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6051B - 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6051B
CN107356051B CN201710779865.6A CN201710779865A CN107356051B CN 107356051 B CN107356051 B CN 107356051B CN 201710779865 A CN201710779865 A CN 201710779865A CN 107356051 B CN107356051 B CN 107356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heat exchange
outlet
tube bundl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798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56051A (zh
Inventor
肖峰
李敬德
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O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O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O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O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798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6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6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6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56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6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00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facilitate drying, e.g. mixing or backmixing the materials to be dried with predominantly dry sol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0/00Combinations of machines or apparatu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26B9/00 - F26B1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3/00Heating arrangements
    • F26B23/001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waste heat
    • F26B23/002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waste heat recovered from dryer exhaust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3/00Heating arrangements
    • F26B23/10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tubes or passages containing heated fluids, e.g. acting as radiative elements; Closed-loop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4Agitating, stirring, or scrap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属于干燥设备领域,提供一种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可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的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包括干燥箱和受料斗,在干燥箱内部具有密封的干燥腔,在干燥腔内设置有多块同向倾斜且间隔设置的干燥盘,在每块干燥盘内设置有换热介质通道,在换热介质通道的顶端设置有换热介质入口,在换热介质通道的底端设置有换热介质出口;在干燥箱的上部设有出风口,在干燥箱的下部设有进风口。本发明所述的干燥装置,其通过采用干燥盘加循环气流的组合干燥方式,可提高干燥效率;同时,循环气流经干燥装置后所产生的废气通过进一步的循环冷凝回收,解决了废气污染问题。

Description

