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0853A - 层叠体及光学膜 - Google Patents

层叠体及光学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0853A
CN107250853A CN201680011850.9A CN201680011850A CN107250853A CN 107250853 A CN107250853 A CN 107250853A CN 201680011850 A CN201680011850 A CN 201680011850A CN 107250853 A CN107250853 A CN 107250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ompound
crystal layer
alignment films
crystal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18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芥川畅之
武田淳
田村显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50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11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54Additives having no specific meso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54Additives having no specific meso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19/56Aligning ag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6Reflective polariz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 G02F1/133784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by rubb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 G02F1/13378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by light irradiation, e.g. linearly polarised light photo-polymeri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07Films for enhancing the luminan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1Circular 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3Cholesteric 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11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 G02F1/133726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made of a mesoge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65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without a surface treat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1Number of plates being 1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5Single plate on one side of the LC cel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制造表面状态良好且无缩孔和取向缺陷的光学膜的聚合物、组合物、光学膜及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层叠体(10)在表面(10s)上,利用表面(10s)的取向限制力可以形成取向膜(11),该取向膜(11)通过相对于表面(10s)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其中,在支撑体(100)上具备液晶层(110),该液晶层(110)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100s)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在液晶层(110)上包含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为15000以下。

Description

层叠体及光学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使用于通过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取向膜的成膜中的层叠体、及具备多层通过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液晶层的光学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以液晶电视、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的液晶面板等用途而被广泛使用。通常,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液晶单元的两侧设置有偏振片的液晶面板部件,通过利用液晶面板部件来控制来自背光部件的光而进行显示。
近年来,针对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型化、高精细化的研究逐步进行,例如,在背光部件中要求高亮度化及节省电力化。作为高亮度且省电的背光系统,提出有具备所谓的增亮膜的结构,该增亮膜显示出如下特性:在向液晶单元的射出侧,使规定的偏振轴的线性偏振光或规定方向的圆偏振光透射,并反射除了透射光以外的光。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增亮膜,该增亮膜通过将圆偏振光分离元件、光学各向异性元件及周期性结构体一体化而成,所述圆偏振光分离元件在薄膜基材上具备不同反射带宽及反射中心波长的多层胆甾醇型液晶层。
并不限定于这种增亮膜,利用了液晶取向的光学膜有时通过在表面具有取向限制力的基底上将包含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涂布成膜而制作。该情况下,在具有取向限制力的基底与涂布膜的界面,涂布膜的润湿性较差,若产生所谓的“缩孔现象”,则在界面上形成非密合部分,在其附近基底的取向限制力不易对涂布膜发挥作用,而存在在所得到的取向膜中容易产生取向缺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液晶取向促进剂通过混合于包含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中,可以使液晶分子以良好的均匀性进行取向直至膜厚方向上部,作为这种液晶取向促进剂,提出有在一个分子中具有如下基团的化合物:氟取代脂肪族基或低聚硅氧烷氧基(ol igosiloxanoxy group)等疏水性基;及具有至少包含两个环状结构的排除体积效果的基团。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作为液晶化合物而包含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内容。
并且,作为可以抑制取向缺陷的液晶组合物,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将添加剂添加到特定量液晶组合物中的内容,该添加剂包括以特定的比例具有与含有氟基的侧链及液晶分子相溶的基团的(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0650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0-3451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06-1659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3-2627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添加剂、所谓的氟类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或硅酮类表面活性剂,利用其疏水性基而局部存在于涂布膜表面,通过降低涂布液的表面张力而抑制涂布液的缩孔现象(以下,简写为缩孔),有助于与基底的密合性良好地形成涂布膜。
然而,光学膜中所包含的液晶分子根据其用途有各种聚合性或形状等,不管液晶分子的种类如何,均难以获得相同的密合性。并且,即使改善了密合性,有时因存在于基底上的表面活性剂而导致阻碍取向限制力。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在层叠胆甾醇型液晶层的情况、以及如专利文献4那样在通过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垂直取向而成的基底上形成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水平取向而成的层的情况下,即使使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添加剂,也难以充分地抑制取向缺陷。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体,其在表面具备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液晶层,可以利用液晶层表面的取向限制力,而抑制取向缺陷,将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取向膜进行涂布成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具备多层液晶层的光学膜,该液晶层通过取向缺陷较少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着眼于如下情况:在制造具备多层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液晶层的光学膜时,在第2层以后的液晶层上容易产生取向缺陷,即,在表面具备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液晶层的层叠体上,利用液晶层表面的取向限制力,而抑制取向缺陷,将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取向膜进行涂布成膜时容易产生取向缺陷,而发现了如下结构:通过抑制取向缺陷,在这种层叠体上可以形成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取向膜。
即,本发明的层叠体,在表面上,利用表面的取向限制力可以形成取向膜,该取向膜通过相对于该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在支撑体上具备液晶层,该液晶层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液晶层中包含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为15000以下。
并且,本发明的光学膜依次具备:
支撑体;液晶层,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及
取向膜,通过具有与液晶层不同的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液晶层包含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为15000以下。
在本发明的层叠体及光学膜中,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优选为10000以下。
在本说明书中,在表面活性剂为分子量1500以上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下,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是指重均分子量。在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以下,简写为Mw)是指基于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的聚苯乙烯换算值,是在下述条件下测定的重均分子量。
表面活性剂优选包括含氟化合物,该情况下,液晶层中优选含有0.001质量%以上且小于0.10质量%的氟原子。
并且,表面活性剂优选具有聚环氧烷烃基和/或羟基。
并且,液晶层也可以是胆甾醇型液晶层。
