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42150B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42150B
CN107342150B CN201710068895.6A CN201710068895A CN107342150B CN 107342150 B CN107342150 B CN 107342150B CN 201710068895 A CN201710068895 A CN 201710068895A CN 107342150 B CN107342150 B CN 1073421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flange part
coil component
terminal electrod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88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42150A (zh
Inventor
五十岚启雄
村上隆史
大西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342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42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42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42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部件。该线圈部件具备:鼓状芯,其具有芯部和一对凸缘部;线材,其卷绕于卷芯部;以及端子电极,其固定于凸缘部,在该线圈部件中,有效利用设置于凸缘部的凹部所给予的空间,在端子电极与线材之间高可靠性地实现电连接和机械固定。端子电极(71~74)具备:基部(75),其沿凸缘部(43、44)的外侧端面(47、48)延伸;安装部(77),其从基部经由覆盖外侧端面与底面(49、50)相交叉的棱线部分的弯曲部(76),沿凸缘部的底面延伸;以及线材连接部(79),其从基部经由覆盖外侧端面与横向面(57、58、63、64)相交叉的棱线部分的第二弯曲部(78),沿横向面延伸,并且与线材(69、70)的端部形成电连接。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特别是涉及具有如下构造的线圈部件,即、具备鼓状芯,该鼓状芯具有卷绕有线材的卷芯部和分别设置于卷芯部的各端部的凸缘部,与线材的端部电连接的端子电极固定于凸缘部。
背景技术
作为本发明感兴趣的技术,有例如记载于专利第515607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的内容。参照图6~图9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100进行说明。
线圈部件100具备鼓状芯1和两根线材2、3。线材2、3例如由被绝缘包覆的铜线构成。鼓状芯1具有卷芯部4和第一、第二凸缘部5、6,第一、第二凸缘部5、6分别设置于卷芯部4的各端部。
第一凸缘部5具有:内侧端面7,其朝向卷芯部4侧并且定位卷芯部4的各端部;外侧端面9,其朝向内侧端面7相反侧的外侧;底面11,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顶面13,其位于上述底面11的相反侧;以及第一、第二侧面15、17,它们沿连结底面11与顶面13的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对置,并且,底面11、顶面13和第一、第二侧面15、17连结内侧端面7与外侧端面9。
与第一凸缘部5同样,第二凸缘部6也具有:内侧端面8,其朝向卷芯部4侧并且定位卷芯部4的各端部;外侧端面10,其朝向内侧端面8相反侧的外侧;底面12,其连结内侧端面8与外侧端面10,并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顶面14,其位于上述底面12的相反侧;以及第一、第二侧面16、18,它们沿连结底面12与顶面14的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对置。
另外,在第一凸缘部5设置有缺口形状的凹部19、20,在第二凸缘部6设置有缺口形状的凹部21、22。此外,虽未图示第二凸缘部6中的位于与凹部22相反侧的凹部21,但为了便于说明,给了附图标记“21”。
代表凹部19~22,对图9中放大图示的凹部22进行说明,凹部22位于第二凸缘部6中的第二侧面18的靠底面12侧的端部,并具有由沿底面12延伸的横向面23和沿侧面18延伸的纵向面24规定的缺口形状。未图示的凹部21位于第二凸缘部6中的第一侧面16的靠底面12侧的端部,并具有由沿底面12延伸的横向面和沿侧面16延伸的纵向面规定的缺口形状。
同样,凹部19位于第一凸缘部5中的第一侧面15的靠底面11侧的端部,并具有由沿底面11延伸的横向面和沿侧面15延伸的纵向面规定的缺口形状。凹部20位于第一凸缘部5中的第二侧面17的靠底面11侧的端部,并具有由沿底面11延伸的横向面和沿侧面17延伸的纵向面规定的缺口形状。
在第一凸缘部5借助粘合剂固定有两个端子电极25、27,在第二凸缘部6借助粘合剂固定有两个端子电极26、28。此外,在图6中,虽未图示端子电极26,但为了便于说明,给了附图标记“26”。上述第一线材2的一端部与设置于第一凸缘部5的第一端子电极25连接,第一线材2的另一端部与设置于第二凸缘部6的第二端子电极26连接。另外,第二线材3的一端部与设置于第一凸缘部5的第三端子电极27连接,第二线材3的另一端部与设置于第二凸缘部6的第四端子电极28连接。
