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9260B - 信号处理装置、雷达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号处理装置、雷达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9260B
CN107209260B CN201580075465.6A CN201580075465A CN107209260B CN 107209260 B CN107209260 B CN 107209260B CN 201580075465 A CN201580075465 A CN 201580075465A CN 107209260 B CN107209260 B CN 107209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distress signal
radar
di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54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9260A (zh
Inventor
中谷文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n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n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n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n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9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9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9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9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7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76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 G01S13/767Responders; Transpond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4Display arrangements
    • G01S7/06Cathode-ray tube displays or other two dimensional or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s
    • G01S7/10Providing two-dimensional and co-ordinated display of distance and direction
    • G01S7/12Plan-position indicators, i.e. P.P.I.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3/08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01S13/10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interrupted, pulse modulated waves
    • G01S13/26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interrupted, pulse modulated waves wherein the transmitted pulses use a frequency- or phase-modulated carrier wave
    • G01S13/28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interrupted, pulse modulated waves wherein the transmitted pulses use a frequency- or phase-modulated carrier wave with time compression of received pul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3/08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01S13/10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interrupted, pulse modulated waves
    • G01S13/30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interrupted, pulse modulated waves using more than one pulse per radar peri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7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76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pulse-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28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285Receivers
    • G01S7/292Extracting wanted echo-signal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3/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marine craft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处理装置、雷达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用于准确地检测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且减小用于该检测的运算负荷。解决手段在于,构成检测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的信号处理装置,该信号处理装置具备: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21),计算根据由受波部接收的接收波生成的复接收信号的瞬时频率的变化速度即瞬时频率变化速度;存储部(22),存储基于遇险信号的频率扫掠速度即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的值;以及遇险信号判定部(28),根据由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21)计算出的瞬时频率变化速度、与在存储部(22)中存储的基于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的值之间的比较结果,判定有无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

Description

信号处理装置、雷达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装置、雷达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船舶、救生艇中装备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Search And RescueTransponder)。若SART在遇险时被接通电源,则在刚接收到来自船舶、飞机的9GHz段雷达电波后,以相同的9GHz带发出遇险信号(SART遇险信号)。该SART遇险信号是以锯齿状进行频率扫掠的脉冲状的响应信号。由于设定为遇险信号的频率扫掠带域横穿过船舶用雷达的接收带宽,所以雷达装置能够接收遇险信号作为一定间隔的脉冲,在雷达影像上SART遇险信号以SART位置为起点而在距离方向上显现为多个短点。
