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28077A - 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28077A
CN107128077A CN201710110194.4A CN201710110194A CN107128077A CN 107128077 A CN107128077 A CN 107128077A CN 201710110194 A CN201710110194 A CN 201710110194A CN 107128077 A CN107128077 A CN 107128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pe
containment chamber
supplying apparatus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101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工藤圣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28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280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在液体供应装置中,通过抑制管内的流路的堵塞,能够进行向液体喷射装置的稳定的液体的供应。一种液体供应装置,用于将液体供应到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的头,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包括液体容纳室、液体注入部、空气导入口、在大气开放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具有可挠性的第一管的大气开放流路、以及支承第一管的至少一部分的支承部。支承部限制追随液体容纳室的动作的第一管的动作。

Description

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具备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以及用于向打印机供应液体(例如,墨水)的液体供应装置的液体喷射系统。专利文献1、2中记载如下情况:在这样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在液体供应装置和打印机之间由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形成的管来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07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407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均能够进行对于液体供应装置的液体的补充。在补充液体时,使用者改变液体供应装置的方向。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存在如下问题:伴随补充液体时的方向的变化,连接液体供应装置和打印机的管发生变形(例如,弯曲、被夹在其他部件之间等),管内的流路被堵塞。
此外,在补充液体时不改变液体供应装置的方向的类型的液体供应装置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不仅在用于形成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液体流路的管中,而且在配置于液体供应装置的内外的各种用途的管(例如,用于形成空气流路的管)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因此,希望一种通过抑制管内的流路的堵塞能够向液体喷射装置进行稳定的液体的供应的液体供应装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下面的方式而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将液体供应到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的头的液体供应装置。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包括:液体容纳室,所述液体容纳室能够容纳所述液体;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与所述液体容纳室连通,能够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空气导入口,所述空气导入口是为了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内导入空气而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开口;大气开放流路,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导入口连通,另一端向大气开放,在大气开放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具有可挠性的第一管;以及支承部,所述支承部支承所述第一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支承部限制追随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动作的所述第一管的动作。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大气开放流路的一端与液体容纳室的空气导入口连接,因此在液体容纳室动作的情况下,追随该动作而在大气开放流路的第一管中也产生动作。在本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由支承部限制这样的第一管的动作。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以第一管的大动作引起的向管的负荷的施加的、管内的流路(大气开放流路)的堵塞。其结果为,在本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能够降低以大气开放流路的堵塞为起因不能正确地供应液体的问题的发生,并能够实现向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的供应的稳定化。
(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所述支承部将所述第一管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曲率维持在预定范围内,并限制所述第一管的动作。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第一管中的由支承部支承的至少一部分的曲率维持于预定范围内,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伴随第一管的弯曲的管内的流路的堵塞。
(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所述支承部支承所述第一管,使得所述第一管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比所述液体的上限位置更靠近铅垂方向的上侧的位置。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第一管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液体容纳室中的比液体的上限位置更靠近铅垂方向的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从液体容纳室漏出到第一管内的液体沿着管内而漏出到外部的情况。
(4)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所述液体容纳室在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内保持为能够在用于将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头的第一姿势和所述液体容纳室朝向与所述第一姿势交叉的方向并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的第二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化,所述液体注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姿势中的所述液体容纳室的侧面,在所述第一姿势和所述第二姿势两者中,所述支承部对所述第一管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从铅垂方向的下侧方向朝向上侧方向施力并支承。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第一管的至少一部分在用于将液体供应到头的第一姿势和用于向液体容纳室内注入液体的第二姿势两者中,从下侧方向朝向上侧方向施力。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液体容纳室漏出到第一管内的液体沿着管内而漏出到外部的情况。
