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充针旋杆贴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贴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充针旋杆贴标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保证药水卫生而不被污染,医疗器械领域中出现一种一体式一次性注射器,其结构包括针杆、针管、胶塞等部分,药水在生产阶段已经注入到针管内实现封装,由此确保在运输、使用等过程中不会受到污染。该一体式一次性注射器的生产过程为:将排列整齐的针杆一一对应地旋入针管内的胶塞中,并在针管外贴上一张标签。然而,目前国内专用于生产该类型注射器的设备的加工效率较低,通常为60~120支/分钟,而且设备的通用性不强,可靠性较差,导致生产故障率太高,更换模具繁杂,生产效率太低,多数为半自动和间隙运动的机器,无法满足企业应对市场需求的大批量高效生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预充针旋杆贴标机,加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能够满足企业应对市场的大批量生产需求,同时该设备的通用性强,工作可靠性好,故障率低。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充针旋杆贴标机,包括:
机架;
主转盘机构,所述主转盘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主转盘机构包括中心轴、及均套装于所述中心轴上并间隔设置的送料转盘和第一从动轮,所述送料转盘上沿周向按加工流程至少间隔设置有上料工位、插装工位、旋装工位、贴标工位和剔除工位;
物料移载机构,所述物料移载机构包括套装于所述中心轴并位于所述送料转盘上方的凸轮盘、及可滚动设置于所述凸轮盘上的至少一个夹料机构,所述凸轮盘设有取料工位以及可与所述插装工位相对的送料工位;
针管上料机构,所述针管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料工位的一侧,且所述针管上料机构包括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传动配合;
针杆上料机构,所述针杆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插装工位的一侧,且所述针杆上料机构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的主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传动配合,所述夹料机构在所述取料工位夹取针杆之后,再移动至送料工位将针杆插装入随所述送料转盘转动至所述插装工位的针管内;
旋杆机构,所述旋杆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装工位的一侧、用于将针杆与针管旋紧固定;
贴标机构,所述贴标机构设置于所述贴标工位的一侧、用于在针管上卷贴标签;及
剔除机构,所述剔除机构设置于所述剔除工位的一侧、用于将合格品转送至下一工位或将不合格品剔除出生产线。
上述预充针旋杆贴标机工作时,通过将针管上料机构布置于送料转盘的上料工位一侧实现针管自动上料,将针杆上料机构布置于送料转盘的插装工位一侧,并通过夹料机构在取料工位夹取针杆,之后移动至送料工位将针杆插装入随所述送料转盘转动至所述插装工位的针管内;之后插装完成的针杆和针管随送料转盘一同转动至旋杆工位,通过旋杆机构使针杆与针管旋紧,并保证旋杆的质量,从而符合注射器的产品要求,之后再随送料转盘转动至贴标工位,通过贴标机构完成针管的贴标操作,最后随送料转盘转动至剔除工位,由剔除机构将成品注射器进行分流剔除,从而将合格品转送至下一工位或将不合格品剔除出生产线。因而通过上述各组件的优化布置及协同配合,可大大提高预充针注射器的加工速度,提升生产效率,使企业能够满足市场的大批量生产需求,同时上述设备的通用性强,工作可靠性高,故障率低。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动轮为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轮为第二从动齿轮,所述针杆上料机构还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针杆上料转轴,所述针管上料机构还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针管上料转轴,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上套设有驱动齿轮,所述主动轮组包括套装于所述针杆上料转轴上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及套装于所述针杆上料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料机构包括安装座,驱动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驱动组件设有传动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并与所述传动件驱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有第一夹头,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并与所述传动件驱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有第二夹头;其中,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二夹头可相互转动并靠近时,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二夹头之间配合形成夹持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气缸,所述传动件为齿条,所述齿条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延伸设置有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齿条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传动齿啮合配合的第一齿轮、及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并可同步转动的第一夹杆,所述第一夹