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1209A - 快门装置和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快门装置和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1209A
CN107111209A CN201580071442.8A CN201580071442A CN107111209A CN 107111209 A CN107111209 A CN 107111209A CN 201580071442 A CN201580071442 A CN 201580071442A CN 107111209 A CN107111209 A CN 107111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lade
opening
curtain
light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14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莲田雅德
大桥宪二
植木丈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11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2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03B9/40Double pla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快门装置具有:具有开口的基板;第1遮光部件,该第1遮光部件具有比开口在第1方向的长度长且比开口在第2方向的长度短的遮光区域,在从基板的开口外的第1位置向与第1位置不同的开口外的第2位置移动的期间对开口的一部分进行遮光;以及第2遮光部件,该第2遮光部件具有比开口在第1方向的长度短且比开口在第2方向的长度短的遮光区域,对第1遮光部件的第1方向的端部和基板之间的开口进行遮光并沿着第2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快门装置和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门装置和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前帘遮光叶片和后帘遮光叶片的、所谓常态打开类型的快门装置。在具有该快门装置的电子相机中,在进行正式曝光之前的摄影准备状态下,为了显示预览图像,使前帘遮光叶片从快门装置的摄影开口退避到沿着各遮光叶片的移动方向的一侧,使后帘遮光叶片退避到另一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648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所记载的具有快门装置的电子相机中,在正式曝光开始前,使从摄影开口退避到一侧的前帘遮光叶片朝向另一侧移动而对摄影开口进行遮光,进行摄像元件的重置动作。然后,使前帘遮光叶片和后帘遮光叶片以预定的时间差朝向一侧移动来对摄像元件进行曝光。因此,释放时间滞后(レリーズタイムラグ)变长。
但是,却并未提出可进一步缩短释放时间滞后的快门装置的具体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1形态,快门装置具有:具有开口的基板;第1遮光部件,该第1遮光部件具有比所述开口在第1方向的长度长且比所述开口在第2方向的长度短的遮光区域,在从所述基板的开口外的第1位置移动到与所述第1位置不同的所述开口外的第2位置的期间对所述开口的一部分进行遮光;以及第2遮光部件,该第2遮光部件具有比所述开口在所述第1方向的长度短且比所述开口在所述第2方向的长度短的遮光区域,对所述第1遮光部件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和所述基板之间的开口进行遮光并沿着所述第2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态,在第1形态的快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2遮光部件在所述第1遮光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开口外,伴随于所述第1遮光部件沿着所述第2方向的移动而对所述遮光区域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处的所述开口的一部分进行遮光。
根据本发明的第3形态,在第1或第2形态的快门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有第1驱动部件,该第1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第1遮光部件,沿着所述第2方向驱动所述第1遮光部件;所述第2遮光部件被所述第1驱动部件沿着所述第2方向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4形态,在第1至第3形态的任一形态的快门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有:第3遮光部件,该第3遮光部件从所述第1位置沿着所述第2方向移动并对所述开口进行遮光;以及使所述第3遮光部件移动的第2驱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5形态,在第4形态的快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遮光部件的遮光区域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具有避开所述第2驱动部件的移动范围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6形态,在第1至第5形态的任一形态的快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遮光部件和第2遮光部件移动到所述基板的开口外的彼此不同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7形态,摄像装置具有第1至第6形态的任一形态的快门装置、以及经由所述快门装置接收来自被摄体的光束的摄像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主要部分构成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前帘遮光叶片的遮光区域的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1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快门装置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说明作为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数码相机1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图。如图1所示,数码相机1是由相机主体20、以及经由镜头安装部9而可装卸于相机主体20的镜头镜筒10构成的、所谓无反相机。此外,数码相机1可以是无反相机,也可以是单反相机。
