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81676A - 使用多径传输的协作式带宽聚合 - Google Patents

使用多径传输的协作式带宽聚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81676A
CN107181676A CN201710411748.4A CN201710411748A CN107181676A CN 107181676 A CN107181676 A CN 107181676A CN 201710411748 A CN201710411748 A CN 201710411748A CN 107181676 A CN107181676 A CN 107181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ptp
path
server
module
tu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117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克里希纳斯瓦米
S·S·索利曼
S·R·埃拉维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181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81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61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node-based peer discovery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4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s or networks with limited capabi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port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5Combined use of TCP and UDP protocols; selection criteria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77Multiple interfaces, e.g. multihomed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使用第一IP地址通过第一MPTP路径与服务器进行通信;使用第二IP地址通过第二MPTP路径与该服务器进行通信,其中通过第二MPTP路径与该服务器的通信经由第二IP地址的无线节点;以及通过对等通信与该无线节点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使用多径传输的协作式带宽聚合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4月6日、申请号为201180025681.1和题目为“使用多径传输的协作式带宽聚合”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4月6日提交的、题目为“COOPERATIVE BANDWIDTHAGGREGATION USING MULTIPATH TRANSPORT”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321,201的优先权,将该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下面的描述涉及无线通信,具体地说,下面的描述涉及用于使用多径传输协议进行协作式带宽聚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径传输协议(MPTP)允许支持多个子流或者流,以便在互联网上的源和目的地之间的传输层处进行管理。MPTP的示例包括多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具体而言,已经提议多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使用互联网上源和目的地之间的多个路径,以便聚合这些路径上的性能。多径TCP需要源节点和目的地节点实现遵循多径TCP的软件栈。互联网上很多应用服务器可能具有传统的TCP栈。虽然可以将客户端的TCP栈修改为遵循多径TCP,但是应用服务器可能不具有多径TCP能力。
无线广域网(WWAN)客户端节点能够同时使用多个无线运营商。WWAN客户端节点可以具有多个调制解调器来接入不同的无线运营商,其中协议栈在这些运营商(carriers)之间支持相同的无线技术或者不同的无线技术。然而,当使用多个运营商时,运营商之间的区别带宽以及运营商之间的运营商间差异(skew)可能是显著的。一般情况下,这种运营商间差异可以在20ms到200ms的范围内变化。该差异根据业务在WWAN基础设施中分离的地方而改变。例如,如果运营商之中的业务在eNodeB处分离(其中该eNodeB服务均支持长期演进(LTE)的多个运营商),则由于该差异是局部的,因此差异的变化可以较小。可能在针对一个或多个路径的LTE中的eNodeB之间需要隧道化,这可以增加这些路径之间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在多个WWAN路径之间,路径之间的区别带宽可能以几十到几百kbps的数量级发生变化。另外,例如,如果业务在对WCDMA/UMTS/LTE网络中的不同NodeB提供服务或者对CDMA 2000网络中的不同BTS提供服务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处分离(其中每一个针对宽带码分多址(W-CDMA)/UMTS或者高速分组接入(HSPA)支持不同的运营商),则在区别带宽中可能存在额外的变化,并且在路径之间可能产生差异。此外,在最终对RNC和/或eNodeB和/或BNC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中,业务可能在RNC和/或处于更高节点处的eNodeB之间分离。
当针对WWAN客户端的单个应用流使用多个运营商时,路径之间的区别带宽和差异可能影响TCP性能。在这些情况下,多径TCP对于优化该差异是有用的。然而,互联网上用于该TCP连接的另一个端点的应用服务器可能不是遵循多径TCP的。
发明内容
为了对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这些方面的简单概述。该概述不是对所有预期方面的详尽概述,也不是旨在标识所有方面的关键或重要元素或者描述任意或全部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前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使用第一IP地址通过第一MPTP路径与服务器进行通信;使用第二IP地址通过第二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其中通过所述第二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的所述通信经由所述第二IP地址处的无线节点;以及通过对等通信与所述无线节点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请求与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MPTP会话。此外,该方法包括:通过MPTP隧道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隧道包括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所述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与用于通信的运营商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和一个或多个路径参数,选择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以及使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来建立链路。
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使用第一IP地址通过第一MPTP路径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用于使用第二IP地址通过第二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其中通过所述第二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的通信经由所述第二IP地址处的无线节点;以及用于通过对等通信与所述无线节点进行通信的模块。
另一个方面涉及另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请求与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MPTP会话的模块。此外,该装置包括:用于通过MPTP隧道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所述隧道包括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所述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与用于通信的运营商相对应。
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基于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和一个或多个路径参数,选择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的模块;以及用于使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来建立链路的模块。
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使用第一IP地址通过第一MPTP路径与服务器进行通信;使用第二IP地址通过第二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其中通过所述第二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的通信经由所述第二IP地址处的无线节点;以及通过对等通信与所述无线节点进行通信。
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请求与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MPTP会话;以及通过MPTP隧道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隧道包括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所述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与用于通信的运营商相对应。
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基于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和一个或多个路径参数,选择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以及使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来建立链路。
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系统,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通过第一MPTP路径与服务器进行通信;使用第二IP地址通过第二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其中通过所述第二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的通信经由所述第二IP地址处的无线节点;以及通过对等通信与所述无线节点进行通信。
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系统,其被配置为:请求与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MPTP会话;以及通过MPTP隧道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隧道包括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所述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与用于通信的运营商相对应。
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系统,其被配置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和一个或多个路径参数,选择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以及使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来建立链路。
为了实现前述和有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在下文中充分描述并且在权利要求中具体指出的特征。下文描述和附图详细阐述了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某些示例性特征。然而,这些特征仅仅说明可以采用各个方面的原理的各种方法中的一些方法,并且该描述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同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示例性装置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多径传输隧道化服务的框图。
图3是示出使用多径TCP的WWAN运营商之间的隧道化服务的框图。
图4是示出对于运营商间差异和流管理的路径协调和路径管理覆盖支持的框图。
图5是示出协作式多径传输的框图。
图6是示出协作式多径TCP的框图。
图7是示出对于运营商间差异和流管理的路径协调和路径管理覆盖支持的另一框图。
图8是用于协作式多径TCP的呼叫流程图。
图9是示出协作式多径传输的另一框图。
图10是示出多径传输隧道化服务的框图,其中UE可操作以用作WWAN客户端节点。
图11是示出协作式多径传输的框图,其中用户设备可操作以用作WWAN客户端节点。
图12是示出协作式多径传输的另一框图,其中UE可操作以用作WWAN客户端节点。
图13是示出具有调制解调器间协调的多径传输隧道化服务的框图。
图14是示出具有调制解调器间协调的多径传输隧道化服务的另一框图。
图15是示出示例性的分组流的框图。
图16是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示例性装置的功能的概念框图。
图18是另一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示例性装置的功能的概念框图。
图20是另一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示例性装置的功能的概念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更全面地描述这些新颖系统、装置和方法的各个方面。然而,本教导的公开内容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且其不应被解释为受限于贯穿本发明给出的任何特定结构或功能。相反,提供这些方面使得本发明变得透彻和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传达本发明的范围。根据本文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的是,本发明的范围旨在涵盖本文所公开的新颖系统、装置和方法的任何方面,无论其是独立实现的还是结合本发明的任何其它方面实现的。例如,可以使用本文阐述的任意数量的方面实现装置或实践方法。此外,本发明的范围旨在涵盖这种装置或方法,即,除了本文所阐述的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以外,这种装置或方法还可以通过使用其它结构、功能、或者结构和功能来实现,或者这种装置或方法可以通过使用除了本文所阐述的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以外的其它结构、功能、或者结构和功能来实现。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公开的任何方面可以通过权利要求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来体现。
适合于并入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装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能够在无线网络中操作的用户设备(UE)、WWAN客户端等。UE可以称为无线终端、移动电话、用户终端、移动站、移动设备、用户站、无线设备、无线节点、终端、接入终端、节点、手持设备或者某种其它适当的术语。贯穿本发明描述的各种概念旨在应用于所有适当的装置,而不管它们特定的命名法。
