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4006A - 转印用具 - Google Patents

转印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4006A
CN107074006A CN201580051970.7A CN201580051970A CN107074006A CN 107074006 A CN107074006 A CN 107074006A CN 201580051970 A CN201580051970 A CN 201580051970A CN 107074006 A CN107074006 A CN 107074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transfer
articulated elements
postur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19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4006B (zh
Inventor
岸本大辉
岛秀人
加藤康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4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4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4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4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LARTICL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UPON; WRITING OR DRAWING AIDS; ACCESSORI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L19/00Erasers, rubbers, or erasing devices; Hold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34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 B65H75/38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Landscapes

  • Golf Clubs (AREA)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 Adhesive Tape Dispens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转印用具为了能够更简便和准确地进行转印用具制造时的组装作业,而具备如下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具备:第一壳,其能够在内部安装转印带;第二壳,其能够通过封闭第一壳的内部来取得与该第一壳一起将转印带保持为能够使用的使用姿势;以及卡扣铰接件,其具有:铰接件主体,其设置于两个壳之间,将该两个壳连接成能够旋转;和弹性变形部,其设置成靠近该铰接件主体且能够弹性变形,在第二壳处于比预定的止点靠所述使用姿势侧时,对第二壳施力直到使用姿势或该使用姿势附近的姿势为止,并且在第二壳处于比止点靠反使用姿势侧时,对第二壳施力直到开放姿势为止。

Description

转印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在办公室中使用的办公用涂膜转印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在办公室和/或家庭中,在简便地进行糨糊涂抹作业的目的、和/或为了修正书写的文字而覆盖修正剂之类的目的下,提出了能够将粘合剂和/或修正用的涂膜转印于转印对象物的各种办公用涂膜转印用具。这些转印用具中的大多数通常在制造时经过将在基材涂覆了转印物的转印带、送出机构部件组装于壳体内的组装作业,所述壳体具备呈分成正面侧和背面侧的所谓半分割构造的第一壳和第二壳。
另外,为了容易进行所述组装作业、和/或在出厂后使用者能够容易进行转印带的交换,也提出了很多利用铰接件(英文:hinge)来将第一壳和第二壳连接成能够旋转的技术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然而,如上所述,在将铰接件设置于壳体的转印用具的情况下,虽然确实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组装第一壳和第二壳的作业,但是在组装作业期间,即使使第一壳和第二壳为打开了的状态,第二壳也会因自重而根据壳体的朝向不经意地旋转,因此使用者必须总是将第一壳和第二壳打开来维持使壳体内部开放的状态,换言之,现状是要求能够更简便且准确地进行在要求更准确且迅速地进行制造的转印用具制造时的组装作业的转印用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727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131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那样的课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简便且准确地进行转印用具制造时的组装作业的转印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而采取了如下技术手段。
