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2681B - 具有阻尼元件的插接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阻尼元件的插接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2681B
CN107112681B CN201680004390.7A CN201680004390A CN107112681B CN 107112681 B CN107112681 B CN 107112681B CN 201680004390 A CN201680004390 A CN 201680004390A CN 107112681 B CN107112681 B CN 1071126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s
damping element
insulation division
inner wire
wir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43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2681A (zh
Inventor
马丁·泽豪瑟
N·普拉斯伯格
P·泰克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7112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2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2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2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Bases or cases for heavy duty; Bases or cases for high voltage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corona or ar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25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one or more pieces be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高电流连接器,其包括用于载流的内导体接触件、外导体部和保持内导体接触件与外导体部间隔开的绝缘部,其中弹性可压缩的阻尼元件以如下方式设置于连接器:当互补的配合连接器插入该连接器时,所述元件能够沿插入方向弹性压缩,并且绝缘部相对于内导体接触件和/或相对于外导体部的可移动性被降低。

Description

具有阻尼元件的插接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接连接器,特别是高电流插接连接器,其包括内导体接触件、外导体部和保持内导体接触件与外导体部间隔开的绝缘部。
背景技术
当内导体接触件要载流时,外导体部能够被设计为例如外导体壳体的壳体的形式,和/或能够将外导体部接地并因此遮蔽内导体。这种同轴插接连接器能够连接至同轴电缆,其中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与插接连接器的外导体部发生电接触,并且同轴电缆的内导体部与插接连接器的内导体接触件发生电接触。
插接连接器通常用于电缆的可拆卸连接,以在连接时传输电流和/或电信号。由此,插座部形式的第一插接连接器与插头部形式的第二插接连接器连接以形成插接连接。高电流插接连接器用于传输例如具有大于50A或100A的电流强度的高电流,高电流插接连接器还用于例如电力或混合动力驱动的机动车。由此,配合插接连接器的内导体接触件能够具有一个或多个在插入方向S上突出的接触销,这些接触销被沿插入方向插入插接连接器的接收口。插座部的内导体接触件位于该接收口中。
为了防止内导体接触件与外导体部发生电接触,内导体接触件通常被由例如塑料的非导电性材料制成的绝缘部保持,其中绝缘部配置在内导体接触件和外导体部之间。组装插接连接器时,首先例如借助于卡合锁定连接或其它形状锁定连接或其它力锁定连接将绝缘部安装至内导体接触件,然后再例如借助于卡合锁定连接或其它形状锁定连接或其他力锁定连接将由绝缘部和内导体接触件构成的组件固定到外导体部上。
然而已经发现以这种方式构造的插接连接器如果受到高机械应力,则易于增加磨损。为此,传统的高电流插接连接器通常需要维护,并且诸如内导体接触件或绝缘部的受磨损影响的部件通常需要更换。
发明内容
鉴于所描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电流传输的插接连接器,其即使在诸如强烈振动的高机械应力作用下也会受到尽可能小的磨损,并且以这种方式增加高电流插接连接器的耐久性。
该问题通过具有方案1所述的特征的插接连接器得以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进一步发展在从属方案中描述。
