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15471A -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15471A
CN107415471A CN201710357360.0A CN201710357360A CN107415471A CN 107415471 A CN107415471 A CN 107415471A CN 201710357360 A CN201710357360 A CN 201710357360A CN 107415471 A CN107415471 A CN 107415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harge
medium
drop
forming portion
nozzl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73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15471B (zh
Inventor
原平
鹫泽岳人
小西吉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15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5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15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5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1Specific driving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41J2/07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for many-valued deflection
    • B41J2/08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for many-valued deflection charge-control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and modulation of 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41J11/00244Means for heating the copy materials before or during prin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使图像的品质提高。记录装置具备:液滴喷出头,其具有喷嘴形成部,所述喷嘴形成部形成有能够相对于介质喷出液滴的喷嘴;和电荷提供部,其向所述介质提供电荷,所述电荷提供部向所述介质提供与喷出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如下的喷墨打印机,即,为了去除记录介质所产生的静电,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生成正离子的第一离子发生器和生成负离子的第二离子发生器,并对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供给正离子和负离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上述喷墨打印机中,在尽管去除了记录介质的静电但对记录介质喷出的油墨(滴)也带电的情况下,随着记录介质所附着的油墨量增加,在油墨带电的极性侧记录介质的带电状态将发生变化。因此,例如,在伴随着油墨的喷出而产生的墨雾以与记录介质所附着的油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而带电的情况下,该墨雾被排斥,从而存在有墨雾附着在印刷(记录)区域以外的区域(例如,空白区域)或附着在记录头上这样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46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滴喷出头,其具有喷嘴形成部,所述喷嘴形成部形成有能够相对于介质喷出液滴的喷嘴;电荷提供部,其向所述介质提供电荷,所述电荷提供部向所述介质提供与喷出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
在记录装置中,在从喷嘴形成部与液体接触的状态起,向液体作为液滴而被喷出且喷嘴形成部与液滴分离的状态转移时,存在有喷嘴形成部与液滴以互不相同的极性带电的情况。
在此,当以某一极性带电的液滴逐渐附着于介质时,液滴所具有的极性的电荷会在介质上逐渐蓄积。并且,当在介质上液滴所具有的极性的带电状态变强时,在伴随着液滴的喷出而产生的墨雾的带电的极性与液滴的带电的极性相同的情况下,墨雾会与介质上的液滴(液体)相排斥,从而存在有雾墨附着在印刷(记录)区域以外的区域内、或附着在与墨雾的带电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喷嘴形成部上的可能性。
为此,根据本结构,向介质提供与从液滴喷出头喷出液滴之后的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即,向介质提供与液滴或墨雾相反的极性的电荷。由此,伴随着介质所附着的液滴(液体)量的增加而引起的介质的带电状态的变化得到抑制。即,液滴(液体)的极性的电荷的蓄积得到抑制。
由此,能够对墨雾附着在介质的印刷(记录)区域以外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外,能够对墨雾向喷嘴形成部的附着进行抑制。
应用例2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提供部向所述介质提供与喷出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以使得被喷出所述液滴之前的所述介质成为与喷出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
根据该结构,能够高效地抑制介质上的液滴(液体)的极性的电荷的蓄积。
应用例3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提供部在喷出所述液滴之前向所述介质提供与喷出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以使得在喷出了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介质中,与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反的极性的电荷成为预定量以下。
根据该结构,在从液滴喷出头喷出液滴之前,预先相对于介质提供与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以使得在介质中与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反的极性的电荷成为预定量以下。另外,与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反的极性的电荷的预定量以下例如是指墨雾不会附着在喷嘴形成部上的程度的电荷量。由此,能够预先将通过液滴而提供给介质的电荷量相应地抵消,从而对墨雾与介质上的液滴(液体)相排斥的情况进行抑制,并易于使墨雾附着在介质的印刷(记录)区域内,而能够对雾墨向喷嘴形成部的附着进行抑制。
应用例4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在输送方向上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部,所述电荷提供部被配置在与所述液滴喷出头相比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根据该结构,介质在与液滴喷出头相比靠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被提供电荷。由此,能够在相对于介质喷出液滴之前,预先将介质形成为适当的带电状态。
