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1274A -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1274A
CN107101274A CN201710399902.0A CN201710399902A CN107101274A CN 107101274 A CN107101274 A CN 107101274A CN 201710399902 A CN201710399902 A CN 201710399902A CN 107101274 A CN107101274 A CN 107101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talytic
purification
power set
surp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99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福松
王家晋
翟明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uohua Air Def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uohua Air Def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uohua Air Def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uohua Air Def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999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012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01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1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5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chemical means
    • F24F8/167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chemical means using catalytic reac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该空气净化器包括: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待净化空气通过进风口到达颗粒过滤器;驱动所述颗粒过滤器输出的剩余空气进入催化分解器;驱动催化分解器输出的净化空气通过出风口排出到壳体的外部;颗粒过滤器,用于对待净化空气中携带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并输出过滤后的剩余空气;催化分解器包括:催化剂支架和常温催化剂;催化剂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常温催化剂;常温催化剂包括:多孔性无机氧化物载体、贵金属组分和助剂;催化分解器,用于通过常温催化剂催化剩余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并输出催化反应后形成的净化空气。本方案能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由此,空气净化器作为一种能滤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产品,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主要通过过滤或吸附等单一方式对空气进行处理,其只能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处理,例如对灰尘和花粉等进行过滤。
然而,空气中除颗粒物外,还携带有甲醛和氯化氢等有害气体,采用过滤或吸附等单一的处理方式,无法对这部分有害气体进行滤除,从而导致对空气的净化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能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
壳体、颗粒过滤器、催化分解器和动力装置;其中,
所述颗粒过滤器、所述催化分解器和所述动力装置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催化分解器,包括:催化剂支架和常温催化剂;其中,
所述催化剂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常温催化剂;
所述常温催化剂包括:多孔性无机氧化物载体、贵金属组分和助剂;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待净化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到达所述颗粒过滤器;驱动所述颗粒过滤器输出的剩余空气进入所述催化分解器;驱动所述催化分解器输出的净化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
所述颗粒过滤器,用于对所述待净化空气中携带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并输出过滤后的所述剩余空气;
所述催化分解器,用于通过所述常温催化剂催化所述剩余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并输出催化反应后形成的所述净化空气。
优选地,
还包括:催化吸附吸收器;其中,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催化分解器输出的所述净化空气进入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驱动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输出的吸附后的剩余净化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
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用于吸附所述净化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并输出所述吸附后的剩余净化空气。
优选地,
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中包括:活性炭吸附剂;
所述活性炭吸附剂的成分包括:活性炭和重金属离子;
所述重金属离子包括:铜、铬和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
所述多孔性无机氧化物载体包括:二氧化铈、二氧化铈复合氧化物、二氧化锆、二氧化锆复合氧化物、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物、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铝复合氧化物、二氧化锡、二氧化锡复合氧化物、三氧化二镧、三氧化二镧复合氧化物、氧化镁、氧化镁复合氧化物、氧化锌、氧化锌复合氧化物、沸石、海泡石和多孔性碳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贵金属组分包括:铂、铑、金和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助剂包括:锂、钠、钾、铷和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
所述催化剂支架,包括:柱体状支架;其中,
所述柱体状支架的第一端开口,所述柱体状支架的第二端封闭,所述柱体状支架的侧壁为网状结构;
所述常温催化剂设置在所述网状结构上;
