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10151A - 触点机构及使用其的开关 - Google Patents
触点机构及使用其的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10151A CN107210151A CN201580076171.5A CN201580076171A CN107210151A CN 107210151 A CN107210151 A CN 107210151A CN 201580076171 A CN201580076171 A CN 201580076171A CN 107210151 A CN107210151 A CN 1072101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mentioned
- switch
- electric arc
- mo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contact-making surface, e.g. grooved
- H01H1/10—Laminated contacts with divided contact surfa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6—Casing of switch constituted by a handle serving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by the handle of a vacuum clean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01H13/18—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 H01H13/186—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wherein the pushbutton is rectilinearly actuated by a lever pivoting on the housing of the switc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33/18—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33/182—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6—Casing of switch constituted by a handle serving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by the handle of a vacuum cleaner
- H01H9/063—Casing of switch constituted by a handle serving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by the handle of a vacuum cleaner enclosing a reversing switc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02—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wherein arc-extinguishing gas is evolved from stationary part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阻不增大,触点寿命长的触点机构。因此,触点机构由开关用固定触点(35a)、与其相对的开关用可动触点(37a)、使上述固定触点与上述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向规定的方向伸长的永久磁铁构成。特别是,利用上述永久磁铁的磁力(B)使从上述开关用固定触点(35a)和上述开关用可动触点(37a)接触的接触表面区域(35d、37b)产生的电弧(A1)伸长,使上述电弧(A1)向上述开关用固定触点(35a)和上述开关用可动触点(37a)不接触的非接触表面区域(35e、37c)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点机构,特别是涉及用于解决使触点分离时电弧的产生引起的不良的触点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触点机构,例如,有下述装置中使用的机构,即,“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直流电源的输出变换成交流并向负载供给的逆变器电路部、具备插入于直流电源和逆变器电路部之间的电路的触点部并遮断向逆变器电路部的电力供给的直流断路器,该直流断路器由开关和永久磁铁构成,所述开关根据操作部的操作使触点部接触或分离;所述永久磁铁以位于触点部的两侧的方式配设于开关主体的外侧,以在相对于触点部接触分离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形成磁场”(参照专利文献1)。
