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36530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36530A
CN107336530A CN201710253715.1A CN201710253715A CN107336530A CN 107336530 A CN107336530 A CN 107336530A CN 201710253715 A CN201710253715 A CN 201710253715A CN 107336530 A CN107336530 A CN 107336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removing component
printing
elastomeric element
remova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537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36530B (zh
Inventor
宫崎谦
宫崎谦一
岛田仁学
川船豊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336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6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36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6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58Supply holders for sheets or fan-folded webs, e.g. shelves, tables, scrolls, pile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7Cleaning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其能够对附着在介质的印刷面上的异物弄脏记录头,而使记录头的油墨喷出性能发生变化,并且使图像的印刷品质下降的可能性进行抑制。所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头,其在介质的印刷面上实施印刷;输送部,其对介质在输送方向上进行输送;介质支承部,其相对于记录头而被配置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并对介质进行支承;去除部,其相对于记录头而被配置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固定部,其对去除部进行固定,去除部具有去除部件和弹性部件,去除部件具有挠性,且与印刷面接触,弹性部件在其与介质支承部之间对去除部件进行夹持,且按压去除部件。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印刷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打印机具备:输送部,其输送介质;和记录头,其具有将油墨喷出的喷嘴形成面,喷墨式打印机交替地反复进行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记录头移动的同时从喷嘴形成面喷出油墨的动作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的动作,从而在介质上印刷所需的图像。此外,在印刷图像的部分处,为了使被喷出的油墨准确地喷落在预定的位置上而使喷嘴形成面以接近介质的方式被配置,因此容易受到附着在介质上的异物的不良影响。
印刷装置在存在有尘埃或绒毛等异物的环境中被使用。因此,环境因素的异物容易附着在介质上并且被带入到印刷装置中。如果异物被带入到印刷图像的部分,那么异物会附着在喷嘴形成面上,从而有可能使记录头的油墨喷出性能发生变化,进而使图像的印刷品质下降。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打印机(印刷装置)具有用于去除尘埃的尘埃去除部件,并且被设置成,通过尘埃去除部件去除附着在辊上的尘埃(异物),从而使异物的不良影响得到抑制。具体而言,尘埃去除部件为刷子,通过刷子而将附着在辊上的异物扫落,从而使异物被去除。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印刷装置中,被刷子扫落的异物有可能向周围飞散而附着在介质等上,从而弄脏喷嘴形成面。另外,由于不具有去除因环境因素而附着在介质上的异物的结构,因此因环境因素而附着在介质上的异物有可能附着到喷嘴形成面上,而使记录头的油墨喷出性能变化,进而使图像的印刷品质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650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并且能够通过下面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印刷部,其在介质的印刷面上实施印刷;输送部,其对所述介质在输送方向上进行输送;介质支承部,其相对于所述印刷部而被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去除部,其相对于所述印刷部而被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固定部,其对所述去除部进行固定,所述去除部具有去除部件和弹性部件,所述去除部件具有挠性且与所述印刷面接触,所述弹性部件在其与所述介质支承部之间对所述去除部件进行夹持,且按压所述去除部件。
环境因素的异物(例如,在空气中漂浮的尘埃或绒毛)、环境因素以外的异物(例如,处理介质时的异物、制造介质的工序的异物等)有可能会附着在介质的印刷面上,并且被带入到印刷部,从而对印刷部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去除部件以相对于印刷部而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与介质的印刷面接触的方式被设置,因此附着在介质的印刷面上的异物会被去除部件去除,从而不易被带入到印刷部。而且,在去除部件中,由于与介质的印刷面接触的部分被弹性部件按压,因此与未被弹性部件按压的情况相比,从去除部件施加的去除异物的力变大,从而去除部件的异物去除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异物更不易被带入到印刷部。
因此,能够对环境因素的异物或环境因素以外的异物被带入到印刷部,从而对印刷部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进行抑制。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去除部件在被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的部分和被所述弹性部件按压的部分之间松弛。
去除部件在被固定部固定的部分和被弹性部件按压的部分处不易移动,从而成为实质上被固定的状态。当去除部件在被固定部固定的部分和被弹性部件按压的部分之间松弛时,去除部件的松弛的部分会因自重而向重量方向(与介质的印刷面接触的方向)变形,从而形成去除部件与介质的印刷面接触的接触面(以下简称为接触面)。
由于接触面被配置在被固定部固定的部分和被弹性部件按压的部分之间,因此不易发生接触面的形状的变化,从而接触面的面积的变动得到抑制,由此去除部件能够稳定地将附着在介质的印刷面上的异物去除。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以使所述去除部件中的与所述介质对置的对置部相比于所述弹性部件中的与所述介质对置的对置部而突出的方式,对所述去除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进行配置。
