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4041A - 液体盒 - Google Patents

液体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4041A
CN107264041A CN201610873342.3A CN201610873342A CN107264041A CN 107264041 A CN107264041 A CN 107264041A CN 201610873342 A CN201610873342 A CN 201610873342A CN 107264041 A CN107264041 A CN 107264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test section
print cartridge
fluid cartridge
movabl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33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64041B (zh
Inventor
冈崎真也
小林哲郎
塘口卓
大野彰人
温井康介
高桥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64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64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Abstract

液体盒包括:外壳,包括液体腔室;液体供应部;可变形部件;可移动部件;和支撑部件。液体腔室被构造成使得液体腔室的内部压力随着液体从液体腔室流出而减小。液体供应部允许液体腔室中的液体从液体腔室流出。可变形部件相对于外壳的上表面进一步向上突出。可变形部件具有与液体腔室连通的内部空间。可变形部件能够弹性变形使得内部空间的容积随着液体腔室的内部压力减小而减小。可移动部件包括能够随着可变形部件的弹性变形而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移动的检测部。支撑部件可移动地支撑可移动部件。

Description

液体盒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设置有随着可变形部件的弹性变形移动的可移动部件的液体盒。
背景技术
存在能够通过经由喷嘴喷射存储在墨容器中的墨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在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传统的喷墨记录设备。一种这样的喷墨记录设备被构造成使得每次已被附接的墨盒中的墨耗尽时,能够附接新的墨盒。
实用新型注册公告JP3156861公开了一种能够附接到喷墨记录设备的盒附接部和从其拆卸的墨盒。墨盒具有用于墨的剩余量的光学检测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包括可移动棒和软支撑帽,该可移动棒能够绕固定轴枢转地移动。当存储在墨袋中的墨被消耗时,墨袋缩小。随着墨袋缩小,软支撑帽也缩小。这引起可移动棒改变它的枢转姿态。通过光学地检测可移动棒的枢转姿态的改变,墨盒中的墨的消耗能够得到检测。
在上述墨盒中,因为软支撑帽的内部空间与墨袋连通,所以墨可以流入软支撑帽的内部空间中。因此,取决于在软支撑帽的内部空间中是否存在墨,软支撑帽的变形可能变得不稳定。相应地,当可移动棒枢转地移动时在墨袋中剩余的墨的量也变得不稳定,由此使墨的剩余量的准确检测成为困难的。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使得能够准确检测液体的剩余量的液体盒。
为了达到以上和其它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液体盒,该液体盒包括:外壳;液体供应部;可变形部件;可移动部件;和支撑部件。所述外壳包括液体腔室,所述液体腔室能够在所述液体腔室中存储液体。所述液体腔室被构造成使得随着液体从所述液体腔室的流出,所述液体腔室的内部压力被减小。所述外壳包括基于所述液体盒的附接姿态定义的上表面。所述液体供应部被构造成允许存储在所述液体腔室中的液体从所述液体腔室流出。所述可变形部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的所述上表面进一步向上突出。所述可变形部件具有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的内部空间。所述可变形部件能够弹性变形,从而随着所述液体腔室的内部压力的减小,所述内部空间的容积被减小。所述可移动部件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能够随着所述可变形部件的弹性变形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移动。所述支撑部件可移动地支撑所述可移动部件。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部件与所述可变形部件接触。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壁,所述壁从所述外壳的所述上表面在所述向上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壁具有前端,所述前端被定位得离所述支撑部件比所述检测部离所述支撑部件近。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的所述上表面进一步向上定位,并且在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壁与所述支撑部件重叠,所述壁具有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进一步向上定位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壁具有相对于所述检测部进一步向上定位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壁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检测部进一步向后定位,所述检测部被暴露于所述液体盒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部件能够绕所述支撑部件枢转地移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由所述壁支撑。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部件包括止动器,所述止动器用于限制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枢转运动,所述止动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检测部相反地定位。
优选地,所述检测部能够从上位置移动至下位置,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上位置处与没有弹性变形的所述可变形部件接触,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下位置处与已经弹性变形的所述可变形部件接触,并且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向上方向和所述向下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上位置处的所述检测部和所述下位置处的所述检测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可变形部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检测部相对于所述可变形部件进一步向上定位。
优选地,所述壁包括一对壁部,所述一对壁部中的一个被设置在所述可移动部件的左方,所述一对壁部中的另一个被设置在所述可移动部件的右方。
优选地,所述外壳进一步包括:前表面,在所述前表面上设置所述液体供应部;后表面,所述后表面与所述前表面相反;下表面,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反,所述上表面在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间延伸;和膜,所述膜限定所述液体腔室的一部分,所述膜能够随着液体从所述液体腔室的流出而变形,使得所述液体腔室的容积被减小,并且所述外壳的所述上表面具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可变形部件的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可变形部件具有比所述膜的硬度高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在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可移动部件能够绕所述支撑部件枢转地移动。
优选地,所述外壳具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用于允许所述可变形部件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所述连通通道在所述向上方向和所述向下方向上延伸。
注意,液体盒的附接姿态意味着例如在液体盒已经完全地附接到喷墨记录设备的盒附接部的状态下液体盒的姿态。附接姿态还意味着能够附接到盒附接部但是尚未附接到盒附接部的液体盒的姿态。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根据以下说明,实施例(一个或者多个)的具体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变得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设置有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墨盒30被可拆卸地附接于此的盒附接部110的打印机10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2是盒附接部110的示意竖直剖视图;
图3是墨盒30的透视图;
图4是其中可移动部件91的检测部93处于第一位置的墨盒30的竖直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V-V截取的墨盒30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示出在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过程期间墨盒30相对于光学传感器121和123的位置关系的竖直剖视图,在该过程中,识别肋81的光阻挡部82位于阻挡从光学传感器121发射的光的位置处;
图7是示出在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过程期间墨盒30相对于光学传感器121和123的位置关系的竖直剖视图,在该过程中,识别肋81的光阻挡部82位于阻挡从光学传感器123发射的光的位置处;
图8是示出在墨盒30完全地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状态下墨盒30相对于光学传感器121和123的位置关系的竖直剖视图,在该状态下,可移动部件91的检测部93处于第一位置并且阻挡从光学传感器121发射的光;
图9是示出在墨盒30完全地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状态下墨盒30相对于光学传感器121和123的位置关系的竖直剖视图,在该状态下,可移动部件91的检测部93处于第二位置并且不阻挡从光学传感器121发射的光;
图10是打印机10的功能框图;
图11A是示出在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的过程期间从光学传感器121输出的信号的改变的时序图;
图11B是示出在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的过程期间从光学传感器123输出的信号的改变的时序图;
图11C是示出在存储在墨盒30中的墨正被消耗的过程期间从光学传感器121输出的信号的改变的时序图;
图12是用于解释由控制器1执行以确定出墨盒30是否已经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过程的流程图;并且
