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7068B - 旱地滑雪板 - Google Patents

旱地滑雪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7068B
CN107207068B CN201480082863.6A CN201480082863A CN107207068B CN 107207068 B CN107207068 B CN 107207068B CN 201480082863 A CN201480082863 A CN 201480082863A CN 107207068 B CN107207068 B CN 107207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k
brake
fixedly attached
attached
brak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28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7068A (zh
Inventor
马飞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7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7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7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7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CSKATES; SKIS; ROLLER SKATES; DESIGN OR LAYOUT OF COURTS, RINKS OR THE LIKE
    • A63C17/00Roller skates; Skate-boards
    • A63C17/04Roller skates; Skate-boards with wheels arranged otherwise than in two pairs
    • A63C17/045Roller sk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9/00Steering deflectable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9/007Emergency systems using the steering system for bra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3/00Bicycles
    • B62K3/002Bicycles without a seat, i.e. the rider operating the vehicle in a standing position, e.g. non-motorized scooters; non-motorized scooters with skis or run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2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 B62L1/06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the wheel rim being engaged
    • B62L1/1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the wheel rim being engaged by the elements mov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wheel axis
    • B62L1/12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the wheel rim being engaged by the elements mov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wheel axis the elements being mounted on levers pivotable about a common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6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uation by a turning handle or handleb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文中提供了一种训练设备,该训练设备被构造为使得使用者能够在旱地下坡表面上模拟下坡雪地滑雪或下坡雪地单板滑雪的所有保持平衡和转向的运动。设备配备有制动系统,当移动方向从向前变为向侧面时,该制动系统使得使用者能够减慢行进的速度,由此来模拟在斜坡上通过使雪橇或滑雪板转向来减速的动作。当雪橇或滑雪板朝向上坡方向倾斜时,制动效果被进一步地增强,进一步地模拟了在雪地上滑雪或进行单板滑雪的实际运动。制动系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增大被施加到制动拉索的力的机构。可选的转向杆可设有把手,该把手被置于杆的头部处,以模拟在转向之前或在转向期间插滑雪杖。

Description

旱地滑雪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训练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学到与诸如单板滑雪和滑雪之类的骑板运动有关的平衡能力、技巧和技术的训练设备。
背景技术
骑板运动需要个人在板的平面表面上做出总体直立的姿势。骑乘者频繁地调整他或她的平衡,以保持在板上直立。骑乘滑雪板所需的技巧总体上与骑乘其它的板相似。在单板滑雪中,改变方向自身需要对平衡进行调整,该调整为在雪的地形表面上变换滑雪板的行进方向。在板行进时,板的边缘使表面的雪移位。骑乘者通过下肢对平面表面和板的边缘施加压力,由此来保持平衡。
滑雪者和其它的滑行运动爱好者在不具有控制他们的速度和/或他们的行进方向的能力的情况下开始他们的运动。这种控制欠缺导致尴尬、焦急、并且有时导致受伤。初学者频繁地重摔在地面上或者常常失控滑行到人群中或障碍物中。大多数滑雪初学者首先学习使用楔形操控制动来控制他们的速度,之后学习使用转向来控制速度。
然而,与参与到这些运动中的许多运动中共存的一个问题是,这些活动常常必须在下述场所实施:该场所处于在其它的场所不易于重现的条件下。因此,人的掌握与使用这些设备有关的某些技巧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天气和地理上的约束条件可能限制了人可以致力于掌握这些技巧的时间量。
相应地,存在对一种训练设备的需求,该训练设备在旱地下坡表面上模拟了下坡雪地滑雪或下坡雪地单板滑雪的所有保持平衡和转向的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一种训练设备的设计,该训练设备被构造为使得使用者能够在旱地下坡表面上模拟下坡雪地滑雪或下坡雪地单板滑雪的所有保持平衡和转向的运动。
相应地,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训练设备。训练设备包括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脚踏板、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以及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包括前制动剪组件、第一前制动拉索、第二前制动拉索,该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该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该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一前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内,该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该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二前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内。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
在某些实施例中,前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后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这样,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
在各个实施例中,制动系统可进一步包括后制动剪组件、第一后制动拉索和第二后制动拉索,该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该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该第一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该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该第二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训练设备,该训练设备包括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脚踏板、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以及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包括前制动剪组件、后制动剪组件、第一前制动拉索、第二前制动拉索、第一后制动拉索和第二后制动拉索,该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该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该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该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一前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内,该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该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二前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内,该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该第一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该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该第二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以及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以更大的力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
在各个实施例中,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把手,该把手具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并且被可拆卸地附接到前叉部,其中,当使用者将把手转动到左侧时,前轮向左转动,由此推动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一后制动臂分别与前轮和后轮接触,以及其中,当使用者将把手转动到右侧时,前轮向右转动,由此推动第二前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分别与前轮和后轮接触。训练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前扭转弹簧和/或后扭转弹簧,该前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前颈部与前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该后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后颈部与后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在各个实施例中,训练设备可包括被固定地安装到前颈部的座,并且还可包括各自被固定地安装到前轮的旋转轴的相对的端部的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其中,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关于轮的旋转方向彼此偏离180°。在某些实施例中,脚踏板可包括左脚踏板和右脚踏板,每个脚踏板以铰链的方式被独立地附接到前颈部和后颈部。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训练系统。训练系统包括第一训练设备和第二训练设备。第一训练设备和第二训练设备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脚踏板、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以及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包括前制动剪组件、第一前制动拉索、第二前制动拉索,该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该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该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一前柔性管被安装到前颈部,该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该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二前柔性管被安装到前颈部。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训练设备的前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每个训练设备的后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这样,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每个训练设备的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每个训练设备的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每个训练设备的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