(5)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所述液体容纳室在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内保持为能够在用于将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头的第一姿势和所述液体容纳室朝向与所述第一姿势近似水平的方向并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的第二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化,所述液体注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姿势中的所述液体容纳室的上表面,所述支承部支承所述第一管,使得所述第一管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比所述液体的上限位置更靠近铅垂方向的上侧的位置,并且使所述第一管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追随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动作而在水平方向移动。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追随液体容纳室的动作而移动的第一管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移动的前后支承于液体容纳室中的比液体的上限位置更靠近铅垂方向的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液体容纳室漏出到第一管内的液体沿着管内而漏出到外部的情况。
(6)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在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部分中还形成有能够容纳空气的空气容纳室。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能够在空气容纳室中容纳从液体容纳室漏出到第一管内的液体。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液体容纳室漏出到管内的液体漏出到外部的情况。
(7)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还形成有导出所述液体的液体导出口,所述液体供应装置还具备液体供应流路,所述液体供应流路其一端与所述液体导出口连通,并且在液体供应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具有可挠性的第二管,所述支承部除了所述第一管之外还支承所述第二管的至少一部分,并且限制追随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动作的所述第二管的动作。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液体供应流路的一端与液体容纳室的液体导出口连接。因此,在液体容纳室动作的情况下,追随该动作,液体供应流路的第二管中也产生动作。在本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由支承部限制这样的第二管的动作,因此能够抑制随着第二管的大动作发生的管内的流路(液体供应流路)的堵塞。其结果为,在本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能够降低以液体供应流路的堵塞为起因不能正确地供应液体的问题的发生,并能够实现向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的供应的稳定化。
(8)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所述支承部安装到容纳所述液体供应装置的部件。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在容纳液体供应装置的部件安装支承部,由此能够使包含液体供应装置的系统(例如,液体喷射系统)的结构简单化。
(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喷射系统。该液体喷射系统具备上述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具有所述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流通管,所述流通管连接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和所述头,并使所述液体容纳室内的所述液体在所述头中流通。
并不是需要所有的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方式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到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对于所述多个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删除、新的构成要素的替换、限定内容的一部分的删除。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到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将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结合到上述的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此能够成为本发明的独立的一个方式。
此外,本发明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通过液体供应装置、与液体供应装置连接的液体喷射装置、包含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系统、这些装置的制造方法、这些装置的制造装置、由这些装置喷射液体的对象物等方式来实现。另外,本发明的液体供应装置还通过经由辅罐等而向记录头供应液体的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简要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简要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液体供应装置内的路径的图;
图4是对从液体供应装置向辅罐供应墨水的原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使用状态(第一姿势)的液体供应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液体补充状态(第二姿势)的液体共有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使用状态中的其他实施方式1的液体供应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液体补充状态中的其他实施方式1的液体供应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A-1.液体喷射系统的结构:
图1以及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的简要图。图1表示液体喷射系统1的外观,图2表示液体喷射系统1的外观以及内部结构(虚线)的一部分。液体喷射系统1具有打印机10、包含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容纳单元30、以及空气容纳室60。打印机10作为“液体喷射装置”而发挥功能。液体容纳单元30(液体容纳室50)以及空气容纳室60作为“液体供应装置”而发挥功能。
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如图1所示,液体容纳单元30(液体容纳室50)容纳于打印机10的内部。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液体补充状态下,如图2所示,液体容纳单元30(液体容纳室50)露出到打印机10的外部。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空气容纳室60与液体喷射系统1的状态(使用状态/液体补充状态)无关地容纳于打印机10的内部。此后,将使用状态时的液体供应装置(尤其液体容纳室50)的姿势还称为“第一姿势”。另一方面,将液体补充状态时的液体供应装置(尤其液体容纳室50)的姿势还称为“第二姿势”。
在图1以及图2中描绘了相互正交的XYZ轴。X轴对应于打印机10的“宽度方向”。同样,Y轴对应于打印机10的“深度方向”,Z轴对应于打印机10的“高度方向”。即,打印机10设置于由X轴方向和Y轴方向限定的水平面上。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将+Z轴方向(即,纸面上侧)还称为铅垂上方向,将-Z轴方向(即,纸面下侧)还称为铅垂下方向。此外,在图3以后的附图中也表示与图1、2对应的方向的XYZ轴。
打印机10是所谓的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0通过向纸张等记录介质上喷出作为液体(液滴)的墨水,来进行向记录介质的印刷。打印机10具有操作面板11(图1)、框体12、记录头14(图2)以及排出部16。
框体12是大致长方体形状。框体12具有前表面(第一面,第一壁)101、背面(第二面,第二壁)102、左侧面(第一侧面,第一侧壁)103、右侧面(第二侧面,第二侧壁)104、上表面(第三面,第三壁)105以及底面(第四面,第四壁)106。通过六个各面101~106来构成作为打印机10的外壳的框体12。前表面101与背面102对置。同样,左侧面103与右侧面104对置。前表面101、背面102、左侧面103、右侧面104是大致垂直于打印机10的设置面的面。左侧面103以及右侧面104分别与前表面101以及背面102交叉。另一方面,上表面105与底面106对置。上表面105、底面106是大致水平的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垂直”或者“大致水平”除了完全“垂直”或者“水平”的含义之外,还包含大致“垂直”或者“水平”的含义。即,各面101~106除了完整的平面之外,还允许凹凸等。
上述的X轴方向是左侧面103和右侧面104对置的方向。同样,Y轴方向是前表面101和背面102对置的方向。Z轴方向是上表面105和底面106对置的方向。
