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9933A - 空调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9933A
CN107429933A CN201680014061.0A CN201680014061A CN107429933A CN 107429933 A CN107429933 A CN 107429933A CN 201680014061 A CN201680014061 A CN 201680014061A CN 107429933 A CN107429933 A CN 107429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distance
user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40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9933B (zh
Inventor
吉川敏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29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9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9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9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8Monitoring; Safe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riable-flow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14HVAC, heating, ventillation, climat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调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空调控制装置(40)具有外出检测部(41)、位置取得部(42)、距离取得部(43)和设备控制部(44)。外出检测部(41)对使用者(92)从建筑物(90)的外出进行检测。位置取得部(42)取得使用者(92)持有的便携终端(20)的位置信息。当外出检测部(41)检测到使用者(92)的外出时,距离取得部(43)使用位置取得部(42)取得的位置信息,取得显示便携终端(20)离开建筑物(90)到什么程度的距离信息。设备控制部(44)根据距离取得部(43)取得的距离信息来控制空调机(50),使得设置于建筑物(90)内的空调机(50)的能耗减小。

Description

空调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根据设置有空调机的建筑物中使用者的位置信息进行空调机的控制的装置和系统。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3818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空调控制装置,其取得从建筑物外出的使用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的当前位置,根据便携终端与空调机之间的距离来控制空调机。在便携终端与空调机之间的距离,即使用者与空调机之间的距离减少到规定阈值以下时,该空调控制装置判断为使用者即将回家,从而启动空调机。此外,在使用者与空调机之间的距离的减少量小于规定阈值时,该空调控制装置判断为使用者没有接近空调机,在空调机启动的情况下,停止空调机的运转。因此,该空调控制装置根据在使用者回家时使用者的当前位置来控制空调机,从而可以抑制空调机白白消耗能量。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使空调机停止的状态下使用者外出时,该空调控制装置能够抑制空调机的能耗。但是,在使空调机启动的状态下使用者短时间外出时,在使用者外出期间空调机自动停止,回家时使用者可能感到不舒服。此外,尽管使用者长时间外出,由于使用者与空调机之间的距离较短且使用者持续移动,导致反复进行空调机的启动和停止而白白地耗能。由此,由于现有的空调控制装置不能根据使用者的外出的事件来适当地控制空调机,因此存在使用者感到不舒服或白白地耗能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具有外出检测部、位置取得部、距离取得部和设备控制部。外出检测部对使用者从建筑物的外出进行检测。位置取得部取得使用者持有的便携终端的位置信息。当外出检测部检测到使用者的外出时,距离取得部使用位置取得部取得的位置信息,取得表示便携终端离开建筑物到什么程度的距离信息。设备控制部根据距离取得部取得的距离信息来控制设置于建筑物内的空调机,使得空调机的能耗减小。
在使用者从建筑物外出直到返回的期间中,第1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仅根据表示使用者持有的便携终端离开建筑物到什么程度的距离信息来进行抑制建筑物内的空调机的能耗的控制。例如进行如下控制:便携终端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越长,则越抑制空调机的能耗,由此,在使用者长时间外出时,能够有效地抑制空调机的能耗,而在使用者短时间外出时,能够有效地维持建筑物内的舒适性。因此,第1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在第1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设备控制部通过变更外出检测部检测到使用者的外出时的空调机的设定温度与当前的设定温度之差即回调值,来控制空调机。
在使用者外出期间,第2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通过根据距离信息变更回调值来变更空调机的设定温度。因此,第2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在第2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距离取得部取得建筑物与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作为距离信息。此外,当空调机进行制热运转时,建筑物与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越长,则设备控制部越增大回调值而使设定温度下降,当空调机进行制冷运转时,建筑物与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越长,则设备控制部越增大回调值而使设定温度上升。
建筑物与使用者的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越大,则第3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越增大回调值从而降低空调机的能耗。因此,第3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在第3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设备控制部使用基于预先设定的多个距离阈值的多个距离范围,与建筑物与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所属的距离范围对应地变更回调值。
在建筑物与使用者的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处于规定的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第4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将回调值设定为规定值。该空调控制装置可设定与距离范围对应的最佳回调值。因此,第4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
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在第4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还具有学习存储部。学习存储部学习并存储距离阈值和回调值。设备控制部参照学习存储部,变更距离阈值或回调值,使得空调机的能耗减小。
第5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可根据距离范围和与回调值相关的过去的数据来设定最佳距离范围或最佳回调值。因此,第5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
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在第3至第5方面中的任一个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设备控制部针对多个便携终端的各个便携终端分别计算基于建筑物与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的回调值,使用最小的回调值来控制空调机。
在存在多个建筑物的使用者的情况下,第6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能够通过设定最佳回调值来控制空调机。因此,第6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
本发明的第7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在第1至第6方面中的任一个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设备控制部利用第1控制至第6控制中的任意一个控制来控制空调机。第1控制是变更空调机的运转频率的控制。第2控制是变更空调机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控制。第3控制是变更空调机的送水温度或送风温度的控制。第4控制是第1控制和第2控制的组合控制。第5控制是第1控制和第3控制的组合控制。第6控制是第1控制、第2控制和第3控制的组合控制。