在各个实施例中,每个训练设备的制动系统还包括后制动剪组件、第一后制动拉索和第二后制动拉索,该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该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该第一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该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该第二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这样,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训练系统。训练系统包括第一训练设备和第二训练设备。第一训练设备和第二训练设备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脚踏板、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以及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包括前制动剪组件、后制动剪组件、第一前制动拉索、第二前制动拉索、第一后制动拉索和第二后制动拉索,该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该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该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该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一前柔性管被安装到前颈部,该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该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二前柔性管被安装到前颈部,该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被安装到后叉部的第一后管内,该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被安装到后叉部的第二后管内。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以及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以更大的力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
在各个实施例中,训练系统的第一训练设备和第二训练设备被固定地附接到彼此。训练系统可进一步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每个把手均具有手柄并且被可拆卸地附接到每个训练设备的前叉部,其中,当使用者将把手转动到左侧时,前轮向左转动,由此推动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一后制动臂分别与前轮和后轮接触,以及其中,当使用者将把手转动到右侧时,前轮向右转动,由此推动第二前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分别与前轮和后轮接触。训练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前扭转弹簧和/或后扭转弹簧,该前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前颈部与前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该后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后颈部与后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在又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训练设备。训练设备包括脚踏板组件,该脚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以及前横梁和后横梁,每个脚踏板均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该前横梁和后横梁通过架杆被固定地附接到彼此,其中,前横梁和后横梁被构造为附接到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组件的前横梁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组件的后横梁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并且具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把手、第一制动系统和第二制动系统。
第一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前制动剪组件、第一前制动拉索和第二前制动拉索,该第一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该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该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一前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内,该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该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二前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内。第二制动系统包括第二前制动剪组件和第三前制动拉索,该第二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三前制动臂和第四前制动臂,该第三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三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被设置在把手上的第一手控件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三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沿着把手设置的第二前柔性管内。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第一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当使用者利用第一手控件时,张力被施加到第三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第二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
在各个实施例中,第一制动系统还包括第一后制动剪组件、第一后制动拉索和第二后制动拉索,该第一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该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该第一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该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该第二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这样,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第一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推动第一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
在各个实施例中,第二制动系统还包括第二后制动剪组件和第三后制动拉索,该第二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三后制动臂和第四后制动臂,该第三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三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被设置在把手上的第二手控件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三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三后柔性管内,该第三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与后颈部的下面。因此,当使用者利用第二手控件时,张力被施加到第三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第二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
在各个实施例中,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前横梁和后横梁。这样,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并且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以更大的力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
在又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训练设备。训练设备包括脚踏板组件,该脚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以及前横梁和后横梁,每个脚踏板均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该前横梁和后横梁通过架杆被固定地附接到彼此,其中,前横梁和后横梁被构造为以铰链的方式附接到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组件的前横梁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组件的后横梁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并且具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把手、第一制动系统和第二制动系统。
第一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前制动剪组件、第一后制动剪组件、第一前制动拉索、第二前制动拉索、第一后制动拉索和第二后制动拉索,该第一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该第一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该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该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一前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内,该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该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二前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内,该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该第一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该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该第二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第二制动系统包括第二前制动剪组件、第二后制动剪组件、第三前制动拉索和第三后制动拉索,该第二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三前制动臂和第四前制动臂,该第二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三后制动臂和第四后制动臂,该第三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三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被设置在把手上的第一手控件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三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沿着把手设置的第二前柔性管内,该第三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三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被设置在把手上的第二手控件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三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三后柔性管内,该第三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与后颈部的下面。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以及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以更大的力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
在又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训练设备。训练设备包括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脚踏板、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以及制动系统,该脚踏板被固定地附接到主轴。制动系统包括前制动剪组件、第一前制动拉索、第二前制动拉索,该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该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鼓状轮的第二端部,该第一鼓状轮被设置在主轴上并且被构造为在前颈部内旋转,其中,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该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一前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内,该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鼓状轮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该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二前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内。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进一步地,当使用者沿任一方向倾斜脚踏板时,主轴使第一鼓状轮旋转,使得被增大的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
在各个实施例中,制动系统可进一步包括后制动剪组件、第一后制动拉索和第二后制动拉索,该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该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鼓状轮的第二端部,该第二鼓状轮被设置在主轴上并且被构造为在后颈部内旋转,其中,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该第一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该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鼓状轮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该第二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进一步地,当使用者沿任一方向倾斜脚踏板时,主轴使第一鼓状轮和第二鼓状轮旋转,使得被增大的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
