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3905B - 端子、连接器以及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端子、连接器以及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3905B
CN107293905B CN201710228598.3A CN201710228598A CN107293905B CN 107293905 B CN107293905 B CN 107293905B CN 201710228598 A CN201710228598 A CN 201710228598A CN 107293905 B CN107293905 B CN 107293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all portion
housing
connector
cylindric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285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93905A (zh
Inventor
井中健太郎
正木克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93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3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93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39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6Securing by a separate resilient retaining piece supported by base or case, e.g. collar or metal contact-retention cl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3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by stamped-out resilient tongue snapping behind shoulder in base or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on the p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7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re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01R4/18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 H01R4/185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combined with a U-shaped insulation-receiving po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端子、连接器以及电连接装置。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防错装部分与防脱离部分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能够以简单构造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抵接部(34、35)被设置成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在上壁部向筒状壁部(33)的内侧挠曲时,抵接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突出部(36)从上壁部突出地设置,在筒状壁部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壳体(14)中时,突出部抵接于壳体而限制筒状壁部(33)插入到壳体的里侧。卡合部(37)构成为能够与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的被卡合部(17)卡合。卡合部在筒状壁部上相对于突出部(36)设置于在筒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端子、连接器以及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插入到连接器的壳体中的状态来使用的连接器用的端子、具备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插入到连接器的壳体中的状态来使用的连接器用的端子,例如已知有日本特开2000-353561号公报中公开的端子。日本特开2000-353561号公报中公开的端子构成为凹触头F,其中,凹触头F由底壁2、分别竖立于底壁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处的侧壁(3、3)、外顶壁4及内顶壁5形成了供凸触头M插入的筒型部1。此外,外顶壁及内顶壁被设置为从各侧壁的顶缘朝向对置的侧壁的顶缘延伸而彼此重叠。
如日本特开2000-353561号公报的第0017段、图1及图2中公开那样,在凹触头F中,将底壁2的一部分向外侧切出立起而设置为肋部10。而且,构成为,在将凹触头F插入到凹壳体FH的收纳室中时,使肋部10嵌合于在凹壳体FH上切割而成的引导槽中,由此能够将凹触头F插入到凹壳体FH的收纳室中。因此,在凹触头F的筒型部1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被插入到凹壳体FH的收纳室中时,抵接于凹壳体FH,由此限制筒型部1朝向凹壳体FH的里侧而插入。由此,防止凹触头F错装于凹壳体FH。
另外,在凹触头F中,通过切出立起肋部10而形成的孔构成为,在凹触头F插入到凹壳体FH的收纳室中时供壳体矛部(lance)嵌入。由此,上述孔的边缘部分构成为,在凹触头F插入到凹壳体FH的收纳室中时能够与凹壳体FH的壳体矛杆卡合。通过使设置于凹触头F的上述孔与凹壳体FH卡合,防止被插入到凹壳体FH中的凹触头F从凹壳体FH离开。
在日本特开2000-353561号公报的凹触头F中,通过将底壁2的一部分向外侧切出立起,形成了用于防止凹触头F错装于凹壳体FH的肋部10。而且,在凹触头F中,用于在凹触头F插入到凹壳体FH中时与凹壳体FH卡合而防止凹触头F从凹壳体FH离开而脱离的部分被设置成通过切出立起肋部10而形成的孔的边缘部分。
由于如上所述地构成凹触头F,因此相邻地设置防错装部分与防脱离部分,其中,防错装部分是用于防止凹触头F错装于凹壳体FH的部分,防脱离部分是用于防止凹触头F从凹壳体FH离开而脱离的部分。因此,在凹触头F中,防错装部分的位置与防脱离部分的位置将会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因而,期望实现能够抑制防错装部分的位置与防脱离部分的位置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的端子构造。
另外,在实现上述端子构造时,期望在端子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被插入到连接器的壳体中而抵接于端子的防错装部分时,能够以简单构造来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端子:该端子能够抑制用于防止端子错装于壳体的防错装部分与用于防止端子从壳体脱离的防脱离部分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并且能够以简单构造来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该端子的连接器。此外,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1)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端子是以插入于连接器的壳体中的状态使用的连接器用的端子,该端子具备:筒状壁部,其具有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一体地设置的底壁部、与所述底壁部一体地设置的第二侧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壁部一体地设置的上壁部;抵接部,其被设置成所述上壁部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构成为,在所述上壁部向所述筒状壁部的内侧挠曲时,该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边缘部分;突出部,其从所述上壁部以凸状或突起状突出地设置,在所述筒状壁部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所述壳体中时,该突出部抵接于所述壳体,由此限制所述筒状壁部朝向所述壳体的里侧插入;以及卡合部,其设置于所述筒状壁部,构成为,在所述筒状壁部以所述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所述壳体中时,该卡合部能够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被卡合部卡合。而且,所述卡合部及所述被卡合部构成为,在所述筒状壁部以所述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所述壳体中时,所述卡合部及所述被卡合部中的一方抵接于另一方而弹性变形,然后进行弹性恢复,从而能够彼此卡合,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筒状壁部上相对于所述突出部设置于在长度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其中所述长度方向是所述筒状壁部以筒状延伸的方向。
在上述结构的端子中,在该筒状壁部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连接器的壳体中时,突出部抵接于壳体,由此限制筒状壁部朝向壳体的里侧插入。由此,防止端子错装于壳体。即,在上述结构的端子中,突出部被设置成用于防止端子错装于壳体的防错装部分。
而且,在上述结构的端子中设置有卡合部,在以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壳体中时,该卡合部能够与壳体的内部的被卡合部卡合。而且,卡合部及被卡合部通过其一方抵接于另一方而发生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恢复,由此能够彼此卡合。端子的卡合部如上所述地与壳体卡合,由此防止插入到壳体中的端子从壳体离开而脱离。即,在上述结构的端子中,卡合部被设置成用于防止端子从壳体脱离的防脱离部分。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端子中,卡合部在筒状壁部上相对于突出部设置于在长度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因此,根据上述结构的端子,作为防错装部分的突出部与作为防脱离部分的卡合部被设置为在筒状壁部上在长度方向上偏移或者离开而独立的状态。由此,根据上述结构的端子,能够抑制作为防错装部分的突出部与作为防脱离部分的卡合部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的端子,通过将第一侧壁部、底壁部、第二侧壁部以及上壁部以该顺序一体地设置而构成筒状壁部,从而以简单构造来构成筒状壁部。此外,在上述结构的端子中,作为防错装部分的突出部是以从上壁部呈凸状或突起状突出地设置的简单构造构成的。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的端子,上壁部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构成为在上壁部向筒状壁部的内侧挠曲时抵接于第一侧壁部的边缘部分的抵接部。因此,即使在端子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壳体中而突出部抵接于壳体且设置有突出部的上壁部向筒状壁部的内侧挠曲的情况下,抵接部也会抵接于第一侧壁部的边缘部分,从而防止上壁部倒入筒状壁部的内侧。由此,维持突出部抵接于壳体的状态,从而保证作为防错装部分的突出部的恰当的工作。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的端子,保证实现作为防错装部分的突出部的恰当的工作的构造是通过如下的简单构造来实现的:简单构造的筒状壁部、简单构造的突出部以及被设置成上壁部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而抵接于第一侧壁部的边缘部分的简单构造的抵接部。从而,根据上述结构的端子,能够以简单构造来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
如以上那样,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如下的端子:该端子能够抑制用于防止端子错装于壳体的防错装部分与用于防止端子从壳体脱离的防脱离部分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并且能够以简单构造来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
