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835B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835B
CN107407835B CN201680013173.4A CN201680013173A CN107407835B CN 107407835 B CN107407835 B CN 107407835B CN 201680013173 A CN201680013173 A CN 201680013173A CN 107407835 B CN107407835 B CN 1074078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or
wavelength conversion
wavelength
phosp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31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7835A (zh
Inventor
后藤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07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7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6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for producing polarisation effects, e.g. by a surface with polarizing properties or by an additional polariz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9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lor mixing, e.g. whi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1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coloured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36Micro- or nano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具备:LED(光源)(17);导光板(19),其具有光入射的入光端面(19b)和出光板面(19a),入光端面(19b)是其外周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入射来自LED(17)的光,出光板面(19a)是其一对板面中的任意一个板面,使光出射;波长转换片(波长转换构件)(20),其以重叠于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的形式配置,含有对来自LED(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以及呈色构件(30),其装配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和对液晶面板照射光的显示器背光源单元。显示器背光源单元具备:一次光源;导光板,其引导由一次光源释放的一次光;以及远程荧光体膜,其包含被由导光板引导的一次光激发而释放二次光的QD荧光体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表2013-5440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若想要将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远程荧光体膜应用于所谓的边光型背光源装置,则有可能会发生如下问题。即,边光型背光源具备光源和引导来自光源的光的导光板,其中的导光板具有:来自光源的光直接入射的入光端面;来自光源的光不直接入射的非入光端面;以及使光出射的出光板面。从导光板的出光板面出射的光不一定全部被远程荧光体膜进行波长转换而直接用作显示器背光源单元的出射光,有时也会被逆反射而返回导光板侧后用作显示器背光源单元的出射光。对于该逆反射光,相比于显示器背光源单元的中央侧,在显示器背光源单元的外周侧,其逆反射次数往往较少,因此经过远程荧光体膜的次数较少,被进行波长转换的概率低。因此,边光型背光源装置的外周侧与中央侧相比,出射光易于着色成与光源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
另一方面,若想要将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远程荧光体膜应用于所谓的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则有可能会发生如下问题。即,直下型背光源为多个光源排列配置在液晶面板的正下位置并且具备对来自多个光源的光进行反射的呈研钵状的反射片的构成。在此,由反射片反射的光不一定被直接用作显示器背光源单元的出射光,有时也会被逆反射而返回反射片侧后用作显示器背光源单元的出射光。该逆反射光的光路长度在呈研钵状的反射片的外周侧较短,因此与中央侧相比,在外周侧的逆反射次数即经过远程荧光体膜的次数较多,被进行波长转换的概率高。另外,背光源装置内存在的光源的光(一次光)的光量容易成为在中央侧多而在外周侧少的分布。因此,直下型背光源装置的外周侧与中央侧相比,出射光易于着色成与由远程荧光体膜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
如上所示,在使用远程荧光体膜的背光源装置中,有如下可能:出射光的色感在中央侧与外周侧不同而产生可以看到的颜色不匀。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颜色不匀的发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导光板,其具有入光端面和出光板面,上述入光端面是其外周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入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上述出光板面是其一对板面中的任意一个板面,使光出射;波长转换构件,其以重叠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出光板面的形式配置,含有对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以及呈色构件,其装配在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呈现与由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上述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
这样,从光源发出的光入射到导光板的外周端面中的入光端面而在导光板内传播后从出光板面出射。从出光板面出射的光由与出光板面重叠的波长转换构件所含有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在此,从导光板的出光板面出射的光不一定全部由波长转换构件进行波长转换而直接用作该照明装置的出射光,有时也会被逆反射而返回到导光板侧等之后用作该照明装置的出射光。对于该逆反射光,相比于该照明装置的中央侧,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其逆反射次数往往较少,因此经过波长转换构件的次数较少,被进行波长转换的概率低。另外,在导光板内传播的光不一定全部从出光板面出射,一部分可能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出射。
关于这一点,在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有呈现与由波长转换构件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的呈色构件,因此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光会由呈色构件着色成呈现与由波长转换构件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由此,该照明装置的中央侧与外周侧不易在出射光的色感上产生差异,从而能合适地抑制颜色不匀。
作为本发明的第1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优选是下面的构成。
(1)上述呈色构件对由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上述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高于对与由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上述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这样,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光中的由波长转换构件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光相比于与由波长转换构件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光,会被呈色构件相对较多地吸收。由此,能将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光着色成呈现与由波长转换构件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
(2)上述光源发出蓝色的光,上述波长转换构件含有: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或黄色荧光体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上述荧光体,上述绿色荧光体将上述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上述红色荧光体将上述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红色的光,上述黄色荧光体将上述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黄色的光,上述呈色构件呈现黄色或者其同系色。这样,从光源发出的蓝色的光在波长转换构件含有绿色荧光体和红色荧光体的情况下被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在波长转换构件含有黄色荧光体的情况下被波长转换为黄色的光。在此,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光中较多地包含与光源的蓝色的光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光,因此如果该光直接包含于该照明装置的出射光,则其出射光有可能在外周侧相比于中央侧带有蓝色感。关于这一点,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光被呈色构件着色成呈现与由波长转换构件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即呈现黄色或者其同系色,因此能降低来自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的出射光中的蓝色或者与蓝色为同系色的光的比率,从而能合适地抑制颜色不匀。
(3)具备框架,上述框架具有分别支撑上述导光板和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端部的框状部,上述呈色构件以其内端位置比上述框状部的内端位置靠内的方式配置。这样,由框架的框状部分别支撑导光板和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端部。在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的呈色构件以其内端位置比框状部的内端位置靠内的方式配置,因此由呈色构件着色后的光或者要着色的光不易被框架的框状部妨碍。因此,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更优选的。
本发明的第2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底座,其具有相对于上述光源配置在与上述光源的发光面侧相反的一侧的底部,收纳上述光源;波长转换构件,其以与上述光源的上述发光面呈相对状的形式分离配置在上述光源的出光侧,含有对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反射构件,其将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向上述波长转换构件侧反射,至少具有:底侧反射部,其以沿着上述底部的形式配置;以及立起反射部,其从上述底侧反射部朝向上述波长转换构件侧立起;以及呈色构件,其装配在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呈现由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上述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
这样,从光源发出的光被构成反射构件的底侧反射部和立起反射部反射等而由以与光源的发光面呈相对状的形式分离配置在光源的出光侧的波长转换构件所含有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从而出射。在此,透射过波长转换构件的光不一定全部被直接用作该照明装置的出射光,有时也会被逆反射而返回到反射构件侧等之后用作该照明装置的出射光。对于该逆反射光,相比于该照明装置中的反射构件的配置底侧反射部的中央侧,在该照明装置中的反射构件的配置立起反射部的外周侧,其逆反射次数往往较多,因此经过波长转换构件的次数较多,被进行波长转换的概率高。另外,在底座内存在的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量往往具有在中央侧多而在外周侧少的分布。
关于这一点,在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有呈现由波长转换构件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呈色构件,因此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多的逆反射光会被呈色构件着色成呈现由波长转换构件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由此,即使光源发出的光的光量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少于中央侧,该照明装置的中央侧与外周侧也不易在出射光的色感上产生差异,从而能合适地抑制颜色不匀。
作为本发明的第2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优选是下面的构成。
(1)上述呈色构件对与由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上述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高于对由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上述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这样,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多的逆反射光中的与由波长转换构件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光相比于由波长转换构件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光,会被呈色构件相对较多地吸收。由此,能将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多的逆反射光着色成呈现由波长转换构件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
(2)上述光源发出蓝色的光,上述波长转换构件含有: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或黄色荧光体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上述荧光体,上述绿色荧光体将上述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上述红色荧光体将上述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红色的光,上述黄色荧光体将上述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黄色的光,上述呈色构件呈现蓝色或者其同系色。这样,从光源发出的蓝色的光在波长转换构件含有绿色荧光体和红色荧光体的情况下被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在波长转换构件含有黄色荧光体的情况下被波长转换为黄色的光。在此,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多的逆反射光中较多地包含光源的蓝色的光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光,因此如果该光直接包含于该照明装置的出射光,则该出射光有可能在外周侧相比于中央侧带有黄色感。关于这一点,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被呈色构件着色成呈现由波长转换构件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颜色,即呈现蓝色或者其同系色,因此能降低来自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的出射光中的黄色或者黄色的同系色的光的比率,从而能合适地抑制颜色不匀。
