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6892A - 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6892A
CN107206892A CN201680006537.6A CN201680006537A CN107206892A CN 107206892 A CN107206892 A CN 107206892A CN 201680006537 A CN201680006537 A CN 201680006537A CN 107206892 A CN107206892 A CN 107206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rotation
center
rotating membe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65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浦伸忠
内田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6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3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 F16H37/08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at least one power path be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e. CVT
    • F16H37/0846CVT using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50Architecture of the driveline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r kind of transmission units
    • B60K6/54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ratio
    • B60K6/543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ratio the transmission be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46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 F16H3/48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ingle orbital gears or pairs of rigidly-connected orbital gears
    • F16H3/52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ingle orbital gears or pairs of rigidly-connected orbital gears comprising orbital spur gears
    • F16H3/54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ingle orbital gears or pairs of rigidly-connected orbital gears comprising orbital spur gears one of the central gears being internally toothed and the other externally tooth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21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toothed gearing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 friction gearing
    • F16H37/02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toothed gearing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 friction gearing the toothed gearing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F16H9/1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 F16H9/16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 F16H9/18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only one flange of each pulley being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21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toothed gearing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 friction gearing
    • F16H2037/023CVT'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forward and one reverse ratio in a serial arranged sub-transmi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3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 F16H37/08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at least one power path be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e. CVT
    • F16H2037/088Power split variators with summing differentials, with the input of the CVT connected or connectable to the input shaft
    • F16H2037/0886Power split variators with summing differentials, with the input of the CVT connected or connectable to the input shaft with switching means, e.g. to change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34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wo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5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on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35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two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38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three engaging means

Abstract

一种自动变速器,具有:输入轴,配置于第一轴(AX1)上,与驱动源驱动连接;传递机构(90),设置于第一轴(AX1)和第二轴(AX2)之间,将第一轴(AX1)的旋转向第二轴(AX2)传递;无级变速机构(40),具有配置于第二轴(AX2)上的主动轮(41)、配置于第三轴(AX3)上的从动轮(42)、卷绕在所述两轮(41、42)上的带(43),该无级变速机构(40)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输出轴,配置于第四轴(AX4)上,输出变速后的旋转;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第一轴(AX1)的中心和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一侧配置第二轴(AX2)的中心,在另一侧配置第三轴(AX3)的中心。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装载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详细地说,涉及具有无级变速机构的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例如适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使用了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等无级变速机构的自动变速器比较普及,该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具有一对轮和卷绕在上述一对轮上的金属制的带,并且通过变更轮的有效直径来进行无级变速。