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杆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齿条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啮合配合的第二齿轮、及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并可同步转动的第二夹杆,所述第二夹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设有夹槽,所述第二夹头设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夹槽配合形成所述夹持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转盘机构还包括沿所述送料转盘的边缘内凹设的送料凹槽、及分别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送料凹槽的两侧的用于托载针管的承托轴承,所述旋杆机构包括安装板、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至少一个固定惰轮,所述固定惰轮与所述承托轴承之间配合形成用于使针管转动的旋装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杆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惰轮下游的旋转惰轮组件,所述旋转惰轮组件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扭力组件、及设置于扭力组件上的旋转惰轮,所述旋转惰轮与所述承托轴承之间配合形成用于防止针管压迫损坏的让位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滑环体和驱控组件,所述滑环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凸轮盘上的滑环转动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滑环转动件转动配合的滑环固定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角度编码器,所述角度编码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驱控组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剔除机构包括支撑座,剔除转盘,废料收集槽,挡料组件,吹料组件和控制器件,所述剔除转盘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剔除转盘的边缘向内凹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置产品的剔除凹槽,所述废料收集槽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废料收集槽设有进料口,所述剔除凹槽的槽口与所述进料口可相对,所述挡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动力件、及与所述动力件驱动连接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与所述进料口可启闭配合,所述吹料组件包括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进料口相对、并用于将所述剔除凹槽内的废料吹入所述废料收集槽内,所述控制器件与所述动力件、所述吹料组件均电性连接、并用于获取检测装置的废料检测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预充针旋杆贴标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预充针旋杆贴标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夹料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夹料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旋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剔除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剔除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架,200、主转盘机构,210、中心轴,220、送料转盘,221、送料凹槽,230、第一从动轮,240、上料工位,250、插装工位,260、旋装工位,270、贴标工位,280、剔除工位,290、承托轴承,300、物料移载机构,310、凸轮盘,311、取料工位,312、送料工位,320、夹料机构,321、安装座,322、驱动组件,322a、传动件,323、第一夹持组件,323a、第一夹头,3230a、第一夹板,323b、第一齿轮,323c、第一夹杆,324、第二夹持组件,324a、第二夹头,3240a、第二夹板,324b、第二齿轮,324c、第二夹杆,400、针管上料机构,410、第二从动轮,420、针管上料转轴,500、针杆上料机构,510、驱动件,520、主动轮组,521、第一主动齿轮,522、第二主动齿轮,530、针杆上料转轴,600、旋杆机构,610、安装板,620、固定惰轮,630、旋转惰轮组件,631、扭力组件,632、旋转惰轮,700、贴标机构,800、剔除机构,900、滑环体,1000、角度编码器,1110、支撑座,1120、剔除转盘,1121、剔除凹槽,1130、废料收集槽,1131、进料口,1140、挡料组件,1141、动力件,1142、挡料板,1150、吹料组件,1151、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展示的一种实施例的预充针旋杆贴标机,包括:机架100;主转盘机构200,所述主转盘机构200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且所述主转盘机构200包括中心轴210、及均套装于所述中心轴210上并间隔设置的送料转盘220和第一从动轮230,所述送料转盘220上沿周向按加工流程至少间隔设置有上料工位240、插装工位250、旋装工位260、贴标工位270和剔除工位280;物料移载机构300,所述物料移载机构300包括套装于所述中心轴210并位于所述送料转盘220上方的凸轮盘310、及可滚动设置于所述凸轮盘310上的至少一个夹料机构,所述凸轮盘310设有取料工位311以及可与所述插装工位250相对的送料工位312;针管上料机构400,所述针管上料机构400设置于所述上料工位240的一侧,且所述针管上料机构400包括第二从动轮410,所述第二从动轮410与所述第一从动轮230传动配合;针杆上料机构500,所述针杆上料机构500设置于所述插装工位250的一侧,且所述针杆上料机构500包括驱动件510、及与所述驱动件510驱动连接的主动轮组520,所述主动轮组520与所述第一从动轮230传动配合,所述夹料机构在所述取料工位311夹取针杆之后,再移动至送料工位312将针杆插装入随所述送料转盘220转动至所述插装工位250的针管内;旋杆机构600,所述旋杆机构600设置于所述旋装工位的一侧、用于将针杆与针管旋紧固定;贴标机构700,所述贴标机构700设置于所述贴标工位270的一侧、用于在针管上卷贴标签;及剔除机构800,所述剔除机构800设置于所述剔除工位280的一侧、用于将合格品转送至下一工位或将不合格品剔除出生产线。