通常,在一个方面,可能在协作式WWAN调制解调器之间发生并行带宽聚合,其中这些协作式调制解调器可以位于一个移动平台上或者位于彼此处于有线或无线邻近的多个移动平台上。WWAN技术的示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LTE(长期演进)、高速分组接入(HSPA)及其演进、CDMA2000-DORevA/B、全球微波互通接入(WiMAX)、UMTS、GPRS/EDGE、基于空白频段(Whitespace)的WWAN。WWAN调制解调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接入WWAN网络,使得移动平台可以使用对其可用的每一个WWAN调制解调器来聚合带宽。与用户相关联的可用调制解调器可以位于一个设备上。在多个设备上可以存在额外的调制解调器,其中当这些设备进入彼此的有线或者无线邻近时,它们可以动态地进行关联。此外,这些多个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链路一起协调(例如,可以在这些设备中的一个上执行业务合并或者分割)。在一个方面,可用的调制解调器可以彼此进行协调,以便交换关于WWAN技术和链路状况等的可用性、性能及价格的信息,并且随后选择适当的WWAN来使用。WWAN中的可用性能可以基于网络中的用户数量而变化。通常,WWAN可以具有λ的小区频谱效率,其中,λ可以从0.8变化到1.65bps/Hz。由于信令造成的网络上拥塞可能降低频谱效率。此外,假定用因子η来指示减少量,我们将其称为“抖动低效率因子”。在负载网络中,η可以是0.4或者40%。随后,对于真实数据传输来说,系统中的有效动态可用频谱效率由ηλ给出。此外,如果假定信道带宽为W,并且活动数据用户的数量为N,则针对网络中的一个活动数据用户的平均可用性能由ηλW/N给出。应当注意,η不是常量,而是根据系统中连接的用户的数量M而变化,其中预期M远大于N。如果每一个连接的用户在系统中都有效地使用δbps(注意,δ不是带宽,而是依据由于拥塞造成的系统的时间损失的有效负载),则M个连接的用户有效地使用Mδbps的资源。总可用频谱性能是λW。因此,在一个方面,η通过η=(1-Mδ/λW)给出。在一个示例中,对于λ=1bps/Hz、W=5MHz、δ=25kbps、和M=100的系统来说,η=0.5,WWAN S可以具有由五部分(η、λ、W、N、M)确定的状态。假定所有其它因子都是固定的,则WWAN中的平均用户吞吐量下降为(1/N)(例如,下降为WWAN中的活动数据用户的数量的倒数),其通过Tu(S)=ηλW/N给出。这里,λ是假定全部资源可用(其包括代码、时隙和功率管理)的WWAN系统的平均频谱效率。当用户的数量较低时,诸如代码复用增益或者多用户分集增益的特征可以不完全使用。然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其中用户随机分布在小区/扇区中),系统中的频谱效率可能收敛于该系统中的平均预期值。
在另一个示例中,假定两个WWAN S1和S2,其状态分别为(η11,W1,N1,M1)和(η22,W2,N2,M2)。基于上面所讨论的等式,对于使用来自这两个WWAN的数据路径的用户来说,预期的平均用户吞吐量Tu(S1,S2)由下式给出:Tu(S1,S2)=η1λ1W1/N12λ2W2/N2。对于k个WWAN S1,S2,…..SK,聚合的带宽由下式给出:Tu(S1,S2,…SK)=Σiηiλi Wi/Ni。因此,移动平台可以使用不同的网络/信道获得更高的吞吐量。当在同一信道上使用两个WWAN调制解调器时,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吞吐量。在该方面,用户可以打开关于同一基站的两个WWAN调制解调器。由于该基站可能已经装载有N1个调制解调器,假定比例公平调度,因此网络中的用户的平均性能可以从η1λ1W1/N1增加到2η1λ1W1/(N1+1)。Tu(S1,S1)=2η1λ1W1/(N1+1)。当在负载网络中,N1较大时,使用两个WWAN调制解调器的用户可以获得与仅使用一个调制解调器时的吞吐量相比接近两倍的吞吐量,同时最低限度地影响所有其它用户(这里的提高是:(2/(N1+1))/(1/N1)=2/(1+1/N1))。还应当注意,在该方面,如果所有用户都在同一信道上打开两个调制解调器,则使用两个调制解调器的用户的平均性能退化到每一个用户使用一个调制解调器的平均性能(例如,由于在系统中存在2N1个调制解调器,并且针对共享该无线信道中的全部可用资源的每一用户存在2个调制解调器)。因此,在任何给定时刻,WWAN中的可用性能可以取决于活动和连接的用户的数量。此外,针对特定用户的性能还可以取决于该用户相对于基站(例如,eNodeB/NodeB/BTS)的位置、基于该用户的位置和移动性的该用户所经历的链路状况、WWAN调制解调器所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等。
通常,可以在不同的信道(潜在非连续的)上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RAT)进行并行链路聚合,以便使用每一个RAT的可用容量,随后对从每一个RA T得到的容量进行聚合。虽然这种并行链路聚合提供了网络之间的可用性能的总和,但其可以不增加也不减少该平台上消耗的能量。例如,使用类似的数据链路/技术,针对诸如下载文件或者电子邮件附件之类的给定通信任务,可能消耗两倍的功率,而通信时间减少一半,使得消耗的能量与只使用一个数据链路时的情形近似相同。然而,可以在一半的时间完成该通信任务,从而在该平台上提供了更佳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此外,可以在一个移动平台(例如,智能电话、汽车调制解调器、膝上型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等)或者多个平台(例如,智能电话和平板电脑、平板电脑和膝上型计算机、或者智能电话和平台电脑和膝上型计算机等等)上使用多径TCP,以便在使用多个WWAN调制解调器的可用WWAN路径之间实现聚合。
在一个方面,根据如针对N个路径中的每一个路径的拥塞窗CWi所确定的区别带宽使用基于多径TCP的方法,可以以与这些拥塞窗成比例的比率(例如,比率CW1:CW2:CW3:…….:CWN),对业务进行分割。在一个方面,可以多次使用成本降低的路径,使得价格考量也可以影响路径之间的比例分布。
此外,在一个方面,根据基于RTT(往返时间)的路径之间的区别延迟,可以在发送聚合端点处,在更慢路径上执行数据的提前传输或者在更快路径上执行数据的延迟传输,使得分组在时间上更接近地到达接收的聚合端点,从而在提高流管理的情况下,减少接收客户端处的缓冲要求。
此外,在一个方面,使用UDP的轻微覆盖可以用于在客户端和网络隧道化锚点之间交换信息。这些覆盖可以通过交换WWAN调制解调器所感知的当前WWAN状态和/或链路质量(例如,当前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和/或链路使用情况(例如,网络上使用的时间的一部分),来提供关于每一个WWAN链路的质量的额外的动态信息。该信息可以用于帮助确定多径TCP连接中的路径的预期性能的预期趋势,以在客户端处实现对于WWAN调制解调器所感知的改变状况的主动调整。另外,可以在多径TCP会话中动态地增加或删除路径。此外,对于应用层聚合来说,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与应用服务器建立多径TCP会话。另外地或者替代地,可以在运营商的网络中或者在运营商网络之间,建议多径TCP隧道化锚点。多径TCP隧道可以使用与移动平台相关联的多个WWAN调制解调器,提供更高的带宽,而不需要对互联网上的仅使用该隧道的应用服务器进行改变。在系统中单路径使用到多路径使用的状态之间的转换期间,该隧道都持续。在某些方面,当对带宽进行聚合的移动平台用作其它移动平台的接入点时,多个路径上的聚合的带宽对于其它移动平台也是可用的。
现在参照图1来给出装置的各个方面。图1是示出装置的硬件配置的概念框图。装置100包括处理器104、耦合到处理器104的机器可读介质(存储器)108、耦合到处理器104的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102、以及耦合到处理器104的收发机106。处理器104和机器可读介质108可以一起称为处理系统110。然而,处理系统110可以包括处理器104,而针对某些处理器104配置则不包括机器可读介质108。
调制解调器102使用多径传输来协作实现带宽聚合。也就是说,可以在多个调制解调器之间实现该协作,其中这些调制解调器位于装置100之内,或者位于装置100和该装置100的无线邻近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节点之内。
处理系统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使用下面的任意组合来实现:通用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控制器、状态机、门控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能够执行信息的计算或其它操作的任何其它适当实体。
处理系统110还可以包括用于存储软件的机器可读介质108。软件应当被广泛地解释为意味着任何类型的指令,无论是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等等。指令可以包括代码(例如,具有源代码格式、二进制代码格式、可执行代码格式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代码格式)。这些指令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系统110执行下面所描述的各种功能,以及其它协议处理功能。
机器可读介质108可以包括集成到这些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存储设备。此外,机器可读介质108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之外的存储设备,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PROM(EP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硬盘、CD-ROM、DVD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存储设备。此外,所述机器可读介质108可以包括对数据信号进行编码的传输线或者载波。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如何针对该处理系统最佳地实现所描述的功能。
图2是示出WWAN运营商之间的隧道化服务的框图200。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持基础设施(例如,运营商WWAN支持基础设施1、2、…、N(210、212、214)),在WWAN客户端202和MPTP隧道化服务器204之间建立多径传输协议(MPTP)运营商间隧道,以允许与应用服务器208进行通信。WWAN客户端202具有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持基础设施(210、212、214)与MPTP隧道化服务器204进行同时通信的多个调制解调器102。当客户端202连接到互联网/网络206时,通过隧道化服务器204来建立其数据流。MPTP可以是多径TCP或者SCTP。
图3是示出使用多径TCP的WWAN运营商之间的隧道化服务的框图300。在WWAN客户端302和多径TCP隧道化服务器304之间建立多径TCP运营商间隧道。在一个方面,如参照图10、11和图12所讨论的,WWAN客户端302可操作以用作针对其它设备(例如,UE)的自组接入点。在该方面,WWAN客户端302可以使用与用于WWAN客户端302和多径TCP隧道化服务器304之间的通信相同的TCP,来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在另一个方面,WWAN客户端302可以基于有线和/或无线协议,来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
当客户端302连接到互联网/网络306时,通过隧道化服务器304来建立其数据流。多径TCP隧道化服务器304提供ClientVPN_Public_IP地址,其可以是或者可以不是动态分配的,当客户端302在互联网/网络306上与应用服务器308进行通信时,客户端302将该地址包括在分组中。对于经由每一个运营商的每一个路径,客户端302可以向每一个运营商的WWAN基础设施310、312、314请求不同的IP地址。例如,如果客户端302可以使用N个运营商,则客户端302接收用于第一运营商的地址ClientTunnelIP1、用于第二运营商的地址ClientTunnelIP2等等、以及用于第N个运营商的地址ClientTunnelIPN。隧道化服务器304提供用于MPTP连接的相应N个IP地址TunnelServerIP1、TunnelServerIP2、……、和TunnelServerIPN。互联网/网络306上的应用服务器308可以具有其自己的IP地址ApplicationServer_IP。
使用IP地址ClientVPN_Public_IP和ApplicationServer_IP,在应用服务器308和客户端302之间建立传统TCP或者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会话。在使用用于客户端302的IP地址ClientTunnelIP1、ClientTunnelIP2、……、ClientTunnelIPN和用于隧道化服务器304的IP地址TunnelServerIP1、TunnelServerIP2、……、TunnelServerIPN所建立的多径TCP隧道上,携带用于该应用的TCP分组。将离开客户端302的分组封装到多径TCP隧道中,并传送给隧道化服务器304。隧道化服务器304对这些分组进行解封装,并发送去往IP地址ApplicationServer_IP的分组。将来自于应用服务器308的分组发送给ClientVPN_Public_IP地址,其中该地址在隧道化服务器304的域中进行管理。当隧道化服务器304从应用服务器308接收到分组时,隧道化服务器304将这些分组封装到隧道化服务器304和客户端302之间的多径TCP隧道中。当这些分组到达客户端302时,客户端302对这些分组进行解封装,随后传送给用于客户端302上的应用的传统TCP或者UDP端点。
客户端302可以具有多径TCP层302D和子流TCP/IP层302E,使得客户端302可以经由应用302A通过传统TCP 302B、302C使用多径TCP。客户端302通过向隧道化服务器304发送通信和从隧道化服务器304接收通信,来使用多径TCP。在该配置中,多径TCP层302D将通信中继到子流TCP/IP层302E,该子流TCP/IP层302E是具有多径TCP能力的层,并且分别将该通信从IP地址ClientTunnelIP1、ClientTunnelIP2、……、ClientTunnelIPN(它们与L1、L2、L3相对应)中的每一个发送给IP地址TunnelServerIP1、TunnelServerIP2、……、TunnelServerIPN处的隧道化服务器304。子流TCP/IP层302E从隧道化服务器304接收通信,并且将该通信中继到多径TCP层302D。隧道化服务器304可以类似地具有多径TCP层304A和子流TCP/IP层304B。子流TCP/IP层302E、304B独立地对每一个子流进行管理,其包括针对每一个子流的拥塞控制机制和慢速启动机制。多径TCP层302D、304A对通过这些子流上的数据进行合并/分割。
图4是示出对于运营商间差异和流管理的路径协调和路径管理覆盖支持的框图400。针对与每一个WWAN运营商相关联的每一个路径,创建隧道化服务器中的路径管理器406、408和隧道化的客户端中的路径管理器456、458。这些路径管理器实现针对每一个运营商的每一个子流的发现和建立。在隧道化服务器304处建立运营商间路径协调器404,在隧道化的客户端302处建立运营商间路径协调器454。运营商间路径协调器404、454对每一个路径的性能进行动态分析,随后对这些可用路径之间的流的分布进行优化。可以在隧道化服务器304和隧道化的客户端302之间建立应用层覆盖,以便在运营商间路径协调器404、454和隧道化的客户端302和隧道化服务器304处的路径管理器之间交换信息,从而在节点302、304之间使用MPTP隧道402、452对路径的同时使用进行优化。在一个方面,如参照图10、11和12所讨论的,隧道化的客户端302可操作以用作针对其它设备(例如,UE)的自组接入点。
可以基于用于每一个路径的有效带宽(例如,使用每一个子流的拥塞窗大小和/或使用关于每一个路径的WWAN链路质量/使用/负载信息的信息)以及每一个路径上的有效延迟(基于每一个子流的RTT(往返时间)测量值)的知识,对业务流进行优化。如果有效带宽是B1、B2、…、BN,则可以按照比率B1:B2:….:BN将业务分割在这些子流之中。此外,如果延迟是D1、D2、…、DN,则可以基于路径之间的区别延迟,对用于具有更长延迟的路径的分组进行更早地调度传输,使得分组可以在时间上更接近地到达客户端处的接收MPTCP端点。这种调度可以减少接收MPTCP端点处的缓冲要求。然而,由于可以在接收MPTCP端点处对分组进行缓存,并且最终通过对子流之间的分组进行聚合来按顺序传送,因此这种调度不是必需的。
隧道化服务器304可以完全位于支持多个运营商的WWAN基础设施310-314中。当需要多个WWAN基础设施310-314来支持不同的WWAN运营商时,隧道化服务器304可以位于WWAN基础设施310-314之外。这种隧道化服务能够对WWAN运营商之间的差异进行管理,从而实现WWAN运营商之间的可用带宽的聚合。传统的应用服务器可以利用聚合的性能,而无需支持多径TCP。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隧道化服务,客户端302可以使用与不具有MPTP能力的应用服务器的MPTP通信。在另一种配置中,如下面参照图5、图6、图7和图8所描述的,客户端可以通过使用协作式设备来使用MPTP。
图5是示出协作式MPTP的框图500。具备MPTP能力的UE(即,客户端节点)502具有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路径512,同时与一个或多个WWAN网络510进行通信的多个调制解调器102。在一个方面,可以实现通信路径512以使用MPTP。另外,系统500包括至少一个代理节点504,该至少一个代理节点504可以通过对等通信514与客户端节点502进行通信。在一个方面,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有线和/或无线协议来支持对等通信514。当代理节点504进入到客户端节点502的无线邻近之内时,客户端节点502可以发现代理节点504。通过使用协作式MPTP,客户端节点502可以向位于互联网/网络506上的具有MPTP能力的服务器508发送信息以及从其接收信息。如上文所讨论的,MPTP可以是多径TCP或者SCTP。