作为本发明的层叠体及光学膜的第1优选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具有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膜,液晶层通过具有水平取向能力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层叠体及光学膜的第2优选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具有垂直取向能力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膜,液晶层通过具有水平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层叠体及光学膜的第3优选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膜,液晶层通过具有垂直取向能力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层叠体及光学膜的第4优选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膜,液晶层通过具有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在本发明的层叠体及光学膜中,取向膜也能够适用于为胆甾醇型液晶层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层叠体及光学膜中,支撑体也可以在液晶层侧的表面具有液晶层,该液晶层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在本发明的光学膜,优选在取向膜的与液晶层相反一侧的表面存在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光学膜在支撑体与液晶层之间具备λ/4板,液晶层及取向膜中的一个为反射中心波长为380nm以上且小于500nm、且具有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的反射率峰的光反射层,另一个为反射中心波长为500nm以上且750nm以下、且具有半值宽度为200nm以下的反射率峰的光反射层,优选为液晶层的Rth(550)与取向膜的Rth(550)的符号不同的增亮膜。Rth(550)是指波长550nm中的厚度方向的延迟,单位是nm。Rth(550)由波长550nm中作为面内的延迟的Re(550)求出。
Re(550)是在KOBRA 21ADH或WR(Oji Scientific Instruments Co.,Lt d.制造)中,使波长为550nm的光向薄膜法线方向入射而测定的值。将面内的慢轴作为倾斜轴(旋转轴)(在不存在慢轴的情况下,将薄膜面内的任意方向作为旋转轴),相对于薄膜法线方向,从法线方向直至单侧50°为止,以10°步长使波长为500nm的光分别从其倾斜的方向入射,共测定6点Re(550),根据该所测定的延迟值和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及所输入的膜厚值,KOBRA21AD H或WR算出Rth(550)。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层叠体具备支撑体和液晶层,该液晶层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液晶层中包含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且分子量为15000以下。通过具有这种结构,在液晶层上,通过涂布成膜而形成通过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取向膜时,可以形成抑制涂布液的缩孔且取向缺陷较少的取向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多层液晶层的光学膜,该液晶层通过取向缺陷较少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背光系统的结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是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完成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记载于“~”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含的范围。
“层叠体”
参考图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膜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0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在本说明书的附图中,为了容易识别而将各部的比例尺适当地变更而表示。
如图1所例示,层叠体10在支撑体100上具备液晶层110,该液晶层110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100s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液晶层110中包含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且分子量为15000以下。
在本发明中,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垂直取向是指棒状液晶化合物的长轴方向相对于支撑体100以极角90度的状态进行取向。棒状液晶化合物的水平取向是指棒状液晶化合物的长轴方向相对于支撑体100以水平状态进行取向。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垂直取向是指,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平面相对于支撑体100以极角90度的状态进行取向。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水平取向是指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平面相对于支撑体100以水平状态进行取向。各个角度可以以±15度的幅度进行波动。本发明中的取向状态能够使用AxoScan(OPMF-1、Axometrics,Inc.制造)进行确认。
层叠体10在层叠体10的表面10s上,利用表面10s的取向限制力能够形成取向膜,该取向膜通过相对于表面10s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因此适合作为形成这种取向膜的成膜用基板。
层叠体10的表面10s是液晶层110的表面110s。作为成膜用基板的层叠体10是利用表面10s的取向限制力即液晶层表面110s的取向限制力来形成取向膜的基板,该取向膜通过相对于表面10s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在支撑体100上涂布作为液晶层110的原料液的液晶组合物,从而形成液晶层110的前体膜(涂布膜)110m(未图示),能够通过使前体膜110m固化而形成层叠体10。
如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的项目中所记载,氟化合物或具有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在涂布膜中局部存在于表面的性质。从而,由于液晶层110是在表面活性剂局部存在于前体膜110m的表面的状态下进行固化而形成的,因此在液晶层表面110s局部存在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且分子量为15000以下。
由于在表面存在表面活性剂,因此在涂布了包含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时,能够形成抑制涂布液的缩孔现象且对基板表面(层叠体表面)10s具有良好的润湿性的液晶组合物的涂布膜。
本发明人等发现,包括层叠体10的液晶层110中所包含的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的表面活性剂,以分子量15000作为界限,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缺陷的抑制效果不同。
通过将层叠体10的液晶层110中所包含的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设为15000以下,良好地抑制包括包含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的涂布液的缩孔现象,且使液晶分子相对于层叠体表面10s向平行方向或垂直方向良好地进行取向,从而能够形成取向缺陷得到抑制的取向膜。
在层叠体10中,将液晶层110中所包含的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设为10000以下,在该方式中使包括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液晶分子更良好地抑制取向缺陷并进行垂直取向或水平取向,且也可以设为胆甾醇型液晶层(参考后述实施例)。
以下,对层叠体10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支撑体>
在层叠体10中,支撑体100在表面100s具备液晶层110,表面100s上需要具备取向限制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如下方式:在基材101上具备取向层102,从而对表面100s赋予取向限制力。
作为基材101,能够使用玻璃或聚合物薄膜。作为基材而使用的聚合物薄膜的材料的例子,可以举出纤维素酰化物薄膜(例如,三醋酸纤维素薄膜(折射率1.48)、二醋酸纤维素薄膜、醋酸丁酯纤维素薄膜、醋酸丙酯纤维素薄膜)、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类树脂薄膜、聚醚砜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丙烯酸类树脂薄膜、聚氨酯类树脂薄膜、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砜薄膜、聚醚薄膜、聚甲基戊烯薄膜、聚醚酮薄膜、(甲基)丙烯腈薄膜、聚烯烃、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降冰片烯类树脂(商品名称称“ARTON”(注册商标)、JSR Corporati on制造))、非晶聚烯烃(商品名称称“ZEONEX(注册商标)”、ZEON CORPO RATION制造))等。其中,优选三醋酸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尤其优选三醋酸纤维素。
作为基材101的膜厚,可以是5μm~1000μm左右,优选为10μm~250μm,更优选为15μm~90μm。基材101也可以是最终被剥离的伪支撑体。
取向层102在基材101上能够通过有机化合物(优选为聚合物)的摩擦处理、氧化硅等无机化合物的倾斜蒸镀、形成具有微槽的层等方式进行设置。另外,也已知通过赋予电场、赋予磁场或光照射而产生取向功能的取向层。
以下,作为优选例,对于将表面进行摩擦处理之后使用的摩擦处理取向层及光取向层进行说明。
-摩擦处理取向层-
在能够使用于摩擦处理取向层的聚合物的例子中,包括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平8-338913号公报说明书中[0022]段落所记载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苯乙烯类共聚物、聚烯烃、聚乙烯醇及改性聚乙烯醇、聚(N-羟甲基丙烯酰胺)聚酯、聚酰亚胺、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聚碳酸酯等。能够将硅烷偶联剂用作聚合物。优选水溶性聚合物(例如聚(N-羟甲基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明胶、聚乙烯醇、改性聚乙烯醇),进一步优选明胶、聚乙烯醇及改性聚乙烯醇,最优选聚乙烯醇及改性聚乙烯醇。
取向层102的膜厚优选在0.1~10μm的范围内。
--摩擦处理--
摩擦处理通常能够通过用纸或布在一定方向上擦拭以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膜的表面而实施。关于摩擦处理的通常的方法,例如记载于“液晶手册”(丸善社发行,2000年10月30日)。
作为改变摩擦密度的方法,能够使用记载于“液晶手册”(丸善社发行)的方法。摩擦密度(L)可以通过下述式(A)而被量化。
式(A) L=Nl(1+2πrn/60v)
式(A)中,N为摩擦次数,l为摩擦辊的接触长度,r为辊的半径,n为辊的转速(rpm),v为平台移动速度(秒速度)。
为了提高摩擦密度而可以增加摩擦次数,加长摩擦辊的接触长度,加大辊的半径,加快辊的转速,延缓平台移动速度,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摩擦密度而可以进行相反的操作。并且,作为摩擦处理时的条件,能够参考日本专利4052558号的记载。
-光取向层-
作为使用于通过光照射而形成的光取向层中的光取向材料记载于大量的文献等。例如可以举出在日本专利公开2006-285197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7-76839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7-138138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7-94071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7-121721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7-140465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7-156439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7-133184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9-109831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883848号、日本专利第4151746号中记载的偶氮化合物、日本专利公开2002-229039号公报中记载的芳香酯化合物、日本专利公开2002-265541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2-317013号公报中记载的具有光取向性单元的马来酰亚胺和/或烯基取代纳迪克酰亚胺化合物、日本专利第4205195号、日本专利第4205198号中记载的光交联性硅烷衍生物、日本专利公表2003-520878号公报、日本专利公表2004-529220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162850号中记载的光交联性聚酰亚胺、聚酰胺或者酯作为优选例。尤其优选为偶氮化合物、光交联性聚酰亚胺、聚酰胺或者酯。
