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5261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65261A CN107265261A CN201710037333.5A CN201710037333A CN107265261A CN 107265261 A CN107265261 A CN 107265261A CN 201710037333 A CN201710037333 A CN 201710037333A CN 107265261 A CN107265261 A CN 1072652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leration
- shock absorber
- guide rail
- lift
-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6—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imbalance, e.g. passengers on the same side
- B66B11/028—Active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4—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 B66B7/041—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including active 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 B66B7/042—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including active 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with rollers, shoes
- B66B7/043—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including active 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with rollers, shoes using lear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更廉价的结构来抑制电梯轿厢的振动的电梯装置。电梯装置(100)具备:引导辊(121~123),它们相对于夹着电梯轿厢(110)并沿升降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140)接触,且与电梯轿厢(110)一起升降;第一减振器(133),其在与电梯轿厢(110)的地面平行的配置面上配置于一对导轨(140)中的任一方的导轨(140)的一侧,在与导轨(140)彼此对置的方向即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产生加速度;衰减器,其对与一对导轨(140)中的另一方的导轨(140)在X方向上接触的引导辊的X方向上的移动进行衰减;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其在配置面上检测X方向加速度;以及控制部(131),其接收由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检测出的X方向加速度而控制第一减振器(13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例如适合用作在建筑物中设置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装置作为载置人、货物而进行升降的设备被广泛使用。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由轿厢室与设于轿厢室的周围的轿厢框构成。在升降通道中配置沿上下延伸的导轨,为了使轿厢框沿着升降通道行进,在轿厢框上设有从三个方向与导轨接触的引导装置。引导装置设于轿厢框的多个部位,三个引导辊分别从不同的方向与导轨接触,由此能够使电梯轿厢在升降通道内稳定地行进。
在此,若升降通道内的导轨被弯曲装配、或者在导轨的接缝存在高低差,则经由与导轨接触的引导辊向电梯轿厢施加外力,产生横向的振动。虽然将轿厢室与轿厢框隔着防振橡胶进行连接,但也没有充分抑制轿厢室的振动。横向的振动基本上取决于导轨装配精度,导轨装配精度取决于技术人员的熟练度,但尤其是在新兴国家中难以确保熟练技术人员,难以将导轨装配精度维持得较高。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内容:在电梯轿厢与轿厢框之间,设置使电梯轿厢相对于轿厢框沿水平方向赋予恢复力的弹性构件。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电梯的减振装置,其设有检测电梯轿厢的振动方向以及振动的大小且抵消检测出的振动的主动减振装置。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结构:利用一个致动器来控制夹着导轨而设于两侧的两个引导辊对导轨的按压力。专利文献4公开了如下内容:致动器可动部或者固定部的一方是产生与致动器可动部的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磁场的磁铁,另一方是配置为受到磁场的影响且卷绕于线轴的线圈,在升降体进行振动时,在线圈中流通电流而产生使致动器可动部沿致动器可动部的驱动方向驱动的洛伦兹力。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1875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1616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3138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122555号公报