端子电极25~28相互相同或具有对称形状。参照图8代表性地对端子电极28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端子电极28具备:基部29,其沿凸缘部5的外侧端面9延伸;和安装部31,其从该基部29经由覆盖凸缘部5的外侧端面9与底面11相交叉的棱线部分的第一弯曲部30,沿凸缘部5的底面11延伸。并且,端子电极25具有:线材保持部33,其从安装部31经由第二弯曲部32而延伸;和线材焊接部35,其从基部29经由第三弯曲部34而延伸。
在图9中也清楚示出了上述安装部31以及线材保持部33。如图9所示,线材保持部33位于凹部22内。线材3的端部与线材焊接部35对位,并为了维持该状态,如图9所示,折弯线材保持部33。由此,线材3的端部附近成为被线材保持部33夹住并保持的状态。而且,通过对线材3的端部和线材焊接部35实施激光焊接,而将线材3与端子电极28电连接。在图6中,在端子电极25、27各自的附近图示了作为激光焊接的结果而形成的焊接突起36。
针对上述端子电极28进行的说明也适用于其他端子电极25~27。
图6所示的线圈部件100还具备板状芯37,该板状芯37使一个主面与第一、第二凸缘部5、6各自的顶面13、14接触,并且跨一对凸缘部5、6间。当上述鼓状芯1和板状芯37均由铁氧体之类的磁性体构成时,利用鼓状芯1和板状芯37形成闭磁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56076号公报
如上所述,针对端子电极28进行的说明也适用于其他端子电极25~27,因此,以下,对端子电极28进行说明。
在线圈部件100中,如图9所示,端子电极28从安装部31向凹部22延伸出并形成线材保持部33。若形成为该结构,则因从安装部31经由第二弯曲部32直至线材保持部33的部分的突出量、构成端子电极28的金属板的厚度、上述各部的设计上的公差,而占有凹部22所给予的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一种线圈部件,有效利用设置于鼓状芯的凸缘部的凹部所给予的有限的空间来配置端子电极,并能够在端子电极与线材之间高可靠性地实现电连接和机械固定。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首先具备鼓状芯,该鼓状芯具有卷芯部和一对分别设置于卷芯部的各端部的凸缘部。在此,凸缘部具有:内侧端面,其朝向卷芯部侧并且位于卷芯部的各端部;外侧端面,其朝向内侧端面的相反侧的外侧;底面,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顶面,其位于底面的相反侧;以及一对侧面,它们沿连结底面与顶面的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对置,并且底面、顶面和一对侧面连结内侧端面与外侧端面。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还具备:线材,其卷绕于卷芯部;和端子电极,其与线材的端部电连接,并且固定于凸缘部。
另外,在上述凸缘部中的至少一个侧面的靠底面侧的端部,设置有缺口形状的凹部,该凹部由沿底面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横向面和沿侧面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纵向面规定。
在本发明中的特征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在以上那样的线圈部件中,端子电极具备:
(A)基部,其配置于凸缘部的外侧端面侧;
(B)安装部,其用于与靠安装基板侧的导电部形成电连接,从基部经由覆盖外侧端面与底面相交叉的棱线部分的第一弯曲部,配置于凸缘部的底面侧;以及
(C)线材连接部,其从基部经由覆盖外侧端面与横向面相交叉的棱线部分的第二弯曲部,配置于横向面侧,并且与线材的端部形成电连接。
在本发明中,端子电极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端子电极不同,将与线材连接的线材连接部形成为,不是从安装部延伸,而是从基部延伸。而且,该线材连接部从基部经由覆盖凸缘部的外侧端面与横向面相交叉的棱线部分的第二弯曲部,配置于横向面侧。因此,能够有效利用设置于凸缘部的凹部所给予的有限的空间。
优选上述线材连接部具备:线材接受部,其从基部经由第二弯曲部沿横向面延伸,并且接受线材的端部;和线材焊接部,其从线材接受部的前端部经由折回部而延伸,与线材接受部重叠,并且与线材的端部形成焊接。根据该结构,线材连接部能够具有接受并定位线材的功能和焊接线材的功能这两者。特别是,进行定位的线材接受部(相当于图8和图9所示的线材保持部33)、与进行焊接的线材焊接部(相当于图8和图9所示的线材焊接部35)形成面对置,并处于沿彼此的厚度方向并排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凹部所给予的有限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优选当沿与凸缘部的外侧端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纵向面的长度比横向面的长度长。如上所述,线材连接部从基部经由覆盖外侧端面与横向面相交叉的棱线部分的第二弯曲部,配置于横向面侧。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凹部所规定的空间中的更长的尺寸,从而能够具有富余地配置线材连接部。
