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3062A - 通信装置和载波频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和载波频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3062A
CN107113062A CN201580069667.XA CN201580069667A CN107113062A CN 107113062 A CN107113062 A CN 107113062A CN 201580069667 A CN201580069667 A CN 201580069667A CN 107113062 A CN107113062 A CN 107113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
transmitter
frequency
signal
carrier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96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3062B (zh
Inventor
备海正嗣
吉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13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3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72Wavelength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3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 H04B10/032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using working and protec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6Multiwavelength 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56Optical medium access at the optical channel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通信装置具有:光传输装置(10),其具有分别以不同的载波频率发送接收光信号的发送接收器(11~14);合波部(21),其对从发送接收器(11~14)输入的光信号进行频率复用;作为发送接收器(11~14)的预备的发送接收器的预备发送接收器(30),其对频率复用信号和与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中使用的载波频率相同频率设定的本地发光信号进行混合干涉,生成并输出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载波频率校正用的控制信号;以及控制部(40),其进行将从预备发送接收器(30)输入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控制。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和载波频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光信号进行频率复用来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和载波频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光传输系统中,为了干线系统光通信网的大容量化,对多个子载波进行高密度频率复用的超级信道技术受到关注。在光传输系统中,基于相干检波的窄带接收、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谱整形和波形复原有助于实现高密度频率复用,另一方面,以GHz量级产生的波长可变光源的振荡频率偏移成为子载波间串扰的原因,导致特性劣化。在高密度地配置频率间隔的超级信道技术中,该影响显著。
为此,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技术:降低特定波长的光功率而从发送侧进行发送,在接收侧根据特定波长的相邻信道的比特错误率对信道串扰量进行评价。根据信道串扰量来检测降低了光功率的信道的波长偏移,在发送侧对降低了光功率的信道的波长偏移进行补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40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根据比特错误率对载波频率进行控制,但是,比特错误率不仅由于串扰量而变动,还可能由于传输路径中的光纤非线性光学效应引起的劣化而变动。因此,存在对频率偏移进行校正准确度欠佳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高精度地控制载波频率的通信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信装置具有:光传输装置,其具有分别以不同的载波频率发送接收光信号的多个发送接收器;合波部,其对从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输入的光信号进行频率复用,输出频率复用信号;作为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的预备的发送接收器的预备发送接收器,其对所述频率复用信号和与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中使用的载波频率相同频率设定的本地发光信号进行混合干涉,生成并输出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载波频率校正用的控制信号;以及控制部,其进行将从所述预备发送接收器输入的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控制。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发挥能够高精度地控制载波频率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含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的光传输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预备发送接收器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发送接收器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中对发送接收器的载波频率进行校正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发送接收器中将载波频率f1校正成载波频率f1′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预备发送接收器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包含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的光传输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预备发送接收器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中将发送接收器的载波频率控制成任意的载波频率间隔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中的载波频率间隔的控制方法的图形的图。
图1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频率间隔控制部中生成对应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频率间隔控制部生成的对应表的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包含实施方式3的通信装置的光传输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通信装置中的载波频率间隔的控制方法的图形的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频率间隔控制部生成的对应表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和载波频率控制方法。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3的光传输系统100的结构例的图。在光传输系统100中,通信装置1和通信装置3经由传输路径2,通过频率复用后的光信号进行通信。这里,假设对4个子载波进行频率复用的光传输系统100进行说明,但是,这只是一例,频率复用的子载波的数量不限于4个。通信装置1、3结构相同,因此,下面使用通信装置1对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
