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20415B - 通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20415B CN107120415B CN201710098821.7A CN201710098821A CN107120415B CN 107120415 B CN107120415 B CN 107120415B CN 201710098821 A CN201710098821 A CN 201710098821A CN 107120415 B CN107120415 B CN 1071204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wall
- cover member
- oil
- communication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3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276 aerator Methods 0.000 claims 7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015 heat resistant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6 hydro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7—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venting gearboxes, e.g. air breat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气装置,其安装于变速器的壳体上并进行所述壳体内的通气,其具有:主体部件,其具有上端敞开的有底的收纳部;以及罩部件,其堵塞所述主体部件的上端,并具有与外部通气的通气孔,所述收纳部具有第1室和第2室,该第1室在底部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口,该第2室接收从所述通气孔侵入的液体,所述连通口能够使油往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1室之间,所述主体部件具有防止所述液体在所述第1室与所述第2室之间流通的防止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变速器等的壳体上设置有进行壳体内的通气的通气装置。作为这样的通气装置,有另置型的通气装置,该另置型的通气装置在壳体的外部单独设置形成有进气用小孔(呼吸口)的小型箱(通气孔箱),并将壳体内与箱内连通,经由进气用的小孔将壳体内与大气连通。
当壳体内的温度伴随着车辆的行驶而上升时,壳体内的空气压力由于其体积膨胀而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在壳体内压力上升的空气流入箱内。流入箱内的空气从呼吸口向大气中排出。另一方面,在壳体内的压力下降的情况下,从呼吸口向箱内吸入外部的空气。
另外,有时候会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而导致水从呼吸口向箱内侵入。于是在箱内有时会存在含有雾状水分的气体。在日本特许第5378487号公报中,提出了对箱内的空气分离水分,并抑制水分向壳体内侵入的技术。
在日本特许第5378487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虽然能够抑制水分向壳体内侵入,但从壳体流入箱内的空气向大气中排出。也有时在从壳体侵入到箱内的空气中呈雾状含有壳体内的油,期望使这样的雾状的油再次返回到壳体。另外,不仅是雾状的油,即使在从壳体向箱流入液状的油的情况下,也期望使箱内的油不与水分混合而再次返回到壳体。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流入通气装置内的壳体内的油再次返回到壳体。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通气装置,其安装于变速器的壳体上并进行所述壳体内的通气,其特征在于,该通气装置具有:主体部件,其具有上端敞开的有底的收纳部;以及罩部件,其堵塞所述主体部件的上端,并具有与外部通气的通气孔,所述收纳部具有第1室和第2室,该第1室在底部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口,该第2室接收从所述通气孔侵入的液体,所述连通口能够使油往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1室之间,所述主体部件具有防止所述液体在所述第1室与所述第2室之间流通的防止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流入通气装置内的壳体内的油再次返回壳体的技术。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通过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参照附图)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装配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的变速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变速器中的通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是通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4A是示出罩部件的立体图,图4B是示出主体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拆卸了通气装置的壳体的上表面。