在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中,设置弹性可压缩的阻尼元件,使得当沿插入方向将互补的配合插接连接器插接至插接连接器中时,该弹性可压缩的阻尼元件被弹性压缩并且由此减小绝缘部相对于内导体接触件和/或相对于外导体部的可移动性。换言之,将例如弹性可压缩的软部件形式的阻尼元件设置在插接连接器上,使得当压力施加到插接连接器的插头侧端部时该阻尼元件被压缩,并且内导体接触件以缓冲方式压靠绝缘部和/或绝缘部以缓冲方式压靠外导体部。
本发明基于以下知识,在传统的插接连接器中,由于制造过程,在内导体接触件和绝缘部之间或在绝缘部和外导体部之间通常存在显著的轴向间隙。该轴向间隙能够导致在诸如振动的机械应力作用下绝缘部相对于外导体部或相对于内导体接触件相当大的相对运动,造成上述插接连接器的磨损增大。
已经做了多种尝试来限制绝缘部的该可移动性,使得在绝缘部和内导体接触件之间和/或绝缘部和外导体部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或更牢固。然而,在绝缘部和内导体接触件之间和/或绝缘部和外导体部之间的非常牢固和不可移动的连接,使快速简单地安装插接连接器变得困难。相反,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的绝缘部能够(在与配合插接连接器连接之前)呈现出相对于外导体部和/或相对于内导体接触件的特定的轴向可移动性,使得能够特别简单和快速地安装插接连接器。根据本发明,引起可观察到的磨损的绝缘部的可移动性仅通过将配合插接连接器与插接连接器连接以及在插接连接器上的轴向压力的相关联的施加得以降低或者完全消除。根据本发明,这通过将弹性阻尼元件设置在插接连接器上实现,使得当配合插接连接器被插入时,由于施加的压力而在插入方向上压缩弹性阻尼元件,因此沿轴向将绝缘部、内导体接触件和/或外导体部压在一起。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能够被快速和简单地安装,并且同时保证了当插接在一起时在内导体接触件和外导体部之间的绝缘部的高度稳定性和良好的轴向固定,使得从外导体部传输的振动不能导致各插接连接器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当插入配合插接连接器时,阻尼元件沿插入方向对内导体接触件和/或对绝缘部间接或直接地施加压力,使得内导体部在绝缘部的方向上被施力和/或绝缘部在外导体部的方向上被施力。由于配合插接连接器的插接动作,插接连接器因此被由弹性阻尼元件提供的缓冲轴向压缩(沿插入方向),因此限制插接连接器的内部可移动性。
优选地,插接连接器设置有与配合插接连接器相互作用的例如螺钉、夹具或类似物的形状锁定连接部件或力锁定连接部件,其在配合插接连接器被插接、压缩阻尼元件时,允许配合插接连接器被拉到充分靠近插接连接器或者允许配合插接连接器被充分推远到进入插接连接器中。为了避免连接部件对阻尼元件的过度压缩,能够在插接连接器上设置相应的限位器。
由此证明弹性阻尼元件不与诸如内导体接触件的载流元件直接接触是有效的。相反地,当插接配合插接连接器时,阻尼元件应当仅沿插入方向间接地对内导体接触件施加压力,从而轴向地按压内导体接触件抵靠绝缘部。为此,由刚性材料制成的轴向可移动的中间元件能够设置在阻尼元件和内导体接触件之间。另一方面,已经证明如果阻尼元件沿插入方向直接对绝缘部施加压力是特别有利的。在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阻尼元件沿插入方向的压缩,压力首先间接地施加到内导体接触件上,并且一旦阻尼元件的压缩达到指定的状态,压力另外间接和/或直接地施加于绝缘部。
为了使这种压力的逐步施加成为可能,已经证明阻尼元件的轴向材料厚度是可变的是行之有效的,其中具有较大材料厚度的部分设置用于对内导体接触件施加压力,并且具有较小材料厚度的部分设置用于对绝缘部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在插接动作期间,当阻尼元件已经被具有较大材料厚度的部分与具有较小材料厚度的部分之间的差所压缩时,压力仅施加于绝缘部。这导致插接连接器和与其连接的配合插接连接器的特别稳定和刚性的总体配置。优选地,阻尼元件的面向配合插接连接器的前表面具有凸曲面,特别地具有圆形轮廓。
在阻尼元件的未压缩状态下,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优选地在内导体接触件与绝缘部之间和/或在绝缘部与外导体部之间具有轴向间隙,其中能够通过沿插入方向对阻尼元件的压力施加减小或消除至少在内导体接触件与绝缘部之间的间隙,以及优选地还有在绝缘部与外导体部之间的间隙。允许一定程度的间隙的插接连接器结构允许更简单和更快速的插接连接器的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阻尼元件形成插接连接器的前边界表面,该前边界表面在配合插接连接器被插接时面向配合插接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当配合插接连接器被插接时,配合插接连接器的被压面能够直接对阻尼元件施加压力。
安装到插接连接器的前面并且优选地暴露在外部的阻尼元件,也能够在内导体接触件和绝缘部安装在外导体壳体内之后安装至插接连接器。特别地,通过安装阻尼元件还可以改进传统的插接连接器。优选地,阻尼元件在插接动作期间形成插接连接器的主要(leading)边界表面。
就实现在内导体接触件和/或绝缘部上施加均匀分布的压力而言,已经证明如果阻尼元件以环形方式围绕插接连接器的为配合插接连接器的接触元件的插入而设置的插入口是有利的。优选地,阻尼元件是环形的柔软橡胶部件或弹性部件。
