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1993A -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1993A
CN107251993A CN201710348583.0A CN201710348583A CN107251993A CN 107251993 A CN107251993 A CN 107251993A CN 201710348583 A CN201710348583 A CN 201710348583A CN 107251993 A CN107251993 A CN 107251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esistant reactor
stalk
straw
kettl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485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1993B (zh
Inventor
梁志辉
梁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Cambridge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Cambridge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Cambridge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Cambridge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485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1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51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1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1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1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23K10/37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from wast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2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by ferment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e.g. of vegetable material, animal waste material or bioma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40/00Shaping or working-up of animal feeding-stuff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农作物秸秆切段至3~10cm,放入耐压反应釜中,所述耐压反应釜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泄料阀,且所述出料口与摩擦管连通,所述摩擦管内壁均匀环设有多个尖锐凸起;再向耐压反应釜中通入饱和水蒸气,先加压至8~12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30℃~160℃,时间保持在5~10min,再加压至12~24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50℃~220℃,时间保持在2~10min;最后打开泄料阀,将农作物秸秆通过摩擦管喷出,得到饲草产品。本发明对秸秆进行有效的改良、增加秸秆的消化率,使秸秆饲化的综合效率大幅提升。

Description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畜牧业用秸秆饲草,具体涉及一种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其总量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年产农作物秸秆约9亿吨,大约是我国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倍。目前,秸秆利用率很低,秸秆焚烧破坏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本发明能实现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还能变废为宝,促进牛羊产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奶牛、肉牛、肉羊养殖所需的优质饲草严重不足,全国每年饲草缺口约1.4亿吨。同时,由于我国北方牧区草原牛羊的过度放牧,草地沙漠化日趋严重,牧草的缺乏严重地制约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秸秆中的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含量低,直接饲喂期消化率低且营养价值差。一般在饲喂动物前要进行一定的处理,一般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目前的各类处理方法都无法使秸秆饲化的综合效率得到大幅的提升,难以满足现代农牧业的需求。
因此,如何提高秸秆饲化的综合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丞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对秸秆进行有效的改良、增加秸秆的消化率,秸秆饲化的综合效率大幅提升,满足了现代农牧业的需求。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农作物秸秆切段至3~10cm,放入耐压反应釜中,所述耐压反应釜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泄料阀,且所述出料口与摩擦管连通,所述摩擦管内壁均匀环设有多个尖锐凸起,其中,农作物秸秆放入耐压反应釜之前先将泄料阀关闭;
步骤二、向耐压反应釜中通入饱和水蒸气,连续进行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其中,先加压至8~12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30℃~160℃,时间保持在5~10min,然后加压至12~24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50℃~220℃,时间保持在2~10min;
