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1336B - 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51336B CN107251336B CN201680007168.2A CN201680007168A CN107251336B CN 107251336 B CN107251336 B CN 107251336B CN 201680007168 A CN201680007168 A CN 201680007168A CN 107251336 B CN107251336 B CN 1072513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verter
- chimeric
- motor
- connector
- bo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7—Physical arrangements or structures of drive train conver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pulsion motors of electric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5—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1—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i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8—Contacts for sliding cooperation with identically-shaped contact, e.g. for hermaphroditic coupl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电动机侧连接器(30),具备电动机侧端子(31);逆变器侧连接器(60),具备逆变器侧端子(70);电动机壳体(10),设置有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30);以及逆变器壳体(50),设置有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60),伴随着将所述逆变器壳体(50)重叠并利用螺栓(120)连接于所述电动机壳体(10),而使所述两连接器(30、60)嵌合,在所述两壳体(10、50)的连接完成的形态下在所述两连接器(30、60)的相对面(36B、80A)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动机与逆变器电连接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中,在将电动机与逆变器电连接时,以往使用线束来连接电动机的端子(连接器)与逆变器的端子(连接器)。
另一方面,近年来,以节约空间等为目的,提出了如下的连接器装置:将具备电动机侧端子的电动机侧连接器与电动机壳体彼此相对地安装,并将具备逆变器侧端子的逆变器侧连接器与逆变器壳体彼此相对地安装,伴随着通过螺栓连接将逆变器壳体直接连结到电动机壳体而使两连接器嵌合,即,将两端子彼此连接。这样的连接器装置例如被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54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构造的连接器装置中,在将连接器安装到对应的壳体时,例如当轴线方向的安装位置出现偏差时,有可能导致在两壳体完全重叠之前,相对的连接器嵌合至相对面彼此抵碰的状态为止,之后进一步导致两壳体螺栓连接并重叠的情形。这样一来,存在两连接器在施加了过负荷的状态下嵌合或者壳体的壁面从连接器的配置位置变形而作用弯曲应力这样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形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在伴随着将壳体彼此重叠并螺栓连接而嵌合电动机侧连接器与逆变器侧连接器的形式的连接器装置中,在避免对连接器施加过负荷或者对壳体作用弯曲应力的基础上,确保两连接器的正确嵌合。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包括:电动机侧连接器,具备电动机侧端子;逆变器侧连接器,具备逆变器侧端子;电动机壳体,设置有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以及逆变器壳体,设置有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伴随着将所述逆变器壳体重叠并螺栓连接于所述电动机壳体,而使所述两连接器嵌合,所述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装置构成为在所述两壳体的连接完成的形态下在所述两连接器的相对面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
由于设定为在两壳体的连接完成时在嵌合的两连接器的相对面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因此假设逆变器侧连接器、电动机侧连接器以相对于壳体向靠近对方的连接器的方向错位的方式安装,也能够在两连接器的相对面彼此抵接之前利用螺栓将两壳体连接。其结果是,能够在避免对连接器施加过负荷或者对壳体作用弯曲应力的基础上正确地将两连接器嵌合。
另外,也可以形成为以下那样的结构。
(1)在所述逆变器壳体中的与所述电动机壳体相对的壁部上,与形成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螺纹孔螺合的嵌合螺栓以能够绕轴线旋转地贯通在该壁部开口的插通孔、且在隔开比所述壁部的厚度大的预定间隔设置的上下两片凸缘之间夹着所述壁部的形态设置,并且,在所述电动机壳体侧设置有限制所述嵌合螺栓向所述螺纹孔的螺旋进给量的限制部,所述连接器装置设定为,在所述嵌合螺栓的螺旋进给停止之后,所述逆变器壳体被拉近到将要与所述电动机壳体重叠的位置。
当嵌合螺栓螺合并拧入螺纹孔时,上侧的凸缘按压壁部,并且逆变器壳体向电动机壳体侧拉近,与此相伴地,两连接器逐渐嵌合。在嵌合螺栓螺旋进给了预定量之后,利用限制部来停止进一步的嵌合螺栓的拧入,此时逆变器壳体停留在将要与电动机壳体重叠之前的位置,同时使两连接器也停留在将要正确嵌合之前。接着,当拧入在壳体间配置的螺栓时,逆变器壳体在使壁部朝向下侧的凸缘下降的同时重叠并连接于电动机壳体,与此相伴地,两连接器被正确嵌合。
