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853A - 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853A
CN107407853A CN201580077677.8A CN201580077677A CN107407853A CN 107407853 A CN107407853 A CN 107407853A CN 201580077677 A CN201580077677 A CN 201580077677A CN 107407853 A CN107407853 A CN 107407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driving
motor
force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76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7853B (zh
Inventor
西尾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407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7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8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26Power supplies; Circuitry or arrangement to switch on the power source; Circuitry to check the power source volt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58Means for varying duration of "open" period of shu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解决了如下问题:在行进动作开始时需要对施力构件加载,所以释放时间延迟变长。在该摄像设备中,控制部件基于第一信号的输出沿第一方向驱动马达,由此使凸轮构件对施力构件加载,此后控制部件以使凸轮构件停止在施力构件被加载的状态的方式控制马达的驱动。控制部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驱动马达,由此通过施力构件的施力和马达的驱动力来驱动凸轮构件,使接合部跟随第一区域从动,此后在不使用施力构件的施力的情况下通过马达的驱动力驱动凸轮构件,并且使接合部跟随第二区域从动。

Description

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快门装置:通过步进马达转动地驱动驱动环,两个快门叶片使开口部开闭。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快门装置具有:加速区域,其中转动着的驱动环不使两个快门叶片开闭开口部;和曝光区域,其中转动着的驱动环使两个快门叶片开闭开口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快门装置使步进马达在加速区域中加速,此后在曝光区域中两个快门叶片开闭开口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562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人已经提出了如下快门装置:在快门装置的行进动作开始时快门装置对施力构件加载,并且在加速区域中快门装置使用施力构件的施力,来加快快门叶片在曝光区域中的速度。
然而,在行进动作开始时需要对施力构件加载,所以释放时间延迟(release timelag)变长。
鉴于这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不使释放时间延迟变长的情况下对施力构件加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包括:
马达;
控制部件,其用于控制所述马达的驱动;
凸轮构件,其形成有凸轮部并且所述凸轮构件由所述步进马达驱动;
遮光构件,其形成有与所述凸轮部接合的接合部,所述遮光构件能够与被驱动的所述凸轮构件连动地在封闭状态与开放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封闭状态开口是封闭的,在所述开放状态所述开口是开放的;
施力构件,其用于对所述凸轮构件施力;以及
信号输出部件,其在第一操作时输出第一信号,并且在已经进行完所述第一操作之后进行的第二操作时输出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凸轮部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即使所述凸轮构件被所述马达驱动,所述遮光构件也保持所述封闭状态或所述开放状态,在所述第二区域,如果所述凸轮构件被所述马达驱动,则所述遮光构件从所述封闭状态移动到所述开放状态或者从所述开放状态移动到所述封闭状态,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以如下方式设置到所述凸轮部:在所述凸轮构件被沿一个方向驱动时,使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一区域从动,此后使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二区域从动,
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输出沿第一方向驱动所述马达,由此使所述凸轮构件对所述施力构件加载,此后所述控制部件以使所述凸轮构件停止在所述施力构件被加载的状态的方式控制所述马达的驱动,
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输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驱动所述马达,由此通过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和所述马达的驱动力来驱动所述凸轮构件,使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一区域从动,此后在不使用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力驱动所述凸轮构件,并且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二区域从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使释放时间延迟变长的情况下对施力构件加载。
附图说明
图1是快门单元的外观图。
图2是快门单元的当从摄像元件侧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快门单元的当从拍摄镜头侧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说明凸轮装置的图。
图5是说明步进马达的图。
图6是说明处于停止状态的快门单元的图。
图7是说明处于行进待机状态的快门单元的图。
图8是说明处于空走状态的快门单元的图。
图9是说明处于行进开始状态的快门单元的图。
图10是说明处于行进即将结束状态的快门单元的图。
图11是说明处于行进刚刚结束状态的快门单元的图。
图12是说明处于行进已结束状态的快门单元的图。
图13是在已经选择了实时取景模式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14是在已经选择了静音镜驱动模式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15是在已经选择了高速镜驱动模式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16是在选择了灯泡曝光模式且已经以30秒以下的曝光时间进行了灯泡曝光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17是在选择了灯泡曝光模式且已经以超过30秒的曝光时间进行了灯泡曝光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18是在选择了长秒时曝光模式且已经设定了超过30秒的曝光时间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19是用于校正快门单元的动作特性的表。
图20是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主体和可更换镜头的截面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主体的截面图的构造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2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主体101和可更换镜头201]
图20是用作为摄像设备实施本发明的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主体101和可更换镜头201的截面图。
在图20中,可更换镜头201可拆装地安装到照相机主体101。可更换镜头201通过照相机侧安装部102与可更换镜头侧安装部202结合而安装到照相机主体101。在可更换镜头201安装到照相机主体101时,照相机主体101的接点部103与可更换镜头201的接点部203电连接。经由接点部103和接点部203从照相机主体101向可更换镜头201供给电力。还经由接点部103和接点部203在照相机主体101与可更换镜头201之间进行通信。
可更换镜头201具有多个拍摄透镜204和光圈205。已经通过拍摄透镜204的光束投射到照相机主体101的主镜106。主镜106是能够进入和退出拍摄光路的镜。主镜106是半透半反镜。在主镜106处反射的光束被导向取景器光学系统120。
另一方面,已经通过主镜106的光束在副镜105处被向下反射并被导向焦点检测单元121。焦点检测单元121检测散焦量,并且计算使包括在拍摄透镜204中的聚焦透镜移动从而实现聚焦状态的透镜驱动量。计算出的透镜驱动量被传送至可更换镜头201。可更换镜头201基于接收到的透镜驱动量控制马达并使聚焦透镜移动。
主镜106由主镜保持架107保持,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由转动轴106b轴向支撑。副镜105由副镜保持架109保持。副镜保持架109由主镜保持架107轴向支撑。
取景器光学系统120包括调焦板110、五棱镜111和目镜112。在主镜106处反射的光束将被摄体像投射到调焦板110上。使用者能够经由五棱镜111和目镜112观察调焦板110上的被摄体像。
在副镜105的后方布置有快门单元100。快门单元100是在结束曝光动作时从开放状态向封闭状态行进的单叶片式焦平面快门,其中,在开放状态开口是开放的,在封闭状态开口是封闭的。
在图20中,快门单元100的后方布置有光学低通滤波器114。光学低通滤波器114的后方布置有摄像元件116和盖构件117,摄像元件116由固定到壳体的摄像元件保持件115保持,盖构件117覆盖摄像元件116。橡胶构件118保持光学低通滤波器114,并且还使光学低通滤波器114与摄像元件116之间密封。该构造使已经通过光学低通滤波器114的光输入至摄像元件116。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复位扫描(以下称作电子首幕行进(electronic firstcurtain run))来开始摄像元件116的曝光动作。在摄像元件116已经开始电子首幕行进之后,并且在与设定的快门速度对应的时间间隔之后,快门单元100向开口封闭的封闭状态行进。
图21是说明照相机主体101的控制系统的构造的功能框图。
A/D转换单元150将来自摄像元件116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数据。从A/D转换单元150输出的数据经由图像处理单元154和存储器控制单元152写入图像显示存储器155或存储器157。
时序发生回路151向摄像元件116和A/D转换单元150供给时钟信号和控制信号,并且由存储器控制单元152和系统控制单元153控制。
存储器控制单元152控制A/D转换单元150、时序发生回路151、图像处理单元154、图像显示存储器155、显示控制单元156、存储器157和压缩/解压缩单元158。
系统控制单元153由包括CPU的微计算机单元构成,并且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66中的程序来控制整个照相机。
图像处理单元154对来自A/D转换单元150或存储器控制单元152的图像数据进行诸如像素插值处理和颜色转换处理等的预定图像处理。
存储器157具有用于存储预定量的图像数据的足够的存储容量。
压缩/解压缩单元158根据预定的图像压缩格式(例如,自适应离散余弦变换等)对从存储器157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将处理已经结束的图像数据写入存储器157,并且还记录在使用诸如闪速存储器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的可拆装的记录介质159中。
压缩/解压缩单元158将记录介质159中的图像数据读取到存储器157,并且经由图像处理单元154和存储器控制单元152将该图像数据写入图像显示存储器155。在通过显示控制单元156在图像显示单元160上进行显示的情况中也使用写入图像显示存储器155的数据。
镜控制单元161控制包括主镜106的镜单元的动作。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控制快门单元100的动作。光圈控制单元163控制光圈205的动作。焦点检测单元121检测散焦量,并且计算使包括在拍摄透镜204中的聚焦透镜移动的透镜驱动量,从而实现聚焦状态。计算出的透镜驱动量被传送至可更换镜头201。
存储器166存储用于使系统控制单元153动作的常数、变量和程序等,并且在存储器166中记录有与伴随着拍摄的处理相关的各种程序。
电源控制单元167由电源检测回路、DC-DC转换器和对待被供给电力的回路块进行切换的切换回路等构成。电源控制单元167进行电源单元是否已经安装、电源的种类和电池中的剩余电量等的检测,电源控制单元167基于检测结果和来自系统控制单元153的指示来控制DC-DC转换器并且以必要的电压和必要的时长向各个部件供给电力。
释放钮168是指示静止图像的记录动作的操作构件。释放钮168具有两级开关构造。当释放钮168被按到第一级时,第一开关(SW1)接通。当第一开关接通时,执行测光动作和焦点检测动作。当释放钮168被按到第二级时,第二开关(SW2)接通。当第二开关接通时,开始静止图像记录动作。释放钮168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信号输出部件的示例。
模式拨盘169能够选择光学取景器模式和实时取景模式。当选择光学取景器模式时,能够在使用取景器光学系统120观察被摄体的光学像的状态下进行静止图像记录动作。另一方面,当选择实时取景模式时,能够在观察图像显示单元160上的被摄体像的状态下进行静止图像记录动作。
在选择了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模式拨盘169来选择高速镜驱动模式和静音镜驱动模式。当选择了高速镜驱动模式时,包括主镜106的镜单元被高速驱动,由此减少了释放时间延迟。当选择了静音镜驱动模式时,包括主镜106的镜单元被以低速驱动,从而能够使镜驱动声音较小。实时取景模式和高速镜驱动模式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拍摄模式的示例。静音镜驱动模式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拍摄模式的示例。