步骤三、打开泄料阀,将步骤二中经过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后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摩擦管喷出,得到饲草产品。
优选的是,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投料口和与其相匹配的釜盖,通过气缸或油缸控制所述釜盖的锁止或打开,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底部,其中,
所述投料口边缘同轴设置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槽口朝向所述耐压反应釜中心,所述环形槽的上板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缺口,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釜盖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对应的凸出部;
所述釜盖与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通过连杆连接,所述釜盖中心竖直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杆的一端与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上;
所述连杆上连接有与所述连杆在相同竖直面伸缩的第一伸缩杆,以拉动连杆控制所述釜盖开合,所述釜盖上还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杆,以推拉所述釜盖旋转使所述凸出部卡入所述环形槽内,实现所述釜盖的锁止,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均由气缸或油缸控制。
优选的是,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耐压反应釜由碳钢或不锈钢制成,其容积为0.5~15m3,耐压值为48kg/cm2
优选的是,步骤一或步骤三中的摩擦管的直径为150~500mm,并设有至少一个弯道。
优选的是,农作物秸秆的水分含量为12%~75%,其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棉花秸秆、大豆秸秆、芝麻杆、向日葵杆、油菜秸秆的混合。
优选的是,步骤一中将农作物秸秆切段后与鲁梅克斯、豆粕、花生藤、杨树皮、甘蔗糖蜜、松果、酸醋子、橄榄果、尿素、沸石粉搅拌混合均匀,重量比依次为25:18:15:13:4:4:3:3:3:2:2。
优选的是,将步骤三中得到的饲草产品冷却至室温后,置于发酵罐中,加入复合酶进行厌氧发酵,用浓度为0.002mol/L的盐酸溶液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至5.5,发酵温度为33~37℃,发酵2天后,开始间隔加入营养液,每隔1h加入50ml,共加入6~9次,继续发酵3天,取出、烘干,经紫外线杀菌即得,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莲粉5~8份、大蒜粉2~5份、干酪素4~6份、芦荟汁7~9份、三叶草3~5份、凉粉草4~7份、三色堇3~4份、藿香2~3份、硒酸铵0.5~0.8份、磷酸氢钙0.7~1.2重量份、钼酸钠0.1~0.2份、微晶纤维素2~3重量份。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农作物秸秆放入密封的耐压反应釜中,连续进行两次高温高压反应,破坏农作物秸秆的细胞壁结构,使农作物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可显著降低,农作物秸秆中富含的纤维性、半纤维素等牲畜所需的营养元素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真正过腹还田,变废为宝,实现现代农业的生态循环。
本发明使用的耐压反应釜采用螺旋扣合,且通过气缸或油缸控制釜盖的锁止或打开,由于实际生产中根据实际的需求,需要对釜盖的进行多次、反复的开合,采用气缸或油缸控制釜盖的锁止或打开,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本发明的釜盖与投料口的结构设计,使得高压气密性良好,有助于耐压反应釜内部原料进行良好的反应;此外,本发明的耐压反应釜设有与之连通的摩擦管,利用耐压反应釜内部已有的高压,经高温高压反应后的秸秆等原料在卸料阀打开的瞬间喷射入摩擦管,并且摩擦管内壁均匀环设有多个尖锐凸起,高压喷射使秸秆等原料多次碰撞摩擦管内壁的尖锐凸起,进一步对秸秆等原料进行更深入的处理,一举两得还节约了能源。
本发明将农作物秸秆切段后与鲁梅克斯、豆粕、花生藤、杨树皮、甘蔗糖蜜、松果、酸醋子、橄榄果、尿素、沸石粉混合,经过高温高压反应后,得到的饲草产品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尤其适合于作为养殖牛的饲料;同时本发明对摩擦管喷出的饲草产品进一步发酵处理,并添加了营养液,最后制得的秸秆饲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气味芬芳,增加秸秆饲草的适口性,且能够提升食用后的牛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本发明提高了秸秆饲料的牛瘤胃降解率,提高秸秆饲料的消化能,提高秸秆饲草的产奶净能。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耐压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耐压反应釜与釜盖结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耐压反应釜与釜盖结合部分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摩擦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轴向”、“径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农作物秸秆切段至3cm,放入耐压反应釜中,如图1-4所示,所述耐压反应釜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泄料阀18,且所述出料口与摩擦管21连通,所述摩擦管21内壁均匀环设有多个尖锐凸起22,其中,农作物秸秆放入耐压反应釜之前先将泄料阀18关闭;
其中,农作物秸秆的水分含量为12%,其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棉花秸秆、大豆秸秆、芝麻杆、向日葵杆、油菜秸秆的混合。
步骤二、向耐压反应釜中通入饱和水蒸气,连续进行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其中,先加压至8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30℃,时间保持在5min,然后加压至12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50℃℃,时间保持在2min;
