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6094A - 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6094A
CN107376094A CN201710637138.6A CN201710637138A CN107376094A CN 107376094 A CN107376094 A CN 107376094A CN 201710637138 A CN201710637138 A CN 201710637138A CN 107376094 A CN107376094 A CN 107376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sample
manufacture method
reactive tank
catheter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371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a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a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a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a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371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760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76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60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11Aseptic insertion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12Chemical mo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12Chemical modification
    • C08J7/16Chemical modification with polymerisable compounds
    • C08J7/18Chemical modification with polymerisable compounds using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61M2205/0205Materials having antiseptic or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e.g. silver compounds, rubber with sterilising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7/00Methods of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prod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7/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J2327/1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C08J2327/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tetrafluoroethyl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7/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J2327/1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C08J2327/2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exafluoro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0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saccharides or of their derivat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J2401/00 or C08J2403/00
    • C08J2405/10Heparin;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33/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ids; Metal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保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的第一鞘管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完全活化,然后依次有序地进行多次化学聚合反应,经清洗并干燥后,最终得到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肝素‑环丙沙星鞘管,总之,本发明,通过在鞘管上接枝具有抗菌性的环丙沙星和/或抗凝血性的肝素钠,由此,获得一种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前所未有的导管鞘产品,且抗菌率达到70%~80%,抗凝血性达到60%~70%,显然,相比现有导管鞘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产出的导管鞘的抗菌力度更强,抗菌持久性更好,更利于减少患者的细菌感染及血栓的发生几率,更便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Description

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导管鞘,主要被用于经皮穿刺插入血管系统,是一种导入血管造影导管、指引导管、球囊扩张导管或支架以进行介入式微创性治疗的医疗器械产品。通常,使用时,先用经皮穿刺插管的方法,将导丝插入血管内,将导管鞘套于导管或扩张管上并使导管鞘沿导丝进入到血管内,当导管鞘进入到血管后,拔出导丝或扩张管,将导管鞘留在血管内,作为导管进出或更换的通道,这样,利于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且便于操作,特别是在一人操作或多次更换导管的情况下,此优势更为突显。由上显然,整个介入治疗过程中,导管鞘将会直接与患者的血管壁、血液接触,并可能在血管中停留相当长的时间,故,导管鞘除了应具备光滑、柔韧性好等特征外,还应具有抗菌性和抗凝血性,以避免细菌感染及血栓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然而,现有的导管鞘,往往偏向于注重其摩擦系数等特性,而忽略了导管鞘还应具备很好的抗菌性和抗凝血性,即使有考虑到抗菌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导管鞘往往存在抗菌力度不强,抗菌持久性差等问题。对应地,现有制备导管鞘的方法,往往存在降低了抗菌原料的抗菌效力等问题,导致抗菌原材料的浪费和导管鞘的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管鞘不具备抗菌性和抗凝血性,即使有,也存在抗菌力度不强和抗菌持久性差,以及现有导管鞘的制造方法降低了抗菌原料的抗菌效力,造成抗菌原材料的浪费,导管鞘的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所述导管鞘包括用以主导介入的呈空心管状的鞘管,所述鞘管具有内侧壁和外侧壁;通过所述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将第一鞘管接枝聚合为第二鞘管,其中,所述第一鞘管为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的所述鞘管,所述第二鞘管为新的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