模式拨盘169可以用于选择灯泡曝光模式和长秒时曝光模式。在选择了灯泡曝光模式的情况下,向下深按释放钮168,曝光动作在第二开关(SW2)接通的时刻开始,并且曝光动作在第二开关(SW2)断开的时刻结束。注意,可以是如下配置:曝光动作在释放钮168被向下深按且第二开关(SW2)接通的时刻开始,并且曝光动作在释放钮168被再次向下深按且第二开关(SW2)接通的时刻结束。当选择了长秒时曝光模式时,曝光动作在释放钮168被向下深按且第二开关(SW2)接通的时刻开始,并且使曝光动作进行由设定拨盘170设定的曝光时间。
温度传感器171可以检测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温度传感器171向系统控制单元153输出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温度传感器171布置在快门单元100的附近。只要照相机主体101的电源接通,温度传感器171就以预定的周期检测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
姿势传感器172检测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的方向。基于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的方向,姿势传感器172能够判断出照相机主体101是处于正常位置(横向位置)还是纵向位置。姿势传感器172向系统控制单元153输出判断出的姿势信息。只要照相机主体101的电源接通,姿势传感器172就以预定的周期检测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的方向。
[关于快门单元100]
将参照图1至图11说明快门单元100。
图1的(a)是示出当从摄像元件116侧观察时的快门单元100的图。图1的(b)是示出当从拍摄透镜204侧观察时的快门单元100的图。
图2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摄像元件116侧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拍摄透镜204侧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盖板8通过螺钉14固定在快门基板1的摄像元件116侧。快门基板1与盖板8之间布置有用作遮光构件的叶片单元。叶片单元具有:快门叶片4、5和6,其用作叶片构件;叶片臂2和3,其用作连接构件;以及驱动构件11。
快门基板1形成有开口1a,盖板8形成有开口8a。快门叶片4、5和6能够在开口1a和8a封闭的封闭状态与开口1a和8a开放的开放状态之间移动。当快门叶片4、5和6处于开放状态时,拍摄光束通过快门单元100的开口1a和8a。
如图2所示,快门基板1的摄像元件116侧立设有轴1b、1c、1d和1e。叶片臂2中形成有孔2a和孔2b。轴1b插在叶片臂2的孔2a中,由此通过轴1b轴向支撑叶片臂2。
叶片臂3中形成有孔3a、孔3b和孔3c。将轴1d插在叶片臂3的孔3a中,由此使叶片臂3由轴1d轴向支撑。叶片臂3的孔3c安装有平衡器9。
叶片臂2的末端与快门叶片4、5和6均通过连接轴7连接。叶片臂3的末端与快门叶片4、5和6均通过连接轴7连接。
施力弹簧10具有线圈部。轴1c插在施力弹簧10的线圈部中。施力弹簧10的一端与叶片臂3的孔3b接合,施力弹簧10的另一端与轴1d接合。施力弹簧10沿快门叶片4、5和6使开口1a和8a开放的方向对叶片臂3施力。
驱动构件11形成有孔11a、遮光片11b1和11b2、从动销11c、轴承部11d以及驱动销11e。从动销11c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接合构件的示例。
快门基板1的轴1b插在驱动构件11的孔11a中,由此通过轴1b轴向支撑驱动构件11。驱动销11e插在叶片臂2的孔2b中,因此叶片臂2和驱动构件11一体化。因此,叶片臂2和驱动构件11以轴1b作为转动中心转动。
叶片臂2以轴1b作为中心转动,叶片臂3以轴1c作为中心转动,由此快门叶4、5和6在开口1a和8a封闭的封闭状态与开口1a和8a开放的开放状态之间移动。
当驱动构件11以轴1b作为转动中心转动时,遮光片11b1或遮光片11b2通过光遮断器22的缝。这在遮光状态与受光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遮光状态下光遮断器22被遮光片11b1或遮光片11b2遮挡,在受光状态下光遮断器22既不被遮光片11b1遮挡也不被遮光片11b2遮挡。光遮断器22能够光学地检测驱动构件11的位置。光遮断器22的输出被输入至步进马达19的控制回路(控制单元)312。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光遮断器22处于遮光状态时输出L电平信号,当光遮断器22处于受光状态时输出H电平信号。
驱动构件11以轴1b作为转动中心与叶片臂2一体地转动。因此,当快门叶片4、5和6在封闭状态与开放状态之间移动时,光遮断器22的输出在L电平与H电平之间改变。
遮光片11b1和11b2被构造成:当快门叶片4、5和6处于开放状态时光遮断器22输出L电平,当快门叶片4、5和6处于封闭状态时光遮断器22输出H电平。
驱动构件11的摄像元件116侧布置有螺旋弹簧12,使得轴承部11d插在螺旋弹簧12的内周部中。
在将螺旋弹簧12安装到轴承部11d之后,通过螺钉14将盖构件13固定到盖板8。盖构件13形成有轴承部13a。盖构件13以轴1b插在轴承部13a中的方式固定到盖板8。因而,螺旋弹簧12压缩在驱动构件11与盖构件13之间,并且驱动构件11无任何晃动地沿光轴方向转动。
叶片末端橡胶构件23中形成有孔23a。轴1e插在叶片末端橡胶构件23的孔23a中,由此使叶片末端橡胶构件23安装到快门基板1。当快门叶片4、5和6使开口1a和8a封闭从而处于封闭状态时,至少快门叶片4的末端与叶片末端橡胶构件23接触。
如图3所示,快门基板1的拍摄透镜204侧立设有轴1f。
如图2和图3所示,凸轮装置15由轴1f轴向支撑。凸轮装置15形成有凸轮槽15a、齿轮部15b、突起部15c、缺口部15d和圆筒部15e。凸轮装置1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凸轮构件的示例。凸轮槽15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凸轮部的示例。
如图3所示,突起部15c被形成为从凸轮装置15的基部朝向保持构件17侧突出。缺口部15d形成于突起部15c的两侧面。圆筒部15e被形成为朝向拍摄透镜204侧突出。快门基板1的轴1f插在圆筒部15e中,由此使凸轮装置15由轴1f轴向支撑。齿轮部15b形成在圆筒部15e的周围。
如图2所示,凸轮槽15a形成在凸轮装置15的朝向快门基板1的那侧。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装置15的凸轮槽15a接合。因此,驱动构件11与凸轮装置15的转动连动地移动。凸轮槽15a设置有第一弹性构件24和第二弹性构件25。
如图2和图3所示,配重件16通过螺钉14在保持构件17侧固定于凸轮装置15的基部。配重件16形成有缺口部16a,使得突起部15c插在缺口部16a中。配重件16通过螺钉14固定到凸轮装置15的基部。与凸轮装置15相比,配重件16具有足够大的质量。通过固定于凸轮装置15的配重件16,凸轮装置15用作飞轮。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已经固定有配重件16的凸轮装置15由轴1f轴向支撑之后,通过螺钉14将保持构件17固定在快门基板1的拍摄透镜204侧。
如图2和图3所示,保持构件17形成有保持部17a、保持部17b、孔17c、轴承部17d、抵接部17e和开口部17f。将轴1f插在轴承部17d中,使保持构件17固定到快门基板1的拍摄透镜204侧。凸轮装置15和配重件16可转动地保持在快门基板1与保持构件17之间。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保持构件17的朝向拍摄透镜204的那侧的面安装有驱动弹簧18。驱动弹簧18形成有臂18a和18b以及线圈18c。驱动弹簧18以轴承部17d插在线圈18c中的方式固定到保持构件17,臂18a由保持部17a保持,臂18b由保持部17b保持。驱动弹簧18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施力构件的示例。
将保持构件17固定到快门基板1会使凸轮装置15的突起部15c插在开口部17f中。转动着的凸轮装置15使突起部15c在开口部17f内移动。当突起部15c在开口部17f内移动,并且突起部15c抵靠驱动弹簧18的臂18a时,驱动弹簧18的臂18a与缺口部15d接合。以相同的方式,当突起部15c抵靠驱动弹簧18的臂18b时,驱动弹簧18的臂18b与缺口部15d接合。
如图2和图3所示,步进马达19通过螺钉14隔着安装板20固定在保持构件17的拍摄透镜204侧。步进马达19的输出轴压配有小齿轮21。将步进马达19固定到保持构件17会使步进马达19的输出轴插在孔17c中,并且使小齿轮21与凸轮装置15的齿轮部15b啮合。因此,驱动步进马达19来使凸轮装置15转动。
当凸轮装置15转动时,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从动,从而使驱动构件11转动。驱动构件11与叶片臂2一体化,因此叶片臂2转动。快门叶片4、5和6能够通过叶片臂2和3而进行四连杆机构运动(parallel link motion)。快门叶片4、5和6能够向开口1a和8a封闭的封闭状态以及开口1a和8a开放的开放状态移动。
[关于凸轮装置15]
图4的(a)是已经固定有配重件16的凸轮装置15的当从快门基板1侧观察时的平面图。图4的(b)是已经固定有配重件16的凸轮装置15的当从保持构件17侧观察时的平面图。
如图4的(a)所示,凸轮槽15a中形成有区域A至区域E这五个区域。凸轮槽15a形成有凹部15a-1和凸轮区域15a-2至15a-6。当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位于凸轮槽15a的区域A中并且凸轮装置15沿一个方向转动时,从动销11c以区域A至区域E的顺序从动。
凸轮区域15a-2形成在凸轮槽15a的区域A中。凸轮区域15a-3形成在凸轮槽15a的区域B中。凸轮区域15a-4形成在凸轮槽15a的区域C中。凸轮区域15a-5形成在凸轮槽15a的区域D中。凸轮区域15a-6形成在凸轮槽15a的区域E中。
凹部15a-1形成在区域A与区域B之间。在快门叶片4、5和6处于开口1a和8a开放的开放状态的情况下,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进入凹部15a-1。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待机状态时,通过使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进入凹部15a-1,使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以稳定的方式保持在凸轮槽15a的区域A与区域B之间。
当凸轮装置15从图4的(a)中的从动销11c已经进入凹部15a-1的状态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凸轮区域15a-2接触,并且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A从动。凸轮区域15a-2被形成为几乎不存在凸轮升程,因此在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A从动时,驱动构件11几乎不转动。因此,在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A从动时,快门叶片4、5和6维持在开口1a和8a开放的开放状态。
当凸轮装置15从图4的(a)中的从动销11c已经进入凹部15a-1的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凸轮区域15a-3接触,并且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B从动。凸轮区域15a-3被形成为几乎不存在凸轮升程,因此在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B从动时,驱动构件11几乎不转动。因此,在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B从动时,快门叶片4、5和6维持在开口1a和8a开放的开放状态。
当凸轮装置15自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B从动的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凸轮区域15a-4接触,并且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C从动。当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C从动时,驱动构件11转动,从而使快门叶片4、5和6从开口1a和8a开放的开放状态向开口1a和8a即将封闭的状态移动。
当凸轮装置15自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C从动的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凸轮区域15a-5接触,并且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D从动。当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D从动时,驱动构件11进一步转动,从而使快门叶片4、5和6向开口1a和8a完全封闭的状态移动。
当凸轮装置15自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D从动的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凸轮区域15a-6接触,并且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E从动。凸轮区域15a-6被形成为几乎不存在凸轮升程,因此在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E从动时,驱动构件11几乎不转动。因此,在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E从动时,快门叶片4、5和6维持在开口1a和8a完全封闭的封闭状态。
如图4的(a)所示,第一弹性构件24和第二弹性构件25设置在凸轮槽15a的区域E中。更具体地,在凸轮槽15a的区域E中,槽宽被形成得较大。第一弹性构件24贴附在凸轮槽15a的区域E的内侧,第二弹性构件25贴附在凸轮槽15a的区域E的外侧。将第一弹性构件24和第二弹性构件24设置在凸轮槽15a的区域E中的结果是,第一弹性构件24与第二弹性构件25之间的宽度与凸轮槽15a的除了区域E以外的部位处的槽宽近似相同。
当快门叶片4、5和6来到开口1a和8a完全封闭的状态时,快门叶片4的末端与叶片末端橡胶构件23接触,从而使快门叶片4、5和6跳动。当快门叶片4、5和6跳动时,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区域E中的第一弹性构件24和第二弹性构件25交替地碰撞。第一弹性构件24和第二弹性构件25是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因此即使从动销11c与第一弹性构件24和第二弹性构件25碰撞也能够吸收冲击。
如图4的(b)所示,突起部15c被形成为从凸轮装置15的基部向保持构件17侧突出。缺口部15d形成于突起部15c的两侧面。轴承部15e被形成为朝向保持构件17侧突出。齿轮部15b形成在圆筒部15e的周围。
如图4的(b)所示,配重件16固定于凸轮装置15的基部并朝向保持构件17侧。缺口部16a形成于配重件16。配重件16通过螺钉14固定到凸轮装置15的基部并朝向保持构件17侧,使得突起部15c插在缺口部16a中。
