数据区域中发生数据记录或读取。
用户数据区域为记录各种用户数据的区域。
图4的(b)和(c)示出了用户数据区域的详细配置。
如图4的(b)所示,用户数据区域被划分为多个顺序记录范围(SRR)。在顺序记录范围(SRR)中,顺序数据可以在连续的地址记录。
而且,SRR为对可记录盘(诸如需要依次执行记录的光盘的介质)是唯一的概念,并且本处理示例也适用于可记录盘。
当新的用户数据被记录在可记录盘上时,从一个SRR的开始位置开始记录数据。
另外,关于SRR的数据记录状态的信息,即关于记录是否完成的信息,被记录在DMA或TDMA中。
设置在用户数据区域中的SRR被配置成包括簇,如图4的(C)所示。
簇是64KB的数据记录区域。盘上的数据记录以64KB簇为单位来执行。
此外,簇被配置成包括32个2KB扇区。
在下文中,下面将依次描述多个实施例以作为用于防止岸台和凹槽记录方案中的记录错误的配置:
(实施例1)通过虚拟数据记录来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
(实施例2)通过缺陷簇的相邻簇的记录跳过(recording skipping)来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
(实施例3)当执行区域分条时,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
【2-1.(实施例1)通过虚拟数据记录来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
首先,将通过虚拟数据记录来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描述为参考图5和后续附图的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将按顺序描述以下三个处理示例:
(处理示例1)SRR边界中的处理示例;
(处理示例2)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
(处理示例3)备用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以及
(处理示例4)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的处理示例。
【2-1-1.(处理示例1)SRR边界中的处理示例】
首先,将参考图5和后续附图描述顺序记录范围(SRR)边界中的处理示例。
如参考图4所述,用户数据区域被划分为多个顺序记录范围(SRR)。在顺序记录范围(SRR)中,顺序数据可以在连续的地址记录。
此外,如上所述,SRR为对可记录盘(诸如需要依次执行记录的光盘的介质)是唯一的概念,并且本处理示例也适用于可记录盘。
当新的用户数据被记录在可记录盘上时,从一个SRR的开始位置开始记录数据。
图5中的参考图示出了形成光盘10的用户数据区域的一部分的区域A。
图5的附图的右侧上的图示出了区域A的详细配置,即在区域A中从盘的内周到外周的岸台和凹槽配置。
区域A中从盘的内周侧到外周侧的凹槽(G1)、岸台(L1)、凹槽(G2)、岸台(L2)、凹槽(G3)和岸台(L3)的数据记录部分的簇配置被示出。
一个矩形区域对应于一个簇(64KB)。
垂直方向相当于盘的径向方向,下侧为盘的内周部分,上侧为盘的外周部分。左端到右端相当于盘中的一条轨道。
在凹槽和岸台部分中分别进行数据记录处理。此外,数据记录方向从左指向右并且从内周侧(下侧)指向外周侧(上侧)。
图5所示的示例为岸台和凹槽均被配置成每轨道包括7个簇的示例。在这里,该设置仅仅为示例,并且可以不同地设置每轨道的簇的数量。
(处理示例1)SRR边界中的处理示例为当用户数据的记录从用户数据区域的一个特定SRR边界开始时的处理示例。
另外,下面要描述的实施例的记录处理顺序为先执行岸台(L)的记录以及随后执行凹槽(G)的记录的处理示例。然而,这只是示例,并且也可以先执行凹槽(G)的记录并随后执行岸台(L)的记录。在任一种情况下,可以应用本公开的处理并且可以获得相同的错误防止效果。
(处理示例1)将描述在从SRR边界开始的用户数据记录中不发生记录错误的处理。
将参考图5至7按顺序描述按时间顺序执行的三个处理步骤(步骤S11至S13)。而且,在执行步骤S11之前,假设区域A中的岸台和凹槽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也就是说,假设形成图5所示的凹槽(G1)至岸台(L3)的所有簇被配置成岸台部分未记录的簇和凹槽部分未记录的簇。
将参考图5至图7按顺序描述以下三个按时间顺序的处理步骤(步骤S11至S13):
(步骤S11)在SRR边界之前记录一个岸台轨道的虚拟数据(图5)
(步骤S12)从SRR边界开始在岸台上记录用户数据(图6);以及
(步骤S13)从SRR边界开始在凹槽上记录用户数据(图7)。
(步骤S11)在SRR边界之前记录一个岸台轨道的虚拟数据。
首先,将参考图5描述“在SRR边界之前记录一个岸台轨道的虚拟数据”的处理,该处理在开始记录用户数据之前作为初步处理而被执行。
在处理示例中,假设用户数据的记录被安排为从图5所示的SRR边界31开始。假设用户数据被安排为沿着由从图中所示的SRR边界3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进行记录。也就是说,用户数据的记录从岸台(L2)的簇(C5)开始。由于数据记录从盘的内周到外周执行,所以将用户数据记录在岸台(L2)的簇(C5至C7)上,随后将用户数据记录在岸台(L3)的簇(C1至C7)上。
在步骤S11中,相当于在SRR边界31之前的盘中的一个轨道的虚拟数据在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之前记录。
虚拟数据32在图5中示出。
如图5所示,虚拟数据被记录在岸台(L1)的簇(C5至C7)和岸台(L2)的簇(C1至C4)上。虚拟数据32的记录区域相当于盘中的一个轨道。
另外,当记录虚拟数据32时,记录有虚拟数据32的岸台的两侧上的凹槽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并且虚拟数据32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以此方式,在步骤S11中,相当于盘中的一个轨道的虚拟数据记录在作为用户数据的记录开始点的SRR边界31之前的岸台上。
(步骤S12)
在步骤S11中的虚拟数据记录处理之后,执行图6所示的步骤S12的处理。
步骤S12的处理为从SRR边界31开始的用户数据记录处理。
用户数据33沿由从图6所示的岸台(L2)的SRR边界3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记录。也就是说,用户数据的记录从岸台(L2)的簇(C5)开始,用户数据被记录在岸台(L2)的簇(C5至C7)上,并且用户数据33随后被记录在岸台(L3)的簇(C1至C7)上。
当用户数据33被记录在岸台(L2和L3)上时,记录有用户数据33的每个岸台的两侧上的两个凹槽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并且用户数据33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步骤S13)
在步骤S12中在岸台上记录用户数据33的处理之后,执行图7所示的步骤S13的处理。
步骤S13的处理为在凹槽上的用户数据记录的处理。
沿着由从图7所示的凹槽(G2)的SRR边界3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记录用户数据34。也就是说,用户数据的记录从凹槽(G2)的簇(C5)开始,用户数据被记录在凹槽(G2)的簇(C5至C7)上,并且用户数据34随后被记录在凹槽(G3)的簇(C1至C7)上。
当用户数据34被记录在凹槽(G2和G3)上时,记录有用户数据34的每个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均处于数据记录状态,并且用户数据34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也就是说,记录有用户数据34的凹槽(G2)的簇(C5至C7)的两侧为插置在随后的簇之间的簇,并且其中,数据被记录在两侧上的岸台上:
作为记录有虚拟数据的簇的岸台(L1)的簇(C5至C7);以及
作为记录有用户数据33的簇的岸台(L2)的簇(C5至C7)。
此外,记录有用户数据34的凹槽(G3)的簇(C1至C7)的两侧为插置在随后的簇之间的簇,并且其中,数据被记录在两侧上的岸台上:
作为记录有虚拟数据和用户数据33的簇的岸台(L2)的簇(C1至C7);以及
作为记录有用户数据33的簇的岸台(L3)的簇(C1至C7)。
当处于两侧的状态为相同的数据记录状态(即数据记录状态)的状态中时,在被岸台夹在中间的凹槽上,如上参考图3所述,可以进行正确的跟踪处理,并且可以正确地记录用户数据34而不发生写入错误。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图5至图7中的步骤S11至S13的处理来执行从SRR边界开始在岸台和凹槽上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而不发生错误。
在从SRR边界开始用户数据记录的处理示例1中,虚拟数据被记录在相当于在SRR边界31之前的岸台部分中的一个轨道的岸台区域中以作为初步处理。
通过虚拟数据记录处理,当将用户数据记录在凹槽上时,不会发生错误。
也就是说,通过记录虚拟数据32,当用户数据从SRR边界31记录在凹槽上时,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可被设置为处于相同的数据记录状态。因此,用户数据34可以正确地记录在凹槽上而不会发生错误。
【2-1-2.(处理示例2)用户数据区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8和后续附图来描述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处的处理示例。
如参考图4所述,用户数据区域为插置在备用区域之间并记录各种用户数据的区域。
图8中的参考图示出了由光盘10的用户数据区域和备用区域的一部分形成的区域B。
在参考图中,区域B包括相当于在用户数据区域和备用区域之间的边界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B1。