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干燥装置(或称为烘干设备)是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去除干燥物料表面的水分或者其他液体的一系列机械设备的组合。目前广泛应用的干燥技术有转筒干燥、转鼓干燥、带式干燥、流化床干燥、气流床干燥、多效蒸发器等。干燥技术多种多样,其本质的特点是①利用外部热源将物料中的水分蒸发出来,②利用干燥介质(通常是空气)带走蒸发的水分。目前,现有的干燥装置,其共同存在的问题是①蒸发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成本过高;②蒸发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可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的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和受料斗,在干燥箱内部具有密封的干燥腔,在干燥腔内设置有多块同向倾斜且间隔设置的干燥盘,在每块干燥盘内设置有换热介质通道,在换热介质通道的顶端设置有换热介质入口,在换热介质通道的底端设置有换热介质出口;在每块干燥盘的上侧面上方形成干燥通道,所述受料斗可从每个干燥通道的顶部向对应的向干燥通道供料;在干燥箱的底部,位于所有干燥通道的下方设置有临时储料仓;在干燥箱的上部位于干燥通道的上方设有出风口,在干燥箱的下部位于干燥通道的下方设有进风口。
进一步的是:在干燥装置内还设置有激振机构,所述激振机构可驱动各干燥盘振动。
进一步的是:所述干燥盘的倾斜角度θ为10°至30°。
进一步的是:所述干燥盘不少于三块。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效干燥系统,其包括上述本发明所述的干燥装置,还包括管束干燥机,在所述管束干燥机上具有热源入口、热源出口、物料入口、物料出口和二效蒸汽出口;所述热源入口通过管路与热源供应设备相连以向管束干燥机提供热源介质,热源介质经过管束干燥机后从热源出口排出;所述物料入口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底部的临时储料仓相连以将物料输送至管束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经干燥处理后的物料从物料出口排出;所述二效蒸汽出口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上的换热介质入口相连。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综合换热器,所述综合换热器内设有换热总腔室,在换热总腔室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换热管束、第二换热管束和第三换热管束;在换热总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循环气流入口,在换热总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循环气流出口,在换热总腔室内位于循环气流出口以下为临时储水区;所述循环气流入口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上的出风口相连;所述循环气流出口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上的进风口相连,并且在循环气流出口与进风口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循环风机。
进一步的是:所述循环气流出口与干燥装置上的进风口相连的管路流经第二换热管束。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换热管束与第三换热管束串联,在第三换热管束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入口,在第一换热管束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
进一步的是:在换热总腔室内,位于第一换热管束的上方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内的所有换热介质出口相连,并且在喷头和换热介质出口支架设置有水泵。
进一步的是:所述热源供应设备为汽轮机,并且管束干燥机的热源入口通过管路从汽轮机的中段抽汽;在汽轮机的尾气端连接有凝结器,所述凝结器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管束上的冷却介质入口相连,并且在凝结器于冷却介质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所述多效干燥系统还包括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除氧器,所述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串联,在第一加热器上设置有第一热流体入口、第一热流体出口和冷流体入口,在第二加热器上设置有第二热流体入口、第二热流体出口和冷流体出口;所述第一热流体入口通过管路与二效蒸汽出口相连,所述第一热流体出口通过管路与喷头相连,所述第二热流体入口通过管路从汽轮机的中段抽汽,所述第二热流体出口通过管路与凝结器相连,所述冷流体入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管束上的冷却介质出口相连,所述冷流体出口通过管路与除氧器相连;所述除氧器通过管路与管束干燥机的热源出口相连;所述除氧器通过管路与管束干燥机的热源入口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干燥装置,其通过采用干燥盘加循环气流的组合干燥方式,可提高干燥效率,并可进一步设置激振机构为干燥盘提供振动,以此可实现振动干燥的效果;同时,循环气流经干燥装置后所产生的废气通过进一步的循环冷凝回收,解决了废气污染问题。