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4216B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4216B
CN107104216B CN201710098462.5A CN201710098462A CN107104216B CN 107104216 B CN107104216 B CN 107104216B CN 201710098462 A CN201710098462 A CN 201710098462A CN 107104216 B CN107104216 B CN 1071042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power storage
wall
storage device
exteri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84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4216A (zh
Inventor
殿西雅光
川井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325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0789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325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7287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08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84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04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4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4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42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H01M50/367Internal gas exhaust passages forming part of the battery cover or case; Double cover vent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94Gas-pervious par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外装体和被收容于外装体的内部的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在外装体中具备将外装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室,通气室具有: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的前壁;被配置于与前壁对置的位置的后壁;被配置于贯通孔以及后壁之间的第一壁;和沿着与前壁交叉的第一方向被延伸设置,与第一壁之间隔开间隙而被配置的第一侧壁,间隙沿着第一方向从前壁形成到后壁。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外装体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备外装体和被收容于外装体的内部的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中,已知用于将来自蓄电元件所具备的安全阀等的排气放出到外装体的外部的构成。
例如,日本特开2015-056323号公报中所述的蓄电装置具备的外装体具有连通部,该连通部将外装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形成在X轴方向延伸的连通路径。连通部具有多个遮挡板,该多个遮挡板被配置为妨碍连通路内的物质在X轴方向移动,并且维持基于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连通路径的连通。这样,通过外装体具有连通路径,能够进行从外装体的内部向外部的排气,并且,通过在连通路径设置多个遮挡板,实现防止对连通部飞散的异物侵入外装体的内部空间。
例如,在被安装于在屋外使用的机械或者装置等的蓄电装置中,在外装体设置将外装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路的情况下,存在雨水等水流入到该通路内、流入的水在外装体内的任意场所滞留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滞留的水,例如蓄电装置所具备的要素的功能可能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水流入到用于通气的构造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进行该水的排出的蓄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是一种具备外装体和被收容于所述外装体的内部的蓄电元件,在所述外装体中具备将所述外装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室,所述通气室具有:前壁,所述前壁形成有与所述外部连通的贯通孔;后壁,所述后壁被配置于与所述前壁对置的位置;第一壁,所述第一壁被配置于所述贯通孔以及所述后壁之间;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沿着与所述前壁交叉的第一方向被延伸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壁之间隔开间隙而被配置,所述间隙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前壁形成到后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分解了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单元分解了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装体的构成概要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装体具有的通气室的构成概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与图5对应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室的内部构造的第1剖面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室的内部构造的第2剖面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通气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通气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通气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通气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通气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1a、1b、1c、1d、1e 蓄电装置
10、10a、10b、10c、10d、10e 外装体
11 盖
11a 下盖
11b 上盖
12 容器
12a 开口
13 正极外部端子
14 负极外部端子
15 通气管
20 蓄电单元
30 保持部件
41、42 母线
60、60a、60b、60c、60d 通气室
61 第一通气室
62 第二通气室
63 前壁
64 后壁
65 第一壁
66 第二壁
67 间隙
68a、68c 第二侧壁
68b 第一侧壁
69 底面
70 贯通孔
70a 第三轴线
75 网格部
81 第一开口部
81a 第一轴线
82 第二开口部
82a 第二轴线
91 第一部件
92 第二部件
92a 释放阀部
92b 固定部
100 蓄电元件
105 安全阀
110 壳体
120 正极端子
130 负极端子
200 母线
300 隔离物
310 隔离物突出部
400 夹持部件
500 约束部件
600 母线框架
610 母线用开口部
700 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是一种具备外装体、和收容于所述外装体的内部的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在所述外装体,具备将所述外装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室,所述通气室具备:形成有与所述外部连通的贯通孔的前壁、被配置于与所述前壁对置的位置的后壁、被配置于所述贯通孔以及所述后壁之间的第一壁、和沿着与所述前壁交叉的第一方向被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壁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的第一侧壁,所述间隙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前壁形成到后壁。
根据该构成,通过外装体具有通气室,从而外装体的内压的过度上升被抑制。此外,通过在贯通孔的里侧(通气室的内侧)配置第一壁,例如即使在水以较快的速度从贯通孔流入的情况下,其势头也被第一壁削弱。其结果,经由通气室的向外装体的内部的水的流入被抑制。进一步地,由于在第一壁与第一侧壁之间,存在从前壁形成到后壁的间隙,因此通过该间隙,形成沿着第一方向的流体的通路。由此,即使在假设水流入到通气室的情况下,从通气室的排水也被促进。
因此,本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是在水流入到用于通气的构造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进行该水的排出的蓄电装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所述通气室所述通气室也可以进一步具有第二壁,所述第二壁被配置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后壁之间,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根据该构成,通过在通气室内进一步设置第二壁,从而从贯通孔流入的水的流路被限制,能够减少向里侧的行进。此外,由于在第一侧壁与第二壁之间也存在作为流体的通路的间隙,因此排水性的良好性也不会损坏。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通气室中,多个所述第二壁在所述第一方向被排列配置,所述第一壁以及所述多个所述第二壁各自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被偏移配置。
根据该构成,通过在通气室内存在3个以上的壁,从而削弱从贯通孔流入的水的势头的效果被提高。具体而言,配置3个以上的作为针对从外部流入到通气室的流体的抵抗的壁,在第一方向排列的3个以上的壁各自例如被排列为与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相互不同。换句话说,通气室具有形成锯齿状的水的流路的迷路构造,其结果,起到高效地降低流入到通气室的水的势头的效果(例如,称为“迷宫(labvrinth)效应”。)。此外,例如,由于在3个以上的壁的左右两侧形成间隙(流体的通路),因此流入到通气室的水的排水性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所述通气室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高低差,以使得所述贯通孔侧变低。
根据该构成,例如,流入到通气室的水的从贯通孔的排出(从通气室的排水)更加高效地进行。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所述外装体进一步具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被配置于所述前壁的外侧,与所述贯通孔连通。