假设是利用嵌合螺栓将逆变器壳体拉近至与电动机壳体完全重叠并连接的构造,例如在由于逆变器壳体的成型误差、变形等而处于使逆变器壳体在两壳体间的螺栓连接位置从电动机壳体浮起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最终利用螺栓来将两壳体间连接时,有可能对嵌合螺栓的连接位置租用应力。
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中,在嵌合螺栓的连接位置处形成能够允许逆变器壳体的壁部下降的构造,因此能够在避免对嵌合螺栓的连接位置作用应力的同时进行两壳体的连接,并且实现两连接器的正确嵌合。
(2)在所述电动机壳体设置有两个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在所述逆变器壳体设置有两个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所述两个电动机侧连接器与所述两个逆变器侧连接器彼此相对,所述嵌合螺栓与所述螺纹孔分别在所述两个逆变器侧连接器之间的位置和所述两个电动机侧连接器之间的位置以彼此相对的方式设置。
由于是在彼此嵌合的两组连接器之间配置作为增力机构的嵌合螺栓和螺纹孔的构造,因此能够保持为仅设置一处的简单构造,并且高效且准确地将两组连接器彼此嵌合。
(3)在所述嵌合螺栓和所述螺纹孔的配置位置设置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以在所述逆变器壳体重叠于所述电动机壳体时使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彼此嵌合、且相对的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达到同一轴线上的方式进行定位。
在逆变器壳体重叠于电动机壳体时,利用定位机构来定位逆变器壳体,使各逆变器侧连接器与对应的电动机侧连接器对齐中心。由于是将定位机构配置于两组连接器之间的构造,因此能够保持为仅设置一处的简单构造,并且准确地进行两组连接器的中心对齐。该定位机构设置于嵌合螺栓与螺纹孔的配置位置这样的所谓的无用空间,因此有助于节约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伴随着将壳体彼此重叠并进行螺栓连接而将电动机侧连接器与逆变器侧连接器嵌合的形式下,能够在避免对连接器施加过负荷或者对壳体作用弯曲应力的基础上确保两连接器的正确嵌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逆变器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电动机侧连接器的安装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逆变器侧连接器的安装构造的俯视图。
图5是两连接器的嵌合前的主视图。
图6是其正剖视图(图3与图4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其侧视图。
图8是其侧剖视图(图3与图4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嵌合螺栓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两连接器的嵌合工序中的即将开始嵌合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嵌合螺栓面对螺纹孔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拧入嵌合螺栓的中途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临时嵌合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正式嵌合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其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2的两连接器的嵌合前的正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定位后的状态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图15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构成电动机的电动机壳体10安装有电动机侧连接器30,在构成逆变器PCU(以下,简称为逆变器。)的逆变器壳体50安装有逆变器侧连接器60,且使电动机侧连接器30与逆变器侧连接器60上下相对,将逆变器壳体50载置到电动机壳体10上进行结合,与此相伴地,电动机侧连接器30与逆变器侧连接器60嵌合。
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动机侧连接器30、逆变器侧连接器60均各设置两个3极构造,换言之,相对的电动机侧连接器30与逆变器侧连接器60的组设置有左右两组。
对电动机侧进行说明。如图1、图8以及图10所示,电动机侧连接器30是将三根电动机侧端子31通过嵌件成型埋设在合成树脂制的阳外壳35内而形成的。电动机侧端子31是由圆销构成的阳端子,且在下端部形成有开口有连接孔32A的连接板部32。
阳外壳35是在呈长圆形的筒状的上表面开口的护罩部36的下表面侧连续设置有端子座37的形状,且在护罩部36内从底面立起形成有两片分隔壁36A。
三根电动机侧端子31并排地埋设置于该阳外壳35,各电动机侧端子31的前端在护罩部36内的由分隔壁36A分隔出的三个区域分别突出,并且,各电动机侧端子31的连接板部32以在端子座37的下端部露出的形态并排配置。
在端子座37中的连接板部32的背面侧分别形成有螺母容纳孔38,在各螺母容纳孔38中以止转的方式容纳有方形的螺母39,利用安装在背面的支架38A对其进行保持。
如图3以及图6所示,两个电动机侧连接器30在保持于共用的屏蔽罩20的预定位置的形态下安装于电动机壳体10。
因此,如图10所示,在阳外壳35中的护罩部36的下端部外周隔开预定间隔地形成有小径的上凸缘41和大径的下凸缘42。在下凸缘42的内周侧与上凸缘41之间构成的槽部43中嵌合安装有第二轴密封件44。