对由上述材料形成的光取向层实施线性偏振光或非偏振光照射,制造出光取向层。
在本说明书中,“线性偏振光照射”为用于使光取向材料产生光反应的操作。所使用的光的波长根据所使用的光取向材料而不同,只要是该光反应所需要的波长,则无特别的限定。在光照射中使用的光的峰值波长优选为200nm~700nm,更优选光的峰值波长为400nm以下的紫外光。
使用于光照射的光源,可以举出通常使用的光源,例如钨灯、卤素灯、氙气灯、氙气闪光灯、汞灯、汞氙气灯、碳弧灯等灯、各种激光(例如半导体激光、氦氖激光、氩离子激光、氦镉激光、YAG激光)、发光二极管、阴极射线管等。
作为获得线性偏振的方法,能够采用使用偏振片(例如碘偏振片、二色色素偏振片、线栅偏振片)的方法、使用利用棱镜系统元件(例如格兰-汤普森棱镜)或布鲁斯特角的反射式偏振器的方法、或者使用从具有偏振光的激光光源射出的光的方法。并且,可以使用滤波器或波长转换元件等选择性地仅照射必要的波长的光。
在所照射的光为线性偏振的情况下,采用对取向层从上表面或背面相对于取向层表面垂直或倾斜的方向照射光的方法。光的入射角度根据光取向材料而不同,例如为0~90°(垂直),优选为40~90°。
在利用非偏振光的情况下,从倾斜方向照射非偏振光。其入射角度为10~80°,优选为20~60°,尤其优选为30~50°。
照射时间优选为1分钟~6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分钟~10分钟。
以上,对支撑体100在基材101上具备取向层102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对表面100s赋予取向限制力的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制,也可以是对基材101的表面直接进行取向处理(例如摩擦处理)的方法。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取向层102。作为可以直接进行取向处理的基材101,能够举出例如PET基材薄膜等。
<液晶层>
液晶层110是通过相对于支撑体100的表面100s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层,并包含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且分子量为15000以下。
(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
液晶层110在支撑体100的表面100s上能够通过将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进行涂布成膜之后进行固化而形成,该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包含: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及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且分子量为15000以下。
―液晶化合物―
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优选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作为聚合性基团,可以举出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乙烯基等。通过固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而能够固定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在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优选为单体,或者聚合度小于100的较低的分子量的液晶化合物。
作为棒状液晶化合物,优选使用偶氮次甲基类、氧化偶氮类、氰基联苯类、氰基苯酯类、安息香酸酯类、环己烷甲酸苯酯类、氰基苯基环己烷类、氰基取代苯基嘧啶类、烷氧基取代苯基嘧啶类、苯基二噁烷类、二苯乙炔类及烯基环己基苄腈类。
作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即棒状液晶化合物,可以使用在Makromol.Chem.,190卷、2255页(1989年)、Advanced Materials 5卷、107页(1993年)、美国专利4683327号、美国专利5622648号、美国专利5770107号、WO95/22586号、WO95/24455号、WO97/00600号、WO98/23580号、WO98/52905号、日本专利公开平1-272551号、日本专利公开平6-16616号、日本专利公开平7-110469号、日本专利公开平11-80081号及日本专利申请2001-64627号的各公报等中记载的化合物。另外,作为棒状液晶化合物,也可以优选使用例如在日本专利公表平11-513019号公报或日本专利公开2007-279688号公报中记载的化合物。
下述表1中例示出在后述实施例中使用的、优选作为液晶层110的棒状液晶化合物。
[表1]
作为圆盘状液晶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2007-108732号或日本专利公开2010-244038号记载的化合物。下述表2中例示出在后述实施例中使用的、优选作为液晶层110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
[表2]
―表面活性剂―
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中所包含的表面活性剂为,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且分子量为15000以下。氟化合物或具有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局部存在于表面的性质,因此通过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中包含这种表面活性剂,包括涂布膜中所包含的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且分子量为15000以下的表面活性剂,在涂布膜的干燥工序及液晶分子的取向熟化工序中,在涂布膜内向表面移动。从而,在表面能够形成通过存在这种表面活性剂而成的液晶层110。并且,若分子量为10000以下,则能够更好地抑制缩孔现象及取向缺陷的生成。
通过设成这种分子量的范围而良好地抑制包括包含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的涂布液的缩孔现象,并使液晶分子相对于层叠体表面10s向平行方向或垂直方向良好地进行取向,从而能够形成取向缺陷得到抑制的取向膜,虽然该机理尚不清楚,但本发明人认为:在涂布涂布液时,这种分子量的范围内的表面活性剂通过良好地改善其润湿性而良好地抑制涂布液的缩孔现象,在形成涂布膜的同时,因氟或硅氧烷结构的偏在性而在涂布膜中向涂布膜表面移动,从而对表面10s的取向限制力的不良影响较少,通过抑制涂布膜中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缺陷而能够形成取向膜。至于包括分子量超过15000的大分子的表面活性剂,由于表面活性剂从涂布膜中向空气界面侧不易被抽取,而残留在表面10s附近,因此可推测无法充分获得取向缺陷抑制效果。
为此,理想的是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相对较小,优选为1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0以下。并且,表面活性剂优选在层叠体10的表面10s上进行成膜的涂布液中所包含的溶剂中容易相溶或溶解。在此,进行溶解是指在以固体成分浓度成为10%的方式将表面活性剂混合到溶剂时,溶液的透射率显示99%以上。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参数(SolubilityParameter,SP值)越接近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SP值越优选,这些SP值的差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尤其优选为2以下。溶解性参数是将多少量易溶解于溶剂等进行数值化的参数,与在有机化合物中经常使用的极性是相同的概念。溶解性参数越大,且表示极性越大。在本说明书中,SP值使用在山本秀树著、SP值基础及应用和计算方法(信息机构,2005年3月31日发行)的p.66中所记载的、通过Fedor的估算方法而计算的值。
并且,在胆甾醇型液晶层的形成中,需要作用通常的取向限制力和基于手性剂的扭力。从而,认为优选基于存在于层叠体表面10s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更少。如上所述,认为分子量越大,对取向限制力的影响越大,因此为了进一步充分地获得基于手性剂的扭力,层叠体表面10s的取向限制力需要更高。因此,在液晶层110被涂布时,优选通过液晶层110的组合物中的溶剂而更容易抽取层叠体表面10s的表面活性剂,因此可推测需要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更小,且10000以下。
作为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且分子量为15000以下的表面活性剂,并无特别的限制,但优选为具有聚环氧烷烃基和/或羟基的化合物。
并且,优选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该情况下,优选在液晶层中含有0.001质量%以上且小于0.10质量%的氟原子(参考后述实施例)。至于含氟化合物,液晶层110中所包含的液晶化合物与含氟化合物的极性不会过度分离而保持相溶状态,缩孔现象抑制能力及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性也良好,从这个观点考虑,氟部分的重量比优选为20%至98%,进一步优选为30%至95%,尤其优选为35%至90%。氟部分是指高分子中的包含氟原子的重复单元,若主链或侧链的一部分包含氟元素,则视为氟部分(即,将不包含氟元素的重复单元定义为非氟部分。)。
并且,大量包含氟部分中的ω-氟类(例如:后述表3中的化合物中的C4F9、C6F13基等)部分,且高分子量体(分子量10000以上)的含氟的聚合物,有使圆盘状液晶化合物或棒状液晶化合物相对地进行水平取向的倾向。相反地,在非氟部分中具有大量的OH基或COOH基、NH基等极性高的官能团的含氟化合物,有使圆盘状液晶化合物或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垂直取向的倾向。
从涂布膜中的向界面的局部存在及表面状态优化的观点考虑,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中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
以下,作为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中所包含的表面活性剂,例示出优选的化合物。
作为含氟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作为日本专利公开2011-191582号公报的0028~0034段落中记载的作为取向控制剂而记载的化合物中含氟的氟类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日本专利2841611号中记载的氟类表面活性剂、日本专利公开2005-272560号公报的0017~0019段落中记载的氟类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醚改性硅酮油、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二甲基硅酮、二苯基硅酮、氢基改性聚硅氧烷、乙烯基改性聚硅氧烷、羟基改性聚硅氧烷、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羧基改性聚硅氧烷、氯基改性聚硅氧烷、环氧基改性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酰基改性聚硅氧烷、巯基改性聚硅氧烷、氟基改性聚硅氧烷、长链烷基改性聚硅氧烷、苯基改性聚硅氧烷、硅酮改性共聚物等含有硅原子的低分子化合物。
作为硅酮类表面活性剂的市售品,可以举出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的KF-96、X-22-945、Toray Silicone DC3PA、Toray Silicone DC7PA、T oray SiliconeSH11PA、Toray Silicone SH21PA、Toray Silicone SH28PA、Toray Silicone SH29PA、Toray Silicone SH30PA、Toray Silicone FS-1265-300(以上,Dow Corning ToraySilicone Co.,Ltd.制造)、TSF-4300、TSF-4440、TSF-4445、TSF-4446、TSF-4452、TSF-4460(以上,GE Toshiba Sili cones Co.,Ltd.制造)、聚硅氧烷聚合物KP341(Shin-EtsuChemical Co.,Lt d.制造)、BYK-301、BYK-302、BYK-307、BYK-325、BYK-331、BYK-333、BYK-341、BYK-345、BYK-346、BYK-348、BYK-375(BYK-Chemie Japan KK制造)、Aron GS-30(TOAGOSEI CO.,LTD.制造)、Silicone L-75、Silicone L-76、S ilicone L-77、SiliconeL-78、Silicone L-79、Silicone L-520及Silicon e L-530(Nippon UNICA Systems Co.,Ltd.制造)等。