在使用者外出期间,第7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通过根据距离信息变更空调机的运转频率来控制空调机。空调机的运转频率是空调机内部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空调控制装置例如进行如下控制:便携终端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越长,则越减小空调机的运转频率,由此抑制空调机的能耗。或者,在使用者外出期间,该空调控制装置根据距离信息来变更空调机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而控制空调机。例如,在制冷运转时,空调控制装置进行提高空调机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控制。或者,在使用者外出期间,该空调控制装置根据距离信息来变更空调机的送水温度或送风温度而控制空调机。空调控制装例如进行如下控制:在制冷运转时,进一步提高空调机的送水温度或送风温度,在制热运转时,进一步降低空调机的送水温度或送风温度。或者,也可以是,该空调控制装置通过变更运转频率和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来控制空调机。或者,也可以是,该空调控制装置通过变更运转频率和送水温度或运转频率和送风温度的方式来控制空调机。或者,也可以是,除了变更运转频率和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以外,该空调控制装置还通过变更送水温度或送风温度来控制空调机。利用这些控制能够抑制空调机的能耗,从而能够进行空调控制装置的更高效的运转。因此,第7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
本发明的第8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在第7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的基础上,设备控制部在第1控制、第4控制、第5控制和第6控制中,变更运转频率,以使其处于规定的下限值至规定的上限值的范围内。
第8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设定了空调机的运转频率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因此,能够抑制空调机的运转效率过度下降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第8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能够进行高效的运转。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1方面至第8方面的空调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装置的空调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示出空调控制系统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回调值与终端距离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使用者外出期间的行动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与图4对应的回调值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使用者外出期间的行动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与图6对应的回调值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9是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室温和设定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表示由学习存储部变更距离阈值之前的状态。
图10是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室温和设定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表示由学习存储部变更距离阈值之后的状态。
图11是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室温和设定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表示由学习存储部变更距离阈值之前的状态。
图12是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室温和设定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表示由学习存储部变更距离阈值之后的状态。
图13是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室温和设定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表示由学习存储部变更回调值之前的状态。
图14是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室温和设定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表示由学习存储部变更回调值之后的状态。
图15是示出变形例H的回调值与终端距离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6是变形例N的室温到达规定值时的终端距离的直方图的一例。
图17是变形例N的室温到达规定值时的终端距离的直方图的一例。
图18是表示变形例P的空调机的运转频率与空调机的运转效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具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装置的空调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利用建筑物的使用者外出时所携带的便携终端控制设置于建筑物内的空调机。“建筑物”是独立住宅、集体住宅的各住户以及办公楼的各事务所等。“使用者”是住宅的居民以及事务所的工作人员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建筑物”是独立住宅,“使用者”是该独立住宅的唯一的居民。
(1)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
图1是具有空调控制装置40的空调控制系统100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空调控制系统100的详细结构的框图。空调控制系统100主要由GPS卫星10、便携终端20、通信网络30、空调控制装置40和空调机50构成。
(1-1)GPS卫星
GPS卫星10具有用于确定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的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功能。GPS卫星10主要具有GPS信号发送部11。GPS信号发送部11以无线方式向便携终端20发送GPS卫星10的飞行位置等数据。另外,为了使用GPS确定地表上的位置,通常使用多个GPS卫星10。因此,图1中虽未图示,从多个GPS卫星10以无线方式向便携终端20发送数据。
(1-2)便携终端
便携终端20是建筑物90的使用者92持有且在外出时携带的小型设备。便携终端20具有接收来自GPS卫星10的电波用于确定自身的当前位置的GPS功能。便携终端20是手机、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20主要具有GPS信号接收部21、当前位置分析部22、当前位置存储部23和当前位置发送部24。
GPS信号接收部21从多个GPS卫星10的GPS信号发送部11以无线方式接收各GPS卫星10的飞行位置等数据,并输入到当前位置分析部22中。
当前位置分析部22根据GPS信号接收部21从各GPS卫星10接收到的数据和来自各GPS卫星10的电波传输时间等,估计便携终端20与各GPS卫星10之间的距离。并且,当前位置分析部22使用距各GPS卫星10的估计距离和各GPS卫星10的飞行位置通过分析的方法计算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可以通过由纬度和经度构成的坐标来表示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也可以通过其它形式来表示。
当前位置存储部23存储当前位置分析部22计算出的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发送部24将存储在当前位置存储部23中的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经由通信网络30发送给空调控制装置40。
(1-3)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30是能够进行便携终端20与空调控制装置40之间的通信的任意的通信网络。通信网络30可以利用互联网线路。例如,便携终端20经由3G线路和LTE线路等与互联网线路无线连接,空调控制装置40经由设置于建筑物90内的LAN线路和Wifi(注册商标)热点等与互联网线路连接。
(1-4)空调控制装置
空调控制装置40是设置于建筑物90内的计算机。空调控制装置40是具有微控制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专用的电子设备。空调控制装置40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设置于建筑物90内的空调机50连接。空调控制装置40的微控制器主要存储由外出检测部41、位置取得部42、距离取得部43、设备控制部44和信息存储部45构成的程序以及该程序所使用的数据。
外出检测部41对使用者92从建筑物90外出的情况进行检测。例如,外出检测部41对设置于建筑物90的出入口的监视摄像机(未图示)所拍摄的影像进行分析而检测出使用者92的外出。在该情况下,监视摄像机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空调控制装置40连接,拍摄通过建筑物90的出入口的人的脸部。外出检测部41在检测到建筑物90的使用者92从建筑物90内向建筑物90外移动的情况下,判断为使用者92已从建筑物90外出。此外,外出检测部41在检测到建筑物90的使用者92从建筑物90外向建筑物90内移动的情况下,判断为使用者92已返回到建筑物90。