在又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训练设备。训练设备包括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脚踏板、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前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被附接到脚踏板的后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齿轮箱以及第一制动系统,该脚踏板被固定地附接到主轴。第一齿轮箱包括被固定地附接到主轴的第一主齿轮、多个次级齿轮和第一输出轴。制动系统包括前制动剪组件、第一前制动拉索、第二前制动拉索,该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该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鼓状轮的第二端部,该第一鼓状轮被设置在第一齿轮箱的第一输出轴上并且被构造为在前颈部内旋转,其中,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该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一前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内,该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鼓状轮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该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该第二前柔性管被设置在前颈部内。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进一步地,其中,当使用者沿任一方向倾斜脚踏板时,主轴使第一齿轮箱的齿轮旋转并且增大第一鼓状轮的旋转,使得被增大的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
在各个实施例中,制动系统可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后颈部内的第二齿轮箱,第二齿轮箱包括被固定地附接到主轴的第二主齿轮、多个次级齿轮和第二输出轴。制动系统可进一步包括后制动剪组件、第一后制动拉索和第二后制动拉索,该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该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鼓状轮的第二端部,该第二鼓状轮被设置在第二齿轮箱的第二输出轴上并且被构造为在后颈部内旋转,其中,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该第一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该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鼓状轮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该第二后管被安装到后叉部,该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后颈部内。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进一步地,当使用者沿任一方向倾斜脚踏板时,主轴使第二齿轮箱的齿轮旋转并且增大第一鼓状轮和第二鼓状轮的旋转,使得被增大的张力被施加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第一后制动拉索或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前制动剪组件与前轮接触,以及推动后制动剪组件与后轮接触。
在各个实施例中,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把手,该把手具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并且被可拆卸地附接到前叉部,其中,当使用者将把手转动到左侧时,前轮向左转动,由此推动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一后制动臂分别与前轮和后轮接触,以及其中,当使用者将把手转动到右侧时,前轮向右转动,由此推动第二前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分别与前轮和后轮接触。训练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前扭转弹簧和/或后扭转弹簧,该前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前颈部与前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该后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后颈部与后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在各个实施例中,训练设备可包括被固定地安装到前颈部的座,并且还可包括各自被固定地安装到前轮的旋转轴的相对的端部的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其中,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关于轮的旋转方向彼此偏离180°。在某些实施例中,脚踏板可包括左脚踏板和右脚踏板,每个脚踏板以铰链的方式被独立地附接到前颈部和后颈部。
在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和实施例中,训练设备可包括单个前轮或两个同心的前轮。同样地,训练设备可包括单个后轮或两个同心的后轮。在本文中提供的训练设备可进一步包括马达,该马达被固定地安装到前叉部并且被构造为对前轮提供旋转动力。在本文中提供的训练设备可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第一前制动拉索、第二前制动拉索、第三前制动拉索、第一后制动拉索、第二后制动拉索和第三后制动拉索的一个或多个端部处的多个调整管筒。
附图说明
图1为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如示出的,转向杆被设计为在杆的头部处(ahead)具有把手,使得由把手的转动来模拟在转向之前和在转向期间插滑雪杖的初始姿势。
图2为训练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训练设备的前轮的正视图。
图4为当前轮转动到左侧同时脚踏板向右倾斜时该前轮的透视图。
图5为训练设备的前轮的下部透视图。
图6为被示出为处于默认位置的训练设备的透视图。
图7为被示出为进行转向以向右移动的训练设备的透视图。如示出的,前轮和后轮转动到右侧,同时脚踏板倾斜到左侧。
图8为被示出为进行转向以向左移动的训练设备的透视图。如示出的,前轮和后轮转动到左侧,同时脚踏板倾斜到右侧。
图9为横截面视图,示出了被放置穿过左颈部通道的内部的制动拉索(左侧制动拉索),该制动拉索将前轮的制动器(左侧制动器)连接到脚踏板的左侧牵拉点。
图10为俯视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在颈部内部的两个制动拉索(左侧制动拉索和右侧制动拉索),这两个制动拉索通过其各自的颈部通道将前轮的制动器(分别为左侧制动器和右侧制动器)连接到这两个制动拉索的在脚踏板处的牵拉点(分别为左侧牵拉点和右侧牵拉点)。
图11为从训练设备下方的透视图,示出了脚踏板到框架的铰链连接部。
图12为训练设备的透视图,示出了前轮转动到右侧,同时脚踏板保持不倾斜。
图13为训练设备的透视图,示出了前轮转动到右侧,并且脚踏板倾斜到左侧。
图14为训练设备的透视图,示出了前轮转动到左侧,同时脚踏板保持不倾斜。
图15为训练设备的透视图,示出了前轮转动到左侧,并且脚踏板倾斜到右侧。
图16A和图16B为透视图,示出了训练设备的后轮。图16B为图16A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17为透视图,示出了与训练设备的后轮相关的左侧制动拉索和右侧制动拉索。
图18为从训练设备下方的透视图,示出了使得脚踏板能够旋转的后轴铰链。
图19A-19C为透视图,示出了训练设备的三个不同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9A示出了被构造为具有一个脚踏板,使得两只脚能够并排站立以使用转向杆模拟单板滑雪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9B示出了被构造为具有两个板,使得一个板能够用于各自的脚以模拟标准滑雪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9C示出了被构造为具有一个板,使得两只脚能够前后站立以模拟滑雪板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0为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图21为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面透视图。
图22为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制动系统的前透视图。
图23为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制动系统的透视图。
图24为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5为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图26为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从顶部的透视图,示出了脚踏板组件。
图27为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后制动系统的透视图。
图28为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后颈部和后轮的后透视图。
图29为具有前制动系统的替代构造的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图30A和图30B为包括鼓状轮的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截面视图,该鼓状轮用于增大脚踏板旋转在制动拉索的张力方面的效果。图30A为前颈部的局部侧面截面视图,示出了制动拉索中的一个到鼓状轮的附接部。图30B为前颈部的局部俯视截面视图,示出了两个制动拉索到鼓状轮的附接部。
图31A和图31B为包括多个齿轮的训练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截面视图,该多个齿轮用于进一步地增大由鼓状轮施加到制动拉索的张力。图31A为前颈部的局部侧面截面视图,示出了使增大鼓状轮致动的三齿轮机构。图31B为前颈部的局部俯视截面视图,示出了前颈部内的三齿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基于一种训练设备的设计,该训练设备被构造为使得使用者能够在旱地下坡表面上模拟下坡雪地滑雪或下坡雪地单板滑雪的所有保持平衡和转向的运动。设备配备有制动系统,当移动方向从向前变为向侧面时,该制动系统使得使用者能够减慢行进的速度,由此来模拟在斜坡上通过使雪橇或滑雪板转向来减速的动作。当雪橇或滑雪板朝向上坡方向倾斜时,制动效果被进一步地增强,进一步地模拟了在雪地上滑雪或进行单板滑雪的实际运动。可选的转向杆可设有把手,该把手被置于杆的头部处,以模拟在转向之前或在转向期间插滑雪杖。
在对本发明(composition)和方法进行说明之前,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在本文中说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这样的实施例可以变化。还应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说明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意在进行限制,这是因为将仅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
当被用在本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时,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外规定,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这”包括复数的引用。因此,例如,对“这个设备”的引用包括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通过阅读本公开,在本文中说明的设备的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明白易懂。
与“包含”、“含有”或“特征在于”可互换地使用的术语“包括”是包含性的或开放性的语言,并且不排除另外的、未列举的元件或方法步骤。词组“构成”排除了任何未在权利要求中指定的元件、步骤或要素。词组“基本由……构成”将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为指定的元件或步骤以及不实质性地影响要求保护的发明的基本特征和新颖特征的元件或步骤。本公开设想了本发明的对应于这些词组中每一个的范围的设备的实施例。因此,包括列举的元件或步骤的设备设想了特定的实施例,在该特定的实施例中,设备基本由那些元件或步骤构成或者由那些元件或步骤构成。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所有在本文中使用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的领域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虽然在实践中或在对本发明进行的测试中可使用与在本文中说明的方法和材料相似或等效的任何方法和材料,但优选的材料是现在所说明的。
参照图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训练设备100,该训练设备被构造为使得使用者能够在旱地下坡表面上模拟下坡雪地滑雪或下坡雪地单板滑雪的所有保持平衡和转向的运动。训练设备包括具有顶部表面50、底部表面56、前表面52和后表面54的脚踏板14。脚踏板14可由能够支承使用者的重量的任何刚性的材料制成。可形成脚踏板的示例性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在某些实施例中,脚踏板14可由在现代的雪橇和滑雪板产品中使用的材料构造成。
如在图1、图2、图4、图5、图11、图12、图15和图18中示出的,脚踏板14包括前铰链组件12,该前铰链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底部表面56并且与该脚踏板的前表面52毗邻。铰链组件12以铰链的方式将脚踏板14连接到前颈部3,使得脚踏板14可围绕轴线A(图6)旋转。在某些实施例中,铰链组件12包括用于防止脚踏板14沿任一方向旋转超过某个点的装置。例如,铰链组件12可被构造为防止脚踏板14从静止位置旋转超过30°、45°、60°或90°。在某些实施例中,铰链组件12可以是可调整的,使得使用者可设定脚踏板14的最大容许旋转。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静止位置”指代当训练设备未被使用时和/或当使用该训练设备并且沿直线行进时训练设备的部件的位置。因此,当涉及使用脚踏板14时,“静止位置”指代其中脚踏板14具有的使用者站立于其上的表面(即,顶部表面50)面向上的位置。同样地,当涉及使用前轮/后轮时,“静止位置”指代其中训练设备的将沿笔直向前的方向滚动的轮的位置。
脚踏板14还包括后铰链组件22,该后铰链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底部表面56并且与该脚踏板的后表面54毗邻。后铰链组件22以铰链的方式将脚踏板14连接到后颈部23,使得脚踏板14可围绕轴线A(图6)旋转。在各个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说明的,后铰链组件22还可包括用于防止脚踏板沿任一方向旋转超过某个点的装置,并且该装置可以是可被使用者调整的。
训练设备100的前颈部和后颈部(3,23)可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刚性材料制成。可形成前颈部和后颈部的示例性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同时颈部可由与脚踏板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在某些实施例中,颈部由不同的刚性材料形成。如在图2中示出的,前颈部3和后颈部23的形状可被设置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曲部,以容纳训练设备100的轮。在某些实施例中,颈部的形状被设置为相对的“S”曲线,每个“S”曲线的底部部分用作到各自的铰链组件(12,22)的附接点。在颈部的端部处形成了与铰链组件的附接点相对的孔,每个孔被构造为分别容纳前叉部7和后叉部27的芯杆(stem),由此形成了前枢轴组件和后枢轴组件(4a,24a)。