作为该种自动变速器,具有第一轴~第四轴这样的相互平行的轴的自动变速器比较普及。在该自动变速器中,例如在第一轴上配置有内燃机的曲轴和无级变速机构的主动轮,在第二轴上配置有无级变速机构的从动轮,在第三轴上配置有减速齿轮组,在第四轴上配置有差速装置及驱动轴(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自动变速器中,在第一轴、第二轴、第四轴上设置有大径的旋转构件,从自动变速器的尺寸和向车辆的装载性的观点出发,第一轴、第二轴、第四轴以在轴向上观察时呈大致锐角三角形的方式配置。另外,为了确保最低的距地面的高度,在自动变速器的下部配置有与驱动轴同轴的第四轴,在第四轴的斜上方配置有第一轴,在第一轴的斜上方配置有第二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245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中,由于在第一轴上配置有内燃机的曲轴及主动轮,因此,配置于第二轴的从动轮以与主动轮的高度的差的量配置于曲轴的上方。因此,该自动变速器向曲轴的上侧大大地突出,因此,在将自动变速器装载于车辆时可能会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扰,从而存在装载性差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又能够提高向车辆的装载性。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
具有:
输入部件,配置于第一轴上,与驱动源驱动连接,
传递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和与所述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之间,将所述第一轴的旋转向所述第二轴传递,
无级变速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轴上的主动轮、配置于与所述第二轴平行的第三轴上的从动轮、卷绕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的带,该无级变速机构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
输出部件,配置于与所述第三轴平行的第四轴上,与所述第三轴上的驱动小齿轮啮合来输出变速后的旋转;
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为边界,在一侧配置所述第二轴的中心,在另一侧配置所述第三轴的中心。
发明效果
根据本自动变速器,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第一轴的中心和第四轴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为边界,在一侧配置第二轴的中心,并且在另一侧配置第三轴的中心,因此,能够使第二轴的中心或第三轴的中心配置于第一轴的中心的下方。因此,能够使主动轮或从动轮中的任意一个的中心配置在驱动源的驱动轴的下方,因此,与使主动轮或从动轮的中心与驱动源的驱动轴同轴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自动变速器中的无级变速机构的配置位置。此外,主动轮或从动轮中任意一个的中心也可以配置于驱动源的驱动轴的下方。由此,能够使自动变速器的向上方的突出变小,因此,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又能够提高向车辆的装载性。另外,输出部件的旋转方向和第二轴及第三轴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因此,通过第二轴或第三轴中的配置于下方的轴所配置的轮扬起的润滑油难以向输出部件的方向飞散。由此,能够使输出部件对润滑油的搅拌阻力变小,从而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框架图。
图2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轴位置的主视图。
图2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接合表。
图3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框架图。
图3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接合表。
图4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框架图。
图4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接合表。
图5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框架图。
图5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接合表。
图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轴位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2A、图2B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驱动连接是指相互的旋转构件以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接的状态,作为包括这些旋转构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的状态或者这些旋转构件以经由离合器等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接的状态的概念使用。
参照图1对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的车辆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该车辆1将例如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2作为驱动源,该车辆1具有内燃机(驱动源)2、车辆用驱动装置3、未图示的车轮。车辆用驱动装置3具有自动变速器10、控制装置(ECU)11、油压控制装置12。
自动变速器10具有液力变矩器20、输入轴(输入部件)30、31、传递机构90、无级变速机构40、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差速装置70、左右的驱动轴(输出部件)73、容纳上述构件的变速箱80。自动变速器10具有在第一轴AX1~第四轴AX4上的相互平行的轴。变速箱80将输入轴30、31及各驱动轴73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且容纳无级变速机构40及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
第一轴AX1与内燃机2的曲轴为同轴。在该第一轴AX1上配置有与曲轴驱动连接的输入轴30、与输入轴30连接的液力变矩器20、与液力变矩器20的输出侧连接的输入轴31、传递机构90的驱动齿轮91。
在第二轴AX2上配置有传递机构90的从动齿轮92、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无级变速机构40的主动轮41及输入轴47。在第三轴AX3上配置有无级变速机构40的从动轮42及输出轴48、中间轴60、输出齿轮(驱动小齿轮)61。在第四轴AX4上配置有差速装置70、左右的驱动轴73。在各驱动轴73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左右车轮。
自动变速器10的输入轴31经由传递机构90与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连接。传递机构90具有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91及从动齿轮92,该传递机构90使输入轴31的旋转反转并向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的输入轴51传递。即,传递机构90设置于第一轴AX1与第二轴AX2之间,将第一轴AX1的旋转向第二轴AX2传递。
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具有输入轴51、行星齿轮DP1、第一离合器(第一接合构件)C1、第一制动器(第二接合构件)B1、输出轴52,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能够通过第一离合器C1及第一制动器B1的接合或分离使输入轴51的旋转正转或逆转,并从输出轴52输出。
行星齿轮DP1由双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构成,具有与输入轴51及第一离合器C1驱动连接的太阳轮(第一旋转构件)S1、与输出轴52及第一离合器C1驱动连接的行星架(第二旋转构件)CR1、与第一制动器B1驱动连接且旋转能够固定的齿圈(第三旋转构件)R1。行星架CR1将与太阳轮S1及齿圈R1啮合的小齿轮P1、P2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
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接合且使第一制动器B1分离,借助行星齿轮DP1使输入轴51与输出轴52直接连接而向同向旋转,以形成前进模式。另外,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分离且使第一制动器B1接合,借助行星齿轮DP1使输入轴51和输出轴52经由行星齿轮DP1连接而向逆向旋转,以形成后退模式(参照图2B)。
无级变速机构40具有配置于第二轴AX2上的主动轮41及输入轴47、配置于第三轴AX3上的从动轮42及输出轴48、卷绕在上述两轮41、42上的环状的带43,并且由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的带式无级自动变速机构构成。此外,输入轴47与输出轴52驱动连接,输出轴48与中间轴60驱动连接。