为了抑制电梯轿厢的振动,存在利用弹簧等被动抑制的结构,但其性能存在极限,在电梯轿厢停止而乘客登上电梯时等,可能反倒使电梯轿厢摇晃。为了抑制振动,使用三个以上的致动器而主动抑制的情况更高效,但成本增高,并且使控制复杂化,可能在参数的调整等中耗费时间,可能进一步使成本升高。另外,在参数调整不适当的情况、处于应变更参数的状态的情况下,可能反倒增大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以上的点而完成的,提供一种以更廉价的结构来抑制电梯轿厢的振动的电梯装置。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公开的装置运转系统是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引导辊,其相对于夹着电梯轿厢并沿升降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接触,且与所述电梯轿厢一起升降;第一减振器,其在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地面平行的配置面上配置于一对所述导轨中的任一方的所述导轨的一侧,且在与所述导轨彼此对置的方向即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产生加速度;衰减器,其对在所述X方向上与一对所述导轨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导轨接触的所述引导辊在所述X方向上的移动进行衰减;第一加速度检测部,其在所述配置面上检测X方向加速度;以及控制部,其接收由所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X方向加速度而控制所述第一减振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更廉价的结构来抑制电梯轿厢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电梯轿厢内的第一减振器及第二减振器的配置、以及引导装置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减振器的一例的图。
图4是基于引导装置的+Y方向的视野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减振器的另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轿厢室没有设置第一减振器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22、39 马达;
35、36 棒;
38 可动体;
100 电梯装置;
101 吊索;
110 电梯轿厢;
112 轿厢框;
114 轿厢室;
120 引导装置;
121、122、123 引导辊;
124、125、126 弹簧;
128、129 杆;
131 控制部;
132 第一加速度检测部;
133 第一减振器;
136 第二加速度检测部;
137 第二减振器;
140 导轨;
160 引导装置;
161、162 衰减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而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1)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100的图。如该图所示那样,电梯装置100具有载置人、货物的电梯轿厢110、以及在升降通道内沿着升降通道配置的一对导轨140。在图1中,为了明确描绘附属于电梯轿厢110的部件,仅示出一对导轨140中的一根,省略了夹着电梯轿厢110位于附图近前侧的导轨140的记载。
电梯轿厢110具有:轿厢室114,其具有门,且载置人、货物;以及轿厢框112,其配置为包围轿厢室114的周围,且供吊索101连接。将引导装置120以及160分别在两处合计在四处安装在轿厢框112上,所述引导装置120以及160分别具有用于使轿厢框112沿着导轨140升降的引导辊121~123。详见后述,通过具有向一对导轨140的哪一侧按压的引导辊121~123,形成结构不同的引导装置120以及16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导轨140延伸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Z方向正交且一对导轨140相互对置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Z方向以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X方向。在此,将±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仅记载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在表示哪一个方向时,标注符号而表示为+X方向、-X方向。
在与轿厢室114的地板平行的地板下方的配置面上设置有: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其检测X方向加速度;第一减振器133,其配置在一对导轨140中的任一方的一侧的配置面上,且在X方向上产生加速度;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其配置在配置面上,且检测所述Y方向加速度;第二减振器137,其配置在配置面上,且在所述Y方向上产生加速度;以及控制部131,其基于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以及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的输出而向第一减振器133以及第二减振器137输入控制指令。在此,通过将配置面设为轿厢室114的地板下方,能够接近电梯轿厢110的Z方向的端部,能够更高效地抑制电梯轿厢110的振动。然而,配置面也可以处于顶板里侧、轿厢框112的底面部或上表面部等其它部位。另外,控制部131也可以分别设置基于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的输出而向第一减振器133输入控制指令的控制部以及基于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的输出而向第二减振器137输入控制指令的控制部。
控制部131基于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的输出而计算向第二减振器137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基于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的输出而计算向第一减振器133发出的控制指令。在此,在X方向的振动中,除X轴方向的平移运动之外,还包括绕Y轴的旋转运动以及绕Z轴的旋转运动。在Y方向的振动中,除Y轴方向的平移运动之外,还包括绕X轴的旋转运动。
图2是基于电梯轿厢110的-Z方向的视野的图,是示出电梯轿厢110内的第一减振器133以及第二减振器137的配置、以及引导装置120及160的图。如该图所示,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未图示)以及第二减振器137能够设置在沿Y方向延伸的平衡轴201上。平衡轴是指,以在将电梯轿厢110沿与平衡轴垂直的铅垂面切开而分成两部分的情况下使平衡轴的惯性力矩在各个部分中相等的方式确定的线。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以及第二减振器137设置在平衡轴上是因为,当配置在与平衡轴分离的位置时,在Y方向的振动信息中混入关于X方向的振动的绕Z轴的旋转振动的信息,难以独立地控制Y方向的振动与X方向的振动。但是,在难以准确知晓平衡轴201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连结引导装置120的引导辊121与引导装置160的引导辊121的线替代平衡轴201。