优选端子电极的线材连接部收纳于凹部所规定的空间内。根据该结构,端子电极中的线材连接部不会从线圈部件的外形突出,从而能够抑制线材连接部所引起的线圈部件的外形尺寸(安装面积)的放大。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能够有效利用设置于鼓状芯的凸缘部的凹部所给予的有限的空间来配置端子电极,并且能够在端子电极与线材之间高可靠性地实现电连接和机械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40的外观的立体图,(A)是从比较靠上方进行表示的图,(B)是从比较靠下方进行表示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40的外观的图,(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C)是右视图。
图3是表示对于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40而言,将线材69、70的端部配置于端子电极71~74的线材接受部80上的状态的图,(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C)是右视图。
图4是表示对于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40而言,利用端子电极71~74的线材接受部80和线材焊接部82夹住线材69、70的端部之后,但实施焊接之前的状态的图,(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C)是右视图。
图5是省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所具备的线材的图示,并且仅表示鼓状芯42和端子电极71、72的立体图,(A)是从比较靠上方进行表示的图,(B)是从比较靠下方进行表示的图。
图6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100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7是单独表示图6所示的线圈部件100中的鼓状芯1的立体图。
图8是单独表示图6所示的线圈部件100所具备的端子电极28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6所示的线圈部件100中的凸缘部6、端子电极28以及线材3的沿图6的Ⅸ-Ⅸ线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40…线圈部件;41…卷芯部;42…鼓状芯;43…第一凸缘部;44…第二凸缘部;45、46…凸缘部的内侧端面;47、48…凸缘部的外侧端面;49、50…凸缘部的底面;51、52…凸缘部的顶面;53~56…凸缘部的侧面;57、58、63、64…横向面;59、60、65、66…纵向面;61、62、67、68…凹部;69、70…线材;71~74…端子电极;75…基部;76…第一弯曲部;77…安装部;78…第二弯曲部;79…线材连接部;80…线材接受部;81…折回部;82…线材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40进行说明。更具体而言,图示的线圈部件40作为线圈部件的一个例子是构成共模扼流线圈的部件。
线圈部件40具备鼓状芯42,该鼓状芯42具有卷芯部41。鼓状芯42还具备第一、第二凸缘部43、44,它们分别设置于卷芯部41的各端部。鼓状芯42例如由铁氧体等磁性体构成。从图1看,卷芯部41被类推为四棱柱状,但也可以为此外的圆柱状或者多棱柱状。
凸缘部43、44分别具有:内侧端面45、46,它们朝向卷芯部41侧并且定位卷芯部41的各端部;和外侧端面47、48,它们朝向内侧端面45、46相反侧的外侧,并且凸缘部43、44分别具有:底面49、50,它们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未图示)侧;顶面51、52,它们位于底面49、50的相反侧;第一侧面53、54;以及第二侧面55、56,它们与第一侧面53、54对置。
在第一凸缘部43中,底面49、顶面51、第一侧面53以及第二侧面55分别连结内侧端面45与外侧端面47。另外,第一侧面53和第二侧面55沿连结底面49与顶面51的方向延伸。
同样,在第二凸缘部44中,底面50、顶面52、第一侧面54以及第二侧面56分别连结内侧端面46与外侧端面48。另外,第一侧面54和第二侧面56沿连结底面50与顶面52的方向延伸。
另外,在第一凸缘部43中,在第一、第二侧面53、55各自的靠底面49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缺口形状的凹部61、62,该凹部61、62由沿底面49延伸的横向面57、58和沿侧面53、55延伸的纵向面59、60规定。在此,底面49与横向面57、58可以不必平行,侧面53、55与纵向面59、60也可以不必平行。
同样,在第二凸缘部44中也一样,在第一、第二侧面54、56各自的靠底面50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缺口形状的凹部67、68,该凹部67、68由沿底面50延伸的横向面63、64和沿侧面54、56延伸的纵向面65、66规定。在此,底面50与横向面63、64可以不必平行,侧面54、56与纵向面65、66也可以不必平行。具体而言,例如,图1~图4所示的纵向面59、60、65、66相对于侧面53、54、55、56具有与铁氧体芯成型时的拔模斜度相当的倾斜。