根据该构成,由于从外装体的排气的方向被限制为通气管的轴向,例如安装有蓄电装置的机械或者装置等的考虑了排气处理的设计变得容易。此外,由于从外装体的外部向贯通孔的水的流动被限制为通气管的轴向,因此能够减少从贯通孔流入的水朝向形成于第一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的间隙的可能性。换句话说,第一壁的作为阻碍从外部流入的水的流动的部件的实效性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前壁设置形成多个所述贯通孔的网格部。
根据该构成,网格部所具有的多个孔分别作为用于通气的贯通孔而发挥作用。因此,经由贯通孔的较大异物的进入被抑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所述通气室进一步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被配置于俯视下不与所述间隙重合的位置,与所述外装体的内部连通。
根据该构成,流入到通气室的内部的水经由用于通气的开口部,流入到外装体的内部配置有蓄电元件等的空间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所述通气室进一步具有覆盖所述开口部的通气防水膜。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流入到通气室的水假设到达开口部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通气防水膜,防止从开口部向外装体的内部的水的浸入。
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这样的蓄电装置来实现,也能够作为上述任意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具备的外装体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中的蓄电装置,在水流入到用于通气的构造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进行该水的排出。
另外,日本特开2015-056323号公报中所述的蓄电装置具备的外装体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将外装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开口部通过功能膜以及防水膜被并列设置而被堵塞。由此,能够防止从连通部向外装体的内部的水的侵入,并且,能够减少施加于外装体的应力,并且将异常时产生的气体从连通部排出。
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的蓄电装置中,例如,需要在外装体的开口部横向并排配置的2个膜之间不产生间隙,因此存在外装体的构造或者制造工序复杂化的可能性。
本发明中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易的构造或者制造工序来实现用于外装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通气的功能的蓄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具备外装体,所述外装体具有分别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所述蓄电装置具备:第一部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并具有防水性以及通气性;和第二部件,覆盖所述第二开口部并在所述外装体的内部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释放所述内部的压力。
此外,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具备外装体,所述外装体具有盖以及容器,所述盖具有:下盖,所述下盖覆盖所述容器的开口;上盖,所述上盖被设置在所述下盖上;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将所述下盖以及所述上盖连接,通过所述下盖、所述上盖以及所述第二侧壁来形成通气室,在所述第二侧壁,形成将外部与所述通气室连通的贯通孔,所述下盖具有: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将所述容器内的空间与所述通气室连通;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具有防水性以及通气性;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覆盖所述第二开口部,在所述外装体的内部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释放所述内部的压力。
根据上述各个构成,在外装体具有的2个开口部分别配置相互功能不同的部件。由此,能够使2个开口部具有相互不同的功能(例如,通常时的压力平衡功能以及非常时(紧急时)的排气功能)。换句话说,通过比较简易的构造或者制造工序,能够使各个开口部具有相互不同功能。
因此,本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是一种能够通过简易的构造或者制造工序来实现用于外装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通气的功能的蓄电装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外装体设置通气室,在所述通气室配置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至少一方和与所述外部连通的贯通孔,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至少一方被配置于经由所述贯通孔来与所述外部连通的位置,在将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轴线的方向设为第一轴向、将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轴线的方向设为第二轴向、将所述贯通孔的轴线的方向设为第三轴向的情况下,被配置于所述通气室的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至少一方的轴线的方向即所述第一轴向以及所述第二轴向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第三轴向交叉。
根据该构成,从开口部流入到通气室的气体经由通气室具有的贯通孔而被排出到外装体的外部。此外,即使在假设水以较快的速度从该贯通孔流入的情况下,由于贯通孔的轴线方向与配置于通气室的开口部的轴线方向交叉,因此在构造上,水从该开口部的轴向朝向该开口部过来的可能性减少。其结果,经由该开口部的向外装体的内部的水的浸入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外装体设置通气室,在所述通气室配置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至少一方和与所述外部连通的贯通孔,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至少一方被配置于经由所述贯通孔来与所述外部连通的位置,在将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轴线设为第一轴线、将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轴线设为第二轴线、将所述贯通孔的轴线设为第三轴线的情况下,被配置于所述通气室的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至少一方的轴线即所述第一轴线以及所述第二轴线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第三轴线平行。
根据该构成,从开口部流入到通气室的气体经由通气室具有的贯通孔而被排出到外装体的外部。此外,即使在假设水以较快的速度从该贯通孔流入的情况下,由于贯通孔的轴线与开口部的轴线平行(在三维空间中不重合),因此在构造上,水从该开口部的轴向朝向该开口部过来的可能性减少。其结果,经由该开口部的向外装体的内部的水的浸入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所述通气室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高低差,以使得所述贯通孔侧变低。
根据该构成,例如,流入到通气室的水从贯通孔的排出(从通气室的排水)更加高效地进行。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所述通气室具有:第一通气室,所述第一通气室配置有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至少一方;和第二通气室,所述第二通气室配置有所述贯通孔。
根据该构成,在通气室中,贯通孔与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的至少一方被配置于相互不同的屋子。由此,从贯通孔流入的水到达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的至少一方的可能性减少。换句话说,经由第一开口部或者第二开口部的向外装体的内部的水的浸入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所述外装体进一步具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被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外侧,与所述贯通孔连通。
根据该构成,由于从外装体的排气的方向被限制为通气管的轴向,因此,例如,安装有蓄电装置的机械或者装置等的考虑了排气的处理的设计变得容易。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所述通气室具有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这两方,在所述通气室中,所述第一部件被配置于比所述第二部件更远离所述贯通孔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例如,经由贯通孔从外部流入到通气室的水难以到达第一部件。其结果,从第一开口部向外装体的内部的水的浸入的可能性减少。具体而言,例如,第一部件浸渍于水所导致的经由第一部件的漏水等产生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所述通气室具有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这两方,并且位于比所述外装体的底面更靠上方,在所述通气室中,所述第一部件位于比所述第二部件更靠上方。
根据该构成,在蓄电装置的一般使用时的姿势下,通气性比第二部件高的第一部件存在于较高的位置。因此,例如即使在外部的水流入到通气室的情况下,第一部件浸渍于水所导致的经由第一部件的漏水等产生的可能性也减少。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所述第一部件是片状,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周边接合,所述第二部件是片状,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周边接合。
根据该构成,能够比较容易地配置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的每一个。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所述第二部件具有:释放阀部,所述释放阀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周边接合;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释放阀部连接,被固定于所述周边的外侧的部分。