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未图示)以及第一减振器133能够设置在电梯轿厢110的沿X方向延伸的远离平衡轴202的位置。在图1中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以及第一减振器133设置在电梯轿厢110的+Y方向侧,但也可以设置在-Y方向侧。在此,将第一减振器133设置在沿X方向延伸的远离平衡轴的位置是因为,若设置在该平衡轴上则难以抑制绕Z轴的旋转振动。
供第一减振器133设置的一侧的引导装置120具有:在-Y方向上与导轨140接触的引导辊121;将引导辊121向-Y方向按压的弹簧124;在+X方向上与导轨140接触的引导辊122;将引导辊122向+X方向按压的弹簧125;在-X方向上与导轨140接触的引导辊123;以及将引导辊123向-X方向按压的弹簧126。
另外,与供第一减振器133设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引导装置160具备与引导装置120相同的结构,并且具备:与弹簧125并联连接并产生与引导辊122的X方向的移动速度成比例且与速度相反方向的力的衰减器161;以及与弹簧126并联连接并产生与引导辊123的X方向的移动速度成比例且与速度相反方向的力的衰减器162。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减振器133设置于电梯轿厢110的+Y方向侧,因此能够相对于来自处于未图示的+Y方向侧的导轨140的干扰而有效地抑制其振动,但相对于来自左侧的导轨140的干扰,由于第一减振器133设置在远离左侧的导轨140的位置,因此其减振效果有限。因此,当想要相对于来自两根导轨140中的任一者的干扰均可以维持减振效果时,需要在与第一减振器133相反的一侧也设置减振器,但当增加减振器时基于控制部131的控制变得复杂,现场中的控制部131的调整也耗费时间,因此进一步导致成本升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在相对于沿Y方向延伸的平衡轴不设置第一减振器133的一侧的引导装置160上,设置对引导辊122以及123的X方向的移动进行衰减的衰减器161以及162。如此,相对于来自两根导轨140中的任一者的干扰均可以抑制电梯轿厢110的振动。
图3是表示第一减振器133的一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该减振器也可以用于第二减振器137。如该图所示,重物12因与马达11连接的滚珠丝杠13平移移动而使第一减振器133的重心位置变化,从而使第一减振器133产生加速度。基于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的输出,控制部131控制重物12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电梯轿厢110的振动。
图4是基于引导装置160的+Y方向的视野的图。如该图所示,引导辊122以及123分别安装于杆128以及129,向导轨140施加的按压通过弹簧125以及126来调整。导轨140的弯曲等所造成的干扰的影响因弹簧125以及126而得以缓和。在杆128以及129上分别还设置有衰减器161以及162。利用该衰减器161以及162,能够进一步减小来自导轨140的对电梯轿厢110的干扰的影响。在此,引导装置120的结构与从引导装置160的结构除去衰减器161以及162而成的结构相同。
图5是表示第一减振器133的另一例的图。如该图所示,第一减振器133中,在连杆23的一端连接重物21,在另一端连接马达轴。通过启动马达22,使重物21在偏心位置旋转,使第一减振器133的重心位置变化,从而使第一减振器133产生加速度。如图3的情况相同,基于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的输出,控制部131控制重物12的移动,能够抑制电梯轿厢110的振动。
图6是表示第一减振器133没有设于轿厢室114的情况的一例的图。该图所示的第一减振器133设置于引导装置120。与上述的引导装置120同样地在杆128以及129上分别安装弹簧125以及126,吸收因导轨140的弯曲、高低差而作用于引导辊122以及123的力。引导辊122以及123朝导轨140施加的按压力分别由弹簧125以及126的长度决定,弹簧125以及126的长度由穿过弹簧125以及126的内部的棒35以及36调整。棒35以及棒36经由可动体38连接,由此,若弹簧125的长度变长,则弹簧126的长度变短,并且其相反情况也成立。另外,可动体38经由滚珠丝杠37与马达39连接,能够通过马达39的动作来移动其位置,弹簧125以及126的长度能够通过马达39的旋转来变更。因此,能够利用马达39使引导辊122以及123向导轨140的X方向施加的按压力的大小以及方向变化,能够对电梯轿厢110给予加速度。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基于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的输出,控制部131控制可动体38的移动,由此也能够抑制电梯轿厢110的振动。
另外,图6的第一减振器133利用一个马达39来调整引导辊122以及123朝导轨140施加的按压力,但也可以使用利用各个马达来调整各个引导辊122以及123的按压力的引导装置120。另外,也可以作为致动器而使用电磁铁等。这样,第一减振器133能够控制引导装置120的引导辊122以及123相对于X方向的压力。
(2)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100具备:引导辊121~123,它们相对于夹着电梯轿厢110并沿升降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140接触,且与电梯轿厢110一起升降;第一减振器133,其在与电梯轿厢110的地面平行的配置面上配置于一对导轨140中的任一方的导轨140的一侧,且在与导轨140彼此对置的方向即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产生加速度;衰减器161以及162,它们对与一对导轨140中的另一方的导轨140在X方向上接触的引导辊的X方向的移动进行衰减;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其在配置面上检测X方向加速度;以及控制部131,其接收由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检测出的X方向加速度而控制第一减振器133,因此能够以更廉价的结构来抑制电梯轿厢110的振动。
另外,电梯装置100还具备:第二减振器137,其配置在配置面上,并沿Y方向产生加速度;以及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其配置在配置面上,并检测Y方向加速度,控制部131也可以进一步接收由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检测出的X方向加速度而控制第二减振器137。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抑制Y方向的振动。
另外,电梯装置100中,第一加速度检测部132以及第一减振器133也可以配置在电梯轿厢110的与沿X方向延伸的平衡轴分离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第一减振器133能够取得X方向平移运动、Y轴旋转运动、以及Z轴旋转运动,因此能够更高效地抑制振动。