即,本发明的转印用具将在基材表面涂覆了转印物的转印带保持于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备:第一壳,其能够在内部安装转印带;第二壳,其能够通过将所述第一壳的内部封闭来取得与该第一壳一起将所述转印带保持为能够使用的使用姿势;以及定位铰接件,其设置于所述两个壳之间,将该两个壳连接成能够旋转,并且能够使所述第二壳以不能在自重下朝向所述使用姿势动作的方式定位于使所述第一壳的内部向外开放而能够组装所述转印带的开放姿势。
在此,“能够以不能在自重下朝向所述使用姿势动作的方式定位”意味着定位成在使第二壳成为了开放姿势时,即使使转印用具朝向任意的朝向第二壳也不会向使用姿势侧旋转的程度。当然,自重是指第二壳自身的重量。另外,当然排除了预先将外力施加于转印用具那样的情况和/或因动作而产生离心力那样的情况。而且,开放姿势并不限于使第二壳相对于第一壳打开的方向上的动作端。即,也包括在第二壳的可动作范围的途中设定预定的开放姿势、第二壳能够从开放姿势到反使用姿势侧的动作端为止自由地动作的形态。而且,在开放姿势中不特别限定第二壳相对于第一壳所成的角度。即,这是因为根据转印带和/或其他的机构部件的配置和/或安装构造,换言之按转印用具的每个构成能够进行转印带的组装的第二壳和第一壳的最小限度的相对角度不同。
若为这样的结构,通过定位铰接件的作用,即使在对壳体进行转印带的组装的使用者没有总是保持第二壳的位置时,也能够在欲使第二壳为开放姿势时维持为开放姿势。由此,使用者在组装转印带时,第二壳自身不会成为阻碍。换言之,能够在转印带的组装作业期间省去以往用于第二壳的定位的手指的动作。结果,能够在转印用具制造时的组装工序中,更简便且准确地进行使壳体开闭的作业。换言之,使用者能够使转印带的组装作业更集中,能够更迅速且准确地进行该作业。
在组装转印带时,作为用于供使用者以更简便的动作使第二壳为所期望的姿势的具体的结构,可例举定位铰接件是具有铰接件主体和弹性变形部的卡扣铰接件(英文:snaphinge)的结构,所述铰接件主体将该两个壳连接成能够旋转,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成靠近该铰接件主体且能够弹性变形,所述弹性变形部在第二壳处于比以该铰接件主体为轴心的动作范围中的弹性变形最大的预定的止点靠使用姿势侧时,通过弹性反力对第二壳施力直到使用姿势或该使用姿势附近的姿势为止,并且所述弹性变形部在第二壳处于比止点靠反使用姿势侧时,通过弹性反力对所述第二壳施力直到使第一壳的内部向外开放而能够组装转印带的开放姿势为止。
作为能够通过削减构成转印用具的零件件数来进一步使制造容易的技术方案,可例举壳体是使所述第一壳、第二壳以及所述卡扣铰接件形成为一体而成的技术方案。
为了通过进一步加强卡扣铰接件对第二壳的施力来使使用者的组装作业更可靠,优选的是,使壳体具有曲率比周围大而鼓出的大曲率部,并且卡扣铰接件使所述铰接件主体位于成对的所述弹性变形部之间,沿着大曲率部的缘部设置所述卡扣铰接件。这是因为越是曲率越大的部位则由铰接件主体的动作引起的弹性变形部的动作越大,因此能够使该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反力越大。
另外,在具有如下转印头的情况下,在将所述转印带朝向转印对象物按压时,施加有使两个壳分离的力而对转印头的支承强度有影响,所述转印头使转印带突出至从壳体露出了的位置而支承,并通过向相对于该突出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按压来对转印物进行转印。作为用于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结构,能够例举在壳体中的转印头的附近具有使两个壳卡合的卡合部的结构。
另外,为了使卡合部在壳体的内部机构部件集中的转印头附近不与上述机构部件发生干涉而有效地提高使用姿势下的壳体的强度,优选的是,使卡合部为具有设置于两个壳中的任一方的向外突出的外向突起、和设置于另一方并能够外嵌于外向突起的外嵌孔的外向卡合部。
并且,为了使在使用时转印头附近的壳体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优选的是,帽为在打开状态下分别相对于两个壳卡合的结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更简便且准确地进行转印用具制造时的组装作业的转印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右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的转印用具主体的展开图。
图7是图6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图7的A-A线剖视图。
图9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图9的B-B线剖视图。