根据该构成,例如即使在外装体的内压的急剧上升,导致释放阀部分离以使得将第二开口部释放的情况下,第二部件也被固定于基于固定部的规定的位置。由此,第二部件成为例如从外装体的内部向外部的气体放出的妨碍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所述第二部件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安装强度比所述第一部件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安装强度低。
根据该构成,第二部件的安装强度较低,因此容易分离。因此,例如在外装体的内压急剧增大的情况下,具有释放该内压的功能的第二部件的实效性得以提高。
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这样的蓄电装置来实现,也能够作为上述任意形态所涉及的蓄电装置具备的外装体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中的蓄电装置,能够通过简易的构造或者制造工序来实现用于外装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通气的功能。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均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例。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制造方法中的各工序、各工序的顺序等是一个例子,并不是旨在限定本发明。此外,针对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的构成要素之中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进行说明。
此外,添加的附图中的各图是示意性的图,并不是必须严格图示的。进一步地,在各图中,针对同一或者同样的构成要素付与相同的符号。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存在大致一半、大致水平这样的伴随着“大致”的表现被使用的情况。例如,所谓大致水平,不仅意味着完全水平,还是指实质上水平,也就是说,也意味着包含例如几%程度的差异。其他的伴随着“大致”的表现也相同。
(实施方式)
首先,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分解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在这些附图中,将Z轴方向表示为上下方向,以下,将Z轴方向说明为上下方向,但也考虑根据使用形态而Z轴方向不为上下方向的情况,并不限定于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在以下的附图中也是同样的。
蓄电装置1是能够充电来自外部的电气并能够向外部释放电气的装置。例如,蓄电装置1是用于电力储藏用途、电源用途等的电池模块。具体而言,蓄电装置1被用作为例如汽车、两轮摩托车、船舶、雪地摩托车、农业设备、建设设备等移动体的发动机启动用电池。此外,蓄电装置1能够单独(单体)向外部负载供电或者单独(单体)从外部电源充电。换句话说,虽然也存在作为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的动力用电源将多个电池模块(蓄电装置)连接并收容于壳体来形成电池组的构成,但本实施方式中的蓄电装置1与这样的构成不同。另外,也可以根据外部负载或者外部电源,将多个蓄电装置1电连结来构成电池组。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备:具有盖11和容器12的外装体10、被收容于外装体10内侧的蓄电单元20、保持部件30以及母线41、42等。
外装体10是构成蓄电装置1的外装体的矩形形状(箱状)的构造物。换句话说,外装体10被配置于蓄电单元20、保持部件30以及母线41、42的外侧,将该蓄电单元20等配置于规定的位置,来保护蓄电单元20等以免受到冲击等。此外,外装体10例如由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硫醚树脂(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者ABS树脂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外装体10由此避免蓄电单元20等与外部的金属部件等接触。
外装体10所具有的盖11是将容器12的开口12a堵塞的扁平的矩形形状的外罩部件,被设置有正极外部端子13和负极外部端子14。蓄电装置1经由该正极外部端子13和负极外部端子14,充电来自外部的电气并且向外部释放电气。此外,容器12是形成有开口的有底矩形筒状的壳体,收容蓄电单元20、保持部件30以及母线41、42等。
另外,盖11和容器12可以由相同材质的部件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质的部件形成。此外,在盖11的内侧配置有电路基板、继电器等电气设备,但省略该电气设备的图示以及说明。
这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装体10具有用于允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气体的移动并且防止水从外部向内部的流入的构造。换句话说,外装体10具有将外装体1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构造。由此,能够将外装体10的内部的气体排出到外装体10的外部。此外,能够将外装体10的外部的气体获取到外装体10的内部。后面使用图4~图8来叙述该用于通气的构造。
蓄电单元20具有多个蓄电元件10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个蓄电元件100)和多个母线200,电连接于被设置于盖11的正极外部端子13和负极外部端子14。换句话说,多个蓄电元件100之中的任意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经由母线200,电连接于正极外部端子13。此外,多个蓄电元件100之中的任意蓄电元件100的负极端子经由母线200,电连接于负极外部端子14。
此外,蓄电单元20的多个蓄电元件100以纵向放置的状态被排列在X轴方向上,并被配置于容器12内。并且,蓄电单元20使盖11从上方覆盖,来被收容于外装体10的内侧。另外,后面叙述蓄电单元20的详细构成的说明。
保持部件30是对母线41、42、以及其他继电器等电装部件以及布线类等(未图示)进行保持,能够进行与该母线41、42等和其他部件的绝缘、以及该母线41、42等的位置限制的电气部件托架(tray)。特别地,保持部件30相对于蓄电单元20内的母线200、正极外部端子13以及负极外部端子14来定位母线41、42。
具体而言,保持部件30被载置于蓄电单元20的上方(Z轴方向正侧),针对蓄电单元20而被定位。此外,在保持部件30上,母线41、42被载置并定位。此外,在保持部件30上,配置盖11。由此,母线41、42相对于蓄电单元20内的母线200、被设置于盖11的正极外部端子13以及负极外部端子14而被定位。
另外,虽然保持部件30例如由PC、PP、PE、PPS、PBT或者ABS树脂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但只要是具有绝缘性的部件,由什么样的材质形成都可以。
母线41、42将蓄电单元20内的母线200和设置于盖11的正极外部端子13以及负极外部端子14电连接。换句话说,母线41是将配置于蓄电单元20内的一端的母线200与正极外部端子13电连接的导电性的部件。母线42是将配置于蓄电单元20内的另一端的母线200与负极外部端子14电连接的导电性的部件。
另外,母线41、42作为导电性的部件,例如由铜形成,但母线41、42的材质并不被特别限定。此外,母线41、42可以由相同材质的部件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质的部件形成。
接下来,对蓄电单元20的构成详细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单元20分解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蓄电单元20具备:多个蓄电元件100、多个母线200、多个隔离物300、一对夹持部件400、多个约束部件500、母线框架600和隔热板700。
蓄电元件100是能够电气并且能够释放的二次电池(单电池),更具体而言,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蓄电元件100具有扁平的矩形形状,与隔离物300相邻配置。换句话说,多个蓄电元件100的每一个与多个隔离物300的每一个交替配置,被排列在X轴方向上。在本实施方式中,12个蓄电元件100与11个隔离物300交替相邻地配置。另外,蓄电元件100并不限定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可以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二次电池,也可以是电容器。
此外,如该图所示,蓄电元件100具备:壳体110、正极端子120以及负极端子130。另外,在壳体110内侧,配置电极体(发电要素)以及集电体(正极集电体以及负极集电体)等,此外,电解液(非水电解质)等被密封,但省略详细的说明。
壳体110由金属所构成的矩形筒状且具备底部的壳体主体、和将该容器主体的开口封闭的金属制的盖板构成。此外,壳体110具有在将电极体等收容于内部后,通过盖板与容器主体被焊接等而将内部密封的构造。这样,壳体110是在该图的Z轴方向正侧具有盖板、在X轴方向两侧的侧面具有长侧面、在Y轴方向两侧的侧面具有短侧面、在Z轴方向负侧具有底面的立方体形状的容器。另外,壳体110的材质并不被特别限定,例如优选是不锈钢、铝、铝合金等可焊接的金属。
此外,在壳体110的盖板设置有安全阀105。安全阀105作为在壳体110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打开、将壳体110的内部的气体放出的安全机构,在各蓄电元件100中具备。另外,并不限定于蓄电装置1所具备的多个蓄电元件100的全部都具备安全阀105,至少一个蓄电元件100具备安全阀105即可。
正极端子120是经由正极集电体来电连接于电极体的正极的电极端子,负极端子130是经由负极集电体来电连接于电极体的负极的电极端子,均被安装于壳体110的盖板。换句话说,正极端子120以及负极端子130是用于将贮存于电极体的电气导出到蓄电元件100的外部空间、此外为了在电极体中贮存电气而将电气导入到蓄电元件100的内部空间的金属制的电极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元件100在将正极端子120以及负极端子130朝向上方的状态下被配置。
母线200是与蓄电单元20内的多个蓄电元件100的每一个电连接的导电部件。换句话说,母线200是电连接于多个蓄电元件100所具有的各个电极端子的导电部件,将该多个蓄电元件100所具有的任意电极端子彼此电连接。具体而言,母线200被配置在多个蓄电元件100所具有的各个电极端子的表面上,与该电极端子连接(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5片母线200,12个蓄电元件100通过该5片母线200,成为并联连接的各3个的蓄电元件100的组被串联连接4组的构成。此外,被配置于端部的母线200与上述的母线41、42连接,由此,电连接于正极外部端子13以及负极外部端子14。
另外,母线200作为导电性的部件,例如由铝形成,但母线200的材质并不被特别限定。此外,母线200可以全部由相同材质的部件形成,也可以任意的母线由不同材质的部件形成。此外,母线200的数量、并联连接的蓄电元件100的数量、串联连接的蓄电元件100的组数等并不限定于上述。
隔离物300被配置于蓄电元件100的侧方(X轴方向正侧或者负侧),是将该蓄电元件100与其他部件绝缘的板状部件。例如,隔离物300由PC、PP、PE、PPS、PBT或者ABS树脂等绝缘性的树脂形成。换句话说,隔离物300被配置于相邻的2个蓄电元件100之间,将该2个蓄电元件100之间绝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2个蓄电元件100的各个的蓄电元件100之间,配置11片隔离物300。另外,隔离物300只要是具有绝缘性的部件,由任何材质形成都可以,此外,可以全部由相同材质的部件形成,也可以任意的隔离物由不同材质的部件形成。
此外,隔离物300形成为覆盖蓄电元件100的正面侧或者背面侧的大致一半(在X轴方向上分为2个的情况下的大致一半)。换句话说,在隔离物300的正面侧或者背面侧的两面(X轴方向的两面)形成凹部,向该凹部插入上述的蓄电元件100的大致一半。通过这样的构成,蓄电元件100的侧方的隔离物300覆盖蓄电元件100的绝大多数的部分,因此,通过隔离物300,能够提高蓄电元件100与其他导电性部件之间的绝缘性。