另外,本发明所述的多效干燥系统,实现了将多效干燥与的热源供应设备(如汽轮机)的耦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干燥系统,通过多效干燥极大的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干燥所需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多效干燥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干燥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干燥箱1、受料斗2、干燥盘3、换热介质通道31、换热介质入口32、换热介质出口33、干燥通道4、出风口42、进风口41、临时储料仓5、管束干燥机6、热源入口61、热源出口62、物料入口63、物料出口64、二效蒸汽出口65、热源供应设备7、综合换热器8、第一换热管束81、冷却介质出口811、第二换热管束82、第三换热管束83、冷却介质入口831、循环气流入口84、循环气流出口85、临时储水区86、循环风机9、喷头10、水泵11、凝结器12、第一加热器13、第一热流体入口131、第一热流体出口132、冷流体入口133、第二加热器14、第二热流体入口141、第二热流体出口142、冷流体出口143、除氧器15、补气支管16、排气支管17、补水支管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和附图2中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1和受料斗2。其中,干燥箱是用于对物料进行干燥的结构,在干燥箱1内部具有密封的干燥腔,在干燥腔内设置有多块同向倾斜且间隔设置的干燥盘3,在每块干燥盘3内设置有换热介质通道31,在换热介质通道31的顶端设置有换热介质入口32,在换热介质通道31的底端设置有换热介质出口33;这样,通过换热介质入口32,可向换热介质通道31内通入相应的换热介质,例如蒸汽,以此实现对干燥盘3的加热,进而实现换热介质与从干燥盘3上表面经过的物料之间的换热,实现对物料的干燥目的。当然,经过换热介质通道31的换热介质最终从换热介质出口33排出。具体的,本发明在每块干燥盘3的上侧面上方形成干燥通道4,干燥通道4是用于待干燥物料流经的通道,通过受料斗2从每个干燥通道4的顶部向对应的向干燥通道4供料,然后物料在重力作用沿各干燥通道4向下输送并被干燥处理。在干燥箱1的底部,位于所有干燥通道4的下方设置有临时储料仓5,用于收集以及临时存储物料。在干燥箱1的上部位于干燥通道4的上方设有出风口42,在干燥箱1的下部位于干燥通道4的下方设有进风口41;这样了,通过相应的管路将进风口与相应的鼓风设备相连,如按照附图1中所示的与循环风机9相连,即可向干燥腔内送入气流进而在各干燥通道4内形成气流,以快速带走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可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节约能耗。
另外,为了控制物料在干燥盘3上的移动输送速度,避免物料堆积,本发明进一步可在干燥装置内还设置有激振机构,所述激振机构可驱动各干燥盘3振动;这样在进行干燥过程中,通过激振机构即可驱动各干燥盘3振动,进而结合物料自身的重力作用和外部激振作用提高物料的输送控制效果。不失一般性,激振机构可为普通的变频振动电机即可。
另外,本发明中对于干燥盘3的倾斜设置,其目的是使得干燥盘3的上侧表面形成斜坡面,以供物料依靠重力作用沿斜坡面向下移动输送;当然,如上所述还可增加设置激振机构确保物料的输送效果。更具体的,对于干燥盘3的倾斜角度,理论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具体可根据待干燥的物料的特性而进行不同设置,通常情况下,可优选设置干燥盘3的倾斜角度θ为10°至30°;例如,可设置倾斜角度θ为15°的情况。当然,不失一般性,还可结合上述通过调整激振电机的振动频率以控制物料移动速度。
另外,本发明中在干燥腔内理论上对于干燥盘3的数量并没有严格限制,可根据干燥箱1的具体大小以及相邻干燥盘3之间的间距,即干燥通道4的宽度等参数进行设置;例如参照附图2中所示的具体结构中,设置有三块干燥盘3,相应的形成三条干燥通道4。当然,此时在受料斗2上可与每条干燥通道4的顶部对应设置有一个放料口。并且,为了便于控制送料,还可在各放料口处设置相应的螺旋给料机进行送料。
参照附图1中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多效干燥系统,其包括上述本发明所述的干燥装置,同时还包括管束干燥机6,其中管束干燥机6本身为已有设备,通常在管束干燥机6上具有热源入口61、热源出口62、物料入口63、物料出口64和二效蒸汽出口65;所述热源入口61通过管路与热源供应设备7相连以向管束干燥机6提供热源介质,热源介质经过管束干燥机6后从热源出口62排出;所述物料入口63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底部的临时储料仓5相连以将物料输送至管束干燥机6内进行干燥处理,经干燥处理后的物料从物料出口64排出;其中物料在管束干燥机6内为通过与热源介质的热量交换实现干燥,并产生相应的蒸汽,此时产生的蒸汽即为二效蒸汽;然后二效蒸汽从二效蒸汽出口65排出,由二效蒸汽出口65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上的换热介质入口32相连以实现将二效蒸汽引入干燥装置内作为换热介质,实现对干燥装置内的物料的干燥处理以及实现对热源介质的二次能效利用(二效利用)。