训练设备100的前叉部7和后叉部27可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刚性材料制成。可形成脚踏板的示例性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同时叉部可由与脚踏板14、前颈部3或后颈部23中的任一个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在某些实施例中,叉部由不同的诸如铝或铁的刚性材料形成。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叉部的下部臂可由减震系统代替和/或整合有减震系统(未示出),以适应不平的表面。
每个叉部(7,27)的形状可被设置为容纳轴(未示出),一个或多个轮(10,20)围绕该轴旋转。轮(10,20)可以为实心的或中空的(具有内管),并且可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材料形成。可形成轮的示例性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和塑料。同时单个轮可被安装在训练设备100的每个端部(前端部/后端部)处,在各个实施例中,在每个端部处可安装两个同心轮,用以在使用期间增加稳定性。
训练设备100进一步包括制动系统60。如图3、图16A和图16B所示,制动剪组件(8,28)被安装在每个叉部(7,27)的中心位置处,该制动剪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制动臂(8a,28a)和第二制动臂(8b,28b)。制动闸瓦9被设置在每个制动臂的远端端部处,该制动闸瓦被构造为通过与轮的摩擦接触来阻止该轮的旋转。制动拉索6b的第一端部被固定地附接到每个制动臂的近端端部。在训练设备100中使用的制动拉索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材料形成。
制动系统60包括两个前制动拉索6b,在设备的每一侧(右侧/左侧)有一个该前制动拉索。在后文中,将说明对单个前制动拉索6b进行的设置,但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说明同时适用于左侧与右侧这两侧。
前制动拉索6b被可滑动地设置在刚性管6a内,该刚性管被安装到前叉部7的任一侧。刚性管6a终止于前叉部7的与前枢轴组件4a毗邻的顶部部分处。如图9和图10所示,前制动拉索6b离开刚性管6a,穿过被固定地安装到前枢轴组件4a的旋转管4b,并且进入与前颈部3毗邻地安装的柔性管6c。柔性管6c终止于前伸出导引管15并且沿着该柔性管的长度是可延伸的,使得前轮的沿任一方向的旋转引起柔性管6c与旋转方向相反地屈曲。因为制动拉索6b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柔性管6c的屈曲增加了被容纳在其中的制动拉索6b的张力,结果是整体增加了沿着整个制动拉索6b的张力并且运用各自的制动组件。因此,当作为轮转动的结果,制动拉索6b的在柔性管6c内部的部分长度增加时,制动拉索6b的在刚性管6a的下端部与制动拉索6b的在制动臂处的第一端部之间的部分的长度被缩短,结果是运用各自的制动臂,这使得制动闸瓦9与轮接触并且使得设备减慢。制动拉索6b则通过前伸出导引管15在接近前枢轴组件4a的位置处进入前颈部3,并且从接近脚踏板14的前表面52的位置处离开。在前颈部3内,可选地,制动拉索6b可被可滑动地设置在保护管(未示出)内,以防止该制动拉索劣化。可选地,前制动拉索6b的第二端部可被可滑动地设置在保护管(未示出)内以保护制动拉索6b免受环境影响,以及该第二端部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14的前表面52。
训练设备100进一步包括两个后制动拉索26b,在设备的每一侧(右侧/左侧)有一个该后制动拉索。在后文中,将说明对单个后制动拉索26b进行的设置,但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说明同时适用于左侧与右侧这两侧。
后制动拉索26b被可滑动地设置在刚性管26a内,该刚性管被安装到后叉部27的任一侧。刚性管26a终止于后叉部27的与后枢轴组件24a毗邻的顶部部分处。如图16-18所示,后制动拉索26b离开刚性管26a,穿过被固定地安装到后枢轴组件24a的旋转管24b,并且进入柔性管26c,该柔性管26c沿着其长度是可延伸的并且被安装在后颈部23内,使得柔性管26c的端部穿过被设置在接近后枢轴组件24a的位置处的后伸出导引管25从后颈部23突出,以及从接近脚踏板14的后表面54的位置突出。可选地,后制动拉索26b的第二端部可被可滑动地设置在保护管(未示出)内以保护制动拉索26b免受环境影响,以及该第二端部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14的后表面54。另外,柔性管26c在接近后枢轴组件24a的点处从左到右地跨接,反之亦然,使得相比于前制动臂,后轮20转动的结果是使相对侧的后制动臂致动。
调整管筒(6d,26d)可被设置在前制动拉索6b和后制动拉索26b的端部中的一个或多个端部处,该调整管筒将各自的制动拉索连接到制动臂(8a,8b,28a,28b)并且使得使用者能够调整制动系统60内的制动拉索张力。替代地或另外地,训练设备100在制动拉索(6b,26b)的第二端部处可包括调整管筒(6d,26d),以将制动拉索(6b,26b)分别可调整地附接到脚踏板14的前表面52和后表面54。如图10所示,制动系统60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前拉索止动器17,该一个或多个前拉索止动器在前颈部3内被安装到前制动拉索6b并且被构造为防止前制动拉索6b朝向轮移动,由此确保了作为轮转动的结果,适合的制动臂被致动。同样地,如图16B所示,制动系统60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后拉索止动器18,该一个或多个后拉索止动器在后颈部23内被安装到后制动拉索26b并且被构造为使得后制动拉索26b能够仅朝向脚踏板14移动,由此确保了作为轮转动的结果,适合的制动臂被致动。
训练设备100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扭转弹簧(5a,5b),该一个或多个扭转弹簧被安装在枢轴组件(4a,24a)处并且被构造为使前轮/后轮返回到其各自的静止位置处。在各个实施例中,训练设备100可仅包括被安装在前枢轴组件4a处的前扭转弹簧5a或仅包括被安装在后枢轴组件24a处的后扭转弹簧5b。在各个实施例中,训练设备100可包括被安装在前枢轴组件4a处的前扭转弹簧5a和被安装在后枢轴组件24a处的后扭转弹簧5b。
训练设备可进一步包括把手2,该把手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7并且被构造为使得使用者能够模拟在转向之前和在转向期间插滑雪杖同时使前轮10转向。把手2可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1。为了高级的训练,把手2可以是可从前叉部7拆卸的。因此,当使用者将把手2转动到左侧时,前轮向左转向,并且作为训练设备的摩擦运动的结果,后轮20也转动到左侧,由此模拟在雪橇上向侧面的滑动。然而,前轮和后轮(10,20)将被重力拉动以相等的角度旋转,以模拟在转向期间雪橇的切雪(carving)动作或侧滑(例如见图7和图8)。
因为前轮和后轮(10,20)沿同一方向向侧面转动,并且前枢轴组件和后枢轴组件(4a,24a)以同一角度转动,所以脚踏板14的在“上坡侧”(即,轮转动所朝向的方向的相对侧)的柔性管(6c,26c)将屈曲,由此容纳了更多的制动拉索(6b,26b)。同时,在同一侧的刚性管(6a,26a)将独立于轮方向地容纳相同长度的制动拉索。由于在拉索止动器(17,18)与到各自的制动臂(8a,8b,28a,28b)的附接点之间制动拉索长度是固定的,所以轮的转动将使得制动闸瓦轻轻地接触轮缘并且使轮减慢(例如见图12和图14)。
使用者可通过朝向上坡方向倾斜脚踏板来施加进一步的制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脚踏板14的倾斜拉动在上坡侧的制动拉索(6b,26b),进一步地减小了柔性管26c的超出拉索止动器(17,18)的总长度,并且增加了被施加到抵靠轮(10,20)的制动闸瓦的压力。
相应地,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时,前轮和后轮(10,20)向右转动,由此推动第二前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分别与前轮和后轮(10,20)接触。同样地,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右侧时,前轮和后轮向左转动,由此推动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一后制动臂分别与前轮和后轮(10,20)接触。
训练设备100可进一步包括电动机11,该电动机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7并且被构造为对前轮10提供旋转动力。电动机11可被连接到电源,例如但不限于可充电电池组或太阳能电池阵列。电动机11可进一步用作发电机,以在训练设备由于重力动力进行运动时对可充电电池组充电。电动机11可进一步包括使用者可选择的开-闭开关(未示出)以及集成的控制器(未示出),以当情况改变时控制在马达与发电机之间进行切换。因此,使用者可利用马达11的旋转动力来增加下坡速度和/或有助于向上坡行进以准备另一场下坡训练活动。
图19A-19C为训练设备100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9A示出了如已说明的训练设备100,其中脚位置16参照单板式滑雪板构造。图19C示出了把手2已被移除并且包括单个前轮10和单个后轮20的训练设备300。如图19C所示,脚踏板14上的脚位置16参照滑雪板构造。
现在参照图19B,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训练系统200。训练系统200包括被构造为模拟独立的雪橇的第一训练设备和第二训练设备。因此,脚踏板14上的脚位置16被示出为面向系统的向前的方向。训练系统200的每个训练设备可包括上文参照训练设备100进行说明的特征,并且进一步地,每个训练设备可包括一个把手2(未示出),以模拟使用滑雪杖。
现在参照图20-28,示出了训练设备400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其中与前述的实施例一致的元件被给予相同的元件编号。在训练设备的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脚踏板组件31,该脚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脚踏板30和第二脚踏板32,每个脚踏板均具有顶部表面34、底部表面(未示出)、前表面36和后表面38。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30,32)可由能够支承使用者的重量的任何刚性的材料制成。可形成脚踏板的示例性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在某些实施例中,脚踏板(30,32)可由在现代的雪橇和滑雪板产品中使用的材料构造而成。
如图22所示,脚踏板(30,32)中的每个均可包括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30,32)的前表面36的前铰链组件40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30,32)的后表面38的后铰链组件42。前铰链组件40和后铰链组件42中的每一个以铰链的方式将各自的脚踏板(30,32)连接到前横梁44和后横梁46,该前横梁和后横梁通过架杆48被固定地附接到彼此。在某些实施例中,铰链组件(40,42)中的每一个均可包括用于防止各自的脚踏板(30,32)沿任一方向旋转超过某个点的装置。例如,铰链组件(40,42)可被构造为防止脚踏板(30,32)从静止位置旋转超过30°、45°、60°或90°。在某些实施例中,铰链组件(40,42)可以是可调整的,使得使用者可设定脚踏板(30,32)的最大容许旋转。
架杆48的前横梁和后横梁(44,46)可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刚性的材料制成。可形成横梁的示例性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在各个实施例中,前横梁和后横梁(44,46)以及架杆48由同一材料制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这是因为这些部件可独立地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如参照前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说明的,前横梁和后横梁(44,46)各自被固定地附接到前颈部3和后颈部23。训练设备400的前颈部和后颈部(3,23)可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刚性材料制成。同时颈部可由与脚踏板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在某些实施例中,颈部由不同的刚性材料形成。如图21所示,训练设备400的前颈部3的尺寸被设置为容纳前轮10,该前轮比后轮20大。另外,训练设备400包括被固定地附接到前颈部3的座70,由此使得使用者在骑乘时能够坐下,与使用传统的自行车时所做的一样。因此,训练设备400可进一步包括各自被固定地安装到前轮10的旋转轴的相对的端部的第一脚蹬62和第二脚蹬64。与在传统的自行车中一样,脚蹬(62,64)可通过一对曲柄臂66被安装到前轮10的轴68,该脚蹬关于轮10的旋转方向彼此偏离180°。
与前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一致地,训练设备400包括第一制动系统60,在上文对该第一制动系统进行了说明并且因此在这里将不进行重复。如图22、图23和图26所示,前制动拉索6b在接近脚踏板组件31的前枢轴组件40的位置处离开前颈部3。之后,每个前制动拉索6b被可滑动地设置在保护管94内并且穿过前横梁44,用以固定地附接到每个脚踏板(30,32)的前表面36。同样地,如图22、图27和图28所示,每个后制动拉索26b在接近脚踏板组件31的后枢轴组件42的位置处离开后颈部23。之后,每个后制动拉索26b被可滑动地设置在保护管96内并且穿过后横梁46,用以固定地附接到每个脚踏板(30,32)的后表面。然而,在该实施例中,柔性管26c不从左到右地跨接,而是被布置使得作为后轮20转动的结果,在与前制动臂相同的一侧的后制动臂被致动。
训练设备400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制动系统80。如图25-28所示,第二制动系统80包括第二制动剪组件(82,84),该第二制动剪组件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第一制动臂(82a,84a)和第二制动臂(82b,84b)。制动闸瓦9被设置在每个制动臂的远端端部处,该制动闸瓦被构造为通过与轮的摩擦接触来阻止该轮的旋转。制动拉索的第一端部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制动系统80的每个制动臂的近端端部。与前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一样,在训练设备400中使用的制动拉索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材料形成。
与第一制动系统60不同的是,第二制动系统80包括单个前制动拉索和单个后制动拉索88。在后文中,将说明对第二制动系统80的前制动拉索进行的设置。
如图23和图24所示,前制动拉索被可滑动地设置在前柔性制动管90内,该前柔性制动管被安装到前叉部7的一侧。前柔性制动管90平行于把手2设置并且在手控件85处终止于把手2的顶部处,该把手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7。
如图27和图28所示,后制动拉索88被可滑动地设置在后柔性制动管86内,该后柔性制动管被安装到把手2,其第一端部在手控件85处终止于把手2的顶部处,该把手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7。后柔性制动管86被设置为在前颈部3、前横梁44、架杆48、后横梁46和后颈部23的下面延伸。后柔性制动管86的第二端部终止于接近第二后剪组件84的位置处,由此使得后制动拉索88能够被固定地附接到该第二后剪组件。
调整管筒(未示出)可被设置在前制动拉索和后制动拉索88的端部中的一个或多个端部处,该调整管筒将各自的制动拉索连接到制动臂(82a,82b,84a,84b)并且使得使用者能够调整第二制动系统80内的制动拉索张力。替代地或另外地,训练设备400在制动拉索(88)的第二端部处可包括调整管筒(未示出),以分别将制动拉索可调整地附接到每个手控件85。