此外,隔离物300具有向上方突出且与保持部件30接合的隔离物突出部310。由此,即使保持部件30要向上方移动,通过隔离物300的隔离物突出部310,也能够抑制保持部件30向上方的移动。
夹持部件400以及约束部件500是在蓄电元件100的电极体的层叠方向,从外侧压迫蓄电元件100的部件。换句话说,夹持部件400以及约束部件500通过从该层叠方向的两侧夹住多个蓄电元件100,从而从两侧压迫多个蓄电元件100中包含的各个蓄电元件100。另外,所谓蓄电元件100的电极体的层叠方向,是指电极体的正极、负极以及隔离层层叠的方向,是与多个蓄电元件100的排列方向(X轴方向)相同的方向。换句话说,多个蓄电元件100在该层叠方向排列。
具体而言,夹持部件400是被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100的X轴方向两侧的平板状部件(端板),将多个蓄电元件100以及多个隔离物300从该多个蓄电元件100以及多个隔离物300的排列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夹住并保持。从强度的观点等出发,夹持部件400例如由钢、不锈钢等金属制(导电性)的部件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强度较高的绝缘性的部件形成。另外,在夹持部件400由导电性的部件形成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夹持部件400与蓄电元件100之间的绝缘性,在夹持部件400与蓄电元件100之间配置与隔离物300相同的绝缘性的部件。
约束部件500的两端被安装于夹持部件400,是约束多个蓄电元件100的长条状并且平板状的部件(约束条)。换句话说,约束部件500被配置为横跨该多个蓄电元件100以及多个隔离物300,对该多个蓄电元件100以及多个隔离物300付与这些的排列方向(X轴方向)上的约束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蓄电元件100的两侧方(Y轴方向两侧)配置2个约束部件500,通过该2个约束部件500来将该多个蓄电元件100从该两侧方夹住并约束。另外,约束部件500与夹持部件400同样地,优选例如由钢、不锈钢等金属制的部件形成,但也可以由金属以外的部件形成。
母线框架600是能够进行母线200与其他部件的绝缘、以及母线200的位置限制的部件。特别地,母线框架600将母线200相对于蓄电单元20内的多个蓄电元件100定位。
具体而言,母线框架600被载置于多个蓄电元件100的上方(Z轴方向正侧),相对于多个蓄电元件100而被定位。此外,在母线框架600上,母线200被载置并定位。由此,母线200相对于多个蓄电元件100被定位,并且,经由形成于母线框架600的贯通孔即母线用开口部610,与该多个蓄电元件100所具有的各自的电极端子接合。
另外,母线框架600例如由PC、PP、PE、PPS、PBT或者ABS树脂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但只要是具有绝缘性的部件,由任何材质形成都可以。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母线框架600为了确保将保持部件30相对于蓄电元件100固定的功能,优选由刚性较高的材质(刚性比保持部件30高的材质)形成。
隔热板700是被配置于各蓄电元件100的安全阀105的排气的流路的内侧的具有隔热性的板状的部件。具体而言,隔热板700被配置于母线框架600的上方,使得位于各蓄电元件100的安全阀的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蓄电元件100各自的安全阀105在沿着X轴方向的直线上排列,隔热板700位于各安全阀105的上方,进一步地,在X轴方向具有长条状的形状。
隔热板700例如在异常时等气体被从蓄电元件100的安全阀排出的情况下,保护配置于蓄电单元20的上方的电路基板等电气设备不受到该气体的热的影响。此外,在外装体10设置将外装体1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后面使用图5等来叙述),与隔热板700碰撞的气体被从贯通孔导出到外装体10的外部。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热板700由热传导性较低的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是耐热性较高且热传导性较低的材料即可,例如也可以由利用玻璃纤维被强化的PPS、PBT等树脂、或者陶瓷等形成。
在如上那样构成的蓄电装置1中,使用图4~图8来对用于将从1个以上的蓄电元件100放出的气体排出到外装体10的外部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装体10的构成概要的分解立体图。具体而言,在图4中,将外装体10分离为盖11和容器12,进一步地,将盖11分离为下盖11a和上盖11b来进行图示。此外,收容于外装体10的内部的多个蓄电元件100等其他的要素的图示省略。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装体10具有的通气室60的构成概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是与图5对应的俯视图。另外,在图5以及图6中,省略上盖11b的图示,进一步地,图示了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从通气室60分离。此外,在图6中,针对将下盖11a贯通的区域,付与点来表示,以使得容易识别于其他要素。
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装体10,具备将外装体1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室60。通气室60具有: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70的前壁63、被配置于与前壁63对置的位置的后壁64、被配置于贯通孔70以及后壁64之间的第一壁65、和沿着与前壁63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与第一壁65之间隔开间隙67而配置的第一侧壁68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壁63以平行于Y轴方向的姿势而被配置,第一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图6所示,间隙67(图6中由粗线的点线表示)沿着第一方向从前壁63形成到后壁64。间隙67是流体可通过的作为整体为直线的空间,能够换言之为流体的通路或者流体的前进路径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通气室60中,设置在X轴方向延伸配置并且在Y轴方向排列的3个侧壁(第一侧壁68b、第二侧壁68b、68c),Y轴方向的两端的第二侧壁68a以及68c是通气室60的Y轴方向的两端的壁。此外,底面69(下盖11a的一部分)以及上盖11b是通气室60的Z轴方向(上下方向)的壁。换句话说,通气室60是由第二侧壁68a以及68c、前壁63、后壁64、底面69以及上盖11b围起的用于通气的空间(通气空间)。
另外,也能够前壁63以及后壁64分别是通气室60中的X轴方向的侧方的壁(换句话说第二侧壁)。
在这样的构成中,在通气室60设置与外装体10的外部连通的开口部。具体而言,在通气室60设置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分别经由贯通孔70,与外装体10的外部连通。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具备外装体10,该外装体10具有分别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蓄电装置1进一步具备:覆盖第一开口部并具有防水性以及通气性的第一部件91、和覆盖第二开口部82并在外装体10的内部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释放该内部的压力的第二部件92。
此外,蓄电装置1也能够表现为以下那样。一种具备具有盖11以及容器12的外装体10的蓄电装置1,盖11具有:覆盖容器12的开口12a的下盖11a、被设置在下盖11a上的上盖11b、和将下盖11a以及上盖11b连接的第二侧壁68a等第二侧壁。通过下盖11a、上盖11b以及第二侧壁68a等第二侧壁来形成通气室60,在一个第二侧壁形成将外部与通气室60连通的贯通孔70。下盖11a具有:将容器12内的空间与通气室60连通的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覆盖第一开口部81且具有防水性以及通气性的第一部件91、和覆盖第二开口部82且在外装体10的内部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释放该内部的压力的第二部件92。
这样,通过外装体10具有2个开口部(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并且在各个开口部配置相互不同功能的部件(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能够使各个开口部具有相互不同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简言之,通过第一开口部81,进行通常时的从外装体10的气体去除,通过第二开口部82,进行非常时(紧急时)时的从外装体10的气体去除。此外,第一开口部81不仅进行从外装体10的内部向外部的排气,也作为用于从外装体10的外部向内部的气体获取(吸气)的开口部而发挥作用。换句话说,第一开口部81具有在通常时减少外装体10的内外的压力差的功能(压力平衡功能)。
此外,在一个开口部排列配置具有相互不同功能的2个部件的情况下,例如,为了在2个部件之间不产生间隙,存在构造或者制造工序复杂化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分别配置堵塞各自的部件,因此上述的通常时的气体去除功能、压力平衡功能以及非常时(紧急时)的气体去除功能(内压控制功能)通过比较简易的构造或者制造工序就能够在蓄电装置1中具备。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91是片状的部件,更详细地,是具有使气体通过并且使液体不通过的功能的膜(通气防水膜)。第一部件91例如是Gore-Tex(注册商标)、TEMISH(注册商标)等具有防水性以及通气性(透湿性)的防水透湿性材料所构成的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92是片状的部件,更详细地,是具有使气体以及液体不通过的功能的膜。第二部件92是在外装体10的内部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释放该压力(减压)的部件。作为第二部件92的材料,例如采用树脂制的薄膜、金属箔等。
另外,片状的第一部件91与第一开口部81的周边接合,片状的第二部件92与第二开口部82的周边接合。该接合中,例如能够使用粘合剂、粘着剂、两面粘性胶带等。此外,该接合也可以通过熔敷来进行。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配置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的每一个部件。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中,通常时的外装体10的内外的压力差通过经由第一开口部81以及贯通孔7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多个贯通孔70)的气体的出入而被减少。此外,例如在从任意的蓄电元件100的安全阀105喷出气体等情况下,在外装体10的内压急剧上升的情况下,第二部件92被剥离以使得第二开口部82打开,从而上升的外装体10的内压减少。其结果,例如,能够防止外装体10的内压过度上升所导致的外装体10的损坏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二部件92具有:与第二开口部82的周边接合的释放阀部92a、和与释放阀部92a连接并被固定于该周边的外侧的部分的固定部92b。
换句话说,释放阀部92a是直接接受外装体10的内压的部分,在外装体10的内压超过规定的内压的情况下,释放阀部92a从第二开口部82的周边剥离,其结果,外装体10的内压减少。此外,在该情况下,相对于释放阀部92a,在将释放阀部92a剥离的方向上发挥作用的压力几乎不存在,因此固定部92b的被固定于该周边的外侧的部分的状态被维持。