镜头镜筒10具有成像光学系统11和光圈12。成像光学系统11是用于使被摄体像成像于预定的成像面的光学系统,由包括调焦透镜在内的多个透镜构成。调焦透镜在透镜驱动用马达(未图示)的动作下在光轴L方向进行进退运动。此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图示,将成像光学系统11示意性地示出为1个透镜。光圈12限制通过成像光学系统11的光束、即入射光量。
在相机主体20内部设有快门装置21、摄像元件22、以及控制装置26。在相机主体20的背面设有由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器件构成的背面监视器30。在相机主体20设有操作部40。
摄像元件22是具有排列配置成行列状的很多像素的、例如CMOS等摄像元件,被配置成使得摄像面位于成像光学系统11的成像面。摄像元件22对通过成像光学系统11并经由快门装置21而成像于摄像面的被摄体像进行拍摄,向控制装置26输出摄像信号。此外,虽然在图1中省略图示,但在摄像元件22的摄像面设有红外截止滤光器等各种光学滤光器。构成摄像元件22的多个像素在像素行方向(后述的图2的X轴方向)以及与像素行方向正交的像素列方向(后述的图2的Y轴方向)上呈二维排列配置,在像素列方向的不同位置处、在因像素行而异的定时进行像素重置和摄像信号的读出。
快门装置21设置于摄像元件22的前面(被摄体侧)。快门装置21是所谓的焦平面快门,按照来自后述的控制装置26的未图示的电力控制部的驱动信号,由未图示的前帘用执行器和后帘用执行器来进行驱动,从而对从被摄体朝向摄像元件22入射的光束进行遮光。此外,之后将对快门装置21进行详细的说明。
控制装置26由微处理器及其周边电路等构成,通过读取并执行被预先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介质(例如闪存等)的控制程序来控制数码相机1的各部分。控制装置26对从摄像元件22输出的摄像信号实施各种图像处理,生成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并将生成的图像数据记录在未图示的便携存储介质(如存储卡等)。控制装置26如之后所述,控制快门装置21和摄像元件22的动作。控制装置26作为功能而具有用于控制快门装置21的动作的未图示的电力控制部。
此外,控制装置26也可以由具有与控制程序同等功能的电子电路而构成。
操作部40包括与用户操作的各种操作部件相应地设置的各种开关,将与操作部件的操作相应的操作信号向控制装置26输出。操作部件例如包括释放按钮、用于使背面监视器30显示菜单画面的菜单按钮、在选择操作各种设定等时被操作的十字键、用于决定由十字键所选择的设定等的决定按钮、在摄影模式和再生模式之间切换数码相机1的动作的模式切换按钮等。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21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5是表示从摄像元件22侧即数码相机1的背面侧观察的、快门装置21的内部构造的图。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如图示那样设定由X轴和Y轴构成的坐标系。图2是表示由用户对释放按钮的操作所进行的摄影开始的指示前的快门装置21的状态的图。图2示出了后述的前帘遮光叶片220和后帘遮光叶片250均退避到开口215的上方(Y轴﹣侧)的第1退避位置201的状态。图3是表示由用户进行了释放按钮的操作而指示摄影开始后、前帘遮光叶片220以横过开口215的方式朝向图示下方(Y轴+侧)开始移动后的快门装置21的状态的图。但图3示出的是后帘遮光叶片250开始移动前的状态。图4是表示前帘遮光叶片220从图3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Y轴+侧移动、辅助遮光叶片300与前帘遮光叶片220联动地以横过开口215的方式朝向图示下方(Y轴+侧)移动中的快门装置21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前帘遮光叶片220和辅助遮光叶片300从图4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图示下方(Y轴+侧)移动而分别退避到开口215的下方(Y轴+侧)的第2退避位置202和开口215的图示右方(X轴+侧)的第4退避位置204的状态的图,示出了后帘遮光叶片250开始移动前的状态。
快门装置21具有基板210、前帘遮光叶片220、后帘遮光叶片250、辅助遮光叶片300、前帘驱动臂221、前帘从动臂231、后帘驱动臂251、后帘从动臂261、未图示的前帘用执行器、以及未图示的后帘用执行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帘用执行器和后帘用执行器由例如电动马达等构成。
基板210被固定于相机主体20的内部,具有用于利用被摄体光束而对摄像元件22进行曝光的开口215。开口215形成为由沿着X轴延伸的2条边和沿着Y轴延伸的2条边所围成的矩形形状。以下,将开口215的Y轴﹣侧的边作为上端215U、将Y轴+侧的边作为下端215B、将上端215U和下端215B在Y轴方向的长度作为L0来进行说明。
---后帘---
例如,如图3~5所示,后帘驱动臂251在其一端具有基板侧连结部252。后帘驱动臂251在基板侧结合部252,可转动地轴支撑于基板210的背面(摄像元件22侧)。后帘从动臂261在其一端具有基板侧连结部262。后帘从动臂261在基板侧连结部262,在后帘驱动臂251的Y轴+侧(图示下方)可转动地轴支撑于基板210的背面(摄像元件22侧)。后帘驱动臂251在另一端具有遮光部件侧连结部253。后帘驱动臂251在遮光部件侧连结部253,利用铆接销可转动地安装着多片后帘遮光叶片250。后帘从动臂261在另一端具有遮光部件侧连结部263。后帘从动臂261在遮光部件侧连结部263,利用铆接销可转动地安装着多片后帘遮光叶片250。后帘驱动臂251和后帘从动臂261构成使后帘遮光叶片250移动的公知的平行连杆机构。
后帘驱动臂251和后帘从动臂261被设置于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的图示上方(Y轴﹣侧)。具体地说,后帘驱动臂251的基板侧连结部252和后帘从动臂261的基板侧连结部262在前帘驱动臂221的后述的基板侧连结部222和前帘从动臂231的后述的基板侧连结部232的图示上方(Y轴﹣侧)结合于基板210。
后帘遮光叶片250是由沿着X轴延伸的多片叶片而构成的遮光部件,各叶片的图示右侧的端部分别轴支撑于后帘驱动臂251和后帘从动臂261。
在后帘驱动臂251设有孔254,贯通基板210的圆弧状的长孔270的后帘驱动销282从纸面里侧、即从数码相机1的正面侧被插入到孔254中。后帘驱动销282由未图示的后帘用执行器来驱动。后帘用执行器如前所述,由电动马达构成。后帘用执行器接受来自控制装置26的未图示的电力供给部的驱动电流、即电力供给而进行驱动。当利用后帘用执行器沿着长孔270驱动了后帘驱动销282时,后帘驱动臂251和后帘从动臂261以基板侧连结部252和基板侧连结部262为中心转动。