通信装置1具有:光传输装置10,其具有分别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光信号的发送接收的4个发送接收器11、12、13、14;合分波部20,其具有合波部21和分波部22,该合波部21将对从发送接收器11~14输入的光信号进行频率复用而得到的频率复用信号输出到传输路径2和预备发送接收器30,该分波部22将从通信装置3输出并经由传输路径2输入的频率复用信号分波成各载波频率并输出到对应的发送接收器11~14;预备发送接收器30,其对频率复用信号和与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中使用的载波频率相同频率设定的本地发光信号进行混合干涉,生成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载波频率校正用的控制信号,进行对发送接收器11~14中使用的载波频率f1~f4进行校正的控制;以及控制部40,其具有进行将从预备发送接收器30输入的控制信号分配发送给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11~14的控制的发送控制部41。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是发送接收器11~14中的作为对载波频率进行校正的控制对象的发送接收器。
在通信装置1中,发送接收器11以载波频率f1发送接收光信号,发送接收器12以与载波频率f1的频率间隔ΔF的载波频率f2发送接收光信号,发送接收器13以与载波频率f2的频率间隔ΔF的载波频率f3发送接收光信号,发送接收器14以与载波频率f3的频率间隔ΔF的载波频率f4发送接收光信号。
在通信装置1中,光传输装置10的发送接收器11~14输出载波频率f1~f4的光信号。合分波部20的合波部21对从发送接收器11~14输入的光信号进行频率复用,经由传输路径2向通信装置3发送频率复用信号,并且从监视端口向预备发送接收器30输出频率复用信号。在经由传输路径2接收到频率复用信号的通信装置3中,合分波部20的分波部22将频率复用信号分波成载波频率f1~f4并输出到对应的发送接收器11~14。在图1所示的光传输系统100中,通信装置1、3进行双向通信,因此,与上述同样,通信装置3的各发送接收器11~14输出载波频率f1~f4的光信号,合波部21进行频率复用并发送到通信装置1,在通信装置1中,分波部22将频率复用信号分波成载波频率f1~f4并输出到对应的发送接收器11~14。
接着,对预备发送接收器3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预备发送接收器30的结构例的框图。预备发送接收器30具有:作为光源部的波长可变光源部31,其能够改变载波频率来输出光信号即本地发光信号;作为调制部的光调制部32,其对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输入的本地发光信号进行调制,生成发送信号;作为同步检波部的相干接收器33,其将对从合分波部20的合波部21输入的频率复用信号和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输入的本地发光信号进行混合干涉而提取出的光信号转换成频率偏置量计算用的电信号,并且,将对从合分波部20的分波部22输入的分波后的光信号和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输入的本地发光信号进行混合干涉而提取出的光信号转换成数据解调用的电信号;以及作为信号处理部的数字信号处理部34,其使用由相干接收器33转换后的频率偏置量计算用的电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载波频率与本地发光信号的载波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置量,生成频率偏置量的信息即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控制部40,并且,使用由相干接收器33转换后的数据解调用的电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对信号劣化进行补偿,将其解调成原来的数据。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中,将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输出的本地发光信号分支成两部分,用于光调制部32中的光源和相干接收器33中的光源。
这里,在相干接收器33和数字信号处理部34中根据分波后的光信号对原来的数据进行复原的处理与以往使用的基于数字相干接收技术的数据复原处理相同。此时,在相干接收器33和数字信号处理部34中,求出重叠有要复原的数据的光信号的载波频率与本地发光信号的载波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置量,将频率偏置量的信息用于数据的复原处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相干接收器33和数字信号处理部34中,不追加新的运算功能,通过利用现有的数据复原处理时实施的运算功能,就能够求出频率偏置量。
接着,对发送接收器11~14的结构进行说明。发送接收器11~14结构相同,因此,使用发送接收器11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接收器11的结构例的框图。发送接收器11具有:波长可变光源部51,其能够根据从控制部40输入的控制信号改变载波频率来输出光信号即本地发光信号;作为调制部的光调制部52,其对从波长可变光源部51输入的本地发光信号进行调制,生成发送信号;作为同步检波部的相干接收器53,其将对从合分波部20的分波部22输入的分波后的光信号和从波长可变光源部51输入的本地发光信号进行混合干涉而提取出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及作为信号处理部的数字信号处理部54,其使用由相干接收器53转换后的电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对信号劣化进行补偿,将其解调成原来的数据。在发送接收器11中,将从波长可变光源部51输出的本地发光信号分支成两部分,用于光调制部52中的光源和相干接收器53中的光源。
这样,预备发送接收器30具有与发送接收器11~14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光传输装置10中,在发送接收器11~14中的任意发送接收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使用预备发送接收器30作为代替发生故障的发送接收器的发送接收器。
接着,说明在通信装置1中对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进行校正的动作。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中对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进行校正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通信装置1中,发送接收器11~14以各个载波频率f1~f4发送光信号(步骤S1)。此时,从发送接收器11~14发送的光信号的载波频率f1~f4是由各发送接收器11~14具有的各个波长可变光源部51生成的,因此,可能包含GHz量级的频率偏移。
合波部21对从发送接收器11~14输入的各光信号进行频率复用,经由传输路径2向通信装置3发送频率复用信号,并且从监视端口向预备发送接收器30输出频率复用信号(步骤S2)。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中,相干接收器33输入从合波部21输出的频率复用信号。
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中,在波长可变光源部31中设为载波频率的识别编号n=1(步骤S3),设定成载波频率f1′,输出本地发光信号(步骤S4)。载波频率f1′是与发送接收器11中使用的载波频率f1相同的频率设定,但是,估计可能由于发送接收器11的波长可变光源部51和预备发送接收器30的波长可变光源部31的个体差异而包含GHz量级的误差。
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中,相干接收器33对频率复用信号和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输入的载波频率f1′的本地发光信号即本地发光信号进行混合干涉(步骤S5)。相干接收器33将进行混合干涉而提取出的光信号转换成频率偏置量计算用的电信号,将其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部34。
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中,数字信号处理部34使用从相干接收器33输入的电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11的载波频率f1与本地发光信号的载波频率f1′之间的频率的偏移量即频率偏置量Δf1(步骤S6)。数字信号处理部34将计算出的频率偏置量Δf1的信息作为发送接收器11用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0。
在控制部40中,发送控制部41将从数字信号处理部34输入的发送接收器11用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11(步骤S7)。
然后,在发送接收器11中,波长可变光源部51根据从控制部40输入的发送接收器11用的控制信号,以频率偏置量Δf1对载波频率进行控制,将载波频率f1校正成载波频率f1′(步骤S8)。
图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发送接收器11中将载波频率f1校正成载波频率f1′后的状态的图。载波频率f1′~f4′是在发送接收器11~14中不考虑波长可变光源部51的误差的、本来使用的载波频率。载波频率f1′~f4′在不存在频率偏移的情况下与相邻的载波频率成为频率间隔ΔF的关系。在发送接收器11中,应该使用载波频率f1′,但是使用偏移了频率偏置量Δf1的载波频率f1,因此,通过校正成载波频率f1′,能够使与发送接收器12中使用的载波频率f2′之间保持频率间隔ΔF。
