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4253B - 一种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4253B
CN107204253B CN201610157466.1A CN201610157466A CN107204253B CN 107204253 B CN107204253 B CN 107204253B CN 201610157466 A CN201610157466 A CN 201610157466A CN 107204253 B CN107204253 B CN 1072042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shaft
insulating boot
auxiliary terminal
conductive layer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74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4253A (zh
Inventor
黄彩丽
姚保同
汪鲁建
刘斯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574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0425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7155 priority patent/WO2017157341A1/zh
Priority to US16/084,211 priority patent/US10755882B2/en
Priority to EP17765883.8A priority patent/EP3432336A4/en
Publication of CN107204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4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4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4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0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7Details concerning mounting a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H01H50/443Connections to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1Auxiliary conta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H01H50/58Driving arrangemen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therewith; Mounting of driving arrangements on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066Auxiliary conta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8Indicators; Distinguishing ma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继电器存在该导通时触点不导通或触点该分离时仍然粘接导致继电器失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绝缘罩、两个静触桥、动触桥、驱动轴和驱动结构;绝缘罩顶部内表面设有导电层;继电器包括辅助导通结构和辅助检测结构;辅助导通结构包括导电件和在下方弹性支撑导电件的弹性件;导电件设于驱动轴上,驱动轴向上运动带动动触桥与静触桥导通,且导电件与导电层导通;驱动轴向下运动带动动触桥与静触桥断开,且导电件与导电层断开;辅助检测结构包括第一辅助端子和第二辅助端子;第一辅助端子电连接至导电层;第二辅助端子电连接至导电件。本发明提供的继电器可通过辅助检测结构外接辅助检测线路快速检测出上述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继电器一般包括绝缘罩、两个静触桥、动触桥、驱动轴和驱动结构;所述两个静触桥固定安装在所述绝缘罩上;所述驱动轴的上端伸入所述绝缘罩内,所述动触桥通过绝缘部件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端;所述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驱动轴的下端,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动触桥运动,使所述两个静触桥与所述动触桥吸合或者断开。上述静触桥和动触桥接触的点称为触点,静触桥上的触点称为静触点,动触桥上的点称为动触点。
驱动结构一般有动铁芯、静铁芯和线圈、轭铁、复位弹簧等组成,在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动铁芯在电磁吸力作用下带动驱动轴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向上运动,驱动轴带动动触桥与固定在绝缘罩上的静触桥接触,继电器导通;当线圈断电时,静铁芯产生的电磁吸力消失,复位弹簧带动驱动轴向下运动,使动触桥和静触桥分离,继电器不导通。
