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6016A - 增压器及具备这种增压器的引擎 - Google Patents

增压器及具备这种增压器的引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6016A
CN107076016A CN201580053588.XA CN201580053588A CN107076016A CN 107076016 A CN107076016 A CN 107076016A CN 201580053588 A CN201580053588 A CN 201580053588A CN 107076016 A CN107076016 A CN 107076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impeller
cooling
bearing
cooling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35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6016B (zh
Inventor
白石启
白石启一
杉本浩
杉本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rin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6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6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6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6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08Cooling; Heating; Heat-insulation
    • F01D25/12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16Other safety measures for, or other control of,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08Cooling; Heating; Heat-insulation
    • F01D25/14Casings modified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14Lubrication of pumps; Safety measur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6/00Plural gas-turbine plants; Combin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with other apparatus; Adaptations of gas- turbine plants for special use
    • F02C6/04Gas-turbine plants providing heated or pressurised working fluid for other apparatus, e.g. without mechanical power output
    • F02C6/10Gas-turbine plants providing heated or pressurised working fluid for other apparatus, e.g. without mechanical power output supplying working fluid to a user, e.g. a chemical process, which returns working fluid to a turbine of the plant
    • F02C6/12Turbochargers, i.e. plants for augmenting mechanical power output of 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by increase of charg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40Application in turbochar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压器及具备这种增压器的引擎。增压器(1)具备:涡轮轴,一端与压缩机叶轮(19)连接且被轴承(28、29)轴支承;轴承台(5),容纳涡轮轴;油罐(35),设置在轴承台(5);轴承油通道(36),将油罐(35)与轴承(28、29)之间进行连接;叶轮冷却通道(44),形成于轴承台(5)的内部并位于压缩机叶轮(19)的背面侧;及冷却油供给通道(47),将叶轮冷却通道(44)与油罐(35)之间进行连接,在油罐(35)的内部,与轴承油通道(36)的入口开口部(36a)的高度(H1)相比,冷却油供给通道(47)的入口开口部(47a)的高度(H2)更高。

Description

增压器及具备这种增压器的引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供给至涡轮轴的轴承的油来间接地冷却压缩机叶轮的增压器及具备这种增压器的引擎。
背景技术
设置于船用大型柴油引擎等引擎的增压器具备压缩吸入空气的离心压缩机。该离心压缩机通过在被引擎的排气而旋转驱动的涡轮轴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压缩机叶轮来压缩引擎的吸入空气,并提高空气密度以供给至引擎。