[关于步进马达19]
图5是说明前述步进马达19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一部分部件以切断的方式进行图示。
步进马达19是能够进行步进驱动(开环驱动)并能够进行具有不同超前角的两种反馈驱动的步进马达,在步进驱动的情况下,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切换线圈的通电状态并驱动线圈。
在以步进驱动模式(开环驱动模式)驱动步进马达19的情况下,进行如下驱动:以设定的时间间隔切换线圈的通电状态。当以反馈驱动模式驱动步进马达19时,进行如下驱动:根据检测转子转动位置的位置传感器的输出,切换线圈的通电状态。
如图5所示,转子301具有磁体302。步进马达19由控制回路(控制单元)312和驱动回路313可转动地控制。磁体302被形成为具有圆筒形状、外周面被沿周向分割,从而交替地形成相反的极。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体302在周向上被分成八份,形成八个磁极。
第一线圈303布置在磁体302的轴向上的一端。
第一磁轭305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第一磁轭305具有多个隔着间隙面对磁体302的外周面的第一磁极部305a。第一磁极部305a受到被供给到第一线圈303的电的励磁。
第一线圈303、第一磁轭305和面对多个第一磁极部305a的磁体302构成第一定子单元。
第二线圈304布置在磁体302的轴向上的与安装有第一线圈303的那端相反的另一端。
第二磁轭306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第二磁轭306具有多个隔着间隙面对磁体302的外周面的第二磁极部306a。第二磁极部306a受到被供给到第二线圈304的电的励磁。
第二线圈304、第二磁轭306和面对多个第二磁极部306a的磁体302构成第二定子单元。
能够通过切换被第一磁极部305a和第二磁极部306a励磁的极(N极和S极)来使转子301转动。
第一磁传感器(第一检测元件)307、第二磁传感器(第二检测元件)308、第三磁传感器(第三检测元件)309和第四磁传感器(第四检测元件)310构成检测部件。磁传感器均是检测磁体302的磁通量的霍尔元件,并且均固定到马达盖311。
马达盖311固定地保持第一磁轭305和第二磁轭306,使得相对于磁体302的磁化相位,第一磁极部305a和第二磁极部306a被以电气角度偏转大约90度的方式布置。
注意,在这里电气角度是指磁体的磁力的一个周期表示为360°,并且电气角度θ能够由下式表示,其中转子的极数为M,机械角度为θ0。
θ=θ0×M/2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体302的磁极数为八极,因此电气角度90度为机械角度22.5度。
控制回路312能够进行步进驱动与具有不同超前角的两种反馈驱动之间的驱动切换。当进行步进驱动时,控制回路312控制驱动回路313,以便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切换第一线圈303和第二线圈304的通电状态。
在进行步进驱动的情况下,无论步进马达19的转动方向如何,均不使用第一磁传感器307、第二磁传感器308、第三磁传感器309和第四磁传感器310的输出。
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待进行超前角较小的反馈驱动的情况下,控制回路312如下地控制驱动回路313。通过第一磁传感器307的输出切换第一线圈303的通电状态,通过第二磁传感器308的输出切换第二线圈304的通电状态。
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待进行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的情况下,控制回路312如下地控制驱动回路313。通过第三磁传感器309的输出切换第一线圈303的通电状态,通过第四磁传感器310的输出切换第二线圈304的通电状态。
在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待进行超前角较小的反馈驱动的情况下,控制回路312如下地控制驱动回路313。通过第三磁传感器309的输出切换第一线圈303的通电状态,通过第四磁传感器310的输出切换第二线圈304的通电状态。
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待进行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的情况下,控制回路312如下地控制驱动回路313。通过第一磁传感器307的输出切换第一线圈303的通电状态,通过第二磁传感器308的输出切换第二线圈304的通电状态。
[快门单元100的动作]
图6至图12是用于说明快门单元100的动作的图。
首先,将说明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动作。
图6是说明处于停止状态的快门单元100的图。图6的(a)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摄像元件116侧观察时的图。在图6的(a)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盖构件13的图示。图6的(b)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拍摄透镜204侧观察时的图。在图6的(b)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步进马达19的图示。图6的(c)是说明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之间的接合关系的图。
如图6的(a)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停止状态时,快门叶片4、5和6处于开口1a和8a开放的开放状态。施力弹簧10沿图6的(a)中的逆时针方向对叶片臂3施力。该施力经由快门叶片4、5和6传递到叶片臂2,因此叶片臂2也被沿图6的(a)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因此,驱动构件11也被沿图6的(a)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因而,施力弹簧10的施力使从动销11c压靠凹部15a-1。此时,遮光片11b1位于光遮断器22的缝内,并且光遮断器22的输出为L电平。光遮断器22在快门叶片4、5和6已经使开口1a和8a开放时输出L电平,在快门叶片4、5和6已经使开口1a和8a封闭时输出H电平。
如图6的(b)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停止状态时,驱动弹簧18的臂18a保持在保持部17a处,驱动弹簧18的臂18b保持在保持部17b处。也就是说,驱动弹簧18不被凸轮装置15的缺口部15d加载。
如图6的(c)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停止状态时,从动销11c已经进入凹部15a-1。施力弹簧10的施力作用于驱动构件11,使得从动销11c压靠凹部15a-1。因此,即使不使步进马达19保持通电,也能够以稳定的方式将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保持在凸轮槽15a的区域A与区域B之间。
控制回路312从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通过超前角较小的反馈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快门单元100从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向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前进。
图7是说明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待机状态的图。图7的(a)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摄像元件116侧观察时的图。在图7的(a)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盖构件13的图示。图7的(b)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拍摄透镜204侧观察时的图。在图7的(b)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步进马达19的图示。图7的(c)是说明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之间的接合关系的图。
如图7的(c)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行进待机状态时,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凸轮区域15a-2接触并且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A从动。凸轮区域15a-2被形成为凸轮升程几乎为零。当快门单元100从停止状态向行进待机状态前进时,驱动构件11在从动销11c离开凹部15a-1时略微转动。然而,如图7的(a)所示,快门叶片4、5和6维持开口1a和8a开放的开放状态。当快门单元100处于行进待机状态时,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仍然维持在L电平。
如图7的(b)所示,当快门单元100从停止状态向行进待机状态前进时,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凸轮装置15的突起部15c与驱动弹簧18的臂18a接触。凸轮装置15抵抗驱动弹簧18的施力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突起部15c抵接保持构件17的抵接部17e为止。当凸轮装置15的突起部15c与驱动弹簧18的臂18a接触时,臂18a由形成在突起部15c的两侧面中的缺口部15d中的一个缺口部15d以稳定的方式保持。
在快门单元100的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之后,控制回路312控制驱动回路313,使得凸轮装置15停止在驱动弹簧18被加载的状态。此时,驱动回路313使步进马达19保持通电。
控制回路312通过步进驱动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快门单元100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向图8所示的空走状态前进。此时,步进马达19的第二驱动方向是与步进马达19的第一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
图8是说明快门单元100的空走状态的图。图8的(a)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摄像元件116侧观察时的图。在图8的(a)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盖构件13的图示。图8的(b)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拍摄透镜204侧观察时的图。在图8的(b)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步进马达19的图示。图8的(c)是说明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之间的接合关系的图。
如图8的(c)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空走状态时,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凸轮区域15a-3接触并且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B从动。凸轮区域15a-3被形成为凸轮升程几乎为零。因此,如图8的(a)所示,快门叶片4、5和6维持在开口1a和8a开放的状态。当快门单元100处于空走状态时,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仍然维持在L电平。
当快门单元100从行进待机状态向空走状态前进时,驱动构件11几乎完全不转动。凸轮装置15通过步进马达19的驱动力与驱动弹簧18的施力的合力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快门单元100从行进待机状态前进到空走状态为止。当从动销11c通过凹部15a-1时,大的惯性力作用于从动销11c。该惯性力大于施力弹簧10使从动销11c压靠凹部15a-1的力。因此,当快门单元100从行进待机状态向空走状态前进时,从动销11c不进入凹部15a-1。
如图8的(b)所示,在驱动弹簧18的臂18a由保持部17a保持之后,凸轮装置15通过步进马达19的驱动力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控制回路312通过步进驱动从图8所示的空走状态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快门单元100从图8所示的空走状态向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前进。
图9是说明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开始状态的图。图9的(a)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摄像元件116侧观察时的图。在图9的(a)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盖构件13的图示。图9的(b)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拍摄透镜204侧观察时的图。在图9的(b)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步进马达19的图示。图9的(c)是说明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之间的接合关系的图。
如图9的(c)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行进开始状态时,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凸轮区域15a-4接触,并且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C从动。当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C从动时,驱动构件11沿图9的(a)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快门叶片4、5和6开始使开口1a和8a封闭。
当驱动构件11开始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沿图9的(a)中的顺时针方向略微转动时,遮光片11b1从光遮断器22的缝内离开。此时,遮光片11b2也不在光遮断器22的缝中,因此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检测信号的输出的示例。