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中,在针对光传输装置10具有的全部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f1′~f4′的频率偏置量的计算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9:否),设为n=n+1,即对n进行向上计数,设为n=1+1=2(步骤S10),返回步骤S4,进行步骤S8之前的动作,进行计算发送接收器12的频率偏置量Δf2并将发送接收器12的载波频率f2校正成载波频率f2′的控制。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中,反复进行步骤S4~S8的动作,进行计算发送接收器13的频率偏置量Δf3并将发送接收器13的载波频率f3校正成载波频率f3′的控制,进行计算发送接收器14的频率偏置量Δf4并将发送接收器14的载波频率f4校正成载波频率f4′的控制。
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中,在针对光传输装置10具有的全部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f1′~f4′的频率偏置量的计算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9:是),结束对载波频率进行校正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信装置1中,能够从合波部21的监视端口输入频率复用信号,计算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f1~f4的频率偏置量Δf1~Δf4,因此,在运用光传输系统100时,也能够实时进行载波频率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波长可变光源部31、51使用具有周期性波长透射特性的光学滤波器检测频率信息,对振荡频率进行稳定控制。波长可变光源部31、51由于温度变动等而在透射特性中产生波长偏移,但是,周期的偏移量为绝对值的偏移量的千分之一以下。因此,在通信装置1中,在温度稳定的环境下,通过以一个波长可变光源部31为基准对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f1~f4进行校正,能够以50MHz以下的量级对载波频率f1~f4的频率间隔ΔF进行控制。
进而,在通信装置1中,通过始终监视频率复用信号并对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f1~f4进行控制,检测经年引起的发送接收器11~14的各波长可变光源部51的频率偏移,能够稳定地控制载波频率f1~f4的频率间隔ΔF。在通信装置1中,例如,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的数字信号处理部34中,周期性地计算发送接收器11~14的频率偏置量Δf1~Δf4,周期性地校正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f1~f4
这里,对实现图2所示的预备发送接收器30的框图的各结构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预备发送接收器30的硬件结构的图。波长可变光源部31由执行存储器62中存储的程序的处理器和光信号生成部63来实现。光调制部32由执行存储器62中存储的程序的处理器和输出部65来实现。相干接收器33由执行存储器62中存储的程序的处理器和输入部64来实现。数字信号处理部34由执行存储器62中存储的程序的处理器和输出部65来实现。处理器61、存储器62、光信号生成部63、输入部64和输出部65通过系统总线66进行连接。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中,也可以由多个处理器61和多个存储器62协作来执行图2的框图所示的各结构的功能。预备发送接收器30能够由图6所示的硬件结构来实现,但是,也可以安装在软件和硬件的任意一方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通信装置1中,根据预备发送接收器30具有的一个作为基准的波长可变光源部31的载波频率,对光传输装置10的各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f1~f4进行校正。由此,在通信装置1中,能够活用波长可变光源部31的周期特性和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频率偏置估计功能,高精度地控制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f1~f4,能够按照频率间隔ΔF以50MHz以下的量级高精度地配置载波频率f1~f4
在通信装置1中,在各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f1~f4的校正中不需要在与其它通信装置3之间发送接收光信号,因此,能够在通信装置1内进行载波频率的控制。在通信装置1中,在运用光传输系统100时,也不需要消耗各载波频率,因此,能够实时地控制载波频率,能够对波长可变光源部51的经年引起的光频率偏移进行校正。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将多个载波频率的频率间隔控制成任意的频率间隔。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1a、3a的光传输系统100a的结构例的图。在光传输系统100a中,通信装置1a和通信装置3a经由传输路径2,通过频率复用后的光信号进行通信。通信装置1a、3a结构相同,因此,下面使用通信装置1a对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通信装置1a具有:光传输装置10,其具有分别以不同的载波频率发送接收光信号的发送接收器11~14;预备发送接收器30a,其接收光信号;以及控制部40a,其对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发送的光信号的载波频率进行控制。通信装置1a从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中删除预备发送接收器30和控制部40,追加预备发送接收器30a和控制部40a。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预备发送接收器30a的结构例的框图。预备发送接收器30a从实施方式1的预备发送接收器30中删除波长可变光源部31,追加波长可变光源部31a。波长可变光源部31a是如下的光源部:在实施方式1的动作的情况下,进行与波长可变光源部31相同的动作,在实施方式2中,能够根据来自后述控制部40a的控制信号改变载波频率来输出光信号即本地发光信号。另外,与实施方式1的预备发送接收器30同样,预备发送接收器30a具有与发送接收器11~14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光传输装置10中,在发送接收器11~14中的任意发送接收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使用预备发送接收器30a作为代替发生故障的发送接收器的发送接收器。
返回图7,控制部40a具有发送控制部41a和频率间隔控制部42。发送控制部41a在实施方式1的动作的情况下,进行与发送控制部41相同的动作,在实施方式2中,对发送接收器11~14和预备发送接收器30a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使在通信装置1a中,发送接收器11~14中使用的载波频率f1~f4为任意的载波频率间隔。频率间隔控制部42受理用于使发送接收器11~14中使用的载波频率f1~f4为任意的载波频率间隔的设定,计算各载波频率f1~f4中使用的信道编号和频率偏置量。
接着,对如下的控制进行说明:在通信装置1a中,设内置于预备发送接收器30a中的波长可变光源部31a为输出作为基准光的本地发光信号的基准光源,使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为任意的载波频率间隔,从而高精度地配置光信号。在通信装置1a中,计算作为基准的波长可变光源部31a中使用的信道编号和该信道编号中的从频率栅格起的频移量,由此,能够以任意的载波频率间隔配置光信号。这里,设预备发送接收器30a的波长可变光源部31a以频率间隔25GHz的栅格发光,具有±12.5GHz的频移幅度。频率间隔25GHz的栅格是指,在相邻的信道编号中,光信号的频率差为25GHz。设发送接收器11~14的各波长可变光源部51和预备发送接收器30a的波长可变光源部31a规格相同。
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1a中将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控制成任意的载波频率间隔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通信装置1a中,频率间隔控制部42从光传输系统100a的管理者等受理在光传输系统100a中作为目标的从发送接收器11~14的各波长可变光源部51发送的光信号的载波频率间隔A和波长数N的设定(步骤S11)。这里,作为一例,设为载波频率间隔A=40GHz,波长数N为与光传输装置10内的发送接收器的数量相同的N=4。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1a中的载波频率间隔的控制方法的图形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波长可变光源部31a和发送接收器11~14的各波长可变光源部51以频率间隔25GHz的栅格发光。例如,在将来自某个发送接收器的波长可变光源部51的发送信号作为基准的情况下,在以相邻的载波频率进行发送的发送接收器中,对波长可变光源部51设定2个频率间隔25GHz的栅格量的间隔即频率间隔50GHz的较大频率,根据基于与预备发送接收器30a的本地发光信号之间的比较的校正指示,频移10GHz以减小频率间隔。由此,能够在2个发送接收器之间实现载波频率间隔50-10=40(GHz)。通过在以相邻的载波频率进行发送的2个发送接收器之间进行同样的控制,能够实现各发送接收器中使用的载波频率间隔40GHz。