图6是配置于壳体上表面的通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通气装置的作用的概要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装配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的变速器A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速器A可以例示出例如双离合器式变速器,但并不限于此。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附图的上下左右方向作为变速器A的上下左右方向用于说明。
<通气装置1>
通气装置1在图1中安装于变速器A的被点划线包围的位置的壳体10上,该通气装置1进行壳体10内的通气。在图1中,在配置于通气装置1的上方的后述的罩部件2的上表面配置有热交换器R,但热交换器R不是安装于通气装置1上,而是固定于变速器A的壳体10上。另外,在变速器A中,与通气装置1相邻地配置有流体静压离合器致动器(HCA)等的工作油室20。与通气装置1连接的连接管121从工作油室20延伸。
图2是示出在设置于变速器A的通气装置1中,拆卸了配置于其上方的热交换器R和相邻配置的工作油室20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2中暴露地示出通气装置1的罩部件2的上表面。罩部件2设置有多个开口2a、与从工作油室20延伸的连接管121连接的连接部2b、以及形成有后述的通气孔2c1的通气部2c。多个开口2a收纳例如形成将热交换器R与壳体内连接起来的通路的壳体侧突起。通气部2c与通气管道BT的一端连接。通气管道BT的另一端与形成于变速器A的壳体10上的通气管BP连接。通气管BP与例如变速器A中的减震室连接并与大气连通。
图3A和图3B是示出从壳体10中拆卸了图2所示的通气装置1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3A中,示出了通气部2c被解除了与通气管道BT的连接的状态。图3B是从下侧观察图3A中的通气装置1的立体图。在罩部件2的下表面安装有主体部件3。主体部件3从其下表面突出有连通部3a。在连通部3a上形成有后述的连通口3a1。
图4A是以能够观察到内侧的方式从上侧观察从罩部件2上拆卸下来的主体部件3的立体图。图4B是示出在图3B所示的通气装置1中从罩部件2上拆卸了主体部件3的状态的罩部件2的立体图。参照图4A和图4B对罩部件2和主体部件3的细节进行说明。
<主体部件3>
如图4A所示,主体部件3在俯视时形成为L字型,该主体部件3具有上端敞开的有底的收纳部3b和形成收纳部3b的上端轮廓的上端缘部3c。当主体部件3被安装于罩部件2上时,通过将主体部件3的上端缘部3c焊接于罩部件2的底面而使得主体部件3与罩部件2被固定。主体部件3例如用耐热性的树脂形成。
<第1室31>
收纳部3b具有第1室31和第2室32,该第1室31在底部具有与壳体10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口3a1,该第2室32接收从罩部件2的通气孔2c1侵入的水等液体。第1室31在俯视时形成为L字型,并形成了收纳部3b内最大的空间。第1室31的底部的连通口3a1例如与变速器A的离合器室连通。当离合器室成为高温而内压变高时,呈雾状含有离合器室内的油(油)的气体从离合器室经由连通口3a1向第1室31流入。另外,在例如正在进行高速旋转的离合器被加热的情况下,当离合器室的内压进一步变高时,离合器室的油也会从连通口3a1吹出。在这样的情况下,第1室31还起到接收所吹出的油的接油盘的作用。
连通口3a1以凹陷的状态形成于第1室31的底面,另外第1室的底面朝向连通口3a1倾斜,因此滞留于第1室31的底面的油容易向连通口3a1流动。因而,油能够往来于壳体10的离合器室等与第1室31之间。
由此,能够使流入通气装置1内的壳体10内的油再次返回壳体10。另外,即使在油从壳体10吹出到第1室31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主体部件3和罩部件2而防止油向通气装置1外部飞散。
<第2室32>
与第1室31相邻地形成有第2室3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室32在俯视时成为切掉了矩形的一部分角的形状。当主体部件3被安装于罩部件2上时,在第2室32的上方配置有设置于罩部件2上的通气孔2c1。如上述那样,因为通气孔2c1所连通的通气部2c与外部连通,因此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有时水、泥等液体会穿过通气部2c而流入第2室32内。
<防止部33>
第1室31与第2室32之间被构成防止部33的第3壁33a隔开。第3壁33a从收纳部3b的底部向罩部件2延伸,并在其上端与罩部件2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D1。因而,在第3壁33a的上端与罩部件2的内侧面之间,第1室31与第2室32彼此连通。
由此,防止了液体在接收油的第1室31与接收液体的第2室32之间流通,因此能够防止液体向壳体10内侵入。另外,一方面防止了液体在第1室31与第2室32之间流通,另一方面气体能够在第3壁33a的上端流通。因而,第3壁33a能够防止两室内的压力产生差别,例如能够将第1室内的较高压力向第2室释放。此外,主体部件3与第3壁33a一体地形成。由此,能够减少零件件数并容易地在主体部件3内制作包含第3壁33a的防止部33。
<第3室34>