由此可见,在本发明中,从热源供应设备7排出的热源介质,其所携带的热能将至少被两次利用,以此可有效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更优选的,本发明进一步还设置有综合换热器8,所述综合换热器8内设有换热总腔室,在换热总腔室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换热管束81、第二换热管束82和第三换热管束83;在换热总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循环气流入口84,在换热总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循环气流出口85,在换热总腔室内位于循环气流出口85以下为临时储水区86;所述循环气流入口84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上的出风口42相连;所述循环气流出口85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上的进风口41相连,并且在循环气流出口85与进风口41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循环风机9。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实现对从干燥装置上的出风口42排出的废气进行冷却降温处理,以使该废气所携带的水分部分凝结出来,经过凝结后的气体再由循环风机9驱动后送入到干燥装置内实现循环使用,这样即可极大的避免废气的大量产生;而在换热总腔室内凝结的污水部分则收集至临时储水区86内,之后可通过相应的水泵11送至污水处理站;并且,在换热总腔室内,上述废气将依次经第一换热管束81、第二换热管束82和第三换热管束83实现三阶段的降温同时相应地加热流经各换热管束内的冷却介质;这样可实现进一步的回收利用从干燥装置上的出风口42排出的废气的热能,实现对热源介质的三次能效利用(三效利用)。相应的在干燥通道4内因干燥所产生的蒸汽实际为三效蒸汽,该部分三效蒸汽随循环气流一起从干燥装置上的出风口42排出后形成废气。由此可见,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对从热源供应设备7排出的热源介质所携带的热能将可实现三次能效利用,以此可有效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如上所述,为了提高从循环气流出口85排出后的气体的温度,使其在进入干燥装置之前被一定的升温,以提高该部分循环气流的干燥效果;参照附图1中所示,本发明中将循环气流出口85与干燥装置上的进风口41相连的管路流经第二换热管束82;即利用综合换热器8上的第二换热管束82作为循环气流出口85与干燥装置上的进风口41之间的连接管路的一部分,这样可利用第二换热管束82实现对流经的循环气流进行一定的加热升温处理。当然,如有必要,也可在循环气流出口85与干燥装置上的进风口41之间的管路上额外设置相应的加热设备对流经的循环气流进行加热处理。
更具体的,通常还可在循环气流出口85下游段的管路上连接有补气支管16,这样在需要时,可开启补气支管16进行一定比例的补气,并将补入的新鲜气体与从循环气流出口85排出的气体混合后再经过第二换热管束82的加热;相应的,也可在循环风机9与干燥装置上的进风口4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排气支管17,这样在需要时,通过开启排气支管7可相应的排出部分多余气体,以保持循环气流整体的稳定。
另外,在上述综合换热器8上,本发明进一步可将所述第一换热管束81与第三换热管束串联,如附图1中所示,并且在第三换热管束83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入口831,在第一换热管束81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811;即从冷却介质入口831内供入相应的冷却介质,然后冷却介质经第三换热管束83后被初次换热,初次换热后的冷却介质从第三换热管束83排出后再送入至第一换热管束81内被二次换热,在此过程中被三效蒸汽加热后从冷却介质出口811排出。其中,上述冷却介质优选为除盐水。
另外,本发明进一步还可在换热总腔室内,位于第一换热管束81的上方设置有喷头10,所述喷头10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内的所有换热介质出口33相连,并且在喷头10和换热介质出口33之间设置有水泵11;这样,利用该水泵11将从换热介质通道31内冷凝的冷凝水泵送至换热总腔室内并通过喷头10喷淋至第一换热管束81上,这样可实现对从换热介质出口33内排出的冷凝水中的热能的进一步回收利用;另外,喷淋介质还可同时对综合换热器8进行冲洗作用,保持换热面清洁,从而达到保证换热效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参照附图1中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热源供应设备7为汽轮机,并且管束干燥机6的热源入口61通过管路从汽轮机的中段抽汽,即从汽轮机的中段进行抽汽作为供入管束干燥机6内的初始热源介质,也即一效蒸汽;在汽轮机的尾气端连接有凝结器12,所述凝结器12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管束83上的冷却介质入口831相连,并且在凝结器12与冷却介质入口83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11,以此可将汽轮机尾气端的凝结器12收集的凝结水泵送至综合换热器8内的相应换热管束内作为换热用的冷却介质,以回收利用相应的热能。