步骤三、打开泄料阀18,将步骤二中经过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后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摩擦管21喷出,得到饲草产品。
其中,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投料口11和与其相匹配的釜盖12,通过气缸或油缸控制所述釜盖12的锁止或打开,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底部,其中,
所述投料口11边缘同轴设置有一环形槽13,所述环形槽13的槽口朝向所述耐压反应釜中心,所述环形槽13的上板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缺口,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釜盖12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对应的凸出部;
所述釜盖12与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通过连杆14连接,所述釜盖12中心竖直设置有一转轴15,所述转轴15与所述连杆14的一端与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上;
所述连杆14上连接有与所述连杆14在相同竖直面伸缩的第一伸缩杆16,以拉动连杆14控制所述釜盖12开合,所述釜盖12上还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杆17,以推拉所述釜盖12旋转使所述凸出部卡入所述环形槽13内,实现所述釜盖12的锁止,所述第一伸缩杆16和所述第二伸缩杆17均由气缸或油缸控制。
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耐压反应釜由碳钢或不锈钢制成,其容积为0.5m3,耐压值为48kg/cm2
步骤一或步骤三中的摩擦管21的直径为150mm,并设有至少一个弯道。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农作物秸秆切段至7cm,放入耐压反应釜中,如图1-4所示,所述耐压反应釜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泄料阀18,且所述出料口与摩擦管21连通,所述摩擦管21内壁均匀环设有多个尖锐凸起22,其中,农作物秸秆放入耐压反应釜之前先将泄料阀18关闭;
其中,农作物秸秆的水分含量为38%,其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棉花秸秆、大豆秸秆、芝麻杆、向日葵杆、油菜秸秆的混合。
步骤二、向耐压反应釜中通入饱和水蒸气,连续进行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其中,先加压至10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45℃,时间保持在8min,然后加压至18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85℃,时间保持在6min;
步骤三、打开泄料阀18,将步骤二中经过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后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摩擦管21喷出,得到饲草产品。
其中,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投料口11和与其相匹配的釜盖12,通过气缸或油缸控制所述釜盖12的锁止或打开,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底部,其中,
所述投料口11边缘同轴设置有一环形槽13,所述环形槽13的槽口朝向所述耐压反应釜中心,所述环形槽13的上板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缺口,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釜盖12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对应的凸出部;
所述釜盖12与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通过连杆14连接,所述釜盖12中心竖直设置有一转轴15,所述转轴15与所述连杆14的一端与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上;
所述连杆14上连接有与所述连杆14在相同竖直面伸缩的第一伸缩杆16,以拉动连杆14控制所述釜盖12开合,所述釜盖12上还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杆17,以推拉所述釜盖12旋转使所述凸出部卡入所述环形槽13内,实现所述釜盖12的锁止,所述第一伸缩杆16和所述第二伸缩杆17均由气缸或油缸控制。
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耐压反应釜由碳钢或不锈钢制成,其容积为8m3,耐压值为48kg/cm2
步骤一或步骤三中的摩擦管21的直径为330mm,并设有至少一个弯道。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农作物秸秆切段至10cm,放入耐压反应釜中,如图1-4所示,所述耐压反应釜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泄料阀18,且所述出料口与摩擦管21连通,所述摩擦管21内壁均匀环设有多个尖锐凸起22,其中,农作物秸秆放入耐压反应釜之前先将泄料阀18关闭;
其中,农作物秸秆的水分含量为75%,其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棉花秸秆、大豆秸秆、芝麻杆、向日葵杆、油菜秸秆的混合。
步骤二、向耐压反应釜中通入饱和水蒸气,连续进行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其中,先加压至12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60℃,时间保持在10min,然后加压至24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220℃,时间保持在10min;
步骤三、打开泄料阀18,将步骤二中经过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后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摩擦管21喷出,得到饲草产品。
其中,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投料口11和与其相匹配的釜盖12,通过气缸或油缸控制所述釜盖12的锁止或打开,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底部,其中,