表3中例示出在后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优选的表面活性剂。
[表3]
―聚合引发剂―
在上述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等情况下,在使聚合性化合物聚合以使涂布膜固化的情况下,优选在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中包含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α-羰基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367661号、美国专利第2367670号的各说明书记载)、偶姻醚(美国专利第2448828号说明书记载)、α-烃取代芳香族偶姻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722512号说明书记载)、多核醌化合物(美国专利第3046127号、美国专利第2951758号的各说明书记载)、三芳基咪唑二聚体与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美国专利第3549367号说明书记载)、吖啶及吩嗪化合物(日本专利公开昭60-105667号公报、美国专利第4239850号说明书记载)及噁二唑化合物(美国专利第4212970号说明书记载)、酰基氧化膦化合物(日本专利公表昭63-40799号公报、日本专利公表平5-29234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平10-95788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平10-29997号公报记载)等。
并且,优选聚合引发剂在约300nm~800nm(更优选为330nm~500nm。)的范围内,至少含有1种至少具有约50的吸光系数的化合物。吸收波长能够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UV3150)而测定,由此能够算出吸光系数。
作为可以使用的聚合引发剂,优选为至少具有芳香族基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酰基膦化合物、苯乙酮类化合物、α-氨基酮化合物、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苯偶姻醚类化合物、缩酮衍生物化合物、噻吨酮化合物、肟化合物、六芳基双咪唑化合物化合物、三卤甲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重氮化合物、碘鎓化合物、锍化合物、吖嗪鎓化合物、苯偶姻醚类化合物、缩酮衍生物化合物、茂金属化合物等鎓盐化合物、有机硼盐化合物及二砜化合物化合物等。
其中,从灵敏度的观点考虑,优选肟化合物、苯乙酮类化合物、α-氨基酮化合物、三卤甲基化合物、六芳基双咪唑化合物化合物、噻吨酮化合物及硫醇化合物。
作为肟类引发剂的具体例,能够使用日本专利公开2001-233842号公报记载的化合物、日本专利公开2000-80068号公报记载的化合物、日本专利公开2006-342166号公报记载的化合物。
作为优选用作聚合引发剂的肟衍生物等肟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3-苯甲酰氧基亚胺基丁烷-2-酮、3-乙酰氧基亚胺基丁烷-2-酮、3-丙酰氧基亚胺基丁烷-2-酮、2-乙酰氧基亚胺基戊烷-3-酮、2-乙酰氧基亚氨基-1-苯基丙烷-1-酮、2-苯甲酰氧基亚胺基-1-苯基丙烷-1-酮、3-(4-甲苯磺酰氧基)亚胺基-2-丁酮、及2-乙氧羰基肟基-1-苯基丙烷-1-酮等。
并且,作为除了上述记载以外的肟酯化合物,也可以使用在咔唑N位上连结肟的日本专利公表2009-51990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在二苯甲酮部位导入了杂取代基的美国专利7626957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在色素部位导入了硝基的日本专利公开2010-15025号公报及美国专利公开2009-292039号记载的化合物、国际公开专利2009-13118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酮肟类化合物、在同一分子内含有三嗪骨架和肟骨架的美国专利755691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在405nm具有最大吸收且对g射线光源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的日本专利公开2009-221114号公报记载的化合物等。
在市售品中,可以优选使用IRGACURE-OXE01、IRGACURE-OXE02。
并且,作为苯乙酮类引发剂,能够使用作为市售品的IRGACURE-907、IRGA CURE-369及IRGACURE-379(商品名称:均为BASF JAPAN公司制造)。并且,作为酰基膦类引发剂,能够使用作为市售品的IRGACURE-819和DAROCUR-TPO(商品名称:均为BASF JAPAN公司制造)。
另外,作为噻吨酮化合物,能够使用下述例示化合物。
[化学式1]
在组合物中含有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从固化性的观点考虑,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01~4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0.03~20质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5~10质量%的范围,,尤其优选为0.1~5质量%的范围。聚合引发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
―(溶剂)-
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也可以包含溶剂。溶剂可以是低表面张力溶剂,也可以是标准表面张力溶剂。其中,优选在用于形成液晶层的组合物中含有低表面张力溶剂。
低表面张力溶剂的表面张力为10~22mN/m(10~22dyn/cm),优选为15~21mN/m,更优选为18~20mN/m。标准表面张力溶剂的表面张力大于22mN/m,优选为23~50mN/m,更优选为23~40mN/m。
并且,低表面张力溶剂的表面张力与标准表面张力溶剂的表面张力之差优选为2mN/m以上,更优选为3m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20mN/m以上,尤其优选为5~15mN/m。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溶剂的表面张力为在溶剂手册(讲谈社,1976年发行)中记载的值。溶剂的表面张力例如为能够通过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自动表面张力仪CBVP-A3测定的物性值。可以在25℃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作为溶剂优选使用有机溶剂,其中,能够选择低表面张力溶剂和标准表面张力溶剂。作为有机溶剂的例子,可以举出醇(例如乙醇、叔丁醇)、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亚砜(例如二甲基亚砜)、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啶)、烃(例如庚烷、环戊烷、甲苯、己烷、四氟乙烯)、卤代烷(例如氯仿、二氯甲烷)、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丙酯)、酮(例如丙酮、甲乙酮、环己酮)、醚(例如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胺(例如三乙胺)。也可以并用二种类以上的有机溶剂。这些溶剂也可以无需去除用作聚合时的溶剂的溶剂而直接用作组合物的溶剂。(例如可以举出甲苯等)。
作为低表面张力溶剂的例子,可以举出包括叔丁醇(19.5mN/m)、四氟乙烯(TFE、20.6mN/m)、三乙胺(20.7mN/m)、环戊烷(21.8mN/m)、庚烷(19.6mN/m)及这些溶剂中的任意2种以上组合的混合溶剂等。数值表示表面张力。其中,从安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叔丁醇、四氟乙烯、三乙胺、环戊烷,更优选叔丁醇或四氟乙烯,进一步优选叔丁醇。
作为标准表面张力溶剂的例子,可以举出包括甲乙酮(MEK,23.9mN/m)、乙酸甲酯(24.8mN/m)、甲基异丁基酮(MIBK,25.4mN/m)、环己酮(34.5mN/m)、丙酮(23.7mN/m)、乙酸异丙酯(0.0221mN/m)及这些溶剂中的任意2种以上组合的混合溶剂等。数值表示表面张力。其中,优选甲乙酮、环己酮与其它1种溶剂的混合溶剂、乙酸甲酯与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溶剂等。
相对于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总质量的溶剂的浓度优选为95~50质量%,更优选为93~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90~75质量%。
在形成液晶层时的干燥工序中,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的溶剂相对于溶剂总量优选被去除95质量%以上,更优选被去除98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被去除99质量%以上,实质上,尤其优选被去除100质量%。
-手性剂-
将由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形成的液晶层110设为将胆甾醇型液晶相进行固定的层的情况下,液晶成分优选包含手性剂(也称作手性试剂)。
手性剂能够从公知的各种手性剂(例如液晶设备手册、第3章4-3项、TN、STN用手性试剂、199页、日本学术振兴会第142委员会编、1989年记载)进行选择。手性剂通常包含不对称碳原子,但也可以将不包含不对称碳原子的轴性不对称化合物或面性不对称化合物用作手性剂。轴性不对称化合物或面性不对称化合物的例子中包括联萘、螺烯、对二甲苯二聚体及它们的衍生物。手性剂也可以具有聚合性基团。在手性剂具有聚合性基团,且并用的棒状液晶化合物也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情况下,通过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手性剂与聚合性棒状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应,能够形成具有由棒状液晶化合物衍生的重复单元和由手性剂衍生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在该方式中,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手性剂所具有的聚合性基团优选为与聚合性棒状液晶化合物所具有的聚合性基团相同种类的基团。从而,手性剂的聚合性基团也优选为不饱和聚合性基团、环氧基或吖丙啶基,进一步优选为不饱和聚合性基团,尤其优选为乙烯性不饱和聚合性基团。
并且,手性剂可以是液晶化合物。
作为显示出较强的扭力的手性剂,可以举出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2010-181852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3-287623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2-80851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2-80478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02-302487号公报中记载的手性剂,并能够优选使用。另外,关于记载于这些公开公报中的异山梨醇化合物类,可以使用所对应结构的异甘露醇化合物类,关于记载于这些公报中的异甘露醇化合物类,可以使用所对应结构的异山梨醇化合物类。
(液晶层的形成)
液晶层110可以是在支撑体100的取向层102的摩擦处理面上涂布上述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使液晶化合物的分子进行取向,并通过干燥所得到的涂布膜而形成的层,另外,也可以是实施基于光照射或加热等的固化工序而形成的层。
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的涂布,能够通过辊涂布方式或凹板涂布印刷方式、旋转涂布方式等适当的方式实施的方法等进行。另外,也能够通过线棒涂布法、挤压涂布法、直接凹板涂布法、逆向凹板涂布法、模涂法等各种方法进行。并且,也能够使用喷墨装置从喷嘴吐出组合物而形成涂布膜。
干燥则可以通过静置进行,也可以通过加热进行。在干燥工序中,也可以显现来源于液晶成分的光学功能。例如在液晶成分包含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在通过干燥而去除溶剂的过程中也可以形成液晶相。也可以通过加热而设为向液晶相的转变温度而进行液晶相的形成。例如暂且加热至各向同性相的温度,之后,冷却至液晶相转变温度等,从而能够稳定地设为液晶相的状态。从制造适合性等方面考虑,液晶相转变温度优选在10~25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150℃的范围内。若小于10℃,则需要冷却工序等,以便将温度降低到呈液晶相的温度范围。并且,若超过200℃,则需要高温,以便设为比暂且呈液晶相的温度范围更高温的各向同性液体状态,从热能的浪费、基板的变形、变质等方面考虑也不优选。