所述柱体状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颗粒过滤器对应设置;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颗粒过滤器输出的所述剩余空气通过所述柱体状支架的第一端进入所述柱体状支架内;
进入所述柱体状支架内的所述剩余空气通过所述网状结构与所述常温催化剂相接触。
优选地,
所述网状结构的空隙率满足以下计算公式:
其中,Q表征预设的剩余空气的压力损失,K为常数,λ表征所述网状结构的空隙率,x表征所述网状结构的长度,y表征所述网状结构的宽度,v表征所述剩余空气的流速,g表征重力加速度。
优选地,
所述颗粒过滤器,包括:粗滤器和精滤器;其中,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待净化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到达所述粗滤器;驱动所述粗滤器输出的第一剩余空气到达所述精滤器;驱动所述精滤器输出的第二剩余空气进入所述催化分解器;
所述粗滤器,用于滤除所述待净化空气中颗粒尺寸不小于第一设定数值的颗粒物,并输出第一剩余气体;
所述精滤器,用于滤除所述第一剩余空气中颗粒尺寸不小于第二设定数值的颗粒物,并输出第二剩余气体。
优选地,
所述粗滤器包括:无纺布;
所述无纺布的孔隙率为:0.5μm~1.0μm;
优选地,
所述精滤器包括:玻璃纤维过滤纸;
所述玻璃纤维过滤纸的纤维度为:0.1μm~0.5μm。
优选地,
还包括: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主壁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上部安装区、中部安装区和下部安装区;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主壁板的中部区域,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主壁板的下部区域,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主壁板的上部区域;
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中部安装区;
所述颗粒过滤器安装在所述下部安装区的前侧区域,所述催化分解器安装在所述下部安装区的后侧区域;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安装在所述上部安装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净化的方法,包括:
利用动力装置驱动待净化空气通过进风口到达颗粒过滤器;
利用所述颗粒过滤器对所述待净化空气中携带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并输出过滤后的剩余空气;
利用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剩余空气进入催化分解器;
通过所述催化分解器中的常温催化剂催化所述剩余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并输出催化反应后形成的净化空气;
通过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净化空气通过出风口进行排出。
优选地,
在所述输出催化反应后形成的净化空气之后,在所述通过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净化空气通过出风口进行排出之前,进一步包括:
利用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净化空气进入催化吸附吸收器;
通过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吸附所述净化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并输出所述吸附后的剩余净化空气;
所述通过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净化空气通过出风口进行排出,包括:
通过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剩余净化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进行排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常温催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的方法,利用颗粒过滤器将待净化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后,再通过催化分解器催化过滤后的剩余气体中携带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然后输出催化反应后的净化空气。由此,在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之后,还利用催化分解器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滤除,从而提高了空气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常温催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包括:
壳体101、颗粒过滤器102、催化分解器103和动力装置104;其中,
所述颗粒过滤器102、所述催化分解器103和所述动力装置104均安装在所述壳体101内;
所述壳体101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催化分解器103,包括:催化剂支架和常温催化剂;其中,
所述催化剂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常温催化剂;
所述常温催化剂包括:多孔性无机氧化物载体、贵金属组分和助剂;
所述动力装置104,用于驱动待净化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到达所述颗粒过滤器102;驱动所述颗粒过滤器102输出的剩余空气进入所述催化分解器103;驱动所述催化分解器103输出的净化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到所述壳体101的外部;
所述颗粒过滤器102,用于对所述待净化空气中携带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并输出过滤后的所述剩余空气;
所述催化分解器103,用于通过所述常温催化剂催化所述剩余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并输出催化反应后形成的所述净化空气。
上述实施例中,利用颗粒过滤器将待净化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后,再通过催化分解器催化过滤后的剩余气体中携带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然后输出催化反应后的净化空气。由此,在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之后,还利用催化分解器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滤除,从而提高了空气的净化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空气净化器还可以包括:催化吸附吸收器201;其中,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动力装置104,用于驱动所述催化分解器103输出的所述净化空气进入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201;驱动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201输出的吸附后的剩余净化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到所述壳体101的外部;