主动轮41具有分别相对的形成为圆锥状的壁面,该主动轮41具有:固定轮41a,被固定为相对于输入轴47在轴向上不能移动,可动轮41b,被支撑为相对于输入轴47在轴向上能够移动,利用由上述的固定轮41a和可动轮41b所形成的截面呈V字状的槽部夹持带43。
同样地,从动轮42具有分别相对的形成为圆锥状的壁面,该从动轮42具有:固定轮42a,被固定为相对于输出轴48在轴向上不能移动,可动轮42b,被支撑为相对于输出轴48在轴向上能够移动,利用由上述的固定轮42a和可动轮42b所形成的截面呈V字状的槽部夹持带43。上述的主动轮41的固定轮41a和从动轮42的固定轮42a在轴向上相对于带43配置在相反一侧。
另外,在主动轮41的可动轮41b的背面侧配置有油压伺服器45,在从动轮42的可动轮42b的背面侧配置有油压伺服器46。初级压作为工作油压从油压控制装置12的未图示的初级压控制阀向油压伺服器45供给,次级压作为工作油压从油压控制装置12的未图示的次级压控制阀向油压伺服器46供给。并且,上述的油压伺服器45、46构成为,通过被供给各工作油压,产生与负载扭矩相对应的带夹紧力,并且产生用于变更或固定变速比的夹紧力。
差速装置70具有内置有未图示的差速齿轮的差速箱体71,差速箱体71固定有比较大径的固定齿圈72。固定齿圈72经由差速箱体71与差速齿轮连接,并与经由差速齿轮被差速箱体71支撑的左右的驱动轴73连接。并且,第三轴AX3上的输出齿轮61与固定齿圈72啮合,并且输出齿轮61构成为比较小径,固定齿圈72构成为比较大径,从而能够获得比较大的减速比。即,驱动轴73配置于第四轴AX4上,能够输出变速后的旋转。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的第一轴AX1~第四轴AX4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2A是表示从轴向观察自动变速器10时的轴配置的概略图,以连接第一轴AX1的中心和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一侧配置第二轴AX2的中心,并且在另一侧配置第三轴AX3的中心。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下侧配置第二轴AX2,在上侧配置第三轴AX3。通过这样配置,能够将主动轮41的中心配置于内燃机2的曲轴的下方,因此,与将主动轮41的中心与曲轴同轴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自动变速器10中的无级变速机构40的配置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中,在从轴向观察时,连接第二轴AX2的中心和第三轴AX3的中心的第二直线L2与第一直线L1在第一轴AX1的中心和第四轴AX4的中心之间的交点X交叉。因此,能够将第三轴AX3配置在第一轴AX1的后方,因此,能够使配置于第三轴AX3上的从动轮42以不向与第一轴AX1驱动连接的内燃机2的前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使自动变速器10的向前方的突出变小,因此,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40,又能够提高向车辆1的装载性。
ECU11具有例如CPU、存储处理程序的ROM、暂时地存储数据的RAM、输入输出口、通信口,该ECU11能够从输出口输出向油压控制装置12发送的控制信号等各种信号。另外,ECU11基于车辆1的行驶停止状态、驾驶员的加减速的意愿,能够使自动变速器10在前进模式及后退模式等之间合适地切换。
油压控制装置12由例如阀体构成,基于从未图示的油泵供给的油压而生成主压、调节压等,并基于来自ECU11的控制信号,能够供排用于分别控制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油压。
在上面那样构成的自动变速器10中,通过使图1的框架图所示的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按照图2B的接合表所示的组合接合或分离,选择前进模式和后退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而形成,或者均不选择而变为空挡状态。
接着,利用图1、图2A、图2B说明自动变速器10的动作。
在选择驱动(D)挡来作为换挡挡位的情况下,ECU11选择前进模式。并且,ECU11控制油压控制装置12,如图2B所示,以使第一离合器C1接合并且使第一制动器B1分离的方式供排油压。由此,在自动变速器10中,来自输入轴31的输入旋转从传递机构90经由第一离合器C1向无级变速机构40的输入轴47输入。并且,在无级变速机构40中合适地进行变速,并且旋转从中间轴60经由差速装置70向左右的驱动轴73传递,以使左右的驱动轮73向前进方向旋转。
接着,在选择后退(R)挡作为换挡挡位的情况下,ECU11选择后退模式。并且,ECU11控制油压控制装置12,如图2B所示,以使第一离合器C1分离并且使第一制动器B1接合的方式供排油压。由此,在自动变速器10中,来自输入轴31的输入旋转从传递机构90经由行星齿轮DP1被逆转,并向无级变速机构40的输入轴47输入。并且,在无级变速机构40中合适地进行变速,并且旋转从中间轴60经由差速装置70向左右的驱动轴73传递,以使左右的驱动轴73向后退方向旋转。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第一轴AX1的中心和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一侧配置第二轴AX2的中心,并且在另一侧配置第三轴AX3的中心,因此,能够将第二轴AX2或第三轴AX3配置于第一轴AX1的下方。因此,能够将主动轮41或从动轮42的中心配置于内燃机2的曲轴的下方,因此,与使主动轮41或从动轮42的中心与曲轴同轴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自动变速器10中的无级变速机构40的配置位置。由此,能够使自动变速器10的向上方的突出变小,因此,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40,又能够提高向车辆1的装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中,驱动轴73的旋转方向和第二轴AX2及第三轴AX3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因此,通过配置于第二轴AX2的主动轮41被扬起的润滑油难以向驱动轴73的方向飞散。由此,能够使驱动轴73对润滑油的搅拌阻力变小,因此,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中,如图2A所示,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第一轴AX1的中心和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下侧配置第二轴AX2的中心,在上侧配置第三轴AX3的中心。因此,配置于第二轴AX2的重量物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可配置于自动变速器10的下部,因此,能够降低自动变速器10的重心,从而提高装载有该自动变速器10的车辆1的行驶稳定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中,即使是使配置于第三轴AX3上的从动轮42比配置于第二轴AX2上的主动轮41更靠上方配置的自动变速器10,也能够抑制向上方的突出,从而能够提高向车辆1的装载性,并且能够抑制利用高速行驶时增速的从动轮42对润滑油的搅拌。由此,能够减小高速行驶时的对润滑油的搅拌阻力,从而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中,具有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配置于第二轴AX2上,能够对从输入轴31输入的旋转在正转与逆转之间进行切换,并向主动轮41输出。因此,能够对输入至输入轴31的内燃机2的驱动力在正转与逆转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切换车辆1的前进和后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中,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配置于第二轴AX2上,具有与输入轴31驱动连接的太阳轮S1、与主动轮41驱动连接的行星架CR1、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齿圈R1,并且所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具有:第一离合器C1,在接合时能够经由行星架CR1使输入轴31与主动轮41连接来传递正旋转,以形成前进模式,第一制动器B1,在接合时能够使齿圈R1的旋转固定,并经由行星齿轮DP1使输入轴31与主动轮41连接来传递逆旋转,以形成后退模式。因此,能够利用行星齿轮DP1、第一离合器C1及第一制动器B1这样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前进后退的切换。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A及图3B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2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在配置有变速齿轮机构250来代替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但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轴AX2上配置有传递机构90的从动齿轮92、无级变速机构40的主动轮41及输入轴47。另外,在第三轴AX3上配置有无级变速机构40的从动轮42及输出轴48、变速齿轮机构250、中间轴60、输出齿轮61。
