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81582B - 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81582B CN107181582B CN201710562025.4A CN201710562025A CN107181582B CN 107181582 B CN107181582 B CN 107181582B CN 201710562025 A CN201710562025 A CN 201710562025A CN 107181582 B CN107181582 B CN 1071815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mobile terminal
- carrier
- cell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6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101150039363 SIB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1150096310 SI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41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365 direct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站,个别地使用多个部分载波或者使用将所述多个部分载波集中起来的集合载波,与对应于上述部分载波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并且与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其中,作为所述基站使用的带宽,将集中了全部所述部分载波的集合载波的带宽向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进行通知。由此,能够提供对应于集合载波实现通信速度提高、也支持对应于部分载波的移动终端的工作的基站。
Description
本发明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0/002861,国际申请日为2010年4月21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080018941.8,名称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多个移动终端实施无线通信的基站。
背景技术
在被称为第3代的通信方式中,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从2001年起在日本开始商业服务。此外,开始了通过在下行链路(个别数据信道、个别控制信道)追加分组传输用的信道(HS-DSCH:High Speed-DownlinkShared Channel,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从而实现使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的进一步的高速化的HSDPA(High Speed Down 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服务。进而,为了使上行方向的数据发送进一步高速化,针对HSUPA(High Speed Up Link Packet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方式也开始服务。W-CDMA是通过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组织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而制定的通信方式,在版本8的标准书中进行了归纳。
此外,在3GPP中,作为与W-CDMA不同的通信方式,针对在无线区间中包含“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核心网(也单称为网络)的系统整体结构,正在研究被称为“系统框架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SAE)的新的通信方式。在LTE中,接入方式、无线的信道结构、协议与现在的W-CDMA(HSDPA/HSUPA)完全不同。例如,接入方式在W-CDMA中使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相对于此,在LTE中,下行方向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在上行方向使用SC-FDMA(Single Care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正交频分多址)。此外,带宽在W-CDMA中是5MHz,相对于此,在LTE中是在1.4/3/5/10/15/20MHz中能够按每个基站进行选择。此外,在LTE中,不像W-CDMA那样包含线路交换,而仅是分组通信方式。
由于LTE使用与W-CDMA的核心网(GPRS)不同的新的核心网来构成通信系统,所以被定义为与W-CDMA网不同的独立的无线接入网。因此,为了与W-CDMA的通信系统进行区别,在LTE的通信系统中,将与移动终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基站(Basestation)称为eNB(E-UTRAN NodeB),将与多个基站进行控制数据、用户数据的交换的基站控制装置(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称为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化分组核心)(有时也称为aGW:Access Gateway,接入网关)。在该LTE的通信系统中,提供单播(Unicast)服务和E-MBMS服务(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演进的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E-MBMS服务是广播型多媒体服务,有时也单称为MBMS。对多个移动终端发送新闻、天气预报、移动广播等大容量广播内容。将其也称为1对多(Point toMultipoint)服务。
在3GPP的与LTE系统中的整体的框架(Architecture)相关的现在的决定事项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使用图1针对整体的框架(非专利文献1 4章)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中,如果对于移动终端101的控制协议(例如RRC(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和用户面(例如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集中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在基站102终止的话,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通过1个或多个基站102构成。
基站102进行从MME103(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通知的寻呼信号(Paging Signaling,也称为寻呼消息(paging messages))的调度(Scheduling)和发送。基站102通过X2接口而相互连接。此外基站102通过S1接口连接于EPC(EvolvedPacket Core,分组核心演进),更明确地是通过S1_MME接口连接于MME103(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通过S1_U接口连接于S-GW104(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MME103进行向多个或单个基站102的寻呼信号的分配。此外,MME103进行待机状态(Idle state)的移动性控制(Mobility control)。MME103在移动终端是待机状态和活动状态(Active state)时,进行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名单的管理。S-GW104与1个或多个基站102进行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S-GW104在基站间的切换(handover)时,成为本地的移动锚定点(Mobility Anchor Point)。进而存在P-GW(PDN Gateway),进行每个用户的分组过滤、UE-ID地址的分配等。
在3GPP的与LTE系统中的帧结构相关的现在的决定事项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5章)中。使用图2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2中,1个无线帧(Radio frame)是10ms。无线帧分割为10个相等大小的子帧(Sub-frame)。子帧分割为2个相等大小的时隙(slot)。在每个无线帧的第1个和第6个子帧中包含下行同步信号(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在同步信号中有第1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和第2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S-SS)。以子帧单位进行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ingle Frequency Network)用和MBSFN以外的信道的复用。以下,将MBSFN发送用的子帧称为MBSFN子帧(MBSFN sub-frame)。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MBSFN子帧的分配时的信令例。图3是表示MBSFN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3中,按MBSFN帧(MBSFN frame)的每一个分配MBSFN子帧。调度MBSFN帧的集合(MBSFN frame Cluster)。分配MBSFN帧的集合的重复周期(Repetition Period)。
在3GPP的与LTE系统中的信道结构相关的现在的决定事项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假设在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闭合用户群小区)小区中也使用与non-CSG小区相同的信道结构。针对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使用(非专利文献1 5章)图4进行说明。图4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说明图。在图4中,物理广播信道401(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BCH传输块(transport block)映射到40ms间隔中的4个子帧。没有40ms定时的明确的信令。物理控制信道格式指示信道402(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PCFICH针对为了PDCCHs而使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通知。PCFICH按照每个子帧进行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403(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PDCCH对资源分配(allocation)、DL-SCH(作为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的1种的下行共有信道)相关的HARQ信息、PCH(作为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的1种的寻呼信道)进行通知。PDCCH对上行调度准许(Uplink Scheduling Grant)进行输送。PDCCH对作为对上行发送的响应信号的ACK/Nack进行输送。PDDCH也称为L1/L2控制信号。物理下行共有信道404(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DL-SCH(下行共有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PCH映射到PDSCH。物理多播信道405(Physicalmulticast channel:PMCH)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MCH(多播信道)映射到PMC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406(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的上行信道。PUCCH对作为对下行发送的响应信号(response)的ACK/Nack进行输送。PUCCH对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品质指示符)报告进行输送。CQI是表示接受的数据的品质、或通信路径品质的品质信息。此外,PUCCH对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进行输送。物理上行共有信道407(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的上行信道。UL-SCH(作为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的1种的上行共有信道)映射到PUSCH。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408(Physical Hybrid ARQindicator channel:PHICH)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PHICH对作为对上行发送的响应的ACK/Nack进行输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409(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PRACH)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的上行信道。PRACH对随机接入前导(random access preamble)进行输送。
在下行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中,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已知的符号插入到每时隙的最初第3个,最后的OFDM符号。作为移动终端的物理层的测定,是参照符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ymbol received power:RSRP)。
针对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使用(非专利文献15章)图5进行说明。图5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说明图。图5A表示下行传输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间的映射。图5B表示上行传输信道和上行物理信道间的映射。针对传输信道,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对其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全体进行广播。BCH被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HCH)。对下行共有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应用根据HARQ(Hybrid ARQ)的再发送控制。能够向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全体进行广播。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准静态的资源分配也称为持续调度(PersistentScheduling)。为了移动终端的低功耗化而支持移动终端的DRX(Discontinuousreception,不连续接收)。DL-SCH被映射到物理下行共有信道(PDSCH)。寻呼信道(Pagingchannel:PCH)为了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的低功耗,支持移动终端的DRX。请求向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全体的广播。向能够动态地在业务中利用的物理下行共有信道(PDSCH)那样的物理资源,或者其它的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那样的物理资源映射。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在向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全体的广播中使用。支持多小区发送中的MBMS服务(MTCH和MCCH)的SFN合成。支持准静态的资源分配。MCH向PMCH映射。
对上行共有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应用根据HARQ(Hybrid ARQ)的再发送控制。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UL-SCH向物理上行共有信道(PUSCH)映射。图5B所示的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限于控制信息。有冲突的风险。RACH向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映射。针对HARQ进行说明。
HARQ是通过自动再发送(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和纠错(Forward ErrorCorrection)的组合来使传输路径的通信品质提高的技术。具有对通信品质变化的传输路径通过再发送,也有效地发挥纠错功能的优点。特别是在再发送时通过将初次发送的接收结果和再次发送的接收结果进行合成,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品质提高。说明再发送的方法的一例。在接收侧不能正确地对接收数据进行译码的情况下(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错误发生的情况(CRC=NG)),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Nack”。接收了“Nack”的发送侧对数据进行再发送。在接收侧能正确地对接收数据进行译码的情况下(CRC错误没有发生的情况(CRC=OK)),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Ack”。接收了“Ack”的发送侧对下一个数据进行发送。作为HARQ方式的一例,有“Chase合并”(Chase Combing)。Chase合并是在初始发送和再发送中发送相同的数据序列,在再发送中通过进行初始发送的数据序列和再发送的数据序列的合成从而提高增益的方式。这时基于如下考虑,即,在初始发送的数据中即使有错误也包含部分正确的数据,通过对正确的部分的初始发送数据和再发送数据进行合成,从而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发送。此外,作为HARQ方式的其它例子有IR(Incremental Redundancy,递增冗余)。IR是使冗余度增加的方式,是通过在再发送中对奇偶校验位进行发送,与初始发送组合起来增加冗余度,通过纠错功能使品质提高的方式。
针对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使用(非专利文献16章)图6进行说明。图6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逻辑信道的说明图。图6A表示下行逻辑信道和下行传输信道间的映射。图6B表示上行逻辑信道和上行传输信道间的映射。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信道。作为逻辑信道的B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信道(BCH)、或下行共有信道(DL-SCH)映射。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PC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号的下行信道。PCCH在网络不知道移动终端的小区位置的情况下使用。作为逻辑信道的P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寻呼信道(BCH)映射。共有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是用于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CCCH在移动终端与网络之间不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的情况下使用。在下行方向中,C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有信道(DL-SCH)映射。在上行方向中,C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共有信道(UL-SCH)映射。
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PCCH)是用于1对多的发送的下行信道。是为了从网络向1个或数个移动终端的MTCH用的MBMS控制信息的发送而使用的信道。MCCH是仅在MBMS接收中的移动终端中使用的信道。M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有信道(DL-SCH)或者多播信道MCH进行映射。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是发送移动终端与网络间的专用控制信息的信道。DCCH在上行中向上行共有信道(UL-SCH)映射,在下行中向下行共有信道(DL-SCH)映射。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 Trafficchannel:DTCH)是用于用户信息的发送的向专用的移动终端的1对1通信的信道。DTCH在上行/下行中均存在。DTCH在上行中向上行共有信道(UL-SCH)映射,在下行中向下行共有信道(DL-SCH)映射。多播业务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是用于网络向移动终端的业务数据发送的下行信道。MTCH是仅在MBMS接收中的移动终端中使用的信道。MTCH向下行共有信道(DL-SCH)或者多播信道MCH进行映射。
GCI是全球小区标识符(Global Cell Identity)。在LTE和UMTS(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导入CSG小区(ClosedSubscriber Group cell,闭合用户群小区)。针对CSG在以下进行说明(非专利文献43.1章)。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是操作者能够特别指定可利用的加入者的小区(特定加入者用小区)。特别指定的加入者被允许接入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的一个以上的E-UTRAN小区。将允许特别指定的加入者接入的1个以上的E-UTRAN小区称为“CSG cell(s)”。其中,对PLMN有接入限制。CSG小区是广播固有的CSG标识符(CSG identity:CSG ID,CSG-ID)的PLMN的一部分。预先利用注册、被允许的加入者群的成员使用作为接入许可信息的CSG-ID接入CSG小区。
CSG-ID通过CSG小区或小区而被广播。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CSG-ID。而且,CSG-ID为了使CSG相关的成员的接入变得容易,通过终端(UE)而被使用。在3GPP会议中讨论将通过CSG小区或小区而广播的信息代替CSG-ID而采用跟踪区域码(Tracking Area CodeTAC)。移动终端的位置跟踪以由1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区域为单位来进行。位置跟踪为了即使在没有通行的状态(待机状态)下也能够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进行呼叫(移动终端被呼)。将该用于移动终端的位置跟踪的区域称为跟踪区域。CSG白名单(CSG White List)是记录有加入者所属的CSG小区的全部CSG ID的、储存在USIM中的名单。移动终端内的白名单通过上级层而被赋予。由此,CSG小区的基站对移动终端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针对“适合的小区”(Suitable cell)在以下进行说明(非专利文献4 4.3章)。“适合的小区”(Suitable cell)是UE为了接受通常(normal)服务而驻留(Camp ON)的小区。在这样的小区中,(1)小区是被选择的PLMN或注册的PLMN、或“Equivalent PLMN名单”的PLMN的一部分,(2)在通过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提供的最新信息中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a)该小区不是被禁止(barred)的小区。(b)该小区不是“用于漫游的被禁止的LAs”名单的一部分,至少是1个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TA)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该小区需要满足上述(1),(c)该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评价基准,(d)该小区关于作为CSG小区而通过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特别指定的小区,CSG-ID是UE的“CSG白名单”(CSGWhiteList)的一部分(在UE的CSG白名单中包含)。
针对“可接受的小区”(Acceptable cell)在以下进行说明(非专利文献4第4.3章),这是为了UE接受被限定的服务(紧急通报)而驻留的小区。这样的小区满足以下的全部条件。也就是说,在以下表示E-UTRAN网络中用于开始紧急通报的最小设置条件。(1)该小区不是被禁止的(barred)小区。(2)该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评价基准。
在3GPP中,正在研究被称为Home-NodeB(Nome-NB、HNB)、Home-eNodeB(Home-eNB、HeNB)的基站。HNB/HeNB是UTRAN/E-UTRAN中的、例如面向家庭、法人、商业用的接入服务的基站。在非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向HeNB和HNB接入的3种不同模式。是开放接入模式(Openaccess mode)和封闭接入模式(Closed access mode)和混合接入模式(Hybrid accessmode)。各个模式具有以下那样的特征。在开放接入模式中,HeNB、HNB作为通常的操作者的正常小区而被操作。在封闭接入模式中,HeNB、HNB作为CSG小区而被操作。这是仅有CSG成员能够接入的CSG小区。在混合接入模式中,是同时允许非CSG成员也接入的CSG小区。混合接入模式的小区换句话说是支持开放接入模式和封闭接入模式的双方的小区。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00V8.6.0第4章、第5章、第6章;
非专利文献2:3GPP R1-072963;
非专利文献3:TR R3.020V0.6.0;
非专利文献4:3GPP TS36.304V8.4.0第3.1章、第4.3章、第5.2.4.2章、第5.2.4.3章、第5.2.4.6章、第7.1章、第7.2章);
非专利文献5:3GPP R2-082899;
非专利文献6:3GPP S1-083461;
非专利文献7:TR 36.814V0.4.1第5章;
非专利文献8:3GPP R1-090860;
非专利文献9:3GPP TS36.331V8.4.0第6.2.2章;
非专利文献10:3GPP R2-093104。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考虑在长期演进后续(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系统中,支持比LTE系统的频带宽度大的频带宽度。用于通信速度提高。在现在的3GPP中正在讨论LTE-A系统的频带宽度变为100MHz以下。
各地域的频率利用状况是各种各样的。由此可想到不能确保连续地100MHz的频带宽度的地域。此外,在LTE-A系统中考虑LTE对应移动终端的互换工作。伴随于此,在现在的3GPP中考虑将频带(载波)分为被称为分量载波(部分载波)的单位。在现在的3GPP中,计划LTE对应移动终端能够在本分量载波上进行工作。此外,作为LTE-A系统的通信速度提高,考虑通过使用对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集中)而制作的集合载波来实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应于集合载波实现通信速度提高、也支持对应于部分载波的移动终端的工作的基站。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基站,个别地使用多个部分载波或者使用将所述多个部分载波集中起来的集合载波,与对应于所述部分载波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并且与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基站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基站使用的带宽,将集中了全部所述部分载波的集合载波的带宽向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进行通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作为基站使用的带宽,向移动终端通知将部分载波全部集中起来的集合载波的带宽而不是部分载波的带宽,由此能够正确地传递必要的信息,因此能够对应于集合载波实现通信速度提高,并且也支撑对应于部分载波的移动终端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Frequency Network,多播广播单频网络)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逻辑信道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现在在3GPP中讨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全体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311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312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MME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HeNBGW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UE)进行的小区搜索的概略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LTE-A系统的频带的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移动终端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时序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时序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课题的概念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课题的表示移动终端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移动终端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时序图。
图21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第一具体例的图。
图22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第二具体例的图。
图23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第三具体例的图。
图24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第四具体例的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移动终端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移动终端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27是实施方式7的解决对策的概念图。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时序图。
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7是表示现在在3GPP中讨论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全体的结构的框图。现在在3GPP中,正在讨论包含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e-UTRAN的Home-eNodeB(Home-eNB,HeNB),UTRAN的Home-NB(HNB))和non-CSG小区(e-UTRAN的eNodeB(eNB)、UTRAN的NodeB(NB)、GERAN的BSS)的系统的全体的结构,针对e-UTRAN,提出了图7(a)、(b)那样的结构(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3)。针对图7(a)进行说明。移动终端(UE)71与基站72进行发送接收。基站72分类为eNB(non-CSG小区)72-1、和Home-eNB(CSG小区)72-2。
eNB72-1通过接口S1与MME73连接,在eNB和MME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通信。对1个eNB连接多个MME。Home-eNB72-2通过接口S1与MME73连接,在Home-eNB和MME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通信。对1个MME连接多个Home-eNB。
接着,针对图7(b)进行说明。移动终端(UE)71与基站72进行发送接收。基站72分类为eNB(non-CSG小区)72-1、和Home-eNB(CSG小区)72-2。与图7(a)同样地,eNB72-1通过接口S1与MME73连接,在eNB和MME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通信。对1个eNB连接多个MME。另一方面,Home-eNB72-2经由HeNBGW(Home-eNB GateWay)74与MME73连接。Home-eNB与HeGW通过接口S1连接,HeNBGW74和MME73经由接口S1_flex连接。1个或多个Home-eNB72-2与1个HeNBGW74连接,通过S1对信息进行通信。HeNBGW74与1个或多个MME73连接,通过S1_flex对信息进行通信。