(3)上述呈色构件以与上述立起反射部重叠的方式配置。这样,在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的呈色构件以与反射构件的立起反射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由呈色构件将被立起反射部向波长转换构件侧反射的光高效地进行着色。因此,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更优选的。
作为本发明的第1照明装置或者第2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优选是下面的构成。
(1)上述呈色构件以在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形式装配。这样,能由在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呈色构件将在该照明装置的外周侧存在的光无遗漏地进行着色。因此,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更优选的。
(2)上述波长转换构件包括:波长转换层,其含有上述荧光体;以及一对保护层,其夹着上述波长转换层而对上述波长转换层进行保护,上述呈色构件以将上述波长转换层和上述一对保护层的外周缘部一并夹住的形式装配。这样,波长转换层被在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呈色构件密封,因此波长转换层所含有的荧光体不易由于吸湿等而劣化。
(3)具备支撑构件,上述支撑构件具有将上述波长转换构件定位的定位部,支撑上述波长转换构件,上述呈色构件具有从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局部地突出而与上述定位部抵接的被定位突起部。这样,波长转换构件被支撑构件支撑,并且从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局部地突出的呈色构件的被定位突起部与支撑构件的定位部抵接,从而能实现定位。即,利用在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的呈色构件将波长转换构件定位,因此不需要在波长转换构件自身直接设置定位结构。由此,作为波长转换构件能使用通用的波长转换构件,在实现成本的低廉化上是优选的。
(4)上述波长转换构件含有量子点荧光体作为上述荧光体。这样,波长转换构件对光的波长转换效率更高,并且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纯度高。
其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上面记载的照明装置;以及显示面板,其利用从上述照明装置照射的光显示图像。根据这种构成的显示装置,由于抑制了照明装置的出射光发生颜色不匀,所以能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显示。
而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具备上面记载的显示装置。根据这种电视接收装置,由于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优异,所以能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电视图像的显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抑制颜色不匀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电视接收装置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截面图。
图5是图3的v-v线截面图。
图6是LED和LED基板的截面图。
图7是波长转换片的俯视图。
图8是波长转换片的端部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框架和波长转换片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x-x线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沿着长边方向将液晶显示装置截断后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沿着短边方向将液晶显示装置截断后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5是将液晶显示装置的端部放大的截面图。
图16是沿着短边方向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截断后的截面图。
图17是LED和LED基板的截面图。
图18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端部放大的截面图。
图19是沿着短边方向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装置截断后的截面图。
图20是沿着短边方向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液晶显示装置截断后的截面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波长转换片的俯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波长转换片的俯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波长转换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背光源装置12和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中示出了X轴、Y轴以及Z轴,各轴方向描绘为在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另外,将图4和图5等中示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该图下侧设为里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10TV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夹着并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里两机箱10Ca、10Cb;电源10P;接收电视信号的调谐器(接收部)10T;以及台座10S。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整体上呈横长(长边)的方形(矩形),以纵置的状态被收纳。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液晶面板11,其是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其是对液晶面板11供应用于显示的光的外部光源,上述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由框状的外框13等保持为一体。
接下来,依次说明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其中,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是如下构成:一对玻璃基板在隔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被贴合,并且在两玻璃基板之间封入有液晶层(未图示),该液晶层包含作为随着施加电场而光学特性发生变化的物质的液晶分子。在一个玻璃基板(阵列基板、有源矩阵基板)的内面侧,开关元件(例如TFT)和像素电极被平面配置为矩阵状,还设置有取向膜等,上述开关元件(例如TFT)连接到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上述像素电极配置在被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包围的方形的区域并且与开关元件连接。在另一个玻璃基板(相对基板、CF基板)的内面侧,设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以规定排列平面配置为矩阵状的彩色滤光片,还设置有配置在各着色部间而呈格子状的遮光层(黑矩阵)、与像素电极呈相对状的整面状的相对电极、取向膜等。此外,在两玻璃基板的外面侧分别配置有偏振板。另外,液晶面板11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而且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
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2具备:底座14,其具有朝向表侧(液晶面板11侧)开口的光出射部14b,呈大致箱型;以及光学构件(光学片)15,其以覆盖底座14的光出射部14b的形式配置。而且,在底座14内具备:LED17,其是光源;LED基板18,其安装有LED17;导光板19,其引导来自LED17的光并将其导向光学构件15(液晶面板11);以及框架(支撑构件)16,其从表侧按压导光板19等。并且,在该背光源装置12的长边侧的一对端部中的一个(图2和图3所示的跟前侧、图4所示的左侧)端部配置有LED基板18,安装于该LED基板18的各LED17偏置于液晶面板11的长边侧的靠一端部。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为仅从单侧向导光板19入射LED17的光的单侧入光类型的边光型(侧光型)。接着,详细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各构成部件。
底座14由金属制成,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底部14a,其与液晶面板11同样呈横长的方形;以及侧部14c,其从底部14a的各边的外端分别立起,底座14整体上呈向表侧开口的浅的大致箱型。底座14(底部14a)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水平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铅垂方向)一致。另外,框架16和外框13能固定于侧部14c。
如图2所示,光学构件15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光学构件15覆盖底座14的光出射部14b,并且以介于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9之间的形式配置。光学构件15呈片状,总共具备4个。具体地说,光学构件15包括:波长转换片(波长转换构件)20,其将从LED17发出的光(一次光)向其它波长的光(二次光)进行波长转换;微透镜片21,其对光施加各向同性聚光作用;棱镜片22,其对光施加各向异性聚光作用;以及反射型偏振片23,其对光进行偏振反射。如图4和图5所示,光学构件15从里侧以波长转换片20、微透镜片21、棱镜片22以及反射型偏振片23的顺序相互层叠并且它们的外缘部相对于框架16载置于其表侧。即,构成光学构件15的波长转换片20、微透镜片21、棱镜片22以及反射型偏振片23相对于导光板19在表侧即光出射侧空开框架16(具体地为后述的框状部16a)的量的间隔呈相对状。此外,关于波长转换片20的具体构成,将在后面再次详细地说明。
微透镜片21具有基材和设于基材的表侧的板面的微透镜部,其中的微透镜部包括以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按矩阵状(行列状)各排列有多个的形式平面配置的单位微透镜。单位微透镜为俯视时呈大致圆形并且整体上呈大致半球状的凸透镜。通过这种构成,微透镜片21对光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各向同性地施加聚光作用(各向同性聚光作用)。棱镜片22具有基材和设于基材的表侧的板面的棱镜部,其中的棱镜部包括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且沿着Y轴方向排列并配置多个的单位棱镜。单位棱镜俯视时呈与X轴方向平行的轨道状(线状)并且沿着Y轴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大致等腰三角形。通过这种构成,棱镜片22对光在Y轴方向(单位棱镜的排列方向、与单位棱镜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选择性地施加聚光作用(各向异性聚光作用)。反射型偏振片23包括:反射型偏振膜,其对光进行偏振反射;以及一对扩散膜,其从表里夹着反射型偏振膜。反射型偏振膜例如具有使折射率相互不同的层交替地层叠的多层结构,构成为使光中包含的p波透射过,使s波向里侧反射。被反射型偏振膜反射的s波由后述的第2反射片25等再次向表侧反射,此时,分离为s波和p波。这样,反射型偏振片23通过具备反射型偏振膜,能使本来被液晶面板11的偏振板吸收的s波向里侧(第2反射片25侧)反射而对其进行再利用,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亮度)。一对扩散膜包括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材料,与反射型偏振膜侧相反的一侧的板面被实施压花加工,从而对光施加扩散作用。
如图2所示,框架16具有沿着导光板19和光学构件15的外周缘部延伸的横长的框状部(边框状部、框状支撑部)16a,通过该框状部16a在大致整周上从表侧按压而支撑导光板19的外周缘部。如图4所示,在该框状部16a中的一个长边部的里侧的面、即与导光板19和LED基板18(LED17)相对的面,装配有使光反射的第1反射片(框架侧反射片)24。第1反射片24的表面呈现光的反射性优异的白色,并且具有在框状部16a的一个长边部的大致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大小,直接抵接到导光板19的LED17侧的端部并从表侧将导光板19的上述端部和LED基板18一并覆盖。框架16的框状部16a介于光学构件15(波长转换片20)与导光板19之间,并且从里侧承载而支撑光学构件15的外周缘部,由此,光学构件15被保持在与导光板19之间空开框状部16a的量的间隔的位置。另外,在框架16的框状部16a中的除了设置有第1反射片24的一长边部以外的3个边部的里侧(导光板19侧)的面,设置有例如包括PORON(注册商标)等的缓冲材料26。而且,框架16还具有液晶面板支撑部16b,液晶面板支撑部16b从框状部16a向表侧突出,并且从里侧支撑液晶面板11的外周缘部。
接下来,说明LED17和安装LED17的LED基板18。如图3和图4所示,LED17为表面安装于LED基板18上并且其发光面17a朝向与LED基板18侧相反的一侧的、所谓的顶面发光型。该LED17是发出蓝色的单色光的蓝色LED。并且,从LED17发出的蓝色的光的一部分被具体内容后述的波长转换片20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或红色的光,通过这些波长转换后的绿色的光及红色的光(二次光)与LED17的蓝色的光(一次光)的加法混色,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呈现大致白色。
详细地说,如图6所示,LED17具备:作为发光源的蓝色LED元件(蓝色发光元件、蓝色LED芯片)27;密封蓝色LED元件27的密封材料28;以及收纳蓝色LED元件27并且填充有密封材料28的壳体(收纳体、箱体)29。蓝色LED元件27是包括例如InGaN等半导体材料的半导体,当被施加正向电压时会发出蓝色的波长区域(约420nm~约500nm)中包含的波长的蓝色的单色光。即,LED17发出的光是与该蓝色LED元件发出的光为同色的单色光。该蓝色LED元件通过未图示的引线框架连接到配置在壳体29外的LED基板18中的配线图案。密封材料28在LED17的制造工序中填充到收纳有蓝色LED元件27的壳体29的内部空间,从而将蓝色LED元件27和引线框架密封并且实现对它们的保护。密封材料28包括大致透明的热固化性树脂材料(例如,环氧树脂材料、硅树脂材料等),由此,从蓝色LED元件27发出的蓝色的单色光直接成为LED17发出的光。壳体29包括表面呈现光的反射性优异的白色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酰胺系树脂材料)或者陶瓷材料。壳体29整体上呈发光面17a侧开口的有底筒型,在其底面配置蓝色LED元件27,并且周壁被上述引线框架贯通从而蓝色LED元件27连接到LED基板18的配线图案。
如图3和图4所示,LED基板18呈沿着底座14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细长板状,并且LED基板18以其板面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的姿势、即与液晶面板11及导光板19(光学构件15)的板面正交的姿势收纳在底座14内。即,该LED基板18设为如下姿势:其板面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宽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而且与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LED基板18以介于导光板19与底座14的一个长边侧的侧部14c之间的方式配置,沿着Z轴方向从表侧收纳于底座14。LED基板18是以安装LED17的安装面18a的相反侧的板面与底座14的长边侧的侧部14c的内面接触的形式分别装配的。因此,安装于LED基板18的各LED17的发光面17a与后述的导光板19的长边侧的端面(入光端面19b)呈相对状,并且各LED17的光轴即发光强度最高的光的行进方向与Y轴方向(与液晶面板11的板面平行的方向、LED17和导光板19的排列方向、入光端面19b的法线方向)大致一致。