主体部件3在第1室31与第3壁33a(防止部33)之间还具有第3室3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室34形成于第2室32的被切掉的空间内,在俯视时为矩形状,该第3室34具有比第1室31的底部高的底部。因为第3室34与第2室32被第3壁33a隔开,因此防止了液体在两室间流通。另外,第3室34的底部也与第1室31的底部同样,成为以朝向连通口3a1变低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当主体部件3被安装于罩部件2上时,在第3室34的上方配置有与设置于罩部件2上的连接部2b连通的第2连通部2b1。因为连接部2b与从工作油室20延伸的连接管121连接,因此在例如工作油室20内的压力变高的情况下,工作油室20的压力经由连接部2b排出。由此,从变速器A的工作油室20排出的空气能够经由通气装置1向外部排出,因此即使在工作油室20内的油万一喷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安全地返回壳体内。
<罩部件2>
罩部件2与主体部件3的上端缘部3c焊接等,对主体部件3进行堵塞。如图4B所示,罩部件2在与主体部件3对应的位置具有:通气孔2c1,其与外部通气;第2连通部2b1,其与连接部2b连通;第1壁21,其向连通口3a1延伸,并防止从连通口3a1喷出的油飞散;以及第2壁22,其以覆盖第1壁21的方式朝向第1室31延伸。
第1壁21是直径比连通口3a1大的筒状。由此,即使油从壳体10吹出到第1室31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油飞散到第2室32和整个第1室31内。
另外,第1壁21在罩部件2侧具有与第1室31进行通气的第1通气部21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通气部21a是在第1壁2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缝。通过设置缝,即使油例如滞留于连通口3a1附近而使得第1壁21的下部开口被油封闭,气体也能够在第1室31与第1壁21内部之间流通,能够防止在第1室31与第1壁21内部之间产生压力差。此外,第1通气部21a不限于上述缝,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于罩部件侧的孔等开口。
第2壁22是在第1室31的大致整个区域形成的环状的闭合的壁。由此,流入第1室31内的含有雾状的油的气体与第2壁22接触,能够使油吸附于第2壁22。于是,从第2壁22滴落的油被收集在第1室内,并穿过连通口3a1而回收到壳体10内。因而,能够从气体中高效地回收油。
另外,第2壁22在罩部件2侧具有与第1室31进行通气的第2通气部22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通气部22a例如采用小径的孔,但也可以如上述第1通气部21a那样采用缝。通过在第2壁22上形成第2通气部22a,即使第2壁22的下部开口被油封闭,气体也能够在第1室31与第2壁22内部之间流通,能够防止在第1室31与第2壁22内部之间产生压力差。
此外,罩部件2、第1壁21以及第2壁22一体地形成。由此,能够减少零件件数并容易地在收纳部3b的第1室31上形成多个隔断。罩部件2例如由耐热性的树脂形成。另外,当安装了主体部件3时,罩部件2在与第2室32对应的位置具有与通气部2c连通的通气孔2c1,在与第3室34对应的位置具有与变速器A的工作油室20连通的第2连通部2b1。
在图5中示出沿图3B中的V-V线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第1室31的底面与第1壁21和第2壁22的下端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第1壁21的下端比第2壁22的下端朝向第1室31的底面(连通口3a1周围的凹部)较长地形成。另外,在防止部33的第3壁33a与罩部件2之间,形成有气体能够往来的间隙D1。
在图6中示出拆卸了通气装置1的状态的壳体10的上表面。在图6中用点划线表示的区域与在图1中用点划线表示的区域对应。即,通气装置1的主体部件3被收纳于用该点划线表示的区域内的壳体10的上表面的凹部中。而且,因为罩部件2固定于主体部3上,因此罩部件2覆盖包含该凹部的壳体10的一部分。由此,在万一例如壳体10内的油被吹出时,油不飞散而能够返回壳体10内。
如图6所示,在壳体10的上表面存在多个凹部,在形成这些凹部的肋部能够进行横孔加工的情况下,即使通过开出横孔而使油滞留在凹部中,也能够排出油。但是,在因为肋部的位置等关系而不能在肋部开出这样的横孔的情况下,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利用罩部件2盖住凹部,即使万一油洒落在壳体上部,也能够使油不滞留在壳体10上部。而且,通过在壳体10上部直接配置通气装置1,能够将壳体10的凹陷空间作为通气孔室有效利用,能够防止油或水滞留于壳体10上部。
<通气装置的动作>
图7示出表示通气装置的作用的概要说明图。在图7中,未以在其它的图中示出的配置来表示第1室31、第2室32、第3室34,为了说明各室的液体和气体的流通,为了方便而对各室进行连续记载。图7中左侧表示第1室31,中央表示第3室34,右侧表示第2室32。
当壳体10内的内压增高时,含有雾状的油的气体和液状的油以图7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流入第1室31内。首先,流入第1室31的液状的油由于第1壁21而向箭头B方向落下并堆积在第1室31的底部。另一方面,含有雾状的油的气体穿过第1通气部21a或第1壁21与第1室31的底部之间的间隙等而向箭头C方向移动。此时,位于第1室31的上方的气体穿过第2通气部22a而要向第2壁22的外侧移动。
从与第2壁22的内侧或第1室31与第3室34之间的第1室31的侧壁等碰撞后的含有雾状的油的气体中,油被各个壁吸附,那些油例如利用自重而向箭头E所示的方向堆积于第1室31的底部。油被分离后的气体穿过第3室34和第3壁33a的上端以及与通气部2c连通的通气孔2c1而如箭头F所示那样向大气侧排出。
另外,从通气部2c向第2室32内流入的来自外部的水或泥等液体如图中箭头G所示那样利用自重落下并堆积在第2室32的底部。此外,也可以在第2室32的底部适当形成排出所滞留的液体的排出口。