使用图7(b)的结构,在通过将1个HeNBGW74与属于相同的CSG-ID的Home-eNB连接,从MME73对属于相同的CSG-ID的多个Home-eNB72-2发送例如登记信息等的相同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暂时向HeNBGW74发送,从那里向多个Home-eNB72-2发送,从而与对多个Home-eNB72-2分别直接发送相比,能够提高信令效率。另一方面,在各Home-eNB72-2分别与MME73对个别的信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虽然经由HeNBGW74,但不在那里对信息进行加工而仅使其通过(透过),由此Home-eNB72-2和MME73就如直接连接那样进行通信。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图7的终端71)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8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发送处理。首先,将来自协议处理部801的控制数据、来自应用部802的用户数据向发送数据缓冲部803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部803中保存的数据被向编码器部804传递,实施纠错等的编码处理。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部803向调制部805直接输出的数据也可。在编码器部804进行了编码处理的数据在调制部805进行调制处理。调制了的数据在被变换为基带信号之后,向变频部806输出,变换到无线发送频率。之后,从天线807向基站312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此外,移动终端311的接收处理以下述方式执行。来自基站312的无线信号通过天线807接收。接收信号在变频部806从无线接收频率变换到基带信号,在解调部808中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后的数据被传递到译码器部809,进行纠错等的译码处理。在被译码了的数据中,控制数据向协议处理部801传递,用户数据向应用部802传递。移动终端的一连串的处理通过控制部810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810虽然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801~809)连接。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图7的基站72)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9所示的基站的发送处理。EPC通信部901进行基站72和EPC(MME73,HeNBGW74等)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其它基站通信部902进行与其它的基站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分别与协议处理部903进行信息的交换。来自协议处理部903的控制数据、来自EPC通信部901和其它基站通信部902的用户数据以及控制数据向发送数据缓冲部904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部904中保存的数据被向编码器部905传递,实施纠错等的编码处理。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部904向调制部906直接输出的数据也可。编码了的数据在调制部906进行调制处理。调制了的数据在被变换为基带信号之后,向变频部907输出,变换到无线发送频率。之后,通过天线908对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此外,基站72的接收处理以下述方式执行。通过天线908接收来自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311的无线信号。接收信号在变频部907从无线接收频率变换到基带信号,在解调部909中进行解调处理。解调了的数据被传递到译码器部910,进行纠错等的译码处理。在被译码的数据中,控制数据向协议处理部903或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传递,用户数据向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传递。基站72的一连串的处理通过控制部911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911虽然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901~910)连接。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结构的框图。PDN GW通信部1001进行MME73与PDN GW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基站通信部1002在MME73和基站72之间进行利用S1接口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在从PDN GW接收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PDN GW通信部1001经由用户面处理部1003向基站通信部1002传递,向1个或多个基站72发送。在从基站72接收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基站通信部1002经由用户面处理部1003向PDN GW通信部1001传递,向PDN GW发送。
在从PDN GW接收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PDN GW通信部1001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传递。在从基站72接收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基站通信部1002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传递。HeNBGW通信部1004在存在HeNBGW74的情况下设置,根据信息种类,进行利用MME73和HeNBGW74之间的接口(IF)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从HeNBGW通信部1004接收的控制数据从HeNBGW通信部1004向控制面控制部1005传递。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的处理的结果经由PDN GW通信部1001向PDN GW发送。此外,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中处理的结果经由基站通信部1002通过S1接口向1个或多个基站72发送,此外经由HeNBGW通信部1004向1个或多个HeNBGW74发送。
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中,包含:NAS安全部1005-1、SAE荷载控制部1005-2、空闲状态(Idle State)流动性管理部1005-3等,进行对控制面的全部处理。NAS安全部1005-1提供NAS(Non-Access Stratum)消息的安全等。SAE荷载控制部1005-2进行SAE(SystemArchitecture Evolution)的荷载的管理等。空闲状态移动性管理部1005-3进行待机(LTE-IDLE状态,也仅称为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待机状态时的寻呼信号的生成和控制、隶属下的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的跟踪区域(TA)的追加、删除、更新、检索、跟踪区域名单(TAList)管理等。MME通过向属于注册(registered)有UE的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TA)的小区发送寻呼消息,从而着手于寻呼协议。连接于MME的Home-eNB72-2的CSG的管理、CSG-ID的管理、白名单管理在空闲状态流动性管理部1005-3进行也可。在CSG-ID的管理中,管理与CSG-ID对应的移动终端和CSG小区的关系(追加、删除、更新、检索)。例如,是在某个CSG-ID中用户接入注册的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和属于该CSG-ID的CSG小区的关系也可。在白名单管理中,管理移动终端和CSG-ID的关系(追加、删除、更新、检索)。例如,在白名单中,存储某个移动终端进行用户注册了的1个或多个CSG-ID也可。与这些CSG相关的管理在MME73中的其它部分中进行也可,但通过在空闲状态路流动性管理部1005-3中进行,能够高效地进行现在在3GPP会议中讨论的、代替CSG-ID使用跟踪区域码(Tracking Area Code)的方法。MME313的一连串的处理通过控制部1006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1006虽然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1001~1005)连接。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HeNBGW的结构的框图。EPC通信部1101在HeNBGW74和MME73之间进行利用S1_flex接口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基站通信部1102在HeNBGW74和Home-eNB72-2之间进行利用S1接口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位置处理部1103对经由EPC通信部1001传递的来自MME73的数据中的注册信息等,进行向多个Home-eNB发送的处理。在位置处理部1003中处理了的数据被传递到基站通信部1102,经由S1接口向1个或多个Home-eNB72-2发送。不需要在位置处理部1003中的处理而仅通过(透过)的数据从EPC通信部1001被传递到基站通信部1102,经由S1接口向1个或多个Home-eNB72-2发送。HeNBGW74的一连串的处理通过控制部1104而被控制。由此,控制部1104虽然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1101~1103)连接。
接着表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般的小区搜索方法的一例。图1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从移动终端(UE)进行的小区搜索到待机工作的概略的流程图。当在移动终端开始小区搜索时,在步骤ST1201中使用从外围的基站发送的第1同步信号(P-SS)、第2同步信号(S-SS)取得时隙定时、帧定时的同步。对同步信号(SS)的P-SS和S-SS,分配与按每个小区分配的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物理小区标识)是1对1对应的同步码。PCI的数量现在讨论504种,使用该504种的PCI取得同步,并且检测(特别指定)取得了同步的小区的PCI。接着对取得了同步的小区,在步骤ST1202中,检测出从基站按每个小区发送的参照信号RS(Reference Signal),进行接收功率的测定。在参考信号RS中使用与PCI是1对1对应的码,通过以该码取得相关,由此能够与其它小区分离。通过根据在ST1201中特别指定的PCI来导出该小区的RS用的码,从而能够检测RS,测定RS接收功率。接着在步骤ST1203中,从到ST1202为止检测出的1个以上的小区中,选择RS的接收品质最优的小区(例如,RS的接收功率最高的小区,也就是最优小区)。接着在ST1204中接收最优小区的PBCH,获得作为广播信息的BCCH。在PBCH上的BCCH,载有包含小区结构信息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作为MIB的信息,例如有DL(下行链路)系统带宽(也称为发送带宽设定(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dl-bandwidth))、发送天线数、SFN(SystemFrame Number,系统帧数)等。
接着在1205中,基于MIB的小区结构信息接收该小区的DL-SCH,获得广播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1。在SIB1中包含与向该小区的接入相关的信息、与小区选择相关的信息、其它的SIB(SIBk;k≥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此外,在SIB1中包含TAC(跟踪区域码)。接着在ST1206中,移动终端对在ST1205中接收的TAC、和移动终端已经保有的TAC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是相同的话,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工作。在比较相异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通过该小区向核心网络(Core Network,EPC)(包含MME等)为了进行TAU(Tracking Area Update)而请求TA的变更。核心网络基于TAU请求信号和从移动终端发送来的该移动终端的识别号码(UE-ID等),进行TA的更新。核心网络在TA的更新后,向移动终端发送TAU受理信号。移动终端以该小区的TAC对移动终端保有的TAC(或TAC名单)进行改写(更新)。之后,移动终端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工作。
研究在LTE、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导入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闭合用户群)小区。如上述那样,仅允许在CSG小区注册了的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进行接入。CSG小区和注册的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构成1个CSG。对这样构成的CSG赋予被称为CSG-ID的固有的识别号码。再有,在1个CSG中有多个CSG小区也可。移动终端对任一个CSG小区注册的话,就能够接入该CSG小区所属的CSG的其它的CSG小区。此外,在LTE中的Home-eNB、在UMTS中的Home-NB有时作为CSG小区而被使用。注册到CSG小区的移动终端具有白名单。具体地白名单存储在SIM/USIM中。在白名单上载有移动终端注册的CSG小区的CSG信息。作为CSG信息,具体考虑CSG-ID、TAI(Tracking AreaIdentity)、TAC等。如果CSG-ID与TAC对应起来的话,是任一方即可。此外,如果CSG-ID、TAC与GCI(Global Cell Identity)对应起来的话,是GCI也可。如上所述,不具有白名单(在本发明中,也包含白名单是空(empty)的情况)的移动终端不能接入CSG小区,仅能接入non-CSG小区。另一方面,具有白名单的移动终端能接入注册了的CSG-ID的CSG小区,也能接入non-CSG小区。
在3GPP中,讨论将全部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分割为CSG小区用和non-CSG小区用(称为PCI分割)(非专利文献5)。此外,讨论PCI分割信息以系统信息从基站对隶属下的移动终端进行广播。公开使用了PCI分割的移动终端的基本工作。不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动终端需要使用全部PCI(使用全部504个码)进行小区搜索。相对于此,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动终端能够使用该PCI分割信息进行小区搜索。
如在非专利文献7和非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那样,在3GPP中,正在进行作为第10版的“长期演进后续”(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的规格制定。
在LTE-A系统中,考虑支持比LTE系统的频带宽度(transmission bandwidths)大的频带宽度。
因此,考虑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同时接收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CC)。
考虑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具有用于同时对多个分量载波上的接收和发送、或仅是接收、或仅是发送进行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能力(capability)。
分量载波的结构按照现在的3GPP(版本8)规格,LTE对应的移动终端仅能够在单独的分量载波上进行接收和发送。
LTE对应的移动终端也能够改称为3GPP版本8对应的移动终端。也就是说,认为LTE对应的移动终端在LTE-A系统上能够工作、能够互换。
在非专利文献8中记载有LTE-A系统中的系统信息的广播方法。此外,针对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的、单载波锚定(Single carrier anchor)和多载波锚定(Multi carrieranchor)进行了公开。
在单载波锚定中,能够进行LTE对应的终端的接收和发送。在单载波锚定中,通知表示多载波锚定的载波。在单载波锚定中,广播现在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Systeminformation:SI)。
另一方面,在多载波锚定中,也能够进行LTE对应的终端的接收和发送。在多载波锚定中,也广播现在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在多载波锚定中,广播多载波的系统信息。
针对在实施方式1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非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在单载波锚定中、在多载波锚定中均广播现在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可是,在单载波锚定的情况下,在多载波锚定的情况下,针对在LTE-A系统的锚定载波中广播的现在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等均没有留意事项的公开。
在现在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中,在主信息(Master Information)中包含发送带宽设定(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dl-bandwidth)。
图13是表示LTE-A系统的频带的结构的图。接着,使用图13,一边表示具体例一边针对课题进行说明。
图13的1301表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在图13中,针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映射到每个分量载波的例子进行表示,但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其它的例子,可以考虑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映射的分量载波、和不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的分量载波混合存在的情况等。
1302、1303、1304、1305、1306表示下行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在图13中,针对下行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映射到每个分量载波的例子进行表示,但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其它的例子,可以考虑对下行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进行映射的分量载波、和不对下行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进行的分量载波混合存在的情况等。
考虑在LTE-A系统中作为分量载波具有20MHz的带宽、具有5个该分量载波(fa、fb、fc、fd、fe)的基站。也就是说考虑发送带宽是100MHz的基站。此外,考虑作为单载波锚定是fa、fc、fe,作为多载波锚定是fb、fd。在这里,分量载波的带宽不限于20MHz,在3GPP会议中正在讨论20MHz以下的带宽。此外,LTE-A系统的基站的下行发送带宽不限于100MHz,在3GPP会议中正在讨论100MHz以下的带宽。
在图13的基站中,发送带宽是100MHz。由此,作为在由锚定载波广播的系统信息的主信息中的发送带宽,对表示100MHz的信息进行映射。
接着,使用图12,研究LTE对应的移动终端对图13所示的基站进行小区选择、驻留的工作。例如使用非专利文献8的技术,LTE对应的移动终端能够以图13的基站的fa、fb、fc、fd、fe进行发送和接收。
例如假设在步骤ST1203中,判断为锚定载波fe的参照信号RS的接收品质最佳。
接着在步骤ST1204中,接收在锚定载波fe中广播的PBCH,获得作为广播信息的BCCH。MIB映射到PBCH上的BCCH。在非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在单载波锚定、多载波锚定中均广播现在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由此在锚定载波fe(fa、fb、fc、fd也同样)中作为MIB的信息向移动终端广播发送带宽。因为图13的基站的发送带宽是100MHz,所以对该MIB的信息也映射作为发送带宽表示100MHz的信息。
接着在步骤1205中,移动终端基于以MIB通知的发送带宽,接收PDCCH。此外,移动终端按照映射到PDCCH的PDSCH的分配信息(也称为调度信息),接收映射到PDSCH上的DL-SCH,获得作为广播信息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如上述步骤ST1204所示那样,表示基站的发送带宽的信息映射到以该锚定载波广播的MIB信息中。由此,LTE对应移动终端不能获知分量载波的发送带宽。由此不能接收使用分量载波的发送带宽全体发送的PDCCH。伴随于此不能接收映射到PDSCH上的BCCH中的SIB信息。因此,产生LTE对应移动终端在锚定载波上不能进行接收和发送的问题。也就是说,产生在LTE-A系统和LTE系统之间不能维持互换性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
在能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作为锚定载波的系统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主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主信息中的发送带宽信息,不广播表示基站的发送带宽的信息。在这里,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小区是LTE-A系统对应的基站。或者是版本10对应的基站也可。锚定载波是单载波锚定的情况下的锚定载波也可,是多载波锚定的情况下的锚定载波也可。或者,作为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主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主信息中的发送带宽信息,不广播表示基站的发送带宽的信息。
或者在能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作为锚定载波的系统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主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主信息中的发送带宽信息,不广播表该锚定载波的发送带宽的信息也可。或者,作为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主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主信息中的发送带宽信息,不广播表示该锚定载波的发送带宽的信息也可。
由此,LTE对应移动终端能够以锚定载波获知该锚定载波的发送带宽。由此能够接收使用锚定载波的发送带宽全体而发送的PDCCH。由此能够接收映射到PDCCH上的PDSCH的分配信息。伴随于此,能够接收映射到PDSCH上的BCCH中的SIB信息,具有LTE对应移动终端能够在锚定载波上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效果。
或者,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表示基站的发送带宽的信息(是发送带宽设定也可)作为多载波(集合载波)的系统信息进行广播也可。多载波的系统信息是LTE-A系统用的系统信息也可,是版本10用的系统信息也可。
作为LTE对应终端的接收带宽的能力是20MHz。此外,如非专利文献7公开的那样,考虑LTE对应移动终端能够仅在单独的分量载波上进行发送和接收。由此,对于LTE对应移动终端来说,当变为接收带宽的能力以上时能够考虑的表示LTE-A系统对应的基站的发送带宽的信息成为不要的信息。
作为对于LTE对应移动终端是不要的信息的、表示LTE-A系统对应的基站的发送带宽的信息,不作为锚定载波的系统信息被通知,而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被广播。由此能够选择LTE对应移动终端不接收不要的信息。由此,能够削减LTE对应移动终端需要译码的数据量,能够获得减轻处理负荷的效果。此外,能够获得将LTE-A对应移动终端所需要的信息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对基站控制下的LTE-A对应移动终端全体进行广播的效果。
在上述解决对策中,锚定载波也被称为主载波、第1(Primary)载波、特有(Specific)载波。
图14是表示移动终端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14中,因为与图12相同的参照符号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相同参照符号的步骤处的说明。
在步骤ST1401中选择接收品质最佳的锚定载波(也称为最佳载波)。
在步骤ST1402中,接收在步骤ST1401中选择的最佳载波的PBCH,获得搬送报知信息的BCCH。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映射到BCCH。作为MIB的信息,接收表示该锚定载波的发送带宽的信息。
在步骤ST1403中,基于在步骤ST1402中接收的该最佳载波的发送带宽和其它的MIB信息,接收该最佳载波的PDCCH。按照此时获得的PDCCH上的调度信息,接收作为映射到PDSCH上的广播信息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在SIB1中包含与接入相关的信息、与小区选择相关的信息、其它的SIB(SIBk;k≥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此外,在SIB1中包含TAC(跟踪区域码)。此外在步骤ST1403、或者步骤ST1402中接收与多载波锚定的载波相关的信息(频带的信息)。
在步骤ST1404中判断该移动终端是否是LTE-A对应(是版本10对应的也可)的。如果是LTE-A对应的话,向步骤ST1405转移。如果不是LTE-A对应的话,向步骤ST1408转移。或者在步骤ST1404中判断该移动终端是否是LTE对应(是版本8对应的也可)的。如果不是LTE对应的话,向步骤ST1405转移。如果是LTE对应的话,向步骤ST1408转移。
在步骤ST1405中,基于在步骤ST1402或者步骤ST1403中接收的多载波锚定的载波相关的信息,将设定项该信息表示的多载波锚定的频率变更。
在步骤ST1406中接收在步骤ST1405中转移了的多载波锚定的PBCH,获得搬送报知信息的BCCH。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映射到BCCH。作为MIB的信息,接收表示该锚定载波的发送带宽的信息。
在步骤ST1407,基于在步骤ST1406接收的该锚定载波的发送带宽和其它的MIB信息,接收该锚定载波的PDCCH。按照此时获得的PDCCH上的调度信息,接收作为映射到PDSCH上的广播信息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在SIB1中包含与接入相关的信息、与小区选择相关的信息、其它的SIB(SIBk;k≥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此外,在SIB1中包含TAC(跟踪区域码)。此外在步骤ST1406或者步骤ST1407接收多载波的系统信息。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接收表示基站的发送带宽的信息。表示该基站的发送带宽的信息,在载波聚合时被使用。
在ST1408中,移动终端对在步骤ST1403或者步骤ST1407中接收的TAC、和移动终端已经保有的TAC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结果相同的话,向步骤ST1409转移。在进行比较而不同的情况下,向步骤ST1410转移。
在步骤ST1409中,移动终端进入待机工作。
在步骤ST1410中,移动终端为了进行TAU(Tracking Area Update),向核心网(Core Network,EPC)发送请求TA的变更的信号。在核心网中包含MME等。核心网络基于TAU请求信号和从移动终端发送来的该移动终端的识别号码(UE-ID等),进行TA的更新。核心网络在TA的更新后,向移动终端发送TAU受理信号。移动终端以在步骤ST1403或者步骤ST1407中接收的TAC,对移动终端保有的TAC(或TAC名单)进行改写(更新)或者追加。之后,移动终端向步骤ST1409转移,进入待机工作。
在以下公开步骤ST1402中的其它的解决对策。
分量载波的带宽不限于20MHz,在3GPP会议中讨论采用20MHz以下的带宽。
在本解决对策中,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将锚定载波的发送带宽设为固定值。作为具体例,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将锚定载波的发送带宽设为20MHz。或者,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将分量载波的发送带宽设为固定值。作为具体例,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将分量载波的发送带宽设为20MHz。
由此,LTE对应移动终端能够以锚定载波获知该锚定载波的发送带宽。由此能够接收使用锚定载波的发送带宽整体而发送的PDCCH。由此能够接收映射到PDCCH上的PDSCH的分配信息。伴随于此,能够接收映射到PDSCH上的BCCH中的SIB信息,具有LTE对应移动终端能够在锚定载波上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效果。
此时,在能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作为锚定载波或者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主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主信息中的发送带宽信息,对表示基站的发送带宽的信息进行广播也可,不广播也可。由此,能够获得不需要对LTE系统的方法施加变更,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使用图14说明移动终端的工作的一例。将与实施方式1的解决对策不同的部分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移动终端在步骤ST1402中,判断在步骤S1401中选择的最佳载波是否是LTE-A对应的基站。如果移动终端判断为不是LTE-A系统对应、或者版本10对应的基站、或者LTE系统对应的基站的话,在之后的接收处理中不使用系统信息中的发送带宽信息。移动终端与在步骤ST1402中接收的发送带宽信息无关地,将分量载波的发送带宽作为上述固定值,进行之后的接收处理。
在是否是LTE系统对应的基站的判断的具体例子中,以基站的广播信息(MIB等)向隶属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基站对应版本。这时,仅从LTE-A对应(版本10对应)的基站通知基站的对应版本也可。由此,能够获得可抑制向已有的LTE系统的变更的效果。由此,隶属下的移动终端能够获知选择的小区的对应版本。
通过实施方式1,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通过在LTE-A对应基站、即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的锚定载波或者分量载波中广播该锚定载波或分量载波的发送带宽,从而LTE对应的移动终端能够获知锚定载波或分量载波的发送带宽。由此,LTE对应的移动终端能够接收LTE-A对应基站的锚定载波或者分量载波上的PDCCH。由此,作为LTE-A系统,能够实现载波聚合,并且LTE对应的移动终端能够在LTE-A对应基站的锚定载波或分量载波上进行发送和接收。也就是说,具有能够实现LTE-A系统和LTE系统的互换性的效果。这具有如下效果,即,即使在网络侧的对应的版本从3GPP的版本8向3GPP的版本10进化,实现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拥有版本8对应(LTE对应)的移动终端的用户也能够使用移动通信系统。
进而,通过将LTE-A对应基站的发送带宽映射到多载波的系统信息中对,从而能够削减LTE对应移动终端的需要译码的数据量。由此,能够不使处理负荷增加,实现LTE-A对应移动终端的载波聚合。通过载波聚合,能够获得通信速度提高的效果。
实施方式1变形例1
针对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非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在单载波锚定的情况下、在多载波锚定的情况下均广播现在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可是,针对在LTE-A系统的锚定载波中广播的现在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等没有留意事项的公开。LTE-A系统的锚定载波包含:单载波锚定的情况下的锚定载波和多载波锚定的情况下的锚定载波。
跟踪区域码(trackingAreaCode)映射到现在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中的、系统信息块类型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非专利文献9)。
移动终端在保有的TAC和接收的TAC不同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跟踪区域更新(TAU)的处理。
考虑在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包含多个锚定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多个锚定载波中跟踪区域码不同。锚定载波是分量载波也可。在该情况下,在是否进行TAU的判断中,不明白应该使用哪个锚定载波的TAC。由此,产生使用哪个锚定载波TAC等的、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变得复杂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
假设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将跟踪区域码设为1种(相同)。换句话说,假设在能进行载波聚合的小区中,作为锚定载波的系统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SIB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SIB1信息,通知的跟踪区域码相同。
使用图13说明具体例。作为在单载波锚定(fa、fc、fe)、多载波锚定(fb、fd)中广播的系统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SIB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SIB信息,广播相同的跟踪区域码。
使用图14说明具体例。移动终端在步骤ST1403中接收的TAC和在步骤ST1407中接收的TAC变得相同。
通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即使在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包含多个锚定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以多个锚定载波通知的跟踪区域码也不会不同。由此,不会在TAU控制中使复杂性增加,能够实现载波聚合。通过载波聚合,能够获得通信速度提高的效果。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能够与实施方式1组合使用。
实施方式1变形例2
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解决的课题,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
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将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与锚定载波的跟踪区域码独立地设置。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与锚定载波的跟踪区域码相同也可,不同也可。此外在存在多个锚定载波的情况下,多个锚定载波的跟踪区域码相同也可,不同也可。
此外,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将作为LTE-A对应移动终端进行工作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与作为LTE对应移动终端进行工作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独立地设置也可。作为LTA-A对应移动终端进行工作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和作为LTE对应移动终端进行工作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相同也可,不同也可。
上述另外新设置的跟踪区域码从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作为多载波(集合载波)的系统信息进行广播。
LTE对应移动终端不能进行载波聚合。由此对于LTE对应移动终端来说,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是不需要的信息。
作为对于LTE对应移动终端是不要的信息的、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不作为锚定载波的系统信息被通知,而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被广播。由此能够选择LTE对应移动终端不接收不要的信息。由此,能够削减LTE对应移动终端所需要译码的数据量,能够获得减轻处理负荷的效果。此外,能够获得将LTE-A对应移动终端所需要的信息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对基站控制下的LTE-A对应移动终端全体进行广播的效果。