(2)也可以为,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筒状壁部上相对于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其中所述插入方向是与所述长度方向平行地向所述壳体中插入所述筒状壁部的方向,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筒状壁部上相对于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朝向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突出部设置于端子的向壳体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因此,在端子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壳体中时,突出部抵接于壳体中的供端子插入的孔的开口的边缘部分,端子中的筒状壁部的除了前端侧的部分以外的大部分成为从壳体露出的状态。由此,更明确地示出端子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壳体中而发生了错装的状态。因而,进行向壳体插入端子的作业的作业者能够迅速且容易地目视识别而辨认出发生了错装。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卡合部在筒状壁部上相对于突出部设置于朝向与端子的向壳体插入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因此,作为防脱离部分的卡合部的位置被设定于从端子的前端侧向相反侧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从而抑制受到设置于端子的前端侧的突出部的位置所造成的制约。另外,卡合部的位置被设定为从端子的前端侧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因此能够将卡合部设置于筒状壁部上的刚性更高的部分。由此,能够容易地构成刚性更高的卡合部。
(3)也可以为,所述突出部具有:弯曲部,其被设置成与所述上壁部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一体地设置、并且相对于所述上壁部弯曲而延伸的部分;以及突出端部,其被设置成从所述弯曲部以悬臂状突出地延伸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以具备与上壁部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一体的弯曲部和从弯曲部以悬臂状延伸的突出端部的简单构造来构成突出部36。因而,能够以更简单构造来实现突出部。
(4)也可以为,所述端子还具备:电接点部,其设置于所述筒状壁部的内侧;以及一对接点弹簧部,它们分别被设置成所述第一侧壁部的一部分及所述第二侧壁部的一部分,并分别被设置成以悬臂状延伸的板簧状的部分,所述电接点部设置于以悬臂状延伸的一对所述接点弹簧部各自的前端侧。
根据该结构,分别设置有电接点部的一对接点弹簧部构成为第一侧壁部的一部分及第二侧壁部的一部分。因此,能够使第一侧壁部的一部分及第二侧壁部的一部分作为一对接点弹簧部来发挥作用,从而能够以简单构造来实现一对接点弹簧部。此外,被设置成以悬臂状延伸的板簧状的部分而在前端侧设置有电接点部的一对接点弹簧部分别构成为第一侧壁部或第二侧壁部的一部分。由于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实现较长地设定以悬臂状延伸的板弹簧的从根部分到前端侧的电接点部为止的臂长。另外,一对接点弹簧部设置于第一侧壁部及第二侧壁部而未设置于上壁部,因此,能够抑制对设置有突出部的上壁部的强度产生影响。
(5)也可以为,所述接点弹簧部相对于所述上壁部的缘部配置于所述筒状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根据该结构,被设置成第一及第二侧壁部各自的一部分的接点弹簧部与上壁部的缘部相比配置于筒状壁部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因此,即使在端子接触到外部的物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抑制外部的物体接触到接点弹簧部并作用外力而导致接点弹簧部变形或破损。特别是,在将多个端子集中起来输送时,高效地抑制其他端子接触到接点弹簧部并作用外力而导致接点弹簧部变形或破损。
(6)也可以为,所述抵接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抵接部在所述上壁部上分别设置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彼此离开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被设置成上壁部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的抵接部设置有多个。此外,多个抵接部分别设置于筒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彼此离开的位置处。因此,即使在端子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壳体中而突出部抵接于壳体且设置有突出部的上壁部向筒状壁部的内侧挠曲的情况下,离开设置的多个抵接部也会抵接于第一侧壁部的边缘部分。由此,更可靠地防止上壁部倒入筒状壁部的内侧。而且,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突出部抵接于壳体的状态,能够更可靠地保证作为防错装部分的突出部的恰当的工作。
(7)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具备多个端子,所述端子是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端子中的任意端子,该连接器还具备壳体,所述壳体构成为保持多个所述端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被卡合部,所述被卡合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端子的所述卡合部卡合。
根据该结构,能够产生与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端子同样的效果。即,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具备端子的连接器,其中端子能够抑制防错装部分与防脱离部分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并且能够以简单构造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在连接器的壳体中也将与端子的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的位置和与端子的突出部对应的部分的位置设置于独立的位置处。因此,在连接器的壳体中也能够抑制与端子的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的位置和与端子的突出部对应的部分的位置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此外,由此能够提高连接器的设计自由度。
(8)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某方面的电连接装置是具备上述的本发明的某方面的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该电连接装置还具备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构成为所述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嵌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具备:多个第二端子,它们分别与多个第一端子电连接,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构成为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多个所述端子;以及第二壳体,其构成为保持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并构成为嵌合于第一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构成为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所述壳体。而且,在所述第二壳体中设置有:嵌合部,其具有供所述第一壳体插入的开口,与从所述开口插入的所述第一壳体嵌合;以及平坦面,其在所述嵌合部的内侧设置于从所述开口面向外部的位置处,并沿着与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而平坦地扩展。
根据该结构,能够产生与上述的本发明的某方面的端子同样的效果。即,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具备端子的电连接装置,其中端子能够抑制防错装部分与防脱离部分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并且能够以简单构造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二连接器中的第二壳体的嵌合部的内侧设置有平坦面,其中平坦面从第二壳体的嵌合部的开口面向外部,并且沿着与向第一壳体中插入第一连接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平坦地扩展。因此,为了将第二连接器安装于基板而由输送用的吸附装置吸附并输送时,第二连接器在平坦面处能够容易地被吸附。此外,能够由输送用的吸附装置将第二连接器保持为稳定的状态。因而,能够将第二连接器容易地安装于基板。另外,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电连接装置中的第一连接器,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因而,根据上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能够提高第一连接器的设计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将第二连接器容易地安装于基板。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端子:该端子能够抑制用于防止端子错装于壳体的的防错装部分与用于防止端子从壳体脱离的防脱离部分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并且能够以简单构造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该端子的连接器。另外,根据本发明,还能够提供具备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图,是与基板及电线一起示出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主视图,是与基板及电线一起示出的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2的A-A线箭头观察位置处的剖面的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剖面的一部分的图,是示出与图4的B-B线箭头观察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的剖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中的第一连接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是与电线一起示出的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第一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壳体(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第一壳体的俯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中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第二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是与基板一起示出的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器中的第一端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是示出从与图13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状态的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是示出从与图13及图14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状态的图。
图16是图13所示的第一端子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3所示的第一端子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3所示的第一端子的俯视图,是将图17所示的侧面作为正面侧来图示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图17的C-C线箭头观察位置处的剖面的图。
图20是示出图17的D-D线箭头观察位置处的剖面的图。
图21是示出图18的E-E线箭头观察位置处的剖面的图。
图22是第一变形例的端子的主视图。
图23是第二变形例的端子的主视图。
图24是第三变形例的端子的侧视图,是以剖切状态来示出第三变形例的端子的一部分的图。
图25是第四变形例的端子的立体图,是以剖切状态来示出第四变形例的端子的一部分的图。
图26是第五变形例的端子的立体图,是以剖切状态来示出第五变形例的端子的一部分的图。
图27是第六变形例的端子的立体图,是以剖切状态来示出第六变形例的端子的一部分的图。
图28是第七变形例的端子的立体图,是以剖切状态来示出第七变形例的端子的一部分的图。
标号说明