然而,申请人在研发和生产继电器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继电器时有发生继电器该导通时触点不导通,或触点该分离时触点仍然粘接的故障,导致继电器失效,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继电器时有发生该导通时触点不导通,或触点该分离时触点仍然粘接的故障,导致继电器失效,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继电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绝缘罩、两个静触桥、动触桥、驱动轴和驱动结构;所述两个静触桥固定安装在所述绝缘罩上;所述驱动轴的上端伸入所述绝缘罩内,所述动触桥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部;所述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驱动轴的下端,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动触桥运动;所述绝缘罩顶部内表面具有可供所述驱动轴顶端伸入的避让部;所述绝缘罩顶部内表面还设有导电层;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辅助导通结构和辅助检测结构;所述辅助导通结构包括弹性件和导电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导电件下方弹性支撑所述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可沿所述驱动轴运动的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轴的向上运动可带动动触桥与静触桥导通,同时带动导电件与所述导电层接触导通;所述驱动轴的向下运动可带动动触桥与静触桥断开,同时带动导电件与所述导电层脱离断开;所述辅助检测结构包括第一辅助端子和第二辅助端子;所述第一辅助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罩顶部并电连接至所述导电层;所述第二辅助端子电连接至所述导电件。
本发明提供的继电器,在现有继电器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助检测结构,使用时将第一辅助端子和第二辅助端子与外接的辅助检测线路相接。当驱动轴向上运动使动触桥与两个静触桥同时接触,继电器导通。此时,导电件随驱动轴同步上移并与导电层接触导通,第一辅助端子通过导电件和驱动轴与第二辅助端子导通。当驱动轴向下运动,使动触桥与两个静触桥同时分离,继电器断开。此时导电件随驱动轴同步下移并与导电层脱离。第一辅助端子与第二辅助端子断开。如此,当出现继电器该导通时触点不导通,或触点该分离时触点仍然粘接的故障时,可以通过该辅助检测线路快速检测出上述故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由于继电器失效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为导体;所述导电件电连接至所述驱动轴;所述第二辅助端子设置于所述驱动结构上并与所述驱动轴电连通。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导电的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导通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辅助弹簧下方的导电固定件;所述导电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动触桥上方的驱动轴上;所述辅助弹簧两端分别抵止于所述导电固定件和导电件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顶端具有限制所述导电件向上运动的限位部;所述弹性件将所述导电件抵止于所述限位部上。
优选地,所述绝缘罩顶部内表面形成有作为所述避让部的内凹槽;所述导电层至少同时覆盖所述绝缘罩内表面的局部和内凹槽内表面的局部。
优选地,所述绝缘罩顶部内表面形成有作为所述避让部的内凹孔;所述导电层至少覆盖所述绝缘罩内表面位于内凹孔边缘的部分区域。
优选地,所述绝缘罩顶部内表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局部向上凹陷形成所述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为内凹槽,所述导电层至少同时覆盖所述凸台下表面的局部和内凹槽内表面的局部;或者,所述避让部为内凹孔;所述导电层至少覆盖所述凸台下表面位于内凹孔边缘的部分区域。
优选地,所述绝缘罩顶部内表面设有向下突出的两个挡墙;所述两个挡墙相对设置;所述导电层和所述避让部位于所述两个挡墙之间。
上述两个挡墙可增加两个静触桥之间的爬电距离,同时也能增大导电层与静触桥的爬电距离,保证了辅助线路的安全性。并且上述挡墙还可防止拉弧时铜屑的飞溅而将静触桥与导电层意外导通而破坏辅助线路判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绝缘罩顶部具有贯穿所述绝缘罩的辅助端子孔;所述辅助端子孔位于所述导电层的覆盖区域内;所述第一辅助端子通过密封胶封装在所述辅助端子孔内,并且所述第一辅助端子的底端与所述导电层接触导通。
优选地,所述绝缘罩顶部具有贯穿所述绝缘罩的辅助端子孔;所述辅助端子孔位于所述导电层的覆盖区域内;所述导电层至少局部覆盖所述辅助端子孔的内壁,所述第一辅助端子密封焊接于所述辅助端子孔内,并与位于所述辅助端子孔内的导电层导通。
优选地,所述绝缘罩外表面设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在两个静触桥连线的中点处沿与两个静触桥连线相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辅助端子位于所述避空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辅助端子位于所述绝缘罩边缘。
上述避空槽可增加两个静触桥之间的爬电距离以及静触桥与第一辅助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保证了辅助线路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动触桥通过绝缘部件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部;所述绝缘部件包括上绝缘罩和下绝缘罩,所述上绝缘罩和下绝缘罩组合套在所述驱动轴上端,将所述动触桥绝缘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上轭铁、静铁芯、动铁芯、套筒、复位弹簧、缓冲弹簧和线圈;所述上轭铁通过连接台与所述绝缘罩连接;在上轭铁和绝缘罩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所述上轭铁的中心位置设有轴孔;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从所述轴孔中伸出;所述静铁芯套设于所述上轭铁下方的驱动轴上,所述动铁芯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的下端;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静铁芯和动铁芯之间的驱动轴上;所述缓冲弹簧套在所述上轭铁和所述绝缘罩之间的封闭空间内的驱动轴上,其上端抵顶下绝缘罩,其下端抵顶一垫圈,所述垫圈的下端通过一卡簧限位;所述套筒套装在所述静铁芯和动铁芯外,其上端开口处与上轭铁焊接;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上轭铁下方的套筒外。