使用图13说明具体例。
在单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fa、fc、fe)或多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fb、fd)中广播的跟踪区域码之外,作为在多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fb、fd)中广播的多载波的系统信息,对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进行广播。
在这里,在多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fb、fd)中,还广播与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不同的其它跟踪区域码也可。由此,能够获得与单载波锚定、多载波锚定无关地,在基站内的全部锚定载波(fa、fb、fc、fd、fe)中能够进行LTE对应移动终端的工作的效果。
使用图14说明具体例。移动终端在步骤ST1403或者步骤ST1407中接收的跟踪区域码之外,在步骤ST1407中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接收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
通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效果之外,还能获得以下效果。
作为管理跟踪区域的实体,是MME。通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能够独立地设置作为LTE-A对应移动终端进行工作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和作为LTE对应移动终端进行工作的情况下的跟踪区域码。因此,在LTE-A系统和LTE系统中容易设置不同的MME。不对已有的LTE系统的MME施加变更,新设置LTE-A系统用的MME变得容易。由此,能够获得抑制对已有的LTE系统的变更,可构建灵活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效果。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能够与实施方式1组合使用。
实施方式1变形例3
针对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非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在单载波锚定的情况下、在多载波锚定的情况下均广播现在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可是,针对在LTE-A系统的锚定载波中广播的现在的3GPP(版本8)的系统信息等没有留意事项的公开。LTE-A系统的锚定载波包含:单载波锚定的情况下的锚定载波和多载波锚定的情况下的锚定载波。
在非专利文献4中,如下述那样记载有现在的3GPP(版本8)中的寻呼通知方法。
寻呼时机(Paging occasion:PO)为了对表示呼叫产生的情况的寻呼消息进行通知,表示有可能在PDCCH上存在寻呼标识符(也称为P-RNTI)的子帧。即,通过表示特定的子帧,表示对呼叫的产生进行通知的定时。
1寻呼帧(Paging Frame:PF)表示1无线帧。1寻呼帧包含1个或多个寻呼时机。
为了导出PF、PO所需要的参数存在“IMSI”、“T”、“nB”这三种。
IMSI是移动终端的标识符。有时也被称为UE-ID等。
T是DRX周期。有时也被称为间歇接收周期。
nB用于计算PF的产生周期、PO的产生子帧数、产生子帧号码。
T和nB被映射到系统信息中的SIB2而从基站向隶属下的移动终端进行广播。
在现在的3GPP(版本8)中,在1个寻呼帧中能够包含1个、或2个、或4个寻呼时机。
移动终端需要基于接收的寻呼关联参数,计算PF、PO、寻呼时机的子帧模式(subframe pattern)。
考虑在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包含多个锚定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多个锚定载波中的寻呼关联参数不同。锚定载波是分量载波也可。在该情况下,不明白应该使用哪个锚定载波的寻呼关联参数。由此,产生使用哪个寻呼关联参数等的、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变得复杂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
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将寻呼关联参数设为1种(相同)。换句话说,假设在能进行载波聚合的小区中,作为锚定载波的系统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SIB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SIB2信息,通知的寻呼关联参数相同。
使用图13说明具体例。作为在单载波锚定(fa、fc、fe)、多载波锚定(fb、fd)中广播的系统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SIB信息,或作为系统信息中的SIB2信息,广播相同的寻呼关联参数。
由此,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PF、PO、寻呼时机的子帧模式变为1种(相同)。
使用图14说明具体例。移动终端在步骤ST1403中接收的寻呼关联参数和在步骤ST1407中接收的寻呼关联参数变得相同。
通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即使在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包含多个锚定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以多个锚定载波通知的寻呼关联参数也不会不同。由此,不会在寻呼处理中使复杂性增加,能够实现载波聚合。通过载波聚合,能够获得通信速度提高的效果。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组合起来使用。
实施方式1变形例4
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解决的课题,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解决对策。
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将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寻呼关联参数,与锚定载波的寻呼关联参数独立地设置。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寻呼关联参数,与锚定载波的寻呼关联参数相同也可,不同也可。此外在存在多个锚定载波的情况下,多个锚定载波的寻呼关联参数相同也可,不同也可。
由此,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多个锚定载波的PF、PO、寻呼时机的子帧模式不同也可。
此外,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将作为LTE-A对应移动终端进行工作的情况下的寻呼关联参数,与作为LTE对应移动终端进行工作的情况下的寻呼关联参数独立地设置也可。作为LTA-A对应移动终端进行工作的情况下的寻呼关联参数和作为LTE对应移动终端进行工作的情况下的寻呼关联参数相同也可,不同也可。
上述另外新设置的寻呼关联参数从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作为多载波(集合载波)的系统信息进行广播。
LTE对应移动终端不能进行载波聚合。由此对于LTE对应移动终端来说,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寻呼关联参数是不需要的信息。
作为对于LTE对应移动终端是不要的信息的、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寻呼关联参数,不作为锚定载波的系统信息被通知,而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被广播。由此能够选择LTE对应移动终端不接收不要的信息。由此,能够削减LTE对应移动终端所需要译码的数据量,能够获得减轻处理负荷的效果。此外,能够获得将LTE-A对应移动终端所需要的信息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对基站控制下的LTE-A对应移动终端全体进行广播的效果。
使用图13说明具体例。
在单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fa、fc、fe)或多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fb、fd)中广播的寻呼关联参数之外,作为在多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fb、fd)中广播的多载波的系统信息,对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寻呼关联参数进行广播。
在这里,在多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fb、fd)中,还广播与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寻呼关联参数不同的其它寻呼关联参数也可。由此,能够获得与单载波锚定、多载波锚定无关地,在基站内的全部锚定载波(fa、fb、fc、fd、fe)中能够进行LTE对应移动终端的工作的效果。
使用图14说明具体例。移动终端在步骤ST1403或者步骤ST1407中接收的寻呼关联参数之外,在步骤ST1407中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接收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寻呼关联参数。
通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效果之外,还能获得以下效果。
LTE对应的移动终端仅能在单独的分量载波进行工作。由此考虑各分量载波的隶属下的移动终端数量较大地不同。在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在存在多个锚定载波的情况下,多个锚定载波的寻呼关联参数相同也可,不同也可。由此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相比较,作为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根据隶属下的移动终端的数量来调整寻呼关联参数,能够进行更灵活的控制。由此,能够获得抑制对已有的LTE系统的变更,可构建灵活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效果。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组合起来使用。
实施方式2
针对在实施方式2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非专利文献4中,如下述那样记载有现在的3GPP(版本8)中的寻呼通知方法。
寻呼时机(Paging occasion:PO)为了对表示呼叫产生的情况的寻呼消息进行通知,表示有可能在PDCCH上存在寻呼标识符(也称为P-RNTI)的子帧。即,通过表示特定的子帧,表示对呼叫的产生进行通知的定时。
1寻呼帧(Paging Frame:PF)表示1无线帧。1寻呼帧包含1个或多个寻呼时机。
为了导出PF、PO所需要的参数存在“IMSI”、“T”、“nB”这三种。
IMSI是移动终端的标识符。有时也被称为UE-ID等。
T是DRX周期。有时也被称为间歇接收周期。
nB用于计算PF的产生周期、PO的产生子帧数、产生子帧号码。
T和nB被映射到系统信息中的SIB2而从基站向隶属下的移动终端进行广播。
在现在的3GPP(版本8)中,在1个寻呼帧中能够包含1个、或2个、或4个寻呼时机。
如非专利文献7和非专利文献8公开的那样,在LTE-A系统中,考虑支持比LTE系统的频带宽度(transmission bandwidths)大的频带宽度。
通过频带宽度扩展,可想到LTE-A对应的基站与LTE对应的基站相比,隶属下的移动终端变多。如果虽然隶属下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变多而寻呼时机的种类相同的话,以相同的寻呼时机来监视PDCCH上的P-RNTI的有无的移动终端的数量变多。
在移动终端判断为有P-RNTI的情况下,监视PDSCH上的PCH。正确的移动终端的标识符在PCH上判明。
也就是说,如果以相同的寻呼时机监视PDCCH上的P-RNTI的有无的移动终端的数量变多的话,产生如下问题,即虽然是向其它的移动终端的寻呼,但也判断为在PDCCH上有P-RNTI,监视PDSCH上的PCH的概率变高。这导致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加。
此外,在对以相同的寻呼时机监视PDCCH上的P-RNTI的有无的移动终端在相同的定时产生寻呼的情况下,执行向任一个移动终端的寻呼通知,其它的移动终端的寻呼通知待机。
也就是说,如果以相同的寻呼时机监视PDCCH上的P-RNTI的有无的移动终端的数量变多的话,产生如下问题,即对以相同的寻呼时机监视PDCCH上的P-RNTI的有无的移动终端,在相同定时产生寻呼的概率变高。这导致作为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控制延迟增大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解决对策。
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中,与不能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相比较,增加在1个寻呼帧中能够包含的寻呼时机数量。作为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可以是LTE-A系统对应基站,也可以是版本10对应基站。作为不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可以是LTE系统对应基站,也可以是版本8对应基站。作为具体例子,使在1个寻呼帧中的寻呼时机的子帧模式中包含的子帧数量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具体例子,在nB能够取得的值中导入比现在能够取得的值更大的值。由此,在1个寻呼帧中包含的寻呼时机数量增加。
另一方面,无线帧分割为10个相等大小的子帧(Sub-frame)。由此,即便使在1个寻呼帧中包含的寻呼时机数量比10大,也不能将全部的寻呼时机分配给不同的子帧。也就是说,即便使在1个寻呼帧中包含的寻呼时机数量比10大,在实际上对子帧进行映射时,也不能映射到不同的子帧。在不能将寻呼映射到不同的子帧的情况下,不能解决课题。此外,在从基站向移动终端作为nB广播大的值的情况下,消耗较多的位数,在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方面成为问题。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具体例子,将nB能够取得的值的上限设为“10T”,与现在的3GPP(版本8)中nB能够取得的值相比导入更大的值。
由此能够获得以下效果,即抑制作为广播信息的nB的信息量,并且能够使在1个寻呼帧中包含的寻呼时机数量增加。
作为具体例子,作为nB将现行的“4T、2T、T、T/2、T/4、T/8、T/16、T/32”的上限值“4T”变更为“5T”,或“6T”,或“7T”,或“8T”,或“9T”,或“10T”。
此外,作为其它的解决对策,是在作为确认寻呼的有无的周期的、DR中可能产生的寻呼帧数量增加。
图15表示工作的一例。
在步骤ST1501中,基站向隶属下的移动终端广播寻呼关联参数。作为寻呼关联参数的具体例子,有“T”、“NB”。作为广播方法的具体例子,在锚定载波中作为系统信息进行广播。由此能够获得以下效果,即与基站隶属下的LTE对应终端、LTE-A对应终端无关地,能够接收寻呼参数。此外,将该寻呼参数向系统信息中的SIB2映射。在现在的3GPP(版本8)(LTE系统)中,寻呼参数同样地向SIB2映射。由此,能够获得不需要对LTE系统的方法施加变更,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在步骤ST1502中,移动终端使用在步骤ST1501中从基站广播的寻呼关联参数和自移动终端的标识符(也称为IMSI、UE-ID),进行寻呼帧和寻呼时机的计算。作为计算的具体例子,与现在的3GPP(版本8)(LTE系统)中的方法相同。由此,能够获得不需要对LTE系统的方法施加变更,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在步骤ST1503中,移动终端按照在步骤ST1502中计算的寻呼帧、寻呼时机,进行不连续接收(也称为DRX)工作。
在步骤ST1504中,产生对该移动终端的呼入。
在步骤ST1505中,MME对属于该移动终端所属的1个或多个跟踪区域的1个或多个基站通知寻呼信息。作为寻呼信息,考虑该移动终端的标识符等。
在步骤ST1506中,从MME接收了以该移动终端为目的地的寻呼信息的基站,使用在步骤ST1505中从MME通知的寻呼信息中包含的该移动终端的标识符、在步骤ST1501中向隶属下的移动终端广播的“T”、“nB”,对寻呼帧、寻呼时机进行计算。计算方法与步骤ST1502相同。
在步骤ST1507中,基站按照计算出的寻呼帧、寻呼时机,在PDCCH上使用P-RNTI将PCH分配信息向移动终端通知。
在步骤ST1508中,基站按照步骤ST1507的PCH分配信息,在PDSCH上向移动终端通知PCH。
在步骤ST1509中,移动终端按照在步骤ST1502中计算的寻呼帧、寻呼时机,使用P-RNTI监视是否有PDCCH上的PCH分配信息,在接收了PCH分配信息的情况下,向步骤ST1510转移。
在步骤ST1510中,移动终端按照在步骤ST1509中接收的PCH分配信息,接收PDSCH上的PCH。在以PCH确认了是对自移动终端的寻呼的情况下,向步骤ST1511转移。
在步骤ST1511中,移动终端按照PDSCH上的对自移动终端的寻呼消息,执行呼入处理。
通过实施方式2,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能够增加在1个寻呼帧中可包含的寻呼时机的数量,或者能够增加在作为确认寻呼的有无的周期的DRX中可产生的寻呼帧的数量。由此,能够抑制以相同的寻呼时机对PDCCH上的P-RNTI的有无进行监视的移动终端的数量。由此,能够抑制尽管是向其它的移动终端的寻呼,却监视PDSCH上的PCH的概率。由此,能够获得移动终端的功耗降低的效果。
此外,能够抑制对以相同的寻呼时机监视PDCCH上的P-RNTI的有无的移动终端,在相同的定时产生寻呼的概率。由此,能够获得作为移动通信系统整体可缩小控制延迟的效果。
此外,能够使LTE-A对应基站隶属下的LTE对应移动终端、LTE-A对应移动终端的寻呼接收工作、以及寻呼发送工作相同。由此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实施方式2,也能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组合起来使用。在LTE对应移动终端、LTE-A对应移动终端中能够使寻呼接收工作、寻呼发送工作相同,在这个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相比较,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亲和性高。
实施方式2变形例1
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解决的课题,与实施方式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
将寻呼关联参数分离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或者,新设置寻呼关联参数。由此在网络侧,能够对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个别地调整寻呼参数。由此获得如下效果,即能够抑制向现有的LTE系统的变更,并且抑制以相同的寻呼时机对PDCCH上的P-RNTI的有无进行监视的移动终端的数量。
在以下示出将寻呼关联参数分离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具体例子。
将无线资源设定公共信息(也称为Radio Resource Configure Commoninformation Element)分离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或者为了LTE-A用而新设置无线资源设定公共信息或与无线资源设定公共信息相当的信息。由此,能够以独立地成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方式调整PO、PF。
此外,将SIB2分离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
或者,为了LTE-A用而新设置SIB2或与SIB2相当的信息。由此,能够以独立地成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方式调整PO、PF。移动终端公共的无线资源设定的信息映射到SIB2。
例如,为了对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SIB2相当的信息进行映射,设置新的SIB。由此,能够以独立地成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方式调整PO、PF。
此外,例如,将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SIB2相当的信息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进行广播。由此,能够以独立地成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方式调整PO、PF。对于LTE对应移动终端是不要的信息的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寻呼参数,作为来自锚定载波的系统信息不被通知,而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被广播。由此能够选择LTE对应移动终端不接收不要的信息。由此,能够削减LTE对应移动终端需要译码的数据量,能够获得减轻处理负荷的效果。此外,能够获得将LTE-A对应移动终端所需要的信息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对基站控制下的LTE-A对应移动终端全体进行广播的效果。
此外,不将SIB2分离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而将作为寻呼关联参数的T、nB分离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例如T_LTE、nB_LTE)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例如T_LTE-A、nB_LTE-A)。或者,为了LTE-A用而新设置T、nB或与T、nB相当的信息。由此,能够以独立地成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方式调整PO、PF。
此外,将PO产生的子帧模式分离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或者,为了LTE-A用而新设置产生子帧模式。静态决定产生子帧模式也可。通过静态地决定产生子帧模式,从而能够不需要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通知,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通过共同使用寻呼关联参数,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由此,能够以独立地成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方式调整PO产生的子帧。并且一起,将寻呼关联参数分离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也可。
此外,将PDCCH上的寻呼标识符(也被称为P-RNTI)分离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作为具体例子,设作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为P-RNTI_LTE,作为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为P-RNTI_LTE-A。由此,能够在PDCCH上独立地具有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区域。换句话说,LTE对应移动终端使用P-RNTI_LTE来监视PDCCH上是否有PCH分配信息,LTE-A对应移动终端使用P-RNTI_LTE-A来监视PDCCH上是否有PCH分配信息。例如,即使PO、PF相同,通过独立地设置在监视中使用的标识符,从而能够抑制以相同的寻呼时机在PDCCH上使用相同的标识符来监视有无的移动终端的数量。并且一起,将寻呼关联参数分离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也可。
在对移动终端产生呼入的情况下,基站确认该移动终端的对应系统,进行根据对应系统的寻呼帧、寻呼时机的计算,或者进行产生子帧模式的参照、寻呼标识符的选择。
在以下示出基站确认移动终端的对应系统的方法的具体例子。
作为方法1,对网络侧的请求(也称为UE Capability Enquiry)进行响应,移动终端作为UE能力(Capability)信息发送寻呼关联能力(Capability)信息。作为寻呼关联能力信息的具体例子,有表示作为寻呼关联参数使用LTE对应移动终端用还是使用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信息。
此外,现在的3GPP(版本8)对应的移动终端使用LTE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寻呼关联参数,版本10对应的移动终端使用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寻呼关联参数。在该情况下,作为寻呼关联能力信息的具体例子,有移动终端的对应版本(版本8、版本10等)。
仅是LTE-A对应移动终端作为UE能力信息向网络侧通知寻呼关联能力信息也可。如果没有从移动终端作为UE能力信息向网络侧通知寻呼关联能力信息的话,网络侧判断为该移动终端使用LTE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寻呼关联参数即可。由此,能够获得不需要对LTE系统的方法施加变更,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此外作为方法2,没有网络侧的请求,移动终端在TAU时发送寻呼关联能力信息。寻呼关联能力信息的具体例子与方法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如果在移动终端中没有保存小区选择了的小区的TAC的话,也就是说向没有注册的TA移动时,移动终端自发地发送TAU。方法2由于不需要来自网络侧的请求,所以谋求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与方法1同样,仅是LTE-A对应移动终端在TAU时发送寻呼关联能力信息也可。如果没有从移动终端在TAU时向网络侧通知寻呼关联能力信息的话,网络侧判断为该移动终端使用LTE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寻呼关联参数即可。由此,能够获得不需要对LTE系统的方法施加变更,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此外作为方法3,没有网络侧的请求,与移动终端的TAU的发送无关地,移动终端发送寻呼关联能力信息。在以下记述移动终端发送寻呼关联能力信息的情况下的具体例子。在移动终端对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进行小区再选择的情况下,或将其作为切换目的地的情况下,发送寻呼关联能力信息。此外在移动终端对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内的多载波锚定的载波进行小区再选择的情况下,或将其作为切换目的地的情况下,发送寻呼关联能力信息。作为通知方法,考虑映射到DCCH的方法。由此,仅在移动终端对将寻呼关联参数分离为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进行小区再选择的情况下,或者在移动终端向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基站进行切换的情况下,从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寻呼关联能力信息由此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与方法1同样,仅是LTE-A对应移动终端发送寻呼关联能力信息也可。如果没有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通知寻呼关联能力信息的话,网络侧判断为该移动终端使用LTE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寻呼关联参数即可。由此,能够获得不需要对LTE系统的方法施加变更,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再有,上述基站确认移动终端的对应系统的方法不限于对移动终端产生呼入的情况,能够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利用。
图16表示工作的一例。在图16中,因为与图15相同的参照符号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相同参照符号的步骤处的说明。再有,作为例子,作为基站确认移动终端的对应系统的方法,使用方法2进行说明。
在步骤ST1601中,移动终端对移动终端内小区选择了的小区的TAC和移动终端已经保有的TAC进行比较,如果不同的话,或者如果移动终端没有保存被小区选择的小区的TAC的话,向基站发送TAU。在TAU中包含移动终端的识别信息(被称为标识符。被称为IMSI、UE-ID等)等
在步骤ST1602中,基站将在步骤ST1601中从移动终端接收的TAU向MME通知。
在步骤ST1603中,移动终端将寻呼关联能力向基站通知。寻呼关联能力的具体例子如上所述。
在步骤ST1604中,基站将在步骤ST1603中从移动终端接收的寻呼关联能力向MME通知。由此,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不需要在基站管理移动终端的寻呼关联能力信息,能够以MME统一管理。另一方面,省略该向MME的通知,在基站进行移动终端的寻呼关联能力信息的管理也可。在该情况下,能够获得基站与MME间的通信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在步骤ST1605中,基站将LTE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寻呼关联参数(例如T_LTE、nB_LTE)、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寻呼参数(例如T_LTE-A、nB_LTE-A)向隶属下的移动终端进行广播。作为广播方法的具体例子,在锚定载波中作为系统信息中的SIB2对寻呼关联参数进行广播。锚定载波包含:单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和多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
在步骤ST1606中,移动终端确认自移动终端的寻呼关联能力信息。
判断作为寻呼关联参数是否使用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
在使用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情况下,向步骤ST1607转移。在不使用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情况下,在使用LTE对应移动终端用的情况下,向步骤ST1609转移。
在步骤ST1607中,移动终端使用在步骤ST1605中从基站广播的寻呼关联参数中的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寻呼参数(例如T_LTE-A、nB_LTE-A)和自移动终端的标识符(也称为IMSI、UE-ID),进行寻呼帧、寻呼时机的计算。作为计算的具体例子,与现在的3GPP(版本8)(LTE系统)中的方法相同也可。由此,能够获得不需要对LTE系统的方法施加变更,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在步骤ST1608中,移动终端按照在步骤ST1607中计算的寻呼帧、寻呼时机,进行不连续接收(也称为DRX)工作。
在步骤ST1609中,移动终端使用在步骤ST1605中从基站广播的寻呼关联参数中的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寻呼参数(例如T_LTE、nB_LTE)和自移动终端的标识符(也称为IMSI、UE-ID),进行寻呼帧、寻呼时机的计算。作为计算的具体例子,与现在的3GPP(版本8)(LTE系统)中的方法相同也可。由此,能够获得不需要对LTE系统的方法施加变更,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在步骤ST1610中,移动终端按照在步骤ST1609中计算的寻呼帧、寻呼时机,进行不连续接收(也称为DRX)工作。
在步骤ST1611中,MME对属于该移动终端所属的1个或多个跟踪区域的1个或多个基站,通知寻呼信息和在步骤ST1604中接收的该移动终端的寻呼关联能力信息。寻呼信息和寻呼关联能力信息的通知是同时也可,是不同时也可。在步骤ST1604中省略了寻呼关联能力信息向MME的通知的情况下,在该步骤中不进行从MME向基站的寻呼关联能力信息的向基站的通知。
在步骤ST1612中,基站确认产生呼入的移动终端的寻呼关联能力信息。判断作为寻呼关联参数是否使用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在使用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寻呼关联参数、并且不使用LTE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寻呼关联参数的情况下,向步骤ST1613转移。在不使用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寻呼关联参数、并且使用LTE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寻呼关联参数的情况下,向步骤ST1614转移。
在步骤ST1613中,基站使用寻呼关联参数中的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寻呼参数(例如T_LTE-A、nB_LTE-A)和该移动终端的标识符(也称为IMSI、UE-ID),进行寻呼帧、寻呼时机的计算。计算方法与移动终端使用相同的方法。
在步骤ST1614中,基站使用寻呼关联参数中的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寻呼参数(例如T_LTE、nB_LTE)和该移动终端的标识符(也称为IMSI、UE-ID),进行寻呼帧、寻呼时机的计算。计算方法与移动终端使用相同的方法。
在上述中,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也能够使用LTE对应移动终端用的寻呼关联参数。此时,将该情况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基站或MME)个别地进行通知。作为通知方法,考虑映射到DCCH的方法。由此,能够获得可实现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的灵活的运用的效果。
此外,考虑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在LTE对应(版本8对应)的基站隶属下进行工作的情况。
以基站的广播信息(SIB、MIB等)向隶属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基站对应版本。这时,仅从LTE-A对应(版本10对应)的基站通知基站的对应版本也可。由此,能够获得可抑制向已有的LTE系统的变更的效果。由此,隶属下的移动终端能够获知选择的小区的对应版本。
移动终端在小区选择时判断基站是LTE对应还是LTE-A对应的基站。在是LTE-A对应的基站的情况下,使用上述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方法,在是LTE对应的基站的情况下,不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方法,而与LTE对应移动终端进行同样的工作。与LTE对应移动终端同样的工作,是按照映射到系统信息中的SIB2的寻呼关联参数(T、nB)计算寻呼帧、寻呼时机,使用LTE对应移动终端用的产生子帧模式执行不连续接收工作。由此,使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抑制以LTE-A系统中的相同的寻呼时机监视PDCCH上的P-RNTI的有无的移动终端的数量,并且能够实现LTE-A对应移动终端在LTE对应基站隶属下的工作。
通过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在实施方式2的效果之外,还能获得以下效果。
在网络侧,能够对LTE对应移动终端用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用个别地调整寻呼参数。由此获得如下效果,即能够抑制向现有的LTE系统的变更,并且抑制以相同的寻呼时机对PDCCH上的P-RNTI的有无进行监视的移动终端的数量。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也能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组合起来使用。在LTE对应移动终端、LTE-A对应移动终端中能够使寻呼接收工作、寻呼发送工作不同,在这个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相比较,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亲和性高。