在某些实施例中,上文所说明的训练设备(100,300,400)中的每一个的制动系统60可具有与上文所说明的构造不同的构造。如图29所示,制动剪组件8被安装在前叉部7的中心位置处,该制动剪组件包括第一制动臂8a和第二制动臂8b。制动闸瓦9被设置在每个制动臂的远端端部处,该制动闸瓦被构造为通过与轮的摩擦接触来阻止该轮的旋转。制动拉索的第一端部被固定地附接到每个制动臂的近端端部。在训练设备100中使用的制动拉索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材料形成。应当理解的是,出于说明的目的,仅参照前制动系统来对替代的制动系统进行说明。然而,替代的制动系统可应用于并且因此预计到用作后制动系统和/或前制动系统和后制动系统两者。
在这些实施例中,前制动系统60包括单个前制动拉索6b(被称为主制动拉索6b),该前制动拉索的第一端部被固定地附接到每个制动臂(8a,8b),用以使每个制动臂同时致动。主制动拉索6b被可滑动地设置在保护管98内,该保护管被固定地附接到前叉部7。主制动拉索6b的第二端部离开保护管98并且被固定地附接到一对次级前制动拉索6e,在设备的每一侧(右侧/左侧)有一个该次级前制动拉索。
如上文关于训练设备100的前制动系统60所说明的,每个前次级制动拉索6e穿过被固定地安装到前枢轴组件4a的旋转管4b,并且进入柔性管6c,该柔性管沿着其长度是可延长的并且毗邻前颈部3安装,使得前轮沿任一方向的旋转引起柔性管6c与旋转方向相反地屈曲,并且增加了被容纳在该柔性管中的制动拉索6b的张力。前制动系统的剩余特征与上文关于训练设备100进行说明的特征相同,并且因此为了简洁将不在这里进行说明。
在某些实施例中,上文所说明的训练设备(100,300,400)中的每一个的制动系统60可具有与上文所说明的构造不同的构造。如图30A和图30B所示,铰链组件(12,22)可包括主轴110,该主轴从前颈部3延伸到后颈部23并且被构造为通过前夹紧件和后夹紧件112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14。主轴110的端部突出到前颈部3和后颈部23中的每一个中并且可终止于环形凹口114中,该环形凹口形成在前颈部3和后颈部23的壁的内表面中。在某些实施例中,环形凹口114可包括旋转元件,诸如滚柱轴承(未示出),以在主轴110旋转期间使摩擦最小化。鼓状轮116可在接近主轴110的端部的位置处被设置在该主轴上,该鼓状轮被构造为在前颈部和后颈部(3,23)内根据主轴110的旋转而旋转。
如上文参照训练设备(100,300,400)的其它实施例所说明的,前制动系统60包括两个前制动拉索6b,在设备的每一侧(右侧/左侧)有一个该前制动拉索。就前制动系统和后制动系统的特征而言,该特征与上文关于训练设备100、300和400进行说明的特征相同,在这里为了简洁将仅说明不同之处。
左制动拉索和右制动拉索6b在接近前枢轴组件4a的位置处进入前颈部3并且被固定地附接到鼓状轮116,被附接在彼此基本分开180°的位置处。因此,当使用者使得脚踏板14沿任一方向旋转时,鼓状轮116沿同一方向同心地旋转并且将张力施加到各自的制动拉索6b。在不受理论束缚的情况下,因为鼓状轮116的直径大于主轴110的直径,所以与在具有不包括鼓状轮116的制动系统60的设备(100,300,400)中施加的张力相比,施加到制动拉索6b的张力被增大。
应当理解的是,出于说明的目的,包括增大鼓状轮116的该替代的制动系统被说明为包括被设置在前颈部和后颈部(3,23)中的每一个内的鼓状轮116。然而,在各个实施例中,制动系统60可包括单个鼓状轮116,该单个鼓状轮被设置在前颈部3或后颈部23中。因此,替代的制动系统可应用于并且因此预计到对仅被施加到前制动拉索的张力、仅被施加到后制动拉索的张力或者被施加到前制动拉索和后制动拉索两者的张力进行增大。
在某些实施例中,上文所说明的训练设备(100,300,400)中的每一个的制动系统60可具有与上文所说明的构造不同的构造。如上文参照图30A和图30B所讨论的,铰链组件(12,22)可包括主轴110,该主轴从前颈部3延伸到后颈部23并且被构造为通过前夹紧件和后夹紧件112被固定地附接到脚踏板14。如图31A和图31B所示,前颈部和后颈部(3,23)中的每一个可包括齿轮箱(150,250)。主齿轮122可在接近主轴110的端部的位置处被设置在该主轴上,该主齿轮被构造为在前颈部和后颈部(3,23)中的每一个的齿轮箱(150,250)内根据主轴110的旋转而旋转。多个次级齿轮124也被设置在齿轮箱(150,250)内,每个次级齿轮均被构造为按照与主齿轮122的接触进行旋转。而在图31A和图31B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在前颈部和后颈部中设置一个主齿轮122和三个次级齿轮124,应当理解的是,预计到在齿轮箱(150,250)中使用任何数量的次级齿轮124,以增大被施加到制动拉索6b的张力。
如图31A所示,主齿轮122与第一次级齿轮124旋转接合,该第一次级齿轮被固定地附接在接近齿轮轴126的近端端部的位置处。因此,齿轮轴126被紧靠主轴110地设置在齿轮箱(150,250)内,以使得第一次级齿轮124能够与主齿轮122接合。而齿轮轴126被示出为被设置在主轴110上方,应当理解的是,只要主齿轮122与次级齿轮124相互接触,齿轮轴126可以以任何构造(例如,在下方地或侧向地沿任何方向)安装。齿轮轴126突出穿过内壁120,其中近端端部终止于形成在前颈部3和后颈部23的壁的内表面中的环形凹口114中,远端端部终止于被设置在齿轮箱(150,250)内的部分壁的环形凹口114中。
第二次级齿轮124可被设置在接近齿轮轴126的远端端部的位置处,该第二次级齿轮被构造为根据齿轮轴126的旋转而旋转。第二次级齿轮124可与第三次级齿轮124旋转接合,该第三次级齿轮在接近输出轴130的近端端部的位置处被固定地附接到该输出轴。输出轴130紧靠齿轮轴126地设置在齿轮箱(150,250)内,其中端部终止于环形凹口114中,该环形凹口形成在前颈部和后颈部(3,23)的内壁120和内表面中。鼓状轮116被设置在接近输出轴130的远端端部的位置处,该鼓状轮被构造为随着输出轴130的旋转进行旋转。在某些实施例中,任何一个或多个环形凹口114可包括旋转元件,诸如滚柱轴承(未示出),以在主轴110、齿轮轴126和/或输出轴130进行旋转期间使摩擦最小化。
如上文参照训练设备(100,300,400)的其它实施例所说明的,前制动系统60包括两个前制动拉索6b,在设备的每一侧(右侧/左侧)有一个该前制动拉索。就前制动系统和后制动系统的特征而言,该特征与上文关于训练设备100、300和400进行说明的特征相同,在这里为了简洁将仅说明不同之处。
左制动拉索和右制动拉索6b在接近前枢轴组件4a的位置处进入前颈部3并且被固定地附接到鼓状轮116,被附接在彼此基本分开180°的位置处。因此,当使用者使得脚踏板14沿任一方向旋转时,主齿轮122旋转,由此使得次级齿轮124中的每一个旋转,这进而使得鼓状轮116同心地旋转并且将张力施加到各自的制动拉索6b。可根据作为使用者倾斜脚踏板14的结果而被施加到各自的制动拉索6b的旋转力的期望增大率来选择齿轮箱(150,250)的齿轮比。这样,与在具有不包括齿轮箱(150,250)的制动系统60的设备(100,300,400)中施加的张力相比,得到的被施加到制动拉索6b的张力被增大。
应当理解的是,出于说明的目的,包括用于增大被施加到鼓状轮116的旋转力的齿轮箱(150,250)的该替代制动系统被说明为包括在前颈部和后颈部(3,23)中的每一个内的齿轮箱(150,250)。然而,在各个实施例中,制动系统60可包括齿轮箱(150,250)、不具有齿轮箱(150,250)的鼓状轮116、或在训练设备(100,300,400)的前颈部和/或后颈部(3,23)内无增大地应用的制动器的任何组合。因此,替代的制动系统可应用于并且因此预计到对仅被施加到前制动拉索的张力、仅被施加到后制动拉索的张力或者被施加到前制动拉索和后制动拉索两者的张力进行增大。
虽然参照上文的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修改和变型被包含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相应地,本发明仅被以下权利要求限制。

Claims (85)

1.一种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包括:
(a)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脚踏板;
(b)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
(c)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
(d)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
(e)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以及
(f)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i)前制动剪组件,所述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
(ii)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一前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
(iii)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二前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
其中,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所述前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所述后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所述制动系统进一步包括:
(iv)后制动剪组件,所述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
(v)第一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以及
(vi)第二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
其中,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推动所述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所述前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所述后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以更大的力推动所述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具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并且被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前扭转弹簧,所述前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所述前颈部与所述前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后扭转弹簧,所述后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所述后颈部与所述后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一个前轮被附接到所述前叉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两个同心的前轮被附接到所述前叉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一个后轮被附接到所述后叉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两个同心的后轮被附接到所述后叉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叉部并且被构造为对所述前轮提供旋转动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后叉部并且被构造为对所述后轮提供旋转动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和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的一个或多个端部处的多个调整管筒。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和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的一个或多个端部处的多个调整管筒。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颈部的座。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各自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轮的旋转轴的相对的端部的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其中,所述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关于所述轮的旋转方向彼此偏离180°。
2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所述脚踏板包括左脚踏板和右脚踏板,每个脚踏板以铰链的方式被独立地附接到所述前颈部和所述后颈部。
21.一种训练系统,所述训练系统包括第一训练设备和第二训练设备,其中,每个训练设备包括:
(a)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脚踏板;
(b)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
(c)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
(d)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
(e)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以及
(i)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i)前制动剪组件,所述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
(ii)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一前柔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颈部;
(iv)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二前柔性管被安装到前颈部;
其中,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每个训练设备的前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每个训练设备的后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每个训练设备的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每个训练设备的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每个训练设备的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每个训练设备的制动系统进一步包括:
(iv)后制动剪组件,所述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
(v)第一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以及
(vi)第二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
其中,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推动所述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每个训练设备的前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每个训练设备的后颈部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每个训练设备的第一前制动拉索或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每个训练设备的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以更大的力推动每个训练设备的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训练系统,所述训练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每个把手具有手柄并且被可拆卸地附接到每个训练设备的前叉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被固定地附接到彼此。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进一步包括前扭转弹簧,所述前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所述前颈部与所述前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进一步包括后扭转弹簧,所述后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所述后颈部与所述后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3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包括被附接到所述前叉部的一个前轮。