变速齿轮机构250具有行星齿轮DP2、第一离合器(第一接合构件)C1、第二离合器(第二接合构件)C2、第一制动器(第三接合构件)B1、与传递机构90的驱动齿轮91啮合的输入齿轮253,该变速齿轮机构250能够对驱动轴73的旋转进行变速。另外,变速齿轮机构250通过车辆1的行驶方向切换旋转方向并进行传递,也作为前进后退切换装置发挥作用。
行星齿轮DP2由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构成,具有与从动轮42驱动连接的太阳轮(第一旋转构件)S2、与第二离合器C2驱动连接且能够输入输入轴31的旋转的行星架(第二旋转构件)CR2、经由中间轴60与驱动轴73驱动连接的齿圈(第三旋转构件)R2。行星架CR2将与太阳轮S2及齿圈R2啮合的小齿轮P2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且经由第一制动器B1相对于变速箱80能够固定。
第一离合器C1配置于无级变速机构40的输出轴48与中间轴60之间,在接合时使输出轴48及中间轴60直接连接,从而形成只利用无级变速机构40的低速模式的传递路径。
第二离合器C2配置于输入齿轮253与行星架CR2之间,在接合时,行星齿轮DP2使从输入轴31经由输入齿轮253输入的输入旋转和从无级变速机构40输入的输入旋转合成,从而输出高速模式的旋转驱动。
第一制动器B1在接合时,从无级变速机构40输入的输入旋转经由行星齿轮DP2使中间轴60逆旋转,从而形成后退模式的传递路径。
在上面那样构成的自动变速器210中,通过使图3A的框架图所示的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按照图3B的接合表所示的组合接合或分离,选择前进的低速模式、前进的高速模式、后退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而形成,或者均不选择而变为空挡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210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第一轴AX1的中心和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一侧配置第二轴AX2的中心,并且在另一侧配置第三轴AX3的中心,因此,能够将第二轴AX2或第三轴AX3配置于第一轴AX1的下方。因此,能够使自动变速器210的向上方的突出变小,因此,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40,又能够提高向车辆1的装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210中,具有:行星齿轮DP2,配置于第三轴AX3上,具有与从动轮42驱动连接的太阳轮S2、能够输入输入轴31的旋转的行星架CR2、与驱动轴73驱动连接的齿圈R2,并且能够对驱动轴73的旋转进行变速;第一离合器C1,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无级变速机构40使输入轴31与驱动轴73连接来传递旋转,以形成低速模式;第二离合器C2,在接合时能够经由行星齿轮DP2及无级变速机构40使输入轴31与驱动轴73连接,来与第一离合器C1的接合时相比高速地传递旋转,以形成高速模式。因此,在高速模式中,使行星齿轮DP2及无级变速机构40的各动力传递路径并联来进行动力传递,因此,与单独使用无级变速机构40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无级变速机构40的扭矩负载。由此,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并且能够实现无级变速机构40的小型化。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A及图4B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在变速齿轮机构350具有行星齿轮单元PU1这一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但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齿轮机构350具有行星齿轮单元PU1、第一制动器(第一接合构件)B1、第一离合器(第二接合构件)C1、第二制动器(第三接合构件)B2、与传递机构90的驱动齿轮91啮合的输入齿轮353,并且能够对驱动轴73的旋转进行变速。另外,变速齿轮机构350通过车辆1的行驶方向切换旋转方向并进行传递,也作为前进后退切换装置发挥作用。行星齿轮单元PU1具有两个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即,行星齿轮DP3和行星齿轮DP4,该行星齿轮单元PU1为辛普森型的行星齿轮组。
行星齿轮DP3由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构成,具有与从动轮42驱动连接的太阳轮(第一旋转构件)S3、经由中间轴60与驱动轴73驱动连接的行星架(第三旋转构件)CR3、借助第一制动器B1旋转能够固定的齿圈(第四旋转构件)R3。行星架CR3将与太阳轮S3及齿圈R3啮合的小齿轮P3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
行星齿轮DP4由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构成,具有与从动轮42驱动连接的太阳轮(第一旋转构件)S4、与第一离合器C1驱动连接且能够输入输入轴31的旋转的行星架(第二旋转构件)CR4、与行星架CR3及驱动轴73驱动连接的齿圈(第三旋转构件)R4。行星架CR4将与太阳轮S4及齿圈R4啮合的小齿轮P4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且经由第二制动器B2相对于变速箱80能够固定。
第一制动器B1与齿圈R3连接,在接合时,形成无级变速机构40的输出被行星齿轮DP3减速的低速模式的传递路径。
第一离合器C1配置于输入齿轮353与行星架CR4之间,在接合时,行星齿轮DP4对从输入轴31经由输入齿轮353输入的输入旋转和从无级变速机构40输入的输入旋转进行合成,从而输出高速模式的旋转驱动。
第二制动器B2在接合时,从无级变速机构40输入的输入旋转经由行星齿轮DP4使中间轴60逆旋转,从而形成后退模式的传递路径。
在上面那样构成的自动变速器310中,通过使图4A的框架图所示的第一制动器B1、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按照图4B的接合表所示的组合接合或分离,选择前进的低速模式、前进的高速模式、后退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而形成,或者均不选择而变为空挡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10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第一轴AX1的中心和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一侧配置第二轴AX2的中心,并且在另一侧配置第三轴AX3的中心,因此,能够将第二轴AX2或第三轴AX3配置于第一轴AX1的下方。因此,能够使自动变速器310的向上方的突出变小,因此,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40,又能够提高向车辆1的装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10中,具有:行星齿轮单元PU1,配置于第三轴AX3上,能够对驱动轴73的旋转进行变速,并且具有与从动轮42驱动连接的太阳轮S3、S4、能够输入输入轴31的旋转的行星架CR4、与驱动轴73驱动连接的行星架CR3及齿圈R4、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齿圈R3;第一制动器B1,在接合时能够使齿圈R3的旋转固定,并经由行星齿轮单元PU1及无级变速机构40使输入轴31与驱动轴73连接来传递旋转,以形成低速模式;第一离合器C1,在接合时能够经由行星齿轮单元PU1及无级变速机构40使输入轴31与驱动轴73连接,来与第一制动器B1接合时相比高速地传递旋转,以形成高速模式。因此,在高速模式中,使行星齿轮DP4及无级变速机构40的各动力传递路径并联来进行动力传递,因此,与单独使用无级变速机构40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无级变速机构40的扭矩负载。由此,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并且能够实现无级变速机构40的小型化。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A及图5B对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4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在配置有变速齿轮机构450来代替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但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轴AX2上配置有传递机构90的从动齿轮92、变速齿轮机构450、无级变速机构40的主动轮41及输入轴47。另外,在第三轴AX3上配置有无级变速机构40的从动轮42及输出轴48、第一离合器C1、中间轴60、输出齿轮61。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齿轮机构450具有行星齿轮单元PU2、第一制动器(第一接合构件)B1、第一离合器(第二接合构件)C1、第二制动器(第三接合构件)B2、与固定齿圈72啮合的反转齿轮(counter gear)454,并且能够对驱动轴73的旋转进行变速。另外,变速齿轮机构450通过车辆1的行驶方向切换旋转方向并进行传递,也作为前进后退切换装置发挥作用。行星齿轮单元PU2具有两个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即,行星齿轮DP5和配置于其径向的外周侧的行星齿轮DP6。
