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9107B - 总线系统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总线系统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9107B
CN107409107B CN201680019634.9A CN201680019634A CN107409107B CN 107409107 B CN107409107 B CN 107409107B CN 201680019634 A CN201680019634 A CN 201680019634A CN 107409107 B CN107409107 B CN 1074091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signal
section
resistor
commun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96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9107A (zh
Inventor
松本英之
林宏晓
横川峰志
吉持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09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9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9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9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06F13/4086Bus impedance matching, e.g. 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3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common bus or bus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总线系统具有:三个或更多个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图像捕捉装置并且以时分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以及总线,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与其耦合。

Description

总线系统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执行数据交换的总线系统以及一种在这种总线系统中使用的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装置的高功能化和多功能化,诸如半导体芯片、图像传感器和显示装置等各种装置安装在电子设备中。更多数据在装置之间交换,并且数据量随着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和多功能化而增加。因此,通常使用高速接口交换数据,使得可以例如以每秒钟几Gb的速率发送和接收数据。
已经公开了关于这种高速接口的各种技术。例如,PTL 1公开了通过差分串行接口一对一地将图像传感器耦合到应用处理器的平台。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14/0281753说明书
发明内容
近年来,电子装置的尺寸减小,并且期望针对电子装置中的装置之间的接口,减少布线空间。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布线空间的总线系统和通信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总线系统包括三个或更多个装置和总线。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像装置并且以时分方式发送或接收数据信号。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与总线耦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装置包括:驱动器;终端电阻器;以及终端控制器。终端电阻可设置为被启用或禁用。终端控制器在所述驱动器发送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中的在驱动器的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在预定范围内的时间段内控制启用所述终端电阻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器;终端电阻器;以及终端控制器。终端电阻可设置为被启用或禁用。终端控制器在所述接收器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中的在接收器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在预定范围内的时间段内控制启用所述终端电阻器。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总线系统中,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耦合到总线。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像装置。此外,以时分方式在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之间发送或接收数据信号。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装置中,终端电阻器被设置为被启用或禁用。此时,终端电阻器在所述驱动器发送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中的在驱动器的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在预定范围内的时间段内被启用。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通信装置中,终端电阻被设置为被启用或禁用。此时,终端电阻器在所述接收器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中的在接收器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在预定范围内的时间段内被启用。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总线系统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像装置的三个或更多个装置耦合到总线,这使得可以减少布线空间。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装置中,在上述总线系统中,终端电阻器在所述驱动器发送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中的在驱动器的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在预定范围内的时间段内被启用。这使得可以减少布线空间。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通信装置中,在上述总线系统中,终端电阻器在所述接收器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中的在接收器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在预定范围内的时间段内被启用。这使得可以减少布线空间。
注意,此处描述的效果是非限制性的。通过该技术实现的效果可以是本公开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智能电话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收发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图2所示的接收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5是示出图2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操作示例的时间图;
图6A是示出图2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6B是示出图2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6C是示出图2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6D是示出图2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6E是示出图2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7A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的总线系统中的操作示例的波形图;
图7B是示出图2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操作示例的波形图;
图8是示出设置均衡器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的波形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的总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10A是示出图9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0B是示出图9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0C是示出图9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修改的总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修改的智能电话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14是示出图13所示的收发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15是示出图13所示的发射器部的输出信号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图13所示的接收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17A是示出图13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7B是示出图13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7C是示出图13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智能电话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19是示出图18所示的总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20是示出图19所示的发射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21是示出图19所示的收发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22是示出图19所示的接收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23是示出图19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操作示例的时间图;
图24A是示出图19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4B是示出图19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4C是示出图19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4D是示出图19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5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智能电话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26是示出图25所示的总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27是示出图26所示的发射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28是示出图26所示的收发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29是示出图26所示的接收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30是示出图26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操作示例的时间图;
图31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修改的总线系统中的操作示例的时间图;
图32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智能电话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33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数据包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34是示出图32所示的总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35是示出图34所示的发射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36是示出图34所示的收发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37是示出图34所示的接收器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38是示出图34所示的总线系统中的操作示例的时间图;
图39是示出应用了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智能电话的配置示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注意,按以下顺序给出描述。
1、第一实施例(使用总线控制通信的示例)
2、第二实施例(使用总线控制通信的示例)
3、第三实施例(使用控制信号线控制通信的示例)
4、第四实施例(使用控制信号线控制通信的示例)
5、第五实施例(使用控制总线控制通信的示例)
6、应用示例
<1、第一实施例>
【配置示例】
【总体配置示例】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括总线系统的智能电话(智能电话1)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注意,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由本实施例体现,因此一起描述。智能电话1包括显示部11、图像传感器12和13、总线100、无线通信器14、扬声器15、麦克风16、操作部17和应用处理器18。
显示部11显示图像,并且例如由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面板构成。显示部11耦合到总线100。显示部11基于通过总线100从应用处理器18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图像。
图像传感器12和13对物体进行成像,并且均由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构成。在该示例中,图像传感器12设置在智能电话1中与设置有显示部11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并且具有高分辨率。此外,在智能电话1中,图像传感器13设置在智能电话1中设置有显示部11的表面上,并且具有低分辨率。图像传感器12和13耦合到总线100。在该示例中,图像传感器12和13基于通过总线100从应用处理器18提供的控制数据执行成像操作,并通过总线100将成像数据提供给应用处理器18。
总线100在耦合到总线的装置之间传输数据。总线100耦合到显示部11、图像传感器12和13以及应用处理器18。
无线通信器14执行与移动电话的基站的无线通信。注意,无线通信器14还可以具有通过例如无线局域网(LAN)、蓝牙(注册商标)和近场通信(NFC)不受限制地执行无线通信的功能。在该示例中,无线通信器14执行与应用处理器18的通信数据的交换。
扬声器15输出声音,并且麦克风16接收声音。在该示例中,扬声器15从应用处理器18接收声音数据,麦克风16将声音数据提供给应用处理器18。
操作部17是接收用户的操作的用户界面,并且使用例如触摸面板或各种按钮进行配置。在该示例中,操作部17将与用户操作相关的操作数据提供给应用处理器18。
应用处理器18控制智能电话1中的每个装置的操作。应用处理器18耦合到总线100。此外,应用处理器18例如通过总线100将控制数据和图像数据提供给显示部11。此外,应用处理器18通过总线100将控制数据提供给图像传感器12和13,并且通过总线100从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成像数据。应用处理器18还具有执行以下操作的功能:与无线通信器14的通信数据交换,将声音数据提供给扬声器15,从麦克风16接收声音数据,以及从操作部17接收操作数据。
【总线系统2】
总线100与显示部11、图像传感器12和13以及应用处理器18一起构成总线系统2。下面详细描述总线系统2。
图2是示出总线系统2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总线系统2包括总线100、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显示部11、应用处理器18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总线系统2通过将显示部11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并将图像传感器13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来配置。显示部11包括接收器部11R。应用处理器18包括收发器部18T。图像传感器12包括收发器部12T。图像传感器13包括收发器部13T。
总线100包括传输路径100P和100N。传输路径100P和100N传输差分信号,并且均由例如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图案构成。在该示例中,传输路径100P和100N中的每一个的特征阻抗约为50Ω。