实施方式3
针对在实施方式3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如非专利文献7和非专利文献8公开的那样,在LTE-A系统中,考虑支持比LTE系统的发送带宽(transmission bandwidths)大的发送带宽。
如果选择的锚定载波(是分量载波也可)不同的话,载波频率不同。当频率相异时,波长/周期也相异,因此即使通过相同的距离/路径传递,在接收地点的影响、接收品质也不同。由此,与下行信号的接收品质对应的分量载波的变更,是接收品质提高的有效的手段。
因为移动终端以作为分量载波的锚定载波接收系统信息,所以对应于接收品质来变更锚定载波,是接收品质提高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在现在的3GPP(版本8)的不同频率间的再选择方法中,移动终端仅执行与以系统信息中的SIB5赋予的优先频率对应的再选择评价(非专利文献4、非专利文献9)。在比服务频率优先度高或优先度相等的频率的小区的接收品质不满足小区再选择的基准的情况下,执行比服务频率优先度(Priority)低的频率的小区再选择(非专利文献4)。作为表示频率的优先度的参数,有以SIB5赋予的“Cell Reselection Priority,小区再选择优先度”。
由此,在现在的技术中,与移动终端在服务基站内进行与优先度低的其它载波(锚定载波、分量载波等)相关的再评价选择相比,优先执行具有优先度高的频率的其它基站的再选择评价。也就是说,如果在具有高优先度的频率的其它基站中接收品质满足小区再选择基准的话,不进行服务基站内的低优先度的其它载波的再选择评价。
使用图17、图18,一边使用具体例子,一边针对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的小区再选择工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7(a)的1701、1702表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在图17中,针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映射到每个分量载波的例子进行表示,但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其它的例子,可以考虑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映射的分量载波、和不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映射的分量载波混合存在的情况等。
1703、1704、1705、1706、1707、1708、1709、1710、1711、1712表示下行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在图13中,针对下行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映射到每个分量载波的例子进行表示,但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其它的例子,可以考虑对下行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进行映射的分量载波、和不对下行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进行映射的分量载波混合存在的情况等。
在图17(a)中考虑在LTE-A系统中作为分量载波具有20MHz的带宽、具有5个该分量载波(fa、fb、fc、fd、fe)的小区A、小区B。考虑作为单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有fa、fc、fe,作为多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有fb、fd。在图17(b)中示以作为小区A的系统信息的SIB5广播的优先度参数(也称为Cell Reselection Priority)的具体例子。例如设“7”是优先等级最高,“0”是优先等级最低。
图18针对在图17的小区A的fe进行待机工作的移动终端的小区再选择工作的一例进行记载。
在步骤ST1801中,从小区A的锚定载波fe接收用于小区再选择的参数。作为用于小区再选择的参数的具体例子,有S_intrasearch、Q_Hyst、Q_offset、T_reselection、S_nonintrasearch、cellReselectionPriority等。
S_intrasearch是用于相同频率的测定的阈值。
Q_Hyst是排队基准中的滞后值(hysteresis value)。
Q_offset是两个小区间的偏离值。
T_reselection是小区再选择计时器值。
S_nonintrasearch是用于不同频率和不同系统的测定的阈值。
CellReselectionPriority是载波频率的绝对优先度。
在步骤ST1802中判断是否进行用于小区再选择的同频率(fe)内的测定。在判断为不进行用于小区再选择的测定的情况下,向步骤ST1806转移。在判断为进行用于小区再选择的测定的情况下,向步骤ST1803转移。作为是否进行小区再选择的判断的具体例子,在小区A的fe的接收电平值比参数(S_intrasearch)大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进行测定。另一方面,在小区A的fe的接收电平值是参数(S_intrasearch)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测定。
在步骤ST1803中,在同频率内、即fe内进行小区排队。在图17中,小区排队对象是小区B的fe。作为小区排队的具体例子,举出使用对小区A的接收品质的测定值加上调整参数(Q_Hyst)后的值、与从小区B的fe的测定值减去调整参数(Q_offset)后的值,进行等级排列。
在步骤ST1804中,判断是否进行小区再选择。作为具体例子,在某个期间(T_reselection)中,等级排列为新小区B的fe的接收品质比小区A的fe的接收品质好(或在上级),并且向现在的小区A的fe的驻留(camped on)经过1秒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小区再选择,向步骤ST1805转移。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进行小区再选择,向步骤ST1806转移。
在步骤ST1805中进行小区再选择。之后返回步骤ST1801。
在步骤ST1806中判断是否进行用于小区再选择的不同频率(fe以外)内的测定。在判断为不进行用于小区再选择的测定的情况下,向步骤ST1802转移。在判断为进行用于小区再选择的测定的情况下,向步骤ST1807转移。作为是否进行小区再选择的判断的具体例子,在小区A的fe的接收电平值比参数(S_nonintrasearch)大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进行测定。
另一方面,在小区A的fe的接收电平值是参数(S_nonintrasearch)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测定。
在步骤ST1807中,确认服务小区中的当前的载波(小区A的fe)的优先度。作为具体例子,使用从服务小区作为系统信息的SIB5广播的参数“cellReselectionPriority”进行确认。在具体例子中,根据图17(b),当前的载波(小区A的fe)的优先度是“7”。例如设优先度中“0”是优先度低,“7”是优先度最高。在该情况下,当前的载波的优先度最高。
在步骤ST1808中在具有当前的载波的优先度以上的优先度的不同频率的载波中进行小区排队(ranking)。在具体例子(图17)中,当前的载波的优先度以上的优先度是“7”。在优先度“7”以上的频率的载波、即fe内进行小区排队。小区排队对象仅是小区B的fe。小区排队的具体例子与步骤ST180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T1809中,判断是否进行小区再选择。作为具体例子与步骤ST180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T1810中进行小区再选择。之后返回步骤ST1801。
在步骤ST1811中在具有比当前的载波的优先度低的优先度的不同频率的载波中进行小区排队。在具体例子(图17)中,比当前的载波的优先度“7”低的优先度是“3”和“5”。在具有比优先度“7”低的优先度的频率的载波、即fa、fb、fc、fd内进行小区排队。
小区排队的具体例子与步骤ST180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T1812中,判断是否进行小区再选择。作为具体例子与步骤ST180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这里,以优先度顺序进行小区排队也可。作为具体例子,在比当前的载波的优先度低的优先度中,最高的优先度是“5”。首先,在具有优先度“5”的频率、即fc、fd内进行小区排队。如果在该小区排队中没有小区再选择目的地的话,在具有比其次之的高优先度“3”的频率、也就是fa、fb内进行小区排队也可。
从步骤ST1802到步骤ST1805的处理,与从步骤ST1806到本步骤ST1812的处理的顺序是任意的,同时进行处理也可。
如上述图17、图18所示(特别是图18的步骤ST1808),与服务小区(小区A)的当前的载波(fe)以外的载波(fa、fb、fc、fd)相比,对服务小区以外的周围小区(小区B)的具有当前的载波的优先度以上的优先度的频率的载波(fe)优先执行小区排队。
由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尽管与移动终端在物理上接近,有接收品质良好的可能性,但不能对相同基站内的具有比当前的载波的优先度低的频率的其它载波优先进行再选择。这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产生下行数据吞吐量的减少、不能谋求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解决对策。
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存在多个载波的情况下,该基站的隶属下的移动终端与频率的优先度设定无关地,针对该基站内的多个载波进行再选择评价。例如即使在该基站的其它载波被设定为比当前的载波的优先度低的优先度的情况下,也进行再选择评价。
图19针对在图17的小区A的fe进行待机工作的移动终端使用本实施方式3的小区再选择工作的一例进行记载。在图19中,因为与图18相同的参照符号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相同参照符号的步骤处的说明。
在步骤ST1901中,判断服务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在以下示出判断的具体例子。
(1)如果以非专利文献8示出的单载波锚定(是多载波锚定也可)的锚定载波来通知表示多载波锚定的载波的信息的话,判断为该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通知表示多载波锚定的载波的信息的话,判断为该小区不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
(2)如果以非专利文献8示出的多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来广播多载波的系统信息的话,判断为该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通知多载波的系统信息的话,判断为该小区不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
(3)能够使用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示出的从基站广播的基站对应版本。针对基站对应版本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如果是LTE-A对应的话,或者不是LTE对应的话,判断为该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另一方面,如果不是LTE-A对应的话,或者是LTE对应的话,判断为该小区不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在判断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向步骤ST1902转移。在判断为不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向图18的步骤ST1802转移。
在步骤ST1902中接收服务小区的载波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接收锚定载波的频率。锚定载波是单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也可,是多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也可。在图17中,小区A的锚定载波的频率是fa、fb、fc、fd、fe。
在以下示出从基站向移动终端的载波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
(1)以多载波锚定的锚定载波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对载波信息进行通知。由此,能够选择LTE对应移动终端不接收不要的信息。由此,能够削减LTE对应移动终端所需要译码的数据量,能够获得减轻处理负荷的效果。此外,能够获得将LTE-A对应移动终端所需要的信息作为多载波的系统信息,对基站控制下的LTE-A对应移动终端全体进行广播的效果。
(2)在以锚定载波传输的系统信息的信息要素中新追加载波信息。作为具体例子,将载波信息映射到系统信息中的SIB3。在载波信息映射到SIB3的情况下,获得以下的效果。
在现在的3GPP中,计划将小区再选择公共的设定映射到SIB3。如果作为小区再选择的参数的载波信息对包含同样参数的SIB3追加的话,可能以相同的系统信息的接收来获得同样的参数。由此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
此外,将载波信息映射到系统信息中的SIB5。在将载波信息映射到SIB5的情况下,获得以下的效果。现在的3GPP中,计划将不同频率间的小区再选择中的参数映射到SIB5。如果作为不同频率间的小区再选择的参数的载波信息对包含同样参数的SIB5追加的话,可能以相同的系统信息的接收来获得同样的参数。由此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
此外,新设置新的SIB,对载波信息进行映射。由此,获得可抑制向已有的LTE系统的变更的效果。像这样,在从锚定载波作为系统信息的信息要素新追加载波信息的情况下,即使是LTE对应的移动终端也能够接收。由此在LTE对应的移动终端中也能够再选择相同基站内的载波。由此在LTE对应的移动终端中,与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同样地,能够获得通过与载波的接收品质对应的再选择,谋求接收品质提高的效果。
在步骤ST1903中判断是否进行用于小区再选择的同基站内的测定。在判断为不进行用于小区再选择的测定的情况下,向图18步骤ST1802转移。在判断为进行用于小区再选择的测定的情况下,向步骤ST1904转移。作为是否进行小区再选择的判断的具体例子,在小区A的fe的接收电平值比参数(S_intercarrier)大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进行测定。另一方面,在小区A的fe的接收电平值是参数(S_intercarrier)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测定。上述“S_intercarrier”是为了判断是否进行用于同基站内的再选择的测定而在本实施方式3中新设置的参数。通过在现有的“S_intrasearch”、“S_nonintrasearch”之外新设置“S_intercarrier”,能够获得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可进行灵活的小区再选择控制的效果。“S_intercarrier”从基站向移动终端的通知方法与ST1902的“载波信息”的通知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S_intercarrier”与现有的“S_intrasearch”或“S_nonintrasearch”一起使用也可。由此,能够削减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的信息量,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能够获得抑制对已有的LTE系统的变更,可构建灵活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效果。
在步骤ST1904中,与频率的优先度设定无关地,在同基站内的载波、即小区A的fa、fb、fc、fd、fe进行排队。小区排队的具体例子与步骤ST180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作为同基站内的判断,能够使用PCI。
通过实施方式3,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能够将与移动终端在物理上接近、有接收品质良好的可能性、具有比服务基站内的当前的载波的优先度低的频率的其它载波优先进行再选择。由此,能够获得在再选择之后可在接收品质良好的载波中进行通信的效果。这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获得下行数据吞吐量的提高、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实施方式3,也能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组合起来使用。
实施方式3变形例1
针对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针对服务小区的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的情况进行考虑。在服务小区隶属下的移动终端实施小区选择时,对该周围小区应用实施方式3,与频率的优先度设定无关地针对周围小区的多个载波进行再选择评价。
当频率相异时,波长/周期也相异,因此即使通过相同的距离/路径传递,在接收地点的影响、接收品质也不同。由此,根据接收品质来执行接收周围小区的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的再选择,是接收品质提高的有效手段。
可是,在实施方式3的实现中,需要判断该小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图19的步骤ST1901)。
作为用于此的具体方法,移动终端需要接收该小区的广播信息、多载波的系统信息等。此外,需要获得该小区的载波信息(图19的步骤ST1902)。作为用于此的具体方法,需要接收多载波的系统信息、锚定载波中的系统信息等。
这些表示在再选择工作中对载波聚合对应的周围小区使用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在周围小区的测定时需要移动终端对周围小区的广播信息(MIB、SIB等)进行接收、译码。使用图12进行说明,在再选择工作中对载波聚合对应的周围小区使用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对该周围小区需要步骤ST1204、步骤ST1205。
在需要对周围小区的的广播信息进行接收、译码的方面,控制延迟增大。
特别是SIB信息被映射到PDSCH。由此移动终端需要接收PDCCH,基于映射到接收的PDCCH中的调度信息,对PDSCH上的SIB信息进行接收,控制延迟增大。
在如上述那样对周围小区应用实施方式3,与优先度设定无关地对周围小区的多个载波进行再选择评价的情况下,产生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增大,此外移动终端的处理负荷增大,功耗增大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
在再选择工作中,即使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再选择评价的对象载波也仅是当前的载波(频率)、或系统频率,或优先度最高的频率。在这里所述的再选择评价也可以仅是再选择用的测定。移动终端根据来自服务小区的广播信息(MIB、SIB等)获得系统频率、优先度最高的频率。
通过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能够获得在再选择工作中,抑制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此外抑制移动终端的处理负荷、抑制移动终端的功耗的效果。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也能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3组合起来使用。
实施方式3变形例2
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解决的课题,与实施方式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一方面,在现在的3GPP(版本8)中,基于通信中的移动终端的服务小区和周围小区的测定结果,在网络侧(基站等)决定是否进行切换。在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的测量设定信息中,不存在与同一小区内的载波相关的设定信息。此外,关于从移动终端向基站报告的测量报告,也不存在与同一小区内的载波相关的信息。
由此在现有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即使例如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内存在接收品质良好的载波的情况下,也不能作为用于变更载波的对象。
这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产生下行数据吞吐量的减少、不能谋求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
在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的测量设定信息中,新设置与同一小区(包含服务小区、周围小区)内的载波相关的设定信息。此外,在从移动终端向基站报告的测量报告中,新设置与同一小区内的载波相关的信息。
图20针对在图17的小区A的fe进行通信工作的移动终端的工作的一例进行记载。
在步骤ST2001中,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测量设定信息。
针对在该测量设定(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信息中新设置的设定信息的具体例子在以下进行叙述。
(1)新设置与服务小区内的载波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在测量设定信息中的测量对象信息中,新设置服务小区的设定信息。此外,在测量设定信息中的测量对象信息中,新设置发送服务小区的同步信号(P-SS、S-SS等)的频率信息(在图17中fa、fb、fc、fd)。通过该方法,关于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隶属下的LTE对应移动终端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能够使测量设定工作公共化。由此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此外,代替频率信息对载波标识符进行映射也可。载波标识符和实际的频率信息的对应被设为静态或准静态。由此,与通知频率信息的情况相比,对载波标识符进行通知的方法能够削减信息量,谋求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2)新设置与服务小区内的载波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在现有的测量设定信息之外,在多载波的系统信息中作为测量设定信息新设置服务小区的设定信息。多载波的系统信息是LTE-A系统用的系统信息也可,是版本10用的系统信息也可。在现在的3GPP(版本8)的测量设定信息之外,新设置包含发送服务小区的同步信号(P-SS、S-SS等)的载波的频率信息的测量设定信息。通过该方法,能够获得抑制对已有的LTE系统的变更,可构建灵活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效果。此外,代替频率信息对载波标识符进行映射也可。载波标识符和实际的频率信息的对应被设为静态或准静态。由此,与通知频率信息的情况相比,对载波标识符进行通知的方法能够削减信息量,谋求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3)新设置与周围小区内的载波相关的设定信息。作为具体例子,仅是将上述(1)(2)的与服务小区内的载波相关的设定信息置换为与周围小区内的载波相关的设定信息,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T2002中,移动终端对从基站送来的测量设定信息进行接收。
在步骤ST2003中,移动终端基于在步骤ST2002中接收的测量设定信息,进行服务小区、周围小区的测定。作为具体例子,移动终端按照被通知的频率信息(在图17中fa、fb、fc、fd)对接收频率设定进行变更,使用同步信号进行同步处理(图12的步骤1201)。之后,检测参照信号RS(Reference Signal)进行接收功率的测定。
在步骤ST2004中,移动终端对基站发送测量报告。在现在的3GPP(版本8)中,在测量报告中包含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或者GCI(Global Cell Identity)(非专利文献9)。
在该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中,新设置以下的设定。
(1)在测量报告中新设置与载波相关的信息。作为与载波相关的信息的具体例子,新设置发送报告对象的同步信号(P-SS、S-SS等)的载波的频率信息(在图17中fa、fb、fc、fd)。通过该方法,关于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隶属下的LTE对应移动终端和LTE-A对应移动终端,能够使测量设定工作相同。由此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此外,代替频率信息对载波标识符进行映射也可。
(2)在现在的3GPP(版本8)的测量报告之外,新设置包含与载波相关的信息的测量报告。通过该方法,能够获得抑制对已有的LTE系统的变更,可构建灵活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效果。代替频率信息对载波标识符进行映射也可。示出新设置的载波报告的具体例子。(A)设置对当前的载波的接收品质与阈值相比变好的情况进行报告的事件。(B)设置对当前的载波的接收品质与阈值相比变差的情况进行报告的事件。(C)设置对同一小区内(或同一PCI内)的其它载波的接收品质与当前的载波的接收品质相比变好的情况进行报告的事件。(D)设置对同一小区内(或同一PCI内)的其它载波的接收品质与阈值相比变好的情况进行报告的事件。(E)设置对当前的载波的接收品质与阈值相比变差、同一小区内(同一PCI内)的其它载波的接收品质与阈值相比变好的情况进行报告的事件。
在步骤ST2005中,基站从移动终端接收测量报告。
在步骤ST2006中,基站判断是否执行切换。在判断为执行切换的情况下,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终端等)进行切换处理。在由于切换目的地的基站的处理负荷等的原因,判断为不能执行切换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通过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对应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移动终端能够按每个在奔波对接收品质进行测定,移动终端能够对基站按每个载波报告测定结果。
每个载波指的是每个锚定载波,或发送同步信号(P-SS、S-SS等)的每个频率。由此服务基站能够针对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各自的载波是否能够选择为切换目的地进行判断。由此,能够获得在切换之后可在接收品质良好的载波中进行通信的效果。这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获得下行数据吞吐量的提高、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也能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组合起来使用。
针对本发明,以各分量载波邻接配置的图为中心进行说明。在各分量载波非邻接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针对本发明,将LTE系统(E-UTRAN)、LTE后续(LTE-Advanced)系统作为中心进行了记载,但也能够应用于W-CDMA系统(UTRAN、UMTS)。
实施方式4
用实施方式4解决的课题,与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解决对策。
在再选择工作中,即使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再选择评价的对象载波设为与服务小区的RRC_IDLE时的锚定载波相同的载波(频率)。在这里所述的再选择评价也可以仅是再选择用的测定。
此外,在再选择工作中,即使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不明白是否支持服务小区的RRC_IDLE时的锚定载波,再选择评价的对象载波也可以是与服务小区的RRC_IDLE时的锚定载波相同的载波(频率)。
RRC_IDLE时的锚定载波是在RRC_IDLE时对寻呼信息或系统信息进行监视的分量。锚定载波是多载波锚定也可,是单载波锚定也可。锚定载波是1个也可,是多个也可。
此外,在再选择工作中,即使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再选择评价的对象载波设为在包含当前驻留的载波(频率)的频带内包含的分量载波。在这里所述的再选择评价也可以仅是再选择用的测定。
此外,在再选择工作中,即使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不清楚是否支持在包含当前驻留的载波(频率)的频带内包含的分量载波,再选择评价的对象载波设为在包含当前驻留的载波(频率)的频带内包含的分量载波。在这里所述的再选择评价也可以仅是再选择用的测定。
在UTRA、LTE、LTE-A等的系统中,以在上行、下行中均在由数个连续的频率构成的频带中工作的方式而设计。将这些各个频带在以下称为频带(frequency band)。在同一频带内包含的分量载波具有共同的物理特性或无线通信。
作为在频带内包含的分量载波的向移动终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由基站向移动终端使用广播信息、具体是BCH(MIB或SIB)进行通知。此外,作为移动通信系统静态地决定也可。在静态地决定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再发生伴随无线通信的通信错误。
通过实施方式4,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在包含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获得在再选择工作中,抑制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此外抑制移动终端的处理负荷、抑制移动终端的功耗的效果。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
针对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当频率相异时,波长/周期也相异,因此即使通过相同的距离/路径传递,在接收地点的影响、接收品质也不同。由此,根据接收品质来执行接收周围小区的下行信号的接收分量载波的再选择,是接收品质提高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考虑与实施方式3同样,进行在周围小区中包含的多个多载波或分量载波的小区选择评价的情况。
为了对表示在该周围小区中包含的多个多载波或分量载波的信息进行接收,需要对该周围小区的广播信息进行接收/译码。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产生控制延迟增大,此外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的课题。
因此,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4中针对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的再选择工作进行了公开。可是,在该再选择工作中,能够抑制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的增大、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但存在如下课题,即通过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中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再选择工作不能充分获得接收品质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考虑在抑制控制延迟、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的课题的同时,通过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中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再选择工作,获得接收品质的提高的效果的方法。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
从服务基站(服务小区)向移动终端通知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
接收了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移动终端,使用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进行小区再选择工作。
在以下示出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
通过对报告消息追加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从而能够将小区的再选择的RRC_IDLE时的移动终端相关的信息,以作为在RRC_IDLE时移动终端监视的信息的广播信息进行通知。由此,不再需要接收RRC_IDLE时的移动终端追加的信息。由此,能够获得防止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的效果。
在广播信息中,通过对多载波的系统信息追加周围小区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从而LTE对应移动终端能够选择不接收不要的信息。由此,能够削减LTE对应移动终端需要译码的数据量,能够获得减轻处理负荷的效果。
在广播信息中,通过使用SIB对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进行追加,从而能够在广播信息中防止MIB的信息量增大。由于MIB使用PBCH进行广播,从而需要尽力防止信息量的增大。
在广播信息中,通过在SIB中包含的SIB4中追加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从而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计划将与周围小区相关的信息映射到SIB4。如果作为周围小区的信息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向包含同样的参数的SIB4追加的话,能够以相同的系统信息的接收来获得同样的参数。由此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此外,计划SIB4发送与相同频率的周围小区相关的信息,但对SIB4追加与不同频率的周围小区相关的信息,在作为不同频率的周围小区的信息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通知中使用也可。由此,能够以相同的系统信息的接收来获得同样的参数。由此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
在广播信息中,通过在SIB中包含的周围小区名单中追加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从而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在周围小区名单中,包含周围小区的PCI。此外利用相同的系统信息或相同的名单的接收,能够获得作为为了小区再选择的控制延迟防止、移动终端的功耗削减而移动终端能够使用的周围小区的参数的、周围小区的PCI和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由此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该周围小区名单在SIB4包含的周围小区信息中包含也可,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通过在LTE-A对新追加的SIB追加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从而LTE对应移动终端能够选择不接收不要的信息。由此,能够削减LTE对应移动终端需要译码的数据量,能够获得减轻处理负荷的效果。
在以下示出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具体例子。