作为检测上述那样的SART遇险信号的雷达装置,例如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雷达装置。在该雷达装置中,通过对与SART遇险信号大致相等的一定周期的信号与由雷达装置探测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关处理,判定有无SART遇险信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418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雷达装置中检测SART遇险信号时,构成SART遇险信号的多个(具体而言,12个)脉冲的几个被其他回波信号遮盖的情况下,产生不能准确地检测SART遇险信号的顾虑。而且,在上述的雷达装置中,需要进行具有某种程度的长度(SART遇险信号的接收期间程度)的波形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所以信号的处理负荷变得比较大。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准确地检测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且减小用于该检测的运算负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某方面所涉及的信号处理装置是检测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的信号处理装置,具备:
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计算根据由受波部接收的接收波生成的复接收信号的瞬时频率的变化速度即瞬时频率变化速度;
存储部,存储基于遇险信号的频率扫掠速度即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的值;以及
遇险信号判定部,根据由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与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基于所述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的值之间的比较结果,判定有无来自所述搜救雷达应答器的所述遇险信号。
(2)优选的是,所述信号处理装置还具备:瞬时频率计算部,通过对所述复接收信号的相位进行时间微分从而计算所述瞬时频率,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通过对由所述瞬时频率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瞬时频率进行时间微分从而计算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
(3)优选的是,所述存储部存储具有所述基准频率扫掠速度以上的值的上限阈值、和具有所述基准频率扫掠速度以下的值的下限阈值,所述遇险信号判定部将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为所述上限阈值以下且所述下限阈值以上作为条件,判定为在所述复接收信号之中包含所述遇险信号。
(4)更优选的是,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在多个定时计算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所述遇险信号判定部将处于所述上限阈值以下且所述下限阈值以上的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连续出现规定个数以上作为条件,判定为在所述复接收信号之中包含所述遇险信号。
(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某方面所涉及的雷达装置具备:受波部,对接收波进行接收;上述的任一个信号处理装置,通过对根据由所述受波部接收的所述接收波生成的复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检测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且生成探测区域内的雷达影像;以及显示器,显示与由所述信号处理装置检测到的所述遇险信号相关的信息、以及所述雷达影像。
(6)优选的是,所述信号处理装置针对作为所述探测区域内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的第一区域,在该第一区域内没有检测到所述遇险信号的区域中,通过对根据作为发送波的频率调制脉冲的反射波而得到的所述复接收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处理从而生成所述雷达影像,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检测到所述遇险信号的区域中,使用根据作为发送波的频率无调制脉冲的反射波而得到的所述复接收信号来生成所述雷达影像。
(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某方面所涉及的信号处理方法是检测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的信号处理方法,包含:计算根据由受波部接收的接收波生成的复接收信号的瞬时频率的变化速度即瞬时频率变化速度的步骤;存储基于遇险信号的频率变化速度即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的值的步骤;根据在计算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的步骤中计算出的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与在所述存储的步骤中存储的基于所述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的值之间的比较结果,判定有无来自所述搜救雷达应答器的所述遇险信号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准确地检测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且减小用于该检测的运算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雷达装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雷达装置的发送定时的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雷达装置的雷达影像结构图。
图4是表示SART遇险信号和雷达接收信号的定时的图。
图5是SART遇险信号的雷达影像结构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的框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的延长动作的图。
图9是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延长的情况下的雷达影像结构图。
图10是表示脉冲压缩处理后的SART遇险信号的影像显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雷达装置1。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为信号处理装置、雷达装置及对根据接收波生成的接收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方法。
雷达装置1由作为固体雷达装置之一的脉冲压缩雷达装置构成。雷达装置1检测应答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搜救雷达应答器)的响应信号即遇险信号(SART遇险信号)而生成雷达影像。