当去除部件中的与介质对置的对置部相比于弹性部件中的与介质对置的对置部而突出时,在去除部件与介质接触的情况下,弹性部件不易与介质的印刷面接触。其结果为,弹性部件与介质的印刷面接触而导致的不良影响,例如介质的印刷面的机械性损伤或介质的输送不良等得到抑制。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去除部件的一个端部及另一个端部被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并且所述去除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和所述另一个端部之间弯曲的部分与所述印刷面接触。
例如,如果接触面的端部的一部分未被固定而能够进行位移,则接触面的面积容易发生变动。在接触面的端部被固定时,接触面的面积不易发生变动。
在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弯曲的部分与印刷面接触的结构为,在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形成接触面的结构,并且相当于接触面的端部被固定的结构,从而使接触面的面积的变动得到抑制,由此去除部件能够稳定地对附着在介质的印刷面上的异物进行去除。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弹性部件的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短于所述去除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并且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被配置在所述去除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内侧。
由于弹性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被配置在去除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内侧,因此在去除部件与介质接触的情况下,弹性部件不易与介质的印刷面接触。其结果为,弹性部件与介质的印刷面接触而导致的不良影响,例如介质的印刷面的机械性损伤或介质的输送不良等得到抑制。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去除部以与所述介质中的正交于所述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的方式而被配置。
例如,在作为介质而使用卷筒纸或切割纸时,由于介质的制造工序(例如,将介质裁断的裁断工序)而容易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附着大量的异物(例如,由于裁断工序而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附着有裁断屑)。由于去除部以与介质中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的方式而被配置,因此能够对去除部不与介质中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而无法去除大量地附着在介质的印刷面的端缘上的异物的不良状况进行抑制。
应用例7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去除部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而被分割为多个。
由于在去除部因污垢或损伤等而劣化的情况下,只需对被分割成多个的去除部中的劣化的去除部进行更换即可,与对整个去除部进行更换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去除部的维护费用。而且,由于在将去除部分割成多个时去除部变小,因此与去除部较大的情况相比,去除部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应用例8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去除部件为纤维的集合体。
在由纤维的集合体构成去除部件时,能够在去除部件的接触面上设置凹凸。在接触面具有凹凸时,与接触面平滑的情况相比,异物更易于被去除,从而能够提高去除部件的异物去除能力。
而且,在由纤维的集合体构成去除部件时,会在去除部件的内部形成空间,从而能够在该空间中捕集(保持)异物。因此,当在去除部件的内部形成空间时,与在去除部件的内部未形成空间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去除部件的异物捕集能力。
应用例9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去除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
由于去除部相对于固定部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因此在去除部的异物去除能力下降了的情况下,能够将去除部从固定部拆下,且在实施了恢复异物去除能力的维护之后将去除部固定于固定部上,从而对异物去除能力下降了的去除部进行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2为表示从斜向观察到的去除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由虚线包围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由虚线包围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去除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去除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任意改变。此外,在下面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层或各部位成为能够在附图上识别的程度的大小,而使各层或各部位的比例尺与实际有所不同。
实施方式1
印刷装置的概要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首先,参照图1而对印刷装置10的概要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为处理长条的介质M的大幅面打印机(LFP)。印刷装置10具备腿部11;被腿部11所支承的壳体部12;被安装在壳体部12的两端处的安置部20及收卷部50。作为介质M能够使用例如双胶纸、铸涂纸、铜版纸、涂布纸、合成纸及由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制成的薄膜等。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印刷装置10的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Z方向正交且从安置部20朝向收卷部50的方向设为Y方向,并将与Z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介质M的宽度方向)设为X方向。另外,将表示方向的箭头的顶端侧设为(+)方向,基端侧设为(-)方向。