当后帘驱动臂251以基板侧连结部252为中心被驱动旋转时,利用由后帘驱动臂251、后帘从动臂261和后帘遮光叶片250构成的周知的平行连杆机构来驱动后帘遮光叶片250,使之在基板210的开口215沿Y轴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帘遮光叶片250可移动到开口215外的第1退避位置201以及覆盖整个开口215的遮光位置。如图2~5所示,后帘遮光叶片250的多片叶片在第1退避位置201彼此重叠。另外,虽然并未图示,但后帘遮光叶片250的多片叶片在遮光位置展开而对开口215进行遮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后帘遮光叶片250是在开口215的背面(摄像元件22侧)移动的叶片进行了说明,但在开口215的前面(被摄体侧)移动的叶片也包含在实施方式的一形态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帘遮光叶片250是对开口215的整个区域进行遮光的叶片,但也可以与后述的前帘遮光叶片220同样地是对开口215的一部分区域进行遮光的叶片。在此情况下,后帘遮光叶片250可以由一片叶片构成,也可以由多片叶片构成为不覆盖整个开口215。
---前帘---
如图3所清楚地示出那样,前帘驱动臂221在其一端具有基板侧连结部222。前帘驱动臂221在基板侧连结部222,可转动地轴支撑于基板210的背面(摄像元件22侧)。前帘从动臂231在其一端具有基板侧连结部232。前帘从动臂231在前帘驱动臂221的图示上方(Y轴﹣侧),利用基板侧连结部232可转动地轴支撑于基板210的背面(摄像元件22侧)。前帘驱动臂221在另一端具有遮光部侧连结部223。前帘驱动臂221在遮光部件侧连结部223,利用铆接销可转动地连结着前帘遮光叶片220。前帘从动臂231在另一端具有遮光部侧连结部233。前帘从动臂231在遮光部件侧连结部233,利用铆接销可转动地连结着前帘遮光叶片220。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构成使前帘遮光叶片220移动的公知的平行连杆机构。
如上所述,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设置于后帘驱动臂251和后帘从动臂261的图示下方(Y轴+侧)。具体地说,前帘驱动臂221的基板侧连结部222和前帘从动臂231的基板侧连结部232在后帘驱动臂251的基板侧连结部252和后帘从动臂261的基板侧连结部262的图示下方(Y轴+侧)结合于基板210。
前帘遮光叶片220是沿着X轴延伸的遮光部件,图示右侧的端部轴支撑于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帘遮光叶片220由一片叶片构成。
在前帘驱动臂221设有孔224,贯通基板210的长孔240的前帘驱动销281从纸面里侧、即从数码相机1的正面侧被插入到长孔240中。前帘驱动销281由未图示的前帘用执行器来驱动。前帘用执行器接受来自控制装置26的未图示的电力供给部的驱动电流、即电力供给而进行驱动。当利用前帘用执行器沿长孔240驱动了前帘驱动销281时,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以基板侧连结部222和基板侧连结部232为中心转动。
当前帘驱动臂221以基板侧连结部222为中心被驱动旋转时,如上所述,利用由前帘驱动臂221、前帘从动臂231和前帘遮光叶片220构成的周知的平行连杆机构来驱动前帘遮光叶片220,使之在基板210的开口215沿Y轴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帘遮光叶片220可在开口215外的第1退避位置201以及与第1退避位置201相对向的开口215外的第2退避位置202之间移动。在图2中,前帘遮光叶片220移动到第1退避位置201,在图5中,前帘遮光叶片220移动到第2退避位置202。
如上所述,前帘遮光叶片220由一片叶片构成。前帘遮光叶片220在Y轴﹣侧沿着X轴延伸的边即上端边缘220U(图3)比开口215在X轴方向的宽度长。另外,前帘遮光叶片220的上端边缘220U和在Y轴+侧沿着X轴延伸的边即下端边缘220B(图3)的沿着Y轴方向(前帘遮光叶片220、后帘遮光叶片250的移动方向)的长度(遮光宽度)L1比开口215沿着Y轴方向的长度L0短(小)。因此,前帘遮光叶片220具有只覆盖开口215的一部分的构造。也就是说,前帘遮光叶片220具有其移动方向上的遮光范围比移动方向上的开口215的长度短的构造。此外,之后将对前帘遮光叶片220的遮光区域进行详细描述。
前帘遮光叶片220的Y轴方向的长度L1被决定成至少摄像元件22中的像素重置中的像素行不被照射被摄体光束。通过使前帘遮光叶片220的移动速度与取决于摄像元件22对像素行整体进行像素重置所需的时间(通常能够任意设定)的像素重置速度一致,能够将设计上的最小长度设为像素间距。但是,在实际的前帘遮光叶片220的移动时,使前帘遮光叶片220的移动速度与像素重置速度完全一致是很困难的。另外,由于也包含其他误差要因,所以,前帘遮光叶片220的Y轴方向的长度L1被决定成满足以下的式(1)。
L0>L1≥ΔL11…(1)
此外,ΔL11是常数,作为针对前帘遮光叶片220的制造误差、材料强度所导致的移动时的变形的余裕、用于防止从前帘遮光叶片220的Y轴方向的端部绕入的光的影响的余裕、针对像素重置速度和前帘遮光叶片220的移动速度的同步误差的余裕而由实验等来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前帘遮光叶片220是在开口215的背面(摄像元件22侧)移动的叶片进行了说明,但在开口215的前面(被摄体侧)移动的叶片也包含在实施方式的一形态中。另外,前帘遮光叶片220不限于由一片叶片构成。也可以构成为:前帘遮光叶片220由多片叶片构成,由这些多片叶片构成的遮光区域沿着Y轴方向的长度比开口215沿着Y轴方向的长度L0短(小),不覆盖整个开口215。
---关于前帘遮光叶片的遮光区域---
图6(a)示出了前帘遮光叶片220位于第1退避位置201的状态。图6(b)示出了前帘遮光叶片220在开口215移动中的状态。此外,在图6(a)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后帘遮光叶片250、后帘驱动臂251、后帘从动臂261的图示。另外,在图6(a)和(b)中,省略了辅助遮光叶片300的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前帘遮光叶片220的遮光区域在X轴+侧(前帘遮光叶片右端侧)的遮光区域端部具有上端边缘220U、弧状边缘220A、以及连结上端边缘220U和弧状边缘220A的侧边缘220C。弧状边缘220A在比上端边缘220U更靠Y轴+侧,沿着圆弧状的长孔270的弧270a在X轴-侧形成为凹状。也就是说,弧状边缘220A具有与圆弧状的长孔270的形状相应的形状。侧边缘220C从上端边缘220U在X轴+侧的端点向Y轴+侧延伸而与弧状边缘220A连结。因此,前帘遮光叶片220的遮光区域端部避开作为后帘驱动销282的移动范围的长孔270。因此,前帘遮光叶片220的X轴+侧的遮光区域端部的从上端边缘220U向Y轴+侧的长度比L1短。
如图6(b)所示,当前帘遮光叶片220在开口215内移动时,弧状边缘220A在开口215内移动。如上所述,前帘遮光叶片220在X轴+侧的遮光区域端部形成有凹状的弧状边缘220A,从而Y轴方向的长度比L1短。因此,在前帘遮光叶片220在开口215移动中的情况下,在前帘遮光叶片220的弧状边缘220A的下方(Y轴+侧),开口215的施加斜线表示的区域R不被遮光。如上所述,前帘遮光叶片220的长度L1基于像素重置所需的时间来决定。因此,存在通过了区域R的被摄体光入射到像素重置中的摄像元件22而带来曝光不良之虞。本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21为了对该区域R进行遮光而具有辅助遮光叶片300。