图13A至13D是根据对于该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墨盒230的示意竖直剖视图,其中图13A示出其中开口258打开的状态;并且图13B示出其中开口258关闭的状态;图13C示出其中墨通道244处于负压力下的状态;并且图13D示出其中开口255打开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12描述作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液体盒的实例的墨盒30和构造成容纳墨盒30的打印机10,其中类似的部分和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以避免重复的说明。
在以下说明中,沿其将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的方向被定义为向前方向51,并且与向前方向51相反的方向,即,沿其从盒附接部110移除墨盒30的方向被定义为向后方向52。在该实施例中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平行于水平方向,但是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可以不必平行于水平方向。
此外,与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正交的方向被定义为向上方向54,并且与向上方向54相反的方向被定义为向下方向53。在该实施例中,向上方向54是竖直向上方向,而向下方向53是竖直向下方向。换言之,向下方向53是作用在墨盒30上的重力的方向。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可以不必平行于竖直方向。
此外,与向前方向51和向下方向53正交的方向被定义为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更具体地,当墨盒30已经插入盒附接部110中时,即,当墨盒30处于能够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姿态(即操作姿态)中时,当在向前方向51上观察墨盒30时,即,当从后向前观察墨盒30时,朝向右的方向被定义为向右方向55并且朝向左的方向被定义为向左方向56。在该实施例中,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平行于水平方向,但是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可以不必平行于水平方向。
<打印机10的概要>
打印机10构造成基于喷墨记录方法将墨滴选择性地喷射到记录片材上以在其上记录图像。如在图1中所示出,打印机10包括记录头21、墨供应装置100和墨管20,该墨管20将记录头21连接到墨供应装置100。墨供应装置100包括盒附接部110。多个墨盒30能够附接到盒附接部110并且能够从其拆卸。盒附接部110具有其中形成开口112的一端。墨盒30能够在向前方向51上通过开口112插入盒附接部110中,并且能够在向后方向52上通过开口112从盒附接部110移除。
在该实施例中,对应于相应的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四种颜色的四个墨盒30能够容纳在墨供应装置100的盒附接部110中。为了解释性的目的,在以下说明中并且在绘图中,除非另有规定,假设仅将一个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
在图1中,省略了墨盒30的内部结构的细节。墨盒30存储能够在打印机10中使用的墨(液体的实例)。当墨盒30已经完全地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墨盒30和记录头21被墨管20中的相应的一个连接。记录头21设置有与所述多个墨盒30对应的多个(在该实施例中四个)副罐28。每一个副罐28构造成暂时地存储通过相应的墨管20从相应的墨盒30供应的墨。记录头21构造成根据喷墨记录方法通过喷嘴29选择性地喷射从相应的副罐28供应的墨。更具体地,记录头21设置有头控制板和与喷嘴29一对一对应的压电元件29A。头控制板选择性地向压电元件29A施加驱动电压以选择性地从喷嘴29喷射墨。
打印机10包括片材馈送托盘15、片材馈送辊23、一对输送辊25、压板26、一对排出辊27和片材排出盘16。片材馈送辊23将记录片材从片材馈送盘15馈送到输送路径24上,并且输送辊25将记录片材输送到压板26之上。随着记录片材在压板26之上经过,记录头21将墨选择性地喷射到记录片材上,由此图像被记录在记录片材上并且存储在完全地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墨盒30中的墨被消耗。排出辊27接收已经在压板26之上经过的记录片材,并且将记录片材排出到设置在输送路径24中最下游的位置处的片材排出盘16上。
<墨供应装置100>
如在图1中所示出,墨供应装置100设置在打印机10中。墨供应装置100构造成向设置在打印机10中的记录头21供应墨。墨供应装置100包括墨盒30能够可拆卸地附接于此的盒附接部110。顺便提及,图1示出已经完全地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墨盒30的状态。
<盒附接部110>
如在图2中所示出,盒附接部110包括外壳101、多个墨针102、多个光学传感器121、多个光学传感器123、多个锁定杆145,和多个组的多个触点120。
外壳101被分割成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布置的四个空间。在该四个空间中,能够相应地容纳与四种墨颜色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对应的四个墨盒30。
在该实施例中,四个墨针102、四个光学传感器121、四个光学传感器123、四个锁定杆145,和四个组的多个触点120设置在盒附接部110中从而与该四个墨盒30对应。
该四个墨针102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布置,并且具有相同的构造。该四个光学传感器121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布置,并且具有相同的构造。该四个光学传感器123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布置,并且具有相同的构造。该四个锁定杆145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布置,并且具有相同的构造。该四个组的多个触点200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布置,并且具有相同的构造。
因此,在以下说明中,为了解释的简便起见,将详细描述四个墨针102、四个光学传感器121、四个光学传感器123、四个锁定杆145和四个组的多个触点200中的相应的一个的构造,而四个墨针102、四个光学传感器121、四个光学传感器123、四个锁定杆145和四个组的多个触点200中的相应的其余三个的构造将被省略。
<外壳101>
如在图2中所示出,外壳101构成盒附接部110的壳体,并且以盒子形状形成。外壳101具有内部顶表面115、内部底表面116、内部端表面117和开口112。
内部顶表面115限定外壳101的内部空间103的顶部。内部底表面116限定外壳101的内部空间103的底部。内部端表面117限定外壳101的内部空间103在向前方向51上的端部。内部端表面117将内部顶表面115连接到内部底表面116。开口112从内部端表面117向后定位并且在向后方向52上布置成面对内部端表面117。开口112能够暴露于打印机10的用户接口表面,即,当使用打印机10时使用者能够面对的表面。
四个墨盒30中的每一个墨盒通过开口112插入外壳101中和从其移除。外壳101设置有将内部空间103分割成每一个在向下方向53和向上方向54上伸长的四个空间103A的三个分割板(未示出)。四个墨盒30能够相应地可拆卸地容纳在被三个分割板分割的四个空间103A中。
在外壳101中形成的开口112能够被盖(未示出)打开和关闭。盖附接到靠近开口112的下边缘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延伸的枢转轴(未示出)。利用这种构造,盖能够围绕枢转轴枢转地移动到开口112在此处关闭的关闭位置和开口112在此处打开的打开位置。当盖处于打开位置时,使用者能够通过开口112将墨盒30插入外壳101中和从外壳101移除墨盒30。当盖处于关闭位置时,使用者不能将墨盒30插入外壳101中或者从外壳101移除墨盒30,使用者也不能接入被容纳在外壳101中的墨盒30。
盖传感器118(见图10)靠近开口112的上边缘设置在外壳101处。盖传感器118是用于检测关于盖是否与盖传感器118接触的传感器。当盖处于关闭位置时,盖的上端部与盖传感器118接触,并且盖传感器118向控制器1输出检测信号。当盖不处于关闭位置时,盖传感器118不输出检测信号。
<墨针102>
如在图2中所示出,墨针102由具有管状构造的树脂制成。墨针102设置在外壳101的内部端表面117的下部处。墨针102在与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墨盒30的墨供应部34(见图3,在以后描述)对应的位置处布置在外壳101的内部端表面117上。墨针102从外壳101的内部端表面117在向后方向52上突出。
柱形引导部105设置成包围墨针102。引导部105从外壳101的内部端表面117在向后方向52上突出。引导部105具有打开的突出端。墨针102布置在引导部105的中心处。引导部105形成为允许墨盒30的墨供应部34插入引导部105中的形状。
在墨盒30将在向前方向51上插入盒附接部110中的过程中,即,在墨盒30将移动到盒附接部110中的附接位置的过程中,墨盒30的墨供应部34插入引导部105中。当墨盒30在向前方向51上进一步插入盒附接部110中时,墨针102进入在墨供应部34中形成的墨供应口71(见图3)中。墨针102和墨供应部34能够因此相互连接。因此,存储在形成在墨盒30内侧的墨腔室36(见图4)中的墨通过墨供应部34的内部空间106(见图4)和墨针102的内部空间104(见图2)流入连接到墨针102的相应的墨管20中。墨针102可以具有平坦形末端或者尖锐末端。
<光学传感器121和123>
如在图2中所示出,光学传感器121和光学传感器123布置在外壳101的内部顶表面115上。光学传感器123相对于光学传感器121进一步在向前方向51上(即向前)布置。
光学传感器121包括光发射部(未示出)和光接收部(未示出)。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布置成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相互面对。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布置在内部空间103中的空间103A的右端部处。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布置在空间103A的左端部处。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的右和左位置可以反向地布置。
光学传感器123包括光发射部(未示出)和光接收部(未示出)。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布置成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相互面对。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布置在空间103A的右端部处。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布置在空间103A的左端部处。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的右和左位置可以反向地布置。
光学传感器121和光学传感器123通过电路电连接到打印机10的控制器1。将在以后详细地描述控制器1。
<锁定杆145>
如在图2中所示出,锁定杆145布置为靠近外壳101的内部顶表面115并且靠近开口112,并且在向左方向56和向右方向55上延伸。锁定杆145是在向左方向56和向右方向55上延伸的杆状部件。例如,锁定杆145是金属柱状部件。锁定杆145在向左方向56和向右方向55上的两端固定到限定外壳101在向左方向56和向右方向55上的两端的壁。
锁定杆145适于将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墨盒30保持在它的附接位置处。插入盒附接部110中的墨盒30与锁定杆145接合。以此方式,墨盒30被保持在盒附接部110中。
<触点120>
如在图2中所示出,所述多个触点120布置为靠近外壳101的内部顶表面115并且靠近外壳101的内部端表面117。所述多个触点120设置成与设置在IC板66(在以后描述)处的多个电极(未示出)对应。当墨盒30已经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所述多个触点120电连接到IC板66。