图11是图2的另一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2是图11的C-C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2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转印用具1具有:替换件(英文:refill)3,其将在基材表面涂覆了转印物的转印带T以卷装于卷轴(英文:reel)的状态进行保持;和转印用具主体2,其以安装了该替换件3而成的、由树脂的一体成型形成的壳体20为主体。换言之,转印用具1将转印带T保持于壳体20内。对于该壳体20的具体的结构在后叙述。
以下,关于转印用具1的各部分的结构,按照替换件3、转印用具主体2的顺序进行说明。
特别是如图5所示,替换件3具备:由树脂的一体成形形成的替换件主体31;安装于该替换件主体31的放出卷轴32及卷取卷轴33;以及转印头34。
替换件主体31具有:平板状的替换件基部5;安装部311,其用于安装于转印用具主体2;放出侧支轴312,其支承放出卷轴32;卷取侧支轴313,其支承卷取卷轴33;以及旋转禁止部4,其一体地设置于替换件基部5。替换件基部5将从转印头34经由卷取卷轴33直到放出卷轴32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大致直线状地相连。该替换件基部5具有:把手部51,其在放出卷轴32和卷取卷轴33之间主视下比卷装于放出卷轴32的转印带T向外突出一些;和棘爪52,其用于通过顶端与卷取卷轴33卡合来防止卷取卷轴33的反转。安装部311是在替换件基部5的一端侧在厚度方向上突出的圆筒状的部件,通过设置于该圆筒的安装孔314而安装于转印用具主体2。放出侧支轴312将放出卷轴32支承为无法拔脱且能够旋转。卷取侧支轴313将卷取卷轴33支承为无法拔脱且能够旋转。这些放出侧支轴312和卷取侧支轴313通过其顶端与转印用具主体2抵接来进行替换件3的厚度方向上的定位。并且,旋转禁止部4具有:卡定部42,其作为卡合于放出卷轴32侧而能够禁止放出卷轴32的旋转的旋转禁止端;抵接端41,其能够与转印用具主体2侧的后述的解除用突起21f抵接;以及弹性变形部43,其在抵接端41与解除用突起21f抵接时,因从放出卷轴32传递的载荷而弹性变形来解除所述卡定部42与所述放出卷轴32的卡合。放出卷轴32由所述替换件主体31的放出侧支轴312支承并且卷装了转印带T。该放出卷轴32由合成树脂一体地成形。
放出卷轴32具有:轴承部(未图示),其由替换件主体31支承;胴部(未图示),其卷装转印带T;以及凸缘323,其用于防止卷装了的转印带T的偏移。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放出卷轴32的凸缘323的缘部呈圆周状地排列设置多个作为开口的卡定孔324。
卷取卷轴33由所述替换件主体31的卷取侧支轴313支承,根据转印用具1的使用而将转印带T卷装。该卷取卷轴33具有:轴承部(未图示),其由替换件主体31支承;胴部(未图示),其卷装转印了转印物后的转印带T;以及凸缘333,其用于防止卷装的转印带T的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替换件主体31侧的一方的凸缘333设置有与所述棘爪52卡合而构成反转防止机构的棘齿335。在与所述一方的凸缘333面对面的另一方的凸缘333,一体地形成有用于与转印用具主体2侧啮合而构成联动机构的卷取齿轮334。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替换件3具有:放出卷轴32,其卷绕了所述转印带T;以及旋转禁止机构,其在所述放出卷轴32没有被保持于所述转印用具主体2内时,通过卡定部42与卡定孔324的卡合来禁止放出卷轴32的旋转,并且在将放出卷轴32向所述转印用具主体2安装时,因从放出卷轴32向所述转印用具主体2侧的解除用突起21f传递的载荷而能够容许放出卷轴32的旋转。
转印头34用于使转印带T从所述壳体20突出并将转印带T朝向转印对象物按压。转印头34具备:头主体341,其与替换件主体31的所述安装部311一体地形成;和转印辊342,其由该头主体341支承。头主体341是与安装部311设置成一体的板状的部件,在其顶端侧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转印带T的横向偏移的成对的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导向部件343。转印辊342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导向部件343的顶端之间。另外,在比导向部件343中的转印辊342的安装位置靠上侧一些的位置形成有帽止动部344,该帽止动部344为能够将帽23定位成关闭状态(CL)的突起。
转印用具主体2能够经由替换件3来将转印带T收纳。该转印用具主体2具有:第一壳21;第二壳22,其安装于该第一壳21;卡扣铰接件27,其将上述两个壳21、22连接成一体且连接成能够旋转;帽23,其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于第一壳21;放出齿轮24,其安装于第一壳21;以及转动端26,其经由联轴器25而安装于放出齿轮24。并且,转印用具主体2对使两个壳21、22以及帽23形成为一体而成的例如聚丙烯等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20组装了作为送出机构部件的放出齿轮24、联轴器25以及转动端26。