如图3和图4所示,LED基板18的内侧即朝向导光板19侧的板面(与导光板19相对的面)为表面安装有上述构成的LED17的安装面18a。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中,沿着其长度方向(X轴方向)空开规定的间隔以一列(以直线)排列配置有多个LED17。即,可以说在背光源装置12的一个长边侧的端部沿着长边方向间断地排列配置有多个LED17。因此,LED17的排列方向与LED基板18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一致。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之间的间隔、即LED17的排列间隔(排列间距)大致相等,换言之,可以说LED17是以等间距排列的。另外,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中,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且横穿LED17群而将相邻的LED17彼此串联连接的、包括金属膜(铜箔等)的配线图案(未图示),未图示的LED驱动电路基板经由同样未图示的配线构件等电连接到形成于该配线图案的端部的端子部,从而能对各LED17供应驱动电力。该LED基板18设为板面中仅单面为安装面18a的单面安装类型。该LED基板18的基材例如由铝等金属制成,在其表面隔着绝缘层形成有已述的配线图案(未图示)。此外,作为LED基板18的基材所使用的材料,还能使用合成树脂、陶瓷等绝缘材料。
导光板19包括折射率与空气相比足够高且大致透明的(透光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MMA等丙烯酸树脂材料等)。如图2和图3所示,导光板19与液晶面板11及底座14同样地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并且呈与光学构件15相比厚度较大的板状,其板面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且与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如图4和图5所示,导光板19在底座14内配置于液晶面板11及光学构件15的正下位置,其外周端面中的一个(图2和图3所示的跟前侧、图4所示的左侧)长边侧的端面与配置于底座14的长边侧的一端部的LED基板18的各LED17分别呈相对状。因此,LED17(LED基板18)与导光板19的排列方向是与Y轴方向一致的,而光学构件15(液晶面板11)与导光板19的排列方向是与Z轴方向一致的,两个排列方向相互正交。并且,导光板19具有如下功能:将从LED17向Y轴方向发出的光导入,并且使该光在内部传播并向光学构件15侧(表侧)立起而出射。
如图4和图5所示,导光板19的一对板面中的表侧的板面为使内部的光向光学构件15和液晶面板11出射的出光板面(光出射面)19a。导光板19的与板面相邻的外周端面中的、沿着X轴方向(LED17的排列方向、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呈长条状的长边侧的一对端面中的、一个(图2和图3所示的跟前侧)长边侧的端面与LED17(LED基板18)空开规定的空间而呈相对状,其为从LED17发出的光直接入射的入光端面(光入射面)19b。该入光端面19b由于与LED17呈相对状,所以也可以说是“LED相对端面(光源相对端面)”。入光端面19b为沿着X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的面,为相对于出光板面19a大致正交的面。而导光板19的上述外周端面中的除了入光端面19b以外的部分(另一个长边侧的端面和短边侧的一对端面)为从LED17发出的光不直接入射的非入光端面19d。该非入光端面19d由于不与LED17呈相对状,所以也可以说是“LED非相对端面(光源非相对端面)”。非入光端面19d包括:非入光相反端面19d1,其包括导光板19的上述外周端面的长边侧的一对端面中的另一个端面即与上述入光端面19b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以及一对非入光侧端面19d2,其包括与入光端面19b和非入光相反端面19d1相邻的短边侧的一对端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LED非相对端面作为“非入光端面19d”进行说明,但并非意味着光完全不入射,例如在从非入光端面19d一度向外侧漏出的光被例如底座14的侧部14c反射而返回的情况下,该返回的光也有可能入射到非入光端面19d。
第2反射片(导光板侧反射片)25以重叠于里侧的形式配置于导光板19的里侧、即与出光板面19a相反的一侧的相反板面19c。第2反射片25由表面呈现光的反射性优异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成(例如由发泡PET制成),通过将在导光板19内传播并到达相反板面19c的光反射而使该光向表侧即出光板面19a立起。第2反射片25以将导光板19的相反板面19c的大致整个区域覆盖的形式配置。第2反射片25扩张到俯视时与LED基板18(LED17)重叠的范围,以在其扩张部分与表侧的第1反射片24之间夹着LED基板18(LED17)的形式配置。由此,使来自LED17的光在两反射片24、25之间反复反射,从而能使其相对于入光端面19b高效地入射。在该导光板19的相反板面19c中形成有包括用于通过使导光板19内的光向出光板面19a反射来促进该光从出光板面19a出射的光反射部的光反射图案(未图示)。构成该光反射图案的光反射部包括多个光反射点,其分布密度根据离入光端面19b(LED17)的距离而变化。具体地说,构成光反射部的光反射点的分布密度有在Y轴方向上离入光端面19b越远(离非入光相反端面19d1越近)则越高、相反地离入光端面19b越近(离非入光相反端面19d1越远)则越低的倾向,由此,来自出光板面19a的出射光被控制成在面内成为均匀的分布。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波长转换片20。如图4和图5所示,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缘部从表侧直接载置于框架16的框状部16a。如图8所示,波长转换片20至少具有:波长转换层(荧光体膜)20a,其含有用于对来自LED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物质);以及一对保护层(保护膜)20b,其从表里夹着波长转换层20a而对波长转换层20a进行保护。在波长转换层20a中,以来自LED17的蓝色的单色光为激发光而分散混合有:发出红色的光(属于红色的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红色荧光体;以及发出绿色(属于绿色的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光的绿色荧光体。由此,波长转换片20将LED17发出的光(蓝色的光、一次光)波长转换为呈现与其色感(蓝色)为补色的色感(黄色)的二次光(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波长转换层20a是对由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且呈膜状的基材(荧光体载体)20a1涂敷分散混合了红色荧光体和绿色荧光体的荧光体层20a2而成的。保护层20b由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且呈膜状,防湿性等优异。
更详细地说,波长转换层20a所含有的各色的荧光体的激发光均为蓝色的光,具有如下发光光谱。即,绿色荧光体以蓝色的光为激发光而发出属于绿色的波长区域(约500nm~约570nm)的光即绿色的光作为荧光。优选绿色荧光体具有峰值波长为绿色的光的波长范围中的约530nm且半值宽度不到40nm的发光光谱。红色荧光体以蓝色的光为激发光而发出属于红色的波长区域(约600nm~约780nm)的光即红色的光作为荧光。优选红色荧光体具有峰值波长为红色的光的波长范围中的约610nm且半值宽度不到40nm的发光光谱。
这样,各色的荧光体是激发波长与荧光波长相比波长较短的下转换型(downshifting:下移型)。该下转换型荧光体将波长相对较短且具有高能量的激发光转换为波长相对较长且具有低能量的荧光。因此,与使用激发波长与荧光波长相比波长较长的上转换型荧光体的情况(量子效率例如是28%程度)相比,量子效率(光的转换效率)更高,为30%~50%程度。各色的荧光体分别为量子点荧光体(Quantum Dot Phosphor)。量子点荧光体通过将电子/空穴或激子以三维空间全方位封闭在纳米尺寸(例如直径为2nm~10nm程度)的半导体晶体中,从而具有分立能级,通过改变其点的尺寸而能合适地选择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发光色)等。该量子点荧光体发出的光(荧光)由于其发光光谱中的波峰陡峭而其半值宽度窄,所以颜色纯度极高并且其色域宽。量子点荧光体的材料有:将成为2价阳离子的Zn、Cd、Hg、Pb等与成为2价阴离子的O、S、Se、Te等组合的材料(CdSe(硒化镉)、ZnS(硫化锌)等);将成为3价阳离子的Ga、In等与成为3价阴离子的P、As、Sb等组合的材料(InP(磷化铟);GaAs(砷化镓)等);以及黄铜矿型化合物(CuInSe2等)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量子点荧光体的材料,将上述中的CdSe与ZnS并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量子点荧光体为所谓的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是利用包括带隙比较大的半导体物质的壳将量子点的周围覆盖的构成。具体地说,作为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优选使用西格玛奥德里奇日本(Sigma-Aldrich Japan)合同会社的产品“Lumidot(注册商标)CdSe/ZnS”。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边光型背光源装置12中,如图4和图5所示,从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出射的光不一定全部被波长转换片20进行波长转换而直接用作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有时也会被逆反射而返回导光板19侧等之后用作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对于该逆反射光,相比于导光板19的中央侧,在导光板19的外周侧,其逆反射次数即经过波长转换片20的次数往往较少,因此被进行波长转换的概率低。因此,从导光板19的外周侧(包含非入光端面19d)出射的逆反射光与从导光板19的中央侧出射的逆反射光相比,色感更接近LED17的光的色感即蓝色的色感。另外,在导光板19内传播的光不一定全部从出光板面19a出射,还可能从非入光端面19d出射。特别是,从LED17发出而入射到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后在导光板19内传播并直接从非入光端面19d出射的光呈现蓝色。以往,从导光板19的外周侧出射的光是难以被波长转换片20进行波长转换的,因此当该光例如经过缓冲材料26与导光板19之间的间隙而露出到外部时,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有可能成为仅在外周侧带有蓝色感的光。这样,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在外周侧与中央侧易于在色感上产生差异。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有呈色构件30,呈色构件30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根据这种构成,在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或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光会被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的呈色构件30着色成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由此,背光源装置12的中央侧与外周侧不易在出射光的色感上产生差异,从而能合适地抑制颜色不匀。
详细地说,呈色构件30优选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20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和红色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即黄色的光为同色的黄色。呈色构件30所呈现的颜色未必一定限于黄色,例如也可以是黄色的同系色,具体地说,也可以是略带绿色的黄色(黄绿色)、略带红色的黄色(橙色)等。此外,在此所说的“同系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与相应的颜色(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黄色)相邻的颜色或处于与相应的颜色接近的位置的颜色”。呈色构件30是对例如由金属制成的薄膜(由铝制成的薄膜等)的表面涂敷呈现黄色或者其同系色的涂料(包括颜料或者染料)而成的。呈色构件30所具有的呈现黄色或者其同系色的涂料对与由波长转换片20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即黄色为补色的蓝色的光的吸收率、即对与LED17发出的光(一次光)为同色的光的吸收率相对地高于对由波长转换片20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即黄色或者其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此外,在此所说的“补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位于相应的颜色的相反侧的颜色”,也可以说“相反色”。另外,在此所说的“黄色的光”当然包含属于黄色的波长区域(约570nm~约600nm)的光,也包含将属于绿色的波长区域的光(从绿色荧光体发出的绿色的光)和属于红色的波长区域的光(从红色荧光体发出的红色的光)合成的光。因此,呈色构件30具有相对较多地吸收蓝色的光而相对较多地出射黄色或者其同系色的光的波长选择性光吸收功能,从而能使光带有黄色感。
如图7所示,呈色构件30以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形式装配,整体上俯视时呈与波长转换片20为相似形状的横长的框状(边框状)。即,呈色构件30以跨于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中的沿着导光板19的非入光端面19d的部分(另一个长边部和一对短边部)和沿着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部分(一个长边部)的形式装配。因此,能由呈色构件30将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中的非入光端面19d出射的带有蓝色感的光、从入光端面19b出射的带有蓝色感的光着色成呈现黄色或者其同系色,即能施加呈色作用。这样,呈色构件30能在整周上将在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存在的带有蓝色感的光无遗漏地进行着色,因此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更优选的。
而且,如图8所示,呈色构件30以将构成波长转换片20的波长转换层20a和一对保护层20b的外周缘部一并夹住的形式装配。详细地说,呈色构件30包括:一对板面重叠部30a,其重叠在一对保护层20b的外周缘部的外侧的板面的外侧;以及端面重叠部30b,其重叠在波长转换层20a和一对保护层20b的外周端面的外侧,一对板面重叠部30a与端面重叠部30b的两端部相连。因此,波长转换片20的具有荧光体层20a2的波长转换层20a的外周缘部在整周上被呈色构件30密封,由此,避免了荧光体层20a2所含有的各荧光体直接暴露于外部空气。由此,荧光体层2a2所含有的各荧光体不易由于吸湿等而产生性能劣化,因此能持续发挥各荧光体对光的波长转换功能。另外,构成呈色构件30的一对板面重叠部30a以分别重叠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表侧(入光侧)和里侧(出光侧)的形式配置,因此能对从导光板19侧朝向波长转换片20的光和从波长转换片20以外的光学构件15侧朝向波长转换片20的光分别施加呈色作用。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呈色构件30配置为其内周端位置在整周上比框架16的框状部16a的内周端位置靠内。框架16的框状部16a重叠在导光板19的表侧而按压并支撑导光板19的外周端部,因此框状部16a的内周端划定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的出射光的有效出射区域。因此,呈色构件30配置为,比框状部16a向内侧伸出的内周侧部分在俯视时与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的出射光的有效出射区域重叠。根据这种构成,呈色构件30能更可靠地对来自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的出射光施加呈色作用,从而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更优选的。
本实施方式是如上所示的结构,接下来说明其作用。当将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源接通时,通过未图示的控制基板的面板控制电路来控制液晶面板11的驱动,并且来自未图示的LED驱动电路基板的LED驱动电路的驱动电力供应到LED基板18的各LED17从而控制其驱动。来自各LED17的光由导光板19引导,从而经由光学构件15照射到液晶面板11,由此在液晶面板11中显示规定的图像。以下详细地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作用。