屏蔽罩20由铝压铸制成,如图3所示,形成为平面形状呈横向较长的倒梯形的厚壁的板状。如图6所示,在该屏蔽罩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能够从下方嵌合电动机侧连接器30的保持孔21。
如图10所示,保持孔21是下端侧成为供形成于阳外壳35的下凸缘42大致紧密地嵌合的大径孔21A且上端侧成为供上凸缘41大致紧密地嵌合的小径孔21B的台阶孔,在小径孔21B的上表面的孔缘与该小径孔21B的内表面大致齐平面地立起形成有周壁22。大径孔21A具有比上凸缘41的厚度大的深度(高度)。
电动机侧连接器30从下方嵌合于屏蔽罩20的保持孔21,在下凸缘42与保持孔21的台阶部21C抵碰之后停止嵌合,此时,上凸缘41到达周壁22的上端部内,阳外壳35的上端部向周壁22的上方突出。另外,利用第二轴密封件44对阳外壳35的外周与保持孔21的内周之间进行密封。
在下凸缘42的下表面安装有对在后述的电动机壳体10开口的安装孔11的上表面的孔缘进行按压来进行密封的面密封件45,并且在阳外壳35的前端部的外周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槽46,在该安装槽46中安装有第一轴密封件47,该第一轴密封件47对安装槽46与在后述的逆变器壳体50开口的嵌合凹部55A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
如图3以及图6所示,在屏蔽罩2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在靠近前缘的位置突出形成有内螺纹座24,在该内螺纹座24的中心形成有供安装在后述的逆变器壳体50侧的嵌合螺栓100螺合的螺纹孔25。
在屏蔽罩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与内螺纹座24的两侧的总计四处开口有螺栓插通孔26。
如图6所示,在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以与保持孔21相同的间距开口有供从屏蔽罩20的各保持孔21向下方突出的阳外壳35的下部侧大致紧密地嵌合的两个安装孔11。
屏蔽罩20在两阳外壳35的下部侧嵌合于对应的安装孔11的形态下重叠于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螺栓27插通于四个螺栓插通孔26,并拧入在电动机壳体10中形成的螺纹孔(未图示),由此对屏蔽罩20进行固定。两阳外壳35的端子座37向电动机壳体10内突出。
显然,两电动机侧连接器30在将在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开口的第一安装孔11贯通的形态下通过屏蔽罩20固定地安装。
此外,在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在与屏蔽罩20的内螺纹座24所形成的螺纹孔25匹配的位置形成有退避孔13。
接下来,对逆变器侧进行说明。
如图2、图8以及图10所示,逆变器侧连接器6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阴外壳80、安装于阴外壳80的三根逆变器侧端子70以及对逆变器侧端子70进行防脱保持的后保持件90而构成。逆变器侧端子70是通过编织线73来连结与上述的电动机侧端子31连接的阴端子71和与逆变器的输出端子(未图示)连接的BA端子72的构造。
阴外壳80形成为能够嵌合于电动机侧连接器30中的阳外壳35内的外形呈长圆形的块状,在该阴外壳80内并排形成有三个容纳逆变器侧端子70中的阴端子71的腔体81。
后保持件90同样为合成树脂制,如图2所示,通过组装一对分割保持件91A、91B来形成,组装为一体的后保持件90形成为大体覆盖阳外壳35的上表面开口的横向较长的方形的厚板状。
如图10所示,在一体化的后保持件90的下表面形成有供阴外壳80的上端部紧密嵌合的呈长圆形的预定深度的嵌合凹部92。在该嵌合凹部92的顶面以与腔体81相同的间距形成有能够供编织线73中的与阴端子71连接的连接端插通的三个插通孔93。在三个插通孔93中的左右两端的插通孔93中,各自的并排方向的外侧的面(在左端的插通孔93中为左侧的面,在右端的插通孔93中为右侧的面)形成为朝向上方倾斜打开的锥面94。
如图2所示,在各分割保持件91A、91B中的一方的分割保持件91A上,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各插通孔93之间的位置突出形成有总计四片锁定片95,并且,在另一方的分割保持件91B上,将对各锁定片95进行收容并防脱的四个锁定承接部96形成于对应位置。
从各分割保持件91A、91B中的嵌合凹部92的直线状的壁面各自突出形成有一对安装突部97,并且在阴外壳80的上端部中的直线状的前后的面贯通设置有供安装突部97嵌合的各一对安装凹部83。
在组装逆变器侧连接器60时,逆变器侧端子70的各阴端子71从上方插入阴外壳80的对应的腔体81,利用设置于腔体81内的锁定矛杆82进行一次卡定(参照图8)。接着,将一对分割保持件91A、91B以前后夹持阴外壳80的上端部的方式配置,将安装突部97嵌合于安装凹部83,并且,将锁定片95插入锁定承接部96且将相对缘彼此对接,在正确对接后,锁定片95在锁定承接部96内被弹性卡定,由此将后保持件90组装为一体。同时将后保持件90组装为使阴外壳80的上端部嵌入嵌合凹部92内的形态。当后保持件90被安装时,阴端子71的上端的筒部71A与各插通孔93的下侧的孔缘卡定,即双重防脱。
与阴端子71的筒部71A连接的编织线73穿过后保持件90的插通孔93向上方拉出。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对于三根逆变器侧端子70,以BA端子72的间距大于阴端子71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在左右两端的两根逆变器侧端子70中,需要使各自的编织线73在从后保持件90的插通孔93伸出后向左侧或者右侧弯曲,但由于在两端的插通孔93形成有锥面94,因此编织线73不会与插通孔93的内表面发生干涉,上述的弯曲被允许。
上述的电动机侧连接器30固定安装于电动机壳体10,与此相对地,逆变器侧连接器60以浮置状态安装于逆变器壳体50。
如图5中示出概略地,逆变器壳体50形成为,在主体壳体51的正面侧,用于安装逆变器侧连接器60的连接器安装壳体52(以下,安装壳体52)以底部抬高预定尺寸的形态伸出。因而,详细来说,逆变器侧连接器60以相对于安装壳体52浮置的状态安装。
利用图6以及图8来说明逆变器侧连接器60的安装构造。在构成逆变器侧连接器60的阴外壳80中的靠近上端的位置在整周上伸出形成有凸缘85。