传输路径100P在传输路径100P中彼此不同的相应位置处耦合到接收器部11R的正输入端子、收发器部18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收发器部12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以及收发器部13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传输路径100P的一端耦合到接收器部11R的正输入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13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同样,传输路径100N在传输路径100N中彼此不同的相应位置处耦合到接收器部11R的负输入端子、收发器部18T的负输入输出端子、收发器部12T的负输入输出端子、以及收发器部13T的负输入输出端子。传输路径100N的一端耦合到接收器部11R的负输入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13T的负输入输出端子。
接收器部11R的正输入端子通过电阻器111P和传输路径121P耦合到传输路径100P的一端,其负输入端子通过电阻器111N和传输路径121N耦合到传输路径100N的一端。如下所述,电阻器111P和111N抑制信号的反射。
收发器部18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112P和传输路径122P耦合到传输路径100P,其负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112N和传输路径122N耦合到传输路径100N。如下所述,电阻器112P和112N抑制信号的反射。
收发器部12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113P和传输路径123P耦合到传输路径100P,并且其负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113N和传输路径123N耦合到传输路径100N。如下所述,电阻器113P和113N抑制信号的反射。
收发器部13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114P和传输路径124P耦合到传输路径100P的另一端,并且其负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114N和传输路径124N耦合到传输的路径100N的另一端。如下所述,电阻器114P和114N抑制信号的反射。
【收发器部12T、13T和18T】
图3是示出图像传感器12的收发器部12T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收发器部12T包括驱动器21、接收器31、控制器23、开关24和25、电阻器26和衬垫27和28。
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的情况下,驱动器21输出数据信号SD。数据信号SD比特率为例如几Gbps并且具有约200mV的差分幅值的差分信号。在本示例中,在驱动器21输出信号的情况下,驱动器21的每个输出端子的输出阻抗为约50Ω。此外,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的情况下,驱动器21使输出阻抗变高。
接收器31接收输入的差分信号。
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收发器部12T的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器23接通开关24和25,并且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24和25。预定值Vth被设置为大于数据信号SD的幅值并且小于稍后描述的信号SLP的幅值的值。此外,在终端控制信号Toff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23强制断开开关24和25,而与输出启用信号EN和收发器部12T的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无关。
开关24和25是基于来自控制器23的指令而接通或断开的开关。开关24的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12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而另一端耦合到电阻器26的一端。开关25的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12T的负输入输出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电阻器26的另一端。
电阻器26用作收发器部12T的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的一端耦合到开关24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耦合到开关25的另一端。在该示例中,电阻器26的电阻值为大约100Ω。
衬垫27是收发器部12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处的输入输出衬垫,衬垫28是收发器部12T的负输入输出端子处的输入输出衬垫。在该图中,衬垫27被示为插入在收发器部12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和接地之间的电容器,并且衬垫28被示为插入在收发器部12T的负输入输出端子和接地之间的电容器。
在收发器部12T中,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激活”。换言之,如后所述,在收发器部12T中,因为收发器部12T没有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或另一端,所以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激活”,如图2所示。这强制断开开关24和25,从而强制地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如上所述,作为示例,已经描述了图像传感器12的收发器部12T;然而,图像传感器13的收发器部13T被类似地配置。然而,在收发器部13T中,与收发器部12T不同,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换言之,如后所述,在收发器部13T中,如图2所示,因为收发器部13T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因此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结果,在收发器部13T中,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开关24和25接通。因此,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此外,在其他情况下,因为开关24和25被断开,因此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如图3所示,应用处理器18的收发器部18T包括驱动器22。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的情况下,驱动器22输出数据信号SD或信号SLP。信号SLP例如是具有低频率和约1V的幅值的信号。在该示例中,在驱动器22输出信号的情况下,驱动器22的每个输出端子处的输出阻抗约为50Ω。此外,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的情况下,驱动器22使输出阻抗变高。
在收发器部18T中,因为收发器部18T也不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或另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激活”,如图2所示。结果,在收发器部18T中也强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接收器部11R】
图4是示出显示部11的接收器部11R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接收器部11R包括接收器31、控制器33、开关34和35、电阻器36以及衬垫37和38。
在接收器部11R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器33接通开关34和35,并且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34和35。此外,在终端控制信号Toff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33强制地断开开关34和35,而与接收器部11R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无关。
开关34和35是基于来自控制器33的指令而接通或断开的开关。开关34的一端耦合到接收器部11R的正输入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电阻器36的一端。开关35的一端耦合到接收器部11R的负输入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电阻器36的另一端。
电阻器36用作接收器部11R的输入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的一端耦合到开关34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耦合到开关35的另一端。在该示例中,电阻器36的电阻值为大约100Ω。
衬垫37是接收器部11R的正输入端子处的输入衬垫,衬垫38是接收器部11R的负输入端子处的输入衬垫。
在接收器部11R中,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换言之,如后所述,在接收器部11R中,因为接收器部11R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因此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如图2所示。因此,在接收器部11R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开关34和35接通,这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此外,在接收器部11R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大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开关34和35被断开,从而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
在此处,图像传感器12和13对应于本公开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像装置”的具体示例。收发器部12T、13T和18T以及接收器部11R中的每一个对应于本公开中的“通信器”的具体示例。接收器部11R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第一通信器”的具体示例。接收器部11R中的电阻器36和开关34和35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第一终端电阻器”的具体示例。接收器部11R中的控制器33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终端控制器”的具体示例。收发器部13T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第二通信器”的具体示例。收发器部13T中的电阻器26和开关24和25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第二终端电阻器”的具体示例。
【操作和动作】
随后,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智能电话1的操作和动作。
【整体操作概要】
首先,参照图1描述智能电话1的整个操作概要。显示部11基于通过总线100从应用处理器18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图像。图像传感器12和13基于通过总线100从应用处理器提供的控制数据执行成像操作并且通过总线100将成像数据提供给应用处理器18。无线通信器14执行与移动电话的基站的无线通信,并且执行与应用处理器18的通信数据的交换。扬声器15从应用处理器18接收声音数据,并输出声音。麦克风16将输入的声音作为声音数据提供给应用处理器18。操作部17接收用户的操作并将操作数据提供给应用处理器18。应用处理器18控制智能电话1中每个装置的操作。
【详细操作】
在图2中,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显示部11的接收器部11R中,在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并且在其他情况下,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图像传感器13的收发器部13T中,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并且在其他情况下,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此外,在应用处理器18的收发器部18T和图像传感器12的收发器部12T中,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被强制禁用。下面描述以上述方式设置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
图5是总线100中的信号的波形图。图6A至6E是示出了各种时间段中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的示图。在图6A至图6E中,实线所示的驱动器21和22是发送信号的驱动器,虚线所示的驱动器21和22是不发送信号的驱动器。在发送信号的驱动器中的正输出端子和负输出端子之间示出表示输出阻抗的电阻器。在该示例中,电阻器的电阻值为约100Ω。同样,由实线示出的接收器31是接收信号的接收器,并且由虚线示出的接收器31是不接收信号的接收器。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启用的终端电阻器,并且在图6A至6E中省略了禁用的终端电阻器。
在总线系统2中,应用处理器18首先向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给出通信顺序、通信频带等的指令。此后,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均以指示的顺序进行通信。下面详细描述操作。
首先,如图5所示,应用处理器18的收发器部18T在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时间段(复位时间段P1)中发送信号SLP。
在复位时间段P1中,如图6A所示,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发送信号SLP,并且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相应接收器31接收信号SLP。此时,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11R中,由于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大于预定值Vth,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部13T中,由于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大于预定值Vth,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该信号SLP,以便为下一个时间段(指令时间段P2)来自应用处理器18的指令做好准备。
接下来,如图5所示,应用处理器18的收发器部18T在时间t2到时间t3的时间段(指令时间段P2)内发送数据信号SD。因此,应用处理器18将控制数据发送到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以给出通信顺序、通信频带等的指令。
在指令时间段P2中,如图6B所示,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发送数据信号SD(控制数据),并且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相应接收器31接收数据信号SD。此时,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11R中,由于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部13T中,因为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注意,在该示例中,应用处理器18在同一时间将数据信号SD(控制数据)发送到三个装置(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然而,传输顺序不限于此。例如,应用处理器18可以以时分方式依次向三个装置发送数据信号SD(控制数据)。
在该示例中,应用处理器18指示图像传感器12在第一数据通信时间段(数据通信时间段P4)中发送成像数据。此外,应用处理器18指示图像传感器13在随后的数据通信时间段(数据通信时间段P5)中发送成像数据。此外,应用处理器18指示显示部11在随后的数据通信时间段(数据通信时间段P6)中接收图像数据。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指令以便根据随后的指令执行通信。
接下来,如图5所示,应用处理器18的收发器部18T在从时间t3到时间t4的时间段中发送信号SLP。此时,收发器部18T在比复位时间段P1短的时间段内发送信号SLP。该时间段中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复位时间段P1(图6A)中的操作状态相似。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信号SLP,从而掌握该信号之后的新的数据通信时间段(数据通信时间段P4)的起点。然后,图像传感器12为在数据通信时间段中传输成像数据而做准备。
接下来,如图5所示,图像传感器12的收发器部12T在从时间t4到时间t5的时间段(数据通信时间段P4)中发送数据信号SD。因此,图像传感器12将成像数据发送到应用处理器18。
在数据通信时间段P4中,如图6C所示,图像传感器12的驱动器21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并且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1接收数据信号SD。此时,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11R中,由于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如上所述,尽管不接收数据信号SD,接收器部11R启用终端电阻器。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部13T中,由于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如上所述,尽管不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SD,收发器部13T启用终端电阻器。
