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99890B -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99890B
CN107099890B CN201710076209.XA CN201710076209A CN107099890B CN 107099890 B CN107099890 B CN 107099890B CN 201710076209 A CN201710076209 A CN 201710076209A CN 107099890 B CN107099890 B CN 1070998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oil spring
apron
torsion coil
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62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99890A (zh
Inventor
林久秋
三塚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99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9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99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98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86Aprons; Apron supports; Apron 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86Aprons; Apron supports; Apron 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D01H5/88Cradles; T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具备:棒;杆,其被棒支承为能够摆动;张力施加部,其构成为设置于杆的前端,并对下皮圈施加张力;以及受扭螺旋弹簧,其设置于棒。下皮圈卷绕于中下罗拉、皮圈引导部件以及张力施加部。杆被受扭螺旋弹簧向对下皮圈施加张力的方向施力。进行杆相对于棒的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设置于棒与受扭螺旋弹簧之间的边界,或者棒与杆之间的边界。

Description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详细而言,涉及下皮圈的皮圈张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环锭纺纱机中,从粗纱线轴供给的粗纱被牵伸装置牵伸而从前罗拉送出。作为牵伸装置,公知有具备对被卷绕于作为牵伸装置的一部分的中下罗拉的下皮圈施加张力的皮圈张力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207344号公报。
皮圈张力装置具备皮圈张力杆,皮圈张力杆在前端部具有对下皮圈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部。以下,将皮圈张力杆仅仅记载为杆。下皮圈一边被杆施加适当的张力,一边经由张力施加部绕下罗拉旋转。杆的基端被棒插通。螺旋弹簧安装于棒并与其卡合。通过螺旋弹簧对杆向下皮圈施加张力的方向施力。
在皮圈张力装置中,通常棒被固定于罗拉座。6个或者8个杆隔开规定间隔能够摆动地被棒支承。6个或者8个杆构成1单元。以往没有各杆相对于棒或者机台的定位机构。通常作业者通过目视观察或者使用长度方向的表进行定位。进行该定位以使得下皮圈与中下罗拉的痕纹(在牵伸罗拉表面形成的槽)、与上皮圈的相对的长度方向位置一致。
作业者通过目视观察和感觉或者使用长度方向的表在短时间内以足够的精度对杆进行定位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可能产生杆或者下皮圈与下罗拉的痕纹的相对的长度方向位置的不一致。另外,可能产生杆或者下皮圈与上皮圈等的上部件相对的长度方向位置的不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纺纱机的牵伸装置的皮圈张力装置,对所述纺纱机的牵伸装置而言,作业者不进行位置调整就能够将构成皮圈张力装置的杆以及受扭螺旋弹簧以被定位至适当的位置的状态配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具备:棒;杆,其被上述棒支承为能够摆动;张力施加部,其设置于上述杆的前端,并构成为对下皮圈施加张力;以及受扭螺旋弹簧,其设置于上述棒。上述下皮圈卷绕于中下罗拉、皮圈引导部件以及上述张力施加部。上述杆被受扭螺旋弹簧向对上述下皮圈施加张力的方向施力。进行上述杆相对于上述棒的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棒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之间的边界,或者上述棒与上述杆之间的边界
附图说明
图1A是牵伸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1B是皮圈张力装置的局部概略立体图。
图2A使在棒安装有1单元量的杆以及受扭螺旋弹簧的状态的局部省略示意图。
图2B是表示棒、杆以及受扭螺旋弹簧的关系的局部俯视图。
图3A是棒的局部立体图。
图3B是受扭螺旋弹簧的放大主视图。
图3C是棒的局部主视图。
图4是表示棒与受扭螺旋弹簧的关系的局部放大示意剖视图。
图5A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棒的端部的概略图。
图5B是其它实施方式的棒以及受扭螺旋弹簧的局部示意图。
图6A~图6D是其它实施方式的棒的局部概略图。