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201,用于吸附所述净化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并输出所述吸附后的剩余净化空气。
在这里,催化吸附吸收器用于对催化反应后的净化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进行进一步吸附,从而进一步降低净化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
具体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201中包括:活性炭吸附剂;所述活性炭吸附剂的成分包括:活性炭和重金属离子;所述重金属离子包括:铜、铬和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举例来说,当有害气体为CNCl时,铬酸在该吸附剂中作为一种氧化剂存在,六价铬可降低CNCl的活性,与CNCl反应后,六价铬被还原为三价铬。另一方面,铜氨溶液产生的二价铜离子在该吸附剂中与六价铬生成配合物,成为吸附有害气体的反应中心,加快CNCl的吸附速度。具体地,在吸附过程中,CNCl和空气中的水分子首先在活性炭表面被吸附,然后CNCl吸附于与之匹配的Cu-O上,并与Cu2+上配位的水分子作用,导致Cl-CN间结合力减弱而断裂,并形成新H-Cl和HO-CN,而后,HO-CN进一步在CuCrO4作用下氧化为CO2和NH3,同时,Cr6+还原为Cr3+,从而使活性中心失去活性。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性无机氧化物载体包括:二氧化铈、二氧化铈复合氧化物、二氧化锆、二氧化锆复合氧化物、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物、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铝复合氧化物、二氧化锡、二氧化锡复合氧化物、三氧化二镧、三氧化二镧复合氧化物、氧化镁、氧化镁复合氧化物、氧化锌、氧化锌复合氧化物、沸石、海泡石和多孔性碳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贵金属组分包括:铂、铑、金和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助剂包括:锂、钠、钾、铷和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举例来说,当多孔性无极氧化物载体由多孔性碳材料组成时,常温催化剂的载体为陶瓷型催化剂载体,贵金属组分和助剂负载在此陶瓷型催化剂载体上,再将催化剂载体、贵金属组分和助剂作为常温催化剂整体镶嵌在催化剂支架上。常温催化剂可用于催化空气中的甲醛、苯和二甲苯等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催化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成分,以此对空气进行净化。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此常温催化剂的空气净化器在常温下除甲醛率在95%以上,除苯率在98%以上,过滤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TVOC)在98%以上。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剂支架,包括:柱体状支架;其中,
所述柱体状支架的第一端开口,所述柱体状支架的第二端封闭,所述柱体状支架的侧壁为网状结构;
所述常温催化剂设置在所述网状结构上;
所述柱体状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颗粒过滤器对应设置;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颗粒过滤器输出的所述剩余空气通过所述柱体状支架的第一端进入所述柱体状支架内;
进入所述柱体状支架内的所述剩余空气通过所述网状结构与所述常温催化剂相接触。
举例来说,催化剂支架可为网状塑料组成的八棱体,其中,八棱体的一端与颗粒过滤器对应设置,另一端封闭,八棱体的侧面上设置有陶瓷催化剂,由此形成催化剂盒,进入此催化剂盒的剩余空气,通过催化剂支架的网状结构与催化剂支架侧面的陶瓷催化剂相接触,从而使剩余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在陶瓷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催化反应,以实现对空气的净化。通过催化剂支架的网状结构使得有害气体与催化剂相接触,可增大有害气体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利于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从而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另外,催化剂支架的一端封闭,可减缓剩余气体在催化分解器中的流速,可延长剩余气体在催化分解器中的停留时间,从而保证有害气体能与常温催化剂进行充分接触,从而充分的进行催化反应,提高有害气体的去除率,由此进一步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状结构的空隙率满足以下计算公式:
其中,Q表征预设的剩余空气的压力损失,K为常数,λ表征所述网状结构的空隙率,x表征所述网状结构的长度,y表征所述网状结构的宽度,v表征所述剩余空气的流速,g表征重力加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剩余空气进入柱状体支架内后,需通过网状结构与常温催化剂相接触,则可利用上述公式,对网状结构的空隙率进行优化,以使剩余空气与常温催化剂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利于催化反应,进而有利于除去剩余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颗粒过滤器102,包括:粗滤器301和精滤器302;其中,
所述动力装置104,用于驱动所述待净化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到达所述粗滤器301;驱动所述粗滤器301输出的第一剩余空气到达所述精滤器302;驱动所述精滤器302输出的第二剩余空气进入所述催化分解器103;
所述粗滤器301,用于滤除所述待净化空气中颗粒尺寸不小于第一设定数值的颗粒物,并输出第一剩余气体;
所述精滤器302,用于滤除所述第一剩余空气中颗粒尺寸不小于第二设定数值的颗粒物,并输出第二剩余气体。
在这里,颗粒过滤器中包括有粗滤器和精滤器,利用粗滤器对空气中粒径较大的颗粒物(颗粒尺寸不小于第一设定数值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再利用精滤器对粒径较小的颗粒物(颗粒尺寸不小于第二设定数值的颗粒物),例如纤小微尘和气溶胶等进行进一步过滤,从而提高对空气中颗粒物的滤除率,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
具体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粗滤器包括:无纺布;所述无纺布的孔隙率为:0.5μm~1.0μm;
所述精滤器包括:玻璃纤维过滤纸;所述玻璃纤维过滤纸的纤维度为:0.1μm~0.5μm。
在这里,在粗滤器中设置无纺布,其孔隙率在0.5μm~1.0μm,由此粗滤器可对粒径大于0.5μm~1.0μm的颗粒物(灰尘等)进行有效过滤。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粗滤器对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的滤除率在99%以上,对粒径大于0.5μm的颗粒物的滤除率在75%左右。