例如在液晶成分含有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固化上述干燥后的膜。在液晶成分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通过固化能够维持并固定液晶化合物分子的取向状态。能够通过聚合性化合物中的聚合性基团的聚合反应而实施固化。
聚合反应中包括使用热聚合引发剂的热聚合反应和使用光聚合引发剂的光聚合反应,但优选光聚合反应。用于聚合聚合性化合物,尤其用于聚合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光照射优选使用紫外线。照射能优选为50mJ/cm2~1000mJ/cm2,进一步优选为100~800mJ/cm2。为了促进光聚合反应,也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实施光照射。
为了促进固化反应,也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实施紫外线照射。并且,气氛的氧浓度关系到聚合度,因此在空气中未达到所希望的聚合度、且膜强度不充分的情况下,优选通过氮气取代等方法而降低气氛中的氧浓度。作为优选的氧浓度,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以下,最优选为3%以下。
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的固化反应(例如聚合反应)的反应率,从层的机械强度的保持等或者抑制未反应物从层流出等观点考虑,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为了提高反应率而增大所照射紫外线的照射量的方法,或者在氮气气氛下或加热条件下的聚合是有效的。并且,能够使用在暂且聚合之后保持于比聚合温度更高温的状态并通过进行热聚合反应而进一步促进反应的方法,或者再次照射紫外线的方法。通过在进行反应前后比较反应性基团(例如聚合性基团)的红外振动光谱的吸收强度而进行反应率的测定。
将液晶化合物用作液晶成分的液晶层的根据液晶化合物分子的取向的光学性质,例如胆甾醇型液晶相的光学性质,只要保持于层中即可,固化后的液晶层的液晶组合物不需要再显示液晶性。例如液晶化合物分子也可以通过固化反应进行高分子量化而丧失液晶性。
液晶层110可以是通过固定胆甾醇型液晶相而形成的胆甾醇型液晶层。作为胆甾醇型液晶层及胆甾醇型液晶层的制造方法,能够参考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平1-133003号公报、日本专利3416302号、日本专利3363565号、日本专利公开平8-271731号公报的记载。
如上所述,层叠体10具备支撑体100和液晶层110,该液晶层110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100s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液晶层110中包含有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且分子量为15000以下。通过具有这种结构,在液晶层110上,通过涂布成膜而形成取向膜时,可以形成抑制涂布液的缩孔且取向缺陷较少的取向膜,该取向膜通过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层叠体10的优选方式,根据形成于表面的取向膜的液晶取向性而可以举出4种方式。层叠体10及后述光学膜1的第1优选方式为如下方式: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具有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膜,液晶层通过具有水平取向能力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层叠体10及后述光学膜1的第2优选方式为如下方式: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具有垂直取向能力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膜,液晶层通过具有水平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层叠体10及后述光学膜1的第3优选方式为如下方式: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膜,液晶层通过具有垂直取向能力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层叠体10及后述光学膜1的第4优选方式为如下方式: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膜,液晶层通过具有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
如上所述,在层叠体10中,将液晶层110中所包含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设为10000以下,由此能够抑制取向缺陷而形成作为胆甾醇型液晶的取向膜。
如后述光学膜1所示,在层叠体10中,支撑体100在液晶层110侧的表面也可以具备具有λ/4板等的功能的液晶层103。作为这种液晶层103,优选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100s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液晶层(参考图2)。
“光学膜”
参考图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膜进行说明。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膜1的概略剖视图。本发明的光学膜能够使用本发明的层叠体而适当的地进行制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0上具备取向膜11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在图2中,为了容易识别而适当地变更各部的比例尺而示出。
光学膜1在支撑体100上依次具备:层叠体10,其具备液晶层110,该液晶层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100s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及取向膜11,通过具有与液晶层110不同的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如前面已提到,在层叠体10中,支撑体100设为在液晶层110侧的表面(取向层102上)具备具有λ/4板等的功能的液晶层103。作为制造液晶层103,可以举出通过相对于支撑体表面100s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液晶层。
液晶层110包含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分子量为15000以下的化合物。
光学膜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0的表面10s上,涂布包含具有与液晶层110不同的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膜制作用组合物,并通过表面10s的取向限制力而使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从而形成取向膜。根据层叠体10,在层叠体10的液晶层110上,通过涂布成膜而形成通过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取向膜时,可以形成抑制涂布液的缩孔且取向缺陷较少的取向膜,因此光学膜1的取向膜11成为取向缺陷较少的取向膜。
在层叠体10中,在形成涂布膜的层叠体表面10s上具备改善涂布液的润湿性的表面活性剂,因此即使在取向膜制作用组合物中不包含特别的表面活性剂,也能够抑制取向缺陷而使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良好地进行取向。
从更好地抑制缩孔现象的观点考虑,在取向膜制作用组合物中优选包含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的表面活性剂。取向膜制作用组合物中所包含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与组合物中的液晶化合物的相溶性良好。在包括具有含氟化合物的化合物的表面活性剂中,从同时实现缩孔现象抑制效果和相溶性这两种观点考虑,含氟化合物中的氟部分的含有率优选为30质量%至98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至95质量%,尤其优选为40质量%至90质量%的范围。并且,通过导入非氟部分结构与组合物中的液晶化合物的结构具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相溶性。
另一方面,若考虑层叠多层液晶层,则优选在涂布液中也包含表面活性剂,在形成多层包含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液晶层的情况下,在涂布液中也优选包含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且分子量为15000以下的表面活性剂。
涂布取向层制作用组合物的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制,有如下方法:在液晶层上,直接涂布取向层制作用组合物;或者在液晶层上,以与上述层叠体相同的方式涂布取向层之后进行干燥,之后,在进行摩擦或光取向处理,之后,涂布取向层制作用组合物;或者在液晶层中添加取向助剂,在干燥及熟化过程中将取向助剂局部存在于空气界面侧的液晶层进行光固化之后,在进行了摩擦处理的基础上涂布取向层制作用组合物;等。
如前面已提到,根据层叠体10,在涂布涂布液时,良好地改善其润湿性以良好地抑制涂布液的缩孔现象,在形成涂布膜的同时,根据氟和硅氧烷结构的偏在性,涂布液在涂布膜中向涂布膜表面缓慢地移动。从而,层叠体10的液晶层110中所包含的表面活性剂也能够存在于取向膜11的表面。如此,在光学膜1中,在取向膜11的与液晶层110相反一侧的表面存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在取向膜11上也能够进一步形成取向缺陷较少的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液晶层。从而,光学膜1能够具备多层取向缺陷较少的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液晶层。
并且,光学膜1优选为如下方式:具备通过将胆甾醇型液晶相进行固定而成的液晶层110,进而,具备通过将胆甾醇型液晶相进行固定而成的取向膜11。
光学膜1的用途无特别限定。作为光学膜的例子,可以举出相位差薄膜、反射薄膜、光吸收薄膜等。更具体而言,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中的光学补偿膜、偏振薄膜及增亮膜、隔热薄膜及投影用薄膜等。
光学膜1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膜1的方式以外,也可以是用于制作层叠膜的支撑体薄膜。
作为光学膜1的优选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在支撑体100与液晶层110之间具备λ/4板,液晶层110的Rth(550)与取向膜11的Rth(550)的符号不同。这种结构的光学膜1能够优选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系统的增亮膜而使用。关于具备这种增亮膜的背光系统及液晶显示装置,详细记载于日本专利申请2013-174971(本案提出申请时未公开)中。
[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光学膜能够用作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中的增亮膜。以下,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即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即液晶显示装置20的结构的概略图。图4是背光单元40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3所述,液晶显示装置20具有一对偏振片(上侧偏振片21、下侧偏振片28)、通过夹持于所述一对偏振片而形成的液晶单元30、及位于与下侧偏振片28的液晶单元相反的一面侧的背光单元40,液晶单元30具有液晶25、在其上下方配置而成的液晶单元上电极基板23及液晶单元下电极基板26。另外,背光单元40中具备偏振发光薄膜,因此也可以省略下侧偏振片28。
将液晶显示装置20设为透射型而使用的情况下构成为如下方式:将上侧偏振片21设为前侧(辨识侧)偏振片,将下侧偏振片28设为后侧(背光侧)偏振片,虽然未图示,但在液晶25与上侧偏振片21之间具备滤色器。在图3中,22和29表示彼此大致正交的各偏振片的吸收轴的方向,24和27表示各电极基板的取向控制方向。
如图4所示,背光单元40具备:光源42,射出白色光;导光板43,导出从光源42射出的初级光并射出;增量膜44,具备于导光板43上;及反射板41,隔着导光板43而与增量膜44对置地配置。增量膜44具有本发明的光学膜1。另外,在背光单元40中,光学膜1以取向膜11侧成为导光板43侧的方式配置。