---辅助遮光叶片---
参照图2~图5对辅助遮光叶片300进行说明。辅助遮光叶片300在前帘驱动臂221的基板侧连结部222和遮光部侧连结部223的中间位置可旋转地安装在辅助遮光叶片连结部301,在前帘从动臂231的基板侧连结部232和遮光部侧连结部233的中间位置可旋转地安装在辅助遮光叶片连结部302,并与前帘遮光叶片220一起构成平行连杆机构。
由于如上述那样地构成,所以,当前帘驱动臂221以基板侧连结部222为中心被驱动旋转时,前帘从动臂231与前帘遮光叶片220联动地在开口215向Y轴+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遮光叶片300从第3退避位置203在开口215向Y轴+方向移动,可移动到第4退避位置204。第3退避位置203是开口215的外部的X轴+侧的上方(Y轴﹣侧)的位置。第4退避位置204是开口215的外部的X轴+侧的下方(Y轴+侧)的位置。此外,在图2中,辅助遮光叶片300位于第3退避位置203,在图5中,辅助遮光叶片300位于第4退避位置204。
辅助遮光叶片300由一片叶片构成。构成辅助遮光叶片300的叶片具有:在X轴﹣侧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边即第1边缘303;在X轴+侧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边即第2边缘304;Y轴﹣侧的边即第3边缘305;以及在Y轴+侧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边即第4边缘306。第1边缘303和第2边缘304之间的沿着X轴方向的长度L3比开口215在X轴方向的长度短,第3边缘305和第4边缘306之间的沿着Y轴方向的长度L4比开口215沿着Y轴方向的长度短。也就是说,辅助遮光叶片300对开口215的一部分区域进行遮光。辅助遮光叶片300在第2边缘304附近连结于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此外,辅助遮光叶片300的第1边缘303在辅助遮光叶片300位于第3退避位置203时,比开口215更靠X轴+侧。
在辅助遮光叶片300向Y轴+方向移动中,辅助遮光叶片300的遮光区域在上述的前帘遮光叶片220的X轴+侧的遮光区域端部的下方(Y轴+侧)对开口215进行遮光。如使用图6(b)在之前说明的那样,在前帘遮光叶片220的X轴+侧的遮光区域端部的下方,产生了无法对开口215进行遮光的区域R。该区域R如上所述是因如下原因而产生的区域:前帘遮光叶片220的遮光区域端部形成为避开后帘驱动销282的移动范围而使得Y轴方向的长度比L1短。辅助遮光叶片300在开口215上向Y轴+侧移动时对该区域R进行遮光。也就是说,辅助遮光叶片300的长度L3和L4分别比区域R在X轴和Y轴方向的长度大。
---关于快门装置21的动作---
这样构成的快门装置21如下那样动作。在用户对释放按钮的操作前,如图2所示,前帘遮光叶片220和后帘遮光叶片250位于第1退避位置201,辅助遮光叶片300位于第3退避位置203。在该状态下,通过了摄影透镜11的被摄体光经由开口215而入射到摄像元件22。进行所谓即时取景显示:从该摄像元件22反复读出摄像信号并将与摄像信号相应的图像(预览图像)显示于背面监视器30。
当由用户操作释放了按钮时,控制装置26的未图示的电力供给部对未图示的前帘用执行器开始供给用于使前帘遮光叶片220行进的电力。当供给了电力时,前帘用执行器使前帘驱动销281沿着长孔240向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前帘驱动臂221以基板侧连结部222为中心在与XY平面平行的面被驱动旋转。由此,前帘遮光叶片220、前帘从动臂231和辅助遮光叶片300联动地被驱动,前帘遮光叶片220从第1退避位置201向Y轴+方向移动,辅助遮光叶片300从第3退避位置203向逆时针方向移动。前帘遮光叶片220从开口215的上端215U开始进入开口215,辅助遮光叶片300从开口215的X轴+侧的边缘开始进入开口215(参照图3)。
当前帘驱动臂221被进一步驱动旋转时,前帘遮光叶片220和辅助遮光叶片300向Y轴+方向移动,前帘从动臂231也旋转(参照图4)。此时,前帘遮光叶片220的遮光区域中的X轴+侧的遮光区域端部也以横过开口215的方式移动。如上所述,前帘遮光叶片220的X轴+侧的遮光区域端部的沿着Y轴方向的长度比L1短,所以,在遮光区域端部的下方(Y轴+侧)产生无法对开口215进行遮光的区域R。辅助遮光叶片300一边对该区域R进行遮光一边向Y轴+方向移动。此外,如上所述,辅助遮光叶片300与前帘遮光叶片220一起和前帘驱动臂221以及前帘从动臂231构成平行连杆机构。因此,辅助遮光叶片300维持着辅助遮光叶片300的第1边缘303沿着Y轴方向的姿势地向Y轴方向移动。
前帘遮光叶片220的下端边缘220B和辅助遮光叶片300的X轴﹣侧的端部开始进入开口215内,开始快门背后的摄像元件22的摄像面的遮光。摄像元件22对该被遮光的区域的像素重置蓄积电荷。如图3、图4所示,当前帘遮光叶片220的上端边缘220U通过摄像元件22的、被前帘遮光叶片220遮光了的区域时,对摄像元件22的摄像面中的包含在上端边缘220U通过了的摄像区域内的像素开始曝光,并进行电荷蓄积。
前帘遮光叶片220移动到上端边缘220U比开口215的下端215B更靠Y轴+侧而移动到开口部215的下方的第2退避位置202(参照图5)。辅助遮光叶片300相伴于前帘驱动臂221的驱动旋转而向离开开口215的方向移动,从而移动到第4退避位置204(参照图5)。当前帘遮光叶片220移动到第2退避位置202、辅助遮光叶片300移动到第4退避位置204时,摄像元件22对整个摄像面进行像素重置和曝光即电荷蓄积。
此外,控制装置26追随于前帘遮光叶片220和辅助遮光叶片300的向Y轴+方向的行进,按照构成摄像元件22的沿着X轴方向的各像素行来控制像素重置的定时。也就是说,控制装置26对由于前帘遮光叶片220和辅助遮光叶片300的行进而遮光了被摄体光束的区域所含的像素行进行像素重置。
在前帘遮光叶片220开始移动后经过了与曝光时间相当的时间时,控制装置26的未图示的电力控制部向未图示的后帘用执行器供给用于使后帘遮光叶片250移动的电力。当供给了电力时,后帘用执行器使后帘驱动销282沿着长孔270向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后帘驱动臂251以基板侧连结部252为中心在与XY平面平行的面被驱动旋转,通过与后帘从动臂261一起构成的平行连杆机构,后帘遮光叶片250从开口部215的上方的退避位置向Y轴+方向移动。
这样,在前帘遮光叶片220开始朝向Y轴+方向移动并经过了与曝光时间相当的时间后,后帘遮光叶片250开始朝向Y轴+方向移动。因此,以曝光时间的期间从前帘遮光叶片220的上端边缘220U(图3)和后帘遮光叶片250的最下方的叶片的下端之间向重置后的摄像元件22入射被摄体光。摄像元件22被该被摄体光曝光。
然后,后帘遮光叶片250移动到覆盖整个开口215的遮光位置。