<墨盒30>
在图3中示出的墨盒30是构造成在其中存储墨的容器。如在图4和5中所示出,在墨盒30内侧形成的空间构成用于在其中存储墨的墨腔室36。墨腔室36由内部框架35和膜33形成。内部框架35限定用作其中能够存储墨的墨腔室36的内部空间。当内部框架35的墨腔室36的内部压力随着墨从其流出而减小时,膜33变形使得随着墨腔室36中墨的减少,墨腔室36的容积减小。墨盒30还包括后盖31和前盖32。后盖31和前盖32是外壳的实例。限定墨腔室36的内部框架35还可以是外壳的部分。
在图1和3至5中示出的墨盒30处于附接姿态或者操作姿态、即当墨盒30已经完全地附接到盒附接部110以用于图像记录操作时的墨盒30的姿态中。如在以后详细描述,墨盒30包括具有前表面140的前壁、具有后表面41的后壁、具有上表面39和141的上壁、具有下表面42和142的下壁、具有右侧表面的右侧壁37和143和具有左侧表面的左侧壁38和144。在图1和3至5中示出的墨盒30的附接姿态中,从后表面41朝向前表面140的方向对应于向前方向51,从前表面140朝向后表面41的方向对应于向后方向52,从上表面39和141朝向下表面42和142的方向对应于向下方向53,并且从下表面42和142朝向上表面39和141的方向对应于向上方向54。在墨盒30的附接姿态中,向下方向53和向上方向54平行于重力方向。此外,当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并且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前表面140面向向前方向51,后表面41面向向后方向52,右侧壁37和143的右侧表面面向向右方向55,左侧壁38和144的左侧表面面向向左方向56,下表面42和142面向向下方向53,并且上表面39和141面向向上方向54。向前方向51是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的方向,而向后方向52是墨盒30从盒附接部110移除的方向。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与重力方向交叉。
如在图3至5中所示出,墨盒30包括:后盖31,该后盖31为基本长方体形;前盖32,该前盖32的一部分构成前表面140;和内部框架35,该内部框架35限定墨腔室36和墨通道44。后盖31和前盖32相组合地提供墨盒30的外部形状。内部框架35容纳在后盖31和前盖32内部。墨盒30具有整体平坦形状使得墨盒30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的尺寸是窄的,并且墨盒30在向下方向53和向上方向54上的尺寸以及墨盒30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的尺寸大于墨盒30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的尺寸。后盖31的后表面41被布置成使得墨腔室36介于前盖32的后表面41和前表面140之间。
墨盒30的外表面基本上由六个表面形成,即,前表面140、后表面41、上表面39和141、下表面42和142、右侧壁37和143的右侧表面和左侧壁38和144的左侧表面。在这六个表面中,右侧壁37和143的右侧表面和左侧壁38和144的左侧表面面积最大。前表面140和后表面41是在向上方向54、向下方向53、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扩展的表面。上表面39和141和下表面42和142是在向前方向51、向后方向52、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扩展的表面。右侧壁37和143的右侧表面和左侧壁38和144的左侧表面是在向前方向51、向后方向52、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上扩展的表面。
墨盒30的前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下表面、右侧表面,和左侧表面中的每一个不必形成一个平坦表面。即,前表面是墨盒30的、当在向后方向52上观察墨盒30时可见并且相对于墨盒30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的中心部进一步在向前方向51上(即向前)定位的表面(一个或者多个)。后表面是墨盒30的、当在向前方向51上观察墨盒30时可见并且相对于墨盒30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的中心部进一步在向后方向52上(即向后)定位的表面(一个或者多个)。上表面是墨盒30的、当在向下方向53上观察墨盒30时可见并且相对于墨盒30在向下方向53和向上方向54上的中心部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即向上)定位的表面(一个或者多个)。下表面是墨盒30的、当在向上方向54上观察墨盒30时可见并且相对于墨盒30在向下方向53和向上方向54上的中心部进一步在向下方向53上(即向下)定位的表面(一个或者多个)。这同样适用于右侧表面和左侧表面。右侧表面是墨盒30的、当在向左方向56上观察墨盒30时可见并且相对于墨盒30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的中心部进一步在向右方向55上(即向右)定位的表面(一个或者多个)。左侧表面是墨盒30的、当在向右方向55上观察墨盒30时可见并且相对于墨盒30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的中心部进一步在向左方向56上(即向左)定位的表面(一个或者多个)。
在该实施例中,相对于上表面141进一步在向后方向52上(即向后)定位的上表面39定位成高于上表面141。然而,上表面39和上表面141可以布置在相同高度、即在向下方向53和向上方向54上相同的位置处。
<后盖31>
如在图3中所示出,后盖31形成为具有在向前方向51上打开的一端的盒状形状。具体地,后盖31包括具有右侧表面的右侧壁37、具有左侧表面的左侧壁38、具有上表面39的上壁、具有后表面41的后壁和具有下表面42的下壁。后盖31被构造成使得,右侧壁37的右侧表面和左侧壁38的左侧表面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相互隔开地布置,上表面39面向向上方向54,并且下表面42面向向下方向53,并且右侧壁37的右侧表面、左侧壁38的左侧表面、上表面29和下表面42在向前方向51上从后表面41延伸。内部框架35通过后盖31的前开口插入后盖31中。即,后盖31覆盖内部框架35的后部。
锁定部43在后盖31的上表面39上方设置在后盖31处。锁定部43在向上方向54上突出。锁定部43在上表面39上方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延伸。锁定部43具有用作锁定表面171的、面向向后方向52的表面。锁定表面171在向下方向53和向上方向54上延伸。锁定表面171是当墨盒30已经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能够在向后方向52上向后接触盒附接部110的锁定杆145的表面。当锁定表面171在向后方向52上向后接触锁定杆145时,锁定部43和锁定杆145相互接合。结果,墨盒30被保持在盒附接部110中。
锁定部43还在相对于锁定表面171进一步在向前方向51上(即向前)的位置处具有倾斜表面175。倾斜表面175面向向上方向54和向前方向51。
操作部90在相对于锁定表面171进一步在向后方向52上(即向后)的位置处设置在后盖31的上表面39上。在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状态下,使用者操作操作部90以从盒附接部110移除墨盒30。
后盖31进一步包括右壁46和左壁47。
右壁46在相对于锁定部43进一步在向右方向55上(即向右)的位置处设置在后盖31的上表面39上,并且在向上方向54上从上表面39延伸。右壁46具有面向向右方向55的外表面,并且外表面在向前方向51、向后方向52、向下方向53,和向上方向54扩展。
左壁47在相对于锁定部43进一步在向左方向56上(即向左)的位置处设置在上表面39上,并且在向上方向54上从上表面39延伸。左壁47具有面向向左方向56的外表面,并且外表面在向前方向51、向后方向52、向下方向53和向上方向54上扩展。
右壁46和左壁47布置成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相互隔开。在右壁46和左壁47之间形成空间。在右壁46和左壁47之间形成的空间在向前方向51上敞开。
右壁46和右侧壁37的上部是外壳的壁的实例。左壁47和左侧壁38的上部是外壳的壁的实例。
如在图4中所示出,作为支撑部件的实例的支撑轴48在右侧壁37和左侧壁38之间设置在在上表面39下方的位置处。换言之,支撑轴48设置在高于前盖32的上表面141(即相对于前盖32的上表面141进一步向上)的位置处。支撑轴48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延伸。支撑轴48的右端和左端分别被右侧壁37的上部和左侧壁38的上部支撑。可移动部件91(上述)可枢转移动地被支撑轴48支撑。右侧壁37和左侧壁38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的位置与支撑轴48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的位置重叠。换言之,如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观察,右侧壁37和左侧壁38与支撑轴48重叠。此外,右壁46的上端和左壁47的上端定位成高于支撑轴48(即相对于支撑轴48进一步向上)。将在以后详细地描述在右侧壁37、左侧壁38、右壁46、左壁47和可移动部件91之间的关系。
<前盖32>
如在图3中所示出,前盖32形成为具有在向后方向52上打开的一端的盒状形状。具体地,前盖32包括具有前表面140的前壁、具有上表面141的上壁、具有下表面142的下壁、具有右侧表面的右侧壁143和具有左侧表面的左侧壁144。前盖32被构造成使得,右侧壁143的右侧表面和左侧壁144的左侧表面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相互隔开地布置,上表面141和下表面142在向下方向53和向上方向54上被相互隔开地布置,右侧壁143的右侧表面、左侧壁144的左侧表面、上表面141和下表面142在向后方向52上从前表面140延伸。内部框架35通过前盖32的后开口插入前盖32中。即,前盖32覆盖不被后盖31覆盖的内部框架35的前部。
后盖31的右侧壁37相对于前盖32的上表面141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即向上)延伸,并且右壁46相对于右侧壁37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即向上)延伸。后盖31的左侧壁38相对于前盖32的上表面141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即向上)延伸,并且左壁47相对于右侧壁37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即向上)延伸。即,右壁46和右侧壁37的上部从上表面141在向上方向54上延伸。此外,左壁47和左侧壁38的上部从上表面141在向上方向54上延伸。
孔97在构成前盖32的前表面140的前壁中形成在其下部处。孔97在向后方向52上穿过前盖32的前壁。孔97允许在内部框架35插入前盖32中的状态下使内部框架35的墨供应部34暴露于外部。因此,孔97形成为具有与墨供应部34对应的位置、尺寸和形状。墨供应部34这样被布置在前盖32的前表面140处。
如在图3中所示出,伸长孔79形成在构成前盖32的上表面141的上壁中。伸长孔79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延伸。可变形部件58(在以后描述)从相对于前盖32的上表面141进一步在向下方向53上(即向下)的位置通过伸长孔79相对于前盖32的上表面141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即向上)突出。伸长孔79是开口的实例。
如在图3中所示出,光阻挡壁80在与伸长孔79靠近前表面140相比更加靠近前表面140的位置处形成在前盖32的上表面141上。光阻挡壁80从上表面141向上突出并且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延伸。光阻挡壁80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的中心部与在以后描述的识别肋81连续。