3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包括被附接到所述前叉部的两个同心的前轮。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包括被附接到所述后叉部的一个后轮。
3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包括被附接到所述后叉部的两个同心的后轮。
3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进一步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叉部并且被构造为对所述前轮提供旋转动力。
36.一种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包括:
(a)脚踏板组件,所述脚踏板组件包括:
(i)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每个脚踏板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
(ii)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通过架杆被固定地附接到彼此,其中,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被构造为附接到所述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
(b)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组件的前横梁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
(c)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组件的后横梁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
(d)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
(e)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
(f)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并且具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把手;以及
(g)第一制动系统,所述第一制动系统包括:
(i)第一前制动剪组件,所述第一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
(ii)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一前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以及
(iii)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二前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
(h)第二制动系统,所述第二制动系统包括:
(i)第二前制动剪组件,所述第二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三前制动臂和第四前制动臂;
(ii)第三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三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三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被设置在所述把手上的第一手控件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三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沿着所述把手设置的第二前柔性管内;以及
其中,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第一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
其中,当使用者利用第一手控件时,张力被施加到第三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第二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制动系统进一步包括:
(iv)第一后制动剪组件,所述第一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
(v)第一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以及
(vi)第二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
其中,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第一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推动所述第一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制动系统进一步包括:
(iii)第二后制动剪组件,所述第二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三后制动臂和第四后制动臂;
(iv)第三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三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三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被设置在所述把手上的第二手控件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三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三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三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与所述后颈部的下面,
其中,当使用者利用所述第二手控件时,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三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第二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脚踏板和所述第二脚踏板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以更大的力推动所述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后扭转弹簧,所述后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所述后颈部与所述后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4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一个前轮被附接到所述前叉部。
43.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一个后轮被附接到所述后叉部。
44.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两个同心的后轮被附接到所述后叉部。
45.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叉部并且被构造为对所述前轮提供旋转动力。
46.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三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和所述第三后制动拉索的一个或多个端部处的多个调整管筒。
4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颈部的座。
4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各自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轮的旋转轴的相对的端部的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其中,所述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关于所述轮的旋转方向彼此偏离180°。
49.一种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包括:
(a)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脚踏板;
(b)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
(c)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
(d)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
(e)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以及
(f)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i)前制动剪组件,所述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
(ii)后制动剪组件,所述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
(iii)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一前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
(iv)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二前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
(v)第一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以及
(vi)第二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推动所述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以及
其中,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以更大的力推动所述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具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并且被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前扭转弹簧,所述前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所述前颈部与所述前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后扭转弹簧,所述后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所述后颈部与所述后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53.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一个前轮被附接到所述前叉部。
5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两个同心的前轮被附接到所述前叉部。
55.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一个后轮被附接到所述后叉部。
56.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两个同心的后轮被附接到所述后叉部。
57.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叉部并且被构造为对所述前轮提供旋转动力。
58.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和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的一个或多个端部处的多个调整管筒。
59.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颈部的座。
6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各自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轮的旋转轴的相对的端部的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其中,所述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关于所述轮的旋转方向彼此偏离180°。
6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所述脚踏板包括左脚踏板和右脚踏板,每个脚踏板以铰链的方式被独立地附接到所述前颈部和所述后颈部。
62.一种训练系统,所述训练系统包括第一训练设备和第二训练设备,其中,每个训练设备包括:
(a)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脚踏板;
(b)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
(c)以铰链的方式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
(d)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
(e)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以及
(i)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i)前制动剪组件,所述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
(ii)后制动剪组件,所述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
(iii)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一前柔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颈部;
(iv)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二前柔性管被安装到前颈部;
(v)第一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内,所述第一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以及
(vi)第二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内,所述第二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
其中,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推动所述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以及