所述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保所述第一鞘管的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完全活化;
S2:通过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接枝基体;
S3:将所述接枝基体通过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第一样品,其中,所述第一样品为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的样品,若需获得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所述第二鞘管的成品,跳过下述步骤S4转至下述步骤S5;
S4:在所述步骤S3的基础上,继续通过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第二样品,其中,所述第二样品为具有抗菌性和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的样品;
S5:当获得的为所述第一样品时,清洗并干燥所述第一样品,或者,当获得的为所述第二样品时,清洗并干燥所述第二样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将所述第一鞘管置于电源幅值为50KV~100KV,频率范围为500赫兹~1000赫兹的脉冲环境中以使所述第一鞘管的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完全活化。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S21:在所述步骤S1获得的所述第一鞘管中通过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植入活性基团;
S22:清洗并干燥经过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后的所述第一鞘管以得到所述第二鞘管的所述接枝基体。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1中,将所述步骤S1中获得的所述第一鞘管,浸入体积百分浓度范围为5%~7%的丙烯酸水溶液中,以与所述丙烯酸水溶液发生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1中的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催化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S31:将所述接枝基体置于装有第一催化剂的反应槽中;
S32:依次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溶剂以及抗凝血物和抗菌物中的其中一种,其中,所述抗凝血物和所述抗菌物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第一催化剂以及所述溶剂三者之间的体积配比为2:1:6;
S33:对所述反应槽进行降温,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第一脱水缩合剂,对所述反应槽内的物质进行搅拌以使所述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充分进行。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1中,所述反应槽内有0.1mol~0.2mol的所述第一催化剂;所述步骤S33中,所述反应槽内添加有1mol~2mol的所述第一脱水缩合剂;所述抗凝血物为肝素钠,所述抗菌物为环丙沙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S41:继所述步骤S33之后,继续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第二催化剂以及所述抗凝血物和所述抗菌物中的另外一种,其中,于所述反应槽内,所述抗凝血物和所述抗菌物中的另外一种、所述第二催化剂以及所述溶剂三者之间的体积配比为2:1:6;
S42: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第二脱水缩合剂,对所述反应槽内的物质进行搅拌以使所述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充分进行。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1中,所述反应槽内加入0.1mol~0.2mol的所述第二催化剂;所述步骤S42中,所述反应槽内添加1mol~2mol的所述第二脱水缩合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当获得的样品为所述第一样品时,依次用所述溶剂和蒸馏水清洗所述第一样品,然后,在35℃以下的真空环境中干燥所述第一样品,
或者,当获得的样品为所述第二样品时,依次用所述溶剂和蒸馏水清洗所述第一样品,然后,在35℃以下的真空环境中干燥所述第二样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导管鞘的制造方法通过将接枝聚合的原理应用到导管鞘的改性中,具体地,确保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的第一鞘管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完全活化后,通过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接枝基体,然后,通过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鞘管的样品,也即第一样品,继续通过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具有抗菌性和抗凝血性的鞘管的样品,也即第二样品,最后对第一样品或第二样品进行清洗并干燥,最终得到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导管鞘成品,总之,依次通过多次化学聚合反应的有序组合最终在鞘管上接枝抗菌物和/或抗凝血物,不仅获得一种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前所未有的导管鞘产品,且抗菌率达到70%~80%,抗凝血性达到60%~70%,显然,相比现有导管鞘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产出的导管鞘的抗菌力度更强,抗菌持久性更好,更利于减少患者的细菌感染及血栓发生几率,更便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管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导管鞘的鞘管的剖切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管鞘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简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鞘管/第一鞘管/第二鞘管、110-内侧壁、120-外侧壁、200-鞘管座、300-延长管、400-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的实现进行详细地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导管鞘包括用以主导介入的呈空心管状的鞘管10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管鞘还包括鞘管座200、延长管300和控制阀400,其中,鞘管100连接于鞘管座200上,控制阀400通过延长管300连接于鞘管座200上且与鞘管100连通。当然,实际上,导管鞘不一定都是这种结构,还可为其它合适的结构,本发明主要是通过对导管鞘的鞘管100进行改性来实现导管鞘的改性。