于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转印用具主体2的壳体20构成为经由作为定位铰接件的卡扣铰接件27来将两个壳21、22之间连接。以下,对构成转印用具主体2的壳体20进行详细叙述。
壳体20是使除了第一壳21、第二壳11、卡扣铰接件27之外,还有用于覆盖转印头34的帽23、用于从上下加强转印头34附近的第一壳21与第二壳22的卡合的上卡合部28及下卡合部29形成为一体而得到的部件。并且,关于壳体20,将与配置了转印头34的一端侧相反的一侧即另一端侧缘部设为曲率比周围大、即减小曲率半径而鼓出的大曲率部20a,在该大曲率部20a的下侧附近相邻地形成有使缘部凹陷而形成的手指搭靠(日文:指掛け)凹部20b。换言之,与以往的转印用具的壳体相比,为了使转印头34所处的部位的相反侧的一部分以作为手指搭靠凹部20b容易把持的方式凹陷,该另一端缘的曲率变大而形成有大曲率部20a。并且,在该大曲率部20a设置有卡扣铰接件27。另外,关于该壳体20,通过适当地调整具有弹性的聚丙烯材料的厚度,从而在部分地使壁厚减薄至所谓薄片(英文:film)状的部位处使其自由地弯折、弹性变形,由此即使使用相同材料也形成无法变形的部位和能够变形的部位,并分别发挥每个部位的作用。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该壳体20应用了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由此,能够容易从壳体20外侧视觉确认壳体20内部的替换件3的状态和/或未使用的转印带T的余量。
第一壳21是为了能够将转印带安装于内部而将替换件3的背面至侧面大致覆盖的部件,具有:第一安装肋21a,其用于将替换件主体31的安装部311固定;卷取轴21b,其直接支承卷取卷轴33;放出轴21c,其间接地支承放出卷轴32;第一帽止动部21d,其为能够与帽23卡合的突起;薄壁部21e,其将在使用姿势(R)下与第二壳22重叠的部位设为薄壁;以及解除用突起21f,其用于在安装替换件3时与抵接端41抵接来容许放出卷轴32的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薄壁部21e在第一壳21周缘间断地设置,不一定使薄壁部21e与相对于第二壳22重叠的部位完全对应地设置。
第二壳22覆盖替换件3的正面侧,能够通过将第一壳21的内部封闭来取得与该第一壳21一起将转印带T保持为能够使用的使用姿势(R)。该第二壳22具有:第二安装肋22a,其固定替换件主体31的安装部311;卷取侧按压部22c及放出侧按压部22b,其分别按压安装替换件3后的卷取卷轴33及放出卷轴32;第二帽止动部22d,其为能够与帽23卡合的突起;以及插入缘22e,其能够在使用姿势(R)下插入第一壳的内部而与第一壳重叠。
放出齿轮24无法拔脱且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放出轴21c,在放出轴21c的顶端侧安装转动端26。详细而言,放出齿轮24是安装于放出轴21c的基端侧的大致圆板形状的部件,与在靠近放出轴21c的顶端侧的部分形成为伸出(英文:overhang)形状的联轴器25形成为一体。并且,为了将转动端26从放出齿轮24向联轴器25按压,例如通过安装金属制的弹簧来使作为联轴器25能够适当地发挥功能的摩擦力产生。
帽23能够旋转地一体地安装于第一壳21侧,能够分别以关闭状态(CL)和打开状态(OP)定位,所述关闭状态(CL)是帽23将转印头34覆盖从而在不使用时避免转印头34与周围的物体抵接的状态,所述打开状态(OP)是帽23与两个壳21、22拼接且卡合从而使转印头34从转印用具主体2露出并能够向纸等转印对象物按压的状态。帽23具有:帽主体23a,其呈弯曲板状;旋转铰接件23b,其使该帽主体23a能够旋转地连接于第一壳21;第一外嵌孔23c,其在打开状态(OP)下外嵌于第一壳21的第一帽止动部21d;第二外嵌孔23d,其在相同的打开状态(OP)下外嵌于第二壳22的第二帽止动部22d;卡定部23e,其在关闭状态(CL)下与转印头34的帽止动部344卡合;以及顶端肋23f,其为了容易通过手指等钩挂处于关闭状态(CL)的帽23的顶端而向外立起。即,帽23在图1和图2中由假想线所示的打开状态(OP)下,通过第一外嵌孔23c、第二外嵌孔23d与第一帽止动部21d、第二帽止动部22d嵌合从而进一步坚固两个壳21、22的卡合。另外,帽23在图2、图4以及图11所示的关闭状态(CL)下,通过卡定部23e钩挂于转印头34的帽止动部344从而在切实地保护了卷绕于转印辊342的转印带T的状态下被稳定地定位。
上卡合部28是在位于壳体20的主视下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部的转印头34附近上部,用于加强第一壳21与第二壳22的卡合的部件。换言之,在使用转印用具1时在转印头34附近施加有使两个壳21、22分离的力,因此上卡合部28用于在该位置使两个壳21、22卡合来保持壳体20的强度,有助于稳定的转印。作为该外向卡合部的上卡合部28,为了在壳体20内机构部件最靠近并集中的转印头34附近不与其他的机构部件发生干涉,而构成为具有:外向突起28a,其向壳体20的外侧突出;和外嵌板28b,其能够从外侧与该外向突起28a嵌合。具体地进行说明,上卡合部28具有:外向突起28a,其设置于第一壳21侧;和外嵌板28b,其设置于第二壳22侧。外嵌板28b呈如下构成:在其没有与外向突起28a卡合时,为了取得从第二壳22向外立起的准备位置(S)而成形铰接件28e,在由该铰接件28e支承的板主体28c中央形成了矩形状的孔即外嵌孔28d。在使第一壳21与第二壳22紧密连接的壳体20的使用姿势(R)(R)下,通过使板主体28c倒下从而使外向突起28a插通于外嵌孔28d,成为使用位置(U)。