作为第1具体例子,有分量载波频率。使用图21进行说明。2101到2107表示在该基站中,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f1到f10表示各分量的分量载波频率。在第1具体例子中,作为分量载波信息使用图21所示的分量载波频率。作为具体例子,在图21的分量2104的情况下,分量载波信息是分量载波频率f6。本具体例子因为对绝对的值进行映射,所以具有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变更能够灵活地应对的优点。
此外,采用根据分量载波频率的绝对值使用预先决定的导出式而导出的值也可。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有,图21中横轴表示频率。在FDD中,DL的频率和UL的频率不同,但为了简单化,在相同轴上记载DL的频率和UL的频率。同样为了简单化,使下行的分量(下行CC、DL CC)和与各DL CC对应的(成为成对频带,pair band)上行的分量(上行CC、UL CC)相同,其均作为分量1501到1507在图中表示。并不局限于此,下行CC和与其对应的上行CC在频率轴上的配置的顺序不同也可。再有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说明的话,在称为分量或分量载波的情况下表示下行分量,或者一起表示下行分量和与其对应的(成对频带的)上行CC。
作为第2具体例子,有分量标识符。使用图22进行说明。与图21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省略说明。2101到2107,以及2201到2203表示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分量。在第2具体例子中,作为分量载波信息使用图22(b)所示的分量标识符。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例如使作为LTE-A系统使用的分量(2101到2107以及2201到2203)的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对应起来。作为具体例子,在是相对于图22的分量2104的分量载波信息的情况下,作为分量载波信息使用分量标识符“CC#6”的信息。在接收了分量标识符“CC#6”的接收侧中,基于作为图22(b)的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分量的载波频率和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获得“CC#6”表示分量载波频率f6。与第1具体例中对绝对的值进行映射相比较,第2具体例对标识符进行映射。由此第2具体例中对广播信息追加的信息量、即信息位数较少即可。这具有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图22(b)所示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分量的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通知。作为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由基站向移动终端使用广播信息、具体是BCH(MIB或SIB)进行通知。通过像这样将使分量载波的物理信息和识别分量载波的信息对应起来的信息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通知,能够在维持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变更可灵活地应对的优点的同时,获得削减分量载波的信息的信息量的效果。
此外,将图22(b)所示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分量的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静态地决定也可。由此,不再需要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知对应表,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再发生伴随无线通信的通信错误。
作为第3具体例子,有分量标识符。使用图23进行说明。与图21相同的参照符号是相当的部分,省略说明。在第3具体例子中,作为分量载波信息使用图23(b)所示的分量标识符。使在该基站中使用的分量的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对应起来(图23(b))。作为具体例子,在图23的分量2104的情况下,作为分量载波信息使用分量标识符“CC#4”。在接收了分量标识符“CC#4”的接收侧中,基于图23(b)的分量的载波频率和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获得“CC#4”表示分量载波频率f6。与第1具体例对绝对的值进行映射相比较,此外与第2具体例映射对于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取得的分量载波频率的标识符相比较,第2具体例映射对于该基站能够取得的分量载波频率的标识符。由此第3具体例中,分量载波信息的信息量、以及分量载波频率和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的信息量,即信息位数较少,因此比较好。这具有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图23(b)所示的分量载波频率与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通知。作为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由基站向移动终端使用广播信息、具体是BCH(MIB或SIB)进行通知。通过像这样将使分量载波的物理信息和识别分量载波的信息对应起来的信息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通知,能够在维持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变更可灵活地应对的优点的同时,获得削减分量载波信息的信息量、以及分量载波频率和分量标识符的对应表的信息量的效果。
作为第4具体例子,有频带。使用图24(b)进行说明。考虑例如在周围小区中存在f8和f9的分量载波。种情况下,作为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使用“频带IV”的信息。在频带中包含的分量载波的信息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通知。在图24(c)中表示图24(b)例示的频带的结构中的、在频带中能够包含的分量载波信息。例如,能够在频带“频带I”中包含的分量载波是“f1”、“f2”,能够在频带“频带II”中包含的分量载波是“f3”、“f4”,能够在频带“频带III”中包含的分量载波是“f5”、“f6”、“f7”,能够在频带“频带IV”中包含的分量载波是“f8”、“f9”、“f10”。再有,作为能够包含的分量载波的信息,能够使用第2具体例、第3具体例的分量标识符。第4具体例与第1具体例、第2具体例、第3具体例相比较,能够将对1个以上的分量的分量信息与1个频带的信息进行置换,因此能够削减分量载波信息的信息量,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作为在频带内能够包含的分量载波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由基站向移动终端使用广播信息、具体是BCH(MIB或SIB)进行通知。此外,在频带中能够包含的分量载波的信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静态地决定也可。由此,不再需要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知在频带中能够包含的分量载波的信息,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再发生伴随无线通信的通信错误。
在以下示出分量标识符的编号的具体例子。
作为第1具体例子,作为移动通信系统,或作为LTE-A系统,或作为该基站对分量进行连续的编号。作为连续的编号的具体例子,如图24(a)所示,从低频率起升序地或从高频率起降序地进行。
作为第2具体例子,作为移动通信系统,或作为LTE-A系统,或作为该基站,按每个频带对在该频带中包含的分量进行连续的编号。作为连续的编号的具体例子,如图24(b)所示,按每个频带从低频率起升序地或从高频率起降序地进行。在该情况下,在表示是对哪个分量的控制信息的信息中,使用上述第2具体例或第3具体例中示出的分量标识符的情况下,通过频带和分量标识符来表示分量载波信息。
在以下示出在广播信息中追加哪个周围小区的哪个分量载波的信息的具体例子。
作为第1具体例子,对广播信息追加全部周围小区的、该周围小区支持的全部分量载波信息。在第1具体例子中,因为移动终端能够获得可小区选择的全部的信息,所以能够获得接收品质提高的效果。
作为第2具体例子,对广播信息追加对于全部的周围小区,该周围小区支持的全部的分量载波信息中的成为部分集合的周围小区的、该周围小区支持的成为部分集合分量载波信息。换句话说,移动终端对广播信息追加能够小区选择的全部分量载波信息中的子集的分量载波信息。在第2具体例子中,移动终端在小区再选择工作中使用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与第1具体例子相比较被削减,因此减轻移动通信系统的处理负荷、抑制控制延迟增加、削减分量载波信息的信息量,因此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在以下示出在网络侧对广播信息追加分量载波信息的子集的选择方法的具体例子。
作为第1具体例子,网络侧对广播信息追加希望包含在移动终端的小区再选择对象中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在第1具体例子中,能够获得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可进行灵活的控制的效果。
作为第2具体例子,移动终端对广播信息追加能够驻留的分量的载波信息。作为能够驻留的分量的具体例子,有(1)广播系统信息的分量,(2)广播同步信号的分量,(3)发送寻呼信息的分量,(4)RRC_IDIE时的锚定载波等。在第2具体例子中,能够追加在小区再选择工作中实际能够小区选择的分量载波信息,能够获得减轻移动通信系统的处理负荷,抑制控制延迟增加的效果。
图25中针对移动终端使用本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小区再选择工作的一例进行记载。在图25中,因为与图18、图19相同的参照符号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相同参照符号的步骤处的说明。
在步骤ST2501中,判断是否接收了周围小区的分量信息。在判断为接收了周围小区的分量信息的情况下,向步骤ST1903转移。在判断为没有接收周围小区的分量信息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在步骤ST2502中,基于接收的周围小区的分量信息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小区排队。作为具体例子,按从接收的周围小区的PCI、接收的周围小区的分量信息导出的每个分量载波,进行小区排队。小区排队的具体例子与步骤ST180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通过从网络侧指定对象的PCI、分量载波频率,如使用实施方式3的情况那样,不再需要从该周围小区的系统信息等获得分量信息,不再需要对该周围小区的广播信息进行接收/译码,因此能够获得抑制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增大、以及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等的效果。
此外,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作为具体例子是图25所示的工作,能够与实施方式3、作为具体例子是图19所示的工作或/和现有的小区再选择工作、作为具体例子是图18所示的工作组合起来使用。这时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根据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在抑制控制延迟、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的课题的同时,通过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中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再选择工作,从而能够获得接收品质的提高的效果。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
针对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中,通过从基站向移动终端使用广播信息对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进行通知,从而抑制控制延迟、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的课题,并且通过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中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再选择工作,从而获得接收品质的提高的效果。
另一方面,广播信息的信息量的增加从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观点出发,需要尽力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中,公开了在尽力抑制广播信息的信息量的同时,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解决同样的课题的方法。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
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对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进行通知。
接收了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移动终端,根据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使再选择工作不同。
或者,在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在该周围小区中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再选择工作。另一方面,在周围小区不是载波聚合对应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在该周围小区中不进行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的再选择工作。
在以下示出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
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之外,能够使用以下的具体例子。
通过广播信息中的SIB中包含的SIB3或SIB5中追加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从而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计划与周围小区相关的信息映射到SIB3或SIB5。如果作为周围小区的信息的、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向包含同样的参数的SIB3或SIB5追加的话,能够以相同的系统信息的接收来获得同样的参数。由此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
通过广播信息中的SIB中包含的SIB3或SIB5中包含的周围小区设定(neighCellConfig)中,追加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从而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如果作为周围小区的信息的、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向包含同样的参数的周围小区设定进行追加的话,能够以相同的系统信息的接收来获得同样的参数。由此能够获得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
作为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具体例子,考虑以下的例子。
(1)表示该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例如,如果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话设为“1”,如果周围小区不是载波聚合对应的话设为“0”。
(2)表示在服务小区的周围小区中是否存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信息。例如,如果在服务小区的周围小区中有1个以上的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话设为“1”,如果在服务小区的周围小区中没有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话设为“0”。
在上述具体例子中作为“1”或“0”的1位信息进行表示,但信息量并不局限于此。此外如果对应的话是“0”,不对应的话是“1”也可。
此外,作为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在对应的情况下通知信息,在不对应的情况下不通知信息也可。相反,在对应的情况下不通知信息,在不对应的情况下通知信息也可。
在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具体例子中使用上述(2)的情况下,不需要按每个周围小区追加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由此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在以下示出在广播信息中追加哪个周围小区的、表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具体例子。
作为第1具体例子,在广播信息中追加全部周围小区的、表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在第1具体例子中,因为移动终端能够获得可小区选择的全部的信息,所以能够获得接收品质提高的效果。
作为第2具体例子,在广播信息中不追加全部周围小区,而追加成为部分集合的周围小区的、表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换句话说,在广播信息中追加子集(subset)的周围小区的、表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在第2具体例子中,移动终端在小区再选择工作中使用的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与第1具体例子相比较被削减,因此减轻移动通信系统的处理负荷、抑制控制延迟增加、削减分量载波信息的信息量,因此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在以下示出在网络侧对广播信息追加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子集的选择方法的具体例子。
作为第1具体例子,网络侧对广播信息追加希望包含在移动终端的小区再选择对象中的周围小区的表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在第1具体例子中,能够获得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可进行灵活的控制的效果。
图26中针对移动终端使用本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小区再选择工作的一例进行记载。作为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具体例子,使用上述(1)进行说明。在图26中,因为与图18、图19、图25相同的参照符号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相同参照符号的步骤处的说明。
在步骤ST2601中,判断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在判断为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向步骤ST1903转移。在判断为周围小区不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在步骤ST2602中,接收载波聚合对应的该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移动终端接收周围小区的系统信息,获得该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作为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能够使用实施方式3所示的载波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作为具体例子是图26所示的工作,实施方式3、作为具体例子是图19所示的工作,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4,现有的小区再选择工作、作为具体例子是图18所示的工作能够组合起来使用。这时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使用图26,作为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具体例子,说明使用上述(2)的情况下的移动终端的小区再选择工作的一例。以与作为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具体例子使用上述(1)的情况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步骤ST2601中,判断周围小区中是否有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在判断为在周围小区中存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向步骤ST1903转移。在判断为在周围小区中不存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在步骤ST2602中接收在服务小区的周围小区中包含的小区的载波信息。移动终端接收周围小区的系统信息,获得该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作为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能够使用实施方式3所示的载波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使用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具体例子(1)的表示该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移动终端能够进行以下的小区再选择工作。
期望高速通信的移动终端,或者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或者3GPP版本10以后的对应的移动终端,或者期望载波聚合的移动终端,或者载波聚合对应的移动终端,使用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的信息,判断是否再选择该小区也可。
此外,期望高速通信的移动终端在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中表示该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情况下,将该周围小区包含在小区再选择对象中也可。另一方面,在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中表示该周围小区不是载波聚合对应的情况下,将该周围小区不包含在小区再选择对象中也可。
由此,该移动终端能够持续进行载波聚合,也就是说能获得可进行高速通信的效果。
通过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在尽力抑制广播信息的信息量,并且抑制控制延迟、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的课题的同时,通过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中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再选择工作,从而能够获得接收品质的提高的效果。
实施方式5
针对在实施方式5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在没有进行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中示出的、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的测量设定的情况下,没有对周围的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的每个分量的接收品质进行测定的方法。由此,在没有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该测量设定的情况下,再次发生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解决对策。接收周围小区的系统信息,基于该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对该周围小区的每个分量的接收品质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向网络侧通知。作为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能够使用实施方式3所示的载波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因此省略说明。测定结果向网络侧的通知方法能够使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测量报告,因此省略说明。
通过实施方式5,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即使在没有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测量设定的情况下,也能对周围的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的每个分量的接收品质进行测定。由此移动终端能够对基站按每个载波报告测定结果。由此,服务基站能够针对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各自的载波是否适于选择为切换目的地进行判断。由此,能够获得在切换之后可在接收品质良好的载波中进行通信的效果。这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获得吞吐量的提高、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
针对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当频率相异时,波长/周期也相异,因此即使通过相同的距离/路径传递,在接收地点的影响、接收品质也不同。由此,根据接收品质来执行接收周围小区的下行信号的接收分量载波的再选择,是接收品质提高的有效手段。
可是,在实现实施方式5中需要接收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作为具体的方法,需要接收该周围小区的系统信息、多载波的系统信息、锚定载波中的系统信息等。
这表示在切换工作中使用实施方式5的情况下,在周围小区的接收品质测定时需要移动终端对周围小区的广播信息(MIB、SIB等)进行接收、译码。
在需要对周围小区的的广播信息进行接收、译码的方面,控制延迟增大。特别是SIB信息映射到PDSCH。由此移动终端需要接收PDCCH,基于映射到接收的PDCCH的调度信息对PDSCH上的SIB信息进行接收,控制延迟增大。
在如上述那样对周围小区应用实施方式5,针对周围小区的多个载波进行用于切换工作的接收品质测定的情况下,产生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增大,此外移动终端的处理负荷增大,功耗增大的课题。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移动终端与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无关地,或者与周围小区支持的分量载波无关地,对切换工作中的接收品质评价的对象的分量载波进行限制。或者对盲检测(blind detection)、也就是不依赖于来自网络侧的设定的接收品质的测定对象进行限制。在这里所述的切换工作也可以仅是切换用的测定。
在切换工作中,即使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或者即使在测量设定中没有小区名单,设定有多个载波频率的情况下,切换工作中的接收品质评价的对象载波设为当前的载波(频率)、或系统频率、或优先度最高的频率。
移动终端根据服务小区的广播信息(MIB、SIB等)获得系统频率、优先度最高的频率。
此外,在切换工作中,即使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或者即使在测量设定中没有小区名单,设定有多个载波频率的情况下,切换工作中的接收品质评价的对象载波设为与服务小区的RRC_IDLE时的锚定载波相同的载波(频率),或与RRC_CONNECTED时的锚定载波相同的载波(频率)。
此外,在切换工作中,即使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不明白是否支持服务小区的RRC_IDLE时的锚定载波、或RRC_CONNECTED时的锚定载波,切换工作中的接收品质评价的对象载波设为与服务小区的RRC_IDLE时的锚定载波相同的载波(频率),或与RRC_CONNECTED时的锚定载波相同的载波(频率)也可。
将在RRC_IDLE时监视寻呼信息或系统信息的分量称为RRC_IDLE时的锚定载波。锚定载波是多载波锚定也可,是单载波锚定也可。锚定载波是1个也可,是多个也可。
RRC_CONNECTED时的锚定载波,作为移动终端必定测量或监视的分量的载波,例如作为非专利文献10示出的锚定载波也可。
此外,在切换工作中,即使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或者即使在测量设定中没有小区名单,设定有多个载波频率的情况下,切换工作中的接收品质评价的对象载波设为在包含当前正在通信的载波(频率)的频带内包含的分量载波也可。
此外,在切换工作中,即使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不清楚是否支持在包含当前驻留的载波(频率)的频带内包含的分量载波,再选择评价的对象载波设为在包含当前正在通信的载波(频率)的频带内包含的分量载波也可。
作为在频带内包含的分量载波的向移动终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由基站向移动终端使用广播信息、具体是BCH(MIB或SIB)进行通知。或者,作为移动通信系统静态地决定也可。在静态地决定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再发生伴随无线通信的通信错误。
此外,在切换工作中,即使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或者即使在测量设定中没有小区名单,设定有多个载波频率的情况下,切换工作中的接收品质评价的对象载波设为在服务小区对该移动终端的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载波,或者服务小区对该移动终端的调度分量载波也可。
此外,在切换工作中,即使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不明白是否支持在服务小区对该移动终端的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载波、或者服务小区对该移动终端的调度分量载波,切换工作中的接收品质评价的对象载波设为在服务小区对该移动终端的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载波,或者服务小区对该移动终端的调度分量载波也可。
候选分量载波组(Candidate Component Carrier Set)是在非专利文献10中提出的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是小区也可)中,在RRC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 state,也仅称为RRC_CONNECTED)中能够进行与UE的数据发送接收的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组。
调度分量载波(Scheduling Component Carrier)是在非专利文献10中,作为进行实际的数据发送接收的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而提出的。
通过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能够获得在切换工作中,抑制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此外抑制移动终端的处理负荷、抑制移动终端的功耗的效果。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
针对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当频率相异时,波长/周期也相异,因此即使通过相同的距离/路径传递,在接收地点的影响、接收品质也不同。由此,根据接收周围小区的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来执行切换工作,是接收品质提高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考虑与实施方式5同样,进行在周围小区中包含的多个多载波或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评价的情况。
为了对表示在该周围小区中包含的多个多载波或分量载波的信息进行接收,需要对该周围小区的广播信息进行接收/译码。因此,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产生控制延迟增大、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的课题。
因此,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中针对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的切换工作进行了公开。可是,在该切换工作中,能够抑制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的增大、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但存在如下课题,即通过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中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切换工作不能充分获得接收品质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中,考虑在抑制控制延迟、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的课题的同时,通过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中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切换工作,获得接收品质的提高的效果方法。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从服务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接收了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移动终端,使用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进行切换工作。
或者,接收了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移动终端,即使在测量设定中没有小区名单、设定有多个载波频率的情况下,与该设定的载波频率无关地,使用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进行切换工作也可。在这里所述的切换工作也可以仅是切换用的测定。