另外,电梯装置100中,第二加速度检测部136以及第二减振器137也可以配置在电梯轿厢110的沿Y方向延伸的平衡轴上。在该情况下,第二减振器137针对Y方向平移运动与X轴旋转运动进行控制,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振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车站、机场以及其它公共场所中使用的设备、工厂的生产设备等。
Claims (8)
1.一种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
引导辊,其相对于夹着电梯轿厢并沿升降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接触,且与所述电梯轿厢一起升降;
第一减振器,其在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地面平行的配置面上配置于一对所述导轨中的任一方的所述导轨的一侧,且在与所述导轨彼此对置的方向即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产生加速度;
衰减器,其对在所述X方向上与一对所述导轨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导轨接触的所述引导辊在所述X方向上的移动进行衰减;
第一加速度检测部,其在所述配置面上检测X方向加速度;以及
控制部,其接收由所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X方向加速度而控制所述第一减振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装置还具备:
第二减振器,其配置在所述配置面上,且在所述Y方向上产生加速度;以及
第二加速度检测部,其配置在所述配置面上,且检测Y方向加速度,
所述控制部还接收由所述第二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Y方向加速度而控制所述第二减振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一减振器配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与沿所述X方向延伸的平衡轴分离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加速度检测部以及第二减振器配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沿所述Y方向延伸的平衡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振器通过使重物平移移动来改变重心位置而产生加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振器通过使重物在偏心位置处旋转来改变重心位置而产生加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振器控制在所述X方向上与一对所述导轨中的另一方的所述导轨接触的所述引导辊相对于所述X方向的压力而产生加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面配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地面的下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68893 | 2016-03-30 | ||
JP2016068893A JP6591923B2 (ja) | 2016-03-30 | 2016-03-30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65261A true CN107265261A (zh) | 2017-10-20 |
CN107265261B CN107265261B (zh) | 2019-11-22 |
Family
ID=60004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37333.5A Active CN107265261B (zh) | 2016-03-30 | 2017-01-18 | 电梯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91923B2 (zh) |
CN (1) | CN107265261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66900A (zh) * | 2018-03-12 | 2018-08-31 | 东南大学 | 可伸缩式竖直运动箱体导向机构 |
CN111819144A (zh) * | 2018-03-02 | 2020-10-23 | 赛菲斯特弗雷结构技术股份公司 | 升降机设备、用于所述升降机的导轨、用于监测所述设备的套件以及用于监测的方法及其用途 |
CN116056999A (zh) * | 2020-09-07 | 2023-05-02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轿厢和升降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59911B1 (ja) | 2021-10-08 | 2023-04-18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かご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92A (zh) * | 1995-03-10 | 1996-10-30 | 英万蒂奥股份公司 | 抑制电梯厢振动的设备和方法 |
CN1349927A (zh) * | 2000-10-23 | 2002-05-22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补偿电梯轿厢振动的方法和系统 |
CN1427797A (zh) * | 2001-03-30 | 2003-07-0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减振装置 |
CN1443702A (zh) * | 2002-03-07 | 2003-09-24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对电梯轿厢减震的装置 |
CN1478716A (zh) * | 2002-07-29 | 2004-03-03 | ������������ʽ���� | 电梯的减振装置 |
CN1651328A (zh) * | 2004-02-02 | 2005-08-10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设计对电梯轿厢减振的调节器的方法 |
CN101208252A (zh) * | 2005-06-20 | 2008-06-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减振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10386A (ja) * | 1992-03-09 | 1993-11-22 | Toshiba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制振装置 |