优选的,所述第二辅助端子连接在上轭铁或者套筒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继电器断开状态主视中心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继电器断开状态侧视中心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继电器导通状态主视中心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继电器导通状态侧视中心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8中D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继电器中,驱动轴与辅助导通结构装配状态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继电器中,驱动轴与辅助导通结构装配状态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继电器中,驱动轴与辅助导通结构爆炸图;
图1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继电器中,绝缘罩与第一辅助端子装配体状态仰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继电器中,绝缘罩与第一辅助端子装配体状态主视中心剖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E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绝缘罩与第一辅助端子装配体状态仰视图;
图1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绝缘罩与第一辅助端子装配体状态主视中心剖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F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1、绝缘罩;2、动触桥;3、静触桥;4、驱动轴;5、静铁芯;6、动铁芯;7、套筒;8、缓冲弹簧;9、复位弹簧;10、连接台;11、静触孔;12、挡墙;13、避空槽;14、导电层;15、内凹槽;15'、内凹孔;L1、第一辅助端子;L2、第二辅助端子;4a、限位部;41、下绝缘罩;42、上绝缘罩;51、上轭铁;81、垫圈;82、卡簧;16、导电件;17、辅助弹簧;18、导电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图15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继电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具体的,该继电器包括绝缘罩1、两个静触桥3、动触桥2、驱动轴4和驱动结构。
上述绝缘罩1为常规材质和结构。通常,本领域中,上述绝缘罩1采用陶瓷材质。
所述两个静触桥3固定安装在所述绝缘罩1上。
所述驱动轴4的上端伸入所述绝缘罩1内,所述动触桥2通过绝缘部件安装在所述驱动轴4上部,绝缘部件与动触桥2相互固定。绝缘部件连同动触桥2可沿驱动轴4上下运动。驱动轴4的结构和材质可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例如,驱动轴4可以为导体或绝缘体。
所述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驱动轴4的下端,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4带动所述动触桥2运动,使所述两个静触桥3与所述动触桥2导通或者断开。
所述动触桥2和静触桥3均为公众所知,所述动触桥2为中心带孔的片状金属,其与静触桥3接触处称为动触点,动触桥2安装于驱动轴4的上端。为避免从驱动轴4处引发漏电,继电器中需保证无法形成从动触桥2经驱动轴4的漏电通道。因此,在驱动轴4为绝缘体时,动触桥2可直接设置于驱动轴4上。当驱动轴4为导体时,动触桥2需通过绝缘部件设置于驱动轴4上。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轴4为导体,动触桥2需通过绝缘部件设置于驱动轴4上。具体的,驱动轴4的上端套装绝缘部件后,动触桥2再安装在该绝缘部件上。绝缘部件将动触桥2与驱动轴4绝缘,同时相互固定的动触桥2和绝缘部件可沿驱动轴4移动。
所述静触桥3一般通过钎焊的方式安装在绝缘罩1上,具体地,如图13、图14中所示,绝缘罩1的顶面上设有两个用于安装静触桥3的安装孔,简称静触孔11,上述两个静触桥3即通过钎焊焊接在该静触孔11内。
该静触桥3包括伸入绝缘罩1中的内端和伸出绝缘罩1的外端,其内端用于与动触桥2接触,接触处称为静触点,外端上则形成连接孔,用来与外接主回路(动触桥2、静触桥3和外接高压电路形成的回路)的导线相接,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接触和分离即实现了继电器中主回路的导通和断开。
线圈形成的回路为控制回路,控制回路的导通和断开控制静铁芯5电磁吸力。上述动触点和静触点均为构成继电器主回路的触点,为将其与后续电连接至第一辅助端子L1的导电层14和驱动轴4上的导电件16接触的触点相区别,将该静触点和动触点归类为主触点。而将导电层14和和导电件16接触形成的触点称为辅助触点。
其中,所述绝缘部件用来使动触桥2和驱动轴4绝缘隔离,其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绝缘部件,本例中,作为优选的方式,如图2-图9所示,包括上绝缘罩42和下绝缘罩41,所述上绝缘罩42和下绝缘罩41组合套在所述驱动轴4上,将所述动触桥2绝缘安装在所述驱动轴4上,并且相互固定的动触桥2和绝缘部件可沿驱动轴4移动。上绝缘罩42、下绝缘罩41结构将驱动轴4与动触桥2、静触桥3隔离,进而将高低压绝缘,避免低压端元器件的损坏及击穿现象的发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及安全性。