图1是雷达装置1的框图。雷达装置1具备发送定时控制部2a、发送波形生成部2b及发送机3作为发送侧系统的结构要素。此外,雷达装置1具备接收机6、无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7、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8、脉冲合成部9及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10作为接收侧系统的结构要素。此外,雷达装置1除此之外还具备环形器4、雷达天线5、雷达影像描绘部11及显示器13。由上述的发送定时控制部2a、发送波形生成部2b、发送机3、环形器4、接收机6、无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7、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8、脉冲合成部9、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10及雷达影像描绘部11构成信号处理装置15。
发送定时控制部2a输出用于对发送波形生成部2b输出的雷达脉冲的输出定时进行控制的发送触发。发送定时控制部2a通过发送触发来控制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和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在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检测到遇险信号的情况下,对发送接收定时进行控制以便将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延长到遇险信号的出现区域的结束点。
发送波形生成部2基于发送定时控制部2a输出的发送触发,输出雷达脉冲。该脉冲压缩雷达装置构成为能够一边将没有被频率调制的无调制脉冲、和被频率调制的调制脉冲作为雷达脉冲而切换一边进行发送。生成无调制脉冲以使其具有例如0.1μ秒至1μ秒左右的短脉冲宽度,生成调制脉冲以使其具有例如几μ秒至几十μ秒左右的长脉冲宽度。发送波形生成部2b如图2所示,与发送触发同步,将无调制脉冲和调制脉冲作为发送脉冲而以时分的方式交替发送。
发送机3将发送波形生成部2b输出的雷达脉冲升频(up convert)到规定带域且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所生成的雷达脉冲经由环形器4被供应至雷达天线5。雷达天线5是在发送和接收中兼用的发送接收天线(受波部)。雷达天线5具有波束指向性地旋转。
接收机6由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对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期望频带的信号进行降频(down convert)的混频器、对降频后的信号进行正交检波而输出复信号(复接收信号)的各种滤波器(LPF)及AD转换器等构成。在接收到从雷达天线5放射的雷达脉冲(无调制脉冲或者调制脉冲)的SART发出了响应信号(遇险信号)的情况下,在被输入至接收机6的接收信号中包含遇险信号。
无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7由具有相当于无调制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倒数程度的频率宽度的通带的滤波器等(例如,LPF或者BPF)构成。无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7在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获取接收信号而对接收回波进行接收处理,提取近距离区域(第二区域)的接收回波数据。
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8构成为具备匹配滤波器,该匹配滤波器设定了与成为频率调制后的发送脉冲的调制脉冲信号相关性高的系数。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8在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获取接收信号而对接收回波进行脉冲压缩,提取成为第一区域的远距离区域的接收回波数据。被脉冲压缩的接收回波为调制脉冲信号的反射波,因此通过匹配滤波器对调制脉冲信号的接收回波示出峰值。即,具有相当于调制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的长脉冲宽度的接收回波被变换为脉冲压缩后的一个峰值波形。脉冲压缩后的峰值波形示出与调制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相应的峰值电平。调制脉冲信号与无调制脉冲相比脉冲宽度长,因此S/N比被改善。
脉冲合成部9对从无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7输出的无调制脉冲的接收回波和从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8输出的调制脉冲的接收回波进行合成。从无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7输出的无调制脉冲的接收回波表示近距离的接收回波,从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8输出的调制脉冲的接收回波表示远距离的接收回波,因此通过对这两个接收回波进行合成,从而得到近距离至远距离的大范围的接收回波。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的近距离的非灵敏地带通过无调制脉冲的接收回波的影像被弥补。雷达影像描绘部11一边将从脉冲合成部9输出的Rθ坐标系的接收信号(雷达回波)变换为XY坐标系一边转发至显示器13。脉冲合成部9及雷达影像描绘部11构成生成雷达影像的雷达影像生成部12。雷达影像生成部12对近距离的接收回波数据和远距离的接收回波数据进行合成而生成雷达影像,基于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10的检测结果,在应答器响应波出现的区域中,不使用脉冲压缩处理后的接收信号来构成雷达影像。显示器13显示从雷达影像生成部12输入的雷达影像。
在此,说明通过对无调制脉冲和调制脉冲进行时分发送而得到的接收回波。通常,在船舶用雷达中在一个雷达天线5中进行发送和接收。因此,在发送期间中发送波直接转回接收机6。该转回电波相对于接收回波非常强所以接收回波被遮盖。从而,相当于发送脉冲的脉冲宽度的距离范围成为非灵敏地带。在脉冲压缩雷达中,为了提高脉冲压缩处理后的S/N比而发送脉冲宽度比较长的调制脉冲。其结果,非灵敏地带也变大。例如,若调制脉冲的脉冲宽度为10μ秒,则离船舶雷达约1500m的范围成为非灵敏地带。
因此,在脉冲压缩雷达中,构成为将由调制脉冲引起的雷达探测的非灵敏地带通过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来弥补。即,在回波接收时将实施脉冲压缩处理的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和不实施脉冲压缩处理的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以时分的方式来进行,之后进行合成从而生成雷达影像。图3是对通过对无调制脉冲和调制脉冲进行时分发送而得到的接收回波进行合成从而形成的雷达影像的示意图。在同图中中心的叉记号是脉冲压缩雷达装置的位置。以脉冲压缩雷达装置的位置为中心的近距离范围(第二区域)是基于在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时检测到的接收回波的影像显示区域。在近距离范围的外侧形成的远距离范围(第一区域)是基于在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时检测到的接收回波的影像显示区域。另外,在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得不到脉冲压缩增益(S/N提高)。但是,若将无调制脉冲的应用距离范围尽可能限制到本船附近(调制脉冲的脉冲宽度程度),则实际使用上不会成为问题。
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10具备在脉冲压缩雷达中从接收信号之中检测SART遇险信号的功能。根据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10的检测结果而控制发送定时控制部2a及脉冲合成部9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应答器而设想了SART。在该情况下的应答器响应波为SART遇险信号。SART遇险信号是以锯齿状进行频率扫掠的脉冲,如表1那样规定。
【表1】
Figure GDA0001370044110000071