下卡合部29设置于转印头34的下侧附近,与所述上卡合部28一起发挥确保转印头34附近的壳体20的强度的作用。具体地进行说明,下卡合部29呈与所述上卡合部28同样的构成。即,下卡合部29具有:外向突起29a,其设置于第一壳21侧;和外嵌板29b,其设置于第二壳22侧。外嵌板29b呈如下构成:在其没有与外向突起29a卡合时,为了取得从第二壳22向外立起的位置而成形铰接件29e,在由该铰接件29e支承的板主体29c中央形成了矩形状的孔即外嵌孔29d。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卡扣铰接件27将第一壳21、第二壳22连接成一体。即,卡扣铰接件27具有:铰接件主体27a,其形成于壳体20的大曲率部20a的缘部;和连结带27b。铰接件主体27a设置于两个壳21、22之间,将该两个壳21、22连接成能够旋转,并且,连结带27b设置成靠近铰接件主体27a的两侧且能够弹性变形,并且通过使材料侧视下呈三角形状地成形为薄片状而设置。该连结带27b具有如下作为弹性变形部的作用:在第二壳22处于比以该铰接件主体27a为轴心的动作范围中的弹性变形最大的预定的止点(M)靠使用姿势(R)侧时,通过弹性反力对所述第二壳22施力直到使用姿势(R)或该使用姿势(R)附近的姿势,并且在所述第二壳22处于比所述止点(M)靠反使用姿势侧时,通过所述弹性反力对所述第二壳22施力直到使所述第一壳21的内部向外开放而能够组装所述转印带T的开放姿势(P)为止。
以下,参照图7~图10,对使第二壳22相对于第一壳21动作时的该第二壳22和卡扣铰接件27的、沿着组装替换件3的方向而旋转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将替换件3组装于转印用具主体2时,使第二壳22为图7和图8所示的开放姿势(P)。在此,在图7中为了方便图示而图示了使第二壳22相对于第一壳21打开180°的开放姿势(P),但是实际上如图8中由假想线所示,由于卡扣铰接件27中的连结带27b的拉拽作用,第二壳22大致定位于该图中由假想线所示的、打开约90°~120°左右的位置或该位置的附近。换言之,在开放姿势(P)下,将第二壳22定位于即使其沿着转印带T的组装方向即组装替换件3的方向离开第一壳21也不会发生干涉的位置(相对角度)。并且,在为了成为图9和图10所示的使用姿势(R)而使第二壳22动作时,使用者通过手指使第二壳22从图10中由假想线所示的开放姿势(P)转动至由相同的假想线所示的止点(M)。在该止点(M)处,连结带27b位于与铰接件主体27a的轴心方向大致重叠的位置,处于张力拉伸的状态,换言之弹性变形最大的状态。并且,在使用者使第二壳22超过该止点(M)而靠向使用姿势(R)动作时,通过连结带27b收缩的作用即弹性反力,连结带27b对第二壳22施力以使其转动至准备姿势(Q)。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如图10所示,卡扣铰接件27对第二壳22施力以使其处于使用姿势(R)附近的准备姿势(Q)为止而不是使用姿势(R)为止。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转印用具1能够在第二壳22的使用姿势(R)下,在进一步使上卡合部28、下卡合部29分别卡合了的状态下,使使用者认识到开始使用。
即,如图11所示,在通过卡扣铰接件27使第二壳22靠向使用姿势(R)动作时,上卡合部28处于准备位置(S)。在该准备位置(S)处,外嵌板28b从第一壳21立起。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认识到转印用具1还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并且,在通过使用者自身来使第二壳22从由卡扣铰接件27定位的准备姿势(Q)进一步转动到使用姿势(R)之后,如图12所示那样,通过使外嵌板28b倒下而使上卡合部28处于使用位置(U),从而根据使用者的意向来使转印用具1成为能够使用的状态。此外,不言而喻对于下卡合部29也使其与上卡合部28同样地动作。
通过设为以上那样的构成,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上述的定位铰接件的卡扣铰接件27的作用,使第二壳22以不能因其自重而朝向使用姿势(R)动作的状态定位于开放姿势(P)。由此,即使在通过将替换件3安装于壳体20来进行转印带T的组装的使用者没有总是保持第二壳22的位置时,也能够在欲使第二壳22为开放姿势(P)时维持为开放姿势(P)。由此,第二壳22不会像以往那样妨碍转印带T的组装作业自身,使用者能够省去用于该第二壳22的定位的手指的动作。结果,能够在转印用具1制造时的组装工序中,更简便且准确地进行使壳体20开闭的作业。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了卡扣铰接件27来作为定位铰接件,因此利用作为弹性变形部的连结带27b的弹性变形,仅通过使第二壳22动作相比止点(M)而是直到反使用姿势为止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开放姿势(P)处的定位。而且,若使第二壳22位于比止点(M)靠使用姿势(R)的位置则能够容易地将第二壳22定位于使用姿势(R)附近的准备姿势(Q)。换言之,使用者只是通过仅对第二壳22向任意的方向施力而使其超过止点(M),从而就能够容易地使其位于所期望的两个位置。由此,使用者能够使转印带T的组装作业进一步集中,能够更迅速且准确地进行该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应用了使卡扣铰接件27相对于第一壳21和第二壳22成形为一体的壳体20,从而有效地削减了构成转印用具1的零件件数,使该转印用具1制造容易。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进一步加强卡扣铰接件27对第二壳22的施力从而使使用者的组装作业更准确,而在壳体20中曲率比周围大而鼓出的大曲率部20a处设置卡扣铰接件27。这是因为越是曲率越大的部位则由铰接件主体27a的动作引起的连结带27b的动作越大、即相对于该弹性变形的弹性反力越大。