另外,在精滤器中设置有玻璃纤维过滤纸,主要对粒径较小的颗粒物(微尘等)进行过滤。当玻璃纤维过滤纸为再生超细玻璃纤维过滤纸时,其纤维最细可达0.1μm,具有防水、防毒、抑菌耐火和高滤除性等优良性能,对微尘的滤除率可达99.999%以上。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401;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主壁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上部安装区、中部安装区和下部安装区;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主壁板的中部区域,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主壁板的下部区域,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主壁板的上部区域;
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中部安装区;
所述颗粒过滤器安装在所述下部安装区的前侧区域,所述催化分解器安装在所述下部安装区的后侧区域;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安装在所述上部安装区。
上述实施例中,进风口设置在主壁板的下部区域,出风口设置在主壁板的上部区域,使得该空气净化器采用上送下回的方式进行空气净化。这可使空气净化器将净化后的净化空气从净化器的上侧送出,让人直接呼吸,这样比较干净卫生。如果采用下送上回的方式,这样极易把地上及其他微尘吹起带到空气中引起二次污染。现在的小型空气过滤器一般都是在距离地面50~60公分的地方送风,很容易引起空气的再次污染。由此,在该实施例中,将出风口设置在1.6米左右,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提高了空气净化效果。另外,动力装置(风机等)安装中部安装区,这既能满足送风的高度问题,又能尽量平衡风机的吸力压损和出风压损,从而降低风机的损耗。将颗粒过滤器、催化分解器、催化吸附吸收器和动力装置等设置在壳体内部,可使壳体有效保护各个配件,并使空气净化器更美观。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净化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利用动力装置驱动待净化空气通过进风口到达颗粒过滤器;
步骤502:利用所述颗粒过滤器对所述待净化空气中携带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并输出过滤后的剩余空气;
步骤503:利用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剩余空气进入催化分解器;
步骤504:通过所述催化分解器中的常温催化剂催化所述剩余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并输出催化反应后形成的净化空气;
步骤505:通过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净化空气通过出风口进行排出。
上述实施例中,利用颗粒过滤器将待净化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后,再通过催化分解器催化过滤后的剩余气体中携带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然后输出催化反应后的净化空气。由此,在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之后,还利用催化分解器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滤除,从而提高了空气的净化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在步骤504之后,在步骤505之前,可以进一步包括:
利用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净化空气进入催化吸附吸收器;
通过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吸附所述净化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并输出所述吸附后的剩余净化空气;
步骤505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
通过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剩余净化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进行排出。
在这里,催化吸附吸收器用于对催化反应后的净化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进行进一步吸附,从而进一步降低净化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颗粒过滤器将待净化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后,再通过催化分解器催化过滤后的剩余气体中携带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然后输出催化反应后的净化空气。由此,在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之后,还利用催化分解器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滤除,从而提高了空气的净化效果。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催化吸附吸收器对催化反应后的净化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进行进一步吸附,从而进一步降低净化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催化剂支架的网状结构使得有害气体与催化剂相接触,可增大有害气体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利于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从而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
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催化剂支架的一端封闭,可减缓剩余气体在催化分解器中的流速,可延长剩余气体在催化分解器中的停留时间,从而保证有害气体能与常温催化剂进行充分接触,从而充分的进行催化反应,提高有害气体的去除率。由此进一步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
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颗粒过滤器中包括有粗滤器和精滤器,利用粗滤器对空气中粒径较大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再利用精滤器对粒径较小的颗粒物进行进一步过滤,从而提高对空气中颗粒物的滤除率,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
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风口设置在主壁板的下部区域,出风口设置在主壁板的上部区域,使得该空气净化器采用上送下回的方式进行空气净化。这可使空气净化器将净化后的净化空气从净化器的上侧送出,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提高了空气净化效果。
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装置安装中部安装区,这既能满足送风的高度问题,又能尽量平衡动力装置的吸力压损和出风压损,从而降低风机的损耗。
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颗粒过滤器、催化分解器、催化吸附吸收器和动力装置等设置在壳体内部,可使壳体有效保护各个配件,并使空气净化器更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颗粒过滤器、催化分解器和动力装置;其中,
