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323B - 连接棒以及包括该连接棒的十字头型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连接棒以及包括该连接棒的十字头型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323B
CN107407323B CN201580077620.8A CN201580077620A CN107407323B CN 107407323 B CN107407323 B CN 107407323B CN 201580077620 A CN201580077620 A CN 201580077620A CN 107407323 B CN107407323 B CN 1074073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upply
bearing surface
connecting rod
supply passage
cross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76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7323A (zh
Inventor
西田英朗
鴫原拓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Japan Engi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Japan Engi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Japan Engine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7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7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3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7/00Connecting-rods or like links pivoted at both ends; Construction of connecting-rod heads
    • F16C7/02Constructions of connecting-rods with constant leng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9/00Bearings for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rods; Attachment of connecting-rods
    • F16C9/04Connecting-rod bea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将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十字头轴颈(7)和曲柄销(9)之间连结的连接棒(18)包括:供油通路(15),所述供油通路(15)在该连接棒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和端部(8A)的轴承面(8a)连接;供油槽(16),所述供油槽(16)沿着轴承面(8a)的周向延伸,并和供油通路(15)在轴承面(8a)上开口的开口部(15c)连接;以及轴承合金(11),所述轴承合金(11)安装于轴承面(8a),且呈半开圆筒状,供油通路(15)的开口部(15c)的位置是相对于压力范围(R)靠周向外侧的位置,该压力范围(R)是指在轴承面(8a)上由所述十字头轴颈(7)作用的压力作用得最高的范围。另外,供油槽(16)未形成于压力范围(R)中。

Description

连接棒以及包括该连接棒的十字头型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主要作为船舶的主机而搭载的十字头型发动机中使用的连接棒、以及包括该连接棒的十字头型发动机。
背景技术
图6是船舶用的十字头型发动机的纵剖视图。图7是沿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7的VIII-VIII向视的俯视图,图9是沿图7的IX-IX线的纵剖视图。
在该十字头型发动机EG中,活塞2滑动自如地插入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气缸套1,曲轴3被支承在气缸套1的轴心延长线上,十字头5上下滑动自如地设于一对滑动板4之间,该一对滑动板4设于气缸套1和曲轴3之间。
横轴状的十字头轴颈7和十字头5连结,所述十字头轴颈7设于从活塞2向下方延伸的活塞杆6的顶端。另外,连接棒8的小端部8A旋转自如地轴颈轴安装于十字头轴颈7,连接棒8的大端部8B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曲柄销9,该曲柄销9偏心地设于曲轴3。因此,若活塞2因伴随着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压力P而被下压,则十字头5也被下压,连接棒8转动而使曲轴3旋转,该旋转成为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输出。
在连接棒8的小端部8A和大端部8B分别安装有盖81、82,十字头轴颈7和曲柄销9被保持为夹子状。在小端部8A(81)的轴承面8a和大端部8B(82)的轴承面8b分别安装有半开圆筒状的轴承合金11、12,该轴承合金11、12由白合金等轴承材料形成。
如图7~图9、以及专利文献1等所示,在连接棒8形成有供油通路15,所述供油通路15以在连接棒8的内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使小端部8A(轴承面8a)和图6所示的大端部8B(轴承面8b)之间连通。该供油通路15和小端部8A的轴承面8a、大端部8B的轴承面8b连通(也可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5等)。在轴承面8a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多条供油槽16。