当使各LED17点亮时,如图4所示,从各LED17出射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在此,虽然在LED17与入光端面19b之间保留有规定的空间,但是该空间是被夹在表侧的第1反射片24与里侧的第2反射片25的延伸部分之间的,所以来自LED17的光被两反射片24、25的相对部分反复反射,从而高效地入射到入光端面19b。入射到入光端面19b的光在导光板19与外部的空气层的界面被全反射或者被第2反射片25反射等而在导光板19内传播,并被光反射图案的光反射部漫反射,由此,成为相对于出光板面19a的入射角不超过临界角的光,而能促进其从出光板面19a出射。从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出射的光虽然是在经过各光学构件15的过程中分别被施加光学作用之后对液晶面板11照射,但其一部分会被各光学构件15逆反射从而在返回导光板19内后作为逆反射光从出光板面19a等出射,而成为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
接着,详细地说明光学构件15的光学作用。如图4所示,从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出射的蓝色的光被相对于出光板面19a在表侧空开间隔配置的波长转换片20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和红色荧光体向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二次光)进行波长转换。通过该波长转换后的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即黄色的光(二次光)与LED17的蓝色的光(一次光),会得到大致白色的照明光。这些LED17的蓝色的光(一次光)和波长转换后的绿色的光及红色的光(二次光)被微透镜片21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各向同性地施加了聚光作用(各向同性聚光作用)后,被棱镜片22在Y轴方向上选择性地施加聚光作用(各向异性聚光作用)。之后,从棱镜片22出射的光中,特定的偏振光(p波)被反射型偏振片23选择性地透射而朝向液晶面板11出射,而与其不同的特定的偏振光(s波)被反射型偏振片23选择性地向里侧反射。被反射型偏振片23反射的s波、未被棱镜片22和微透镜片21施加聚光作用而向里侧反射的光等会回到导光板19内并在导光板19内传播的过程中再次被第2反射片25反射等而再次从出光板面19a等向表侧出射。
在此,如图4和图5所示,在导光板19内传播的光中包含一度从出光板面19a出射后再次返回导光板19内的逆反射光,但是对于该逆反射光,相比于导光板19的中央侧,在导光板19的外周侧,其逆反射次数即经过波长转换片20的次数往往较少,因此从导光板19的外周侧(包含外周端面)出射的逆反射光与从导光板19的中央侧出射的逆反射光相比,成为更接近LED17的蓝色的光(一次光)的色感的带有蓝色感的光。另外,从LED17发出而在导光板19内传播的蓝色的光(一次光)不一定全部从出光板面19a出射,一部分可能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中的非入光端面19d直接出射。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中,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装配的呈色构件30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20的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二次光)为同色的黄色或者黄色的同系色,因此在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而带有蓝色感的逆反射光、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带有蓝色感的光(与一次光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光)被呈色构件30着色成呈现黄色或者黄色的同系色。具体地说,呈色构件30对与LED17的光(一次光)为同色的蓝色的光的吸收率高于对与由波长转换片20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二次光)为同色的黄色或者黄色的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由此,从在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光中更多地吸收蓝色的光而更多地出射黄色的光。这样,呈色构件30将带有蓝色感的光着色成黄色或者黄色的同系色,结果是,能使光的色感成为接近白色的色感。由此,出射光在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不易带有蓝色感,成为接近中央侧的出射光(大致白色光)的色感。据此,背光源装置12的中央侧与外周侧不易在出射光的色感上产生差异,出射光不易产生颜色不匀。
并且,如图7所示,呈色构件30以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形式装配,因此能将在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存在的光无遗漏地进行着色。因此,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更优选的。而且,如图8所示,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呈色构件30以将构成波长转换片20的波长转换层20a和一对保护层20b的外周缘部一并夹住的形式装配,因此波长转换层20a在整周上被密封,从而波长转换层20a所含有的各荧光体不易由于吸湿等而劣化。而且,如图4和图5所示,呈色构件30配置为比框状部16a向内侧伸出,在俯视时与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的出射光的有效出射区域重叠,因此呈色构件30能对来自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的出射光更可靠地施加呈色作用,从而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更优选的。
如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具备:LED(光源)17;导光板19,其具有入光端面19b和出光板面19a,入光端面19b是其外周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入射来自LED17的光,出光板面19a是其一对板面中的任意一个板面,使光出射;波长转换片(波长转换构件)20,其以重叠于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的形式配置,含有对来自LED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以及呈色构件30,其装配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
这样,从LED17发出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中的入光端面19b而在导光板19内传播后从出光板面19a出射。从出光板面19a出射的光被重叠于出光板面19a的波长转换片20所含有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在此,从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出射的光不一定全部被波长转换片20进行波长转换而直接用作该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有时也会被逆反射而返回导光板19侧等之后用作该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对于该逆反射光,相比于该背光源装置12的中央侧,在该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其逆反射次数往往较少,因此经过波长转换片20的次数较少,被进行波长转换的概率低。另外,在导光板19内传播的光不一定全部从出光板面19a出射,一部分可能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出射。
关于这一点,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有呈色构件30,呈色构件30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因此在该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光会被呈色构件30着色成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由此,背光源装置12的中央侧与外周侧不易在出射光的色感上产生差异,因而能合适地抑制颜色不匀。
另外,呈色构件30对由波长转换片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高于对与由波长转换片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这样,在该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光中的由波长转换片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光相比于与由波长转换片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光,会被呈色构件30相对较多地吸收。由此,能将在该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光着色成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
另外,LED17为发出蓝色的光的LED,波长转换片20含有: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或黄色荧光体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荧光体,上述绿色荧光体将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上述红色荧光体将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红色的光,上述黄色荧光体将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黄色的光,呈色构件30呈现黄色或者其同系色。这样,从LED17发出的蓝色的光在波长转换片20含有绿色荧光体和红色荧光体的情况下被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在含有黄色荧光体的情况下被波长转换为黄色的光。在此,在该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光中较多地包含与LED17的蓝色的光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光,因此假如该光直接包含于该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则该出射光有可能在外周侧相比于中央侧带有蓝色感。关于这一点,在该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出射的光被呈色构件30着色成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颜色,即呈现黄色或者其同系色,因此能降低来自该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的出射光中的蓝色或者与蓝色为同系色的光的比率,从而能合适地抑制颜色不匀。
另外,具备框架16,框架16具有分别支撑导光板19和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端部的框状部16a,呈色构件30以其内端位置比框状部16a的内端位置靠内的方式配置。这样,由框架16的框状部16a分别支撑导光板19和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端部。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的呈色构件30以其内端位置比框状部16a的内端位置靠内的方式配置,因此由呈色构件30着色后的光或者要着色的光不易被框架16的框状部16a妨碍。因此,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更优选的。
另外,呈色构件30以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形式装配。这样,能由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呈色构件30将在该背光源装置12的外周侧存在的光无遗漏地进行着色。因此,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优选的。
另外,波长转换片20包括:波长转换层20a,其含有荧光体;以及一对保护层20b,其将波长转换层20a夹着而对波长转换层20a进行保护,呈色构件30以将波长转换层20a和一对保护层20b的外周缘部一并夹住的形式装配。这样,波长转换层20a被在波长转换片20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呈色构件30密封,因此波长转换层20a所含有的荧光体不易由于吸湿等而劣化。
另外,波长转换片20含有量子点荧光体作为荧光体。这样,波长转换片20对光的波长转换效率更高,并且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纯度高。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上面记载的背光源装置12;以及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其利用从背光源装置12照射的光显示图像。根据这种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由于抑制了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发生颜色不匀,所以能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显示。
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10TV具备上面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10。根据这种电视接收装置10TV,由于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质量优异,所以能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电视图像的显示。
<实施方式2>
根据图9或者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使呈色构件130兼具波长转换片120的定位功能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呈色构件130具有从波长转换片120的外周侧部分局部地突出的被定位突起部31。而另一方面,在从里侧支撑波长转换片120的外周缘部的框架116设置有定位部32,定位部32通过与被定位突起部31抵接而将装配有呈色构件130的波长转换片120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定位。此外,在图9中,用虚线图示波长转换片120的外形。
详细地说,被定位突起部31以使整体上呈横长的框状的呈色构件130的周向上的一部分在俯视时向外侧突出的形式一体形成于呈色构件130。具体地说,被定位突起部31是通过使构成呈色构件130的端面重叠部130b的周向上的一部分以与板面重叠部130a平行的形式向外侧延伸突出并且形成折回状而成的(特别是,参照图10)。被定位突起部31在构成呈色构件130的一对长边部各设置有多个,具体地说,在图9所示的上侧的长边部配置有3个,在该图下侧的长边部配置有2个,各自配置在X轴方向上空开间隔的位置。这5个被定位突起部31配置为图9所示的上下不对称。因此,在波长转换片120以图9所示的上下反转的姿势、表里反转的姿势载置于框架116的框状部116a的情况下,被定位突起部31与定位部32不匹配,组装受到限制。
定位部32以与框架116的框状部116a和液晶面板支撑部116b分别相连的形式设置,以将呈色构件130在整周上从外侧包围的形式配置。定位部32整体上呈比呈色构件130大一圈的横长的大致框状,其内周面为沿着呈色构件130的外周面的平面形状。因此,在定位部32的内周面,分别设置有收纳各被定位突起部31的定位凹部32a,其平面配置与各被定位突起部31的平面配置匹配。在各被定位突起部31收纳在各定位凹部32a内的状态下,各被定位突起部31的外周面与各定位凹部32a的内周面抵接,从而限制呈色构件130和波长转换片120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发生错位。