操作面板11以及排出部16设置于框体12的前表面101。操作面板11包含用于操作打印机10的各部分的多个按钮、以及显示打印机10的状态的显示部(LED等)。通过操作面板11的操作,例如,切换打印机10的电源的打开/关闭(ON/OFF)等。排出部16排出已完成印刷的记录介质。
记录头14设置于框体12的内部。记录头14将被用作液体(液滴)的墨水喷出到记录介质上,由此作为液体喷射部而发挥功能。记录头14由滑架18(图4)保持,将框体12的内部在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记录头14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并喷出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头14构成为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但也能够采用其他方式。例如,记录头14可以是在整个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并仅在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的行式头。
液体容纳单元30安装于框体12的前表面101的右侧部分(前表面右侧109)。如图2所示,液体容纳单元30具有壳体40、以及配置于壳体40内的多个液体容纳室50K~50Y。如图2所示,壳体40包括两个板状部件(外侧壳体42,内侧壳体43)。外侧壳体42是矩形形状的平板(图1),在铅垂下方向上设置有将壳体40固定到打印机10的铰链41。外侧壳体42在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第一姿势)下与前表面101大致水平,在图2所示的液体补充状态(第二姿势)下与底面106大致水平。内侧壳体43是与各液体容纳室50K~50Y的侧面形状相同的形状的平板(图2),一边接合到外侧壳体42。
各液体容纳室50K~50Y在图2所示的液体补充状态(第二姿势)下,以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于外侧壳体42的铅垂上方向。液体容纳室50K容纳黑色的墨水。同样,液体容纳室50C容纳青色墨水,液体容纳室50M容纳品红色墨水,液体容纳室50Y容纳黄色墨水。各液体容纳室50K~50Y分别经由后面叙述的第一管96(在图1、2中,省略图示)而连接到对应的空气容纳室60K~60Y。
另外,各液体容纳室50K~50Y分别经由后面叙述的第二管97(在图1、2中,省略图示)而连接到对应的第一连接体70K~50Y。而且,各第一连接体70K~50Y分别经由对应的流通管99而连接到记录头14。因此,容纳于各液体容纳室50K~50Y的各颜色的墨水分别由打印机10具备的泵等供应机构通过流通管99并供应到记录头14。换句话说,液体容纳室50K~50Y能够容纳墨水,该墨水用于供应到被用作液体喷射部的记录头14。
此外,下面,在区分各液体容纳室50K~50Y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下,例如附以“液体容纳室50K”等和字母而称呼,在不区分各液体容纳室50K~50Y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简单地称为“液体容纳室50”。同样,在区分各空气容纳室60K~50Y或者各第一连接体70K~50Y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下,附以字母而称呼,在不区分各空气容纳室60K~50Y或者各第一连接体70K~50Y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简单地称为“空气容纳室60”、“第一连接体70”。此外,作为液体容纳室50的数量例示了四个,但不限于此。例如,液体容纳室50能够为一个以上的任意数量。在该情况下,空气容纳室60以及第一连接体70的数量与液体容纳室50的数量相同。另外,还可以省略第一连接体70。在该情况下,容纳于各液体容纳室50K~50Y的各颜色的墨水只要经由从液体容纳室50延伸的流通管99而供应到记录头14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将X轴方向称为液体容纳单元30以及液体容纳室50的“宽度方向”。同样,还将Y轴方向称为液体容纳单元30以及液体容纳室50的“深度方向”,还将Z轴方向称为液体容纳单元30以及液体容纳室50的“高度方向”。
A-2.液体供应装置的简要:
在对液体供应装置(液体容纳单元30、空气容纳室6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之前,为了容易理解,对从液体供应装置向液体喷射装置(打印机10)供应墨水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示意性示出液体供应装置内的路径的图。图3中示意性示出从空气容纳室60的大气开放口691至液体容纳单元30(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导出口571的路径。从大气开放口691至液体导出口571的路径(流路)大致分为大气开放流路300以及液体容纳室50。
关于大气开放流路300,从上游(大气侧)依次由第一流路310、空气容纳室60、第二流路320构成。第一流路310的一端是空气容纳室60的大气开放口691。大气开放口691是设置于空气容纳室60的第二开口部件69的开口。通过大气开放口691,第一流路310的一端向外部开口,与大气连通。以间隔壁62(图5)划分空气容纳室60的主体61(图5),由此形成第一流路310。第一流路310的另一端是间隔壁62的开口621。通过该第一流路310,空气容纳室60与大气连通,向空气容纳室60内导入空气。
在空气容纳室60中,在除了以间隔壁62隔开的部分之外的主体61的内部中贮存从液体容纳室50倒流的墨水,并抑制墨水向空气容纳室60的上游侧流出。空气容纳室的流路截面积大于第一流路310的截面积。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容纳室60作为大气开放流路300的一部分而设置。
第二流路320的一端是空气容纳室60的液体室侧开口651。液体室侧开口651是设置于空气容纳室60的第一开口部件65的开口。第二流路320由连接空气容纳室60的第一开口部件65以及液体容纳室50的开口部件56的第一管96形成。第二流路320的另一端是液体容纳室50的空气导入口561。空气导入口561是设置于液体容纳室50的开口部件56的开口。通过该第二流路320,液体容纳室50与空气容纳室60连接,能够向液体容纳室50内导入空气。具体而言,在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第一姿势)下,在液体容纳室50的空气导入口561的附近形成直接与大气连通的液面(弯液面),以从空气导入口561导入的气泡形状向液体容纳室50内导入空气。此外,第二流路320的流路截面积(即,第一管96的内径)优选为能够形成空气导入口561附近的弯液面(液面架桥)的程度的大小。
此外,以上说明的路径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可以在大气开放流路300的中途设置连接流路和流路的连接部件、以及用于抑制液体向上游的流入的透湿防水部件(例如,气液分离膜)等。另外,能够适当地设计第一流路310以及第二流路320的流路截面积。而且,从大气开放口691至液体导出口571的路径上还可以设置除了上述之外的其他路径。
液体容纳室50在主体51(图5)的内部容纳墨水。容纳于液体容纳室50的墨水从设置于液体导出部件57的液体出口(液体导出口571)经由第二管97、第一连接体70以及流通管99而供应到载置于记录头14的辅罐20(图4)。
图4是对从液体供应装置向辅罐20供应墨水的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图4示意性示出从X轴正方向侧观察的液体容纳室50、以及载置于记录头14的辅罐20。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利用马利欧特瓶原理,将墨水供应到液体喷射装置(打印机10的记录头14)。
包含液体供应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系统1设置于水平面上。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导出口571和辅罐20的液体接受部202经由第二管97、第一连接体70以及流通管99而连接。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第一连接体70的图示。
辅罐20由聚苯乙烯或者聚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辅罐20具备墨水贮存室204、过滤器206以及墨水流动路208。墨水贮存室204贮存从液体容纳室50供应的墨水。过滤器206在墨水中混入异物等杂质的情况下,捕获此杂质,由此抑制杂质向记录头14的流入。在墨水流动路208插入有滑架18的供墨针18a。墨水贮存室204内的墨水通过来自记录头14的吸引而流向墨水流动路208以及供墨针18a,并供应到记录头14。供应到记录头14的墨水经由喷嘴而向外部(记录介质)喷射。
这里,使用者在图2所示的液体补充状态(第二姿势)下向液体容纳室50补充墨水之后,由塞部件59密封液体容纳室50。此时,使用者将液体容纳单元30的姿势作为图1或者图4所示的使用状态(第一姿势)。这时,液体容纳室50(液体容纳室)内的空气随着姿势的变化而膨胀,液体容纳室50内变成负压。另外,通过从记录头14吸引液体容纳室50的墨水,还将液体容纳室50内维持为负压。
在这样的第一姿势(图4)中,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导出口571设置于液体导出部件57,液体导出部件57安装于形成液体容纳室的主体51的朝向铅垂下方向突出的部分。另外,液体容纳室50的空气导入口561设置于开口部件56,开口部件56安装于形成液体容纳室的主体51的铅垂下方向的端部。因此,即便随着液体容纳室50内的墨水的消耗,液体容纳室50内的液面LS降低,墨水与导入到液体容纳室50内的大气直接接触的面(大气接触面,弯液面)WH也能够在长时间维持为恒定高度。另外,在使用状态(第一姿势)下,将大气导入到液体容纳室50内的空气导入口561被配置在铅垂下方向上的比记录头14低的位置。由此,在液体容纳室50的大气接触面(弯液面)WH和设置于记录头14的铅垂下方向的面的喷嘴之间产生水位差d1。