控制装置26控制摄像元件22,使之开始从Y轴﹣侧端部的像素行依次进行像素读出。在从所有的像素行的摄像信号的读出结束后,控制装置26从未图示的电力供给部输出驱动信号,由未图示的电动马达的驱动力而使前帘遮光叶片220、后帘遮光叶片250和辅助遮光叶片300向Y轴﹣方向移动。前帘遮光叶片220和后帘遮光叶片250被收纳于开口215的上方的第1退避位置201,辅助遮光叶片300被收纳于第3退避位置203,结束曝光时的快门装置21的动作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前帘遮光叶片220和后帘遮光叶片250被收纳于开口215的上方的第1退避位置201直到曝光开始。因此,与前帘遮光叶片220和后帘遮光叶片250分别被收纳于隔着开口215相对向的位置的情况相比,无需使得前帘遮光叶片220随着曝光开始而移动到装载位置(チャージ位置)。因此,会抑制释放时间滞后的发生。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1)快门装置21构成为,在进行正式曝光(本露光)之前的摄影准备状态下前帘遮光叶片220和后帘遮光叶片250都退避到另一侧。在正式曝光时,一边使前帘遮光叶片220朝向Y轴+侧移动一边重置摄像元件22的被前帘遮光叶片220遮光的范围,与前帘遮光叶片220相隔预定的时间差使后帘遮光叶片250朝向Y轴+侧移动,由此结束摄像元件22的曝光。
若将快门装置21构成为使前帘遮光叶片220和后帘遮光叶片250都收纳于第1退避位置,则相比公知的快门装置21,前帘遮光叶片220的移动范围扩大,所以,存在退避中的前帘遮光叶片220与驱动后帘遮光叶片250的后帘驱动销282相干涉之虞。在此情况下,若将前帘遮光叶片220的形状形成为避开后帘驱动销282的移动范围的形状以避免退避中的前帘遮光叶片220的形状与后帘驱动销282发生干涉,则存在在前帘遮光叶片220的遮光区域端部,无法由向Y轴+侧移动中的前帘遮光叶片220对开口215进行遮光之虞。
于是,本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21具有辅助遮光叶片300,该辅助遮光叶片300具有比开口215在X轴方向的长度和在Y轴方向的长度短的遮光区域,该辅助遮光叶片300可与前帘遮光叶片220联动地沿着Y轴方向移动。辅助遮光叶片300在向Y轴方向移动时,在前帘遮光叶片220的遮光区域端部,对开口215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因此,前帘遮光叶片220和后帘遮光叶片250能够被收纳于第1退避位置201直到摄影开始,能够缩短释放时间滞后的同时,还能够弥补前帘遮光叶片220的X轴+侧的遮光区域端部的遮光区域的减少量地对开口215进行遮光。也就是说,能够防止在像素重置中来自前帘遮光叶片220的X轴+侧的遮光区域端部的漏光入射到摄像元件22,防止曝光不良的发生。
而且,辅助遮光叶片300的遮光区域比开口215在X轴方向的长度和在Y轴方向的长度短。也就是说,辅助遮光叶片300具有比前帘遮光叶片220小的遮光区域。因此,能够抑制因设置辅助遮光叶片300所带来的质量的增加、从而有助于轻量化,并且,也能够抑制供给到前帘用执行器的电力的显著增加。
(2)辅助遮光叶片300在前帘遮光叶片220被收纳于基板210的开口215外的状态下退避到开口215外,并且,随着前帘遮光叶片220沿Y轴方向的移动而对前帘遮光叶片的X轴+侧的遮光区域端部处的开口215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因此,能够防止因曝光不足而在摄影图像产生画质降低的问题。
(3)辅助遮光叶片300连结于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由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而沿Y轴方向移动。因此,无需用于使辅助遮光叶片300移动的专用部件,所以,会防止零部件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快门装置21的轻量化。而且,辅助遮光叶片300伴随于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的驱动旋转而沿着Y轴方向移动,所以,能够切实地与前帘遮光叶片220联动地沿着Y轴方向移动而对区域R进行遮光。
-第2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以不同点为主进行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点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遮光叶片的形状和安装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以下的说明以与辅助遮光叶片的形状和安装相关的内容为主来进行。
图7~10是表示从摄像元件22侧即数码相机1的背面侧观察的、第2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21的内部构造的图。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如图所示那样设定由X轴和Y轴构成的坐标系。图7是表示由用户进行释放按钮的操作而指示摄影开始前的快门装置21的状态的图。在图7中示出了前帘遮光叶片220和后帘遮光叶片250退避到第1退避位置201而辅助遮光叶片310退避到第3退避位置203的状态。图8是表示由用户进行了释放按钮的操作而指示摄影开始后、前帘遮光叶片220以横过开口215的方式朝向图示下方(Y轴+侧)开始移动后的快门装置21的状态的图。但图8示出的是后帘遮光叶片250开始移动前的状态。图9是表示前帘遮光叶片220从图8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Y轴﹣侧移动、辅助遮光叶片310与前帘遮光叶片220联动地以横过开口215的方式朝向图示下方(Y轴+侧)移动中时的快门装置21的状态的图。图10是表示前帘遮光叶片220和辅助遮光叶片310从图9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图示下方(Y轴+侧)移动而退避到开口215的下方(Y轴+侧)的第2退避位置202的状态的图,示出了后帘遮光叶片250开始移动前的状态。
辅助遮光叶片310被固定于前帘驱动臂221的遮光部侧连结部223的附近,与前帘驱动臂221的驱动旋转一起成为一体地移动。当通过由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构成的周知的平行连杆机构来驱动了前帘遮光叶片220时,辅助遮光叶片310与前帘遮光叶片220的移动联动地在开口215向Y轴+方向移动。
此外,由于辅助遮光叶片310被固定于前帘驱动臂221,所以,本实施方式的前帘驱动臂221不具有辅助遮光叶片连结部301,前帘从动臂231不具有辅助遮光叶片连结部302。
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遮光叶片310从开口215的X轴+侧的边缘开始进入开口215,在开口215向Y轴+方向移动,可移动到第2退避位置202。此外,在图7中,辅助遮光叶片310位于第3退避位置203,在图10中,辅助遮光叶片310位于第2退避位置202。
辅助遮光叶片310由一片平板状的叶片构成。构成辅助遮光叶片300的叶片具有第1边缘311、第2边缘312、第3边缘313和第4边缘314。第1边缘311是在辅助遮光叶片310沿着Y轴方向移动中在X轴﹣侧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边(参照图9)。第2边缘312是在辅助遮光叶片310沿着Y轴方向移动中在X轴+侧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边(参照图9)。第3边缘313是在辅助遮光叶片310沿着Y轴方向移动中在Y轴﹣侧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边(参照图9)。第4边缘314是在辅助遮光叶片310沿着Y轴方向移动中在Y轴+侧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边(参照图9)。