为了在插接时允许压力可靠地施加于配置在插接连接器内部的内导体接触件,已经证明当插接时在阻尼元件的面向远离配合插接连接器的所在侧设置滑动元件是行之有效的,该滑动元件被设置成能够沿插接连接器的引导件轴向移位,并具有抵靠内导体接触件的轴向后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当配合插接连接器被插上时,阻尼元件经由作为中间元件的滑动元件间接地对内导体接触件施加压力并在绝缘部的接触面的方向上对内导体接触件施力。
滑动元件优选地形成为刚性的,优选地至少部分形成为环形塑料体,由弹性或橡胶材料构成的阻尼元件喷设(spray)至该滑动元件的前端部。
优选地,绝缘部在其前侧具有至少部分呈环形的引导槽,该引导槽的底部由内导体接触件形成。引导槽在大致轴向上延伸,使得滑动元件能够以轴向可移位的方式容纳在引导槽中,其中该滑动元件抵靠内导体接触件。引导槽能够具有保持机构,使得滑动元件被轴向可移位地保持在引导槽内且不会脱落。该保持机构能够设计成卡合锁定机构的形式,其中滑动元件能够具有卡合锁定突起同时引导槽具有卡合锁定凹部,反之亦然。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弹性可压缩的阻尼元件设置在绝缘部和外导体部之间。当配合插接连接器被插上时,绝缘部被压向外导体部,所以阻尼元件被沿着插入方向压缩,并且因此绝缘部和外导体部之间的可移动性被限制。
在实现压力的均匀施加方面,已经证实阻尼元件具有大致平面形状并且设置在外导体部的大致平坦的接触面和绝缘部的被压面之间是行之有效的。在横向于插入方向延伸的截面中,已经证明阻尼元件的大致圆形轮廓是特别有利的。具有多于一个内导体接触件的插接连接器也能够具有多于一个的阻尼元件。
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压力的过度作用而对绝缘部的损坏,因为阻尼元件的尺寸在插入方向S上是可变的,其中阻尼元件的中央区域比阻尼元件的边缘区域厚。这意味着,当插入配合插接连接器时,首先只压缩中央区域,然后另外阻尼元件的边缘区域也被压缩,使得插接过程中阻尼元件所施加的反压效果增强。这有助于测量用于将诸如螺钉的连接部件连接所需的力,设置连接部件是为了在插接连接器和互补的配合插接连接器之间建立连接。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优选为角形插接连接器,其中内导体接触件的主轴H和/或绝缘部的主轴H横向延伸,特别是大致垂直于插入方向延伸,使得载流内导体能够横向于配合插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被引出。优选地,内导体接触件一方面具有用于与配合插接连接器的配合接触元件相接触的接触元件,另一方面具有从接触元件开始沿着主轴H延伸的能够与同轴电缆的内导体连接的杆形导体部。
阻尼元件优选地在未压缩状态下具有在插入方向上的足够大的尺寸,使得内导体接触件和/或绝缘部被阻尼元件至少部分地相对于主轴偏转。只有通过插上配合插接连接器,随着阻尼元件的压缩,内导体接触件和/或绝缘部才返回到未偏转位置,在该位置限制内导体接触件和/或绝缘部的相对于外导体部的可移动性。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插接连接器装置,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和互补的配合插接连接器,该互补的配合插接连接器被构造成当其插入到插接连接器时,插接连接器的阻尼元件是弹性可压缩的并且由此降低绝缘部相对于内导体接触件和/或相对于外导体部的可移动性。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
图2a和图2b示出了将配合插接连接器沿着插入方向S与图1所示的插接连接器连接的插接动作;
图3a和图3b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插接连接器的绝缘部30和能够安装于绝缘部30的阻尼元件50的立体图和纵向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6a和图6b示出了将配合插接连接器沿着插入方向S与图5所示的插接连接器连接的插接动作;
图7示出了不具有绝缘部和内导体接触件的图5所示的插接连接器的立体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5所示的插接连接器的组装时的一个中间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插接连接器10的纵向截面图。插接连接器10包括被由例如塑料的非导电性材料制成的绝缘部30包围的内导体接触件20。绝缘部30防止内导体接触件20与插接连接器10的外导体部40发生电接触。
插接连接器10与同轴电缆70连接,其中例如通过焊接或者压接,同轴电缆70的遮蔽件71与插接连接器的外导体部40电连接,并且同轴电缆70的内导体72与插接连接器10的内导体接触件20电连接。
内导体接触件20在插头侧被设计为具有接触弹簧的插座,配合插接连接器100的接触销形式的接触元件101能够插入该插座以建立电接触。图2a和图2b示出了由插接连接器10和与之相连的配合插接连接器100组成的整个插接连接。