上述预充针旋杆贴标机工作时,通过将针管上料机构400布置于送料转盘220的上料工位240一侧实现针管自动上料,将针杆上料机构500布置于送料转盘220的插装工位250一侧,并通过夹料机构在取料工位311夹取针杆,之后移动至送料工位312将针杆插装入随所述送料转盘220转动至所述插装工位250的针管内;之后插装完成的针杆和针管随送料转盘220一同转动至旋杆工位,通过旋杆机构600使针杆与针管旋紧,从而符合注射器的产品要求,之后再随送料转盘220转动至贴标工位270,通过贴标机构700完成针管的贴标操作,最后随送料转盘220转动至剔除工位280,由剔除机构800将成品注射器进行分流剔除,从而将合格品转送至下一工位或将不合格品剔除出生产线。因而通过上述各组件的优化布置及协同配合,形成最高生产速度300支/分钟的生产速度和在线随机检测和剔除的高效率的机械设备,可大大提高预充针注射器的加工速度,提升生产效率,使企业能够满足市场的大批量生产需求,同时上述设备的通用性强,工作可靠性高,故障率低。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以9工位主转盘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送料转盘220为圆形转盘,其通过轴承及支撑组件安装在中心轴210上、并可随中心轴210同步转动,送料转盘220的上表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9个加工工位(人为设定),例如包括上述的上料工位240、插装工位250、旋装工位260等,即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个工位对应执行预充针注射器的一个加工步骤。针管上料机构400和针杆上料机构500可选地采用振动盘上料装置实现针管和针杆的自动上料,其中针管上料机构400直接与送料转盘220的上料工位240衔接配合,而可将针管持续转送到送料转盘220上。而针杆上料机构500的供料口则可与插装工位250纵向相对,通过夹料机构在凸轮盘310上的滚动移动至供料口处夹取针杆,此时夹料机构恰好位于凸轮盘310的取料工位311。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凸轮盘310的结构特征,取料工位311对应与凸轮盘310上滚动轨道的最高点处,如此可使夹料机构和针杆与针管形成安全距离,避免发生碰撞干涉;之后夹料机构由取料工位311滚动至送料工位312(送料工位312则对应凸轮盘310的滚动轨道的最低点),与此同时,移动至送料工位312的针杆恰好与针管纵向对齐,并可通过夹料机构的下移而使针杆插装入针管中,实现初步装配。紧接着,在送料转盘220的带动下,初装配的针杆与针管一同转动至旋装工位260,通过旋杆机构600的摩擦旋紧作用实现针杆与针管的可靠旋紧,之后再经过贴标工序和剔除工序,实现预充针注射器的生产制造,各工艺步骤衔接紧凑且可靠,因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故障率。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优选地夹杆机构在凸轮盘310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多达8组,并配合主体机做相关的工作分配,满足主体机设计需要,并在凸轮驱动下做相对独立的垂直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角度编码器1000,所述角度编码器1000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并与所述驱控组件电性连接。其中,角度编码器1000用于记录各个工位上的产品的位置信息,用于后续不合格品的剔除提供数据支撑。角度编码器1000在工作过程中严格记住多组机械夹爪及夹杆机构所处的位置和状态,为PLC成功收发夹杆信号和成功收发剔除信号作为绝对有效的控制。
此外,还包括检测装置;相应地,送料转盘220上位于旋装工位260和贴标工位270之间还设置有检测工位;检测装置安装于检测工位、用于检测针杆与针管装配后的质量是否符合产品要求,例如针杆或针管是否倒置、针管上是否漏缺针杆等。具体的,检测装置可以是包括摄像头、图像处理模块等的视觉检测系统,或者是根据检测路径或反馈时间为依据工作的激光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即针杆与针管正常装配状态下,控制元件内预存有激光照射到产品上的预设往返时间数据,如若激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当前产品的实时往返时间数据与预设往返时间数据不同时,则判定当前针杆与针管的装配出现问题,此时可反馈信号给控制元件,并由控制元件驱控角度编码器1000记录当前产品的位置信息以及该当前位置信息转动至剔除工位280的转动角度信息,确保当该不合格品转动至剔除工位280进入剔除机构800后,实现不合格品的剔除操作,避免流入合格品中影响产品的成品质量。