如图2所示,鞘管100具有内侧壁110和外侧壁120,其中,鞘管100的外侧壁120与血管壁接触,鞘管100的内侧壁110与血液接触。
改性前的导管鞘的鞘管100,也即第一鞘管100,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可以理解地,本发明主要是针对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的第一鞘管100进行改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还适用于由其它材料制成的鞘管100的性能改良。通过采用该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可以将第一鞘管100接枝聚合改良为第二鞘管100,其中,该第二鞘管100为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新的鞘管100。
如图3所示,该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保第一鞘管100的内侧壁110和外侧壁120完全活化。需说明的是,此步骤中,实际是体现在确保第一鞘管100的活化。如果第一鞘管100的性能比较稳定,不易于融进其它的基团,那么,就需在该步骤中对第一鞘管100进行完全活化,反之不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对第一鞘管100进行活化。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1中,为将第一鞘管100完全活化,通常,将第一鞘管100置于高频高压的条件下,具体地,在电源幅值为50KV~100KV,频率范围为500赫兹~1000赫兹的脉冲环境中,这样,对应地,第一鞘管100的内侧壁110和外侧壁120即可完全活化。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将第一鞘管100置于其它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来完全活化。
S2:通过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第二鞘管100的接枝基体。需说明的是,该接枝基体为下述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和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以接枝基体为基础,在已有的鞘管100中进行接枝聚合改性获得新的改良后的鞘管100,此种改进思路不同于传统的将所有的改良后的鞘管100所需的原料混合在一起来制造的思路。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步骤S2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21:在步骤S1获得的第一鞘管100中通过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植入活性基团。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为后续化学聚合反应能顺利进行,在步骤S21中,将步骤S1中获得的第一鞘管100,浸入体积百分浓度范围为5%~7%的丙烯酸水溶液中,以与丙烯酸水溶液发生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
也即是说,为将丙烯酸基团这一活性基团植入到完全活化后的第一鞘管100中,且为使聚合反应更容易,在本步骤中,将该完全活化后的第一鞘管100浸入到丙烯酸水溶液中,优选地,丙烯酸水溶液的浓度为6%,这样,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的完全活化后的第一鞘管100与丙烯酸水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此次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通过该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最终使第一鞘管100的外侧壁120和内侧壁110的材料均为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聚合物。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根据需要,将第一鞘管100置于合适的环境中,以向第一鞘管100内植入其它合适的活性基团。
另外,为加快步骤S21中的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催化进行的。显然,在本实施例中,紫外光起到一个催化作用。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采用其它合适的催化剂来催化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
S22:清洗并干燥经过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后的第一鞘管100以得到第二鞘管100的接枝基体。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将经过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的第一鞘管100用蒸馏水清洗,并干燥清洗后的第一鞘管100,由此得到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鞘管100,显然,第二鞘管100的接枝基体为该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鞘管100。
S3:将接枝基体通过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第二鞘管的第一样品,其中,该第一样品为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鞘管100的样品,若需获得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第二鞘管100的成品,直接跳过下述步骤S4转至下述步骤S5。
可以理解地,如图3所示,该步骤S3可以制造出具有抗菌性的第二鞘管100的样品,或者制造出具有抗凝血性的第二鞘管100的样品,因而,如果最终仅需第二鞘管100的成品具备单一的抗菌性或抗凝血性,则不需要进行下述的步骤S4,而是直接进入到步骤S5中。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S31:将接枝基体置于装有第一催化剂的反应槽中。具体地,将上述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鞘管100置于反应槽内,其中,为加快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该反应槽内装有0.1mol~0.2mol的第一催化剂,且该第一催化剂优选为4-二甲氨基吡啶。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催化剂不限于4-二甲氨基吡啶,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其它合适的催化剂。
S32:依次向反应槽内添加溶剂以及抗凝血物和抗菌物中的其中一种,其中,抗凝血物和抗菌物中的其中一种、第一催化剂以及溶剂三者之间的体积配比为2:1:6。