配置于内周侧的行星齿轮DP5由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构成,具有与主动轮41驱动连接的太阳轮(第一旋转构件)S5、与反转齿轮454驱动连接的行星架(第二旋转构件)CR5、借助第一制动器B1旋转能够固定的齿圈(第三旋转构件)R5。行星架CR5将与太阳轮S5及齿圈R5啮合的小齿轮P5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
配置于行星齿轮DP5的外周侧的行星齿轮DP6由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构成,具有与齿圈R5驱动连接的太阳轮(第四旋转构件)S6、与行星架CR5及反转齿轮454驱动连接的行星架(第五旋转构件)CR6、借助第二制动器B2旋转能够固定的齿圈(第六旋转构件)R6。行星架CR6将与太阳轮S6及齿圈R6啮合的小齿轮P6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
此外,行星齿轮单元PU2构成为,内周侧的单小齿轮式的行星齿轮DP5和外周侧的单小齿轮式的行星齿轮DP6以双层结构组合而成,该行星齿轮单元PU2具有:太阳轮S5;一体的中间齿轮,在内周侧形成有齿圈R5,并且在外周侧形成有太阳轮S6;齿圈R6;共用行星架,将小齿轮P5和小齿轮P6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该小齿轮P5与太阳轮S5及齿圈R5啮合,该小齿轮P6配置为,与太阳轮S6及齿圈R6啮合,并且在在径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小齿轮P5在轴向上重合。
第一制动器B1与齿圈R5及太阳轮S6连接,在接合时,形成使从输入轴31输入的输入旋转经由行星齿轮DP5减速,并经由反转齿轮454从驱动轴73输出的固定齿轮模式的传递路径。
第一离合器C1在第三轴AX3上配置于无级变速机构40的输出轴48与中间轴60之间,在接合时使输出轴48及中间轴60直接连接,从而形成只利用无级变速机构40的无级变速模式的传递路径。
第二制动器B2在接合时,从输入轴31输入的输入旋转经由行星齿轮单元PU2使反转齿轮454逆旋转,从而形成后退模式的传递路径。
在上面那样构成的自动变速器410中,通过使图5A的框架图所示的第一制动器B1、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按照图5B的接合表所示的组合接合或分离,选择前进的固定齿轮(固定换挡)模式、前进的无级变速(无级换挡)模式、后退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而形成,或者均不选择而变为空挡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4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第一轴AX1的中心和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一侧配置第二轴AX2的中心,并且在另一侧配置第三轴AX3的中心,因此,能够将第二轴AX2或第三轴AX3配置于第一轴AX1的下方。因此,能够使自动变速器410的向上方的突出变小,因此,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40,又能够提高向车辆1的装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410中,具有:行星齿轮DP5,配置于第二轴AX2上,能够对驱动轴73的旋转进行变速,并且具有与输入轴31驱动连接的太阳轮S5、与驱动轴73驱动连接的行星架CR5、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齿圈R5;第一制动器B1,在接合时能够使齿圈R5的旋转固定,并经由行星齿轮DP5使输入轴31与驱动轴73连接来传递旋转,以形成固定齿轮模式;第一离合器C1,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无级变速机构40使输入轴31与驱动轴73连接来传递旋转,以形成无级变速模式。因此,在负载扭矩比较大的低速时能够利用固定齿轮模式行驶,在负载扭矩比较小的高速时能够利用无级变速模式行驶,因此,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410中,具有:行星齿轮单元PU2,具有行星齿轮DP5、与齿圈R5驱动连接且借助第一制动器B1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太阳轮S6、与行星架CR5及驱动轴73驱动连接的行星架CR6、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齿圈R6,并且能够对驱动轴73的旋转进行变速,其中,所述太阳轮S6、所述行星架CR6、所述齿圈R6配置于第二轴AX2上;第二制动器B2,在接合时能够使齿圈R6的旋转固定,并经由行星齿轮单元PU2使输入轴31与驱动轴73连接来传递逆旋转,以形成后退模式。因此,由于能够使行星齿轮DP5与行星齿轮DP6在径向上重合配置,因此,能够使轴向的长度变短,从而能够缩短自动变速器410的轴向的长度而实现小型化。
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第一轴AX1的中心和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下侧配置第二轴AX2的中心,在上侧配置第三轴AX3的中心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以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下侧配置第三轴AX3的中心,在上侧配置第四轴AX4的中心。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使自动变速器10的向上方的突出变小,因此,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40,又能够提高向车辆1的装载性。另外,在该情况下,如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在作为重量物的变速齿轮机构250、350配置于第三轴AX3时,变速齿轮机构250、350配置于自动变速器10的下部,因此,能够降低自动变速器10的重心,从而能够提高装载有该自动变速器10的车辆1的行驶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具有液力变矩器20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具有起步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即,若是在起步时等能够对来自内燃机2的旋转进行调整并向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输入的构件,则可以具有任何构件。
另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带式无级变速机构40来作为无级变速机构40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无级变速机构40也可以是例如环形无级变速机构或锥环形无级变速机构等,即,若是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的构件,则可以设置任何构件。
另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使用内燃机2来作为驱动源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驱动源可以使用马达及内燃机的组合或仅使用马达,即,在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汽车等也可以使用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另外,并不限定于此,若是能够作为可连接自动变速器的驱动源使用的构件,则可以是任何构件。
此外,本实施方式至少具有下面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具有:输入部件(30、31),配置于第一轴(AX1)上,与驱动源(2)驱动连接;传递机构(90),设置于所述第一轴(AX1)和与所述第一轴(AX1)平行的第二轴(AX2)之间,将所述第一轴(AX1)的旋转向所述第二轴(AX2)传递;无级变速机构(40),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轴(AX2)上的主动轮(41)、配置于与所述第二轴(AX2)平行的第三轴(AX3)上的从动轮(42)、卷绕在所述两轮(41、42)上的带(43),该无级变速机构(40)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输出部件(73),配置于与所述第三轴(AX3)平行的第四轴(AX4)上,与所述第三轴(AX3)上的驱动小齿轮(61)啮合来输出变速后的旋转;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AX1)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一侧配置所述第二轴(AX2)的中心,在另一侧配置所述第三轴(AX3)的中心。