若这种离心压缩机的压缩比(增压)达到最大增压附近的5(bar)左右,则被压缩的空气的温度也将达到230℃以上。因此,存在施加于压缩机叶轮的热负荷增大,且为了实现轻量化而使用铝合金等轻金属形成的压缩机叶轮(桨叶)的材料强度尤其因高温潜移强度下降而使寿命变短的问题。
并且,通常在压缩机叶轮的背面外周侧设置有迷宫式密封件,以抑制压缩机叶轮出口侧的被压缩的空气绕到叶轮背面侧而导致流入到轴承部。但是,该迷宫式密封件附近的周速度较高且表面积也较大,因此无法忽略因与压缩空气摩擦而引起的发热。
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示,开发出一种在容纳压缩机叶轮的外壳的内部形成位于压缩机叶轮的背面侧的环状的冷却空间,并向该冷却空间供给一部分供给至涡轮轴的轴承的油,以利用油来冷却外壳的增压器。如此利用油来冷却外壳,从而还能够冷却靠近外壳而旋转的压缩机叶轮的热量。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6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即使引擎停止工作,增压器的涡轮轴也会因惯性而暂时性地继续旋转,因此在进行该惯性旋转的过程中也需要继续向轴承供给油。但是,在引擎停止的同时,油泵也停止,且导致至轴承的油供给停止。因此,虽然未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但必须在向轴承供给油的供油管的上游侧设置油罐并储存规定量的油,以在进行惯性旋转的过程中供给所需的油。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从上述未图示的油罐的下游侧起,压缩机叶轮冷却用的供油通道分支开。因此,导致引擎停止之后油罐内的油经过供油通道而流入到环状的冷却空间。因此,在涡轮轴进行惯性旋转时供给至轴承的油量减少,可能使轴承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润滑。
另一方面,涡轮轴进行惯性旋转的时候从上述油罐向轴承供给油时,若不将油罐内的油置换成空气,则油不会顺畅地流向轴承侧。因此,至今以来将与油罐外部相连的通风口通道设置在油罐。但是,该通风口通道需要在油泵停止之后将空气导入到油罐上部,并与空气顺利地进行置换。为此,需要从油罐的底部竖立设置成管道状,这成为将油罐的结构复杂化而加大制造成本的原因。尤其,需要仅以通风口的目的而设置该管道状的通风口通道,因此性价比较低。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引擎工作时的压缩机叶轮的冷却和在引擎停止之后向轴承供给油的油罐的通风口功能的增压器及具备这种增压器的引擎。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法。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增压器的特征在于,其具备:涡轮轴,一端与压缩机叶轮连接且被轴承轴支承;轴承台,容纳所述涡轮轴;油罐,设置在所述轴承台;轴承油通道,将所述油罐与所述轴承之间进行连接;叶轮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轴承台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压缩机叶轮的背面侧;及冷却油供给通道,将所述叶轮冷却通道与所述油罐之间进行连接,在所述油罐的内部,与所述轴承油通道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相比,所述冷却油供给通道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更高。
在引擎工作时,从油泵供给的油储存于增压器的油罐,油罐的油经过轴承油通道而供给至涡轮轴的轴承,从而轴承被润滑。
油罐的油还经过冷却油供给通道而供给至位于压缩机叶轮的背面侧的叶轮冷却通道。由此,压缩机叶轮的热与在叶轮冷却通道内流动的油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且施加于压缩机叶轮的热负荷得到减轻,而能够延长压缩机叶轮的寿命。
即使引擎停止工作,增压器的涡轮轴(压缩机叶轮)也会因惯性而暂时性地继续旋转。此时,从油泵至油罐的油供给将停止,但储存于油罐的油会继续供给至涡轮轴的轴承,从而继续进行轴承的润滑而保护轴承。
在油罐的内部,相比与轴承相连的轴承油通道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与叶轮冷却通道相连的冷却油供给通道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更高。因此,随着油液面的下降,首先冷却油供给通道的入口开口部从油液面突出而停止至冷却油供给通道及叶轮冷却通道的油供给,接着轴承油通道的入口开口部从油液面突出而停止至轴承的油供给。
如此,与至轴承的油供给相比,至叶轮冷却通道的油供给先行停止,因此能够防止涡轮轴进行惯性旋转时油罐内的油流入到冷却必要性较低的叶轮冷却通道侧,且能够将油优先供给至轴承。至叶轮冷却通道的油供给的停止时机,能够通过变更冷却油供给通道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来调整。
而且,随着在涡轮轴进行惯性旋转时从油罐至轴承侧的油的流动,空气经过叶轮冷却通道和冷却油供给通道流入到油罐内,且与所流下来的油进行置换。即,叶轮冷却通道与冷却油供给通道发挥用于将空气导入到油罐内的通风口通道的功能。由此,能够使油罐内的油顺畅地流向轴承侧。
如此,在引擎工作的过程中冷却压缩机叶轮,在引擎停止之后将叶轮冷却通道和冷却油供给通道用作油罐的通风口通道。因此,通过合理的结构,能够同时实现压缩机叶轮的冷却及油罐的通风口功能。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叶轮冷却通道以与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叶轮的背面侧的迷宫式密封件的范围重合的方式设置。