在图4中,示出了从SART接受雷达电波而发出SART遇险信号至由雷达装置得到雷达接收信号为止的示意的时间图。SART若接受了雷达电波(图4的(A)),则发出100μ秒的发送期间的SART遇险信号(图4的(B))。SART遇险信号的频率扫掠带域为9200~9500MHz,在一次发送动作中连续发送以锯齿状进行频率扫掠的12个脉冲(图4的(C))。一般的船舶用雷达的接收带宽例如以9400MHz为中心频率,其带宽为1~40MHz左右。从而,在SART遇险信号在下行的频率扫掠过程中横穿过雷达接收带域时,雷达装置接收SART遇险信号作为脉冲(图4的(D))。在SART遇险信号上行的频率扫掠过程中横穿过雷达接收带域时也接收SART遇险信号,但如图4的(C)所示那样上行的频率扫掠与下行的频率扫掠相比斜率更陡峭,因此不被检测为脉冲或者信号电平变得非常小。在图4的(D)中示出了在SART遇险信号为下行的频率扫掠过程中接收到的SART遇险信号作为雷达接收信号。在显示器13中显示的雷达影像中,如图5所示那样以SART位置为起点而在距离方向上显现为12个短点。雷达操作者能够根据该特征性图案而立刻知道遇险船的存在,能够向规定的管理局进行通报、救助。
[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的结构]
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10从接收信号之中检测SART遇险信号。以下说明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10的具体结构例。
图6是表示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10的功能块的图。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10具备瞬时频率计算部20、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21、存储部22、第一比较判定部23、接收电平计算部24、第二比较判定部25、逻辑与运算部26、计数器部27、遇险信号判定部28。
瞬时频率计算部20计算从接收机6输出的复接收信号的瞬时频率f(t)。具体而言,瞬时频率计算部20通过对复接收信号的相位进行时间微分,从而计算瞬时频率f(t)。瞬时频率计算部20以一定的间隔计算各定时中的瞬时频率f(t),将所计算出的各定时中的瞬时频率f(t)依次输出至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21。
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21基于由瞬时频率计算部20计算出的瞬时频率f(t),计算瞬时频率f(t)的变化速度(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具体而言,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21通过对瞬时频率f(t)进行时间微分,从而计算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21对从瞬时频率计算部20依次输出的瞬时频率f(t)的各个计算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将其依次输出至第一比较判定部23。
在存储部22中,存储有上限阈值Th_HiGH、下限阈值Th_LOW及第一阈值Th1。作为上限阈值Th_HiGH,设定比通过标准决定的SART遇险信号的频率扫掠速度(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稍高的值。另一方面,作为下限阈值Th_LOW,设定比上述的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稍低的值。此外,作为第一阈值Th1,设定与SART遇险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应的值。具体而言,作为第一阈值Th1的值,优选比SART遇险信号的信号强度低,是比噪声、小回波的信号强度高的值。此外,本船位置和SART的距离越远离则SART遇险信号的信号强度越衰减,所以第一阈值Th1优选为从近距离向远距离逐渐衰减的曲线。该第一阈值Th1用于将噪声、小回波从检测对象除去。
第一比较判定部23根据从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21依次输出的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的值,将作为标志1的1或者0输出至逻辑与运算部26。具体而言,第一比较判定部23在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为下限阈值Th_LOW以上且上限阈值Th_HiGH以下的情况下,将作为标志1的1输出至逻辑与运算部26。另一方面,第一比较判定部23在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小于下限阈值Th_LOW或者超过上限阈值Th_HiGH的情况下,将作为标志1的0输出至逻辑与运算部26。即,第一比较判定部23在来自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21的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与SART遇险信号的频率扫掠速度大概相同的情况下输出1,另一方面,在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与SART遇险信号的频率扫掠速度较大地不同的情况下输出0。
接收电平计算部24计算从接收机6输出的复接收信号的电平(接收信号电平L(t))。接收电平计算部24计算从接收机6依次输出的各定时的复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号电平L(t)。
第二比较判定部25根据从接收电平计算部24依次输出的接收信号电平L(t)的值,将作为标志2的1或者0输出至逻辑与运算部26。具体而言,第二比较判定部25在上述接收信号电平L(t)的值为第一阈值Th1以上的情况下,将作为标志2的1输出至逻辑与运算部26。另一方面,第二比较判定部25在上述接收信号电平L(t)的值小于第一阈值Th1的情况下,将作为标志2的0输出至逻辑与运算部26。即,第二比较判定部25在上述接收信号电平L(t)的值比较大,该接收信号为SART遇险信号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输出1,另一方面,在上述接收信号电平L(t)的值比较小,该接收信号为SART遇险信号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输出0。
逻辑与运算部26计算从第一比较判定部23输出的标志1的值(0或者1)与从第二比较判定部25输出的标志2的值(0或者1)的逻辑与,将其计算结果作为标志3而输出至计数器部27。换言之,逻辑与运算部26在标志1的值为1,且与该标志1对应的标志2的值为1的情况下,将作为标志3的1输出至计数器部27,在这以外的情况下,将作为标志3的0输出至计数器部27。即,逻辑与运算部26在某样本数据在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及接收信号电平L(t)的值的观点上为SART遇险信号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输出1作为标志3,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输出0作为标志3。逻辑与运算部26根据从第一比较判定部23依次输出的标志1的值、和从第二比较判定部25依次输出的与标志1对应的标志2的值,依次将标志3输出至计数器部27。
计数器部27在从逻辑与运算部26输出的标志3的值为1的情况下,对在该计数器部27中存储的计数值追加1。另一方面,计数器部27在从逻辑与运算部26输出的标志3的值为0的情况下,将在该计数器部27中存储的计数值复位而设为0。即,在计数器部27中存储的计数值是从逻辑与运算部26输出的作为标志3的1的值连续出现的个数,并且是在该时刻作为标志3的1的值是连续的情况下存储的值。
遇险信号判定部28在计数器部27中存储的计数器值成为规定的阈值(第二阈值Th2)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在该复接收信号中包含SART遇险信号。
并且,在如上述那样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至判定为SART遇险信号的接收期间中,发送定时控制部2a及脉冲合成部9以不将调制脉冲的接收信号反映到雷达影像的方式进行发送定时控制及脉冲合成。