其中,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以更大的力推动所述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训练系统,所述训练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每个把手具有手柄并且被可拆卸地附接到每个训练设备的前叉部。
64.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被固定地附接到彼此。
65.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进一步包括前扭转弹簧,所述前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所述前颈部与所述前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66.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进一步包括后扭转弹簧,所述后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所述后颈部与所述后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67.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包括被附接到所述前叉部的一个前轮。
68.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包括被附接到所述前叉部的两个同心的前轮。
69.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包括被附接到所述后叉部的一个后轮。
70.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包括被附接到所述后叉部的两个同心的后轮。
71.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进一步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叉部并且被构造为对所述前轮提供旋转动力。
72.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训练设备和所述第二训练设备各自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和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的一个或多个端部处的多个调整管筒。
73.一种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包括:
(a)脚踏板组件,所述脚踏板组件包括:
(i)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每个脚踏板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
(ii)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通过架杆被固定地附接到彼此,其中,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被构造为以铰链的方式附接到所述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
(b)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组件的前横梁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
(c)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组件的后横梁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
(d)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
(e)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
(f)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并且具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把手;以及
(g)第一制动系统,所述第一制动系统包括:
(i)第一前制动剪组件,所述第一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
(ii)第一后制动剪组件,所述第一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
(iii)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一前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
(iv)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二前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
(v)第一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以及
(vi)第二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以及
(h)第二制动系统,所述第二制动系统包括:
(i)第二前制动剪组件,所述第二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三前制动臂和第四前制动臂;
(ii)第二后制动剪组件,所述第二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三后制动臂和第四后制动臂;
(iii)第三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三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三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被设置在所述把手上的第一手控件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三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沿着所述把手设置的第二前柔性管内;以及
(iv)第三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三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三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被设置在所述把手上的第二手控件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三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三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三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与所述后颈部的下面,
其中,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张力被同时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推动所述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以及
其中,当使用者将其自身的重量偏移到左侧或右侧时,额外的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与当使用者转动所述前叉部时相比,以更大的力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以更大的力推动所述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后扭转弹簧,所述后扭转弹簧被安装到处于所述后颈部与所述后叉部之间的可枢转的附接件。
75.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一个前轮被附接到所述前叉部。
76.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一个后轮被附接到所述后叉部。
77.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两个同心的后轮被附接到所述后叉部。
78.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叉部并且被构造为对所述前轮提供旋转动力。
79.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三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和所述第三后制动拉索的一个或多个端部处的多个调整管筒。
80.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颈部的座。
81.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各自被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前轮的旋转轴的相对的端部的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其中,所述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关于所述轮的旋转方向彼此偏离180°。
82.一种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包括:
(a)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被固定地附接到主轴;
(b)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
(c)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
(d)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
(e)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以及
(f)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i)前制动剪组件,所述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
(ii)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鼓状轮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鼓状轮被设置在所述主轴上并且被构造为在所述前颈部内旋转,其中,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一前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
(iii)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鼓状轮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二前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
其中,当使用者沿任一方向倾斜所述脚踏板时,所述主轴使所述第一鼓状轮旋转,使得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训练设备,其中,所述制动系统进一步包括:
(iv)后制动剪组件,所述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
(v)第一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鼓状轮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鼓状轮被设置在所述主轴上并且被构造为在所述后颈部内旋转,其中,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刚性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后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以及
(vi)第二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鼓状轮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
当使用者沿任一方向倾斜所述脚踏板时,所述主轴使所述第一鼓状轮和所述第二鼓状轮旋转,使得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推动所述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
84.一种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包括:
(a)具有顶部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被固定地附接到主轴;
(b)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前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前叉部的前颈部;
(c)被附接到所述脚踏板的后表面并且被可枢转地附接到后叉部的后颈部;
(d)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前轮;
(e)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的一个或多个后轮;
(f)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的第一齿轮箱,所述第一齿轮箱包括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主轴的第一主齿轮、多个次级齿轮和第一输出轴;以及
(g)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i)前制动剪组件,所述前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前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前制动臂和第二前制动臂;
(ii)第一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一鼓状轮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鼓状轮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箱的第一输出轴上并且被构造为在所述前颈部内旋转,其中,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前刚性管和第一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一前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
(iii)第二前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前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鼓状轮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前刚性管和第二前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前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前叉部,所述第二前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前颈部内;以及