迷宫式密封件部分为因与压缩空气进行摩擦热而成为在压缩机叶轮中最为高温化的部位,并且与压缩机叶轮侧及外壳侧的表面积较大。因此,通过使叶轮冷却通道与该部分相邻,从而能够通过在叶轮冷却通道流动的油来有效地冷却迷宫式密封件附近。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叶轮冷却通道凹设于构成所述迷宫式密封件的迷宫式密封板的与所述轴承台接触的面。
迷宫式密封板为从原始状态通过机械加工而形成的组件,因此仅通过在该迷宫式密封板上施加再加工便能够简单地设置叶轮冷却通道。并且,能够轻松地改造不具备叶轮冷却通道的既有的增压器。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冷却油供给通道具有下列通道而构成:内部通道,形成于所述如图的内部且从所述油罐内的底部附近与所述叶轮冷却通道相连;及管道通道,从所述内部通道的所述油罐侧的开口部起,在所述油罐的内部朝上方延伸,所述管道通道的上端部成为所述冷却油供给通道的所述入口开口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延长构成冷却油供给通道的管道通道的长度,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油供给通道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由此,加大冷却油供给通道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与轴承油通道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之间的高低差,从而能够增加增压器停止之后供给至轴承的供油量。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叶轮冷却通道的内表面形成凹凸形状。如此通过在叶轮冷却通道的内表面形成凹凸形状,从而使得叶轮冷却通道的内表面的表面积增大。因此,能够使压缩机叶轮的热与在叶轮冷却通道的内部流动的油良好地进行热交换以冷却压缩机叶轮。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冷却油供给通道贯通所述叶轮冷却通道的上部,在所述叶轮冷却通道的下部设置有排出油的冷却油排出通道,且该冷却油排出通道的口径小于所述冷却油供给通道的口径。
根据上述结构,从冷却油供给通道流入至叶轮冷却通道的内部的油容易停留在叶轮冷却通道的内部。因此,在引擎工作的过程中外部气体不易从冷却油排出通道流入,且能够防止因空气滞留于叶轮冷却通道的内部而导致温度上升。并且,油充分地填充到叶轮冷却通道内,因此能够均匀地冷却压缩机叶轮整体。因此,能够提高压缩机叶轮的冷却性。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引擎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任一方式的增压器。由此,能够设为发挥上述作用/效果的引擎。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增压器及具备这种增压器的引擎,通过精简且合理的结构,能够同时实现引擎工作时的压缩机叶轮的冷却和引擎停止之后向轴承供给油的油罐的通风口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增压器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图2为放大图1的II部而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3为沿图2的III-III线的纵剖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增压器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增压器1为将供给至用于船舶的船用大型柴油引擎的空气(气体)提高至大气压以上,以提高船用大型柴油引擎的燃烧效率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增压器1具备涡轮轴3、轴承台5、排气涡轮6、离心压缩机8及进气消声器9。
排气涡轮6具备涡轮壳体11和涡轮叶轮12。涡轮壳体11为绕涡轮轴3的轴线配置的中空的筒状部件,其上形成有沿涡轮轴3的轴线方向的排气通道14、朝增压器1的外周方向开口的排气入口15及排气出口16。涡轮叶轮12容纳于排气通道14的内部。
另一方面,离心压缩机8具备压缩机壳体9及压缩机叶轮19。在压缩机壳体9内形成有进气通道21,在该进气通道21形成有进气入口22、扩压器23、旋涡状的滚动通道24及未图示的压缩进气出口。
压缩机叶轮19容纳于进气通道21的内部。压缩机叶轮19例如由铝合金形成,成为其中心部的轮毂19a为自进气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轴承台5侧)变粗的形状,在其外周面突出设置有若干个叶片(fin)19b。
轴承台5在其内部水平地轴支承涡轮轴3。涡轮轴3通过一对径向轴承27、28和1个推力轴承29被支承为旋转自如且不在轴向上活动。涡轮叶轮12和压缩机叶轮19以同轴且一起旋转的方式分别设置于涡轮轴3的两端。
进气消声器9上配设有未图示的消声件。消声件吸收在离心压缩机8内产生的一部分噪音,并降低噪音等级。
船用大型柴油引擎工作时,在增压器1的排气涡轮6侧,有高温/高压的船用大型柴油引擎的排气G从排气入口15流入。该排气G在排气通道14内向箭头方向流动并从排气出口16排出,从而涡轮叶轮12被高速旋转驱动。由此,涡轮轴3及压缩机叶轮19一起高速旋转。