另外,X方向为“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示例。
在壳体部12的内部设置有:输送部30,其在输送方向F上对介质M进行输送;印刷区域40;控制部56,其对印刷装置10的各部分进行控制;介质支承部22;和去除部60。而且,在印刷区域40内配置有作为“印刷部”的一个示例的记录头41。
另外,安置部20及收卷部50被配置于比记录头41低的位置处。
介质M从被收纳于安置部20上的卷筒体R放卷,并从供给口13被输送至壳体部12的内部,并且在印刷区域40被实施印刷后,从排出口15排出至壳体部12的外部,并通过收卷部50而被收卷成卷筒状。
另外,介质M也可以不是卷筒纸,而是单张纸。
输送部30在输送方向F上对介质M进行输送。具体来讲,将从安置部20输送来的介质M向印刷区域40(记录头41)输送。输送部30相对于印刷区域40(记录头41)而被配置在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并且具有驱动辊31和从动辊32。从动辊32隔着介质M而被压接在驱动辊31上,并进行从动旋转。驱动辊31在其与从动辊32之间对介质M进行夹持。通过驱动电机(省略图示)而使驱动辊31旋转驱动,从而使介质M在输送方向F上被输送。
在印刷区域40中配置有:记录头41;滑架42,其对记录头41进行保持;压印板45,其对介质M进行支承;和引导轴43,其对滑架42进行支承。
记录头41通过喷出油墨而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印刷图像。即,记录头41作为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实施印刷的印刷部而发挥功能。另外,印刷部只需为在介质M上实施图像的印刷的结构即可,也可以为在介质M上转印图像的转印辊等结构。这是因为,在转印辊上附着有异物时,异物可能会与图像一起被转印到介质M上,从而导致图像的印刷品质下降。
记录头41具备设置有多个喷嘴(省略图示)的喷嘴形成面41A,并且向介质M的印刷面M1喷出油墨。保持有记录头41的滑架42通过驱动电机(省略图示)的动力而在介质M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压印板45在与记录头41对置的上表面上具备以介质M的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形状的面。介质M的与印刷面M1相反的一侧的面通过被施加在压印板45上的负压而被吸附支承于压印板45的上表面上。由此,能够防止因介质M上浮而导致的印刷品质的下降。
在印刷装置10中,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如下动作而使多个点的列(栅格线)沿Y方向排列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从而形成(印刷)预定的图像,所述动作为:在使滑架42在X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从记录头41向介质M的印刷面M1喷出油墨的动作;和输送部30对介质M在输送方向F(Y方向)上进行输送的动作。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头41,例示了搭载于往复移动的滑架42上并且在介质M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喷出油墨的串行式头,但也可以为在介质M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延伸并且被固定地排列的行式头。
介质支承部22相对于印刷区域40(记录头41)而被配置在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对从安置部20输送来的介质M进行支承并向输送部30进行引导。
壳体部12在供给口13的附近具有向内部折曲的部分(向Z(-)方向延伸的部分)。在壳体部12的折曲的部分处安装有作为对去除部60进行固定的部分的固定部7。固定部7由磁性材料(例如,具有磁性的不锈钢)构成。并且,在固定部7上安装(固定)有去除部60。去除部60相对于印刷区域40(记录头41)而被配置在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并且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
另外,将在后文中对去除部60进行详细说明。
由于各种因素有时会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附着有异物。例如,漂浮在空气中的绒毛或尘埃等环境因素的异物会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此外,由于制造卷筒体R的工序(例如,进行裁断的裁断工序)或将卷筒体R装填在安置部20上的处理作业,绒毛或尘埃等环境因素以外的异物会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
并且,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异物有可能会被带入到印刷区域40内,并附着在记录头41的喷嘴形成面41A上。
如果在记录头41的喷嘴形成面41A上附着有异物,并且喷嘴的一部分被异物所堵塞,则会发生无法从被设置在喷嘴形成面41A上的多个喷嘴均匀地喷出油墨的不良状况。例如,在通过被异物堵塞的喷嘴而形成的栅格线和通过未被异物堵塞的喷嘴而形成的栅格线中,对比度不同,从而发生印刷不均匀等不良状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介质M从安置部20被输送至输送部30的情况下,去除部60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从而去除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异物。因此,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异物不易被带入到印刷区域40内,从而不易发生如上所述的由环境因素的异物或环境因素以外的异物所引起的不良状况。
去除部的概要
图2为表示从斜向(与介质的印刷面交叉的方向)观察到的去除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及图4为图1的由虚线包围的区域A的放大图,并且为表示去除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2至图4中,说明所不需要的结构要素的图示被省略,并且为了容易对去除部60的状态进行理解而用虚线对弹性部件62进行了图示。此外,在图2中,用单点划线对介质M进行了图示。此外,图2的去除部件61的状态与图3的去除部件61的状态对应。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4而对去除部60的概要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去除部60具有在与输送方向F正交的方向(X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并且由去除部件61、弹性部件62和磁铁8(参照图3)构成。