如图7、图8、以及专利文献1的图5等所示,供油通路15在小端部8A的轴承面8a上的开口部的内径大于供油槽16的宽度。供油通路15的开口位置是和轴承面8a的中央部、即连接棒8的中心线C(参照图8、图9)一致的位置。
在十字头型发动机EG工作时,从未图示的润滑油泵供给到十字头5的润滑油在将十字头轴颈7和轴承合金11之间润滑后,经由供油槽16和供油通路15而对轴承合金12和曲柄销9之间进行润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32845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供油通路15的开口部的内径大于供油槽16的宽度,且供油通路15的开口部位于轴承面8a的中央部。因此,在由十字头轴颈7施加的压力P(参照图6)作用得最高的压力范围R内,供油通路15的开口部和供油槽16重合,不和轴承合金11的内表面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变大。
因此,在十字头轴颈7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11时,以轴承合金11进入供油通路15的开口部的方式引起压力变形。即,如图7中的线D所示,轴承合金11的滑动面11a上的最大油膜压力的分布状态在供油通路15的附近急剧地下降,并在供油通路15的周围如高度H所示急剧地立起。
因此,在最大油膜压力急剧地立起到高度H的位置(供油通路15的开口部周围附近),供给到轴承合金11的滑动面11a和十字头轴颈7之间的润滑油的油膜变薄。因此,有可能在轴承合金11的滑动面11a发生不均匀磨损等损伤,从而有损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轴承合金的损伤以提高发动机耐久性的连接棒、以及包括该连接棒的十字头型发动机。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手段。
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棒将设于十字头型发动机的活塞杆顶端的十字头轴颈和设于曲轴的曲柄销之间连结起来,该连接棒包括:供油通路,所述供油通路形成为在该连接棒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和该连接棒的端部的轴承面连接;供油槽,所述供油槽形成为沿着所述轴承面的周向延伸,并和所述供油通路在所述轴承面上开口的开口部连接;以及轴承合金,所述轴承合金安装于所述轴承面,且呈半开圆筒状,所述供油通路隔着所述连接棒的中心线分支,所述开口部的位置是相对于压力范围靠周向外侧的位置,该压力范围是指在所述轴承面上、由所述十字头轴颈施加的压力作用得最高的范围。
根据上述结构的连接棒,供油通路在连接棒的端部的轴承面开口的开口部位于相对于压力范围靠周向外侧的位置,该压力范围是指由十字头轴颈施加的压力作用得最高的范围。因此,不会如现有的连接棒那样因供油通路的开口部位于压力范围而在压力范围中生成轴承面不和轴承合金的内表面接触的部分。
因此,在十字头轴颈的负荷(压力)作用于轴承合金时,不会以轴承合金进入供油通路的开口部的方式引起压力变形,不会在轴承合金的滑动面上的最大油膜压力的分布状态上产生急剧的立起部。因此,不产生润滑油的油膜变薄的部分,不在轴承合金的滑动面发生不均匀磨损等损伤,从而能够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棒将设于十字头型发动机的活塞杆顶端的十字头轴颈和设于曲轴的曲柄销之间连结起来,该连接棒包括:供油通路,所述供油通路形成为在该连接棒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和该连接棒的端部的轴承面连接;供油槽,所述供油槽形成为沿着所述轴承面的周向延伸,并和所述供油通路在所述轴承面上开口的开口部连接;以及轴承合金,所述轴承合金安装于所述轴承面,且呈半开圆筒状,所述供油通路隔着所述连接棒的中心线分支,所述供油通路的开口部的内径被设定为小于或等于所述供油槽的宽度尺寸。
根据上述结构的连接棒,供油通路在连接棒的端部的轴承面开口的开口部在沿着轴承面的轴向形成的供油槽的内部开口,该供油通路的开口部的内径被设定为小于或等于供油槽的宽度尺寸。因此,不会如现有技术那样出现以下情况:因内径大于供油槽的宽度的供油通路的开口部和供油槽一起存在于压力范围内、而使在压力范围中不和轴承合金的内表面接触的面积变大。
因此,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十字头轴颈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时,能够抑制以轴承合金进入供油通路的开口部的方式引起压力变形,藉此,能够防止在轴承合金的滑动面产生不均匀磨损等损伤,从而能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耐久性。
在上述的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油槽也可以形成在相对于压力范围靠周向外侧的位置,该压力范围是指在所述轴承面上、由所述十字头轴颈施加的压力作用得最高的范围。
由此,在十字头轴颈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时,消除了因轴承合金进入供油通路供油槽的凹部而引起的压力变形,能够防止在轴承合金的滑动面发生不均匀磨损等损伤,从而能够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的耐久性。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油通路也可以是:包括:大径部,所述大径部在所述连接棒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小径部,所述多个小径部从该大径部的端部分支而连通到所述轴承面,并且所述小径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大径部的内径,所述小径部的各个顶端部成为所述轴承面上的所述开口部。