应用例5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电荷提供部进行扫描的扫描部,所述电荷提供部能够在通过所述扫描部而进行扫描的同时提供所需的电荷。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相对于介质进行扫描的同时提供电荷,从而能够使电荷提供部的结构小型化。
应用例6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即,从形成有喷嘴的喷嘴形成部相对于介质喷出液滴的液滴喷出工序;向所述介质提供电荷的电荷提供工序,在所述电荷提供工序中,向所述介质提供与喷出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
在记录方法中,在从喷嘴形成部与液体接触的状态起,向液体作为液滴而被喷出且喷嘴形成部与液滴分离的状态转移时,存在有喷嘴形成部与液滴以互不相同的极性带电的情况。
在此,当以某一极性带电的液滴逐渐附着于介质时,液滴所具有的极性的电荷会在介质上逐渐蓄积。并且,当在介质上液滴所具有的极性的带电状态变强时,在伴随着液滴的喷出而产生的墨雾的带电的极性与液滴的带电的极性相同的情况下,墨雾会与介质上的液滴(液体)相排斥,从而存在有雾墨附着在印刷(记录)区域以外的区域内、或附着在与墨雾的带电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喷嘴形成部上的可能性。
为此,根据本方法,相对于介质提供与从液滴喷出头喷出液滴之后的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即,向介质提供与液滴或墨雾相反的极性的电荷。由此,伴随着介质所附着的液滴(液体)量的增加而引起的介质的带电状态的变化得到抑制。即,液滴(液体)的极性的电荷的蓄积得到抑制。
由此,能够对墨雾附着在介质的印刷(记录)区域以外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外,能够对墨雾向喷嘴形成部的附着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滴喷出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荷提供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荷提供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将各个部件等设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而以与实际不同的方式表示各个部件等的尺寸。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记录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记录装置例如为喷墨式打印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对比较大型的介质(media)进行处理的大幅面打印机(LFP)为记录装置的结构例而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记录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局部侧剖视图)。如图1所示,记录装置1具备:输送部2,其以卷对卷(roll-to-roll)方式对介质M进行输送;印刷部3,其将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以液滴的形式相对于介质M进行喷出(喷射),从而对图像、文字等进行记录(印刷);输送引导部5,其形成有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输送面;压印板4,其被配置在与印刷部3对置的位置。此外,记录装置1具备张力调节部50,所述张力调节部50通过与介质M相接从而能够对介质M施加张力。记录装置1还具备向介质M提供电荷的电荷提供部200。并且,记录装置1具有对输送部2、印刷部3、电荷提供部200等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00(参照图3)等。并且,上述各结构部被沿大致铅直方向配置的主体框10所支承。此外,主体框10与对主体框10进行支承的基底部11连接。
输送部2为,在输送方向(图中的空白箭头方向)上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部2具有:卷筒单元21,其在输送方向上对卷筒状的介质M进行放卷;和卷筒单元(卷轴单元)22,其能够对所放卷的介质M进行收卷。输送部2在卷筒单元21、22间的输送路径中具有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输送辊对23、24。
印刷部3具有:液滴喷出头(喷墨头)31,其能够将油墨作为液滴而相对于介质M进行喷出;滑架32,其搭载液滴喷出头31,并在介质M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往复移动自如。此外,记录装置1具有框体39,并且在框体39的内部配置有液滴喷出头31以及滑架32。
图2为表示液滴喷出头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液滴喷出头31具有喷嘴形成部33,所述喷嘴形成部33形成有能够相对于介质M而喷出液滴d的喷嘴34。在喷嘴形成部33的上侧(+Z轴侧)且与喷嘴34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与喷嘴34连通的腔室37。并且,油墨被供给至液滴喷出头31的腔室37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形成部33的与形成有腔室37的腔室板38连接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33a的表面被实施了基于氟等的成膜处理(抗液处理)。
在腔室37的上侧(+Z轴侧)配置有:振动板35,其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进行振动而使腔室37内的容积扩大以及缩小;和压电元件36,其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伸缩而使振动板35振动。通过压电元件36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伸缩而使振动板35振动,从而振动板35使腔室37内的容积扩大缩小,进而使腔室37被加压。由此,腔室37内的压力发生变动,被供给至腔室37内的油墨通过喷嘴34而作为液滴d被喷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了纵振动型的压电元件36的加压构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层压形成有下电极、压电体层和上电极的挠曲变形型的压电元件。此外,作为压力发生构件,也可以使用使振动板与电极之间产生静电并通过静电力而使振动板发生变形从而从喷嘴喷出液滴的所谓的静电式致动器等。并且,也可以是具有如下结构的液滴喷出头,即,使用发热体而在喷嘴内产生泡沫,通过该泡沫而将油墨作为液滴而喷出的结构。
返回图1,压印板4以能够在由印刷部3喷出油墨的喷出区域E内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方式而被配置。即,记录装置1具备能够在喷出区域E内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压印板4。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印板4被配置在输送辊对23与输送辊对24之间。