频率间隔控制部42受理载波频率间隔A和波长数N的设定后,计算针对各载波频率fn配置的各光信号的信道编号C和相对于基于所设定的信道编号C的频率fCn′的频移量,即作为第1频率偏置量的频率偏置量ΔFn,生成表示针对各载波频率fn的信道编号C和频率偏置量ΔFn的对应表(步骤S12)。另外,对各频率赋予的“′”的处理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
对频率间隔控制部42生成对应表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图1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频率间隔控制部42中生成对应表的动作的流程图。在频率间隔控制部42中,首先,设定成载波频率的识别编号n=1(步骤S31)。
频率间隔控制部42计算最接近载波频率f1的波长可变光源部31a的频率的信道编号C(步骤S32)。这里,载波频率f1为频率复用的光信号中最小的频率,设为最接近载波频率f1的波长可变光源部31a的频率的信道编号C=1。
频率间隔控制部42计算在波长可变光源部31a中信道编号C=1时不进行频移而输出本地发光信号时的频率fC1′与载波频率f1之间的频率偏置量ΔF1(步骤33)。这里,波长可变光源部31a的频率fC1′是频率复用信号中的最小频率,因此,需要成为与载波频率f1相等的频率,因此,设为频率偏置量ΔF1=0GHz。
频率间隔控制部42在对应表中追加波长可变光源31a的信道编号C=1和频率偏置量ΔF1=0GHz的信息(步骤S34)。
频率间隔控制部42在针对全部载波频率f1~f4的信道编号C和频率偏置量ΔFn的计算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35:否),设为n=n+1,即对n进行向上计数,设为n=1+1=2(步骤S36),返回步骤S32,进行步骤S34之前的动作,针对载波频率f2计算信道编号C和频率偏置量ΔF2。频率间隔控制部42同样针对载波频率f3、f4计算信道编号C和频率偏置量ΔF3、ΔF4,完成对应表。频率间隔控制部42在针对全部载波频率f1~f4的信道编号C和频率偏置量ΔFn的计算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35:是),结束对应表生成的动作。频率间隔控制部42在频率间隔控制部42内部存储生成的对应表,但是,也可以存储在频率间隔控制部42外部的未图示的存储部中。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频率间隔控制部42生成的对应表的例子的图。对应表示出针对各载波频率f1~f4的信道编号C和频率偏置量ΔFn。在作为基准的载波频率f1中,信道编号C=1,频率偏置量ΔF1=0GHz。
在与载波频率f1相邻的载波频率f2中,信道编号C是旁边2个的信道编号C=3,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a输出的本地发光信号的频率fC3′比载波频率f1的信道编号C=1时的本地发光信号的频率fC1′大50GHz。该情况下,在信道编号C=1和信道编号C=3中,频率间隔成为50GHz,因此,设为频率偏置量ΔF2=-10GHz。由此,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2之间的频率间隔成为50-10=40(GHz)。
在与载波频率f2相邻的载波频率f3中,信道编号C是旁边1个的信道编号C=4,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a输出的本地发光信号的频率fC4′比载波频率f1的信道编号C=1时的本地发光信号的频率fC1′大75GHz。该情况下,在信道编号C=1和信道编号C=4中,频率间隔成为75GHz,因此,设为频率偏置量ΔF3=5GHz。由此,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3之间的频率间隔成为75+5=80GHz。其结果是,载波频率f2与载波频率f3之间的频率间隔成为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3之间的频率间隔80GHz减去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2之间的频率间隔40GHz而得到的80-40=40(GHz)。
在与载波频率f3相邻的载波频率f4中,信道编号C是旁边2个的信道编号C=6,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a输出的本地发光信号的频率fC6′比载波频率f1的信道编号C=1时的本地发光信号的频率fC1′大125GHz。该情况下,在信道编号C=1和信道编号C=6中,频率间隔成为125GHz,因此,设为频率偏置量ΔF4=-5GHz。由此,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4之间的频率间隔成为125-5=120(GHz)。其结果是,载波频率f3与载波频率f4之间的频率间隔成为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4之间的频率间隔120GHz减去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3之间的频率间隔80GHz而得到的120-80=40(GHz)。
返回图9的流程图,在频率间隔控制部42中完成对应表的生成后,发送控制部41a开始对发送接收器11~14的载波频率f1~f4的频率间隔进行控制的处理。首先,发送控制部41a设定载波频率的识别编号n=1(步骤S13)。
发送控制部41a从频率间隔控制部42的对应表取得第1个载波频率f1的信道编号C=1和频率偏置量ΔF1=0GHz(步骤S14)。发送控制部41a通过控制信号将第1个载波频率f1的信道编号C=1的信息输出到第1个发送接收器11和预备发送接收器30a。
根据基于来自发送控制部41a的控制信号的信道编号C=1的信息,第1个发送接收器11从波长可变光源部51发送基于信道编号C=1的频率fC1的光信号作为载波频率f1的光信号(步骤S15)。
根据基于来自发送控制部41a的控制信号的信道编号C=1的信息,预备发送接收器30a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a输出基于与第1个发送接收器11的波长可变光源部51中使用的信道编号C=1相同设定的信道编号C=1的频率fC1′的本地发光信号,作为载波频率f1′的本地发光信号(步骤S16)。
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a中,相干接收器33对来自合波部21的监视端口的输出即发送接收器11的载波频率f1的光信号和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a输入的载波频率f1′的本地发光信号进行混合干涉(步骤S17)。相干接收器33将进行混合干涉而提取出的光信号转换成频率偏置量计算用的电信号,将其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部34。
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a中,数字信号处理部34使用从相干接收器33输入的电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计算作为第2频率偏置量的频率偏置量Δf1(步骤S18)。数字信号处理部34将计算出的频率偏置量Δf1的信息作为发送接收器11用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0a。
在控制部40a中,发送控制部41a对基于从数字信号处理部34输入的控制信号的频率偏置量Δf1和从图12所示的对应表取得的频率偏置量ΔF1进行比较(步骤S19)。
在频率偏置量Δf1与频率偏置量ΔF1之间的误差不在±0.01GHz的范围内,即频率偏置量Δf1不在0±0.01GHz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19:否),发送控制部41a针对发送接收器11生成用于对光信号的载波频率f1校正ΔF1-Δf1的控制信号,将其输出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11(步骤S20)。另外,误差的范围±0.01GHz只是一例,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光传输系统100a的用途、目的而使用不同的值。
然后,在发送接收器11中,波长可变光源部51根据由发送控制部41a生成的发送接收器11用的控制信号,对载波频率f1校正频率偏置量ΔF1-Δf1(步骤S21)。
在通信装置1a中,返回步骤S15,在频率偏置量Δf1与频率偏置量ΔF1之间的误差在±0.01GHz的范围内之前,反复执行步骤S15~步骤S21的处理。在误差在±0.01GHz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19:是),发送控制部41a确认是否已针对全部发送接收器完成调整(步骤S22)。
在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22:否),发送控制部41a设为n=n+1,即对n进行向上计数,设为n=1+1=2(步骤S23),返回步骤S14,从频率间隔控制部42的对应表取得从最小频率起第2个载波频率f2的信道编号C=3和频率偏置量ΔF2=-10GHz(步骤S14)。在通信装置1a中,进行步骤S14~步骤S21的动作,进行计算发送接收器12的频率偏置量Δf2并对发送接收器12的载波频率f2进行校正的控制。