更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的多效干燥系统还包括第一加热器13、第二加热器14和除氧器15,所述第一加热器13和第二加热器14串联,在第一加热器13上设置有第一热流体入口131、第一热流体出口132和冷流体入口133,在第二加热器14上设置有第二热流体入口141、第二热流体出口142和冷流体出口143;所述第一热流体入口131通过管路与二效蒸汽出口65相连,所述第一热流体出口132通过管路与喷头10相连,所述第二热流体入口141通过管路从汽轮机的中段抽汽,所述第二热流体出口142通过管路与凝结器12相连,所述冷流体入口133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管束81上的冷却介质出口811相连,所述冷流体出口143通过管路与除氧器15相连;所述除氧器15通过管路与管束干燥机6的热源出口62相连;所述除氧器15通过管路与管束干燥机6的热源入口61相连。这样,即可进一步将从凝结器12输送至综合换热器8内被换热加热后的凝结水,再依次通过第一加热器13和第二加热器14被进一步加热,最后再输送至除氧器15;当然,在除氧器15内经除氧后进一步被送入锅炉,以实现热力循环,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当然,上述第一加热器13的第一热流体取自从二效蒸汽出口65排出的二效蒸汽;并且还可将第一热流体经过第一加热器13后再通过喷头10喷出,以进一步回收其热能。而第二加热器14的第二热流体则取自汽轮机的中段蒸汽;并且还可将第二流体经过第二加热器14后再输送至凝结器12内,与从汽轮机尾气端排出并被收集于凝结器12内的冷凝水混合后一起泵送至综合换热器8内作为冷却介质。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加热器13和第二加热器14后,可实现对相应凝结水的逐级加热,并最终将加热后的凝结水输送至除氧器15,并可最终被重新输送回锅炉循环使用。当然,必要时还可在凝结器12的入口端,即凝结器12与汽轮机尾气端的管路上设置有补水支管18,这样可选择性的向系统内补水。
另外,在上述系统内,从二效蒸汽出口65至第一加热器14的管道还可起到系统自平衡的作用,具体为:当待干燥的物料的湿度发生较大波动时,从二效蒸汽出口65排出的该部分蒸汽相应的会发生较大波动变化,此时当干燥装置不能完全利用从二效蒸汽出口65排出的二效蒸汽时,多余的二效蒸汽可排入第一加热器13或者增加排入第一加热器13的二效蒸汽量,此时经过第一加热器13的冷凝水的温度将被加热至更高,相应的第二加热器14从汽轮机中段的抽汽量将随之减少;而当二效蒸汽被干燥装置完全利用时,第一加热器13由于几乎没有引入相应的二效蒸汽进行加热,因此其将几乎不起作用,此时对流经的冷凝水的加热主要由第二加热器14完成,相应的将增大从汽轮机中段的抽汽量。以上即可实现系统的自动平衡,在运行工况发生较大波动变化时,系统可自动调整适应。
下面参照附图1所述具体的结构关系,对本发明所述的多效干燥系统的各主要流程部分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第一,物料流程:待干燥的湿物料送至受料斗2,然后经受料斗2洒落在对应的干燥盘3并沿倾斜的干燥盘3缓慢向下滑动,在下滑过程完成初次干燥;初次干燥后的物料被收集在临时储料仓5然后送入至管束干燥机6内进行二次干燥,最后经二次干燥后的物料从管束干燥机6排出,至此完成物料的干燥过程。
第二,蒸汽流程:蒸汽流程分为一效蒸汽和二效蒸汽,一效蒸汽为从汽轮机的中段抽汽,通常其蒸汽压力0.8~1.0Mpa之间,一效蒸汽进入管束干燥机6进行对物料的二次干燥换热后成为饱和状态凝结水并回收至除氧器15;二效蒸汽是管束干燥机6中物料干燥过程所产生的蒸汽,二效蒸汽从二效蒸汽出口65排出,二效蒸汽一般可维持10KPa左右的正压运行,之后将二效蒸汽送入干燥装置内干燥盘3内的换热介质通道31内以对湿物料进行初次干燥,另外二效蒸汽还可分出部分送入第一加热器13内对流经的冷流体(来自于凝结器12内的凝结水)进行加热。二效蒸汽经过干燥盘3以及第一加热器13后产生的凝结水分别可经相应的水泵11泵送至综合换热器8内的喷头10进行喷淋;既可回收该部分凝结水的热能同时还可对换热管束进行一定的清洗作用,保证换热管束的换热效率。
第三,湿空气循环流程:干燥装置还存在湿空气循环流程,包括部分三效蒸汽;由循环风机9驱动,具体为从干燥装置上的出风口42排出的湿空气(即废气),其温度约80℃,该部分湿空气从循环气流入口84进入综合换热器8,并经综合换热器8内的三段换热管束的冷却后温度降至约50℃的饱和湿蒸汽。从综合换热器8底部的循环气流出口85排出的蒸汽再经过第二换热管束82加热至约60℃后进入循环风机9,经循环风机9升压后在循环送入干燥装置,在干燥装置内又被循环加热至约80℃并携带蒸发出来的三效蒸汽从出风口42排出,形成新的湿空气(即废气)。上述湿空气循环流程为往复循环,必要时可通过相应的补气支管16补入新风,而多余气体则可通过排气支管17排放。另外,在综合换热器8内形成的部分大量凝结水以及从喷头10喷洒的凝结水等可收集在临时储水区86,然后经过相应的水泵11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