通过伴随记录头14的墨水的消耗(具体而言,从喷嘴喷出墨水)的压力变化,液体容纳室50内变成预定的负压以上。当变成预定的负压以上时,液体容纳室50内的墨水经由第二管97、第一连接体70以及流通管99而供应到墨水贮存室204(记录头14侧)。即,从液体容纳室50向墨水贮存室204自动补充与记录头14消耗的量相同的量的墨水。换句话说,在伴随记录头14的墨水的消耗的压力变化(负压)比大气接触面(弯液面)WH和记录头14的喷嘴之间的铅垂方向的高度之差(水位差d1)大时,产生该墨水的自动的补充。
当液体容纳室50内的墨水被消耗时,空气容纳室60内的大气从空气导入口561作为气泡而导入到液体容纳室50内。由此,液体容纳室50内的液面LS降低。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液体容纳室50的大气接触面(弯液面)WH维持为恒定,因此水位差d1维持为恒定。因此,能够从液体容纳室50向记录头14稳定地供应墨水。
A-3.液体供应装置的结构:
接着,对液体供应装置(液体容纳单元30,空气容纳室60)的结构以及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图5是对使用状态(第一姿势)的液体供应装置进行说明的图。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具有液体容纳室50、空气容纳室60、第一连接体70、支承部80、第一管96以及第二管97。图5示意性示出从X轴正方向侧观察的各部件。
液体容纳室50具有主体51、第一状态显示部52、第二状态显示部53、开口部件56、液体导出部件57、液体注入部58以及塞部件59。
主体51是空心的大致柱体形状的部件。主体51具有前表面(第一面,第一壁)501、背面(第二面,第二壁)502、左侧面(第一侧面,第一侧壁)503、右侧面(第二侧面,第二侧壁)504、上表面(第三面,第三壁)505以及底面(第四面,第四壁)506。前表面501与背面502对置。同样,左侧面503与右侧面504对置。前表面501、背面502、左侧面503、右侧面504是大致垂直于打印机10的设置面的面。左侧面503和右侧面504分别与前表面501和背面502交叉。另一方面,上表面505与底面506对置。上表面505、底面506是大致水平的面。即,主体51的各面501~506分别对应于在图1中进行说明的打印机10的框体12的各面101~106。
主体51具有底面506的一部分突出的突出部。另外,在主体51的分别与配置开口部件56的位置、配置液体导出部件57的位置、以及配置液体注入部58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与各部件56、57、58的开口对应的大小的开口。主体51例如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另外,主体51是半透明。如上所述,主体51的内侧的空间作为容纳墨水的液体容纳室而发挥功能。因此,使用者在向液体容纳室50补充液体时,能够从外部确认液体容纳室(主体51)内的墨水的水位。
第一状态显示部52是示出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第一姿势)下的墨水的满量位置(上限位置)的显示部。第一状态显示部52配置于主体51的前表面501的预定位置、换句话说配置于主体51中的配置开口部件56的面的相反侧面的预定位置。根据在液体容纳室50内可容纳的墨水的量,能够适当地决定该预定位置。第一状态显示部52例如可以为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线形状的显示部,例如可以为使用箭头等图像或者符号等的显示部。第一状态显示部52可以是与主体51一体成形的凹部或者凸部,可以印刷到主体51。
第二状态显示部53是示出液体喷射系统1的液体补充状态(第二姿势)下的墨水的满量位置(上限位置)的显示部。第二状态显示部53配置于主体51的上表面505的预定位置,换句话说,配置于主体51中的与配置第一状态显示部52的面垂直的面的预定位置。根据在液体容纳室50内可容纳的墨水的量,能够适当地决定该预定位置。与第一状态显示部52同样,第二状态显示部53例如可以为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线形状的显示部,例如可以为使用箭头等图像或者符号等的显示部。第二状态显示部53可以是与主体51一体成形的凹部或者凸部,可以印刷到主体51。
此外,以督促使用者进行液体的补充为目的,主体51还可以包含示出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和液体补充状态下的各墨水的下限位置的显示部。
开口部件56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开口部件56以从主体51向外侧的方式配置于主体51的背面502的预定位置。该预定位置只要为使用状态(第一姿势)下的主体51的铅垂方向(Z轴方向)的下侧部分即可。这里,“铅垂方向的下侧部分”只要比主体51的铅垂方向的中央位置靠近下侧即可。另外,预定位置优选为比使用状态下的墨水的下限位置靠近下侧。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开口部件56被配置在主体51的背面502的铅垂下方向的端部。与主体51同样,开口部件56由合成树脂成形。开口部件56可以与主体51一体成形。位于开口部件56的一端的开口与主体51的开口连通,位于开口部件56的另一端的开口经由第一管96而与空气容纳室60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开口部件56的一端的开口相当于空气导入口561。
与开口部件56同样,液体导出部件57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液体导出部件57以从主体51向外侧的方式配置于主体51的突出部。即,液体导出部件57配置为比开口部件56更靠近铅垂方向(X轴方向)的下侧。与主体51同样,液体导出部件57由合成树脂成形。液体导出部件57可以与主体51一体成形。位于液体导出部件57的一端的开口与主体51的开口连通,位于液体导出部件57的另一端的开口经由第二管97而与第一连接体70(以及其前端的记录头14)连通。
液体注入部58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液体注入部58的开口的截面积比开口部件56以及液体导出部件57的开口的截面积大。液体注入部58配置于主体51的背面502的预定位置,换句话说,以从主体51向外侧的方式配置于主体51中的配置开口部件56的面的预定位置。该预定位置只要比主体51的铅垂方向(Z轴方向)的中心更靠近上侧即可,而且,优选为比使用状态(第一姿势)下的墨水的上限位置更靠近上侧。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液体注入部58配置于主体51的背面502的铅垂上方向的端部。与主体51同样,液体注入部58由合成树脂成形。液体注入部58可以与主体51一体成形。位于液体注入部58的一端的开口与主体51的开口连通,位于液体注入部58的另一端的开口与大气连通。
塞部件59是具有液体注入部58的开口以上的截面积的实心的圆筒形状的主体部、以及从主体部的大致中心突出的把手部的部件。塞部件59由具有可挠性的树脂部件(例如,橡胶)成形。塞部件59通过堵塞主体51的液体注入部58,来抑制墨水从液体容纳室50内流出。
空气容纳室60具有主体61、间隔壁62、第一开口部件65以及第二开口部件69。
主体61是空心的大致柱体形状的部件。主体61具有前表面(第一面,第一壁)601、背面(第二面,第二壁)602、左侧面(第一侧面,第一侧壁)603、右侧面(第二侧面,第二侧壁)604、上表面(第三面,第三壁)605以及底面(第四面,第四壁)606。前表面601与背面602对置。同样,左侧面603与右侧面604对置。前表面601、背面602、左侧面603、右侧面604是大致垂直于打印机10的设置面的面。左侧面603和右侧面604分别与前表面601和背面602交叉。另一方面,上表面605与底面606对置。上表面605、底面606是大致水平的面。即,主体61的各面601~606分别对应于图1中说明的打印机10的框体12的各面101~106、以及上述的液体容纳室50的主体51的各面501~506。
在主体61的分别与配置第一开口部件65的位置以及配置第二开口部件69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与各部件65、69的开口对应的大小的开口。主体61例如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
间隔壁62是用于划分主体61的内部的板状部件。间隔壁62以从底面606与背面602平行地延伸的方式配置于主体61的空间内部。间隔壁62的铅垂上方向的端部开口(开口621)。通过该开口621,主体61的内部空间与由间隔壁62划分的空间连通。与主体61同样,间隔壁62由合成树脂成形。间隔壁62可以与主体61一体成形。此外,间隔壁62在划分主体61的内部的限度内,能够采用任意方式。例如,间隔壁62可以是具有以与背面602平行的方式延伸的面以及以与右侧面604(或者,左侧面603)平行的方式延伸的面的大致L字形状。
第一开口部件65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一开口部件65以从主体61向外侧的方式配置于主体61的前表面601的预定位置。关于该预定位置,能够任意决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开口部件65配置于主体61的前表面601的铅垂下方向的端部。与主体61同样,第一开口部件65由合成树脂成形。第一开口部件65可以与主体61一体成形。位于第一开口部件65的一端的开口与主体61的开口连通,位于第一开口部件65的另一端的开口经由第一管96而与液体容纳室50连通。
第二开口部件69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二开口部件69以从主体61向外侧的方式配置于主体61的背面602的预定位置。关于该预定位置,只要为以间隔壁62划分的部分即可,能够任意决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二开口部件69配置于主体61的背面602的铅垂下方向的端部。与主体61同样,第二开口部件69由合成树脂成形。第二开口部件69可以与主体61一体成形。位于第二开口部件69的一端的开口与主体61的开口连通,位于第二开口部件69的另一端的开口与大气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容纳室60的第二开口部件69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相当于大气开放口691。