所述投料口11边缘同轴设置有一环形槽13,所述环形槽13的槽口朝向所述耐压反应釜中心,所述环形槽13的上板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缺口,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釜盖12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对应的凸出部;
所述釜盖12与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通过连杆14连接,所述釜盖12中心竖直设置有一转轴15,所述转轴15与所述连杆14的一端与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上;
所述连杆14上连接有与所述连杆14在相同竖直面伸缩的第一伸缩杆16,以拉动连杆14控制所述釜盖12开合,所述釜盖12上还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杆17,以推拉所述釜盖12旋转使所述凸出部卡入所述环形槽13内,实现所述釜盖12的锁止,所述第一伸缩杆16和所述第二伸缩杆17均由气缸或油缸控制。
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耐压反应釜由碳钢或不锈钢制成,其容积为15m3,耐压值为48kg/cm2
步骤一或步骤三中的摩擦管21的直径为150~500mm,并设有至少一个弯道。
<实施例4>
一种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农作物秸秆切段至3cm,放入耐压反应釜中,如图1-4所示,所述耐压反应釜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泄料阀18,且所述出料口与摩擦管21连通,所述摩擦管21内壁均匀环设有多个尖锐凸起22,其中,农作物秸秆放入耐压反应釜之前先将泄料阀18关闭;
其中,农作物秸秆的水分含量为12%,其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棉花秸秆、大豆秸秆、芝麻杆、向日葵杆、油菜秸秆的混合。将农作物秸秆切段后与鲁梅克斯、豆粕、花生藤、杨树皮、甘蔗糖蜜、松果、酸醋子、橄榄果、尿素、沸石粉搅拌混合均匀,重量比依次为25:18:15:13:4:4:3:3:3:2:2。
步骤二、向耐压反应釜中通入饱和水蒸气,连续进行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其中,先加压至8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30℃,时间保持在5min,然后加压至12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50℃,时间保持在2min;
步骤三、打开泄料阀18,将步骤二中经过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后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摩擦管21喷出,得到饲草产品。
将得到的饲草产品冷却至室温后,置于发酵罐中,加入复合酶进行厌氧发酵,用浓度为0.002mol/L的盐酸溶液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至5.5,发酵温度为33℃,发酵2天后,开始间隔加入营养液,每隔1h加入50ml,共加入6次,继续发酵3天,取出、烘干,经紫外线杀菌即得,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莲粉5份、大蒜粉2份、干酪素4份、芦荟汁7份、三叶草3份、凉粉草4份、三色堇3份、藿香2份、硒酸铵0.5份、磷酸氢钙0.7重量份、钼酸钠0.1份、微晶纤维素2重量份。
其中,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投料口11和与其相匹配的釜盖12,通过气缸或油缸控制所述釜盖12的锁止或打开,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底部,其中,
所述投料口11边缘同轴设置有一环形槽13,所述环形槽13的槽口朝向所述耐压反应釜中心,所述环形槽13的上板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缺口,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釜盖12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对应的凸出部;
所述釜盖12与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通过连杆14连接,所述釜盖12中心竖直设置有一转轴15,所述转轴15与所述连杆14的一端与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上;
所述连杆14上连接有与所述连杆14在相同竖直面伸缩的第一伸缩杆16,以拉动连杆14控制所述釜盖12开合,所述釜盖12上还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杆17,以推拉所述釜盖12旋转使所述凸出部卡入所述环形槽13内,实现所述釜盖12的锁止,所述第一伸缩杆16和所述第二伸缩杆17均由气缸或油缸控制。
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耐压反应釜由碳钢或不锈钢制成,其容积为0.5m3,耐压值为48kg/cm2
步骤一或步骤三中的摩擦管21的直径为150mm,并设有至少一个弯道。
<实施例5>
一种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农作物秸秆切段至7cm,放入耐压反应釜中,如图1-4所示,所述耐压反应釜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泄料阀18,且所述出料口与摩擦管21连通,所述摩擦管21内壁均匀环设有多个尖锐凸起22,其中,农作物秸秆放入耐压反应釜之前先将泄料阀18关闭;
其中,农作物秸秆的水分含量为38%,其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棉花秸秆、大豆秸秆、芝麻杆、向日葵杆、油菜秸秆的混合。将农作物秸秆切段后与鲁梅克斯、豆粕、花生藤、杨树皮、甘蔗糖蜜、松果、酸醋子、橄榄果、尿素、沸石粉搅拌混合均匀,重量比依次为25:18:15:13:4:4:3:3:3:2:2。
步骤二、向耐压反应釜中通入饱和水蒸气,连续进行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其中,先加压至10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45℃,时间保持在8min,然后加压至18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85℃,时间保持在6min;
步骤三、打开泄料阀18,将步骤二中经过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后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摩擦管21喷出,得到饲草产品。