输送引导部5具备具有输送面的引导部500,并且以能够在与压印板4相比靠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介质M的输送路径中,输送引导部5被设置在输送辊对24与卷筒单元22之间。并且,在输送引导部5中具有能够对介质M进行加热的加热器73。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73被配置在输送引导部5中的、与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背面)侧。加热器73例如为管加热器,并使用铝带等而粘贴在输送引导部5的背面。并且,通过使用加热器73,从而通过热传导而使输送引导部5中的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引导部500被加热,进而能够从介质M的背侧对介质M进行加热。另外,与压印板4同样地,在压印板4中的、与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背面)侧也配置有加热器72。加热器72的结构与加热器73的结构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能够在与压印板4相比靠介质M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而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上游侧引导部6。上游侧引导部6被配置在介质M的输送路径中的卷筒单元21与输送辊对23之间。并且,与上游侧引导部6同样地,在上游侧引导部6中的与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背面)侧也配置有加热器71。另外,加热器71的结构与加热器73的结构相同。
在此,与上游侧引导部6相对应的加热器71为,在与设置有印刷部3的位置相比靠输送方向上游侧对介质M进行预热的部件。加热器71为通过使介质M从常温趋向于目标温度(加热器72中的温度)而逐渐升温从而迅速地促进油墨自喷落时起的干燥的结构。与压印板4相对应的加热器72为,在印刷部3的喷出区域E内对介质M进行加热的部件。加热器72为,以维持了目标温度的状态使介质M接受油墨的喷落、并迅速地促进油墨自喷落时起的干燥、使油墨在介质M上迅速地干燥定影从而防止渗色或模糊从而提高图像质量的结构。并且,通过与输送引导部5相对应的加热器73,使介质M升温至高于由加热器71、加热器72实施的升温的温度,从而使喷落在介质M上的油墨中的未干燥的油墨迅速地干燥。由此,加热器73成为至少在通过卷筒单元22进行收卷之前,使喷落的油墨在介质M上适宜地干燥定影的结构。另外,加热器71、72、73的温度设定等能够配合介质M、油墨、印刷状况而适当地进行设定。
张力调节部50为,能够相对于介质M施加张力(tension)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张力调节部50被配置为,能够在输送引导部5与卷筒单元22之间相对于介质M施加张力(tension)。张力调节部50具备一对框部54,并被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53为中心进行转动。此外,在一对框部54的一端之间配置有张力杆55。与记录装置1所能够处理的最大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相比,张力杆55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被形成得较长。并且,张力杆55成为张力杆55的一部分与介质M接触而相对于介质M施加张力的结构。另一方面,在一对框部54的另一端配置有重锤部52。由此,使张力调节部50以转动轴53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使张力调节部50的位置进行位移。
电荷提供部200为,向介质M提供电荷的部件,并且向介质M提供与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极性的电荷。进一步详细而言,电荷提供部200向介质M提供与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的带电状态相同极性的电荷。另外,例如,如果对喷嘴形成部33的面33a实施了成膜处理,则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是指成膜后的面33a。
此外,带电状态是指物体带有电荷的状态,在带有负(-)的电荷的情况下带负电,在带有正(+)的电荷的情况下带正电。带电状态例如能够通过使用表面电位计等来进行检测。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的带电状态是带负电还是带正电进行检测。
并且,例如,在喷出了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的带电状态为带负电的情况下,相对于介质M提供负的电荷。作为提供负的电荷的构件,例如,使用从电极生成负离子的负离子发生器,而从释放部201朝向介质M释放阴离子,所述释放部201被设置在与介质M对置的位置处。阴离子为带负的电荷的离子。由此能够向介质M提供负的电荷。此外,电荷提供部200的释放部201在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具有与记录装置1所能够处理的最大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同等的尺寸。由此,能够容易地相对于介质M的宽度尺寸方向的整体提供电荷。
另一方面,在喷出了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的带电状态为带正电的情况下,相对于介质M提供正的电荷。作为提供正的电荷的构件,例如,使用从电极生成正离子的正离子发生器,从释放部201朝向介质M释放阳离子,所述释放部201被设置在与介质M对置的位置处。阳离子为带正的电荷的离子。由此能够向介质M提供正的电荷。
另外,电荷提供部200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具备生成负离子的负离子生成部(负离子发生器)、生成正离子的正离子生成部(正离子发生器)、以及切换部,通过切换部而生成带有阴(-)离子和阳(+)离子中的任意一方的极性的电荷的离子,并相对于介质M提供电荷的结构。此外,既可以是通过风扇等将在电荷提供部200中所产生的离子吹向介质M的结构,也可以是不使用风扇等而以无风的状态向介质M提供离子(电荷)的结构。此外,电荷提供部200的释放部201与介质M之间的距离(例如,电极与介质M之间的距离)能够考虑电荷向介质M的提供状态等而适当地进行设定。
此外,电荷提供部200被配置在与液滴喷出头31相比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荷提供部200被配置在与框体39相比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且在框体39与卷筒单元21之间。由此,在液滴d被涂布到介质M上之前,能够相对于介质M提供电荷。
接下来,对记录装置的控制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记录装置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如图3所示,控制部100具备指令部130和驱动部140。指令部130由CPU132、作为存储构件的ROM133、RAM134以及输入输出接口131构成,CPU132基于ROM133、RAM134的数据对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31而被输入的各种信号进行处理,并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31而向驱动部140输出控制信号。CPU132例如基于ROM133所存储的驱动程序来实施各种控制。
驱动部140由头驱动部141、滑架驱动部142、第一电机驱动部143、第二电机驱动部144、第三电机驱动部145、第四电机驱动部146、电荷提供驱动部147、输入输出驱动部148等构成。并且,头驱动部141基于指令部130的控制信号而对液滴喷出头31进行控制。此外,滑架驱动部142对滑架电机进行控制,并对滑架32的移动进行控制。并且,第一电机驱动部143对卷筒单元21的第一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第二电机驱动部144对卷筒单元22的第二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第三电机驱动部145对与输送辊对23连接的第三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第四电机驱动部146对与输送辊对24连接的第四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电荷提供驱动部147对电荷提供部200进行控制。输入输出驱动部148对输入输出装置(未图示)进行控制。另外,输入输出装置例如为触摸面板,且具有用于来自使用者的输入操作的键(按钮)类,并且为显示各种信息的部件(例如,液晶显示器)。另外,输入输出装置也可以为将输入部和输出部构成为分体的并对其分别进行控制的结构。