这样的话,使多条小径部从一条大径部分支并在轴承面的多个位置开口,从而能够以不减少通过供油通路的油量的方式减小各个开口部的面积。由此,即使因设计上的方便而使开口部在轴承面的压力范围内开口,由于小径部的开口面积小,因此,也不会导致不和轴承合金的内表面接触的面积变大。
因此,在十字头轴颈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时,不会以轴承合金进入供油通路的开口部的方式引起压力变形,从而能够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的耐久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所述多个小径部的内径彼此不同,使位于压力范围的内部的所述小径部的内径小于位于该压力范围以外的位置的所述小径部的内径,所述压力范围是指在所述轴承面上、由所述十字头轴颈施加的压力作用得最高的范围。
这样,由于位于压力范围的内部的小径部的内径较小,因此,不会使在压力范围中不和轴承合金的内表面接触的面积变大。因此,在十字头轴颈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时,不会以轴承合金进入小径部的开口部的方式引起压力变形,藉此,能够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的耐久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所述多个小径部分别以不同的角度从所述大径部分支。
在结构力学上,优选的是:大径部配置于连接棒的横截面范围的中央部。然而,通过采用所述结构,相对于在配置位置上存在制约的大径部,能够比较自由地使各小径部的末端部在轴承面的任意位置开口。因此,能够使各小径部的在轴承面上的开口部的位置最优化,并能够抑制轴承合金的压力变形,从而能够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棒将设于十字头型发动机的活塞杆顶端的十字头轴颈和设于曲轴的曲柄销之间连结起来,该连接棒包括:供油通路,所述供油通路形成为在该连接棒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供油槽,所述供油槽形成为沿着该连接棒的端部的轴承面的周向延伸;以及轴承合金,所述轴承合金安装于所述轴承面,且呈半开圆筒状,所述供油通路以该供油通路的所述轴承面侧的端部不到达所述轴承面的方式和所述供油槽的底部连通,开口部的沿着所述轴承面的周向的长度与所述供油通路的内径相等,所述开口部是所述供油通路的与所述供油槽的底部连通的连通部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沿着所述轴承面的轴向的宽度与所述供油槽的宽度相等。
根据上述结构的连接棒,供油通路不和轴承面直接连通,而和形成于轴承面的供油槽的底部连通,因此,在轴承面作为凹部仅存在供油槽,除此以外的凹部不存在。捕集于供油槽的润滑油能够从供油槽的底部和供油通路的端部重合而形成的开口部流动到供油通路。
这样,由于在轴承面不存在除了供油槽以外的凹部,因此,在轴承合金安装于轴承面时,不和轴承合金的内表面接触的部分只是供油槽这部分。因此,在十字头轴颈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时,不会因轴承合金进入开口部而引起压力变形,藉此,能够防止在轴承合金的滑动面发生不均匀磨损等损伤,从而能够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十字头型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个连接棒,因此,能够抑制轴承合金的压力变形,从而提高发动机耐久性。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棒以及包括该连接棒的十字头型发动机,能够抑制轴承合金的损伤,从而能提高发动机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a)是连接棒的轴承面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沿Ib-Ib线的连接棒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图2(a)是连接棒的轴承面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的沿IIb-IIb线的连接棒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图3(a)是连接棒的轴承面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的沿IIIb-IIIb线的连接棒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图4(a)是连接棒的轴承面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的沿IVb-IVb线的连接棒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图5(a)是连接棒的轴承面的俯视图,图5(b)是图5(a)的沿Vb-Vb线的连接棒的纵剖视图,图5(c)是图5(b)的沿Vc-Vc线的连接棒的纵剖视图。
图6是船用的十字头型发动机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沿图6的VII-VII线的活塞杆和连接棒的纵剖视图。
图8表示现有技术的图7的VIII-VIII向视的连接棒的轴承面的俯视图。
图9表示现有技术的沿图7的IX-IX线的连接棒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a)、图1(b),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棒进行说明。此处所示的连接棒18和图8、图9所示的现有的连接棒8一样包括小端部8A,在该小端部8A安装有未图示的盖(参照图6的符号81),安装于活塞侧的十字头轴颈(cross head journal)(参照图6的符号7)被保持成转动自如。在轴承面8a安装有半开圆筒状的轴承合金11(在图1(a)中被省略)。