具体地,以向反应槽内添加的是抗凝血物为例,那么,步骤S32即为,依次向反应槽内添加溶剂以及抗凝血物,其中,抗凝血物、第一催化剂以及溶剂三者之间的体积配比为2:1:6。同样,也适用于抗菌物。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对应地,因肝素钠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肝素钠在血液透析治疗中是唯一有效的特效药物,且低分子的肝素钠是由肝素原料药作为原料进一步加工成的一大类抗血栓的药物,具有更为广泛的临床医学用途,成为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和急性冠脉综合症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首选药物,因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抗凝血物为肝素钠。
同理,因环丙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优良的抗菌作用,因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抗菌物为环丙沙星。
S33:对反应槽进行降温,向反应槽内添加第一脱水缩合剂,对反应槽内的物质进行搅拌以使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充分进行。
具体地,在顺次完成上述步骤S31和步骤S32后,立即将反应槽置于冰水浴中,以方便及时地发散冷却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进而确保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能顺利地进行;然后,向反应槽内缓慢加入1mol~2mol的第一脱水缩合剂,优选地,该第一脱水缩合剂为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随即对反应槽内的各种物质搅拌4小时或以上,以确保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能充分进行。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主要为在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作用下,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鞘管100、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和肝素钠四者之间的化学反应,最终获得具有抗凝血性的第二鞘管100的样品,或者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主要为在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作用下,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鞘管100、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和环丙沙星四者之间的化学反应,最终获得具有抗菌性的第二鞘管100的样品。
S4:在步骤S3的基础上,继续通过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第二鞘管的第二样品,其中,第二样品为具有抗菌性和抗凝血性的鞘管100的样品。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S41:继步骤S33之后,继续向反应槽内添加第二催化剂以及抗凝血物和抗菌物中的另外一种,其中,于反应槽内,抗凝血物和抗菌物中的另外一种、第二催化剂以及溶剂三者之间的体积配比为2:1:6。
具体地,以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向反应槽内添加的是抗凝血物为例,那么,在该步骤S41即为,继步骤S33之后,继续向反应槽内添加第二催化剂以及抗菌物,且在反应槽内,抗菌物、第二催化剂以及溶剂三者之间的体积配比为2:1:6。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为更好地促进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的进行,第二催化剂为4-二甲氨基吡啶,且反应槽内添加有0.1mol~0.2mol的4-二甲氨基吡啶。显然,本步骤中的溶剂仍然为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中的溶剂,即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
需说明的是,第二催化剂可以不同于第一催化剂,也可与第一催化剂相同,显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与第二催化剂相同,均为0.1mol~0.2mol的4-二甲氨基吡啶。
S42:向反应槽内添加第二脱水缩合剂,对反应槽内的物质进行搅拌以使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充分进行。
具体地,在完成步骤S41后,继续向反应槽内添加1mol~2mol的第二脱水缩合剂,并进行搅拌以使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充分进行。优选地,第二脱水缩合剂为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需说明的是,第二脱水缩合剂可以不同于第一脱水缩合剂,也可与第一脱水缩合剂相同,显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脱水缩合剂与第二脱水缩合剂相同,均为1mol~2mol的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
通常,为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充分进行,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的时间为4~5小时,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该搅拌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且是否在此步骤中要搅拌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由上,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主要为在0.1mol~0.2mol的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作用下,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肝素钠鞘管100、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和环丙沙星四者之间的化学反应,或者为,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环丙沙星鞘管100、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和肝素钠四者之间的化学反应,最终均获得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肝素钠-环丙沙星鞘管100的样品。
S5:当获得的第二鞘管100的样品为第一样品时,清洗并干燥第一样品,或者,
当获得的第二鞘管100的样品为第二样品时,清洗并干燥第二样品。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鞘管100的样品为具有单一抗菌性的鞘管100样品时,或者为具有单一抗凝血性的鞘管100的样品时,也即为第一样品时,或者为具有抗菌性和抗凝血性的鞘管100的样品时,也即为第二样品时,均需对获得的样品经过200ml~3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冲洗一定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冲洗时间为4小时,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该冲洗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然后,对获得的样品经蒸馏水冲洗,在本实施例中,该冲洗时间也为4小时,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该冲洗时间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最后,将经过两次冲洗后的样品置于35℃以下的真空环境中干燥,以获得第二鞘管100的成品。