具体而言,在通信装置1a中,由于信道编号C=3,因此,进行控制以使从发送接收器12的波长可变光源部51发送的载波频率f2相对于比信道编号C=1时大50GHz的频率fC3′在-10±0.01GHz的范围内。详细地讲,在载波频率f2的情况下,发送接收器12的波长可变光源部51最初设为载波频率f2,以比信道编号C=1时大50GHz的频率fC3发送光信号。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a中,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a输出比信道编号C=1时大50GHz的信道编号C=3的频率fC3′的本地发光信号,作为载波频率f2′的本地发光信号。在数字信号处理部34中,想到来自发送接收器12的光信号和来自波长可变光源部31a的本地发光信号均为比信道编号C=1时大50GHz的频率,因此,预想到计算0GHz左右的频率偏置量Δf2
在控制部40a中,发送控制部41a对基于从数字信号处理部34输入的控制信号的频率偏置量Δf2和频率偏置量ΔF2进行比较,在频率偏置量Δf2与频率偏置量ΔF2之间的误差不在±0.01GHz的范围内即频率偏置量Δf2不在-10±0.01GHz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发送控制部41a针对发送接收器11生成用于对光信号的载波频率f2校正ΔF2-Δf2的控制信号,将其输出到发送接收器12。在发送接收器12最初发送光信号的情况下,ΔF2-Δf2即如上所述Δf2为0GHz左右,因此,发送控制部41a生成用于校正(-10)-0=-10(GHz)左右的控制信号,将其输出到发送接收器12。
在发送接收器12中,根据基于来自发送控制部41a的控制信号的校正指示,发送针对比信道编号C=1时大50GHz的频率fC3校正-10GHz左右后的频率即比信道编号C=1时大40GHz左右的频率的光信号。在预备发送接收器30a中,想到来自发送接收器12的光信号为比信道编号C=1时大40GHz左右的频率,因此,预想到数字信号处理部34计算-10GHz左右的频率偏置量Δf2。在控制部40a中,ΔF2-Δf2即Δf2为-10GHz左右,因此,发送控制部41a生成用于校正(-10)-(-10)=0(GHz)左右的控制信号,将其输出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12。在通信装置1a中,反复进行该动作,在图9所示的流程图中步骤S19成为“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2之间的频率间隔40GHz实现2个光信号配置。
通信装置1a同样针对载波频率f3、f4进行步骤S14~步骤S21的动作,控制成载波频率间隔,在针对全部发送接收器完成载波频率的调整的情况下(步骤S22:是),结束控制成任意的载波频率间隔的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数字信号处理部34生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控制信号,控制部40a的发送控制部41a对基于从数字信号处理部34取得的控制信号的频率偏置量Δfn和从频率间隔控制部42取得的频率偏置量ΔFn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并输出控制信号,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发送控制部41a也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将从频率间隔控制部42取得的频率偏置量ΔFn的信息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部34,数字信号处理部34对计算出的频率偏置量Δfn和从频率间隔控制部42取得的频率偏置量ΔFn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控制信号。该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同样,发送控制部41a将从数字信号处理部34输入的发送接收器用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
并且,发送控制部41a也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将从频率间隔控制部42取得的频率偏置量ΔFn的信息输出到发送接收器11~14。发送接收器11~14从最初起校正频率偏置量ΔFn并输出光信号,由此,在通信装置1a中,与不将从频率间隔控制部42取得的频率偏置量ΔFn的信息输出到发送接收器11~14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结束控制成任意的载波频率间隔的动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图8所示的预备发送接收器30a的硬件结构能够通过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硬件结构来实现。并且,具有发送控制部41a和频率间隔控制部42的控制部40a能够通过图6所示的处理器61和存储器62来实现。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通信装置1a中,将预备发送接收器30a具有的波长可变光源部31a的载波频率作为基准,以任意的载波频率间隔配置从发送接收器11~14发送的光信号。由此,在光传输系统100a中,能够高精度地调整载波频率间隔,能够实现适合于系统的灵活的载波频率间隔。在通信装置1a中,利用发送接收器11~14的波长可变光源部51和预备发送接收器30a的波长可变光源部31a的频率微调整功能,因此,不限于各波长可变光源部的栅格,能够以任意的载波频率间隔配置载波。并且,在通信装置1a中,能够将载波控制成指定的频率,能够以100MHz以下的高精度进行频率控制。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以频率间隔40GHz配置4个子载波即光信号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光信号的频率间隔不固定而是根据频带不同的情况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对如下的情况进行说明:以频率间隔50GHz对波长编号1和波长编号2进行频率复用,该波长编号1是以频率间隔40GHz对4个光信号进行频率复用而得到的,该波长编号2是以频率间隔33.3GHz对3个光信号进行频率复用而得到的。
图13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通信装置1b、3b的光传输系统100b的结构例的图。在光传输系统100b中,通信装置1b和通信装置3b经由传输路径2,通过频率复用后的光信号进行通信。通信装置1b、3b结构相同,因此,下面使用通信装置1b对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
通信装置1b从实施方式2的通信装置1a中删除光传输装置10,追加光传输装置10a。光传输装置10a具有发送接收器11~17。光传输装置10a构成为在光传输装置10中追加发送接收器15~17。发送接收器15~17的结构与发送接收器11~14相同。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通信装置1b中的载波频率间隔的控制方法的图形的图。波长编号1的载波频率f1~f4对应于发送接收器11~14,波长编号2的载波频率f5~f7对应于发送接收器15~17。即,波长编号1的部分与实施方式2相同。
在实施方式3中,通信装置1b将发送接收器11~17的载波频率控制成任意的载波频率间隔的动作的流程图与实施方式2中的图9的流程图相同。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11中设定的载波频率间隔A和波长数N、在步骤S12中生成的对应表对应于7个载波频率f1~f7。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频率间隔控制部42生成的对应表的例子的图。载波频率f1~f4的部分与实施方式2时的图12相同。
在与载波频率f4相邻的载波频率f5中,信道编号C是旁边2个的信道编号C=8,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a输出的本地发光信号的频率fC8′比载波频率f1的信道编号C=1时的本地发光信号的频率fC1′大175GHz。该情况下,在信道编号C=1和信道编号C=8中,频率间隔成为175GHz,因此,设为频率偏置量ΔF5=-5GHz。由此,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5之间的频率间隔成为175-5=170GHz。其结果是,载波频率f4与载波频率f5之间的频率间隔成为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5之间的频率间隔170GHz减去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4之间的频率间隔120GHz而得到的170-120=50(GHz)。