11:第一连接器(连接器);13:第一端子(端子);14:第一壳体(壳体);17:被卡合部;33:筒状壁部;34、35:抵接部;36:突出部;37:卡合部;44:第一侧壁部;45:底壁部;46:第二侧壁部;47:上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以插入到连接器的壳体中的状态来使用的连接器用的端子、具备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电连接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的立体图,是与基板100及电线101一起示出的图。图2是电连接装置1的主视图,是与基板100及电线101一起示出的图。图3是电连接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2的A-A线箭头观察位置处的剖面的图。图5是示出电连接装置1的剖面的一部分的图,是示出与图4的B-B线箭头观察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的剖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1至图5所示的电连接装置1被设置成将基板100与多个电线101电连接的装置。而且,电连接装置1构成为具备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此外,在图1、图2、图4、图5中,对于基板100,以剖切状态仅仅示出一部分。另外,在图1至图5中,对于多个电线101,以剖切状态仅仅示出一部分。
电连接装置1的第一连接器11构成为,与多个电线101电连接,并且与电连接装置1的第二连接器12电连接。另一方面,第二连接器12构成为,与基板100电连接,并且与第一连接器11电连接。而且,通过使与多个电线10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1嵌合连接于与基板100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12,使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机械连接及电连接。另外,通过使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电连接,使多个电线101与基板100电连接。
[第一连接器]
图6是电连接装置1中的第一连接器11的立体图,是与电线101一起示出的图。图7是第一连接器的仰视图。电连接装置1的第一连接器11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连接器11也称作连接器11。
图1至图7所示的第一连接器11构成为具备多个第一端子13、第一壳体14和保持架15。第一端子13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另外,第一壳体14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1(第一连接器11)的壳体。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端子13也称作端子13。而且,将第一壳体14也称作壳体14。
图3至图5、图7所示的第一连接器11的多个第一端子13各自构成为与电线101机械连接及电连接。此外,在图4中,对于第一端子13,以剖切剖面来图示一部分。各第一端子13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各第一端子13通过凿紧而接合固定于各电线101的端部,由此与各电线101机械连接及电连接。各第一端子13以与电线101连接的状态插入到第一壳体14中。插入到第一壳体14中的第一端子13卡合于第一壳体14的内部而保持于第一壳体14。此外,关于第一端子13的结构的详情,将在后面叙述。
图8是第一连接器11的第一壳体14的立体图。图9是第一壳体14的俯视图。图1至图9所示的第一壳体14构成为保持多个第一端子13。此外,在图8及图9中,图示了处于未保持多个第一端子13的状态的第一壳体14。
第一壳体14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而且,在第一壳体14设置有多个端子插入孔16、多个被卡合部17、多个插入姿势限制槽18、防脱部19和保持架卡合部20等。
多个端子插入孔16各自被设置成供多个第一端子13分别插入而保持的孔。各端子插入孔16例如被设置成大致四边形的截面形状的孔。多个端子插入孔16在第一壳体14中沿着第一壳体14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成2列。对于第一壳体14的宽度方向,在图7及图9中用两端箭头W来示出。此外,第一壳体14的宽度方向为与第一连接器11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
另外,多个端子插入孔16各自被设置成在第一壳体14的内侧由列间分隔壁21及端子间分隔壁22划分而成的孔。列间分隔壁21被设置成在第一壳体14的内侧沿着第一壳体1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分隔壁。沿着第一壳体14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成2列的多个端子插入孔16的各列由列间分隔壁21分隔。分别在列间分隔壁21的两侧设置有多个端子间分隔壁22。而且,多个端子间分隔壁22各自被设置成与列间分隔壁21垂直地延伸。相邻的端子间分隔壁22之间的区域构成为对各端子插入孔16进行划分的区域。
如图4所示,被卡合部17设置于第一壳体14的内部。被卡合部17设置有多个,在第一壳体14的内部分别在列间分隔壁21的两侧排列设置有多个被卡合部17。多个被卡合部17分别设置于与多个端子插入孔16分别对应的位置处。而且,多个被卡合部17分别构成为能够与多个第一端子13各自的后述的卡合部37卡合。
设置于列间分隔壁21的各被卡合部17在第一壳体14的内部与多个端子插入孔16分别对应地设置,还被设置成呈悬臂状延伸以能够挠曲而发生弹性变形的部分。而且,在各被卡合部17中,在列间分隔壁21上以悬臂状延伸的前端部分设置有以台阶状凹陷的凹部17a。各被卡合部17被设置为能够在凹部17a处与各第一端子13的卡合部37卡合。
如图8及图9所示,在第一壳体14中设置有多个插入姿势限制槽18。多个插入姿势限制槽18各自与多个端子插入孔16分别对应地设置。而且,多个插入姿势限制槽18各自被设置成供多个第一端子13各自的后述的突出部36嵌入的槽。而且,在以第一端子13的突出部36嵌入于插入姿势限制槽18的姿势来将第一端子13插入到端子插入孔16中时,允许第一端子13插入到端子插入孔16中。另一方面,在以与第一端子13的突出部36嵌入于插入姿势限制槽18的姿势不同的姿势来将第一端子13插入到端子插入孔16中时,第一端子13向端子插入孔16中的插入被限制。
各插入姿势限制槽18的端部设置于从各端子插入孔16的朝向外部的开口露出的位置处。而且,各插入姿势限制槽18被设置成沿着对各端子插入孔16进行划分的壁面延伸的槽,并且被设置成沿着各端子插入孔16的孔形状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另外,各插入姿势限制槽18在各端子插入孔16的大致四边形的各端子插入孔16的截面中配置于偏向第一壳体14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处。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各插入姿势限制槽18配置于与各端子插入孔16的大致四边形的截面的四个角部分中的一个角部分对应的位置处。
防脱部19被设置成在第一连接器11嵌合连接于第二连接器12时与第二连接器12卡合的部分,并被设置成用于防止第一连接器11从第二连接器12拔出而脱落的机构。防脱部19具备一对臂(19a、19a)和一对凸部(19b、19b)。
一对臂(19a、19a)被设置为从第一壳体14的外壁面大致平行地以悬臂状延伸,并被设置为能够挠曲而发生弹性变形。另外,一对臂(19a、19a)分别被设置为沿着与第一连接器11嵌合于第二连接器1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以悬臂状延伸。此外,一对臂(19a、19a)的以悬臂状延伸的前端部分被一体地设置。
一对凸部(19b、19b)设置于以悬臂状延伸的一对臂(19a、19a)的前端部分。即,一对凸部(19b、19b)设置于一对臂(19a、19a)中的一体地设置的前端部分。此外,一对凸部(19b、19b)在一对臂(19a、19a)的一体地设置的前端部分分别被设置成朝向第一壳体14的外侧以凸状隆起的部分。
在第一连接器11嵌合连接于第二连接器12时,第一连接器11的第一壳体14插入并嵌合于第二连接器12中的后述的第二壳体24。当将第一壳体14向第二壳体24中插入时,一对凸部(19b、19b)抵接于第二壳体24的壁部,一对臂(19a、19a)暂时朝向第一壳体14的内侧挠曲。此后,一对臂(19a、19a)朝向第一壳体14的外侧进行弹性恢复,一对凸部(19b、19b)分别嵌入并卡合于在第二壳体24的壁部设置的后述的一对卡合孔(30、30)的各个卡合孔。由此,防止嵌合连接于第二连接器12的第一连接器11从第二连接器12拔出而脱落。
保持架卡合部20被设置成与安装于第一壳体14的保持架15卡合的部分。保持架卡合部20设置有一对,并设置于第一壳体1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各保持架卡合部20被设置成朝向第一壳体14的外侧以凸状隆起的部分。保持架15借助于保持架卡合部20与第一壳体14卡合,由此保持架15固定保持于第一壳体14。
图1至图7所示的保持架15构成为,以将多个第一端子13保持于第一壳体14的状态安装于第一壳体14。而且,保持架15被设置成用于可靠地防止多个第一端子13从第一壳体14脱落的要素。此外,对于多个第一端子13中的各个第一端子13,通过使后述的卡合部37与第一壳体14的内部的被卡合部17卡合,来防止从第一壳体14脱落。以将多个第一端子13保持于第一壳体14的状态将保持架15安装于第一壳体14,由此进一步防止多个第一端子13从第一壳体14脱落。
保持架15构成为具备如下部件:保持架主体部15a,其沿着第一连接器11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一对壳体卡合部(15b、15b),它们与第一壳体14的一对保持架卡合部(20、20)卡合。
一对壳体卡合部(15b、15b)各自分别设置于保持架主体部15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各壳体卡合部15b形成为设置有供保持架卡合部20嵌入的孔的环状部分。在将保持架15安装于第一壳体14时,壳体卡合部15b抵接于保持架卡合部20且弹性变形而暂时挠曲。此后,壳体卡合部15b进行弹性恢复,保持架卡合部20嵌入并卡合于壳体卡合部15b的孔。由此,将保持架15安装于第一壳体14。
另外,在保持架主体部15a上设置有多个与连接于各第一端子13的各电线101对应的槽。在将保持架15安装于第一壳体14的状态下,与各第一端子13连接的各电线101被配置成在保持架主体部15a的槽的内侧沿着槽笔直地延伸的状态。另外,设置于保持架主体部15a的多个槽的端部各自被配置成能够抵接于各第一端子13的与各电线101连接的端部。当第一端子13在从第一壳体14拔出的方向上移位的情况下,第一端子13的端部抵接于保持架主体部15a的槽的端部。由此,更可靠地防止第一端子13从第一壳体14脱落。
[第二连接器]
图10是电连接装置1中的第二连接器12的立体图。图11是第二连接器12的俯视图。图12是第二连接器12的立体图,是与基板100一起示出的图。
图1至图5、图10至图12所示的第二连接器12嵌合连接有构成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1的第一连接器11。第二连接器12以与基板100连接的状态与第一连接器11连接。而且,第二连接器12构成为具备多个第二端子23和第二壳体24。
图1至图5、图10至图12所示的第二连接器12的多个第二端子23保持于第二连接器12的第二壳体24。而且,多个第二端子23构成为分别与第一连接器11的多个第一端子13机械连接及电连接。更具体而言,在第一连接器11嵌合连接于第二连接器12时,各第二端子23通过与各第一端子13嵌合而与各第一端子13机械连接及电连接。
另外,多个第二端子23各自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并与基板100机械连接及电连接。更具体而言,各第二端子23被焊接到基板100的表面,由此机械固定于基板100,并且与基板100的导电电路图案电连接。
另外,多个第二端子23被配置成在第二壳体24中沿着第二壳体24的宽度方向排列成2列。对于第二壳体24的宽度方向,在图11中用两端箭头W来示出。此外,第二壳体24的宽度方向是与第二连接器12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另外,在第二连接器12与第一连接器11嵌合连接的状态下,第二连接器12的宽度方向为与第一连接器11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
多个第二端子23分别设置有一个以大致90度弯曲的部分,并具有以大致L字状延伸的整体形状。多个第二端子23各自设置有端子连接部25、基板连接部26和压入部27。
端子连接部25被设置成以大致L字状延伸的第二端子2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的部分。而且,端子连接部25构成为,通过与第一连接器11的第一端子13嵌合而与第一端子13机械连接及电连接。此外,端子连接部25被配置成在第二连接器12的第二壳体24的内侧沿着与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嵌合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以悬臂状突出地延伸。
基板连接部26被设置成以大致L字状延伸的第二端子23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侧的部分。即,基板连接部26被设置成以大致L字状延伸的第二端子23的长度方向上的端子连接部25侧的相反侧的部分。而且,基板连接部26构成为,通过被焊接到基板100而与基板100机械连接及电连接。此外,基板连接部26被配置成其前端部分朝向第二壳体24的外侧沿着与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嵌合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地延伸。
压入部27被设置成在第二端子23被压入保持于第二壳体24时通过被压入到第二壳体24中的端子压入用孔29而被卡合固定于第二壳体24的部分(参照图4及图5)。更具体而言,压入部27被设置成以大致L字状延伸的第二端子2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途部分,并设置于第二端子23上的以大致90度弯曲的部分与端子连接部25之间。另外,压入部27被设置成在与第二端子23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比端子连接部25更大地变宽的部分。即,压入部27被设置成在以大致L字状延伸的第二端子23的长度方向上使宽度局部地变宽的加宽部分。