接下来,如图5所示,应用处理器18的收发器部18T在从时间t5到时间t6的时间段内发送信号SLP。此时,收发器部18T在比复位时间段P1短的时间段内发送信号SLP。该时间段中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复位时间段P1(图6A)中的操作状态相似。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信号SLP,从而掌握信号之后新的数据通信时间段(数据通信时间段P5)的起点。然后,图像传感器13为在数据通信时间段中传输成像数据而做准备。
接下来,如图5所示,图像传感器13的收发器部13T在从时间t6到时间t7的时间段(数据通信时间段P5)发送数据信号SD。因此,图像传感器13将成像数据发送到应用处理器18。
在数据通信时间段P5中,如图6D所示,图像传感器13的驱动器21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并且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1接收数据信号SD。此时,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11R中,由于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如上所述,尽管不接收数据信号SD,接收器部11R启用终端电阻器。相反,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部13T中,由于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言之,在收发器部13T中,由于驱动器21的输出阻抗用作输出终端电阻器,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接下来,如图5所示,应用处理器18的收发器部18T在从时间t7到时间t8的时间段中发送信号SLP。此时,收发器部18T在比复位时间段P1短的时间段内发送信号SLP。该时间段中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复位时间段P1(图6A)的操作状态相似。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信号SLP,从而掌握信号之后新的数据通信时间段的起点(数据通信时间段P6)。然后,显示部11准备在数据通信时间段中接收图像数据。
接下来,如图5所示,应用处理器18的收发器部18T在从时间t8到时间t9的时间段(数据通信时间段P6)中发送数据信号SD。因此,应用处理器18将图像数据发送到显示部11。
在数据通信时间段P6中,如图6E所示,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发送数据信号SD(图像数据),并且显示部11的接收器31接收数据信号SD。此时,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11R中,由于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部13T中,由于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如上所述,尽管不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SD,收发器部13T仍然启用终端电阻器。
在总线系统2中,重复这种操作。相应地,在总线系统2中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如上所述,在总线系统2中,多个装置(显示部11、图像传感器12和13以及应用处理器18)耦合到总线100。与装置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彼此耦合的情况相比,这使得可以减少布线空间。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在指令时间段P2(图6B)和数据通信时间段P4至P6(图6C至图6E)中,启用接收器部11R的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并且在指令时间段P2(图6B)和数据通信时间段P4和P6(图6C和图6E)中,启用收发器部13T的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这可以提高通信质量。换言之,接收器部11R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并且收发器部13T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因此,启用接收器部11R和收发器部13T中的相应终端电阻器,使得可以减少总线100中的反射。结果,可以提高总线系统2中的通信质量。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在应用处理器18的收发器部18T发送信号SLP的时间段(例如,在复位时间段P1(图6A))中,禁用接收器部11R中的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和收发器部13T中的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这使得可以降低功耗。换言之,因为在该时间段中信号的频率很低,所以反射对通信质量的影响很小。因此,在该时间段内禁用接收器部11R和收发器部13T的相应终端电阻,能够在保持通信质量的同时降低功耗。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设置在总线100和相应装置之间。更具体地,电阻器111P和111N插入在总线100和接收器部11R之间,电阻器112P和112N插入在总线100和收发器部18T之间,电阻器113P和113N插入在总线100和收发器部12T之间,电阻器114P和114N插入在总线100和收发器部13T之间。这使得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如下所述。
图7A和7B是在某个接收器部的输入端子处的差分信号的眼图,其中,图7A示出了在省略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的情况下的示例(比较示例),图7B示出了在设置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的情况下的示例。如图7A所示,在不设置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的情况下,信号被反射并且其波形被大大地干扰。相反,如图7B所示,插入这些电阻器,这使得可以减少信号的反射。此外,例如,在接收器部中设置均衡器的情况下,可以如图8所示打开“眼睛”,提高通信质量。如上所述,在总线系统2中,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设置在总线100和相应装置之间。这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应用处理器18指示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通信顺序。这允许每个装置以时分的方式使用总线100,从而提高总线系统2中的通信的灵活性。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除了成像数据和图像数据之外,还通过总线100发送和接收该指令的控制数据。与针对控制数据分别设置布线的情况相比,这能够减少布线空间。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应用处理器18发送信号SLP的时间段的长度是变化的。更具体地,应用处理器18在指令时间段P2之前发送信号SLP的时间段(复位时间段P1)的长度与应用处理器18在每个数据通信时间段P4至P6之前发送信号SLP的时间段的长度不同。这允许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掌握在接收信号SLP之后的数据信号SD是否为控制数据,并且因此掌握要改变的通信装置。结果,在总线系统2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控制通信。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装置耦合到总线,因此可以减少布线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指令时间段和数据通信时间段中启用耦合到总线端部的相应装置的终端电阻器,所以能够增强通信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复位时间段和其他时间段中禁用耦合到总线端部的相应装置的终端电阻,所以能够降低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阻器插入在总线与相应装置之间,所以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应用处理器发送信号SLP的时间段的长度是变化的,所以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控制通信。
【修改1-1】
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部11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并且图像传感器13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然而,耦合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任选地设置装置。下面描述其他配置的示例。
图9是示出根据本修改的总线系统2A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在总线系统2A中,应用处理器18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并且图像传感器13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
传输路径100P在传输路径100P中彼此不同的各个位置耦合到收发器部18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接收器部11R的正输入端子,收发器部12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以及收发器部13T的正极输入端子。传输路径100P的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18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13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同样,传输路径100N在传输路径100N中彼此不同的各个位置处耦合到收发器部18T的负输入输出端子、接收器部11R的负输入端子、收发器部12T的负输入输出端子、以及收发器部13T的负输入输出端子部分。传输路径100N的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18T的负输入输出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13T的负输入输出端子。
收发器部18T的正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111P和传输路径121P耦合到传输路径100P的一端,并且其负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111N和传输路径121N耦合到传输路径100N的一端。接收器部11R的正输入端子通过电阻器112P和传输路径122P耦合到传输路径100P,其负输入端子通过电阻器112N和传输路径122N耦合到传输路径100N。
收发器部12T和13T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总线系统2(图2)中的相似。
在收发器部18T中,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因为在该示例中,收发器部18T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因此,在收发器部18T中,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在其他情况下,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相反,在接收器部11R中,因为在该示例中,接收器部11R未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或另一端,所以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激活”。因此,在接收器部11R中强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
图10A是示出复位时间段P1中的总线系统2A的操作状态的示图。在复位时间段P1中,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发送信号SLP,并且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相应接收器31接收信号SLP。此时,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收发器部18T中,由于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部13T中,由于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大于预定值Vth,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图10B是示出指令时间段P2中的总线系统2A的操作状态的示图。在指令时间段P2中,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发送数据信号SD(控制数据),并且显示部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相应接收器31接收数据信号SD。此时,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收发器部18T中,由于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言之,在收发器部18T中,因为驱动器22的输出阻抗用作输出终端电阻器,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相反,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部13T中,由于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图10C是示出数据通信时间段P4中的总线系统2A的操作状态的示图。在数据通信时间段P4中,图像传感器12的驱动器21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并且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1接收数据信号SD。此时,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收发器部18T中,由于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因此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部13T中,由于输出启用信号EN未激活并且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因此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如上所述,尽管不发送和接收信号,收发器部13T启用终端电阻器。
如上所述,总线系统2A使得可以实现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总线系统2的效果相似的效果。换言之,该技术使得可以灵活地处理改变装置的配置以改变总线结构的情况。
【修改1-2】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设置在总线100和相应装置之间;然而,该配置不限于此。例如,与图11所示的总线系统2B一样,可以在通信质量满足规定的范围内去除一些电阻器。在该示例中,总线100和接收器部11R之间的电阻器111P和111N从总线系统2(图2)去除。换言之,由于接收器部11R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所以在指令时间段P2(图6B)和数据通信时间段P4至P6(图6C至6E),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结果,抑制了信号的反射。因此,可以在通信质量满足规定的范围内去除电阻器111P和111N。
【修改1-3】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一个总线100;然而,该配置不限于此。例如,与图12所示的智能电话1C一样,除了总线100之外,还可以提供传输时钟信号的时钟总线200。智能电话1C包括显示部11C、图像传感器12C和13C以及应用处理器18C。这些装置均耦合到总线100和时钟总线200。
【修改1-4】
在上述实施例中,除了成像数据和图像数据之外,还通过总线100发送和接收用于指示通信顺序的控制数据;然而,该配置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另一布线发送和接收控制数据。
【修改1-5】
在上述实施例中,应用处理器18发送信号SLP;然而,该配置不限于此。例如,图像传感器12和13中的一个可以发送信号SLP。此外,应用处理器18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发送信号SLP。
【其他修改】
此外,可以组合这些修改中的两个或更多个。
<2、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包括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智能电话3。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总线的配置。换言之,在上述实施例(图2)中,使用两个传输路径100P和100N配置总线100。在本实施例中,可替换地,使用三个传输路径配置总线。注意,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智能电话1的部件基本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适当地省略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如图1所示,智能电话3包括显示部41、图像传感器42、图像传感器43、总线400和应用处理器48。总线400与显示部41、图像传感器42和43以及应用处理器48一起构成总线系统4。