其中,所述驱动结构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各种结构,本例中,如图1-图12所示,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上轭铁51、静铁芯5、动铁芯6、套筒7、复位弹簧9、缓冲弹簧8和线圈(图中未示出);
所述上轭铁51通过连接台10与所述绝缘罩1连接。在上轭铁51和绝缘罩1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所述上轭铁51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轴孔。由于材料的影响,上轭铁51不能直接焊接在绝缘罩1上,因此,通过该连接台10实现上轭铁51和绝缘罩1的连接。该连接台10为金属材质制成,其预先焊接在绝缘罩1下部,上轭铁51再焊接在该连接台10上。
所述驱动轴4的下端从所述上轭铁51中心位置处的轴孔中伸出,所述静铁芯5套设于所述上轭铁51下方的驱动轴4上,驱动轴4可相对于静铁芯5上下运动。所述动铁芯6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4的下端。动铁芯6位于静铁芯5下方。也即驱动轴4的上端穿过该上轭铁51的轴孔伸入上述上轭铁51和绝缘罩1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中。具体地,所述动铁芯6通过激光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驱动轴4的下端。
所述复位弹簧9套装在所述静铁芯5和动铁芯6之间的驱动轴4上,并且复位弹簧9的两端分别抵靠于静铁芯5和动铁芯6上,对动铁芯6和静铁芯5施加相互分离的张力。复位弹簧9被设置在静铁芯5和动铁芯6之间,当线圈通电时,动铁芯6受静铁芯5的电磁吸力向上运动时压缩该复位弹簧9,积蓄弹力,当线圈断电时,复位弹簧9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驱动动铁芯6向下运动。
所述缓冲弹簧8套在所述上轭铁51和所述绝缘罩1之间的封闭空间内的驱动轴4上,其上端抵顶下绝缘罩41,其下端抵顶一垫圈81,所述垫圈81的下端通过一卡簧82限位。垫圈81能够减小卡簧82的受力,防止其脱落。
所述套筒7套装在所述静铁芯5和动铁芯6外,其上端开口处与上轭铁51焊接。
所述线圈(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所述上轭铁51下方的套筒7外。
由于上述上轭铁51、静铁芯5、动铁芯6、套筒7和驱动轴4均为金属材质,上述部件均电连通,为方便描述,称其为芯体金属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继电器内设置判断继电器是否实际导通的辅助结构。
对于继电器中的绝缘罩1,在驱动轴4上下运动过程中,为避免驱动轴4顶端与绝缘罩1顶部相干涉,所述绝缘罩1顶部内表面具有可供所述驱动轴4顶端伸入的避让部。该避让部的结构可以为常规的各种结构,只需满足可供所述驱动轴4顶端伸入和脱离即可。具体的,避让部可直接从绝缘罩1顶部内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也可以为绝缘罩1顶部内表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凸台,凸台下表面的局部向上凹陷形成上述避让部。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凸台下表面的局部向上凹陷形成上述避让部,该避让部可以为内凹槽15(如图13-图15所示)或内凹孔15’(如图16-图18所示)。
同时,绝缘罩1顶部内表面还设有导电层14。该导电层14的目的在于在驱动轴4向上运动时与设置于驱动轴4上的导电件16电接触。可以理解的,避让部的开口处表面为用于与导电件16电接触的部位。因此,导电层14的覆盖区域至少应覆盖绝缘罩1上用于与导电件16对应接触的部位。优选的,当上述避让部为内凹孔15’时,所述导电层14至少覆盖所述凸台下表面位于内凹孔15’边缘的部分区域。而当上述避让部为内凹槽15时,所述导电层14至少同时覆盖所述凸台下表面的局部和内凹槽15内表面的局部。
上述导电层14可以采用常规的金属层,通过将陶瓷上的对应区域金属化即可。在陶瓷表面形成金属层的工艺和方法为现有的,本发明中不再详细赘述。
上述继电器包括辅助导通结构和辅助检测结构。如图1-图9所示,所述辅助检测结构包括第一辅助端子L1和第二辅助端子L2。
其中,第一辅助端子L1设置于绝缘罩1顶部,并电连接至所述导电层14。具体的,可在绝缘罩1顶部设置一贯穿绝缘罩1顶部的辅助端子孔。理论上,辅助端子孔可以设置在绝缘罩1上任意位置,只需能实现其与导电层14电连接即可。为便于加工,简化工艺,该辅助端子孔位于导电层14的覆盖区域内。辅助端子孔可设置于两个静触桥3之间的中心位置,优选情况下,为增加第一辅助端子L1与静触桥3之间的爬电距离,辅助端子孔位于两个静触桥3之间的中心偏后的位置,具体为辅助端子孔位于绝缘罩1边缘,此时,辅助端子孔与两个静触桥3的连线形成等腰三角形(如图13或图16所示)。
可以理解的,辅助端子孔可以位于内凹槽15或内凹孔15’之内,也可以位于内凹槽15或内凹孔15’之外。当位于内凹槽15或内凹孔15’之外时,导电层14只需覆盖辅助端子孔所在位置即可;当辅助端子孔可以位于内凹槽15或内凹孔15’之内时,导电层14至少覆盖辅助端子孔所在位置的内凹槽15或内凹孔15’底面。
第一辅助端子L1通过上述辅助端子孔设置于绝缘罩1上。具体的,第一辅助端子L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只需保证第一辅助端子L1与绝缘罩1之间密封连接,并且第一辅助端子L1电连接至导电层14。例如,所述第一辅助端子L1通过密封胶封装在所述辅助端子孔内,并且所述第一辅助端子L1的底端与所述导电层14接触导通。或者,所述导电层14至少局部覆盖所述辅助端子孔的内壁,所述第一辅助端子L1密封焊接于所述辅助端子孔内,并与位于所述辅助端子孔内的导电层14导通。此时,第一辅助端子L1可无需完全贯穿所述辅助端子孔而直接与绝缘罩1顶部内表面的导电层14电连接,只需保证第一辅助端子L1可经焊接材料与辅助端子孔内表面的导电层14电连接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绝缘罩1外表面设有避空槽13,所述避空槽13在两个静触桥3连线的中点处沿与两个静触桥3连线相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辅助端子孔位于所述避空槽13内。设置该避空槽13,可以有效增加绝缘罩1外部两静触桥3之间,以及静触桥3与第一辅助端子L1之间的爬电距离,使辅助检测结构更加安全。如前所述,为更充分的增加爬电距离,优选的,辅助端子孔位于绝缘罩1边缘,此时第一辅助端子L1位于所述绝缘罩1边缘。