在所述触点机构中,如该图10所示,通过操作反转把手14,设置于可动触头18的可动触点17与固定触点16接触、分离。而且,在所述触点机构中进行的是,通过配置永久磁铁12,使可动触点17从固定触点离开时产生的电弧向所希望的方向伸长,使电弧消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8526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触点机构中,在上述可动触点17从上述固定触点16分离的情况下,从触点表面中的、最初分离的特定的表面区域产生的电弧,在其表面区域有电弧持续。因此,仅特定的表面区域被电弧烧坏、表面起毛,因此,当特定的表面区域相互接触时,电阻增大,存在不仅容易发热,而且触点寿命短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触点机构鉴于所述课题,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阻不增大,触点寿命长的触点机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触点机构由固定触点、与其相对的可动触点、将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向规定的方向伸长的永久磁铁构成,其中,通过所述永久磁铁的磁力使从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接触的接触表面区域产生的所述电弧伸长,使所述电弧向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不接触的非接触表面区域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产生的电弧向非接触表面区域移动,所以固定触点及可动触点的接触表面区域不易被电弧烧坏,没有表面起毛。因此,因为电阻不增大,所以即使所述接触表面区域相互接触,也不易发热,触点寿命延长。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将所述可动触点设置在转动的可动接触片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可动接触片的转动运动,容易明确地分开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接触的接触表面区域、和两者不接触的非接触表面区域。因此,固定触点及可动触点的接触表面区域不易被电弧更进一步烧坏,没有表面起毛。其结果,不使电阻增大,即使所述接触表面区域相互接触,也不易更进一步发热,触点寿命延长。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为,通过所述永久磁铁的磁力使从所述固定触点及所述可动触点的所述接触表面区域产生的所述电弧向位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转动支点侧的所述非接触表面区域伸长。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接触表面区域产生的电弧通过永久磁铁的磁力而伸长,向非接触表面区域移动,因此,能够避免所述接触表面区域的劣化,触点寿命更进一步延长。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将所述可动触点设置在沿着与所述固定触点的表面交叉的相对方向平行移动的可动接触片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应用的范围变宽,且设计的自由度变宽。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固定触点及所述可动触点的相对面的至少任一方的相对面,形成有以在触点关闭时使从所述接触表面区域至所述非接触表面区域的触点间距离变宽的方式倾斜的锥形面。
此外,本发明的所述锥形面可以是由平面构成的锥形面,另外,也可以是由截面凸形状的弯曲面或截面凹形状的弯曲面构成的锥形面。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弧容易移动,即使触点表面因电弧被烧坏,非接触表面区域也逐渐被烧坏,接触电阻增大,因此,接触表面区域的接触电阻不易增大,所以触点寿命延长。
本发明的开关也可以具备所述触点机构。
根据本发明,获得不易发热,并且寿命长的开关。
本发明的触发开关也可以具备所述的触点机构。
根据本发明,具有获得不易发热,并且寿命长的触发开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触点机构的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与图2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触发开关动作前的内部构成零件的正面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正面图;
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的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1的触发开关动作后的内部构成零件的正面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正面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触发开关的触点关闭的概略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触发开关分离后的概略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触点机构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触点机构的实施例1及比较例1的触点关闭时的电弧持续时间的图表;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触点机构的实施例2的固定触点的照片;