图6是示出协作式多径TCP的框图600。图7是示出对于运营商间差异和流管理的路径协调和路径管理覆盖支持的框图700。图8是用于协作式多径TCP的呼叫流程图800。具有多径TCP能力的UE(例如,客户端节点)602具有用于通过对等通信同时与WWAN网络610和至少一个代理节点604进行通信的多个调制解调器102。在一个方面,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有线和/或无线协议来支持对等通信。当代理节点604进入到客户端节点602的无线邻近之内时,客户端节点602可以发现代理节点604。随后,客户端节点602使用其IP地址(称为主IP地址)在互联网/网络606上开始与服务器608的TCP会话(802),并且发现服务器608具有多径TCP能力(804)。在一个方面,如参照图10、11和图12所讨论的,客户端节点602可操作以用作针对其它设备(例如,UE)的自组接入点。在该方面,客户端节点602可以使用与用于客户端节点602和服务器604之间的通信的TCP相同的TCP来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在另一个方面,客户端节点602可以基于有线和/或无线协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随后,客户端602向代理节点604请求辅IP地址(806)。代理节点604向网络610请求IP地址(808)。当代理节点604从网络610接收到IP地址时,代理节点604将该IP地址提供给客户端602(810)。客户端602使用该IP地址作为其辅IP地址。客户端602使用其主IP地址和其辅IP地址,与服务器608建立多径TCP会话(812、814)。在其它实施例中,客户端节点602可以首先从代理节点604获得主IP地址,以便建立通过代理节点604的与服务器608的路径。这可能由于客户端602可能考虑的多种原因而发生。这些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各种情况的可能性:对于客户端而言WWAN网络可能不可用于直接接入、或者该客户端在给定位置处对于网络的订购可能是不可用的、或者使用通过代理节点的路径可能降低能量或者降低成本、或者通过该代理节点的网络的性能与直接路径相比可能更佳。随后,在发现服务器608具有多径TCP能力之后,客户端节点602可以基于其网络的可用性或者基于使用这些网络的成本、或者基于能量考虑、或者基于性能要求,针对通过其WWAN网络的直接路径,增加一个或多个辅IP地址。客户端节点602还可以针对通过相同代理节点604或者不同代理节点的另一个路径,增加一个或多个辅IP地址。客户端节点602和代理节点604可以与不同的WWAN网络进行通信。通常,代理节点和客户端节点与它们各自的网络进行通信所使用的WWAN网络或者信道或者协议或者技术可以是相同的或者不同的。来自服务器608的针对每一个IP地址的每一个子流的业务到达网络610(816)。网络610将针对主IP地址的子流业务导向客户端602(618)。网络608将针对辅IP地址的子流业务导向代理节点604(820)。随后,代理节点604通过该代理节点604和客户端602之间的对等(P2P)链路,将所接收的针对该客户端的辅IP地址的业务传送到客户端602(822)。可以使用P2P应用来传送与该辅IP子流相关联的分组。随后,在客户端602处对这些子流进行合并,并传送到客户端应用。在从客户端602到服务器608的反向路径中,客户端向网络610发送针对所述主IP地址的子流业务(818),并且向代理节点604发送针对辅IP地址的子流业务(822),其中代理节点604则将其转发到网络610(820)。网络610向服务器608发送针对这两个子流的业务(816)。通常,客户端节点602可以获得针对其能够直接使用的每一个WWAN网络的多个IP地址,以及针对其附近的代理节点能够接入的每一个WWAN网络的多个IP地址。
网络610可以是WWAN或者多个WWAN,使得代理节点604和客户端节点602可以连接到它们各自的WWAN。这允许客户端602针对代理节点604使用不同的WWAN,或者针对代理节点604和客户端602使用同一WWAN中的不同WWAN信道,来增加针对应用的有效带宽。在WWAN中不需要进行改变。由于代理节点604将其IP地址提供给客户端602,以便用作辅IP地址,因此就关注于网络610来说,针对辅IP地址的所有业务意味着针对代理节点604。对于代理节点604将其IP地址借给客户端602的事实来说,网络610可以是未察觉的。就关注于服务器608来说,其只与客户端602进行通信。使用代理节点604和客户端602之间的P2P应用,来传送针对辅IP地址的子流业务。当与WWAN通信时,代理节点604和客户端602可以建立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以便建立它们的主IP地址和辅IP地址。可以将通过协作式代理节点的多径TCP进行扩展以使用两个以上的路径,例如,可以使用相同代理或者不同代理来建立第三路径,因此,协作式性质可扩展到使用多个代理节点的多个路径,而无需对网络610进行改变。
参见图7,针对与每一个WWAN运营商相关联的每一个路径,创建多径传输服务器508中的路径管理器706、708和多径传输客户端502中的路径管理器756、758。路径管理器实现针对每一个运营商的每一个子流的发现和建立。在服务器508处建立运营商间路径协调器704,在客户端502处建立运营商间路径协调器754。运营商间路径协调器704、754动态地分析每一个路径的性能,随后对这些可用路径之间的流的分布进行优化。可以在服务器508和客户端502之间建立应用层覆盖,以便在运营商间路径协调器704、754和客户端502及服务器508处的路径管理器之间交换信息,从而在节点508、502之间使用MPTP会话702、752对路径的同时使用进行优化。
图8是用于协作式多径TCP的呼叫流程图800。在一个方面,系统800可以包括多径TCP客户端602、多径TCP代理604、网络610和多径TCP服务器608。在顺序步骤802,多径TCP客户端602可以通过多径TCP服务器608,使用主IP地址发起连接。在顺序804,多径TCP服务器608可以同意该连接。在一个方面,多径TCP服务器608还可以指示该连接具有多径TCP能力。在顺序步骤806,多径TCP客户端602可以向多径TCP代理604请求辅IP地址。在一个方面,多径TCP代理604和多径TCP客户端602可以通过网络610协作地与多径TCP服务器608进行通信。在顺序步骤808,多径TCP代理604可以从网络610请求并获得IP地址。在顺序步骤810,多径TCP代理604可以将所获得的IP地址传送给多径TCP客户端602。在一个方面,多径TCP代理604还可以同意多径TCP协作式通信。
在顺序步骤812,多径TCP客户端602可以向多径TCP服务器608请求多径连接。在一个方面,该请求可以包括主IP地址和辅IP地址。在顺序步骤814,多径TCP服务器608可以使用多个IP地址来建立多径TCP会话。在顺序步骤816,多径TCP服务器608可以与网络610进行通信,以便发送和/或接收针对该多径TCP会话所建立的多个子流的数据。在顺序步骤818,网络610可以向与多径TCP客户端602相关联的多个IP地址中的一个发送和/或接收子流的数据。另外,在顺序步骤820,网络610可以向与多径TCP代理604相关联的多个IP地址中的一个发送和/或接收子流的数据,其后,网络610可以向与多径TCP相关联的多个IP地址中的一个发送和/或接收子流的数据。在顺序步骤822,多径TCP可以将这些子流传送给多径TCP客户端602。
另外地或者替代地,多径TCP客户端602可操作以用作针对其它设备(例如,UE)的自组接入点。在该方面,多径TCP客户端602可以使用与用于多径TCP客户端602和服务器610之间的通信的TCP相同的TCP,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在另一个方面,多径TCP客户端602可以基于有线和/或无线协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
图9是示出协作式多径TCP的另一框图900。如果应用服务器906不具有多径TCP能力,则可以通过隧道化服务器908来处理应用服务器906和客户端902之间的通信。应用服务器906处于互联网/网络910中。隧道化服务器908也可以处于互联网/网络910中。或者,隧道化服务器可以位于一个或多个WWAN网络912中。隧道化服务器908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路径912,来处理与客户端902和代理节点904的通信。在一个方面,可以使通信路径912能够使用MPTP。另外,系统900包括至少一个代理节点904,该至少一个代理节点904可以通过对等通信914与客户端节点902进行通信。在一个方面,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有线和/或无线协议来支持对等通信914。
如参照图10、11和图12所进一步讨论的,WWAN客户端可以用作针对其它设备(例如,UE)的自组接入点。
图10是示出WWAN运营商之间的隧道化服务的框图1000。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持基础设施(例如,运营商WWAN支持基础设施1、2、…、N(1010、1012、1014)),在WWAN客户端1002和MPTP隧道化服务器1004之间建立多径传输协议(MPTP)运营商间隧道,以允许与应用服务器1008进行通信。WWAN客户端1002具有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持基础设施(1010、1012、1014)与MPTP隧道化服务器1004进行同时通信的多个调制解调器102。当客户端1002连接到互联网/网络1006时,通过隧道化服务器1004来建立其数据流。MPTP可以是多径TCP或者SCTP。
此外,在一个方面,WWAN客户端1002可以操作以与一个或多个UE(1020、1022、1024)进行通信。在该方面,WWAN客户端1002可以将一个或多个自组网络接入点暴露于所述一个或多个UE(例如,UE(1)1020、UE(2)1022、UE(N)1024等等),以允许UE 1020、1022、1024与诸如应用服务器1008的实体进行通信。在一个方面,用于WWAN客户端1002和所述一个或多个UE 1020、1022、1024之间的通信的自组网络可以基于有线和/或无线协议。此外,这些无线通信可以基于802.11协议。
图11是示出协作式MPTP的框图1100。具备MPTP能力的用户设备(UE)(即,客户端节点)1102具有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路径1112同时与所述一个或多个WWAN网络1110进行通信的多个调制解调器102。在一个方面,可以使通信路径1112能够使用MPTP。另外,系统1100包括至少一个代理节点1104,该至少一个代理节点1104可以通过对等通信1114与客户端节点1102进行通信。在一个方面,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有线和/或无线协议来支持对等通信1114。当代理节点1104进入到客户端节点1102的无线邻近之内时,客户端节点1102可以发现代理节点1104。通过使用协作式MPTP,客户端节点1102可以向位于互联网/网络1106上的具有MPTP能力的服务器1108发送信息,并且从其接收信息。如上文所讨论的,MPTP可以是多径TCP或者SCTP。
此外,在一个方面,客户端节点1102可操作以与一个或多个UE(1120、1122、1124)进行通信。在该方面,客户端节点1102可以将一个或多个自组网络接入点暴露于所述一个或多个UE(例如,UE(1)1120、UE(2)1122、UE(N)1124等),以允许UE 1120、1122、1124与实体进行通信。在一个方面,用于客户端节点502和所述一个或多个UE 1120、1122、1124之间的通信的通信1116可以是基于有线和/或无线协议。此外,通信1116可以基于802.11协议。此外,通信116可以用于实现对等通信,并且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有线和/或无线协议来支持通信116。在一个方面,可以使用第二芯片或者调制解调器在高速片间(HSIC)接口(芯片间USB)来实现有线通信。该方面可以消除普通的USB收发机,而保持USB设计的其余部分和有线连接设计。
图12是示出协作式多径TCP的另一框图1200。如果应用服务器1206不具有多径TCP能力,则可以通过隧道化服务器908来处理应用服务器1206和客户端1202之间的通信。应用服务器1206处于互联网/网络1210中。隧道化服务器1208也可以处于互联网/网络1210中。或者,隧道化服务器可以位于一个或多个WWAN网络1212中。隧道化服务器1208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路径1212,来处理与客户端1202和代理节点1204的通信。在一个方面,可以使通信路径1212能够使用MPTP。另外,系统1200包括至少一个代理节点1204,该至少一个代理节点1204可以通过对等通信1214与客户端节点1202进行通信。在一个方面,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有线和/或无线协议来支持对等通信1214。
此外,在一个方面,客户端节点1202可操作以与一个或多个UE(1220、1222、1224)进行通信。在该方面,客户端节点1202可以将一个或多个自组网络接入点暴露于所述一个或多个UE(例如,UE(1)1220、UE(2)1222、UE(N)1224等),以允许UE 1220、1222、1224与实体进行通信。在一个方面,用于客户端节点1202和所述一个或多个UE 1220、1222、1224之间的通信的通信1216可以基于有线和/或无线协议。此外,通信1216可以基于802.11协议。此外,通信1216可以用于实现对等通信,并且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有线和/或无线协议来支持通信1216。在一个方面,可以使用第二芯片或者调制解调器在高速片间(HSIC)接口(芯片间USB)来实现有线通信。该方面可以移除普通的USB收发机,而保持USB设计的其余部分和有线连接设计。
图13是示出具有调制解调器间协调的WWAN运营商之间的隧道化服务的框图1300。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持基础设施(例如,运营商WWAN支持基础设施1、2、…、N(1310、1312、1314)),在WWAN客户端1302和MPTP隧道化服务器1304之间建立MPTP运营商间隧道,以允许与应用服务器1308进行通信。在一个方面,应用服务器1308可以提供定制应用服务。例如,当移动网络运营商(MNO)在网络中提供多径聚合锚点1316时,应用服务提供商可以使用具有最小变化或者没有变化的服务。相比而言,如果MNO不具有针对多径聚合支持的锚点,则应用服务提供商可以安装多径服务器1304,以便使用可用的客户端IP地址实现与客户端设备1302的多径会话。在该方面,多径TCP锚点1316可以位于属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中(例如,流媒体内容提供商可以直接建立与客户端设备的多径会话)。如果对来自于与可以提供多径聚合支持的服务器不相同的服务器的内容进行传送,则仍然可以使用隧道化锚点1316。在该方面,可以在单个路径中将数据从内容提供商服务器1308流式传送到多径TCP服务器1304,该多径TCP服务器1304然后可以使用多径流将数据流式传送到客户端设备1302。
WWAN客户端1302具有用于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支持基础设施(1310、1312、1314)与MPTP隧道化服务器1304进行同时通信的多个调制解调器102。当客户端1302连接到互联网/网络1306时,通过隧道化服务器1304建立其数据流。MPTP可以是多径TCP或者SCTP。
在另一个方面,如果这些网络路径中的一个是通过另一个运营商建立的(例如,共享的LTE网络路径),则基于给定位置处的与该共享网络相关联的成本,可以不使用路径。例如,客户端MPTP锚点1318可以选择是否使用一个以上的路径来建立针对客户端应用1320的连接,这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系统的能量水平、基于每一个路径的数据通信的能量效率的可变能量成本、与打开每一个路径相关联的固定成本等)。在一个方面,客户端设备1302可以是电池供电的。另外,WWAN(1310、1312、1314)可以参与协调的活动,例如多天线干扰消除(MAIC)以便高效地使用不同的频带消除来自彼此频带的干扰。在一个方面,该功能可以包括将协议从RF前端改变到基带系统。
在另一个方面,基于调制解调器间协调的结果,平台可以确定是否暴露一个以上的WWAN路径,以便由多径TCP锚点1316使用。
在操作中,WWAN(例如,1310)中的连接用户可能在WWAN 1310中造成拥塞,从而减少可用的性能。在一个方面,对于诸如智能电话等的多种设备来说,WWAN系统可以支持低数据速率的操作模式。由于在这些移动设备1302上运行的各种应用1320,因此虽然传输的数据量较低,但是可能存在显著的开销信令活动量。该开销信令源自于频繁的低数据速率消息,例如,针对应用1320的保活消息,或者用于即时消息实现的在线更新。此外,假定使用智能电话的用户数量增加的情况下,观测到拥塞负载的显著增加,这影响了在系统1300中向用户传送真实数据的可用性能。在一个方面,通过在多个WWAN(1310、1312、1314)上使用多径传输连接并且最低限度地使用每一个WWAN,用户不必要地造成该多个WWAN(1310、1312、1314)的拥塞。
此外,可以建立具有使用多个WWAN(1310、1312、1314)路径的能力的多径传输连接。然而,当用户应用1320需要不能由一个WWAN路径传送的更高带宽时,多径TCP锚点1316可以分配一个以上的WWAN路径。在用户消耗较低的带宽的模式(例如,连接的用户接收偶尔的电子邮件或者IM更新)期间,多径TCP锚点1316将在WWAN中的仅一个WWAN上维持该用户的连接状态。多径TCP锚点1316可以确定何时开启通过其它WWAN的额外路径并将其添加到客户端设备1302和网络1306之间的多径传输连接中。在一个方面,多径TCP锚点1316可以维持聚合吞吐量的移动平均值,使得在设备1302空闲或者使用较低量的带宽的期间,可以释放用于额外的路径的WWAN网络资源,以减少多个WWAN网络1300中的拥塞和占用。在另一个方面,在带宽需求较低的时间,使用最低成本路径(例如,能量/比特、或者价格*能量/比特),使得选择的路径满足该时刻所需的任何延迟需求。当需要更高的带宽时,可以将额外的可用WWAN路径开启、使用,并随后释放。在另一个方面,可以在多径TCP隧道1304中动态地增加或者删除路径。换言之,在系统1300中的单路径使用与多路径使用的状态转换期间,该隧道可以持续。
在一个方面,多径TCP锚点1316可操作以提供数据分组沿着第一、较慢路径的更早传输,和/或数据分组沿着第二、较快路径的延迟传输。例如,可以对分组传输进行调度,以便在慢速路径上提前地发送,并且在相比更快速路径上准时发送。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对分组传输进行调度,以便在慢速路径上准时传输,而在相对更快的路径上进行延迟传输。此外,可以实现慢速路径上的提前传输和快速路径上的延迟传输的任意组合。在另一个方面,设备1302可以用于提供一种接入点,该接入点针对回程使用多径传输连接,其中在该接入点,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提供接入。在另一个方面,多径TCP锚点1316可以基于沿着每一个路径的可用性能参数,将业务分割在多个路径之中。在一个方面,这种性能参数可以包括:当前TCP拥塞窗估计、使用覆盖进行路径信息交换的可用的主动链路性能信息等。
在另一个方面,多径TCP锚点1316可操作以基于诸如拥塞、可用于每一个路径的窗大小等的因素,对业务进行划分。在另一个方面,可以使用通过主动覆盖(proactiveoverlay)获得的实时信息,来对业务划分进行调整。如本文所使用的,主动覆盖可以是基于UDP的应用,其在多径客户端1302和多径服务器1304之间端对端地交换信息。例如,可以使用主动覆盖,向网络中的MPTP服务器1304报告通过WWAN调制解调器1302的与无线链路有关的性能改变。在一个方面,主动覆盖可以用作端应用程序,其中该应用程序依靠该隧道以发送这种主动性能信息。此外,可以通过UDP向服务器1304发送主动覆盖,也可以直接地向服务器1304发送主动覆盖。如果由于UDP造成该信息丢失,则没关系,并且使用先前接收的信息。
在一个方面,可以针对客户端1302和服务器1304之间的每一个路径,创建路径管理器。此外,该路径管理器可以存在于WWAN客户端1302和隧道化服务器节点1304处。路径管理器可以用于实现针对每一个运营商的每一个子流的发现和建立。在另一个方面,可以在这两个节点处建立运营商间路径协调器,以便动态地分析每一个路径的性能,随后对可用路径之中的流的分布进行优化。可以在隧道化服务器1304和隧道化的客户端1302之间建立应用层覆盖,以便在运营商间路径协调器和WWAN客户端1302和隧道化服务器节点1304处的路径管理器之间交换信息,从而在这些节点之间使用多径TCP隧道对多个路径的使用进行优化。此外,路径管理器可以在一个时间段(例如,几十毫秒或者几百毫秒)期间报告在每一个路径上观测的性能的移动平均值,使得客户端1302可以快速地向服务器1304报告给定路径的无线性能的下降。