第四,回热流程:在凝结器12内的凝结水经综合换热器8内的第三换热管束83和第一换热管束81后加热至约70℃,并且实现了回收从干燥装置排出的废气的部分热能,即实现了对热源介质的三效利用;之后可再经过第一加热器13并可被部分二效蒸汽加热至约90℃,然后再经过第二加热器14并可被从汽轮机中段抽出的蒸汽进一步加热至约135℃后送入至除氧器15。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实现对热源介质的多效利用,可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且通过采用湿空气循环流程设置,还可降低废气的排放,避免大量废气排放后造成的环境污染。

Claims (1)

1.多效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1)和受料斗(2),在干燥箱(1)内部具有密封的干燥腔,在干燥腔内设置有多块同向倾斜且间隔设置的干燥盘(3),在每块干燥盘(3)内设置有换热介质通道(31),在换热介质通道(31)的顶端设置有换热介质入口(32),在换热介质通道(31)的底端设置有换热介质出口(33);在每块干燥盘(3)的上侧面上方形成干燥通道(4),所述受料斗(2)可从每个干燥通道(4)的顶部向对应的向干燥通道(4)供料;在干燥箱(1)的底部,位于所有干燥通道(4)的下方设置有临时储料仓(5);在干燥箱(1)的上部位于干燥通道(4)的上方设有出风口(42),在干燥箱(1)的下部位于干燥通道(4)的下方设有进风口(41);在干燥装置内还设置有激振机构,所述激振机构可驱动各干燥盘(3)振动;所述干燥盘(3)的倾斜角度θ为10°至30°;所述干燥盘(3)不少于三块;
还包括管束干燥机(6),在所述管束干燥机(6)上具有热源入口(61)、热源出口(62)、物料入口(63)、物料出口(64)和二效蒸汽出口(65);所述热源入口(61)通过管路与热源供应设备(7)相连以向管束干燥机(6)提供热源介质,热源介质经过管束干燥机(6)后从热源出口(62)排出;所述物料入口(63)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底部的临时储料仓(5)相连以将物料输送至管束干燥机(6)内进行干燥处理,经干燥处理后的物料从物料出口(64)排出;所述二效蒸汽出口(65)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上的换热介质入口(32)相连;
还包括综合换热器(8),所述综合换热器(8)内设有换热总腔室,在换热总腔室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换热管束(81)、第二换热管束(82)和第三换热管束(83);在换热总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循环气流入口(84),在换热总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循环气流出口(85),在换热总腔室内位于循环气流出口(85)以下为临时储水区(86);所述循环气流入口(84)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上的出风口(42)相连;所述循环气流出口(85)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上的进风口(41)相连,并且在循环气流出口(85)与进风口(41)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循环风机(9);
所述循环气流出口(85)与干燥装置上的进风口(41)相连的管路流经第二换热管束(82);
所述第一换热管束(81)与第三换热管束串联,在第三换热管束(83)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入口(831),在第一换热管束(81)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811);
在换热总腔室内,位于第一换热管束(81)的上方设置有喷头(10),所述喷头(10)通过管路与干燥装置内的所有换热介质出口(33)相连,并且在喷头(10)和换热介质出口(33)支架设置有水泵(11);
所述热源供应设备(7)为汽轮机,并且管束干燥机(6)的热源入口(61)通过管路从汽轮机的中段抽汽;在汽轮机的尾气端连接有凝结器(12),所述凝结器(12)通过管路与第三换热管束(83)上的冷却介质入口(831)相连,并且在凝结器(12)与冷却介质入口(83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11);所述多效干燥系统还包括第一加热器(13)、第二加热器(14)和除氧器(15),所述第一加热器(13)和第二加热器(14)串联,在第一加热器(13)上设置有第一热流体入口(131)、第一热流体出口(132)和冷流体入口(133),在第二加热器(14)上设置有第二热流体入口(141)、第二热流体出口(142)和冷流体出口(143);所述第一热流体入口(131)通过管路与二效蒸汽出口(65)相连,所述第一热流体出口(132)通过管路与喷头(10)相连,所述第二热流体入口(141)通过管路从汽轮机的中段抽汽,所述第二热流体出口(142)通过管路与凝结器(12)相连,所述冷流体入口(133)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管束(81)上的冷却介质出口(811)相连,所述冷流体出口(143)通过管路与除氧器(15)相连;所述除氧器(15)通过管路与管束干燥机(6)的热源出口(62)相连;所述除氧器(15)通过管路与管束干燥机(6)的热源入口(61)相连。