在安装壳体52的底面52A的左右两端部立起形成有下表面开口的两个载置台55。载置台55形成为平面大致平行四边形,该载置台55的内部形成为供构成上述的电动机侧连接器30的阳外壳35的上端部嵌合的嵌合凹部55A。
在载置台55中的顶壁56开口有供阴外壳80从上方插通并对阴外壳80进行支撑的支撑孔57。两支撑孔57的间隔与在电动机侧的屏蔽罩20开口的两保持孔21的间隔相同。如图8所示,支撑孔57形成为下侧为能够供阴外壳80的外周具有间隙地嵌合的小径孔58A且上侧为能够供阴外壳80的凸缘85具有间隙地嵌合的大径孔58B的台阶孔。上侧的大径孔58B的深度具有比凸缘85的厚度稍小的尺寸。
此外,各载置台55中的左右的侧壁形成为厚壁。
在各载置台55上被覆安装有金属板制的托架75。托架75形成为与载置台55的上表面大致相等的平面形状,如图5所示,开口有能够供阴外壳80的外周具有间隙地嵌合的卡定孔76。如图4所示,在托架75的两端部开口有螺钉插通孔77,通过使穿过该螺钉插通孔77的螺钉78(参照图10)与在载置台55的左右的侧壁上形成的螺纹孔(未图示)螺合紧固,托架75以使该卡定孔76与支撑孔57同心配置的形态固定于载置台55的上表面。
作为阴外壳80的安装的步骤,将阴外壳80从上方插通于载置台55的支撑孔57,凸缘85被支撑孔57中的小径孔58A的孔缘承接并支撑。接下来,将托架75在阴外壳80的上端部插通于卡定孔76的同时重叠于载置台55的上表面并利用螺钉78抵止固定,凸缘85卡定于卡定孔76的孔缘而防止阴外壳80朝向上方脱出。
由此,阴外壳80在使其上端部从载置台55的支撑孔57贯通到托架75的卡定孔76的形态下,成为被支撑为能够在径向上游动主要与凸缘85和大径孔58B之间的间隙相当的量的状态,即以浮置状态安装于安装壳体52。因此,通过设置于安装壳体52的载置台55的支撑孔57和固定在载置台55上的托架75的卡定孔76来构成以使逆变器侧连接器60能够在径向上游动地贯通的形态对逆变器侧连接器60进行支撑的安装孔79。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一部分已经说明的那样,伴随着将逆变器壳体50载置结合在电动机壳体10上,使电动机侧连接器30与逆变器侧连接器60嵌合,更详细来说,首先通过利用基于嵌合螺栓100的增力机构将两壳体10、50彼此拉近且使两连接器30、60以预定量嵌合(临时嵌合),最终利用连接螺栓120(参照图14、15)将两壳体10、50连接,由此使两连接器30、60正确嵌合(正式嵌合),以下说明其构造。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在逆变器壳体50的安装壳体52的底面上的两载置台55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将嵌合螺栓100支承为能够绕轴线旋转的基座110。基座110形成为前方后圆的平面形状,以下表面开放的形态立起形成至载置台55的大致中央高度位置。在基座110的厚壁的顶面壁111贯通形成有嵌合螺栓100的插通孔112。从顶面壁111的上表面中的左右的侧缘沿着内缘立起形成有保护壁113,换言之,以与安装壳体52的前壁相连而开放前表面的形态形成有保护壁113。
如图9所示,嵌合螺栓100由螺栓主体101和带凸缘107的螺母106构成。如图5、6所示,螺栓主体101从上依次形成有切出外螺纹的安装部102、大径的插通部103、六角凸缘104以及外螺纹部105。带凸缘107的螺母106通过在螺栓主体101的安装部102的整个高度范围内强行地拧入来固定安装,由此形成嵌合螺栓100。
在这样形成的嵌合螺栓100中,螺栓主体101的插通部103具有能够绕轴线旋转地插通到在基座110的顶面壁111开口的插通孔112的直径尺寸,并且,螺母106的凸缘107与六角凸缘104的间隔被设定为比顶面壁111的厚度大预定量的尺寸。
在将嵌合螺栓100安装到基座110时,螺栓主体101从下方插通于顶面壁111的插通孔112,在突出到插通孔112的上方的上端的安装部102上固定安装螺母106,由此形成嵌合螺栓100,嵌合螺栓100通过使凸缘107被顶面壁111中的插通孔112的孔缘承接而成为能够绕轴线旋转地被悬吊支撑的状态。此时,在六角凸缘104与顶面壁111的下表面之间确保预定量的间隙。另外,外螺纹部105的下端从安装壳体52的底面52A突出预定尺寸,能够与在固定于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的屏蔽罩20中设置的内螺纹座24的螺纹孔25螺合。
以在将逆变器壳体50载置在电动机壳体10上时能够将其载置于预定位置的方式设置定位机构115。如图6所示,定位机构115从逆变器壳体50中的安装壳体52的底面52A的左右两端部垂下设置有一对定位销116,另一方面,在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形成有供两定位销116紧密插入的一对定位孔15。
在逆变器壳体50与电动机壳体10正确地定位并相对的情况下,设定为逆变器侧连接器60与电动机侧连接器30彼此在同一轴线上相对,并且嵌合螺栓100与内螺纹座24的螺纹孔25在同一轴线上相对。
逆变器壳体50与电动机壳体10的结合通过利用上述的连接螺栓120将逆变器壳体50中的主体壳体51的底面与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之间在四角等多个位置连接来进行。
将逆变器壳体50载置并结合在电动机壳体10上的工序的详细内容在后文中叙述,首先简单说明该工序中的预定的定时下的各部位的卡合形态。
逆变器壳体50在将定位销116插入定位孔15而被引导的同时下落到电动机壳体10上,与此相伴地,逆变器侧连接器60逐渐嵌合于相对的电动机侧连接器30,如图11所示,在嵌合预定量之后,嵌合螺栓100的外螺纹部105的前端面对螺纹孔25的入口。
从该状态开始,利用嵌合螺栓100拧入螺纹孔25所实现的增力功能,使包含安装壳体52的逆变器壳体50向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拉近,如图13所示,在嵌合螺栓100的六角凸缘104与内螺纹座24的上表面抵碰之后,停止进一步的嵌合螺栓100的拧入即逆变器壳体50的拉近。
在该期间内,使逆变器侧连接器60相对于电动机侧连接器30的嵌合推进,在阴外壳80的下表面80A到达比阳外壳35中的护罩部36的内侧面36B靠上方预定尺寸的位置之后,嵌合停止(临时嵌合)。不过,即使在所述两连接器30、60的临时嵌合状态下,也设定为确保逆变器侧端子70的阴端子71与电动机侧端子31足够获得适当的导通状态的嵌合量。另外,在通过嵌合螺栓100进行的逆变器壳体50的拉近被停止的状态下,逆变器壳体50中的主体壳体51的底面处于依然从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浮起的状态。