在另一个方面,多径TCP锚点1316可操作以为前向链路流分配一个或多个路径(例如,仅前向链路(FLO)路径)。在另一个方面,多径TCP锚点1316可操作以为双向流分配一个或多个其它路径(例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例如,如果使用了FLO无线电,则客户端设备仅可以在下行链路上接收数据。任何确认可以穿过替代的无线路径,其中该路径提供上行链路支持。例如,该替代的无线路径可以由LTE或者HSPA提供。这种替代的无线路径可以是双向的,并且为第一路径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数据流提供支持。同样,单向路径可以仅在一个方向(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上为第二数据流提供支持,并且使用第一路径来支持相反方向(分别是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上的数据。第一数据流的往返时间(RTT)(RTT_1)将包括第一路径的两个方向上的延迟。第二数据流的RTT(RTT_2)将包括沿着单向路径的一个方向的延迟,以及使用双向的第一路径的相反方向的延迟。可以使用等式(1)来估计单向路径的单向延迟值:
单向延迟=RTT_2–0.5*RTT_1 (1)
该实现可以在系统1300中提供额外的灵活性,特别是当第二数据流在上行链路方向上具有最小需求时,例如,需要向多径TCP锚点服务器发送TCP确认,其中该多径TCP锚点服务器向到客户端的两个路径提供服务。例如,可以针对双向HSPA连接上的双向流,获得IP地址。其后,还可以通过该双向HSPA连接获得与FLO下行链路单向路径相关联的第二IP地址,这是由于单向FLO路径上的双向连接是不可能的。
在操作中,WWAN调制解调器1302的实现可以包括WWAN多调制解调器设计,WWAN多调制解调器设计仅为将在任何给定时刻活动的WWAN数据技术提供支持。基于这种优化的多调制解调器设计,多调制解调器设计可以允许同时接入和使用多个WAN。在该方面,并行的数量可以基于活动的并行WWAN数据调制解调器的数量。在并行带宽聚合(COBA)系统中,这种并行可以称为调制解调器并行等级(MCL)。作为第一步,期望考虑只有两个复制的WWAN调制解调器设计,使得MCL是2。可以在将来考虑用于同时接入和使用WWAN的额外等级的调制解调器并行。
在另一个方面,可以使用来自于两种不同的芯片(其每一个具有一个WWAN调制解调器)的WWAN调制解调器并且使用两个或更多个WWAN RF链来实现COBA系统,以便使用MPTP传送聚合的带宽。在该方面,这些芯片中的一个中的应用处理器可以执行这些调制解调器之间的聚合任务。此外,该实现允许使用多个芯片,其中每一个芯片具有一个或多个WWAN调制解调器。另外地或者替代地,在单个芯片具有多个集成的WWAN调制解调器并且还具有集成的用于对业务进行聚合的应用处理子系统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该单个芯片。另外,可以将认知和空白频段接入能力包含在这些平台中,以便提供额外的无线数据路径(当可用时)。换言之,单个设备上的聚合可以在具有双UICC双数据链路接入的电话中出现。这种设计可以向其自己设备(例如,由这些芯片构成的电话)传送更高的带宽,可以将这种更高的带宽传送到可以由不同的设备在有线(USB/以太网连接)或者无线(Wi-Fi/WiFi直连或者其它无线)链路等上使用的接入点设备。例如,可以通过USB线连接来建立有线连接。
在另一个方面,接入点设备1302可以使用多个WWAN调制解调器来接入多个WWAN1304,并且可以通过WLAN、USB、基于以太网的接入等,将带宽聚合到其它设备。该设备1302可以是WiFi接入点设备,该设备可以插入到现有WiFi接入点的以太网端口的后面。另外地或者替代地,设备1302可以通过系缆的USB连接向一个或多个其它设备提供接入。还可以使用多径TCP聚合器设备实现单个设备解决方案,其中该多径TCP聚合器设备允许具有WWAN调制解调器的其它设备通过USB进行连接。通常,设备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内部WWAN调制解调器,并且可以通过有线连接使用其它WWAN调制解调器。内部WWAN调制解调器可以使用片上互连、使用总线、处理器和系统存储器等,在单个芯片之内进行通信。另外地或者替代地,可以使用片间互连(例如,使用各种接口,例如但不限于:UART、GPIO或者HSIC接口)来连接内部WWAN调制解调器,其中在不同的芯片上有一个或多个WWAN调制解调器可用。在一个方面,可以在包括该设备的平台上将这些芯片连接在一起。
此外,在一个方面,可以将两个或更多个设备捆绑在一起,使得可以使用每一个设备上的至少一个WWAN调制解调器,以便创建具有多个WWAN调制解调器的超级设备。如本文所使用的,可以使用有线(例如,USB等)或者无线(Wi-Fi直连、传统的WiFi、BT、UWB等)在设备之间完成连接。此外,可以在这些设备中的一个上执行聚合。在操作中,COBA客户端1302上的WWAN调制解调器可以获得IP地址。此外,诸如COBA代理的不同设备可以位于客户端1302的有线/无线邻近之内。这种代理设备可以从其WWAN获得IP地址,并且可以将该IP地址借给客户端设备。其后,该设备可以将其IP地址提供给客户端,从而允许该客户端使用可以从其WWAN调制解调器以及从附近的代理设备得到的IP地址。在该实现中,可以形成一种系统,其中在该系统中,分布在设备之间的可用WWAN调制解调器可以在这些平台中的一个上的应用处理器处执行聚合,并且可以在该系统中传送所聚合的带宽。此外,这种多设备聚合解决方案还可以用于暴露用于其它设备的接入点,以便使用多径WWAN连接。
此外,在操作中,虽然COBA可以提供网络之中可用性能的总和,但是该系统可能不能显著地增加或者减少平台上消耗的能量。例如,通过使用类似的数据链路/技术,针对诸如下载文件或者电子邮件附件的给定通信任务,消耗两倍的功率,而通信时间减少一半,使得消耗的能量与只使用一个数据链路时消耗的能量相同。然而,可以在一半的时间完成该通信任务,这在基于COBA的平台上提供了更佳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此外,具有多径TCP连接的基于COBA的系统可以允许通过针对使用多径TCP的流使用多个WWAN接口,来增加单个TCP流的峰值速率。另外,应用可以使用在多径传输层处可用的更高带宽,而无需对应用软件进行任何修改。在该方面,在初始的连接之后,可以在运营商的网络中动态地建立隧道,并且可以随后增加或者删除额外的路径,同时当增加或者删除路径时,该隧道持续。在具有准静态无线连接的大多移动计算使用情况中,期望在会话期间创建的路径继续存在。
图14是示出具有调制解调器间协调的WWAN运营商之间的隧道化服务的框图1400。用于MPTP的网络锚点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持基础设施(例如,WWAN调制解调器1、2(1414、1416)、WWAN(1410、1412)、运营商网络1406等)帮助建立WWAN客户端1402的客户端应用1420和应用服务器1408之间的链路。在一个方面,客户端应用1420可以通过用于MPTP的客户端锚点1418进行通信。
在一个方面,调制解调器间协调1422可以用于确定可以使用哪些WWAN(1410、1412),以及可以如何使用这些WWAN(1410、1412)。在一个方面,如果WWAN调制解调器(1414、1416)在同一平台上,则可以通过该平台上的处理子系统(例如,ARM处理子系统)来交换这些调制解调器之间的信息,使得WWAN调制解调器(1414、1416)可以进行协调,并且选择WWAN(1410、1412)以使用。例如,如果一个WWAN调制解调器1414选择特定的网络,则该WWAN调制解调器1414可以通知一个或多个其它WWAN调制解调器1416以选择不同的网络,使得可以在系统1400中聚合这两个网络的性能。此外,在另一个方面,基于诸如但不限于:链路状况、与传输相关联的能量/比特、可用的带宽、链路的使用成本、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到基站的距离等等的约束条件,WWAN调制解调器(1414、1416)可以选择何时进行彼此协作来聚合带宽。可以在调制解调器间协调期间,在调制解调器之间交换该约束信息,以允许在这些调制解调器之中做出选择或者使用可用的WWAN进行通信的决定。在另一个方面,当接入链路的连接状况较差时(例如,当这些接入链路中的一个的链路状况较差,或者能量/比特较低,或者如果可用的带宽较低,或者如果接入成本较高),则可以将该接入链路确定为不适合聚合。在该方面,WWAN调制解调器(1414、1416)可以联合地通知用于MPTP的网络锚点1404中的多径TCP层,以便不使用该路径但是继续使用其它路径。在一个方面,通过第二设备上的无线p2p链路(例如,连接1116、1216等),调制解调器间协调1422可与另一个可用的WWAN调制解调器一起操作。在另一个方面,主协作可以指代同一平台1402上(例如,位于一个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平板电脑等中)的WWAN调制解调器(1414、1416)之间的协调,辅助协调可以指代平台之间(例如,一个或多个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平板电脑、车载调制解调器等之间)的协调。
图15是示出示例性分组格式和流的框图。在一个方面,分组格式1502、1506和1508示出了从客户端(例如,1302)到互联网目的地(例如,1308)的数据流。数据格式1502提供用于客户端处的应用数据的示例性IP分组。在一个方面,IP分组1502可以包括在隧道化有效载荷1504中。数据格式1506提供了客户端处的示例性隧道化封装(wrapper)。在所描绘的方面,使用MPTCP子流中的一个。数据格式1508提供用于在MPTCP隧道化服务器处接收该分组的格式。
在另一个方面,分组格式1510、1512和1514提供用于从互联网服务器到客户端的通信的示例性分组格式。数据分组1510提供互联网服务器处的示例性数据格式。数据分组1512提供隧道化服务器处的示例性格式。在所描绘的方面,使用MPTCP子流中的一个。此外,数据分组1514提供用于客户端提取隧道化有效载荷、应用数据等的示例性格式。
图16是示例性方法/过程的流程图1600。使用该过程,设备可以使用第一IP地址通过第一MPTP路径与服务器进行通信(1602);使用第二IP地址通过第二MPTP路径与该服务器进行通信,其中通过第二MPTP路径与该服务器的通信经由第二IP地址处的无线节点(1604);以及通过对等通信与该无线节点进行通信(1606)。
图17是示出示例性装置1700的功能的概念框图。参见图17,系统1700可以包括UE、WWAN客户端和任何适当数量的额外WWAN客户端或UE。此外,在系统1700的操作中,UE可以实现带宽聚合技术。
装置1700包括可以使用第一IP地址通过第一MPTP路径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1702。装置1700包括可以使用第二IP地址通过第二MPTP路径与该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1704,其中通过第二MPTP路径与该服务器的通信经由第二IP地址处的无线节点。装置1700包括可以通过对等通信与该无线节点进行通信的模块1706。
图18是示例性方法/过程的流程图1800。通过使用该过程,设备请求与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MPTP会话(1802)。此外,该过程可以允许设备通过MPTP隧道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1804)。该隧道包括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所述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与用于通信的运营商相对应。
图19是示出示例性装置1900的功能的另一个概念框图。参见图19,系统1900可以包括UE、WWAN客户端和任何适当数量的额外WWAN客户端或UE。此外,在系统1900的操作中,eNB可以实现带宽聚合技术。
装置1900包括可以请求与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MPTP会话的模块1902。装置1900包括可以通过MPTP隧道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1904。
图20是示例性方法/过程的流程图2000。通过使用该过程,设备基于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和一个或多个路径参数,选择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2002)。此外,该过程可以允许设备使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来建立链路(2004)。这些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与用于通信的运营商相对应。
图21是示出示例性装置2100的功能的另一概念框图。参见图21,系统2100可以包括UE锚点、WWAN网络锚点等。装置2100包括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和一个或多个路径参数,选择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的模块2102。装置2100包括可以使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来建立链路的模块2104。
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包括:用于使用第一IP地址通过第一MPTP路径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用于使用第二IP地址通过第二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其中,通过第二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的通信通过第二IP地址处的无线节点;以及用于通过对等通信与所述无线节点进行通信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模块,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通过MPTP隧道来接入MPTP隧道化服务器。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经由MPTP隧道通过MPTP隧道化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当新的MPTP路径变得可用时,增加该新的MPTP路径的模块,或者用于基于所分析的性能,对这些路径上与所述服务器的通信的分布进行优化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当新的MPTP路径变得可用时,增加该新的MPTP路径的模块,或者用于当现有的MPTP路径丢失时,删除该MPTP路径的模块。
在另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包括:用于请求与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MPTP会话的模块;以及用于通过MPTP隧道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该隧道包括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这些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与用于通信的运营商相对应。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模块,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通过MPTP隧道来接入MPTP隧道化服务器。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经由MPTP隧道通过MPTP隧道化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当新的MPTP路径变得可用时,增加该新的MPTP路径的模块,或者用于当现有的MPTP路径丢失时,删除该MPTP路径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针对与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通信的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获得客户端IP地址和服务器IP地址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分析这些路径中的每一个路径的性能的模块,或者用于基于所分析的性能,对这些路径上与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通信的分布进行优化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使用第一IP地址通过第一MPTP子流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交流信息的模块;用于使用第二IP地址通过第二MPTP子流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交流信息的模块,其中,通过第二MPTP子流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通信通过第二IP地址处的无线节点;以及用于通过对等通信与所述无线节点进行通信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接收VPN地址的模块。
在另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包括:用于基于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和一个或多个路径参数,选择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的模块;以及用于使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来建立链路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针对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每一个,应用MAIC的模块;用于基于所应用的MAIC来建立所述链路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确定不使用路径,以减少与未使用的路径相关联的网络拥塞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针对第一通信方向,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第一路径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针对第二通信方向,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第二路径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使用基于针对每一个路径的往返时间信息的单向延迟估计,对所述链路进行改进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通过所建立的链路发送第一分组的模块,其中该用于发送的模块还包括: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第一路径上,与调度的时间相比更早地发送第一分组的模块。在一种配置中,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通过所建立的链路发送第二分组的模块,其中该用于发送的模块还包括: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第二路径上,与调度的时间相比更晚地发送第二分组的模块。