在连接棒18的内部形成有供油通路15,并且在轴承面8a形成有沿着周向延伸的供油槽16(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着连接棒18的中心线C单侧为三条,共计六条)。供油通路15包括:圆孔状的大径部15a,所述大径部15a在连接棒18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以及小径部15b,所述小径部15b从该大径部15a的端部以隔着连接棒18的中心线C的方式分支成V字状而连通到轴承面8a,并且小径部15b的内径小于大径部15a的内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小径部15b隔着连接棒18的中心线C单侧为一条,共计两条)。
上述各个小径部15b的顶端部(开口部15c)分别和供油槽16中的隔着连接棒18的中心线C的两侧的供油槽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口部15c的内径大于供油槽16的宽度,但也可以小于或等于供油槽16的宽度。
在连接棒18的轴承面8a和十字头轴颈7(参照图6)相接触的部分,通过活塞2的上下运动而产生压力作用。其中,压力较高的范围(压力范围)因发动机的尺寸的不同而不同,但形成为至少包含供十字头轴颈7和连接棒18的轴承面8a相接触的活塞轴方向最下位置存在的范围(只要连接棒18以十字头轴颈为中心在120°的范围内运动,那就是隔着中心线C至少120°的范围)。
在轴承面8a上,由十字头轴颈7施加的压力P作用得最高的范围是图中所示的R的范围。该压力范围R的位置是相对于连接棒18的中心线C在周向上偏离的位置。其理由是,如图6所示,当活塞2因燃料燃烧所伴随的压力P而开始下压时,曲轴3从活塞2的上死点位置到达20°左右的旋转角θ而使连接棒18倾斜,此时,施加了最大的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压力P作用得最高的范围定义为压力范围R,但也可以将压力比较高的范围作为压力范围。
在轴承面8a上,在上述压力范围R内,既没有形成供油通路15的小径部15b(开口部15c),也没有形成供油槽16。小径部15b的开口部15c位于相对于压力范围R靠周向外侧的位置,并在该位置中断的三条供油槽16中的中央的一条供油槽16的端部开口。
如图1(b)所示,从供油通路15的大径部15a上端分支成V字状的小径部15b分别以不同的角度α、β从大径部15a分支,并分别和供油槽1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压力P作用得最高的范围作为压力范围R,该压力范围R相对于中心线C在周向上偏离。因此,小径部15b从供油通路15以不同的角度α、β分支。可是,只要开口部15c在压力范围R的周向外侧附近开口,也可以考虑使角度α、β相等。
若包括了按以上方式构成的连接棒18的十字头型发动机EG(参照图6)运转,则润滑油被从未图示的润滑油泵供给到十字头5。该润滑油在将十字头轴颈7和轴承合金11的滑动面11a之间润滑后,经由穿设于轴承合金11的未图示的油孔而进入供油槽16,再从开口部15c流动到供油通路15(15a、15b),从而对轴承合金12和曲柄销9之间进行润滑。
连接棒18的供油通路15的在轴承面8a上开口的开口部15c的位置是相对于轴承面8a的压力范围R靠周向外侧的位置。因此,不会像现有的连接棒8(参照图8、图9)那样因开口部15c位于压力范围R内而使轴承面8a在压力范围R内产生于轴承合金11的内表面。
因此,在十字头轴颈7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11时,能抑制轴承合金11进入供油通路15的开口部或供油槽16这样的压力变形,并能抑制在轴承合金11的滑动面11a上的最大油膜压力的分布状态中产生急剧的立起部。因此,能够抑制产生润滑油的油膜较薄的部分,由此,能够抑制轴承合金11的滑动面11a中的不均匀磨损等损伤,从而能够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耐久性。
连接棒18的形成于轴承面8a的供油槽16形成在相对于压力范围R靠周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在十字头轴颈7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11时,能够抑制因轴承合金11进入供油槽16的凹部而导致的压力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在轴承合金11的滑动面11a发生不均匀磨损等损伤,从而能够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耐久性。
另外,供油通路15包括:大径部15a,所述大径部15a在连接棒18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以及小径部15b,所述小径部15b从该大径部15a的端部分支而连通到轴承面8a,小径部15b的各个顶端部成为轴承面8a上的开口部15c。
根据该结构,使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小径部15b从一条大径部15a分支并在轴承面8a的多个位置开口,从而能够以不减少通过供油通路15的油量的方式减小各个开口部15c的面积。由此,即使因设计上的方便而使开口部15c在压力范围R内开口,也能够将该开口部15c的开口面积抑制到最小限度。