在第二端子23被压入保持于第二壳体24时,第二端子23从端子连接部25侧被插入到第二壳体24的端子压入用孔29中。而且,在端子连接部25穿过端子压入用孔29而配置于第二壳体24的内侧的状态下,压入部27被压入而嵌入于上述端子压入用孔29。由此,压入部27通过压入被卡合固定于第二壳体24,第二端子23被保持于第二壳体24。
图1至图5、图10至图12所示的第二连接器12的第二壳体24构成为保持多个第二端子23。而且,第二壳体24构成为嵌合于第一连接器11的第一壳体14。
第二壳体24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构成为具备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方筒状的部分。而且,在第二壳体24中设置有嵌合部28、多个端子压入用孔29、一对卡合孔(30、30)和平坦面31等。
嵌合部28具有供第一连接器11的第一壳体14插入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开口28a。而且,嵌合部28被设置成供从开口28a插入的第一壳体14嵌合的部分。在从嵌合部28的开口28a面向外部的嵌合部28的内侧配置有多个第二端子23的端子连接部25。
多个端子压入用孔29各自被设置成用于将多个第二端子23分别在压入部27处被压入而保持的孔。而且,各端子压入用孔29被设置成与各第二端子23的压入部27的截面形状对应的截面形状的贯通孔。另外,多个端子压入用孔29各自在第二壳体24中贯通形成于嵌合部28的开口28a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的壁部32。而且,多个端子压入用孔29在第二壳体24中的开口28a侧的相反侧的壁部32中沿着第二壳体24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成2列。
一对卡合孔(30、30)被设置成在第一壳体14插入并嵌合于第二壳体24时供第一壳体14的防脱部19中的一对凸部(19b、19b)嵌入并卡合的贯通孔。一对卡合孔(30、30)在第二壳体24中排列设置于构成嵌合部28的一部分的壁部上的开口28a侧的边缘部分的附近。而且,一对卡合孔(30、30)在第二壳体24中设置于在第一壳体14嵌合于第二壳体24时与一对凸部(19b、19b)对应的位置处。
在第一壳体14嵌合于第二壳体24时,一对臂(19a、19a)在第二壳体24的内侧暂时挠曲后进行弹性恢复,而一对凸部(19b、19b)分别嵌入到一对卡合孔(30、30)中的各个卡合孔中。而且,各凸部19b以能够在各卡合孔30中的开口28a侧的边缘部分处卡合的状态嵌入到各卡合孔30。由此,即使在向嵌合于第二壳体24的第一壳体14施加了与向第二壳体24嵌合的嵌合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一对凸部(19b、19b)与一对卡合孔(30、30)也会卡合而防止第一壳体14从第二壳体24拔出而脱落。即,防止与第二连接器12嵌合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1从第二连接器12拔出而脱落。
平坦面31构成为设置于第二壳体24的内侧的平坦的面。更具体而言,平坦面31构成为在嵌合部28的内侧设置于从开口28a面向外部的位置处、并沿着与第一壳体14从开口28a插入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平坦地扩展的面(参照图4及图11)。另外,平坦面31构成为在第二壳体24中沿着第二壳体24的宽度方向较长且平坦地延伸的面。此外,平坦面31配置于沿着第二壳体24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成2列的第二端子23的列之间。因此,平坦面31被配置成在嵌合部28的内侧处的中央区域中较大且平坦地扩展的状态。
为了将第二连接器12安装于基板100而由输送用的吸附装置(未图示)吸附并输送时,第二连接器12在第二壳体24的平坦面31处被吸附到吸附装置。在平坦面31处被吸附装置吸附的第二连接器12被输送至基板100的涂敷有焊膏的规定位置为止而被配置于该规定位置处。当在基板100的规定位置处配置了第二连接器12时,吸附装置对平坦面31的吸附动作停止。此后,加热焊料,由此使第二连接器12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基板100。
[第一端子]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电连接装置1的第一连接器11中的第一端子13。图13是第一端子13的立体图。图14是第一端子13的立体图,是示出从与图13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状态的图。图15是第一端子13的立体图,是示出从与图13及图14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状态的图。图16是第一端子13的主视图。图17是第一端子13的侧视图。图18是第一端子13的俯视图,是将图17所示的侧面作为正面侧来图示的俯视图。
图3至图5、图7、图13至图18所示的第一端子13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13,构成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11(第一连接器11)中的端子13。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上所述,将第一端子13也称作端子13,将第一连接器11也称作连接器11,将第一壳体14也称作壳体14。
端子13构成为以插入到连接器11的壳体14中的状态来使用的连接器11用的端子。而且,端子13构成为具备筒状壁部33、抵接部(34、35)、突出部36、卡合部37、电接点部(38、39)、接点弹簧部(40、41)、电线凿紧部42和导体凿紧部43等。
如图4、图13至图18所示,筒状壁部33被设置成端子13中的方筒状部分。筒状壁部33具有以筒状延伸的方向即长度方向。对于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在图17中用二点划线的两端箭头L来示出。此外,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为与端子13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
另外,筒状壁部33构成为具备第一侧壁部44、与第一侧壁部44一体地设置的底壁部45、与底壁部45一体地设置的第二侧壁部46以及与第二侧壁部46一体地设置的上壁部47。即,筒状壁部33被设置成端子13的具有第一侧壁部44、底壁部45、第二侧壁部46以及上壁部47这4个壁部的方筒状部分。此外,第一侧壁部44与上壁部47未被一体地设置,第一侧壁部44与上壁部46被设置为能够在边缘部分的一部分处彼此抵接。
在端子13插入到壳体14(第一壳体14)中时,与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向壳体14的端子插入孔16插入筒状壁部33。另外,关于筒状壁部33,在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开设有端子插入口33a,其中,插入方向是与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向壳体14中插入筒状壁部33的方向。
在连接器11(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连接且端子13(第一端子13)与第二端子23连接时,在端子13的筒状壁部33的内侧插入第二端子23的端子连接部25。通过使第二端子23的端子连接部25嵌合于端子13的筒状壁部33,使端子13与第二端子23电连接及机械连接。在第二端子23嵌合于端子13时,第二端子23的端子连接部25从在端子13的筒状壁部33的前端侧开口的筒状壁部33的端子插入口33a插入到筒状壁部33中。
图19是示出图17的C-C线箭头观察位置处的剖面的图。图20是示出图17的D-D线箭头观察位置处的剖面的图。如图13至图20所示,抵接部(34、35)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置有2个抵接部(34、35)的端子13的形态。
多个抵接部(34、35)各自被设置成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多个抵接部(34、35)各自是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并被设置成上壁部47的配置于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隔开间隙而对置的位置处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而且,多个抵接部(34、35)各自构成为,在上壁部47向筒状壁部33的内侧挠曲时抵接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
另外,多个抵接部(34、35)各自在上壁部47上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上的彼此离开的位置处。抵接部34在上壁部47上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向壳体14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即,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上的端子插入口33a侧)的端部。另一方面,抵接部35在上壁部47上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上述前端侧的相反侧(即,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上的端子插入口33a侧的相反侧)的端部。
如图13至图20所示,在端子13中从上壁部47以凸状或突起状突出地设置有突出部36。此外,突出部36构成为,在筒状壁部33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向壳体14中插入时抵接于壳体14。而且,突出部36构成为,通过这样地抵接于壳体14,限制筒状壁部33朝向壳体14的里侧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即,突出部36在端子13中被设置成用于防止端子13错装于壳体14的防错装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6突出地设置在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更具体而言,突出部36构成为具有弯曲部36a和突出端部36b。弯曲部36a被设置成与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一体地设置、并且相对于上壁部47弯曲而延伸的部分。突出端部36b被设置成从弯曲部36a以悬臂状突出地延伸的部分。突出端部36b被设置为沿着与上壁部47扩展的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从上壁部47突出。此外,突出部36在筒状壁部33中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向壳体14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
突出部36构成为,在筒状壁部33以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壳体14的端子插入孔16中时,突出部36滑动而嵌入到壳体14的插入姿势限制槽18。在筒状壁部33以规定的插入姿势向壳体14的端子插入孔16中插入时,端子13正确地嵌入到壳体14的最里头为止而插入到壳体14中。由此,用于使端子13正确地嵌入到壳体14的最里头为止的上述规定的插入姿势构成为,以使突出部36滑动而嵌入到插入姿势限制槽18的方式向壳体14的端子插入孔16中插入筒状壁部33的姿势。
当筒状壁部33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壳体14的端子插入孔16中时,突出部36抵接于壳体14中的端子插入孔16的开口的边缘部分。即,突出部36抵接于端子插入孔16的边缘部分,该边缘部分是与设置有插入姿势限制槽18的部分不同的部分。由此,当筒状壁部33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壳体14的端子插入孔16中时,突出部36抵接于端子插入孔16的边缘部分,从而限制筒状壁部33朝向壳体14的里侧插入。即,防止端子13错装于壳体14。
此外,突出地设置于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上的突出部36在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处隔着切口部48与抵接部34相邻地配置。即,在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中,在抵接部34与突出部36之间设置有切口部48。而且,抵接部34与突出部36隔着由形成为凹形状的切口部48所划分的间隙而配置于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这样,在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处,在抵接部34与突出部36之间设置切口部48,由此抑制由于作用于两者中的一方的外力而对另一方也作用有过大的应力。即,通过设置切口部48,在抵接部34及突出部36中的一方上作用有外力时,抑制对抵接部34及突出部36中的未直接作用有外力的另一方也作用有过大的应力。