前述的模块是被配置为执行前述模块中的每一个中所标识的功能的处理系统110。具体而言,处理器104中的这些前述模块被配置为执行这些前述模块中的每一个中所标识的功能。
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全部范围,提供了以上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文所公开的各种配置的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并不旨在限于本文描述的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而是与符合权利要求的语言的全部范围相一致,其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用单数形式提及某一要素并不旨在意味着“一个且仅一个”,而是“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则术语“一些”指代一个或多个。贯穿本发明描述的各个方面的要素的所有结构和功能等价物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并且旨在由权利要求涵盖,这些结构和功能等价物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或将要是公知的。此外,本文中没有任何公开内容是想要奉献给公众的,不管这样的公开内容是否明确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除非使用短语“用于……的模块”来明确地记载权利要求元素,或者在方法权利要求的情况下使用短语“用于……的步骤”来记载该元素,否则不应基于35U.S.C.§112条款的第六段来解释该元素。

Claims (45)

1.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请求与多径传输协议(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MPTP会话;以及
通过MPTP隧道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隧道包括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所述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与用于通信的运营商相对应,其中,所述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还包括:在有线链路或者无线链路上通过可用于通信设备的两个或更多个调制解调器进行通信,并且使用调制解调器间协调来执行以下操作:交换关于一个或多个WWAN的性能信息、定价信息以及可用性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者选择一个或多个WWA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MPTP隧道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还包括:使用有线链路或者无线链路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通过所述MPTP隧道来接入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经由所述MPTP隧道通过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当新的MPTP路径变得可用时,增加所述新的MPTP路径;或者
当现有的MPTP路径丢失时,删除所述现有的MPTP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PTP路径的所述增加或删除基于网络可用性、代理节点可用性或者所述MPTP路径的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针对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通信的所述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MPTP路径,获得客户端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服务器IP地址,其中,针对所述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MPTP路径,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所述通信是在所述客户端IP地址处接收的,并且发送到所述服务器IP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路径中的每一个路径的性能或成本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分析;以及
基于所分析的性能或成本,对所述路径上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所述通信的分布进行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覆盖用于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交换性能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PTP路径包括与第一MPTP子流相对应的第一MPTP路径和与第二MPTP子流相对应的第二MPTP路径,并且所述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包括:
使用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通过所述第一MPTP子流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交流信息;
使用第二IP地址通过所述第二MPTP子流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交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MPTP子流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所述通信经由所述第二IP地址处的无线节点;以及
通过对等通信与所述无线节点进行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虚拟专用网(VPN)地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VPN地址是动态分配的。
13.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基于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和一个或多个路径参数,选择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
使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来建立链路;以及
通过所建立的链路发送第一分组,其中所述发送还包括:在所述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中的第一MPTP路径上在调度的时间之前发送所述第一分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应用带宽使用;
分组传输延迟约束;
当前TCP拥塞窗估计;或者
主动链路性能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路径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路径频谱效率;
链路质量;
链路使用因子;
信道带宽;
可用的数据带宽和延迟;
网络价格;
能量;
动态网络负载;或者
路径使用成本。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每一个路径,应用多天线干扰消除(MAIC);并且
其中,所述建立所述链路还包括:基于所应用的MAIC来建立所述链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还包括:确定不使用路径,以减少与所述未使用的路径相关联的网络拥塞。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还包括:针对第一通信方向,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第一路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还包括:针对第二通信方向,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第二路径,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方向与所述第一通信方向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用还包括:使用基于针对每一个路径的往返时间信息的单向延迟估计,对所述链路进行改进。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建立的链路发送第二分组,其中所述发送还包括:在所述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第二路径上延迟在调度的时间之后发送所述第二分组,其中与所述第一路径相比,所述第二路径支持更快的传输时间。
2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请求与多径传输协议(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MPTP会话的模块;以及
用于通过MPTP隧道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所述隧道包括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所述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与用于通信的运营商相对应,其中,所述用于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还包括:用于通过可用于通信设备的两个或更多个调制解调器进行通信的模块,以及用于使用调制解调器间协调来执行以下操作的模块:交换关于一个或多个WWAN的性能信息、定价信息以及可用性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者选择一个或多个WWAN。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通过MPTP隧道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还包括:用于使用有线链路或者无线链路进行通信的模块。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模块,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通过所述MPTP隧道来接入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经由所述MPTP隧道通过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用于当新的MPTP路径变得可用时,增加所述新的MPTP路径的模块;或者
用于当现有的MPTP路径丢失时,删除所述现有的MPTP路径的模块。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MPTP路径的所述增加或删除基于网络可用性、代理节点可用性或者所述MPTP路径的性能。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针对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通信的所述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MPTP路径,获得客户端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服务器IP地址的模块,其中,针对所述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MPTP路径,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所述通信是在所述客户端IP地址处接收的,并且发送到所述服务器IP地址。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路径中的每一个路径的性能或成本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分析的模块;以及
用于基于所分析的性能或成本,对所述路径上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所述通信的分布进行优化的模块。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覆盖用于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交换性能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MPTP路径包括与第一MPTP子流相对应的第一MPTP路径和与第二MPTP子流相对应的第二MPTP路径,并且所述用于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模块包括:
用于使用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通过所述第一MPTP子流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交流信息的模块;
用于使用第二IP地址通过所述第二MPTP子流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交流信息的模块,其中通过所述第二MPTP子流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所述通信经由所述第二IP地址处的无线节点;以及
用于通过对等通信与所述无线节点进行通信的模块。
32.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接收虚拟专用网(VPN)地址的模块。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VPN地址是动态分配的。
3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基于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和一个或多个路径参数来选择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的模块;
用于使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来建立链路的模块;以及
用于通过所建立的链路发送第一分组的模块,其中所述用于发送的模块还包括: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中的第一MPTP路径上在调度的时间之前发送所述第一分组的模块。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应用带宽使用;
分组传输延迟约束;
当前TCP拥塞窗估计;或者
主动链路性能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路径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路径频谱效率;
链路质量;
链路使用因子;
信道带宽;
可用的数据带宽和延迟;
网络价格;
能量;
动态网络负载;或者
路径使用成本。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针对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每一个路径,应用多天线干扰消除(MAIC)的模块;并且
其中,所述用于建立所述链路的模块还包括用于基于所应用的MAIC来建立所述链路的模块。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选择的模块还包括:用于确定不使用路径,以减少与所述未使用的路径相关联的网络拥塞的模块。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建立的模块还包括:用于针对第一通信方向,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第一路径的模块。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建立的模块还包括:用于针对第二通信方向,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第二路径的模块,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方向与所述第一通信方向不同。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使用的模块还包括:用于使用基于针对每一个路径的往返时间信息的单向延迟估计,对所述链路进行改进的模块。