图14是图13的局部放大照片;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触点机构的实施例2的可动触点的照片;
图16是图15的局部放大照片;
图17是表示比较例2的固定触点的照片;
图18是图17的局部放大照片;
图19是表示比较例2的可动触点的照片;
图20是图19的局部放大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1的附图所示,本发明的触点机构的实施方式是适用于触发开关的情况。
即,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在将第一盖11和第二盖15组合而形成的壳体10内组装有基体20、柱塞40、印刷基板50等内部构成零件,并且组装有触发器60及切换杆70。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说明附图所示的构成方面,使用表示“上”、“下”、“左”、“右”等表示方向的术语、及包含这些术语的其它术语,但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用于通过附图使实施方式的理解变得容易。因此,这些术语不限于表示实际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的方向,不应通过这些术语限定解释请求项中记载的发明的技术范围。
如图2所示,第一盖11在其上面的一侧设有用于支承后述的切换杆70的半圆形的嵌合凹部12。另外,上述第一盖11在位于上述嵌合凹部12的正下方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支承上述触发器60的操作轴61的半圆形肋13,并且在侧方突设有导向片14,以与上述嵌合凹部12邻接。
如图3所示,第二盖15具有可与上述第一盖11对接的正面形状,在其上面的一侧设有用于支承后述的切换杆70的半圆形的嵌合凹部16。另外,上述第二盖15在位于上述嵌合凹部16的正下方的外侧面设有用于支承上述触发器60的操作轴61的半圆形肋17。
此外,上述第二盖15的接合面中的、安装后述的触发器60的操作轴61及切换杆70的部分以外的接合面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粘接剂与上述第一盖11一体化。
如图2所示,上述基体20具有从箱形状起将一侧的侧面切下的形状,在其上边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切换杆70的定位用凹部21。另外,上述基体20在上述上边的另一侧设有锯齿状的点击感用凹凸部22,并且,在上述定位用凹部21和上述点击感用凹凸部22之间设有用于设置后述的共用中转端子30及第一中转端子31的设置用凹部23。而且,上述基体20在其下边的底面排列设置有用于定位后述的可动触点弹簧38a的定位凹部24和用于定位后述的可动触点弹簧38b的定位凹部25。
另外,如图2所示,上述基体20以使向上述设置用凹部23弯曲的共用中转端子30和第一中转端子31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设置。另外,上述共用中转端子30经由中转可动触点弹簧34可转动地支承在插通该支承孔30a的中转可动接触片33。
而且,如图3所示,上述基体20在其嵌合孔26组装有具备中转固定触点32a的第二中转端子32。因此,设于上述中转可动接触片33的一端部的中转可动触点33a与铆接固定在上述第二中转端子32的中转固定触点32a可接触分离而对置。
进而,上述基体20在其下边的背面侧具有台阶的嵌合孔27插入具有台阶的永久磁铁28。在上述嵌合孔27及永久磁铁28设置台阶是为了防止误插入。
另外,如图2所述,上述基体20在其下边将固定触点端子35及可动触点端子36从侧方分别压入固定。特别是,如图6所示,上述固定触点端子35中,铆接固定有一对开关用、通电用固定触点35a、35b的水平端部35c被悬臂支承于上述基体20,未埋设于上述基体20。
因此,即使在开关用固定触点35a和开关用可动触点37a之间产生电弧,也不易从形成基体20的树脂产生微粉末并飞散到周围环境气体中。其结果,不仅内部空间的绝缘电阻不会降低,而且在触点表面不会附着树脂的微粉末,因此,开关用固定触点35a接近开关用可动触点37a时不易产生电弧,具有触点寿命延长的优点。
另一方面,上述可动触点端子36在其上端部并设有支承孔36a及支承孔36b。进而,在上述支承孔36a插入开关用可动接触片37,且经由可动触点弹簧38a可转动地支承。另一方面,在上述支承孔36b插入通电用可动接触片39,且经由可动触点弹簧38b可转动地支承(图5)。因此,在上述开关用、通电用可动接触片37、39分别设置的开关用、通电用可动触点37a、39a与设于上述固定触点端子35的开关用、通电用固定触点35a、35b分别可接触分离而对置。
如图2所示,上述柱塞40具有可在上述基体20内滑动移动的外形形状,且具备贯通侧方的贯通孔41,并且在其一外侧面排列设置有一对导向槽42a、42b。成为如下构造,即,向上述贯通孔41插入复位弹簧43,并且在一对上述导向槽42a、42b中分别可压入固定滑动件44、45。因此,上述柱塞40经由复位弹簧43可沿轴心方向往返移动地收纳于上述基体20内。
另外,如图3所示,上述柱塞40在其底面并设有具备锥形面的操作部46、操作部47。
如图2所示,上述印刷基板50具有可覆盖上述基体20的开口部的正面形状,在其内向面印刷有未图示的滑动电阻体,且安装有电阻等电子零件,并且在其下端部安装有插座51。而且,通过将上述印刷基板50嵌入组装于收纳有上述柱塞40的基体20,并将上述共用中转端子30、第一中转端子31等电连接,可以与上述基体20一体化。而且,通过使上述柱塞40滑动移动,安装于上述柱塞40的一对上述滑动件44、45沿着上述印刷基板50的滑动电阻体滑动,使电阻值变化。