【总线系统4】
图13是示出总线系统4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总线系统4包括总线400、电阻器411A至414A、411B至414B和411C至414C、应用处理器48、显示部41和图像传感器42和43。通过将应用处理器48耦合到总线400的一端并将图像传感器43耦合到总线400的另一端来配置总线系统4。应用处理器48包括收发器部48T。显示部41包括接收器部41R。图像传感器42包括收发器部42T。图像传感器43包括收发器部43T。
总线400包括三个传输路径400A至400C。传输路径400A至400C传送三个信号。在该示例中,每个传输路径400A至400C的特征阻抗为约50Ω。
传输路径400A在传输路径400A中彼此不同的相应位置处耦合到收发器部48T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接收器部48R的第一输入端子、收发器部42T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以及收发器部43T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传输路径400A的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48T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43T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同样,传输路径400B在传输路径400B中彼此不同的相应位置处耦合到收发器部48T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接收器部48R的第二输入端子、收发器部42T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以及收发器部43T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传输路径400B的一端被耦合到收发器部48T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43T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此外,传输路径400C在传输路径400C中彼此不同的相应位置处耦合到收发器部48T的第三输入输出端子、接收器部48R的第三输入端子、收发器部42T的第三输入输出端子、以及收发器部43T的第三输入输出端子。传输路径400C的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48T的第三输入输出端子,而另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43T的第三输入输出端子。
收发器部48T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411A和传输路径421A耦合到传输路径400A的一端,其第二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411B和传输路径421B耦合到传输路径400B的一端,并且其第三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411C和传输路径421C耦合到传输路径400C的一端。
接收器部41R的第一输入端子通过电阻器412A和传输路径422A耦合到传输路径400A,其第二输入端子通过电阻器412B和传输路径422B耦合到传输路径400B,并且其第三输入端子通过电阻412C和传输路径422C耦合到传输路径400C。
收发器部42T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413A和传输路径423A耦合到传输路径400A,其第二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413B和传输路径423B耦合到传输路径400B,并且其第三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413C和传输路径423C耦合到传输路径400C。
收发器部43T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414A和传输路径424A耦合到传输路径400A的另一端,其第二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414B和传输路径424B耦合到传输路径400B的另一端,并且其第三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阻器414C和传输路径424C耦合到传输路径400C的另一端。
【收发器部42T、43T以及48T】
图14是示出图像传感器42的收发器部42T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收发器部42T包括驱动器51、接收器61、控制器53、开关54A至54C、电阻器55A至55C、以及衬垫56A至56C。
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的情况下,驱动器51输出数据信号SD(信号SIGA至SIGC)。在本示例中,在驱动器51输出信号的情况下,驱动器51的每个输出端子处的输出阻抗为约50Ω。此外,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的情况下,驱动器51使输出阻抗变高。
图15是示出信号SIGA到SIGC的示例的示图。驱动器51使用三个信号SIGA至SIGC来发送六个符号“+x”、“-x”、“+y”、“-y”、“+z”和“-z”。例如,在发送符号“+x”的情况下,驱动器51将信号SIGA设置为高电平电压VH,将信号SIGB设置为低电平电压VL,并将信号SIGC设置为中间电平电压VM。在发送符号“-x”的情况下,驱动器51将信号SIGA设置为低电平电压VL,将信号SIGB设置为高电平电压VH,并将信号SIGC设置为中间电平电压VM。在发送符号“+y”的情况下,驱动器51将信号SIGA设置为中间电平电压VM,将信号SIGB设置为高电平电压VH,并将信号SIGC设置为低电平电压VL。在发送符号“-y”的情况下,驱动器51将信号SIGA设置为中间电平电压VM,将信号SIGB设置为低电平电压VL,并将信号SIGC设置为高电平电压VH。在发送符号“+z”的情况下,驱动器51将信号SIGA设置为低电平电压VL,将信号SIGB设置为中间电平电压VM,并将信号SIGC设置为高电平电压VH。在发送符号“-z”的情况下,驱动器51将信号SIGA设置为高电平电压VH,将信号SIGB设置为中间电平电压VM,并将信号SIGC设置为低电平电压VL。
接收器61接收输入的三个信号。
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收发器部42T的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器53接通开关54A至54C,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54A到54C。此外,在终端控制信号Toff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53强制断开开关54A至54C,而与输出启用信号EN和收发器部42T的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无关。
开关54A至54C是基于来自控制器53的指令而接通或断开的开关。开关54A的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42T的第一输入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电阻器55A的一端。开关54B的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42T的第二输入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电阻器55B的一端。开关54C的一端耦合到收发器部42T的第三输入输出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电阻器55C的一端。
电阻器55A至55C均用作收发器部42T的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的一端耦合到开关54A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耦合到各个电阻器55B和55C的另一端。电阻器55B的一端耦合到开关54B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耦合到各个电阻器55A和55C的另一端。电阻器55C的一端耦合到开关54C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耦合到各个电阻器55A和55B的另一端。在该示例中,每个电阻器55A至55C的电阻值为约50Ω。
衬垫56A是收发器部42T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处的输入输出衬垫,衬垫56B是收发器部42T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子处的输入输出衬垫,衬垫56C是收发器部42T的第三输入输出端子处的输入输出衬垫。
在收发器部42T中,如图13所示,由于收发器部42T没有耦合到总线400的一端或另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激活”。结果,开关54A至54C被强制断开,并且因此,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至55C)被强制禁用。
在上文中,尽管作为示例描述了图像传感器42的收发器部42T,但是这也适用于图像传感器43的收发器部43T。然而,收发器部43T耦合到总线400的另一端,如图13所示。因此,在收发器部43T中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结果,在收发器部43T中,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至55C),在其他情况下,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到55C)。
应用处理器48的收发器部48T包括驱动器52,如图14所示。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的情况下,驱动器52输出数据信号SD或信号SLP。在该示例中,在驱动器52输出信号的情况下,每个输出端子处的输出阻抗为约50Ω。此外,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的情况下,驱动器52使输出阻抗变高。
在收发器部48T中,如图13所示,因为收发器部48T耦合到总线400的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结果,在收发器部48T中,在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至55C),在其他情况下,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至55C)。
【接收器部41R】
图16是示出显示部11的接收器部41R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接收器部41R包括接收器部61、控制器63、开关64A至64C、电阻器65A至65C以及衬垫66A至66C。
在接收器部41R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器63接通开关64A至64C,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64A到64C。此外,在终端控制信号Toff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63强制地断开开关64A至64C,而与接收器部41R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无关。
开关64A至64C是基于来自控制器63的指令而接通或断开的开关。开关64A的一端耦合到接收器部41R的第一输入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电阻器65A的一端。开关64B的一端耦合到接收器部41R的第二输入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电阻器65B的一端。开关64C的一端耦合到接收器部41R的第三输入端子,其另一端耦合到电阻器65C的一端。
电阻器65A至65C均用作接收器部41R的输入终端电阻器。电阻器65A的一端耦合到开关64A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耦合到各个电阻器65B和65C的另一端。电阻器65B的一端耦合到开关64B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耦合到各个电阻器65A和65C的另一端。电阻器65C的一端耦合到开关64C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耦合到各个电阻器65A和65B的另一端。在该示例中,电阻器65A至65C中的每一个的电阻值为约50Ω。
衬垫66A是接收器部41R的第一输入端子处的输入衬垫,衬垫66B是接收器部41R的第二输入端子处的输入衬垫,衬垫66C是接收器部41R的第三输入端子处的输入衬垫。
在接收器部41R中,如图13所示,因为接收器部41R没有耦合到总线400的一端或另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激活”。结果,终端电阻器(电阻器65A至65C)在接收器部41R中被强制禁用。
【详细操作】
图17A是示出复位时间段P1中的总线系统4的操作状态的示图。在图17A中,在发送信号的驱动器中示出了表示输出阻抗的电阻器。在该示例中,每个电阻器的电阻值为约50Ω。
在复位时间段P1中,应用处理器48的驱动器52发送信号SLP,并且显示部41和图像传感器42和43的相应接收器61接收信号SLP。此时,在耦合到总线400的一端的收发器部48T中,由于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至55C)。此外,在耦合到总线4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部43T中,因为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大于预定值Vth,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至55C)。
图17B是示出指令时间段P2中的总线系统4的操作状态的示图。在指令时间段P2中,应用处理器48的驱动器52发送数据信号SD(控制数据),并且显示部41和图像传感器42和43的相应接收器61接收数据信号SD。此时,在耦合到总线400的一端的收发器部48T中,由于输出启用信号EN“激活”,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至55C)。换言之,在收发器部48T中,因为驱动器52的输出阻抗用作输出终端电阻器,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至55C)。相反,在耦合到总线4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部43T中,因为输出启用信号EN未激活并且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至55C)。
图17C是示出数据通信时间段P4中的总线系统4的操作状态的示图。在数据通信时间段P4中,图像传感器42的驱动器51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并且应用处理器48的接收器61接收数据信号SD。此时,在耦合到总线400的一端的收发器部48T中,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至55C),因为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端子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此外,在耦合到总线4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部43T中,因为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并且输入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等于或低于预定值Vth,因此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55A至55C)。如上所述,耦合到总线4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部43T启用终端电阻器,尽管不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SD。
如上所述,即使在使用三个传输路径400A至400C来配置总线400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效果相似的效果。
【修改2-1】
第一实施例的每个上述修改可以应用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总线系统4。
<3、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包括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智能电话5。本实施例使用三个控制信号线控制通信。注意,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智能电话1的部件基本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适当地省略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图18是示出智能电话5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智能电话5包括显示部71、图像传感器72和73、总线100和应用处理器78。显示部71和图像传感器72和73基于控制信号S71至S73执行通信。应用处理器78将控制信号S71至S73提供给显示部71和图像传感器72和73。总线100与显示部71、图像传感器72和73以及应用程序处理器78一起构成总线系统6。
图19是示出总线系统6的配置示例的示图。通过将显示部71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并将图像传感器73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来配置总线系统6。显示部71包括接收器部71R。应用处理器78包括收发器部78T。图像传感器72包括发射器部72T。图像传感器73包括发射器部73T。