图21是示出图18的E-E线箭头观察位置处的剖面的图。如图4、图13、图15至图17、图19、图21所示,卡合部37设置于筒状壁部3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底壁部45。而且,卡合部37构成为,在筒状壁部33以上述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壳体14中时能够与设置于壳体14的内部的被卡合部17卡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37是通过将底壁部45的一部分朝向筒状壁部33的外侧切出立起而形成的,卡合部37被设置成从底壁部45朝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此外,卡合部37从筒状壁部33的向壳体14插入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朝向插入方向的相反侧并朝向相对于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而从底壁部45向外侧突出。由此,在筒状壁部33以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壳体14的端子插入孔16中的状态下,卡合部37与被卡合部17可靠地卡合而防止筒状壁部33从端子插入孔16拔出。即,即使在筒状壁部33上作用有从端子插入孔16拔出的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卡合部37的前端部也会嵌入到被卡合部17的凹部17a而可靠地卡合,从而防止筒状壁部33从端子插入孔16拔出。
另外,端子13的卡合部37及壳体14的被卡合部17构成为,在筒状壁部33以上述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壳体14中时,卡合部37及被卡合部17中的一方抵接于另一方而发生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恢复,从而能够彼此卡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卡合部37及被卡合部17中,构成为,在筒状壁部33以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壳体14中时,被卡合部17抵接于卡合部37而发生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恢复,从而卡合部37与被卡合部17能够卡合。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筒状壁部33以规定的插入姿势向端子插入孔16中插入时,被卡合部17与卡合部37抵接并抬起,暂且挠曲而弹性变形。而且,当筒状壁部33插入到端子插入孔16的里侧为止时,被卡合部17进行弹性恢复,卡合部37的前端部嵌入到被卡合部17的凹部17a中而维持位于能够卡合的位置的状态。
另外,卡合部37在筒状壁部33上相对于突出部36设置于在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参照图1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6在筒状壁部33上相对于卡合部37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向壳体14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而且,卡合部37在筒状壁部33上相对于突出部36设置于朝向与上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
如图5、图15、图16、图19至图21所示,电接点部(38、39)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内侧。而且,电接点部(38、39)构成为在第二端子23的端子连接部25插入并嵌合于筒状壁部33的内侧时与端子连接部25电连接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接点部(38、39)设置成一对,在端子连接部25嵌合于筒状壁部33时,从端子连接部25的侧面的两侧夹入而与端子连接部25接触。由此,电接点部(38、39)与端子连接部25电连接,端子13与第二端子23电连接。
如图5、图13至图21所示,接点弹簧部(40、41)设置成一对。而且,一对接点弹簧部(40、41)被设置成第一侧壁部44的一部分及第二侧壁部46的一部分,并分别被设置成以悬臂状延伸的板簧状的部分。更具体而言,接点弹簧部40被设置成第一侧壁部44的一部分,并被设置成沿着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以悬臂状延伸的板簧状的部分。而且,接点弹簧部40被设置成第二侧壁部46的一部分,并被设置成沿着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以悬臂状延伸的板簧状的部分。
作为第一侧壁部44的一部分的接点弹簧部40如上所述地沿着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以悬臂状延伸。因此,接点弹簧部40上的沿着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的边缘部分中的一方隔开间隙而与底壁部45的边缘部分对置,另一方隔开间隙而与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对置。
另外,作为第二侧壁部46的一部分的接点弹簧部41如上所述地沿着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以悬臂状延伸。因此,接点弹簧部41上的沿着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的边缘部分中的一方隔开间隙而与底壁部45的边缘部分对置,另一方隔开间隙而与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对置。
另外,接点弹簧部(40、41)相对于上壁部47的缘部配置于筒状壁部33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更具体而言,接点弹簧部40具有朝向筒状壁部3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曲的部分,并且相对于上壁部47上的靠第一侧壁部44侧的缘部配置于筒状壁部3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而且,接点弹簧部41具有朝向筒状壁部3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曲的部分,并且相对于上壁部47上的靠第二侧壁部46侧的缘部配置于筒状壁部3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此外,筒状壁部33的宽度方向是与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是第一侧壁部44与第二侧壁部46彼此对置的方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接点部(38、39)设置于以悬臂状延伸的一对接点弹簧部(40、41)各自的前端侧。此外,电接点部38设置于接点弹簧部40的前端侧的内侧。而且,电接点部39设置于接点弹簧部41的前端侧的内侧。
如图4、图5、图13至图18、图21所示,在端子13中,作为通过凿紧而接合固定于电线101的端部的部分,设置有电线凿紧部42及导体凿紧部43。电线凿紧部42被设置成从包覆部101a的外侧通过凿紧而接合固定于电线101的端部的部分。而且,电线凿紧部42具有为了与电线101的端部凿紧而折弯的一对爪部。导体凿紧部43被设置成如下部分:该部分通过凿紧而接合固定于在电线101的端部中去除包覆部101a而露出了导体101b的部分。而且,导体凿紧部43具有为了与电线101的端部凿紧而折弯的一对爪部。端子13用导体凿紧部43接合于电线101的端部的导体101b,由此与电线101电连接及机械连接。而且,端子13用电线凿紧部42接合于电线101的端部,由此与电线101更牢固地机械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3,在其筒状壁部33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连接器11的壳体14中时,突出部36抵接于壳体14,由此限制筒状壁部33朝向壳体14的里侧插入。由此,防止端子13错装于壳体14。即,在端子13中,突出部36被设置成用于防止端子13错装于壳体14的防错装部分。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中设置有卡合部37,在以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壳体14中时,卡合部37能够与壳体14的内部的被卡合部17卡合。而且,卡合部37及被卡合部17通过其中一方抵接于另一方而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恢复,由此能够彼此卡合。端子13的卡合部37如上所述地与壳体14卡合,由此防止插入到壳体14中的端子13从壳体14离开而脱离。即,在端子13中,卡合部37被设置成用于防止端子13从壳体14脱离的防脱离部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中,卡合部37在筒状壁部33上相对于突出部36设置于在长度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3,作为防错装部分的突出部36与作为防脱离部分的卡合部37被设置为在筒状壁部33上在长度方向上偏移或者离开而独立的状态。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3,能够抑制作为防错装部分的突出部36与作为防脱离部分的卡合部37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3,通过将第一侧壁部44、底壁部45、第二侧壁部46以及上壁部47以该顺序来一体地设置而构成筒状壁部33,从而以简单构造来构成筒状壁部3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中,作为防错装部分的突出部36是以从上壁部47呈凸状或突起状突出地设置的简单构造构成的。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构成为在上壁部47向筒状壁部33的内侧挠曲时抵接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的抵接部(34、35)。因此,即使在端子13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壳体14中而突出部36抵接于壳体14且设置有突出部36的上壁部47向筒状壁部33的内侧挠曲的情况下,抵接部(34、35)也会抵接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从而防止上壁部47倒入筒状壁部33的内侧。由此,维持突出部36抵接于壳体14的状态,从而保证作为防错装部分的突出部36的恰当的工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3,保证实现作为防错装部分的突出部36的恰当的工作的构造是通过如下的简单构造来实现的:简单构造的筒状壁部33、简单构造的突出部36以及被设置成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而抵接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的简单构造的抵接部(34、35)。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3,能够以简单构造来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如下的端子13:端子13能够抑制用于防止端子13错装于壳体14的防错装部分与用于防止端子13从壳体14脱离的防脱离部分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并且能够以简单构造来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突出部36设置于端子13的向壳体14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因此,在端子13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壳体14中时,突出部36抵接于壳体14中的供端子13插入的孔即端子插入孔16的开口的边缘部分,端子13中的筒状壁部33的除了前端侧的部分以外的大部分成为从壳体14露出的状态。由此,更明确地示出端子13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壳体14中而发生了错装的状态。因而,进行向壳体14插入端子13的作业的作业者能够迅速且容易地目视识别而辨认出发生了错装。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卡合部37在筒状壁部33上相对于突出部36设置于朝向与端子13的向壳体14插入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因此,作为防脱离部分的卡合部37的位置被设定于从端子13的前端侧向相反侧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从而抑制受到设置于端子13的前端侧的突出部36的位置所造成的制约。另外,卡合部37的位置被设定为从端子13的前端侧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因此能够将卡合部37设置于筒状壁部33上的刚性更高的部分。由此,能够容易地构成刚性更高的卡合部37。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以具备与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一体的弯曲部36a、从弯曲部36a以悬臂状延伸的突出端部36b的简单构造来构成突出部36。因而,能够以更简单构造来实现突出部36。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分别设置有电接点部(38、39)的一对接点弹簧部(40、41)构成为第一侧壁部44的一部分及第二侧壁部46的一部分。因此,能够使第一侧壁部44的一部分及第二侧壁部46的一部分作为一对接点弹簧部(40、41)来发挥作用,从而能够以简单构造来实现一对接点弹簧部(40、41)。此外,被设置成以悬臂状延伸的板簧状的部分而在前端侧设置有电接点部(38、39)的一对接点弹簧部(40、41)分别构成为第一侧壁部44或第二侧壁部46的一部分。由于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实现较长地设定以悬臂状延伸的板弹簧的从根部分到前端侧的电接点部(38、39)为止的臂长。另外,一对接点弹簧部(40、41)设置于第一侧壁部44及第二侧壁部46而未设置于上壁部47,因此,能够抑制对设置有突出部36的上壁部47的强度产生影响。