在图2的(C)中,与凹部68相关联地显示了当沿与凸缘部44的外侧端面48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的上述纵向面66的长度Lh和上述横向面64的长度Lv。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沿与凸缘部43、44的外侧端面47、48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纵向面59、60、65、66各自的长度Lh比横向面57、58、63、64各自的长度Lv长。
线圈部件40还具备卷绕于卷芯部41的第一、第二线材69、70。上述线材69、70例如由铜线构成,该铜线由聚氨酯、聚酯亚胺、聚酰胺-酰亚胺之类的树脂绝缘包覆。
当线圈部件40为共模扼流线圈时,线材69、70相互沿相同方向被卷绕。此时,线材69、70可以卷绕两层,其中一者被卷绕于内层侧,其中另一者被卷绕于外层侧,也可以进行双线并绕,即、以在卷芯部41的轴线方向上交替排列并且相互平行地并排的状态进行卷绕。
线圈部件40还具备第一~第四端子电极71~74。上述第一~第四端子电极71~74中的第一、第三端子电极71、73借助粘合剂固定于第一凸缘部43。第二、第四端子电极72、74借助粘合剂固定于第二凸缘部44。
第一端子电极71和第四端子电极74相互呈相同的形状,第二端子电极72和第三端子电极73相互呈相同的形状。另外,第一端子电极71和第三端子电极73相互呈面对称形状,第二端子电极72和第四端子电极74相互呈面对称形状。因此,对第一~第四端子电极71~74中的任意一个端子电极例如第三端子电极73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对第一、第二、第四端子电极71、72、74的详细情况省略其说明。
第三端子电极73通常通过对于例如磷青铜、韧铜等铜系合金构成的单片金属板实施板金加工来制造,但也可以通过其他制造方法例如浇铸制造方法来制造。
第三端子电极73具备:基部75,其沿凸缘部43的外侧端面47延伸;和安装部77,其从该基部75经由覆盖凸缘部43的外侧端面47与底面49相交叉的棱线部分的第一弯曲部76,沿凸缘部43的底面49延伸。即,基部75配置于凸缘部43的外侧端面47侧,安装部77经由第一弯曲部76配置于凸缘部43的底面49侧。
此外,端子电极73具有线材连接部79,该线材连接部79从基部75经由第二弯曲部78而延伸。线材连接部79具备:线材接受部80,其从基部75经由第二弯曲部78沿横向面58延伸,并且接受线材70的端部;和线材焊接部82,其从线材接受部80的前端部经由折回部81而延伸,与线材接受部80重叠,并且与线材70的端部形成焊接。即,线材连接部79经由第二弯曲部78配置于横向面58侧。线材连接部79位于设置于第一凸缘部43的凹部62内。
这样,线材连接部79能够具有接受并定位线材70的功能和焊接线材70的功能这两者。特别是,在线材连接部79中,线材接受部80与线材焊接部82形成面对置,并处于沿彼此的厚度方向并排的位置关系。在该情况下,一方面,线材接受部80和线材焊接部82能够相对于凹部62所规定的空间在面方向上最大限度地扩大,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在厚度方向上将彼此的厚度重叠而将厚度方向上的扩大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凹部62所规定的空间。
此外,为了分别指代上述第三端子电极73中的基部、第一弯曲部、安装部、第二弯曲部、线材连接部、线材接受部、折回部以及线材焊接部而使用的参照附图标记75、76、77、78、79、80、81以及82,也用于分别指代其他端子电极71、72、74中的对应的基部、第一弯曲部、安装部、第二弯曲部、线材连接部、线材接受部、折回部以及线材焊接部。
上述第一线材69的一端与第一端子电极71连接,第一线材69的另一端与第二端子电极72连接。另一方面,第二线材70的一端与第三端子电极73连接,第二线材70的另一端与第四端子电极74连接。以下,代表性地对将第二线材70与第三端子电极73连接的工序进行说明。
在连接线材70之前的阶段,如图3所示,端子电极73在线材连接部79处成为线材焊接部82相对于线材接受部80展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线材70的端部位于端子电极73的线材接受部80上。
接下来,将线材70临时固定于线材接受部80。例如对线材70的绝缘包覆进行加热使其软化,并对其施加载荷,由此线材70紧贴并临时固定于线材接受部80。
接下来,对线材70照射激光,并除去与线材接受部80紧贴一侧的相反侧的绝缘包覆,由此线材70的铜线暴露。
接下来,如图4所示,折弯折回部81,以使线材焊接部82隔着线材70的端部而与线材接受部80对置并重叠,并使暴露的铜线与折回部81紧贴。
接下来,朝向线材焊接部82照射激光,对线材焊接部82与线材70的端部进行焊接。在图1和图2中,图示了作为激光焊接的结果而形成的焊接突起83。
如以上那样,将第二线材70与第三端子电极73连接的工序结束。在第一、第二、第四端子电极71、72、74也实施同样的工序,从而完成图1和图2所示的线圈部件40。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对于线材焊接部82与线材70之间的连接使用激光焊接,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电弧焊等。