42.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通过所建立的链路发送第二分组的模块,其中所述用于发送的模块还包括: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路径中的第二路径上在调度的时间之后发送所述第二分组的延迟模块,其中与所述第一路径相比,所述第二路径支持更快的传输时间。
4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在客户端设备处,使用所述客户端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通过与服务器的多径传输协议(MPTP)会话的第一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
在所述客户端设备处,使用与所述客户端设备通信的代理无线节点的第二IP地址通过所述MPTP会话的第二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其中通过所述第二MPTP路径与所述服务器的所述通信经由所述代理无线节点;以及
在所述客户端设备处,通过对等通信与所述代理无线节点进行通信。
4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请求与多径传输协议(MPTP)隧道化服务器的MPTP会话;以及
通过MPTP隧道与所述MPTP隧道化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隧道包括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所述MPTP路径中的每一个与用于通信的运营商相对应,其中,所述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还包括:在有线链路或者无线链路上通过可用于通信设备的两个或更多个调制解调器进行通信,并且使用调制解调器间协调来执行以下操作:交换关于一个或多个WWAN的性能信息、定价信息以及可用性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者选择一个或多个WWAN。
4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基于一个或多个性能参数和一个或多个路径参数,选择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
使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来建立链路;以及
通过所建立的链路发送第一分组,其中所述发送还包括:在所述一个或多个MPTP路径中的第一MPTP路径上在调度的时间之前发送所述第一分组。
CN201710411748.4A 2010-04-06 2011-04-06 使用多径传输的协作式带宽聚合 Pending CN1071816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2120110P 2010-04-06 2010-04-06
US61/321,201 2010-04-06
US12/957,801 US9455897B2 (en) 2010-04-06 2010-12-01 Cooperative bandwidth aggregation using multipath transport
US12/957,801 2010-12-01
CN201180025681.1A CN103004167B (zh) 2010-04-06 2011-04-06 使用多径传输的协作式带宽聚合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5681.1A Division CN103004167B (zh) 2010-04-06 2011-04-06 使用多径传输的协作式带宽聚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81676A true CN107181676A (zh) 2017-09-19

Family

ID=441209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11748.4A Pending CN107181676A (zh) 2010-04-06 2011-04-06 使用多径传输的协作式带宽聚合
CN20118002568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4167B (zh) 2010-04-06 2011-04-06 使用多径传输的协作式带宽聚合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568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4167B (zh) 2010-04-06 2011-04-06 使用多径传输的协作式带宽聚合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55897B2 (zh)
EP (3) EP2556645B1 (zh)
JP (2) JP5714696B2 (zh)
KR (1) KR101517471B1 (zh)
CN (2) CN107181676A (zh)
WO (1) WO2011127189A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6104A (zh) * 2018-01-29 2018-08-03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下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247836A (zh) * 2018-12-29 2019-09-17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运营商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093110A (zh) * 2019-12-03 2020-05-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ttp请求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4531472A (zh) * 2020-10-30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1997328B2 (en) 2019-12-03 2024-05-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TTP reques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9434B2 (en) * 2007-12-17 2015-02-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Automatically provisioning a WWAN device
US8125907B2 (en) * 2008-06-12 2012-02-28 Talari Networks Incorporated Flow-based adaptive private network with multiple WAN-paths
US8400923B2 (en) * 2010-10-15 2013-03-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proxy
WO2012083495A1 (en) * 2010-12-22 2012-06-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obility handling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14701B2 (en) * 2011-04-12 2013-08-20 Qualcomm Innovation Center, Inc. Aggregating multiple radio links from multiple modems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885504B2 (en) * 2011-05-31 2014-11-11 Ntt Docomo,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bandwidth aggregation of mobile internet access node
US9451415B2 (en) 2011-06-17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perative data transport
US9264353B2 (en) * 2011-09-22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ubflow control for a multipath transport conn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897753B2 (en) 2011-10-12 2014-11-25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for retrieving content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radio access interface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100808A1 (en) * 2011-10-24 2013-04-25 Kaminario Technologies Ltd. Managing Utilization Of A Logical Communication Path In A Multi-Path Channel
WO2013090212A1 (en) 2011-12-14 2013-06-20 Seven Networks, Inc. Mobile network reporting and usage analytics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ggregation of data in a distributed traffic optimization system
US8817797B2 (en) * 2012-01-31 2014-08-26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ath protocol packet relay
US8824480B2 (en) * 2012-01-31 2014-09-02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host based mobility, multi-homing and multipath protocols
CN103313232B (zh) * 2012-03-07 201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用户设备
US11109244B2 (en) 2012-04-06 2021-08-31 Plume Design, Inc.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ed Wi-Fi networks
CN103369013A (zh) * 2012-04-09 2013-10-23 厦门毅想通信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30311614A1 (en) * 2012-05-21 2013-11-21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for retrieving cont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performing same
EP2672671A1 (en) * 2012-06-04 2013-12-11 Thomson Licensing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a multihoming protocol such as SCTP
CN103782554B (zh) * 2012-07-25 2016-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方法,数据发送装置以及分流节点装置
US20150237525A1 (en) * 2012-09-24 2015-08-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ffic Shaping and Steering for a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Connection
CN103119980B (zh) * 2012-09-29 2016-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设备
EP2723135A1 (en) * 2012-10-19 2014-04-23 Telefonica S.A.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sharing wireless broadband connection between devices
US9420026B2 (en) * 2012-10-31 2016-08-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istributing communication of a data stream among multiple devices
TWI473518B (zh) * 2012-12-12 2015-02-11 Quanta Comp Inc 多模作業之通訊裝置
JP6301358B2 (ja) * 2012-12-14 2018-03-28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マルチパス伝送制御プロトコル信号伝達の処理
EP2763362A1 (en) * 2013-01-31 2014-08-06 Thomson Licensing A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multi-homed and MPTCP capable client with a regular TCP server
KR102051504B1 (ko) * 2013-05-15 2019-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패킷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888042B2 (en) * 2013-05-21 2018-02-06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connection management
US20140351445A1 (en) * 2013-05-24 2014-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 layer transport for wi-fi direct services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without internet protocol
CN104426758A (zh) * 2013-08-19 2015-03-18 宇宙互联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系统、装置及方法
KR102096425B1 (ko) * 2013-08-20 2020-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를 이용하는 트래픽 분산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39721B1 (ko) * 2013-08-29 2020-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경로 프로토콜에서 이중으로 네트워크 코딩을 적용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6206009B2 (ja) * 2013-09-04 2017-10-0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通信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3532878B (zh) * 2013-09-26 2017-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网络流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US20150089382A1 (en) * 2013-09-26 2015-03-26 Wu-chi Feng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EP2854357A1 (en) * 2013-09-30 2015-04-01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first host and a second host within at least on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rough a relay module, corresponding relay module
EP2869524A1 (en) * 2013-10-31 2015-05-06 Telefonica Digital España, S.L.U.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ultipath TCP proxy services
CN105765553B (zh) * 2013-10-31 2019-10-08 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无线软件定义网络
MX358438B (es) * 2014-01-24 2018-08-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s, nodos de red, sistemas, y productos de programas de cómputo para controlar el uso de tcp de trayectoria múltiple.