[雷达装置的动作]
接着,具体说明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雷达装置1的动作。以下,首先,使用图7说明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10中的SART遇险信号的检测动作。并且接着,说明在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的情况和在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的情况的动作。
图7是表示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10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在开始应答器响应波检测部10中的动作之前,例如在雷达装置1的制造时,在存储部22中,存储上限阈值Th_HiGH、下限阈值Th_LOW及第一阈值Th1(步骤S1)。
接着,在步骤S2中,瞬时频率计算部20将距离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的样本设为对象样本,计算该对象样本的复接收信号的瞬时频率f(t)。具体而言,在步骤S2中,通过计算上述复接收信号的相位的时间微分,从而计算该复接收信号的瞬时频率f(t)。
接着,在步骤S3中,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21计算在步骤S2中计算出的瞬时频率f(t)的变化速度(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具体而言,在步骤S3中,通过计算瞬时频率f(t)的时间微分,计算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
接着,在步骤S4中,通过第一比较判定部23,判定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是否为下限阈值Th_LOW以上且上限阈值Th_HiGH以下。在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为下限阈值Th_LOW以上且上限阈值Th_HiGH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4的是),第一比较判定部23将作为标志1的1输出至逻辑与运算部26(步骤S5)。另一方面,在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小于下限阈值Th_LOW或者超过上限阈值Th_HiGH的情况下(步骤S4的否),第一比较判定部23将作为标志1的0输出至逻辑与运算部26(步骤S6)。
另一方面,以下详细说明的步骤S7至步骤S10的工序与上述的步骤S2至步骤S6的工序并行,或在上述的步骤S2至步骤S6的工序之前或者之后进行。
在步骤S7中,接收电平计算部24将距离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的样本(与上述的步骤S2中的对象样本相同的样本)设为对象样本,计算该对象样本的复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号电平L(t)。
接着,在步骤S8中,通过第二比较判定部25,判定接收信号电平L(t)是否为第一阈值Th1以上。在接收信号电平L(t)为第一阈值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8的是),第二比较判定部25将作为标志2的1输出至逻辑与运算部26(步骤S9)。另一方面,在接收信号电平L(t)小于第一阈值Th1的情况下(步骤S8的否),第二比较判定部25将作为标志2的0输出至逻辑与运算部26(步骤S10)。
接着,在步骤S11中,逻辑与运算部26运算标志1及标志2的逻辑与。在标志1及标志2的逻辑与为1的情况下(步骤S11的是),前进至步骤S14。另一方面,在标志1及标志2的逻辑与为0的情况下(步骤S11的否),前进至步骤S12。
在步骤S11中标志1及标志2的逻辑与为0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在计数器部27中存储的计数器值被复位而成为0。
接着,在步骤S13中,成为瞬时频率f(t)及接收信号电平L(t)的计算对象的对象样本在距离方向上(具体而言,向距离方向上的离本船远侧)错移。并且,返回至步骤S2及步骤S7,对新设定的对象样本的复接收信号计算瞬时频率f(t)及接收信号电平L(t)。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中标志1及标志2的逻辑与为1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对在计数器部27中存储的计数器值加上1。
接着,在步骤S15中,遇险信号判定部28判定有无遇险信号。具体而言,在步骤S15中,在计数器部27中存储的计数器值小于第二阈值Th2的情况下(步骤S15的否),遇险信号判定部28不检测遇险信号。并且,接着,在步骤S13中对象样本在距离方向上错移后,对新设定的对象样本的复接收信号计算瞬时频率f(t)及接收信号电平L(t)(步骤S2及步骤S7)。另一方面,在计数器值为第二阈值Th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5的是),遇险信号判定部28设为在复接收信号中包含遇险信号而检测遇险信号(步骤S16)。
接着,说明在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的情况下的动作。如上所述,通过遇险信号判定部28检测SART遇险信号。SART遇险信号从最初检测到的时刻起持续被接收规定时间(例如100μs)的可能性高,所以其间不转移至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而是持续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即,使下一发送触发延迟,以使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被延长到SART遇险信号的出现区域结束为止。脉冲合成部9使用无调制脉冲的接收信号直到SART遇险信号的结束点为止,这以后使用调制脉冲的接收信号来生成合成信号。
在图8中分别示出在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没有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的情况(图8的(A))、在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的情况(图8的(B))的发送定时。在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的情况下,不转移至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直至SART遇险信号的出现区域结束为止。
在图9中示出在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的情况下描绘的雷达影像结构例。在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的情况下,SART遇险信号的接收期间维持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因此通过不进行脉冲压缩处理的无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7的输出信号(SART遇险信号)来描绘雷达影像。其结果,在本来基于调制脉冲的影像显示区域中,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也延长到SART遇险信号的出现区域的结束点,在SART遇险信号出现的区域中以无调制脉冲的回波来描绘雷达影像。
雷达天线5具有波束指向性地旋转,所以在SART位置从发送脉冲的放射范围偏离的显示区域中,SART遇险信号不会显现。并且,若不再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则将无调制/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返回初始状态。由此,如图9所示,在不再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的方位中,在基于无调制脉冲的回波的影像显示区域的外侧,描绘基于调制脉冲的回波的雷达影像。