最终,利用连接螺栓120将逆变器壳体50的主体壳体51与电动机壳体10连接,如图15所示,固定为主体壳体51的底面与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抵碰的状态。与此相伴地,采用安装壳体52也下降且逆变器侧连接器60相对于电动机侧连接器30的嵌合略微推进的形态(正式嵌合)。不过,即使在两连接器30、60的正式嵌合状态下,也设定为在阴外壳80的下表面80A与阳外壳35的护罩部36的内侧面36B之间确保微小间隙。
本实施方式为上述的构造,接下来,再说明其作用。
如图6所示,在电动机侧,两个电动机侧连接器30以经由第二轴密封件44水密地嵌合于屏蔽罩20的各保持孔21内的形态被保持,该屏蔽罩20在使阳外壳35的下端部嵌合到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的安装孔11的同时以螺纹紧固的方式固定在该电动机壳体10上。由此,两电动机侧连接器30以在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上隔开恒定间隔左右并排的形态固定地安装,并且各安装孔11的上侧的孔缘由面密封件45密封。
另一方面,在逆变器侧,两个逆变器侧连接器60以能够在径向上游动地贯通安装孔79的形态被支撑,即以浮置状态安装,该安装孔79以遍及在逆变器壳体50的安装壳体52形成的载置台55的顶壁56和托架75的方式形成。另外,对于三根逆变器侧端子70,左右两侧的逆变器侧端子70的编织线73向外侧弯曲,并且使BA端子72的间距扩宽。
与此同时,将嵌合螺栓100相对于基座110悬吊支撑为能够旋转。
将逆变器侧连接器60与对应的电动机侧连接器30嵌合的情况以以下方式进行。
从图6所示的状态开始,逆变器壳体50通过将定位销116插入定位孔15来定位并下落到电动机壳体10上,如图10所示,在定位销116向定位孔15进入预定量之后,逆变器侧连接器60相对于电动机侧连接器30开始嵌合。在此,即使逆变器侧连接器60与电动机侧连接器30偏心,由于逆变器侧连接器60以浮置状态被支撑,因此逆变器侧连接器60沿径向游动并对正中心,两连接器30、60正确且顺畅地嵌合。
如图11所示,在逆变器侧连接器60向相对的电动机侧连接器30嵌合了预定量之后,嵌合螺栓100的外螺纹部105的前端面对在屏蔽罩20的内螺纹座24切出的螺纹孔25的入口。
接着,利用扭力扳手等工具将嵌合螺栓100的外螺纹部105拧入螺纹孔25,如图12所示,利用此时的增力功能将包含安装壳体52的逆变器壳体50向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拉近,同时将逆变器侧连接器60逐渐嵌合于电动机侧连接器30。
嵌合螺栓100的拧入推进,如图13所示,在嵌合螺栓100的六角凸缘104与内螺纹座24的上表面抵碰之后,停止进一步的嵌合螺栓100的拧入即逆变器壳体50的拉近。
在该期间内,使嵌合安装在电动机侧连接器30中的阳外壳35的上端部的外周上的第一轴密封件47在载置台55的嵌合凹部55A内弹性收缩并嵌合,并且使逆变器侧连接器60相对于电动机侧连接器30的嵌合进一步推进,在阴外壳80的下表面80A到达比阳外壳35中的护罩部36的内侧面36B靠上方预定尺寸的位置之后,嵌合停止(临时嵌合)。此时,逆变器侧端子70的阴端子71与电动机侧端子31已经处于适当的连接状态。另一方面,逆变器壳体50中的主体壳体51的底面处于依旧从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浮起的状态。
此外,在嵌合螺栓100的拧入停止时,因自重而对逆变器壳体50施加有下降的作用力,但利用与逆变器侧连接器60和电动机侧连接器30嵌合相伴的摩擦力以及第一轴密封件47与嵌合凹部55A之间的摩擦力来限制下降,两连接器30、60停留在上述的临时嵌合状态,并且逆变器壳体50中的主体壳体51的底面停留在从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浮起的状态。
最终,逆变器壳体50的主体壳体51与电动机壳体10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20来连接,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主体壳体51的底面被固定为与电动机壳体10的上表面抵碰的状态。与此相伴地,悬吊支撑嵌合螺栓100的基座110的顶面壁111以与嵌合螺栓100的上侧的凸缘107分离的方式下降,并且安装壳体52也下降,逆变器侧连接器60相对于电动机侧连接器30嵌合直至阴外壳80的下表面80A极其接近阳外壳35的护罩部36的内侧面36B为止,即以在两面80A、36B之间微小地残留有间隙的状态嵌合(正式嵌合)。
另外,嵌合安装于电动机侧连接器30的阳外壳35的第一轴密封件47也维持与载置台55的嵌合凹部55A的内周紧贴密封的状态。
由此,伴随着将逆变器壳体50载置并结合在电动机壳体10上,将电动机侧连接器30与逆变器侧连接器60嵌合的作业结束。
在电动机壳体10内,在电动机侧连接器30的端子座37处,电动机的输入端子抵碰于各电动机侧端子31的连接板部32并通过螺栓连接来连接。另一方面,在逆变器壳体50内,各逆变器侧端子70的BA端子72利用未图示的端子座而通过螺纹紧固与逆变器的输出端子连接。
如以上说明地,根据本实施方式,设定为即使在电动机壳体10与逆变器壳体50的基于连接螺栓120的连接完成而电动机侧连接器30与逆变器侧连接器60正式嵌合的时刻下,也在逆变器侧连接器60的阴外壳80的下表面80A与电动机侧连接器30的阳外壳35中的护罩部36的内侧面36B之间确保间隙,因此,假设逆变器侧连接器60、电动机侧连接器30以相对于逆变器壳体50、电动机壳体10向靠近对方的连接器的方向错位的方式安装,也可以在两连接器30、60的相对面36B、80A彼此抵接之前,通过连接螺栓120将两壳体10、50连接。其结果是,能够在避免对连接器30、60施加过负荷或者对外壳10、50作用弯曲应力的基础上正确嵌合两连接器30、60。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通过利用基于嵌合螺栓100的增力机构来将两壳体10、50彼此拉近,并且将两连接器30、60以预定量嵌合(临时嵌合),最终通过利用连接螺栓120来连接两壳体10、50而使两连接器30、60正确嵌合(正式嵌合),其意义如下所述。
假设在设定为通过嵌合螺栓将逆变器壳体50(主体壳体51)向电动机壳体10拉近直到完全重叠并连接时,有可能出现以下这样的不良情况。
例如,由于逆变器壳体50自身为大型结构,在嵌合螺栓的连接位置处的安装壳体52相对于电动机壳体10(屏蔽罩20)的抵接面与主体壳体51相对于电动机壳体10的抵接面(该主体壳体51的底面)之间的高度方向的间隔有可能出现成型上的偏差。