作为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能够使用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相同的方法,因此省略说明。作为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具体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作为分量标识符的编号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具体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广播信息中追加哪个周围小区的、哪个分量载波信息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具体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网络侧在广播信息中追加分量载波信息的子集的选择方法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具体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针对使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的情况下的移动终端的工作的一例,使用图20进行说明。在步骤ST2001中,服务基站(服务小区)向移动终端发送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在步骤ST2002中,移动终端对从服务基站送来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进行接收。
在步骤ST2003中,移动终端基于在步骤ST2002中接收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进行周围小区的测定。
作为具体例子,按从接收的周围小区的PCI、接收的周围小区的分量信息导出的每个分量载波,进行接收品质的测定。通过从网络侧(服务基站)指定对象的PCI、分量载波频率,如使用实施方式5的情况那样,不再需要从该周围小区的系统信息等获得分量信息,能够获得抑制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增大、以及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等的效果。
此外,移动终端即使在测量设定中没有小区名单、设定有多个载波频率的情况下,仅基于在步骤ST2002中接收的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进行周围小区的测定也可。由此即使在测量设定中没有包含小区名单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也能够使用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进行发现小区(Detected cells)的测定报告。这能够获得抑制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以及移动终端的低功耗化的效果。
在步骤ST2004中,移动终端对基站发送测量报告。测量报告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T2006中,基站判断是否执行切换。在判断为执行切换的情况下,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终端等)进行切换处理。在由于切换目的地的基站的处理负荷等的原因,判断为不能执行切换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中,在抑制控制延迟、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的课题的同时,通过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中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切换工作,能够获得接收品质的提高的效果。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
针对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中,通过从服务基站向移动终端使用广播信息对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进行通知,从而抑制控制延迟、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的课题,并且通过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中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切换工作,从而获得接收品质的提高的效果。
另一方面,广播信息的信息量的增加从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观点出发,需要尽力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中,公开了在尽力抑制广播信息的信息量的同时,与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解决同样的课题的方法。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的解决对策。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对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进行通知。接收了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移动终端,根据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使切换工作不同。或者,在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在该周围小区中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切换工作。另一方面,在周围小区不是载波聚合对应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在该周围小区中不进行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的切换工作。在这里所述的切换工作也可以仅是切换用的测定。
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信息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表示在广播信息中追加哪个周围小区的、表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网络侧对广播信息中追加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子集的选择方法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针对使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的情况下的移动终端的工作的一例,使用图20进行说明。在步骤ST2001中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对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进行发送。在步骤ST2002中移动终端对从基站送来的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进行接收。
在步骤ST2003中,移动终端在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对载波聚合对应的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进行接收。移动终端接收该周围小区的系统信息,获得该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基于该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进行周围小区测定。在周围小区不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在该周围小区中不进行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的切换工作。
此外,移动终端即使在测量设定中没有小区名单、设定有多个载波频率的情况下,以在步骤ST2002中接收的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仅针对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周围小区进行周围小区的测定也可。
此外,移动终端即使在测量设定中没有小区名单、设定有多个载波频率的情况下,以在步骤ST2002中接收的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仅针对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周围小区,接收该周围小区的系统信息而获得该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基于该周围小区的载波信息进行周围小区的测定也可。
在步骤ST2004中,移动终端对基站发送测量报告。测量报告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T2006中,基站判断是否执行切换。在判断为执行切换的情况下,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终端等)进行切换处理。在由于切换目的地的基站的处理负荷等的原因,判断为不能执行切换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此外,使用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的具体例子(1)的表示该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移动终端能够进行以下的切换工作。
期望高速通信的移动终端,或者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或者3GPP版本10以后的对应的移动终端,或者期望载波聚合的移动终端,或者载波聚合对应的移动终端,使用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的信息,判断是否发送对该小区的测量报告也可。
此外,期望高速通信的移动终端在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中表示该周围小区是载波聚合对应的情况下,将该周围小区作为测量报告的对象而包含也可。另一方面,在表示周围小区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信息中表示该周围小区不是载波聚合对应的情况下,将该周围小区不包含在测量报告的对象中也可。
由此,该移动终端能够持续进行载波聚合,也就是说能获得可进行高速通信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中,在抑制广播信息的信息量、并且抑制控制延迟、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的课题的同时,通过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中根据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切换工作,能够获得接收品质的提高的效果。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4
为了解决在没有进行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中示出的、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的测量设定的情况下产生的课题,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中,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周围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在这里,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在切换工作中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知的目标小区信息,新设置与成为目标的小区的分量载波相关的信息。将与该成为目标的小区信息一起新设置的与该目标小区的分量载波相关的信息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知。
作为与该小区的分量载波相关的信息,能够应用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中公开的在测量设定信息中新设置的设定信息。
在切换工作中,移动终端与从网络侧通知的目标小区信息一起接收该目标小区的分量载波信息,基于该目标小区信息和分量载波信息决定切换目的地的小区和该小区的分量载波。
由此,不再需要实施方式5中叙述的那样从该周围小区的系统信息等获得分量信息,能够获得抑制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增大、以及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等的效果。
在切换工作中,作为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通知的目标小区信息的具体例子,是移动性控制信息也可。移动性控制信息是在LTE(版本8)中已经存在的控制信息。由此,能够获得不需要对LTE系统的方法施加变更,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将新设定的分量载波数量设为1个也可设为多个也可。在一个情况下,移动终端仅对目标小区的该分量载波进行同步设立工作等的切换工作。因此,能够大幅削减切换时的控制时间,此外,移动终端的功耗也能够大幅削减。
在设定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对各分量载波设置优先等级也可。移动终端按照该优先等级对分量载波进行切换工作。在优先等级1位的分量载波进行切换工作时,移动终端对该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测定,在判断为比能够切换的阈值低的情况下,对下一个优先等级的分量载波进行切换。或者,在切换失败的情况等下,对下一个优先等级的分量载波进行切换也可。网络侧决定优先等级并与该分量载波信息一起向移动终端通知也可,移动终端进行决定也可。通过网络侧进行决定,能够考虑小区的负载平衡等,因此能够谋求切换后的小区整体或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的提高。作为在移动终端决定优先等级的方法,对设定的多个分量载波的接收品质分别进行测定,基于该接收品质进行决定也可。通过这样,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向该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接收品质最好的分量载波进行切换。在该情况下,需要接收品质的测定。为了不进行该接收品质的测定,在移动终端中从设定的多个分量载波随机地决定1个分量载波也可。由于不需要进行测定,所以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能缩短切换工作时间,能削减移动终端的功耗。
此外,在设定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在切换后,移动终端能够以该多个分量载波与切换目的地的基站进行通信也可。
关于将目标小区的哪一个分量载波作为切换目的地的分量载波,能够应用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中公开的、切换工作中的接收品质评价的对象载波的设定方法。
在本变形例中公开的方法对网络不使用移动终端的测量结果来指示切换的方法(盲切换)也能够应用。
实施方式6
用实施方式6解决的课题,与实施方式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6的解决对策。
在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中存在多个载波的情况下,不是将实施再选择评价的分量设为对该基站包含的全部分量,而是对各频带设为对1个以上的分量也可,或对各频带设为1个分量也可。
作为在各频带中实施再选择评价的分量的向移动终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由基站向移动终端使用广播信息、具体是BCH(MIB或SIB)进行通知。或者,作为移动通信系统静态地决定也可。在静态地决定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再发生伴随无线通信的通信错误。或者在移动终端侧进行选择也可。在移动终端侧进行选择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再发生伴随无线通信的通信错误。
实施方式6能够与实施方式3组合使用。
在实施方式6中,移动终端不再需要以服务基站内的全部分量载波进行再选择评价,因此作为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抑制控制延迟的增加,能够获得移动终端的功耗削减的效果。
此外,频带是由数个连续的频率构成的频带。由此在频带中包含的1个以上的分量中,由于载波频率接近,所以有时接收品质类似。由此,使用实施方式6对各频带中对1个以上的分量进行再选择评价,能够获得具有各种各样的无线特性的接收品质相异的可能性高,能够从分量选择再选择目的地的可能性变高的效果。
实施方式7
针对在实施方式7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作为对调度分量、候选分量载波组进行选择的方法的一例,考虑基站基于从移动终端向基站通知的CQI、测量报告进行选择的方法。
CQI以基站指定的周期定期地进行报告。测量报告以基站指定的周期定期地进行报告。或者,移动终端的接收品质测定的结果在满足用于发送测量报告的条件的情况下,也就是在触发产生的情况下进行发送。
CQI的优点是能够高效率地进行频率调度。另一方面,即使移动终端静止,各分量的接收品质没有变更的情况下,也需要周期地进行CQI的通知。由于需要周期地对接收品质进行报告,所以CQI与利用触发(trigger)的测量报告相比较,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加。
公开用于选择候选分量载波组、调度分量的从移动终端向基站的接收品质报告的最优的报告方法。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7的解决对策。
图27表示实施方式7的解决对策的概念图。2701到2707表示在该基站中,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下行分量。2708到2712表示在该基站中,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上行分量。fD1到fD10表示各下行分量的分量载波频率。fU1到fU9表示各上行分量的分量载波频率。
分量2701和2708、2702和2709、2703和2710、2704和2711是下行、上行的成对频带。再有2705、2706、2707和2712是非对称(Asymmetric)的成对频带。
2713表示作为对移动终端进行实际的数据发送接收的分量的调度分量。调度分量2713中包含分量2701、2782、2708、2709。2714表示能够与该移动终端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候选分量载波组。在候选载波组中包含分量2701、2702、2703、2708、2709、2710。
在本实施方式7的解决对策中,将用于从该基站中包含的分量中选择候选分量载波组的接收品质报告的报告方法,与用于从候选分量载波组中选择调度分量的接收品质报告的报告方法分离。
在以下表示分离方法的具体例子。
在第1具体例子中,在不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该基站所包含的分量的接收品质报告中使用测量报告,在不在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候选分量载波组所包含的分量的接收品质报告中使用CQI,在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的接收品质报告中使用CQI。
也就是说,在候选分量载波组的选择中一并使用测量报告和CQI,调度分量的选择使用CQI。也就是说,分量的调度中使用CQI。
使用图27进行说明。针对分量2704、2705、2706、2707使用测量报告,针对分量2703和分量2701、2702使用CQI。
通过该具体例子,在与调度分量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中,能够使用比频率调度有效果的CQI。由此,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能够实现高效的频率调度,并且抑制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加。
在第2具体例子中,在不在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该基站所包含的分量的接收品质报告中使用测量报告,在不在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候选分量载波组所包含的分量的接收品质报告中使用测量报告,在调度分量中包含的分量的接收品质报告中使用CQI。
也就是说,在候选分量载波组的选择中、在调度分量的选择中,都一并使用测量报告和CQI。也就是说,对移动终端和基站实际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分量使用CQI。
通过该具体例子,对移动终端和基站实际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分量使用CQI。针对没有实际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分量不使用CQI。由此与LTE系统相比较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能够尽可能地抑制用于调度的移动终端的处理负荷增大。
实施方式8
针对在实施方式8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支持使用了属于不同频带的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针对具体例子使用图24(b)进行说明。这是移动终端使用在频带“频带I”中包含的分量载波“f2”和在频带“频带IV”中包含的分量载波“f9”,通过基站进行调度的情况等。
另一方面,在移动终端中,为了能够进行不同频带的发送接收,例如有时需要与各频带对应的多个天线(图8的807)等。考虑存在能够进行不同频带的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和不能进行不同频带的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的情况。
例如,在移动终端不具有与该频带(例如上述“频带IV”)对应的天线的情况下,在对使用在不同的频带(频带I、频带IV)中包含的分量载波(例如上述“f2”和“f9”)的载波聚合进行调度的情况下,产生以下的课题。在下行调度的情况下,该移动终端不能通过该被调度的资源(例如上述“f9”)进行接收。由此,产生接收错误,反复进行无用的再发送。由此产生如下课题,即产生无线资源的浪费。在上行调度的情况下,该移动终端不能通过该被调度的资源(例如上述“f9”)进行发送。由此,不能使用向其它的移动终端进行调度的话就能使用的无线资源(例如上述“f9”)。由此产生如下课题,即产生无线资源的浪费。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8的解决对策。
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通知。
网络侧基于该信息,进行向该移动终端的调度。在调度中包含上行调度、下行调度。作为调度,选择调度分量载波也可。或者网络侧基于该信息,选择在对该移动终端的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载波。
作为上述网络侧的实体的具体例子,有基站等。
作为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的具体例子,公开以下4种。
(1)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是在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operating)的频带中,该移动终端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作为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的频带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使用广播信息。作为广播信息的具体例子,有SIB1。因为预先决定了SIB1被广播的定时,所以获得UE能够尽早接收的效果。作为SIB1中的信息的具体例子,通过具有多个SIB1中的“freqBandindicator”(非专利文献9)来实现。由此,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容易维持移动通信系统的互换性,回避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或者,能够使用实施方式3的从基站向移动终端的载波信息的通知方法。此外,是按每个频带表示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
(2)在不同的频带之间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主旨的信息。与上述(1)同样,是在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operating)的频带中,该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此外,是按每个频带表示在不同的频带之间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
(3)在不同的频带之间不能进行载波聚合的主旨的信息。此外,是按每个频带表示在不同的频带之间不能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
(4)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信息。是在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operating)的频带中,该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信息也可。在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的频带数少的情况下,与将移动终端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信息全部进行通知的情况相比较,能够获得可削减信息量的效果。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的频带的通知方法与上述(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是按每个频带表示在不同的频带之间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信息也可。
作为基于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该移动终端进行调度的具体例子,公开以下2种。
(1)该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调度器中,许可在属于不同的频带的多个分量载波上进行调度。另一方面,该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不能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调度器中,禁止在属于不同的频带的多个分量载波上进行调度。本具体例与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的具体例子(1)、(2)、(3)的亲和性高。这是因为在调度器中,为了判断是否许可在属于不同的频带的多个分量载波上进行调度,只要有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就足够了。
(2)许可在属于该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的多个分量载波上进行调度。禁止在不属于该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的多个分量载波上进行调度。本具体例与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的具体例子(4)的亲和性高。这是因为在调度器中,为了判断是否许可在属于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的多个分量载波上进行调度,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是不够的,需要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信息。
作为在何时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的具体例子,公开以下7种。
(1)在移动终端中产生上行发送请求(调度请求)的情况下
(2)在向移动终端产生寻呼,该移动终端进行寻呼响应的情况下
(3)在对基站进行小区选择或者小区再选择的情况下。仅在对载波聚合对应的基站进行小区选择的情况下也可。由此,不再需要进行无用的上行发送,能够获得移动终端的低功耗化的效果。是否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判断方法与实施方式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4)在对跟踪区域更新(TAU)进行通知的情况下
(5)在对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进行通知的情况下
(6)在对测量报告进行通知的情况下。仅在测量报告的对象基站是载波聚合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也可。由此,不再需要进行无用的上行发送,能够获得移动终端的低功耗化的效果。或者,假设在切换时不需要来自移动终端的再次的通知,从源小区向目标小区通知在不同的频带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S1端口、X2端口。由此能够削减移动终端的上行发送,能够获得移动终端的低功耗化的效果。
(7)在执行RACH过程的情况下
作为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的方法的具体例子,公开以下2种。
(1)使用RACH过程。
(2)使用个别控制信道(DCCH)。
针对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在网络侧以什么方式进行存储的具体例子,公开以下3种。
(1)在基站进行存储。在何时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进行通知的具体例子中,在按每个基站进行通知的情况下,例如在具体例子(1)(2)(3)(6)中,本存储方法的亲和性高。亲和性高的理由如下所述。因为(1)中的上行发送请求是从移动终端对基站通知的信号。此外因为(2)中的寻呼响应是从移动终端对基站通知的信号。此外因为(3)中的小区选择是按每个基站进行的处理。此外因为(6)中的测量报告是从移动终端对基站通知的信号。
(2)在MME中进行存储。在何时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进行通知的具体例子中,在不按每个基站进行通知的情况下,例如在具体例子(4)(5)中,本存储方法的亲和性高。亲和性高的理由如下所述。因为(4)中的跟踪区域的管理是MME进行的。此外即使进行小区的再选择,在再选择前的小区与再选择后的小区属于相同的跟踪区域的情况下,不进行来自移动终端的跟踪区域更新的通知。由此在(4)的情况下,难以在基站存储各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由此希望通过上级的实体来进行存储。(5)中的附着请求例如在移动终端接通电源时进行。由此即使进行小区的再选择,有时从移动终端也不进行附着请求的通知。由此在(5)的情况下,难以在基站存储各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由此希望通过上级的实体来进行存储。
(3)在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中进行存储。HSS是在3GPP移动通信网中的加入者信息数据库,是进行认证信息和位置信息的管理的实体。在何时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进行通知的具体例子中,在不按每个基站进行通知的情况下,例如在具体例子(4)(5)中,本存储方法的亲和性高。亲和性高的理由如下所述。在(4)中,即使进行小区的再选择,在再选择前的小区与再选择后的小区属于相同的跟踪区域的情况下,不进行来自移动终端的跟踪区域更新的通知。由此在(4)的情况下,难以在基站存储各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由此希望通过上级的实体来进行存储。(5)中的附着请求例如在移动终端接通电源时进行。由此即使进行小区的再选择,有时从移动终端也不进行附着请求的通知。由此在(5)的情况下,难以在基站存储各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由此希望通过上级的实体来进行存储。
此外,将“在频带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作为UE能力信息的1个要素进行新追加也可。由此,在移动终端和网络间,能够与其它的移动终端能力信息一起对“在频带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进行交换,能够获得避免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在该情况下,作为在何时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的具体例子,在上述6种之外公开以下例子。对网络侧的请求(也称为UECapabilityEnquiry)进行响应,移动终端作为UE能力信息对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进行发送。
此外,上述在不同频带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是不同的信息也可。在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等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分别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分别控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能够获得可进行灵活的调度的效果。
图28表示工作的一例。在图28中,示出了:作为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使用具体例子(4),针对何时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使用具体例子(4),针对在网络侧以什么方式存储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使用具体例子(2)。
在步骤ST2801中,移动终端判断跟踪区域是否被变更了。在跟踪区域被变更了的情况下,向步骤ST2802转移。另一方面在跟踪区域没有被变更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T2801的判断。
在步骤ST2802中,移动终端经由基站(服务小区)对MME通知能够进行载波聚合(CA)的频带信息。该通知与TAU一起进行也可。此外,与该移动终端的标识符一起通知也可。
在步骤ST2803中,MME对在步骤ST2802中接收的、该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信息进行存储。与该移动终端的标识符一起存储也可。
在步骤ST2804中,例如移动终端向基站(服务小区)通知调度请求。
在步骤ST2805中,基站向MME查询该移动终端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CA)的频带信息。在该查询中,一起通知对象的移动终端的标识符也可。在该查询中使用S1接口。
在步骤ST2806中,MME对基站通知步骤ST2805的响应。在该响应中,包含查询对象的移动终端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信息。在该响应中,一起通知对象的移动终端的标识符也可。在该响应中使用S1接口。
在步骤ST2807中,基站(服务小区)基于在步骤ST2806中接收的该移动终端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信息,使用该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进行调度。
在步骤ST2808中,基站(服务小区)向移动终端通知步骤ST2807的调度结果。
图29表示其它的工作的一例。在图29中,作为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在具体例(4)的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operating)的频带中,使用该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信息。针对在何时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使用具体例子(3)。针对在网络侧以什么方式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进行存储,使用具体例子(1)。在图29中,因为与图28相同的参照符号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相同参照符号的步骤处的说明。