因为在第3室34的上方配置有与工作油室20的连接部2b连通的第2连通部2b1,因此在第3室34相比于工作油室20成为负压的情况下,从工作油室20提供油。这样提供的油向图中箭头E所示的方向落下并穿过连通口3a1而能够流入壳体10内。另外,通过例如从第2连通部2b1到第3室34的底部配置管,从而在工作油室20相比于第3室34成为负压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滞留于第3室34的油返回工作油室20。
<实施方式的总结>
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例如1),提供一种安装于变速器的壳体(例如10)上并进行所述壳体内的通气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气装置具有:主体部件(例如3),其具有上端敞开的有底的收纳部(例如3b);以及罩部件(例如2),其堵塞所述主体部件的上端,并具有与外部通气的通气孔(例如2c1),所述收纳部具有第1室(例如31)和第2室(例如32),该第1室(例如31)在底部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口(例如3a1),该第2室(例如32)接收从所述通气孔侵入的液体,所述连通口能够使油往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1室之间,所述主体部件具有防止所述液体在所述第1室与所述第2室之间流通的防止部(例如33)。
根据本结构,能够使流入通气装置内的壳体内的油再次返回到壳体。另外,因为防止了液体在接收油的第1室与接收液体的第2室之间流通,因此能够防止液体向壳体内侵入。另外,即使在油从壳体吹出到第1室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主体部件和罩部件而防止油向通气装置外部飞散。
2.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也可以在所述防止部与所述罩部件之间形成有气体能够往来的间隙(例如D1)。
根据本结构,一方面能够防止液体在第1室与第2室之间流通,另一方面能够使气体流通,从而能够防止两室内的压力产生差别,例如能够将第1室内的较高的压力向第2室释放。
3.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所述罩部件也可以具有第1壁(例如21),该第1壁向所述连通口延伸,并防止从所述连通口喷出的油的飞散。
根据本结构,即使在油从壳体吹出到第1室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油飞散到第2室和整个第1室内。
4.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所述第1壁也可以是直径比所述连通口大的筒状,并在所述罩部件侧具有与所述第1室进行通气的第1通气部(例如21a)。
根据本结构,即使油滞留于连通口附近而使得第1壁的下部开口被油封闭,气体也能够在第1室与第1壁内部之间流通,能够防止在第1室与第1壁内部之间产生压力差。
5.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还可以为,所述罩部件具有以覆盖所述第1壁的方式朝向所述第1室延伸的第2壁(例如22),所述第2壁在所述罩部件侧具有与所述第1室进行通气的第2通气部(例如22a)。
根据本结构,流入第1室内的含有雾状的油的气体与第2壁接触,第2壁吸附雾状的油,从而能够从气体中高效地回收油。另外,即使第2壁的下部开口被油封闭,气体也能够在第1室与第2壁内部之间流通,能够防止在第1室与第2壁内部之间产生压力差。
6.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也可以一体地形成所述罩部件、所述第1壁以及所述第2壁。
根据本结构,能够减少零件件数而在收纳部形成多个隔断。
7.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还可以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室与所述防止部之间的第3室(例如34),所述第3室具有比所述第1室的底部高的底部,所述罩部件在与所述第3室对应的位置具有与所述变速器的工作油室连通的第2连通部(例如2b1)。
根据本结构,能够向壳体内引导从变速器的工作油室提供的油,即使在壳体内的油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补充。
8.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所述第1室和所述第3室的底部也可以具有以朝向所述连通口变低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本结构,通过向连通口引导滞留于第1室和第3室中的油,能够使油没有浪费地返回壳体内。
9.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还可以为,所述连通口与所述变速器的离合器室连通,所述主体部件收纳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凹部中,所述罩部件覆盖所述凹部。
根据本结构,当更换壳体内的油时,即使万一油飞散,也能够使油不滞留于壳体上部。而且,通过在壳体上部直接配置通气装置,能够将壳体的凹陷空间作为通气孔室有效利用,能够防止油或水滞留于壳体上部。
10.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所述防止部也可以具有从所述主体部件向所述罩部件延伸的第3壁(例如33a)。
根据本结构,通过呈壁状形成防止液体从第2室向第1室流通的部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第2室的划分。
1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也可以一体地形成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第3壁。