位置取得部42接收并取得从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发送部24发送的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位置取得部42使所取得的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存储于信息存储部45中。位置取得部42按规定间隔取得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规定间隔是不会对空调控制装置40的微控制器造成过度负担的程度的间隔,例如为1秒。
当外出检测部41检测到使用者92的外出的情况下,距离取得部43根据信息存储部45中存储的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和建筑物90的位置取得距离信息。距离信息至少包含地表上的便携终端20与建筑物90之间的直线距离即终端距离。建筑物90的位置用与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相同的形式来表示。便携终端20由使用者92来保持,所以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是外出期间的使用者92的当前位置。因此,终端距离表示外出期间的使用者92与建筑物90之间的最短距离。另外,在使用者92位于建筑物90内的期间,设终端距离为零。
设备控制部44根据距离取得部43所取得的距离信息来控制空调机50,使得设置于建筑物90内的空调机50的能耗减小。具体而言,设备控制部44通过变更回调值来控制空调机50。回调值是外出检测部41检测到使用者92的外出时的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即外出时设定温度与空调机50的当前的设定温度之差。外出时设定温度也是使用者92位于建筑物90内时的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在使用者92从建筑物90外出至返回为止的期间内,外出时设定温度不发生变化。因此,设备控制部44通过变更回调值能够变更空调机50的当前的设定温度。设备控制部44以按规定的间隔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空调机50的方式控制空调机50。规定的间隔是不会对空调控制装置40的微控制器造成过度负担的程度的间隔,例如为1秒。控制信号包含与由设备控制部44变更后的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相关的数据等。
信息存储部45存储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建筑物90的位置、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及回调值等数据。
(1-5)空调机
空调机50是具有制冷回路的空调设备。空调机50也可以具有锅炉等燃烧加热装置。空调机50主要具有控制信号接收部51和空调机控制部52。
控制信号接收部51接收从空调控制装置40的设备控制部44发送的控制信号。
空调机控制部52根据控制信号接收部51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空调机50的制冷和制热运转。具体而言,空调机控制部52从控制信号中取得由设备控制部44变更后的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根据所取得的设定温度来控制空调机50。
(2)空调控制系统的动作
对通过空调控制系统100的空调控制装置40实现的空调机50的控制进行说明。当空调机50进行制热运转时,终端距离越长,则空调控制装置40的设备控制部44越增大回调值而使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下降。此外,当空调机50进行制冷运转时,终端距离越长,则设备控制部44越增大回调值而使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上升。由此,在使用者92从建筑物90外出期间,根据由设备控制部44变更而得的回调值,自动控制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在使用者92位于建筑物90内的期间,回调值为零,空调机50根据设定温度进行运转。
在制热运转时,回调值是从外出时设定温度减去空调机50的当前的设定温度而得到的值。因此,在制热运转时,回调值越大,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变更为越低的值。在制冷运转时,回调值是从空调机50的当前的设定温度减去外出时设定温度而得到的值。因此,在制冷运转时,回调值越大,变更后的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变更为越高的值。一般来说,回调值越大,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越接近外部空气温度,因此空调机50的能耗减小。
图3是示出回调值与终端距离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3中,纵轴表示回调值,横轴表示终端距离。如图3所示,当终端距离增加时,回调值呈阶梯状地变大。即,在终端距离处于规定范围期间,回调值是固定的。以下,将回调值发生变化的终端距离称作距离阈值。图3中,按值从小到大的顺序示出距离阈值T1~T4和回调值S1~S4。距离阈值T1~T4具有T1<T2<T3<T4的关系,距离阈值T1大于零。回调值S1~S4具有S1<S2<S3<S4的关系,回调值S1大于等于零。距离阈值T1~T4和回调值S1~S4由空调控制系统100的管理者等通过手动来设定。
图3示出距离范围R1~R4。距离范围R1是终端距离大于零且小于等于T1的范围。距离范围R2是终端距离大于T1且小于等于T2的范围。距离范围R3是终端距离大于T2且小于等于T3的范围。距离范围R4是终端距离大于T3且小于等于T4的范围。终端距离位于距离范围R1内时的回调值是S1。终端距离位于距离范围R2内时的回调值是S2。终端距离位于距离范围R3内时的回调值是S3。终端距离位于距离范围R4内时的回调值是S4。这样,设备控制部44根据预先设定的距离阈值T1~T4,与终端距离所属的距离范围R1~R4对应地来设定回调值。
图4是示出持有便携终端20的使用者92外出期间的行动模式的一例的图。在图4中,用箭头示出使用者92从建筑物90外出直到返回的第1外出路径U1。图4示出距离阈值T1~T4和距离范围R1~R4。设使用者92在时刻t1从建筑物90外出,时刻t2至t3在第1访问地81逗留,时刻t4至t5在第2访问地82逗留,在时刻t6返回到建筑物90。时刻t1至t2的期间是从建筑物90移动到第1访问地81的移动时间。时刻t3至t4的期间是从第1访问地81移动到第2访问地82的移动时间。时刻t5至t6的期间是从第2访问地82移动到建筑物90的移动时间。第1访问地81属于距离范围R4。第2访问地82属于距离范围R3。
图5是表示使用者92沿着图4所示的第1外出路径U1外出期间的回调值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纵轴表示回调值,横轴表示时刻。在图5中,在时刻t1至t2的期间内,使用者92处于从建筑物90移动到属于距离范围R4的第1访问地81的过程中,因此,回调值从零阶段性地上升至S4。在时刻t2至t3的期间内,使用者92在第1访问地81逗留,因此,回调值维持在S4。在时刻t3至t4的期间内,使用者92处于从第1访问地81移动到属于距离范围R3的第2访问地82的过程中,因此,回调值从S4下降至S3。在时刻t4至t5的期间内,使用者92在第2访问地82逗留,因此,回调值维持在S3。在时刻t5至t6的期间内,使用者92处于从第2访问地82移动到建筑物90的过程中,因此,回调值从S3阶段性地下降至零。关于图5所示的点划线的曲线图和时刻t5A、t6A,将在后面叙述。
图6是示出持有便携终端20的使用者92外出期间的行动模式的另一例的图。在图6中,用箭头示出使用者92从建筑物90外出直到返回的第2外出路径U2。图6示出距离阈值T1~T4和距离范围R1~R4。设使用者92在时刻t11从建筑物90外出,时刻t12至t13在第3访问地83逗留,时刻t14至t15在第4访问地84逗留,在时刻t16返回到建筑物90。时刻t11至t12的期间是从建筑物90移动到第3访问地83的移动时间。时刻t13至t14的期间是从第3访问地83移动到第4访问地84的移动时间。时刻t15至t16的期间是从第4访问地84移动到建筑物90的移动时间。第3访问地83属于距离范围R4。第4访问地84属于距离范围R2。
图7是表示使用者92沿着图6所示的第2外出路径U2外出期间的回调值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纵轴表示回调值,横轴表示时刻。在图7中,在时刻t11至t12的期间内,使用者92处于从建筑物90移动到属于距离范围R4的第3访问地83的过程中,因此,回调值从零阶段性地上升至S4。在时刻t12至t13的期间内,使用者92在第3访问地83逗留,因此,回调值维持在S4。在时刻t13至t14的期间内,使用者92处于从第3访问地83移动到属于距离范围R2的第4访问地84的过程中,因此,回调值从S4阶段性地下降至S2。在时刻t14至t15的期间内,使用者92在第4访问地84逗留,因此,回调值维持在S2。在时刻t15至t16的期间内,使用者92处于从第4访问地84移动到建筑物90的过程中,因此,回调值从S2阶段性地下降至零。关于图7所示的点划线的曲线图和时刻t15A、t16A,将在后面叙述。
如图5和图7所示,空调控制装置40在使用者92外出期间,根据使用者92的当前位置、即使用者92持有的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来自动控制回调值。
(3)特征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100具有空调控制装置40,该空调控制装置40在使用者92外出期间自动控制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空调控制装置40在使用者92外出期间,根据使用者92的当前位置、即使用者92持有的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自动地控制回调值。具体而言,建筑物90与使用者92的便携终端20之间的距离越大,则空调控制装置40越增大回调值。此外,在建筑物90与使用者92的便携终端20之间的距离处于规定的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空调控制装置40通过将回调值设定为规定值从而设定与距离范围对应的最佳回调值。此外,回调值越大,则空调机50的能耗变得越小。这样,在使用者92从建筑物90外出的期间内,空调控制装置40仅根据表示使用者92持有的便携终端20离开建筑物90到什么程度的距离信息来进行抑制建筑物90内的空调机50的能耗的控制。由此,空调控制系统100能够利用简单且高精度的方法来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接下来,参照上述图4~7对其原因进行说明。