图7A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棒、杆以及受扭螺旋弹簧的关系的局部剖视概略图。
图7B是沿图1A的B-B线的局部省略剖视图。
图7C是其它实施方式的杆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其它实施方式的棒的局部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A~图4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为细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牵伸装置11具有具备前下罗拉12、中下罗拉13以及后下罗拉14的3线式的结构。下皮圈15卷绕于作为皮圈引导部件的下皮圈销16,和构成张紧器17的杆18的张力施加部19以及中下罗拉13。
在加压摇臂20中前上罗拉21、中上罗拉22以及后上罗拉23在与前下罗拉12、中下罗拉13以及后下罗拉14对应的位置经由上罗拉支承部件24被支承。在中上罗拉22卷绕有上皮圈22a。各上罗拉21~23以2纺锤作为1组地被支承。
对张紧器17而言,在后下罗拉14的后方下部设有棒25和杆18。棒25与后下罗拉14平行地配置。杆18在基端被棒25支承为能够摆动。杆18在前端具备对下皮圈15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部19。如图1B所示,杆18被受扭螺旋弹簧26向对下皮圈15施加张力的方向(图1A的逆时针方向)施力。
如图2A所示,在皮圈张力装置30中,多个张紧器17以恒定间隔配置。棒25具有能够隔开规定间隔支承1单元的量的数量,一般为6个或者8个杆18的长度。杆18由被棒25插通的沟道状的基端部18a,和从基端部18a的一端延伸的臂部18b构成。在臂部18b的前端设置有张力施加部19。受扭螺旋弹簧26与各杆18对应地以被棒25插通的状态设置。如图2B所示,螺旋弹簧26在由杆18的基端部18a围起的空间以具有余量的状态被棒25支承。
如图3A所示,在棒25上延伸槽25a沿长度方向遍及全长地形成。如图3B所示,螺旋弹簧26在一端具备安装于棒25的压入部26a。压入部26a因为具有与螺旋弹簧26其他部分相比小的外径,压入部26a与螺旋弹簧26的其他部分相比较紧地被卷绕于棒25。在压入部26a的端部设置有通过与棒25的槽25a卡合来限制受扭螺旋弹簧26向周向的移动的卡定部(爪部)26b。螺旋弹簧26在与压入部26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与杆18抵接的抵接部26c。
如图3A以及图3C所示,棒25的外周面上,作为定位卡合部的成为凹部的槽28形成为隔开恒定间隔沿棒25的周向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槽28遍及棒25的大致整周上(除去槽25a的部分)地延伸。
如图4所示,槽28在其两侧面28a与螺旋弹簧26的压入部26a卡合,将螺旋弹簧26定位于棒25的长度方向的规定位置。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压入部26a以及槽28构成定位卡合部。另外,槽28限制压入部26a由于纺纱机的运转中的振动而从槽28脱离。槽28具有如下的深度,即在作业者为了使螺旋弹簧26向棒25的长度方向移动而施加力时,压入部26a能够容易地从槽28脱离。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皮圈张力装置30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加压摇臂20被配置于将各上罗拉21~23向下罗拉12~13按压的加压位置(纺纱位置),则上皮圈22a与下皮圈15抵接。
下皮圈15通过中下罗拉13的旋转而转动。而且,上皮圈22a通过与下皮圈15之间的接触压力而与下皮圈15同步地转动,与下皮圈15联合搬运纤维束。
下皮圈15以被卷绕于下皮圈销16、杆18的张力施加部19以及中下罗拉13的状态进行旋转。杆18被受扭螺旋弹簧26向下皮圈15施加张力的方向被施力,下皮圈15以被施加适当的张力的状态旋转。
构成定位卡合部的槽28沿棒25的长度方向以恒定间隔形成。受扭螺旋弹簧26以通过压入部26a的一部分嵌入槽28来进行长度方向的定位的状态配置。在杆18通过螺旋弹簧26进行长度方向的定位的状态下,被棒25为支承能够摆动。设定槽28的深度使得为了使压入部26a从槽28脱离所必须的力比由于细纱机的运转时的振动作用于压入部26a的力大。因此,经由张力施加部19引导下皮圈15的杆18即使在细纱机的运转过程也被保持于适当的位置。因此,下皮圈15在被施加适当的张力的状态下,以防止产生与中下罗拉13的痕纹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置的不一致、与下皮圈15、上皮圈22a等的上部分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置的不一致的适当的状态旋转。
杆18相对于棒25沿长度方向以恒定间隔被支承为能够摆动,并且在更换下皮圈15等的部件使从棒25取下,并再次安装于规定位置,即需要配置。而且,皮圈张力装置30以在棒25装备有1单元量的张紧器17的状态安装于机台的规定位置。因此,作业者需要将1单元量的张紧器17以恒定间隔安装于棒25。在此时,作业者需要使被螺旋弹簧26卡定的状态的杆18与螺旋弹簧26一起被棒25插通,配置于规定位置。
作业者在使螺旋弹簧26的卡定部26b与沿棒2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槽25a卡合的状态下,使杆18与螺旋弹簧26一起被棒25插通之后,使杆18以及受扭螺旋弹簧26沿着棒25移动。在移动中途,成为螺旋弹簧26的压入部26a与沿棒25的周向延伸的槽28卡合的状态,螺旋弹簧26被配置于规定位置。为了使螺旋弹簧26配置于规定位置、螺旋弹簧26被收容于沟道状的基端部18a内,杆18也配置于规定位置。因为需要在棒25组装规定量的张紧器17,所以在该张紧器17不是最后的张紧器17的情况下,作业者除了施加压入部26a从槽28脱离所必须的力之外,还使杆18以及受扭螺旋弹簧26再次沿着棒25移动。而且,反复进行相同的作业而以张紧器17被定位至规定位置的状态配置。而且,以1单元量的张紧器17依次被定位至棒25的规定位置的状态配置。