可以理解地,当获得的第二鞘管100的样品为第一样品时,最终获得的第二鞘管100的成品为具有抗菌性的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环丙沙星鞘管100,或者,为具有抗凝血性的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肝素鞘管100,当获得的第二鞘管100的样品为第二样品时,最终获得的第二鞘管100的成品为具有抗菌性抗凝血性的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肝素-环丙沙星鞘管100。
本发明提供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性:
(1)依次通过多次化学聚合反应的有序组合最终在鞘管100上接枝抗菌物和/或抗凝血物,获得了一种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前所未有的导管鞘产品,且该产品的通用性好,适于普及到大众,有较大的医用价值;
(2)因是通过化学聚合反应形成一种新的聚合物而获得的特性,因而,抗菌和/或抗凝血的性能更持久,更重要的是,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获得的第二鞘管,即新的鞘管,其抗菌性与加入的抗菌物的量成正比,其抗凝血性与加入的抗凝血物的量也成正比,整个反应过程中,第二鞘管的抗菌性基本为加入的所有抗菌物的抗菌性的总和,抗凝血性基本为加入的所有抗凝血物的抗凝血性的总和,也即,整个反应过程中,抗菌物的抗菌性以及抗凝血物的抗凝血性的损失均比较小,具体地,由本方法制造出来的导管鞘的抗菌率达到70%~80%,抗凝血性达到60%~70%,因而,一方面,该导管鞘的抗菌性更强,抗凝血性更好,更利于减少患者的细菌感染及血栓的发生几率,更便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在同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甚至更好的情况下,该导管鞘利于节省抗菌物和/或抗凝血物的用量,减少导管鞘的生产成本,由此,更利于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所述导管鞘包括用以主导介入的呈空心管状的鞘管,所述鞘管具有内侧壁和外侧壁,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将第一鞘管接枝聚合为第二鞘管,其中,所述第一鞘管为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的所述鞘管,所述第二鞘管为新的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所述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保所述第一鞘管的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完全活化;
S2:通过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接枝基体;
S3:将所述接枝基体通过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第一样品,其中,所述第一样品为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的样品;若需获得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所述第二鞘管的成品,跳过下述步骤S4转至下述步骤S5;
S4:在所述步骤S3的基础上,继续通过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第二样品,其中,所述第二样品为具有抗菌性和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的样品;
S5:当获得的为所述第一样品时,清洗并干燥所述第一样品,或者,
当获得的为所述第二样品时,清洗并干燥所述第二样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将所述第一鞘管置于电源幅值为50KV~100KV,频率范围为500赫兹~1000赫兹的脉冲环境中以使所述第一鞘管的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完全活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S21:在所述步骤S1获得的所述第一鞘管中通过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植入活性基团;
S22:清洗并干燥经过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后的所述第一鞘管以得到所述第二鞘管的所述接枝基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1中,将所述步骤S1中获得的所述第一鞘管,浸入体积百分浓度范围为5%~7%的丙烯酸水溶液中,以与所述丙烯酸水溶液发生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的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催化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S31:将所述接枝基体置于装有第一催化剂的反应槽中;
S32:依次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溶剂以及抗凝血物和抗菌物中的其中一种,其中,所述抗凝血物和所述抗菌物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第一催化剂以及所述溶剂三者之间的体积配比为2:1:6;
S33:对所述反应槽进行降温,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第一脱水缩合剂,对所述反应槽内的物质进行搅拌以使所述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充分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中,所述反应槽内有0.1mol~0.2mol的所述第一催化剂;所述步骤S33中,所述反应槽内添加有1mol~2mol的所述第一脱水缩合剂;所述抗凝血物为肝素钠,所述抗菌物为环丙沙星。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S41:继所述步骤S33之后,继续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第二催化剂以及所述抗凝血物和所述抗菌物中的另外一种,其中,于所述反应槽内,所述抗凝血物和所述抗菌物中的另外一种、所述第二催化剂以及所述溶剂三者之间的体积配比为2:1:6;
S42: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第二脱水缩合剂,对所述反应槽内的物质进行搅拌以使所述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充分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1中,所述反应槽内加入0.1mol~0.2mol的所述第二催化剂;所述步骤S42中,所述反应槽内添加1mol~2mol的所述第二脱水缩合剂。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当获得的样品为所述第一样品时,依次用所述溶剂和蒸馏水清洗所述第一样品,然后,在35℃以下的真空环境中干燥所述第一样品,