以往采用的是如下这样的空调控制装置,当该空调控制装置根据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判断为使用者马上将要从外出目的地返回建筑物时,启动建筑物内的空调机,由此能够抑制空调机的能耗并维持建筑物内的舒适性。但是,在这样的空调控制装置的情况下,当使用者短时间外出时,空调机启动时起直到使用者返回时为止的期间较短,因此,存在使用者在返回时感觉不舒服的可能性。此外,还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使用者在外出目的地长时间持续移动,因此导致反复进行空调机的启动和停止而使得白白地耗能。
在使用者92从建筑物90外出直到返回的期间,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100仅根据与使用者92和建筑物90之间的距离相关的信息来调节空调机50的回调值而控制空调机50,因此不存在上述的问题。具体而言,空调控制装置40进行如下控制:使用者92与建筑物90之间的距离越长,则越增大空调机50的回调值,因此,在使用者92长时间外出时,能够有效地抑制空调机50的能耗,而在使用者92短时间外出时,能够有效地维持建筑物90内的舒适性。
此外,由于空调控制系统100仅根据与使用者92和建筑物90之间的距离相关的信息来控制空调机50,因此,空调控制系统100的结构简单,能够高精度地控制空调机50。
此外,空调控制系统100在由于使用者92的外出目的地的预定变更而导致返回时间发生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空调机50的能耗,并能够确保建筑物90内的舒适性。接下来,举两个具体例对该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考虑在表示图5所示的回调值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由于使用者92的紧急预定变更而导致在第2访问地82的逗留时间延长,返回时间延迟的情况。图5所示的点划线的曲线图表示在第2访问地82的逗留时间从t5延长至t5A、其结果导致返回时间也从t6延长至t6A的状态。但是,在该情况下,仅根据建筑物90与使用者92的便携终端20之间的距离即终端距离来设定回调值。因此,只要使用者92逗留在第2访问地82,回调值就维持在S3,在使用者92从第2访问地82移动到建筑物90的期间内,回调值从S3阶段性地减少至零。因此,即使在使用者92的返回时间延迟的情况下,空调控制系统100也能够在使用者92返回之前防止不必要的预备制冷制热运转,因此能够抑制空调机50的能耗增加。
接下来,考虑在表示图7所示的回调值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由于使用者92的紧急预定变更而导致在第4访问地84的逗留时间延短,返回时间提早的情况。图7所示的点划线的曲线图表示在第4访问地84的逗留时间从t15提早至t15A、其结果导致返回时间也从t16提早至t16A的状态。但是,在该情况下,仅根据建筑物90与使用者92的便携终端20之间的距离即终端距离来设定回调值。因此,只要使用者92逗留在第4访问地84,回调值就维持在S2,在使用者92从第4访问地84移动到建筑物90的期间内,回调值从S2阶段性地减少至零。因此,即使在使用者92的返回时间提早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如下这样的状态的发生:当使用者92返回时,由于空调控制系统100还未开始适当的预备制冷制热运转而未能确保建筑物90内的舒适性。
即,在使用者92在外出期间变更预定进行绕道而因此导致返回时间延迟的情况下,空调控制系统100不是根据使用者92与空调机50之间的距离的减少量或预先设定的温度来控制空调机50,而是以根据使用者92的位置调节回调值的方式来控制空调机50。因此,空调控制系统100能够抑制能量的白白消耗。此外,在使用者92在外出期间变更预定从附近返回而因此导致返回时间提早的情况下,空调控制系统100也无需使空调机50停止,而是根据使用者92的位置调节回调值来控制空调机50。因此,空调控制系统100能够缩短从使用者92回家至建筑物90内变得对使用者92来说较舒适的时间,从而能够提高返回时的建筑物90内的舒适性。
根据以上内容,即使在外出期间的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的时刻晚于预定时刻的情况下,在使用者92外出期间,空调控制系统100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空调机50的能耗。此外,即使在外出期间的使用者92返回建筑物90的时刻早于预定时刻的情况下,当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空调控制系统100也能够利用空调机50确保建筑物90内的舒适性。
(第2实施方式)
(1)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
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200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空调控制系统200的详细结构的框图。除了空调控制装置140之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20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100相同的结构和功能。以下,省略与和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100共同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说明。
如图8所示,空调控制装置140主要具有外出检测部141、位置取得部142、距离取得部143、设备控制部144、信息存储部145和学习存储部146。外出检测部141、位置取得部142、距离取得部143和信息存储部145分别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外出检测部41、位置取得部42、距离取得部43和信息存储部45相同的功能。
设备控制部144记录使用者92从建筑物90外出直到返回的期间内的、设置有空调机50的空间的温度即室温。学习存储部146学习并存储距离阈值和回调值。具体而言,学习存储部146根据设备控制部144对室温的记录而变更距离阈值或回调值,使得空调机50的能耗减小。设备控制部144根据由学习存储部146变更后的距离阈值或回调值来控制空调机50。
(2)空调控制系统的动作
参照附图对变更距离阈值或回调值的学习存储部146的学习功能具体地进行说明。
(2-1)变更距离阈值的学习功能
对学习存储部146变更距离阈值的学习功能的两个示例进行说明。图9和图10与第1例相关,图11和图12与第2例相关。
第1例的图9和图10是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室温和设定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在图9和图10中,用点划线示出使用者92即将返回建筑物90时的室温的变化,用实线示出基于回调值的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的变化。在图9和图10中,纵轴是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或室温,横轴是终端距离。图9和图10的横轴所示的终端距离从左朝右减小。回调值依照第1实施方式的图3所示的曲线图与终端距离对应地进行变化。图9表示由学习存储部146变更距离阈值之前的状态,图10表示由学习存储部146变更距离阈值之后的状态。
在图9中,当使用者92返回建筑物90时通过终端距离为距离阈值T1的地点时,回调值从S2减少至S1。这时,设定温度从值C-S2上升至值C-S1,其中,值C-S2是从外出时设定温度C中减去回调值S2而得到的值,值C-S1是从外出时设定温度C中减去回调值S1而得到的值。因此,当通过终端距离为距离阈值T1的地点时,室温朝向设定温度C-S1慢慢上升。但是,在图9中,在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终端距离变为零时)之前,室温已到达设定温度C-S1。具体而言,当终端距离到达距离阈值T1与零之间的位置P1时,室温成为设定温度C-S1,之后,室温维持在设定温度C-S1直到使用者92返回(直到终端距离变为零)。因此,在终端距离从P1变为零的期间内,空调机50使使用者92不在的建筑物90的室温维持在设定温度C-S1,因此导致空调机50的能量无谓消耗。这是因为,回调值从S2减少至S1时的距离阈值T1的值过大,因此,在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之前,室温就已到达设定温度C-S1。
该情况下,在图9中,学习存储部146测定并存储在使用者92返回建筑物90的途中、室温到达设定温度C-S1时的终端距离P1。然后,学习存储部146将距离阈值T1变更为比当前值小P1的值T1A。图10表示根据变更后的距离阈值T1A变更设定温度的状态。在图10中,当使用者92返回建筑物90时通过终端距离为距离阈值T1A的地点时,回调值从S2减少至S1,因此,室温朝向设定温度C-S1慢慢上升。然后,当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室温到达设定温度C-S1。因此,能够防止上述的空调机50白白的耗能。
第2例的图11和图12是与图9和图10相同的曲线图,是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室温和设定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图11表示由学习存储部146变更距离阈值之前的状态,图12表示由学习存储部146变更距离阈值之后的状态。
在图11中,当使用者92返回建筑物90时通过终端距离为距离阈值T2的地点时,回调值从S3减少至S2。这时,设定温度从值C-S3上升至值C-S2,其中,值C-S3是从外出时设定温度C中减去回调值S2而得到的值,值C-S2是从外出时设定温度C中减去回调值S1而得到的值。此外,当通过终端距离为距离阈值T1的地点时,回调值从S2减少至S1。这时,设定温度从值C-S2上升至值C-S1,其中,值C-S2是从外出时设定温度C中减去回调值S2而得到的值,值C-S1是从外出时设定温度C中减去回调值S1而得到的值。