控制回路312测量从切换成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到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的经过时间tp1(图13至图18)。比较保持在控制回路312中的基准时间tp1ref和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p1。基准时间tp1ref是在制造快门单元100时设定的。
如图9的(b)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行进开始状态时,驱动弹簧18的臂18a保持在保持部17a处,驱动弹簧18的臂18b保持在保持部17b处。在行进开始状态,凸轮装置15仅通过步进马达19的驱动力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控制回路312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快门单元100从图9中的行进开始状态向图10所示的行进即将结束状态前进。
图10是说明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即将结束状态的图。图10的(a)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摄像元件116侧观察时的图。在图10的(a)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盖构件13的图示。图10的(b)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拍摄透镜204侧观察时的图。在图10的(b)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步进马达19的图示。图10的(c)是说明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之间的接合关系的图。
如图10的(c)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行进即将结束状态时,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凸轮区域15a-5接触,并且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D从动。凸轮区域15a-5被形成为使驱动构件11的转速逐渐减慢。
当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D从动时,即使没有控制回路312使步进马达19的驱动速度减速,驱动构件11也会逐渐减速。因此,当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D从动时,驱动构件11以减慢了的转速转动,并且如图10的(a)所示,快门叶片4、5和6处于使开口1a和8a即将封闭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快门叶片4、5和6处于使开口1a和8a即将封闭的状态时,快门叶片4、5和6被制动,因此,快门叶片4、5和6是在连接轴7通过开口1a的边缘的时刻之前被制动的。通常,当连接轴7通过开口1a的边缘的时刻与开始制动的时刻重合时,可能会发生连接轴7卡在开口1a的边缘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快门叶片4、5和6的制动时刻在连接轴7通过开口1a的边缘的时刻之前,因此能够避免该问题的风险。
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图10所示的行进即将结束状态时,遮光片11b2进入光遮断器22的缝,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H变成L。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H变成L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检测信号的输出的示例。
控制回路312测量从光遮断器22的输出自L变成H到光遮断器22的输出自H变成L的经过时间tp2(见图13至图18)。为快门单元100的每个行进动作测量经过时间tp2,并且比较保持在控制回路312中的基准时间tp2ref和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p2。基准时间tp2ref是在制造快门单元100时设定的。
如图10的(b)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行进即将结束状态时,驱动弹簧18的臂18a保持在保持部17a处,驱动弹簧18的臂18b保持在保持部17b处。在行进即将结束状态,凸轮装置15仅通过步进马达19的驱动力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图10所示的行进即将结束状态之后连续的是,控制回路312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快门单元100从图10中的行进即将结束状态向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前进。
图11是说明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的图。图11的(a)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摄像元件116侧观察时的图。在图11的(a)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盖构件13的图示。图11的(b)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拍摄透镜204侧观察时的图。在图11的(b)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步进马达19的图示。图11的(c)是说明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之间的接合关系的图。
如图11的(a)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行进刚刚结束状态时,快门叶片4的末端与叶片末端橡胶构件23接触。此时,遮光片11b2从光遮断器22的缝内离开,光遮断器22的输出再次从L变成H。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时,光遮断器22的输出为H。
光遮断器22在快门叶片4、5和6处于开放状态时输出L,在快门叶片4、5和6处于封闭状态时输出H。
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如图11的(c)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时,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凸轮区域15a-6接触,并且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E从动。凸轮区域15a-6被形成为几乎不存在凸轮升程,因此在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E从动时,驱动构件11几乎完全不转动。
如图11的(c)所示,第一弹性构件24贴附在凸轮槽15a的区域E的内侧,第二弹性构件25贴附在凸轮槽15a的区域E的外侧。因此,在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E从动时,从动销11c夹在第一弹性构件24与第二弹性构件25之间。
如图11的(b)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行进刚刚结束状态时,驱动弹簧18的臂18a保持在保持部17a处,驱动弹簧18的臂18b保持在保持部17b处。在行进刚刚结束状态,凸轮装置15仅通过步进马达19的驱动力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控制回路312从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会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惯性力大,因此凸轮装置15在逐渐减速的同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因此,快门单元100从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开始向图12所示的行进已结束状态前进。
图12是说明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已结束状态的图。图12的(a)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摄像元件116侧观察时的图。在图12的(a)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盖构件13的图示。图12的(b)是快门单元100的当从拍摄透镜204侧观察时的图。在图12的(b)中,省略了快门基板1、盖板8和步进马达19的图示。图12的(c)是说明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之间的接合关系的图。
如图12的(c)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行进已结束状态时,驱动构件11的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凸轮区域15a-6接触,并且跟随凸轮槽15a的区域E从动。
如图12的(a)所示,快门叶片4的末端与叶片末端橡胶构件23接触,并且快门叶片4、5和6跳动。如图12的(c)所示,当快门叶片4、5和6跳动时,从动销11c与凸轮槽15a的区域E中的第一弹性构件24和第二弹性构件25交替地碰撞。第一弹性构件24和第二弹性构件25是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因此即使从动销11c与第一弹性构件24和第二弹性构件25碰撞也能够吸收冲击。因而,降低了在行进已结束状态下快门叶片4、5和6的跳动。
如图12的(b)所示,当快门单元100处于行进已结束状态时,驱动弹簧18的臂18a保持在保持部17a处,驱动弹簧18的臂18b保持在保持部17b处。也就是说,驱动弹簧18不被凸轮装置15的缺口部15d加载。
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如图12的(a)所示的行进已结束状态时,光遮断器22的输出维持在H电平。也就是说,当快门叶片4、5和6处于封闭状态时,光遮断器22继续输出H电平。
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图12所示的行进已结束状态时,控制回路312控制驱动回路313并使步进马达19停止。
如图12的(c)所示,即使当快门单元100处于行进已结束状态时,从动销11c也位于凸轮槽15a的区域E的中间附近。可以想到的是,在步进马达19已经停止之后,凸轮装置15可能会因惯性力而从行进已结束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的(b)所示,凸轮装置15的突起部15c与驱动弹簧18的臂18b接触,因此能够使用驱动弹簧18的施力使凸轮装置15的逆时针转动停止。
接下来,将说明快门单元100的返回动作。
在快门单元100的返回动作中,通过沿与行进动作相反的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使图12所示的行进已结束状态返回到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
控制回路312通过步进驱动从图12所示的行进已结束状态向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此后,控制回路312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从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向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此时,快门叶片4、5和6从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移动。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H变成L,随后从L变成H,并且又从H变成L。
在快门单元100的返回动作中,当步进马达19被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时,控制回路312开始步进马达19的减速。具体地,当步进马达19被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时,使步进马达19的驱动方向在光遮断器22的输出第二次从H来到L的时刻反向。也就是说,当光遮断器22的输出第二次从H变成L时,控制回路312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意味着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但是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惯性力大,因此凸轮装置15在逐渐减速的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减慢了从动销11c跟随凸轮槽15a的凸轮区域15a-5滑动的速度。这能够减轻凸轮区域15a-5中的影响行进精度的磨耗。
此后,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到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控制回路312在使步进马达19减速的同时沿第一方向步进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快门单元100的返回动作中,步进马达19被通过步进驱动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沿第一方向驱动,并且当从动销11c进入凹部15a-1时,进行控制以使步进马达19停止。也就是说,在快门单元100的返回动作中,不发生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
快门单元100通过这些返回动作返回到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
[照相机主体101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
图13至图18是用于说明照相机主体101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的时序图。
图13是图示出在已经通过模式拨盘169选择了实时取景模式的情况下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的时序图。
当已经通过模式拨盘169选择了实时取景模式时,系统控制单元153控制镜控制单元161,以使处于镜下降状态的镜单元来到镜上升状态。随后,系统控制单元153使摄像元件116开始逐次读出动作,并且在图像显示单元160上进行被摄体图像的逐次显示。