根据以上的构成,波长转换片120被框架116的框状部116a从里侧支撑,并且从波长转换片120的外周侧部分局部地突出的呈色构件130的各被定位突起部31抵接到框架116的各定位部32,从而能实现定位。即,利用在波长转换片1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的呈色构件130将波长转换片120定位,因此波长转换片120自身不需要直接设置定位结构。即,如果波长转换片自身设置定位部,则需要准备具有局部性突出的特殊外形的波长转换片,而根据本实施方式,无需使用这种特殊外形的波长转换片。由此,作为波长转换片120,能使用通用的波长转换片,即能使用不具有局部性突出的外形为方形的波长转换片,在实现成本的低廉化上是优选的。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框架(支撑构件)116,框架(支撑构件)116具有将波长转换片120定位的定位部32,支撑波长转换片120,呈色构件130具有从波长转换片120的外周侧部分局部地突出而与定位部32抵接的被定位突起部31。这样,波长转换片120被框架116支撑,并且从波长转换片120的外周侧部分局部地突出的呈色构件130的被定位突起部31抵接到框架116的定位部32,从而能实现定位。即,利用在波长转换片1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的呈色构件130将波长转换片120定位,因此波长转换片120自身不需要直接设置定位结构。由此,作为波长转换片120,能使用通用的波长转换片,在实现成本的低廉化上是优选的。
<实施方式3>
根据图11至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从上述实施方式1将背光源装置212变更为直下型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10为由外框213等将液晶面板211和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212一体化的构成。此外,液晶面板211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说明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212的构成。
如图12所示,背光源装置212具备:底座214,其在光出射侧(液晶面板211侧)具有光出射部214b,呈大致箱型;光学构件215,其以覆盖底座214的光出射部214b的方式配置;以及框架216,其与底座214之间夹着而保持沿着底座214的外缘部配置的光学构件215的外缘部。而且,在底座214内具备:LED217,其配置在光学构件215(液晶面板211)的正下位置,与光学构件215(液晶面板211)呈相对状;以及LED基板218,其安装有LED217。而且,在底座214内具备使底座214内的光向光学构件215侧反射的反射片33。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12为直下型,因此不具备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12中使用的导光板19(参照图4)。另外,在框架216的构成上,是不具有第1反射片24(参照图4)的,这些方面等与实施方式1不同。接着,详细说明背光源装置212的各构成部件。
底座214由金属制成,如图12至图14所示,包括:底部214a,其与液晶面板211同样呈横长的方形;侧部214c,其从底部214a的各边的外端分别朝向表侧(光出射侧)立起;以及承载部35,其从各侧部214c的立起端向外伸出,底座214整体上呈向表侧开口的浅的大致箱型。底座214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水平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铅垂方向)一致。框架216和光学构件215能从表侧载置到底座214的各承载部35。框架216固定到各承载部35。
如图13和图14所示,光学构件215除了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同样的波长转换片220、微透镜片221、棱镜片222以及反射型偏振片223以外,还具备扩散板34。扩散板34的板厚比其它光学构件220~223的板厚要厚,配置在最里侧即LED217的附近。扩散板34的外周缘部直接载置于底座214的承载部35。
接下来,说明安装LED217的LED基板218。如图12至图14所示,LED基板218呈稍微纵长的方形(矩形状、长方形),以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的状态沿着底部214a延伸并收纳在底座214内。在该LED基板218的板面中的朝向表侧的板面(朝向光学构件215侧的板面),表面安装有上述构成的LED217,其为安装面218a。LED217在LED基板218的安装面218a的面内每行多个每列多个地排列配置为矩阵状(网格图案状),并且通过在安装面218a的面内布设形成的配线图案而相互电连接。具体地说,在LED基板218的安装面218a上,按沿着其短边方向(X轴方向)为5个(相对较少的数量)、沿着长边方向(Y轴方向)为6个(相对较多的数量)将LED217排列配置成矩阵状。LED基板218上的各LED217的排列间距是大致固定的,详细地说,在X轴方向(行方向)和Y轴方向(列方向)上分别大致等间隔地排列。
如图12所示,上述构成的LED基板218在底座214内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以相互使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对齐的状态各并列配置有多个。具体地说,LED基板218在底座214内按沿着X轴方向为4个(相对较多的数量)、沿着Y轴方向为2个(相对较少的数量)而分别排列配置,它们的排列方向分别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一致。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分别相邻的LED基板218间的排列间隔是大致固定的。并且,在底座214的底部214a的面内,LED217被平面配置为在X轴方向(行方向)和Y轴方向(列方向)上分别大致等间隔地排列成矩阵状。具体地说,LED217以在底座214的底部214a的面内按沿着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为20个、沿着短边方向(Y轴方向)为12个排列成矩阵状的形式平面配置。以覆盖底座214的光出射部214b的形式配置的光学构件215相对于全部的LED217的发光面217a呈相对状地配置在空开规定的间隔而分离的位置。此外,在各LED基板218设置有连接未图示的配线构件的连接器部,经由配线构件从未图示的LED驱动基板(光源驱动基板)对各LED基板218供应驱动电力。
反射片33的表面呈现光的反射性优异的白色,如图11至图14所示,具有覆盖底座214的内面的大致整个区域的大小,即具有将沿着底部214a平面配置的全部LED基板218一并覆盖的大小。通过该反射片33能使底座214内的光朝向表侧(光出射侧、光学构件215侧)反射。反射片33整体上呈大致研钵状,包括:底侧反射部33a,其沿着LED基板218和底部214a延伸,并且具有将各LED基板218的大致整个区域一并覆盖的大小;4个立起反射部33b,其从底侧反射部33a的各外端向表侧立起,并且相对于底侧反射部33a呈倾斜状;以及延伸突出部(外缘部)33c,其从各立起反射部33b的外端向外延伸突出,并且载置于底座214的承载部35。
如图12至图14所示,反射片33的底侧反射部33a配置为重叠在各LED基板218的表侧的面即LED217的安装面218a的表侧。底侧反射部33a是以与底座214的底部214a和光学构件215的板面平行的形式延伸的构成,因此到光学构件215为止的Z轴方向上的间隔在面内的整个区域是大致固定的。在底侧反射部33a上,在俯视时与各LED217重叠的位置,以开口的方式设置有分别独立地供各LED217插通的LED插通孔(光源插通孔)33d。该LED插通孔33d与各LED217的配置对应地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按矩阵状排列配置有多个。这样,底侧反射部33a在俯视时与LED217重叠地配置,可以说是反射片33中的“LED配置区域(光源配置区域)”。立起反射部33b以从立起基端位置到立起顶端位置呈直线状的形式相对于底侧反射部33a和光学构件215的板面呈倾斜状。因此,立起反射部33b与光学构件215之间的Z轴方向上的间隔从立起基端位置向立起顶端位置连续地逐渐减小,在立起基端位置最大(与底侧反射部33a和光学构件215之间的Z轴方向上的间隔大致相等的大小),在立起顶端位置最小。立起反射部33b在俯视时与LED217不重叠地配置,可以说是反射片33中的“LED非配置区域(光源非配置区域)”。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212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从LED217发出而由反射片33反射的光不一定全部被波长转换片220进行波长转换而直接用作背光源装置212的出射光,有时也会被逆反射而返回反射片33侧等之后用作背光源装置212的出射光。对于该逆反射光,相比于呈大致研钵状的反射片33的中央侧,在反射片33的外周侧,其光路长度较短,因此逆反射次数即经过波长转换片220的次数往往较多,被进行波长转换的概率高。因此,在反射片33的外周侧反射的逆反射光与在反射片33的中央侧反射的逆反射光相比,色感接近由波长转换片220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色感,即接近黄色的色感。另外,在背光源装置212内,在中央侧的LED217的分布密度高于在外周侧的LED217的分布密度,因此在背光源装置212内存在的LED217的蓝色的光(一次光)的光量容易成为在中央侧多而在外周侧少的分布,在外周侧更易于带有黄色感。这样,背光源装置212的出射光在外周侧与中央侧易于在色感上产生差异。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12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波长转换片2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有呈现由波长转换片2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呈色构件230。根据这种构成,在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多的逆反射光会被在波长转换片2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的呈色构件230着色成呈现由波长转换片2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由此,即使LED217发出的光(一次光)的光量在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少于中央侧,背光源装置212的中央侧与外周侧也不易在出射光的色感上产生差异,从而能合适地抑制颜色不匀。
详细地说,呈色构件230优选呈现由波长转换片220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和红色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即黄色的光的补色,即呈现蓝色。呈色构件230所呈现的颜色未必一定限于蓝色,例如也可以是蓝色的同系色,具体地说,也可以是略带绿色的蓝色(青色)、略带红色的蓝色(品红色)等。此外,在此所说的“同系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与相应的颜色(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蓝色)相邻的颜色或处于与相应的颜色接近的位置的颜色”。呈色构件230是对例如由金属制成的薄膜(由铝制成的薄膜等)的表面涂敷呈现蓝色或者其同系色的涂料(包括颜料或者染料)而成的。呈色构件230所具有的呈现蓝色或者其同系色的涂料对由波长转换片220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即黄色的光的吸收率、即对与LED217发出的光(一次光)为补色的光的吸收率相对地高于对与由波长转换片220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补色的蓝色或者其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此外,在此所说的“补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位于相应的颜色的相反侧的颜色”,也可以说“相反色”。另外,在此所说的“黄色的光”当然包含属于黄色的波长区域(约570nm~约600nm)的光,也包含将属于绿色的波长区域的光(从绿色荧光体发出的绿色的光)和属于红色的波长区域的光(从红色荧光体发出的红色的光)合成的光。因此,呈色构件230具有相对较多地吸收黄色的光而相对较多地出射蓝色或者其同系色的光的波长选择性光吸收功能,从而能使光带有蓝色感。
如图11所示,呈色构件230以在波长转换片220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形式装配,整体上俯视时呈与波长转换片220为相似形状的横长的框状(边框状)。即,呈色构件230以跨于波长转换片220的外周侧部分中的沿着反射片33的4个边的各立起反射部33b的部分的形式装配。因此,能由呈色构件230将通过在各立起反射部33b与光学构件215之间多重反射而带有黄色感的光着色成呈现蓝色或者其同系色,即能施加呈色作用。这样,呈色构件230能在整周上将在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多而带有黄色感的光无遗漏地进行着色,因此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优选的。此外,呈色构件230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以将构成波长转换片220的波长转换层和一对保护层的外周缘部一并夹住的形式装配,从而在整周上将波长转换层密封(参照图8)。
如图15所示,呈色构件230以与构成反射片33的立起反射部33b重叠的方式配置。详细地说,呈色构件230装配于波长转换片220中的俯视时与构成反射片33的各立起反射部33b和各延伸突出部33c重叠的部分。呈色构件230配置为与作为反射片33的外周端部的各延伸突出部33c的整个区域重叠,并且与配置在各延伸突出部33c的内侧的各立起反射部33b的外侧部分重叠,具体是与各立起反射部33b的立起顶端侧部分重叠。根据这种构成,能由呈色构件230将被各立起反射部33b和各延伸突出部33c向表侧即波长转换片220侧反射的光高效地进行着色。因此,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优选的。
本实施方式是如上所示的结构,接下来说明其作用。当将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210的电源接通时,通过未图示的控制基板的面板控制电路来控制液晶面板211的驱动,并且来自未图示的LED驱动电路基板的LED驱动电路的驱动电力供应到LED基板218的各LED217从而控制其驱动。如图13和图14所示,来自点亮的各LED217的光直接照射到光学构件215或者由反射片33反射而间接照射到光学构件215,在由光学构件215施加规定的光学作用后向液晶面板211照射,从而用于在液晶面板211的显示区域中进行图像的显示。以下,详细说明背光源装置212的作用。
如图13和图14所示,从各LED217发出的蓝色的光(一次光)由构成光学构件215的扩散板34施加扩散作用后,其一部分由波长转换片220向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二次光)进行波长转换。通过该波长转换后的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二次光)与LED217的蓝色的光(一次光),会得到大致白色的照明光。这些LED217的蓝色的光(一次光)以及波长转换后的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二次光)被微透镜片221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各向同性地施加了聚光作用(各向同性聚光作用)后,被棱镜片222在Y轴方向上选择性地施加聚光作用(各向异性聚光作用)。然后,从棱镜片222出射的光中,特定的偏振光(p波)被反射型偏振片223选择性地透射而朝向液晶面板211出射,而与其不同的特定的偏振光(s波)被反射型偏振片223选择性地向里侧反射。被反射型偏振片223反射的s波、未被微透镜片221和棱镜片222施加聚光作用而向里侧反射的光、被扩散板34向里侧反射的光等再次被后述的反射片33反射而再次向表侧行进。
接下来,详细说明反射片33和呈色构件230的光学作用。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反射片33中,通过底侧反射部33a和各立起反射部33b使从LED217发出的蓝色的光(一次光)、被光学构件215向里侧返回的光(一次光和二次光)向表侧反射。在此,在将被底侧反射部33a反射的光到达光学构件215为止的光路长度和被立起反射部33b反射的光到达光学构件215为止的光路长度做比较时,后者较短,而且上述光路长度有从立起反射部33b的立起基端侧向立起顶端侧连续地逐渐变短的倾向。因此,立起反射部33b的反射光在与光学构件215之间反复反射的次数相对地多于底侧反射部33a的反射光在与光学构件215之间反复反射的次数,由此,立起反射部33b的反射光与底侧反射部33a的反射光相比,经过波长转换片220的次数相对较多而色感相对容易带有黄色感。另外,在背光源装置212的底座214内存在的LED217发出的蓝色的光(一次光)的光量往往具有在作为LED配置区域的底侧反射部33a侧多而在作为LED非配置区域的立起反射部33b侧少的分布。