所述颗粒过滤器、所述催化分解器和所述动力装置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催化分解器包括:催化剂支架和常温催化剂;其中,
所述催化剂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常温催化剂;
所述常温催化剂包括:多孔性无机氧化物载体、贵金属组分和助剂;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待净化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到达所述颗粒过滤器;驱动所述颗粒过滤器输出的剩余空气进入所述催化分解器;驱动所述催化分解器输出的净化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
所述颗粒过滤器,用于对所述待净化空气中携带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并输出过滤后的所述剩余空气;
所述催化分解器,用于通过所述常温催化剂催化所述剩余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并输出催化反应后形成的所述净化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催化吸附吸收器;其中,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催化分解器输出的所述净化空气进入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驱动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输出的吸附后的剩余净化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
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用于吸附所述净化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并输出所述吸附后的剩余净化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中包括:活性炭吸附剂;
所述活性炭吸附剂的成分包括:活性炭和重金属离子;
所述重金属离子包括:铜、铬和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和/或,
所述多孔性无机氧化物载体包括:二氧化铈、二氧化铈复合氧化物、二氧化锆、二氧化锆复合氧化物、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物、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铝复合氧化物、二氧化锡、二氧化锡复合氧化物、三氧化二镧、三氧化二镧复合氧化物、氧化镁、氧化镁复合氧化物、氧化锌、氧化锌复合氧化物、沸石、海泡石和多孔性碳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贵金属组分包括:铂、铑、金和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助剂包括:锂、钠、钾、铷和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支架,包括:柱体状支架;其中,
所述柱体状支架的第一端开口,所述柱体状支架的第二端封闭,所述柱体状支架的侧壁为网状结构;
所述常温催化剂设置在所述网状结构上;
所述柱体状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颗粒过滤器对应设置;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颗粒过滤器输出的所述剩余空气通过所述柱体状支架的第一端进入所述柱体状支架内;
进入所述柱体状支架内的所述剩余空气通过所述网状结构与所述常温催化剂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状结构的空隙率满足以下计算公式:
<mrow> <mi>Q</mi> <mo>=</mo> <mi>K</mi> <mo>&amp;Integral;</mo> <mo>&amp;Integral;</mo> <mi>d</mi> <mi>x</mi> <mi>d</mi> <mi>y</mi> <mo>&amp;times;</mo> <msup> <mrow> <mo>(</mo> <mfrac> <mrow> <mi>&amp;lambda;</mi> <mo>&amp;Integral;</mo> <mo>&amp;Integral;</mo> <mi>d</mi> <mi>x</mi> <mi>d</mi> <mi>y</mi> </mrow> <mrow> <mo>&amp;Integral;</mo> <mi>d</mi> <mi>x</mi> <mo>+</mo> <mo>&amp;Integral;</mo> <mi>d</mi> <mi>y</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row> <mn>1</mn> <mo>/</mo> <mn>2</mn> </mrow> </msup> <mo>&amp;times;</mo> <mfrac> <msup> <mi>v</mi> <mn>2</mn> </msup> <mi>g</mi> </mfrac> </mrow>
其中,Q表征预设的剩余空气的压力损失,K为常数,λ表征所述网状结构的空隙率,x表征所述网状结构的长度,y表征所述网状结构的宽度,v表征所述剩余空气的流速,g表征重力加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颗粒过滤器,包括:粗滤器和精滤器;其中,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待净化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到达所述粗滤器;驱动所述粗滤器输出的第一剩余空气到达所述精滤器;驱动所述精滤器输出的第二剩余空气进入所述催化分解器;
所述粗滤器,用于滤除所述待净化空气中颗粒尺寸不小于第一设定数值的颗粒物,并输出第一剩余气体;
所述精滤器,用于滤除所述第一剩余空气中颗粒尺寸不小于第二设定数值的颗粒物,并输出第二剩余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滤器包括:无纺布;
所述无纺布的孔隙率为:0.5μm~1.0μm;
和/或,
所述精滤器为:玻璃纤维过滤纸;
所述玻璃纤维过滤纸的纤维度包括:0.1μm~0.5μ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主壁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上部安装区、中部安装区和下部安装区;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主壁板的中部区域,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主壁板的下部区域,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主壁板的上部区域;
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中部安装区;
所述颗粒过滤器安装在所述下部安装区的前侧区域,所述催化分解器安装在所述下部安装区的后侧区域;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安装在所述上部安装区。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动力装置驱动待净化空气通过进风口到达颗粒过滤器;
利用所述颗粒过滤器对所述待净化空气中携带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并输出过滤后的剩余空气;
利用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剩余空气进入催化分解器;