将得到的饲草产品冷却至室温后,置于发酵罐中,加入复合酶进行厌氧发酵,用浓度为0.002mol/L的盐酸溶液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至5.5,发酵温度为35℃,发酵2天后,开始间隔加入营养液,每隔1h加入50ml,共加入7次,继续发酵3天,取出、烘干,经紫外线杀菌即得,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莲粉6份、大蒜粉3份、干酪素5份、芦荟汁8份、三叶草4份、凉粉草6份、三色堇4份、藿香2份、硒酸铵0.7份、磷酸氢钙0.9重量份、钼酸钠0.1份、微晶纤维素3重量份。
其中,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投料口11和与其相匹配的釜盖12,通过气缸或油缸控制所述釜盖12的锁止或打开,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底部,其中,
所述投料口11边缘同轴设置有一环形槽13,所述环形槽13的槽口朝向所述耐压反应釜中心,所述环形槽13的上板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缺口,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釜盖12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对应的凸出部;
所述釜盖12与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通过连杆14连接,所述釜盖12中心竖直设置有一转轴15,所述转轴15与所述连杆14的一端与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上;
所述连杆14上连接有与所述连杆14在相同竖直面伸缩的第一伸缩杆16,以拉动连杆14控制所述釜盖12开合,所述釜盖12上还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杆17,以推拉所述釜盖12旋转使所述凸出部卡入所述环形槽13内,实现所述釜盖12的锁止,所述第一伸缩杆16和所述第二伸缩杆17均由气缸或油缸控制。
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耐压反应釜由碳钢或不锈钢制成,其容积为8m3,耐压值为48kg/cm2
步骤一或步骤三中的摩擦管21的直径为330mm,并设有至少一个弯道。
<实施例6>
一种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农作物秸秆切段至10cm,放入耐压反应釜中,如图1-4所示,所述耐压反应釜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泄料阀18,且所述出料口与摩擦管21连通,所述摩擦管21内壁均匀环设有多个尖锐凸起22,其中,农作物秸秆放入耐压反应釜之前先将泄料阀18关闭;
其中,农作物秸秆的水分含量为75%,其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棉花秸秆、大豆秸秆、芝麻杆、向日葵杆、油菜秸秆的混合。将农作物秸秆切段后与鲁梅克斯、豆粕、花生藤、杨树皮、甘蔗糖蜜、松果、酸醋子、橄榄果、尿素、沸石粉搅拌混合均匀,重量比依次为25:18:15:13:4:4:3:3:3:2:2。
步骤二、向耐压反应釜中通入饱和水蒸气,连续进行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其中,先加压至12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60℃,时间保持在10min,然后加压至24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220℃,时间保持在10min;
步骤三、打开泄料阀18,将步骤二中经过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后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摩擦管21喷出,得到饲草产品。
将得到的饲草产品冷却至室温后,置于发酵罐中,加入复合酶进行厌氧发酵,用浓度为0.002mol/L的盐酸溶液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至5.5,发酵温度为37℃,发酵2天后,开始间隔加入营养液,每隔1h加入50ml,共加入9次,继续发酵3天,取出、烘干,经紫外线杀菌即得,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莲粉8份、大蒜粉5份、干酪素6份、芦荟汁9份、三叶草5份、凉粉草7份、三色堇4份、藿香3份、硒酸铵0.8份、磷酸氢钙1.2重量份、钼酸钠0.2份、微晶纤维素3重量份。
其中,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投料口11和与其相匹配的釜盖12,通过气缸或油缸控制所述釜盖12的锁止或打开,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底部,其中,
所述投料口11边缘同轴设置有一环形槽13,所述环形槽13的槽口朝向所述耐压反应釜中心,所述环形槽13的上板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缺口,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釜盖12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对应的凸出部;
所述釜盖12与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通过连杆14连接,所述釜盖12中心竖直设置有一转轴15,所述转轴15与所述连杆14的一端与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上;
所述连杆14上连接有与所述连杆14在相同竖直面伸缩的第一伸缩杆16,以拉动连杆14控制所述釜盖12开合,所述釜盖12上还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杆17,以推拉所述釜盖12旋转使所述凸出部卡入所述环形槽13内,实现所述釜盖12的锁止,所述第一伸缩杆16和所述第二伸缩杆17均由气缸或油缸控制。
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耐压反应釜由碳钢或不锈钢制成,其容积为15m3,耐压值为48kg/cm2
步骤一或步骤三中的摩擦管21的直径为500mm,并设有至少一个弯道。
<对比试验>
对比例1:使用普通的耐压反应釜制备的农作物秸秆饲料,且与普通耐压反应釜的出料口相连通的管道为普通管道,其内壁没有设置多个尖锐凸起,其余过程及参数与实施例2相同。
对比例2:使用普通的耐压反应釜制备的农作物秸秆饲料,且与普通耐压反应釜的出料口相连通的管道为普通管道,其内壁没有设置多个尖锐凸起,其余过程及参数与实施例5相同。
对比例3:经摩擦管喷出的饲草产品不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其余过程及参数与实施例5相同。
对比例4:将农作物秸秆切段后直接送入耐压反应釜中,其余过程及参数与实施例5相同。