在与载波频率f5相邻的载波频率f6中,信道编号C是旁边1个的信道编号C=9,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a输出的本地发光信号的频率fC9′比载波频率f1的信道编号C=1时的本地发光信号的频率fC1′大175GHz。该情况下,在信道编号C=1和信道编号C=9中,频率间隔成为200GHz,因此,设为频率偏置量ΔF6=3.3GHz。由此,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6之间的频率间隔成为203.3GHz。其结果是,载波频率f5与载波频率f6之间的频率间隔成为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6之间的频率间隔203.3GHz减去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5之间的频率间隔170GHz而得到的203.3-170=33.3(GHz)。
在与载波频率f6相邻的载波频率f7中,信道编号C是旁边1个的信道编号C=10,从波长可变光源部31a输出的本地发光信号的频率fC10′比载波频率f1的信道编号C=1时的本地发光信号的频率fC1′大225GHz。该情况下,在信道编号C=1和信道编号C=10中,频率间隔成为225GHz,因此,设为频率偏置量ΔF7=11.6GHz。由此,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7之间的频率间隔成为236.6GHz。其结果是,载波频率f6与载波频率f7之间的频率间隔成为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7之间的频率间隔236.6GHz减去载波频率f1与载波频率f6之间的频率间隔203.3GHz而得到的236.6-203.3=33.3(GHz)。
这样,如果考虑将频率复用的光信号中最小的频率即载波频率f1作为基准,则能够利用与基准频率之间的距离来定义各光信号的配置。因此,在频率间隔根据频带而不同的系统中,也能够灵活地控制成不同的频率间隔。
在实施方式3中,在图9所示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22成为“否”的情况下经由步骤S23返回步骤S14的次数增加发送接收器15~17这3次。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通信装置1b中,将预备发送接收器30a具有的波长可变光源部31a的载波频率作为基准,以任意的载波频率间隔配置从发送接收器11~17发送的光信号。由此,在光传输系统100b中,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进而,能够使载波频率间隔成为不同的间隔。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也可以与别的公知技术进行组合,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标号说明
1、1a、1b、3、3a、3b:通信装置;2:传输路径;10:光传输装置;11、12、13、14、15、16、17:发送接收器;20:合分波部;21:合波部;22:分波部;30、30a:预备发送接收器;31、31a、51:波长可变光源部;32、52:光调制部;33、53:相干接收器;34、54:数字信号处理部;40、40a:控制部;41、41a:发送控制部;42:频率间隔控制部;61:处理器;62:存储器;63:光信号生成部;64:输入部;65:输出部;66:系统总线;100、100a、100b:光传输系统。

Claims (8)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具有:
光传输装置,其具有分别以不同的载波频率发送接收光信号的多个发送接收器;
合波部,其对从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输入的光信号进行频率复用,输出频率复用信号;
作为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的预备的发送接收器的预备发送接收器,其对所述频率复用信号和与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中使用的载波频率相同频率设定的本地发光信号进行混合干涉,生成并输出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载波频率校正用的控制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进行将从所述预备发送接收器输入的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备发送接收器具有:
光源部,其能够改变载波频率来输出所述本地发光信号;
同步检波部,其将对所述频率复用信号和所述本地发光信号进行混合干涉而提取出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及
信号处理部,其使用所述电信号,计算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中使用的载波频率与如下的所述本地发光信号的载波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置量,将所述频率偏置量的信息作为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部,其中,该本地发光信号是以与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中使用的载波频率相同的频率设定从所述光源部输出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处理部针对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周期性地计算所述频率偏置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备发送接收器具有对所述本地发光信号进行调制的调制部,能够代替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中的一个发送接收器来进行光信号的发送接收。
5.一种通信装置的载波频率控制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光传输装置,其具有分别以不同的载波频率发送接收光信号的多个发送接收器;以及作为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的预备的发送接收器的预备发送接收器,其使用对从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输出的光信号进行频率复用而得到的频率复用信号,生成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载波频率校正用的控制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频率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光信号发送步骤,所述光传输装置的各发送接收器以不同的载波频率发送光信号;
频率复用步骤,合波部对从所述各发送接收器输入的光信号进行频率复用,输出频率复用信号;
本地发光信号输出步骤,所述预备发送接收器的光源部输出与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中使用的载波频率相同频率设定的载波频率的本地发光信号;
混合干涉步骤,所述预备发送接收器的同步检波部将对所述频率复用信号和所述本地发光信号进行混合干涉而提取出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频率偏置量计算步骤,所述预备发送接收器的信号处理部使用所述电信号,计算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中使用的载波频率与如下的所述本地发光信号的载波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置量,将计算出的频率偏置量的信息作为控制信号进行输出,其中,该本地发光信号是以与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中使用的载波频率相同的频率设定从所述光源部输出的;以及
校正步骤,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载波频率进行校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波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信装置中,针对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周期性地计算所述频率偏置量,对载波频率进行校正。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受理从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发送的光信号的载波频率的频率间隔和所述发送接收器的数量即波长数的设定,针对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具有的能够以规定的频率栅格改变载波频率来输出所述光信号的光源部,根据所述设定,计算各发送接收器的所述光源部中使用的信道编号和第1频率偏置量,对所述第1频率偏置量和来自所述信号处理部的控制信号所示的第2频率偏置量进行比较,在所述第1频率偏置量与所述第2频率偏置量之间的误差不在规定的范围内时,生成用于对所述光信号的载波频率进行校正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
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光源部根据由所述控制部生成的控制信号对所述光信号的载波频率进行校正。