JP2001261263A (ja) * | 2000-03-17 | 2001-09-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制振装置 |
JP4780504B2 (ja) * | 2008-08-29 | 2011-09-2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制振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 |
JP6173752B2 (ja) * | 2013-04-10 | 2017-08-0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制振装置付きエレベータ |
-
2016
- 2016-03-30 JP JP2016068893A patent/JP6591923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18 CN CN201710037333.5A patent/CN10726526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92A (zh) * | 1995-03-10 | 1996-10-30 | 英万蒂奥股份公司 | 抑制电梯厢振动的设备和方法 |
CN1349927A (zh) * | 2000-10-23 | 2002-05-22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补偿电梯轿厢振动的方法和系统 |
CN1427797A (zh) * | 2001-03-30 | 2003-07-0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减振装置 |
CN1443702A (zh) * | 2002-03-07 | 2003-09-24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对电梯轿厢减震的装置 |
CN1478716A (zh) * | 2002-07-29 | 2004-03-03 | ������������ʽ���� | 电梯的减振装置 |
CN1651328A (zh) * | 2004-02-02 | 2005-08-10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设计对电梯轿厢减振的调节器的方法 |
CN101208252A (zh) * | 2005-06-20 | 2008-06-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减振装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19144A (zh) * | 2018-03-02 | 2020-10-23 | 赛菲斯特弗雷结构技术股份公司 | 升降机设备、用于所述升降机的导轨、用于监测所述设备的套件以及用于监测的方法及其用途 |
CN108466900A (zh) * | 2018-03-12 | 2018-08-31 | 东南大学 | 可伸缩式竖直运动箱体导向机构 |
CN108466900B (zh) * | 2018-03-12 | 2019-07-12 | 东南大学 | 可伸缩式竖直运动箱体导向机构 |
CN116056999A (zh) * | 2020-09-07 | 2023-05-02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轿厢和升降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65261B (zh) | 2019-11-22 |
JP6591923B2 (ja) | 2019-10-16 |
JP2017178561A (ja) | 2017-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65261A (zh) | 电梯装置 | |
EP2280895B1 (en) | Active guiding and balance system for an elevator | |
KR100959461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제진 장치 | |
CN103086237A (zh) | 具有减振装置的电梯 | |
TWI641746B (zh) | 制振裝置 | |
JP5709324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US20170225927A1 (en) | Elevator system | |
US20190233251A1 (en) | Method and an elevator control unit for controlling a doorstep gap of an elevator and an elevator | |
CN101112957A (zh) | 磁悬浮电梯 | |
CN101219748A (zh) | 电梯轿厢的纵向振动抑制装置 | |
JP6173752B2 (ja) | 制振装置付きエレベータ | |
CN112593751A (zh) | 一种主被动一体化悬吊式电磁驱动的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 | |
CN101486425B (zh) | 具有电梯减振装置的电梯 | |
WO2017099088A1 (ja) | 制振装置 | |
US20100012437A1 (en) | Aerodynamic Controls for High Speed Elevators | |
JPWO2021090401A5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索条体の制振装置 | |
Mutoh et al. | Horizontal vibration suppression method suitable for super‐high‐speed elevators | |
JP2003171075A (ja) | エレベータの制振装置および制振装置システム | |
KR20150001985U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수동 롤러 가이드 슈 | |
JP7216350B1 (ja) | エレベータ | |
CN214091248U (zh) | 一种主被动一体化悬吊式电磁驱动的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 | |
JP4363026B2 (ja) | 能動型動吸振装置 | |
JPH09256675A (ja) | 制振装置 | |
JP2023052723A (ja) | エレベータ | |
KR100275580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진동 저감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