通过所述催化分解器中的常温催化剂催化所述剩余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并输出催化反应后形成的净化空气;
通过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净化空气通过出风口进行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出催化反应后形成的净化空气之后,在所述通过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净化空气通过出风口进行排出之前,进一步包括:
利用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净化空气进入催化吸附吸收器;
通过所述催化吸附吸收器吸附所述净化空气中携带的有害气体,并输出所述吸附后的剩余净化空气;
所述通过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净化空气通过出风口进行排出,包括:
通过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剩余净化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进行排出。
CN201710399902.0A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Pending CN1071012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9902.0A CN107101274A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9902.0A CN107101274A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1274A true CN107101274A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59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9902.0A Pending CN107101274A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0127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785A (zh) * 1995-07-05 1998-08-05 卡塔托尔公司 催化反应中的方法和装置
CN2684838Y (zh) * 2004-01-14 2005-03-16 窦伟 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器
CN101380574A (zh) * 2007-09-06 2009-03-1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室温催化完全氧化甲醛的催化剂
CN201935303U (zh) * 2011-03-15 2011-08-17 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 一种具有全自动报警装置的空气净化器
CN102620304A (zh) * 2012-05-02 2012-08-01 中粮包装(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节能环保炉的催化剂的金属支架
CN106016460A (zh) * 2016-06-13 2016-10-1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室外的工业级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785A (zh) * 1995-07-05 1998-08-05 卡塔托尔公司 催化反应中的方法和装置
CN2684838Y (zh) * 2004-01-14 2005-03-16 窦伟 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器
CN101380574A (zh) * 2007-09-06 2009-03-1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室温催化完全氧化甲醛的催化剂
CN201935303U (zh) * 2011-03-15 2011-08-17 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 一种具有全自动报警装置的空气净化器
CN102620304A (zh) * 2012-05-02 2012-08-01 中粮包装(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节能环保炉的催化剂的金属支架
CN106016460A (zh) * 2016-06-13 2016-10-1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室外的工业级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保祥等: "《钛基材料制造》", 31 January 2015, 冶金工业出版社 *
胡将军等: "《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催化剂》", 31 January 2014, 中国电力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64361U (zh) 一种废气处理用喷淋设备
CN106861368B (zh) 一种实验室用废气净化器
CN206989343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1578965U (zh) 空气净化器
CN112555837A (zh)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用废气净化设备
CN110227346A (zh) 一种皮革制品废气处理系统
CN105983334B (zh) 一种恶臭气体净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1242233Y (zh) 一种新型的中央空调净化及灭菌装置
CN208757306U (zh)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03469810U (zh) 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05672686U (zh) 一种新型含尘废气净化装置
CN107101274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CN208349469U (zh) 一种室内空气环境治理装置
CN110038425A (zh) 一种石墨烯-TiO2光催化空气净化器
CN106940047A (zh) 一种气体净化转化装置
CN203370447U (zh) 整体工业厂房用集成净化器
CN108607275A (zh) 一种具有微气泡活性炭的吸附塔
CN204962959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11562395U (zh) 一种活性炭过滤装置
CN109764426A (zh) 一种洗涤空气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8493810U (zh) 一种复合光催化氧化深度吸附净化一体机
CN107084515A (zh)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及装置
CN209398480U (zh)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CN208627022U (zh) 台桌式实验室空气污染物去除机
CN207307583U (zh) 一种甲醛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