在线圈部件40中,端子电极71~74各自的包含线材接受部80和线材焊接部82的线材连接部79,分别收纳于凹部61、67、62、68所规定的空间内,并且在线材69、70与端子电极71~74之间实现可靠性高的电连接和机械固定。
特别是,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纵向面59、60、65、66各自的长度Lh比横向面57、58、63、64各自的长度Lv长,因此能够利用凹部61、62、67、68各自所规定的空间中的相对长的尺寸,从而能够具有富余地配置线材连接部79。具体而言,在线圈部件40中,线材接受部80、线材70以及线材连接部79沿纵向面59、60、65、66并排,因而,由此引起的体积增加是沿更长的Lh侧产生的,从而能够具有富余地配置线材连接部79。此外,如果不是特别期望这种优点,那么长度Lh也可以与长度Lv相等、或比长度Lv短。
此外,如上所述,线材连接部79分别收纳于凹部61、67、62、68所规定的空间内的设计对于线圈部件40的小型化而言是优选的,但如果允许削弱这种优点,那么也可以使线材连接部79局部从上述空间露出。
接下来,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进行说明。在图5中省略线材的图示,仅图示了线圈部件所具备的鼓状芯42和端子电极71、72。在图5中,对于与图1~图4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标注同样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是构成通常的线圈的部件,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二凸缘部43、44分别各具备一个端子电极,即,共计具备两个端子电极71、72,虽未图示,但具备一根线材。
更详细而言,在第一凸缘部43中,在一个侧面55的靠底面49侧的端部,设置有缺口形状的凹部62,该凹部62由沿底面49延伸的横向面58和沿侧面55延伸的纵向面60规定。
同样,在第二凸缘部44中,在一个侧面54的靠底面50侧的端部,设置有缺口形状的凹部67,该凹部67由沿底面50延伸的横向面63和沿侧面54延伸的纵向面65规定。
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还具备第一、第二端子电极71、72。第一端子电极71借助粘合剂固定于第一凸缘部43。
第二端子电极72借助粘合剂固定于第二凸缘部44。
第一端子电极71具备:基部75,其沿凸缘部43的外侧端面47延伸;和安装部77,其从该基部75经由覆盖凸缘部43的外侧端面47与底面49相交叉的棱线部分的第一弯曲部76,沿凸缘部43的底面49延伸。并且,端子电极71具有线材连接部79,该线材连接部79从基部75经由第二弯曲部78而延伸。线材连接部79具备:线材接受部80,其从基部75经由第二弯曲部78沿横向面58延伸,并且接受线材的端部;和线材焊接部82,其从线材接受部80的前端部经由折回部81而延伸,与线材接受部80重叠,并且应被焊接于线材的端部。线材连接部79位于设置于第一凸缘部43的凹部62内。
第一端子电极71和第二端子电极72相互呈相同的形状。因此,为了分别指代上述第一端子电极71中的基部、第一弯曲部、安装部、第二弯曲部、线材连接部、线材接受部、折回部以及线材焊接部而使用的参照附图标记75、76、77、78、79、80、81以及82,它们也用于分别指代第二端子电极72中的对应的基部、第一弯曲部、安装部、第二弯曲部、线材连接部、线材接受部、折回部以及线材焊接部。
第二端子电极72具备:基部75,其沿凸缘部44的外侧端面48延伸;和安装部77,其从该基部75经由覆盖凸缘部44的外侧端面48与底面50相交叉的棱线部分的第一弯曲部76,沿凸缘部44的底面50延伸。并且,第二端子电极72具有线材连接部79,该线材连接部79从基部75经由第二弯曲部78(在图5中未图示)而延伸。线材连接部79具备:线材接受部80,其从基部75经由第二弯曲部78沿横向面63延伸,并且接受线材的端部;和线材焊接部82,其从线材接受部80的前端部经由折回部81而延伸,与线材接受部80重叠,并且应被焊接于线材的端部。线材连接部79位于设置于第一凸缘部44的凹部67内。
未图示的线材的一端部,例如通过激光焊接,相对于设置于第一凸缘部43的第一端子电极71的线材连接部79形成连接,更确定的是相对于线材焊接部82形成连接。同样,线材的另一端部例如通过激光焊接相对于设置于第二凸缘部44的第二端子电极72的线材连接部79形成连接,更确定的是相对于线材焊接部82形成连接。在图5中未图示线材,但图示了作为激光焊接的结果而形成的焊接突起8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虽未触及图6所示的板状芯37,但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也可以设置板状芯。
以上,虽基于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进行了说明,但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是例示性的描述,应予指出,在不同的实施方式间,能够进行结构的部分置换或者组合。

Claims (5)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部件具备鼓状芯,所述鼓状芯具有卷芯部和一对分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各端部的凸缘部,