在插接连接器10的组装期间,内导体接触件20首先与同轴电缆70的内导体72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内导体接触件20然后被推入绝缘部30直到绝缘部30上的突起卡合进入内导体接触件20的凹部25中。凹部25的轴向尺寸使得在指定轴向间隙21的范围内在绝缘部30和内导体接触件20之间能够相对移动。这促使绝缘部30与内导体接触件20附接。插接连接器10的外导体部40随后通过按压或者压接的方式附接到该电缆装置,使得外导体部40与电缆70的外导体71产生电接触。外导体部40在指定轴向间隙22的范围内能够相对于绝缘部30移动。
在传统的插接连接器中,即使在与互补的配合插接连接器连接之后,轴向间隙21和轴向间隙22仍然允许内导体接触件20、绝缘部30和外导体部40之间的相对移动,这造成了材料磨损的增加,特别是如果插接连接器承受诸如振动的高机械应力。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10设置有弹性可压缩的阻尼元件50。当压力沿着插入方向S施加于阻尼元件50时,阻尼元件50被压缩,所以降低或完全消除了内导体接触件20相对于绝缘部30的可移动性和/或绝缘部相对于外导体部40的可移动性。图2b中示出了完全消除了轴向间隙21、22的最终连接状态,而图2a示出了配合插接连接器100的插入过程中的位置,其中当配合插接连接器100的被压面105已经抵靠阻尼元件50时,尚未完全压缩阻尼元件50。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阻尼元件50设置于插接连接器10,以当间接插入内导体接触件20并且直接插入绝缘部30时,传输由配合插接连接器100施加的压力。因此,内导体接触件20、绝缘部30和外导体部40在插接动作过程中被一起推动,使得轴向间隙21、22被消除,并且在内导体接触件20、绝缘部30和外导体接触件之间建立了刚性且不可移动的连接。
如图3a和图3b中特别清楚地示出的,阻尼元件50以大致环形形状喷设在刚性塑料体的前端部,该刚性塑料体形成能够可移位地容纳在绝缘部30的引导件32内的滑动元件60。当沿插入方向S对阻尼元件50施加压力时,安装于阻尼元件50的滑动元件60被压进引导件32中,从而在绝缘部30的限位器33的方向上使引导件32上的内导体接触件20移位。
当插入配合插接连接器时,阻尼元件50形成插接连接器的主要前表面,压力能够通过图2a和图2b所示的配合插接连接器100的被压面105施加到该主要前表面上。阻尼元件50的前表面并非平的,而是形成凸曲线,使得在插接动作过程中,高材料密度的部分55与被压面105接触并在内导体接触件20的方向上对滑动元件50施力。直接抵靠绝缘部30的较低材料密度的部分56随后与被压面105接触并在外导体部40的方向上压绝缘部。可选地或者附加地,经由内导体部20间接地在外导体部40的接触面的方向上压绝缘部30。
在插接动作开始时,轴向间隙21、22仍然存在于内导体接触件20、绝缘部30和外导体部40之间(参见图2a),随着插接动作的完成,内导体接触件20、绝缘部30和外导体部40的径向接触面在没有任何间隙的情况下彼此紧密接触(参见图2b)。
为了便于插接动作并且能够更稳定的连接,插接连接器10或配合插接连接器100能够设置有例如螺钉、夹子或者夹具的形状锁定连接部件或力锁定连接部件,借助于此,从图2a所示的位置出发,配合插接连接器能够被拉进根据图2b所示的位置。连接部件还防止插接连接器的意外断开。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稍加修改的实施方式的插接连接器10’,其中在其前端部喷设有阻尼元件50的滑动元件60’,并非以轴向可移位的方式保持在绝缘部30的引导槽内,而是保持在径向抵靠滑动元件60’的外部的径向引导件32’中。此外,滑动元件60’的后端部61抵靠内导体接触件20,而形成为柔软部件的阻尼元件50不能与载流部件直接电接触。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插接连接器10”。该插接连接器设计成一个角式插头或角式插座,其中内导体接触件120或绝缘部130的主轴H横向于插入方向S延伸,特别地垂直于插入方向S延伸。以这种方式,内导体能够垂直于插入方向S被引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导体接触件120,一方面具有用于与配合插接连接器100’的一个或更多的接触销101’发生接触的带有接触弹簧的接触元件122,另一方面具有从接触元件122开始沿着主轴H延伸的能与同轴电缆70的内导体72连接的杆形导体部121。
内导体接触件120的接触元件122被非导体材料的绝缘部130所保持。由内导体接触件120和绝缘部130构成的配置容纳于形成遮蔽的外导体壳体140内。
如图8所示,为了制造插接连接器10”,内导体接触件120首先与同轴电缆的内导体72连接,然后将绝缘部130连接至内导体接触件120。沿着垂直于插入方向S延伸的主轴H将由绝缘部130和内导体接触件120构成的配置引入外导体部140的管状部分141(参见图8)。弹性可压缩的柔软部件形式的阻尼元件51配置在外导体部140的大致平坦的后壁上。如图7所示,插接连接器还能够具有多于一个的例如两个或三个的阻尼元件51。阻尼元件51是大致盘形的且具有中央部分,该中央部分具有在插入方向S上比阻尼元件51的边缘部分的尺寸更大的尺寸。换言之,阻尼元件51的突起突出进用于容纳绝缘部130的外导体部140的安装空间。