在步骤ST2901中,移动终端判断是否进行了小区的选择。在进行了小区的选择的情况下,向步骤ST2902转移。另一方面在没有进行小区的选择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T2901的判断。
在步骤ST2902中,基站(服务小区)向移动终端通知能够进行载波聚合(CA)的执行中的频带。
在步骤ST2903中,移动终端在步骤ST2902中接收的服务小区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的频带中,判断或选择自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
在步骤ST2904中,移动终端向基站(服务小区)通知在步骤ST2903中选择的、在服务小区能够进行载波聚合(CA)的执行中的频带中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信息。
在步骤ST2905中,基站(服务小区)存储在步骤ST2904中接收的、该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信息。与该移动终端的标识符一起存储也可。
在步骤ST2906中,基站(服务小区)基于在步骤ST2905中存储的该移动终端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信息,使用该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频带进行调度。
通过实施方式8,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基站能够根据移动终端的能力进行载波聚合的调度。由此,能够削减移动终端在不同频带之间不能进行载波聚合导致的无线资源的浪费。
实施方式8变形例1
针对在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1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移动终端中,为了实现载波聚合的,有时存在分量载波单位的硬件结构。考虑按每个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不同的情况。
在移动终端仅安装有比从基站调度的分量载波数量少的分量载波数量的硬件的情况下,产生以下的课题。在下行调度的情况下,该移动终端不能对在超过该移动终端的安装数的分量载波上调度的资源进行接收。由此,产生接收错误,反复进行无用的再发送。由此产生如下课题,即产生无线资源的浪费。在上行调度的情况下,该移动终端不能通过在超过该移动终端的安装数的分量载波上调度的资源进行发送。由此,不能使用向其它的移动终端进行调度的话就能使用的无线资源。由此产生如下课题,即产生无线资源的浪费。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1的解决对策。
将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信息,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进行通知。
网络侧基于该信息,进行向该移动终端的调度。在调度中包含上行调度、下行调度。作为调度,选择调度分量载波也可。或者网络侧基于该信息,选择在对该移动终端的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载波。
作为上述网络侧的实体的具体例子,有基站等。
作为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信息的具体例子,公开以下2种。
(1)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是在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operating)的分量载波中,该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也可。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的分量载波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8的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的频带的通知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是按每个频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也可。
(2)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指标(index)。与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相比较,能够获得削减通知所需要的信息量,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作为具体例子,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是1的情况下,指标为“0”,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是2、3的情况下,指标为“1”,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是4的情况下,指标为“2”,在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是5的情况下,指标为“3”等。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与指标的关系准静态地决定或静态地决定也可。在准静态的情况下,以来自服务小区的广播信息等进行通知即可。由此,能够获得可构筑更灵活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效果。通过静态地进行决定,从而能够不需要从网络侧向移动终端进行通知,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是按每个频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指标也可。
作为基于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信息,向该移动终端进行调度的具体例子,公开以下例子。在调度器中,许可在从移动终端通知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以下的分量载波上进行调度。在调度器中,禁止在超过从移动终端通知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分量载波上进行调度。
移动终端在何时将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8的在何时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的具体例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移动终端将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的方法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8的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的方法的具体例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针对在网络侧以什么方式将各移动终端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信息进行存储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8的在网络侧以什么方式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进行存储的具体例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与实施方式8同样,将“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信息”作为UE能力信息的1个要素进行新追加也可。
此外与实施方式8同样,将“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信息”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作为不同的信息也可。
工作的一个例子与在实施方式8示出的图28、图2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1能够与实施方式8组合使用。
通过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1,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基站能够根据移动终端的能力进行载波聚合的调度。由此,能够削减由于向超过了移动终端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的分量载波上进行调度导致的无线资源的浪费。
实施方式8变形例2
针对在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2中解决的课题进行说明。
考虑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
在移动终端中,考虑在能够对非邻接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和不能进行的情况下,硬件的结构不同。考虑存在能够对非邻接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移动终端,和不能对非邻接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移动终端。
对于不能对非邻接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移动终端,在通过基站进行使用了非邻接的分量的载波聚合的调度的情况下,产生以下的课题。
在下行调度的情况下,该移动终端不能对在非邻接的分量载波上调度的资源进行接收。由此,产生接收错误,反复进行无用的再发送。由此产生如下课题,即产生无线资源的浪费。在上行调度的情况下,该移动终端不能通过在非邻接的分量载波上调度的资源进行发送。由此,不能使用向其它的移动终端进行调度的话就能使用的无线资源。由此产生如下课题,即产生无线资源的浪费。
在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2的解决对策。
移动终端将是否能够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通知。
网络侧基于该信息,进行向该移动终端的调度。在调度中包含上行调度、下行调度。作为调度,选择调度分量载波也可。或者网络侧基于该信息,选择在对该移动终端的候选分量载波组中包含的分量载波。
作为上述网络侧的实体的具体例子,有基站等。
作为是否能够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的具体例子,公开以下3种。
(1)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是在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operating)的分量载波中,该移动终端对非邻接的分量载波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的分量载波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8的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的频带的通知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是按每个频带表示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
(2)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或者,是对邻接的分量载波和非邻接的分量载波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与上述(1)同样地,是在服务小区的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执行中(operating)的分量载波中,该移动终端对非邻接的分量载波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此外,是按每个频带表示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
(3)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不能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或者,是对邻接的分量载波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此外,是按每个频带表示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不能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也可。
作为基于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进行向该移动终端的调度的具体例子,在以下进行公开。在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调度器中,许可在非邻接的分量载波上进行调度。另一方面,在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不能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调度器中,禁止在非邻接的分量载波上进行调度。
移动终端在何时将移动终端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8的在何时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的具体例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移动终端将移动终端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的方法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8的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向网络侧通知的方法的具体例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针对在网络侧以什么方式将各移动终端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进行存储的具体例子,与实施方式8的在网络侧以什么方式将移动终端在不同的频带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进行存储的具体例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与实施方式8同样,将“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作为UE能力信息的1个要素进行新追加也可。
此外与实施方式8同样,将“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作为不同的信息也可。
工作的一个例子与在实施方式8示出的图28、图2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2,能够与实施方式8、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1组合起来使用。
在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2与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1的组合中,可以为以下所述。
在能够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对是否能够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和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信息进行通知。或者,在有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数量的信息的通知的情况下,认为表示该移动终端能够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省略是否能够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的通知也可。能够削减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通知的信息量,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在不能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对是否能够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和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最大频带进行通知。在分量载波的带宽是均等的情况下,能够从最大频带导出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或者,在有最大频带的通知的情况下,认为表示该移动终端不能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省略是否能够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的通知也可。能够削减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通知的信息量,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此外在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2与实施方式8的组合中,可以为以下所述。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通知的信息可以为以下所述。
对在不同的频带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进行通知。
在不同的频带之间不能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省略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的通知也可。能够削减从移动终端向网络侧通知的信息量,能够获得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效果。
在不同的频带之间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进行对非邻接(non-contiguous)的分量载波是否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信息的通知。
通过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2,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基站能够根据移动终端的能力进行载波聚合的调度。由此,能够削减由于向不能对非邻接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移动终端进行向非邻接的分量载波上的调度而导致的无线资源的浪费。
在上述全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调度分量载波”中,与下行链路相关的也称为“UEDL Component Carrier set”。这是为了移动终端在下行链路中对PDSCH进行接收而调度的、通过个别信令而设定的下行分量载波的组。
在上述全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调度分量载波”中,与上行链路相关的也称为“UEUL Component Carrier set”。这是为了移动终端在上行链路中对PUSCH进行发送而调度的上行分量载波的组。
在上述全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按照3GPP(版本8)的规格的分量载波也称为“Backwards compatible carrier”。这是现有的全部的LTE对应的终端能够接入的载波。
此外,相反地,在上述全部的实施方式中,现有的LTE对应的移动终端不能接入的载波也被称为“Non-backwards compatible carrier”。这样的载波对于定义这样的载波的版本的移动终端来说,是容易接入的载波。
Claims (4)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
使用将多个部分载波集中起来的载波聚合,在对应于将所述多个部分载波集中起来的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从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与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的载波聚合有关的能力信息,
与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的载波聚合有关的能力信息是以下(1)~(3)中的任意一种信息,即:
(1)与对应于能进行载波聚合的多个部分载波的频带的组合有关的信息;
(2)与能进行载波聚合的部分载波的数量有关的信息;
(3)包含对应于从所述移动终端到所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无线通信的上行能力信息、以及不同于该上行能力信息、并且对应于从所述基站到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行方向的无线通信的下行能力信息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响应于来自所述基站的请求,从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与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的载波聚合有关的能力信息。
3.一种基站,
使用将多个部分载波集中起来的载波聚合,与对应于将所述多个部分载波集中起来的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接收从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与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的载波聚合有关的能力信息,
与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的载波聚合有关的能力信息是以下(1)~(3)中的任意一种信息,即:
(1)与对应于能进行载波聚合的多个部分载波的频带的组合有关的信息;
(2)与能进行载波聚合的部分载波的数量有关的信息;
(3)包含对应于从所述移动终端到所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无线通信的上行能力信息、以及不同于该上行能力信息、并且对应于从所述基站到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行方向的无线通信的下行能力信息的信息。
4.一种移动终端,
使用将多个部分载波集中起来的载波聚合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对应于将所述多个部分载波集中起来的集合载波,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基站发送与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的载波聚合有关的能力信息,
与对应于所述集合载波的移动终端的载波聚合有关的能力信息是以下(1)~(3)中的任意一种信息,即:
(1)与对应于能进行载波聚合的多个部分载波的频带的组合有关的信息;
(2)与能进行载波聚合的部分载波的数量有关的信息;
(3)包含对应于从所述移动终端到所述基站的上行方向的无线通信的上行能力信息、以及不同于该上行能力信息、并且对应于从所述基站到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行方向的无线通信的下行能力信息的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09310 | 2009-04-28 | ||
JP2009-109310 | 2009-04-28 | ||
JP2009-146293 | 2009-06-19 | ||
JP2009146293 | 2009-06-19 | ||
JP2010086194 | 2010-04-02 | ||
JP2010-086194 | 2010-04-02 | ||
CN201080018941.8A CN102415205B (zh) | 2009-04-28 | 2010-04-21 | 移动通信系统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18941.8A Division CN102415205B (zh) | 2009-04-28 | 2010-04-21 | 移动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81582A CN107181582A (zh) | 2017-09-19 |
CN107181582B true CN107181582B (zh) | 2020-07-31 |
Family
ID=43031928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60635.0A Pending CN107196752A (zh) | 2009-04-28 | 2010-04-21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710561480.2A Pending CN107196753A (zh) | 2009-04-28 | 2010-04-21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710561496.3A Active CN107359974B (zh) | 2009-04-28 | 2010-04-21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08001894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5205B (zh) | 2009-04-28 | 2010-04-21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710562025.4A Active CN107181582B (zh) | 2009-04-28 | 2010-04-21 | 移动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60635.0A Pending CN107196752A (zh) | 2009-04-28 | 2010-04-21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710561480.2A Pending CN107196753A (zh) | 2009-04-28 | 2010-04-21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710561496.3A Active CN107359974B (zh) | 2009-04-28 | 2010-04-21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08001894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5205B (zh) | 2009-04-28 | 2010-04-21 | 移动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9350501B2 (zh) |
EP (3) | EP3661240B1 (zh) |
JP (8) | JP5084951B2 (zh) |
CN (5) | CN107196752A (zh) |
WO (1) | WO20101257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85235B2 (en) | 2006-09-26 | 2011-02-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699467B2 (en) | 2008-03-25 | 2014-04-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nchor carrier selec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
CN107196752A (zh) * | 2009-04-28 | 2017-09-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 |
JP5079139B2 (ja) | 2009-04-28 | 2012-11-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
JPWO2010140347A1 (ja) * | 2009-06-02 | 2012-11-1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局装置 |
US9386593B2 (en) * | 2009-06-19 | 2016-07-0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onent carrier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PL2448322T3 (pl) | 2009-06-22 | 2019-02-28 | Sun Patent Trust | Terminal komunikacyjny |
US9226221B2 (en) | 2009-10-02 | 2015-12-29 | Mitsubishi Electronic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226036B2 (ja) * | 2010-06-04 | 2013-07-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移動管理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 |
CN104980264B (zh) * | 2010-07-27 | 2019-06-14 | 索尼公司 | 电子设备、用于终端设备和基站的方法以及存储设备 |
KR101543137B1 (ko) * | 2010-11-30 | 2015-08-07 | 블랙베리 리미티드 | 랭킹 알고리즘을 이용한 셀 재선택 |
US9009320B2 (en) * | 2011-05-20 | 2015-04-14 | Jianxiong Shi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scheduled operations in hybrid network environments |
US9198069B2 (en) * | 2011-02-09 | 2015-11-24 | Broadcom Corporation | Priority measurement rules for channel measurement occasions |
EP3570589A1 (en) | 2011-02-10 | 2019-11-2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primary cell |
CN102625441A (zh) * | 2011-03-31 | 2012-08-01 |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
KR101573920B1 (ko) | 2011-05-20 | 2015-12-02 | 애플 인크. | 하이브리드 네트워크 동작에 있어서의 우선순위 기반 태스크 스케줄링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들 |
CN102843747B (zh) * | 2011-06-23 | 2016-01-20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信道、广播信道的信号发送方法和ue接入方法 |
US8369280B2 (en) | 2011-07-01 | 2013-02-05 | Ofinno Techologies, LLC | Control channels in multicarrier OFDM transmission |
US8582527B2 (en) | 2011-07-01 | 2013-11-12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EP2564611B1 (en) | 2011-07-01 | 2015-02-18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control messages in multicarrier OFDM |
GB2493702B (en) * | 2011-08-11 | 2016-05-04 | Sca Ipla Holdings Inc | OFDM subcarrier allocations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
GB2493703C (en) * | 2011-08-11 | 2020-03-04 | Sca Ipla Holdings Inc | OFDM subcarrier allocations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
KR101935785B1 (ko) * | 2011-08-16 | 2019-04-0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서비스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0893464B2 (en) * | 2011-08-23 | 2021-01-12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hysical cell identification split handling |
KR101973699B1 (ko) | 2011-09-30 | 2019-04-29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감소된 채널 대역폭을 사용하는 장치 통신 |
US8600388B2 (en) * | 2011-11-01 | 2013-12-03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reselec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TWI486036B (zh) * | 2011-11-14 | 2015-05-21 | Innovative Sonic Corp | 改善無線通訊系統中之低成本機器類型通訊裝置之方法與裝置 |
EP2975900B1 (en) * | 2011-11-17 | 2017-04-2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arrier aggregation scheduling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
US9473967B2 (en) * | 2011-11-17 | 2016-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hysical layer measurements in multicast broadcast multimedia service systems |
US9338695B2 (en) * | 2011-12-01 | 2016-05-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gnaling of supported carrier bandwidth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US8446844B1 (en) * | 2011-12-04 | 2013-05-21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Handover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s |
US20150004972A1 (en) * | 2012-02-03 | 2015-01-01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arriers |
JP5822765B2 (ja) * | 2012-03-19 | 2015-11-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CN102612015B (zh) * | 2012-03-21 | 2017-1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