此外,IC板66在相对于可移动部件91进一步在向前方向51上(即向前)的位置处设置在前盖32的上表面141上。多个电极(未示出)设置在IC板66的上表面上。所述多个电极每一个在IC板66的上表面上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延伸,并且在向左方向56和向右方向55上相互隔开地布置。电极包括例如热电极、接地电极、信号电极等。设置在IC板66上的IC(未示出)电连接到每一个电极。IC是例如以可读格式存储表示墨盒30的信息(类型信息)诸如批号和制造日期的数据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在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状态下,IC通过相应的电极电连接到打印机10的控制器1(见图1和10)。控制器1基于从IC板66读取的数据确定出墨盒30的类型等。
如在图3中所示出,识别肋81在相对于IC板66进一步在向后方向52上(即向后)的位置、即与IC板66靠近后表面41相比更加靠近后盖31的后表面41的位置处设置在前盖32的上表面141上。识别肋81是从光学传感器123发射的光的透射性质取决于墨盒30的类型而不同的构造的实例。识别肋81相对于墨供应部34进一步在向后方向52上(即向后)并且相对于光阻挡壁80进一步在向前方向51上(即向前)定位。
作为识别部在图3中示出的识别肋81具有光阻挡部82和通孔83。识别肋81从上表面141在向上方向54上突出并且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延伸。识别肋81具有薄板形状,该薄板形状在向左方向56和向右方向55上的尺寸是窄的。通孔83靠近识别肋81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的中心形成并且在向左方向56和向右方向55上穿过识别肋81。
在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的过程期间,识别肋81进入在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的间隙,并且阻挡或者衰减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发射的红外光。如在图8中所示出,当墨盒30已经完全地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识别肋81的通孔83位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发射的红外光通过通孔83并且到达光接收部而不被识别肋81阻挡或者衰减。取决于墨盒30的类型,可以在识别肋81中形成或者不形成通孔83。当包括在此处不形成通孔83的识别肋81、即光阻挡部82沿着识别肋81在插入方向(即向前方向51)上的全部尺寸形成的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识别肋81的光阻挡部82位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并且阻挡或者衰减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发射的红外光。利用具有这些构造的识别肋81,控制器1通过光学传感器123检测识别肋81的通孔83是否存在,并且确定出墨盒30的类型。
<内部框架35>
内部框架35由树脂制成。内部框架35形成为其右端打开的盒状形状。如在图4中所示出,内部框架35包括左壁126、下壁127、前壁128、后壁129和上壁130。如在图5中所示出,内部框架35的打开的右端被膜33密封,由此形成能够在其中存储墨的墨腔室36。
左壁126在向前方向51、向后方向52、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上扩展。下壁127从左壁126的下端部在向右方向55上突出。下壁127在向前方向51、向后方向52、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扩展。
前壁128从左壁126的前端部在向右方向55上突出。后壁129从左壁126的后端部在向右方向55上突出。即,后壁129在向后方向52上与前壁128隔开。此外,墨腔室36布置在前壁128和后壁129之间。上壁130从左壁126的上端部在向右方向55上突出。上壁130位于前壁128和后壁129之间。前壁128的上端部连接到上壁130。后壁129的上端部连接到上壁130。前壁128的下端部连接到下壁127。后壁129的下端部连接到下壁127。
前壁128和后壁129在向右方向55、向左方向56、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上扩展。上壁130在向前方向51、向后方向52、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扩展。
墨腔室36由左壁126、下壁127、前壁128、后壁129、上壁130和膜33限定。
墨腔室36仅通过墨供应口71与其外部连通。换言之,除了墨供应部34的墨供应口71之外,墨盒30不具有墨腔室36通过其与环境空气连通的空气通路。因此,当在墨针102与墨供应部34连接时存储在墨腔室36中的墨通过墨针102流入墨管20中时,墨腔室36的内部压力减小。
替代左壁126地,内部框架35可以包括右壁。在此情形中,内部框架35可以具有打开的左端,并且打开的左端可以被膜33密封。此外,除了左壁126之外,内部框架35还可以包括右壁。即,作为限定墨腔室36的右端和左端的侧壁的右壁和左壁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由树脂制成。
上壁130具有通孔131(连通通道的实例)。通孔131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圆形形状。然而,通孔131可以具有除了圆形形状之外的形状。通孔131穿过上壁130并且在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上延伸。可变形部件58(在以后描述)与通孔131装配。因此,可变形部件58液密密封通孔131。
<墨供应部34>
如在图3中所示出,墨供应部34(液体供应部的实例)布置在前壁128的下部处并且在向前方向51上突出。墨供应部34以基本柱形形状形成。墨供应部34具有其中形成墨供应口71的前端。墨供应口71提供在墨供应部34的内部空间106和墨盒30的外部之间的连通。开口(未示出)形成在墨供应部34的后端中。开口提供在内部空间106和墨腔室36之间的连通。
墨供应部34设置有阀107。阀107布置在内部空间106中。阀107被螺旋弹簧(未示出)在向前方向51上推压。随着螺旋弹簧推压阀107,阀107接触设置在墨供应口71中的环形密封部件72并且关闭墨供应口71。相应地,防止了墨通道44中的墨通过墨供应口71从墨盒30泄漏出。墨通道44与墨腔室36连通使得墨能够从墨腔室36流入墨通道44中。
在墨盒30在向前方向51上插入盒附接部110中的过程期间,墨针102(见图2)通过墨供应口71进入墨供应部34的内部空间106中并且推动阀107。阀107因此抵抗螺旋弹簧的推压力在向后方向52上移动。结果,墨通道44中的墨通过墨供应部34的内部空间106和墨针102的内部空间104(见图2)流入连接到墨针102的墨管20中。
顺便提及,开口(未示出)形成在墨针102的侧表面处。墨供应部34的内部空间106中的墨能够通过墨针102的开口流入内部空间104中。此外,墨针102具有大于密封部件72的内径的直径。在径向向外推动密封部件72时,墨针102插入密封部件72中。因此在墨针102进入密封部件72中的状态下,在墨针102和密封部件72之间不形成间隙。因此,能够防止墨在墨针102和密封部件72之间泄漏。
墨供应部34不限于包括阀107的结构。例如,墨供应口71可以被膜关闭。在此情形中,当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墨针102刺穿该膜。相应地,墨针102的末端部通过墨供应口71进入墨供应部34的内部空间106中。
<可变形部件58>
可变形部件58由弹性材料诸如硅树脂、橡胶等制成。如在图4中所示出,可变形部件58包括盘形基部59和隆起部60,该隆起部60从基部59的一端隆起并且具有拱顶状形状。基部59具有大于通孔131的直径的外径。隆起部60具有稍微大于通孔131的直径的外径。隆起部60从通孔131下方的位置在向上方向54上插入通孔131中,并且基部59与限定通孔131的上壁130的部分形成紧密接触,由此可变形部件58附接到上壁130。
在可变形部件58附接到上壁130的状态下,隆起部60相对于上壁130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即向上)隆起(膨胀)。换言之,隆起部60高于前盖32的上表面141(即相对于前盖32的上表面141进一步向上)地突出。隆起部60具有通过通孔131与墨腔室36连通的内部空间。当墨腔室36的内部压力减小时,隆起部60在向下方向上53被拉动并且弹性变形使得隆起部60的内部空间的容积减小。可替代地,当可移动部件91在向下方向53上的推压力或者挤压力随着墨腔室36的内部压力的减小而变得大于隆起部60的内部压力时,隆起部60弹性变形使得隆起部60的内部空间的容积减小。换言之,随着墨腔室36的内部压力的减小,隆起部60弹性变形使得隆起部60在向上方向54上的膨胀(即扩张)减小。注意,当墨盒30已经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墨腔室36和隆起部60的内部空间能够仅通过墨供应部34而与墨盒30的外部连通。
可变形部件58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膜。即,可变形部件58由弹性材料制成。可变形部件58的硬度高于附着到内部框架35的膜33的硬度。即,当墨腔室36的内部压力减小时,膜33变形从而在可变形部件58变形之前向内弯曲。此外,可变形部件58的硬度被设定成使得可变形部件58不由于可移动部件91的重量而变形。
<可移动部件91>
如在图4中所示出,可移动部件91被支撑轴48枢转地支撑。可移动部件91被形成为伸长平板形状,该伸长平板形状的纵向方向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对准。在可移动部件91的一对最大表面面向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时,可移动部件91能够绕用作枢转中心的支撑轴48枢转地移动。可移动部件91具有通孔92、检测部93和止动器94,通过通孔92插入支撑轴48。
在可移动部件91中,检测部93设置在相对于支撑轴48进一步在向前方向51上(即向前)的位置处。检测部93位于可变形部件58上并且与其接触。检测部93可以仅布置在可变形部件58的一部分上。即,检测部93被布置成使得在平面视图中检测部93的至少一部分与可变形部件58重叠。注意检测部93可以布置在可变形部件58上方,并且可以不必与可变形部件58直接接触,只要检测部93能够随着可变形部件58的变形改变它的位置。因此,检测部93相对于可变形部件58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即向上)定位。
检测部93适于通过阻挡或者衰减从外部(即光学传感器121)发射的光而得到检测。更具体地,当从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输出的光到达检测部93的左和右表面中的一个表面时,通过检测部93的左和右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并且到达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的光的强度(透射状态)变得小于规定强度,例如0(零)。检测部93可以完全地阻挡在向右方向55或者向左方向56上行进的光、可以部分地吸收光、可以偏转光、或者可以完全地反射光。
在这个实施例中,检测部93的、面向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的表面暴露于外部从而能够从外部被接触。然而,检测部93可以被透光盖覆盖,该透光盖允许来自外部的光透射通过透光盖。