第1边缘311和第2边缘314之间的沿着X轴方向的长度L31比开口215在X轴方向的长度短(参照图9)。第3边缘315和第4边缘316之间的沿着Y轴方向的长度L41比驱动旋转中的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之间的间隔长但比开口215沿着Y轴方向的长度短(参照图9)。因此,辅助遮光叶片310对开口215的一部分区域进行遮光。在辅助遮光叶片310向Y轴+方向移动中,辅助遮光叶片310的遮光区域对上述的在前帘遮光叶片220的X轴+侧的遮光区域端部产生的区域R进行遮光(参照图9)。也就是说,辅助遮光叶片310的长度L31和L41分别比区域R在X轴和Y轴方向的长度大。
当快门装置21开始动作时,辅助遮光叶片310开始从第3退避位置203移动(参照图7),从开口215的X轴+侧的边缘进入开口215(参照图8)。伴随于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的驱动旋转,前帘遮光叶片220和辅助遮光叶片310向Y轴+方向移动(参照图9)。此时,辅助遮光叶片310一边对该区域R进行遮光一边向Y轴+方向移动。然后,前帘遮光叶片220和辅助遮光叶片310移动到开口部215的下方的第2退避位置202(参照图10)。
根据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由第1实施方式获得的(1)~(3)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将辅助遮光叶片310固定于前帘驱动臂221的遮光部侧连结部223附近。因此,除了相对于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可转动地连结的情况之外,辅助遮光叶片310的安装变得容易,有助于生产性的提高。
此外,辅助遮光叶片310与前帘驱动臂221是分体的部件,但也可以在前帘驱动臂221一体地形成辅助遮光叶片310的区域。
-第3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以不同点为主进行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点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遮光叶片的形状和安装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以下的说明以与辅助遮光叶片的形状和安装相关的内容为主来进行。
图11~14是表示从摄像元件22侧即数码相机1的背面侧观察的、第3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21的内部构造的图。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如图所示那样设定由X轴和Y轴构成的坐标系。图11是表示由用户进行释放按钮的操作而指示摄影开始前的快门装置21的状态的图。在图11中示出了前帘遮光叶片220、后帘遮光叶片250和辅助遮光叶片320退避到第1退避位置201的状态。图12是表示由用户进行了释放按钮的操作而指示摄影开始后、前帘遮光叶片220以横过开口215的方式朝向图示下方(Y轴+侧)开始移动后的快门装置21的状态的图。但图12示出的是后帘遮光叶片250开始移动前的状态。图13是表示前帘遮光叶片220从图12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Y轴+侧移动、辅助遮光叶片320与前帘遮光叶片220联动地以横过开口215的方式朝向图示下方(Y轴+侧)移动中时的快门装置21的状态的图。图14是表示前帘遮光叶片220和辅助遮光叶片310从图13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图示下方(Y轴+侧)移动而退避到开口215的下方(Y轴+侧)的第2退避位置202的状态的图,示出了后帘遮光叶片250开始移动前的状态。
辅助遮光叶片320被固定于前帘从动臂231的遮光部侧连结部233附近,与前帘从动臂231的驱动旋转一起成为一体地移动。当通过由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构成的周知的平行连杆机构来驱动了前帘遮光叶片220时,辅助遮光叶片320与前帘遮光叶片220的移动联动地在开口215向Y轴+方向移动。
此外,由于辅助遮光叶片320被固定于前帘从动臂231,所以,本实施方式的前帘驱动臂221不具有辅助遮光叶片连结部301,前帘从动臂231不具有辅助遮光叶片连结部302。
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遮光叶片320从第1退避位置201、自开口215的上端215U开始进入开口215,在开口215向Y轴+方向移动,可移动到第2退避位置202。此外,在图11中,辅助遮光叶片320位于第1退避位置201,在图14中,辅助遮光叶片320位于第2退避位置202。
辅助遮光叶片320由一片平板状的叶片构成。构成辅助遮光叶片300的叶片具有第1边缘321、第2边缘322和第3边缘323,遮光区域形成为扇形形状。第1边缘321是在辅助遮光叶片320位于第1退避位置201时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边(参照图11)。第2边缘322是沿着前帘从动臂231延伸的方向延伸的边(参照图11~图14)。辅助遮光叶片320在该第2边缘322附近被固定于前帘从动臂231。第3边缘323形成为连结第1边缘321和第2边缘322的圆弧状(参照图11~图14)。辅助遮光叶片320具有上述那样的扇形形状,所以,第1边缘321和第2边缘322的长度实质上相等。
第1边缘321和第3边缘323相连结的点与第2边缘322和第3边缘323相连结的点的长度L32比开口215在X轴方向的长度短(参照图12)。第1边缘321和第2边缘322的长度L42、即形成辅助遮光叶片320的遮光区域的扇形状的半径比开口215的长度L0短(参照图12)。因此,辅助遮光叶片310对开口215的一部分区域进行遮光。在辅助遮光叶片320向Y轴+方向移动中,辅助遮光叶片320的遮光区域对上述的在前帘遮光叶片220的X轴+侧的遮光区域端部产生的区域R进行遮光(参照图13)。也就是说,辅助遮光叶片320的长度L32和L42分别比区域R在X轴和Y轴方向的长度大。
当快门装置21开始动作时,辅助遮光叶片320与前帘遮光叶片220一起从第1退避位置201开始移动(图11),从开口215的上端边缘220U进入开口215(参照图12)。伴随于前帘驱动臂221和前帘从动臂231的驱动旋转,前帘遮光叶片220和辅助遮光叶片320向Y轴+方向移动(参照图13)。此时,辅助遮光叶片320一边对该区域R进行遮光一边向Y轴+方向移动。然后,前帘遮光叶片220和辅助遮光叶片320移动到开口部215的下方的第2退避位置202(参照图14)。
根据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由第1实施方式获得的(1)~(3)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由于将辅助遮光叶片320固定于前帘从动臂231的遮光部侧连结部233附近,所以,与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辅助遮光叶片320的安装变得容易,有助于生产性的提高。