因此,当两抵接面间的间隔比设定大时,在嵌合螺栓的连接完成时,在连接螺栓120的连接位置处主体壳体51停留在从电动机壳体10浮起的状态,之后在利用连接螺栓120对两壳体51、10间进行连接时,在嵌合螺栓的连接位置有可能作用应力。
在主体壳体51的底面以连接螺栓120的连接位置侧成为高位的倾斜姿势变形的情况下,也同样有可能产生这样的现象。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嵌合螺栓100的连接完成时(临时嵌合),成为逆变器壳体50的主体壳体51处于依旧从电动机外壳10浮起的状态且在嵌合螺栓100的连接位置允许安装壳体52下降的构造,因此避免对嵌合螺栓100的连接位置作用应力,并且进行逆变器壳体50(主体壳体51)与电动机外壳10的连接,并且能够实现两连接器30、60的正确嵌合(正式嵌合)。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利用图16以及图17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对用于在电动机壳体10上定位载置逆变器壳体50的定位机构130加以变更。
在该实施方式2中,设置于屏蔽罩20的切出有螺纹孔25的内螺纹座24X形成得高度比上述实施方式1的内螺纹座24高,并且,设置于逆变器壳体50中的安装壳体52的支撑嵌合螺栓100的基座110的下端延伸,形成外嵌于上述的内螺纹座24X的定位筒132。通过该定位筒132和内螺纹座24X来构成定位机构130。
如图17所示,本定位机构130以通过将定位筒132的下端嵌合到内螺纹座24X的上端而使两组逆变器侧连接器60与电动机侧连接器30分别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方式对逆变器壳体50进行定位。
其他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于与实施方式1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位、构件标注相同标号,由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逆变器壳体50重叠于电动机壳体10时,利用定位机构130来定位逆变器壳体50,将各逆变器侧连接器60与对应的电动机侧连接器30对正中心。由于是将定位机构130配置于两组连接器30、60之间的构造,因此能够保持仅设置于一处的简单构造,并且准确地进行两组连接器30、60的中心对正。该定位机构130设置于嵌合螺栓100与螺纹孔25的配置位置这样的所谓的无用空间,因此能够有助于节约空间。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由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置两组相对的电动机侧连接器和逆变器侧连接器的情况,但设置一组的情况也能够同样适用本发明。
(2)实施方式2所例示的定位机构对于设置两组电动机侧连接器和逆变器侧连接器的情况是特别有效的。
(3)在设置限制嵌合螺栓向螺纹孔的螺旋进给量的限制部时,也可以采用限制螺纹孔的深度等其他方法。
(4)逆变器侧连接器也可以相对于逆变器壳体固定地设置。
标号说明
10:电动机壳体;
11:安装孔;
20:屏蔽罩;
24、24X:内螺纹座(限制部);
25:螺纹孔;
30:电动机侧连接器;
31:电动机侧端子;
35:阳外壳;
36B:(阳外壳35的护罩部36的)内侧面(相对面);
50:逆变器壳体;
51:主体壳体;
52:安装壳体;
55:载置台;
60:逆变器侧连接器;
70:逆变器侧端子;
79:安装孔;
80:阴外壳;
80A:(阴外壳80的)下表面(相对面);
100:嵌合螺栓;
104、107:凸缘;
110:基座;
111:(基座110的)顶壁(壁部);
112:插通孔;
120:螺栓;
130:定位机构;
132:定位筒。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
电动机侧连接器,具备电动机侧端子;
逆变器侧连接器,具备逆变器侧端子;
电动机壳体,具有内螺纹座,并设置有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
逆变器壳体,具有与所述内螺纹座相对的顶面壁,并设置有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以及
嵌合螺栓,由形成有凸缘的螺栓主体和带凸缘的螺母构成,将所述螺栓主体的外螺纹部螺合于在所述内螺纹座中形成的螺纹孔,在使所述螺栓主体插通于所述顶面壁的插通孔并固定安装所述螺母的状态下,所述螺母的凸缘被所述顶面壁的上表面承接,在所述螺栓主体的凸缘与所述顶面壁的下表面之间确保预定量的间隙,在所述螺栓主体的凸缘抵碰到所述内螺纹座的上表面之后,所述外螺纹部的螺合停止,
伴随着将所述逆变器壳体重叠并螺栓连接于所述电动机壳体,所述顶面壁以与所述螺母的凸缘分离的方式下降直至使所述两连接器嵌合,
所述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装置构成为,在所述两壳体的连接完成的形态下,在所述两连接器的相对面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器装置设定为,在所述外螺纹部的螺合停止之后,所述逆变器壳体被拉近到将要与所述电动机壳体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电动机壳体设置有两个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在所述逆变器壳体设置有两个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所述两个电动机侧连接器与所述两个逆变器侧连接器彼此相对,
所述嵌合螺栓与所述螺纹孔分别在所述两个逆变器侧连接器之间的位置和所述两个电动机侧连接器之间的位置以彼此相对的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嵌合螺栓和所述螺纹孔的配置位置设置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以在所述逆变器壳体重叠于所述电动机壳体时使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彼此嵌合、且相对的所述逆变器侧连接器与所述电动机侧连接器达到同一轴线上的方式进行定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14045A JP6441095B2 (ja) | 2015-01-28 | 2015-01-28 | コネクタ装置 |