关于这一点,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12中,在波长转换片220的外周侧部分装配的呈色构件230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220的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二次光)为补色的蓝色或者蓝色的同系色,因此在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多而带有黄色感的逆反射光被呈色构件230着色成呈现蓝色或者蓝色的同系色。具体地说,呈色构件230对与由波长转换片220的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为同色的黄色的光的吸收率高于对与LED217发出的光(一次光)为同色的蓝色或者蓝色的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从而从在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多的逆反射光中更多地吸收黄色的光而更多地出射蓝色的光。这样,呈色构件230将带有黄色感的光着色成蓝色或者蓝色的同系色,结果是能使光的色感成为接近白色的色感。由此,即使背光源装置212中的作为LED非配置区域的外周侧(立起反射部33b侧)与作为LED配置区域的中央侧(底侧反射部33a侧)相比,LED217发出的光(一次光)的光量较少,出射光在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也不易带有黄色感,成为接近中央侧的出射光(大致白色光)的色感。据此,背光源装置212的中央侧与外周侧不易在出射光的色感上产生差异,出射光不易产生颜色不匀。
并且,如图11所示,呈色构件230以在波长转换片220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形式装配,因此能将在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存在的光无遗漏地进行着色。因此,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更优选的。而且,在波长转换片220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呈色构件230以将构成波长转换片220的波长转换层和一对保护层的外周缘部一并夹住的形式装配,因此波长转换层在整周上被密封,从而波长转换层所含有的各荧光体不易由于吸湿等而劣化(参照图8)。而且,如图15所示,呈色构件230以与构成反射片33的各立起反射部33b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由呈色构件230将被各立起反射部33b向表侧即波长转换片220侧反射的光高效地进行着色,从而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更优选的。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LED217;底座214,其具有相对于LED217配置在与LED217的发光面217a侧相反的一侧的底部214a,收纳LED217;波长转换片220,其以与LED217的发光面217a呈相对状的形式分离配置在LED217的出光侧,含有对来自LED2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反射片(反射构件)33,其将来自LED217的光向波长转换片220侧反射,至少具有:底侧反射部33a,其以沿着底部214a的形式配置;以及立起反射部33b,其从底侧反射部33a朝向波长转换片220侧立起;以及呈色构件230,其装配在波长转换片2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呈现由波长转换片2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
这样,从LED217发出的光被构成反射片33的底侧反射部33a和立起反射部33b反射等而由以与LED217的发光面217a呈相对状的形式分离配置在LED217的出光侧的波长转换片220所含有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从而出射。在此,透射过波长转换片220的光不一定全部被直接用作该背光源装置212的出射光,有时也会被逆反射而返回反射片33侧等之后用作该背光源装置212的出射光。对于该逆反射光,相比于该背光源装置212中的配置反射片33的底侧反射部33a的中央侧,在该背光源装置212中的配置反射片33的立起反射部33b的外周侧,其逆反射次数往往较多,因此经过波长转换片220的次数较多,被进行波长转换的概率高。另外,在底座214内存在的LED217发出的光的光量往往具有在中央侧多而在外周侧少的分布。
关于这一点,在波长转换片2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有呈现由波长转换片2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呈色构件230,因此在该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多的逆反射光会被呈色构件230着色成呈现由波长转换片2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由此,即使LED217发出的光的光量在该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少于中央侧,该背光源装置212的中央侧与外周侧也不易在出射光的色感上产生差异,从而能合适地抑制颜色不匀。
另外,呈色构件230对与由波长转换片2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高于对由波长转换片2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这样,在该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多的逆反射光中的与由波长转换片2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光相比于由波长转换片2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光,会被呈色构件230相对较多地吸收。由此,能将在该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多的逆反射光着色成呈现由波长转换片2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
另外,LED217发出蓝色的光,波长转换片220含有: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或黄色荧光体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上述荧光体,上述绿色荧光体将上述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上述红色荧光体将上述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红色的光,上述黄色荧光体其将上述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黄色的光,呈色构件230呈现蓝色或者其同系色。这样,从LED217发出的蓝色的光在波长转换片220含有绿色荧光体和红色荧光体的情况下被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在波长转换片220含有黄色荧光体的情况下被波长转换为黄色的光。在此,在该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多的逆反射光中较多地包含LED217的蓝色的光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光,因此如果该光直接包含于该背光源装置212的出射光,则该出射光有可能在外周侧相比于中央侧带有黄色感。关于这一点,在该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存在的逆反射次数少的逆反射光被呈色构件230着色成呈现由波长转换片220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颜色,即呈现蓝色或者其同系色,因此能降低来自该背光源装置212的外周侧的出射光中的黄色或者黄色的同系色的光的比率,从而能合适地抑制颜色不匀。
另外,呈色构件230以与立起反射部33b重叠的方式配置。这样,在波长转换片220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装配的呈色构件230以与反射片33的立起反射部33b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由呈色构件230将被立起反射部33b向波长转换片220侧反射的光高效地进行着色。因此,在实现颜色不匀的抑制上是更优选的。
<实施方式4>
根据图16或者图1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在该实施方式4中,示出从上述实施方式1将LED317、波长转换片320以及呈色构件330变更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LED317发出品红色的光。详细地说,LED317具备:蓝色LED元件327,其作为发光源发出蓝色的单色光;密封材料328,其将蓝色LED元件327密封;以及壳体329,其中收纳蓝色LED元件327并且填充密封材料328,在其中的密封材料328中,分散混合有以来自蓝色LED元件327的蓝色的单色光为激发光而发出红色的光(属于红色的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红色荧光体。作为密封材料328所含有的红色荧光体,优选使用例如(Ca,Sr,Ba)2SiO5N8:Eu2+、CaAlSiN3:Eu2+、双氟化物荧光体(锰活化硅氟化钾(K2TiF6)等)等。从蓝色LED元件327发出的蓝色的光的一部分由密封材料328所含有的红色荧光体向红色的光进行波长转换,因此LED317发出的光是品红色的光。此外,蓝色LED元件327和壳体329的构成如上述实施方式1记载所示。
如图16所示,波长转换片320是在波长转换层中分散混合有以LED317的品红色的光所包含的蓝色的光为激发光而发出绿色(属于绿色的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光的绿色荧光体的构成。因此,波长转换片320将LED317发出的光(品红色的光、一次光)的一部分波长转换为呈现与其色感(品红色)为补色的色感(绿色)的二次光(绿色的光)。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LED317发出的品红色的光和由波长转换片320进行波长转换后的绿色的光的加法混色,背光源装置312的出射光大体呈现白色。此外,波长转换片320的波长转换层是对由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且呈膜状的基材(荧光体载体)涂敷分散混合了绿色荧光体的荧光体层而成的。另外,波长转换层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是量子点荧光体。
并且,如图16所示,在波长转换片320的外周侧部分装配的呈色构件330优选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320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绿色的光为同色的绿色。呈色构件330所呈现的颜色未必一定限于绿色,例如也可以是绿色的同系色,具体地说,也可以是略带黄色的绿色(黄绿色)、略带蓝色的绿色(青色)等。此外,在此所说的“同系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与相应的颜色(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绿色)相邻的颜色或处于与相应的颜色接近的位置的颜色”。呈色构件330是对例如由金属制成的薄膜(由铝制成的薄膜等)的表面涂敷呈现绿色或者其同系色的涂料(包括颜料或者染料)而成的。呈色构件330所具有的呈现绿色或者其同系色的涂料对与由波长转换片320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即绿色为补色的品红色的光的吸收率、即对与LED317发出的光(一次光)为同色的光的吸收率相对地高于对由波长转换片320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即绿色或者其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因此,呈色构件330具有相对较多地吸收品红色的光而相对较多地出射绿色或者其同系色的光的波长选择性光吸收功能,从而能使光带有绿色感。
如图16所示,这种构成的呈色构件330装配在波长转换片320的外周侧部分,因此能将在背光源装置312的外周侧存在的带有品红色感的光着色成绿色或者绿色的同系色,结果是能使光的色感成为接近白色的色感。由此,出射光在背光源装置312的外周侧不易带有品红色感,成为接近中央侧的出射光(大致白色光)的色感。据此,背光源装置312的中央侧与外周侧不易在出射光的色感上产生差异,出射光不易产生颜色不匀。
<实施方式5>
根据图1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在该实施方式5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3的构成中将与实施方式4同样的LED417和波长转换片420组合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3、4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LED417发出品红色的光,其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4是同样的。波长转换片420是在波长转换层中分散混合有以LED417的品红色的光所包含的蓝色的光为激发光而发出绿色的光的绿色荧光体的构成,其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4是同样的。并且,呈色构件430优选呈现由波长转换片420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绿色的光的补色即品红色。呈色构件430所呈现的颜色未必一定限于品红色,例如也可以是品红色的同系色,具体地说,也可以是略带红色的品红色、略带蓝色的品红色等。此外,在此所说的“同系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与相应的颜色(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品红色)相邻的颜色或处于与相应的颜色接近的位置的颜色”。呈色构件430是对例如由金属制成的薄膜(由铝制成的薄膜等)的表面涂敷呈品红色或者其同系色的涂料(包括颜料或者染料)而成的。呈色构件430所具有的呈现品红色或者其同系色的涂料对与由波长转换片420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为同色的绿色的光、即对与LED417发出的光(一次光)为补色的光的吸收率相对地高于对由波长转换片420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即品红色或者其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因此,呈色构件430具有相对较多地吸收绿色的光而相对较多地出射品红色或者其同系色的光的波长选择性光吸收功能,从而能使光带有品红色感。
这种构成的呈色构件430装配在波长转换片420的外周侧部分,因此能将在背光源装置412的外周侧存在的带有绿色感的光着色成品红色或者绿色的同系色,结果是能使光的色感成为接近白色的色感。由此,出射光在背光源装置412的外周侧不易带有绿色感,成为接近中央侧的出射光(大致白色光)的色感。据此,背光源装置412的中央侧与外周侧不易在出射光的色感上产生差异,出射光不易产生颜色不匀。
<实施方式6>
根据图1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在该实施方式6中,示出从上述实施方式1将呈色构件530的构成变更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呈色构件530以重叠在波长转换片520的外周侧部分的表侧的形式装配。即,呈色构件530仅由重叠在波长转换片520的外周侧部分的表侧的板面的板面重叠部530a构成。即使是这种构成,也能由呈色构件530对在背光源装置512的外周侧存在的带有蓝色感的光施加呈色作用而实现白色光化。
<实施方式7>
根据图2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在该实施方式7中,示出从上述实施方式1将呈色构件630的构成变更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呈色构件630以重叠在波长转换片620的外周侧部分的里侧的形式装配。即,呈色构件630仅由重叠在波长转换片620的外周侧部分的里侧的板面的板面重叠部630a构成。即使是这种构成,也能由呈色构件630对在背光源装置612的外周侧存在的带有蓝色感的光施加呈色作用而实现白色光化。
<实施方式8>
根据图2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在该实施方式8中,示出从上述实施方式6将呈色构件730的形成范围变更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6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呈色构件730以跨于波长转换片720的外周侧部分中的与LED717侧相反的一侧的长边部(另一个长边部)和一对短边部的形式装配。即,呈色构件730选择性地装配在波长转换片720的外周侧部分中的沿着未图示的导光板的非入光端面的部分。因此,能由呈色构件730将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中的非入光端面出射的带有蓝色感的光着色成呈现黄色或者其同系色,即能施加呈色作用。导光板的非入光端面与入光端面相比具有带有蓝色感的光的出射量相对较多的倾向,因此通过将呈色构件730设为上述的配置,能有效地抑制颜色不匀的发生。此外,图21中用双点划线图示LED717和LED基板718。
<实施方式9>