US9584402B2 (en) * 2014-01-27 2017-02-28 Fasett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WO2015118020A1 (en) 2014-02-04 2015-08-13 Nec Europe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arrier allocation in a multi-connectivity radio access environment
US10412159B1 (en) * 2014-02-07 2019-09-1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irect load balancing using a multipath protocol
GB2523394B (en) 2014-02-25 2020-10-28 Mclaren Applied Tech Ltd Vehicle data communication
JP6334207B2 (ja) * 2014-03-04 2018-05-30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
US9350672B2 (en) * 2014-03-13 2016-05-24 Cisco Technology, Inc.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and congestion control of multipath protocol packets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with multipath transport protocols
US9742664B2 (en) 2014-03-24 2017-08-22 James A. Cars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utilizing network connectivity by combining allocated bandwidth for optimized broadband access
US20150281367A1 (en) * 2014-03-26 2015-10-01 Akamai Technologies, Inc. Multipath tcp techniques for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US9992237B1 (en) * 2014-03-28 2018-06-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etermining feature unavailability
KR102259652B1 (ko) * 2014-03-31 2021-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패스 트랜스포트 제어 프로토콜을 지원하는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JP6555853B2 (ja) * 2014-05-07 2019-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5180097A1 (zh) * 2014-05-29 2015-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578109B2 (en) 2014-05-30 2017-02-21 Apple Inc. Long-lived MPTCP sessions
FR3024004A1 (fr) * 2014-07-21 2016-01-22 Orange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tcp via des chemins multiples entre deux terminaux
CN105900390B (zh) * 2014-07-21 2019-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控制节点、链路控制方法及通信系统
WO2016015747A1 (en) * 2014-07-28 2016-02-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ssage-based path selection for transport protocols supporting multiple transport paths
WO2016020904A2 (en) * 2014-08-06 2016-02-11 Watchy Technology Private Limite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data
US9769680B2 (en) * 2014-08-21 2017-09-19 Seven Networks, Llc Modeling network signaling in a mobile network based on elapsed time
WO2016027130A1 (en) * 2014-08-21 2016-0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dentifying and controlling multipath traffic
US10117287B2 (en) * 2014-08-26 2018-10-30 Nokia Of Americ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dual connectivity
JP6468506B2 (ja) * 2014-09-30 2019-02-13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マルチパス伝送制御プロトコルによる通信のためのアドレス管理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3016347B1 (en) * 2014-10-27 2019-02-13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path provisioning of l4-l7 traffic in a network
WO2016066210A1 (en) * 2014-10-30 2016-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of backup pat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77732B (zh) * 2014-10-31 2019-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发现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9813465B2 (en) * 2014-12-19 2017-11-07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proxy for energy efficient video streaming on mobile devices
WO2016130054A1 (en) * 2015-02-09 2016-08-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multi path connections
CN107113816B (zh) * 2015-02-09 2020-01-21 速威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隐藏连接合并的系统和方法
GB201502257D0 (en) * 2015-02-11 2015-04-01 Nat Univ Ireland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a source node and destination node
WO2016128799A1 (en) * 2015-02-13 2016-08-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connections
KR102352679B1 (ko) * 2015-03-25 2022-0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경로 전송 제어 프로토콜을 지원하는 디바이스 및 디바이스에서 영상 데이터를 스트리밍으로 수신하는 방법
CN104852793B (zh) * 2015-04-04 2016-04-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半双工多径协作系统的虚拟全双工中继传输方法
WO2016162501A1 (en) * 2015-04-10 2016-10-13 Deutsche Telekom Ag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scheduling of packets in a bundling scenario based on tcp tunnels and native tcp information
WO2016163032A1 (ja) * 2015-04-10 2016-10-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処理方法
FR3035291A1 (fr) 2015-04-17 2016-10-21 Orange Procede d' emulation dune connexion a chemins multiples
WO2016172252A1 (en) * 2015-04-20 2016-10-27 Shoelace Wireless, Inc. Systems for improved mobile internet speed and security
US9929879B2 (en) * 2015-06-09 2018-03-27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ultipath support of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EP3119057A1 (en) * 2015-07-16 2017-01-18 Deutsche Telekom AG Packet conver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llowing transparent packet-based multipath bundling
US9942131B2 (en) 2015-07-29 2018-04-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athing using flow tunneling through bound overlay virtual machines
CN105119778B (zh) * 2015-09-09 2018-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时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5898799B (zh) * 2015-10-30 2019-04-30 法法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信号强度的移动网络的多链路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7078511A1 (en) * 2015-11-05 2017-05-11 Swag Technologies Sdn Bhd A way of configuring a device for concealed connection merging through coordinated and dynamic virtual proxy allocation
US10084754B2 (en) * 2015-12-11 2018-09-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aggregation
KR101708238B1 (ko) * 2015-12-28 2017-03-08 전자부품연구원 송신 장치 및 다종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동적 경로 상태를 측정하는 방법
CA3016195C (en) * 2016-03-18 2020-05-05 Plume Design, Inc.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ed wi-fi networks
US9992786B2 (en) 2016-03-31 2018-06-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multipath scheduling
US10118696B1 (en) 2016-03-31 2018-11-06 Steven M. Hoffberg Steerable rotating projectile
US10193781B2 (en) 2016-04-14 2019-01-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s
US20170339219A1 (en) * 2016-05-17 2017-1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wide-area service migration with mptcp
US10159101B2 (en) * 2016-05-20 2018-12-18 Blackberry Limited Using WLAN connectivity of a wireless device
WO2017220149A1 (en) * 2016-06-23 2017-12-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heduling packets for transport over an mptcp connection
WO2018007591A1 (en) * 2016-07-08 2018-01-11 Alcatel Lucent Flow aggregation and routing for multi-connectivity client devices
CN106100986A (zh) * 2016-07-25 2016-11-09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2568436B1 (ko) * 2016-07-28 2023-08-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6724641B2 (ja) * 2016-08-03 2020-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割当方法
WO2018041366A1 (en) * 2016-09-02 2018-03-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cp proxy using a communication distance indicator
US10397943B2 (en) * 2016-09-23 2019-08-27 Apple Inc. Flexible NAN availability schedule indications
CN106535226A (zh) * 2016-10-17 2017-03-2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多网络协同选择和聚合方法
CN108306827B (zh) * 2017-01-12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服务器
EP3593502B1 (en) * 2017-03-07 2022-10-12 Akamai Technologies, Inc. Cooperative multipath
US10797731B2 (en) 2017-03-10 2020-10-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oftware defined radio for auxiliary receiver
EP3622676A1 (en) * 2017-05-05 2020-03-1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traffic distribution and bi-casting in a hybrid network environment
US11303572B2 (en) * 2017-06-02 2022-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ccounting for data usage in MPTCP
US20180352057A1 (en) * 2017-06-05 2018-12-06 Smartiply, Inc. Application-Level Mechanism for Multi-Path Transport
CN109120540B (zh) * 2017-06-23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报文的方法、代理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648422B1 (en) * 2017-06-29 2022-03-16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device
CN109218186B (zh) 2017-07-0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0498442B2 (en) * 2017-08-04 2019-12-03 T-Mobile Usa, Inc. Wireless delivery of broadcast data
US10694237B2 (en) 2017-08-04 2020-06-23 T-Mobile Usa, Inc. Wireless delivery of broadcast data
WO2019063869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Nokia Technologies Oy TRAFFIC MONITORING IN DATA NETWORKS
JP6443956B2 (ja) * 2018-02-05 2018-12-26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体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316871B2 (en) 2018-02-08 2022-04-26 Cisco Technology, Inc. Encrypted traffic analytics over a multi-path TCP connection
ES2882074T3 (es) * 2018-03-19 2021-12-01 Deutsche Telekom Ag Técnicas para la planificación de tráfico de datos de ruta múltiple
US11712637B1 (en) 2018-03-23 2023-08-01 Steven M. Hoffberg Steerable disk or ball
KR102538061B1 (ko) * 2018-07-12 2023-05-26 광운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의료 정보 보안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및 전송 방법
JP7208465B2 (ja) * 2018-07-12 2023-01-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制御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531436B1 (en) * 2018-09-12 2020-01-07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Multiple network connections to increase data throughput of mobile device
US11184799B2 (en) * 2018-09-27 2021-11-23 Apple Inc. WiFi TCP performance in multi-radio coexistence cases
JP7165262B2 (ja) * 2018-10-11 2022-11-0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したコントローラと被制御デバイスとの間の通信
CN111107672B (zh) * 2018-10-26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多路径连接的子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708377A (zh) * 2019-09-30 2020-01-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GB2588819A (en) * 2019-11-10 2021-05-12 Bluwireless Tech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with vehicle based node
CN114788233A (zh) 2019-12-11 2022-07-22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划分用户介导连接和运营者介导连接
CN112615938B (zh) * 2020-12-30 2022-11-04 四川巧夺天工信息安全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cp的物联网客户端的跨平台协同工作方法
CN112822088B (zh) * 2020-12-31 2022-08-26 山石网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处理器及存储介质
US11632323B2 (en) * 2021-08-18 2023-04-1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out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eparate networks to improve end-to-end network performance for users
US20230292383A1 (en) * 2022-03-10 2023-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ata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2568A1 (en) * 2001-06-15 2003-01-02 Anand Dabak Multi-pa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transmit diversity
WO2005011173A3 (en) * 2003-07-28 2005-03-31 Nortel Networks Ltd Mobility in a multi-acc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50185621A1 (en) * 2004-02-19 2005-08-25 Raghupathy Sivakuma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rallel communication
WO2006055784A2 (en) * 2004-11-19 2006-05-26 The Trustees Of The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ulti-access terminal wiht capability for simultaneous connectivity to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EP1786151A2 (en) * 2005-11-14 2007-05-16 Broadcom Corporation Network nodes cooperatively routing traffic flow amongst wired and wireless networks
WO2008078633A1 (ja) * 2006-12-27 2008-07-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通信システム、ドメイン管理装置、エッジ装置並びに移動端末
EP2040390A1 (en) * 2007-08-30 2009-03-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antenna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JP2009278162A (ja) * 2008-05-12 2009-1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296084A (ja) * 2008-06-03 2009-12-17 Hitachi Ltd マルチパス通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8448B1 (en) 1997-06-18 2001-0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mal link scheduling for multiple links by obtaining and utilizing link quality information
US6862622B2 (en) 1998-07-10 2005-03-01 Van Drebbel Mariner Llc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TCP/IP) packet-centric wireless point to multi-point (PTMP) transmission system architecture