在离心压缩机8侧,通过压缩机叶轮19的旋转,空气或气体等气体A经过进气消声器9和进气入口22进入到进气通道21而被压缩,并向离心方向吐出。所吐出的气体A经由扩压器23及旋涡状的滚动通道28,从未图示的压缩进气出口被吐出而供给至未图示的船用大型柴油引擎。
本实施方式的增压器1为了抑制被压缩而高温化的一部分气体A绕到压缩机叶轮19的背面侧而流入到轴承部,在压缩机叶轮19的背面外周侧设置有迷宫式密封件31。如图2中放大示出的,该迷宫式密封件31在压缩机叶轮19的轮毂19a的外周部背面与以和该外周部背面对置的方式固定于轴承台5的环状的迷宫式密封板32之间形成彼此靠近且交错啮合的多个环状的叶片,以阻碍压缩气体通过。
夹在涡轮壳体11与压缩机壳体9之间,且在轴承台5设置有油罐35。该油罐35以更靠涡轮轴3的上方且位于压缩机叶轮19的背面侧的方式形成,且能够储存规定量的油。从油罐35的底部起,轴承油通道36朝下方延伸,在轴承台5的内部与沿着涡轮轴3的轴向形成的轴承油通道37相连。
轴承油通道37与径向轴承27、28和推力轴承29相连。在向油罐35的底部开口的轴承油通道36的入口部分固定有沿纵向延伸的较短的管道部件38。如图2中放大示出的,该管道部件38的上端部成为轴承油通道36的入口开口部36a。该入口开口部36a的高度设为H1。也可以省略管道部件38将轴承油通道36的入口部分设为入口开口部36a。
如图1所示,夹着涡轮轴3在油罐35的相反侧即油罐35的下方设置有油收集室40。在该油收集室40连结有收集来自各轴承27、28、29的油的油收集通道41。
另一方面,如图2中也示出的,在轴承台5的内部形成有位于压缩机叶轮19的背面侧的叶轮冷却通道44。该叶轮冷却通道44如图3所示为环状,从涡轮轴3的轴向观察时,被设置成与设置于压缩机叶轮19的背面侧的迷宫式密封件31的范围重合。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迷宫式密封板32的与轴承台5接触的面(背面)凹设有环状的槽45,若迷宫式密封板32固定于轴承台5,则槽45被封闭,使得槽45的内部空间成为叶轮冷却通道44。
如图2、图3所示,叶轮冷却通道44通过在其上部与之相通的冷却油供给通道47连接于油罐35。如图2所示,冷却油供给通道47由形成于轴承台5的内部的内部通道48及在油罐35的内部朝上方竖立的管道通道49构成。内部通道48从叶轮冷却通道44的上部先是朝向油罐35侧而沿涡轮轴3的轴向延伸,并在即将到达油罐35之时呈直角朝上方弯曲而在油罐35内开口。
管道通道49的下端部固定于内部通道48的油罐35侧的开口部。而且,管道通道49的上端部成为冷却油供给通道47的入口开口部47a。该入口开口部47a的高度H2比轴承油通道36的入口开口部36a的高度H1高。例如H1与H2的高低差被设定为50mm~500mm左右。
如图1、图3所示,在叶轮冷却通道44的下部连通有与油收集室40相连的冷却油排出通道52。该冷却油排出通道52的口径d2比与叶轮冷却通道44的上部相通的冷却油供给通道47的口径d1小。例如,若冷却油供给通道47的口径d1为10mm~50mm左右,则冷却油排出通道52的口径d2被设定为8mm~40mm左右。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叶轮冷却通道44(槽45)的与涡轮轴3正交的面的内表面形成有凹凸形状54而使得表面积变大。作为该凹凸形状54能够例示出沿环状的叶轮冷却通道44的周向的同心圆状且多个叶片状的形状,但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山谷相间而组合成同心圆状的截面形状的形状等。
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增压器1在未图示的船用大型柴油引擎进行工作时,从设置在引擎侧的油泵供给的油储存于油罐35内,该油经过轴承油通道36、37供给至各轴承27、28、29,对各轴承27、28、29进行润滑之后经过油收集通道41被收集到油收集室40,再次回流到油泵。
油罐35中的油经过冷却油供给通道47还供给至叶轮冷却通道44。由此,压缩机叶轮19的热通过与在叶轮冷却通道44内流动的油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施加于压缩机叶轮19的热负荷得到减轻,从而能够延长压缩机叶轮19的寿命。供给至叶轮冷却通道44的油从冷却油排出通道52排出而回流到油收集室40。
即使船用大型柴油引擎停止,涡轮轴3及压缩机叶轮19也会因惯性而暂时性地继续旋转。此时,停止从油泵至油罐35的油供给,但储存于油罐35的油从轴承油通道36、37继续供给至各轴承27、28、29,从而继续对各轴承27、28、29进行润滑以保护各轴承。
在油罐35的内部,相比与轴承27、28、29相连的轴承油通道36、37的入口开口部36a的高度H1,与叶轮冷却通道44相连的冷却油供给通道47的入口开口部47a的高度H2更高。因此,随着油液面的下降,首先,先是冷却油供给通道47的入口开口部47a从油液面突出而停止至冷却油供给通道47及叶轮冷却通道44的油供给。接着,轴承油通道36的入口开口部36a从油液面突出而停止至轴承27、28、29的油供给。
如此,相比至轴承27、28、29的油供给,至叶轮冷却通道44的油供给先行停止。因此,能够防止在涡轮轴3进行惯性旋转过程中油罐35内的油流入到冷却必要性较低的叶轮冷却通道44侧,而将油优先供给至轴承27、28、29。至叶轮冷却通道44的油供给的停止时机,能够通过变更冷却油供给通道47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H2(管道通道49的长度)来轻松地调整。也可以将管道通道49设为伸缩式管道。
而且,随着涡轮轴3进行惯性旋转时从油罐35至轴承27、28、29侧的油的倾泻,空气经过叶轮冷却通道44和冷却油供给通道47而流入到油罐35内,且与流下来的油进行置换。即,叶轮冷却通道44和冷却油供给通道47发挥用于将空气导入到油罐35内的通风口通道的功能。由此,即使不在油罐35的设置专用的通风口通道,也能够使油罐35内的油顺畅地流向轴承27、28、29侧。