如图2所示,上述触发器60具备向侧方突出的操作轴61,利用螺旋环63使插入上述操作轴61的波纹状筒体62的一端部止脱。另外,上述触发器60通过使从上述波纹状筒体62突出的上述操作轴61的前端部从上述柱塞40的卡合孔40a(图3)滑动卡合,可以与上述柱塞40一体化。
此外,插通上述操作轴61的波纹状筒体62通过将其另一端部与上述第一、第二盖11、15的半圆形肋13、17卡合,而成为防水构造。
如图2所示,切换杆70在其一端部经由螺旋弹簧71组装钢球72,以使钢球72向外方施力,并且,如图3所示,在其一端侧的下面经由螺旋弹簧(未图示)组装有截面门型的转动接触片74。另外,上述切换杆70在位于其中间的凸缘部75的正下方以同一轴心上的方式突设有转动轴部76。而且,可以将上述转动轴部76定位于上述基体20的上述定位用凹部21,并且经由密封圈77利用上述第一、第二盖11、15的半圆形的嵌合凹部12、16可转动地支承上述凸缘部75。因此,当上述切换杆70以上述转动轴部76为支点转动时,上述转动接触片74(图3)转动,且上述转动接触片74的两端部仅与共用中转端子30接触,或与上述共用中转端子30和第一中转端子31接触。其结果,可以切换上述印刷基板50的电路,或者,使未图示的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反向旋转。
此外,被上述螺旋弹簧71施力的上述钢球72与上述基体20的点击感用凹凸部22卡合,因此,通过操作上述切换杆70,可得到点击感。
作为组装方法,首先,在上述基体20组装上述共用中转端子30、第一中转端子31及铆接固定有中转固定触点32a的第二中转端子32。然后,在上述共用中转端子30的支承孔30a经由中转可动触点弹簧34可转动地支承设有中转可动触点33a的中转可动接触片33。因此,上述中转可动触点33a可以与上述中转固定触点32a接触分离而对置。
而且,在上述基体20组装具备开关用、通电用固定触点35a、35b的固定触点端子35及可动触点端子36。
进而,向上述可动触点端子36的支承孔36a插通铆接固定有开关用可动触点37a的开关用可动接触片37。上述开关用可动接触片37经由将下端部定位于上述基体20的定位凹部24的可动触点弹簧38,可转动地支承于上述可动触点端子36的支承孔36a。
同样地,在上述可动触点端子36的支承孔36b插通铆接固定有通电用可动触点39a的通电用可动接触片39。上述通电用可动接触片39经由将下端部定位于上述基体20的定位凹部25的可动触点弹簧38b可转动地支承于上述可动触点端子36的支承孔36b。
由此,上述开关用、通电用可动触点37a、39a与上述开关用、通电用固定触点35a、35b分别接触分离而对置。
接着,向柱塞40的一对导向槽42a、42b中分别压入固定滑动件44、45。另一方面,将触发器60的操作轴61插入波纹状筒体62并利用螺旋环63止脱,并且将从上述波纹状筒体62突出的上述操作轴61的前端部与设于上述柱塞40的卡合孔40a从侧方滑动卡合而一体化。进而,在将复位弹簧43插入上述贯通孔41的状态下,可滑动移动地收纳于上述基体20。而且,在上述基体20的开口部嵌合组装安装有插座51的印刷基板50后,将共用中转端子30、第一中转端子31、第二中转端子32及固定触点端子35、可动触点端子36与上述印刷基板50电连接。
另一方面,切换杆70在其凸缘部75安装密封圈77,另一方面,经由未图示的夹具在其一端部组装螺旋弹簧71及钢球72,并且在其一端侧的下面组装螺旋弹簧、转动接触片74(图3)。而且,将上述切换杆70的转动轴部76可转动地定位于上述基体20的定位用凹部21。进而,从上述基体20的两侧组装第一、第二盖11、15,使上述切换杆70止脱。接着,将密封圈77的开口缘部与第一、第二盖11、15的半圆形肋13、17嵌合。最后,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粘接剂将上述第一、第二盖11、15接合而一体化,由此,组装作业完成。
接着,说明触发开关的操作方法。
切换杆70处于中立位置时,通过切换杆70的一端部与触发器60的中央突部60a(图2)抵接,由此,不会扳动触发器60,可防止错误操作。
而且,通过使上述切换杆70以上述凸缘部75为支点逆时针旋转,转动接触片74的两端仅与共用中转端子30接触。另外,在扳动上述触发器60之前,滑动件44、45以最大电阻值与印刷基板50的滑动电阻体(未图示)接触。进而,中转可动接触片33通过中转可动触点弹簧34的弹力施力,但将位置限制于柱塞40的台阶部40b(图2),因此,中转可动触点33a离开中转固定触点32a。
另一方面,开关用可动接触片37被可动触点弹簧38(图6)施力,但被由复位弹簧43施力的柱塞40的操作部46限制位置,开关用可动触点37a可以与开关用固定触点35a接触分离而对置。
同样地,可转动地被支承的通电用可动接触片39被可动触点弹簧38b(图5)施力,但被在柱塞40的操作部47限制位置,通电用可动触点39a与通电用固定触点35b接触分离而对置。
首先,当作业者扳动触发器60时,与其操作轴61卡合的柱塞40滑动移动。因此,组装于上述柱塞40的滑动件44、45在印刷基板50上滑动,且随着上述滑动件44、45滑动,电阻值变小,流动的电流增加,未图示的动作灯等点亮。
进而,当扳动触发器60时,上述柱塞40的台阶部40b(图2)形成的对中转可动接触片33的位置限制消失,中转可动接触片33通过中转可动触点弹簧34的弹力而转动。因此,中转可动触点33a与中转固定触点32a接触,且在上述印刷基板50上流过额定电流。几乎与其同时,上述柱塞40的操作部46对于上述开关用可动接触片37的位置限制被解除。因此,开关用可动接触片37通过可动触点弹簧38的弹力而转动,开关用可动触点37a与开关用固定触点35a接触(参照图7、图8)。
即使在开关用可动触点37a接近开关用固定触点35a时产生电弧,铆接固定有一对开关用、通电用固定触点35a、35b的水平端部35c被上述基体20悬臂支承,未埋设于上述基体20。因此,不易从形成基体20的树脂产生微粉末且不易向周围环境气体中飞散,因此,不仅内部空间的绝缘电阻不会降低,而且在触点表面也不会附着树脂的微粉末。其结果,开关用固定触点35a接近开关用可动触点37a时的电弧不易产生,具有触点寿命延长的优点。