CN201710779865.6A 2017-09-01 2017-09-01 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 Active CN107356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79865.6A CN107356051B (zh) 2017-09-01 2017-09-01 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79865.6A CN107356051B (zh) 2017-09-01 2017-09-01 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6051A CN107356051A (zh) 2017-11-17
CN107356051B true CN107356051B (zh) 2023-05-12

Family

ID=60289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79865.6A Active CN107356051B (zh) 2017-09-01 2017-09-01 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605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74975A1 (en) * 2000-05-19 2001-11-22 Sun Tae Choi Method of drying wood and a system therefor
CN101487661A (zh) * 2008-01-16 2009-07-22 凌建军 废热循环利用型高效节能烘干机
CN101487662A (zh) * 2008-01-16 2009-07-22 凌建军 废热循环利用型高效节能烘干机
CN101669005A (zh) * 2007-04-21 2010-03-10 马克尔·莫里斯-沃森 有机物质的处理
CN201488406U (zh) * 2009-09-11 2010-05-26 杭州中泰过程设备有限公司 逆流式冷凝蒸发换热器
CN203848648U (zh) * 2014-04-04 2014-09-24 江阴市聚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并行振动提升真空干燥增粘系统
CN104501583A (zh) * 2014-12-17 2015-04-08 成都昊特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回转窑多级密封结构
CN104524893A (zh) * 2014-12-15 2015-04-22 成都昊特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流动床颗粒层除尘器与平板膜过滤器联合除尘工艺
CN204404812U (zh) * 2014-11-26 2015-06-17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烧结余热回收系统
CN204987825U (zh) * 2015-09-29 2016-01-20 吉林市同鑫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燃料烘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9002Y (zh) * 1993-03-27 1994-03-16 沈善明 双锥内加热真空干燥机
US6491242B1 (en) * 2000-07-14 2002-12-10 Gulftex Environmental Services Llc Malleable material reduction
CN2789691Y (zh) * 2005-05-08 2006-06-21 山东理工大学 外置式气流分配脉动流化干燥设备
CN2802397Y (zh) * 2005-05-25 2006-08-02 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悬浮式静态烘干机
RS51964B (en) * 2007-11-08 2012-02-29 Nenad Veselinovic DRIVERS ON SOLAR AND ELECTRICITY
CN101754647B (zh) * 2008-12-19 2012-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热交换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电子设备散热的系统
CN101881191B (zh) * 2010-05-27 2012-10-17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基于高水分褐煤预干燥提质及回收技术的火力发电系统
CN101922853B (zh) * 2010-09-03 2012-11-21 郑兰普 一种煤的干燥装置
CN102353237B (zh) * 2011-08-18 2013-12-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集成于火力发电厂的高水分褐煤预干燥方法和系统
CN103673538A (zh) * 2013-12-25 2014-03-26 南京研正微波设备厂 一种振动式微波干燥机
CN105180626B (zh) * 2015-05-27 2017-10-24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热管式对撞流粮食烘干机