此外,应用处理器67的收发器部78T通过三个控制信号线将控制信号S71至S73提供给显示部71的接收器部71R、图像传感器72的发射器部72T以及图像传感器73的发射器部73T。
图20是示出图像传感器72的发射器部72T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发射器部72T包括驱动器21和控制器74。
在控制信号S72为“激活”的情况下,驱动器21输出数据信号SD。换言之,控制信号S72对应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输出启用信号EN。此外,在控制信号S72为“未激活”的情况下,驱动器21使输出阻抗变高。
在控制信号S71和S73中的一个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74接通开关24和25,并且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24和25。此外,在终端控制信号Toff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74强制断开开关24和25,与控制信号S71和S73无关。
在发射器部72T中,如图19所示,因为发射器部72T没有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或另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激活”。这强制禁用发射器部72T中的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在上文中,虽然作为示例描述了图像传感器72的发射器部72T,但这也适用于图像传感器73的发射器部73T。在控制信号S73为“激活”的情况下,发射器部73T的驱动器21输出数据信号SD。此外,在控制信号S71和S72中的一个为“激活”的情况下,发射器部73T的控制器74接通开关24和25,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24和25。
在发射器部73T中,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因为发射器部73T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如图19所示。结果,在发射器部73T中,在控制信号S71和S72中的一个为“激活”的情况下,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在其他情况下,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图21是示出应用处理器78的收发器部78T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收发器部78T包括通信控制器75和控制器76。
通信控制器75控制总线系统6中的通信。更具体地,通信控制器75产生控制信号S71至S73,并产生输出启用信号EN。此外,通信控制器75将控制信号S71至S73提供给显示部71和图像传感器72和73中的每一个,并将输出启用信号EN提供给驱动器21。这允许通信控制器75控制总线系统6中的通信。
在控制信号S71至S73中的一个为“激活”并且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76接通开关24和25,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24和25。此外,在终端控制信号Toff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76强制断开开关24和25,与控制信号S71至S73以及输出启用信号EN无关。
在收发器部78T中,如图19所示,因为收发器部78T没有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或另一端,因此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激活。在收发器部78T中,这强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图22是示出显示部71的接收器部71R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接收器部71R包括控制器77。在控制信号S71到S73中的任一个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77接通开关34和35,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34和35。此外,在终端控制信号Toff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77强制断开开关34和35,而与控制信号S71到S73无关。
在接收器部71R中,如图19所示,因为接收器部71R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结果,在接收器部71R中,在控制信号S71至S73中的一个为“激活”的情况下,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在其他情况下,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
图23是示出总线系统6的通信操作的示例的示图,其中,(A)示出控制信号S71的波形,(B)示出控制信号S72的波形,(C)示出控制信号的波形信号S73,(D)示出总线100中的信号的波形。图24A至24D是示出了各种时间段中的总线系统6的操作状态的示图。注意,在图24A至24D中省略了控制信号S71至S73的说明。
首先,如图23所示,应用处理器78的收发器部78T在时间t11将控制信号S71从低电平改变为高电平(激活)(图23(A))。显示部71基于控制信号S71知晓显示部71应主动接收数据信号SD(图像数据)。此外,应用处理器78的收发器部78T在从时间t11到时间t12的时间段中发送数据信号SD(图像数据),并且显示部71的接收器部71R接收数据信号SD(图23(D))。
此时,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71R中,如图24A所示,由于控制信号S71为“激活”,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73T中,由于控制信号S71为“激活”,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言之,尽管不发送数据信号SD,发射器部73T启用终端电阻器。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78的收发器部78T在时间t12将控制信号S71从高电平改变为低电平(未激活)(图23(A))。因此,在从时间t12到时间t13的时间段,控制信号S71到S73变成低电平(未激活)。结果,如图24B所示,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71R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并且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73T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接下来,如图23所示,应用处理器78的收发器部78T在时间t13将控制信号S73从低电平改变为高电平(激活)(图23(C))。图像传感器73基于控制信号S73知晓图像传感器73应主动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然后,在从时间t13到时间t14的时间段中,图像传感器73的发射器部73T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并且应用处理器78的收发器部78T接收数据信号SD(图23D))。
此时,如图24C所示,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71R中,由于控制信号S73为“激活”的,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换言之,尽管不接收数据信号SD,接收器部71R启用终端电阻器。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73T中,因为控制信号S71和S72均为“未激活”,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言之,在发射器部73T中,由于驱动器21的输出阻抗用作输出终端电阻,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78的收发器部78T在时间t14将控制信号S73从高电平改变为低电平(未激活)(图23(C))。结果,在从时间t14到时间t15的时间段中,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71R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73T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如图24B所示。
接下来,如图23所示,应用处理器78的收发器部78T在时间t15将控制信号S72从低电平改变为高电平(激活)(图23(B))。图像传感器72基于控制信号S72知晓图像传感器72应主动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然后,在从时间t15到时间t16的时间段中,图像传感器72的发射器部72T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并且应用处理器78的收发器部78T接收数据信号SD(图23D))。
此时,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71R中,由于控制信号S72为“激活”,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如图24D所示。换言之,尽管不接收数据信号SD,接收器部71R启用终端电阻器。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73T中,由于控制信号S72为“激活”,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言之,尽管不发送数据信号SD,发射器部73T启用终端电阻器。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78的收发器部78T在时间t16将控制信号S72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未激活)(图23(B))。结果,在从时间t16到时间t17的时间段中,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71R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73T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如图24B所示。
如上所述,由于使用总线系统6中的控制信号线来控制通信,因此可以简化配置。换言之,在使用与例如第一实施例一样的总线100对通信进行控制的情况下,电路可能变得复杂,这是因为除了成像数据和图像数据之外,总线100还发送控制数据。相反,由于使用总线系统6中的控制信号线来控制通信,所以总线100不发送控制数据,这使得可以简化配置。
此外,在总线系统6中,因为如上所述,总线100不发送控制数据,所以可以提高总线100的使用效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控制信号线来控制通信,因此可以简化配置并提高总线的使用效率。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效果相同。
【修改3-1】
在上述实施例中,除了总线100之外,还提供发送控制信号S71至S73的控制信号线;然而,该配置不限于此。可以进一步提供允许应用处理器向装置给出通信频带、图像分辨率等的指示的其他控制信号线。作为发送这种控制信号的接口,例如,可以使用集成电路(I2C)。
【修改3-2】
第一实施例的上述修改1-1至1-3中的任一个可以应用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总线系统6。
<4、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包括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智能电话7。本实施例使用一个控制信号线控制通信。注意,与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智能电话5的部件基本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适当地省略对这种部件的描述。
图25是示出智能电话7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智能电话7包括显示部81、图像传感器82和83、总线100和应用处理器88。显示部81和图像传感器82和83基于控制信号S80执行通信。应用处理器88将控制信号S80提供给显示部81和图像传感器82和83。总线100与显示部81、图像传感器82和83以及应用处理器88一起构成总线系统8。
图26是示出总线系统8的配置示例的示图。通过将显示部81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并将图像传感器83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来配置总线系统8。显示部81包括接收器部81R。应用处理器88包括收发器部88T。图像传感器82包括发射器部82T。图像传感器83包括发射器部83T。
此外,应用处理器88的收发器部88T通过一个控制信号线将控制信号S80提供给显示部81的接收器部81R、图像传感器82的发射器部82T、以及图像传感器83的发射器部83T。
图27是示出图像传感器82的发射器部82T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发射器部82T包括启用信号发生器131和控制器132。
启用信号发生器131基于控制信号S80产生输出启用信号EN和信号S132。具体地,如后所述,在控制信号S80中出现的脉冲具有预定的脉冲宽度PW2的情况下,启用信号发生器131确定发射器部82T应发送数据信号SD,并在预定时间段内,使输出启用信号EN激活。此外,在控制信号S80中出现的脉冲不具有脉冲宽度PW2的情况下,启用信号发生器131确定发射器部82T以外的部件发送数据信号SD,并在预定时间段内,使信号S132激活。
在信号S132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132接通开关24和25,并且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24和25。此外,在终端控制信号Toff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132强制断开开关24和25,而与信号S132无关。
在发射器部82T中,如图26所示,因为发射器部82T没有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或另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激活”。这在发射器部82T中强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在上文中,尽管作为示例已经描述了图像传感器82的发射器部82T,但是同样也适用于图像传感器83的发射器部83T。在控制信号S80中出现的脉冲具有预定脉冲宽度PW3的情况下,发射器部83T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1确定发射器部83T应发送数据信号SD,并在预定时间段内,使输出启用信号EN激活。此外,在控制信号S80中出现的脉冲不具有脉冲宽度PW3的情况下,发射器部83T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1确定发射器部83T以外的部件发送数据信号SD,并且在预定时间段内,使信号S132激活。
在发射器部83T中,如图26所示,因为发射器部83T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结果,在发射器部83T中,在信号S132为“激活”的情况下,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在其他情况下,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图28是示出应用处理器88的收发器部88T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收发器部88T包括通信控制器133和控制器134。
通信控制器133产生控制信号S80,并产生输出启用信号EN和信号S134。具体地,通信控制器133产生包括脉冲宽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脉冲的控制信号S80。此外,在收发器部88T应发送数据信号SD的时间段中,通信控制器133使输出启用信号EN激活,并且在除了收发器部88T之外的部件应发送数据信号SD的时间段中,使信号S134激活。
在信号S134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134接通开关24和25,并且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24和25。而且,在终端控制信号Toff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134强制断开开关24和25,而与信号S134无关。
在收发器部88T中,如图26所示,因为收发器部88T没有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或另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激活”。在收发器部88T中,这强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图29是示出显示部81的接收器部81R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接收器部81R包括启用信号发生器135和控制器136。
启用信号发生器135基于控制信号S80生成输入启用信号ENI和信号S136。具体地,如后所述,在控制信号S80中出现的脉冲具有预定的脉冲宽度PW1的情况下,启用信号发生器135确定接收器部81R应接收数据信号SD,并在预定时间段内,使输入启用信号ENI激活。此外,在脉冲出现在控制信号S80中的情况下,启用信号发生器135确定数据信号SD由总线100传送,并在预定时间段内,使信号S136激活。
在信号S136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136接通开关24和25,并且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24和25。此外,在终端控制信号Toff为“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器132强制断开开关24和25,而与信号S132无关。