在可移动部件91中,止动器94设置在相对于支撑轴48进一步在向后方向52上(即向后)的位置处。换言之,止动器94相对于支撑轴48与检测部93相反地定位。止动器94在内部框架35的上壁130正上方定位。如在图8中所示出,当检测部93与尚未变形的、即已经在向上方向54上隆起(膨胀)的可变形部件58接触时,止动器94被布置成与上壁130的上表面隔开。注意,检测部93与尚未弹性变形的可变形部件58接触的位置将被称作第一位置(见图8)。第一位置是上位置的实例。如在图8中所示出,在检测部93与可变形部件58接触的状态下,可移动部件91能够在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枢转地移动使得检测部93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移动。然而,当检测部93从图8所示状态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移动时,止动器94与内部框架35的上壁130的上表面形成接触。在止动器94接触上壁130的上表面时,可移动部件91被限制了进一步在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枢转地移动。即,止动器94被构造成限制可移动部件在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上的枢转运动。如在图9中所示出,当可变形部件58已经变形从而在向下方向53上缩小时,检测部93由于它的自身重量而在向下方向53上移动。注意,检测部93与已经弹性变形的可变形部件58接触的位置将被称作第二位置(见图9)。第二位置是下位置的实例。结果,可移动部件91在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上绕支撑轴48枢转地移动。即,检测部93在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上的位置随着可变形部件58的弹性变形而改变。换言之,检测部93被构造成随着可变形部件58的弹性变形而在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上移动。顺便提及,对于可移动部件91而言,止动器94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可移动部件91可以不设置有止动器94。
如在图3和4中所示出,右侧壁37和右壁46相对于可移动部件91进一步在向右方向55上(即向右)定位,并且左侧壁38和左壁47相对于可移动部件91进一步在向左方向56上(即向左)定位。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与检测部93靠近支撑轴48相比,右侧壁37的前端和右壁46的前端更加靠近支撑轴48定位。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与检测部93靠近支撑轴48相比,左侧壁38的前端和左壁47的前端更加靠近支撑轴48定位。换言之,检测部93从右侧壁37、左侧壁38、右壁46和左壁47的分别的前端在向前方向51上突出。即,在检测部93的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不存在壁。
光阻挡壁80相对于检测部93进一步在向前方向51上(即向前)布置。然而,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伸长的空间(开口的实例)形成在光阻挡壁80与右侧壁37、右壁46、左侧壁38和左壁47之间。这个空间允许检测部93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暴露于外部。相应地,从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通过这个空间到达处于第一位置的检测部93。
此外,右壁46和左壁47的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的位置与支撑轴48的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的位置重叠。右侧壁37和左侧壁38的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的位置与支撑轴48的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的位置重叠。换言之,如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观察,右侧壁37、左侧壁38、右壁46和左壁47与支撑轴48重叠。
此外,右壁46的上端和左壁47的上端相对于支撑轴48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即向上)定位。此外,右壁46的上端和左壁47的上端相对于处于第一位置的检测部93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即向上)定位。
支撑轴48在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上位于处于第一位置(见图8)的检测部93和处于第二位置(见图9)的检测部93之间,检测部93在第一位置处与尚未弹性变形的可变形部件58接触,检测部93在第二位置处与已经弹性变形的可变形部件58接触。
<控制器1>
打印机10包括在图10中示出的控制器1。控制器1包括例如CPU、ROM、RAM等。控制器1可以作为用于控制打印机10的控制板布置在打印机10的壳体内部或者可以作为独立于用于打印机10的控制器的、分开的控制板设置在外壳101中。控制器1连接到IC板66、光学传感器121、光学传感器123和盖传感器118从而能够向和从IC板66、光学传感器121、光学传感器123和盖传感器118传送和接收电信号。控制器1还连接到其它构件诸如马达和触摸屏,从而能够向和从这些构件传送和接收电信号,但是在图10中省略了这些构件。使控制器1执行各种过程的程序被存储在ROM中。CPU执行计算并且向连接到控制器1的构件发出命令以便基于存储在ROM中的程序执行过程。RAM起暂时地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器的作用。
当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接收从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向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在向左方向56上发射的光时,光学传感器121向控制器1传送高电平信号。当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不接收从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向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在向左方向56上发射的光时,光学传感器121向控制器1传送低电平信号。
当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接收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向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在向左方向56上发射的光时,光学传感器123向控制器1传送高电平信号。当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不接收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向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在向左方向56上发射的光时,光学传感器123向控制器1传送低电平信号。
<附接检测和墨剩余量检测>
接着,将描述使用光学传感器123的、墨盒30到盒附接部110的附接的检测和使用光学传感器121的、墨腔室36中的墨的剩余量的检测。
如在图2中所示出,在墨盒30尚未插入其中的盒附接部110中,在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之间不存在任何物体,使得从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不被中断。此外,在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之间不存在任何物体,使得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不被中断。相应地,如由图11A中的箭头“A”示出,光学传感器121向控制器1传送高电平信号。此外,如由图11B中的箭头“A”示出,光学传感器123向控制器1传送高电平信号。
此外,如在图4中所示出,在尚未插入盒附接部110中的墨盒30中,可变形部件58的隆起部60通过通孔131相对于上壁13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即向上)突出。即,隆起部60相对于前盖32的上表面141进一步在向上方向54上(即向上)突出。检测部93布置在第一位置处并且与可变形部件58接触。
当在盒附接部110的盖打开之后墨盒30在向前方向51上插入盒附接部110中时,锁定部43的倾斜表面175抵靠锁定杆145以被锁定杆145挤压。由此,锁定部43在向下方向53上移动。当墨盒30进一步在向前方向51上被插入时,倾斜表面175在向前方向51上移动经过锁定杆145。此时,锁定部43不再被锁定杆145挤压。相应地,锁定部43在向上方向54上移动。结果,锁定表面171在向后方向52上向后面对锁定杆145。因此,墨盒30在盒附接部110中被固定到位并且完全地附接到盒附接部110。
当墨盒30在向后方向52上从盒附接部110被移除时,操作部90在向下方向53上被挤压以在向下方向53上移动锁定部43。相应地,锁定表面171相对于锁定杆145进一步在向下方向53上(即向下)定位。结果,墨盒30能够从盒附接部110被移除而不被锁定杆145阻挡。
如在图6中所示出,当墨盒30在向前方向51上插入盒附接部110中时,识别肋81的光阻挡部82位于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之间。因此,从光学传感器121传送到控制器1的信号如由图11A中的箭头“B”示出从高电平信号改变为低电平信号。此时,没有墨盒30的部分存在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之间,并且因此,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不被中断。因此,从光学传感器123传送到控制器1的信号保持不变,即,光学传感器123保持向控制器1传送高电平信号。
如在图7中所示出,当墨盒30进一步插入盒附接部110中时,识别肋81的通孔83移动经过光学传感器121并且识别肋81相对于光学传感器121进一步在向前方向51上(即向前)定位。因此,从光学传感器121传送到控制器1的信号如由图11A中的箭头“C”示出从低电平信号改变为高电平信号。识别肋81的光阻挡部82位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之间。因此,从光学传感器123传送到控制器1的信号如由图11B中的箭头“B”示出从高电平信号改变为低电平信号。
当墨盒30进一步插入盒附接部110中并且墨盒30完全地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时,如在图8中所示出,识别肋81的通孔83位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之间。即,识别肋81的通孔83允许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通过其中。从光学传感器123传送到控制器1的信号因此在从高电平信号改变为低电平信号之后如由图11B中的箭头“C”示出从低电平信号改变为高电平信号。
此外,检测部93位于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之间,并且阻挡从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从光学传感器121传送到控制器1的信号因此如由图11A中的箭头“D”示出从高电平信号改变为低电平信号。
在墨盒30完全地附接到盒附接部110之后,盒附接部110的盖关闭。
在墨盒30插入盒附接部110中的过程期间,可移动部件91不枢转地移动。相应地,在于图8中示出的状态下,检测部93位于第一位置处。
如上所述,处于第一位置的检测部93阻挡从光学传感器121在向左方向56上发射的光。此外,在识别肋81的光阻挡部82阻挡从光学传感器123在向左方向56上发射的光之后,识别肋81的通孔83允许光通过其中。
接着,将参考图12中的流程图描述由控制器1执行以确定出墨盒30是否已经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过程。
控制器1对于在盒附接部110的盖打开之后并且直至盒附接部110的盖关闭为止从光学传感器123传送到控制器1的信号从高电平信号到低电平信号的改变的次数进行计数,并且在RAM中存储计数的数目(S100)。
然后,控制器1确定出盖是否关闭(S110)。如果控制器1确定出盖未被关闭(在S110中否),则控制器1重复S110中的过程。如果控制器1确定出盖被关闭(在S110中是),则控制器1参考存储在RAM中的改变次数(S120)。然后,如果改变次数为1以上(在S120中是),则控制器1确定出墨盒30已经正确地附接到盒附接部110(S130)。如果改变次数为零(在S120中否),则控制器1确定出与墨盒30不同的墨盒已经附接到盒附接部110或者墨盒30未被附接到盒附接部110(S140)。
接着,将描述如何使用光学传感器121来检测到墨腔室36中的墨的剩余量。