选取体质、胎次、产奶时间相近的高产期奶牛60头,随机均分成6组,分别在环境相同的试验养殖区A、试验养殖区B、试验养殖区C、试验养殖区D、试验养殖区E、试验养殖区F内饲养,试验期为产后45天至产后60天,试验期内向试验养殖区A、试验养殖区B、试验养殖区C、试验养殖区D中的奶牛分别饲喂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制得的饲料,向试验养殖区E、试验养殖区F中的奶牛分别饲喂实施例2、实施例5制得的牛饲料,且每个试验养殖区每天饲喂的牛饲料的总量相等。分别记录四个试验养殖区的奶牛每天的总产奶量,并根据饲养期间的总产奶量计算每日平均每头奶牛产奶量,结果见表1。
表1奶牛的产奶量及发病率对比结果
每头平均产奶量(千克/天) 发病率(%)
试验养殖区A(对比例1) 20.1 7.5
试验养殖区B(对比例2) 21.2 5.8
试验养殖区C(对比例3) 23.3 5.1
试验养殖区D(对比例4) 22.5 6.2
试验养殖区E(实施例2) 25.7 1.6
试验养殖区F(实施例5) 26.3 1.1
由表1可知,本发明使用了特制的耐压反应釜及摩擦管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处理,饲喂高产期的奶牛后,每天的平均产奶量相较于对比例明显增加。此外,在进行试验期间,试验养殖区A、试验养殖区B、试验养殖区C、试验养殖区D内的饲料总有剩余,在每天同一时间对剩余的饲料的重量进行统计,得到饲料的平均剩余量的关系为:试验养殖区A>试验养殖区D>试验养殖区C>试验养殖区B,而试验养殖区E、试验养殖区F每天饲喂的饲料均能被牛吃完,由此说明,本发明制得的饲料适口性好,易消化,增强奶牛的体质,降低发病率。本发明对秸秆进行有效的改良、增加秸秆的消化率,使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秸秆饲化的综合效率大幅提升,满足了现代农牧业的需求。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农作物秸秆切段至3~10cm,放入耐压反应釜中,所述耐压反应釜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泄料阀,且所述出料口与摩擦管连通,所述摩擦管内壁均匀环设有多个尖锐凸起,其中,农作物秸秆放入耐压反应釜之前先将泄料阀关闭;
步骤二、向耐压反应釜中通入饱和水蒸气,连续进行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其中,先加压至8~12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30℃~160℃,时间保持在5~10min,然后加压至12~24kg/cm2,控制温度保持在150℃~220℃,时间保持在2~10min;
步骤三、打开泄料阀,将步骤二中经过两次高温高压反应后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摩擦管喷出,得到饲草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投料口和与其相匹配的釜盖,通过气缸或油缸控制所述釜盖的锁止或打开,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底部,其中,
所述投料口边缘同轴设置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槽口朝向所述耐压反应釜中心,所述环形槽的上板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缺口,所述耐压反应釜的釜盖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对应的凸出部;
所述釜盖与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通过连杆连接,所述釜盖中心竖直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杆的一端与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耐压反应釜的外壁上;
所述连杆上连接有与所述连杆在相同竖直面伸缩的第一伸缩杆,以拉动连杆控制所述釜盖开合,所述釜盖上还铰接有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杆,以推拉所述釜盖旋转使所述凸出部卡入所述环形槽内,实现所述釜盖的锁止,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均由气缸或油缸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或步骤二中的耐压反应釜由碳钢或不锈钢制成,其容积为0.5~15m3,耐压值为48kg/cm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或步骤三中的摩擦管的直径为150~500mm,并设有至少一个弯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农作物秸秆的水分含量为12%~75%,其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棉花秸秆、大豆秸秆、芝麻杆、向日葵杆、油菜秸秆的混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农作物秸秆切段后与鲁梅克斯、豆粕、花生藤、杨树皮、甘蔗糖蜜、松果、酸醋子、橄榄果、尿素、沸石粉搅拌混合均匀,重量比依次为25:18:15:13:4:4:3:3:3:2: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三中得到的饲草产品冷却至室温后,置于发酵罐中,加入复合酶进行厌氧发酵,用浓度为0.002mol/L的盐酸溶液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至5.5,发酵温度为33~37℃,发酵2天后,开始间隔加入营养液,每隔1h加入50ml,共加入6~9次,继续发酵3天,取出、烘干,经紫外线杀菌即得,其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莲粉5~8份、大蒜粉2~5份、干酪素4~6份、芦荟汁7~9份、三叶草3~5份、凉粉草4~7份、三色堇3~4份、藿香2~3份、硒酸铵0.5~0.8份、磷酸氢钙0.7~1.2重量份、钼酸钠0.1~0.2份、微晶纤维素2~3重量份。
CN201710348583.0A 2017-05-17 2017-05-17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251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8583.0A CN107251993B (zh) 2017-05-17 2017-05-17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8583.0A CN107251993B (zh) 2017-05-17 2017-05-17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1993A true CN107251993A (zh) 2017-10-17
CN107251993B CN107251993B (zh) 2019-12-20

Family