但是,在图11中,当使用者92通过终端距离为距离阈值T1的地点时,室温低于设定温度C-S2。然后,当终端距离到达距离阈值T1与零之间的位置P1时,室温成为设定温度C-S2。即,当终端距离为距离阈值T1时,室温还未到达基于回调值S2的设定温度C-S2。该情况下,如图11所示,当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终端距离变为零时),存在室温还未到达设定温度C-S1从而未能确保空调机50所设置的空间的舒适性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由于终端距离从距离阈值T2直到变为距离阈值T1的时间过短而因此导致当使用者92通过终端距离为距离阈值T1的地点时室温还未到达设定温度C-S2。
该情况下,在图11中,学习存储部146测定并存储在使用者92返回建筑物90的途中、室温到达设定温度C-S2时的终端距离P1。然后,学习存储部146将距离阈值T2变更为比当前的值大T1-P1的值T2A。图12表示根据变更后的距离阈值T2A变更设定温度的状态。在图12中,当使用者92返回建筑物90时通过终端距离为距离阈值T2A的地点时,回调值从S3减少至S2。之后,室温朝向设定温度C-S2慢慢上升。然后,当使用者92通过终端距离为距离阈值T1的地点时,室温到达设定温度C-S2。由此,如图12所示,当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室温已到达设定温度C-S1的可能性变大。因此,当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能够确保设置有空调机50的空间的舒适性。
(2-2)变更回调值的学习功能
参照图13和图14对学习存储部146变更回调值的学习功能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3和图14是与图9和图10相同的曲线图,是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室温和设定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图13表示由学习存储部146变更回调值之前的状态,图14表示由学习存储部146变更回调值之后的状态。
在图13中,当使用者92返回建筑物90时通过终端距离为距离阈值T1的地点时,回调值从S2减少至S1。这时,设定温度从值C-S2上升至值C-S1,其中,值C-S2是从外出时设定温度C中减去回调值S2而得到的值,值C-S1是从外出时设定温度C减去回调值S1而得到的值。因此,室温朝向设定温度C-S1慢慢上升。但是,在图13中,在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终端距离变为零时),室温还未到达设定温度C-S1。具体而言,当终端距离变为零时,室温成为比设定温度C-S1低D的温度C-S1-D。因此,当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未能确保设置有空调机50的空间的舒适性。这是因为,回调值S2过大,因此,当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室温无法到达设定温度C-S1。
该情况下,在图13中,学习存储部146测定并存储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的室温。然后,学习存储部146将回调值S2变更为值S2A,该值S2A比当前的值小所存储的返回时的室温与设定温度C-S1之差D。图14表示根据变更后的回调值S2A变更设定温度的状态。在图14中,当使用者92返回建筑物90时通过终端距离为距离阈值T1的地点时,回调值从S2A减少至S1。这时,设定温度从C-S2A上升至设定温度C-S1。之后,室温朝向设定温度C-S1慢慢上升。然后,当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室温到达设定温度C-S1。因此,当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能够确保设置有空调机50的空间的舒适性。
(3)特征
空调控制系统200可根据距离范围和回调值的学习以及与室温的变化相关的过去的数据来设定最佳距离范围或最佳回调值。因此,空调控制系统200能够更高效地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
(变形例)
(1)变形例A
在实施方式中,利用便携终端20的GPS功能,使用从多个GPS卫星10接收到的电波来计算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但是,只要是测量误差至几十m左右的范围中、能够通过使用者可携带的设备来实现的技术,则也可以利用GPS以外的位置测定功能来计算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例如,也可以使用根据便携终端20的基站的位置来估计便携终端20的位置的定位技术来计算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
(2)变形例B
在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40是具有微控制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专用电子设备。但是,空调控制装置40也可以是通用计算机。该情况下,空调控制装置40通过执行具有外出检测部41、位置取得部42、距离取得部43、设备控制部44和信息存储部45的功能的程序来控制空调机50。另外,空调控制装置40也可以内置于空调机50中。
(3)变形例C
在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40的外出检测部42对设置于建筑物90的出入口的监视摄像机所拍摄的影像进行分析,来检测使用者92的外出。但是,外出检测部42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来检测使用者92的外出。例如,外出检测部42也可以使用安装于建筑物90的出入口的人检测传感器来检测使用者92的外出,也可以根据使用者92的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来检测使用者92的外出。
(4)变形例D
在实施方式中,当外出检测部41检测到使用者92的外出时,空调控制装置40的距离取得部43根据信息存储部45中存储的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和建筑物90的位置取得距离信息。但是,距离取得部43也可以使用空调控制装置40的当前位置或空调机50的当前位置以取代建筑物90的位置来取得距离信息。
(5)变形例E
在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40的距离取得部43取得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与地表上的建筑物90的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即终端距离。但是,距离取得部43也可以取得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到建筑物90的位置的沿道路距离作为终端距离。该情况下,距离取得部43也可以从互联网等取得建筑物90周边的地图数据,根据地图数据计算出终端距离。
(6)变形例F
在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40的距离取得部43取得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与地表上的建筑物90的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即终端距离。即,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距离是二维平面上的距离。但是,距离取得部43也可以使用考虑了高度方向的距离作为终端距离。该情况下,终端距离是三维空间内的距离。例如,建筑物90是高层公寓,而使用者92是其中一户居民。该情况下,与住在低层的使用者92的住所相比,对于住在高层的使用者92的住所来说,位于建筑物90外的便携终端20的终端距离较长。
(7)变形例G
在实施方式中,假定使用者92是建筑物90的唯一的居民的情况。但是,空调控制系统100也可应用于存在多个建筑物90的使用者92的情况。该情况下,各使用者92持有自身专用的便携终端20。空调控制装置40的距离取得部43针对多个便携终端20中的各个便携终端,取得建筑物90与便携终端20之间的距离即终端距离,设备控制部44针对多个便携终端20分别计算基于所取得的终端距离的回调值。然后,设备控制部44根据计算出的最小的回调值来控制空调机50。因此,在持有终端距离最小的便携终端20的使用者92先于其它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的情况下,设备控制部44也能够控制空调机50以确保建筑物90内的舒适性。
在本变形例中,在存在多个建筑物90的使用者92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设定最佳回调值的方式控制空调机50。因此,本变形例的空调控制系统100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个方面。
(8)变形例H
在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当终端距离增加时,回调值呈阶梯状地变大。即,在图3所示的距离范围R1~R4的各个范围内,回调值是固定的。但是,也可以是,回调值随着终端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回调值与终端距离也可以彼此呈线性关系。
图15是示出本变形例中的回调值与终端距离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的一例。图15所示的标号具有与图3所示的标号相同的含义。在图15中,在距离范围R1~R4的各个范围内,回调值随着终端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在图15中,在距离范围R1~R4的各个范围内,回调值相对于终端距离的变化量是固定的。
(9)变形例I
在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当终端距离增加时,回调值呈阶梯状地变大。即,在图3所示的距离阈值T1~T4,回调值不连续地变化。但是,也可以是,回调值在距离阈值T1~T4附近连续地变化。此外,也可以是,回调值在距离阈值T1~T4附近沿迟滞曲线连续或不连续地变化。由此能够抑制由于回调值在距离阈值T1~T4附近频繁变化而导致的回调值的振荡(chattering)。
(10)变形例J