因此,例如即使在由于外装体10的内压的急剧上升,释放阀部92a被剥离以使得将第二开口部82打开的情况下,第二部件92也能够固定于基于固定部92b的规定的位置。由此,第二部件92成为例如从外装体10的内部向外部的气体放出的妨碍的可能性被减少。
另外,也可以第二部件92向第二开口部82的安装强度比第一部件91向第一开口部81的安装强度低。在该情况下,由于安装强度较低,因此第二部件92容易从第二开口部82剥离。因此,在外装体10的内压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具有释放该内压的功能的第二部件92的实效性得以提高。
另外,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各自的安装强度例如能够通过改变与外装体10接合的粘合剂的量、种类、俯视(从Z轴方向正侧来看的情况,以下相同)下的涂覆面积或者涂覆位置等来进行调整。例如,假定使用相同种类的粘合剂来进行第一部件91向第一开口部81的周边的接合(第一接合)、第二部件92向第二开口部82的周边的接合(第二接合)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使用于第二接合的粘合剂的量比用于第一接合的粘合剂的量少。由此,第二部件92向第二开口部82的安装强度比第一部件91向第一开口部81的安装强度低。
此外,例如在通过熔敷来将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分别与外装体10接合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俯视下的熔敷面积或者熔敷位置等,也能够调整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各自的安装强度。
此外,作为安装强度的比较的手法,例如示例了针对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的张力测试。换句话说,将通过粘合或者吸附等手法来连接于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的部件向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所接合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Z轴方向正侧)拉动。其结果,能够判断为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之中最先被从外装体10取下的一方的安装强度较低。此外,通过对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各自的取下所需的张力进行测定并比较,也能够进行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之间的安装强度的比较。
这里,在蓄电装置1被安装于例如汽车等在屋外使用的机械或者装置的情况下,雨水等水可能达到设置于通气室60的贯通孔70。换句话说,雨水等水可能流入通气室60。特别地,在安装有蓄电装置1的机械或者装置暴露于激烈的风雨中等情况下,也考虑水以激烈的势头流入通气室60的内部的可能性。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室60中,通过在贯通孔70的里侧(通气室60的内侧)配置第一壁65,即使在水以较快的速度从贯通孔70流入的情况下,其势头也被第一壁65削弱。其结果,经由通气室60的向外装体10的内部(收容有蓄电元件100等的空间)的水的流入被抑制。
此外,即使在假设流入到通气室60的水到达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进一步具有使水不通过的功能,因此从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向外装体10的内部的水的流入被防止。
这里,例如在第一部件91的上方存积了从外部流入到通气室60的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91的作为通气防水膜的功能可能受损。此外,例如在产生第二部件92浸入到水中的状况的情况下,第二部件92的动作(外装体10的内压上升时的打开)也可能产生不足之处。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壁65与第一侧壁68b之间,存在从前壁63形成到后壁64的间隙67,通过该间隙67,形成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流体的通路。由此,即使在假设水流入到通气室60的情况下,从通气室60的排水被促进。其结果,由于水存积于通气室60内而导致的不良情况的产生的可能性被减少。
此外,通气室60通过基本由多个壁构成的简单的构造,能够提高针对流入的水的抵抗,并且能够促进流入的水的排出。换句话说,通气室60使从外装体10的内部向外部的排气成为可能,允许从外部向通气室60的内部的水的流入,另一方面,通过比较简单的构造,促进流入的水从通气室60的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着眼于贯通孔70的轴线(穿过孔或者开口的中央并且与贯通方向平行的假想的直线,以下相同)和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轴线,可以叙述以下内容。
在外装体10,设置配置有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和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70的通气室60。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被配置于经由贯通孔70来与外部连通的位置。在这样的构造中,将第一开口部81的轴线的方向设为第一轴向,将第二开口部82的轴线的方向设为第二轴向,将贯通孔70的轴线的方向设为第三轴向。在该情况下,第一轴向以及第二轴向与第三轴向交叉。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向以及第二轴向均为Z轴方向,第三轴向为X轴方向。换句话说,第一轴向以及第二轴向处于与第三轴向交叉的关系。
因此,即使在假设水以较低的速度从贯通孔70流入的情况下,由于贯通孔70的轴线的方向与配置于通气室60的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轴线的方向交叉,因此在构造上,水从该开口部的轴向朝向该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过来的可能性减少。换句话说,水从容易通过该开口部的方向朝向该开口部过来的可能性减少。
另外,第一轴向以及第二轴向的至少一方处于与第三轴向交叉的关系即可。由此,流入通气室60的水从轴向朝向该至少一方的轴向所对应的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至少一方过来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也可以不需要在通气室60设置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这两个,而是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一个被配置于与外装体10的通气室60不同的部分。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配置于通气室60的开口部的轴线的方向(第一轴向或者第二轴向)与贯通孔70的轴线的方向(第三轴向)交叉,从而水从该开口部的轴向朝向该开口部过来的可能性减少。另外,针对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一个被配置于通气室60以外的构造的一个例子,作为变形例4来后面进行叙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室60进一步具有被配置于第一壁65与后壁64之间且与第一侧壁68b之间形成间隙67的第二壁66。
这样,通过在通气室60内进一步设置第二壁66,从而从贯通孔70流入的水的势头被进一步削弱。此外,由于在第一侧壁68b与第二壁66之间也存在作为流体的通路的间隙67,因此排水性的良好性也没有受损。
更详细地,在通气室60,多个第二壁66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被排列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第二壁66在第一壁65与后壁64之间在X轴方向上被排列配置。进一步地,第一壁65以及多个第二壁66分别在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偏移配置。具体而言,3个壁(第一壁65和2个第二壁66)向Y轴方向的正侧以及负侧交替地偏移而被配置。换句话说,俯视下,第一壁65以及2个第二壁66被配置为锯齿状,并且,确保了流体的前进路径(间隙67)。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了3个成为针对从外部流入到通气室60的水的抵抗的壁,在X轴方向排列的3个壁分别例如被排列为与第一侧壁68b之间的距离相互不同。换句话说,在从贯通孔70一侧观察后壁64的方向的情况下,例如,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相邻的2个壁之中的一个壁的右端部比另一个壁的右端部更向右侧突出。此外,例如若以第二侧壁与各壁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X轴方向相邻的多个壁各自的到第二侧壁的Y轴方向的距离存在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壁65以及2个第二壁66与第二侧壁68c的距离被配置为大、小、大的顺序。
因此,从贯通孔70流入的水的举动例如被说明为以下那样。从贯通孔70流入并与第一壁65碰撞的水之中的大部分水向第一壁65的左右的间隙之中宽度较大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从贯通孔70来看左侧的间隙)流动,但在碰撞的时刻,水的势头相当小。另外,流向宽度较小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从贯通孔70来看右侧的间隙)的水的势头进一步变小。
流向第一壁65的左侧的间隙的水由于在其行进路径上存在第二壁66,因此与第二壁66碰撞,其势头进一步被削弱。此外,与第二壁66碰撞的水的大部分被导向第二壁66的左右的间隙之中宽度较大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从贯通孔70来看右侧的间隙)一侧。这样,一般来讲,从贯通孔70流入的水伴随着向壁的碰撞、向壁的左右间隙之中较大的间隙的行进、向位于行进路径上的壁的碰撞这些动作而向左右蛇形前进。
也就是说,通气室60具有形成锯齿状的水的流路的迷路构造,其结果,达到高效地降低流入通气室60的水的势头的效果(迷宫效应)。
另外,并不是必须通气室60内的多个壁在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偏移配置。换句话说,例如这些多个壁的Y轴方向的中心轴也可以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位于第一壁65的里侧的第二壁66也可以形成为在从贯通孔70一侧来看的情况下整体被第一壁65隐藏的位置以及大小。在该情况下,在与第一壁65碰撞后,从第一壁65的左或者右绕回到里侧(第二壁66一侧)的水的至少一部分也由于第二壁66,导致向后壁64的方向的移动被妨碍。由此,与未配置第二壁66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降低流入通气室60的水的势头。