根据该结构,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第一轴(AX1)的中心和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一侧配置第二轴(AX2)的中心,并且在另一侧配置第三轴(AX3)的中心,因此,能够使第二轴(AX2)的中心或第三轴(AX3)的中心配置于第一轴(AX1)的中心的下方。因此,能够使主动轮(41)或从动轮(42)中的任意一个的中心配置在驱动源(2)的驱动轴的下方,因此,与使主动轮(41)或从动轮(42)的中心与驱动源(2)的驱动轴同轴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中的无级变速机构(40)的配置位置。此外,主动轮(41)或从动轮(42)中任意一个的中心也可以配置于驱动源(2)的驱动轴的下方。由此,能够使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的向上方的突出变小,因此,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40),又能够提高向车辆(1)的装载性。另外,输出部件(73)的旋转方向和第二轴(AX2)及第三轴(AX3)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因此,通过第二轴(AX2)或第三轴(AX3)中的配置于下方的轴所配置的轮(41、42)扬起的润滑油难以向输出部件(73)的方向飞散。由此,能够使输出部件(73)对润滑油的搅拌阻力变小,从而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中,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AX1)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下侧配置所述第二轴(AX2)的中心,在上侧配置所述第三轴(AX3)的中心。根据该结构,配置于第二轴(AX2)的重量物,例如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变速齿轮机构(450)等配置于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的下部,因此,能够降低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的重心,从而能够提高装载有该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的车辆(1)的行驶稳定性。另外,在使配置于第三轴(AX3)上的从动轮(42)比配置于第二轴(AX2)上的主动轮(41)更靠上方配置的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中,能够抑制向上方的突出,从而能够提高向车辆(1)的装载性,并且,能够抑制利用高速行驶时增速的从动轮(42)对润滑油的搅拌。由此,能够使高速行驶时对润滑油的搅拌阻力变小,从而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中,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AX1)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AX4)的中心的第一直线(L1)为边界,在下侧配置所述第三轴(AX3)的中心,在上侧配置所述第二轴(AX2)的中心。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的向上方的突出变小,因此,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40),又能够提高向车辆(1)的装载性。另外,在该情况下,在重量物例如变速齿轮机构(250、350)配置于第三轴(AX3)时,由于变速齿轮机构(250、350)配置于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的下部,因此,能够降低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的重心,从而能够提高装载有该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的车辆(1)的行驶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中,在轴向上观察时,连接所述第二轴(AX2)的中心和所述第三轴(AX3)的中心的第二直线(L2)与所述第一直线(L1)在所述第一轴(AX1)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AX4)的中心之间交叉。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三轴(AX3)配置于第一轴(AX1)的后方,因此,能够使配置于第三轴(AX3)上的从动轮(42)以不向与第一轴(AX1)驱动连接的驱动源(2)的前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使自动变速器(10、210、310、410)的向前方的突出变小,因此,既能够具有无级变速机构(40),又能够提高向车辆(1)的装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中,具有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配置于所述第二轴(AX2)上,能够对从所述输入部件(30、31)输入的旋转在正转与逆转之间进行切换,并向所述主动轮(41)输出。根据该结构,能够对输入至输入部件(30、31)的驱动源(2)的驱动力在正转与逆转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切换车辆(1)的前进和后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中,所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0)具有:行星齿轮(DP1),配置于所述第二轴(AX2)上,具有与所述输入部件(30、31)驱动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S1)、与所述主动轮(41)驱动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CR1)、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第三旋转构件(R1),并且该行星齿轮能够对所述输出部件(73)的旋转进行变速;第一接合构件(C1),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所述第二旋转构件(CR1)使所述输入部件(30、31)与所述主动轮(41)连接来传递正旋转,以形成前进模式;第二接合构件(B1),在接合时能够使所述第三旋转构件(R1)的旋转固定,并经由所述行星齿轮(DP1)使所述输入部件(30、31)与所述主动轮(41)连接来传递逆旋转,以形成后退模式。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行星齿轮(DP1)和第一接合构件(C1)及第二接合构件(B1)这样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前进后退的切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210)中,具有:行星齿轮(DP2),配置于所述第三轴(AX3)上,具有与所述从动轮(42)驱动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S2)、能够输入所述输入部件(30、31)的旋转的第二旋转构件(CR2)、与所述输出部件(73)驱动连接的第三旋转构件(R2),并且该行星齿轮能够对所述输出部件(73)的旋转进行变速;第一接合构件(C1),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所述无级变速机构(40)使所述输入部件(30、31)与所述输出部件(73)连接来传递旋转,以形成低速模式;第二接合构件(C2),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所述行星齿轮(DP2)及所述无级变速机构(40)使所述输入部件(30、31)与所述输出部件(73)连接,来与所述第一接合构件(C1)接合时相比高速地传递旋转,以形成高速模式。根据该结构,在高速模式中,由于将行星齿轮(DP2)及无级变速机构(40)的各动力传递路径并联来进行动力传递,因此,与单独使用无级变速机构(40)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无级变速机构(40)的扭矩负载。由此,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并且能够实现无级变速机构(40)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10)中,具有:行星齿轮单元(PU1),配置于所述第三轴(AX3)上,具有与所述从动轮(42)驱动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S3、S4)、能够输入所述输入部件(30、31)的旋转的第二旋转构件(CR4)、与所述输出部件(73)驱动连接的第三旋转构件(CR3、R4)、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第四旋转构件(R3),并且该行星齿轮单元能够对所述输出部件(73)的旋转进行变速;第一接合构件,在接合时能够使所述第四旋转构件(R3)的旋转固定,并经由所述行星齿轮单元(PU1)及所述无级变速机构(40)使所述输入部件(30、31)与所述输出部件(73)连接来传递旋转,以形成低速模式;第二接合构件(C1),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所述行星齿轮单元(PU1)及所述无级变速机构(40)使所述输入部件(30、31)与所述输出部件(73)连接,来与所述第一接合构件(B1)接合时相比高速地传递旋转,以形成高速模式。根据该结构,在高速模式中,能够将行星齿轮(DP4)及无级变速机构(40)的各动力传递路径并联来进行动力传递,因此,与单独使用无级变速机构(40)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无级变速机构(40)的扭矩负载。