ID=60027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8583.0A Active CN107251993B (zh) 2017-05-17 2017-05-17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5199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8222A (zh) * 2018-03-06 2018-08-10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瘤胃降解效率的水汽热处理方法
GB2569983A (en) * 2018-01-05 2019-07-10 The Olive Feed Corporation Ltd A feedstock, a process for making a feedstock, use of the feedstock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feedstock
GB2574684A (en) * 2018-01-05 2019-12-18 The Olive Feed Corporation Ltd A feedstock, a process for making a feedstock, use of the feedstock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feedstock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88831Y (zh) * 2008-04-08 2010-01-27 林昶 一种带有可旋转卡紧结构的水杯
CN105053553A (zh) * 2015-09-07 2015-11-18 黑龙江华森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业化秸秆裂解再生优质纤维生物饲料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88831Y (zh) * 2008-04-08 2010-01-27 林昶 一种带有可旋转卡紧结构的水杯
CN105053553A (zh) * 2015-09-07 2015-11-18 黑龙江华森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业化秸秆裂解再生优质纤维生物饲料加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69983A (en) * 2018-01-05 2019-07-10 The Olive Feed Corporation Ltd A feedstock, a process for making a feedstock, use of the feedstock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feedstock
GB2574684A (en) * 2018-01-05 2019-12-18 The Olive Feed Corporation Ltd A feedstock, a process for making a feedstock, use of the feedstock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feedstock
GB2574684B (en) * 2018-01-05 2021-01-27 The Olive Feed Corporation Ltd A feedstock, a process for making a feedstock, use of the feedstock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feedstock
CN108378222A (zh) * 2018-03-06 2018-08-10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提高农作物秸秆瘤胃降解效率的水汽热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1993B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3623B (zh) 秸秆生物颗粒节粮饲料的生产方法
CN105939613A (zh) 酶组合物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CN104000021B (zh) 一种植物性发酵饲料的加工方法
CN105053553B (zh) 一种工业化秸秆裂解再生优质纤维生物饲料加工方法
CN103070286B (zh) 一种微贮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5995030A (zh) 一种利用玉米秸秆生产饲料的方法
CN104017739B (zh) 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生产高蛋白薯渣饲料中的应用
CN107251993A (zh)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75637A (zh) 一种复合中药渣微生态制剂及制备方法
WO2018094629A1 (zh) 一种含甜高粱秸秆酒糟的动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98019A (zh) 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草食动物全日粮的方法
CN106306359A (zh) 一种秸秆发酵草饲动物饲料制备方法
CN102232469B (zh) 草本秸秆热喷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加工方法
CN105166324B (zh) 一种利用苎麻骨培养基菌糠制作饲料的方法
CN110353087A (zh) 油菜秸秆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及发酵饲料
CN101653189B (zh) 天然植物小分子群物质浓缩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12753867B (zh) 一种提高牛肝功能的饲料及其应用
CN105901384A (zh) 一种提高瘦肉率和改善屠宰品质的肉鸡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83871A (zh) 麦味地黄丸中药渣生物发酵产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462447A (zh) 一种制备高粱秸秆全株玉米混贮饲草的方法
CN210492560U (zh) 一种棕榈粕渣多肽饲料设备
CN107788236A (zh) 一种提高稻草饲用价值和降低反刍家畜甲烷排放的方法
CN113331309B (zh) 采用化学方法处理野生芦苇秸秆制备饲料的方法
CN105265744A (zh) 一种利用鲜鸡粪生产高蛋白饲料的方法
CN1184597A (zh) 达玉米营养水平秸秆生物转化饲料及其工艺流程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