此外,从抑制经由通气室60的向外装体10的内部的水的浸入这一观点出发,位于第一壁65的里侧的第二壁66优选形成为在从贯通孔70一侧来看的情况下从第一壁65的左右两方突出的位置以及大小。在该情况下,在与第一壁65碰撞后,被引导至第一壁65的左右各个间隙的水由于在其行进路径上存在第二壁66,因此向后壁64的方向的移动被妨碍。由此,能够高效地降低通过第一壁65的左右两侧而行进的水的势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室60中,例如,如图6所示,由于在3个壁与左右两方的侧壁(第一侧壁68b以及第二侧壁68c)之间形成间隙,因此流入通气室60的水的排水性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室60如图5以及图6所示,具有:配置有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第一通气室61、和配置有贯通孔70的第二通气室62。具体而言,通气室60通过第一侧壁68b而被划分为第一通气室61以及第二通气室62,第一侧壁68b作为阻碍从第二通气室62向第一通气室61的水的流动的部件而发挥作用。因此,从贯通孔70流入的水到达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可能性减少。换句话说,经由第一开口部81或者第二开口部82的水的浸入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第一侧壁68b与前壁63之间存在间隙。因此,例如,即使以较快速度从贯通孔70流入的水可能经由第一侧壁68b与第一壁65之间的间隙67而到达第一通气室61,第一侧壁68b与前壁63之间的间隙也作为用于排水的短路路径而发挥作用。换句话说,能够高效地进行来自第一通气室61的排水。
另外,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不需要两个都被配置于第一通气室61,例如也可以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任意一个被配置于第二通气室62、或者外装体10的通气室60以外的位置。在任何情况下,从贯通孔70流入的水到达被配置于第一通气室61的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至少一个的可能性都减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图5以及图6所示,外装体10进一步具有被配置于前壁63的外侧并与贯通孔70连通的通气管15。
根据该构成,来自外装体10的排气的方向被限制为通气管15的轴向,因此例如针对安装有蓄电装置1的机械或者装置等的考虑了排气处理的设计变得容易。
此外,由于从外装体10的外部向贯通孔70的水的流动被限制为通气管15的轴向,因此能够减少从贯通孔70流入的水朝向第一壁65与第一侧壁68b之间形成的间隙67的可能性。换句话说,第一壁65的作为阻碍从外部流入的水的流动的部件的实效性得以提高。
此外,例如图5所示,在通气室60具有的前壁63设置形成多个贯通孔70的网格部75。也就是说,网格部75具有的开口面积较小的多个孔分别作为用于通气的贯通孔70而发挥作用。因此,经由贯通孔70的较大异物的进入被抑制。
另外,网格部75例如可以在形成前壁63的工序中,与前壁63一体成形,此外,也可以通过在前壁63具有的较大的一个贯通孔配置独立于前壁63的网格部75,从而在前壁63形成多个贯通孔。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室60具备与外装体10的内部连通的2个开口部(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但任何开口部都在俯视下被配置在不重叠于间隙67的位置。
因此,流入通气室60的内部的水经由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流入到外装体10的内部中配置有蓄电元件100等的空间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室60具有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这两个,在通气室60中,第一部件91被配置于比第二部件92更远离贯通孔70的位置。更详细地,在流体的路径长度上,从多个贯通孔70之中处于距离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的任意一个最近的位置的贯通孔70到第一部件91的距离比从该贯通孔70到第二部件92的距离长。
因此,例如,经由贯通孔70从外部流入通气室60的水难以到达第一部件91。其结果,从第一开口部81向外装体10的内部的水的流入的可能性减少。具体而言,例如,第一部件91浸渍到水中所导致的经由第一部件91的漏水等产生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室60的底面69在至少一部分具有高低差,由此,能够高效地排出流入到通气室60的水。使用图7以及图8来对此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室60的内部构造的第1剖面立体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室60的内部构造的第2剖面立体图。具体而言,图7是在平行于YZ平面的面将通气室60切断表示的图,图8是在平行于XZ平面的面将通气室60切断表示的图。此外,在图7以及图8中,均省略了外装体10的容器12的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以及图8所示,通气室60的底面69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高低差以使得贯通孔70一侧变低。由此,例如,流入到通气室60的水从贯通孔70的排出(从通气室60的排水)更加高效地进行。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形成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第一通气室61的底面69倾斜以使得向形成贯通孔70的第二通气室62变低。因此,流入第一通气室61的水容易返回到第二通气室62,其结果,经由形成于第二通气室62的贯通孔70的排水被促进。
此外,如图8所示,形成贯通孔70的第二通气室62的一部分倾斜以使得向形成贯通孔70的前壁63变低。因此,从贯通孔70向第二通气室62流入的水、以及从第一通气室61返回的水容易到达前壁63,其结果,经由形成于前壁63的贯通孔70的排水被促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多个贯通孔70的网格部75如图8所示,在底面69的高度的位置也具有贯通孔70,由此,例如能够将流入到通气室60的绝大多数水排出。
此外,若着眼于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的高度位置,则具有以下的特征。也就是说,通气室60具有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这两个,并且,位于比外装体10的底面更靠上方,在通气室60中,第一部件91位于比第二部件92更靠上方。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第一开口部81处于比第二开口部82高的位置(Z轴方向的正侧),因此,阻塞第一开口部81的第一部件91被配置于比阻塞第二开口部82的第二部件92高的位置。
因此,在蓄电装置1的一般使用时的姿势中,通气性比第二部件92高的第一部件91存在于较高的位置。因此,例如即使在外部的水流入到通气室60的情况下,第一部件91浸渍到水中所导致的经由第一部件91的漏水等产生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蓄电装置1作为用于从外装体10的内部以及外部的一方向另一方通气的构造(通气构造),也可以具有与图4~图8所示的通气室60不同的通气构造。因此,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为中心,来对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装体10的通气构造有关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a的通气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另外,在图9中,表示在包含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等的通气构造的位置,在平行于XY平面的面将蓄电装置1a具备的外装体10a切断的状态。此外,为了表现其特征,将外装体10a的形状简化图示,并省略了保持部件30以及母线41等的图示。针对图9的这些补充事项针对后述的图10~图13也适用。
图9所示的蓄电装置1a具备外装体10a,该外装体10a具有分别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蓄电装置1a还具备:覆盖第一开口部并具有防水性以及通气性的第一部件91、和覆盖第二开口部82并在外装体10a的内部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释放该内部的压力的第二部件92。换句话说,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a针对上述构造,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共通。
但是,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a不具有称为通气室(通气空间)的能够与其他部分明确区别的构成要素。
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外装体10a所具有的第一开口部81配置通气防水膜即第一部件91,并且在外装体10a所具有的第二开口部82配置使气体以及液体不通过的第二部件92,从而能够使各个开口部具有相互不同的功能。具体而言,通过第一开口部81,进行通常时从外装体10a的气体去除以及外装体10a的内外的压力平衡,通过第二开口部82,进行非常时(紧急时)从外装体10a的气体去除。
此外,与在一个开口部排列配置具有相互不同的功能的2个部件的情况相比,上述的通常时以及非常时(紧急时)的内压控制功能通过比较简易的构造或者制造工序就在蓄电装置1a中具备。
(变形例2)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b的通气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在图10所示的蓄电装置1b中,在外装体10b设置通气室60a,该通气室60a中配置有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和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70。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被配置于经由贯通孔70来与外部连通的位置。在该构造中,将第一开口部81的轴线(第一轴线81a)的方向设为第一轴向,将第二开口部82的轴线(第二轴线82a)的方向设为第二轴向,将贯通孔70的轴线(第三轴线70a)的方向设为第三轴向。在本变形例中,第一轴向以及第二轴向均为Z轴方向,第三轴向为X轴方向。在该情况下,第一轴向以及第二轴向与第三轴向交叉。换句话说,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b关于上述构造,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共通。
但是,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b在通气室60a未配置第一壁65以及第二壁66那样的壁。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贯通孔70的轴线的方向与配置于通气室60a的开口部(在本变形例中为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轴线的方向交叉,因此即使假设水从贯通孔70以较快的速度流入,在构造上,水从该开口部的轴向朝向该开口部过来的可能性也减少。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第一轴向以及第二轴向分别处于与第三轴向所成的角度为90°的关系,但这不是必须的。例如,假定第一轴向与第三轴向不平行,并且第一轴向与第三轴向所成的角度不是90°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一轴向与第三轴向交叉,因此即使假设水以较快的速度从贯通孔70流入,水从第一轴向朝向第一开口部81过来的可能性也减少。