如果由内导体接触件120和绝缘部130构成的配置被从图8所示的位置推入图5所示的位置,通过阻尼元件51突出进安装空间,绝缘部130的前端部和内导体接触件120的前端部沿插入方向S的反方向偏转。随后将阻尼元件设置在外导体部140的平坦接触面142和在绝缘部130的面向远离内导体接触件120所在侧的绝缘部的被压面131之间。在该位置,内导体接触件120的前端部和绝缘部130的前端部在插入方向S上能够相对于外导体部140移动。
沿插入方向S插接互补的配合插接连接器100’时,因为绝缘部130在外导体部的接触面142的方向上以缓冲方式、抵抗阻尼元件51的施力地被配合插接连接器100’所施加的压力所压,所以该可移动性被限制。由此阻尼元件51最初仅被轻微压缩(参见图6a)。仅在插接动作的最后部分,即当插接连接器的外导体部140与配合插接连接器100’螺合在一起时,阻尼元件51被紧紧地压缩,由此内导体接触件120和绝缘部130相对于主轴H的偏转反向。在图6b所示的连接位置,绝缘部130被配置为相对于外导体部140大致不可移动。在该连接位置,强烈的振动通过阻尼元件51被减弱,因此绝缘部130和外导体部140上的磨损被可靠地最小化。
本发明的两个明确解释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例如,阻尼元件50、51不必是环形或盘形的。另外,根据内导体接触件的尺寸和数量,插接连接器能够具有多于一个的阻尼元件。重要的是,根据本发明,阻尼元件被设置在插接连接器上使其仅在插接连接器与配合插接连接器插接在一起时被弹性地压缩,以及在绝缘部、内导体接触件和外导体部之间的导致磨损的可移动性因此仅在最终插接连接形成时被消除。

Claims (20)

1.一种插接连接器(10,10’,10”),其包括用于载流的内导体接触件(20,120)、外导体部(40,140)以及保持内导体接触件(20,120)与外导体部(40,140)间隔开的绝缘部(30,130),其中,弹性可压缩的阻尼元件(50,51)设置于所述插接连接器,使得当互补的配合插接连接器(100,100’)沿插入方向(S)插入所述插接连接器(10,10’,10”)时,所述弹性可压缩的阻尼元件(50,51)能够弹性压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合插接连接器(100)被插接时,所述阻尼元件(50,51)沿所述插入方向(S)对所述内导体接触件(20)和/或所述绝缘部(30)直接或间接地施加压力,并由此降低所述绝缘部(30,130)相对于所述内导体接触件(20,120)和/或相对于所述外导体部(40,140)的可移动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连接器(10,10’,10”)为高电流插接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合插接连接器(100)被插接时,所述阻尼元件(50)沿所述插入方向(S)对所述内导体接触件(20)间接施加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合插接连接器(100)被插接时,所述阻尼元件(50)沿所述插入方向(S)对所述内导体接触件(20)间接施加压力并且沿所述插入方向(S)对所述绝缘部(30)直接施加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接触件(20)与所述绝缘部(30)之间的轴向间隙(21)和/或所述绝缘部(30)与所述外导体部(40)之间的轴向间隙(22),其中至少所述内导体接触件与所述绝缘部之间的所述间隙(21)能够通过沿所述插入方向(S)对所述阻尼元件(50)施加压力被减小或者消除。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接触件(20)与所述绝缘部(30)之间的轴向间隙(21)和/或所述绝缘部(30)与所述外导体部(40)之间的所述轴向间隙(22),其中至少所述内导体接触件与所述绝缘部之间的所述间隙(21)以及还有所述绝缘部与所述外导体部之间的所述间隙(22)能够通过沿所述插入方向(S)对所述阻尼元件(50)施加压力被减小或者消除。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50)的轴向材料厚度是可变的,其中较大材料厚度的部分(55)被设置用于对所述内导体接触件施加压力并且较小材料厚度的部分(56)用于对所述绝缘部施加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50)形成所述插接连接器(10,10’)的前边界表面,当所述配合插接连接器(100)被插接时,所述前边界表面面向所述配合插接连接器(1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50)以环形方式围绕所述插接连接器的为所述配合插接连接器(100)的接触元件(101)的插入设置的插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50)的在所述配合插接连接器插接时面向远离所述配合插接连接器所在侧的滑动元件(60,60’),其中所述滑动元件被配置成能够沿所述插接连接器的引导件(32)轴向移位并具有抵靠着所述内导体接触件(20)的轴向后端部(6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元件(60,60’)形成为刚性的,在所述滑动元件(60,60’)的前端部喷设有所述