根据本结构,能够减少零件件数并在主体部件内容易地制作防止部。
虽然参考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给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与功能。
Claims (11)
1.一种通气装置,其安装于变速器的壳体上并进行所述壳体内的通气,该通气装置具有:
主体部件,其具有上端敞开的有底的收纳部;以及
罩部件,其堵塞所述主体部件的上端,并具有与外部通气的通气孔,
其中,
所述收纳部具有第1室和第2室,该第1室在底部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并使流入的油利用自重返回所述壳体内的连通口,该第2室接收从所述通气孔侵入的液体,
所述连通口能够使油往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1室之间,
所述主体部件具有防止所述液体在所述第1室与所述第2室之间流通的防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装置,其中,
在所述防止部与所述罩部件之间形成有气体能够往来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装置,其中,
所述罩部件具有第1壁,该第1壁向所述连通口延伸,并防止从所述连通口喷出的油的飞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装置,其中,
所述第1壁是直径比所述连通口大的筒状,并在所述罩部件侧具有与所述第1室进行通气的第1通气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气装置,其中,
所述罩部件具有以覆盖所述第1壁的方式朝向所述第1室延伸的第2壁,
所述第2壁在所述罩部件侧具有与所述第1室进行通气的第2通气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气装置,其中,
所述罩部件、所述第1壁以及所述第2壁一体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装置,还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室与所述防止部之间的第3室,
其中,
所述第3室具有比所述第1室的底部高的底部,
所述罩部件在与所述第3室对应的位置具有与所述变速器的工作油室连通的第2连通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气装置,其中,
所述第1室和所述第3室的底部具有以朝向所述连通口变低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装置,其中,
所述连通口与所述变速器的离合器室连通,
所述主体部件收纳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凹部中,
所述罩部件覆盖所述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装置,其中,
所述防止部具有从所述主体部件向所述罩部件延伸的第3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气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部件与所述第3壁一体地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34707 | 2016-02-25 | ||
JP2016034707A JP6250081B2 (ja) | 2016-02-25 | 2016-02-25 | ブリー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20415A CN107120415A (zh) | 2017-09-01 |
CN107120415B true CN107120415B (zh) | 2019-08-13 |
Family
ID=59678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98821.7A Active CN107120415B (zh) | 2016-02-25 | 2017-02-23 | 通气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30759B2 (zh) |
JP (1) | JP6250081B2 (zh) |
CN (1) | CN107120415B (zh) |
CA (1) | CA295642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07830B (zh) * | 2019-03-06 | 2023-09-12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齿轮箱的通气结构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55713A (ja) * | 2000-04-13 | 2001-12-26 | Nok Corp | ブリーザ |
CN102767614A (zh) * | 2012-08-08 | 2012-11-07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减速机及其通气装置 |
CN103122987A (zh) * | 2011-11-17 | 2013-05-2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通气装置 |