作为光源42,只要是发出在430nm~480nm波长频带上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蓝色光、在500~600nm波长频带上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绿色光、在600~700nm波长频带上具有至少一部分发光强度峰值的红色光的光源,则无特别的限制。作为这些光源,优选例示出:具有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LED)、以及在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进行入射时发出绿色光和红色光的荧光材料的光源;具有在300nm以上且小于430nm的波长频带上具有发光中心的发出UV光的UV发光二极管、以及在UV发光二极管的光进行入射时发出蓝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的荧光材料的光源;具有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以及在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进行入射时发出绿色光~红色光的较宽峰值的光的荧光材料(黄色荧光体等)的光源(模拟白色LED);及具备各色的发光二极管的光源等。
反射板41将从光源发光且在增亮膜上反射的光的偏振状态进行转换并反射。作为这种反射板41并无特别的限制,能够使用公知的反射板,其记载于日本专利3416302号、日本专利3363565号、日本专利4091978号及日本专利348656号等中。
作为导光板43,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使用公知的导光板。
增亮膜44具有如下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膜1中,在支撑体100与液晶层110之间具备λ/4板,液晶层110及取向膜11中的一个为反射中心波长为380nm以上且小于500nm、且具有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的反射率峰的光反射层,另一个为反射中心波长为500nm以上且750nm以下、且具有半值宽度为200nm以下的反射率峰的光反射层,液晶层110的Rth(550)与取向膜11的Rth(550)的符号不同。这种方式的增亮膜在液晶层110上反射蓝色光(LB)、在取向膜11上反射绿色光(LG)和红色光(LR)的右圆偏振光或左圆偏振光中的至少一方,λ/4板能够将波长为λ的光从圆偏振光转换成线性偏振光。根据这种结构,第一偏振状态的圆偏振光(例如右圆偏振光)实质上被液晶层110及取向膜11反射,另一方面,第二偏振状态的圆偏振光(例如左圆偏振光)实质上在液晶层110及取向膜11中透射,透射光通过λ/4板而转换成线性偏振光并射出。被反射的右圆偏振光通过反射板41等而使其方向及偏振状态被无规化,并再次入射到增亮膜44,从而左圆偏振光进行透射并射出。如此,通过使反射的偏振状态的光进行再循环,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并能够提高从背光射出的光Lw的强度。
除此以外,背光单元40优选具备公知的扩散板或扩散片、棱镜片(例如S umitomo3M Limited制造BEF系列等)、导光器。其它部件也记载于日本专利3416302号、日本专利3363565号、日本专利4091978号、日本专利3448626号等中,这些公报的内容被引用于本发明中。
另外,在上述背光单元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关于液晶单元的驱动模式无特别限制,能够利用扭转向列(TN)、超扭转向列(STN)、垂直取向(V A)、平面转换(IPS)、光学补偿弯曲排列(OCB)等各种模式。液晶单元优选为VA模式、OCB模式、IPS模式或TN模式,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作为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可以举出日本专利公开2008-262161号公报的图2所示的结构作为一个例子。但液晶显示装置的具体的结构无特别限制,能够采用公知的结构。
背光单元的增亮膜具备本发明的光学膜,因此特别是红色及绿色的波长转换区域变广,且能够得到高亮度的背光及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只要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试剂、物质量及其比例、操作等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便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从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主要使用化合物”
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使用的化合物为如下。
<液晶化合物>
关于棒状液晶化合物及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使用了已经提到的表1及表2所示的棒状液晶化合物及圆盘状液晶化合物。
<表面活性剂>
关于分子量为15000以下的表面活性剂,使用了已经提到的表3所示的表面活性剂。分子量超过15000的表面活性剂,使用了以下表4所示的表面活性剂。
[表4]
<手性剂>
在实施例10~18、比较例2、3中使用的手性剂,使用了以下表5所示的手性剂。
[表5]
<聚合引发剂>
聚合引发剂使用了以下表6所示的聚合引发剂。
[表6]
<取向助剂>
取向助剂使用了以下表7所示的取向助剂。在取向助剂OA1~OA3中是下述结构式中三甲基取代的苯环中的甲基的取代位置不同的2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50:50)。
[表7]
“支撑体的准备”
<S1:带取向层的支撑体>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基材的碱皂化处理)
使纤维素酰化物薄膜T1(“TD40UL”(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通过温度60℃的感应式加热辊,在将薄膜表面温度升温至40℃之后,使用棒式涂布机,将下述所示组成的碱溶液以14ml/m2的涂布量涂布于薄膜的单面,并在以110℃进行了加热。NORITAKE CO.,Ltd.制造的蒸汽式远红外线加热器下输送10秒钟。接着,使用相同的棒式涂布机,以3ml/m2涂布了纯水。接着,在重复进行3次通过喷注式涂布机进行的水洗和通过气刀进行的沥干之后,在70℃的干燥区输送并干燥10秒钟,制作出经过碱皂化处理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
(取向层的形成)
如上所述进行皂化处理的长条状的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用#14的线棒连续涂布了下述组成的取向膜涂布液。以60℃的暖风干燥了60秒钟,进而以100℃的暖风干燥了120秒种。对所得到的涂布膜连续地实施了摩擦处理。此时,长条状薄膜的长度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相对于薄膜长度方向,摩擦辊的旋转轴在顺时针方向上设为45°方向。
[化学式2]
(下述结构式中,比例是摩尔比率)
<S2:带丙烯酸层支撑体>
首先,准备以固体成分浓度成为40质量%的方式调整的、下述组成的丙烯酸层形成用组合物与MEK(甲乙酮)/MIBK(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45/45/10(质量比)溶剂的混合液,利用孔径为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将该混合液进行过滤,从而制备出丙烯酸层形成用涂布液(下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使用该涂布液,在已进行碱皂化处理的长条状纤维素乙酸酯薄膜上,以与上述取向层相同方式形成表面被进行摩擦处理的丙烯酸层。
<S3:带λ/4板的支撑体>
准备上述S1的带取向层的支撑体,在取向层上,用#3.6的线棒将包含下述组成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λ/4板形成用涂布液连续涂布于上述所制作的取向膜的表面。薄膜的输送速度(V)设为20m/min。为了涂布液溶剂的干燥及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熟化,以60℃的暖风加热了90秒钟。接着,在70℃下进行紫外线照射(200mJ/cm2),将液晶化合物的取向进行固定并形成了λ/4板。另外,该带λ/4板的支撑体是本发明的层叠体(实施例3)。
<未添加手性剂类实施例及比较例>
(实施例1)
首先,作为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制备出以下组成的涂布液。准备支撑体S1,用#3.6的线棒将包含下述组成的棒状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R-I)连续涂布于取向层上。薄膜的输送速度(V)设为20m/min。为了涂布液的溶剂的干燥及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熟化,以85℃的暖风加热了120秒钟。接着,在60℃下进行紫外线照射(200mJ/cm2),将液晶化合物的取向进行固定,并形成液晶层,从而得到本发明的层叠体。在液晶层中,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相对于支撑体表面是水平方向。
多官能单体A-TMMT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接着,在所得到的层叠体的液晶层上不进行摩擦处理等取向处理,而用#7的线棒以成为膜厚3μm的方式调整包含以下组成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D-I)并进行连续涂布,形成了涂布膜。接着,在40℃下经1分钟对涂布膜进行干燥处理,以使溶剂气化之后,以115℃经3分钟进行加热熟化,由此设为通过涂布膜中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大致均匀地取向而成的涂布膜。之后,将该涂布膜保持50℃,在氮气气氛下,使用高压汞灯对其进行紫外线照射(150mJ/cm2),从而形成了取向膜(光反射层)。取向膜中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相对于支撑体表面是垂直方向。
(实施例2)
将支撑体S1设为带丙烯酸层支撑体S2,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本发明的层叠体。在液晶层中,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相对于支撑体表面是垂直方向。在所得到的层叠体的液晶层上,使用包含实施例1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D-I)和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不同的以下涂布液(D-II),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形成了取向膜。取向膜中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相对于支撑体表面是水平方向。
(实施例3)
准备支撑体S1,用#3.6的线棒将包含下述组成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D-III)连续涂布于取向层上。薄膜的输送速度(V)设为20m/min。为了涂布液的溶剂的干燥及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熟化,以110℃的暖风加热了160秒钟。接着,在50℃下进行紫外线照射(150mJ/cm2),将液晶化合物的取向进行固定,形成液晶层(上述λ/4板),从而得到本发明的层叠体。液晶层中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相对于支撑体表面是水平方向。
在所得到的层叠体的液晶层上不进行摩擦处理等取向处理,而用#7的线棒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连续涂布包含以下棒状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R-II),从而形成了膜厚为3μm的涂布膜。薄膜的输送速度(V)设为20m/min。接着,将涂布膜以85℃的暖风加热120秒钟,进行涂布膜中的溶剂的干燥及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熟化,设为涂布膜中的棒状液晶化合物大致均匀地取向而成的涂布膜。之后,将该涂布膜保持为25℃,在大气气氛下,使用高压汞灯对其进行紫外线照射(1000mJ/cm2),从而形成了取向膜(光反射层)。取向膜中的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相对于支撑体表面是垂直方向。
(实施例4)
将支撑体S1设为带λ/4板的支撑体S3,并使用包含下述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D-IV)作为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得到本发明的层叠体。涂布液(D-IV)不包含取向助剂,这一点与实施例3的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涂布液)(D-III)不同,因不包含取向助剂而溶剂结构不同。液晶层中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相对于支撑体表面是垂直方向。在所得到的层叠体的液晶层上,使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组成与实施例3不同,除此以外,使用包含相同组成的棒状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R-III)形成了取向膜。取向膜中的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相对于支撑体表面是水平方向。
(实施例5~9、比较例1)