弹性部件62的X方向(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短于去除部件61的X方向(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并且弹性部件62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68、69被配置在去除部件6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66、67的内侧。因此,弹性部件62不与介质M的印刷面M1直接接触。由于弹性部件62由与去除部件61相比刚性较高且较硬的材料构成,因此在弹性部件62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时,容易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产生机械性损伤,并且会从弹性部件62施加多余的力而容易发生介质M的输送不良,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进行说明。由于弹性部件62不与介质M的印刷面M1直接接触,因此能够对因弹性部件62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而引起的不良状况(机械性损伤、输送不良)等进行抑制。
去除部件61的X方向(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长于介质M的X方向(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3,并且去除部件6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66、67被配置在介质M的印刷面M1的端缘M2、M3的外侧。即,去除部件61(去除部60)以与介质M的印刷面M1的端缘M2、M3接触的方式而被配置。
由于制造卷筒体R的工序(例如,进行裁断的裁断工序),而容易使异物大量地附着在介质M的X方向(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即介质M的印刷面M1的端缘M2、M3上(例如,由于裁断工序而使裁断屑附着在介质M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上)。由于去除部件61(去除部60)以与介质M的印刷面M1的端缘M2、M3接触的方式而被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如下不良状况,即,去除部件61(去除部60)不与介质M的印刷面M1的端缘M2、M3接触而无法去除大量地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的端缘上的异物。
如图3所示,去除部60在被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部分处具有磁铁8,并且通过磁铁8的磁力而相对于固定部7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
另外,去除部60也可以为,例如通过螺钉而相对于固定部7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的结构。
在去除部60的被固定在固定部7的部分处,磁铁8、去除部件61和弹性部件62例如通过粘接片材(省略图示)而被相互粘接在一起。此外,在未配置有磁铁8的区域中,去除部件61及弹性部件62未被相互粘接,从而分别能够自由地进行位移。
如果在未配置有磁铁8的区域中去除部件61及弹性部件62被相互粘接从而使去除部件61的位移的自由度受到阻碍时,去除部件61有可能会受到弹性部件62的影响而进行位移,从而难以与介质M的印刷面M1均匀地接触。在去除部件61与介质M的印刷面M1的接触面积的均匀性变差时,去除部件61难以均匀地去除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异物。
去除部件61的端部61a、61b以夹持弹性部件62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去除部件61中,端部61a及端部61b被固定于固定部7上。端部61a和端部61b之间的去除部件61因自重而向Z(-)方向(重力方向)进行位移,并且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即,去除部件61通过在端部61a和端部61b之间弯曲的部分64而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换言之,去除部件61具有两端(端部61a、61b)实质上被封闭的环形形状,并且在端部61a和端部61b之间弯曲的部分64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
另外,端部61a为“一个端部”的一个示例,端部61b为“另一个端部”的一个示例。
如此,通过在被固定于固定部7上的端部61a和端部61b之间弯曲的部分64而形成去除部件61的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的接触面65。换言之,形成接触面65的去除部件61的端部61a、61b双方被固定于固定部7上。
例如,在形成接触面65的去除部件61的端部61a、61b中的一方(例如,端部61a)未被固定于固定部7上的情况下,去除部件61容易在端部61a侧发生位移。当去除部件61在端部61a侧发生位移时,接触面65的面积将发生变动,从而去除部件61的异物去除能力将发生变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形成接触面65的去除部件61的端部61a、61b双方被固定于固定部7上,因此与去除部件61的端部61a、61b中的一方未被固定的情况相比,去除部件61的接触面65的面积不易发生变动,从而去除部件61能够稳定地去除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异物。
另外,虽然端部61a及端部61b夹持弹性部件62且以相互接近的方式而被配置,但端部61a及端部61b也可以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被配置。
去除部件61为,通过将纤维局部地粘接而形成的无纺布,并且具有挠性。即,去除部件61为纤维的集合体。作为构成去除部件61的纤维,可以使用例如聚酯类纤维、聚酰胺类纤维、聚烯烃类纤维等合成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铜氨纤维或人造纤维等再生纤维,棉花等天然纤维等。
另外,去除部件61也可以为对纤维进行缠绕而形成为布状的毛毡。去除部件61也可以为通过对纤维进行织或编而形成的布。
由于去除部件61为大量的纤维的集合体,因此去除部件61的表面(接触面65)具有大量的凹凸。在去除部件61的接触面65具有大量的凹凸时,与去除部件61的接触面65为平滑的情况相比,容易去除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异物,从而能够提高去除部件61的异物去除能力。
由于去除部件61为大量的纤维的集合体,因此在内部具有大量的空间(空洞)。在去除部件61的内部具有空间时,能够将由去除部件61去除的异物捕集(保持)在该空间中,从而对异物的飞散进行抑制。即,当去除部件61在内部具有空间时,与去除部件61在内部不具有空间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更多的异物捕集(保持)在去除部件61的内部,从而能够提高去除部件61的异物捕集能力。
例如在由刷子构成去除部件61时,与去除部件61由纤维的集合体构成的情况相比,刷子的内部的空间变得过大,从而难以将异物收纳(保持)在刷子的内部。因此,由刷子去除的异物容易穿过刷子的内部而重新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
例如由橡胶板构成去除部件61时,由于橡胶板在内部不具有对异物进行收纳(保持)的空间,因此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异物有可能会飞散(扩散)。
因此,优选为,去除部件61为大量的纤维的集合体。