8.一种通信装置的载波频率控制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光传输装置,其具有分别以不同的载波频率发送接收光信号的多个发送接收器;作为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的预备的发送接收器的预备发送接收器,其接收所述光信号;以及控制部,其对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发送的所述光信号的载波频率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频率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设定步骤,所述控制部受理从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发送的各光信号的载波频率的频率间隔和所述发送接收器的数量即波长数的设定;
计算步骤,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多个发送接收器具有的能够以规定的频率栅格改变载波频率来输出所述光信号的光源部,根据所述设定,计算各发送接收器的所述光源部中使用的信道编号和第1频率偏置量;
光信号输出步骤,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光源部根据所述信道编号输出光信号;
本地发光信号输出步骤,所述预备发送接收器的光源部以与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光源部中使用的信道编号相同的信道编号的设定来输出本地发光信号;
混合干涉步骤,所述预备发送接收器的同步检波部将对所述光信号和所述本地发光信号进行混合干涉而提取出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频率偏置量计算步骤,所述预备发送接收器的信号处理部使用所述电信号,计算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发送的光信号的载波频率与所述本地发光信号的载波频率之间的第2频率偏置量;
控制步骤,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1频率偏置量和所述第2频率偏置量进行比较,在所述第1频率偏置量与所述第2频率偏置量之间的误差不在规定的范围内时,生成用于对所述光信号的载波频率进行校正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以及
校正步骤,所述控制对象发送接收器的光源部根据由所述控制部生成的控制信号对所述光信号的载波频率进行校正。
CN201580069667.XA 2015-01-05 2015-12-25 通信装置和载波频率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113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50040 WO2016110933A1 (ja) 2015-01-05 2015-01-05 通信装置および搬送波周波数制御方法
JPPCT/JP2015/050040 2015-01-05
PCT/JP2015/086176 WO2016111193A1 (ja) 2015-01-05 2015-12-25 通信装置および搬送波周波数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3062A true CN107113062A (zh) 2017-08-29
CN107113062B CN107113062B (zh) 2018-09-28

Family

ID=56355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9667.XA Active CN107113062B (zh) 2015-01-05 2015-12-25 通信装置和载波频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7421B2 (zh)
JP (1) JP6223606B2 (zh)
CN (1) CN107113062B (zh)
WO (2) WO201611093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0646A (zh) * 2017-12-11 2018-06-29 珠海东之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数字振荡无线遥控器控制方法
CN111699638A (zh) * 2018-02-08 2020-09-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学发送设备、光学接收设备和光学通信方法
CN112468232A (zh) * 2020-11-13 2021-03-09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号传输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54302B2 (en) * 2016-07-21 2020-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frequency control method
US10623090B2 (en) 2018-05-24 2020-04-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ulti-lan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recovery
EP3687085A1 (en) * 2019-01-23 2020-07-2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n optical line controller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JP7317552B2 (ja) * 2019-04-05 2023-07-31 日本ルメンタム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US11536916B1 (en) * 2021-05-10 2022-12-2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athloss optimization for optical system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8319A1 (en) * 2004-10-26 2006-04-27 Infinera Corporation Thermally-floating transmitter wavelength grid of signal channels in a WDM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1110660A (zh) * 2007-08-17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分复用系统升级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422571A (zh) * 2009-05-18 2012-04-18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电路、光信号发送装置、信号接收电路、光信号同步确立方法以及光信号同步系统
CN102474352A (zh) * 2009-07-01 2012-05-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发送装置以及光发送方法
US20130051803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Fujitsu Limited Optical multiplex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network system
US20130302028A1 (en) * 2009-12-08 2013-11-14 Vello Systems, Inc. Optical Subchannel Rout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and Secur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9018A (ja) * 1992-02-07 1993-08-27 Toshiba Corp 光多重通信の周波数安定化装置
US7079715B2 (en) * 2001-10-09 2006-07-18 Infinera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 (TxPIC) chip architectures and drive systems and wavelength stabilization for TxPICs
JP4237527B2 (ja) * 2003-04-09 2009-03-1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光伝送システム
JP4571054B2 (ja) 2005-09-30 2010-10-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波長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CN101552641B (zh) * 2008-04-01 2012-04-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在数字相干光接收机中使用的频差监测装置和方法