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被设置成第一及第二侧壁部(44、46)各自的一部分的接点弹簧部(40、41)与上壁部47的缘部相比配置于筒状壁部3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因此,即使在端子13接触到外部的物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抑制外部的物体接触到接点弹簧部(40、41)并作用外力而导致接点弹簧部(40、41)变形或破损。特别是,在将多个端子13集中起来输送时,高效地抑制其他端子13接触到接点弹簧部(40、41)并作用外力而导致接点弹簧部(40、41)变形或破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被设置成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的抵接部(34、35)设置有多个。此外,多个抵接部(34、35)分别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上的彼此离开的位置处。因此,即使在端子13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壳体14中而突出部36抵接于壳体14且设置有突出部36的上壁部47向筒状壁部33的内侧挠曲的情况下,离开设置的多个抵接部(34、35)也会抵接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由此,更可靠地防止上壁部47倒入筒状壁部33的内侧。而且,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突出部36抵接于壳体14的状态,能够更可靠地保证作为防错装部分的突出部36的恰当的工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1,能够产生与端子13同样的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具备端子13的连接器11,其中端子13能够抑制防错装部分与防脱离部分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并且能够以简单构造来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连接器11的壳体14中也将与端子13的卡合部37卡合的被卡合部17的位置和与端子13的突出部36对应的部分即插入姿势限制槽18的位置设置于独立的位置处。因此,在连接器11的壳体14中也能够抑制与端子13的卡合部37卡合的被卡合部17的位置和与端子13的突出部36对应的部分的位置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此外,由此能够提高连接器11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能够产生与端子13同样的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具备端子13的电连接装置1,其中端子13能够抑制防错装部分与防脱离部分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并且能够以简单构造来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二连接器12中的第二壳体24的嵌合部28的内侧设置有平坦面31,其中,平坦面31从第二壳体24的嵌合部28的开口28a面向外部,并且沿着与向第一壳体14中插入第一连接器11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平坦地扩展。因此,为了将第二连接器12安装于基板100而由输送用的吸附装置吸附并输送时,第二连接器12在平坦面31处能够容易地被吸附。此外,能够由输送用的吸附装置将第二连接器12保持为稳定的状态。因而,能够将第二连接器12容易地安装于基板100。另外,如上所述,根据电连接装置1中的第一连接器11,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能够提高第一连接器11的设计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将第二连接器12容易地安装于基板100。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如下那样变更而实施。
(1)图22是第一变形例的端子51的主视图。第一变形例的端子5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同样地构成,但在卡合部(37、61、62、63)的结构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不同。以下,关于第一变形例的端子51,仅仅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而且,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要素,通过在附图中标注同一标号、或者通过引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的说明,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端子13仅仅设置有一个卡合部37,但端子51如图22所示地设置有多个卡合部(37、61、62、63)。此外,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例示了设置有4个卡合部(37、61、62、63)的端子51的形态。
卡合部37与端子13的卡合部37同样地构成而设置于底壁部45。卡合部61与端子13的卡合部37同样地构成而设置于第一侧壁部44。卡合部62与端子13的卡合部37同样地构成而设置于第二侧壁部46。卡合部63与端子13的卡合部37同样地构成而设置于上壁部47。
卡合部(37、61、62、63)均设置于筒状壁部33,并构成为,在筒状壁部33以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保持端子51的壳体(省略图示)中时,能够与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的被卡合部(省略图示)卡合。
如第一变形例的端子51那样,也可以实施设置有多个卡合部(37、61、62、63)的形态。另外,卡合部的数量及位置不限于端子13及端子51的例子,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即,也可以实施设置有2个、3个或5个以上的卡合部的形态的端子。另外,设置卡合部的位置只要是筒状壁部,可以是第一侧壁部、底壁部、第二侧壁部、上壁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连接器。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电连接装置。
(2)图23是第二变形例的端子52的主视图。第二变形例的端子52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同样地构成,但在突出部64的结构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不同。以下,关于第二变形例的端子52,仅仅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而且,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要素,通过在附图中标注同一标号、或者通过引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的说明,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端子13中突出部36设置于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但在端子52中如图23所示地突出部64设置于上壁部47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此外,上壁部47的宽度方向为与筒状壁部33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
突出部64从上壁部4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以凸状或突起状突出地设置。此外,突出部64构成为,在筒状壁部33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保持端子52的壳体(省略图示)中时抵接于上述壳体。而且,突出部64构成为,通过这样地抵接于上述壳体,限制筒状壁部33朝向上述壳体的里侧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
如第二变形例的端子52那样,也可以实施将突出部64设置于上壁部47上的边缘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形态。另外,突出部的数量及上壁部上的位置不限于端子13及端子52的例子,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连接器。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电连接装置。
(3)图24是第三变形例的端子53的侧视图,是以剖切状态来示出第三变形例的端子53的一部分的图。第三变形例的端子53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同样地构成,但在卡合部65的形状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不同。以下,关于第三变形例的端子53,仅仅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而且,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要素,通过在附图中标注同一标号、或者通过引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的说明,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端子53的卡合部65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底壁部45。而且,端子53的卡合部65构成为,在筒状壁部33以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保持端子53的壳体(省略图示)中时能够与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的被卡合部(省略图示)卡合。另外,端子53的卡合部65与端子13的卡合部37同样地,从筒状壁部33的向上述壳体插入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朝向插入方向的相反侧并朝向相对于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而从底壁部45向外侧突出。然而,端子53的卡合部65与端子13的卡合部37相比,从筒状壁部33的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突出,还更长地突出。即,对于从筒状壁部33的向上述壳体插入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朝向插入方向的相反侧并朝向相对于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而从底壁部45向外侧突出的长度而言,端子53的卡合部65设定得比端子13的卡合部37长。
如第三变形例的端子53那样,也可以实施卡合部的形状不同的形态。另外,卡合部的形状不限于端子13及端子53的例子,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连接器。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电连接装置。
(4)图25是第四变形例的端子54的立体图,是以剖切状态来示出第四变形例的端子54的一部分的图。第四变形例的端子54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同样地构成,但在突出部66及抵接部67的结构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不同。以下,关于第四变形例的端子54,仅仅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而且,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要素,通过在附图中标注同一标号、或者通过引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的说明,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端子13中,抵接部34在上壁部47上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向壳体14插入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的端部,突出部36相对于抵接部34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上述前端侧的相反侧。然而,在端子54中,抵接部67及突出部66的位置与上述抵接部34及突出部36的位置设定成相反的位置。即,在端子54中,突出部66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向壳体(保持端子54的壳体)插入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的端部。而且,抵接部67相对于突出部66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上述前端侧的相反侧。