所述凸缘部具有:内侧端面,其朝向所述卷芯部侧并且定位所述卷芯部的各端部;外侧端面,其朝向所述内侧端面相反侧的外侧;底面,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顶面,其位于所述底面的相反侧;以及一对侧面,它们沿连结所述底面与所述顶面的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对置,其中,底面、顶面和一对侧面连结所述内侧端面与所述外侧端面,而且,
所述线圈部件具备:线材,其卷绕于所述卷芯部;和
端子电极,其与所述线材的端部电连接,并且固定于所述凸缘部,
在所述凸缘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侧面的靠所述底面侧的端部,设置有缺口形状的凹部,所述凹部由沿所述底面的延伸方向延伸并面向所述安装基板的横向面和沿所述侧面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纵向面规定,
所述端子电极具备:
基部,其配置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外侧端面侧;
安装部,其用于与靠安装基板侧的导电部形成电连接,从所述基部经由覆盖所述外侧端面与所述底面相交叉的棱线部分的第一弯曲部,配置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底面侧;以及
线材连接部,其从所述基部经由覆盖所述外侧端面与所述横向面相交叉的棱线部分的第二弯曲部,配置于所述横向面侧,并且与所述线材的端部形成电连接,该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材连接部具备:线材接受部,其从所述基部经由所述第二弯曲部沿所述横向面延伸,并且接受所述线材的端部;和线材焊接部,其从所述线材接受部的前端部经由折回部而延伸,与所述线材接受部重叠,并且与所述线材的端部形成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当沿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外侧端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纵向面的长度比所述横向面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材连接部收纳于所述凹部所规定的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材连接部收纳于所述凹部所规定的空间内。
CN201710068895.6A 2016-04-28 2017-02-08 线圈部件 Active CN1073421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0526 2016-04-28
JP2016090526A JP6493295B2 (ja) 2016-04-28 2016-04-28 コイル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42150A CN107342150A (zh) 2017-11-10
CN107342150B true CN107342150B (zh) 2019-02-22

Family

ID=60081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8895.6A Active CN107342150B (zh) 2016-04-28 2017-02-08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3559B2 (zh)
JP (1) JP6493295B2 (zh)
CN (1) CN107342150B (zh)
DE (1) DE1020172070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4295B2 (ja) * 2016-09-30 2019-11-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733580B2 (ja) * 2017-03-07 2020-08-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7056088B2 (ja) * 2017-11-10 2022-04-19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7187831B2 (ja) * 2018-06-13 2022-12-13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7205365B2 (ja) * 2019-04-19 2023-01-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7074109B2 (ja) * 2019-05-23 2022-05-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90900B2 (ja) * 2020-01-16 2023-12-04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6076A (ja) 1974-11-12 1976-05-17 Toshiba Tungaloy Co Ltd Takakukeianayonoburoona
DE2920365A1 (de) * 1979-05-19 1980-11-27 Philberth Karl Dr Phys Kernblech fuer mantelkerne, insbesondere fuer transformatoren