另外,当光盘为可记录盘并且可记录层仅为单层的盘时,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对应于处理示例1中描述的SRR边界。因此,当光盘为可记录的单层盘时,可应用上述“SRR边界中的处理示例(处理示例1)”。然而,当光盘为包括多个记录层的多层类型盘时,在第二层之后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可能不一定对应于SRR边界。在具有此配置的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应用以下处理示例2来防止发生错误。
图8示出了区域B的详细配置,即区域B中从盘的内周到外周的岸台和凹槽配置。
在图8的岸台和凹槽配置中指示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51对应于参考图中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B1。
图8示出了指示区域B中从盘的内周侧到外周侧的凹槽(G1)、岸台(L1)、凹槽(G2)、岸台(L2)、凹槽(G3)和岸台(L3)的数据记录部分的簇配置。
一个矩形区域对应于一个簇(64KB)。
垂直方向相当于盘的径向方向,下侧为盘的内周部分,上侧为盘的外周部分。左端到右端相当于盘中的一条轨道。
在凹槽和岸台部分中分别进行数据记录处理。此外,数据记录方向从左指向右并且从内周侧(下侧)指向外周侧(上侧)。
(处理示例2)在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为当从用户数据区域的开始位置开始用户数据的记录时的处理示例。
另外,下面要描述的实施例示例的记录处理顺序为先执行岸台(L)的记录以及随后执行凹槽(G)的记录的处理示例。然而,这只是示例,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先执行凹槽(G)的记录并随后执行岸台(L)的记录的处理。可以获得相同的错误防止效果。
(处理示例2)将描述在从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记录用户数据的过程中不发生记录错误的处理。
将参考图8至图10按顺序描述三个按时间顺序的处理步骤(步骤S21至S23)。另外,在执行步骤S21之前,假设区域B中的岸台和凹槽两者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也就是说,假设形成图8所示的凹槽(G1)至岸台(L3)的所有簇被配置成岸台部分未记录的簇和凹槽部分未记录的簇。
将参考图8至图10按顺序描述以下三个按时间顺序的处理步骤(步骤S21至S23):
(步骤S21)在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之前记录一个岸台轨道的虚拟数据(图8)
(步骤S22)从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在岸台上进行用户数据记录(图9)
(步骤S23)从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开始在凹槽上进行用户数据记录(图10)
(步骤S21)在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之前记录一个岸台轨道的虚拟数据
首先,将参考图8描述在开始记录用户数据之前作为初步处理执行的“在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之前记录一个岸台轨道的虚拟数据”的处理。
在该处理示例中,将用户数据的记录安排为从图8所示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51开始。用户数据被安排为沿着由从图中所示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5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进行记录。也就是说,用户数据的记录从岸台(L2)的簇(C5)开始。由于数据记录从盘的内周到外周执行,所以将用户数据记录在岸台(L2)的簇(C5至C7)上,随后将用户数据记录在岸台(L3)的簇(C1至C7)上。
在步骤S21中,在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之前记录相当于在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51之前的盘中的一个轨道的虚拟数据。
虚拟数据52在图8中示出。
如图8所示,虚拟数据被记录在岸台(L1)的簇(C5至C7)和岸台(L2)的簇(C1至C4)上。虚拟数据52的记录区域相当于盘中的一个轨道。
另外,当记录虚拟数据52时,记录有虚拟数据52的岸台的两侧上的凹槽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并且虚拟数据52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以此方式,在步骤S21中,相当于盘中的一个轨道的虚拟数据在作为用户数据的记录开始点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51之前的岸台上记录。
(步骤S22)
在步骤S21中的虚拟数据记录处理之后,执行图9所示的步骤S22的处理。
步骤S22的处理为从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51开始的用户数据记录处理。
沿着由从图9所示的岸台(L2)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5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记录用户数据53。也就是说,用户数据的记录从岸台(L2)的簇(C5)开始,用户数据被记录在岸台(L2)的簇(C5至C7)上,并且用户数据53随后被记录在岸台(L3)的簇(C1至C7)上。
当用户数据53被记录在岸台(L2和L3)上时,记录有用户数据53的每个岸台的两侧上的两个凹槽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并且用户数据53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步骤S23)
在步骤S22中在岸台上记录用户数据53的处理之后,执行图10所示的步骤S23的处理。
步骤S23的处理为在凹槽上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
沿着由从图10所示的凹槽(G2)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5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记录用户数据54。也就是说,用户数据的记录从凹槽(G2)的簇(C5)开始,用户数据被记录在凹槽(G2)的簇(C5至C7)上,并且用户数据54随后被记录在凹槽(G3)的簇(C1至C7)上。
当用户数据54被记录在凹槽(G2和G3)上时,记录有用户数据54的每个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均处于数据记录状态,并且用户数据54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也就是说,记录有用户数据54的凹槽(G2)的簇(C5至C7)的两侧为插置在随后的簇之间的簇,并且其中,数据被记录在两侧上的岸台上:
作为记录有虚拟数据的簇的岸台(L1)的簇(C5至C7);以及
作为记录有用户数据53的簇的岸台(L2)的簇(C5至C7)。
此外,记录有用户数据54的凹槽(G3)的簇(C1至C7)的两侧为插置在随后的簇之间的簇,并且其中,数据被记录在两侧上的岸台上:
作为记录有虚拟数据和用户数据53的簇的岸台(L2)的簇(C1至C7);以及
作为记录有用户数据53的簇的岸台(L3)的簇(C1至C7)。
当处于两侧的状态为相同的数据记录状态(即数据记录状态)的状态中时,在被岸台夹在中间的凹槽上,如上参考图3所述,可以进行正确的跟踪处理,并且可以正确地记录用户数据54而不发生写入错误。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图8至图10中的步骤S21至S23的处理来执行从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开始在岸台和凹槽上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而不发生错误。
在从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执行用户数据记录的处理示例2中,虚拟数据被记录在相当于在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之前的岸台部分中的一个轨道的岸台区域中以作为初步处理。
通过虚拟数据记录处理,当将用户数据记录在凹槽上时,不会发生错误。
也就是说,通过记录虚拟数据52,当用户数据从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51开始记录在凹槽上时,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可被设置为处于相同的数据记录状态。因此,用户数据54可以正确地记录在凹槽上而不会发生错误。
另外,在上述参考图4描述的盘配置中,将备用区域设置在用户数据区域的相邻区域中。
在参考图8至图10描述的处理示例中,虚拟数据也被记录在备用区域中。
例如,如图11所示,为确保虚拟数据的记录区域,备用区域的部分区域可被设置为缓存区域。
在图11所示的盘配置中,在与备用区域的部分相邻的用户数据区域中形成缓存区域。缓存区域被配置成预先确保为虚拟数据区域。
当备用区域被自由使用时,存在一些数据也被写入与用户数据记录区域相邻的备用区域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虚拟数据可能会不被记录在执行数据记录的区域中,并因此存在上述处理示例2或处理示例1不可应用的可能性。