其中,当使用者沿任一方向倾斜所述脚踏板时,所述主轴使所述第一齿轮箱的齿轮旋转并且增大所述第一鼓状轮的旋转,使得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的第二齿轮箱,所述第二齿轮箱包括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主轴的第二主齿轮、多个次级齿轮和第二输出轴,其中,所述制动系统进一步包括:
(iv)后制动剪组件,所述后制动剪组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后叉部并且包括第一后制动臂和第二后制动臂;
(v)第一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鼓状轮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鼓状轮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箱的第二输出轴上并且被构造为在所述后颈部内旋转,其中,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后刚性管和第一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一后刚性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一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以及
(vi)第二后制动拉索,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具有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制动臂的第一端部和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第二鼓状轮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后管和第二后柔性管内,所述第二后管被安装到所述后叉部,所述第二后柔性管被设置在所述后颈部内,
当使用者沿任一方向倾斜所述脚踏板时,所述主轴使所述第二齿轮箱的齿轮旋转并且增大所述第一鼓状轮和所述第二鼓状轮的旋转,使得张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前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前制动拉索以及所述第一后制动拉索或所述第二后制动拉索,由此推动所述前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以及推动所述后制动剪组件与所述后轮接触。
CN201480082863.6A 2014-10-03 2014-10-03 旱地滑雪板 Active CN1072070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4/059034 WO2016053351A1 (en) 2014-10-03 2014-10-03 Dry land ski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7068A CN107207068A (zh) 2017-09-26
CN107207068B true CN107207068B (zh) 2020-04-17

Family

ID=55631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2863.6A Active CN107207068B (zh) 2014-10-03 2014-10-03 旱地滑雪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908031B2 (zh)
CN (1) CN107207068B (zh)
CA (1) CA2963373C (zh)
WO (1) WO20160533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08031B2 (en) 2014-10-03 2018-03-06 Feiyu Ma Dry land ski
SG11202007489QA (en) * 2018-02-05 2020-09-29 X L T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Co Ltd Scooter
US10384556B1 (en) * 2018-03-12 2019-08-20 Honda Motor Co., Ltd. Multi-vehicle type device having battery packs
CN109011525A (zh) * 2018-08-21 2018-12-18 华北理工大学 一种可调速滑雪板与滑雪靴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870A (en) * 1921-10-31 1923-01-25 Herbert Ballington Improvements in ski-cycles or scooters
US4555122A (en) * 1982-11-17 1985-11-26 Harvey Kenneth C Tracking scooter and the lik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GB2312627A (en) * 1996-05-01 1997-11-05 Andrew Charles Holloway Horn Wheeled land surfing vehicle
CN2411034Y (zh) * 2000-03-09 2000-12-20 晨岚股份有限公司 休闲双踏板滑车
CN2454249Y (zh) * 2000-11-28 2001-10-17 杨胜仲 多功能滑板车
CN101823530A (zh) * 2010-05-05 2010-09-08 李武强 一种便携式代步车
FR2968626A1 (fr) * 2010-12-13 2012-06-15 Philippe Savidan Engin de descente tout terrain qui comprend un chassis sur lequel est monte deux essieux constitue de deux trucks reglables avec deux roues directrices freinees par hydraulique et d'une potence fixe avec poignees additionnelles
CN203111386U (zh) * 2013-01-25 2013-08-07 应永波 一种滑板自行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58907A1 (fr) * 1976-07-22 1978-02-17 Guillou Jean Claude Patins a roulettes
US4133546A (en) * 1977-03-28 1979-01-09 Frank Rosenblum Vehicle
US4943075A (en) * 1989-08-18 1990-07-24 Gates Patrick G Pair of wheeled skate-skis with brakes usable on most terrains
US4943072A (en) * 1989-08-24 1990-07-24 Sy Henig Side-actuated braking system for paired, wheeled, foot vehicles
DE4123822C2 (de) * 1990-11-15 2003-02-06 Georg Wiegner Sportgerät
ES2072227B1 (es) * 1992-04-09 1996-05-01 John De Courcey Milne Vehiculo deportivo
AUPM911294A0 (en) * 1994-10-28 1994-11-24 Milne, John De Courcey Sports conveyance suspension systems
DE19724360C2 (de) * 1996-06-14 1999-03-25 Ruetzel Ralf Dipl Designer Fh Roller mit Vorderrad- und Hinterradlenkung
IT1308424B1 (it) 1999-03-11 2001-12-17 Michele Rosso Pattini con ruote pneumatiche sterzanti.
US6488295B1 (en) * 2001-05-03 2002-12-03 Robert H. Bryant Stable and maneuverable two-wheeled vehicle
US6439584B1 (en) * 2002-02-27 2002-08-27 Eric Lai Roller-skating boot
FR2840538B1 (fr) * 2002-06-10 2004-09-10 Jean Pierre Bauduin Devalleur de pentes et remontee mecanique associee
US6968927B2 (en) 2003-10-10 2005-11-29 Brian Scura Bicycle force balancing mechanism with a brake arm actuation assembly and a pivot member for dual main brake cable segments
GB2408692A (en) * 2003-12-02 2005-06-08 Rolling Dynamics Ltd Rider platform capable of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rolling
US20060108753A1 (en) * 2004-11-23 2006-05-25 Harnden Jeffrey S Truckin board
US7314223B2 (en) * 2005-04-01 2008-01-01 Great Lotus Corporation Brake device and wheel assembly for skateboards
IT1390924B1 (it) 2008-07-31 2011-10-19 Peruffo Metodo di frenatura di attrezzi sportivi, dispositivo di frenatura ed attrezzo sportivo comprendente tale dispositivo di frenatura
KR101243264B1 (ko) 2011-06-03 2013-03-18 송태준 유희용 운동기구
US8540284B2 (en) * 2011-10-18 2013-09-24 No Snow Ventures, LLC Snowboard simulation riding device
AU2012101586A4 (en) * 2011-10-28 2013-07-25 Kowalski, Jacek Dr Dry Surface Carving Ski Apparatus
US9908031B2 (en) 2014-10-03 2018-03-06 Feiyu Ma Dry land ski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870A (en) * 1921-10-31 1923-01-25 Herbert Ballington Improvements in ski-cycles or scooters
US4555122A (en) * 1982-11-17 1985-11-26 Harvey Kenneth C Tracking scooter and the lik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GB2312627A (en) * 1996-05-01 1997-11-05 Andrew Charles Holloway Horn Wheeled land surfing vehicle
CN2411034Y (zh) * 2000-03-09 2000-12-20 晨岚股份有限公司 休闲双踏板滑车
CN2454249Y (zh) * 2000-11-28 2001-10-17 杨胜仲 多功能滑板车
CN101823530A (zh) * 2010-05-05 2010-09-08 李武强 一种便携式代步车
FR2968626A1 (fr) * 2010-12-13 2012-06-15 Philippe Savidan Engin de descente tout terrain qui comprend un chassis sur lequel est monte deux essieux constitue de deux trucks reglables avec deux roues directrices freinees par hydraulique et d'une potence fixe avec poignees additionnelles
CN203111386U (zh) * 2013-01-25 2013-08-07 应永波 一种滑板自行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93723A1 (en) 2018-07-12
US20170246528A1 (en) 2017-08-31
CN107207068A (zh) 2017-09-26
US10384117B2 (en) 2019-08-20
CA2963373C (en) 2020-09-15
US9908031B2 (en) 2018-03-06
CA2963373A1 (en) 2016-04-07
WO2016053351A1 (en) 2016-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4117B2 (en) Dry land ski
US5496239A (en) Exercise and ski simulating device
US4700962A (en) Rowing type vehicle
US6849032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simulating skating motions
US7261675B2 (en) Stepping exerciser having actuatable handle
KR102107263B1 (ko) 발로 추진하는 휠식 취미 및/또는 스포츠 기구
US8465056B2 (en) Longboard skating propulsion pole for land paddling
CA2251513A1 (en) Human powered vehicle and propulsion system
US9889368B1 (en) Personal transportation device
CN111921182B (zh) 一种多功能滑行运动装备
US20020011727A1 (en) Ski rocker training device
US10754682B2 (en) Snow ski tra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030073059A1 (en) Snowboard teaching device
EP3666348B1 (en) Ski trainer
CN102358387B (zh) 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EP3344512A1 (en) Personal transportation device
CN106730781A (zh) 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
RU2647100C1 (ru) Тренаже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спользуемое: стационарно и для передвижения по земляной, гравийной, асфальтовой, ледяной и снежней поверхности
US3455550A (en) Ski simulation apparatus
US9079061B1 (en) Vehicle for exercising
RU2081645C1 (ru) Велотренажер
US20220249932A1 (en) Ski instruction method
EP1537897B1 (en) Exercise apparatus simulating skating motions
EP3056253A1 (en) Foot deck-based vehicle with increased potential energy for ollie-type manoeuvers
RU218161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енировки велосипедист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44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