US9497756B2 (en) | 2012-03-25 | 2016-11-1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ase stati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
US9949265B2 (en) | 2012-05-04 | 2018-04-17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563435B (zh) * | 2012-05-17 | 2017-03-22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装置及其方法 |
CN107071705B (zh) | 2012-05-23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寻呼窄带终端的方法、网络设备、基站及系统 |
US20130337814A1 (en) * | 2012-06-13 | 2013-12-19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Load balancing in a network and between networks |
JP5899600B2 (ja) * | 2012-07-04 | 2016-04-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WO2014006994A1 (ja) * | 2012-07-05 | 2014-01-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
WO2014021447A1 (ja) | 2012-08-02 | 2014-02-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 |
US9553701B2 (en) * | 2012-09-26 | 2017-01-2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operation in long-term evolution systems |
WO2014071613A1 (zh) * | 2012-11-09 | 2014-05-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信息配置方法、信息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及其装置、系统 |
US20150365894A1 (en) * | 2012-11-22 | 2015-12-17 | Wei Bai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
US20140169185A1 (en) * | 2012-12-13 | 2014-06-19 | Ali Masoomzadeh-Fard | Method for handover at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configured to handover |
CN104137635B (zh) | 2013-02-27 | 2018-03-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寻呼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20160095077A1 (en) * | 2013-04-30 | 2016-03-31 | Intellectual Discovery Co., Ltd. | New tdd frame structure for uplink centralized transmission |
WO2015002579A1 (en) * | 2013-07-01 | 2015-01-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cheduling and admission of radio bearer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apply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EP3025550B1 (en) * | 2013-07-24 | 2020-01-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ell selection in shared radio access network |
WO2015020598A1 (en) * | 2013-08-07 | 2015-02-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nfiguration of requirements on measurement time for cell reselection procedures including autonomous 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sg, cell search and reselection |
US20150098416A1 (en) * | 2013-10-04 | 2015-04-09 |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717044B (zh) * | 2013-12-13 | 2018-03-2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技术中用户终端选择主载波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5142248A1 (en) * | 2014-03-20 | 2015-09-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ompatibility reporting |
WO2015151293A1 (ja) | 2014-04-04 | 2015-10-0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
WO2015155898A1 (ja) | 2014-04-11 | 2015-10-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
JP6278110B2 (ja) | 2014-04-16 | 2018-02-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
US9736765B2 (en) * | 2014-04-28 | 2017-08-1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Load balancing in a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mobility |
US10015837B2 (en) * | 2014-05-15 | 2018-07-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ssignment of component carriers in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
CA2947077C (en) | 2014-06-06 | 2022-10-04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for paging message coverage enhancement |
CN105338519A (zh) | 2014-08-07 | 2016-02-1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支持低复杂度ue接入和寻呼的方法 |
US9648525B2 (en) | 2014-08-12 | 2017-05-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intra-frequency cell reselection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connected mode |
CN107210826B (zh) * | 2015-01-30 | 2021-06-29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链路监测方法及其设备 |
US20180049200A1 (en) * | 2015-03-11 | 2018-02-15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device,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frequency band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EP3273727A4 (en) * | 2015-03-18 | 2018-09-26 | Nec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
US10993098B2 (en) * | 2015-03-31 | 2021-04-27 | Sony Corporatio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KR102262300B1 (ko) * | 2015-06-17 | 2021-06-0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대역을 이용한 신호 전송을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489756B1 (ko) * | 2015-11-12 | 2023-01-18 | 소니 모바일 커뮤니케이션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사용자 장비,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
CN114466454A (zh) * | 2016-06-21 | 2022-05-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寻呼的系统和方法 |
CN107734640B (zh) * | 2016-08-12 | 2019-09-1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寻呼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
WO2018039974A1 (zh) | 2016-08-31 | 2018-03-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
BR112019006139A2 (pt) | 2016-09-29 | 2019-06-18 | Ntt Docomo Inc |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executado pelo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
US10028203B2 (en) * | 2016-10-14 | 2018-07-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ransmission |
JP2019537368A (ja) * | 2016-11-01 | 2019-12-19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軽度接続無線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ページングオケージョンを整合することを可能に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
EP3520514B1 (en) | 2016-11-03 | 2021-02-17 | Sony Corporation |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
US10938545B2 (en) * | 2016-11-14 | 2021-03-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for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
US11277816B2 (en) * | 2016-12-23 | 2022-03-15 | Sony Corporatio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aging of a mobile device |
CN108282283B (zh) * | 2017-01-05 | 2023-04-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映射方法及用户设备 |
DE102017106858A1 (de) * | 2017-03-30 | 2018-10-04 | Intel Corporation | Verbesserungen für den Aufbau von Notrufen |
JP6517868B2 (ja) * | 2017-04-14 | 2019-05-22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ページング最適化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
CN108738113A (zh) * | 2017-04-21 | 2018-11-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
ES2958834T3 (es) | 2017-06-16 | 2024-02-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étodo y aparato para campo de notificación de medición y medio legible por ordenador |
CN109309969B (zh) * | 2017-07-26 | 2022-07-29 | 株式会社Kt | 在rrc空闲模式下控制测量处理的方法及其装置 |
WO2019127535A1 (zh) * | 2017-12-29 | 2019-07-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寻呼处理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IT201800000832A1 (it) * | 2018-01-12 | 2019-07-12 | Inst Rundfunktechnik Gmbh | Sender und/oder empfänger zum senden bzw. empfangen von rundfunkinformationssignalen |
WO2019159777A1 (ja) * | 2018-02-15 | 2019-08-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10324890B (zh) * | 2018-03-30 | 2022-05-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部分带宽激活定时器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
EP4290951A3 (en) | 2018-04-05 | 2024-03-13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Paging occasion design in new radio |
US10893448B2 (en) * | 2018-06-01 | 2021-01-12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chor cell reselection with multi-rat dual-connectivity |
WO2019242623A1 (en) * | 2018-06-21 | 2019-12-26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ell (re)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7394856B2 (ja) * | 2019-07-31 | 2023-12-08 |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20220377671A1 (en) * | 2019-10-03 | 2022-11-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ser Equipment (UE) Grouping for Wake-Up Signal (WUS) based on Paging Probability |
KR20230011317A (ko) * | 2020-05-15 | 2023-01-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방송 시스템 정보 상속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13840374B (zh) * | 2020-06-08 | 2023-05-0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调整寻呼密度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51489A (zh) * | 2003-01-07 | 2006-03-2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多载波通信系统的导频传输方案 |
CN1832624A (zh) * | 2004-02-13 | 2006-09-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和通信装置和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CN101005339A (zh) * | 2006-01-18 | 2007-07-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数据多信道传送方法及装置 |
CN100431374C (zh) * | 2005-06-28 | 2008-11-05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业务用户终端在多载波小区的工作方法 |
CN101534522A (zh) * | 2008-03-11 | 2009-09-16 | 株式会社东芝 | 基站和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47964B1 (en) | 2000-09-15 | 2004-06-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data rate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2071652A2 (en) * | 2001-03-01 | 2002-09-12 | Nortel Networks,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
US6836664B2 (en) * | 2001-03-30 | 2004-12-28 | Motorol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achieving dynamic channel bandwidth |
US7453843B2 (en) | 2001-12-11 | 2008-11-18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Wireless bandwidth aggregator |
US7414985B1 (en) | 2002-02-01 | 2008-08-19 | Ciena Corporation | Link aggregation |
US20030224730A1 (en) | 2002-04-29 | 2003-12-04 | Peter Muszynski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of downlink carriers in a cellular system using multiple downlink carriers |
US8660567B2 (en) * | 2003-08-20 | 2014-02-2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ubcarrier assignment method |
US7710922B2 (en) * | 2004-12-30 | 2010-05-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low control at cell change for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
US20070058595A1 (en) * | 2005-03-30 | 2007-03-15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ound trip latency and overhead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273657B (zh) * | 2005-07-27 | 2012-05-30 | 夏普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移动通信方法 |
JP4305771B2 (ja) * | 2005-08-01 | 2009-07-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セルラ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の送信装置及び移動局の受信装置 |
US8045512B2 (en) * | 2005-10-27 | 2011-10-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4050295B2 (ja) * | 2005-11-10 | 2008-02-20 | 株式会社東芝 |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制御局 |
US8130629B2 (en) * | 2005-11-25 | 2012-03-06 | Go Net Systems Ltd | Simultaneous simulcast and single cast hybrid multi-tone communication system |
ATE397345T1 (de) * | 2006-01-13 | 2008-06-15 | Alcatel Lucent | Adaptive subträger- zuteilung zu einer mobilstation in einem multicell fdm oder ofdm netzwerk |
CN101026429B (zh) * | 2006-02-17 | 2010-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为多载波用户设备分配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的方法 |
GB0607362D0 (en) * | 2006-04-12 | 2006-05-24 | Siemens Ag | A method of indicating mobile station capability to a network |
CN101064529A (zh) * | 2006-04-29 | 2007-10-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频分多址系统中的干扰测量方法、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
US8331967B2 (en) * | 2006-08-22 | 2012-12-11 | Ntt Docomo, Inc. |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redirected cell determination method |
US8619685B2 (en) * | 2006-10-02 | 2013-12-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ging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325920B1 (ko) * | 2007-05-02 | 2013-11-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업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장치 |
EP2031921A1 (en) * | 2007-08-14 | 2009-03-04 | Alcatel Lucent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mobile terminal capability informanion |
US8050369B2 (en) * | 2008-04-14 | 2011-11-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multicommunication signals |
US8971354B2 (en) * | 2008-07-08 | 2015-03-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carrier group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arrier group information |
KR101253190B1 (ko) * | 2008-08-08 | 2013-04-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상기 채널 품질 정보에 따라 무선 자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
US8687545B2 (en) * | 2008-08-11 | 2014-04-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nchor carrier in a multiple 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326131B1 (en) | 2008-09-04 | 2019-06-2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TWI491291B (zh) | 2008-10-20 | 2015-07-0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 載波聚合控制頻道信令及獲得 |
CN104168098B (zh) * | 2008-10-20 | 2017-11-14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在wtru内实施的利用载波聚合传送ul控制信息的方法和wtru |
JP5069670B2 (ja) * | 2008-10-31 | 2012-11-0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CN101404526B (zh) * | 2008-11-03 | 2013-05-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 |
CN101404539A (zh) * | 2008-11-18 | 2009-04-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时分双工大带宽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
US20100130218A1 (en) * | 2008-11-21 | 2010-05-2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ggregation of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
CN101426225B (zh) * | 2008-12-09 | 2010-09-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上报信道质量指示报告的方法 |
EP2373084B1 (en) | 2008-12-26 | 2017-02-2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station device |
WO2010099105A1 (en) * | 2009-02-27 | 2010-09-0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Anchor carrier reselection and cell reselection in 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 |
US9184900B2 (en) * | 2009-03-04 | 2015-11-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performance of multiple carriers |
EP2410670A4 (en) * | 2009-03-16 | 2016-12-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US20120046066A1 (en) | 2009-03-31 | 2012-02-23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369290B2 (en) * | 2009-04-13 | 2013-02-05 | Futureweil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handovers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565260B2 (en) * | 2009-04-13 | 2013-10-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from a base station supporting an improved system |
WO2010123793A1 (en) * | 2009-04-23 | 2010-10-2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 information |
EP2425661B1 (en) * | 2009-04-27 | 2014-01-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carrier-aggregation |
CN107196752A (zh) | 2009-04-28 | 2017-09-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 |
EP2360864A1 (en) * | 2010-02-12 | 2011-08-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mponent carrier (de)activ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5897388B (zh) * | 2010-03-31 | 2019-10-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2010
- 2010-04-21 CN CN201710560635.0A patent/CN107196752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4-21 CN CN201710561480.2A patent/CN107196753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4-21 CN CN201710561496.3A patent/CN107359974B/zh active Active
- 2010-04-21 EP EP20151229.0A patent/EP3661240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4-21 CN CN201080018941.8A patent/CN10241520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4-21 CN CN201710562025.4A patent/CN107181582B/zh active Active
- 2010-04-21 US US13/266,336 patent/US935050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4-21 EP EP23203794.5A patent/EP4290933A3/en active Pending
- 2010-04-21 JP JP2011511290A patent/JP508495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4-21 WO PCT/JP2010/002861 patent/WO201012576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4-21 EP EP10769470.5A patent/EP242702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9-04 JP JP2012194229A patent/JP55181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01 JP JP2014075297A patent/JP5744276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4-28 JP JP2015091168A patent/JP616912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4-21 US US15/134,934 patent/US103566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27 JP JP2017125200A patent/JP6815286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29 US US16/424,903 patent/US2019029751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07-01 JP JP2019123026A patent/JP2019186956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6-08 JP JP2022092621A patent/JP7378539B2/ja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10-31 JP JP2023186049A patent/JP2024001279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51489A (zh) * | 2003-01-07 | 2006-03-2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多载波通信系统的导频传输方案 |
CN1832624A (zh) * | 2004-02-13 | 2006-09-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和通信装置和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CN100431374C (zh) * | 2005-06-28 | 2008-11-05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业务用户终端在多载波小区的工作方法 |
CN101005339A (zh) * | 2006-01-18 | 2007-07-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数据多信道传送方法及装置 |
CN101534522A (zh) * | 2008-03-11 | 2009-09-16 | 株式会社东芝 | 基站和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378539B2 (ja)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 |
US11363560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 |
JP2020048228A (ja)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 |
EP3621363B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 |
KR101413199B1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 |
US20180041324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relay device | |
US20120213161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10146834A1 (ja)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