US8467676B2 (en) * 2009-01-16 2013-06-18 Cisco Technology, Inc. Sparing for multi-wavelength optical transmitter
JP5278001B2 (ja) * 2009-01-29 2013-09-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光受信器
JP5786427B2 (ja) * 2011-04-13 2015-09-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キュー低減方法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EP2634935B1 (en) * 2012-02-28 2014-09-17 Alcatel Lucent Coherent transponder with enhanced frequency locking
JP5962414B2 (ja) * 2012-10-10 2016-08-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光伝送装置の調整方法、および光伝送装置の調整プログラム
EP2913947B1 (en) * 2014-02-27 2019-11-27 ADVA Optical Networking S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nd optical line terminal
CN106134106B (zh) 2014-03-27 2019-04-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通信设备、光通信系统、光通信方法和非瞬时程序记录介质
JP6442884B2 (ja) * 2014-06-25 2018-12-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光伝送装置、及び、波長間隔測定装置
JP2016036091A (ja) * 2014-08-04 2016-03-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および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9537577B2 (en) * 2014-10-15 2017-01-03 Infinera Corporation Arbitrary grid wavelocking using digitally generated out-of-band tones
US9485012B2 (en) * 2014-10-15 2016-11-01 Infinera Corporation Optical link protection using common modulation of multiple combined wavelengths
JP6476874B2 (ja) * 2015-01-13 2019-03-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波長制御方法、及び、ノー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8319A1 (en) * 2004-10-26 2006-04-27 Infinera Corporation Thermally-floating transmitter wavelength grid of signal channels in a WDM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1110660A (zh) * 2007-08-17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分复用系统升级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422571A (zh) * 2009-05-18 2012-04-18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电路、光信号发送装置、信号接收电路、光信号同步确立方法以及光信号同步系统
CN102474352A (zh) * 2009-07-01 2012-05-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发送装置以及光发送方法
US20130302028A1 (en) * 2009-12-08 2013-11-14 Vello Systems, Inc. Optical Subchannel Rout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and Security
US20130051803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Fujitsu Limited Optical multiplex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network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0646A (zh) * 2017-12-11 2018-06-29 珠海东之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数字振荡无线遥控器控制方法
CN108230646B (zh) * 2017-12-11 2020-03-31 珠海东之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数字振荡无线遥控器控制方法
CN111699638A (zh) * 2018-02-08 2020-09-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学发送设备、光学接收设备和光学通信方法
CN112468232A (zh) * 2020-11-13 2021-03-09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号传输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11193A1 (ja) 2017-04-27
JP6223606B2 (ja) 2017-11-01
WO2016110933A1 (ja) 2016-07-14
WO2016111193A1 (ja) 2016-07-14
US20170222727A1 (en) 2017-08-03
CN107113062B (zh) 2018-09-28
US10027421B2 (en) 201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3062A (zh) 通信装置和载波频率控制方法
US10142092B2 (en) Optical transceiver and method with channel binding, clock forwarding, and integrate-and-dump receivers
CN102918778B (zh) 宽带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自动增益控制配置
CN110233676B (zh) 基于光梳双调制边带的射频信道化方法及实现装置
US9559771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node device,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DE112016003454T5 (de) Systeme für verbesserte apektrale Effizienz bei Mehrträgerkommunikationssystemen
CN105577267B (zh) 基于光电振荡器原理的光纤频率传递相位补偿装置及方法
CN108781125B (zh) 通信装置和子载波信号配置方法
CN102332916A (zh) 包含一和差调制器的锁相回路
CN109565334B (zh) 用于检测光纤传输网络中的波长分离器处的失谐的方法和光纤传输网络
CN107408984A (zh) 利用光信号处理的高‑射频‑频率模拟光纤链路
CN1720663B (zh) 具有调制器的锁相回路
CN105144619A (zh) 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节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其配置
CA2291868C (en) Interference canceling device
TWI608707B (zh) 用以產生高精度電氣信號及連續波光學信號之系統及方法
CN103517161B (zh) 在无源光网络中在局端设备和光网络单元之间通信的方法
JPH1188283A (ja) バイナリ情報を連結する方法および回路と、光パケット伝送における使用
US8971726B2 (en) Network element
CN102088328B (zh) 一种基于自相关光源再生的波分复用相干接收方法
JP2015171083A (ja) 光伝送システム、光伝送装置および光波長調整方法
JP2003333014A (ja) 光信号伝送制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2946283A (zh) 基于双根谱线循环移频方式的梳状谱发生器和方法
WO2016145659A1 (zh) 一种光信号的频率校准方法和设备
US1502812A (en) High-frequency multiplex signaling system
WO2016047218A1 (ja) フィルタ装置、及びフィル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