阻尼元件(5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元件(60,60’)至少部分形成为环形塑料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元件(60)至少部分地配置在所述绝缘部(30)的至少部分呈环形的引导槽中,所述引导槽的底部由所述内导体接触件(20)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可压缩的阻尼元件(51)配置在所述绝缘部(130)和所述外导体部(140)之间,且在插接所述配合插接连接器(100’)时,通过所述绝缘部(130)压向所述外导体部(140),所述弹性可压缩的阻尼元件(51)是可压缩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51)具有大致平面形状,并且在所述外导体部(140)的大致平坦的接触面(141)和所述绝缘部(130)的被压面(131)之间作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51)具有大致为圆形轮廓的大致平面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51)沿所述插入方向(S)的尺寸是可变的,其中所述阻尼元件的中央区域比所述阻尼元件的边缘区域厚。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连接器(10”)是角形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内导体接触件的主轴(H)和/或所述绝缘部的主轴(H)横向于所述插入方向(S)延伸,其中所述内导体接触件(120)和/或所述绝缘部(130)被所述阻尼元件(51)至少部分地相对于所述主轴(H)偏转,并且通过所述配合插接连接器(100”)的插接伴随着所述阻尼元件(51)的压缩,所述内导体接触件(120)和/或所述绝缘部(130)能够偏转回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接触件的主轴(H)和/或所述绝缘部的主轴(H)大致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S)延伸。
20.一种插接连接器装置,其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0,10’,10”)和互补的配合插接连接器(100,100’),其中所述配合插接连接器(100,100’)被构造成当被插接到所述插接连接器时,所述插接连接器的所述阻尼元件(50,51)被压缩并且所述绝缘部(30,130)相对于所述内导体接触件(20,120)和/或相对于所述外导体部(40,140)的可移动性由此被降低。
CN201680004390.7A 2015-02-19 2016-02-04 具有阻尼元件的插接连接器 Active CN1071126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15001331.7 2015-02-19
DE202015001331.7U DE202015001331U1 (de) 2015-02-19 2015-02-19 Steckverbinder mit Dämpfungselement
PCT/EP2016/000184 WO2016131526A1 (de) 2015-02-19 2016-02-04 Steckverbinder mit dämpfungsel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2681A CN107112681A (zh) 2017-08-29
CN107112681B true CN107112681B (zh) 2018-09-21

Family

ID=53184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4390.7A Active CN107112681B (zh) 2015-02-19 2016-02-04 具有阻尼元件的插接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5219B2 (zh)
EP (1) EP3259810B1 (zh)
JP (1) JP6571787B2 (zh)
KR (1) KR20170117018A (zh)
CN (1) CN107112681B (zh)
CA (1) CA2968296A1 (zh)
DE (1) DE202015001331U1 (zh)
WO (1) WO20161315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74166B1 (en) * 2015-11-25 2018-11-14 ODU GmbH & Co KG. Damping element for providing axial damping in a plug-in connector, plug-in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plug-in connector
JP6968875B2 (ja) * 2016-09-23 2021-11-17 ストーブリ エレクトリカル コネクターズ アーゲー 保護付きプラグ