第一连接体70具有主体71、第一开口部件75以及第二开口部件79。
主体71是空心的大致柱体形状的部件。在主体71的分别与配置第一开口部件75的位置以及配置第二开口部件79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与各部件75、79的开口对应的大小的开口。主体71例如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
第一开口部件75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一开口部件75以从主体71向外侧的方式配置于主体71的一侧面。关于第一开口部件75的配置位置,能够任意决定。与主体71同样,第一开口部件75由合成树脂成形。第一开口部件75可以与主体71一体成形。位于第一开口部件75的一端的开口与主体71的开口连通,位于第一开口部件75的另一端的开口经由第二管97而与液体容纳室50连通。
第二开口部件79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二开口部件79以从主体71向外侧的方式配置于主体71的另一侧面(一侧面的相反侧面)。关于第二开口部件79的配置位置,能够任意决定。与主体71同样,第二开口部件79由合成树脂成形。第二开口部件79可以与主体71一体成形。位于第二开口部件79的一端的开口与主体71的开口连通,位于第二开口部件79的另一端的开口经由流通管99而与记录头14连通(图2、图4)。
第一管96连接液体容纳室50和空气容纳室60的同时,在管内形成大气开放流路。第一管96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软管。第一管96由具有可挠性的树脂部件(例如,橡胶)成形。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管96的长度大于合计液体容纳室50的主体51的高度(即,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空气容纳室60的主体61的高度、以及打印机10内部中的液体容纳室50和空气容纳室60的配置位置之间的长度的长度。因此,在使用状态(第一姿势)下,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管96在液体容纳室50和空气容纳室60之间向铅垂方向(Z轴方向)弯曲,其一部分位于比示出墨水的满量位置的第一状态显示部52更靠近铅垂方向的上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管96中的、相比液体容纳室50的第一状态显示部52位于铅垂方向的上侧的部分相当于“上位部分”。
第二管97连接液体容纳室50和第一连接体70的同时,在管内形成液体供应流路。第二管97使用与第一管96相同的材料而形成为与第一管96相同的形状(包含长度)。因此,在使用状态(第一姿势)下,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管97在液体容纳室50和空气容纳室60之间向铅垂方向(Z轴方向)弯曲,其一部分构成“上位部分”。
支承部80支承第一管96以及第二管97。支承部80具有弹性体81、支承棒82以及轨道83。
弹性体81例如由弹簧等具有弹性的部件构成。弹性体81中的铅垂方向的上端部分固定于打印机10的框体12的内侧的上壁(内侧壁121)。在弹性体81的铅垂方向的下端部分固定有支承棒82。轨道83是用于沿着铅垂方向移动支承棒82的引导部,例如由金属构成。轨道83固定于打印机10的框体12的内侧的侧壁(与内侧壁121交叉的侧壁)。
支承棒82是用于支承第一管96和第二管97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棒82具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直径d的圆板的圆柱形状。在支承棒82中的X轴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固定有弹性体81。另外,支承棒82的-X方向的一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到轨道83,并且+X方向的一端开放。支承棒82由聚苯乙烯或者聚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此外,支承棒82可以是空心,也可以是实心。支承棒82可以由其他部件例如具有可挠性的树脂部件(例如,橡胶)成形。支承棒82的X轴方向的两端可以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到一对轨道83。
如图5所示,支承棒82通过第一管96以及第二管97的铅垂方向的下侧。如上所述,支承棒82通过固定于内侧壁121的弹性体81而被向铅垂方向的上侧(图5箭头方向)施力。其结果为,支承棒82以从铅垂方向的下侧向上侧抬起的方式保持第一管96以及第二管97。这里,支承棒82的直径d决定成使得在抬起的第一管96以及第二管97中各管96、97与支承棒82(或者,最近)的接触部分的曲率半径落入预定范围内。该预定范围设定成不堵塞各管96、97内的流路(或者,不会过分变窄)的程度的大小。关于预定范围,根据第一管96以及第二管97的厚度、材料、容纳于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的性质(粘度等),能够适当地设定。
A-4.液体供应装置的动作:
如上所述,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第一姿势)下,液体容纳单元30容纳于打印机10。这时,液体容纳单元30的各液体容纳室50是图5中说明的姿势。
图6是对液体补充状态(第二姿势)的液体共有装置进行说明的图。与图5同样,图6中示意性示出从X轴正方向观察的各部件。考虑到向液体喷射系统1补充墨水时的动作。在进行墨水的补充时,使用者推压液体容纳单元30的壳体40的铅垂上方向的端部(设置铰链41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由此,解除未图示的壳体40的保持机构,壳体40以铰链41为旋转轴,朝向图1的由白色箭头所示的方向打开(图2)。在打开壳体40的状态(即,液体补充状态中的第二姿势)的液体容纳单元30中,各液体容纳室50变成图6中所示的姿势。
由此,伴随从使用状态中的第一姿势(图5)向液体补充状态的第二姿势(图6)的变化、以及从液体补充状态中的第二姿势(图6)向使用状态中的第一姿势(图5)的变化,实际发生姿势的变化的仅仅是液体容纳室50,空气容纳室60以及第一连接体70中没有发生姿势的变化。另外,形成大气开放流路的第一管96的一端与液体容纳室50的空气导入口561连接,形成液体供应流路的第二管97的一端与液体导出口571连接。因此,在液体容纳室50的姿势变化的情况下,追随液体容纳室50的动作,各管96、97中也发生动作。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包含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容纳单元30、空气容纳室60)中,由支承部80限制这样的各管96、97的动作(图5、图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中,能够抑制管内大气开放流路的堵塞、以及管内液体供应流路的堵塞,管内大气开放流路的堵塞伴随着由第一管96的大动作引起的向管的负荷的施加,管内液体供应流路的堵塞伴随着由第二管97的大动作引起的向管的负荷的施加。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包含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容纳单元30、空气容纳室60),能够降低以大气开放流路或者液体供应流路的堵塞为起因,不能正确地向记录头14供应墨水(液体)的问题的发生,能够实现向打印机10(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供应的稳定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包含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容纳单元30、空气容纳室60),第一管96以及第二管97中的由支承部80支承的至少一部分(上位部分)的曲率维持在预定范围内。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伴随第一管96以及第二管97的弯曲的管内的流路(大气开放流路、液体供应流路)的堵塞。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包含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容纳单元30、空气容纳室60),第一管96中的被支承部80保持的至少一部分(上位部分)通过比液体容纳室50中的液体的上限位置(第一状态显示部52)更靠近铅垂方向的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从液体容纳室50漏出到第一管96内的墨水(液体)沿着管内而漏出到外部的情况。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包含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容纳单元30、空气容纳室60),第一管96以及第二管97中的被支承部80保持的至少一部分(上位部分)在使用状态中的第一姿势(图5)、以及液体补充状态中的第二姿势(图6)两者中,换句话说,在姿势变化的前后,由支承部80从铅垂方向的下侧方向朝向上侧方向施力。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液体容纳室50漏出到第一管96内的墨水(液体)沿着管内而漏出到外部的情况。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包含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容纳单元30、空气容纳室60),在大气开放流路300的一部分形成有能够容纳空气的空气容纳室60,因此能够在该空气容纳室60容纳从空气容纳室60漏出到第一管96内的墨水(液体)。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液体容纳室50漏出到第一管96内的液体漏出到墨水(液体)。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装置(包含液体容纳室50的液体容纳单元30、空气容纳室60),在容纳液体供应装置的部件(框体12的内壁121)安装支承部80,由此能够使包含液体供应装置的系统(例如,液体喷射系统1)的结构简单化。