与以往不同,作业者不进行杆18以及受扭螺旋弹簧26相对于棒25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调整,若使杆18以及受扭螺旋弹簧26沿着棒25移动,则在移动中途压入部26a与槽28卡合而被配置于规定位置。用于使压入部26a从压入部26a与槽28卡合而在棒25的长度方向被定位的状态下,从槽28脱离所必须的力,比通过细纱机的运转时的振动施加给受扭螺旋弹簧26的力大就可以。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使压入部26a从槽28脱离。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在皮圈张力装置30中,杆18被棒25支承为能够摆动。杆18在前端具备对下皮圈15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部19。下皮圈15卷绕于中下罗拉13、皮圈引导部件(下皮圈销16)以及张力施加部19。杆18被受扭螺旋弹簧26向对下皮圈15施加张力的方向施力。而且,进行杆18相对于棒25的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压入部26a以及槽28)设置于棒25与受扭螺旋弹簧26之间的边界。
杆18相对于棒25沿长度方向以恒定间隔被支承为能够摆动,需要在下皮圈15等部件更换时从棒25取下,并再次安装于规定位置。此时,构成进行杆18相对于棒25的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的凹部(槽28)设置于棒25与受扭螺旋弹簧26之间的边界。因此,通过使杆18以及受扭螺旋弹簧26沿着棒25移动,以作业者不进行位置调整而杆18以及受扭螺旋弹簧26被定位至适当的位置的状态被支承。因此,能够不需要作业者进行位置调整地将构成皮圈张力装置30的杆18以及受扭螺旋弹簧26以定位在适当的位置的状态配置。
(2)定位卡合部是在棒25的外周面设置的能够供受扭螺旋弹簧26的压入部26a嵌合的凹部(槽28)。一般因为受扭螺旋弹簧26具备相对于棒25的压入部26a,所以利用该压入部26a以受扭螺旋弹簧26以及杆18被定位的状态固定于棒25。另外,与替代构成定位卡合部的凹部设置凸部的情况相比,制造简单。
(3)凹部是在棒25的外周面沿周向延伸的槽28。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受扭螺旋弹簧26沿着棒25的长度方向移动能够简单地成为压入部26a与槽28卡合的状态从而被定位。
(4)槽28几乎遍及棒25整周地延伸。槽28虽然不需要遍及棒25的大致整周上地延伸,但是遍及整周上地延伸更容易将压入部26a保持在卡定状态。
实施方式并不现定于上述,例如也可以如下面这样具体化。
○进行杆18相对于棒25的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并不限于在棒25的外周面中在周向几乎遍及整周上地延伸的槽28。例如,在棒25的长度方向的规定位置中设置沿周向延伸的假想线上断续地延伸的多个槽,或者设置一条比整周上的长度短的槽。
○如图5A所示,在遍及棒25的全长地延伸的槽25a的侧面,受扭螺旋弹簧26的卡定部26b也可以设置能够卡定的凹部31。在该情况下,卡定部26b与凹部31构成进行杆18相对于棒25的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
○如图5B所示,受扭螺旋弹簧26也可以在压入部26a的局部具有直线部32。在棒25的外周面形成有成为作为定位卡合部的凹部的凹陷33。凹陷33的底面33a也可以形成为与直线部32接触的平面。即直线部32与凹陷33的底面33a线接触。即受扭螺旋弹簧26的压入部26a的一部分形成为大致D字状,棒25的与凹陷33对应的部分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D字状。在该情况下,与压入部26a形成为圆弧状的情况相比,压入部26a变得容易与凹陷33卡合。在该情况下,直线部32以及凹陷33起到作为限制受扭螺旋弹簧26向周向的移动的卡定部、进行杆18相对于棒25的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以及进行杆18的相对于棒25的周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的作用。因此,也可以省略螺旋弹簧26的卡定部26b以及棒25的遍及长度方向全长延伸的槽25a。
○如图6A所示,也可以将两个凸部34以能够夹着受扭螺旋弹簧26的卡定部26b的间隔,作为定位卡合部来设置在遍及棒25的全长形成的槽25a的侧面。凸部34也可以是1个。但是,设置两个凸部34更能够限制螺旋弹簧26向棒25的长度方向的任一方向的位置偏移。
○如图6B所示,也可以在棒25的外周面以沿周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作为定位卡合部的凸部35。凸部35也可以形成为延伸至周向大致全长的状态,也可以形成为被分割为多个的状态。
○如图6C所示,也可以在棒25的外周面设置成为作为定位卡合部的凹部的凹陷36。另外,如图6D所示,也可以在棒25的外周面设置作为定位卡合部的凸部(突起)37。也可以分别沿周向设置多个凹陷36以及凸部37。
○对于进行杆18相对于棒25的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而言,代替设置于棒25与受扭螺旋弹簧26之间的边界,也可以设置于棒25与杆18之间的边界。例如,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也可以在棒25的外面的规定位置设置沿周向延伸的槽28,在杆18的基端部18a设置前端向被棒25插通的孔38突出,并且通过弹簧39向突出方向施力,并能够与槽28卡合的销40。槽28以及销40构成定位卡合部。在定位卡合部设置于棒25与杆18之间的边界的情况下,与定位卡合部设置于棒25与受扭螺旋弹簧26之间的边界的情况相比,准确地进行定位。