为避免此情况,如图11所示,在备用区域中预先确保用于虚拟数据记录的缓存区域。在该设置中,与用户数据记录区域相邻的缓存区域可以用作虚拟数据记录区域。
【2-1-3.(处理示例3)备用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12和后续附图来描述备用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
如参考图4所述,备用区域被用作出现在用户数据区域中的错误簇的替代区域,并被设置在盘的内周和外周中。
图12中的参考图示出了由光盘10的外周侧上的备用区域的一部分形成的区域C。另外,也可以在内周侧上的备用区域中进行相同的处理。
在附图中,区域C包括相当于在用户数据区域和备用区域之间的边界的备用区域开始位置C1。
图12示出了区域C的详细配置,即区域C中从盘的内周到外周的岸台和凹槽配置。
在图12的岸台和凹槽配置中指示的备用区域开始位置71对应于参考图中的备用区域开始位置C1。
图12示出了指示区域C中从盘的内周侧到外周侧的凹槽(G1)、岸台(L1)、凹槽(G2)、岸台(L2)、凹槽(G3)和岸台(L3)的数据记录部分的簇配置。
一个矩形区域对应于一个簇(64KB)。
垂直方向相当于盘的径向方向,下侧为盘的内周部分,上侧为盘的外周部分。左端到右端相当于盘中的一条轨道。
在凹槽和岸台部分中分别进行数据记录处理。此外,数据记录方向从左指向右并且从内周侧(下侧)指向外周侧(上侧)。
(处理示例3)在备用区域开始位置的处理示例为当从备用区域的开始位置开始数据记录时的处理示例。
另外,下面要描述的实施例示例的记录处理顺序为先执行岸台(L)的记录以及随后执行凹槽(G)的记录的处理示例。然而,这只是示例,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先执行凹槽(G)的记录并随后执行岸台(L)的记录的处理。可以获得相同的错误防止效果。
(处理示例3)将描述在从备用区域开始位置开始记录数据的过程中不发生记录错误的处理。
将参考图12至图14按顺序描述三个按时间顺序的处理步骤(步骤S31至S33)。另外,在执行步骤S31之前,假设区域C中的岸台和凹槽两者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也就是说,假设形成图12所示的凹槽(G1)至岸台(L3)的所有簇被配置成岸台部分未记录的簇和凹槽部分未记录的簇。
将参考图12至图14按顺序描述以下三个按时间顺序的处理步骤(步骤S31至S33):
(步骤S31)在备用区域开始位置之前记录一个岸台轨道的虚拟数据(图12)
(步骤S32)从备用区域开始位置在岸台上进行用户数据记录(图13)
(步骤S33)从备用区域开始位置在凹槽上进行用户数据记录(图14)
(步骤S31)在备用区域开始位置之前记录一个岸台轨道的虚拟数据
首先,将参考图12描述在开始数据记录之前作为初步处理在备用区域上执行的“在备用区域开始位置之前记录一个岸台轨道的虚拟数据”的处理。
在处理示例中,数据记录被安排为从图12所示的备用区域开始位置71开始。用户数据被安排为沿由从图中所示的备用区域开始位置7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进行记录。也就是说,从岸台(L2)的簇(C5)开始数据记录。由于数据记录从盘的内周到外周执行,所以将数据记录在岸台(L2)的簇(C5至C7)上,随后将数据记录在岸台(L3)的簇(C1至C7)上。
在步骤S31中,在数据记录处理之前,记录相当于备用区域开始位置71之前的盘中的一个轨道的虚拟数据。
虚拟数据72在图12中示出。
如图12所示,虚拟数据被记录在岸台(L1)的簇(C5至C7)和岸台(L2)的簇(C1至C4)上。虚拟数据72的记录区域相当于盘中的一个轨道。
另外,当记录虚拟数据72时,记录有虚拟数据72的岸台的两侧上的凹槽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并且虚拟数据72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以此方式,在步骤S31中,相当于盘中的一个轨道的虚拟数据在作为数据的记录开始点的备用区域开始位置71之前的岸台上记录。
(步骤S32)
在步骤S31中的虚拟数据记录处理之后,执行图13所示的步骤S32的处理。
步骤S32的处理为从备用区域开始位置71开始的数据记录处理。
由从图13所示的岸台(L2)的备用区域开始位置7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的数据,例如在用户数据记录区域中不可记录的备用用户数据73被记录。也就是说,从岸台(L2)的簇(C5)开始记录用户数据,用户数据被记录在岸台(L2)的簇(C5至C7)上,并且用户数据73随后被记录在岸台(L3)的簇(C1至C7)上。
当用户数据73被记录在岸台(L2和L3)上时,记录有用户数据73的每个岸台的两侧上的两个凹槽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并且用户数据73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步骤S33)
在步骤S32中在岸台上记录用户数据73的处理之后,执行图14所示的步骤S33的处理。
步骤S33的处理为在凹槽上的用户数据记录的处理。
用户数据74沿着由从图14所示的凹槽(G2)的备用区域开始位置7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进行记录。也就是说,用户数据的记录从凹槽(G2)的簇(C5)开始,用户数据被记录在凹槽(G2)的簇(C5至C7)上,用户数据74随后被记录在凹槽(G3)的簇(C1至C7)上。
当用户数据74被记录在凹槽(G2和G3)上时,记录有用户数据74的每个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均处于数据记录状态,并且用户数据74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也就是说,记录有用户数据74的凹槽(G2)的簇(C5至C7)的两侧为插置在随后的簇之间的簇,并且其中,数据被记录在两侧上的岸台上:
作为记录有虚拟数据的簇的岸台(L1)的簇(C5至C7);以及
作为记录有用户数据73的簇的岸台(L2)的簇(C5至C7)。
此外,记录有用户数据74的凹槽(G3)的簇(C1至C7)的两侧为插置在随后的簇之间的簇,并且其中,数据被记录在两侧上的岸台上:
作为记录有虚拟数据和用户数据73的簇的岸台(L2)的簇(C1至C7);以及
作为记录有用户数据73的簇的岸台(L3)的簇(C1至C7)。
当处于两侧的状态为相同的数据记录状态(即数据记录状态)的状态中时,在被岸台夹在中间的凹槽上,如上参考图3所述,可以进行正确的跟踪处理,并且可以正确地记录用户数据74而不发生写入错误。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图12至图14中的步骤S31至S33的处理来执行从备用区域开始位置开始在岸台和凹槽上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而不发生错误。
在从备用区域开始位置执行用户数据记录的处理示例3中,虚拟数据被记录在相当于在备用区域开始位置之前的岸台部分中的一个轨道的岸台区域中以作为初步处理。
通过虚拟数据记录处理,当将用户数据记录在凹槽上时,不会发生错误。
也就是说,通过记录虚拟数据72,当用户数据从备用区域开始位置71开始记录在凹槽上时,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可被设置为处于相同的数据记录状态。因此,用户数据74可以正确地记录在凹槽上而不会发生错误。
2-1-4.(处理示例4)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的处理示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15和后续附图来描述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中的处理示例。
在参考图4描述的盘配置中,在某些情况下发生数据不可记录的缺陷簇区域。例如,当在用户数据区域中发生缺陷簇区域时,缺陷簇区域被跳过并跳到可以进行数据记录的簇以继续记录数据。
此外,缺陷簇信息作为管理数据被记录在盘中。
该处理示例为当以此方式执行跳过缺陷簇区域的处理时的处理示例。
图15中的参考图示出了由光盘10的用户数据区域的一部分形成的区域D。
参考图的区域D为包括缺陷簇区域的用户数据区域的一部分,并且包括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D1。
图15示出了区域D的详细配置,即区域D中从盘的内周到外周的岸台和凹槽配置。
在图15的岸台和凹槽配置中指示的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91对应于参考图中的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D1。
图15示出了指示区域D中从盘的内周侧到外周侧的凹槽(G1)、岸台(L1)、凹槽(G2)、岸台(L2)、凹槽(G3)和岸台(L3)的数据记录部分的簇配置。
一个矩形区域对应于一个簇(64KB)。
垂直方向相当于盘的径向方向,下侧为盘的内周部分,上侧为盘的外周部分。左端到右端相当于盘中的一条轨道。
在凹槽和岸台部分中分别进行数据记录处理。此外,数据记录方向从左指向右并且从内周侧(下侧)指向外周侧(上侧)。
(处理示例4)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中的处理示例为从备用区域的开始位置开始数据记录时的处理示例。
另外,下面要描述的实施例示例的记录处理顺序为先执行岸台(L)的记录以及随后执行凹槽(G)的记录的处理示例。然而,这只是示例,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先执行凹槽(G)的记录并随后执行岸台(L)的记录的处理。可以获得相同的错误防止效果。
(处理示例4)将描述在从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开始记录数据的过程中不发生记录错误的处理。