如此,既能够冷却压缩机叶轮19,又能够将叶轮冷却通道44和冷却油供给通道47用作船用大型柴油引擎停止时的油罐35的通风口通道。如此,通过合理的结构,能够同时实现压缩机叶轮19的冷却和油罐35的通风口功能。
该离心压缩机8中,叶轮冷却通道44以与设置于压缩机叶轮19的背面侧的迷宫式密封件31的范围重合的方式设置。迷宫式密封件31的部分因与压缩空气进行摩擦热而成为压缩机叶轮19中最为高温化的部位,并且与压缩机叶轮19侧及外壳2侧的表面积较大。因此,通过使叶轮冷却通道44与该部分相邻,从而能够通过在叶轮冷却通道44流动的油来有效地冷却迷宫式密封件31附近。
叶轮冷却通道44通过在构成迷宫式密封件31的迷宫式密封板32的与轴承台5接触的面凹设槽45而形成。迷宫式密封板32为从原始状态通过机械加工而形成的组件,因此仅通过在该迷宫式密封板32上加以再加工便能够简单地形成槽45而设置叶轮冷却通道44。并且,通过轻松地加工不具备叶轮冷却通道44的既有的增压器的迷宫式密封板32,从而能够轻松地设置叶轮冷却通道44。
此外,该离心压缩机8中,向叶轮冷却通道44供给油的冷却油供给通道47具有下列通道而构成:内部通道48,形成于轴承台5的内部;及管道通道49,从该内部通道48的油罐35侧的开口部起,在油罐35的内部朝上方延伸。而且,管道通道49的上端部成为冷却油供给通道47的入口开口部47a。
根据该结构,通过延长管道通道49的长度,从而能够提高其入口开口部47a的高度,并加大该入口开口部47a的高度H2与轴承油通道36的入口开口部36a的高度H1之间的高低差。由此,能够加大船用大型柴油引擎停止之后至轴承27、28、29的供油量(供油持续时间)。或者,通过改变管道通道49的长度,从而能够适当地设定供油持续时间。
该离心压缩机8中,通过在叶轮冷却通道44(槽45)的内表面形成凹凸形状54来增大叶轮冷却通道44内表面的表面积。因此,通过使压缩机叶轮19的热与在叶轮冷却通道44的内部流动的油良好地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压缩机叶轮19。
此外,相比与叶轮冷却通道44的上部相通的冷却油供给通道47的口径d1,与叶轮冷却通道44的下部相通的冷却油排出通道52的口径d2更小。因此,从冷却油供给通道47流入到叶轮冷却通道44的内部的油容易停留于叶轮冷却通道44的内部。换言之,叶轮冷却通道44的内部的油不易从冷却油排出通道52排出。
因此,在离心压缩机8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外部气体不易从冷却油排出通道52流入,且能够防止因空气滞留于叶轮冷却通道44的内部而导致温度上升。并且,油充分地填充到叶轮冷却通道44内,因此能够均匀地冷却压缩机叶轮19整体。因此,能够提高压缩机叶轮19的冷却性。
[第2实施方式]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该图4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2。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叶轮冷却通道44与油罐35之间进行连接的冷却油供给通道57连续不断并形成于轴承台5的内部,且未设置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管道通道49。该冷却油供给通道57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相同的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以省略说明。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冷却油供给通道57的入口开口部57a的高度H2设定得比轴承油通道36的入口开口部36a的高度H1高。由此带来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如此,通过将冷却油供给通道57整体形成在轴承台5的内部,从而能够省略第1实施方式中的管道通道49的设置而进一步简化结构。
如以上说明,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增压器1,通过精简而合理的结构,能够同时实现引擎工作时的压缩机叶轮19的冷却和引擎停止之后向轴承27、28、29供给油的油罐35的通风口功能。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加以适当变更或改进,且加以这种变更或改进的实施方式也同样视作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附设于船用大型柴油引擎的增压器中应用本发明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船用引擎,也能够应用为其他种类的引擎的增压器。
符号说明
1-增压器,3-涡轮轴,5-轴承台,6-排气涡轮,8-离心压缩机,19-压缩机叶轮,27、28-径向轴承(轴承),29-推力轴承(轴承),31-迷宫式密封件,35-油罐,36-轴承油通道,36a-轴承油通道的入口开口部,44-叶轮冷却通道,45-溝,47-冷却油供给通道,47a-冷却油供给通道的入口开口部,48-内部通道,49-管道通道,52-冷却油排出通道,54-凹凸形状,H1-轴承油通道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H2-冷却油供给通道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d1-冷却油供给通道47的口径,d2-冷却油排出通道52的口径。

Claims (7)

1.一种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涡轮轴,一端与压缩机叶轮连接且被轴承轴支承;
轴承台,容纳所述涡轮轴;
油罐,设置在所述轴承台;