在图10中示出被进行脉冲压缩处理的SART遇险信号的影像显示例。如同图所示,12个短点图案由于脉冲压缩处理而在距离方向上延长,各短点之间完全相连。这样,由于变得不再是12个短点,雷达操作者不能辨识为SART遇险信号。此外,根据本来的SART遇险信号的影像而能够辨识为在12个短点的起点位置附近有遇险船,但在对SART遇险信号进行了脉冲压缩处理的情况下,在近前距离侧短点也延伸,所以不知道距遇险船的距离。进而,在SART遇险信号上有物标的情况下,在短点的间隙中显示回波从而能够辨识该物标的存在,但若由于脉冲压缩处理而填补了间隙,则回波被遇险信号完全遮盖。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则在SART遇险信号出现的区域(方位/距离范围)中,不使用伴随脉冲压缩处理的调制脉冲的接收信号地生成雷达影像,因此如图9所示那样SART遇险信号能够显示为12个短点图案,也避免了回波被遇险信号完全遮盖的不利情况。
接着,说明在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的情况下的动作。
若通过遇险信号判定部28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则不使用与所判定出的SART遇险信号的接收期间对应的脉冲压缩处理后数据(调制回波信号处理部8的输出)地进行脉冲合成。此时对判定为SART遇险信号的接收期间的接收期间的影像数据,例如利用在上次的发送接收期间(没有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的发送接收期间)中得到的脉冲压缩处理后数据代替。
此外,在后续的发送接收周期中也在同样的距离范围上SART遇险信号出现的可能性高。若持续如上述那样利用检测SART遇险信号之前的数据替代,则不能掌握在其方位上真正存在的回波。因此,在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中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发送接收定时控制,以使将后续的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延长到所判定出的SART遇险信号的接收期间的结束点。通过这样,在SART遇险信号出现的区域中,能够以无调制脉冲回波来描绘雷达影像。
雷达天线5具有波束指向性地旋转,所以无论在上述哪个情况下,SART遇险信号都会变得不再出现。若不再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则无调制/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期间返回初始状态。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脉冲压缩雷达装置从接收信号之中检测SART遇险信号,若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则在SART遇险信号出现的区域(方位/距离范围)中,不使用伴随脉冲压缩处理的调制脉冲的接收信号地生成雷达影像。由此,能够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对SART遇险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处理而显示在雷达影像中的情况下,雷达操作者不能正常地辨识作为SART遇险信号的特征的12个短点的问题。此外,还能够解决SART遇险信号被脉冲压缩而在距离方向上延伸而导致不能准确地掌握距SART的距离、其他回波被遮盖的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若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则在SART遇险信号出现的区域(方位/距离范围)中不使用伴随脉冲压缩处理的调制脉冲的接收信号地生成雷达影像,但还能够进行如下的变形。
即,也可以构成为:若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则基于所检测出的SART遇险信号的电平,从接收信号仅减去SART遇险信号成分之后进行脉冲压缩处理。
或者,也可以构成为:若检测到SART遇险信号,则完全不进行调制脉冲的发送,直至SART遇险信号不再显现为止,在全部雷达探测距离范围上仅以无调制脉冲的发送接收而生成雷达影像。
另外,在已知的雷达装置中,通过对与SART遇险信号大致相等的一定周期的信号与由雷达装置探测到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关处理,判定有无SART遇险信号。但是,在该方法中,在构成SART遇险信号的多个(具体而言,12个)脉冲的几个被其他回波信号遮盖的情况下,产生不能准确地检测SART遇险信号的顾虑。而且,在已知的雷达装置中,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长度(SART遇险信号的接收期间程度)的波形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所以信号的处理负荷变得比较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雷达装置1中,基于从根据由雷达天线5接收的接收波生成的复接收信号而得到的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与基于由标准决定的SART遇险信号的频率扫掠速度(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的值(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上限阈值Th_HiGH及下限阈值Th_LOW)之间的比较结果,判定有无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这样,即使在构成SART遇险信号的多个脉冲之中的几个被遮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检测精度的恶化。而且,根据雷达装置1,基于根据复接收信号而得到的瞬时频率变化速度与SART遇险信号的频率扫掠速度的比较来判定有无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所以能够与以往相比减小信号的处理负荷。
[效果]
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信号处理装置15中,基于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与上限阈值Th_HiGH及下限阈值Th_LOW的比较结果,判定有无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这样,与以往的情况相比,即使在构成SART遇险信号的多个脉冲之中的几个被遮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检测精度的恶化,且能够与以往相比减小信号的处理负荷。
从而,根据信号处理装置15,能够准确地检测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且减小用于该检测的运算负荷。
此外,在信号处理装置15中,对复接收信号的相位进行时间微分而计算瞬时频率f(t),进而对该瞬时频率f(t)进行时间微分而计算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即,在雷达装置1中,对复接收信号的相位进行二阶时间微分而计算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所以能够使计算该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时的处理负荷比较小。
此外,在信号处理装置15中,将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被包含于具有基准频率扫掠速度以上的值的上限阈值Th_HiGH与具有基准频率扫掠速度以下的值的下限阈值Th_LOW之间作为条件,检测SART遇险信号。由此,能够将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与通过标准决定的SART遇险信号的频率扫掠速度大概一致作为条件而检测SART遇险信号,所以能够适当地检测SART遇险信号。