JP2015-014045 | 2015-01-28 | ||
PCT/JP2016/050637 WO2016121481A1 (ja) | 2015-01-28 | 2016-01-12 | コネク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51336A CN107251336A (zh) | 2017-10-13 |
CN107251336B true CN107251336B (zh) | 2019-11-08 |
Family
ID=56543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07168.2A Active CN107251336B (zh) | 2015-01-28 | 2016-01-12 | 连接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90974B2 (zh) |
JP (1) | JP6441095B2 (zh) |
CN (1) | CN107251336B (zh) |
WO (1) | WO201612148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19903B2 (ja) | 2017-01-30 | 2021-01-27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
JP6230013B1 (ja) * | 2017-04-07 | 2017-11-15 | Smk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6708160B2 (ja) * | 2017-04-18 | 2020-06-1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11755903B (zh) * | 2017-06-23 | 2022-08-30 |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装置 |
JP7019147B2 (ja) * | 2018-05-09 | 2022-02-15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機器ケースの防水構造 |
JP7059921B2 (ja) * | 2018-12-25 | 2022-04-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2020113408A (ja) * | 2019-01-09 | 2020-07-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構造 |
JP2020141430A (ja) * | 2019-02-26 | 2020-09-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の給電接続部構造 |
JP2020141443A (ja) | 2019-02-26 | 2020-09-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
JP2020137392A (ja) | 2019-02-26 | 2020-08-3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のシール構造 |
JP7116894B2 (ja) * | 2019-03-05 | 2022-08-1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
WO2021087787A1 (zh) * | 2019-11-05 | 2021-05-14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可移动平台 |
JP7322689B2 (ja) * | 2019-12-12 | 2023-08-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台 |
JP7563231B2 (ja) * | 2021-02-25 | 2024-10-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102021203718A1 (de) * | 2021-04-15 | 2022-10-20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Adapter zum Anbinden eines Elektromotors an einen Inverter |
DE102021113979A1 (de) * | 2021-05-31 | 2022-12-01 | Ipetronik Gmbh & Co. Kg | Messmodul-System |
JP7405798B2 (ja) * | 2021-07-29 | 2023-12-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14157099B (zh) * | 2021-12-14 | 2023-05-05 | 深圳市唯真电机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电机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59584U (zh) * | 1988-10-25 | 1990-05-01 | ||
EP1119078A2 (en) * | 2000-01-20 | 2001-07-25 |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 Wire harness connector |
CN101651278A (zh) * | 2009-07-24 | 2010-02-17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短路电连接器 |
CN102177621A (zh) * | 2009-02-27 | 2011-09-07 |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 工程机械用连接器装置 |