轴承油通道,将所述油罐与所述轴承之间进行连接;
叶轮冷却通道,形成于所述轴承台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压缩机叶轮的背面侧;及
冷却油供给通道,将所述叶轮冷却通道与所述油罐之间进行连接,
在所述油罐的内部,与所述轴承油通道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相比,所述冷却油供给通道的入口开口部的高度更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其中,
所述叶轮冷却通道以与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叶轮的背面侧的迷宫式密封件的范围重合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器,其中,
所述叶轮冷却通道凹设于构成所述迷宫式密封件的迷宫式密封板的与所述轴承台接触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器,其中,
所述冷却油供给通道具有下列通道而构成:
内部通道,形成于所述轴承台的内部且从所述油罐内的底部附近与所述叶轮冷却通道相连;及
管道通道,从所述内部通道的所述油罐侧的开口部起,在所述油罐的内部朝上方延伸,
所述管道通道的上端部成为所述冷却油供给通道的所述入口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器,其中,
在所述叶轮冷却通道的内表面形成有凹凸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器,其中,
所述冷却油供给通道贯通所述叶轮冷却通道的上部,在所述叶轮冷却通道的下部设置有排出油的冷却油排出通道,该冷却油排出通道的口径小于所述冷却油供给通道的口径。
7.一种引擎,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器。
CN201580053588.XA 2014-10-28 2015-08-19 增压器及具备这种增压器的引擎 Active CN107076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9570 2014-10-28
JP2014219570A JP6523655B2 (ja) 2014-10-28 2014-10-28 過給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エンジン
PCT/JP2015/073192 WO2016067715A1 (ja) 2014-10-28 2015-08-19 過給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エンジ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6016A true CN107076016A (zh) 2017-08-18
CN107076016B CN107076016B (zh) 2019-11-26

Family

ID=5585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3588.XA Active CN107076016B (zh) 2014-10-28 2015-08-19 增压器及具备这种增压器的引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214287B1 (zh)
JP (1) JP6523655B2 (zh)
KR (1) KR101939509B1 (zh)
CN (1) CN107076016B (zh)
WO (1) WO20160677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6847B2 (ja) 2016-02-22 2017-12-1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ペラ背面冷却構造及び過給機
DE102017114609A1 (de) * 2017-06-30 2019-01-03 Man Diesel & Turbo Se Abgasturbolader mit gekammertem Ölverteilerraum
GB2568715B (en) 2017-11-24 2020-02-26 Jaguar Land Rover Ltd Pump assembly with tortuous flow path
CN110005631B (zh) * 2019-04-22 2020-07-28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离心叶轮后轴承冷却与封严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7630A (ja) * 1996-02-14 1997-08-1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排気タービン過給機
JP2008248706A (ja) * 2007-03-29 2008-10-16 Ihi Corp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JP2009287513A (ja) * 2008-05-30 2009-12-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過給機
JP2011256832A (ja) * 2010-06-11 2011-12-22 Ihi Corp 過給機