请参照图1,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滑环体900和驱控组件(图中未示出),所述滑环体900包括设置于所述凸轮盘310上的滑环转动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并与所述滑环转动件转动配合的滑环固定件,所述送料转盘220上安设有剔除气缸,所述驱控组件通过所述滑环体900与所述剔除气缸、所述夹料机构320的夹紧气缸均电性及驱动连接。具体的,送料转盘220上沿周向安装有多个剔除气缸,驱控组件包括气源装置和控制元件,剔除气缸用于接收气源装置供给的高压气体以及接收控制元件输出的电控信号,从而实现灵敏动作将产品吹到剔除机构800上实现分流。滑环体900通过滑环转动件与滑环固定件的转动配合,可保证气体和电信号顺利通入剔除气缸的同时,确保供气管路和电缆不会因旋转而打结;其中,中心轴210的设有空腔,用于供气管路和电缆穿过。滑环体900和驱控组件可在转盘旋转时任意通气和通电,保证夹料机构上安设有的控制夹紧气缸的电磁阀连接,电磁阀能准确的随机控制夹紧气缸完成对针杆的夹紧。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剔除机构800包括支撑座1110,剔除转盘1120,废料收集槽1130,挡料组件1140,吹料组件1150和控制器件,所述剔除转盘1120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110上,且所述剔除转盘1120的边缘向内凹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置产品的剔除凹槽1121,所述废料收集槽1130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110上,且所述废料收集槽1130设有进料口1131,所述剔除凹槽1121的槽口与所述进料口1131可相对,所述挡料组件1140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110上的动力件1141、及与所述动力件1141驱动连接的挡料板1142,所述挡料板1142与所述进料口1131可启闭配合,所述吹料组件1150包括喷嘴1151,所述喷嘴1151与所述进料口1131相对、并用于将所述剔除凹槽1121内的废料吹入所述废料收集槽1130内,所述控制器件与所述动力件1141、所述吹料组件1150均电性连接、并用于获取检测装置的废料检测信号。上述废料剔除机构800工作时,控制器件获取检测装置检测到废料信号,当该废料进入到剔除转盘1120的剔除凹槽1121内后随剔除转盘1120一同转动至与进料口1131相对;此时,控制器件首先驱控挡料组件1140的动力件1141动作,进而驱动挡料板1142与进料口1131分离打开,紧接着驱控吹料组件1150供气,进而使喷嘴1151喷出高压气体将剔除凹槽1121内的不合格品由进料口1131吹入废料收集槽1130内,实现不合格品从生产流水线上的剔除操作。通过上述各组件的协同配合,不仅可以实现不合格品的可靠剔除,工作性能可靠,而且其工作原理和连接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采购与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性。
如图1所示,此外,所述第一从动轮230为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轮410为第二从动齿轮,所述针杆上料机构500还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针杆上料转轴530,所述针管上料机构400还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针管上料转轴420,所述驱动件510的驱动轴上套设有驱动齿轮,所述主动轮组520包括套装于所述针杆上料转轴530上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521、及套装于所述针杆上料转轴530上并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522,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如此,通过驱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521、第二主动齿轮522、第一从动齿轮及第二从动齿轮的依次啮合传动,可确保针杆送料机构的针杆转盘、主转盘机构200的送料转盘220以及针管上料机构400的针管转盘实现按预设转动角度及配合关系进行同步转动,避免出现转动不一致性或者打滑等问题导致供料及针杆与针管的装配衔接不畅,影响设备的加工性能。
请参照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夹料机构包括安装座321,驱动组件322,第一夹持组件323和第二夹持组件324,所述驱动组件32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21上,且所述驱动组件322设有传动件322a,所述第一夹持组件32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21上、并与所述传动件322a驱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组件323设有第一夹头323a,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24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21上、并与所述传动件322a驱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24设有第二夹头324a;其中,所述第一夹头323a与所述第二夹头324a可相互转动并靠近时,所述第一夹头323a与所述第二夹头324a之间配合形成夹持工位。上述机械夹爪进行产品夹持时,安设在安装座321上的驱动组件322动作使传动件322a回缩移动,此时传动件322a同步驱动第一夹持组件323和第二夹持组件324向传动件322a的方向同步转动,即实现第一夹头323a与第二夹头324a的相互转动靠近,从而将产品可靠夹固于第一夹头323a与第二夹头324a配合形成的夹持工位中。由于产品通过第一夹头323a和第二夹头324a的转动实现夹持,所受的并非传统机械夹臂施予的相对的径向夹持力,因而产品所受夹持力相对较小,也更加平缓,可实现对易碎品的可靠夹固,消除夹碎的安全隐患,并且上述连接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使用及维护成本低。