此外,在信号处理装置15中,将为上限阈值Th_HiGH以下且所述下限阈值Th_LOW以上的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连续出现规定数以上作为条件,判定在复接收信号之中包含所述遇险信号。由此,能够排除偶然地成为上限阈值Th_HiGH以下且所述下限阈值Th_LOW以上的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所以能够更准确地检测SART遇险信号。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雷达装置1,能够构成具备能够准确地检测遇险信号且用于该检测的运算负荷小的信号处理装置15的雷达装置。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雷达装置1,针对由雷达装置探测的探测区域之中检测到遇险信号的区域,不进行脉冲压缩处理地生成雷达影像,所以能够消除在显示器13中将SART遇险信号在距离方向上延伸的缺点(参照图10)。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与遇险信号相关的信息,将SART遇险信号的影像(12个短点)显示于雷达影像内,但不限于此。具体而言,也可以将基于所检测到的SART遇险信号而推测的救助对象(遇险船等)的位置在雷达影像上以图标等来显示。进而,也可以将基于所检测到的SART遇险信号而推测的救助对象的位置(纬度及经度等)显示于显示器的显示屏中除了显示有雷达图像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遇险信号判定部28将由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21计算出的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连续出现多个以上(第二阈值Th2以上)作为条件来检测遇险信号,但不限于此。具体而言,例如作为一例,也可以将由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21计算出的瞬时频率变化速度Δf(t)以规定的周期(具体而言,以作为SART遇险信号的周期的7.5±1μs的周期)出现作为条件,检测遇险信号。
标号说明
1 雷达装置
5 雷达天线(受波部)
15 信号处理装置
21 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
22 存储部
28 遇险信号判定部

Claims (6)

1.一种信号处理装置,检测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其特征在于,具备:
瞬时频率计算部,对根据由受波部接收的接收波生成的复接收信号的相位进行时间微分,从而计算瞬时频率;
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对由所述瞬时频率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瞬时频率进行时间微分,从而计算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该瞬时频率变化速度是所述复接收信号的瞬时频率的变化速度;
存储部,存储基于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的值,该基准频率扫掠速度是遇险信号的频率扫掠速度;以及
遇险信号判定部,根据由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与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基于所述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的值之间的比较结果,判定有无来自所述搜救雷达应答器的所述遇险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存储具有所述基准频率扫掠速度以上的值的上限阈值、以及具有所述基准频率扫掠速度以下的值的下限阈值,
所述遇险信号判定部将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为所述上限阈值以下且所述下限阈值以上作为条件,判定为在所述复接收信号之中包含所述遇险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计算部在多个定时计算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
所述遇险信号判定部将处于所述上限阈值以下且所述下限阈值以上的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连续出现规定个数以上作为条件,判定为在所述复接收信号之中包含所述遇险信号。
4.一种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受波部,对接收波进行接收;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对根据由所述受波部接收的所述接收波生成的复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检测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且生成探测区域内的雷达影像;以及
显示器,显示与由所述信号处理装置检测到的所述遇险信号相关的信息、以及所述雷达影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处理装置针对作为所述探测区域内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第一区域,在该第一区域内没有检测到所述遇险信号的区域中,对根据作为发送波的频率调制脉冲的反射波而得到的所述复接收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处理,从而生成所述雷达影像,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检测到所述遇险信号的区域中,使用根据作为发送波的频率无调制脉冲的反射波而得到的所述复接收信号,来生成所述雷达影像。
6.一种信号处理方法,检测来自搜救雷达应答器的遇险信号,其特征在于,包含:
对根据由受波部接收的接收波生成的复接收信号的相位进行时间微分,从而计算瞬时频率的步骤;
对所述瞬时频率进行时间微分,从而计算瞬时频率变化速度的步骤,该瞬时频率变化速度是所述复接收信号的瞬时频率的变化速度;
存储基于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的值的步骤,该基准频率扫掠速度是遇险信号的频率变化速度;以及
根据计算出的所述瞬时频率变化速度、与存储的基于所述基准频率扫掠速度的值之间的比较结果,判定有无来自所述搜救雷达应答器的所述遇险信号的步骤。
CN201580075465.6A 2015-02-04 2015-12-15 信号处理装置、雷达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Active CN107209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0087 2015-02-04
JP2015-020087 2015-02-04
PCT/JP2015/085008 WO2016125400A1 (ja) 2015-02-04 2015-12-15 信号処理装置、レーダ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9260A CN107209260A (zh) 2017-09-26
CN107209260B true CN107209260B (zh) 2021-03-30

Family

ID=56563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5465.6A Active CN107209260B (zh) 2015-02-04 2015-12-15 信号处理装置、雷达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7912B2 (zh)
EP (1) EP3255454B1 (zh)
JP (1) JP6343356B2 (zh)
CN (1) CN107209260B (zh)
WO (1) WO20161254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32047B2 (ja) * 2018-09-13 2022-09-06 株式会社東芝 レーダ装置
EP4067936A4 (en) * 2019-11-21 2023-11-29 Furuno Electric Co., Ltd. SOLID STATE RADAR DEVICE