在图13中的时刻A1,当轻按释放钮168并且第一开关(SW1)接通时,系统控制单元153对控制回路312进行控制。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超前角较小的反馈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向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动作。
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时,在图13中的时刻B1,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使步进马达19保持通电。因此,凸轮装置15能够停止在驱动弹簧18被加载的状态。
当深按释放钮168并且第二开关(SW2)接通时,在摄像元件116上画面全体的电荷被复位。此后,摄像元件116从图13中的时刻D1起开始电荷逐行蓄积的电子首幕行进。
当从电子首幕行进开始起经过设定的曝光时间时,在图13中的时刻C1,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向图8所示的空走状态动作。
在自快门单元100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向图8所示的空走状态前进的期间,凸轮装置15因步进马达19的驱动力与驱动弹簧18的施力的合力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进行步进马达19的步进驱动,直到快门单元100来到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为止。在自快门单元100从图8所示的空走状态向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前进的期间,凸轮装置15通过步进马达19的驱动力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快门叶片4、5和6维持在开口1a和8a开放的开放状态,直到即将来到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为止。
从图13中的时刻C1起以预定的驱动脉冲数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此后,在图13中的时刻E1,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
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向图10所示的行进即将结束状态动作。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起,快门叶片4、5和6开始使开口1a和8a封闭,并且在图10所示的行进即将结束状态,快门叶片4、5和6处于使开口1a和8a即将封闭的状态。
当在快门单元100来到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之后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光遮断器22的输出被输入到步进马达19的控制回路312。
控制回路312得到从已经切换成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到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的经过时间tp1(见图13)。
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已经设定的模式如何,为每个行进动作均测量快门单元100的经过时间tp1,并且比较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p1和保持在控制回路312的基准时间tp1ref。基准时间tp1ref是在制造快门单元100时设定的。基于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p1与基准时间tp1ref之间的差来调整图13中的时刻C1。图13中的时刻C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驱动开始时刻的示例。
图13所示的时间T是从步进马达19开始被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直到快门叶4、5和6开始使开口1a、8a封闭的时间。时间T是在制造快门单元100时设定的,但是可以因诸如凸轮槽15a在长时间使用后的磨耗等的原因而改变。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经过时间tp1与基准时间tp1ref之间的差,在下一行进动作中调整图13中的时刻C1。因此,能够校正时间T的变化。例如,在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p1比基准时间tp1ref长2ms的情况下,在下一行进动作中进行调整,以使图13中的时刻C1提前2ms。
此后,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图10所示的行进即将结束状态时,在图13中的时刻F1,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H变成L。
控制回路312得到自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到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H变成L的经过时间tp2(见图13)。
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已经设定的模式如何,为每个行进动作均测量快门单元100的经过时间tp2,并且比较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p2和保持在控制回路312的基准时间tp2ref。基准时间tp2ref是在制造快门单元100时设定的。基于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p2与基准时间tp2ref之间的差,调整步进马达19的从图13中的时刻E1到时刻G1的驱动速度。
步进马达19的从图13中的时刻E1到时刻G1的驱动速度是在制造快门单元100时设定的,但是可以因诸如凸轮槽15a在长时间使用后的磨耗等的原因而改变。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p2与基准时间tp2ref之间的差,在下一行进动作中调整步进马达19从时刻E1到时刻G1的驱动脉冲频率。因此,能够校正步进马达19的从图13中的时刻E1到时刻G1的驱动速度。例如,在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p2比基准时间tp2ref长2ms的情况下,在下一行进动作中进行调整,以使步进马达19的从图13中的时刻E1到时刻G1的驱动脉冲频率上升。因此,加快了步进马达19的驱动速度。
当步进马达19被从图13中的时刻E1起以预定的脉冲数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时,快门单元100处于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当快门单元100前进到行进刚刚结束状态时,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
当快门单元100前进到行进刚刚结束状态时,在图13中的时刻G1,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意味着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惯性力大,因此凸轮装置15在步进马达19逐渐减速的同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控制回路312以这种方式使步进马达19反向驱动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减速控制的示例。
当步进马达19被从图13中的时刻G1起以预定的驱动脉冲数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时,快门单元100处于图12所示的行进已结束状态。当步进马达19被从图13中的时刻G1起以预定的驱动脉冲数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时,在图13中的时刻H1,控制回路312控制驱动回路313并使步进马达19停止。
在图13中的时刻I1,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使快门单元100从图12所示的行进已结束状态向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动作。
当步进马达19被从图13中的时刻I1起以预定的驱动脉冲数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时,快门单元100处于如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在图13中的时刻J1,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使快门单元100从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向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动作。在图13中的时刻J1,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H变成L,在时刻图13中的K1,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
当步进马达19被从图13中的时刻J1起以预定的驱动脉冲数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时,快门单元100处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在图13中的时刻L1,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在图13中的时刻M1控制步进马达19停止。因此,使快门单元100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动作到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在快门单元100的返回动作中,步进马达19被控制成在不对驱动弹簧18加载的情况下当从动销11c处于进入凹部15a-1的状态时步进马达19停止。
因而,在已经选择了实时取景模式的情况下,快门单元100被控制成在第一开关(SW1)接通的时刻从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向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动作。在第二开关(SW2)接通的时刻,驱动弹簧18已经被加载,因此能够使释放时间延迟缩短对于使驱动弹簧18加载而言所必须的时间。
图14是图示出在已经通过模式拨盘169选择了光学取景器模式且还已经选择了静音镜驱动模式的情况下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的时序图。
当通过模式拨盘169将模式从实时取景模式变成光学取景器模式时,系统控制单元153结束摄像元件116的逐次读出动作。此后,系统控制单元153控制镜控制单元161,以使处于镜上升状态的镜单元来到镜下降状态。
在图14中的时刻A2,当深按释放钮168并且第二开关(SW2)接通时,系统控制单元153对控制回路312进行控制。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超前角较小的反馈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向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动作。
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时,在图14中的时刻B2,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使步进马达19保持通电。因此,凸轮装置15能够停止在驱动弹簧18被加载的状态。此时,系统控制单元153控制镜控制单元161,以使处于镜下降状态的镜单元来到镜上升状态。
当第二开关(SW2)接通时,在图14中的时刻A2,摄像元件116的画面全体的电荷被复位。此后,摄像元件116从图14中的时刻D2起开始电荷逐行蓄积的电子首幕行进。
当从电子首幕行进开始起经过设定的曝光时间时,在图14中的时刻C2,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向图8所示的空走状态动作。
步进马达19被从图14中的时刻C2起以预定的驱动脉冲数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此后,在图14中的时刻E2,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
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即将开始之前向图10所示的行进即将结束状态动作。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起,快门叶片4、5和6开始使开口1a和8a封闭,并且在图10所示的行进即将结束状态,快门叶片4、5和6处于使开口1a和8a即将封闭的状态。
在已经选择了静音镜驱动模式的情况下,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到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驱动脉冲频率被设定成比已经选择了的高速镜驱动模式的情况低。因此,快门叶片4、5和6的使开口1a和8a封闭的速度较低,从而能够使快门单元100的动作声音较小。
当在快门单元100来到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之后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光遮断器22的输出输入到步进马达19的控制回路312。
控制回路312得到从已经切换成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到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的经过时间tp1(见图14)。基于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p1与基准时间tp1ref之间的差来调整图14中的时刻C1。详细的调整方法如上所述。
此后,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图10所示的行进即将结束状态时,在图14中的时刻F2,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H变成L。
控制回路312得到自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到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H变成L的经过时间tp2(见图14)。基于测量到的经过时间tp2与基准时间tp2ref之间的差来调整步进马达19的从图14中的时刻E2到时刻G2的驱动速度。