将参考图15至图17按顺序描述三个按时间顺序的处理步骤(步骤S41至S43)。另外,在执行步骤S41之前,假设区域D中的岸台和凹槽两者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也就是说,假设形成图15所示的凹槽(G1)至岸台(L3)的所有簇被配置成岸台部分未记录的簇和凹槽部分未记录的簇。
将参考图15至图17按顺序描述以下三个按时间顺序的处理步骤(步骤S41至S43):
(步骤S41)在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之前记录一个岸台轨道的虚拟数据(图15)
(步骤S42)从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开始在岸台上进行用户数据记录(图16)
(步骤S43)从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开始在凹槽上进行用户数据记录(图17)
(步骤S41)在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之前记录一个岸台轨道的虚拟数据
首先,将参考图15描述在开始数据记录之前作为初步处理的在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上执行的“在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之前记录一个岸台轨道的虚拟数据”的处理。
在处理示例中,数据记录被安排为从图15所示的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91开始。数据被安排为沿着由从图中所示的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9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进行记录。也就是说,从岸台(L2)的簇(C5)开始数据记录。由于数据记录从盘的内周到外周执行,所以将数据记录在岸台(L2)的簇(C5至C7)上,随后将数据记录在岸台(L3)的簇(C1至C7)上。
在步骤S41中,在数据记录处理之前记录相当于在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91之前的一个轨道的虚拟数据。
虚拟数据92在图15中示出。
如图15所示,虚拟数据被记录在岸台(L1)的簇(C5至C7)和岸台(L2)的簇(C1至C4)上。虚拟数据92的记录区域相当于盘中的一个轨道。
另外,当记录虚拟数据92时,记录有虚拟数据92的岸台的两侧上的凹槽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并且虚拟数据92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以此方式,在步骤S41中,相当于一个轨道的虚拟数据在作为数据记录开始点的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91之前的岸台上记录。
(步骤S42)
在步骤S41中的虚拟数据记录处理之后,执行图16所示的步骤S42的处理。
步骤S42的处理为从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91开始的数据记录处理。
沿着由从图16所示的岸台(L2)的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9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的数据(例如用户数据93)被记录。也就是说,用户数据的记录从岸台(L2)的簇(C5)开始,用户数据被记录在岸台(L2)的簇(C5至C7)上,并且用户数据93随后被记录在岸台(L3)的簇(C1至C7)上。
当用户数据93被记录在岸台(L2和L3)上时,记录有用户数据93的每个岸台的两侧上的两个凹槽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并且用户数据93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步骤S43)
在步骤S42中在岸台上记录用户数据93的处理之后,执行图17所示的步骤S43的处理。
步骤S43的处理为在凹槽上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
用户数据94沿着由从图17所示的凹槽(G2)的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9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进行记录。也就是说,用户数据的记录从凹槽(G2)的簇(C5)开始,用户数据被记录在凹槽(G2)的簇(C5至C7)上,并且用户数据94随后被记录在凹槽(G3)的簇(C1至C7)上。
当用户数据94被记录在凹槽(G2和G3)上时,记录有用户数据94的每个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均处于数据记录状态,并且用户数据94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也就是说,记录有用户数据94的凹槽(G2)的簇(C5至C7)的两侧为插置在随后的簇之间的簇,并且其中,数据被记录在两侧上的岸台上:
作为记录有虚拟数据的簇的岸台(L1)的簇(C5至C7);以及
作为记录有用户数据93的簇的岸台(L2)的簇(C5至C7)。
此外,记录有用户数据94的凹槽(G3)的簇(C1至C7)的两侧为插置在随后的簇之间的簇,并且其中,数据被记录在两侧上的岸台上:
作为记录有虚拟数据和用户数据93的簇的岸台(L2)的簇(C1至C7);以及
作为记录有用户数据93的簇的岸台(L3)的簇(C1至C7)。
当处于两侧的状态为相同的数据记录状态(即数据记录状态)的状态中时,在被岸台夹在中间的凹槽上,如上参考图3所述,可以进行正确的跟踪处理,并且可以正确地记录用户数据94而不发生写入错误。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图15至图17中的步骤S41至S43的处理来执行从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开始在岸台和凹槽上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而不发生错误。
在从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执行用户数据记录的处理示例4中,虚拟数据被记录在相当于在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之前的岸台部分中的一个轨道的岸台区域中以作为初步处理。
通过虚拟数据记录处理,当将用户数据记录在凹槽上时,不会发生错误。
也就是说,通过记录虚拟数据92,当用户数据从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记录在凹槽上时,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可被设置为处于相同的数据记录状态。因此,用户数据94可以正确地记录在凹槽上而不会发生错误。
【2-2.(实施例2)通过缺陷簇的相邻簇的记录跳过(recording skipping)从而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
接下来,将通过缺陷簇的相邻簇的记录跳过从而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将参考图18和后续附图被描述为实施例2。
如上述实施例1(处理示例4)所述,在某些情况下,在盘的数据记录区域中出现缺陷簇。例如,当在用户数据区域中发生缺陷簇区域时,跳过缺陷簇区域并跳到可以进行数据记录的簇以执行数据记录。
另外,将指示缺陷簇的位置等的缺陷簇信息作为管理数据记录在盘中。
下面描述的实施例2为通过缺陷簇的相邻簇的记录跳过从而防止出现错误的实施例。
图18中的参考图示出了由光盘10的用户数据区域的一部分形成的区域E。
参考图的区域E为包括缺陷簇区域的用户数据区域的一部分。
图18示出了区域E的详细配置,即区域E中从盘的内周到外周的岸台和凹槽配置。
缺陷簇101被包含在图18的岸台和槽配置中。缺陷簇101为不用于数据记录再现的簇。另外,该信息被记录在管理数据中,并且执行数据记录再现的装置可以参考管理数据来理解缺陷簇的位置。
图18示出了区域E中从盘的内周侧到外周侧的凹槽(G1)、岸台(L1)、凹槽(G2)、岸台(L2)、凹槽(G3)和岸台(L3)的数据记录部分的簇配置。
一个矩形区域对应于一个簇(64KB)。
垂直方向相当于盘的径向方向,下侧为盘的内周部分,上侧为盘的外周部分。左端到右端相当于盘中的一条轨道。
在凹槽和岸台部分中分别进行数据记录处理。此外,数据记录方向从左指向右并且从内周侧(下侧)指向外周侧(上侧)。
实施例2为通过缺陷簇的相邻簇的记录跳过(recording skipping)来防止出现错误的实施例。
另外,下面要描述的实施例示例的记录处理顺序为先执行岸台(L)的记录以及随后执行凹槽(G)的记录的处理示例。然而,这只是示例,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先执行凹槽(G)的记录并随后执行岸台(L)的记录的处理。可以获得相同的错误防止效果。
将参考图18至图20按顺序描述三个按时间顺序的处理步骤(步骤S51至S53)。另外,在执行步骤S51之前,假设区域E中的岸台和凹槽两者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也就是说,假设形成图18所示的凹槽(G1)至岸台(L3)的所有簇被配置成岸台部分未记录的簇和凹槽部分未记录的簇。其中一部分为缺陷簇101。
如图18所示,在实施例2中,与缺陷簇101相邻的凹槽的正常簇被设置为跳过目标簇102。
跳过目标簇102为在数据记录的时间不执行数据记录而被跳过的簇。
将参考图19至图20按顺序描述以下两个按时间顺序的处理步骤(步骤S51至S52):
(步骤S51)岸台上的用户数据记录(图19)
(步骤S52)凹槽上的用户数据记录(图20)
(步骤S51)
步骤S51的处理为在岸台上的数据记录处理。
如图19所示,用户数据103按顺序记录在岸台(L1)到岸台(L3)上。在这里,跳过了岸台的缺陷簇101L。