CN106766844B (zh) * 2015-11-23 2018-12-25 云南师范大学 带相变储能换热管束的热风循环干燥系统
CN105466157B (zh) * 2015-12-25 2018-01-30 郑州博大浓缩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废热用于多效蒸发和气流干燥的真空管束干燥系统
CN207262817U (zh) * 2017-09-01 2018-04-20 成都昊特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74975A1 (en) * 2000-05-19 2001-11-22 Sun Tae Choi Method of drying wood and a system therefor
CN101669005A (zh) * 2007-04-21 2010-03-10 马克尔·莫里斯-沃森 有机物质的处理
CN101487661A (zh) * 2008-01-16 2009-07-22 凌建军 废热循环利用型高效节能烘干机
CN101487662A (zh) * 2008-01-16 2009-07-22 凌建军 废热循环利用型高效节能烘干机
CN201488406U (zh) * 2009-09-11 2010-05-26 杭州中泰过程设备有限公司 逆流式冷凝蒸发换热器
CN203848648U (zh) * 2014-04-04 2014-09-24 江阴市聚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并行振动提升真空干燥增粘系统
CN204404812U (zh) * 2014-11-26 2015-06-17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烧结余热回收系统
CN104524893A (zh) * 2014-12-15 2015-04-22 成都昊特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流动床颗粒层除尘器与平板膜过滤器联合除尘工艺
CN104501583A (zh) * 2014-12-17 2015-04-08 成都昊特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回转窑多级密封结构
CN204987825U (zh) * 2015-09-29 2016-01-20 吉林市同鑫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燃料烘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6051A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5077B (zh) 一种多层带式干燥系统
CN107076513B (zh) 糊状产品的热干燥方法和设备
US9869514B2 (en) Sludge drying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CN110127984B (zh) 一种污泥低温热泵干化设备
EP0088174B1 (en) An improved dr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466157B (zh) 废热用于多效蒸发和气流干燥的真空管束干燥系统
CN110207484B (zh) 物料干燥蒸发气体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6970447U (zh) 污泥低温除湿干化系统
US20150075024A1 (en) Multiple product belt drier for drying pasty and/or powdery materials, particularly for drying sludges from treatment plants or biomass
CN203561164U (zh) 一种多层带式干燥系统
CN201897365U (zh) 蒸汽压缩热能再循环的振动流化床微波干燥系统
CN104132525A (zh) 粉体物料干燥冷却一体化装置
PT2587203E (pt) Secador de tela de transporte
CN101769675A (zh) 回热式热泵稻谷干燥机
CN108426426A (zh) 一种污泥除湿型多级热回收干化系统
US20200348078A1 (en) Modular System and Process of Drying Solids and Liquid-Solid Mixtures
CN109489345B (zh) 酒糟蛋白饲料生产用气流干燥系统
CN103292586A (zh) 干燥机系统
CN104529124A (zh) 一种并行桨叶污泥干燥系统及干燥工艺
CN107356051B (zh) 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
CN208187026U (zh) 一种污泥除湿型多级热回收干化系统
CN211645030U (zh) 一种污泥闭式热泵干化设备
CN209341686U (zh) 酒糟蛋白饲料生产用气流干燥系统
CN111912211A (zh) 一种基于空气处理机组的污泥热泵干燥系统
CN207262817U (zh) 干燥装置以及多效干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