在足够量的墨保留在墨腔室36中的状态下,如在图8中所示出,检测部93位于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之间。因此,如由图11C中的箭头“A”示出,光学传感器121向控制器1传送低电平信号。
当存储在墨腔室36中的墨被消耗并且存储在墨腔室36中的墨的量从在图8中示出的状态减小到在图9中示出的状态时,限定墨腔室36的一部分的膜33向内变形使得墨腔室36的容积减小。
当在膜33变形到最大之后存储在墨腔室36中的墨被进一步消耗并且存储在墨腔室36中的墨的量进一步减小时,墨腔室36的内部压力减小。随着墨腔室36的内部压力的减小,隆起部60弹性变形从而在向下方向53上缩小。结果,隆起部60的最上端在向下方向53上移动到上壁130的上表面的附近。此时,可移动部件91枢转地移动使得检测部93由于它的自身重量(重力)在向下方向53上移动,即,检测部93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可替代地,随着墨腔室36的内部压力的减小,由可移动部件91在隆起部60上施加的推压力或者挤压力变得大于允许隆起部60隆起的力,并且检测部93开始在向下方向53上移动使得可移动部件91的下表面压缩隆起部60。
当检测部93处于第二位置时,如在图9中所示出,检测部93不位于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之间。相应地,从光学传感器121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到达光学传感器121的光接收部而不被检测部93阻挡。因此,如由图11C中的箭头“B”示出,从光学传感器121传送到控制器1的信号从低电平信号改变为高电平信号。结果,控制器1检测到在墨腔室36中剩余的墨的量变得小于预定量。
<操作优点>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变形部件58位于处于操作姿态的墨盒30中的墨腔室36上方。因此,即使墨已经流入可变形部件58的内部空间中,可变形部件58的内部空间中的墨由于重力仍然流回墨腔室36中。相应地,能够实现墨腔室36中的墨的剩余量的准确检测。
此外,在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上,与可移动部件91的检测部93靠近支撑轴48相比,后盖31的右侧壁37、左侧壁38、右壁46和左壁47的分别的前端更加靠近支撑轴48。因此,支撑轴48和可移动部件91的一部分能够被右侧壁37、左侧壁38、右壁46和左壁47保护。
此外,右侧壁37、左侧壁38、右壁46和左壁47设置在关于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与支撑轴48重叠的位置处。换言之,如在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观察,右侧壁37、左侧壁38、右壁46和左壁47与支撑轴48重叠。此外,右壁46和左壁47的分别的上端位于支撑轴48上方。因此,即使在后盖31的上表面39面向下的情况下墨盒30跌落或者即使外力被施加到后盖31的上表面39,支撑轴48仍然被右壁46和左壁47保护。因此,能够防止对于支撑轴48的损坏,诸如断裂或者变形。
此外,右壁46和左壁47的分别的上端位于处于第一位置的检测部93上方。因此,检测部93还被右壁46和左壁47保护。相应地,还能够防止对于检测部93的损坏,诸如断裂或者变形。
此外,在光阻挡壁80从检测部93向前定位时,右侧壁37、左侧壁38、右壁46和左壁47从检测部93向后定位。因此,检测部93更加被可靠地保护。此外,能够通过在光阻挡壁80与右侧壁37、左侧壁38、右壁46和左壁47之间形成的空间在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上光学地检测到检测部93。
此外,可移动部件91能够绕用作枢转移动中心的支撑轴48枢转地移动。因此,能够实现可移动部件91的顺利移动。
此外,可移动部件91的止动器94接触内部框架35,由此限制可移动部件91在检测部93沿其远离后盖31的上表面39的方向、即在向上方向54上枢转地移动。这种构造能够防止检测部93太远离上表面39地移动。
此外,支撑轴48在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上位于处于第一位置的检测部93和处于第二位置的检测部93之间。这种构造能够改进可移动部件91相对于可变形部件58的变形的枢转移动的效率。
<第一变型>
接着,将参考图13A至13D描述作为根据对于该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液体盒的墨盒230,其中类似的部分和构件由与上述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以避免重复的说明。
墨盒230具有当存储在墨腔室236中的墨的量正在减小时能够确保容易地并且可靠地减小墨腔室236的内部压力的结构。
如在图13A至13D中所示出,墨盒230包括墨腔室236、墨通道244和差压调节阀257。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墨腔室236由内部框架35和膜33限定。此外,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墨腔室236被后盖31和前盖32覆盖。
墨通道244形成在墨盒230的前部中。墨腔室236形成在墨盒230的后部中。
墨通道244包括第一通道251和第二通道252。第一通道251与墨供应部34连通。第二通道252形成在相对于第一通道251进一步在向后方向52上(即向后)的位置处。第二通道252通过开口254与第一通道251连通,并且通过开口255和通路262与墨腔室236的第一墨腔室236A连通。开口255被能够在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上移动的球形体256打开和关闭。
墨腔室236包括第一墨腔室236A和第二墨腔室236B。第二墨腔室236B形成在相对于第二通道252进一步在向后方向52上(即向后)的位置处。第二墨腔室236B通过开口258和通路260与第一通道251连通,并且通过通路253与第一墨腔室236A连通。开口258被能够在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上移动的球形体259打开和关闭。
差压调节阀257设置在墨腔室236和墨通道244之间。基于在墨腔室236内部的压力和墨通道244内部的压力之间的差异,差压调节阀257允许墨腔室236和墨通道244相互连通。
差压调节阀257包括上述两个球形体256和259。球形体256布置在第二通道252中。球形体256的比重大于墨的比重。因此,当第二通道252被墨填充时,球形体256在向下方向53上移动(即下沉)以关闭开口255。球形体259布置在第二墨腔室236B中。球形体259的比重小于墨的比重。因此,当第二墨腔室236B被墨填充时,由于由墨施加的浮力,球形体256在向上方向54上移动(即浮动),从而打开开口258。
可变形部件58设置在第一通道251的上端部处。即,可变形部件58通过墨通道244与墨腔室236连通。可移动部件91和识别肋81布置在上壁130上方。可变形部件58、可移动部件91和识别肋81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构造,并且因此将省略其说明。
接着,将描述根据这个变型的差压调节阀257的操作。
如在图13A中所示出,当墨腔室236和墨通道244被墨填充时,球形体256下沉以关闭开口255,并且球形体259浮动以打开开口258。相应地,当从墨盒230向相应的墨管20供应墨时,第一墨腔室236A中的墨通过第二墨腔室236B、第一通道251和墨供应部34被供应到墨管20。
当墨腔室236中的墨减少到在图13B中示出的水平时,由墨施加的浮力不再施加到球形体259。因此,球形体259在向下方向53上移动以关闭开口258。结果,在墨通道244和墨腔室236之间的连通被中断。相应地,墨通道244中的墨通过用于从墨盒230向墨管20供应墨的墨供应部34被供应到墨管20。
当墨通道244中的墨的量减少时,在墨通道244(见图13C)中产生负压力。在图13C中,通过增加墨通道244中的虚线的密度示出负压力的产生。
随着墨通道244中的负压力变得小于墨腔室236内部的压力预定值以上,如在图13D中所示出,由于墨通道244中的负压力,球形体256在向上方向54上移动。换言之,当墨通道244内部的压力小于墨腔室236内部的压力预定值以上时,球形体256打开开口255。该预定值通过调节球形体256的材料和尺寸或者开口255的尺寸而被设定为适合于允许墨通道244中的墨可靠地并且有效地向其外部流出的值。
此外,随着墨通道244中的负压力变得小于墨腔室236内部的压力预定值以上,可变形部件58弹性变形从而在向下方向53上缩小。结果,可变形部件58相对于上壁130的上表面在向下方向53上缩回。因此,可移动部件91由于它的自身重量或者推压力而枢转地移动,使得检测部93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相应地,控制器1能够检测到在墨腔室236和墨通道244中剩余的墨的量变小。
当开口255打开时,第一墨腔室236A和第二通道252形成相互连通。结果,墨通道244内部的压力从负压力恢复到稍微地更加接近大气压力的水平。因此,球形体256再次关闭开口255。注意,此时墨腔室236内部的压力被设定为使得弹性变形的可变形部件58并不恢复它的初始形状的这种水平。此后,在重复开口255的打开和关闭时,墨通道244中的墨被消耗。
根据上述第一变型,当大量的墨保留于墨腔室236中时,利用浮力使球形体259浮动,使得开口258打开。相应地,存储在墨腔室236中的墨通过开口258流入墨通道244中并且流出墨供应部34。此外,因为开口258打开,所以墨腔室236内部的压力等于墨通道244内部的压力。因此,开口255关闭。
当在墨腔室236中剩余的墨量已经减小时,球形体259不再能够保持浮动,并且关闭开口258。因此,在墨通道244和墨腔室236之间的连通中断。这允许墨通道244中的墨通过墨供应部34向墨盒230外部流出。结果,墨通道244中的负压力变得更大。换言之,墨通道244内部的压力变得更小。开口255由此打开,并且墨通道244内部的压力增加到与墨腔室236内部的压力相同的水平。当墨通道244内部的压力变成与墨腔室236内部的压力相同的水平时,开口255关闭。此后,由于由墨通道244中的墨流出引起的、墨通道244内部的压力减小导致的开口255的打开和由于由开口255的打开引起的、墨通道244内部的压力增加导致的开口255的关闭被重复。
在第一变型中,可变形部件58通过墨通道244与墨腔室236连通。相应地,由于墨通道244内部压力的改变,可变形部件58能够弹性变形。
<其它变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它的自身重量,可移动部件91能够枢转地移动,使得检测部93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然而,可移动部件91可以在检测部93沿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方向上被推压部件诸如扭转螺旋弹簧推压。
此外,用于引起检测部93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可移动部件91的移动不限于枢转移动。例如,可移动部件91可以在后盖31的上表面39上方的位置处被支撑到后盖31并且能够在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上滑动。在此情形中,检测部93可以适于随着可移动部件91的滑动移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此外,右侧壁37、左侧壁38、右壁46和左壁47的分别的前端可以延伸到相对于检测部93进一步在向前方向51上(即向前)的位置。在此情形中,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位于检测部93与右侧壁37、左侧壁38、右壁46和左壁47之间,从而使得控制器1能够通过光学传感器123检测到检测部93。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移动部件91的检测部93被布置成使得在平面视图中检测部93的至少一部分与可变形部件58重叠。然而,在平面视图中检测部93可以不与可变形部件58重叠。例如,检测部93可以相对于可变形部件58进一步在向前方向51上(即向前)定位,并且可移动部件91在检测部93和支撑轴48之间的一部分可以适于接触可变形部件58。