另外,为了不使去除部件61的异物去除能力或异物捕集能力变差,优选为,通过清扫部件(例如,刷子)而定期地对由去除部件61捕集的异物进行清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去除部60相对于固定部7而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因此在去除部60的异物去除能力下降时,将去除部60从固定部7拆下,并在实施了恢复异物去除能力的维护(对由去除部60捕集的异物进行清除的作业)后,将去除部60固定在固定部7上。由于对异物去除能力下降了的去除部60进行再生并再利用,因此能够抑制印刷装置10的保养费用(维护费用)。
弹性部件62例如由人造橡胶、发泡树脂、聚氨酯橡胶、硅酮橡胶、丁腈橡胶、氯丁二烯橡胶等构成。即,弹性部件62由与去除部件61相比刚性较高且较硬的材料构成,并且具有弹性。
弹性部件62为从固定部7朝向介质支承部22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并且被配置在环形形状的去除部件61的内侧。并且,以使去除部件61中的与介质M对置的对置部(Z(-)方向侧的端部)相比于弹性部件62中的与介质M对置的对置部(Z(-)方向侧的端部)而向Z(-)方向侧突出的方式,对去除部件61和弹性部件62进行配置。在此,“与介质M对置的对置部”指的是,在各个部件中与介质M对置的部分。换言之,“与介质M对置的对置部”指的是,在各个部件中与介质M接触或接近的部分。
当去除部件61中的与介质M对置的对置部相比于弹性部件62中的与介质M对置的对置部而突出时,在去除部件61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的情况下,弹性部件62不易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其结果为,弹性部件62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例如,介质M的印刷面M1的机械性损伤或介质M的输送不良等得到抑制。
在介质M未被输送的情况下,弹性部件62以在其与介质支承部22之间夹持去除部件61的方式而被配置。即,去除部件61被夹持在介质支承部22和弹性部件62之间。弹性部件62在夹持去除部件61的部分(与去除部件61接触的部分)处弯曲,从而按压去除部件61。另外,在弹性部件62按压去除部件61的部分处,去除部件61的位移(位置的变化)受阻。即,在去除部件61中,被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部分及被弹性部件62所按压的部分的位移(位置的变化)受阻,从而成为实质上被固定的状态。
而且,去除部件61中的被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部分和被弹性部件62按压的部分之间松弛,从而能够进行位移。因此,去除部件61中的被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部分与被弹性部件62按压的部分之间因自重而向介质支承部22(介质M)被配置的方向进行位移。
当介质M在输送方向F上被输送时,弹性部件62在按压去除部件61的同时在输送方向F上进行位移。即,弹性部件62的按压去除部件61的部分的位置在输送方向F上移动。这样一来,在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或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的任意一侧中,在被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部分和被弹性部件62按压的部分之间去除部件61松弛的部分的长度(以下,称为去除部件61的松弛量)变长。即,在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和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去除部件61的松弛量产生非对称性。
例如,如图3所示,在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去除部件61的松弛量变大,并且在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去除部件61的松弛量变小。由此,在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去除部件61由于自重而向介质M被配置的方向进行位移,从而形成去除部件61与介质M接触的接触面65。
例如,如图4所示,在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去除部件61的松弛量变大,并且在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去除部件61的松弛量变小。由此,在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去除部件61由于自重而向介质M被配置的方向进行位移,从而形成去除部件61与介质M接触的接触面65。
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和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的去除部件61的松弛量的非对称性根据去除部件61及弹性部件62的条件(形状、材质等)、去除部件61及弹性部件62的劣化状态、使用条件(温度、湿度等)等而发生变化。
在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和相对于弹性部件62而靠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去除部件61的松弛量成为非对称时,与去除部件61的松弛量对称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去除部件61的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的接触面65变大。
在去除部件61中,在接触面65的一端侧配置有被弹性部件62按压的部分(实质上被固定的部分)。接触面65被形成在通过弹性部件62而实质上被固定的部分与被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端部61a之间。换言之,接触面65被形成在去除部件61中的被固定的两个部分之间。
由于接触面65被形成在去除部件61中的被固定的两个部分之间,因此与在一端未被固定的去除部件61上形成接触面65的情况相比,接触面65的面积不易发生变动。
如此,通过设置弹性部件62而形成去除部件61的被按压的部分,此外还通过使去除部件61的松弛量成为非对称而使去除部件61的接触面65变大,而且使去除部件61的接触面65的面积的变动变小。
并且,在去除部件61的被按压的部分和去除部件61的接触面65双方中,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异物被去除。
由于去除部件61中的被按压的部分与去除部件61中的不被按压的部分相比,通过按压力而去除异物的力变大,因此去除部件61的异物去除能力提高。
此外,通过变大的接触面65,从而与接触面65狭窄的情况相比,使去除异物的力的作用时间变长,因此去除部件61的异物去除能力提高。
此外,由于去除部件61的接触面65的面积的变动变小,从而去除部件61能够稳定地去除异物。
因此,通过设置弹性部件62,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提高去除部件61的异物去除能力,并且能够稳定地去除异物。
另外,为了获得由弹性部件62实现的优异效果,对弹性部件62的Z方向上的长度进行控制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弹性部件62的Z方向上的长度过长而使弹性部件62按压去除部件61的部分的面积变大时,从弹性部件62向介质M施加的力会变得过强,从而发生介质M的输送受阻的不良状况。