在接收器部81R中,如图26所示,因为接收器部81R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结果,在接收器部81R中,在信号S136为“激活”的情况下,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并且在其他情况下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
图30是示出总线系统8的通信操作的示例的示图,其中,(A)示出控制信号S80的波形,(B)示出显示部81中的信号S136的波形,(C)示出图像传感器83中的信号S132的波形,(D)示出总线100中的信号的波形。
应用处理器88的收发器部88T首先在从时间t21到时间t22的时间段中将控制信号S80设置为高电平(图30(A))。这导致在控制信号S80中具有脉冲宽度PW1的脉冲。显示部81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5基于脉冲的脉冲宽度PW1在时间t22使得输入启用信号ENI和信号S136激活(图30(B))。显示部81基于输入启用信号ENI知晓显示部81应主动接收数据信号SD(图像数据)。此外,图像传感器83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1基于脉冲的脉冲宽度PW1在时间t22使信号S132激活(图30(C))。应用处理器88的收发器部88T然后在从时间t22到时间t23的时间段内发送数据信号SD(图像数据),并且显示部81的接收器部81R接收数据信号SD(图30(D))。
此时,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图24A)一样,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81R中,由于信号S136为“激活”,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83T中,由于信号S132为“激活”,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言之,尽管不发送数据信号SD,发射器部83T启用终端电阻器。
接下来,在从时间t22开始经过预定时间段的时间t23,显示部81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5使输入启用信号ENI和信号S136为“未激活“(图30(B)),并且图像传感器83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1使信号S132为“未激活”(图30(C))。结果,在从时间t23到时间t25的时间段,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图24B)一样,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81R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83T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88的收发器部88T在从时间t24到时间t25的时间段内将控制信号S80设置为高电平。这在控制信号S80中引发具有脉冲宽度PW3的脉冲。图像传感器83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1使得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并且基于脉冲的脉冲宽度PW3,在时间t25,将信号S132保持在“未激活”(图30(C))。图像传感器83基于输出启用信号EN知晓图像传感器83应主动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此外,显示部81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5基于脉冲的脉冲宽度PW3在时间t25使得信号S136为“激活”(图30(B))。然后,在从时间t25到时间t26的时间段内,图像传感器83的发射器部83T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应用处理器88的收发器部88T接收数据信号SD(图30D))。
此时,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图24C)一样,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81R中,由于信号S136为“激活”,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换言之,尽管不接收数据信号SD,接收器部81R启用终端电阻器。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83T中,由于信号S132为“未激活”,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言之,在发射器部83T中,由于驱动器21的输出阻抗用作输出终端电阻,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接下来,在从时间t25开始经过预定时间段的时间t26,显示部81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5使信号S136为“未激活”(图30(B)),图像传感器83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1使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结果,在从时间t26到时间t28的时间段中,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图24B)一样,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81R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并且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83T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88的收发器部88T在从时间t27到时间t28的时间段中将控制信号S80设置为高电平。这在控制信号S80中引发具有脉冲宽度PW2的脉冲。图像传感器82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1基于脉冲的脉冲宽度PW2在时间t28使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图像传感器82基于输出启用信号EN知晓图像传感器82应主动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此外,基于脉冲的脉冲宽度PW2,显示部81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5使得信号S136在时间t28为“激活”(图30(B)),并且图像传感器83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1使信号S132为“激活”(图30(C))。然后,图像传感器82的发射器部82T在从时间t28到时间t29的时间段中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应用处理部分88的收发器部88T接收数据信号SD(图30D))。
此时,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图24D)一样,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81R中,因为信号S136为“激活”,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换言之,尽管不接收数据信号SD,接收器部81R启用终端电阻器。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83T中,由于信号S132为“激活”,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言之,尽管不发送数据信号SD,发射器部83T启用终端电阻器。
接下来,在从时间t28开始经过预定时间的时间t29,显示部81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5使信号S136为“未激活”(图30(B)),图像传感器83的启用信号发生器131使信号S132为“未激活”(图30(C))。结果,在从时间t29到时间t31的时间段中,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图24B)一样,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81R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83T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如上所述,在总线系统8中,由于使用脉冲宽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脉冲来控制通信,所以可以减少控制信号线的数量并因此简化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脉冲宽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脉冲来控制通信,因此可以简化配置。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三实施例中的效果相同。
【修改4-1】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于脉冲宽度来控制通信;然而,该配置不限于此。或者,例如,可以基于脉冲数来控制通信,如图31所示。
【修改4-2】
可以将第三实施例的任何上述修改应用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总线系统8。
<5、第五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包括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智能电话9。本实施例使用与总线100分开设置的控制总线控制通信。注意,与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智能电话5的部件基本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适当地省略对这种部件的描述。
图32是示出智能电话9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智能电话9包括显示部91、图像传感器92和93、总线100以及应用处理器98。显示部91、图像传感器92和93、以及应用处理器98通过控制总线110执行控制分组(control packet)PCT的交换,所述控制分组包括控制数据。例如,在应用处理器98向每个装置提供通信时间、通信频带、图像的分辨率等的指令的情况下,使用控制分组PCT。控制总线110包括两个总线。在该示例中,这两个总线中的一个总线发送数据信号D90,另一个总线发送时钟信号C90。控制总线110可以使用例如I2C。
图33是示出控制分组PCT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控制分组PCT包括报头部分111、地址部分112和数据部分113。地址部分112包括两个地址ADR1和ADR2。地址ADR1是装置地址,用于指定显示部91、图像传感器92和93以及应用处理器98中的一个。地址ADR2是内部地址,用于指定包括在相应装置中的多个寄存器中的一个。
总线100与显示部91、图像传感器92和93以及应用处理器98一起构成总线系统10。
图34是示出总线系统10的配置示例的示图。通过将显示部91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并将图像传感器93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来配置总线系统10。显示部91包括接收器部91R。应用处理器98包括收发器部98T。图像传感器92包括发射器部92T。图像传感器93包括发射器部93T。接收器部91R、收发器部98T和发射器部92T和93T通过控制总线110执行控制分组PCT的交换。
图35是示出图像传感器92的发射器部92T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发射器部92T包括通信器121和寄存器部122。通信器121通过控制总线110与其他装置进行控制分组PCT的交换。寄存器部122暂时保持图像传感器92的各种设置。寄存器部122包括寄存器R91、R92和R93。在显示部91的接收器部91R应接收数据信号SD的情况下,将“1”存储在寄存器R91中。在其他情况下,将“0”存储在寄存器R91中。在图像传感器92的发射器部92T应发送数据信号SD的情况下,将“1”存储在寄存器R92中。在其他情况下,将“0”存储在寄存器R92中。在图像传感器93的发射器部93T应发送数据信号SD的情况下,将“1”存储在寄存器R93中。在其他情况下,将“0”存储在寄存器R93中。此外,寄存器部122具有以下功能:在存储于寄存器R92中的数据为“1”的情况下使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并且在存储于寄存器R91中的数据以及存储于寄存器R93中的数据中的一个为“1”的情况下使信号S132为“激活”。
在发射器部92T中,如图34所示,因为发射器部92T没有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或另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激活”。在发射器部92T中,这强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在上文中,尽管作为示例描述了图像传感器92的发射器部92T,但是这也适用于图像传感器93的发射器部93T。发射器部93T包括寄存器部123。寄存器部123也具有以下功能:在存储于寄存器R91中的数据和存储于寄存器R92中的数据中的一个为“1”的情况下,输出存储在寄存器R93中的数据作为输出启用信号EN并使信号S132为“激活”。
在发射器部93T中,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因为发射器部93T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如图34所示。结果,在发射器部93T中,在信号S132为“激活”的情况下,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在其他情况下,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图36是示出应用处理器98的收发器部98T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收发器部98T包括通信器124和通信控制器125。通信器124通过控制总线110与其他装置进行控制分组PCT的交换。通信控制器125产生控制分组PCT,并产生输出启用信号EN和信号S134。此时,在收发器部98T应发送数据信号SD的时间段内,通信控制器125使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并且在除收发器部98T之外的部件应发送数据信号SD的时间段内,使信号S134为“激活”。
在收发器部98T中,如图34所示,因为收发器部98T没有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或另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激活”。在收发器部98T中,这强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图37是示出显示部91的接收器部91R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接收器部91R包括通信器126和寄存器部127。通信器126通过控制总线110与其他装置进行控制分组PCT的交换。寄存器部127暂时保持显示部91的各种设置。寄存器部127包括寄存器R91、R92和R93。此外,寄存器部127具有如下功能:在存储于寄存器R91中的数据为“1”的情况下使输入启用信号ENI为“激活”并且在存储于寄存器R91到R93中的数据中的一个为“1”的情况下使信号S136为“激活”。
在接收器部91R中,如图34所示,因为接收器部91R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置为“未激活”。结果,在接收器部91R中,在信号S136为“激活”的情况下,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并且在其他情况下,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
图38是示出总线系统8中的通信操作的示例的示图,其中,(A)示出寄存器R91的数据,(B)示出寄存器R92的数据,(C)示出寄存器R93的数据,(D)示出显示部91中的信号S136的波形,(E)示出图像传感器93中的信号S132的波形,(F)示出总线100中的信号的波形。
首先,应用处理器98的收发器部98T在时间t61通过控制总线110发送控制分组PCT,该控制分组PCT包括各个寄存器R91、R92和R93的数据“1”,“0”和“0”的(图38(A)至38(C))。基于控制分组PCT,显示部91的寄存器部127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且使输入启用信号ENI和信号S136为“激活”(图38(D))。显示部91基于输入启用信号ENI知晓显示部91应主动接收数据信号SD(图像数据)。此外,基于控制分组PCT,图像传感器93的寄存器部123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且使信号S132为“激活”(图38(E))。应用处理器98的收发器部98T然后在从时间t61到时间t62的时间段中发送数据信号SD(图像数据),并且显示部91的接收器部91R接收数据信号SD(图38F))。