因此,在十字头轴颈7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11时,能够抑制轴承合金11进入开口部15c这样的压力变形,在该点上也能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耐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多个小径部15b分别以不同的角度α、β从大径部15a分支,因此,相对于在配置位置上存在制约的大径部15a,能够比较自由地使各小径部15b的末端部在轴承面8a的任意位置开口。因此,能够使开口部15c在轴承面8a上的位置最优化,能够抑制轴承合金11的压力变形,并能够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耐久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a)、图2(b),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棒进行说明。在该连接棒28中,供油通路15也包括:圆孔状的大径部15a,所述大径部15a在连接棒28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小径部15b,这多个小径部15b从该大径部15a的端部分支而连通到轴承面8a,各小径部15b的各自的顶端部成为轴承面8a上的开口部15c。如图2(a)所示,小径部15b隔着连接棒18的中心线C单侧形成有三条,共计形成有六条。如图2(b)所示,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从大径部15a的上端分支成V字状而形成上述两组的小径部15b相对于中心线C以不同的角度延伸。
如图2(a)所示,三条小径部15b在压力范围R的内部开口,其他的三条小径部15b在压力范围R的外部开口。在压力范围R的内部开口的小径部15b在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形成的三条供油槽16的顶端部开口,该小径部15b的开口部15c的内径被设定为和供油槽16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小于或等于该宽度尺寸。在压力范围R的外部开口的小径部15b也在相反侧的三条供油槽16的顶端部开口,该小径部15b的开口部15c的内径被设定为大于供油槽16的宽度尺寸。
在如以上方式构成的连接棒28中,供油通路15的在轴承面8a上开口的六条小径部15b的开口部15c具有大小两种内径。另外,位于轴承面8a的压力范围R中的开口部15c的内径小于位于压力范围R外的小径部15b的内径,且该内径被设定为小于或等于供油槽16的宽度尺寸。
因此,不会如现有的连接棒8(参照图8、图9)那样出现以下情况:因内径比供油槽16的宽度大的供油通路15和供油槽16一起存在于压力范围R内而导致在压力范围R中不和轴承合金11的内表面接触的面积变大。因此,在十字头轴颈7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11时,能够抑制以轴承合金11进入小径部15b的开口部15c的方式产生压力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在轴承合金11的滑动面11a发生不均匀磨损等损伤,从而能够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耐久性。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a)、图3(b),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棒进行说明。在该连接棒38的内部平行地形成有两条圆孔状的供油通路15A、15B,这两条供油通路15A、15B的开口部15c和轴承面8a的不同部位连通。具体而言,两个开口部15c位于隔着连接棒8的中心线C而在轴承面8a的圆周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并以隔着轴承面8a的压力范围R的方式配置在相对于压力范围R靠周向外侧的位置。
形成于轴承面8a的供油槽16(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着连接棒18的中心线,单侧为三条,共计六条)形成于压力范围R的外侧。而且,供油通路15A、15B的开口部15c和中央的供油槽16的顶端部连通。优选的是,开口部15c的内径被设定为小于或等于供油槽16的宽度尺寸。
在如以上方式构成的连接棒38的内部平行地形成有两条具有相等内径的供油通路15A、15B,这些供油通路15A、15B的开口部15c和轴承面8a的不同部位连通。因此,能够以不减少整体的供油量的方式使各供油通路15A、15B的内径变细,从而能够使各个开口部15c的面积减小。
除了能够如上所述地使供油通路15A、15B的开口部15c的面积减小之外,供油通路15A、15B(开口部15c)与相对于轴承面8a的压力范围R靠周向外侧的位置连通,开口部15c的内径被设定为小于或等于供油槽16的宽度尺寸,供油槽16未形成于压力范围R,因此,在压力范围R中,不会产生轴承合金11的内表面不和轴承面8a接触的凹部。
因此,在十字头轴颈7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11时,能够抑制以轴承合金11进入压力范围R中的凹部的方式引起压力变形,从而能够防止轴承合金11的损伤,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耐久性。
此外,由于能够如上所述地使供油通路15A、15B的内径变细,因而能够抑制伴随着供油通路15A、15B的形成而导致的连接棒8的强度降低,该点也能够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耐久性以及可靠性。由于两条供油通路15A、15B相对于连接棒38的中心线C平行地形成,因而加工较容易。也可以形成两条以上的供油通路15A、15B,或者使供油通路15A、15B的内径不同。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a)、图4(b),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棒进行说明。在该连接棒48中,供油通路15是将大径部15a和多条小径部15b组合而构成的,其中,上述大径部15a呈圆孔状,并在连接棒48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上述多条小径部15b从该大径部15a的端部分支而连通到轴承面8a。各小径部15b的各个顶端部成为轴承面8a上的开口部15c。