详细而言,弹性部件62与去除部件61接触的部分在输送方向F上的长度大于大约10mm时,会发生介质M的输送不良。因此,弹性部件62与去除部件61接触的部分在输送方向F上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下,而且更优选为5mm以下。
实施方式2
图5为与图3对应的图,并且为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去除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去除部60中,具有两端实质上被封闭的环形形状的去除部件6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去除部70具有两端分离且向重力方向下垂的板形状的去除部件71。这一点是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1的主要不同点。
下面,参照图5,以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的不同点为中心而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由于去除部件71向重力方向下垂,因此去除部70在被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部分处,具有磁铁8、弹性部件62和去除部件71在Y(-)方向上被依次配置的结构。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中,由于去除部件61具有环形形状,因此去除部60在被固定在固定部7上的部分处,具有磁铁8、去除部件61(端部61a侧)、弹性部件62和去除部件61(端部61b侧)在Y(-)方向上被依次配置的结构(参照图3)。
去除部件71由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去除部件61相同的材料(纤维的集合体)构成。
在将去除部70沿着Z方向展开的情况下,去除部70的去除部件71的Z方向上的长度长于弹性部件62的Z方向上的长度。此外,将去除部70的去除部件71沿着Z方向展开的情况下的Z方向上的长度短于将实施方式1的去除部60的去除部件61沿着Z方向展开的情况下的Z方向上的长度。
在输送介质M的情况下,去除部件71中的与介质M对置的对置部被配置为相比于弹性部件62中的与介质M对置的对置部而向Z(-)方向侧突出。在此,“与介质M对置的对置部”指的是,在各个部件中与介质M对置的部分。换言之,“与介质M对置的对置部”指的是,在各个部件中与介质M接触或接近的部分。根据这种结构,去除部件71容易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并且弹性部件62不易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此时,去除部件71被配置在介质M的印刷面M1和弹性部件62之间,并且去除部件71的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的接触面75被弹性部件62按压。
在输送介质M的情况下,去除部件71及弹性部件62在输送方向F上进行位移。由于弹性部件62相对于去除部件71而被配置在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因此去除部件71的输送方向F上的位移通过弹性部件62而被限制,去除部件71以追随弹性部件62的形状的方式而进行位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62除了对去除部件71的接触面75进行按压的作用之外,还具有对去除部件71的位移进行限制从而抑制去除部件71的形状异常(形状走样)的作用。即,当设置弹性部件62时,由于去除部件71以追随弹性部件62的形状的方式而进行位移,因此去除部件71的形状走样得到抑制,从而能够稳定地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
由于去除部件71的接触面75被弹性部件62所按压,因此与未被弹性部件62所按压的情况相比,去除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异物的力变大,从而能够提高异物的去除能力。而且,由于去除部件71的形状走样得到抑制,从而去除部件71稳定地与介质M的印刷面M1接触,因此去除部件71能够稳定地去除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异物。
实施方式3
图6为与图2对应的图,并且为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去除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去除部80被分割为多个,而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去除部60未被分割为多个,这一点是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主要的不同点。
接下来,参照图6,以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不同点为中心而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去除部80由第一去除部81、第二去除部82、第三去除部83和第四去除部84构成。即,去除部80由被分割为四个的去除部81、82、83、84构成。第一去除部81、第二去除部82、第三去除部83、第四去除部84沿着与输送方向F交叉的方向而被依次排列。如此,去除部80沿着与输送方向F交叉的方向而被分割为多个。
而且,第一去除部8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第二去除部8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第三去除部83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以及第四去除部84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均为L4,而全部相同。
在去除部80被分割为多个去除部81、82、83、84时,在去除部80上产生损伤等不良状况的情况下,不需要对整个去除部80进行更换,只需更换产生不良状况的部分的去除部80即可。例如,在第一去除部81上产生不良状况的情况下,只需更换第一去除部81即可,因此与对去除部81、82、83、84全部进行更换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更换用部件的费用。
如此,可对被分割为多个的去除部的一部分进行更换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对整个去除部进行更换的结构(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印刷装置10的维护费用。
四个去除部81、82、83、84各自具有相同的长度,从而被共用化,由此能够用相同的部件对四个去除部81、82、83、84的各个进行更换。如此,由于更换用部件的通用性提高,因此能够实现更换用部件的低成本化。
然而,四个去除部81、82、83、84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不全部相同。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使四个去除部81、82、83、84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各不相同,或使部分一致。