并且,在记录装置1中,电荷提供部200基于控制部100的驱动信号,而对介质M提供与喷出了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极性的电荷。进一步详细而言,电荷提供部200向被喷出液滴d之前的介质M提供与喷出了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极性的电荷,以使得被喷出液滴d之前的介质M成为与喷出了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
在此,存在有如下的情况,即,在记录装置1的液滴喷出头31中,在从喷嘴34与油墨接触的状态起而从喷嘴34喷出了液滴d时,喷嘴形成部33与液滴d成为具有互不相同的极性的带电状态。并且,例如,在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的带电状态为带负电、液滴d的带电状态为带正电的情况下,当液滴d逐渐附着于介质M上时,正的电荷在介质M上逐渐蓄积,介质M的附着有液滴d的区域的带电状态成为带较多正电的状态。并且,当在介质M上正的带电状态变强时,在伴随着液滴d的喷出而产生的墨雾的带电状态为带正电(与液滴d的极性相同的带电状态)的情况下,墨雾与介质M上所附着的液滴d(液体)相排斥,而存在有例如墨雾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记录)区域以外的区域(例如,空白区域)、或附着在具有与墨雾的带电极性相反的带电极性的喷嘴形成部33上的可能性。
因此,电荷提供部200相对于介质M提供与喷出了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极性的负的电荷。由此,伴随着液滴d的附着而引起的介质M的正的带电的蓄积得到抑制。因此,能够对墨雾与介质M上的液滴d(液体)相排斥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使墨雾易于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记录)区域内。此外,能够对墨雾向喷嘴形成部33的附着进行抑制。
并且,在记录装置1中,电荷提供部200基于控制部100的驱动信号,向被喷出液滴d之前的介质M提供与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极性的电荷,以使得在喷出了液滴d之后的介质M上,与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反极性的电荷成为预定量以下。
具体而言,考虑到了如下的情况,即,如上所述,当液滴d逐渐附着于介质M上时,正的电荷在介质M上逐渐蓄积,当介质M上的正的电荷量超过了某阈值时,以与介质M侧的带电的极性相同的极性而带电的墨雾会与介质M的表面(附着有液滴d的区域)相排斥,而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记录)区域以外的区域(例如,空白区域)内、或附着在与墨雾不同的极性的喷嘴形成部33上。因此,将墨雾不会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记录)区域以外的区域(例如,空白区域)内且不会附着在喷嘴形成部33上的程度的介质M的电荷量设定为预定量,并在向介质M喷出液滴d之前向介质M提供负的电荷,以使得电荷量成为预定量以下。另外,介质M的电荷的预定量例如能够设定为介质M的表面的电位。
在此,作为预定量而设定的电位在喷出液滴d之前通过评价等而预先取得。并且,基于被预先取得的电位,向介质M提供与喷出了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极性的电荷,以使得介质M的表面的电位成为该电位以下。由此,能够将墨雾向介质M侧吸引,而使其易于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记录)区域内,并能够对墨雾向喷嘴形成部33的附着进行抑制。
另外,由于介质M中的与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反的极性的电荷的预定量还会根据液滴d向介质M的喷出量而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每次根据液滴d的喷出量而对预定量进行设定,并在满足该预定量以下的条件下对电荷提供部200进行驱动控制,也可以对液滴d向介质M的最大喷出量的预定量进行设定,并对电荷提供部200进行驱动控制。
并且,介质M中的与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反的极性的电荷的预定量,根据液滴喷出头31的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形态、油墨的种类、还有介质M的方式、输送部2的方式等而发生变化,因此,优选为适当地对预定量进行设定。
此外,也可以具备对通过电荷提供部200而被提供有电荷的介质M的表面的电位进行测量的表面电位测量部。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容易地对介质M的表面的电位(介质M的带电状态)进行管理。
接下来,对记录方法进行说明。图4为表示记录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记录方法具备:从形成有喷嘴34的喷嘴形成部33相对于介质M喷出液滴d的液滴喷出工序;和向介质M提供电荷的电荷提供工序。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方法中,对在上述的记录装置1(参照图1至图3)中喷出了液滴d时喷嘴形成部33带负电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的电荷提供工序中,向介质M提供与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具体而言,使用电荷提供部200向介质M提供与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带负电)相同的极性的电荷(负的电荷),以使得被喷出液滴d之前的介质M成为与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带负电)相同的极性。详细而言,通过电荷提供部200生成阴离子,从释放部201释放所生成的阴离子,从而向介质M的表面提供阴离子。
此时,在喷出液滴d之前相对于介质M提供与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带负电)相同的极性的电荷(负的电荷),以使得在喷出了液滴d之后的介质M上,与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带负电)相反的极性的电荷(正的电荷)成为预定量以下。电荷(正的电荷)是否为预定量以下,例如通过利用表面电位计对介质M的电位进行测量来进行判断。
接着,在步骤S2的液滴喷出工序中,从被配置在电荷提供部20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液滴喷出头31喷出液滴d,并使所喷出的液滴d附着在介质M上。
在此,在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的带电状态为带负电、液滴d的带电状态为带正电的情况下,当液滴d逐渐附着于介质M上时,正的电荷在介质M上逐渐蓄积,介质M的附着有液滴d的区域的带电状态成为带有较多正电的状态,从而存在有墨雾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记录)区域以外的区域(例如,空白区域)内、或附着在具有与墨雾的带电极性相反的带电极性的喷嘴形成部33上的可能性。但是,在喷出液滴d之前,预先向介质M提供与喷出了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带负电)相同的极性的负的电荷。即,向介质M提供与被喷出的液滴d的带电状态(正的带电)相反的极性的负的电荷,因此,介质M上的正的电荷的蓄积得到抑制。因此,能够对墨雾与介质M上的液滴d(液体)相排斥的情况进行抑制,而使墨雾易于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记录)区域内。此外,能够对墨雾向喷嘴形成部33的附着进行抑制。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向介质M喷出液滴d之前,通过电荷提供部200向介质M提供与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由此,能够对伴随着介质M所附着的液滴(液体)量的增加而引起的介质M的带电状态的变化进行抑制。并且,能够对墨雾与介质M上的液滴d(液体)相排斥的情况进行抑制,而使墨雾易于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记录)区域内,从而能够对墨雾向喷嘴形成部33的附着进行抑制。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以下,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即电荷提供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记录装置1a具备液滴喷出头31和电荷提供部200a等。由于液滴喷出头31等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参照图1至图3)。