(变形例3)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c的通气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在图11所示的蓄电装置1c中,在外装体10c设置通气室60b,在该通气室60b中配置有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和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70。此外,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被配置于经由贯通孔70来与外部连通的位置。换句话说,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c关于上述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共通。
但是,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c中,作为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轴线的第一轴线81a以及第二轴线82a与作为贯通孔70的轴线的第三轴线70a平行。换句话说,如图11所示,第一轴线81a以及第二轴线82a分别与第三轴线70a同样地平行于X轴方向,并且第一轴线81a以及第二轴线82a的每一个与第三轴线70a在三维空间中不重合。在这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不同。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水以较快的速度从贯通孔70流入的情况下,由于第三轴线70a、轴线与第一轴线81a以及第二轴线82a不重合,因此在构造上,水从该开口部的轴向朝向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过来的可能性减少。
另外,第一轴线81a以及第二轴线82a的至少一方与第三轴线70a处于平行关系即可。由此,针对该至少一方轴线所对应的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至少一方,从贯通孔70流入的水从轴向过来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一方也可以被配置于与外装体10c的通气室60b不同的位置。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被配置于通气室60b的开口部的轴线(第一轴线81a或者第二轴线82a)与贯通孔70的第三轴线70a平行,水从轴向朝向该开口部过来的可能性也减少。
另外,在图11中,配置有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后壁64也可以是在X轴方向正侧或者负侧凸起的形状。在该情况下,通过第一轴线81a以及第二轴线82a在例如XY平面内倾斜,从而第一轴线81a的方向(第一轴向)以及第二轴线82a的方向(第二轴向)与第三轴线70a的方向(第三轴向)交叉。因此,如上述变形例2中所说明的那样,即使水以较快的速度从贯通孔70流入,在构造上,水从该开口部的轴向朝向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每一个过来的可能性也减少。
(变形例4)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d的通气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在图12所示的蓄电装置1d中,在外装体10d设置有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和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70。此外,第一开口部81以及贯通孔70被配置于外装体10d所具有的通气室60c。换句话说,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d关于上述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共通。
但是,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d中,第二开口部82未被配置于通气室60c,而被配置于外装体10d的一个侧壁部(第二侧壁)。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贯通孔70的第三轴线70a的方向(第三轴向)与配置于通气室60c的第一开口部81的第一轴线81a的方向(第一轴向)交叉,因此即使假设水以较快的速度从贯通孔70流入,在构造上,水从第一轴向朝向第一开口部81过来的可能性也减少。
另外,也可以如上述变形例3那样,在通气室60c配置第一开口部81,以使得第一轴线81a与第三轴线70a平行。即使在该情况下,水从第一轴向朝第一开口部81过来的可能性也减少。
此外,也可以将第二开口部82配置于通气室60c,将第一开口部81配置于外装体10d的通气室60c以外的部分。在该情况下,通过将第二开口部82配置为第二轴线82a的方向(第二轴向)与第三轴向交叉,从而从贯通孔70流入的水从第二轴向朝第二开口部82过来的可能性减少。此外,通过如上述变形例3那样,在通气室60c配置第二开口部82以使得第二轴线82a与第三轴线70a平行,从而水从第二轴向朝第二开口部82过来的可能性减少。
这里,例如若考虑第一部件91是具有通气性的通气防水膜、第二部件92是不具有通气性(或者通气性比第一部件91低)的部件,则可以说从减少外部的水进入到外装体10d的可能性这一观点出发,将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一部件91)配置于通气室60c更有利。
另一方面,例如若考虑从第二开口部82排出高热的气体,则从降低高热的气体的势头以及热量这一观点出发,将第二开口部82(以及第二部件92)配置于通气室60c更有利。
此外,虽然在本变形例中,将贯通孔70和第二开口部82配置于外装体10d的相同的侧壁部,但贯通孔70和第二开口部82也可以配置于相互不同的侧壁部。例如,也可以根据用于处理从第二开口部82喷出的高热的气体的部件或者构造物所被配置的位置,决定外装体10d中的第二开口部82的配置位置。
(变形例5)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e的通气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
在图13所示的蓄电装置1e中,在外装体10e设置通气室60d,在该通气室60d中,配置有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和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70。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被配置于经由贯通孔70来与外部连通的位置。换句话说,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e关于上述构造,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共通。
但是,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e中,在贯通孔70与后壁64之间仅设置第一壁65。换句话说,在第一壁65与后壁64之间未配置第二壁66那样的壁。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外装体10e不具备形成多个贯通孔70的网格部75,贯通孔70仅形成一个。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一壁65被配置于比贯通孔70更靠里侧(外装体10e的内部一侧),因此从贯通孔70流入的水通过与第一壁65碰撞,势头被削弱。其结果,从贯通孔70流入的水到达配置于通气室60d的开口部(在本变形例中为第一开口部81以及第二开口部82)的可能性减少。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外装体10e具有沿着与前壁68交叉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配置的第一侧壁68b。在第一侧壁68b与第一壁65之间,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从前壁63到后壁64形成有间隙67(在图13中由粗线的点线表示),通过该间隙67,形成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流体的通路。由此,即使在假设水流入到通气室60d的情况下,从通气室60d的排水也被促进。其结果,在通气室60d内存积水所导致的缺陷产生的可能性减少。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所涉及的蓄电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换句话说,应该考虑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在全部方面均为示例,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此外,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具备的各构成要素任意组合构建的形态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室60中,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从前壁63形成到后壁64的间隙67形成于第一壁65与以平行于XZ平面的姿势立设在底面69的第一侧壁68b之间。但是,形成流体的通路的间隙67也可以形成于第一壁65与其他第一侧壁之间。
例如,也可以说形成通气室60的底面69的下盖11a的一部分是位于第一壁65的Z轴方向负侧的壁(第一侧壁)。换句话说,也可以在第一壁65与形成通气室60的底面69的第一侧壁之间,存在沿着第一方向从前壁63形成到后壁64的间隙67。换句话说,也可以在第一壁65的下方(Z轴方向负侧)形成间隙67。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仅第一壁65的一部分与底面69连接、或者第一壁65与第一侧壁68b或者上盖11b连接,能够将第一壁65固定于通气室60内的规定的位置。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图6所示,在多个壁(1个第一壁65以及2个第二壁66)和与第一通气室61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壁68c之间也存在沿着第一方向从前壁63形成到后壁64的间隙,但该间隙不是必须的。例如,也可以1个第一壁65以及2个第二壁66之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二侧壁68c连接。换句话说,只要在第一壁65与第一壁65的下、左、右的侧壁之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或者第二侧壁之间,沿着第一方向从前壁63到后壁64形成有间隙,就能够得到通过该间隙来促进从通气室60的排水的效果。
此外,第一壁65的侧壁也可以不是平面而是形成曲面。例如,通气室60的内部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管轴的管形状。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第一壁65与形成曲面的侧壁之间,沿着第一方向从前壁63到后壁64形成间隙,从而能够得到促进从通气室60的排水的效果。
此外,间隙67只要作为整体,形成沿着第一方向的前进路径,就能够将通过间隙67的流体高效地排出。因此,即使在例如第一侧壁68b存在作为流体的移动的障碍的突出部的情况下,只要在从第一方向来看的情况下,存在突出部与第一壁65不重叠的部分,就在第一壁65与第一侧壁68b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从前壁63形成到后壁64的流体的前进路径。
此外,第一壁65只要例如在与一个贯通孔70对置配置的情况下,被配置于遮住贯通孔70的中心的位置,就能够高效地降低从贯通孔70流入的水等异物的势头。此外,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形成有多个贯通孔70的通气室60配置第一壁65的情况下,在遮住多个贯通孔70的分布区域的中心的位置配置第一壁65即可。由此,能够高效地降低从多个贯通孔70流入的水等异物的势头。