同样的,还可以在所述绝缘罩1顶部内表面设置向下突出的两个挡墙12。所述两个挡墙12相对设置。并且所述导电层14和所述避让部(内凹孔15’或内凹槽15)位于所述两个挡墙12之间。通过该挡墙12可以有效增加绝缘罩1内部两静触桥3之间,以及静触桥3与第一辅助端子L1之间的爬电距离,同时防止了拉弧时铜屑飞溅导致主触点与辅助触点的导通的情形发生,保证继电器辅助检测回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所述第二辅助端子L2连接在驱动结构上与所述驱动轴4电连通的任意部位上。换句话说,也即连接在上面定义的芯体金属件上,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二辅助端子L2连接在上轭铁51或者套筒7上。本例中所述第二辅助端子L2焊接在上轭铁51上。作为另一种替代方式,在前述的驱动轴4为导体的情况下,导电件16、辅助弹簧17、导电固定件18经驱动轴4与动铁芯6、静铁芯5和套筒7、上轭铁51均电连接,作为继电器外部部件的套筒7、上轭铁51均可直接作为第二辅助端子L2,使用时只需将套筒7、上轭铁51通过导线电连接至辅助检测线路即可。
上述第一辅助端子L1和第二辅助端子L2无需特别限制其形状或者结构,只要其能实现与上述芯体金属件电连接,并适合与外接的辅助检测线路连接即可。
关于该第一辅助端子L1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制,一般由导电性能良好,硬度相对较低的金属制成。
比如,所述第一辅助端子L1的材质为铜、不锈钢、铝、铜合金等金属。本例中,所述第一辅助端子L1的材质为铜。即该第一辅助端子L1为铜制作的铜导线(或称铜芯线)加工而成。铜导线的直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可以为0.5-2mm。
关于该第一辅助端子L1的密封安装方式,并不特别限定,其可以采用胶封或者钎焊的方式等。
比如,所述第一辅助端子L1通过密封胶封装在所述辅助端子孔内。密封胶可以为环氧树脂等。
又比如,也可以采用钎焊的方式,所述导电层14至少局部覆盖所述辅助端子孔的内壁;所述第一辅助端子L1通过银铜焊料密封焊接在所述辅助端子孔内。
如图2-图12所示,上述辅助导通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导电件16、辅助弹簧17和导电固定件18。所述导电固定件18固定于所述动触桥2上方(具体为上绝缘罩42)的驱动轴4上。所述辅助弹簧17两端分别抵止于所述导电固定件18和导电件16上。所述导电件16可沿所述驱动轴4运动的设置于所述驱动轴4上,所述驱动轴4的向上运动可带动动触桥2与静触桥3导通,同时带动导电件16与所述导电层14接触导通;所述驱动轴4的向下运动可带动动触桥2与静触桥3断开,同时带动导电件16与所述导电层14脱离断开。
辅助弹簧17在导电件16下方弹性支撑导电件16,同时,如现有的,缓冲弹簧8在下绝缘罩41下方弹性支撑下绝缘罩41和动触桥2。并且驱动结构的作用在于驱动驱动轴4上下运动以使动触桥2与静触桥3导通或断开。因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述辅助弹簧17和缓冲弹簧8提供的缓冲作用,本发明中,驱动轴4的向上运动带动动触桥2与静触桥3导通的瞬间,导电件16与导电层14并非一定在同一瞬间导通,只需在驱动结构驱动驱动轴4向上运动直至动触桥2与静触桥3稳定接触导通时,导电件16随驱动轴4同步向上运动并与导电20层14稳定接触导通即可。类似的,驱动轴4的向下运动带动动触桥2与静触桥3脱离断开的瞬间,导电件16与导电层14并非一定在同一瞬间断开,只需在驱动结构驱动驱动轴4向下运动直至动触桥2与静触桥3完全脱离时,导电件16随驱动轴4同步向下运动并与导电层14完全脱离即可。
上述导电固定件18用于固定支撑辅助弹簧17,并实现辅助弹簧17与驱动轴4之间的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该导电固定件18可采用卡簧。上述导电件16与辅助弹簧17接触并电连接。具体的,该导电件16可采用金属垫圈。导电件16、辅助弹簧17、导电固定件18均套设于驱动轴4上,辅助弹簧17下端抵靠于导电固定件18上,由导电固定件18支撑,辅助弹簧17上端抵靠于导电件16上,对导电件16施加向上的张力。在导电件16随驱动轴4相上运动并与导电层14接触时,辅助弹簧17在保证导电件16与导电层14紧密接触的情况下,提供缓冲余量,使整个结构更稳定。导电件16可在驱动轴4上上下运动。
为提高辅助导通结构的使用稳定性,还可在驱动轴4上设置限位结构对导电件16的上方对导电件16进行限位,优选的,如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轴4上端部形成限位部4a。限位部4a的外径大于导电件16的内径,小于导电件16的外径。此时,驱动轴4顶部形成“T”型结构。
可以理解的,上述辅助导通结构随驱动轴4向上运动时,驱动轴4的顶部深入上述内凹槽15或内凹孔15’内,导电件16与位于内凹槽15或内凹孔15’开口边缘的导电层14接触导通。即,在导电层14所在位置需与导电件16相对应,具体位于导电件16正上方。
如此,使用时继电器时,将第一辅助端子L1和第二辅助端子L2与外接的辅助检测线路相连接,使外接的辅助检测线路与第一辅助端子L1、第二辅助端子L2和上述芯体金属件构成回路,为区别主回路和控制回路,称为辅助检测回路。
所述继电器安装过程如下:首先在绝缘罩1对应区域金属化形成导电层14。然后将第一辅助端子L1、静触桥3和连接台10焊接在绝缘罩1上,然后依次将驱动轴4装配导电件16、辅助弹簧17、导电固定件18、上绝缘罩42、动触桥2、下绝缘罩41、缓冲弹簧8、最后装配垫圈81,再用卡簧82固定;然后在驱动轴4上依次装上轭铁51、静铁芯5、复位弹簧9、动铁芯6和套筒7,将动铁芯6通过激光焊接或者螺纹的方式与驱动轴4固定,制备得到装有驱动轴4的驱动结构。然后将套筒7焊接在上轭铁51下部,然后将焊好的绝缘罩1与装配好驱动轴4的驱动结构与连接台10焊接。最后再套筒7外装配线圈、外壳(图中未示出)等,即获得本例提供的继电器。