A-5.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液体供应装置仅仅是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液体供应装置能够采用各种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下一个列举的其他实施方式。关于下一个列举的其他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上述的液体供应装置被替换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将至少一部分组合到上述的液体供应装置的形式。此外,关于具有与附图中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及动作的部分,附以与之前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即,以下没有说明的结构以及动作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
(1)其他实施方式1:
图7是对使用状态的其他实施方式1的液体供应装置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对液体补充状态的其他实施方式1的液体供应装置进行说明的图。图7以及图8示意性示出从X轴正方向侧观察的各部件。与图5以及图6中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替代液体容纳室50而具备液体容纳室50a,替代空气容纳室60而具备空气容纳室60a,液体容纳室50a和空气容纳室60a为一体,替代壳体40而具备壳体40a,替代支承部80而具备支承部80a,以及还具备第二连接体90。
液体容纳室50a替代液体注入部58而具备液体注入部58a,不具备第二状态显示部53和开口部件56。液体注入部58a除了替代背面502而配置于上表面505之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注入部58相同。
空气容纳室60a替代第二开口部件69而具备第二开口部件69a,不具备第一开口部件65,还具备第二间隔壁63。第二开口部件69a除了配置于背面602的铅垂方向的中心的上侧之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开口部件69相同。第二间隔壁63是用于划分主体61的内部的板状部件。第二间隔壁63以从上表面605与背面602平行地延伸的方式配置于主体61的内部空间中的间隔壁62和背面602之间的空间。第二间隔壁63的铅垂下方向的端部开口。与主体61同样,第二间隔壁63由合成树脂成形。第二间隔壁63可以与主体61一体成形。
上述的液体容纳室50a和空气容纳室60a一体成形。即,液体容纳室50a的背面502以及空气容纳室60a的前表面601由作为一个板状部件的间隔壁64构成。间隔壁64的铅垂下方向的端部开口(空气导入口56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空气导入口561的开口附近形成直接与大气连通的液面(弯液面)。
壳体40a替代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部件(铰链41、外侧壳体42、内侧壳体43)而具备盒框体46以及臂47。盒框体46是铅垂上方向的面(与液体容纳室50a的上表面505以及空气容纳室60a的上表面605对应的面)开口的箱形状。在盒框体46的内部容纳有一体成形的液体容纳室50a以及空气容纳室60a。另外,在盒框体46形成有用于将第一管96以及第二管97通到外部的开口。臂47是设置于盒框体46的侧面(与空气容纳室60a的背面602对应的面)的预定位置的突出部。臂47将壳体40a固定到支承部80a的支承棒87。
支承部80a替代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部件(弹性体81、支承棒82、轨道83)而具有轨道85、滑板86、支承棒87以及旋转轴88。轨道85是用于沿着轨道85移动支承棒87的引导部,例如由金属构成。轨道85的铅垂下方向的端部由旋转轴88保持。轨道85能够以旋转轴88为中心旋转。
滑板86是用于沿着轨道85移动支承棒87的部件。滑板86的一端嵌合到轨道85的槽,另一端固定有支承棒87。支承棒87是用于支承壳体40a的部件。支承棒87具有四棱柱形状。如上所述,支承棒87的一端固定到壳体40a的臂47,支承棒87的另一端固定到滑板86。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轨道85的铅垂上方向的端面通过第一管96以及第二管97的铅垂方向的下侧。其结果为,轨道85以从铅垂方向的下侧向上侧抬起的方式保持第一管96以及第二管97。此外,优选在轨道85的铅垂上方向的端部配置具有上述的直径d的球或者半圆柱。
第二连接体90具有主体91、第一开口部件92、第二开口部件93以及透湿防水部件94。
主体91是空心的大致柱体形状的部件。在主体91中的分别与配置第一开口部件92的位置以及配置第二开口部件93的位置的位置上形成有与各部件92、93的开口对应的大小的开口。主体91例如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透湿防水部件94例如为戈尔特斯(GORE-TEX)(注册商标)等气液分离膜。透湿防水部件94以向Y轴方向切断主体91内的空间的方式配置于主体91内的预定位置(例如,Y轴方向的大致中心部)。
第一开口部件92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一开口部件92以主体91向外侧的方式配置于主体91的一侧面。关于第一开口部件92的配置位置,能够任意决定。与主体91同样,第一开口部件92由合成树脂成形,可以与主体91一体成形。位于第一开口部件92的一端的开口与主体91的开口连通,位于第一开口部件92的另一端的开口经由第一管96而与空气容纳室60a连通。
第二开口部件93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二开口部件93以主体91向外侧的方式配置于主体91的另一侧面(一侧面的相反侧面)。关于第二开口部件93的配置位置,能够任意决定。与主体91同样,第二开口部件93由合成树脂成形,可以与主体91一体成形。位于第二开口部件93的一端的开口与主体91的开口连通,位于第二开口部件93的另一端的开口与大气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体90的第二开口部件93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相当于大气开放口。另外,由液体容纳室50a和空气容纳室60a之间的间隔壁64形成的开口(空气导入口561a)作为空气导入口而发挥功能。而且,在空气容纳室60a的主体61内比示出墨水的满量位置(上限位置)的第一状态显示部52位于铅垂方向的上侧的部分以及在第一管96内比示出墨水的满量位置(上限位置)的第一状态显示部52位于铅垂方向的上侧的部分分别相当于“上位部分”。如下路径相当于大气开放流路300∶从第二连接体90的第二开口部件93的另一端侧的开口(大气开放口)通过第二开口部件93内,通过主体91内、第一管96内以及主体61内,直至由间隔壁64形成的开口(空气导入口561a)。
根据以上说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能够发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以上说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追随液体容纳室50a的动作而移动的第一管96的至少一部分(上位部分)通过图7所示的使用状态和图8所示的液体补充状态之间的移动前后,支承于液体容纳室50a中的液体的上限位置(第一状态显示部52)的铅垂方向的上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液体容纳室50a漏出到第一管96内的液体沿着管96内而漏出到外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姿势的变化”中还包含图7、图8所示的“位置的变化”。
另外,根据其他实施方式,液体供应装置(液体容纳单元30a)包括以与空气容纳室60a独立的方式能够更换的防水室(第二连接体90),透湿防水部件94容纳于该防水室内。因此,在透湿防水部件94淋湿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仅更换防水室,能够降低更换所需的成本。
B.变形例:
此外,不限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或者实施方式,在不超出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在各种方式中实施,例如还可以进行下面的变形。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液体供应装置的结构。但是,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决定液体供应装置的结构,例如,能够进行各构成部的增加、删除、变换等。
例如,液体供应装置可以不利用马利欧特瓶原理而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墨水。
例如,连接液体容纳室和空气容纳室的第一管可以不具有通过第一状态显示部的铅垂方向的上侧的上位部分。另外,连接液体容纳室和空气容纳室的第一管只要由支承部支承即可,第二管可以不由支承部支承。
例如,可以省略空气容纳室。在该情况下,例如与液体容纳室连接的第一管的另一端(没有与液体容纳室连接的一侧的端部)作为大气开放口而发挥功能。