电荷提供部200a为向介质M提供与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的部件。电荷提供部200a具备:由导电性化学纤维或金属纤维等形成的刷部202;对刷部202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03;和向刷部202供给负的电荷或正的电荷的电源部(未图示)。另外,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例如能够通过使用表面电位计等来进行判断。
电荷提供部200a被配置在与液滴喷出头31相比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荷提供部200a被配置在与框体39相比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且在框体39与卷筒单元21之间。此外,刷部202在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具有与记录装置1a所能够处理的最大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同等的尺寸。由此,在向介质M喷出液滴d之前,能够相对于介质M的表面整体容易地提供电荷。此外,刷部202的顶端部被构成为能够与介质M的表面接触。另外,既可以以刷部202的顶端部与介质M的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电荷提供部200a,也可以以在刷部202的顶端部与介质M的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的方式(以非接触状态)配置电荷提供部200a。
并且,例如,在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的带电状态为带负电的情况下,通过从电源部向刷部202供给负的电荷,从而从刷部202向介质M提供有负的电荷。另一方面,在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的带电状态为带正电的情况下,通过从电源部向刷部202供给正的电荷,从而从刷部202向介质M提供有正的电荷。
并且,在记录装置1a中,电荷提供部200a在被喷出液滴d之前相对于介质M提供与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以使得在被喷出液滴d之后的介质M上,与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反的极性的电荷成为预定量以下。在此,与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反的极性的电荷为预定量以下是指,墨雾不会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记录)区域以外的区域(例如,空白区域)内且不会附着在喷嘴形成部33上的程度的介质M的电荷量。并且,将该电荷量设定为预定量,并在向介质M喷出液滴d之前相对于介质M提供负的电荷或正的电荷。另外,介质M的电荷的预定量例如能够被设定为介质M的表面的电位。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通过电荷提供部200a而相对于介质M提供与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由此,由液滴d的电荷导致的介质M的带电的蓄积得到抑制。因此,能够将墨雾向介质M侧吸引,而使其易于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记录)区域内。此外,能够对墨雾向喷嘴形成部33的附着进行抑制。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表示电荷提供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以下,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即电荷提供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记录装置1b具备液滴喷出头31、电荷提供部200b和扫描部等。另外,由于液滴喷出头31等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参照图1至图3)。
电荷提供部200b为向介质M提供与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电荷提供部200b被设置在作为扫描部的滑架32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荷提供部200b成为被配置在框体39的内部的结构。另外,由于电荷提供部200b的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荷提供部200(负离子发生器或正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扫描部为使电荷提供部200b进行扫描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扫描部的滑架32使电荷提供部200b进行扫描,电荷提供部200b被构成为在通过滑架32而进行扫描的同时能够提供所需的电荷。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在滑架32的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的端部处设置有电荷提供部200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架32的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的两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电荷提供部200b。由此,通过使滑架32进行扫描(移动),从而能够使电荷提供部200b进行扫描(移动)。此外,电荷提供部200b中的释放部201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由液滴喷出头31的形成在Y轴方向上的喷嘴34形成的喷嘴列的尺寸大致相同。
并且,例如,在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的带电状态为带负电的情况下,在使滑架32进行扫描,并从液滴喷出头31朝向介质M喷出液滴d的同时,向介质M提供负的电荷。在这种情况下,从电荷提供部200b(负离子发生器)中的被设置在与介质M对置的位置处的释放部201朝向介质M释放阴离子。阴离子为带有负的电荷的离子。由此能够向介质M提供负(-)电荷。
另一方面,在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的带电状态为带正电的情况下,在使滑架32进行扫描,并从液滴喷出头31朝向介质M喷出液滴d的同时,向介质M提供正的电荷。在这种情况下,从电荷提供部200b(正离子发生器)中的被设置在与介质M对置的位置处的释放部201朝向介质M释放阳离子。阳离子为带有正的电荷的离子。由此能够向介质M提供正(+)的电荷。