另外,在使用转印用具1时在转印头34的附近施加有使两个壳21、22分离的力,以往担忧会对转印头34的支承强度有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地避免或消除这样的担忧,而在转印头34的上侧的附近设置了使两个壳21、22卡合的上卡合部28。
而且,该转印头34附近是在壳体20内机构部件特别集中的部位,因此以往难以在该部位形成卡合部。这是因为以往的卡合部的形态例如利用了如下形态:利用了必须确保在壳体20内部动作的按压按钮的形态、卡合部件在壳体20内部暂时地弹性变形的形态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该上卡合部28为具有设置于第一壳21的外向突起28a、和能够外嵌于第二壳22的外向突起28a的外嵌孔28d的外向卡合部,从而能够切实地消除上述的问题。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取得该帽23在使用时分别与两个壳21、22卡合的打开状态,从而能够在使用时进一步提高转印头34附近的壳体20的强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帽23也作为壳体20的一部分与第一壳21一体成形,因此有助于组装工序的进一步简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各部分的具体的构成并非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应用了与壳体成形为一体的树脂制的卡扣铰接件来作为定位铰接件,但当然也能够应用能够将第二壳定位于开放姿势的各种构成。例如,若在使铰接件为具有分体构成的轴和轴承的铰链构造的情况下,则能够通过适当地设定该轴和/或轴承的形状从而实现能够将第二壳定位于开放位置的点停(英文:click stop)机构。而且,也可以作为能够通过在轴和轴承附近凹凸卡合的构成来将第二壳定位于开放位置的构成。另外,进而,还可以作为利用通过在开放位置使第一壳侧的部件与第二壳侧的部件在轴心方向上紧贴而产生的摩擦,来将第二壳定位于开放位置的构成。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了替换件交换式的转印用具的技术方案,但当然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仅在制造时对壳体进行开闭的、所谓的一次性(日文:使い切りタイプ)的转印用具。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了沿着壳体的缘部形成的卡扣铰接件,但当然也可以将弹性变形部设置于与在壳体的主视下的缘部设置的铰接件主体分开了的部位,另外也可以不将卡扣铰接件自身设置于壳体的缘部,而是为了对设置于不是壳体的缘部的一部分的开口进行开闭而将卡扣铰接件自身设置于该开口缘。另外,替换件的构成、壳体的外形等具体的形态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现有的形态,能够适用各种的形态。
另外,对于各部分的具体构成,也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作为能够将粘合剂或修正用的涂膜转印于转印对象物的办公用涂膜转印用具而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印用具;
20…壳体;
20a…大曲率部;
20b…手指搭靠凹部;
21…第一壳;
22…第二壳;
23…帽;
27…定位铰接件(卡扣铰接件);
28…外向卡合部(上卡合部);
3…替换件;
34…转印头;
P…开放姿势;
M…止点;
Q…准备姿势;
R…使用姿势。

Claims (7)

1.一种转印用具,将在基材表面涂覆了转印物的转印带保持于壳体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
第一壳,其能够在内部安装转印带;
第二壳,其能够通过将所述第一壳的内部封闭来取得与该第一壳一起将所述转印带保持为能够使用的使用姿势;以及
定位铰接件,其设置于所述两个壳之间,将该两个壳连接成能够旋转,并且能够使所述第二壳以不能在自重下朝向所述使用姿势动作的方式定位于使所述第一壳的内部向外开放而能够组装所述转印带的开放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用具,