如图4(a)所示,小径部15b的数量例如为四条,从大径部15a呈放射状地延伸,小径部15b的各个开口部15c在轴承面8a的多个地方开口。更具体而言,各开口部15c都在形成于轴承面8a的周向上的三条供油槽16的内部开口。三个开口部15c在中央的供油槽16开口,各有一个开口部15c在两侧的供油槽16开口。各小径部15b(开口部15c)的内径被设定为和供油槽16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小于或等于该宽度尺寸。不需要使所有的开口部15c在供油槽16内开口,也可以仅使一部分的开口部15c在供油槽16内开口。
如该方式构成的连接棒48使多条小径部15b从一条大径部15a分支并在轴承面8a的多个位置开口,因此,能够以不减少通过供油通路15的油量的方式减小各个开口部15c的面积。
虽然这些开口部15c配置于轴承面8a的压力范围R中,但各开口部15c在供油槽16的内部开口,且内径被设定为小于或等于供油槽16的宽度尺寸,因此,不存在内径大于供油槽16的宽度的开口部15c在压力范围R中开口的情况。
因此,在十字头轴颈7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11时,能够抑制以轴承合金11进入开口部15c的方式引起压力变形,从而能够防止轴承合金11的损伤,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耐久性。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a)、图5(b)、图5(c),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连接棒进行说明。在该连接棒58的小端部8A的轴承面8a形成有沿着周向延伸的例如三条供油槽16,该中央的槽形成为比两侧的槽深。
在连接棒58的内部以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圆孔状的供油通路15,该供油通路15以该供油通路15的轴承面8a侧的端部不到达轴承面8a的方式和中央的供油槽16的底部连通。因此,在中央的供油槽16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和供油通路15连通的裂缝状的开口部15c。该开口部15c的长度和供油通路15的内径相等,开口部15c的宽度和供油槽16的宽度相等。
根据上述结构的连接棒58,如图5(a)以及图5(c)所示,虽然供油通路15被配置为和轴承面8a的压力范围R重合,但该供油通路15不和轴承面8a的表面直接连通,而仅和供油槽16的底部连通,因此,供油通路15不会作为凹部露出至轴承面8a。因此,在轴承面8a作为凹部仅存在三条供油槽16,除此以外的凹部不存在。捕集于供油槽16的润滑油能够从由中央的供油槽16的底部和供油通路15的端部重合而形成的开口部15c流动到供油通路15。
这样,在轴承面8a不存在除了供油槽16以外的凹部,因此,当轴承合金11安装于轴承面8a时,不和轴承合金11的内表面接触的部分只是供油槽16这部分。因此,在十字头轴颈7的负荷(压力P)作用于轴承合金11时,不会因轴承合金11进入开口部15c等凹部而引起压力变形,由此,能够防止在轴承合金11的滑动面11a发生不均匀磨损等损伤,从而能够提高十字头型发动机EG的耐久性。
如以上说明,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连接棒18、28、38、48、58、以及包括这些连接棒在内的十字头型发动机EG,能够抑制因和连接棒18~58的小端部8A的轴承面8a连通的供油通路15形成凹部而导致的轴承合金11的压力变形,能够消除轴承合金11的滑动面11a中的最大油膜压力急剧增高的部位,从而能够抑制在轴承合金11发生不均匀磨损等损伤,提高发动机的耐久性。
本发明并不仅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施加适当的变更或改良,这样施加变更或改良后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中。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连接棒18~58的小端部8A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大端部8B侧。另外,也可以对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或附加别的结构。
符号说明
1 气缸套
2 活塞
3 曲轴
6 活塞杆
7 十字头轴颈
8A 小端部(端部)
8a 轴承面
9 曲柄销
11 轴承合金
15、15A、15B 供油通路
15a 大径部
15b 小径部
15c 开口部
16 供油槽
18、28、38、48、58 连接棒
EG 十字头型发动机
P 压力
R 压力范围
α、β 小径部的角度

Claims (7)

1.一种连接棒,将设于十字头型发动机的活塞杆顶端的十字头轴颈和设于曲轴的曲柄销之间连结起来,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油通路,所述供油通路形成为在该连接棒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和该连接棒的端部的轴承面连接;
供油槽,所述供油槽形成为沿着所述轴承面的周向延伸,并和所述供油通路在所述轴承面上开口的开口部连接;以及
轴承合金,所述轴承合金安装于所述轴承面,且呈半开圆筒状,
所述供油通路隔着所述连接棒的中心线分支,
所述开口部的位置是相对于压力范围靠周向外侧的位置,该压力范围是指在所述轴承面上、由所述十字头轴颈施加的压力作用得最高的范围,
所述供油槽形成在相对于所述压力范围靠周向外侧的位置。
2.一种连接棒,将设于十字头型发动机的活塞杆顶端的十字头轴颈和设于曲轴的曲柄销之间连结起来,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油通路,所述供油通路形成为在该连接棒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和该连接棒的端部的轴承面连接;
供油槽,所述供油槽形成为沿着所述轴承面的周向延伸,并和所述供油通路在所述轴承面上开口的开口部连接;以及
轴承合金,所述轴承合金安装于所述轴承面,且呈半开圆筒状,
所述供油通路隔着所述连接棒的中心线分支,