另外,当在通过滑架32进行扫描的同时使电荷提供部200b驱动时,既可以使滑架32(液滴喷出头31)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电荷提供部200b和滑架32(液滴喷出头31)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电荷提供部200b中的任意一方的电荷提供部200b驱动,也可以使两方的电荷提供部200b驱动,而从释放部201释放电荷。例如,在仅使滑架32(液滴喷出头31)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电荷提供部200b驱动的情况下,在从液滴喷出头31喷出液滴d之前,相对于介质M提供电荷。另一方面,在仅使滑架32(液滴喷出头31)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电荷提供部200b驱动的情况下,在从液滴喷出头31喷出了液滴d之后,向介质M(包括所涂布的液滴d)提供电荷。此外,在使滑架32(液滴喷出头31)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两方的电荷提供部200b驱动的情况下,在从液滴喷出头31喷出液滴d之前和从液滴喷出头31喷出了液滴d之后,向介质M提供电荷。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由于在使滑架32进行扫描,并从液滴喷出头31朝向介质M喷出液滴d的同时,相对于介质M提供负的电荷,因此,相对于在由液滴喷出头31的扫描所形成的每一次行程中所喷出的液滴d的带电的蓄积得到抑制。因此,能够将墨雾向介质M侧吸引,而使其易于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记录)区域内。此外,能够对墨雾向喷嘴形成部33的附着进行抑制。此外,由于电荷提供部200b能够在相对于介质M进行扫描的同时提供电荷,而无需与介质M相匹配的大小,因此,能够使电荷提供部200b的结构小型化。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表示电荷提供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以下,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即电荷提供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记录装置1c具备液滴喷出头31、电荷提供部200c和扫描部等。另外,由于液滴喷出头31等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参照图1至图3)。
电荷提供部200c为,在液滴喷出头31喷出液滴d之前向介质M提供与喷出了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本实施方式的电荷提供部200c被设置在作为扫描部的滑架32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荷提供部200c成为被配置在框体39的内部的结构。另外,由于电荷提供部200c的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荷提供部200(负离子发生器或正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扫描部为使电荷提供部200c进行扫描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扫描部的滑架32使电荷提供部200c进行扫描,电荷提供部200c被构成为能够在通过滑架32而进行扫描的同时提供所需的电荷。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在滑架32(液滴喷出头31)上的介质M的输送方向(图中的空白箭头)的上游侧的端部处设置有电荷提供部200c。由此,通过使滑架32进行扫描(移动),从而能够使电荷提供部200c进行扫描(移动)。
并且,例如,在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的带电状态为带负电的情况下,在使滑架32进行扫描,并从液滴喷出头31朝向介质M喷出液滴d的同时,向介质M提供负的电荷。在这种情况下,从电荷提供部200c(负离子发生器)中的被设置在与介质M对置的位置处的释放部201朝向介质M释放阴离子。阴离子为带有负的电荷的离子。由此,能够向被喷出液滴d之前的介质M提供负(-)的电荷。
另一方面,在喷出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表面的带电状态为带正电的情况下,在使滑架32进行扫描,并从液滴喷出头31朝向介质M喷出液滴d的同时,向介质M提供正的电荷。在这种情况下,从电荷提供部200c(正离子发生器)中的被设置在与介质M对置的位置处的释放部201朝向介质M释放阳离子。阳离子为带有正的电荷的离子。由此,能够向被喷出液滴d之前的介质M提供正(+)的电荷。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介质M在与液滴喷出头31相比靠介质M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被提供电荷。由此,能够在相对于介质M喷出液滴d之前使介质M形成为适当的带电状态。此外,由于电荷提供部200c能够在相对于介质M进行扫描的同时提供电荷,而无需具有与介质M相匹配的大小,因此,能够使电荷提供部200c的结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或改良等。以下对变形例进行叙述。
变形例1
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荷提供部200、200a的释放部201以及刷部202被设为,和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介质M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具备在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电荷提供部200、200a进行扫描的扫描部,并在通过扫描部进行扫描的同时从电荷提供部200、200a向介质M提供电荷的结构。通过如此设置,电荷提供部200、200a无需具有与介质M相匹配的大小,因此,能够使电荷提供部200、200a的结构小型化。
变形例2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荷提供部200a的刷部202由导电性化学纤维或金属纤维等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布材等,或者是辊部件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考虑因电荷提供部200a与介质M的接触所带来的介质M的带电状态而适当地选择部件即可。通过如此设置,也能够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3
在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记录装置1、1a、1b、1c被设为具备能够使液滴喷出头31进行扫描的滑架32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不使液滴喷出头31进行扫描而能够跨介质M的宽度方向而喷出液滴d的结构。此时,液滴喷出头为,沿着介质M的宽度方向而形成有喷嘴列的、被称作所谓的行式头的结构。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以及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扫描部不是滑架32,而单独设置即可。即使如此设置,也能够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4
也可以设为对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进行了适当组合的结构。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更高效地向介质M提供与喷出了液滴d之后的喷嘴形成部33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
变形例5