JP2004079640A (ja) * 2002-08-12 2004-03-11 Sumitomo Special Metals Co Ltd 閉磁路型インダクタ
JP3996145B2 (ja) * 2004-05-28 2007-10-24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4421436B2 (ja) * 2004-09-30 2010-02-2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面実装コイル部品
JP2007005769A (ja) * 2005-05-27 2007-01-11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JP4808480B2 (ja) * 2005-11-29 2011-11-02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の継線装置及び継線方法
JP2007258201A (ja) * 2006-03-20 2007-10-04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JP4184394B2 (ja) * 2006-06-30 2008-11-19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535083B2 (ja) * 2007-04-10 2010-09-0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4924893B2 (ja) * 2007-06-27 2012-04-2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装置
JP5156076B2 (ja) * 2010-10-22 2013-03-06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5811139B2 (ja) * 2012-10-16 2015-11-1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6086018B2 (ja) * 2013-04-22 2017-03-0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99841A (ja) 2017-11-02
CN107342150A (zh) 2017-11-10
JP6493295B2 (ja) 2019-04-03
DE102017207021A1 (de) 2017-11-02
US20170316873A1 (en) 2017-11-02
US10163559B2 (en)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2150B (zh) 线圈部件
CN107437452B (zh) 线圈部件
JP4184394B2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7342149B (zh) 线圈部件
JP4184395B2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US10262787B2 (en) Coil component
JP2017183444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CN109545515B (zh) 线圈部件
JP6065122B2 (ja) 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巻線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8573800B (zh) 线圈部件
TW200540888A (en) Inductor
JP2018182227A (ja) インダクタ及び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JP7170199B2 (ja) インダクタ
JP7215278B2 (ja) インダクタ
JP5298755B2 (ja)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7352154B2 (ja) 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インダクタ部品の製造方法
US20230093320A1 (en) Coil device, pulse transformer,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KR101092394B1 (ko) 코일의 외부 단자
JP7314615B2 (ja) コイル部品
JP4423938B2 (ja) 面実装部品の端子部構造
JP6992101B2 (ja) コイル部品
TWM483536U (zh) 電感元件
JP2020123708A (ja) コイル部品、電子機器、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20170806A (ja) コイル部品
JP2011096517A (ja) 通電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