在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40经由通信网络30从便携终端20取得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但是,也可以是,空调控制装置40经由专用服务器从便携终端20取得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该情况下,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发送部24将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发送给专用服务器,空调控制装置40的位置取得部42从专用服务器接收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
(11)变形例K
在实施方式中,由空调控制系统100的管理者等手动设定距离阈值T1~T4和回调值S1~S4。但是,也可以由空调控制系统100自动设定距离阈值T1~T4和回调值S1~S4。
例如,空调控制装置40也可以根据使用者92在建筑物90外的移动路径、季节、空调的运转模式、室外气温和室温计算最佳的距离阈值T1~T4和回调值S1~S4。
(12)变形例L
在第2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系统200可根据距离范围和回调值的学习以及与室温的变化相关的过去的数据来设定最佳的距离范围或最佳回调值。但是,也可以是,空调控制系统200根据距离范围和回调值的学习以及与室温的变化相关的过去的数据来设定最佳距离范围或最佳回调值这两者。
(13)变形例M
在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40根据便携终端20的当前位置来估计使用者92的当前位置。但是,也存在使用者92将便携终端20遗忘在建筑物90内而外出的情况,空调控制装置40也可以利用便携终端20以外的设备来控制空调机50。作为那样的设备,例如为设置于建筑物90内的人检测传感器、便携终端20以外的设备、定期车票和员工卡。
在设置于建筑物90内的人检测传感器的情况下,当人检测传感器在一定期间内无法检测到使用者92时,空调控制装置40可以判断为使用者92不在建筑物90内,从而根据回调值来控制空调机50。
此外,在便携终端20以外的设备的情况下,使用者92可以通过使用自身的笔记本电脑等对空调控制装置40进行远程操作,从而根据回调值来控制空调机50。
此外,在定期车票和员工卡的情况下,空调控制装置40也可以根据定期车票和员工卡的使用记录取得使用者92的当前位置,从而根据回调值来控制空调机50。
(14)变形例N
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200具有变更距离阈值或回调值的学习存储部146。学习存储部146具有如下学习功能:测定室温到达规定值时的终端距离以及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的室温,根据测定数据而将距离阈值或回调值变更为更适当的值。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实现学习存储部146的学习功能。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学习存储部146的学习功能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该学习存储部146从室温到达规定值时的终端距离的测定数据中取得用于距离阈值的变更的终端距离。例如,如图9所示,学习存储部146测定在使用者92返回建筑物90的途中、室温到达设定温度C-S1时的终端距离P1。首先,学习存储部146根据过去的测定数据制作由终端距离的直方图来表示的数据。图16是终端距离的直方图的一例。在图16中,横轴表示终端距离的级别(bin(组)的位置),纵轴表示各bin的度数。适当地设定直方图的bin的数量和宽度。bin的宽度例如为50m。图16示出表示度数阈值的与横轴平行的虚线。适当地设定度数阈值。
学习存储部146根据具有超过度数阈值的度数的bin决定用于距离阈值的变更的终端距离。图16示出了一个由具有超过度数阈值的度数的bin构成的模式P。在图16中,构成模式P的bin通过阴影线(hatching)示出。学习存储部146例如将模式P的平均值作为用于距离阈值的变更的终端距离。学习存储部146也可以用模式P的中位数、众数、最大值以及最小值中的任意一个取代模式P的平均值作为用于距离阈值的变更的终端距离。在不存在具有超过度数阈值的度数的bin的情况下,学习存储部146视为不存在终端距离的实际数据。
另外,学习存储部146可使用在规定期间内测定的全部终端距离作为用于直方图的制作的终端距离的测定数据。规定期间可以适当设定,例如为从一个月前到当前的期间或从一年前到当前的期间。此外,规定期间也可以是去年的同一个月的一个月期间。
图17是终端距离的直方图的另一例。在图17中,示出了三个由具有超过度数阈值的度数的bin构成的模式。图17中,按照终端距离从短到长的顺序示出了模式P1~P3。在图17中,构成模式P1~P3的bin通过阴影线示出。该情况下,学习存储部146针对模式P1~P3的各个模式分别确定用于距离阈值的变更的终端距离。在图17的情况下,学习存储部146确定与各模式P1~P3对应的三个终端距离。这样,在决定了多个终端距离的情况下,设备控制部144也可以根据各种条件分开使用所决定的终端距离。各种条件为当前日期、当前时刻、天气以及使用者92的预定等。例如,在当前时刻是上午11点时,设备控制部144根据与模式P1对应的终端距离来变更距离阈值,在当前的日期是星期天时,设备控制部144根据与模式P2对应的终端距离来变更距离阈值,当天气是下雨时,设备控制部144根据与模式P3对应的终端距离来变更距离阈值。
学习存储部146利用上述方法,根据室温到达规定值时的终端距离的测定数据来决定用于距离阈值的变更的终端距离。同样,学习存储部146也可以根据使用者92返回到建筑物90时的室温的测定数据来确定用于回调值的变更的室温。
(15)变形例O
在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40控制回调值。但是,空调控制装置40也可以控制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是空调机50内部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
在使用者92外出期间,本变形例的空调控制装置40根据距离信息来变更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由此来控制空调机50。例如,便携终端20与建筑物90之间的距离越长,则空调控制装置40越减小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由此降低空调机50的能耗。此外,也可以是,便携终端20与建筑物90之间的距离越长,则空调控制装置40越降低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的上限,从而使空调机50的能耗降低。此外,当便携终端20与建筑物90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规定值时,空调控制装置40将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固定在规定值、或使空调机50停止,从而使空调机50的能耗降低。本变形例的空调控制系统100与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100同样,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者。
(16)变形例P
在变形例O中,空调控制装置40在使用者92外出期间根据距离信息来控制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但是,空调控制装置40也可以设定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的下限值和上限值。例如,空调控制装置40的设备控制部44变更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使其处于规定的下限值至规定的上限值的范围内。该情况下,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既不会低于规定的下限值,也不会高于规定的上限值。
图18是表示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与空调机50的运转效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18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纵轴表示空调机50的运转效率。如图18所示,空调机50的运转效率在规定的运转频率F0中为最大值E0,随着运转频率从F0开始变大、或者运转频率从F0开始变小,显示出从E0单调递减的倾向。因此,在使用者92的便携终端20与建筑物90之间的距离越长,越增大回调值以减小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的情况下,空调机50的运转效率可能过低。
在本变形例中,由于设定了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因此能够抑制空调机50的运转效率过低的不良状况的产生。具体而言,在空调控制装置40中,根据距离信息设定空调机50的运转效率的下限值E1。该情况下,如图18所示,空调机50的运转频率的下限值F1和上限值F2分别是空调机50的运转效率大于等于下限值E1的运转频率的范围的最小值F1和最大值F2。由于在使用者92外出期间空调机50的运转效率不低于下限值E1,因此,本变形例的空调控制系统100能够进行空调控制装置40的高效运转。
另外,也可以是,使用者92的便携终端20与建筑物90之间的距离越长,空调控制装置40的设备控制部44越将空调机50的运转效率的下限值E1设定得高。由此,空调控制系统100能够进行空调控制装置40的更高效的运转。
(17)变形例Q
在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40控制回调值。回调值是外出检测部41检测到使用者92的外出时的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即外出时设定温度与空调机50的当前的设定温度之差。但是,也可以是,在制冷运转时,空调控制装置40不仅控制回调值,而且还控制空调机50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在制冷运转时,空调控制装置40进行提高空调机50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控制。由此,空调控制系统100能够进行空调控制装置40的更高效的运转。