根据图2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在该实施方式9中,示出从上述实施方式6将呈色构件830的形成范围变更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6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呈色构件830分别装配于波长转换片820的外周侧部分中的一对短边部。即,呈色构件830选择性地装配在波长转换片820的外周侧部分中的沿着未图示的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端面的部分。因此,能由呈色构件830将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中的非入光侧端面出射的带有蓝色感的光着色成呈现黄色或者其同系色,即能施加呈色作用。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端面与入光端面、非入光反对端面相比具有带有蓝色感的光的出射量相对较多的倾向,因此通过将呈色构件830设为上述的配置,能有效地抑制颜色不匀的发生。此外,图22中用双点划线图示LED817和LED基板818。
<实施方式10>
根据图2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在该实施方式10中,示出从上述实施方式6将呈色构件930的形成范围变更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6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呈色构件930装配在波长转换片920的外周侧部分中的与LED917侧相反的一侧的长边部(另一个长边部)。即,呈色构件930选择性地装配在波长转换片920的外周侧部分中的沿着未图示的导光板的非入光反对端面的部分。因此,能由呈色构件930将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中的非入光反对端面出射的带有蓝色感的光着色成呈现黄色或者其同系色,即能施加呈色作用。此外,图23中用双点划线图示LED917和LED基板918。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通过上述记载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发出蓝色的单色光或者品红色的光的LED作为光源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使用发出蓝色、品红色以外的颜色的光的LED作为光源,在该情况下,只要将波长转换片所含有的荧光体发出的颜色、呈色构件所呈现的颜色也根据LED的光的颜色进行变更即可。例如,在使用发出紫色的光的LED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发出作为紫色的补色的黄绿色的绿色荧光体和黄色荧光体作为波长转换片所含有的荧光体,则能使背光源装置的照明光(出射光)白色化。发出紫色的光的LED例如为至少具有发出紫色的单色光的紫色LED元件的构成。并且,关于呈色构件,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中,能使用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的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为同色的黄绿色或者其同系色的呈色构件。另一方面,在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中,能使用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的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为补色的紫色或者其同系色的呈色构件。
(2)除了上述(1)以外,例如,在使用发出青色的光的LED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发出作为青色的补色的红色的红色荧光体作为波长转换片所含有的荧光体,则能使背光源装置的照明光(出射光)白色化。发出青色的光的LED例如为至少具有蓝色LED元件和分散混合有以来自蓝色LED元件的蓝色的单色光为激发光而发出绿色的光的绿色荧光体的密封材料的构成。并且,关于呈色构件,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中,能使用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的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为同色的红色或者其同系色的呈色构件。另一方面,在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中,能使用呈现与由波长转换片的各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为补色的青色或者其同系色的呈色构件。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呈色构件是对由金属制成的薄膜的表面涂敷涂料而成的情况,但是呈色构件例如也可以是使半透明或者透明的基材等具有透光性的基材以规定的浓度含有选择性地吸收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光的色素而成的。具体地说,作为构成呈色构件的基材的材料,可以使用玻璃纸、合成树脂等。
(4)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呈色构件的内端位置比框架的框状部的内端位置靠内配置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呈色构件的内端位置与框架的框状部的内端位置呈齐平状的配置、呈色构件的内端位置比框架的框状部的内端位置靠外配置的配置等。另外,呈色构件的内端位置与框架的框状部的内端位置之间的差(呈色构件相对于框状部的伸出尺寸)的具体值可以适当变更。
(5)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例示了被定位突起部和定位凹部各设有5个的构成,但是被定位突起部和定位凹部的具体设置数量、平面配置、俯视时的大小等可以适当变更。例如,被定位突起部和定位凹部也可以配置在波长转换片和框架的短边侧部分。另外,被定位突起部和定位凹部也可以为在波长转换片和框架中对称的配置。
(6)在上述实施方式3、5中,例示了呈色构件为相对于反射片的立起反射部局部地重叠的配置的情况,但是呈色构件也可以是相对于反射片的立起反射部的整个区域重叠的配置。除此以外,呈色构件相对于立起反射部的具体重叠范围可以适当变更。
(7)在上述实施方式3、5中,示出了反射片具有相对于底侧反射部倾斜状地立起的立起反射部的构成,但是立起反射部的具体构成(例如,各立起反射部的倾斜角度的设定、各立起反射部的俯视时的宽度尺寸的设定等)可以适当变更。
(8)在上述实施方式1等中,例示了将导光板的另一个长边侧的端面作为非入光端面的单侧入光类型的背光源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将导光板的一个长边侧的端面作为非入光端面的单侧入光类型的背光源装置。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将导光板的一个或者另一个短边侧的端面作为非入光端面的单侧入光类型的背光源装置。
(9)除了上述(8)以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将导光板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或者一对短边侧的端面作为入光端面的两侧入光类型的背光源装置。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将导光板的外周端面的任意的3个端面作为入光端面的3边入光类型的背光源装置。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将导光板的外周端面的4个端面全部作为入光端面的4边入光类型的背光源装置。
(10)还能将上述实施方式2记载的构成与实施方式3~10记载的构成进行组合。特别是,在将实施方式2、3组合的情况下,优选在扩散板或者框架设置定位部,但是也可以设置作为独立于扩散板和框架的部件的定位部。
(11)还能将上述实施方式3中记载的构成与实施方式6~10中记载的构成进行组合。
(12)还能将上述实施方式4中记载的构成与实施方式6~10中记载的构成进行组合。
(13)还能将上述实施方式5中记载的构成与实施方式6~10中记载的构成进行组合。
(14)还能将上述实施方式6中记载的构成与实施方式7中记载的构成进行组合。即,呈色构件也可以是具有一对板面重叠部而不具有端面重叠部的构成。
(15)还能将上述实施方式7中记载的构成与实施方式8~10中记载的构成进行组合。
(16)在上述实施方式1等中,例示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中具备4个光学构件的构成,但是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中也可以将光学构件的个数变更为3个以下或者5个以上。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3等中,例示了在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中具备5个光学构件的构成,但是在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中也可以将光学构件的个数变更为4个以下或者6个以上。另外,在边光型或者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中,除了波长转换片以外,所使用的光学构件的种类可以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使用扩散片等。另外,包括波长转换片在内的各光学构件的具体层叠顺序可以适当变更。
(1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1等中,例示了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中波长转换片与其它光学构件一起载置在框架的表侧的构成,但是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中也可以采用波长转换片直接载置在导光板的表侧的构成。在该情况下,波长转换片和导光板的外周端部均由框架的框状部从表侧支撑。另外,也可以在导光板与波长转换片之间配置1个或者重叠配置多个其它光学构件(微透镜片、棱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等)。
(18)在上述实施方式3等中,例示了在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中波长转换片载置在扩散板的表侧的构成,但是除了扩散板以外的其它光学构件和波长转换片的具体层叠顺序可以适当变更。
(1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4、5除外)中,示出了波长转换片包含绿色荧光体和红色荧光体的构成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使波长转换片仅包含黄色荧光体的构成,或者除了包含黄色荧光体以外还包含红色荧光体、绿色荧光体的构成。
(2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作为波长转换片中包含的荧光体使用的量子点荧光体设为包括CdSe和ZnS的核/壳型的情况,但也能使用内部组成为单一组成的核型量子点荧光体。例如能单独地使用将成为2价阳离子的Zn、Cd、Hg、Pb等与成为2价阴离子的O、S、Se、Te等组合的材料(CdSe、CdS、ZnS)。而且,也能单独地使用将成为3价阳离子的Ga、In等与成为3价阴离子的P、As、Sb等组合的材料(InP(磷化铟)、GaAs(砷化镓)等)、黄铜矿型化合物(CuInSe2等)等。另外,除了核/壳型或核型量子点荧光体以外,还能使用合金型量子点荧光体。另外,还能使用不含有镉的量子点荧光体。
(2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作为波长转换片中包含的荧光体使用的量子点荧光体设为CdSe和ZnS的核/壳型的情况,但也能使用将其它材料彼此组合而成的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
(2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波长转换片含有量子点荧光体的构成,但也可以使波长转换片含有其它种类的荧光体。例如作为波长转换片中含有的荧光体,能使用硫化物荧光体,具体来说,能使用SrGa2S4:Eu2+作为绿色荧光体,使用(Ca,Sr,Ba)S:Eu2+作为红色荧光体。
(23)除了上述(22)以外,还能将波长转换片中含有的绿色荧光体设为(Ca,Sr,Ba)3SiO4:Eu2+、β-SiAlON:Eu2+、Ca3Sc2Si3O12:Ce3+等。另外,能将波长转换片中含有的红色荧光体设为(Ca,Sr,Ba)2SiO5N8:Eu2+、CaAlSiN3:Eu2+等。而且,能将波长转换片中含有的黄色荧光体设为(Y,Gd)3(Al,Ga)5O12:Ce3+(通称YAG:Ce3+)、α-SiAlON:Eu2+、(Ca,Sr,Ba)3SiO4:Eu2+等。除此以外,还能使用双氟化物荧光体(锰活化硅氟化钾(K2TiF6)等)作为波长转换片中含有的荧光体。
(24)除了上述(22)、(23)以外,作为波长转换片中含有的荧光体,还能使用有机荧光体。作为有机荧光体,例如能使用以三唑或恶二唑为基本骨架的低分子有机荧光体。
(25)除了上述(22)、(23)、(24)以外,作为波长转换片中含有的荧光体,还能使用通过经由修整光子(dressed photon;近场光)的能量移动来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作为这种荧光体,具体地,优选使用在直径为3nm~5nm(优选为4nm程度)的氧化锌量子点(ZnO-QD)中使DCM色素分散、混合后的构成的荧光体。
(26)除了上述实施方式4、5以外,LED的密封材料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的具体种类等与上述波长转换片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同样可以适当变更。
(27)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还能适当变更LED的发光光谱(峰值波长的数值、波峰的半值宽度的数值等)和各荧光体层中包含的荧光体的发光光谱(峰值波长的数值、波峰的半值宽度的数值等)。
(2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构成LED的LED元件的材料使用了InGaN的情况,但作为其它LED元件的材料,还能使用例如GaN、AlGaN、GaP、ZnSe、ZnO、AlGaInP等。
(2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底座由金属制成的情况,但也能将底座设为由合成树脂制成。
(3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3、5除外)中,例示了光学构件载置于框架的框状部的表侧并与导光板之间空开间隔的构成,但也能采用光学构件直接载置于导光板的表侧的构成。在该情况下,优选采用框架的框状部从表侧按压配置于最表面侧的光学构件的构成,但未必一定限于此。
(3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光源使用了LED的情况,但也能使用有机EL等其它光源。
(3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液晶面板和底座为其短边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的纵置状态的构成,但液晶面板和底座设为其长边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的纵置状态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3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使用了TFT,但也能应用于使用了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能应用于进行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能应用于进行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3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但除此以外在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或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应用本发明。
(3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显示面板使用了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也能在使用了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3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但也能在不具备调谐器的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发明。具体地,也能在作为电子广告牌(数字标牌)或电子黑板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0、2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TV...电视接收装置;11、2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212、312、412、512、6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4、214...底座;14a、214a...底部;16、116、216...框架(支撑构件);16a、116a...框状部;17、217、317、417、717、817、917...LED(光源);17a、217a...发光面;19...导光板;19a...出光板面;19b...入光端面;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波长转换片(波长转换构件);20a...波长转换层;20b...保护层;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呈色构件;31...被定位突起部;32...定位部;33...反射片(反射构件);33a...底侧反射部;33b...立起反射部。