进而,当扳动触发器60时,操作轴61被推入基体20的里侧,柱塞40的操作部47进行的位置限制被解除。因此,通电用可动接触片39通过可动触点弹簧38的弹力而转动,通电用可动触点39a与通电用固定触点35b接触(图8),并且滑动电阻值成为零附近。其结果,在上述滑动件44、45流过最大电流,从接收电阻值的变化的工具侧的微型计算机(未图示)输出信号,上述电动机的转速成为最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采用了通过可动触点弹簧38a、38b的弹力对开关用可动接触片37、通电用可动接触片39分别施力,且确保接触压力的所谓的打击型可动接触片。因此,存在不会在触点接触的时刻产生偏离且开关特性没有差异的优点。
接着,当作业者缓和扳动触发器60的力时,通过复位弹簧43的弹力,柱塞40被压回,滑动件44、45在印刷基板50上向反方向滑动。而且,柱塞40的操作部47抵抗可动触点弹簧38b的弹力使通电用可动接触片39向上述的反方向转动,因此,通电用可动触点39a离开通电用固定触点35b。之后,上述柱塞40的操作部46抵抗可动触点弹簧38a的弹力使开关用可动接触片37向上述的反方向转动,因此,开关用可动触点37a离开开关用固定触点35a。进而,中转可动接触片33利用柱塞40的台阶部40b抵抗中转可动触点弹簧34的弹力而转动,中转可动触点33a离开中转固定触点32a后,滑动件44、45回复至最初的位置。
此外,如图9所示,在从开关用可动触点37a与开关用固定触点35a的接触表面区域35d接触的状态,如图10所示,上述开关用可动触点37a从开关用固定触点35a离开的情况下,电弧A1产生在最初离开的表面区域、即上述开关用固定触点35a的接触表面区域35d和上述开关用可动触点37a的接触表面区域37b之间。之后,上述永久磁铁28的磁力B使开关用固定触点35a和开关用可动触点37a之间产生的电弧A1向所希望的方向伸长。
即,通过上述永久磁铁28的磁力B,使开关用可动触点37a的接触表面区域37b和开关用固定触点35a的接触表面区域35d之间产生的电弧A1向非接触表面区域37c及非接触表面区域35e移动。因此,即使非接触表面区域35e、37c因移动的电弧A2而部分地烧坏,开关用可动触点37a的接触表面区域37b及开关用固定触点35a的接触表面区域35d也不会烧坏。其结果,电阻不会增大,不易发热,得到触点寿命长的触点机构。
另外,当使上述切换杆70以凸缘部75为中心从中立位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钢球72越过点击感用凹凸部22,转动接触片74的两端部与共用中转端子30和第一中转端子31接触。因此,与上述同样地,当扳动触发器60时,上述电动机向逆方向旋转。
本发明的触点机构不限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
即,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用固定触点35a及开关用可动触点37a的相对面均为方形。而且,上述开关用固定触点35a在其相对面的单侧缘部设置有接触表面区域35d,另一方面,在该相对面的剩余的单侧缘部设置有非接触表面区域35e。而且,在上述接触表面区域35d和非接触表面区域35e之间具有台阶,并且,通过锥形面35f连接。
同样地,上述开关用可动触点37a在其相对面的单侧缘部设置有接触表面区域37b,另一方面,在其相对面的剩余的单侧缘部设置有非接触表面区域37c。而且,在上述接触表面区域37b和非接触表面区域37c之间存在台阶,并且,由锥形面37d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在接触表面区域35d和非接触表面区域35e之间存在台阶,并且由锥形面35f连接,所以具有产生的电弧容易移动,且容易消失的优点。
此外,本发明的上述开关用固定触点35a及开关用可动触点37a的锥形面可以是由平面构成的锥形面,另外,也可以是由截面凸形状的弯曲面或截面凹形状的弯曲面构成的锥形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可动接触片转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沿着与固定触点的表面交叉的相对方向使可动触点平行移动的可动接触片。
实施例
(实施例1)
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作为试样。然后,在流通42V、130A的电流,利用永久磁铁28的磁力使开关用可动触点37a与开关用固定触点35a接触时产生的电弧向不易碰到树脂成形品的方向伸长的情况下,测定触点关闭时的电弧的产生次数及电弧持续时间。将测定结果在图12的图表中用带阴影的棒线表示。
此外,实施例1中,触点关闭时的电弧不易碰到树脂成形品的方向是指产生的触点关闭时的电弧沿着开关用可动接触片37、且朝向上述开关用可动接触片37的转动支点伸长的方向。
(比较例1)
除使产生的触点关闭时的电弧向碰到树脂成形品的方向伸长这一点之外,其它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测定触点关闭时的电弧的产生次数及电弧持续时间。将测定结果在图12的图表中用白底的棒线表示。
此外,在比较例1中,产生的触点关闭时的电弧碰到树脂成形品的方向是指与开关用可动接触片37的轴心正交,且朝向基体20的侧壁伸长的方向。
如由图12可知的那样,根据触点关闭时的电弧持续时间0.00、即不产生电弧的次数可知,与比较例1相比,实施例1触点关闭时不易产生电弧。
另外,实施例1中,未产生触点关闭时的电弧持续时间0.40以上的电弧,与之相对,比较例1中,产生触点关闭时的电弧持续时间0.80的电弧。
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与比较例1相比,实施例1触点关闭时不易产生触点熔敷。