将包含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R-IV)的表面活性剂变更为表8所记载的表面活性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制作出本发明的层叠体。接着,在所得到的层叠体上,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形成了取向膜。实施例5~9的液晶层和取向膜中的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与实施例4相同。关于比较例1,液晶层中的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与实施例4相同,但取向膜的取向方向为水平方向,在后述评价中也示出,无法获得良好的取向状态。
<添加手性剂类实施例及比较例>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中,使用在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中添加了5.0质量份手性剂(CH1)的涂布液,并使用了在取向膜制作用组合物中添加了2.9质量份手性剂(CH4)的涂布液,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本发明的层叠体,进而,在层叠体上形成了取向膜。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2中,使用在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中添加了5.0质量份手性剂(CH2)的涂布液,并使用了在取向膜制作用组合物中添加了2.9质量份手性剂(CH3)的涂布液,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作本发明的层叠体,进而,在层叠体上形成了取向膜。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3中,使用在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中添加了4.1质量份的手性剂(CH4)的涂布液,并使用了在取向膜制作用组合物中添加了5.0质量份手性剂(CH3)的涂布液,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方式制作本发明的层叠体,进而,在层叠体上形成了取向膜。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4中,使用在液晶层制作用组合物中添加了4.1质量份手性剂(CH4)的涂布液,并使用了在取向膜制作用组合物中添加了5.0质量份手性剂(CH3)的涂布液,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制作本发明的层叠体,进而,在层叠体上形成了取向膜。
(实施例14~18、比较例2,3)
将包含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R-IV)的表面活性剂变更为表8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3相同的方式制作出本发明的层叠体。接着,在所得到的层叠体上,以与实施例13相同的方式形成了取向膜。
实施例14~18的液晶层和取向膜中的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与实施例13相同。关于比较例2,液晶层中的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与实施例13相同,然而,虽然取向膜的取向方向是水平方向,但是在后述评价中也示出,无法获得良好的取向状态。关于比较例3,液晶层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SF12大量包含氟部分中的ω-氟类部分、且高分子量体(分子量为10000以上)的含氟的聚合物类表面活性剂,因此棒状液晶化合物容易进行水平取向,液晶层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取向状态。可知在氟部分和非氟部分导入OH基的表面活性剂SF05也可以同时实现取向和缩孔,在SF05中的氟部分比率为20%~70%时显示出效果,分子量为1000~10000时至少也显示出效果。
关于所制作出的光学膜,按以下基准进行了评价。
<偏振片的准备>
接着,以与日本专利公开2006-293275号公报的[0219]~[0220]相同的方式制造偏振器,将上述增亮膜及偏振片保护膜(TD40UL(Fujifilm Corporati on制造))分别贴合于偏振器的两面,从而制造出光学片部件。作为贴合时的粘结剂使用了市售的PVA胶。
<缩孔的评价>
将市售的液晶显示装置(Panasonic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称TH-L42D2)进行分解,将背光侧偏振片变更为上述所制作出的光学片部件,并设为白色LED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暗室下将该面板从背光点亮为白色时,将圆形或楕圆形的颜色不同或者看似颜色缺失的故障视为缩孔,以目测的方式检测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薄膜15cm×20cm中的缩孔的个数。
若评价基准为A或B,则生产效率优异,可以优选使用,更优选为评价基准A。
A:缩孔为1个以下
B:缩孔为1~3个
C:缩孔为4~9个
D:缩孔超过10个以上
<雾度>
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取向不良作为雾度而直接显现,因此通过雾度的测定而进行了评价。雾度越小越优选,优选为0.01~2.0%。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至于雾度的测定,对本发明的光学膜试样40mm×80mm,在25℃、60%RH下,使用雾度计(HGM-2DP、SUGA试验机),按照JISK-6714进行了测定。
<反射频带和反射中心波长及其透射率>
使用分光光度计UV3150(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来测定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透射光谱,在成为最大峰值高度的1/2高度的透射率的2个波长中,若将短波侧波长的值设为λ1(nm)、将长波侧波长的值设为λ2(nm),则能够由下述式表示反射中心波长和半值宽度。
反射中心波长=(λ1+λ2)/2
半值宽度=(λ2-λ1)
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评价结果示于表8及表9中。表8表示未添加手性剂的情况的实施例及比较例,表9表示添加了手性剂的情况的实施例及比较例。
符号说明
1-光学膜,10-层叠体,100-支撑体,101-基材,102-取向层,103-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垂直取向的λ/4板,110-液晶层,11-取向膜。

Claims (22)

1.一种层叠体,其在表面上利用该表面的取向限制力可以形成取向膜,该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所述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
在支撑体上具备液晶层,该液晶层是通过相对于该支撑体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
该液晶层中包含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
该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为1500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为1000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所述液晶层中含有0.001质量%以上且小于0.10质量%的氟原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表面活性剂具有聚环氧烷烃基和/或羟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液晶层是胆甾醇型液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所述表面具有垂直取向能力的所述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膜,所述液晶层是通过具有所述水平取向能力的所述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所述表面具有垂直取向能力的所述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膜,所述液晶层是通过具有所述水平取向能力的所述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所述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的所述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膜,所述液晶层是通过具有所述垂直取向能力的所述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取向膜是通过相对于所述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的所述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膜,所述液晶层是通过具有所述垂直取向能力的所述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取向膜是胆甾醇型液晶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支撑体在所述液晶层侧的表面具备液晶层,该液晶层是通过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
12.一种光学膜,其依次具备:
支撑体;
液晶层,其是通过相对于该支撑体表面具有水平取向能力或垂直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及
取向膜,其是通过具有与该液晶层不同的取向能力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而成的,
所述液晶层包含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或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化合物,
该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为15000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为10000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含氟化合物,在所述液晶层中含有0.001质量%以上且小于0.10质量%的氟原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表面活性剂具有聚环氧烷烃基和/或羟基。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液晶层是通过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水平取向而成的层,
所述取向膜是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垂直取向而成的取向膜。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液晶层是通过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垂直取向而成的层,
所述取向膜是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水平取向而成的取向膜。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液晶层是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水平取向而成的层,
所述取向膜是通过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垂直取向而成的取向膜。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液晶层是通过棒状液晶化合物进行垂直取向而成的层,
所述取向膜是通过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进行水平取向而成的取向膜。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在所述取向膜的与所述液晶层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存在所述表面活性剂。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液晶层和所述取向膜是胆甾醇型液晶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
所述光学膜为如下增亮膜:在所述支撑体与所述液晶层之间具备λ/4板,所述液晶层及所述取向膜中的一个为反射中心波长为380nm以上且小于500nm、且具有半值宽度为100nm以下的反射率峰的光反射层,另一个为反射中心波长为500nm以上且750nm以下、且具有半值宽度为200nm以下的反射率峰的光反射层,所述液晶层的Rth(550)与所述取向膜的Rth(550)的符号不同。
CN201680011850.9A 2015-02-25 2016-02-22 层叠体及光学膜 Pending CN1072508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5702 2015-02-25