Claims (9)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底座,其具有相对于上述光源配置在与上述光源的发光面侧相反的一侧的底部,收纳上述光源;
波长转换构件,其以与上述光源的上述发光面呈相对状的形式分离配置在上述光源的出光侧,含有对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
反射构件,其将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向上述波长转换构件侧反射,至少具有:底侧反射部,其以沿着上述底部的形式配置;以及立起反射部,其从上述底侧反射部朝向上述波长转换构件侧立起;以及
呈色构件,其装配在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呈现由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上述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
上述反射构件具备从上述立起反射部的外端向外延伸突出的延伸突出部,
上述呈色构件装配在俯视时与上述延伸突出部重叠的部分,
上述照明装置具备支撑构件,上述支撑构件具有将上述波长转换构件定位的定位部,支撑上述波长转换构件,
上述呈色构件具有从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局部地突出而与上述定位部抵接的被定位突起部,
上述支撑构件在定位部具有凹部,
上述被定位突起部设置有多个且配置为上下不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呈色构件对与由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上述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为同色或者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高于对由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上述荧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的颜色的补色或者补色的同系色的光的吸收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发出蓝色的光,
上述波长转换构件含有: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或黄色荧光体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上述荧光体,上述绿色荧光体将上述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上述红色荧光体将上述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红色的光,上述黄色荧光体将上述蓝色的光波长转换为黄色的光,
上述呈色构件呈现蓝色或者其同系色。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呈色构件以与上述立起反射部重叠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呈色构件以在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外周侧部分的整周上延伸的形式装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波长转换构件包括:波长转换层,其含有上述荧光体;以及一对保护层,其夹着上述波长转换层而对上述波长转换层进行保护,
上述呈色构件以将上述波长转换层和上述一对保护层的外周缘部一并夹住的形式装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波长转换构件含有量子点荧光体作为上述荧光体。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显示面板,其利用从上述照明装置照射的光显示图像。
9.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680013173.4A 2015-04-01 2016-03-15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Active CN107407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4961 2015-04-01
JP2015-074961 2015-04-01
PCT/JP2016/058084 WO2016158370A1 (ja) 2015-04-01 2016-03-15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835A CN107407835A (zh) 2017-11-28
CN107407835B true CN107407835B (zh) 2021-02-19

Family

ID=57005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3173.4A Active CN107407835B (zh) 2015-04-01 2016-03-15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1790B2 (zh)
EP (1) EP3279548B1 (zh)
JP (3) JP6377254B2 (zh)
CN (1) CN107407835B (zh)
WO (1) WO20161583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7835B (zh) 2015-04-01 2021-02-19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2017026705A (ja) * 2015-07-17 2017-02-02 Dic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JP6700792B2 (ja) * 2016-01-06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
DE102017101729A1 (de) * 2017-01-30 2018-08-02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trahlungsemittierende Vorrichtung
JP6902360B2 (ja) * 2017-02-17 2021-07-14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
WO2018193691A1 (ja) * 2017-04-21 2018-10-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6889014B2 (ja) * 2017-04-21 2021-06-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6951109B2 (ja) * 2017-04-21 2021-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2533078B1 (ko) 2017-06-16 2023-05-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531351B1 (ko) * 2017-11-20 2023-05-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9129066A (ja) * 2018-01-24 2019-08-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7164956B2 (ja) * 2018-02-08 2022-11-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2562566B1 (ko) 2018-08-08 2023-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7212296B2 (ja) * 2018-09-28 2023-01-2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TWI716151B (zh) 2018-10-22 2021-01-11 優美特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含複合式色彩轉換光學材料之背光模組
CN111323965A (zh) 2018-12-17 2020-06-2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9521604A (zh) * 2018-12-21 2019-03-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703385B (zh) * 2019-07-29 2020-09-0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調光膜片、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112305803A (zh) * 2019-07-29 2021-02-02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调光膜片、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KR102633934B1 (ko) * 2019-08-02 2024-02-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JP7108660B2 (ja) * 2020-01-21 2022-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GB2593927A (en) * 2020-04-09 2021-10-13 Design Led Products Ltd Homogeneous colour lighting device
CN113835266B (zh) * 2021-09-28 2023-04-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23178227A (ja) 2022-06-02 2023-12-14 シャープ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0722A (zh) * 2003-07-25 2005-01-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块
CN102352986A (zh) * 2011-08-15 2012-02-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机
WO2014203874A1 (ja) * 2013-06-18 2014-12-24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蛍光体シート
CN104279426A (zh) * 2013-07-03 2015-01-14 索尼公司 荧光体片材、发光单元和显示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6421A (ja) * 2006-05-26 2007-12-06 Sharp Corp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5280106B2 (ja) 2007-12-07 2013-09-04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09105821A1 (en) * 2008-02-29 2009-09-03 Hamish Mclennan A method and system responsive to intentional movement of a device
US8343575B2 (en) 2008-12-30 2013-01-01 Nanosys, Inc. Methods for encapsulating nanocrystals and resulting compositions
US20110298696A1 (en) * 2010-06-04 2011-12-08 Mingxia Gu Displays with uniform backlight colors
EP3839335A1 (en) 2010-11-10 2021-06-23 Nanosys, Inc. Quantum dot films, lighting devices, and lighting methods
KR101851726B1 (ko) 2011-11-23 2018-04-2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JP5657763B2 (ja) 2012-09-28 2015-0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
US9423555B2 (en) 2012-10-26 2016-08-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15045768A (ja) * 2013-08-28 2015-03-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変換部材、ならびにこれ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7407835B (zh) 2015-04-01 2021-02-19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0722A (zh) * 2003-07-25 2005-01-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块
CN102352986A (zh) * 2011-08-15 2012-02-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机
WO2014203874A1 (ja) * 2013-06-18 2014-12-24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蛍光体シート
CN104279426A (zh) * 2013-07-03 2015-01-14 索尼公司 荧光体片材、发光单元和显示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90736A (ja) 2018-11-29
US20180039006A1 (en) 2018-02-08
JPWO2016158370A1 (ja) 2017-12-14
EP3279548A1 (en) 2018-02-07
WO2016158370A1 (ja) 2016-10-06
EP3279548B1 (en) 2020-07-15
EP3279548A4 (en) 2018-10-24
JP6554593B2 (ja) 2019-07-31
JP2018200883A (ja) 2018-12-20
CN107407835A (zh) 2017-11-28
US10451790B2 (en) 2019-10-22
JP6377254B2 (ja) 2018-08-22
JP6554592B2 (ja) 2019-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7835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6532179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7407834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6526878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6374087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10184640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WO2016143765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80095329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10775543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televi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avelength converter
WO2016158369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8027117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WO2016158728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