或者,当获得的样品为所述第二样品时,依次用所述溶剂和蒸馏水清洗所述第一样品,然后,在35℃以下的真空环境中干燥所述第二样品。
CN201710637138.6A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73760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37138.6A CN107376094A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37138.6A CN107376094A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6094A true CN107376094A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42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7138.6A Pending CN107376094A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760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9112A (zh) * 2018-11-27 2019-02-01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pH指示功能的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导尿管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26133A1 (en) * 1997-01-03 1998-07-03 Huls Aktiengesellschaft Bioactive surface coating
WO2001015631A1 (en) * 1999-09-01 2001-03-08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improved medical devices and devices so produced
CN1972944A (zh) * 2003-12-23 2007-05-30 艾尼纳制药公司 新颖螺吲哚啉或螺异喹啉化合物、其使用方法和组合物
CN102834123A (zh) * 2010-04-13 2012-12-19 巴克斯特国际公司 用于医疗装置的抗微生物壳体和覆盖件
CN103037913A (zh) * 2010-06-09 2013-04-10 森普鲁斯生物科学公司 防污、抗微生物、抗血栓形成的接出型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26133A1 (en) * 1997-01-03 1998-07-03 Huls Aktiengesellschaft Bioactive surface coating
WO2001015631A1 (en) * 1999-09-01 2001-03-08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improved medical devices and devices so produced
CN1972944A (zh) * 2003-12-23 2007-05-30 艾尼纳制药公司 新颖螺吲哚啉或螺异喹啉化合物、其使用方法和组合物
CN102834123A (zh) * 2010-04-13 2012-12-19 巴克斯特国际公司 用于医疗装置的抗微生物壳体和覆盖件
CN103037913A (zh) * 2010-06-09 2013-04-10 森普鲁斯生物科学公司 防污、抗微生物、抗血栓形成的接出型组合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9112A (zh) * 2018-11-27 2019-02-01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pH指示功能的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导尿管
CN109289112B (zh) * 2018-11-27 2021-05-04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pH指示功能的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导尿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28290B2 (ja) 抗血栓および抗菌処理が施されたデバイス
Aytemiz et al. Small‐diameter silk vascular grafts (3 mm diameter) with a double‐raschel knitted silk tube coated with silk fibroin sponge
CN101455861B (zh) 在医用导管高分子材料表面制备润滑性涂层的方法
CN106730051B (zh) 抗凝血高分子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49461B (zh) 一种抗菌止血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P2001522385A (ja) N−硫酸化ヒアルロン酸化合物、その誘導体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1804307A (zh) 抗凝血复合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098763A1 (ja) 医療用具
Mannarino et al. Novel high-strength thromboresistant poly (vinyl alcohol)-based hydrogel for vascular access applications
CN103933609B (zh) 一次成型的聚氨酯人造血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1750B (zh) 一种类肝素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376094A (zh) 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
CN114699564A (zh) 一种粘附力增强的润滑涂层、其应用和一种医用介入类导管
JP2008289864A (ja) 抗血栓性材料
CN106693054A (zh) 一种细菌纤维素/肝素医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69064U (zh) 抗凝血复合超滤膜
CN110343284A (zh) 一种聚氨酯介入导管表面抗菌抗凝涂层制备方法
CN107537069A (zh) 一种聚乙二醇表面改性的纳米银聚氨酯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261437A (ja) カテーテル
CN110947056A (zh) 一种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Bio-inspired robust, superhydrophilic and superlubric artificial vascular endothelium coating for anti-thromboinflammation on blood-contacting devices
CN110404120A (zh) 一种前端软化导尿管的制备方法
CN109394736A (zh) 层层自组装纳米纤维药物载体及制备方法、层层自组装载药纳米纤维及制备方法
CN212327080U (zh) 一种用于体外循环系统的保温输血管道及体外循环设备
CN1086592C (zh) 抗菌抗凝硅胶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