当用户数据103被记录在岸台(L1至L3)上时,记录有用户数据103的每个岸台的两侧上的两个凹槽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并且用户数据103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来记录。
(步骤S52)
在步骤S51中在岸台上记录用户数据103的处理之后,执行图20所示的步骤S52的处理。
步骤S52的处理为在凹槽上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
如图20所示,用户数据104按顺序记录在凹槽(G1)至凹槽(G3)上。在这里,跳过了凹槽的缺陷簇101G。
此外,当执行在凹槽上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时,与岸台的缺陷簇101L相邻的凹槽(G3)的簇,即,如图20所示的跳过目标簇102也被跳过,并且不执行数据记录。
凹槽(G3)的跳过目标簇102为凹槽(G3)的簇C3和C4。这些簇被设置成使得在凹槽(G3)上的数据记录时,两侧上的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不同。
也就是说,岸台(L2)的缺陷簇101L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以及一侧岸台(L3)的簇(C3和C4)处于数据记录状态。
当两侧上的簇处于不同的数据记录状态时,即数据记录的簇和数据未记录的簇被组合时,存在跟踪未被准确执行的可能性。因此,发生记录错误的可能性很大。
为了事先防止此记录错误,不在凹槽(G3)的跳过目标簇102上执行数据记录并执行跳过处理。
通过跳过处理,可以可靠地在凹槽上执行数据记录。
在不同于凹槽(G3)的跳过目标簇102的簇(在该簇中,某些数据可以记录在凹槽中)全部由两侧上完成数据记录的簇配置并且数据可以通过可靠的跟踪处理而精确地记录,
【2-3.(实施例3)当执行区域分条时,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
接下来,当执行区域分条时防止发生错误的实施例将描述为参考图21和后续附图的实施例3。
区域分条为如下所述的处理:使用两个或更多个拾取器执行盘上的数据记录并且在多个不同的盘区域上的数据记录被作为并行处理而执行。
例如,如图21所示,使用两个拾取器(即前拾取器151和后拾取器152)在光盘10的用户数据区域中并行地执行数据记录。通过并行记录处理,可以提高数据记录速度。
下面描述的实施例3为使用多个拾取器执行作为并行记录处理的区域分条时的实施例。
将参考图22至图25描述实施例3的数据记录处理顺序。
图22中的参考图示出了由光盘10的用户数据区域的一部分形成的区域F。
参考图中的区域F为包括前拾取负责区域161和后拾取负责区域162之间的边界的数据区域。其中,在前拾取负责区域161中,数据记录使用参考图21所述的前拾取器152执行;在后拾取负责区域162中,数据记录使用后拾取器152执行。
图22的右侧上的图为说明区域F的详细配置的图,即区域F中从盘的内周侧至外周侧上的岸台和凹槽配置。
该图示出了前拾取负责区域161和后拾取负责区域162,其中在前拾取负责区域161中数据记录使用前拾取器152执行,以及在后拾取负责区域162中数据记录使用后拾取器152执行。
图22示出了在区域F中从盘的内周侧到外周侧上的以下数据记录部分的簇配置:
前拾取负责区域161的凹槽(Ga1)/岸台(La1)到凹槽(Gan)/岸台(Lan);以及
后拾取负责区域162的凹槽(Gb1)/岸台(Lb1)到凹槽(Gbn)/岸台(Lbn)。
一个矩形区域对应于一个簇(64KB)。
垂直方向相当于盘的径向方向,下侧为盘的内周部分,上侧为盘的外周部分。左端到右端相当于盘中的一条轨道。
在凹槽和岸台部分中分别进行数据记录处理。此外,数据记录方向从左指向右并且从内周侧(下侧)指向外周侧(上侧)。
实施例3为使用多个拾取器执行作为并行记录处理的区域分条时的实施例。
另外,下面要描述的实施例示例的记录处理顺序为先执行岸台(L)的记录以及随后执行凹槽(G)的记录的处理示例。然而,这只是示例,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先执行凹槽(G)的记录并随后执行岸台(L)的记录的处理。可以获得相同的错误防止效果。
将参考图23至图25按顺序描述三个按时间顺序的处理步骤(步骤S61至S63)。另外,在执行步骤S61之前,假设区域F中的岸台和凹槽两者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也就是说,假设形成图22所示的凹槽(Ga1)至岸台(Lbn)的所有簇被配置成岸台部分未记录的簇和凹槽部分未记录的簇。
将参考图23至图25按顺序描述以下三个按时间顺序的处理步骤(步骤S61至S63):
(步骤S61)在岸台上记录数据(图23)
(步骤S62)不进行后拾取负责区域162中的与前拾取负责区域161相邻的凹槽(Gb1)上的数据记录从而待命
(直到完成在前拾取负责区域161中的与后拾取负责区域162相邻的岸台(Lan)上的数据记录)(图24)
(步骤S63)(在前拾取负责区域中的与后拾取负责区相邻的岸台(Lan)上的数据记录完成之后)在凹槽上开始数据记录(图25)
(步骤S61)岸台上的数据记录
首先,将参考图23描述在岸台上的数据记录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作为使用多个拾取器的并行记录处理的区域分条。
在图23所示的示例中,使用并行的两个拾取器在前拾取负责区域161和后拾取负责区域162上并行地执行数据记录。
首先,如图23所示,数据沿着由从前拾取负责区域161的岸台(La1)和后拾取负责区域162的岸台(Lb1)延伸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进行记录。
在前拾取负责区域161中,使用前拾取器执行从前拾取负责区域161的岸台(La1)到岸台(Lan)的数据记录。
另一方面,在后拾取负责区域162中,使用后拾取器执行从后拾取负责区域162的岸台(Lb1)到岸台(Lbn)的数据记录。
当用户数据在前拾取负责区域161的岸台(La1至Lan)和后拾取负责区域162的岸台(Lb1至Lbn)上记录时,记录用户数据的岸台的两侧上的凹槽均处于数据未记录状态,并且用户数据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进行记录。
(步骤S62)不进行后拾取负责区域162中的与前拾取负责区域161相邻的凹槽(Gb1)上的数据记录从而待命
(直到完成在前拾取负责区域161中的与后拾取负责区域162相邻的岸台(Lan)上的数据记录)
接下来,将参考图24描述步骤S62的处理。
步骤S62为不从后拾取负责区域162中的凹槽(Gb1)开始记录数据从而待命的处理。
在记录到后拾取负责区域162中的岸台(Lb1至Lbn)的数据记录结束之后,在后拾取负责区域162中开始进行从凹槽(Gb1)开始的数据记录。开始处理的时刻被设置在前拾取负责区域161中的与后拾取负责区域162相邻的岸台(Lan)上的数据记录完成之后。
(步骤S63)
在步骤S62中的待命处理之后,执行图25所示的步骤S63的处理。
步骤S63的处理为在前拾取负责区域中的与后拾取负责区域相邻的岸台(Lan)上的数据记录完成之后在凹槽上开始数据记录的处理。
如图25所示,在前拾取负责区域161中,使用前拾取器执行从前拾取负责区域161的凹槽(Ga1)到凹槽(Gan)的数据记录。
另一方面,在后拾取负责区域162中,使用后拾取器执行从后拾取负责区域162的凹槽(Gb1)到凹槽(Gbn)的数据记录。
当用户数据在前拾取负责区域161的凹槽(Ga1至Gan)和后拾取负责区域162的凹槽(Gb1至Gbn)上记录时,记录用户数据的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均处于数据记录状态,并且用户数据可以通过正确的跟踪处理进行记录。
也就是说,记录有用户数据的凹槽的簇的两侧上的岸台全部由完成用户数据的记录的簇配置。
当处于两侧的状态为相同的数据记录状态(即数据记录状态)的状态中时,在被岸台夹在中间的凹槽上,如上参考图3所述,可以进行正确的跟踪处理,并且可以正确地记录用户数据而不发生写入错误。
如上所述,当作为应用多个拾取器的并行记录处理的区域分条被执行时,在岸台和凹槽上记录用户数据的处理可以通过图23至图25中的步骤S61至S63的处理来执行而不会发生错误。
【3.管理信息】
将参考图26和后续附图描述当根据前述实施例中的每者的数据记录处理被执行时所需的管理信息的示例。
如上参考图3所述,当在凹槽上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同时,即当两侧上的岸台处于完成数据记录的状态或两侧上的岸台处于数据未记录的状态时,可以进行正常的数据记录。
然而,当两侧上的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不同时,即当两侧上的岸台中的一个岸台处于完成数据记录的状态以及另一岸台处于数据未记录的状态时,正常的数据记录没有执行并发生记录错误。
这些记录错误的一个原因被认为是在数据记录区域的凹槽的两侧上的岸台的反射光中发生微小差异,并且未精确执行跟踪。
即使在岸台上的数据记录处理中,错误的发生也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在岸台上的数据记录过程中当岸台的两侧上的凹槽的数据记录状态相同时,即当两侧上的凹槽处于完成数据记录的状态或两侧上的凹槽处于数据未记录的状态时,可以进行正常数据记录。
然而,当两侧上的凹槽的数据记录状态不同时,即当两侧上的凹槽中的一个凹槽处于完成数据记录的状态以及另一凹槽处于数据未记录的状态时,正常的数据记录未执行并发生记录错误。
为准确地执行上述实施例1至3的处理,必须事先理解盘上的岸台和凹槽的哪些区域处于数据记录状态或处于未记录状态以及未记录缺陷簇的位置。
将参考图26和27描述用于此目的的管理信息的示例。
图26示出了记录位图的示例。
记录位图为用于识别簇为数据记录簇还是数据未记录簇的以簇为单位的位图。
例如,在记录位图中,当簇为数据记录簇时设置[1],以及当簇为数据未记录簇时,设置[0]。
在图26所示的数据中,左上端为盘上的第一簇,并且记录的或未记录的信息随后在第二和第三簇之后朝向右侧和底侧记录。
在附图的示例中,第一簇对应数据为[1],以及第一簇为数据记录簇。第六簇为[0]并被识别为未记录的簇。