另外,通过在从第一方向来看的情况下,配置第一壁65以使得在覆盖通气室60所具有的1个以上的贯通孔70的全部的范围内存在第一壁65,从而降低从1个以上的贯通孔70流入的水等异物的势头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此外,第二部件92通过从第二开口部82的周边剥离,来将第二开口部82打开,由此,抑制了外装体10的内压的上升。但是,第二部件92也可以在外装体10的内压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断裂或者被损坏,来将第二开口部82打开,由此抑制外装体10的内压的上升。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91在从与蓄电元件100相反的一侧覆盖第一开口部81的状态下被配置,第二部件92在从与蓄电元件100相反的一侧覆盖第二开口部82的状态下被配置。由此,在外装体10的外压比内压高的状况下,其差压在将第一部件91按压于第一开口部81的周边并且将第二部件92按压于第二开口部82的周边的方向上作用。因此,例如在外装体10的外压比内压高的情况下,由于其差压,起到难以产生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脱离的情况这一效果。
但是,第一部件91以及第二部件92的配置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上述那样,在第二部件92被设计为在外装体10的内压的急剧上升时断裂或者损坏的情况下,第二部件92也可以在从配置蓄电元件100的一侧覆盖第二开口部82的状态下被配置。
此外,本发明不仅能作为这样的蓄电装置来实现,也能够作为该蓄电装置具备的外装体而实现。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备蓄电元件、和收容该蓄电元件的外装体的蓄电装置等。

Claims (8)

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外装体和被收容于所述外装体的内部的蓄电元件,所述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装体具备将所述外装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室,
所述通气室具有:
前壁,所述前壁形成有与所述外部连通的贯通孔;
后壁,所述后壁被配置于与所述前壁对置的位置;
第一壁,所述第一壁被配置于所述贯通孔以及所述后壁之间;和
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沿着与所述前壁交叉的第一方向被延伸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壁之间隔开间隙而被配置,
所述间隙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前壁形成到后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通气室进一步具有:第二壁,所述第二壁被配置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后壁之间,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所述通气室中,多个所述第二壁在所述第一方向被排列配置,
所述第一壁以及所述多个所述第二壁各自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被偏移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通气室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高低差,以使得所述贯通孔侧变低。
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装体进一步具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被配置于所述前壁的外侧,与所述贯通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所述前壁设置形成多个所述贯通孔的网格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通气室进一步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被配置于在俯视下不与所述间隙重合的位置,与所述外装体的内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通气室进一步具有覆盖所述开口部的通气防水膜。
CN201710098462.5A 2016-02-23 2017-02-22 蓄电装置 Active CN1071042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0885.5A CN113078410A (zh) 2016-02-23 2017-02-22 蓄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2536A JP6707895B2 (ja) 2016-02-23 2016-02-23 蓄電装置
JP2016-032546 2016-02-23
JP2016032546A JP6672879B2 (ja) 2016-02-23 2016-02-23 蓄電装置
JP2016-032536 2016-02-2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0885.5A Division CN113078410A (zh) 2016-02-23 2017-02-22 蓄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4216A CN107104216A (zh) 2017-08-29
CN107104216B true CN107104216B (zh) 2021-08-13

Family

ID=595225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0885.5A Pending CN113078410A (zh) 2016-02-23 2017-02-22 蓄电装置
CN201710098462.5A Active CN107104216B (zh) 2016-02-23 2017-02-22 蓄电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0885.5A Pending CN113078410A (zh) 2016-02-23 2017-02-22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3078410A (zh)
DE (1) DE1020172027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18752B4 (de) * 2017-10-20 2021-05-2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bdeckeinrichtung für ein Batteriegehäuse einer Traktionsbatterie eines Kraftfahrzeugs, Batteriegehäuse, Traktionsbatterie sowie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054U (ja) * 1991-01-14 1994-02-04 古河電池株式会社 蓄電池用格納箱
JPH07232565A (ja) * 1994-02-25 1995-09-05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フレーム構造
CN1499657A (zh) * 2002-10-28 2004-05-26 �źӵ����ʽ���� 蓄电池的排气结构
CN101523636A (zh) * 2006-10-13 2009-09-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及电池搭载设备
CN105324867A (zh) * 2013-07-25 2016-02-10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用于高级电池的排气壳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78492B2 (en) * 2002-05-18 2010-03-16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Battery vent and pressure blowout relief frit
JP6225580B2 (ja) 2013-09-12 2017-11-0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252054B2 (ja) 2013-09-12 2017-12-2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054U (ja) * 1991-01-14 1994-02-04 古河電池株式会社 蓄電池用格納箱
JPH07232565A (ja) * 1994-02-25 1995-09-05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フレーム構造
CN1499657A (zh) * 2002-10-28 2004-05-26 �źӵ����ʽ���� 蓄电池的排气结构
CN101523636A (zh) * 2006-10-13 2009-09-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及电池搭载设备
CN105324867A (zh) * 2013-07-25 2016-02-10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用于高级电池的排气壳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202732A1 (de) 2017-08-24
CN113078410A (zh) 2021-07-06
CN107104216A (zh) 201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07895B2 (ja) 蓄電装置
CN106410090B (zh) 蓄电装置
KR102014462B1 (ko) 이차 전지용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JP6274052B2 (ja) 蓄電装置
JP5537086B2 (ja) 二次電池パック
CN113574727A (zh) 电池模块
US11990638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70044473A (ko) 배터리 팩
JP6672879B2 (ja) 蓄電装置
JP6759533B2 (ja) 蓄電装置
WO2022009564A1 (ja) 蓄電装置
US20220294056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5056324A (ja) 蓄電装置
CN107104216B (zh) 蓄电装置
JP7045551B2 (ja) 接続ボード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モジュール
EP3855527A1 (en) Battery module
JP2017152165A (ja) 蓄電装置
CN111133604B (zh) 电池组
US20220367964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JP7310426B2 (ja) 蓄電装置
CN115336094A (zh) 蓄电设备
WO2021166626A1 (ja) 蓄電装置
WO2022265246A1 (ko) 절곡 형태의 트랩부가 구비된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팩
EP4250432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CN117355985A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