当步进马达19被从图14中的时刻E2起以预定的驱动脉冲数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时,快门单元100处于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当快门单元100来到行进刚刚结束状态时,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
当快门单元100来到行进刚刚结束状态时,在图14中的时刻G2,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意味着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惯性力大,因此凸轮装置15在逐渐减速的同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步进马达19被从图14中的时刻G2起以预定的驱动脉冲数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时,快门单元100处于图12所示的行进已结束状态。当步进马达19被从图14中的时刻G2起以预定的驱动脉冲数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时,在图14中的时刻H2,控制回路312控制驱动回路313并使步进马达19停止。此时,系统控制单元153控制镜控制单元161,以使处于镜上升状态镜单元来到镜下降状态。
在图14中的时刻I2,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使快门单元100从图12示出的行进已结束状态向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动作。
当步进马达19被从图14中的时刻I2以预定的驱动脉冲数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时,快门单元100处于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在图14中的时刻J2,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使快门单元100从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向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动作。在图14中的时刻J2,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H变成L,在图14中的时刻K2,光遮断器22的输出从L变成H。
当步进马达19被从图14中的时刻J2起以预定的驱动脉冲数通过超前角较大的反馈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时,快门单元100处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在图14中的时刻L2,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并且在图14中的时刻M2,控制步进马达19以使其停止。因此,使快门单元100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动作到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在快门单元100的返回动作中,在不对驱动弹簧18加载的状态下步进马达19被控制成当从动销11c处于进入凹部15a-1的状态时停止。
因而,在已经选择了静音镜驱动模式的情况下,快门单元100被控制成在第二开关(SW2)接通的时刻从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向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动作。驱动弹簧18在第二开关(SW2)接通之后被加载,因此释放时间延迟增长使驱动弹簧18加载所必须的时间。然而,能够缩短在驱动弹簧18被加载的状态下使步进马达19保持通电的时间,因此能够减少照相机主体101的电力消耗。
图15是图示出在已经通过模式拨盘169选择了光学取景器模式并且还已经选择了高速镜驱动模式的情况下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的时序图。
当通过模式拨盘169将模式从实时取景模式变更成光学取景器模式时,系统控制单元153结束摄像元件116的逐次读出动作。此后,系统控制单元153控制镜控制单元161,以使处于镜上升状态的镜单元来到镜下降状态。
在图15中的时刻A3,当轻按释放钮168并且第一开关(SW1)接通时,系统控制单元153对控制回路312进行控制。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超前角较小的反馈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向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动作。
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时,在图15中的时刻B3,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使步进马达19保持通电。因此,凸轮装置15能够停止在驱动弹簧18被加载的状态。
当深按释放钮168并且第二开关(SW2)接通时,摄像元件116的画面全体的电荷被复位。此后,摄像元件116从图15中的时刻D3起开始电荷逐行蓄积的电子首幕行进。当第二开关(SW2)接通时,系统控制单元153控制镜控制单元161,以使处于镜下降状态的镜单元来到镜上升状态。
图15中的时刻C3至时刻M3的动作与图14中的时刻C2至时刻M2的动作相同,因此将省略说明。
因而,在已经选择了高速镜驱动模式的情况下,快门单元100被控制成在第一开关(SW1)接通的时刻从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向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动作。在第二开关(SW2)接通的时刻,驱动弹簧18已经被加载,因此能够使释放时间延迟缩短使驱动弹簧18加载所必须的时间。
图16是图示出在已经通过模式拨盘169选择了灯泡曝光模式的情况下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的时序图。图16示出了对于曝光时间为30秒以下的灯泡曝光在光学取景器模式下灯泡曝光动作的示例。
在图16中的时刻A4,当深按释放钮168并且第二开关(SW2)接通时,系统控制单元153对控制回路312进行控制。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超前角较小的反馈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向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动作。
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时,在图16中的时刻B4,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使步进马达19保持通电。因此,凸轮装置15能够停止在驱动弹簧18被加载的状态。此时,系统控制单元153控制镜控制单元161,以使处于镜下降状态的镜单元来到镜上升状态。
当第二开关(SW2)接通时,在图16中的时刻A4,摄像元件116的画面全体的电荷被复位。此后,摄像元件116从图16中的时刻D4起开始电荷逐行蓄积的电子首幕行进。
系统控制单元153测量第二开关(SW2)接通之后的经过时间,并且判断第二开关(SW2)已经接通之后的经过时间是否已经超过预定时间。在这里,预定时间被设定成灯泡曝光时间为30秒。基于曝光时间以及对于快门单元100和摄像元件116的动作所必须的时间来设定预定时间。在判断出第二开关(SW2)已经接通之后的经过时间已经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灯泡曝光时间超过30秒。
在第二开关(SW2)于第二开关(SW2)已经接通之后的经过时间的预定时间内断开的情况下,在图16中的时刻C4,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也就是说,在第二开关(SW2)于灯泡曝光时间为30秒以下时断开的情况下,在图16中的时刻C4,控制回路312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向图8所示的空走状态动作。
图16中的时刻C4至时刻M4的动作与图14中的时刻C2至时刻M2的动作相同,因此将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当进行曝光时间为30秒以下的灯泡曝光时,驱动回路313继续使步进马达19保持通电,直到第二开关(SW2)断开为止。
图17是图示出在已经通过模式拨盘169选择了灯泡曝光模式的情况下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的时序图。图17是图示出对于曝光时间超过30秒的灯泡曝光在光学取景器模式下灯泡曝光动作的示例。
在图17中的时刻A5,当深按释放钮168并且第二开关(SW2)接通时,系统控制单元153对控制回路312进行控制。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超前角较小的反馈驱动沿第一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向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动作。
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时,在图17中的时刻B5,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使步进马达19保持通电。因此,凸轮装置15能够停止在驱动弹簧18被加载的状态。此时,系统控制单元153控制镜控制单元161,以使处于镜下降状态的镜单元来到镜上升状态。
当第二开关(SW2)接通时,在图17中的时刻A5,摄像元件116的画面全体的电荷被复位。此后,摄像元件116从图17中的时刻D5起开始电荷逐行蓄积的电子首幕行进。
当系统控制单元153判断出第二开关(SW2)已经接通之后的经过时间已经超过预定时间时,在图17中的时刻N5,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向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动作。也就是说,驱动弹簧18的加载被解除,并且步进马达19停止。
此后,当第二开关(SW2)断开时,在图17中的时刻C5,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向图8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动作。
图17中的时刻E5至时刻M5的动作与图14中的时刻C2至时刻M2的动作相同,因此将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当进行曝光时间超过30秒的灯泡曝光时,驱动弹簧18的加载在曝光的同时解除。在驱动弹簧18的加载被解除之后,驱动回路313不使步进马达19保持通电,因此能够减少照相机主体101的电力消耗。在曝光时间超过30秒的灯泡曝光中,在快门叶片4、5和6开始使开口1a和8a封闭时不使用驱动弹簧18的施力。然而,在曝光时间超过30秒的情况下,快门叶片4、5和6的较低的行进速度和行进稳定性不会影响图像品质。
图18是图示出在已经通过模式拨盘169选择了长秒时曝光模式且还已经通过设定拨盘170设定了超过30秒的曝光时间的情况下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的时序图。注意,对在已经设定了曝光时间为30秒以下的情况下(预定曝光时间以下)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进行说明的时序图与参照图13至图15说明的时序图相同。当选择了长秒时曝光模式时,在已经从第二开关(SW2)接通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快门单元100从开放状态移动到封闭状态。基于曝光时间以及快门单元100和摄像元件116的动作所必须的时间来设定预定时间。
在图18中的时刻A6,当深按释放钮168并且第二开关(SW2)接通时,摄像元件116的画面全体的电荷被复位。此后,摄像元件116从图18中的时刻D6起开始电荷逐行蓄积的电子首幕行进。当第二开关(SW2)接通时,系统控制单元153控制镜控制单元161,以使处于镜下降状态的镜单元来到镜上升状态。
当已经从电子首幕行进开始起经过设定的曝光时间时,在图18中的时刻C6,控制回路312经由驱动回路313通过步进驱动沿第二方向驱动步进马达19。因此,步进马达19使凸轮装置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快门单元100从图6所示的停止状态向图8所示的空走状态动作。
图18中的时刻E6至时刻M6的动作与图14中的时刻E2至时刻M2的动作相同,因此将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当曝光时间超过30秒的长秒时曝光时,在快门叶片4、5和6开始使开口1a和8a封闭时不使用驱动弹簧18的施力。因此,驱动回路313不使步进马达19保持通电,因此能够减少照相机主体101的电力消耗。在曝光时间超过30秒的情况下,快门叶片4、5和6的较低的行进速度和行进稳定性不会影响图像品质。
[快门单元100的环境校正]
执行行进动作的快门单元100的动作特性会根据照相机主体101的姿势和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而改变。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回路312获取与照相机主体101的姿势及诸如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等的使用快门单元100时的环境有关的信息。然后,控制回路312基于所获取的信息来校正快门单元100的动作特性。
首先,将说明根据照相机主体101的姿势对快门单元100的动作特性校正。
当照相机主体101的姿势改变时,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的方向改变,并且作用于快门单元100的重力的方向也改变。根据作用于快门单元100的重力的方向,作用于快门单元100的重力会妨碍快门叶片4、5和6从开放状态向封闭状态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至图12所示,当快门单元100进行行进动作时,快门叶片4、5和6从上向下移动。即使在快门单元100安装到照相机主体101的状态下,当快门单元100进行行进动作时,快门叶片4、5和6仍然从上向下移动。
如果照相机主体101处于正常位置(横向位置),则当快门单元100进行行进动作时,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重心的移动方向通常与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的方向一致。因此,在该姿势,作用于快门单元100的重力不会妨碍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动作。
如果照相机主体101处于照相机主体101上下倒置的颠倒位置,则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重心的移动方向通常与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的方向相反。因此,在该姿势,作用于快门单元100的重力会妨碍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动作。