(实施例2)
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作为试样。而且,通过将流通42V、130A的电流,利用永久磁铁28的磁力使开关用可动触点37a与开关用固定触点35a接触时产生的触点关闭时的电弧向不易碰到树脂成形品的方向伸长,对开关100次后的触点表面进行照片拍摄。将开关用固定触点的拍摄结果示于图13、图14,将开关用可动触点的拍摄结果示于图15、图16。
(比较例2)
除使产生的触点关闭时的电弧向碰到树脂成形品的方向伸长这一点外,其它以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进行实验,之后对触点表面进行照片拍摄。将开关用固定触点的拍摄结果示于图17、图18,将开关用可动触点的拍摄结果示于图19、图20。
如果将表示实施例2的图13~图16、和表示比较例2的图17~图20进行比较,则可知,与比较例2的触点表面相比,实施例2的触点表面美观。
进而可知,与比较例2相比,实施例2的碳或玻璃纤维的附着极少。
因此,可知,与比较例2相比,实施例2的树脂等微粉末的飞散、附着少,并且,在周围环境气体中树脂等微粉末浮游引起的空气的绝缘劣化少,因此,在触点关闭时不易产生电弧。
此外,图13~图20中表述为“光谱1”~“光谱6”,但上述表述不过是表示进行光学成分分析的位置。
(实施例3)
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触发开关作为试样。而且,流通42V、130A的电流,测定直至产生触点熔敷为止的开关次数。
(比较例3)
将以使相对面面接触为前提的已有的触发开关作为比较例3的试样,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条件测定直至产生触点熔敷为止的开关次数。
将实施例3和比较例3的开关次数进行比较,实施例3的开关次数为比较例3的开关次数的4倍左右。因为比较例3的开关次数为能够符合安全规格的开关次数,所以根据实施例3,安全性更进一步得以改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触点机构不限于上述触发开关,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其它开关。
符号说明
10 壳体
11 第一盖
15 第二盖
20 基体
22 点击感用凹凸部
24 定位凹部
25 定位凹部
28 永久磁铁
30 共用中转端子
30a 支承孔
31 第一中转端子
32 第二中转端子
32a 中转固定触点
33 中转可动接触片
33a 中转可动触点
34 中转可动触点弹簧
35 固定触点端子
35a 开关用固定触点
35b 通电用固定触点
35c 水平端部
35d 接触表面区域
35e 非接触表面区域
36 可动触点端子
36a 支承孔
36b 支承孔
37 开关用可动接触片
37a 开关用可动触点
37b 接触表面区域
37c 非接触表面区域
38a 可动触点弹簧
38b 可动触点弹簧
39 通电用可动接触片
39a 通电用可动触点
40 柱塞
40a 卡合孔
40b 台阶部
41 贯通孔
43 复位弹簧
44 滑动件
45 滑动件
46 操作部
47 操作部
50 印刷基板
51 插座
60 触发器
61 操作轴
70 切换杆
75 凸缘部
76 转动轴部
77 密封圈
A1、A2 电弧
B 磁力
Claims (7)
1.一种触点机构,其构成为包括:
固定触点;
可动触点,其与所述固定触点相对;
永久磁铁,其使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向规定的方向伸长,
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永久磁铁的磁力使从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接触的接触表面区域产生的所述电弧伸长,使所述电弧向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不接触的非接触表面区域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设置在转动的可动接触片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点机构,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永久磁铁的磁力使从所述固定触点及所述可动触点的所述接触表面区域产生的所述电弧向位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转动支点侧的所述非接触表面区域伸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设置在沿着与所述固定触点的表面交叉的相对方向平行移动的可动接触片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点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触点及所述可动触点的相对面的至少任一方的相对面,形成有以在触点关闭时使从所述接触表面区域至所述非接触表面区域的触点间距离变宽的方式倾斜的锥形面。
6.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点机构。
7.一种触发开关,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点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51160A JP6011664B2 (ja) | 2015-03-13 | 2015-03-13 | 接点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 |