CN111133633B (zh) * 2017-09-22 2021-11-30 哈廷电子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具有绝缘套管的高电流插接连接器
DE102018127720B3 (de) 2018-11-07 2019-12-05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Hochstromsteckverbinder und Steckverbindersystem
KR102633954B1 (ko) * 2018-12-12 2024-02-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형 다극 커넥터
JP7147796B2 (ja) 2020-02-27 2022-10-05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21107308A1 (de) 2021-03-24 2022-09-29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teckverbinderstecker mit gesteigerter Vibrationsfestigkei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6352A (en) * 1974-05-02 1976-08-24 Georg Spinner Coaxial plug-type connection
DE10140177A1 (de) * 2001-08-22 2003-04-03 Ballard Power Systems Verbindungsvorrichtung
CN103493306A (zh) * 2011-02-17 2014-01-01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17597A (en) 1958-11-13 1962-01-16 Pyle National Co Electrical connector
AT371659B (de) * 1981-10-15 1983-07-25 Akg Akustische Kino Geraete Kopplungsglied fuer ein stabfoermiges kondensatormikrophon
US4451103A (en) * 1981-12-14 1984-05-29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US5588852A (en) * 1995-03-21 1996-12-3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ocket contacts with safety shields
GB9706155D0 (en) 1997-03-25 1997-05-14 Decolletage Sa Saint Maurice Coaxi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
US6450829B1 (en) * 2000-12-15 2002-09-17 Tyco Electronics Canada, Ltd. Snap-on plug coaxial connector
WO2003094296A1 (en) * 2002-04-30 2003-11-13 Corning Gilbert Inc.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ly coupling a linear conductor to a surface conductor and related method
US7150562B2 (en) 2004-09-09 2006-12-19 Finisar Corporation High voltage cable terminal and clamp system
US7309247B1 (en) * 2006-05-23 2007-12-18 Micro-Coax Cable interconnect
CN2932698Y (zh) * 2006-07-04 2007-08-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120036B2 (ja) 2008-04-10 2013-01-1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09043516A1 (de) * 2009-09-30 2011-04-07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Zweiteiliges Kontaktelement für Hochspannungssteckverbinder
US8668188B2 (en) * 2010-08-31 2014-03-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lotted spring vibration isolator
JP2013045527A (ja) * 2011-08-22 2013-03-04 Sony Corp 接続ジャック及び電子機器