此时,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图24A)中一样,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91R中,因为信号S136为“激活”,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93T中,因为信号S132为“激活”,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言之,尽管不发送数据信号SD,发射器部93T启用终端电阻器。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98的收发器部98T在时间t62通过控制总线110发送包括各个寄存器R91、R92和R93的数据“0”、“0”和“0”的控制分组PCT。基于控制分组PCT,显示部91的寄存器部127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且使输入启用信号ENI和信号S136为“未激活”(图38(D))。此外,基于控制分组PCT,图像传感器93的寄存器部123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且使信号S132为“未激活”(图38(E))。结果,在从时间t62到时间t63的时间段,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图24B)一样,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91R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93T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98的收发器部98T在时间t63通过控制总线110发送包括各个寄存器R91、R92和R93的数据“0”、“0”和“1”的控制分组PCT。基于控制分组PCT,图像传感器93的寄存器部123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使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并且将信号S132保持为“未激活”(图38E))。图像传感器93基于输出启用信号EN知晓图像传感器93应主动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此外,基于控制分组PCT,显示部91的寄存器部127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且使信号S136为“激活”(图38(D))。然后,在从时间t63到时间t64的时间段中,图像传感器93的发射器部93T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并且应用处理部分98的收发器部98T接收数据信号SD(图38F))。
此时,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图24C)一样,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91R中,因为信号S136为“激活”,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换言之,尽管不接收数据信号SD,接收器部91R启用终端电阻器。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93T中,由于信号S132为“未激活”,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言之,在发射器部93T中,由于驱动器21的输出阻抗用作输出终端电阻,所以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98的收发器部98T在时间t64通过控制总线110发送包括各个寄存器R91、R92和R93的数据“0”、“0”和“0”的控制分组PCT。基于控制分组PCT,显示部91的寄存器部127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使信号S136为“未激活”(图38(D))。此外,图像传感器93的寄存器部123基于控制分组PCT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且基于该数据使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结果,在从时间t64到时间t65的时间段中,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图24B)一样,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91R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93T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98的收发器部98T在时间t65通过控制总线110发送包括各个寄存器R91、R92和R93的数据“0”、“1”和“0”的控制分组PCT。基于控制分组PCT,图像传感器92的寄存器部122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使输出启用信号EN为“激活”。图像传感器92基于输出启用信号EN知晓图像传感器92应主动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此外,基于控制分组PCT,显示部91的寄存器部127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且使信号S136为“激活”(图38(D))。此外,基于控制分组PCT,图像传感器93的寄存器部123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且使信号S132为“激活”(图38(E))。然后,在从时间t65到时间t66的时间段中,图像传感器92的发射器部92T然后发送数据信号SD(成像数据),应用处理器98的收发器部98T接收数据信号SD(图38F))。
此时,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图24D)一样,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91R中,因为信号S136为“激活”,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换言之,尽管不接收数据信号SD,接收器部91R启用终端电阻器。此外,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93T中,因为信号S132为“激活”的,所以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言之,尽管不发送数据信号SD,发射器部93T启用终端电阻器。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98的收发器部98T在时间t66通过控制总线110发送包括各个寄存器R91、R92和R93的数据“0”、“0”和“0”的控制分组PCT。基于控制分组PCT,图像传感器92的寄存器部122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且使输出启用信号EN为“未激活”。此外,基于控制分组PCT,显示部91的寄存器部127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使信号S136为“未激活”(图38(D))。此外,基于控制分组PCT,图像传感器93的寄存器部123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R91、R92和R93中,并且使信号S132为“未激活”(图38(E))。结果,在从时间t66到时间t67的时间段中,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图24B)一样,在耦合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部91R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在耦合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发射器部93T中,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如上所述,甚至在使用与总线100分开设置的控制总线控制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效果相似的效果。
<6、应用示例>
接下来,描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例和修改的总线系统的应用示例。
图39是示出应用了根据任何上述实施例和修改的总线系统的智能电话的外观的示图。智能电话包括例如显示部320和主体部分310。智能电话包括根据任何上述实施例和修改的总线系统。
除了这种智能电话,根据任何上述实施例和修改的总线系统还可应用于每个领域中的电子装置,例如,数码相机、摄像机和各种类型的可戴式数码相机,例如,眼镜型和手表型。换言之,根据任何上述实施例和修改的总线系统可应用于具有在每个场中将物体成像的功能的电子装置。
在上文中,虽然已经参考电子装置的实施例、修改和应用示例,描述了该技术,但是该技术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这两个图像传感器耦合到总线;然而,图像传感器的数量不限于此。或者,例如,一个或三个或更多个图像传感器可以耦合到总线。
此外,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使用两个传输路径100P和100N来配置总线100,并且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用三个传输路径400A至400C来配置总线400;然而,传输路径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一个或四个或更多个传输路径来配置总线。
此外,例如,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显示部耦合到总线;然而,该配置不限于此,并且显示部可以不耦合到总线。
注意,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通过该技术实现的效果可以是除了上述效果以外的效果。
应当注意,该技术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1)一种总线系统,包括:
三个或更多个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像装置并且以时分方式发送或接收数据信号;以及
总线,其中三个或更多个装置与总线耦合。
(2)根据(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
三个或更多个装置均包括耦合到总线的通信器,并且
在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中耦合到总线的一端的第一通信器包括能够设置为被启用或禁用的第一终端电阻器。
(3)根据(2)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第一通信器包括终端控制器,终端控制器控制第一终端电阻器在数据信号由总线传输并且第一通信器不主动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内被启用。
(4)根据(3)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终端控制器控制第一终端电阻器在数据信号由总线传输的时间段之外的其他时间段内被禁用。
(5)根据(3)或(4)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终端控制器基于由总线传输的信号的幅度来确定由总线传输的信号是否是数据信号。
(6)根据(2)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在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中耦合到总线的另一端的第二通信器包括能够设置为被启用或禁用的第二终端电阻器。
(7)根据(2)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还包括电阻器,电阻器插入总线和三个或更多个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器之间的路径中。
(8)根据(2)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中的一个通信器在数据信号由总线传输的时间段之外的其他时间段中的第一时间段内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具有与数据信号的幅度不同的幅度。
(9)根据(8)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一个通信器在第一时间段之后发送控制数据作为数据信号,控制数据指示发送和接收操作的顺序。
(10)根据(8)或(9)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一个通信器在数据信号由总线传输的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中的第二时间段内发送控制信号,第二时间段的长度与第一时间段的长度不同。
(11)根据(10)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在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中,除了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通信器基于第二时间段中的控制信号知晓每个通信器应主动执行发送和接收操作的时间段。
(12)根据(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还包括多个控制信号线,多个控制信号线分别对应于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中的除了一个通信器之外的相关的一个通信器,其中,
一个通信器通过对应的一个控制信号线向除了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通信器提供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指示除了一个通信器之外的对应的一个通信器应发送或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
(13)根据(12)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
控制信号在第一逻辑电平和第二逻辑电平之间进行转换,并且
一个通信器在一个通信器应发送或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内将控制信号设置为第一逻辑电平。
(14)根据(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还包括控制信号线,其中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耦合到控制信号线,其中,
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中的一个通信器通过控制信号线向除了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通信器提供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指示除了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通信器应发送或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
(15)根据(14)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控制信号包括与数据信号由总线传输的时间段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中的脉冲。
(16)根据(15)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中的除了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通信器基于脉冲的脉冲宽度知晓除了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通信器应主动发送或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
(17)根据(15)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中的除了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通信器基于第一时间段中的脉冲数知晓除了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通信器应主动发送或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
(18)根据(14)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
控制信号包括控制分组,并且
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中的除了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通信器基于控制分组知晓除了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通信器应主动发送或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
(19)根据(2)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一个或多个成像装置的通信器发送成像数据。
(20)根据(19)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
三个或更多个装置包括应用处理器,并且
应用处理器的通信器接收成像数据。
(21)根据(1)到(20)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总线包括两个传输路径。
(22)根据(1)到(20)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总线包括三个传输路径。
(23)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驱动器;
终端电阻器,能够设置为被启用或禁用;以及
终端控制器,用于在驱动器发送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其他时间段中,在驱动器的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在预定范围内的时间段内控制启用终端电阻器。
(24)根据(2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终端控制器在驱动器发送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内基于在驱动器的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控制启用或禁用终端电阻器。
(25)根据(23)或(2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终端控制器在驱动器发送数据信号的时间段内控制禁用终端电阻器。
(26)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器;
终端电阻器,能够设置为被启用或禁用;以及
终端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器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中的在接收器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在预定范围内的时间段内控制启用终端电阻器。