○如图7C所示,作为进行杆18相对于棒25的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替代销40也可以在孔38内以局部突出的状态设置板簧41。
○作为定位卡合部,也可以在杆18的孔38的内面设置树脂、橡胶等弹性体。
○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与设置于抵接部26c的相反一侧的卡定部26b卡合而进行螺旋弹簧26相对于杆18的定位的凹部42沿着棒25的长度方向以恒定间隔设置。凹部42与定位卡合部对应。螺旋弹簧26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压入部26a,但在与凹部42卡合的卡定部26b的前端被棒25的圆周面按压施力的状态下,被棒25插通。在该情况下,卡定部26b以及凹部42作为进行杆18相对于棒25的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以及进行杆18相对于棒25的周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起作用,所以不需要遍及棒25的长度方向全长延伸的槽25a。
○并不局限于环锭纺纱机,也可以应用于包缠纺织机等具有牵伸装置的其他纺纱机。

Claims (5)

1.一种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其中,具备:
棒;
杆,其被上述棒支承为能够摆动;
张力施加部,其构成为设置于上述杆的前端,并对下皮圈施加张力;以及
受扭螺旋弹簧,其设置于上述棒,
上述下皮圈卷绕于中下罗拉、皮圈引导部件以及上述张力施加部,
上述杆被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向对上述下皮圈施加张力的方向施力,
构成为进行上述杆相对于上述棒的长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棒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之间的边界,或者上述棒与上述杆之间的边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其中,
上述受扭螺旋弹簧具有安装于上述棒的压入部,
上述定位卡合部是以供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上述压入部的一部分嵌入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棒的外周面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其中,
上述凹部是设置于上述棒的外周面并沿周向延伸的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其中,
上述凹部是设置于上述棒的外周面的凹陷,
上述压入部在局部具有直线部,且上述棒的上述凹陷的底面是与上述直线部接触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其中,
上述定位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杆,并以按压上述棒的状态设置。
CN201710076209.XA 2016-02-19 2017-02-13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 Active CN1070998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9861A JP6409795B2 (ja) 2016-02-19 2016-02-19 紡機のドラフト装置におけるエプロンテンション装置
JP2016-029861 2016-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9890A CN107099890A (zh) 2017-08-29
CN107099890B true CN107099890B (zh) 2022-01-21

Family

ID=59676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6209.XA Active CN107099890B (zh) 2016-02-19 2017-02-13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09795B2 (zh)
CN (1) CN107099890B (zh)
CH (1) CH712023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5303B (zh) * 2017-11-09 2024-04-26 广研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细纱机的ds曲线牵伸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27531A (zh) * 1952-03-15 1955-04-06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JPH09228164A (ja) * 1996-02-19 1997-09-02 Yoji Kitamura エプロンテンションレバー
JP2001207344A (ja) * 2000-01-25 2001-08-03 Yoji Kitamura エプロンテンションレバー及びエプロンテンション装置
CN2813647Y (zh) * 2005-08-13 2006-09-06 许恒坤 钣件滑杆式纺纱皮圈涨力架
CN201172714Y (zh) * 2008-02-04 2008-12-31 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纺纱机牵伸装置的中下罗拉组件