JP2013130086A (ja) * 2011-12-20 2013-07-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遠心式流体機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2053B2 (ja) * 1985-10-30 1994-07-0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排気ガスタ−ビン過給機の構造
WO2008023067A1 (de) * 2006-08-24 2008-02-28 Abb Turbo Systems Ag Notöltan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7630A (ja) * 1996-02-14 1997-08-1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排気タービン過給機
JP2008248706A (ja) * 2007-03-29 2008-10-16 Ihi Corp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JP2009287513A (ja) * 2008-05-30 2009-12-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過給機
JP2011256832A (ja) * 2010-06-11 2011-12-22 Ihi Corp 過給機
JP2013130086A (ja) * 2011-12-20 2013-07-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遠心式流体機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23655B2 (ja) 2019-06-05
EP3214287A1 (en) 2017-09-06
EP3214287B1 (en) 2018-12-05
EP3214287A4 (en) 2017-12-06
CN107076016B (zh) 2019-11-26
JP2016084786A (ja) 2016-05-19
KR101939509B1 (ko) 2019-01-16
WO2016067715A1 (ja) 2016-05-06
KR20170044750A (ko) 2017-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0726B (zh) 用于诸如多流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涡轮机的由减速齿轮驱动的风扇转子
US8739528B2 (en) Hybrid exhaust turbine turbocharger
CN104884759B (zh) 控制egr和排气流的分体式喷嘴环
CN107076016B (zh) 增压器及具备这种增压器的引擎
CN106837552A (zh) 用于冷却飞行器发动机流体的方法及系统
CN108137165A (zh) 具有组合发动机和冷却排气的发动机组件
CN105545381B (zh) 蜗轮增压器的止推轴承碎屑捕获
JP6485414B2 (ja) 排気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冷却装置
DE102019114870B4 (de) Turboladerwellen mit integrierten kühllüftern und turboladern, die dieselben umfassen
CN105940201A (zh) 增压器及电动机冷却方法
CN106285948B (zh) 燃气涡轮发动机
CN106968731A (zh) 用于在涡轮风扇发动机中使用的壳和从中回收流体的方法
KR20180130538A (ko) 터보차저 베어링 하우징 오일 코어용 흐름 스트레이크
CN205422919U (zh) 涡轮增压器及内燃发动机
KR20150081342A (ko) 원심압축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과급기 및 원심압축기의 운전방법
CN205422847U (zh) 涡轮增压器及内燃发动机
CN205422850U (zh) 涡轮增压器和内燃发动机
CN107023485A (zh) 旋片真空泵
US20180283269A1 (en) Turbocharger for a vehicle engine
CN106979077A (zh) 用于离心泵的方法和系统
CN106870028A (zh) 用于在涡轮风扇发动机中使用的壳体及从其清除流体的方法
CN107246324A (zh) 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垂直借气高压冷却润滑轴承结构
CN109707515A (zh)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润滑油路系统的叶轮式轮盘结构
JP2014066233A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US11512646B2 (en) Air starter with bearing coo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8

Address after: No.1, 1-1, shiozhimachi, Nagasaki, Nagasaki,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rine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s Tokyo port harbor two chome 16 No. 5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