所述定位铰接件是具有铰接件主体和弹性变形部的卡扣铰接件,所述铰接件主体将该两个壳连接成能够旋转,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成靠近该铰接件主体且能够弹性变形,在所述第二壳处于比以该铰接件主体为轴心的动作范围中的弹性变形最大的预定的止点靠所述使用姿势侧时,通过弹性反力对所述第二壳施力直到所述使用姿势或该使用姿势附近的姿势为止,并且在所述第二壳处于比所述止点靠反使用姿势侧时,通过所述弹性反力对所述第二壳施力直到使所述第一壳的内部向外开放而能够组装所述转印带的开放姿势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用具,
所述壳体是使所述第一壳、所述第二壳以及所述卡扣铰接件形成为一体而成的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印用具,
所述壳体具有曲率比周围大而鼓出的大曲率部,并且所述卡扣铰接件使所述铰接件主体位于成对的所述弹性变形部之间,
沿着所述大曲率部的缘部设置了所述卡扣铰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转印用具,
所述转印用具具有转印头,该转印头使所述转印带突出至从所述壳体露出了的位置而支承,并通过向相对于该突出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按压来对转印物进行转印,
所述壳体在所述转印头的附近,具有使所述两个壳卡合的卡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印用具,
所述卡合部是具有设置于所述两个壳中的任一方的向外突出的外向突起、和设置于另一方并能够外嵌于所述外向突起的外嵌孔的外向卡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转印用具,
所述转印用具具有帽,该帽能够在将所述转印头覆盖的关闭状态与使所述转印头开放的打开状态之间动作,
该帽在所述打开状态下分别相对于所述两个壳卡合。
CN201580051970.7A 2014-09-26 2015-09-24 转印用具 Active CN1070740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6372 2014-09-26
JP2014196372A JP6524627B2 (ja) 2014-09-26 2014-09-26 転写具
PCT/JP2015/076996 WO2016047716A1 (ja) 2014-09-26 2015-09-24 転写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4006A true CN107074006A (zh) 2017-08-18
CN107074006B CN107074006B (zh) 2018-11-02

Family

ID=55581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1970.7A Active CN107074006B (zh) 2014-09-26 2015-09-24 转印用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24627B2 (zh)
CN (1) CN107074006B (zh)
WO (1) WO201604771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6964A (zh) * 2018-12-28 2021-08-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体送出装置以及粘合体送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1216B2 (ja) * 2017-12-08 2021-12-15 コクヨ株式会社 転写具
JP6981217B2 (ja) * 2017-12-08 2021-12-15 コクヨ株式会社 転写具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996A (ja) * 1996-06-28 1998-01-20 Kureha Chem Ind Co Ltd 広口容器のキャップ
CN101272965A (zh) * 2005-07-26 2008-09-24 欧文斯-伊利诺伊封闭物有限公司 一种防儿童开启的用于多泡卡产品的包装盒
US20090026307A1 (en) * 2007-07-27 2009-01-29 Kokuyo Co., Ltd. Transfer tool
CN101374733A (zh) * 2005-09-20 2009-02-25 项目来源有限公司 具有易于打开的锁合装置的可反复开合容器
US20090050275A1 (en) * 2006-02-06 2009-02-26 Fujicopian Co., Ltd. Coating Film Transfer Tool
US20100224643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Weatherchem Corporation Dispensing closure
CN203411143U (zh) * 2013-08-26 2014-01-29 俞学男 保鲜膜切割盒