使用记录位图执行数据记录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可以以簇为单位来理解数据记录状态。
然而,记录位图存在数据量增加的问题。
图27为示出可以用作图26所示的记录位图的替代手段的管理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27的(1)为记录缺陷扇区的扇区号的缺陷区域信息(缺陷列表(DFL))。扇区(2KB)为簇(64KB)的组成元素。
在图27的(1)所示的缺陷区域信息中,记录了数据不可记录或不再不可记录的缺陷扇区的扇区号。此外,将“记录/未记录信息”与每个缺陷扇区相关联地进行记录,所述“记录/未记录信息”表示每个缺陷扇区是否完成数据记录。
图27的(2)为每个簇的数据记录状态,具体地,簇中的数据记录扇区信息,用于指示从每个簇的头部开始在哪个扇区中完成数据记录,即,管理信息指示SRR的最后记录位置信息(最后记录地址(LRA))。
可以参考图27的(1)和(2)所指示的管理信息来详细地确定簇的数据记录状态,并因此可以可靠地执行上述实施例1至3的处理。
另外,管理信息被记录在盘的内部区域或外部区域的管理信息记录区域中,并且随着数据记录状态的变化进行系列更新。
【4.信息处理装置示例配置】
接下来,参考图28,将描述执行上述处理中的每一个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配置。
中央处理单元(CPU)301用作数据处理单元,其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302或存储单元308中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处理。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3存储诸如由CPU 301执行的程序的信息和数据。CPU 301、ROM 302和RAM 303通过总线304互连。
CPU 301经由总线304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305。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305的为输入单元306,其包括诸如各种开关、键盘、鼠标和麦克风的装置,以及输出单元307,其包括诸如显示器和一或多个扬声器的装置。例如,CPU 301响应于从输入单元306输入的命令执行各种处理,并且将处理结果输出给输出单元307。
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305的存储单元308包括例如硬盘等,并且存储由CPU 30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数据。通信单元309用作经由诸如因特网或局域网的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的收发单元,另外用作用于广播波并与外部装置通信的收发单元。
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305的驱动器310驱动诸如盘的记录介质311,在该介质上,根据上述实施例执行数据记录从而写入或读取数据,。
【5.本公开的配置的概述】
因此,前文参考具体实施例提供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然而,显而易见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换句话说,本公开已经通过示例的方式公开,并且不应以有限的方式来解释。本公开的要点应考虑权利要求来确定。
另外,本技术也可配置如下。
(1)
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成控制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的数据记录处理,
其中,当数据被记录在岸台或凹槽上时,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以下处理:检测位置的处理,在位置处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或将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的处理。
(2)
根据(1)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数据处理单元执行虚拟数据记录处理,以作为将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彼此匹配的处理。
(3)
根据(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从顺序记录范围(SRR)边界开始数据记录时,数据处理单元记录虚拟数据,虚拟数据等效于顺序记录范围之前的盘中的一个轨道。
(4)
根据(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从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开始数据记录时,数据处理单元记录虚拟数据,虚拟数据等效于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之前的盘中的一个轨道。
(5)
根据(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为包括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中的第二层或更多层中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
(6)
根据(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从备用区域开始位置开始数据记录时,数据处理单元在备用区域开始位置之前记录虚拟数据,虚拟数据等效于盘中的一个轨道。
(7)
根据(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从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开始数据记录时,数据处理单元记录虚拟数据,虚拟数据等效于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之前的盘中的一个轨道。
(8)
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数据处理单元通过跳过缺陷簇的相邻簇上的记录处理来执行将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匹配的处理。
(9)
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执行并行地应用多个拾取器来并行地记录数据的区域分条时,数据处理单元通过以下操作执行将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匹配的处理:等待一个拾取器结束在划分区域的边界区域上的数据记录处理后通过另一个拾取器在划分区域的边界区域上记录数据。
(10)
根据(1)至(9)中的任一者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作为光盘的数据记录状态的管理信息,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成使用:
缺陷区域信息(缺陷列表(DFL)),其中缺陷区域信息中记录了缺陷区域的标识符,以及
每个簇中的最后数据记录位置信息。
(11)
信息记录介质,能够在岸台和凹槽两者上记录数据,信息记录介质被配置成记录:
缺陷区域信息(缺陷列表(DFL)),其中在缺陷区域信息中记录了缺陷区域的标识符;以及
每个簇中的最后数据记录位置信息,以作为数据记录状态的管理信息。
(12)
控制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光盘上的数据记录的信息处理方法,
其中,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的数据记录处理的数据处理单元,以及
当数据被记录在岸台或凹槽上时,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以下处理:检测位置的处理,在位置处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或将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的处理。
(13)
使信息处理装置控制光盘上的数据记录的程序,
其中,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的数据记录处理的数据处理单元,以及
当数据被记录在岸台或凹槽上时,程序促使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以下处理:检测位置的处理,在位置处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或将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的处理。
此外,可以以硬件、软件或二者的复合配置来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处理。在软件中执行处理的情况下,可将描述处理顺序的程序安装在内置于专用硬件中的计算机的存储器上并被执行,或者可替代地,该程序可被安装并执行在能够执行各种处理的通用计算机上。例如,程序可预先记录在记录介质上。除了将程序从记录介质安装到计算机之外,程序还可经由诸如局域网(LAN)或因特网之类的网络来接收,并且安装到诸如硬盘的内置记录介质上。
需注意,说明书中描述的各种处理不仅可按照所描述的顺序以时间序列执行,而且还可根据执行处理的装置的处理性能或者根据需要并行地或单独地执行。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系统”是指多个装置的逻辑聚合配置,并且该配置的各个装置不限于在相同的外壳内。