在上述实施例中,检测部93位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之间,从而阻挡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然而,替代阻挡光地,检测部93可以衰减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发射的光。具体地,当检测部93位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之间时由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接收的光的照明强度可以仅必须小于当检测部93不位于光学传感器123的光发射部和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之间时由光学传感器123的光接收部接收的光的照明强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墨腔室36由内部框架35和膜33构造。然而,例如,墨腔室36可以不包括内部框架35。在此情形中,墨腔室36可以形成为由柔性膜制成的袋形部件的内部空间。用于限制膜的变形的弹性部件诸如弹簧设置在袋形部件的内部空间中,由此针对减小墨腔室36的内部容积的、膜的变形维持预定内部容积。因此,随着墨的消耗,内部空间内部的压力减小。
此外,墨盒30可以不设置有前盖32和后盖31。例如,与内部框架35对应的部件构成外壳,并且可变形部件58和可移动部件91可以设置在内部框架35的外表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墨作为液体的实例。然而,液体不限于墨。例如,替代墨地,作为液体可以使用在打印期间在墨之前喷射到片材的预处理液体。
虽然已经参考其实施例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型。

Claims (17)

1.一种液体盒,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液体腔室,所述液体腔室能够在所述液体腔室中存储液体,所述液体腔室被构造成使得随着液体从所述液体腔室的流出,所述液体腔室的内部压力被减小,所述外壳包括基于所述液体盒的附接姿态定义的上表面;
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供应部被构造成允许存储在所述液体腔室中的液体从所述液体腔室流出;
可变形部件,所述可变形部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的所述上表面进一步向上突出,所述可变形部件具有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的内部空间,所述可变形部件能够弹性变形,从而随着所述液体腔室的内部压力的减小,所述内部空间的容积被减小;
可移动部件,所述可移动部件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能够随着所述可变形部件的弹性变形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移动;和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可移动地支撑所述可移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与所述可变形部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壁,所述壁从所述外壳的所述上表面在所述向上方向上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壁具有前端,所述前端被定位得离所述支撑部件比所述检测部离所述支撑部件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的所述上表面进一步向上定位,并且
其中如在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上观察,所述壁与所述支撑部件重叠,所述壁具有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进一步向上定位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壁具有相对于所述检测部进一步向上定位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壁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检测部进一步向后定位,所述检测部被暴露于所述液体盒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能够绕所述支撑部件枢转地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支撑部件由所述壁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包括止动器,所述止动器用于限制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枢转运动,所述止动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检测部相反地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检测部能够从上位置移动至下位置,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上位置处与没有弹性变形的所述可变形部件接触,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下位置处与已经弹性变形的所述可变形部件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向上方向和所述向下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上位置处的所述检测部和所述下位置处的所述检测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可变形部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检测部相对于所述可变形部件进一步向上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壁包括一对壁部,所述一对壁部中的一个被设置在所述可移动部件的左方,所述一对壁部中的另一个被设置在所述可移动部件的右方。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外壳进一步包括:
前表面,在所述前表面上设置所述液体供应部;
后表面,所述后表面与所述前表面相反;
下表面,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反,所述上表面在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之间延伸;和
膜,所述膜限定所述液体腔室的一部分,所述膜能够随着液体从所述液体腔室的流出而变形,使得所述液体腔室的容积被减小,并且
其中所述外壳的所述上表面具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可变形部件的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可变形部件具有比所述膜的硬度高的硬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在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上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能够绕所述支撑部件枢转地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外壳具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用于允许所述可变形部件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所述连通通道在所述向上方向和所述向下方向上延伸。
CN201610873342.3A 2016-03-31 2016-09-30 液体盒 Active CN107264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2382 2016-03-31
JP2016072382A JP6852272B2 (ja) 2016-03-31 2016-03-31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4041A true CN107264041A (zh) 2017-10-20
CN107264041B CN107264041B (zh) 2020-07-28

Family

ID=57003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3342.3A Active CN107264041B (zh) 2016-03-31 2016-09-30 液体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029472B2 (zh)
EP (1) EP3260298B1 (zh)
JP (1) JP6852272B2 (zh)
CN (1) CN10726404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7453A (zh) * 2019-01-31 2020-08-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Ic芯片座
WO2024067671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珠海益之印科技有限公司 墨盒
US11982687B2 (en) 2019-01-31 2024-05-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C chip hold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6138B2 (ja) 2016-03-31 2020-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6677051B2 (ja) 2016-03-31 2020-04-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668891B2 (ja) 2016-03-31 2020-03-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852272B2 (ja) 2016-03-31 2021-03-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962113B2 (ja) 2017-09-29 2021-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6962114B2 (ja) 2017-09-29 2021-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2019064046A (ja) 2017-09-29 2019-04-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7035647B2 (ja) * 2018-03-12 2022-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
EP3546221B1 (en) * 2018-03-29 2021-03-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CN111971182B (zh) * 2018-03-29 2022-05-3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包括可移动构件的液体盒和使用液体盒的系统
EP3546224B1 (en) * 2018-03-29 2021-08-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movable member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7430A1 (en) * 2002-08-08 2004-02-12 Anderson Bradley J. Imaging cartridge having a level indicator
CN101056767A (zh) * 2004-11-15 2007-10-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将液体供应到液体消耗设备的液体容器的液体感测设备以及装有该液体感测设备的液体容器
CN101462410A (zh) * 2008-12-31 2009-06-24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201645998U (zh) * 2010-04-16 2010-11-24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WO2011050759A1 (zh) * 2009-10-30 2011-05-05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