而且,在去除部80的异物去除能力下降了的情况下,不需要将整个去除部80拆下而实施维护,仅将异物去除能力下降了的去除部80拆下而实施恢复异物去除能力的维护即可。例如,在第一去除部81的异物去除能力下降了的情况下,仅将第一去除部81拆下,并且只需对第一去除部81实施恢复异物去除能力的维护即可,从而与对去除部81、82、83、84全部实施维护的情况相比,维护变得容易。
而且,由于去除部80被分割为多个去除部81、82、83、84,从而去除部81、82、83、84的尺寸变小,因此去除部81、82、83、84的更换作业或维护作业变得容易,这些作业的效率得到提高,并且还能够抑制作业失误等不良状况。
在将去除部分割为多个的情况下,去除部的分割数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四个,也可以多于四个,或者少于四个。
而且,将去除部分割为多个时,在被分割后的去除部(例如,第一去除部81)和与该被分割后的去除部相邻的去除部(例如,第二去除部82)之间会产生缝隙。如上所述,在介质M的端部(介质M的印刷面M1的端缘M2、M3)上容易附着大量的异物。因此,优选为,以与介质M的印刷面M1的端缘M2、M3接触的方式而配置去除部。
因此,在将去除部分割为多个的情况下,优选为,以被分割后的去除部的缝隙不被配置在介质M的印刷面M1的端缘M2、M3处的方式而将去除部分割为多个。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去除部60为具有导电性的纤维的集合体,并且具有导电性。
作为构成去除部60的具有导电性的纤维,例如由具有双键和单键交替排列的结构的主链的高分子构成的纤维,例如可以使用由聚吡咯类高分子、聚噻吩类高分子、聚苯胺类高分子、聚乙炔类高分子等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纤维。
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积蓄有静电,并且由于静电力而使异物强力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情况下,当通过去除部60而对积蓄于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静电进行除电时,将易于去除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异物。因此,通过去除部60具有导电性,从而易于去除附着在介质M的印刷面M1上的异物。
另外,去除部60也可以为具有导电性的纤维和不具有导电性的纤维的集合体。
符号说明
7…固定部;10…印刷装置;11…腿部;12…壳体部;13…供给口;15…排出口;20…安置部;22…介质支承部;30…输送部;40…印刷区域;41…记录头;41A…喷嘴形成面;42…滑架;43…引导轴;45…压印板;50…收卷部;56…控制部;60…去除部;61…去除部件;62…弹性部件;F…输送方向;M…介质;M1…印刷面。

Claims (9)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部,其在介质的印刷面上实施印刷;
输送部,其对所述介质在输送方向上进行输送;
介质支承部,其相对于所述印刷部而被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
去除部,其相对于所述印刷部而被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
固定部,其对所述去除部进行固定,
所述去除部具有去除部件和弹性部件,
所述去除部件具有挠性,且与所述印刷面接触,
所述弹性部件在其与所述介质支承部之间对所述去除部件进行夹持,且按压所述去除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除部件在被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的部分和被所述弹性部件按压的部分之间松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去除部件中的与所述介质对置的对置部相比于所述弹性部件中的与所述介质对置的对置部而突出的方式,对所述去除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进行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除部件的一个端部及另一个端部被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并且所述去除部件的在所述一个端部和所述另一个端部之间弯曲的部分与所述印刷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的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短于所述去除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被配置在所述去除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除部以与所述介质中的正交于所述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的方式而被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除部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而被分割为多个。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除部件为纤维的集合体。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除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
CN201710253715.1A 2016-04-28 2017-04-18 印刷装置 Active CN1073365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0392A JP6740694B2 (ja) 2016-04-28 2016-04-28 印刷装置
JP2016-090392 2016-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6530A true CN107336530A (zh) 2017-11-10
CN107336530B CN107336530B (zh) 2020-09-01

Family

ID=60157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53715.1A Active CN107336530B (zh) 2016-04-28 2017-04-18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9128B2 (zh)
JP (1) JP6740694B2 (zh)
CN (1) CN1073365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7145674A1 (ja) * 2016-02-23 2018-1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056280B2 (ja) * 2018-03-20 2022-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275732B2 (ja) * 2019-03-25 2023-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2302A (zh) * 1998-06-26 2000-01-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清洗湿式打印机挤压辊的设备