CN102341969A (zh) * | 2009-03-25 | 2012-02-0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2449858A (zh) * | 2009-08-03 | 2012-05-09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38232U (zh) | 1987-03-03 | 1988-09-12 | ||
JPH0259584A (ja) | 1988-08-25 | 1990-02-2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7‐アゾリル‐1H‐ピラゾロ[1,5−b]‐1,2,4‐トリアゾ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
JP5426202B2 (ja) | 2009-03-25 | 2014-02-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1249048A (ja) * | 2010-05-24 | 2011-12-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2012186002A (ja) * | 2011-03-04 | 2012-09-2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US9209540B2 (en) * | 2013-02-08 | 2015-12-08 | Apple Inc. | Board-to-board connectors |
-
2015
- 2015-01-28 JP JP2015014045A patent/JP6441095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1-12 WO PCT/JP2016/050637 patent/WO201612148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1-12 CN CN201680007168.2A patent/CN107251336B/zh active Active
- 2016-01-12 US US15/545,737 patent/US1029097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59584U (zh) * | 1988-10-25 | 1990-05-01 | ||
EP1119078A2 (en) * | 2000-01-20 | 2001-07-25 |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 Wire harness connector |
CN102177621A (zh) * | 2009-02-27 | 2011-09-07 |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 工程机械用连接器装置 |
CN102341969A (zh) * | 2009-03-25 | 2012-02-0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651278A (zh) * | 2009-07-24 | 2010-02-17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短路电连接器 |
CN102449858A (zh) * | 2009-08-03 | 2012-05-09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139540A (ja) | 2016-08-04 |
US10290974B2 (en) | 2019-05-14 |
US20180006401A1 (en) | 2018-01-04 |
WO2016121481A1 (ja) | 2016-08-04 |
JP6441095B2 (ja) | 2018-12-19 |
CN107251336A (zh) | 2017-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51336B (zh) | 连接器装置 | |
CN107431412B (zh) | 连接器装置 | |
CN107210557B (zh) | 连接器装置 | |
US20180083237A1 (en) | Connector for liquid cooling battery pack of electric vehicle | |
CN103209871B (zh) | 带可拆卸的蓄电池的机动车辆结构 | |
US8821193B2 (en) | Docking statio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nector interface | |
CN107836048A (zh) | 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包括电池组的车辆 | |
US8951067B2 (en) | Docking statio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nector interface | |
CN109075495A (zh) | 连接器 | |
CN105244672A (zh) | 电源分配器模块化结构 | |
CN106848117A (zh) | 电池固定支架 | |
CN105789957A (zh) | 双面两用正反插连接头 | |
CN106230179A (zh) | 出线夹、电机以及出线夹的安装方法 | |
CN208641751U (zh) | 一种航模机翼快拆连接结构 | |
CN103596388A (zh) | 固定结构 | |
CN202149440U (zh) | 一种灯罩 | |
CN104505477B (zh) | 电池封装结构及电池 | |
CN201114437Y (zh) | 数字电视一体机 | |
CN210006960U (zh) | 一种pcb插板固定连接器 | |
CN209461984U (zh) | 一种单槽夹板 | |
CN207559239U (zh) | 数据线转接头 | |
CN206585122U (zh) | 汽车用启停器 | |
CN202721153U (zh) | 接线盒 | |
CN104122691A (zh) | 无螺丝的显示装置 | |
CN203674474U (zh) | 端子连接器、医疗设备和医疗设备支撑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