作为记录装置1、1a、1b、1c,也可以采用对油墨以外的其他流体进行喷射或喷出的液体喷出装置。例如,本发明可以转用于具备使微小量的液滴喷出的液滴喷出头等的各种记录装置。另外,所谓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被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颗粒状、泪滴状、以丝状拉着尾部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为能够由液体喷射装置喷出(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含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体状态、且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含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而成的液体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而能够列举出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等。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性的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油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此外,作为介质除了聚乙烯类薄膜等塑料薄膜以外,还包含热拉伸得较薄的功能纸、布或织物这样的纺织品、基板或金属板等。
符号说明
1、1a、1b、1c…记录装置;2…输送部;3…印刷部;4…压印板;5…输送引导部;21、22…卷筒单元;23、24…输送辊对;31…液滴喷出头;32…滑架(扫描部);33…喷嘴形成部;33a…面;34…喷嘴;35…振动板;36…压电元件;37…腔室;39…框体;100…控制部;140…驱动部;200、200a、200b、200c…电荷提供部;201…释放部;202…刷部;203…保持部。

Claims (6)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滴喷出头,其具有喷嘴形成部,所述喷嘴形成部形成有能够相对于介质喷出液滴的喷嘴;
电荷提供部,其向所述介质提供电荷,
所述电荷提供部向所述介质提供与喷出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荷提供部向所述介质提供与喷出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以使得被喷出所述液滴之前的所述介质成为与喷出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荷提供部在喷出所述液滴之前向所述介质提供与喷出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以使得在喷出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介质上,与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反的极性的电荷成为预定量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输送方向上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部,
所述电荷提供部被配置在与所述液滴喷出头相比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所述电荷提供部进行扫描的扫描部,
所述电荷提供部能够在通过所述扫描部而进行扫描的同时提供所需的电荷。
6.一种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即,
从形成有喷嘴的喷嘴形成部相对于介质喷出液滴的液滴喷出工序;
向所述介质提供电荷的电荷提供工序,
在所述电荷提供工序中,向所述介质提供与喷出所述液滴之后的所述喷嘴形成部的带电状态相同的极性的电荷。
CN201710357360.0A 2016-05-23 2017-05-19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 Active CN107415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2169A JP6790455B2 (ja) 2016-05-23 2016-05-23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JP2016-102169 2016-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5471A true CN107415471A (zh) 2017-12-01
CN107415471B CN107415471B (zh) 2021-01-05

Family

ID=58772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7360.0A Active CN107415471B (zh) 2016-05-23 2017-05-19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18383B2 (zh)
EP (1) EP3248798B1 (zh)
JP (1) JP6790455B2 (zh)
CN (1) CN1074154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84058B2 (en) * 2019-10-29 2024-01-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formation device with radiation fixation
JP2024511556A (ja) * 2021-02-23 2024-03-14 シクパ ホルディング ソシエテ アノニム カードに印刷するため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3646A (ja) * 1990-07-27 1992-03-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636011A (en) * 1993-03-03 1997-06-03 Fujitsu Limited Static electricity remov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carrier
JPH09239987A (ja) * 1996-03-14 1997-09-16 Sharp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US6097408A (en) * 1990-08-31 2000-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6508540B1 (en) * 2000-10-20 2003-01-21 Xerox Corporation Fringe field electrode array for simultaneous paper tacking and field assist
WO2006068281A2 (en) * 2004-12-22 2006-06-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ratus, ink mist collec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1087688A (zh) * 2004-12-22 2007-12-12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CN102069643A (zh) * 2009-10-29 2011-05-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378690A (zh) * 2009-04-01 2012-03-14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硬成像设备和硬成像方法