CN101718016A (zh) * 2008-10-09 2010-06-02 秦锡沧 环锭细纱机转动式下皮圈张力架装置
CN203007520U (zh) * 2012-12-28 2013-06-19 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细纱机后区皮圈牵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2460Y2 (ja) * 1979-07-04 1983-09-26 陽司 北村 ボツトムエプロン案内装置
DE3908651A1 (de) * 1989-03-16 1990-09-20 Skf Textilmasch Komponenten Streckwerk fuer spinnereimaschinen mit einem doppelriemchenaggregat
JPH0841737A (ja) * 1994-07-26 1996-02-13 Yoji Kitamura フロントトップローラ用クリヤラー装置
US6332244B1 (en) * 1999-11-26 2001-12-25 Marzoli S.P.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afting and condensing a roving, particularly an a ring spinning frame
JP4844336B2 (ja) * 2006-10-11 2011-12-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紡機における繊維束集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27531A (zh) * 1952-03-15 1955-04-06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JPH09228164A (ja) * 1996-02-19 1997-09-02 Yoji Kitamura エプロンテンションレバー
JP2001207344A (ja) * 2000-01-25 2001-08-03 Yoji Kitamura エプロンテンションレバー及びエプロンテンション装置
CN2813647Y (zh) * 2005-08-13 2006-09-06 许恒坤 钣件滑杆式纺纱皮圈涨力架
CN201172714Y (zh) * 2008-02-04 2008-12-31 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纺纱机牵伸装置的中下罗拉组件
CN101718016A (zh) * 2008-10-09 2010-06-02 秦锡沧 环锭细纱机转动式下皮圈张力架装置
CN203007520U (zh) * 2012-12-28 2013-06-19 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细纱机后区皮圈牵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09795B2 (ja) 2018-10-24
JP2017145538A (ja) 2017-08-24
CN107099890A (zh) 2017-08-29
CH712023B1 (fr) 2017-11-30
CH712023A2 (fr) 201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4154B (zh) 用于附接链的附接装置
US5027476A (en) Bearing and loading arm for drafting units
JP5663066B2 (ja) 繊維機械のドラフトユニット用の凝縮ユニットおよびトップローラ集合体
CN107099890B (zh)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皮圈张力装置
EP1911865A2 (en) Fiber bundle collecting device for a spinning machine
CN106012127B (zh) 一种用于纺纱机的牵伸机构的压缩单元
JP5516050B2 (ja) 紡機のドラフト装置
KR950031842A (ko) 횡편기에의 편사 공급 장치
JP5161089B2 (ja) 可動シンカおよび横編機
CN108070927A (zh) 纺织机的牵伸装置
EP2305866B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movable sinker
JP3438584B2 (ja) 紡機におけるトップエプロンクレードル
US20090211304A1 (en) Transfer needle with internal spring tip
JP3595534B2 (ja) ニードルベアリング組立装置
US7475531B2 (en) Drawing frame with aprons entwined around twin output top delivery rollers
US6705130B2 (en) Knitting system component
CN101597822A (zh) 用于精纺机的皮圈摇架
JP5737246B2 (ja) 紡機のドラフト装置におけるトップエプロンクレードル
CN107109713B (zh) 具有引导元件的保持架组件
US3038213A (en) Drafting mechanism for textiles
KR100395670B1 (ko) 이링 삽입 장치
JP2012132105A (ja) 紡機におけるドラフト装置
CN101307533A (zh) 亮片缝制装置的亮片插入机制
US2347801A (en) Yarn guide device
US2896270A (en) Top roll supporting and weighting apparatus for textile drafting mach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