由此,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并且能够实现无级变速机构(40)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410)中,具有:行星齿轮(DP5),配置于所述第二轴(AX2)上,具有与所述输入部件(30、31)驱动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S5)、与所述输出部件(73)驱动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CR5)、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第三旋转构件(R5),并且该行星齿轮能够对所述输出部件(73)的旋转进行变速;第一接合构件(B1),在接合时能够使所述第三旋转构件(R5)的旋转固定,并经由所述行星齿轮(DP5)使所述输入部件(30、31)与所述输出部件(73)连接来传递旋转,以形成固定齿轮模式;第二接合构件(C1),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所述无级变速机构(40)使所述输入部件(30、31)与所述输出部件(73)连接来传递旋转,以形成无级变速模式。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负载扭矩比较大的低速时利用固定齿轮模式行驶,在负载扭矩比较小的高速时利用无级变速模式行驶,因此,能够提高燃料经济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410)中,具有:行星齿轮单元(PU2),具有所述行星齿轮(DP5)、配置于所述第二轴(AX2)上并与所述第三旋转构件(R5)驱动连接且借助所述第二接合构件(B1)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第四旋转构件(S6)、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CR5)及所述输出部件(73)驱动连接的第五旋转构件(CR6)、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第六旋转构件(R6),并且该行星齿轮单元能够对所述输出部件(73)的旋转进行变速;第三接合构件(B2),在接合时能够使所述第六旋转构件(R6)的旋转固定,并经由所述行星齿轮单元(PU2)使所述输入部件(30、31)与所述输出部件(73)连接来传递逆旋转,以形成后退模式。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行星齿轮(DP5)和行星齿轮(DP6)在径向上重合配置,因此,能够使轴向的长度变短,从而能够缩短自动变速器(410)的轴向的长度而实现小型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自动变速器涉及例如装载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详细地说,适用于具有无级变速机构的自动变速器。
附图标记的说明:
2 内燃机(驱动源)
10 自动变速器
30、31 输入轴(输入部件)
40 无级变速机构
41 主动轮
42 从动轮
43 带
50 前进后退切换装置
61 输出齿轮(驱动小齿轮)
73 驱动轴(输出部件)
90 传递机构
210 自动变速器
310 自动变速器
410 自动变速器
AX1 第一轴
AX2 第二轴
AX3 第三轴
AX4 第四轴
B1 第一制动器(第二接合构件、第三接合构件、第一接合构件)
B2 第二制动器(第三接合构件)
C1 第一离合器(第一接合构件、第二接合构件)
C2 第二离合器(第二接合构件)
CR1 行星架(第二旋转构件)
CR2 行星架(第二旋转构件)
CR3 行星架(第三旋转构件)
CR4 行星架(第二旋转构件)
CR5 行星架(第二旋转构件)
CR6 行星架(第五旋转构件)
DP1 行星齿轮
DP2 行星齿轮
DP3 行星齿轮
DP4 行星齿轮
DP5 行星齿轮
DP6 行星齿轮
L1 第一直线
L2 第二直线
PU1 行星齿轮单元
PU2 行星齿轮单元
R1 齿圈(第三旋转构件)
R2 齿圈(第三旋转构件)
R3 齿圈(第四旋转构件)
R4 齿圈(第三旋转构件)
R5 齿圈(第三旋转构件)
R6 齿圈(第六旋转构件)
S1 太阳轮(第一旋转构件)
S2 太阳轮(第一旋转构件)
S3 太阳轮(第一旋转构件)
S4 太阳轮(第一旋转构件)
S5 太阳轮(第一旋转构件)
S6 太阳轮(第四旋转构件)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变速器,其中,
具有:
输入部件,配置于第一轴上,与驱动源驱动连接,
传递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和与所述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之间,将所述第一轴的旋转向所述第二轴传递,
无级变速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轴上的主动轮、配置于与所述第二轴平行的第三轴上的从动轮、卷绕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的带,该无级变速机构能够连续地变更变速比,
输出部件,配置于与所述第三轴平行的第四轴上,与所述第三轴上的驱动小齿轮啮合来输出变速后的旋转;
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为边界,在一侧配置所述第二轴的中心,在另一侧配置所述第三轴的中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
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为边界,在下侧配置所述第二轴的中心,在上侧配置所述第三轴的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
在轴向上观察时,以连接所述第一轴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为边界,在下侧配置所述第三轴的中心,在上侧配置所述第二轴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
在轴向上观察时,连接所述第二轴的中心和所述第三轴的中心的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在所述第一轴的中心和所述第四轴的中心之间交叉。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
该自动变速器具有前进后退切换装置,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配置于所述第二轴上,能够对从所述输入部件输入的旋转在正转与逆转之间进行切换,并向所述主动轮输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
所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具有:
行星齿轮,配置于所述第二轴上,具有与所述输入部件驱动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与所述主动轮驱动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第三旋转构件,并且该行星齿轮能够对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进行变速,
第一接合构件,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来传递正旋转,以形成前进模式,
第二接合构件,在接合时能够使所述第三旋转构件的旋转固定,并经由所述行星齿轮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来传递逆旋转,以形成后退模式。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
具有:
行星齿轮,配置于所述第三轴上,具有与所述从动轮驱动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能够输入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的第二旋转构件、与所述输出部件驱动连接的第三旋转构件,并且该行星齿轮能够对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进行变速,
第一接合构件,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所述无级变速机构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输出部件连接来传递旋转,以形成低速模式,
第二接合构件,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所述行星齿轮及所述无级变速机构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输出部件连接,来与所述第一接合构件接合时相比高速地传递旋转,以形成高速模式。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
具有:
行星齿轮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三轴上,具有与所述从动轮驱动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能够输入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的第二旋转构件、与所述输出部件驱动连接的第三旋转构件、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第四旋转构件,并且该行星齿轮单元能够对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进行变速,
第一接合构件,在接合时能够使所述第四旋转构件的旋转固定,并经由所述行星齿轮单元及所述无级变速机构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输出部件连接来传递旋转,以形成低速模式,