所述继电器工作过程描述如下:将第一辅助端子L1和第二辅助端子L2与外接的辅助检测线路相连接,使外接的辅助检测线路与第一辅助端子L1、第二辅助端子L2和上述芯体金属件构成辅助检测回路。如图2-图5所示状态,当线圈未通电时,动触桥2和静触桥3分离,继电器不导通,同时位于驱动轴4顶端的导电件16与绝缘罩1顶部内表面的导电层14分离,辅助检测线路探测到驱动轴4与第一辅助端子L1不导通,证明继电器未导通。如图6-图9所示,当线圈通电,驱动动铁芯6带动固定的驱动轴4带动动触桥2与固定在陶瓷腔体上的静触桥3接触,继电器正常工作,同时驱动轴4顶端的导电件16与绝缘罩1顶部内表面的导电层14接触导通,使第一辅助端子L1与驱动轴4导通,此时回路导通。辅助检测线路探测到该驱动轴4与第一辅助端子L1导通,证明继电器正常工作。
而当继电器该导通时触点不导通时,继电器未导通,而通过辅助检测线路探测到继电器处于导通动作(即驱动轴4已驱动动触桥2向上运动),由此可判断触点故障导致主回路未导通。相反,当出现触点该分离时触点仍然粘接的故障时,继电器实际处于通电状态,通过辅助检测线路探测到继电器处于短路动作(即驱动轴4已驱动动触桥2向下运动),由此可判断触点出现粘连而导致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利于排出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继电器,包括绝缘罩、两个静触桥、动触桥、驱动轴和驱动结构;
所述两个静触桥固定安装在所述绝缘罩上;
所述驱动轴的上端伸入所述绝缘罩内,所述动触桥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部;
所述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驱动轴的下端,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动触桥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顶部内表面具有可供所述驱动轴顶端伸入的避让部;所述绝缘罩顶部内表面还设有导电层;
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辅助导通结构和辅助检测结构;
所述辅助导通结构包括弹性件和导电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导电件下方弹性支撑所述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可沿所述驱动轴运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轴的向上运动可带动动触桥与静触桥导通,同时带动导电件与所述导电层接触导通;所述驱动轴的向下运动可带动动触桥与静触桥断开,同时带动导电件与所述导电层脱离断开;
所述辅助检测结构包括第一辅助端子和第二辅助端子;
所述第一辅助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罩顶部并电连接至所述导电层;所述第二辅助端子电连接至所述导电件;
所述驱动轴为导体;所述导电件电连接至所述驱动轴;所述第二辅助端子设置于所述驱动结构上并与所述驱动轴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导电的辅助弹簧;
所述辅助导通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辅助弹簧下方的导电固定件;
所述导电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动触桥上方的驱动轴上;所述辅助弹簧两端分别抵止于所述导电固定件和导电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顶端具有限制所述导电件向上运动的限位部;所述弹性件将所述导电件抵止于所述限位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顶部内表面形成有作为所述避让部的内凹槽;
所述导电层至少同时覆盖所述绝缘罩内表面的局部和内凹槽内表面的局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顶部内表面形成有作为所述避让部的内凹孔;
所述导电层至少覆盖所述绝缘罩内表面位于内凹孔边缘的部分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顶部内表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局部向上凹陷形成所述避让部;
所述避让部为内凹槽,所述导电层至少同时覆盖所述凸台下表面的局部和内凹槽内表面的局部;
或者,所述避让部为内凹孔;所述导电层至少覆盖所述凸台下表面位于内凹孔边缘的部分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顶部内表面设有向下突出的两个挡墙;所述两个挡墙相对设置;
所述导电层和所述避让部位于所述两个挡墙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顶部具有贯穿所述绝缘罩的辅助端子孔;所述辅助端子孔位于所述导电层的覆盖区域内;
所述第一辅助端子通过密封胶封装在所述辅助端子孔内,并且所述第一辅助端子的底端与所述导电层接触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顶部具有贯穿所述绝缘罩的辅助端子孔;所述辅助端子孔位于所述导电层的覆盖区域内;
所述导电层至少局部覆盖所述辅助端子孔的内壁,所述第一辅助端子密封焊接于所述辅助端子孔内,并与位于所述辅助端子孔内的导电层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外表面设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在两个静触桥连线的中点处沿与两个静触桥连线相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辅助端子位于所述避空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端子位于所述绝缘罩边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桥通过绝缘部件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部;
所述绝缘部件包括上绝缘罩和下绝缘罩,所述上绝缘罩和下绝缘罩组合套在所述驱动轴上端,将所述动触桥绝缘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上轭铁、静铁芯、动铁芯、套筒、复位弹簧、缓冲弹簧和线圈;