US9627814B2 (en) 2012-04-04 2017-04-18 Holland Electronics Llc Moving part coaxial connectors
JP2014123446A (ja) 2012-12-20 2014-07-0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DE202014006815U1 (de) * 2014-08-21 2014-09-09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Hochstrom-Stecker mit Bügelverschluss
DE102014116322B3 (de) * 2014-11-10 2015-08-13 Lumberg Connect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Vibrationssicheru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6352A (en) * 1974-05-02 1976-08-24 Georg Spinner Coaxial plug-type connection
DE10140177A1 (de) * 2001-08-22 2003-04-03 Ballard Power Systems Verbindungsvorrichtung
CN103493306A (zh) * 2011-02-17 2014-01-01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71787B2 (ja) 2019-09-04
US20180261954A1 (en) 2018-09-13
JP2018507518A (ja) 2018-03-15
WO2016131526A1 (de) 2016-08-25
CA2968296A1 (en) 2016-08-25
CN107112681A (zh) 2017-08-29
DE202015001331U1 (de) 2015-04-15
EP3259810B1 (de) 2019-09-04
US10305219B2 (en) 2019-05-28
EP3259810A1 (de) 2017-12-27
KR20170117018A (ko) 2017-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2681B (zh) 具有阻尼元件的插接连接器
CN102405567B (zh) 带有波纹密封件的、用于波纹电缆的同轴连接器
US8992249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US3787796A (en) Low cost seale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4285343B (zh) 防水连接器
KR100744975B1 (ko) 다극 커넥터
US4713021A (en)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EP1557913A1 (en) Push-on connector interface
EP2161788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mponents
WO2013009593A2 (en) Cable connector
US8157602B2 (en) Wedge tap connector
CN109075494A (zh) 插塞式连接器
JP7435048B2 (ja) 接続装置およびコネクタ
US20030032321A1 (en) Sealed connector
US10283902B2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US10468813B2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wir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11075480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EP3113293A1 (en) Peripheral wedge seal member
US7338313B2 (en) Motor-vehic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20170092593A (ko) 밀폐식 플러그 커넥터
JP6224041B2 (ja)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EP3691047B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CN103415961A (zh) 用于与电路板直接接触的接触插头
CN218997279U (zh) 屏蔽连接环、高压连接器及车辆
JP2019036466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