此外,为了进一步高效运转,空调控制系统100还可以在使用者92外出期间根据距离信息控制空调机50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例如,空调控制系统100可以进行使用者92的便携终端20与建筑物90之间的距离越长,则使空调机50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越高的控制。
另外,空调控制系统100可以进行组合了本变形例的控制和变形例O的控制的组合控制、或者组合了本变形例的控制和变形例P的控制的组合控制,从而可以进行空调控制装置40的更高效的运转。
(18)变形例R
在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40控制回调值。回调值是外出检测部41检测到使用者92的外出时的空调机50的设定温度即外出时设定温度与空调机50的当前的设定温度之差。但是,也可以是,在运转时,空调控制装置40不仅控制回调值,而且还控制空调机50的送水温度或送风温度。具体而言,空调控制装置40也可以进行如下控制:在制冷运转时,提高空调机50的送水温度或送风温度,在制热运转时,降低空调机50的送水温度或送风温度。由此,空调控制系统100能够进行空调控制装置40的更高效的运转。
或者,也可以是,为了进一步高效运转,空调控制系统100可以在使用者92的外出期间根据距离信息控制空调机50的送水温度或送风温度。例如,空调控制装置100也可以进行如下控制:使用者92的便携终端20与建筑物90之间的距离越长,在制冷运转时,越进一步提高空调机50的送水温度或送风温度,在制热运转时,越进一步降低空调机50的送水温度或送风温度。
另外,空调控制系统100还可以通过进行组合了本变形例的控制和变形例O的控制的组合控制、或者组合了本变形例的控制和变形例P的控制的组合控制,从而可以进行空调控制装置40的更高效的运转。
此外,空调控制系统100还可以通过进行组合了本变形例的控制、变形例Q的控制以及变形例O的控制的组合控制、或组合了本变形例的控制、变形例Q的控制以及变形例P的控制的组合控制来进行空调控制装置40的更高效的运转。
(19)变形例S
在实施方式中,空调机50是具有制冷回路的制冷制热设备。并且,空调机50也可以具有各种制热装置。例如,空调机50也可以具有热泵、锅炉或炉(燃气炉等)作为制热装置。此外,空调机50也可以具有热泵与锅炉的混合设备或热泵与炉的混合设备作为制热装置。
变形例P的空调控制装置40可以使用热泵、锅炉、炉和上述混合设备作为空调机50。变形例Q的空调控制装置40可以使用热泵和上述混合设备作为空调机50。变形例R的空调控制装置40可以使用热泵、锅炉、炉和上述混合设备作为空调机50。
另外,在将锅炉或炉用作制热装置的情况下,代替调节空调机50内部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通过调节燃料的供给量等,空调控制装置40能够抑制能量消耗量,并进行考虑了效率的运转。
(20)变形例T
在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40是设置于建筑物90内的计算机。但是,空调控制装置40也可以是设置在建筑物90的外部经由互联网等网络与建筑物90内的空调机50连接的计算机。该情况下,空调控制装置40的功能也可以是通过云计算的形式提供的服务。在此,空调控制装置40的功能是指通过外出检测部41、位置取得部42、距离取得部43、设备控制部44和信息存储部45等程序实现的功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空调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节能和维持舒适性这两者。
标号说明
20:便携终端;
40:空调控制装置;
41:外出检测部;
42:位置取得部;
43:距离取得部;
44:设备控制部;
50:空调机;
90:建筑物;
92:使用者;
146:学习存储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3818号公报

Claims (8)

1.一种空调控制装置(40),其中,所述空调控制装置(40)具有:
外出检测部(41),其对使用者(92)从建筑物(90)的外出进行检测;
位置取得部(42),其取得所述使用者持有的便携终端(20)的位置信息;
距离取得部(43),当所述外出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使用者的外出时,所述距离取得部使用所述位置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取得表示所述便携终端离开所述建筑物到什么程度的距离信息;以及
设备控制部(44),其根据所述距离取得部取得的所述距离信息来控制设置于所述建筑物内的空调机(50),使得所述空调机的能耗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设备控制部通过变更所述外出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使用者的外出时的所述空调机的设定温度与当前的所述设定温度之差即回调值,来控制所述空调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距离取得部取得所述建筑物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距离信息,
当所述空调机进行制热运转时,所述距离越长,则所述设备控制部越增大所述回调值而使所述设定温度下降,
当所述空调机进行制冷运转时,所述距离越长,则所述设备控制部越增大所述回调值而使所述设定温度上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设备控制部使用基于预先设定的多个距离阈值的多个距离范围,与所述距离所属的所述距离范围对应地变更所述回调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控制装置还具有学习存储部(146),该学习存储部(146)学习并存储所述距离阈值和所述回调值,
所述设备控制部参照所述学习存储部,变更所述距离阈值或所述回调值,使得所述空调机的能耗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设备控制部针对多个所述便携终端的各个所述便携终端计算出基于所述距离的所述回调值,使用最小的所述回调值来控制所述空调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设备控制部利用如下控制中的任意一个来控制所述空调机:
变更所述空调机的运转频率的第1控制;
变更所述空调机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第2控制;
变更所述空调机的送水温度或送风温度的第3控制;
作为所述第1控制和所述第2控制的组合控制的第4控制;
作为所述第1控制和所述第3控制的组合控制的第5控制;以及
作为所述第1控制、所述第2控制和所述第3控制的组合控制的第6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设备控制部在所述第1控制、所述第4控制、所述第5控制和所述第6控制中,变更所述运转频率,以使其处于规定的下限值至规定的上限值之间的范围内。
CN201680014061.0A 2015-03-09 2016-03-09 空调控制装置 Active CN107429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6093 2015-03-09
JP2015046093 2015-03-09
PCT/JP2016/057456 WO2016143831A1 (ja) 2015-03-09 2016-03-09 空調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9933A true CN107429933A (zh) 2017-12-01
CN107429933B CN107429933B (zh) 2018-08-10

Family

ID=5688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4061.0A Active CN107429933B (zh) 2015-03-09 2016-03-09 空调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54001B2 (zh)
EP (1) EP3270073B1 (zh)
JP (1) JP6094698B2 (zh)
CN (1) CN107429933B (zh)
ES (1) ES2744776T3 (zh)
WO (1) WO20161438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4001B2 (en) * 2015-03-09 2019-04-09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1950B2 (en) * 2016-03-03 2021-03-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G11201907632TA (en) * 2017-03-31 2019-09-27 Daikin Ind Ltd Management device
CN110395777A (zh) * 2018-04-25 2019-11-01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机及其自动清洗控制方法和装置
JP7240141B2 (ja) * 2018-11-12 2023-03-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空気調和機および制御方法
KR102313303B1 (ko) * 2019-12-09 2021-10-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시스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7598A (ja) * 1992-11-09 1994-05-27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空調負荷予測方法
JPH11132490A (ja) * 1997-10-30 1999-05-21 Sekisui Chem Co Ltd 空気調和機及び部屋の空調方式
CN1570875A (zh) * 2003-07-14 2005-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监控系统中实现智能代理的装置及方法