US20120287208A1 (en) * 2011-05-12 2012-11-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5024648A (ja) * 2013-06-20 2015-02-05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CN105313461A (zh) * 2014-06-27 2016-02-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4254A (ja) * 1983-12-09 1985-07-03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記録ヘッドのノズル面の除電方法
JP2007253449A (ja) * 2006-03-23 2007-10-04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8425011B2 (en) * 2009-05-29 2013-04-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JP6451174B2 (ja) * 2014-09-24 2019-0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3646A (ja) * 1990-07-27 1992-03-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097408A (en) * 1990-08-31 2000-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5636011A (en) * 1993-03-03 1997-06-03 Fujitsu Limited Static electricity remov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carrier
JPH09239987A (ja) * 1996-03-14 1997-09-16 Sharp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US6508540B1 (en) * 2000-10-20 2003-01-21 Xerox Corporation Fringe field electrode array for simultaneous paper tacking and field assist
WO2006068281A2 (en) * 2004-12-22 2006-06-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ratus, ink mist collec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1087688A (zh) * 2004-12-22 2007-12-12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CN102378690A (zh) * 2009-04-01 2012-03-14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硬成像设备和硬成像方法
CN102069643A (zh) * 2009-10-29 2011-05-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US20120287208A1 (en) * 2011-05-12 2012-11-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5024648A (ja) * 2013-06-20 2015-02-05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CN105313461A (zh) * 2014-06-27 2016-02-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90455B2 (ja) 2020-11-25
CN107415471B (zh) 2021-01-05
EP3248798B1 (en) 2019-12-25
US20170334200A1 (en) 2017-11-23
US10118383B2 (en) 2018-11-06
JP2017209786A (ja) 2017-11-30
EP3248798A1 (en) 2017-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2821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ist recovery method
US8308259B2 (en) Driving device for liquid droplet jetting device, liquid droplet jett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2007083496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並びに液滴吐出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613519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7517076B2 (en) Phase-change ink jet printing with electrostatic transfer
JP2018149786A (ja) 払拭部材、液体噴射装置、払拭機構の払拭方法、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7415471A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
CN105313455A (zh) 液体喷出设备
JP2014148110A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5313461A (zh) 记录装置
CN103240991B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49351A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852901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al of ink from an exterior of a printhead
US2014026748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dressable Spray-On Application Of Release Agent To Continuous Feed Media
US8721038B2 (en) Methods for in situ applications of low surface energy materials to printer components
CN108472966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484885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1652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210048A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US20120256986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H04129769A (ja) 記録装置
JP7006084B2 (ja) 付着装置及び吐出装置
US9044953B2 (en) Hard imaging devices, print devices, and hard imaging methods
JP611215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6147376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払拭機構、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払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