所述供油通路的所述开口部的内径被设定为小于或等于所述供油槽的宽度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通路包括:
大径部,所述大径部在所述连接棒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以及
多个小径部,所述多个小径部从该大径部的端部分支而连通到所述轴承面,并且所述小径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大径部的内径,
所述小径部的各个顶端部成为所述轴承面上的所述开口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小径部的内径彼此不同,使位于压力范围的内部的所述小径部的内径小于位于该压力范围以外的位置的所述小径部的内径,所述压力范围是指在所述轴承面上、由所述十字头轴颈施加的压力作用得最高的范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小径部分别以不同的角度从所述大径部分支。
6.一种连接棒,将设于十字头型发动机的活塞杆顶端的十字头轴颈和设于曲轴的曲柄销之间连结起来,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油通路,所述供油通路形成为在该连接棒的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
供油槽,所述供油槽形成为沿着该连接棒的端部的轴承面的周向延伸;以及
轴承合金,所述轴承合金安装于所述轴承面,且呈半开圆筒状,
所述供油通路以该供油通路的所述轴承面侧的端部不到达所述轴承面的方式和所述供油槽的底部连通,
开口部的沿着所述轴承面的周向的长度与所述供油通路的内径相等,所述开口部是所述供油通路的与所述供油槽的底部连通的连通部的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的沿着所述轴承面的轴向的宽度与所述供油槽的宽度相等。
7.一种十字头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棒。
CN201580077620.8A 2015-03-31 2015-09-29 连接棒以及包括该连接棒的十字头型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073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3316 2015-03-31
JP2015073316A JP6727758B2 (ja) 2015-03-31 2015-03-31 連接棒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クロスヘッド型エンジン
PCT/JP2015/077605 WO2016157575A1 (ja) 2015-03-31 2015-09-29 連接棒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クロスヘッド型エンジ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323A CN107407323A (zh) 2017-11-28
CN107407323B true CN107407323B (zh) 2020-06-09

Family

ID=57004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762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07323B (zh) 2015-03-31 2015-09-29 连接棒以及包括该连接棒的十字头型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27758B2 (zh)
KR (1) KR101957622B1 (zh)
CN (1) CN107407323B (zh)
WO (1) WO20161575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6051B2 (ja) * 2017-08-04 2019-12-25 アイダ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サーボプレス機械
JP7127293B2 (ja) * 2018-02-15 2022-08-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
JP7099169B2 (ja) * 2018-08-23 2022-07-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複リンク式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
CN109854503A (zh) * 2018-12-29 2019-06-07 广东葆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水润滑压缩机
WO2023247817A1 (en) * 2022-06-22 2023-12-28 Wärtsilä Finland Oy Bearing shell, bearing, piston engine and use of a bearing shell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6612U (ja) * 1982-01-13 1983-07-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ピストン冷却用油通路
JP2007532845A (ja) * 2004-05-18 2007-11-15 エムエーエヌ・ディーゼル・エーエス 大型2サイクル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用クロスヘッド軸受
CN201738964U (zh) * 2010-06-05 2011-02-09 锐展(铜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