CN102609015A (zh) * 2011-01-12 2012-07-25 艾默生电气公司 用于确定处所内的耗能电器的负载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2186A (en) * 1990-09-21 1991-10-01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Control of outdoor air source water heating using variable-speed heat pump
US5318224A (en) * 1992-05-04 1994-06-07 David Darb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control
JP4422932B2 (ja) * 2001-09-05 2010-03-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調機器用制御装置
JP2005295160A (ja) * 2004-03-31 2005-10-20 Yamatake Corp 到着予知システム、熱源能力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JP2006064324A (ja) * 2004-08-30 2006-03-09 Denso Ace Corp 外出時省エネルギー運転機能を有する熱量調和装置
US7802618B2 (en) * 2005-01-19 2010-09-28 Tim Simon, Inc. Thermostat op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8209035A (ja) * 2007-02-23 2008-09-11 Daikin Ind Ltd ホテル客室空調管理装置
GB201005320D0 (en) 2010-03-30 2010-05-12 Telepure Ltd Improvements in controllers, particularly controllers for use i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US20130025840A1 (en) * 2011-07-25 2013-01-31 Randall Remme Auxiliary controller for an hvac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9103558B2 (en) 2011-12-21 2015-08-11 Lennox Industries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physical presence of a specific individual to control HVAC settings
JP5452581B2 (ja) * 2011-12-29 2014-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967526B2 (ja) * 2012-06-15 2016-08-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機器制御装置、機器制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2014173818A (ja) 2013-03-12 2014-09-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機制御装置、空調機の制御方法、空調機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携帯端末
US9618227B2 (en) * 2013-03-15 2017-04-11 Emerson Electric Co. Energy management based on location
US9797616B2 (en) * 2013-05-20 2017-10-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navig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device
US20150159893A1 (en) * 2013-12-11 2015-06-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thermostat control system
WO2016143830A1 (ja) * 2015-03-09 2016-09-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装置
CN107429933B (zh) * 2015-03-09 2018-08-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控制装置
US20180143601A1 (en) * 2016-11-18 2018-05-2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with occupancy tracking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317102B2 (en) * 2017-04-18 2019-06-11 Ademco Inc. Geofencing for thermostatic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7598A (ja) * 1992-11-09 1994-05-27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空調負荷予測方法
JPH11132490A (ja) * 1997-10-30 1999-05-21 Sekisui Chem Co Ltd 空気調和機及び部屋の空調方式
CN1570875A (zh) * 2003-07-14 2005-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监控系统中实现智能代理的装置及方法
CN102609015A (zh) * 2011-01-12 2012-07-25 艾默生电气公司 用于确定处所内的耗能电器的负载的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4001B2 (en) * 2015-03-09 2019-04-09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94698B2 (ja) 2017-03-15
CN107429933B (zh) 2018-08-10
WO2016143831A1 (ja) 2016-09-15
US10254001B2 (en) 2019-04-09
US20180045427A1 (en) 2018-02-15
EP3270073A4 (en) 2018-02-28
EP3270073B1 (en) 2019-06-12
JP2016169937A (ja) 2016-09-23
ES2744776T3 (es) 2020-02-26
EP3270073A1 (en) 2018-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9932B (zh) 空调控制装置
CN107429933B (zh) 空调控制装置
JP5539240B2 (ja) 暖房/換気/空調(hvac)システムを制御する方法
CN103994544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和空调器控制系统
CN111164353A (zh) 空调控制装置、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04267626B (zh) 一种家用电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900249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7726548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320009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102246A (zh) 具有地理位置触发自动动作的系统和方法
CN106871331A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JP6876399B2 (ja) 屋内環境調整システム
CN104807135A (zh) 一种基于位置定位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及智能空调系统
CN108870652B (zh) 空调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204086866U (zh) 一种家用电器控制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06091247A (zh) 远程控制单冷空调器智能控制运行方法
US20200208863A1 (en)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CN105264299B (zh) 用于建筑物中气候控制的系统以及方法
JP2019174075A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6521123B1 (ja)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Roaf et al. Climate change and passive cooling in Europe
JP202105085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6266052A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设备
Pedersen et al.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of hybrid ventilation systems in office buildings with dynamic glass facades
Dasi et al. Outdoor air design meteorological data structured by improved interpolation for HVAC des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