JP2015035702 2015-02-25
PCT/JP2016/000926 WO2016136231A1 (ja) 2015-02-25 2016-02-22 積層体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0853A true CN107250853A (zh) 2017-10-13

Family

ID=56788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1850.9A Pending CN107250853A (zh) 2015-02-25 2016-02-22 层叠体及光学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5312B2 (zh)
JP (1) JPWO2016136231A1 (zh)
KR (1) KR20170108084A (zh)
CN (1) CN107250853A (zh)
WO (1) WO201613623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5236A (zh) * 2018-03-15 2019-09-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附带粘合层的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N111684327A (zh) * 2018-02-14 2020-09-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
CN112639553A (zh) * 2018-09-12 2021-04-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膜、偏振片、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13064B1 (ko) * 2017-12-07 2023-03-22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장척 위상차 필름, 장척 적층체, 화상 표시 장치
JPWO2019131350A1 (ja) * 2017-12-26 2020-12-2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液晶組成物及び液晶硬化フィルム
JP7302974B2 (ja) * 2019-01-18 2023-07-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楕円偏光板および重合性液晶組成物
JP2020177217A (ja) * 2019-04-18 2020-10-29 Jsr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WO2021033639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WO2021145446A1 (ja) * 2020-01-15 2021-07-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0725A (ja) * 2000-05-18 2001-11-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補償シート、楕円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634410A (en) * 2005-02-23 2006-10-0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7093864A (ja) * 2005-09-28 2007-04-12 Fujifilm Corp 位相差板、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95504A (zh) * 2006-03-03 2009-03-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层合结构、使用该层合结构制备液晶单元基板的方法、液晶单元基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39547A (zh) * 2007-07-30 2010-02-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位差薄膜、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5164A (ja) 1999-03-31 2000-12-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液晶配向促進剤、液晶組成物および光学異方性素子
JP2001183643A (ja) * 1999-12-27 2001-07-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77960B1 (ko) 2002-02-19 2007-11-21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보상기능 편광판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3262727A (ja) 2002-03-11 2003-09-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板および円偏光板
JP4385997B2 (ja) 2004-05-31 2009-12-16 Dic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及び光学異方体
US7768024B2 (en) 2005-12-02 2010-08-0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orizontal emitting, vertical emitting, beam shaped, distributed feedback (DFB) lasers fabricated by growth over a patterned substrate with multiple overgrowth
JP2007219376A (ja) * 2006-02-20 2007-08-30 Fujifilm Corp 位相差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604774B2 (ja) * 2008-03-31 2014-10-15 Dic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
JP5493629B2 (ja) 2008-11-07 2014-05-14 Jnc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
JP4900429B2 (ja) 2009-07-07 2012-03-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導通材
US20170355907A1 (en) * 2015-01-13 2017-12-14 Dic Corporation Polymerizable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and optically anisotropic body, phase difference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produced using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0725A (ja) * 2000-05-18 2001-11-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補償シート、楕円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634410A (en) * 2005-02-23 2006-10-0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7093864A (ja) * 2005-09-28 2007-04-12 Fujifilm Corp 位相差板、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95504A (zh) * 2006-03-03 2009-03-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层合结构、使用该层合结构制备液晶单元基板的方法、液晶单元基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39547A (zh) * 2007-07-30 2010-02-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位差薄膜、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4327A (zh) * 2018-02-14 2020-09-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
CN111684327B (zh) * 2018-02-14 2022-10-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
CN110275236A (zh) * 2018-03-15 2019-09-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附带粘合层的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N112639553A (zh) * 2018-09-12 2021-04-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膜、偏振片、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36231A1 (ja) 2016-09-01
US20170351147A1 (en) 2017-12-07
JPWO2016136231A1 (ja) 2017-12-07
KR20170108084A (ko) 2017-09-26
US10585312B2 (en) 202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0853A (zh) 层叠体及光学膜
TWI641877B (zh) Elliptical polarizer
JP6616489B2 (ja) 着色組成物、光吸収異方性膜、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457420B (zh) 具遲滯或定位圖案之聚合化液晶薄膜
KR102118367B1 (ko) 게스트호스트형 액정 조성물
WO2011125622A1 (ja) 光吸収異方性膜、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17120431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
JP2008501147A (ja) 多層コレステリック液晶光学体の製造方法
CN107001512A (zh) 聚合物、组合物、光学膜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24045211A (ja) 重合性液晶混合組成物、位相差板、楕円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02006138A (ja) 光学補償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193072B (zh) 椭圆偏振板
CN106536575A (zh) 聚合物、组合物、光学薄膜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2368143B (zh) 层叠体
CN115524776A (zh) 光学层叠体、视角控制系统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15200754A (ja) 光学異方性膜、積層体、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5469392A (zh) 偏光膜的制造方法及偏光膜
CN112585509B (zh) 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3980319B (zh) 各向异性光吸收膜及层叠体
Yang et al. P. 146L: Late‐News Poster: Practical Approach of New Photoalignment Material for High Quality‐Competitive Retardation Film
WO2014168258A1 (ja) 光学異方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201832918A (zh) 複合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WO2024070633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配向膜形成用組成物、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WO2021193131A1 (ja) 重合性液晶化合物、重合性液晶組成物、位相差フィルム、楕円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22174723A (ja) 光学異方性膜およびそれを含む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