JP2015-051160 | 2015-03-13 | ||
PCT/JP2015/072924 WO2016147432A1 (ja) | 2015-03-13 | 2015-08-13 | 接点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10151A true CN107210151A (zh) | 2017-09-26 |
CN107210151B CN107210151B (zh) | 2021-09-24 |
Family
ID=56918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76171.5A Active CN107210151B (zh) | 2015-03-13 | 2015-08-13 | 触点机构及使用其的开关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04748B2 (zh) |
JP (1) | JP6011664B2 (zh) |
CN (1) | CN107210151B (zh) |
DE (1) | DE112015006306T5 (zh) |
WO (1) | WO201614743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20901B2 (ja) | 2017-03-14 | 2020-07-08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トリガースイッチ |
KR200497970Y1 (ko) * | 2021-12-24 | 2024-05-03 | 주식회사 제이케이시스템 | 스위치의 접점 구조, 그 접점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접점 블록 및 그 접점 블록을 포함하는 스위치 |
KR200496040Y1 (ko) * | 2022-02-15 | 2022-10-18 | 배범준 | 다중접점 구조의 푸쉬형 마이크로 스위치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830A (zh) * | 1996-02-08 | 1997-10-22 | 易通公司 | 带有灭弧机构的电流转换装置 |
JP2004273413A (ja) * | 2003-01-09 | 2004-09-30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直流リレー |
CA2886423A1 (en) * | 2012-09-27 | 2014-04-03 | Eaton Electrical Ip Gmbh & Co. Kg | Direct current switch with a device for arc extinction independent of current direction |
CN104078257A (zh) * | 2013-03-27 | 2014-10-0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开闭装置 |
CN104246952A (zh) * | 2012-04-13 | 2014-12-24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触点装置和使用它的电磁开闭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521971Y1 (zh) * | 1967-02-24 | 1970-09-01 | ||
JPS5810968Y2 (ja) * | 1978-06-09 | 1983-03-0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接点 |
JP4433817B2 (ja) | 2004-02-10 | 2010-03-17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電力変換装置 |
JP4941048B2 (ja) * | 2007-03-28 | 2012-05-30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トリガスイッチ |
JP5984087B2 (ja) * | 2011-09-22 | 2016-09-0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磁リレー |
JP6277668B2 (ja) * | 2013-02-14 | 2018-02-1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操作レバーのシール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工具 |
EP2980821B1 (en) | 2013-03-27 | 2019-05-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Switchgear |
JP6242579B2 (ja) * | 2013-03-29 | 2017-12-06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トリガースイッチ |
-
2015
- 2015-03-13 JP JP2015051160A patent/JP6011664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8-13 WO PCT/JP2015/072924 patent/WO201614743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8-13 CN CN201580076171.5A patent/CN107210151B/zh active Active