另外,在端子13中,突出部36设置于上壁部47上的沿着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的边缘部分。然而,与端子13不同地,在端子54中突出部66从上壁部47上的靠端子插入口33a侧的边缘部分以凸状或突起状突出地设置。而且,突出部66构成为,在筒状壁部33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保持端子54的壳体(省略图示)中时抵接于上述壳体。此外,突出部66构成为,通过这样地抵接于上述壳体,限制筒状壁部33朝向上述壳体的里侧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
端子54的抵接部67与端子13的抵接部34同样地被设置成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然而,抵接部67与突出部66一体地相邻设置而未隔着如设置于端子13的切口部48,此外,相对于突出部66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上述前端侧的相反侧。抵接部67被设置成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其中该上壁部47的该边缘部分配置于隔开间隙而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对置的位置处。而且,抵接部67构成为,在上壁部47向筒状壁部33的内侧挠曲时抵接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
如第四变形例的端子54那样,也可以实施将突出部66设置于上壁部47上的靠端子插入口33a侧的边缘部分的形态。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连接器。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电连接装置。
(5)图26是第五变形例的端子55的立体图,是以剖切状态来示出第五变形例的端子55的一部分的图。第五变形例的端子55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同样地构成,但在突出部68及抵接部69的结构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不同。以下,关于第五变形例的端子55,仅仅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而且,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要素,通过在附图中标注同一标号、或者通过引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的说明,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端子13中,突出部36设置于上端壁47的边缘部分。然而,在端子55中,突出部68并没有设置于上端壁47的边缘部分,而通过将上端壁47的一部分朝向筒状壁部33的外侧切出立起来形成突出部68。更具体而言,在端子55的上壁部47上,在上壁部47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处设置有切入部70。此外,上壁部47的宽度方向为与筒状壁部33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而且,在形成了切入部70时将从上端壁47切出立起而成的部分的一部分切出立起以使其朝向筒状壁部33的外侧突出,来形成突出部68。
端子55的突出部68是将上壁部4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一部分切出立起以使其以凸状或突起状突出而设置的。此外,突出部68构成为,在筒状壁部33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保持端子55的壳体(省略图示)中时抵接于上述壳体。而且,突出部68构成为,通过这样地抵接于上述壳体,限制筒状壁部33朝向上述壳体的里侧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
端子55的抵接部69与端子13的抵接部34同样地被设置成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然而,抵接部69被设置成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上的沿着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较长地延伸的部分,并被设置为能够在多处抵接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因此,抵接部69被设置为在多处隔开间隙而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对置。而且,抵接部69构成为,在上壁部47向筒状壁部33的内侧挠曲时在多处抵接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
如第五变形例的端子55那样,也可以实施设置有将上壁部47的一部分切出立起以使其以凸状或突起状突出而形成的突出部68、并设置有在多处抵接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的抵接部69的形态。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连接器。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电连接装置。
(6)图27是第六变形例的端子56的立体图,是以剖切状态来示出第六变形例的端子56的一部分的图。第六变形例的端子56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同样地构成,但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的不同点在于,在上壁部47及第一侧壁部44设置有嵌合部(71、72)。以下,关于第六变形例的端子56,仅仅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而且,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要素,通过在附图中标注同一标号、或者通过引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的说明,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嵌合部71被设置成在上壁部47上沿着上壁部47的宽度方向以槽状或缝隙状凹陷的部分。此外,上壁部47的宽度方向为与筒状壁部33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另一方面,嵌合部72被设置成从第一侧壁部44的缘部以悬臂状的爪状突出地延伸的部分。嵌合部72形成为嵌入到嵌合部71的形状。而且,嵌合部72嵌入到嵌合部71的部分构成方筒状的筒状壁部33的一部分。
如第六变形例的端子56那样,也可以实施以槽状或缝隙状凹陷的嵌合部71与以悬臂状的爪状突出地延伸的嵌合部72嵌合的部分设置于筒状壁部33的形态。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连接器。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电连接装置。
(7)图28是第七变形例的端子57的立体图,是以剖切状态来示出第七变形例的端子57的一部分的图。第七变形例的端子57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同样地构成,但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的不同点在于,还设置有滑动肋部73。以下,关于第七变形例的端子57,仅仅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3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而且,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要素,通过在附图中标注同一标号、或者通过引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的说明,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滑动肋部73设置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并从第一侧壁部44的缘部以凸状或突起状突出地设置。而且,滑动肋部73在筒状壁部33的长度方向上沿着同一直线与突出部36排列配置。滑动肋部73构成为,在筒状壁部33以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壳体14的端子插入孔16中时,滑动肋部73与突出部36一起滑动而嵌入到壳体14的插入姿势限制槽18。即,当将筒状壁部33以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壳体14的端子插入孔16中时,首先突出部36滑动而嵌入到插入姿势限制槽18,接着滑动肋部73滑动而嵌入到插入姿势限制槽18。通过还设置这样的滑动肋部73,能够更顺利地进行以规定的插入姿势向壳体14插入端子57的插入动作。
如第七变形例的端子57那样,也可以实施还设置有滑动肋部73的形态。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连接器。另外,可以实施具备如上所述的变形例的端子的电连接装置。
(8)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变形例,还可以实施各种的变形例。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设置有2个抵接部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并非如此。也可以实施设置有1个或3个以上的抵接部的形态的端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如下那样构成的端子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并非如此:该端子构成为,在筒状壁部以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壳体中时,被卡合部抵接于卡合部而弹性变形,然后进行弹性恢复,从而卡合部与被卡合部能够卡合。例如,也可以实施如下那样构成的端子的形态:该端子构成为,在筒状壁部以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壳体中时,卡合部抵接于被卡合部而弹性变形,然后进行弹性恢复,从而卡合部与被卡合部能够卡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设置有被设置成第一侧壁部的一部分及第二侧壁部的一部分而分别以悬臂状延伸的一对接点弹簧部的端子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并非如此。例如,也可以实施被未设置一对接点弹簧部而将电接点部设置为从第一侧壁部及第二侧壁部朝向筒状壁部的内侧以凸状隆起的形态的端子。
另外,关于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形状、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形状、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形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另外,关于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基板的形态,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形态,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以插入于连接器的壳体中的状态使用的连接器用的端子、具备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Claims (7)

1.一种端子,其是以插入于连接器的壳体中的状态使用的连接器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具备:
筒状壁部,其具有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一体地设置的底壁部、与所述底壁部一体地设置的第二侧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壁部一体地设置的上壁部;
抵接部,其被设置成所述上壁部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并且设置于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边缘部分隔着间隙对置的位置,所述抵接部构成为,在所述上壁部向所述筒状壁部的内侧挠曲时,该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边缘部分;
突出部,其从所述上壁部以凸状或突起状突出地设置,在所述筒状壁部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所述壳体中时,该突出部抵接于所述壳体,由此限制所述筒状壁部朝向所述壳体的里侧插入;以及
卡合部,其设置于所述筒状壁部,构成为,在所述筒状壁部以所述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所述壳体中时,该卡合部能够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被卡合部卡合,
所述上壁部仅由单层该上壁部构成,
所述卡合部及所述被卡合部构成为,在所述筒状壁部以所述规定的插入姿势插入到所述壳体中时,所述卡合部及所述被卡合部中的一方抵接于另一方而发生弹性变形,然后进行弹性恢复,从而能够彼此卡合,
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筒状壁部上相对于所述突出部设置于在长度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其中所述长度方向是所述筒状壁部以筒状延伸的方向,