WO2015083700A1 (ja) * | 2013-12-02 | 2015-06-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365836A (en) * | 1919-09-04 | 1921-01-18 | Int Motor Co | Breather for transmission-cases |
JPS6387380U (zh) * | 1986-11-28 | 1988-06-07 | ||
JP4014145B2 (ja) * | 2002-08-02 | 2007-11-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パワートレ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
US20070000729A1 (en) * | 2005-07-01 | 2007-01-04 |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Inc. | Transmission case vent |
US10371246B2 (en) * | 2016-03-24 | 2019-08-06 | Fca Us Llc | Breather ven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transmission |
-
2016
- 2016-02-25 JP JP2016034707A patent/JP625008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1-26 CA CA2956425A patent/CA2956425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2-23 CN CN201710098821.7A patent/CN107120415B/zh active Active
- 2017-02-23 US US15/440,177 patent/US1003075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55713A (ja) * | 2000-04-13 | 2001-12-26 | Nok Corp | ブリーザ |
CN103122987A (zh) * | 2011-11-17 | 2013-05-2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通气装置 |
CN102767614A (zh) * | 2012-08-08 | 2012-11-07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减速机及其通气装置 |
WO2015083700A1 (ja) * | 2013-12-02 | 2015-06-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50081B2 (ja) | 2017-12-20 |
CN107120415A (zh) | 2017-09-01 |
US20170248221A1 (en) | 2017-08-31 |
JP2017150606A (ja) | 2017-08-31 |
CA2956425A1 (en) | 2017-08-25 |
US10030759B2 (en) | 2018-07-24 |
CA2956425C (en) | 2018-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78487B2 (ja) | ブリーザ装置 | |
WO2014129115A1 (ja) | 排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空調装置 | |
CN108691991B (zh) | 通气装置 | |
US20070272696A1 (en) | Vehicular fuel tank arrangement | |
CN106794744B (zh) | 具有处于车身内部的冷却的设备室的机动车 | |
CN107120415B (zh) | 通气装置 | |
EP1672190B1 (en) | Oil tank for dry sump engines | |
JP2004068848A (ja) | 電気自動車用パワートレ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 |
US20180283533A1 (en) | Control device uni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 |
CN102109054B (zh) | 用于液体储箱通气回路的阀门 | |
JP2003214530A (ja) | トランスファのブリーザ構造 | |
CN211230663U (zh) | 燃料箱用阀装置 | |
CN111936769B (zh) | 通气孔结构以及通气孔盖 | |
KR102001780B1 (ko) | 개방형 에어브리더 | |
JP2005047427A (ja) | 車両用液圧制御装置 | |
JPH06117521A (ja) | 歯車伝動装置のエアブリーザ構造 | |
JP2018168975A (ja) | ブリーザ装置 | |
JP2002118925A (ja) | 防水コントローラ | |
CN109690139B (zh) | 通气室结构 | |
CN216589864U (zh) | 用于车辆的变速箱通气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JP2020139559A (ja) | ブリーザ装置 | |
JP2018128118A (ja) | ブリーザ装置 | |
CN107709839B (zh) | 铁路车辆用齿轮装置 | |
WO2016199332A1 (ja) | 鉄道車両用歯車装置 | |
JP4123434B2 (ja) | ブリーザ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