CN102218924A (zh) * 2010-04-16 2011-10-1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US20110292138A1 (en) * 2009-02-20 2011-12-01 Ninestar Image Co., Ltd. Cartridge for ink-jet printer
US20110310194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suppressing internal pressure increase at the time of installation
EP2607088A2 (en) * 2011-12-22 2013-06-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CN103182847A (zh) * 2011-12-27 2013-07-03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US20140098145A1 (en) * 2012-10-10 2014-04-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artri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6309A (en) 1986-03-19 1992-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injection apparatus with residual ink quantity detecting means
JP2803246B2 (ja) 1989-11-15 1998-09-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H0664184A (ja) * 1993-03-18 1994-03-08 Canon Inc 液体残量検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5736992A (en) 1994-10-31 1998-04-07 Hewlett-Packard Pressure regulated free-ink ink-jet pen
JP4706421B2 (ja) * 2004-11-15 2011-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に液体を供給する液体収容容器用の液体検出装置、及びこの液体検出装置を内蔵した液体収容容器
JP5056163B2 (ja) 2007-05-25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判定装置及び判定方法
JP5159431B2 (ja) 2008-05-23 2013-03-06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JP5577792B2 (ja) 2010-03-30 2014-08-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US8857956B2 (en) 2011-12-06 2014-10-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es
JP6322946B2 (ja) * 2012-10-19 2018-05-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083759A (ja) * 2012-10-24 2014-05-12 Seiko Epson Corp 検出装置
EP2982514B1 (en) 2014-08-06 2017-01-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JP6668891B2 (ja) 2016-03-31 2020-03-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756138B2 (ja) 2016-03-31 2020-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6852272B2 (ja) 2016-03-31 2021-03-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677051B2 (ja) 2016-03-31 2020-04-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7430A1 (en) * 2002-08-08 2004-02-12 Anderson Bradley J. Imaging cartridge having a level indicator
CN101056767A (zh) * 2004-11-15 2007-10-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将液体供应到液体消耗设备的液体容器的液体感测设备以及装有该液体感测设备的液体容器
CN101462410A (zh) * 2008-12-31 2009-06-24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US20110292138A1 (en) * 2009-02-20 2011-12-01 Ninestar Image Co., Ltd. Cartridge for ink-jet printer
WO2011050759A1 (zh) * 2009-10-30 2011-05-05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
CN201645998U (zh) * 2010-04-16 2010-11-24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102218924A (zh) * 2010-04-16 2011-10-1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US20110310194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suppressing internal pressure increase at the time of installation
EP2607088A2 (en) * 2011-12-22 2013-06-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CN103182847A (zh) * 2011-12-27 2013-07-03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US20140098145A1 (en) * 2012-10-10 2014-04-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artridg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7453A (zh) * 2019-01-31 2020-08-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Ic芯片座
CN111497453B (zh) * 2019-01-31 2022-03-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Ic芯片座
US11499991B2 (en) 2019-01-31 2022-11-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C chip holder
US11982687B2 (en) 2019-01-31 2024-05-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C chip holder
WO2024067671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珠海益之印科技有限公司 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84460B2 (en) 2019-08-20
US20170282583A1 (en) 2017-10-05
JP6852272B2 (ja) 2021-03-31
US20190001694A1 (en) 2019-01-03
CN107264041B (zh) 2020-07-28
JP2017177732A (ja) 2017-10-05
EP3260298B1 (en) 2021-05-05
EP3260298A1 (en) 2017-12-27
US10029472B2 (en) 201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4041A (zh) 液体盒
CN107264042A (zh) 液体盒
CN107264044A (zh) 液体盒和系统
US10688794B2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light blocking portion
CN107735259B (zh) 液体盒、液体消耗设备、将液体盒插入到液体消耗设备的盒安装部中的方法和液体盒的使用
WO2019186856A1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movable member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7878034A (zh) 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US10513124B2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movable member having contact surface
WO2019026100A1 (en) LIQUID CARTRIDGE AND ASSOCIATED SYSTEM
CN107878033A (zh) 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WO2019026123A1 (en) LIQUID CARTRIDGE
WO2019026105A1 (en) LIQUID CARTRIDGE
WO2019026121A1 (en) LIQUID CARTRIDGE AND ASSOCIATED SYSTEM
EP3546224B1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movable member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EP3546223B1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light blocking portion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EP3437874B1 (en) Liquid cartridge and system therefor
WO2019186854A1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light blocking portion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EP3437877A1 (en) Liquid cartridge and system therefor
WO2019026127A1 (en) LIQUID CARTRIDGE AND ASSOCIATED SYSTEM
NZ768012B2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movable member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EP3112166A1 (en) Liquid cartridge
WO2019026135A1 (en) SYSTEM COMPRISING A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AND PRINTING FLUID CONSUMP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