CN111081274B (zh) * 2020-01-03 2022-03-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瞬时频率的带静默间断信号的端点识别方法及应用
CN111337920B (zh) * 2020-03-03 2022-07-15 成都金宇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云雾干扰的弹载雷达对地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14545338B (zh) * 2022-04-21 2022-07-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工程实现的瞬时宽带多频复合雷达信号产生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9918A (zh) * 1996-11-29 1999-03-03 北方电讯有限公司 用于同频道干扰减少的选择滤波
CN102749619A (zh) * 2011-04-20 2012-10-24 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海上搜救寻位雷达应答器
WO2014042134A1 (ja) * 2012-09-13 2014-03-20 古野電気株式会社 レーダ装置
CN103675766A (zh) * 2012-09-26 2014-03-26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雷达接收装置、雷达装置以及雷达接收信号显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0379A (ja) * 1994-10-11 1996-04-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中継器
US5953159A (en) 1997-02-21 1999-09-14 Pathfinder Technology Electromagnetic signaling reflector
JP2001141817A (ja) 1999-09-03 2001-05-25 Furuno Electric Co Ltd レーダ装置
JP3627607B2 (ja) 2000-01-20 2005-03-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レーダトランスポンダ
JP3621357B2 (ja) 2001-05-01 2005-0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レーダ装置
GB0212076D0 (en) 2002-05-25 2002-07-03 Univ Birmingham Radar transponder
US7116272B2 (en) * 2003-06-09 2006-10-03 Wolf Edward A Direction and distance finder for locating distress signals
US7245899B2 (en) * 2004-12-13 2007-07-17 Fredrik Carle Portable rescue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locating such a device
US20090237290A1 (en) 2007-12-19 2009-09-24 Michael Kishinevsky Radar transponder
KR102084190B1 (ko) * 2012-03-02 2020-03-03 도쿄 케이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레이더 장치 및 레이더 신호 처리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9918A (zh) * 1996-11-29 1999-03-03 北方电讯有限公司 用于同频道干扰减少的选择滤波
CN102749619A (zh) * 2011-04-20 2012-10-24 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海上搜救寻位雷达应答器
WO2014042134A1 (ja) * 2012-09-13 2014-03-20 古野電気株式会社 レーダ装置
CN103675766A (zh) * 2012-09-26 2014-03-26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雷达接收装置、雷达装置以及雷达接收信号显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雷达信号分选与细微特征分析》;邹顺;《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061115(第11期);正文第37、48-49页,图4-4-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77912B2 (en) 2020-06-09
EP3255454A4 (en) 2018-09-05
US20180284255A1 (en) 2018-10-04
WO2016125400A1 (ja) 2016-08-11
CN107209260A (zh) 2017-09-26
EP3255454B1 (en) 2020-02-05
JP6343356B2 (ja) 2018-06-13
EP3255454A1 (en) 2017-12-13
JPWO2016125400A1 (ja) 2017-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9260B (zh) 信号处理装置、雷达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KR101135982B1 (ko) 주파수 변조 연속파 레이다에서 간섭 제거를 위한 시스템 간 동기화 방법
EP2821808B1 (en) Radar apparatus and rada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JP5226185B2 (ja) 探知測距装置
US20150338507A1 (en) Rada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980587B2 (ja) レーダ装置及び反射信号処理方法
US8981988B2 (en) Radar system, transponder device, method for radar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KR102012386B1 (ko) 펄스 압축 신호에 대한 기만 신호 생성 장치 및 기만 신호 생성 방법
US20150338261A1 (en) Multi-System Radar for Measuring Filling Levels
WO2014042134A1 (ja) レーダ装置
KR101419733B1 (ko) 레이더 및 그의 신호처리방법
JP2016156620A (ja) レーダ装置
JP2020165810A (ja) レーダ装置およびレーダ装置の干渉推定方法
KR20150134577A (ko) 다중 fmcw 레이더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6385278B2 (ja) レーダ装置、及びレーダ映像表示方法
JP4485346B2 (ja) レーダ装置
JP2015121452A (ja) 送信制御装置
CN113866761A (zh) 一种体动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JP2011080794A (ja) パルスレーダ装置
KR20200109648A (ko) Fmcw 레이다의 상호간섭 저감 방법 및 장치
JP7194031B2 (ja) レーダー装置
JP7471955B2 (ja) レーダ装置および信号処理方法
KR101369206B1 (ko) 직접시퀀스초광대역 방식 단거리 레이더장치의 거리 분해능 향상방법
JP2016024173A (ja) レーダ装置及びレーダ信号処理方法
JP2014215244A (ja) レーダ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