此外,辅助遮光叶片320与前帘从动臂231是分体的部件,但也可以在前帘从动臂231一体地形成辅助遮光叶片320的区域。
-变型例-
快门装置21也可以具有用于驱动辅助遮光叶片的专用的辅助遮光叶片驱动臂,来代替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快门装置21那样的、连结或固定前帘驱动臂221和/或前帘从动臂231与辅助遮光叶片的构成。在此情况下,辅助遮光叶片驱动臂在一端具有基板侧连结部,在另一端具有辅助遮光叶片连结部。辅助遮光叶片驱动臂在基板侧连结部,可转动地轴支撑于基板210的背面(摄像元件22侧)。辅助遮光叶片驱动臂在辅助遮光叶片连结部,利用铆接销可转动地连结着辅助遮光叶片。
辅助遮光叶片驱动臂具有作为例如板状的部件的连结部。辅助遮光叶片驱动臂通过该连结部而与前帘驱动臂221相连结。当前帘驱动臂221如上所述以基板侧连结部222为中心进行驱动旋转时,经由连结部而连结着的辅助遮光叶片驱动臂也以基板侧连结部为中心进行驱动旋转。结果,辅助遮光叶片与伴随于前帘驱动臂221的驱动旋转沿着Y轴方向移动的前帘遮光叶片220联动地沿着Y轴方向移动。
另外,辅助遮光叶片驱动臂也可以不通过连结部而与前帘驱动臂221相连结。在此情况下,辅助遮光叶片驱动臂构成为:可通过例如由电动马达等构成的辅助遮光叶片执行器而以基板侧连结部为中心进行驱动旋转。控制装置26的电力供给部控制向前帘用执行器供给电力的定时和向辅助遮光叶片执行器供给电力的定时,在前帘遮光叶片220沿着Y轴方向移动中,使辅助遮光叶片可对区域R进行遮光地沿着Y轴方向移动。因此,辅助遮光叶片与帘遮光叶片220的移动联动地沿着Y轴方向移动。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前帘用执行器由电动马达等构成,但前帘用执行器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弹簧的作用力使前帘遮光叶片220朝向第2退避位置202行进,利用电动马达的动力使前帘遮光叶片220向第1退避位置201装载。后帘用执行器也是同样的。另外,也可以是:前帘用执行器由电动马达等构成,后帘用执行器由弹簧和电动马达构成。另外,还可以是:前帘用执行器由弹簧和电动马达构成,后帘用执行器由电动马达等构成。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型例也可以分别组合。
只要不有损于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想到的其他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以下的优先权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作为引用在此被引入。
日本专利申请2014年第223429号(2014年10月31日申请)
标号说明
1…数码相机、21…快门装置、22…摄像元件、201…第1退避位置、202…第2退避位置、203…第3退避位置、204…第4退避位置、210…基板、215…开口、220…前帘遮光叶片、221…前帘驱动臂、222…基板侧连结部、223…遮光部件侧连结部、231…前帘从动臂、232…基板侧连结部、233…遮光部件侧连结部、240,270…长孔、250…后帘遮光叶片、251…后帘驱动臂、261…后帘从动臂、281…前帘驱动销、282…后帘驱动销、300,310,320…辅助遮光叶片。

Claims (7)

1.一种快门装置,具有:
具有开口的基板;
第1遮光部件,该第1遮光部件具有比所述开口在第1方向的长度长且比所述开口在第2方向的长度短的遮光区域,在从所述基板的开口外的第1位置移动到与所述第1位置不同的所述开口外的第2位置的期间对所述开口的一部分进行遮光;以及
第2遮光部件,该第2遮光部件具有比所述开口在所述第1方向的长度短且比所述开口在所述第2方向的长度短的遮光区域,对所述第1遮光部件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和所述基板之间的开口进行遮光并沿着所述第2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门装置,
所述第2遮光部件在所述第1遮光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开口外,伴随于所述第1遮光部件沿着所述第2方向的移动而对所述遮光区域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处的所述开口的一部分进行遮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门装置,
还具有第1驱动部件,该第1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第1遮光部件,沿着所述第2方向驱动所述第1遮光部件;
所述第2遮光部件被所述第1驱动部件沿着所述第2方向驱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门装置,还具有:
第3遮光部件,该第3遮光部件从所述第1位置沿着所述第2方向移动并对所述开口进行遮光;以及
使所述第3遮光部件移动的第2驱动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门装置,
所述第1遮光部件的遮光区域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具有避开所述第2驱动部件的移动范围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门装置,
所述第1遮光部件和第2遮光部件移动到所述基板的开口外的彼此不同的位置。
7.一种摄像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门装置;以及
经由所述快门装置接收来自被摄体的光束的摄像元件。
CN201580071442.8A 2014-10-31 2015-10-30 快门装置和摄像装置 Pending CN1071112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3429 2014-10-31
JP2014223429A JP2016090740A (ja) 2014-10-31 2014-10-31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PCT/JP2015/080816 WO2016068321A1 (ja) 2014-10-31 2015-10-30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1209A true CN107111209A (zh) 2017-08-29

Family

ID=55857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442.8A Pending CN107111209A (zh) 2014-10-31 2015-10-30 快门装置和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51163A1 (zh)
JP (1) JP2016090740A (zh)