所述上轭铁通过连接台与所述绝缘罩连接;在上轭铁和绝缘罩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所述上轭铁的中心位置设有轴孔;
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从所述轴孔中伸出;所述静铁芯套设于所述上轭铁下方的驱动轴上,所述动铁芯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的下端;
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静铁芯和动铁芯之间的驱动轴上;
所述缓冲弹簧套在所述上轭铁和所述绝缘罩之间的封闭空间内的驱动轴上,其上端抵顶下绝缘罩,其下端抵顶一垫圈,所述垫圈的下端通过一卡簧限位;
所述套筒套装在所述静铁芯和动铁芯外,其上端开口处与上轭铁焊接;
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上轭铁下方的套筒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端子连接在上轭铁或者套筒上。
CN201610157466.1A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继电器 Active CN107204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7466.1A CN107204253B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继电器
PCT/CN2017/077155 WO2017157341A1 (zh) 2016-03-18 2017-03-17 一种继电器
US16/084,211 US10755882B2 (en) 2016-03-18 2017-03-17 Relay
EP17765883.8A EP3432336A4 (en) 2016-03-18 2017-03-17 RELA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7466.1A CN107204253B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继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4253A CN107204253A (zh) 2017-09-26
CN107204253B true CN107204253B (zh) 2019-04-19

Family

ID=59850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7466.1A Active CN107204253B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5882B2 (zh)
EP (1) EP3432336A4 (zh)
CN (1) CN107204253B (zh)
WO (1) WO20171573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6969B (zh) * 2018-08-07 2019-10-08 速达(泰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过载粘结的继电器
CN109036976A (zh) * 2018-08-08 2018-12-18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继电器的改良式推杆组件
CN109243925B (zh) * 2018-09-29 2024-02-09 上海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及其触头装置
CN212161708U (zh) * 2020-02-26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头装置及电磁开关
CN111584308B (zh) * 2020-03-23 2022-04-15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式接触装置
WO2021220212A1 (en) * 2020-04-30 2021-11-04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High-voltage dc relay
CN112269119B (zh) * 2020-10-25 2023-05-23 苏州方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高密度测点转接测试治具及转接方法
CN112466716A (zh) * 2020-10-29 2021-03-09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2687497B (zh) * 2020-12-15 2023-05-26 安徽凯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稳态开关
CN113777480B (zh) * 2021-07-30 2024-04-02 宁波金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端子的上锡及检测一体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49221A (en) * 1942-10-24 1948-09-14 Trumbull Electric Mfg Co Electromagnetically controlled switch
JPH01206531A (ja) * 1988-02-12 1989-08-18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接触器の接点消耗検出装置
CN1956113A (zh) * 2005-10-27 2007-05-02 诠欣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洁功能的端子匹配结构
CN204497155U (zh) * 2014-12-25 2015-07-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推动机构及继电器