- 2015-08-13 DE DE112015006306.4T patent/DE112015006306T5/de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8-22 US US15/682,608 patent/US1020474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830A (zh) * | 1996-02-08 | 1997-10-22 | 易通公司 | 带有灭弧机构的电流转换装置 |
JP2004273413A (ja) * | 2003-01-09 | 2004-09-30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直流リレー |
CN104246952A (zh) * | 2012-04-13 | 2014-12-24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触点装置和使用它的电磁开闭器 |
CA2886423A1 (en) * | 2012-09-27 | 2014-04-03 | Eaton Electrical Ip Gmbh & Co. Kg | Direct current switch with a device for arc extinction independent of current direction |
CN104078257A (zh) * | 2013-03-27 | 2014-10-0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开闭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171031A (ja) | 2016-09-23 |
CN107210151B (zh) | 2021-09-24 |
US20170352499A1 (en) | 2017-12-07 |
DE112015006306T5 (de) | 2017-11-23 |
US10204748B2 (en) | 2019-02-12 |
JP6011664B2 (ja) | 2016-10-19 |
WO2016147432A1 (ja) | 2016-09-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67719B (zh) | 发电开关 | |
US9324523B2 (en) |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 |
CN105378882A (zh) | 触点机构及使用其的触发开关、电动工具 | |
ATE302479T1 (de) | Elektrischer verbinder | |
CN107210151A (zh) | 触点机构及使用其的开关 | |
CA2599898A1 (en) | Power socket device with enabling switch | |
US8704622B2 (en) | Switch arrangement | |
US20170316900A1 (en) | Rotating contact apparatus for a switch | |
JP2009259828A (ja) | 引出形回路遮断器の二次回路用自己解除型接点 | |
EP3432332A1 (en) | Trigger switch and electrical tool using same | |
DE602008002631D1 (de) | Elektrische Schaltvorrichtung sowie Gabelanordnung und Federanordnung dafür | |
US20130140167A1 (en) | Trigger switch | |
RU2012135465A (ru) | Прерыватель цепи средне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 |
US9024215B2 (en) | Switch device | |
JP2016091919A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CN107550275B (zh) | 电加热装置底座及电水壶 | |
US3886340A (en) | Means for positioning a module in an electric motor control switch | |
CN110120326B (zh) | 模块、电气开关和电气开关的开关方法 | |
JP7037469B2 (ja) | マイクロ継電器 | |
CN110246714B (zh) | 用于三工位机构操作手柄与电气的联锁装置 | |
CN219575531U (zh) | 一种断路器的远程安全操作装置 | |
RU53813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оходного выключателя | |
JP6464841B2 (ja) | 接点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 | |
JP2016006723A (ja)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CN111900041A (zh) | 电能表外置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