产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配置,实现了在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执行数据记录处理时防止记录错误的配置。
具体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在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控制数据记录处理。数据处理单元执行检测或匹配位置,当数据被记录在岸台或凹槽上时,与数据记录目标台面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匹配的位置。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例如虚拟数据记录处理或跳过处理,以作为匹配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的处理。
在该配置中,实现了在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执行数据记录处理时防止记录错误的配置。
附图标号列表
10 光盘
11 岸台
12 凹槽
31 SRR边界
32 虚拟数据
33 用户数据
34 用户数据
51 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
52 虚拟数据
53 用户数据
54 用户数据
71 备用区域开始位置
72 虚拟数据
73 用户数据
74 用户数据
91 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
92 虚拟数据
93 用户数据
94 用户数据
101 缺陷簇
102 跳过目标簇
103 用户数据
104 用户数据
151 前拾取器
161 前拾取负责区域
162 后拾取负责区域
301 CPU
302 ROM
303 RAM
304 总线
305 输入/输出接口
306 输入单元
307 输出单元
308 存储单元
309 通信单元
310 驱动器
311 记录介质。

Claims (12)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成控制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的数据记录处理,
其中,当数据被记录在所述岸台或所述凹槽上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以下处理:检测位置的处理,在所述位置处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或将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的处理;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执行虚拟数据记录处理,以作为将与所述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所述凹槽或所述岸台的所述数据记录状态彼此匹配的所述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从顺序记录范围(SRR)边界开始数据记录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记录虚拟数据,所述虚拟数据等效于顺序记录范围之前的所述盘中的一个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从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开始数据记录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记录虚拟数据,所述虚拟数据等效于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之前的所述盘中的一个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为包括多个记录层的所述光盘中的第二层或更多层中的用户数据区域开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从备用区域开始位置开始数据记录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所述备用区域开始位置之前记录虚拟数据,所述虚拟数据等效于所述盘中的一个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从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开始数据记录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记录虚拟数据,所述虚拟数据等效于所述缺陷簇区域跳过目标之前的所述盘中的一个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通过跳过缺陷簇的相邻簇上的记录处理来执行将与所述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所述凹槽或所述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匹配的所述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执行并行地应用多个拾取器来并行地记录数据的区域分条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通过以下操作执行将与所述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所述凹槽或所述岸台的所述数据记录状态匹配的所述处理:等待一个拾取器结束在划分区域的边界区域上的数据记录处理后通过另一个拾取器在划分区域的边界区域上记录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作为所述光盘的所述数据记录状态的管理信息,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成使用:
缺陷区域信息,其中所述缺陷区域信息中记录了缺陷区域的标识符,以及
每个簇中的最后数据记录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缺陷区域信息为缺陷列表。
11.一种控制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光盘上的数据记录的信息处理方法,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控制所述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的数据记录处理的数据处理单元,以及
当数据被记录在所述岸台或所述凹槽上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以下处理:检测位置的处理,在所述位置处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或将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的处理;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执行虚拟数据记录处理,以作为将与所述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所述凹槽或所述岸台的所述数据记录状态彼此匹配的所述处理。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使信息处理装置控制光盘上的数据记录的程序,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控制所述光盘的岸台和凹槽两者上的数据记录处理的数据处理单元,以及
当数据被记录在所述岸台或所述凹槽上时,所述程序促使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以下处理:检测位置的处理,在所述位置处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或将与数据记录目标岸台或凹槽相邻的两侧上的凹槽或岸台的数据记录状态相互匹配的处理。
CN201680015873.7A 2015-03-23 2016-03-02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Active CN107430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9082 2015-03-23
JP2015-059082 2015-03-23
PCT/JP2016/056350 WO2016152412A1 (ja) 2015-03-23 2016-03-02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0873A CN107430873A (zh) 2017-12-01
CN107430873B true CN107430873B (zh) 2020-01-17

Family

ID=56978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5873.7A Active CN107430873B (zh) 2015-03-23 2016-03-02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97188B2 (zh)
EP (1) EP3276625B1 (zh)
JP (1) JP6531822B2 (zh)
CN (1) CN107430873B (zh)