所述抵接部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抵接部在所述上壁部上分别设置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彼此离开的位置处,
多个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突出部沿着所述上壁部的边缘部分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
所述抵接部相对于所述突出部配置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筒状壁部上相对于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其中所述插入方向是与所述长度方向平行地向所述壳体中插入所述筒状壁部的方向,
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筒状壁部上相对于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朝向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
弯曲部,其被设置成与所述上壁部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一体地设置、并且相对于所述上壁部弯曲而延伸的部分;以及
突出端部,其被设置成从所述弯曲部以悬臂状突出地延伸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端子还具备:
电接点部,其设置于所述筒状壁部的内侧;以及
一对接点弹簧部,它们分别被设置成所述第一侧壁部的一部分及所述第二侧壁部的一部分,并分别被设置成以悬臂状延伸的板簧状的部分,
所述电接点部设置于以悬臂状延伸的一对所述接点弹簧部各自的前端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点弹簧部相对于所述上壁部的缘部配置于所述筒状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6.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器具备多个端子,所述端子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
该连接器还具备壳体,所述壳体构成为保持多个所述端子,
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被卡合部,所述被卡合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端子的所述卡合部卡合。
7.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连接装置具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
该电连接装置还具备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构成为所述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嵌合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备:
多个第二端子,它们分别与多个第一端子电连接,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构成为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多个所述端子;以及
第二壳体,其构成为保持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并构成为嵌合于第一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构成为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所述壳体,
在所述第二壳体中设置有:
嵌合部,其具有供所述第一壳体插入的开口,与从所述开口插入的所述第一壳体嵌合;以及
平坦面,其在所述嵌合部的内侧设置于从所述开口面向外部的位置处,并沿着与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而平坦地扩展。
CN201710228598.3A 2016-04-11 2017-04-10 端子、连接器以及电连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939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9086 2016-04-11
JP2016079086A JP6722934B2 (ja) 2016-04-11 2016-04-11 端子、コネクタ、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3905A CN107293905A (zh) 2017-10-24
CN107293905B true CN107293905B (zh) 2020-12-04

Family

ID=59998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859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93905B (zh) 2016-04-11 2017-04-10 端子、连接器以及电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87481B2 (zh)
JP (1) JP6722934B2 (zh)
CN (1) CN1072939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49682A (ja) * 2016-09-20 2018-03-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JP6911727B2 (ja) * 2017-11-22 2021-07-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JP7312014B2 (ja) * 2019-05-16 2023-07-2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7113786B2 (ja) * 2019-06-12 2022-08-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
JP2023111003A (ja) * 2022-01-31 2023-08-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078A (zh) * 2011-11-25 2013-06-05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电线对基板用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621150U1 (de) * 1986-08-07 1986-10-02 Amp Deutschland Gmbh, 6070 Langen Elektrischer Vielfachanschluß-Verbinder
JP3211735B2 (ja) * 1997-07-29 2001-09-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型コネクタ
JP3534225B2 (ja) * 1998-05-08 2004-06-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0223185A (ja) * 1999-01-27 2000-08-11 Ace Five:Kk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0353561A (ja) 1999-06-08 2000-12-19 Jst Mfg Co Ltd 雌コンタクト
JP2003157924A (ja) * 2001-11-22 2003-05-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雌側端子金具
WO2004114467A1 (ja) * 2003-06-18 2004-12-29 Ryosei Electro-Circuit Systems, Ltd. 接続端子
JP4456494B2 (ja) * 2005-02-02 2010-04-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US7048584B1 (en) * 2005-06-23 2006-05-2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7184171A (ja) * 2006-01-06 2007-07-19 Jst Mfg Co Ltd 案内片付き雌端子
US7232339B1 (en) * 2006-05-19 2007-06-19 Molex Incorporated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DE102010024525B4 (de) * 2010-06-21 2013-10-24 Fritz Stepper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Buchsenkontakt
DE202010009329U1 (de) * 2010-06-21 2010-10-21 Fritz Stepper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Buchsenkontakt
CN202159845U (zh) * 2011-07-15 2012-03-07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合
JP5933380B2 (ja) * 2012-07-25 2016-06-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955448B2 (ja) * 2013-02-12 2016-07-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3119156U (zh) * 2013-03-07 2013-08-07 厦门骏丰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端子
WO2014195749A1 (en) * 2013-06-07 2014-12-11 FCI Asia Pte. Ltd. Cable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078A (zh) * 2011-11-25 2013-06-05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电线对基板用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94730A1 (en) 2017-10-12
JP6722934B2 (ja) 2020-07-15
JP2017191659A (ja) 2017-10-19
CN107293905A (zh) 2017-10-24
US9887481B2 (en) 201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3905B (zh) 端子、连接器以及电连接装置
JP4287825B2 (ja)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US95028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690713B1 (en) Wire-to-board connector
EP3696921A1 (en) Connector
JP4592462B2 (ja)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US9614306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terminal
US7762833B2 (en) Contact element for a plug-type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5788520A (en) Connector shorting bar retention
JP6931223B2 (ja) 端子、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CN114389108A (zh) 带有扁平导体的电连接器
EP2613410A1 (en)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improper insertion of connector
US991208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female terminal with a holding protrusion
JP2005294217A (ja) 圧接型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JP2018085273A (ja) コンタクト、コネクタ部材、コネクタ及び被接続部材
US20220069488A1 (en) Harness component
CN114389107A (zh) 带有扁平导体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JP6076953B2 (ja) 基板用端子
JP5388350B2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635007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9390738B (zh) 连接器
CN111769391B (zh) 连接器
US11101599B2 (en)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TWI774958B (zh) 中繼連接器
JP2007115578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