CN103612811A (zh) * 2013-12-04 2014-03-05 福州康派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展示用包装盒及其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43134B2 (ja) * 1995-11-01 1999-08-30 シード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塗膜転写具用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塗膜転写具
JP3874483B2 (ja) * 1997-02-28 2007-01-31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塗膜転写具
JP4636652B2 (ja) * 2000-04-12 2011-02-23 株式会社資生堂 コンパクト容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996A (ja) * 1996-06-28 1998-01-20 Kureha Chem Ind Co Ltd 広口容器のキャップ
CN101272965A (zh) * 2005-07-26 2008-09-24 欧文斯-伊利诺伊封闭物有限公司 一种防儿童开启的用于多泡卡产品的包装盒
CN101374733A (zh) * 2005-09-20 2009-02-25 项目来源有限公司 具有易于打开的锁合装置的可反复开合容器
US20090050275A1 (en) * 2006-02-06 2009-02-26 Fujicopian Co., Ltd. Coating Film Transfer Tool
US20090026307A1 (en) * 2007-07-27 2009-01-29 Kokuyo Co., Ltd. Transfer tool
US20100224643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Weatherchem Corporation Dispensing closure
CN203411143U (zh) * 2013-08-26 2014-01-29 俞学男 保鲜膜切割盒
CN103612811A (zh) * 2013-12-04 2014-03-05 福州康派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展示用包装盒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6964A (zh) * 2018-12-28 2021-08-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体送出装置以及粘合体送出方法
CN113226964B (zh) * 2018-12-28 2023-08-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体送出装置以及粘合体送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47716A1 (ja) 2016-03-31
CN107074006B (zh) 2018-11-02
JP2016068259A (ja) 2016-05-09
JP6524627B2 (ja) 2019-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4006A (zh) 转印用具
ES2738383T3 (es) Dispositivo de envasado de una recarga de producto
JP2007040899A (ja) 試料容器
US9790049B2 (en)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coated film
EP1555140B1 (en) Gear of a transfer device
US20140167584A1 (en) Rotary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255793B1 (ko) 화장품 케이스
JP6442936B2 (ja) カバー開閉構造
WO2018174160A1 (ja) 薬液供給器具
JP2011255920A (ja) スクリュキャップの回転補助機構
KR102213934B1 (ko) 포장팩
JP2006202972A (ja)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カード挿入スロットの開閉蓋構造
JP2021099371A (ja) 指針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70226783A1 (en) Door-equipped housing
JP2005106969A (ja) レンズバリヤ装置
JP7418265B2 (ja) コンパクト容器
JP6981217B2 (ja) 転写具
EP4032722A1 (en) Coating transfer tool
CN108944062A (zh) 一种热敏打印机
JP6577158B1 (ja) 巻き尺
CN210133478U (zh) 一种包装盒
JP7414644B2 (ja) コンパクト容器
JP6780191B2 (ja) 塗膜転写具
TWM651893U (zh) 內杯結構與面霜瓶
JPH1118830A (ja) 棒状化粧料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