CN104810207A (zh) * 2014-01-27 2015-07-29 Ls产电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4867785A (zh) * 2015-05-11 2015-08-26 温州大学 带分断保护装置的永磁式接触器
CN105244204A (zh) * 2014-06-25 2016-01-13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开关布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254305B (de) * 1960-11-21 1967-05-26 Es Eupen Atelier De Const Elec Elektromagnetisches Schütz
FR2939237B1 (fr) * 2008-11-28 2011-02-11 Alstom Transport Sa Dispositif de sectionnement d'un circuit electrique et coffret de distribution d'energie electriqu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de sectionnement.
CN201877368U (zh) * 2010-10-29 2011-06-22 无锡市闽仙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起动机电磁开关
JP6206697B2 (ja) 2012-11-30 2017-10-04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開閉器
CN204102809U (zh) 2014-09-10 2015-01-14 昆山维安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大电流继电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49221A (en) * 1942-10-24 1948-09-14 Trumbull Electric Mfg Co Electromagnetically controlled switch
JPH01206531A (ja) * 1988-02-12 1989-08-18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接触器の接点消耗検出装置
CN1956113A (zh) * 2005-10-27 2007-05-02 诠欣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洁功能的端子匹配结构
CN104810207A (zh) * 2014-01-27 2015-07-29 Ls产电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5244204A (zh) * 2014-06-25 2016-01-13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开关布置
CN204497155U (zh) * 2014-12-25 2015-07-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推动机构及继电器
CN104867785A (zh) * 2015-05-11 2015-08-26 温州大学 带分断保护装置的永磁式接触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32336A1 (en) 2019-01-23
US10755882B2 (en) 2020-08-25
EP3432336A4 (en) 2019-02-20
WO2017157341A1 (zh) 2017-09-21
CN107204253A (zh) 2017-09-26
US20190074151A1 (en)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4253B (zh) 一种继电器
CN107204252B (zh) 一种继电器
US8039771B2 (en) Vacuum envelope including self-aligning end shield, vacuum interrupter, vacuum circuit interrupter and method including the same
US4698725A (en) Pressure sensitive interrupters for capacitors
US7176423B2 (en) 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CN107204254B (zh) 一种继电器
US20220384130A1 (en) Circuit breaker
JP2012164653A (ja) 真空回路遮断器の真空インタラプタ
WO2017157342A1 (zh) 继电器
JP2024513030A (ja) リレー
KR100474173B1 (ko) 절연형개폐장치
CN107204257B (zh) 一种继电器
CN107204259B (zh) 一种继电器
CN107204255B (zh) 一种继电器
US20220115191A1 (en) Switch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epoxy hermetic seal
CN107204251B (zh) 继电器
KR20050011921A (ko) 아크손상방지용 접점구조를 가진 릴레이
CN102237230B (zh) 用于监控电路的双断路保护开关
CN220306178U (zh) 一种接触器辅助触点引出结构
KR20180001748U (ko) 진공 인터럽터
KR101650925B1 (ko) 진공차단기의 고성능 진공 인터럽터
CN209895977U (zh) 一种具有四对触点且具有接通顺序的防水型电磁开关
JPH0447876Y2 (zh)
US11062863B2 (en) Temperature sensitive pellet type thermal fuse
KR102560867B1 (ko) 진공 인터럽터용 실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