第二接合构件,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所述行星齿轮单元及所述无级变速机构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输出部件连接,来与所述第一接合构件接合时相比高速地传递旋转,以形成高速模式。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
具有:
行星齿轮,配置于所述第二轴上,具有与所述输入部件驱动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与所述输出部件驱动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第三旋转构件,并且该行星齿轮能够对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进行变速,
第一接合构件,在接合时能够使所述第三旋转构件的旋转固定,并经由所述行星齿轮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输出部件连接来传递旋转,以形成固定齿轮模式,
第二接合构件,在接合时能够经由所述无级变速机构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输出部件连接来传递旋转,以形成无级变速模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
具有:
行星齿轮单元,具有所述行星齿轮、配置于所述第二轴上并与所述第三旋转构件驱动连接且借助所述第二接合构件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第四旋转构件、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及所述输出部件驱动连接的第五旋转构件、旋转能够自由固定的第六旋转构件,并且该行星齿轮单元能够对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进行变速,
第三接合构件,在接合时能够使所述第六旋转构件的旋转固定,并经由所述行星齿轮单元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输出部件连接来传递逆旋转,以形成后退模式。
CN201680006537.6A 2015-02-12 2016-01-12 自动变速器 Pending CN1072068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5568 2015-02-12
JP2015025568 2015-02-12
PCT/JP2016/050739 WO2016129314A1 (ja) 2015-02-12 2016-01-12 自動変速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6892A true CN107206892A (zh) 2017-09-26

Family

ID=56614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6537.6A Pending CN107206892A (zh) 2015-02-12 2016-01-12 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74644A1 (zh)
JP (1) JP6358345B2 (zh)
CN (1) CN107206892A (zh)
WO (1) WO20161293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6731A (zh) * 2021-05-10 2021-08-10 柳工柳州传动件有限公司 行星变速箱和电动工程机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13958B4 (de) * 2018-06-12 2022-03-3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ompaktes 2-Gang-Kraftfahrzeuggetriebe zur Ankoppel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2525A (en) * 1984-04-27 1986-07-29 Aisin Warner Kabushiki Kaisha Continuously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for a vehicle having a forward-reverse changeover mechanism
JP2000158961A (ja) * 1998-11-26 2000-06-13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伝動装置
JP2003247623A (ja) * 2002-02-27 2003-09-05 Toyota Motor Corp 無段変速機
JP2009036231A (ja) * 2007-07-31 2009-02-19 Toyota Motor Corp 変速装置
CN101649895A (zh) * 2009-09-07 2010-02-17 郭克亚 混合式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CN102695625A (zh) * 2010-03-08 2012-09-26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2525A (en) * 1984-04-27 1986-07-29 Aisin Warner Kabushiki Kaisha Continuously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for a vehicle having a forward-reverse changeover mechanism
JP2000158961A (ja) * 1998-11-26 2000-06-13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伝動装置
JP2003247623A (ja) * 2002-02-27 2003-09-05 Toyota Motor Corp 無段変速機
JP2009036231A (ja) * 2007-07-31 2009-02-19 Toyota Motor Corp 変速装置
CN101649895A (zh) * 2009-09-07 2010-02-17 郭克亚 混合式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CN102695625A (zh) * 2010-03-08 2012-09-26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6731A (zh) * 2021-05-10 2021-08-10 柳工柳州传动件有限公司 行星变速箱和电动工程机械
CN113236731B (zh) * 2021-05-10 2023-01-06 柳工柳州传动件有限公司 行星变速箱和电动工程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29314A1 (ja) 2017-08-10
JP6358345B2 (ja) 2018-07-18
US20180274644A1 (en) 2018-09-27
WO2016129314A1 (ja) 2016-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1418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CN104633019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以及用于运行变速器的方法
US9638292B1 (en) CVT differential
CN1916443B (zh) 多级自动变速器
CN105587838A (zh) 用于无级变速传动装置的齿轮系统
WO2014179717A1 (en) Dual-mode synchronous shift continuousley variable transmission
KR20090064766A (ko)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
CN105051416A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CN101173707A (zh) 具有输入加法器的流力机械传动装置
JP2006329338A (ja) 分流式無段変速機
JP4698600B2 (ja) 連続可変比変速機
CN101881326A (zh) 具有双重无级变速器和行星齿轮组的传动装置
CN101846161A (zh) 自动变速器
US20160290457A1 (en) Cvt drive train
CN104797854B (zh) 十挡行星齿轮变速器
CN108223723B (zh) 双输入合成调速的四挡动力总成系统
CN105849438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8626365A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及垫圈
CN107206892A (zh) 自动变速器
CN102878267A (zh) 混合式无级变速装置
US9810288B2 (en) Transmission
US8414439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having a variator
CN202937755U (zh) 混合式无级变速装置
CN103827544B (zh) 用于机动车的换档变速器
CN104822969B (zh) 九挡行星齿轮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