CN (1) CN107111209A (zh)
WO (1) WO20160683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6971A1 (ja) * 2014-03-26 2015-10-0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3676A (ja) * 2000-05-31 2001-12-14 Canon Inc シャッタ装置
JP2004038117A (ja) * 2002-07-08 2004-02-05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04317589A (ja) * 2003-04-11 2004-11-11 Seiko Precision Inc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CN102375289A (zh) * 2010-08-05 2012-03-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快门器件以及具有其的图像捕获装置
CN102566201A (zh) * 2010-10-29 2012-07-11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
US20130084060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Seiko Precision Inc., Focal plane shutter and optical device
JP2013122541A (ja) * 2011-12-12 2013-06-20 Seiko Precision Inc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600B2 (ja) * 1986-05-09 1996-01-17 株式会社コパル フオ−カルプレンシヤツタの羽根作動機構
JP3990164B2 (ja) * 2002-02-21 2007-10-10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JP2004318589A (ja) * 2003-04-17 2004-11-11 Canon Inc 帳票読み取り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196047B2 (ja) * 2013-03-01 2017-09-13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3676A (ja) * 2000-05-31 2001-12-14 Canon Inc シャッタ装置
JP2004038117A (ja) * 2002-07-08 2004-02-05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04317589A (ja) * 2003-04-11 2004-11-11 Seiko Precision Inc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CN102375289A (zh) * 2010-08-05 2012-03-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快门器件以及具有其的图像捕获装置
CN102566201A (zh) * 2010-10-29 2012-07-11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
US20130084060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Seiko Precision Inc., Focal plane shutter and optical device
JP2013122541A (ja) * 2011-12-12 2013-06-20 Seiko Precision Inc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68321A1 (ja) 2016-05-06
US20170351163A1 (en) 2017-12-07
JP2016090740A (ja) 2016-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323273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800230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フラッシュ同調速度の設定方法
JP2009031513A (ja) シャッタ装置及びシャッタ装置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06233709B (zh) 成像装置
JP2008301047A (ja) 撮像装置
WO2016068320A1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7111209A (zh) 快门装置和摄像装置
JP2006339902A (ja) ファインダ装置及びカメラ
JP7014311B2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226185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217356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211482B2 (ja) 観察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107635A (ja) 電子カメラのシャッター制御方法
JP2008035106A (ja) 撮像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6320251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90741A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7194642A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1097312A (ja) 撮像装置
JP2010060675A (ja) 撮像装置
JP2007279311A (ja) カメラ
JP2013175881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798654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9186761A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2021105687A (ja)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及び撮影プログラム
JP2019212959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