例如,可以省略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在省略第一连接体的情况下,可以由第二管直接连接液体容纳室和记录头。例如,在省略第二连接体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管中的不与液体容纳室或者空气容纳室连接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大气开放口。另外,关于第一连接体或者第二连接体,可以具有多个。例如,可以在液体容纳室和空气容纳室之间的中心部分(图5所示的第二管的大致中心部分)设置与第一连接体相同的结构的连接体。
例如,支承部的结构仅仅是一个例子,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具体而言,可以替代弹性体而使用螺线管或者油压,来对支承棒进行施力。关于各部件的材料或者形状,还能够任意变更。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液体喷射系统的结构。但是,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决定液体喷射系统的结构,例如,能够进行各构成部的增加、删除、变换等。
例如,在补充液体时,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姿势不同的第二姿势。例如,内置未图示的轨道,根据每个壳体而在X轴方向上偏移液体容纳单元(液体容纳室),使得各液体容纳室露出到打印机的框体外部,由此可以补充液体。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液体容纳室的上表面设置液体注入部。
例如,在液体喷射系统中,液体容纳单元可以容纳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例如,树脂液等)。作为使用容纳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系统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采用下面列举的各装置。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在彩色滤光器的制造中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装置,彩色滤光器用于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
(3)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或场发射显示器(FieldEmission 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
(4)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喷射包含生物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用针尖向钟表或相机等精密设备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9)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到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1)具有喷出其他任意的微小量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另外,所谓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或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尾部拖延成粒状、泪状、线状的状态。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是液体喷射记录装置或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液体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以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态的材料和溶胶、凝胶、水、以及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液状态的材料,并且除了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以外,还包括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到溶剂中而形成的液体等。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子,可以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或液晶等。这里,墨水包括通常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凝胶墨水、热熔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另外,在照射紫外线而能够硬化的UV墨水容纳于该液体收容部并连接到打印机的情况下,液体收容袋从设置面浮出,因此降低设置面的热量传递到液体収容部而硬化的可能性。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实施例、或者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构成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实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够对于与发明内容中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适当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如果不是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必须的特征说明的技术特征,则能够进行适当删除。
符号说明
1…液体喷射系统,10…打印机,11…操作面板,12…框体,14…记录头,16…排出部,18…滑架,18a…供墨针,20…辅罐,30、30a…液体容纳单元,40、40a…壳体,41…铰链,42…外侧壳体,43…内侧壳体,46…盒框体,47…臂,50、50C~Y、50a…液体容纳室,51…主体,52…第一状态显示部,53…第二状态显示部,56…开口部件,57…液体导出部件,58…液体注入部,58a…液体注入部,59…塞部件,60、60K~Y、60a…空气容纳室,61…主体,62…间隔壁,63…第二间隔壁,64…间隔壁,65…第一开口部件,69、69a…第二开口部件,70…第一连接体,71…主体,75…第一开口部件,79…第二开口部件,80、80a…支承部,81…弹性体,82…支承棒,83…轨道,85…轨道,86…滑板,87…支承棒,88…旋转轴,90…第二连接体,91…主体,92…第一开口部件,93…第二开口部件,94…透湿防水部件,96…第一管,97…第二管,99…流通管,121…内侧壁,202…液体接受部,204…墨水贮存室,206…过滤器,208…墨水流动路,300…大气开放流路,310…第一流路,320…第二流路,561、561a…空气导入口,571…液体导出口,651…液体室侧开口,691…大气开放口。

Claims (9)

1.一种液体供应装置,用于将液体供应到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的头,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包括:
液体容纳室,所述液体容纳室能够容纳所述液体;
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与所述液体容纳室连通,能够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
空气导入口,所述空气导入口是为了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内导入空气而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开口;
大气开放流路,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导入口连通,另一端向大气开放,在大气开放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具有可挠性的第一管;以及
支承部,所述支承部支承所述第一管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支承部限制追随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动作的所述第一管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应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将所述第一管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曲率维持在预定范围内,并限制所述第一管的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供应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支承所述第一管,使得所述第一管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比所述液体的上限位置更靠近铅垂方向的上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应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容纳室在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内保持为能够在用于将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头的第一姿势和所述液体容纳室朝向与所述第一姿势交叉的方向并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的第二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化,