US20020083172A1 (en) 2000-12-21 2002-06-27 Knowles Gregory T.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responding to client requests directed to networked embedded devices via proxy services
US7116640B2 (en) 2000-12-22 2006-10-03 Mitchell Paul Tasman Architecture and mechanism for forwarding layer interfacing for networks
WO2003003672A2 (en) 2001-06-28 2003-01-09 King's College London Electronic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49380B2 (en) 2001-08-15 2008-03-25 Mesh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addressing and proxy scheme for facilitating mobility of wireless nodes between wired access points on a core network of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561517B2 (en) 2001-11-02 2009-07-14 Internap Network Services Corporation Passive route control of data networks
US7339897B2 (en) 2002-02-22 2008-03-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ross-layer integrated collision free path routing
US7796503B2 (en) 2002-09-03 2010-09-14 Fujitsu Limited Fault tolerant network routing
US7376087B2 (en) 2003-08-13 2008-05-20 Tropos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displaying routing metrics of a network
IL158158A (en) 2003-09-29 2012-05-31 Bamboo Mediacasting Ltd Distribution of multicast data to users
DE112005002142B8 (de) 2004-09-07 2018-03-01 ARRIS Enterprise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Assoziieren verschiedener Arten von Knoten mit Zugangspunktknoten in einem drahtlosen Netzwerk zum Routen von Daten in dem drahtlosen Netzwerk
US20060105764A1 (en) 2004-11-16 2006-05-18 Dilip Krishnaswamy Adaptive wireless network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multimedia in a proactive enterprise
JP2007043678A (ja) 2005-06-29 2007-02-15 Ntt Docomo Inc 通信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US7817668B2 (en) * 2005-06-29 2010-10-19 Ntt Docomo, Inc.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US20070087829A1 (en) 2005-10-14 2007-04-19 Derek Liu Multi-player game architecture
US20070094325A1 (en) 2005-10-21 2007-04-26 Nucleoid Corp. Hybrid peer-to-peer data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US7643427B2 (en) 2006-03-28 2010-01-05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ultipath routing architecture for large data transfers
US20070291765A1 (en) 2006-06-20 2007-12-20 Harri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mode-driven link management
KR20090083339A (ko) 2006-09-13 2009-08-03 아산키아 네트웍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다중경로 환경에서 전송 프로토콜의 성능을 향상시키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616976B2 (en) 2006-11-07 2013-12-31 Core Wireless Licensing S.A.R.L. Gaming via peer-to-peer networks
US20080133767A1 (en) 2006-11-22 2008-06-05 Metis Enterprise Technologies Llc Real-time multicast peer-to-peer video streaming platform
US9155118B2 (en) 2007-01-22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support for network based mobility management systems
KR100905218B1 (ko) 2007-04-09 2009-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애드혹 네트워크에서 콘텐츠 중복 검출 방법
US8422491B2 (en) 2007-04-18 2013-04-16 Waav Inc. Mobile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
JP5010973B2 (ja) 2007-04-27 2012-08-29 ローム株式会社 情報交換装置
TW200847058A (en) 2007-04-27 2008-12-01 Rohm Co Ltd Information exchanging apparatus
US8320250B2 (en) 2008-02-12 2012-11-27 Nvid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TCP flow control
JP4535163B2 (ja) 2008-04-08 2010-09-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通信端末、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090325479A1 (en) 2008-06-25 200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antenna indexing for shared antenna communication
WO2010027858A2 (en) 2008-08-26 2010-03-11 University Of Miami Concurrent association of a wireless mobile node with access points for increasing capacity of access points
US8279794B2 (en) 2008-09-24 2012-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data forwarding and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8797943B2 (en) * 2008-12-03 2014-08-05 Broadcom Corporation Providing private access point ser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06039B2 (en) * 2008-12-15 2012-11-06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 transport path selection for multi-homed entities in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US8971331B2 (en) 2009-03-24 2015-03-03 Nokia Corporation Selec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US8265086B2 (en) * 2009-06-26 2012-09-11 Nokia Corporation Multi-path transport
US8640204B2 (en) 2009-08-28 2014-01-28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for group access and management
WO2011031657A1 (en) * 2009-09-08 2011-03-17 Centocor Ortho Biotech Inc. Use of an anti-il6 antibody to decrease hepcidin in cancer patients
US8737409B2 (en) 2009-10-02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ath communications for mobile node interfaces
EP2514159B1 (en) 2009-12-14 2021-02-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ath communication
US9660912B2 (en) 2010-02-19 2017-05-23 Thomson Licensing Control of packet transfer through a multipath session comprising a single congestion window
CN102783118B (zh) * 2010-02-26 2016-06-0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端到端通信中的移动性
EP2495927B1 (en) * 2011-03-02 2014-10-08 Alcatel Lucent Concept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a data packet association and for forwarding a data packet
US8767625B2 (en) 2011-03-18 2014-07-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concurrent bandwidth aggregation using a second path on a second wireless network that utilizes the packet core network of a first path on a first wireless network
US9451415B2 (en) 2011-06-17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perative data transport
US20120331160A1 (en) 2011-06-22 2012-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proxy service
US9699274B2 (en) 2011-07-25 2017-07-04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session migration
US9264353B2 (en) 2011-09-22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ubflow control for a multipath transport conn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2259652B1 (ko) * 2014-03-31 2021-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패스 트랜스포트 제어 프로토콜을 지원하는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US10129811B2 (en) * 2015-01-20 2018-11-13 Parallel Wireless, Inc. Multi-RAT heterogenous carrier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2568A1 (en) * 2001-06-15 2003-01-02 Anand Dabak Multi-pa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transmit diversity
WO2005011173A3 (en) * 2003-07-28 2005-03-31 Nortel Networks Ltd Mobility in a multi-acc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50185621A1 (en) * 2004-02-19 2005-08-25 Raghupathy Sivakuma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rallel communication
WO2006055784A2 (en) * 2004-11-19 2006-05-26 The Trustees Of The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ulti-access terminal wiht capability for simultaneous connectivity to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EP1786151A2 (en) * 2005-11-14 2007-05-16 Broadcom Corporation Network nodes cooperatively routing traffic flow amongst wired and wireless networks
WO2008078633A1 (ja) * 2006-12-27 2008-07-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通信システム、ドメイン管理装置、エッジ装置並びに移動端末
EP2040390A1 (en) * 2007-08-30 2009-03-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antenna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JP2009278162A (ja) * 2008-05-12 2009-1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296084A (ja) * 2008-06-03 2009-12-17 Hitachi Ltd マルチパス通信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IZHONG HAN,等: ""Multi-Path TCP -A Joint Congestion Control"", 《IEEE/ACM TRANSCATIONS ON NETWORKING》 *
HUSZAK,等: ""Content-aware Interface Selection Method for MultiPa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LECOMMUNICATIONS》 *
INFAN SHERIFF,等: ""Multipath Selection in Multi-radio Mesh Networks"", 《BROADBAND 2006 3RD INTERNATION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NETWORKS,SYSTEMS》 *
JANARDHAN R IYENGAR,等: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Using SCTP multihoming over independent end-to-end paths"",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
LI YI,等: ""SmartTunnel-Achieving Reliability in the Internet"", 《IEEE INFOCOM-IEEE INTERNATIO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
STEWART,等: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rfc4960.txt"", 《INTERENT SOCIETY,(ISOC)》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6104A (zh) * 2018-01-29 2018-08-03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下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366104B (zh) * 2018-01-29 2020-11-13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下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247836A (zh) * 2018-12-29 2019-09-17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运营商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093110A (zh) * 2019-12-03 2020-05-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ttp请求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1093110B (zh) * 2019-12-03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ttp请求传输方法及设备
US11997328B2 (en) 2019-12-03 2024-05-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TTP reques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4531472A (zh) * 2020-10-30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531472B (zh) * 2020-10-30 2024-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4167A (zh) 2013-03-27
EP2624508A2 (en) 2013-08-07
JP2013528984A (ja) 2013-07-11
KR101517471B1 (ko) 2015-05-04
CN103004167B (zh) 2017-05-31
EP2556645A2 (en) 2013-02-13
US20110296006A1 (en) 2011-12-01
JP2015111879A (ja) 2015-06-18
KR20130018858A (ko) 2013-02-25
JP5714696B2 (ja) 2015-05-07
EP2624509A2 (en) 2013-08-07
EP2624508A3 (en) 2017-12-20
JP5976852B2 (ja) 2016-08-24
WO2011127189A2 (en) 2011-10-13
WO2011127189A3 (en) 2012-05-31
EP2556645B1 (en) 2015-11-25
US9455897B2 (en) 2016-09-27
EP2624509A3 (en) 201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4167B (zh) 使用多径传输的协作式带宽聚合
Akyildiz et al. Wireless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W-SDNs) and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 for 5G cellular systems: An overview and qualitative evaluation
CN104718776B (zh) 协作式数据骡子
Rebecchi et al. Data offloading techniques in cellular networks: A survey
EP3586489B1 (en) Methods and network elements for multi-connectivity control
CN101217497B (zh)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的路径选择方法
Abbas et al. An efficient SDN‐based LTE‐WiFi spectrum aggregation system for heterogeneous 5G networks
Deng et al. All your network are belong to us: A transport framework for mobile network selection
Syrivelis et al. Bits and coins: Supporting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of mobile internet
Zhu et al. Power-efficient spatial reusable channel assignment scheme in WLAN mesh networks
Bosch et al. Orchestration of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State of the art and remaining challenges
Mishra et al. Hybrid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in multi-hop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for 5G networks
KR101525087B1 (ko) 다수의 셀들로부터 조정된 송신들을 위해 자원들을 할당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5684507A (zh) 无线基站、业务负载均衡方法和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
EP3482547B1 (en) Flow aggregation and routing for multi-connectivity client devices
Yu et al. Integrated networking, caching, and computing
Maier et al. Inside smart FiWi-HetNets and the explosion of mobile data traffic
EP3355653B1 (en) Network node communication
Martínez et al. Wi-Fi faces the new wireless ecosystem: a critical review
Masaracchia Opportunistic traffic Offloading Mechanisms for Mobile/4G Networks
Liu et al. Device Association Based on Federated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 Slicing
Prapulla et al. Simul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802.11 b/g Wi-Fi Access Point for Exclusive VoIP Traffic.
Yaseen et al. A SURVEY ON 5G TECHNOLOGY: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asud et al. An analysis of resource sharing scheme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ampus network
O&M Application of D2D in 5G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