快门单元100的诸如步进马达19和凸轮装置15等的驱动构件以位于握持部侧的方式安装到照相机主体101。
在照相机主体101被以照相机主体101的握持部在上的方式放置在纵向位置的情况下,诸如步进马达19和凸轮装置15等的驱动构件位于开口1a和8a的上方。
在该姿势,叶片臂2和3在快门叶片4、5和6的上方。因此,在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动作初期,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重心的移动方向通常与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的方向一致。因此,在该姿势,作用于快门单元100的重力不会妨碍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动作。
在照相机主体101被以照相机主体101的握持部在下的方式放置在纵向位置的情况下,诸如步进马达19和凸轮装置15等的驱动构件位于开口1a和8a的下方。在该姿势,叶片臂2和3在快门叶片4、5和6的下方。因此,在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动作初期,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重心的移动方向通常与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的方向相反。因此,在该姿势,作用于快门单元100的重力会妨碍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动作。
在安装到照相机主体101的可更换镜头201面向上或面向下的姿势,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与快门基板1和盖板8之间的滑动阻力因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而增大。因此,在该姿势,作用于快门单元100的重力会妨碍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这些点来根据照相机主体101的姿势校正快门单元100的动作特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姿势传感器172以预定的周期检测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的方向,并且输出至控制回路312。控制回路312基于关于重力方向的信息判断照相机主体101的姿势。每次判断照相机主体101的姿势时,控制回路312基于图19的(a)所示的表执行快门单元100的动作特性的校正。
图19的(a)是用于根据照相机主体101的姿势校正快门单元100的动作特性的表的示例。
如图19的(a)所示,根据照相机主体101的姿势调整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起驱动步进马达19的时刻(C1至C6)。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起驱动步进马达19的时刻(C1至C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驱动开始时刻的示例。
如图19的(a)所示,根据照相机主体101的姿势调整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起到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为止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驱动脉冲。
在作出照相机主体101处于正常位置的判断的情况下,作用于快门单元100的重力不会妨碍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动作。因此,既不调整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起驱动步进马达19的时刻,也不调整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起到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为止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驱动脉冲的频率。
在作出照相机主体101处于颠倒位置的判断的情况下,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开始时刻因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而发生延迟,并且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速度降低。因此,使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起驱动步进马达19的时刻加快时间T11,使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起到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为止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驱动脉冲的频率升高频率F11。
在作出照相机主体101的握持部的姿势向上的判断的情况下,作用于快门单元100的重力不会妨碍快门单元100的行进动作。因此,既不调整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起驱动步进马达19的时刻,也不调整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起到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为止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驱动脉冲的频率。
在作出照相机主体101的握持部的姿势向下的判断的情况下,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开始时刻因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而发生延迟。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速度不降低。因此,使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起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时刻加快时间T13,但是不调整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起到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为止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驱动脉冲的频率。
在作出姿势为安装好的可更换镜头201面向上的判断的情况下,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开始时刻因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而发生延迟。在这种情况下,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速度降低。因此使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起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时刻加快时间T14,使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起到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为止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驱动脉冲的频率升高频率F14。
在作出姿势为安装好的可更换镜头201面向上的判断的情况下,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开始时刻因作用于照相机主体101的重力而发生延迟。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速度降低。因此,使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起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时刻加快时间T15,使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起到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为止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驱动脉冲的频率升高频率F15。
接下来,将说明根据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对快门单元100的动作特性校正。
当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为低温时,用于快门单元100的滑动部的诸如润滑脂等的润滑剂会硬化,并且阻力会因润滑剂而增大。因此,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开始时刻因作用于快门单元100的重力而发生延迟,并且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速度降低。
另一方面,当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为高温时,用于快门单元100的滑动部的诸如润滑脂等的润滑剂会软化,并且阻力会因润滑剂而减小,但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部件的形状精度会因热膨胀而降低。因此,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开始时刻发生延迟,但是快门叶片4、5和6以及叶片臂2和3的行进速度因润滑剂的软化而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这些点来根据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校正快门单元100的动作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170以预定的周期检测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并且输出至控制回路312。每次检测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时,控制回路312基于图19的(b)所示的表来校正快门单元100的动作特性。
图19的(b)是用于根据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校正快门单元100的动作特性的表的示例。
在由温度传感器170检测到的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在0度以上但低于40度的范围的情况下,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在设计时的标准温度范围内。因此,既不调整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起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时刻,也不调整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起到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为止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驱动脉冲的频率。
在由温度传感器170检测到的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低于0度的情况下,快门单元100处于低于预定温度范围的低温环境中。因此,使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起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时刻加快时间T21,使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起到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为止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驱动脉冲的频率升高频率F21。
在由温度传感器170检测到的快门单元100周围的环境温度超过40度的情况下,快门单元100处于超过预定温度范围的高温环境中。因此,使从图7所示的行进待机状态起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时刻加快时间T22,并且使从图9所示的行进开始状态起到图11所示的行进刚刚结束状态为止用于驱动步进马达19的驱动脉冲的频率降低频率F22。
以上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 快门基板
1a 孔
2、3 叶片臂
4、5、6 快门叶片
8 盖板
8a 孔
10 施力弹簧
11 驱动构件
11c 从动销
15 凸轮装置
15a 凸轮槽
15a-1 凹部
19 步进马达
22 光遮断器
24 第一弹性构件
25 第二弹性构件
100 快门单元
101 照相机主体
153 系统控制单元
168 释放钮
312 控制回路
313 驱动回路

Claims (5)

1.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
马达;
控制部件,其用于控制所述马达的驱动;
凸轮构件,其形成有凸轮部并且所述凸轮构件由所述步进马达驱动;
遮光构件,其形成有与所述凸轮部接合的接合部,所述遮光构件能够与被驱动的所述凸轮构件连动地在封闭状态与开放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封闭状态开口是封闭的,在所述开放状态所述开口是开放的;
施力构件,其用于对所述凸轮构件施力;以及
信号输出部件,其在第一操作时输出第一信号,并且在已经进行完所述第一操作之后进行的第二操作时输出第二信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部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即使所述凸轮构件被所述马达驱动,所述遮光构件也保持所述封闭状态或所述开放状态,在所述第二区域,如果所述凸轮构件被所述马达驱动,则所述遮光构件从所述封闭状态移动到所述开放状态或者从所述开放状态移动到所述封闭状态,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以如下方式设置到所述凸轮部:在所述凸轮构件被沿一个方向驱动时,使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一区域从动,此后使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二区域从动,