所述液体注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姿势中的所述液体容纳室的侧面,
在所述第一姿势和所述第二姿势两者中,所述支承部对所述第一管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从铅垂方向的下侧方向朝向上侧方向施力并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应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容纳室在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内保持为能够在用于将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头的第一姿势和所述液体容纳室朝向与所述第一姿势近似水平的方向并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内注入所述液体的第二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化,
所述液体注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姿势中的所述液体容纳室的上表面,
所述支承部支承所述第一管,使得所述第一管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比所述液体的上限位置更靠近铅垂方向的上侧的位置,并且使所述第一管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追随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动作而在水平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应装置,其中,
在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部分中还形成有能够容纳空气的空气容纳室。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应装置,其中,
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还形成有导出所述液体的液体导出口,
所述液体供应装置还具备液体供应流路,所述液体供应流路其一端与所述液体导出口连通,并且在液体供应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具有可挠性的第二管,
所述支承部除了所述第一管之外还支承所述第二管的至少一部分,并且限制追随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动作的所述第二管的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应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安装到容纳所述液体供应装置的部件。
9.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应装置;
具有所述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
流通管,所述流通管连接所述液体供应装置和所述头,并使所述液体容纳室内的所述液体在所述头中流通。
CN201710110194.4A 2016-02-29 2017-02-27 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Pending CN1071280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6518 2016-02-29
JP2016036518A JP2017154253A (ja) 2016-02-29 2016-02-29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28077A true CN107128077A (zh) 2017-09-05

Family

ID=59721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10194.4A Pending CN107128077A (zh) 2016-02-29 2017-02-27 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54253A (zh)
CN (1) CN1071280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5946A (zh) * 2020-07-31 2022-02-18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和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98743B (zh) * 2024-01-22 2024-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一种实验动物血管类手术中用组织牵引器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5946A (zh) * 2020-07-31 2022-02-18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和容器
US11932021B2 (en) 2020-07-31 2024-03-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ank
CN114055946B (zh) * 2020-07-31 2024-03-19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和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54253A (ja) 2017-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1040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KR100460239B1 (ko) 잉크 수납 용기와, 이를 이용한 잉크 공급 시스템 및 잉크 제트 기록 장치와, 기록 장치 상에 잉크 수납 용기를 장착하는 방법
CN102381041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181725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128074B (zh) 液体供给装置、印刷装置及液体喷射系统
CN204845144U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6004057B (zh) 容器、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1659156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1830111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9421377B (zh) 盖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6848248B2 (ja) キャップ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20100045757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defoaming mechanis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128077A (zh) 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JPH10250098A (ja)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ク充填方法
EP4063130A1 (en) Cartridge
CN107128075A (zh) 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JP5343459B2 (ja) 脱泡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087303B2 (ja) キャップ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9636917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CN102673158A (zh) 维护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17154252A (ja)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98110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キャップ装置
CN101348041B (zh)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流体喷射装置中的流体填充方法
US20240140102A1 (en) Cartridge
CN110481163B (zh) 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