WO (1) WO20161524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0873B (zh) * 2015-03-23 2020-01-17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4553A (zh) * 2004-12-20 2007-12-0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加的记录的稳健位置检测
CN103680530A (zh) * 2012-09-24 2014-03-26 索尼公司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再现装置
CN107430873A (zh) * 2015-03-23 2017-12-01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5529B2 (ja) * 1996-03-12 2000-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のトラッキングサーボ方法
JPH10320809A (ja) * 1997-05-16 1998-12-04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KR100601598B1 (ko) * 1998-06-15 2006-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 방지 정보를 저장하는 기록 매체와 기록 방지 방법
JP2003061013A (ja) * 2001-08-17 2003-02-28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050122890A1 (en) * 2002-03-15 2005-06-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JP3794345B2 (ja) * 2002-04-25 2006-07-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JP2004133975A (ja) * 2002-10-09 2004-04-30 Hitachi Ltd 情報の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4026517B2 (ja) * 2003-03-12 2007-1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JP4100208B2 (ja) * 2003-03-20 2008-06-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管理情報の認証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JP3861856B2 (ja) * 2003-06-13 2006-1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
WO2005008659A1 (ja) * 2003-07-23 2005-0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データ処理装置
US7313065B2 (en) * 2003-08-05 2007-12-25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from optical disc
JP4409472B2 (ja) * 2005-04-19 2010-0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729218B2 (en) * 2005-09-29 2010-06-01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signal on and from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5329317B2 (ja) * 2009-06-30 2013-10-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再生専用型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2012003816A (ja) * 2010-06-18 2012-01-05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制御方法
JP2015001998A (ja) 2013-06-18 2015-01-0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光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合焦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4553A (zh) * 2004-12-20 2007-12-0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加的记录的稳健位置检测
CN103680530A (zh) * 2012-09-24 2014-03-26 索尼公司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再现装置
CN107430873A (zh) * 2015-03-23 2017-12-01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76625B1 (en) 2021-01-27
JP6531822B2 (ja) 2019-06-19
EP3276625A4 (en) 2019-02-27
WO2016152412A1 (ja) 2016-09-29
US20170345454A1 (en) 2017-11-30
JPWO2016152412A1 (ja) 2018-01-18
CN107430873A (zh) 2017-12-01
US9997188B2 (en) 2018-06-12
EP3276625A1 (en) 2018-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1440C (zh) 用于使用临时缺陷信息(tdfl)和临时缺陷管理信息(tdds)来管理盘缺陷的方法和设备
CN100479048C (zh) 光盘缺陷的管理方法和光盘装置
EP164701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overwrite recording on a write-once optical disc
KR20120022695A (ko) 정보 기록 매체, 정보 기록 방법, 정보 기록 장치, 정보 재생 방법 및 정보 재생 장치
US9373347B2 (en) Data write management
EP2436007B1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96129C (zh) 检验盘缺陷管理区信息的方法及执行该方法的测试设备
CN1148748C (zh) 处理光记录媒体中缺陷区的方法
CN107430873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287363C (zh) 管理一次写入式记录介质上的缺陷的方法和装置
US812100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replacement areas having certain usage directions, based on whether defects are registered as re-allocated or contiguous re-allocated defect types, in a recording medium
US8705193B2 (en) Magnetic disk control device, magnetic disk apparatus, magnetic disk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7864636B2 (en) Multi-layere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ddress assignment method for multi-layere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producing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CN105744200A (zh) 视频监控录像的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3155040A (zh) 记录再生装置以及记录再生方法
JP2012185874A (ja)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方法
EP2369586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CN107408399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11833913B (zh) 光碟片管理信息的备份与回复方法及其相关光碟柜
KR101269811B1 (ko) 광기기 장치 및 데이터 백업 방법
CN104750436A (zh) 一种磁盘管理方法及系统
JP2009211746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6228344A (ja) 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プログラム
CN1925047A (zh) 存储媒介及其存储容量的表示与信息的存储以及数据的存储/读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