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输出沿第一方向驱动所述马达,由此使所述凸轮构件对所述施力构件加载,此后所述控制部件以使所述凸轮构件停止在所述施力构件被加载的状态的方式控制所述马达的驱动,
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输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驱动所述马达,由此通过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和所述马达的驱动力来驱动所述凸轮构件,使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一区域从动,此后在不使用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力驱动所述凸轮构件,并且使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二区域从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设备能够选择第一拍摄模式或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不同的第二拍摄模式,
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输出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马达,由此使所述凸轮构件对所述施力构件加载,此后所述控制部件以使所述凸轮构件停止在所述施力构件被加载的状态的方式控制所述马达的驱动,
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输出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马达,由此通过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和所述马达的驱动力来驱动所述凸轮构件,使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一区域从动,此后在不使用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力驱动所述凸轮构件,并且使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二区域从动,并且
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输出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马达,由此使所述凸轮构件对所述施力构件加载,此后所述控制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马达,由此通过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和所述马达的驱动力来驱动所述凸轮构件,使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一区域从动,再之后,在不使用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力驱动所述凸轮构件,并且使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二区域从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拍摄模式是在实时取景状态下进行静止图像记录动作的拍摄模式,所述第二拍摄模式是在光学取景器中观察被摄体的状态下进行静止图像记录动作的拍摄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输出部件通过被按至第一阶段输出所述第一信号并且用作为被按至第二阶段的释放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是能够被以开环驱动模式驱动和以反馈驱动模式驱动的步进马达,在所述开环驱动模式,根据预定的时间间隔切换线圈的通电状态,在所述反馈驱动模式,所述控制部件根据转子的转动位置切换所述线圈的通电状态,
在以使所述凸轮构件对所述施力构件加载的方式驱动所述凸轮构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以所述反馈驱动模式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步进马达,
在通过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和所述步进马达的驱动力来驱动所述凸轮构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以所述开环驱动模式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步进马达,并且
在以使所述接合部跟随所述第二区域从动的方式驱动所述凸轮构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以所述反馈驱动模式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步进马达。
CN201580077677.8A 2015-03-13 2015-03-13 摄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078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57515 WO2016147259A1 (ja) 2015-03-13 2015-03-13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853A true CN107407853A (zh) 2017-11-28
CN107407853B CN107407853B (zh) 2019-10-25

Family

ID=56887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767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07853B (zh) 2015-03-13 2015-03-13 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29769B2 (zh)
JP (1) JP6513183B2 (zh)
CN (1) CN107407853B (zh)
WO (1) WO20161472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86699B2 (en) * 2017-01-10 2019-08-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utter apparatus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7674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utter device and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US20060198631A1 (en) * 2005-03-02 2006-09-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nd shutter device
CN101063790A (zh) * 2006-04-28 2007-10-3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可实时取景的单反照相机
CN102486593A (zh) * 2010-12-01 2012-06-06 佳能株式会社 快门装置
CN102566202A (zh) * 2010-11-24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N102597866A (zh) * 2010-06-23 2012-07-18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使用该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设备
JP2014235241A (ja) * 2013-05-31 2014-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US20150301429A1 (en) * 2013-11-14 2015-10-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utter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shutte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3004A (en) * 1989-07-28 1993-10-12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for camera
JP3129581B2 (ja) 1993-08-10 2001-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シャッタ装置
JP2008176309A (ja) * 2006-12-21 2008-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像装置
JP5251361B2 (ja) * 2008-08-26 2013-07-3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
JP6071268B2 (ja) * 2012-06-26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7674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utter device and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US20060198631A1 (en) * 2005-03-02 2006-09-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nd shutter device
CN101063790A (zh) * 2006-04-28 2007-10-3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可实时取景的单反照相机
CN100510942C (zh) * 2006-04-28 2009-07-08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可实时取景的单反照相机
CN102597866A (zh) * 2010-06-23 2012-07-18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使用该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设备
CN102566202A (zh) * 2010-11-24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N102486593A (zh) * 2010-12-01 2012-06-06 佳能株式会社 快门装置
JP2014235241A (ja) * 2013-05-31 2014-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US20150301429A1 (en) * 2013-11-14 2015-10-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utter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shutte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853B (zh) 2019-10-25
US20160266470A1 (en) 2016-09-15
US9829769B2 (en) 2017-11-28
JPWO2016147259A1 (ja) 2017-12-21
JP6513183B2 (ja) 2019-05-15
WO2016147259A1 (ja) 2016-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0314A (zh) 快门装置和具有快门装置的摄像设备
US8157458B2 (en) Focal-plane shutter apparatus and image-pickup apparatus
US7637675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5743509B2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
JP5773629B2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
CN107615161A (zh) 快门装置和具有快门装置的摄像设备
JP4538765B2 (ja) 撮像装置
CN107407853B (zh) 摄像设备
CN107430315A (zh) 摄像设备
JP5743508B2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
JP6486157B2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シャッタ装置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US8678683B2 (en) Image-pickup apparatus having shutter apparatus
JP5677049B2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
CN102749792B (zh) 相机
JP2016170347A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シャッタ装置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16170348A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シャッタ装置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677048B2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
JP2004252034A (ja) カメラの絞り制御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KR19980066450U (ko) 카메라의 기계식 셔터 릴리이스 작동 시스템
JPH03196127A (ja) フィルム一体型カメラ
JPH11133482A (ja) シャッ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