JP2013241997A (ja) * 2012-05-21 2013-12-05 Hino Motors Ltd 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95685A (en) * 1966-05-05 1970-02-17 Daimler Benz Ag Lubricating system for connecting rod and wristpin bearing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DE2658194C2 (de) * 1976-12-22 1985-01-17 Klöckner-Humboldt-Deutz AG, 5000 Köln Anordnung eines Rückschlagventils in der Pleuelstange einer Hub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US4345797A (en) * 1978-11-20 1982-08-24 Caterpillar Tractor Co.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n engine
JPH0754997A (ja) * 1993-01-27 1995-02-28 Toyota Motor Corp ピストンピン潤滑装置
JP3975132B2 (ja) * 2002-08-05 2007-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圧縮比可変装置
US9951686B2 (en) * 2013-06-20 2018-04-24 Nissan Motor Co., Ltd. Bearing structure for multi-link-type piston crank mechanis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6612U (ja) * 1982-01-13 1983-07-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ピストン冷却用油通路
JP2007532845A (ja) * 2004-05-18 2007-11-15 エムエーエヌ・ディーゼル・エーエス 大型2サイクル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用クロスヘッド軸受
CN201738964U (zh) * 2010-06-05 2011-02-09 锐展(铜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
JP2013241997A (ja) * 2012-05-21 2013-12-05 Hino Motors Ltd 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323A (zh) 2017-11-28
KR20170103018A (ko) 2017-09-12
JP2016191463A (ja) 2016-11-10
JP6727758B2 (ja) 2020-07-22
WO2016157575A1 (ja) 2016-10-06
KR101957622B1 (ko) 2019-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7323B (zh) 连接棒以及包括该连接棒的十字头型发动机
US8714825B2 (en) Plain bearing and bearing device
CN108026835B (zh) 内燃机的活塞曲柄机构的上销的润滑构造及润滑方法
US8876391B2 (en) Main bearing for crankshaft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0006491B2 (en) Slide bearing
EP3012434A1 (en) Bearing structure for multi-link-type piston crank mechanis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20150192098A1 (en) Tappet
CN106662141B (zh) 轴承构造
EP2813717B1 (en) Bearing device
EP2813718B1 (en) Bearing device
EP1751440B2 (en) Crosshead bearing for a large two-stroke diesel engine
US20190249711A1 (en) Main bearing for crankshaft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I117906B (fi) Liukulaakeri, erityisesti kiertokanki mäntäpolttomoottoreihin
CN101896744A (zh) 用于内燃机的销毂以及设有该销毂的活塞
US10041527B2 (en) Connecting rod
US9810114B2 (en) Lubrication passageway for lubrication of cam follower assembly
JP4888337B2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ポンプ
US10808665B2 (en) Camshaft for a pump, in particular a high pressure fuel pump, and pump having a camshaft
KR20180033277A (ko) 연접봉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크로스헤드형 엔진
JP2018115698A (ja) ブシュ
GB2545418A (en) Connecting rod
CN102654094A (zh) 高压油泵用不动滚轮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