(27)根据(2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终端控制器在接收器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中基于接收器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控制启用或禁用终端电阻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均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于2015年4月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77328和于2015年10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196644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总线系统,包括:
三个或更多个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像装置并且以时分方式发送或接收数据信号;以及
总线,其中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与所述总线耦合;
其中,
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均包括耦合到所述总线的通信器,并且
在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所述通信器中耦合到所述总线的一端的第一通信器包括能够设置为被启用或禁用的第一终端电阻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器包括终端控制器,所述终端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电阻器在所述数据信号由所述总线传输并且所述第一通信器不主动发送和接收所述数据信号的时间段内被启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终端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电阻器在所述数据信号由所述总线传输的时间段之外的其他时间段内被禁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终端控制器基于由所述总线传输的信号的幅度来确定由所述总线传输的信号是否是所述数据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在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中耦合到所述总线的另一端的第二通信器包括能够设置为被启用或禁用的第二终端电阻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系统,还包括电阻元件,所述电阻元件插入所述总线和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器之间的路径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中的一个通信器在所述数据信号由所述总线传输的时间段之外的其他时间段中的第一时间段内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具有与数据信号的幅度不同的幅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一个通信器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后发送控制数据作为所述数据信号,所述控制数据指示发送和接收操作的顺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一个通信器在所述数据信号由所述总线传输的时间段之外的所述时间段中的第二时间段内发送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时间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在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所述通信器中,除了所述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通信器基于所述第二时间段中的所述控制信号知晓每个所述通信器应主动执行发送和接收操作的时间段。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总线系统,还包括多个控制信号线,所述多个控制信号线分别对应于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通信器中的除了所述一个通信器之外的相关的一个通信器,其中,
所述一个通信器通过对应的一个所述控制信号线向除了所述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所述通信器提供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指示除了所述一个通信器之外的对应的一个所述通信器应发送或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信号在第一逻辑电平和第二逻辑电平之间进行转换,并且
所述一个通信器在所述一个通信器应发送或接收所述数据信号的时间段内将控制信号设置为第一逻辑电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系统,还包括控制信号线,其中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所述通信器耦合到所述控制信号线,其中,
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所述通信器中的一个通信器通过所述控制信号线向除了所述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所述通信器提供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指示除了所述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所述通信器应发送或接收所述数据信号的时间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与所述数据信号由所述总线传输的时间段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中的脉冲。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所述通信器中的除了所述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所述通信器基于所述脉冲的脉冲宽度知晓除了所述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所述通信器应主动发送或接收所述数据信号的时间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所述通信器中的除了所述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所述通信器基于所述第一时间段中的脉冲数知晓除了所述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所述通信器应主动发送或接收所述数据信号的时间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信号包括控制分组,并且
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的所述通信器中的除了所述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所述通信器基于所述控制分组知晓除了所述一个通信器之外的每个所述通信器应主动发送或接收所述数据信号的时间段。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成像装置的通信器发送成像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
所述三个或更多个装置包括应用处理器,并且
所述应用处理器的通信器接收所述成像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总线包括两个传输路径。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总线包括三个传输路径。
22.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驱动器;
终端电阻器,能够设置为被启用或禁用;以及
终端控制器,用于在所述驱动器发送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其他时间段中,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在预定范围内的时间段内控制启用所述终端电阻器;
其中,所述终端控制器在所述驱动器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所述时间段内基于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控制启用或禁用所述终端电阻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终端控制器在所述驱动器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时间段内控制禁用所述终端电阻器。
24.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器;
终端电阻器,能够设置为被启用或禁用;以及
终端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接收器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中的在接收器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在预定范围内的时间段内控制启用所述终端电阻器;
其中,所述终端控制器在所述接收器接收数据信号的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中基于所述接收器的输入端子处的信号的幅值控制启用或禁用所述终端电阻器。
CN201680019634.9A 2015-04-06 2016-03-25 总线系统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107409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7328 2015-04-06
JP2015077328 2015-04-06
JP2015196644 2015-10-02
JP2015-196644 2015-10-02
PCT/JP2016/059681 WO2016163252A1 (ja) 2015-04-06 2016-03-25 バス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9107A CN107409107A (zh) 2017-11-28
CN107409107B true CN107409107B (zh) 2021-01-26

Family

ID=57072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9634.9A Active CN107409107B (zh) 2015-04-06 2016-03-25 总线系统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82653A4 (zh)
JP (1) JP6658741B2 (zh)
CN (1) CN107409107B (zh)
WO (1) WO20161632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9024B (zh) * 2018-01-23 2023-07-21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US11710885B2 (en) 2018-01-24 2023-07-25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tt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3138A (en) * 1992-03-11 1993-11-16 Apple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bitrating access to a high speed digital video bus
US6356106B1 (en) * 2000-09-12 2002-03-12 Micron Technology, Inc. Active termination in a multidrop memory system
CN102665049A (zh) * 2012-03-29 2012-09-1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基于可编程视觉芯片的视觉图像处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6940A (ja) * 1985-08-09 1987-0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自動車内デ−タ通信装置
JPH03254246A (ja) * 1990-03-02 1991-11-1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Lan用伝送システム
JPH05191416A (ja) * 1992-01-10 1993-07-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終端抵抗接続装置
JPH066798A (ja) * 1992-06-22 1994-01-14 Fujitsu General Ltd 映像信号の伝送制御方式
JPH1084393A (ja) * 1996-09-09 1998-03-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バス終端装置
US20030110344A1 (en) * 1996-09-18 2003-06-12 Andre Szczepanek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JP2000307410A (ja) * 1999-04-20 2000-11-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集積回路
JP3551957B2 (ja) * 2002-01-15 2004-08-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メモリ等の素子間の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KR100468728B1 (ko) * 2002-04-19 2005-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집적회로의 온-칩 터미네이터, 그 제어 회로 및 그제어 방법
JP2008042376A (ja) * 2006-08-03 2008-02-21 Fujitsu Ltd 双方向伝送回路及び送受信素子
US7673084B2 (en) * 2007-02-20 2010-03-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Bus system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ing a combined data and synchronization line to communicate between bus master and slav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3138A (en) * 1992-03-11 1993-11-16 Apple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bitrating access to a high speed digital video bus
US6356106B1 (en) * 2000-09-12 2002-03-12 Micron Technology, Inc. Active termination in a multidrop memory system
CN102665049A (zh) * 2012-03-29 2012-09-1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基于可编程视觉芯片的视觉图像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63252A1 (ja) 2018-02-08
EP3282653A4 (en) 2018-12-05
CN107409107A (zh) 2017-11-28
EP3282653A1 (en) 2018-02-14
WO2016163252A1 (ja) 2016-10-13
JP6658741B2 (ja) 2020-03-04
US20180074990A1 (en) 2018-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6162B (zh) 传输单元、接收单元以及通信系统
CN107637035B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WO2017098871A1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7409107B (zh) 总线系统和通信装置
US10516522B2 (en) Receiver, transmitte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060357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141417B (zh) 总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KR20190033195A (ko) 터미네이션 회로 및 인터페이스 장치
WO2022126341A1 (zh) 通信系统、链路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2007931B2 (en) Bus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1630819B (zh) 通信系统与通信方法
JP5367539B2 (ja)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
JP2020052804A (ja) 回路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移動体
CN116708352A (zh) 地址映射器、通信方法、串行解串器及电子系统
JP2015002488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3309610A (ja) 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