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322还包括气缸,所述传动件322a为齿条,所述齿条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延伸设置有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一夹持组件323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21上并位于所述齿条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传动齿啮合配合的第一齿轮323b、及与所述第一齿轮323b连接并可同步转动的第一夹杆323c,所述第一夹头323a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杆323c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24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21上并位于所述齿条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二传动齿啮合配合的第二齿轮324b、及与所述第二齿轮324b连接并可同步转动的第二夹杆324c,所述第二夹头324a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杆324c上。如此通过齿条与第一齿轮323b、第二齿轮324b的啮合能够形成对第一夹杆323c和第二夹杆324c的可靠同步驱动,进而使第一夹头323a和第二夹头324a同步靠近形成夹持工位对产品实现夹固,确保机械夹爪的使用性能。所述单个机械夹爪及夹杆机构组件可多组均匀分布安装于主体安装盘上,根据设计需要和主体机工作分配需要,组件数量可随机增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夹头323a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板3230a,所述第一夹板3230a设有夹槽,所述第二夹头324a设有第二夹板3240a,所述第一夹板3230a与所述第二夹板3240a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夹槽配合形成所述夹持工位。如此可通过夹槽与第二夹板3240a的相对抵持实现对产品的牢靠夹持固定,且该配合结构简单,制造及使用成本低。其中,第一夹板3230a与第二夹板3240a平行且并排布置,两者之间的间隙方便针杆进入夹槽而不会受到压迫损坏;夹槽的槽壁和第二夹板3240a的端部同时对针杆抵持,可防止针杆沿径向方向移动,同时针杆可通过其头部的压板扣接在第一夹板3230a上实现支撑固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夹头323a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夹板3230a,两个所述第一夹板3230a沿纵向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容嵌槽,所述第二夹板3240a的端部可伸入所述容嵌槽内、并与上下两个所述夹槽配合形成所述夹持工位。如此可通过纵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夹槽的槽壁与伸入容嵌槽内的第二夹板3240a的相对抵持,进而形成对产品的三点夹持定位(三角形最为稳定原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装夹稳固性。
如图2和图5所示,此外,所述主转盘机构200还包括沿所述送料转盘220的边缘内凹设的送料凹槽221、及分别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送料凹槽221的两侧的用于托载针管的承托轴承290,所述旋杆机构600包括安装板610、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610上的至少一个固定惰轮620,所述固定惰轮620与所述承托轴承290之间配合形成用于使针管转动的旋装间距。具体的,旋装间距的大小确保针管与承托轴承290和固定惰轮620均压紧接触,因而当针管随送料转盘220转动至承托轴承290与固定惰轮620之间时,由于固定惰轮620摩擦力的作用,使得针管和承托轴承290转动,而此时针杆在夹料机构的夹持作用下相对针管不动,这样在针管随送料转盘220转动的过程中,跟随夹料机构逐渐下落的针杆就可以旋入针管内了。上述组件的配合结构简单,能够可靠、方便且快速的实现针杆与针管的旋紧固定。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惰轮620的数量为三个,并沿送料转盘220的转动方向依次布置,如此可确保某些旋距较大的针杆通过三个固定惰轮620的摩擦旋动作用下实现三次旋装,确保针杆能够与针管可靠旋紧。
请参照图5,进一步地,所述旋杆机构600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惰轮620下游的旋转惰轮组件630,所述旋转惰轮组件630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610上的扭力组件631、及设置于扭力组件631上的旋转惰轮632,所述旋转惰轮632与所述承托轴承290之间配合形成用于防止针管压迫损坏的让位间距。当针杆与针管旋装过程中,在通过机器无法确保针杆与针管已经旋紧的前提下,在固定惰轮620的下游安装旋转惰轮组件630,通过预先调节好扭力组件631的扭力值,使得与针管接触的旋转惰轮632能够实现接触打滑,从而避免针管即使转动起来,也不会受到过大的旋动力,导致针杆进一步旋入针管导致其紧压破裂。其中,所述扭力组件631包括扭力弹簧、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并设有安装孔的固定座、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的摩擦片组和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包括设有环形凹台的套筒、嵌固于所述套筒内并用于支撑所述旋转惰轮的旋杆,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向中心方向凸设有环形卡台,所述扭力弹簧抵压设置于所述环形凹台和所述环形卡台之间,所述摩擦片组包括固定于所述旋杆的端部的第一摩擦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第一摩擦片转动配合的第二摩擦片、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摩擦片和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用以产生摩擦作用的摩擦体。如此通过调整支撑杆组与固定座的安装孔的装配程度可以灵活调整扭力弹簧的松紧程度,进而配合第一摩擦片、摩擦体与第二摩擦片的摩擦转动,可以使扭力组件产品合适的转动扭力给旋转惰轮,以确保在于针杆接触时产生保护性打滑,保证不会拧爆针管。扭力控制螺杆的旋动用以调节扭力弹簧的松紧,扭力弹簧通过控制摩擦片的转动来控制转动扭力的大小,从而使旋杆力小于等于破坏针管的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