JP2002046885A (ja) * 2000-08-03 2002-02-12 Noritsu Koki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07461A1 (en) * 2006-11-06 2008-05-0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Inc.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2053699U (zh) * 2011-05-17 2011-11-30 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喷墨印刷设备的皮带清洁装置
CN203818765U (zh) * 2014-03-05 2014-09-10 蚌埠天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纸张印刷机的纸张除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8855B2 (ja) * 1989-01-27 1998-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清掃部材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10265075A (ja) 1997-03-24 1998-10-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ード用プリンタ
JP2001219622A (ja) * 2000-02-10 2001-08-14 Sony Corp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用ヘッド
US7731348B2 (en) * 2005-04-25 2010-06-0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7268975A (ja) * 2006-03-31 2007-10-18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86148A (ja) * 2016-04-08 2017-10-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2302A (zh) * 1998-06-26 2000-01-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清洗湿式打印机挤压辊的设备
JP2002046885A (ja) * 2000-08-03 2002-02-12 Noritsu Koki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07461A1 (en) * 2006-11-06 2008-05-0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Inc.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2053699U (zh) * 2011-05-17 2011-11-30 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喷墨印刷设备的皮带清洁装置
CN203818765U (zh) * 2014-03-05 2014-09-10 蚌埠天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纸张印刷机的纸张除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6530B (zh) 2020-09-01
JP6740694B2 (ja) 2020-08-19
US10059128B2 (en) 2018-08-28
JP2017197354A (ja) 2017-11-02
US20170313103A1 (en) 2017-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6530A (zh) 印刷装置
US7684169B1 (en) Protective ionizing surface for eliminating static
CN102348558B (zh) 用于清洁介质处理装置的介质的方法和设备
CN1816453B (zh) 基片清洗装置和清洗方法
US819201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harging static in a printer
US6634744B2 (en) Ink-jet printer
CN108372723A (zh) 头单元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414779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7264074A (zh) 印刷装置
CN110271289A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头的清洁方法
US9937721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US7559642B2 (en) Sheet material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17145674A1 (ja) 印刷装置
WO2014184147A1 (en)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screen printing machine
JP4389782B2 (ja) 捺染用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捺染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EP1658980A1 (en) Inkjet Printer
JP200923558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装置
JP6394897B2 (ja) 記録装置
JPH01281482A (ja) プリンタ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6935652B2 (ja) 新聞オフセット印刷用ブランケット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JP2016210582A (ja) 記録装置
JP2024001474A (ja) 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及び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CN104345622A (zh) 带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204090A (ja) 記録装置
DE102017220343A1 (de) Druckmaschine mit einem Druckbalken für Inkj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